财务费用的核算范围范文
时间:2023-09-13 17:19: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费用的核算范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根据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制定相应的费用预算
企业应当根据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制定相应的期间费用预算。对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进行预算编制。管理费用预算的编制可采取按项目反映全年预计水平的方法也可采用将管理费用划分为变动性和固定性两部分费用,对前者再按预算期的变动性管理费用分配率和预计销售业务量进行测算;对销售费用预算,可通过分析销售收入、销售利润和销售费用的关系,利用本量利分析方法,采用变动性销售费用预算和固定性销售费用预算;财务费用预算,是指对预算期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所进行的预计。财务费用的发生主要与企业存、贷款数额和利率变动直接有关,该项预算较难估计,它涉及到企业该年的信贷规模,并牵涉到专门决策预算。所以,首先应进行信贷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在此基础上进行财务费用预算。
2.划分期间费用与产品成本的界限
严格划分期间费用与产品成本的界限,按照期间费用的规定范围进行会计核算,是保证企业当期损益真实、合法、正确的关键,也是杜绝利用期间费用人为调节当期损益现象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应当从以下方面加强防控:
正确区分期间费用与产品成本。期间费用和产品成本是两个并行使用的概念,两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产品成本是针对一定的成本核算对象而言的;期间费用则是针对一定的期间而言的。它们都是企业为达到生产经营目的而发生的支出,体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并需要由企业生产经营实现的收入来补偿。但两者在资金流转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得到的补偿时间不同。期间费用发生后不论企业当期是否有收入其费用都将在当期利润中得到补偿;而产品成本只有在产品销售实现的情况下才能从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若未实现销售收入,产品成本只能以存货的形式在流动资产中显示。由此可见期间费用与产品成本不能正确区分,将对企业利润核算的准确性造成巨大影响。
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二十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我们知道:利润=收入费用。如果一笔应属于资本性的支出,被视为收益性支出即作当期费用处理,必将少报企业的资产价值。费用增加,则利润减少。如果,一笔应属于收益性的支出被视为资本性支出,就会多报企业资产价值,使当期费用减少,从而增加当期的净收益。因此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对企业与国家的利益都十分重要。
正确划分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的界限。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虽同属期间费用,都可通过收入得到补偿但它们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性质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会计核算中必须严格对此加以区分。
3.对管理费用中重点内容严格加以控制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折旧计提方法在确定后不能随意更改,严格控制折旧计提范围。折旧表现的是固定资产的一种磨损程度,随着折旧的加大固定资产的价值逐渐减少,这种磨损通过企业的经营活动得到了补偿,而不同的折旧方法将会使企业的折旧费用大不相同,由此影响企业的利润及国家的税收。
加强对业务招待费的控制。新税法对招待费的税前扣除采取两头限制的方式,即业务招待费的发生额只允许税前列支60%,同时最高额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业务招待费能够在税前扣除,必须有充分、有效的票据和资料来证明这部分支出的真实性、合理性。
加强存货的管理。按照新准则的相关规定,存货计提跌价准备进入“资产减值准备”账户核算,但存货若有盘盈仍要冲减管理费用,因此对存货的购入发出的管理仍然重要。
对销售费用的控制。企业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业务费等经营费用。商品流通企业在购买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等,也在销售费用中核算。对于上述费用一是控制好人员编制,以免造成人浮于事,二是有计划地减少或降低公关广告、差旅、行政和宴请的数量及价格,同时加强内部促销,利用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参与,多渠道低成本实施促销方式;让每一名销售人员充分了解到公司的收益与开源节流的重要性,培养销售人员在个人销售成本上的控制意识。
篇2
关键词:节约财务费用 实现资金最大使用效益
本文从资金的收款渠道入手,最大范围归集各项资金,形成一定的现金池,有以下几个方面:自动归集功能;线下部分的催收;阶段性收款;财务公司的下划;应急性存量资金。
从资金支付角度看,如何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实现资金最大使用效益:核心支付部分,掌握资金付款节奏、时间节点,结算流程;充分利用网银平台;提高付款效率,确保高效的付款;研读各银行收费政策,最大限度节约财务费用;了解各银行日限额额度;财务软件的理解和运用。
资金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血液,资金链条的接续关系到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资金管理自然成了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工作。资金管理从宏观角度,需要加强金融政策的分析,融资管理,保证资金链条的接续。从日常核算角度,面对大量的资金结算工作,需要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需要很的责任心和专注力,要认真对待每一笔收付业务,保证资金安全有效运行。本文从资金结算现汇管理角度出发,从节约财务费用入手,关注细节,算细账,对现汇管理工作作出了一定的管理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整理如下:
一、加强资金归集,重视银行收款工作,保证一定的资金存量
利用银行技术手段实现资金管理的自动归集工作。为满足资金集中统管要求,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需要将各单位资金自动归集,委托银行建立起资金自动归集关系,规定归集的时间和次数,形成一定的资金归集规律。前期做出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目前大部分单位都能实现资金自动归集,对形成一定资金流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对不具备自动归集条件的单位,督促其交款。可以利用其上报的月度预算,核实其收款情况,根据其上报的货币资金日报表收支明细进行核对。做到有据可循,另外可以在付款时对其进行控制,交款不足,或者不交款不予付款。
针对一些单位阶段性的收款工作,进行跟踪落实,根据其收款进度,保证一定的上交金额。比如职工集中交房款,住房保证金、职工安康保险等一些集中收款工作,可以利用时间差,增加一定的利息收入。
二、科学控制资金支付节奏,制定严密的付款流程。
掌握大额资金支付的时间和节奏。电费支付,支付莱芜供电公司的电费,每月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按一定的付款比例,控制一定的付款周期,特殊情况下传递资金紧张信息,可以采用延缓支付或者改用承兑支付;工资支付,通过统计列表显示各个单位在各家银行工资分布,掌握工资发放规律,正常情况不跨月支付工资,特殊情况下,工资可以延缓支付,对不具备付款条件的单位不予支付;缴纳税金,提前了解税金的支付金额,各单位在各家银行的税金缴纳情况,通过了解大部分单位在商行开立税户,在最后缴纳期限足额筹集资金,通过商行网银系统系统集中划款。提高税金支付效率。保证税收支付的严密性;对一些零星开支,了解其支出明细,用途,核定一定的支付额度,尽量落实到具体收款单位,进行明细开支,对资金管理进行严、细管理。总之,把大额资金支付控制住,尽量采用行内付款,行外付款尽量采用汇款费用较少的银行,控制好资金支付的频率,统筹安排资金支付节奏,可以高效的使用资金,对节约财务费用起了重要的作用。
利用网银平台进行资金支付。充分利用各银行开发的企业网银平台,可以随时统计出银行数据,网银付款方便快捷,效率高,随时反馈付款信息,网银费用一目了然,通过对比,可以总结出各银行之间的扣费标准,尽量采用费用扣划标准较低的银行,有的可以征求银行意见,降低或减免费用。在节约财务费用方面,只要肯用心,可以节约财务费用。
了解各银行的收费政策,通过列表对比,对一些个别银行单独收取的费用进行落实,比如银行账户维护费,电子回单箱出租收费等,要求银行免予收费。由银行内部协调冲减该费用。针对各银行都收取的网银汇款费用,也不一致,分析各银行的收费特点,进行归类分析。比如中国银行在省内中行系统免受网银划款费用,商行在莱芜市内商行系统免收手续费,跨行汇划费用一律半价收费,农信网银收费目前按柜面汇划费用的7折收费,积极与农信协调争取5折收费。
详见列表:
对银行日限额提出要求,目前商行日限额1.50亿元,单笔限额为5000万元,农信日限额2000万元,单笔限额为500万元,对于大额资金支付收到一定限制,造成汇款费用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支付效率。如果这个地方与银行协调好,争取到更大的单笔限额和日限额,满足大额资金支付需求,可以降低财务费用。
仔细研究资金结算使用的财务软件,不断发现新的功能,满足业务变化的需要,提高资金支付效率。
篇3
一、企业期间费用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费用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管理费用范围划分不明确。相当多的中小企业,管理费用核算范围混乱。一些管理者,为调节利润,任意变更管理费用范围。例如,为达到减少产品成本的目的,将本应计入人工费、材料费、制造费用中的某些费用,故意计入管理费用;还有一些管理者,对企业原材料的管理缺乏有力的监督,致使原材料损失严重,甚至一些仓库保管员将剩余原材料带回家自用或当做废品卖掉,这也是管理费用增加的原因;此外,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日益被企业接受和推广,然而,在三新发展的同时,研发、保险、排污及矿产资源补偿等相关费用,应该按照受益对象,逐一划分到对应账户,不能完全归于管理费用。
2.计提的折旧、摊销和资产减值准备不合理。企业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时,人为扩大计提金额及减少计提时间等情况时有发生,加大了本期的管理费用。另外,各种资产的减值应该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账户,但有些企业却将此计入管理费用,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管理费用。
3.日常费用支出管理不严格。办公费、通讯、招待、交通、差旅、咨询等费用的日常开支管理不严格,浪费普遍严重。比如,无论是企业内部使用的文件还是外部使用的文件,均采用了单面打印,而不是双面打印,甚至大量使用彩页打印,造成打印费用较高;通讯费用使用也不合理,经常出现员工使用办公电话进行私人会话;交通费用也存在大量浪费,一些管理人员经常利用办公车辆处理私人事情。
(二)财务费用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混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会计核算当中应严格区分开来,不能将二者混淆在一起。比如,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在兴建期间,从银行借款产生的利息费用属于资本支出,应归属到在建工程账户,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但在一些企业的会计核算当中,却将在建工程期间的银行借款利息作为收益性支出,计入财务费用。
2.资金筹集、回收不合理。资金是企业运转的链条,没有了资金,企业的发展便会中断。但是许多企业筹集资金方式不合理,即没有有效合理地使用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商业汇票,导致资金成本较高。不仅在资金的筹集方面,在资金的回收方面也存在欠缺。比如企业在销售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衡量对方企业的信誉及财力,形成了大量的应收款项,且坏账的机率较大,企业为了回笼资金,不得不采取优惠的折扣政策,加大了企业的财务费用。
3.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的管理。为最大化发挥资金效益,必须合理有效使用资金。而一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管理欠缺,如将大量资金购置不动产、土地,虽然获得大批量的订单,却无剩余资金采购原材料,致使资金周转困难。为解决资金问题,企业不得不用厂房、设备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与此同时也产生了高额的贷款费用,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费用。
(三)销售费用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销售费用核算不规范。一些企业为了不让销售费用超出预算,将某些销售费用随意转入或转出,使其成为管理者调控利润的工具。销售费用随意调转,致使销售费用核算不规范,销售费用金额不真实,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真实性原则,也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客观性和可比性。
2.宣传费用额度过高。企业为拉拢客户,促进产品销售,在宣传上大力投入,致使宣传费用过高。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广告宣传方面,广告做的十分到位,但是企业的经营利润不是单凭华丽的广告就能拉动的,还应该做到经济实用,从消费者角度考虑问题,更应重视产品的质量。
3.费用报销审批制度缺乏执行力。企业的销售费用报销审批制度执行不力。一些企业明文规定:凡是报销的销售费用,须填写费用报销单,经上级部门和主管审核签字后方可报销。然而,实际工作中,负责审核的主管并没有严格遵守费用报销的规章制度,不管合理与否,只要主管人员签字,财务人员都会予以报销。
二、企业期间费用内部审计不能有效开展的原因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低
为确保期间费用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应保持审计地位的足够独立。然而我国许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与销售部、会计部等部门地位相同,开展审计工作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这影响了内部审计人员在编制期间费用的审计计划、搜集期间费用的审计证据、发表期间费用的审计意见等方面的工作。内部审计独立性低的主要制约因素:一是缺乏法律法规的强制保障;二是内审人员的经济利益受制于企业,经济地位不独立。
(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企业期间费用的核算范围越来越广,核算内容越来越细化,这就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它要求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企业管理、审计、税收等方面的知识。但大多期间费用的审计人员前身是会计,缺乏其他知识的掌握,应对复杂的期间费用审计工作较为吃力,欠缺多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管理者阻碍内部审计工作
期间费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利润和关乎着对企业管理层的评价,再加上许多企业管理者缺乏审计知识,轻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和职能,因此,企业管理者刻意阻碍审计人员对期间费用审计的情况便屡见不鲜。由于管理者的轻视和阻碍,使审计期间费用的工作困难重重,间接导致了期间费用核算、管理问题重重。相反,若管理层了解审计知识,支持审计工作,组建高效能的内审机构,严格遵守期间费用审计的规章制度,将会使企业的期间费用核算、管理更加规范。
(四)费用报销审批制度不合理
费用报销审批制度不合理也是内部审计期间费用不能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更是加大内部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多数企业费用报销填制的单据经过多个环节的审批、签字,但是这些审批、签字人员往往只是走形式,对费用的发生是否真实、发票是否正规、费用金额是否属实等不去考证,只要上级管理者签字审批,那下级管理者便签字报销,这就使费用报销内部审批制度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内部监管作用,从而加大了内部审计风险和审计难度。
三、企业期间费用内部审计有效开展的对策
(一)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提高审计效率、规避审计风险的关键环节。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首先要做到内部审计机构地位的独立,建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直接隶属于企业股东会或企业董事会;其次要做到内部审计人员的经济独立,其审计经费、审计人员薪酬直接纳入股东会或董事会经费预算。只有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提高了,内部审计人员在对企业期间费用进行审计时才不会有来自其他部门的干扰、压力,才能对期间费用进行公允、真实、客观的审计,出具有价值的审计报告。
(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会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随着我国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不断修订,不断与国际趋同,要想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和职能,提高内部审计的效果,就必须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考虑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企业原有审计人员的培训,企业要为他们提供财经法规、审计、税法等培训机会,督促他们考取相关资格证书,促进他们进行审计经验的交流,不断充实自我;二是招募吸收优秀的内部审计人员。比如,招募了解企业管理的人才,聘用精通计算机的人才、吸收懂得收集信息和能够进行综合分析的人才。
(三)提高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如果管理层能够对内审工作充分了解,那么期间费用的审计工作便会减少许多阻力。只有管理者认识到内部审计对加强期间费用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地位,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待遇,为其开展工作提供充足的资源,才能够调动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主动性,那么内部审计人员在对期间费用进行审计时,也才会客观、公正地出具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期间费用的审计工作也才会有效进行。
银行贷款,与此同时也产生了高额的贷款费用,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费用。
(三)销售费用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销售费用核算不规范。一些企业为了不让销售费用超出预算,将某些销售费用随意转入或转出,使其成为管理者调控利润的工具。销售费用随意调转,致使销售费用核算不规范,销售费用金额不真实,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真实性原则,也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客观性和可比性。
2.宣传费用额度过高。企业为拉拢客户,促进产品销售,在宣传上大力投入,致使宣传费用过高。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广告宣传方面,广告做的十分到位,但是企业的经营利润不是单凭华丽的广告就能拉动的,还应该做到经济实用,从消费者角度考虑问题,更应重视产品的质量。
3.费用报销审批制度缺乏执行力。企业的销售费用报销审批制度执行不力。一些企业明文规定:凡是报销的销售费用,须填写费用报销单,经上级部门和主管审核签字后方可报销。然而,实际工作中,负责审核的主管并没有严格遵守费用报销的规章制度,不管合理与否,只要主管人员签字,财务人员都会予以报销。
二、企业期间费用内部审计不能有效开展的原因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低
为确保期间费用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应保持审计地位的足够独立。然而我国许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与销售部、会计部等部门地位相同,开展审计工作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这影响了内部审计人员在编制期间费用的审计计划、搜集期间费用的审计证据、发表期间费用的审计意见等方面的工作。内部审计独立性低的主要制约因素:一是缺乏法律法规的强制保障;二是内审人员的经济利益受制于企业,经济地位不独立。
(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企业期间费用的核算范围越来越广,核算内容越来越细化,这就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它要求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企业管理、审计、税收等方面的知识。但大多期间费用的审计人员前身是会计,缺乏其他知识的掌握,应对复杂的期间费用审计工作较为吃力,欠缺多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管理者阻碍内部审计工作
期间费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利润和关乎着对企业管理层的评价,再加上许多企业管理者缺乏审计知识,轻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和职能,因此,企业管理者刻意阻碍审计人员对期间费用审计的情况便屡见不鲜。由于管理者的轻视和阻碍,使审计期间费用的工作困难重重,间接导致了期间费用核算、管理问题重重。相反,若管理层了解审计知识,支持审计工作,组建高效能的内审机构,严格遵守期间费用审计的规章制度,将会使企业的期间费用核算、管理更加规范。
(四)费用报销审批制度不合理
费用报销审批制度不合理也是内部审计期间费用不能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更是加大内部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多数企业费用报销填制的单据经过多个环节的审批、签字,但是这些审批、签字人员往往只是走形式,对费用的发生是否真实、发票是否正规、费用金额是否属实等不去考证,只要上级管理者签字审批,那下级管理者便签字报销,这就使费用报销内部审批制度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内部监管作用,从而加大了内部审计风险和审计难度。
三、企业期间费用内部审计有效开展的对策
(一)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提高审计效率、规避审计风险的关键环节。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首先要做到内部审计机构地位的独立,建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直接隶属于企业股东会或企业董事会;其次要做到内部审计人员的经济独立,其审计经费、审计人员薪酬直接纳入股东会或董事会经费预算。只有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提高了,内部审计人员在对企业期间费用进行审计时才不会有来自其他部门的干扰、压力,才能对期间费用进行公允、真实、客观的审计,出具有价值的审计报告。
(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会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随着我国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不断修订,不断与国际趋同,要想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和职能,提高内部审计的效果,就必须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考虑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企业原有审计人员的培训,企业要为他们提供财经法规、审计、税法等培训机会,督促他们考取相关资格证书,促进他们进行审计经验的交流,不断充实自我;二是招募吸收优秀的内部审计人员。比如,招募了解企业管理的人才,聘用精通计算机的人才、吸收懂得收集信息和能够进行综合分析的人才。
篇4
(1)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一些企业由于对于会计成本核算缺乏重视,因此在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中缺乏具体明确的指导,这就导致财会工作人员无法按照相应的制度进行有效的会计核算,结合企业行业的体制改革形势制定实际可行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改革的关键内容。
(2)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不科学。当前一些企业在成本核算上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固定资产的折旧、会计核算方法等存在较多的问题,同时由于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成本分析审核,导致会计成本核算失真等问题时有发生。
(3)会计工作人员能力水平较低。由于会计成本核算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因此对于成本核算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较高。但是部分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缺乏高水平的专业会计工作人员,也缺乏系统全面的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教育培训计划,导致会计核算质量问题频发。
2、强化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控措施
(1)完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会计成本核算的作用,并建立系统的会计工作机构开展会计成本核算工作。通过全面设置会计科目进行成本核算管理。此外,财务会计管理部门应该结合自身行业、业务特点,建立全面的会计成本管理制度,制度体系应该涵盖以下内容:会计成本核算标准制度、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程序管理规章制度、关于成本核算对象以及成本核算项目的规定以及会计成本核算的具体内容与管理办法等,只有系统完善的制定各项制度,才能以此为依据指导会计成本核算的顺利开展。
(2)明确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对象以及成本核算具体项目。对于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应该按照基本业务、增值业务以及扩展业务分类进行核算。在具体的核算开展方式上可以将成本分为营业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以及财务费用三大项进行成本核算管理。营业成本主要是指由于产品或者服务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费用项目。管理费用主要是管理人员工资待遇支出、办公费用、招待费用、培训费、差旅费、维修费等一系列的管理类型费用。销售费主要是由于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销售部门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运输费及其他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则主要是指企业为了各项经营管理业务活动开展所需资金的筹集所产生的一系列费用等。对于这些成本核算项目应该按照具体成本支出内容以及支出部门,设立明细账目,利用会计电算化的核算手段,分别按照业务以及部门,选择或者是设置合适的会计科目全面的进行逐一核算。
(3)合理选取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做好会计成本核算的分析。对于企业的成本核算模式以及核算方法,应该按照业务活动以及单位的具体性质分别选择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企业应该重点改变传统的收支型管理方式,实现成本核算管理的细化,提高对于成本核算结果的分析应用能力。其次,企业应该按照成本核算结果做好成本的分析,对于成本分析工作应该对照企业的成本目标或者是标准成本,按照部门成本的具体组成情况分别采取趋势分析、结构分析、量本利分析等成本分析方法,对企业不同职能部门成本的实际情况以及成本波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同时对职能部门成本的波动原因以及成本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成本的波动原因对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费用审核制度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一系类的制度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进而纠正完善不合理的成本控制管理措施,降低企业成本支出。
(4)提高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队伍能力水平。由于企业业务活动涉及范围较广,成本核算管理工作较为繁琐复杂,因此对于成本核算工作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了确保企业成本核算的顺利开展,必须建立一支理论素养深厚以及业务实践操作能力强的财务会计核算队伍。首先,单位可以通过根据企业行业特点组织业务考核以及会计知识考核等内容,选择优秀的人才进入会计工作队伍。其次,企业应该定期在单位内部举办会计培训班,通过聘请专家结合工作实际经验讲授业务处理等内容,借助于专业系统的培训,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工作能力水平。
3、结语
篇5
1.1借款费用的概念
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及其他相关成本,包括借款利息、折价或着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
1.2借款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确认计量借款费用时,是否为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是一个重要的条件。符合资本化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或存货等资产。资本化期间,是指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时点到停止资本化时点的期间,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的期间不包括在内。专门借款,是指为购建或着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
1.2.1符合资本条件的借款费用应予以资本化
对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借款费用只有在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才能开始资本化:
①资产支出已经发生,包括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以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者承担带息债务形式发生的支出;
②借款费用已经发生;
③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须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始。
1.2.2其他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对于其他借款费用,应当区别情况进行会计处理:①如果该借款费用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应当根据其发生额先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然后在开始生产当月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②如果该借款费用属于在生产经营期间、为生产经营而发生的,应当根据其发生额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财务费用)。
1.2.3在资本化期间,每一会计期间的利息(包括折价或溢价的摊销)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①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入专门借款的,应当根据下面公式计算:
公式:专门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者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
②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企业应当根据下面公式计算:
公式: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累计资产支出的加权平均数-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
1.3借款费用的披露
披露当期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当期用于计算确定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资本化率。
国际会计准则第23号规定的借款费用包括:①银行透支、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的利息;②与借款有关的折价或溢价的摊销;③安排借款所发生的附加费用的摊销;④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第17号——租赁会计》确认的与融资租赁有关的财务费用;⑤作为利息费用调整的外币借款产生的汇兑差额部分。而适用于资本化的资产是指“须经过较长准备期才能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资产”,很明显,可以资本化的资产不但包括固定资产,而且包括存货。澳大利亚、南非、中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准则规定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范围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相同。
2.借款费用新旧准则的比较分析
2.1扩大了核算的范围
旧准则规定:借款费用可予资本化的范围仅限于专门借款,而其他的资产不允许进行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处理。
新修订的借款费用准则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均可以按照借款费用准则加以处理。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投资性房产等。
2.2新准则不再强调“专门借款”的概念
旧准则在强调“借款费用”概念的同时,还强调“专门借款”的概念。即: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由此可以看出,旧准则强调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前提是企业为固定资产建设取得了专门的借款,即强调借款用途的确认。
新修订的借款费用准则,将专门借款的概念作为借款费用资本化的一个内容加以处理,该准则在涉及专门借款的同时还涉及一般借款的处理。
2.3对工程项目占用一般借款做了明确的规定
旧借款费用准则规定:工程的支出款超过专门借款的部分,不允许进行资本化。
新借款费用准则第六条明确规定: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企业应当根据累计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超过专门借款的部分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计算确定一般借款利息中应予资本化的金额。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应当根据一般借款加权平均利率确定,其计算方法与专门借款加权平均利率的计算方法相同。
2.4明确了借款溢、折价的摊销方法
旧借款费用准则对借款溢、折价的摊销方法没有明确的规定,可以采用直线法,也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
新准则规定:借款存在折价或溢价的,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应摊销的折价或者溢价金额,调整每期利息金额。
2.5计算借款费用扣除项目不同
旧准则对于借款费用的扣除项目未做说明。
新准则第六条对于借款费用中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扣除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者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
3 新旧会计准则街接
3.1会计科目的变化
由于新准则与旧准则相比,对于可以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扩大了、可以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扩大了、对借入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中可以资本化的金额进行了单独规定、对借款费用扣除项目做了明确规定,所以在企业会计科目的设置上,应当增加与核算存货及投资性房地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相关的科目、增加与核算一般借款资本化相关的科目,如生产成本、开发成本等。
3.2会计处理上的变化
新、旧准则的变化,在增加了相应科目的同时,就需要增加与其相对应的会计核算业务及相应的会计处理。例如存货及投资性房地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
3.3减少当期财务费用
因为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和借款范围,会增加企业的资产价值,减少当期财务费用,增加当期利润。但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不得进行追溯调整。
3.4折溢价摊销方法的改变
一方面,使借款费用资本化的金额更接近实际,处理更精确;另一方面,使处理方法更统一,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更具有可比性。
3.5衔接办法
旧准则,对于本准则施行之日以前企业已经发生的借款费用,所采用的借款费用会计处理方法与本准则规定的方法不同的,不作追朔调整;对于本准则施行之日以后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按照本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总之,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的颁布,对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是更加规范,也更加合理。但在具体的操作中,会计人员也只有充分把握该准则改革和创新的基本思路,消化吸收该准则的内在物质,准确地贯彻执行借款费用具体准则,才能提高贯彻新准则的质量,切实搞好企业借款费用的核算和管理。
参考文献
[1]石银平,黄国良,《借款费用》准则的超载,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邓勇,新旧借款费用准则对损益和应纳税所得的影响,商业会计,2007年03期
[3]安庆钊,新借款费用准则的主要变化及其应用效果,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篇6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军品;成本结构
Abstract:TheMinistryofFinanceinFebruary15,2006helda"ChinaAccountingAuditingStandardsconferencesystem",issued39AccountingStandards.FinanceMinisterJinRenqingannounced:corporateaccountingstandardssinceJanuary1,2007inlistedcompanies,donotstriveforalongtime,intheimplementationofalllarge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LiWei,deputydirectoroftheSASACattheconference:thecombinationofcentralenterprises,enterprisegroupstourgeimplementationofthecentralbusinessaccountingstandards,andstrivein2008bytheendofthefullimplementation.Therefore,itisnecessaryforthenewaccountingstandardsforbusinessenterprisesofthecentralmilitaryindustryenterprisestocarryoutresearchandexplore.
Keywords:thenewaccountingstandards;military;coststructure
前言
按照现行的军品价格管理办法规定,军品计价成本由制造成本(原材料、元器件、直接工资、军工专项、制造费用、燃料动力费等)与期间费用(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构成。
对于进行军品生产的企业单位来说,不执行《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是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因此,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与原有企业会计准则的不同,势必影响到企业的核算,并进而影响到军品成本构成的结构。具体来说,影响军品成本构成的新准则主要有《职工薪酬》、《借款费用》和《存货》等三个准则。
一、《职工薪酬》准则对军品成本构成的影响
1、准则的新规定
新颁布的《职工薪酬》准则的制定旨在规范企业为获取职工提供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职工薪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职工福利费、各类社会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未参加社会统筹的退休人员退休金和医疗费用以及辞退福利、带薪休假等其他与薪酬相关的支出。但此准则不涉及对于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和企业年金的规范。
可以看出此准则所规范的职工薪酬较以往相比内涵大为增加,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也包括以往包含在福利费和期间费用中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各类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更是增加了诸如辞退福利、带薪休假等新增的职工薪酬形式,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而从会计核算来看,此准则统一了各类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原则: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确认为负债,根据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应由生产产品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存货成本;应由在建工程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成本;应由产品和在建工程负担以外的其他职工薪酬,计入当期费用。而以往则是除了工资津贴和福利费按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外,其他职工薪酬则全部计入当期费用。
在信息披露方面,准则统一了关于职工薪酬的披露原则,首次明确规范了披露的范围和内容,即因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各类社会保险福利费、住房公积金、支付因解除劳动关系所给予的补偿以及其他职工薪酬等项目的金额。同时规范了对于因接受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补偿计划建议的职工数量不确定而产生的或有负债,应根据《或有事项》准则规定进行披露。
2、准则对军品成本构成的影响
因为新准则将原统一在管理费用中核算的各类社会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未参加社会统筹的退休人员退休金和医疗费用以及辞退福利、带薪休假等其他与薪酬相关的支出按受益对象分别计入资产、成本或费用。所以,企业直接生产人员和车间管理人员的上述各项费用势必要从管理费用中转移至直接工资或制造费用中核算,从而加大了军品制造成本的比重,减少了期间费用的比重。从军品小时费用率来看,则是降低了管理费用小时费用率,提高了直接工资小时费用率和制造费用小时费用率。二、《借款费用》和《存货》准则对军品成本构成的影响
1、准则的新规定
修订后的《借款费用》准则与原准则的差异,主要在于:一是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原准则仅为固定资产,新准则包括固定资产和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二是扩大了可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原准则仅为专门借款,新准则包括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由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将扩大到某些存货项目,如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够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
对应资本化计入存货的会计分录,准则规定如下:
借:生产成本
贷:银行存款(辅助费用)
预提费用(一般借款利息)长期借款(专门借款利息、外汇借款利息及汇兑差额)应付债券(应付债券利息及溢价折价的摊销)
在存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借:存货
贷:生产成本
2、对军品成本构成的影响在原会计准则规定下,除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费用符合条件的可以资本化外,其他借款费用均要计入当期财务费用。所以,在军品生产企业为保证及时交付产品的情况下,在未签订产品销售合同、未收到预付款时,需要借入资金进行原材料、元器件、外购外协件的提前采购,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只能计入财务费用。
篇7
一、固定资产弃置费用与处置费用差异
(一)使用范围不同 固定资产的弃置费用只适用于特殊行业的特殊固定资产,企业须承担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如石油企业井下封堵、井场地面的平整及恢复的费用、环保等费用,在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时按实际发生弃置支出,清偿或冲减已计提的“预计负债”。而固定资产的处置费用使用范围较直观且宽泛,一般是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在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固定资产发生亏损时,所发生的费用是直接的处置成本,如运杂费、拆除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支出或人工等。
(二)支出性质不同 弃置费用是企业的固定资产所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而必须发生的支出,构成了企业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的一部分,是固定资产为达到预定用途所必须发生的支出,将其列入固定资产成本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和每期的损益情况。而固定资产处置费用与固定资产初始购买或构件的成本相比,金额较小,支出的效益涉及期短,应划分为收益性支出。
(三)计量原则不同 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金额与其现值比较,通常相差较大.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在固定资产入账时,要将其折现金额考虑到资产的成本中去。固定资产处置费用不需要折现,应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固定资产清理的损益。
二、煤炭企业矿区弃置费用确认与核算
(一)弃置费用的确认 煤炭矿区应进行固定资产弃置费用核算,但并不是所有的矿区都应进行弃置费用核算。矿区的弃置费用核算与矿区所处的特定的地理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这些特定的地理环境是指矿区报废时,会对矿区周边的人类生存造成不良后果的环境。如:矿区处于农田之下,当煤炭资源采空后会造成农田地表塌陷,地表水遭受破坏,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或者当矿区位于重要河床边缘,当矿区资源采空后,极易发生地面裂缝、河堤决口、采空区灌水等现象,给人类生活带来灾难。虽然上述问题在采掘矿产资源时,已经考虑留下一定的煤层不予开采,但从历史上所发生的重大事故看,矿产资源开采的一些过失行为仍存在。我国相关准则中规定仅将弃置费用作为“或有事项”处理,设置“预计负债”科目进行核算。对符合预计负债确认三个条件的才确认为预计负债:一是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二是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三是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因此,凡不符合这三个条件的井区建筑物报废时不需要核算矿区弃置费用。
(二)弃置费用的核算 在核算弃置费用的时候,应将其与煤炭企业环境治理补偿费相区分,环境治理补偿费是事前预防支出和事后补偿支出的一种费用,而弃置费用则是矿区建筑物报废时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支出。对于需要核算弃置费用的煤炭企业,应当将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相关固定资产的成本,同时确认相应的预计负债。在固定资产的使命寿命内,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
三、煤炭企业矿区弃置费用核算例析
[例]某矿区已有多年开采历史,2010年12月矿井开拓延深产生新的井道,新增矿井建筑物2000万元,矿区剩余开采年限预计15年,预计矿区报废时现时新增矿井建筑物危及环境需要特殊处理费用200万元,该矿将其确认为一项预计负债,未来弃置费用按10%的折现率折算。具体如表1所示:
未来弃置费用现值=200×(P/F,10%,15)=47.78(万元),则该矿将新增矿井建筑物入账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矿井建筑物 2047.78
贷:银行存款 2000
预计负债――预计弃置费 47.78
则2011年年末计提利息费用后,根据表1中的2011年对应数据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财务费用 47780
贷:预计负债――预计弃置费 47780
同理,2012年年末利息费用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财务费用 52558
贷:预计负债――预计弃置费 52558
依此类推,每年年末依据所发生的利息费用编制会计分录。经过计息,15年后预计负债累计值为2000000元。如果第15年矿井建筑物发生报废时,实际发生了210万元,则会计分录编制如下(单位:万元):
借:预计负债――预计弃置费 200
清算损益 10
贷:银行存款 210
如果实际发生了190万元,则会计分录编制如下:
借:预计负债――预计弃置费 200
贷:清算损益 10
银行存款 190
通过上例可以看出,煤炭企业同样可以运用固定资产弃置费用进行核算。虽然我国现有会计准则仅仅对核电站和石油天然气这些特殊行业的特殊资产进行了明确规定,但仍有不少活动会对生态和环境产生重大污染或损害,如上述的煤炭矿区开采、金属冶炼等。因此,对可能在未来资产报废时履行法定或推定环境义务的行业的资产都应该加以界定和规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引导企业形成环保意识,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政策,推进低碳经济的逐步发展。
篇8
1.1会计科目不合理,无法适应
新形势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主要针对公立独立核算的医疗机构,对医疗及药品收支需分别进行核算,并分开管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医院却是将会计科目按照政府支出功能以及经济类别来设置的,以确保财政指标核算口径的一致性。在全国医疗改革深入进行的前提下,医院会计核算的基础和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在医疗改革中出现的很多私立医疗机构,虽然它们还接受政府的一部分财政补助,但补助的比例很小,如仍按原来的会计制度,则其将无法对收益性支出及资本性支出进行有效地区分,也无法满足现阶段医院加强内部管理及开展成本核算的需要。会计信息的统一性就会遭到破坏,使得成本项目杂乱无章,无法适应医院多样化经营的需要。
1.2固定资产核算方法陈旧
现行会计制度下,医院的固定资产只按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比例提取一定的修购基金,而没有设置“累计折旧”,当固定资产因损毁、盘亏和报废而发生资产减少时,按原值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无法真实地反映医院资产价值的变化。计提修购费用无法真实地反映医院资产价值的变化。提取修购费用一般按照固定资产的净值计算,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正确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化。但在会计操作中,由于计提固定资产修购基金的方法不正确或是基数不准确,计提的比例往往不够,使得医院固定资产的回收期拉长,固定资产更新缓慢,加大了医院的经营风险。医院会计制度没有计提减值准备或者跌价准备的规定,使医院丧失了相应的抗风险机制。现阶段,医疗设备更新换代的频率日益加快,经常在尚未到达规定的使用年限时就会出现市价下跌的情况,引发了固定资产贬值。但医院由于未计提减值准备,使得资产始终反映的是其历史成本。资产严重不实,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1.3医院管理费用核算不健全
医院管理费用的核算范围广,并且与多部门的核算事务交叉重叠,容易造成混乱。如资金借贷产生的利息,本应在“财务费用”科目中核算,但很多医院将其当做“管理费用”,造成了虚增费用和收入。另外,医院对核算工作重视度不够,对会计核算的管理工作不到位、不深入。该岗位人员配置少,工作绩效也不高。由于人少,造成了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超强度工作,进而很难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并且医院会计核算往往对管理费用采取简单的按部门人员在药品成本及医疗成本中进行分摊,使得药品成本和医疗成本无法准确体现。
1.4会计报表的功能未完全发挥
当前医院会计核算主要对医院的支出进行核算,这并不能满足内部的成本核算要求,核算内容上也不具有可比性和通用性。针对很多已经进入到深层次改革的医院而言,它们形式多样的筹融资途径,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却无法对医院的使用成本进行核算,也不能很好地对各种筹资方式下的资金成本进行对比。这就失去了会计报表的实用性,无法揭示医院可能面临的风险及损失,无法给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
2建立完善的医院会计核算的建议
2.1制定差异性的会计核算制度
不同性质、不同经营模式的医院应具有与之相匹配的会计核算制度。这样,设置的会计科目对于收支的核算就能及时、灵活,能准确地反映实际的医疗成本信息。如,应重点加强对资产、负债以及净资产的监管,增加一些过渡性科目,以便能反映医疗及药品支出的间接费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会计核算制度应该保持可比性和相关性。
2.2严格规范成本核算
医院加强成本核算可以成为医院提高竞争力的手段。具体可分为对工作岗位的控制、对支出的预算控制、对支出核算控制。对工作岗位进行控制,设立人力资源指标,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员工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用预算制控制支出,编制出详细的支出预算计划,确定相应的支出标准,确保每一项支出都能对应到相关科室。最后,还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支出核算体系,建立健全支出业务的凭证传递手续。
2.3完善医院管理费用核算
一般情况下,医院管理费用占医院的费用支出的比例介于15%~20%,在医院的成本核算中颇为重要。因此,医院对管理费用应实行“预算管理、总额控制、定额实施”的办法。这样,就能做到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的统一,同时还能对费用控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控制标准。同时,增设“财务费用”,将原管理费用中的借贷信息及“其他收入”并入到“财务费用”中,并在期末结算时直接转入“收支结余”科目。医院的管理者对如何筹集下一年度的资金就能有明确的研判。
2.4准确全面地披露会计信息
篇9
相同点
统计财务报表和企业会计报表构成基本一致
以房地产业财务年报表(X103表)为例,共设置六个部分年初存货,年末资产负债,利润及分配、其他资料、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填写、上市公司填写。六部分的框架和企业会计报表大致相同,具体涉及常用的会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成本费用明细表,还有现金流量表。
统计指标取数来源与会计报表中相关科目一致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会计六大要素恒久不变,决定统计报表指标取数来源和会计报表中科目相对应,从x103报表各部分数据来源看:一、二部分数据根据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对应科目填报或相关科目明细分析填报,三、四、五部分数据可直接根据企业《利润表》、《管理费用明细表》、《财务费用明细表》及其他相关财务明细资料填报,第六部分根据企业《现金流量表》中相关数据填列。
相异点
新会计准则的执行,导致统计指标含义有所变化
执行新会计准则无论对会计还是统计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简单地说,新准则的突出点是针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会计报告都作了明确,强调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来确定会计要素。统计虽然兼顾新旧会计准则制定报表,但是新准则的执行导致指标解释不断更新。举个例子,如果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那么年末资产负债部分应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相关科目的期末数填报,但是数据来源科目往往不同,譬如:1.现金取自“库存现金”;2.短期投资取自“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3.长期债权投资取自“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项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4.固定资产原价取自“资产负债表附表”,而非“资产负债表”; 5.长期负债合计取自“非流动负债合计”,而不再是“长期负债合计”。
新会计准则的执行,导致统计报表表内平衡关系变化,指标计算公式不同
利润及分配部分都是根据“损益表”中相关科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但由于执行了新准则导致企业“损益表”有较大调整:一是不再区分主营业务与副营业务,而是统称为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营业税金;二是在当期损益中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三是投资收益纳入当期营业利润中核算。另外执行新旧会计准则影响指标的计算公式:
旧准则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一主营业务成本一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一营业费用一管理费用一财务费用
新准则营业利润:营业收入一营业成本一营业税金及附加一营业费用一管理费用一财务费用+投资收益一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适应核算需要,个别指标设置有着统计的特殊要求
篇10
【关键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对策
一、医院会计制度的内容及作用
1.医院会计制度的内容:
1.1医院会计制度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这几类,这样呢,将过去会计科目分为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
1.2提高医院的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具体将医院的收入和支出划分开,分为医疗收入、上级补助收入、财政补助收入、药品收入等,药品支出、财政专项支出、医疗支出和其它支出。
1.3对医疗收支、药品收支进行分开核算, 医院要在严格界定各项业务收入性质基础上,分别将各项业务收入计入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科目中。
1.4医院药品收入扣除药品支出后的纯收入即药品收支结余,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医院药品收支结余上交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缴存财政社会保障基金专户,经考核后,统筹安排,合理返还。
2.实施医院会计制度的作用
想要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就需要加强医院会计工作,统一核算办法,提高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通过会计核算、分析、监督、预测等活动,发挥会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二、医院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的核算办法不合理,导致资产现象不真实
1.1虚增固定资产资产总量。理论上说,购置固定资产,是医院的流动资产转化为非流动性资产,固定基金的调整也只是净资产内部基金的一种调整,医院会计制度中固定基金并不是由其他的基金转化而来,而是净资产的一种虚增,这样就将原本不涉及医院净资产内部转移,只涉及医院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内部转移的经济运动形式人为地在医院净资产内部进行了再次转移,导致医院固定资产净值不明,资产负债表中所体现出的净资产不能充分反映所有者权益,医院当期乃至全年的收支结余失实。
1.2专用基金科目是按基金类别设置明细账,根本不能反映哪项固定资产取得的变价收入、保险赔偿等所产生的损益情况,当发生报废、毁损、盘亏等情况时,医院将无法知晓该资产的实际损失情况,在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报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其价值不做调整,而当该资产由于各种原因而退出医院时却按固定资产原值作一次性减少处理,会使医院资产减少过快。
2.医院的坏账制度存在不足
一直以来,坏账是医院的一个难解决的问题,即使有制度规定,但是还没能够满足现实的状况,由于一些纠纷、贫困的病人、故意不给医药费的因素,根据这些因素,根本就没有办法满足,按照规定3%~5%的坏账提取,最终就导致了医院的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在偿还债务的时候没办法按照规定的时间还上,因而我们还应从财务制度的角度改善医院坏账的管理,使之更加合理。
3.医院成本核算对象单一,管理费用分摊不合理,《医院财务制度》规定,管理费用是不能直接计入医疗支出或药品支出的间接费用,按医疗和药品部门的人员比例进行分摊,这种分摊方式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
三、改善医院会计制度的对策
1.有针对性地增设科目,完善医院会计资产核算制度
首先可以借鉴其它企业的核算方案,可以设立专门的登记、核算固定资产等账目,将一些旧的、报废的固定资产按净值增营运成本,尽量使这些核算这是的反映出医院的运营状况,一次来解决由于提取修购基金导致的不真实的运营状况,另外增设“累计折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财务费用科目,这样的话,就可以根据,累计折旧和贷记累计折旧两者相抵后的余额来讲医院的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给真实的呈现出来,其中财务费用科目就可以将借款等费用、管理费用和其他收入、纳入进来,进行规范的核算,等到期末直接转入收支结余和其他结余中即可。最后还要增设“医疗风险基金“科目,根据历史数据确定比例按月计提,并专款专用。
2.改变医院的坏账提取制度
医院拖欠费用的大多数是要出院的病人,至于欠费的原因大致和应收的医疗费用有直接的联系,首先要不能够将坏账提取的基数将在院病人的医疗费用加进去,可以将病人欠费以外形成的应收款项都计入坏账准备的计提基数中,这样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坏账的提取基数改为“应收的医疗费用”+“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的总和在—“预收医疗款”,将减去的结果费用在加上别的“应交款”,最后在不影响收支平衡的状况下,将没有收回的坏账进行从支出中予以冲销。
3.完善《医院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明确规定医院如何进行会计核算;明确科研基金、福利基金的用途,相应的科研等支出应可以从此类基金开支;明确修购费用的开支范围,细化到批、件标准,以避免实际工作中列支范围的重复。
四、结束语
由此可以看出,医院作为独立运行的经济实体,由于卫生体制的不断改进,已经和其它行业的运作方式越来越接近,但是会计的核算还是和其他的企业有所不同,因此,通过对医院会计制度的改革,不但可以将医院的固定资产的核算更加具有真实性,改变了不讲陈本的消耗,还切实的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整体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卫生部:《医院会计制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3]《新编医院会计》.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上一篇:风险管控原则
- 下一篇: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