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教程范文
时间:2023-09-13 17:18: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施工技术教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
引言
为了有效的提高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质量,就必须对其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管与控制,对每一个施工细节严格要求,按照施工准则和技术要求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只有坚持科学的方法,结合施工的各方面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控制混凝土的质量,才能促使建筑工程顺利进行,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安全。
1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准备
1.1原材料的选择
必须严格把控原料质量关,所有入场的水泥制品一定要有合格证及检测报告;砂子、石粒等则应该检测其是否符合配比要求,只有合格的原料才能入场。此外,原材料的存放也很关键,必须得到注意,尤其是水泥等接触雨、水容易变质的材料,储存条件一定要注意防雨、防水、防潮。一旦发现变质,必须停止使用。当雨天过后,应及时测定砂、石含水率,石含泥量大于1.0%,粗砂含泥量大于3.0%时,应把超过标准的原材料清理出现场。
1.2混凝土配合比的设定
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尤为关键,这应该在实验室经过专业验证,制定合理的配合比,配合比必须满足强度、耐久性以及和易性等相关指标。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等要求的条件下,还要让掺合料、骨料的含量有所提高,降低单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可以视情况掺入缓凝减水剂、块石,这样能减少有一些水泥用量,从而减弱水化热的发生速度。当得出混凝土配合比并进行试配后,还要验算和测定水化热,确保符合施工标准。
1.3施工现场的其他准备工作
除了混凝土的配制以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还需要将施工的基础处理做好,相关的隐蔽工程要进行验收处理,模板支撑体系也要确保牢固可靠,不留缝隙。另外,还需要做好测温管的安置,在冬季施工时还需要准备养护所需的保温材料。最后,经基础施工等技术交底工作经隐蔽验收及技术交底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
2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
2.1浇筑施工
(1)混凝土运送至浇筑地点, 如混凝土拌合物出现离析或分层现象, 应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二次搅拌。还应检测其坍落度,所测坍落度值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其允许偏差值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在浇筑过程中试验人员应随机进行取样, 混凝土试块的制作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1)混凝土浇筑总的要求是要保持结构或构件的位置、形状、尺寸以及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尺寸的准确,并使混凝土达到密实,以保证经过养护硬化后,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与耐久性。(2)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是否合理、水电供应是否保证、各工种人员的配备情况等;混凝土在浇筑之前还要加强对支架、钢筋、模板以及预埋件的质量检查工作,以免造成尺寸等偏差带来损失。(3)分段分层,当浇筑强度较大,现场有关设备不能够有效的满足施工需要时,可以采用分层分段浇筑的方式。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从底层开始浇筑,之后在完成一定距离的浇筑后再开展另一层浇筑,这样可以不断的完成浇筑过程。分段分层浇筑方式是比较适用于厚度不大,面积较大的施工情况,保证不出现遗漏,做到均匀浇筑,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浇筑效果。
(1)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 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 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 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 一般超过2h, 应按施工缝处理。另外注意,混凝土浇筑需要分层、分块浇筑。
2.2振捣施工
为使混凝土浇筑均匀、密实,需要对混凝土振捣,振动器操作时要做到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达到均匀振实。使用振动器时,不允许将其放在结构钢筋上或碰撞钢筋,不宜紧靠模板振捣。在振捣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振捣的强度和频率,因为如果强度和频率过大,就会造成砂浆离析,大大降低混凝土的强度,而如果强度和频率过小,则不能使混凝土很好地密实在一起,达不到振捣的目的。另外,为了避免在建筑成品物件中出现蜂窝麻面甚至开裂等现象,在用混凝土浇筑墙体柱体这些竖直方向的承重结构时,需要用水泥砂浆预置在浇筑结构物的底部。
2.3施工缝和后浇带施工技术
首先,施工缝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是因施工需要而在每个施工单位分区之间留设的一道缝,其实它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一道缝,而只是由于后来浇筑混凝土的时间超过了以前先浇筑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便在先浇筑混凝土和后浇筑混凝土之间造成了一个结合面。在浇筑过程中,由于受到施工机械设备、施工人员以及施工原材料等因素的影响,无法一次性完成大面积的混凝土浇筑任务,这时就施工人员就需要预留施工缝来确保工程质量。在预留施工缝的时候,一方面要保证预留了足够的宽度,另一方面要确保接缝处没有杂物,干净整洁。其次,在后浇带方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后浇带是为了防止现浇混凝土由于收缩不均或者受到温度影响而产生一些有害的裂缝,所以,便依据施工的相关要求,在建筑物的墙、基础底板或者梁等位置设定临时施工缝,暂时把结构分为若干个部分,在构建内部收缩后,再对临时施工缝进行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这样使构件更好地连接为一个整体。在对后浇带进行浇筑处理的时候,时间最好选择在气温较低的时候,而后浇带的宽度一般室内为30mm,室外为80mm-100mm,同样要在下次施工开始的时候要保证后浇带接缝处的干净整洁无异物。
2.4施工裂缝的处理
由于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的复杂度高,施工难度大,且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浇筑表面断裂的现象,因此,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裂缝进行补救,以保障工程的顺利完成。1)对于开裂程度较小的缝隙,首先应该将浇筑表面清理干净,保持干燥洁净,并用环氧浆液将缝隙填补起来。2)对于开裂程度较大的缝隙,首先将缝隙凿开,形成八字形,然后用水泥浆对凹槽进行修护,最后采用环氧胶修整裂缝。3)对由于天气、气温等因素造成的浇筑表面开裂现象,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照具体情况安排不同的处理方式,可采用环氡腔泥将缝隙封闭起来,也可使用防腐蚀材料等进行修补。
3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
混凝土在经过浇筑之后要进行及时的养护工。当浇筑完毕,应及早使用吸水性良好的材料(如草垫、麻袋、锯末等)对的浇筑结构进行覆盖。初期要使用喷洒的方法进行浇水养护,过几日以后可以用水管进行浇水,具体浇洒情况要以确保覆盖物持续处于湿润状态为宜。对于面积较大的混凝土应延长养护时间,可以考虑持续28天。同时要做好温度控制,当混凝土内部与表面的温差有超过25°C趋势 时,应及时做好保温调整。另外,大面积混凝土可以在具备一定强度,且遇水不会脱皮离析的情况下,在周围筑起临时小堤,进行灌水养护,水面高度在40-60mm为宜。如果处于炎热的夏季施工,应该对混凝土加强冷水降温养护,水温与混凝土温度的差异不宜超过20°C。当冬季施工时,则要注意加热养护,可以通过使用保温模板等保温材料防治冷空气侵蚀。
结束语
通过分析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加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最大限度地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为公路工程建设提供质量保证。
参考文献
[1]倪平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4).
篇2
1.1建筑工程监理对施工技术的促进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工程监理人员需要严格的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则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有效地监督管理,在工程监理过程中,如果监理人员发现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采用的施工技术并不符合相关规范,就需要对施工人员采用的施工技术进行检测,当检测结果显示,该项施工技术不合理,无法满足建筑施工需求,就需要立刻停止该项施工技术的使用,并及时引入规范、正规、科学的施工技术,从而为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保障,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相关规定。由此可见,通过工程监理,能有效地促进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提高,在今后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会将改善后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延续下去,从而促进整个建筑行业施工技术的提高。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人们更加中注重效益、质量、效率之间的相互协调,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最佳途径,因此,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是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需要特别注重的事情。但是对当前的建筑施工队伍而言,很多施工人员还是民工,其文化水平比较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与相关资质标准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工程监理人员需要加大对施工水平的监督管理力度,提醒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技能知识培训,确保每个施工人员都能全面掌握和熟悉施工技术的要点。工程监理人员对施工单位提出的建议,能极大的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提高。
1.2施工技术对工程监理工作的促进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监理人员发现施工人员实际采用的施工所用技术和相关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是比较常见的,这时监理人员要认真对施工人员采用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如果这种施工技术对建筑工程的建设造成影响,就需要及时纠正,如果施工人员采用的施工技术并不会影响建筑工程的建设,反而会提高建筑工程建设效率,监理人员就要推广这种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监理过程中,很有可能遇到相关标准上没有规定的技术,这些技术虽然在以往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没有遇到,但这些新技术不仅不会阻碍工程的顺利进行,反而会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促进工程监理和施工技术的结合发展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会特别注意工程的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也得到了深层次的发展,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新建材应用在建筑施工中,这对施工技术提高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监理为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需要不断改善监督模式,更新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和日新月异的施工技术相适应。由此可见,施工技术和工程监理之间需要结合发展,共同进步。施工技术和工程监理之间的协调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从工程的效率上入手
工程监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避免出现工程超期的现象,由于建筑工程存在时效性,加快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能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因此,施工单位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施工效率。在施工过程中,工程监理部门发现阻碍工期的施工技术后,要及时协助施工单位改良施工技术,从而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2.2严格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的好坏与施工技术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一味追求速度,难免导致工程质量有所欠缺,如果回头返工,不但浪费人力物力,还往往将工期拖得更长。所以,工程监理要时刻监控工程的质量,就要对施工技术加强监管,避免建筑出现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工程监理工作是不是有效执行,水平如何,项目的技术是否达标,都可以在工程质量上集中体现出来。所以,工程施工单位一定要积极配合监理部门的监管,而监理部门要认真严格地对施工技术进行监管。如果经常关注施工质量,使每一步都没有后顾之忧,那么整个工程的效率和质量都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保障。
2.3提高人员素质
我国的施工技术和监理工作较西方仍旧比较落后,首先是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其次是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一定的漏洞和不足。而监理工作并不仅仅是管理好现场施工,而是和施工技术存在互相促进的联系。所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水平,可以有效促进施工技术的发展,从而提高建筑行业的发展。施工单位应当组织施工人员上岗前的集体培训,而监理单位要定期组织学习,了解新产生的材料和技术。对于资质不足的人员,坚决不能放在重要岗位上,并且要对人员的工作状态加以留心,不能为了省钱省时而滥竽充数。
3结语
篇3
关键字:建筑工程;浇筑施工;施工技术;混凝土
中图分类号: TU1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混凝土浇筑技术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较晚,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质量,是人民日益关注的问题。建筑浇筑施工依赖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方案,从建筑施工整体出发安排和考量。为了满足现代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的需求,以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控制为基础,保障混凝土浇筑工程施工的质量。
二、建筑浇筑施工技术的材料监控
混凝土的配合比、各种建材的质量都影响浇筑施工技术的开展,这些也是建筑混凝土浇筑技术的核心内容。浇筑施工前期对材料的配套分析和检测、监控是非常必要的。根据施工文件规定的混凝土材料质量控制标准,结合混合技术要求,创造技术保障条件,保障混凝土浇筑质量。
1、配料水源的控制
水质很重要,工业废水污水、沼泽水、海水等是不能用来作为水源的,混凝土的拌制和养护必须是清澈的水并且水的酸碱度要符合行业用水的相关规定。
2、水泥品种、性能的控制和配置
目前我国在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水泥品种多、质量标准不一,强度等级也不尽相同。按照水泥的性能可以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特种水泥三种。在一般的建筑桥梁路桥中使用的是通用水泥。在浇筑混凝土技术中要注意水泥的品种和强度等级,根据水泥的性能以及使用方法进行工程项目的施工,达到节省水泥使用量,提高了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的目的。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首先,应优先使用散装水泥;当水泥运输到工地时,还应按照标明的品种、强度等级以及生产的厂家和出厂的批号等等,将水泥运输到带有标志的仓库中存储。其次,水泥在实际运输以及存储当中,要注意防水防潮,将已经受潮结块的水泥进行处理,检验合格之后才可用于施工。水泥库房当中应具有排水以及通风措施,保持环境干燥。
3、浇筑骨料的监控
浇筑的混凝土中,运用的骨料必须优先应用质量比较好的河沙或者其它优质沙源。沙粒的规格应选择较粗的中砂为宜。一般将砂率保持在39%一43%最为适宜。
4、掺合料的控制
严格控制粉煤灰的参量,在浇筑施工技术中,对粉煤灰的含量有很严格的规定,其掺量大于25%都是不合适的。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数量的减水剂以及其他混凝土外加剂凝,从而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和保水性,降低水化热,推迟混凝土热峰的产生。
三、混凝土搅拌技术及运输监控
根据实际工程量,结合建筑施工的设备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设备,最大限度的完成混凝土搅拌工作。对各种故障和问题进行评估,及时安排维护人员进行抢修,排除因设备故障导致浇筑停止。保证施工当中的混凝土供应,保证工程项目的有序实施,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进度。在实际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将混凝土拌和物拌制均匀,由于混凝土具有和易性、保水性以及粘聚性,由此便于施工。混凝土搅拌的时间要以相应的施工规范为基础,当掺加外加剂时,应适当延长搅拌时间,加入粉煤灰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应延长105至305秒。
四、浇筑施工方面
1、浇筑混凝土的施工要求
浇筑的混凝土落下的倾斜高不宜超过2m。当浇筑高度大于3M时,应采用串筒、导管、溜槽等使混凝土下落。采用分段分层的方法实施混凝土的浇筑,根据建筑的结构特征、钢筋的密度来决定浇筑的高度。一般的混凝土分层浇筑等于插入式振动器的1.25倍为宜。振捣过程中应手握振捣棒的软轴胶管,同时迅速插入砼部内,在振捣施工过程中,振动棒将上下抽动,振捣时间大约为20秒一30秒,保证浇筑面不产生气泡,不显著下沉,以及表面泛浆,形成水平面为准。在插入式振动器的使用过程中要快插慢拔,保持插点均匀,按顺序逐点移动,不遗漏,均匀振捣,移动间距应小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上一层振捣施工中应插入下层混凝土面约为50一100mm,从而减少层间缝隙。
2、浇筑停止的时机和其他特殊情况停止
在浇筑面积方面,当浇筑面积超过了允许的施工面积时, 且混凝土产生初凝时可以停止浇筑施工;浇筑温度的控制方面,当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平均浇筑温度超过允许值在一个小时内无法将温度调整至允许的温度范围的,应停止浇筑;浇筑施工过程中出现大雨或者暴雨天气以及出现其它特殊情况的要停止施工。
3、浇筑的质量控制
根据季节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施工方法。比如在夏季施工时可加入泵送剂,在确保浇筑混凝土坍落度的基础之上,节约用水量。对材料的质量要严格控制。对骨料应该选择粒形、级配较好且含泥量、空隙率都较小的粗细骨料,控制含砂率。浇筑施工不能出现过振、欠振、漏振的情况,应快插慢提振捣棒;严格控制浇筑流程,安排合理的施工工序。已浇筑并且接近初凝状态的混凝土进行反复抹压或者滚压,若是混凝土表面硬结无法抹动时,则可实施二次振动,从而排除混凝土由于泌水而在石子以及水平钢筋的下部构成空隙以及水分,有效提高了混凝土的粘结能力和抗拉强度,同时减少了内部裂缝和混凝土中的气孔,有效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通过反复抹压和搓压施工,同时还应明确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五、强化混凝土浇筑后的测温与养护
做好浇筑混凝土前期的工作,派人进行前期养护,保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严格保证养护时间,养护时间要符合混凝土硬化以及强度增加的需求,达到符合混凝土强度的设计要求,不仅在浇筑前期,在浇筑完成之后还应进行混凝土的养护。注意保持所浇筑混凝土的温度以及适度条件。保温能预防浇筑混凝土表面因热扩散导致胀裂,降低温差,防止浇筑的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前要淋湿模板,浇筑后,在楼板表面密铺厚麻袋,同时延长拆模时间。为进一步增强模板的保水作用,需要进行保湿养护。对梁板模均用塑料胶带密封所有模板拼缝,以上措施能有效防止混凝土表面因失水过快而产生干缩裂缝;对转换梁还必须控制温度应力,对仅靠模板保温的情况进行温差验算。应保证满足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不超过25度,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不超过度。在浇筑完成之后应及时使用湿润的草帘,麻片进行覆盖,同时还应洒水延长养护的时间,保持混凝土表面的缓慢冷却,冬季应设置保温措施,防止寒潮的袭击。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技术中保障混凝土浇筑质量,混凝土浇筑后的测温与养护是预防温差裂缝产生的关键。
六、结束语
混凝土浇筑是现代建筑工程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建筑施工的重要内容,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施工企业必须认真对待这项技术,尽量建立技术保障部,确定技术保障部门的工作内容及岗位职责,保障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从监督、指导方面出发,努力使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朝着科学性、实用性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盛雨祥.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与管理[J].建筑施工技术讯,2012,7
[2]杨嘉豪.影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的因素分析[J].工程管理信息,2012,1
[3]孙凤仪.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对建筑工程的大量投资,都增加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利用率。在实际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比较厚实,水化热的比例较大,并拥有负责的施工条件,很容易出现建筑结构的温度变形现象,甚至会有裂缝。如果相关人员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很容易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情况,降低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
1 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现状
混凝土很容易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由此出现裂缝。在建筑工程中,水泥和水发生反应,会释放大量热气,这些热气会在建筑内部堆积,与外界形成温度差,从而出现裂缝。在施工过程中,只需要少量水完成水泥硬化过程,其他水分在蒸发时,会影响混凝土的收缩情况,并干扰施工。在建筑施工完成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是最高的,混凝土的收缩情况,会受到减水剂的种类和不同的施工方法影响。浇筑施工会受到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所以施工人员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应注意外界温度,如果温度过低,那么内部与外部的温度差会增大,这会影响浇筑过程。所以工程项目在特别寒冷的冬天会停止浇筑工程,等温度上升后进行施工。由此可见,施工人员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应采取合理的技术,提高浇筑施工的质量。
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应用技术
施工人员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前,应保持地面清洁,并选用合理的水泥例,规划初步凝固时间,若在施工中出现特殊情况,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加长凝固时间,并热量蒸发提供更多时间,从而减少对浇筑施工的影响。浇筑施工应控制在 3-4 小时以内,严格禁止在施工中加水。
2.1 施工准备
施工人员应准备好浇筑需要的设备,并选用合理的水泥品种配置混凝土,避免材料选择错误出现结块现象。施工人员应严格遵守施工指标,并保留好施工质量保证书和复验单。在大体积混凝土中,80%以上都是骨料,所以施工人员选择骨料要注意选用表面没有弱包裹层的,这样的骨料岩石弹模比较低,膨胀和配比系数较好。施工选用的砂子为中砂,石子为卵石或是碎石,并且含量不能大于 3%。在混凝土配比中,施工人员可以应用粉煤灰取代水泥,这种方法烧失量较少,也不用那么多的水量。这种混凝土施工方法能够使施工更加顺畅。
2.2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开始浇筑施工后,施工人员可以进行分区浇筑和处理,并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在振捣过程施工一定要快,从而是振捣的材料更加均匀,加大混凝土的紧密程度。施工人员要注意完成所有浇筑工作才能进行混凝土凝固,并且不能中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要保证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并减低水化热,促使混凝土拥有良好的和易性和可泵性。配置大体积混凝土,关键是水化热系数,这个过程要求施工人员应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材料,例如矿渣水泥,施工人员要适当添加粉煤灰,从而达到增强表层混凝土强度的目的。
2.3 选取合适的施工方案
我国建筑工程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要选用合适的浇筑方法,避免施工中没有裂缝,并要满足相关要求,如混凝土的铺设厚度,施工人员应明确混凝土的和易性,在混凝土的泵送中,混凝土厚度不应该大于 600mm,非泵送的混凝土铺摊厚度不应大于 400mm。大体积混凝土的单方水泥用量不多,并适当添加粉煤灰,延长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每次搅拌的时间应控制在 30 分钟以内。施工人员应准确放入各材料的含量,并指派专人投放粉煤灰或其他添加剂。在混凝土浇筑时,在第一层浇筑结束后,应保证第一层浇筑没有初步凝固,然后进行第二层浇筑,然后通过这种方式进行逐层加固,直到浇筑完成。施工人员选取分层的方式进行浇筑,应控制好间隔时间,并尽量缩短,最短的间隔时间应小于初凝时间,这个过程可以通过混凝土实验来决定。施工人员进行振捣时,可以通过三道振捣,先在混凝土的坡角设置,然后在混凝土的坡中间位置,最后将振捣设置在混凝土的坡顶。施工人员要保证三层振捣相互配合,并覆盖整个坡面。每次使用振捣棒,都要插入混凝土下层大于 50mm处,振捣棒要限定一定速度,400mm 为宜,施工人员要刮平混凝土表面,并撒上5-25mm 的碎石,然后拍实。
2.4对温度要实施合理的控制
( 1)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实施浇筑的过程中,一定要安排专门的人员对测温管进行预埋。通常测温管的长度可分为两个型号的,测温线的预埋要依照测温平面布置图设置,预埋的时候要注意测温管和钢筋要坚实的绑在一起,避免出现位移或者损坏。每一组的测温线用两根,在测温线的上面贴上胶带以作标记,这样可以方便对深度的区分。一定要用塑料把测温线做好防护,牢固的绑在一起,以免测温端头受湿度影响。
( 2) 要安排测温的专业人员,运用电子测温的仪器,要确保测温结果和读数精确. 对于测温人员的要求是其工作必须认真负责,定时对每个孔的编号实施测温,不能出现遗漏或者作假。对于测温记录一定要仔细的填写、要确保测温记录干净、整洁,让人一目了然。
2.5 浇筑施工的养护
施工人员要做好养护工作,由此提高混凝土强度和抗裂能力,这个过程具有积极的作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压实表面。施工人员应在表面洒水,然后覆盖塑料薄膜,最后在最外层覆盖保温材料,这种做法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能起到较好的保温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在中午温度较高时,将保温材料撕开,保证混凝土能够散热。浇筑工作的养护,还要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湿度,施工人员可以再塑料薄膜下设置补水软管,然后根据表面的湿润情况,注入适当的水,由此通过温度差,增加混凝土的湿润度。建筑工程应指派专人进行养护的查看工作,大体积混凝土在初凝时,需要专人进行挤压工作,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防止面层出现粉尘,并减少塑性收缩的情况,但是在最后一次挤压进行时,要采用合理的措施,确保浇筑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3 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近年来大大的提升了高层建筑的施工效率,并使得很多本来不可能完成的建筑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因而在建筑市场上受到普遍的欢迎。然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对操作的要求也比普通技术要高的多。想要大体积混凝土在实际生产中发挥其实用性,建筑企业就必须保障在浇筑的各个环节中,员工都必须保证操作符合规范,并达到要求。施工前要对混凝土的调配有严格的要求,尽量避免在施工前期出现原料配比不当导致混凝土质量问题以至于给工程后期的养护造成不便或引起混凝土裂缝。建筑企业要对他们负责的项目负责,积极努力地提高混凝土浇筑的技术水平,吸取经验避免重复犯下错误。
参考文献
[1]陈志春.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探析[J].江西建材,2014(1):132-133.
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 课程教学 实践 创新
一、课程定位
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识读施工图、进行建筑施工处理、施工组织等必备的职业通用能力,并使学生认识施工员工作岗位,熟悉企业环境,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建筑施工技术以建筑材料、建筑制图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为毕业设计等后继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它在专业课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整合前期各门课程中形成的单项能力,培养学生理解建筑设计理念,能够查阅有关建筑规范、建筑图集等资料,能够读懂建筑施工图,能够进行建筑施工处理的通用职业能力。因此,本课程对建构学生完整能力体系,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为导向安排课程教学,按照人的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律策划学习过程,依据建筑岗位施工员职业标准建立人才培养质量控制体系,采用“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教学,使“教、学、做”融为一体,突出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建设者。课程结构实现两个融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相融合。在理论知识的选择上以“必需、够用”为度。在课程内容上注意了四个衔接:课程内容与前、后续课程相衔接;与施工员职业标准相衔接;与新知识、新技术相衔接;与人文教育相衔接。在课程内容选取上以建筑施工为中心,适当安排建筑构造的内容,以提高课程内容的适用性。
2.构建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针对毕业生就业岗位以施工员为主,在课程内容选取上以建筑施工为中心,以提高课程内容的适用性;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引导教学组织过程,使学生带着实际的工作任务去完成项目训练;结合学习任务的具体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现场演示、小组学习等多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
3.强化实践实训项目教学。根据职业领域和职业岗位施工员的任职要求,与施工企业合作开发实践实训项目,完善实习基地建设,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作为实践教学内容,以真实的施工现场作为实践教学的场地,以真实的岗位工作作为实践教学的环节,以真实的成果作为实践教学的验收成果。教师通过每个实训项目引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完整工作过程,并参照职业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实现对学生实训过程的监督及学习绩效的评估。
4.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的督促作用,注重考核评价过程化,着重考察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及素养的养成,使考核评价成为完整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三、具体措施
1.本课程实行基于专业技能的课程教学模式。为增强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该课程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过程。每次课对应一项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布置工作任务,引领学生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在完成基本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进行能力训练和能力拓展,完善学生的能力结构。
2.把真实的岗位工作作为实践教学的环节。现已建立起能满足教学要求的实习基地,把课堂搬到了工地,由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结合实际工程进行讲解。围绕实际工作流程安排实习地点,把学生分配在施工员等不同岗位,使学生由单一技能向综合技能转变。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可使学生全方位掌握知识和技能。
3.进行顶岗实习,以真实的成果作为实践教学的验收成果。本专业实践实训基地有中南勘测设计院、湖南水利水电监理咨询工程公司、湖南水利水电总公司、湖南娄底建设公司、湖南广福建筑公司等单位。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真实的工程既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也会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热情。
4.创新考核评价方式,以处理真实工程问题的能力作为实践教学考试成绩。课程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过程评价法,将学生学习与工作态度、工作习惯、工作安全、施工现场的管理、团队协作等结合在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学习和工作任务进行反思并进行改善的习惯,为提高其综合职业能力奠定必要的基础。课程组根据教学目标所规定的能力和学生的初始能力,剖析了建筑工程施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对建筑施工技术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分析和确定。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上技术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a lo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the basement of the roof, the exterior wall, interior wall and floor, all set up of the pouring belt. Of the pouring belt as concrete casting early after a short time release a binding technical measures, in building engineering has been widely used, however, if not strictly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standards and design requirements, processing not also very easy to any quality problems, light is cracking leakage, heavy then endangers the safety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 quality accid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of the pouring belt setting and construc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matters.
Keywords: : building engineering; Of the pouring belt; Xxxi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概述
随着高层建筑向大型化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超长(即超过温度伸缩缝间距)结构或大柱网结构不断出现,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和泵送混凝土工艺的应用,使结构温度收缩裂缝有不断增多的趋势。虽然这类裂缝属非结构性裂缝,一般不影响构件承载力和结构安全,但却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整体性。
设置后浇带是防止和减少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收缩裂缝的有效措施之一,它利用混凝土早期收缩量大的特性,释放早期收缩应力,以减少混凝土因温度变化而收缩的情况。设计上的考虑固然重要,但实际施工时更要予以足够重视,一旦处理不好,则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还会给结构留下安全隐患。本文就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初步的分析探讨。
2、后浇带的功能
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楼问的沉降差、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减小温度收缩影响等问题。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一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建筑物的后浇带是通过施工过程中的措施,来解决设计中考虑沉降或伸缩的调整办法。除设计规定外,在施工期间必须根据规范及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后浇带,并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才能确保后浇带的质量。
1)解决沉降差的影响
当高层建筑主体与低层裙楼(或地下室)相连时 应根据建筑场地地基持力层的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是留永久变形缝还是设置施工后浇带。当地基持力层厚度较大、压缩性较高、主体与裙楼之间的高差悬殊较大、高层建筑荷载较大时.则高层建筑主体与低层裙楼之问的差异沉降量就较大,此时不宜设置施工后浇带:当地基持力层土质较好.如高层建筑基础做在基岩或卵石层上或采用桩基础时,其沉降变形量较小,此时可将高层建筑与低层裙楼的基础(或地下室)连成整体,不设置永久变形缝,采用施工后浇带来释放主体与裙楼之间的沉降差异。
2)减小温度收缩影响
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膨胀,受冷则收缩。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前1~2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 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留出后浇带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了收缩应力。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以大部分用来抵抗温度应力,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3、后浇带的设置
1)后浇带的设置位置
后浇带的设置遵循的是“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因为普通混凝土存在开裂问题,后浇缝的设置就是把大部分约束应力释放,然后用膨胀混凝士填缝以抗衡残余的应力。一般情况下.后浇带设在结构内力较小的部位.主要设在柱跨三等分的中间部位,或设在框架梁、板的l/3跨部位处;也可从纵横墙相交的部位或门洞口的连接处通过.或设在裙房与主楼连接跨的跨中范围内。这样就不会影响主楼与裙房各自的主体施工。因裙楼基础比主楼基础埋深浅,便于设置后浇带和基础施工。后浇带应通过建筑物的整个横截面。分开全部墙、梁和楼板。使得两边都可以自由收缩。后浇带也可以选择在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曲折通过,不在一个平面内,以免全部钢筋都在同一部位内搭接。如果设置的后浇带是为了减少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温度应力时,后浇带的保留时间不宜少两个月;如果是为了调整结构不均匀沉降时,后浇带中的混凝土应在两侧结构单元沉降基本稳定后再进行浇筑。后浇带的留设位置应上下对齐贯通,地上、地下整个结构不宜左右错位。
2)后浇带的断面形式
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的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粘接牢固,一般宜避免留直缝。但有时为了施工方便,对于墙、板厚度小于300mm也可留直缝。对于板,可留斜缝;对于梁及基础.可留企口缝。基础后浇带的断面形式 应要求在结构设计施工图纸上用详图明确表示出来。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宜在基础后浇带下设置防水板并增设一道附加防水层。
4、后浇带法施工技术
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 后浇带 功能作用 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由于钢筋混凝土在温度影响之下容易产生收缩程度和膨胀程度不同的裂缝因素,而且这些裂缝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在结构设计和施工规范的约束下对墙体、横梁和底板提前留置施工裂缝,将施工结构暂时划分为多个施工部分,最后通过相互之间的连接和物理性质的膨胀收缩原理来处理裂缝并且填充相应的材料使得其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做法是后浇带施工工艺的主要措施和方法。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结构性质采用不同材料进行浇筑,后浇带的强度一定要连接其他构建部分,并且在施工中对模板的消耗中严格控制,防止新老混凝土因为时间的先后而出现裂缝。
一、后浇带的主要功能
后浇带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克服温度差异而引起构建收缩裂缝,并且对于各种已经建成的混凝土结构在施工的过程中形成统一的裂缝模式和原理。如果在混凝土控制的过程中温度较低的季节修筑建筑物,那么随着季节的变动容易产生失水收缩裂缝。对于已经建成的混凝土工程,如果是在温度较低的时候建成的,那么由于受到温度升高的影响而出现构建收缩裂缝,进而产生混凝土裂缝方式,因此需要在混凝土施工和控制的时候针对温度的变动合理的处理。这种裂缝的形成是由于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温度应力对构建外层形成了一定的挤压力量,等到挤压力超过一定的限定的时候产生了混凝土构建物开裂现象。在混凝土结构建成之前对温度应力的考虑应当提前进行裂缝的预留,在施工完成之后的一定时间内进行后浇带的浇筑措施,这样就可以有力的保护建筑物的整体性作用。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应用的时候能够有效的解决基础设计和裙房结构组成的整体性缺陷问题。在高层建筑中能够对基础设计虽然是一个整体,但是在设计和施工的时候收到建筑地基的重力影响难免会出现沉降缺陷,这就需要采用后浇带进行严格处理。在施工中用后浇带将这两个部分分开,通过将沉降计量的计算措施进行探究和控制,为整体性结构的还有其沉降的计算措施提供依据,一般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是通过建筑物的主楼结构方式和方法进行管理,完善施工技术要求和管理范围,合理的计算和控制内部应力值。
二、如何设置后浇带
(一)注意间距的合理性
在后浇带间距的预留中,如果是在图纸上表明了留设要求,并且在图纸上的构建中间距一定要按照图纸处理来进行,就具体情况而言,在一般的图纸处理而言都是通过对间距不超过40cm的混凝土裂缝处理,避免由于间距太小而出现了混凝土挤压现象。
(二)注意宽度的合理性
施工的过程中,首先要确保结构整体性要求,但是在施工中,整体性并不是说将结构整体进行切割成多个毫无联系板块,对于楼板或者基础来说,在施工中要对受力层进行合理处理,对于起到受力作用的钢筋是不准进行切割而形成间距的过程,这既是保证结构的整体性的要求,也是保证在施工中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要求。如果在工程的施工之中,跨度设置较大,且需要切割和钢筋受力情况,这是为了避免楼板两端受力过大形成下垂变形。并且在后浇带的应用中宽带要求要严格控制。
(三)后浇带的位置选择
后浇带适宜选择在混凝土构件受力最小的部位。一般在剪力墙的应用过程中对后浇带的浇筑中对领班的反弯点控制较为严谨,并且避免了自身剪力过大而形成的压力值。
(四)后浇带的断面形式选择
通常后浇带的断面要与混凝土结构的断面一致,为了避免因受力集中引起的结构变形,应避免后浇带浇筑后出现直缝。
三、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
(一)时间选择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构建的收缩在两个月之内会完毕。而对于高层建筑和裙楼的结构和基础而言,则要等沉降完成之后开始浇筑后浇带。裙楼和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一般是同时施工的,但是裙楼的施工量小而主题高层建筑的施工量大,在裙楼完成后,主楼的施工尚未完成,实际上裙楼的荷载产生的沉降在前,主楼的沉降在后,且主楼荷载造成的沉降多于裙楼的荷载,因此必须等主楼完全沉降完方可进行后浇带砼的施工。由于不同的施工季节、施工材料,一些需要延后浇筑时间的工程则要在设计图纸上体现出来。
(二)材料选择
后浇带浇筑前要将裂缝全面清理,排除积水,保持后浇带两边的构件表面湿润24小时以上。选择的材料必须是无收缩混凝土——膨胀水泥或添加膨胀外加剂的普通水泥配置的混凝土。为了使后浇带的强度高于所连接的构建,施工前必须加入早强减水剂,对混凝土进行认真的配置和振捣。
(三)后浇带前期准备——预设模板
模板的预设要严格参照施工图纸进行。在混凝土的浇筑之前要预设钢丝网模板,要保证钢丝网模板的钢丝网格均匀统一和钢丝粗细统一。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都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是避免裙楼和主楼在连接跨度过大的时候,地下室大梁支撑的荷载过于大二超过钢支撑扣件的承受能力而引起扣件螺栓被破坏。
(四)浇筑混凝土
首先必须按照施工方案严格进行施工。第二、水平后浇带的浇筑要将钢丝网模板的侧压力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垂直后浇带的浇筑则要将混凝土充分振捣,振捣的时候要避免振捣器的振捣动作将钢丝网破坏。第三、注意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以防止混凝土水泥浆流失。
(五)处理垂直施工缝
垂直施工缝的混凝土浇筑后达到初凝时就要用压力水冲洗直至出现骨料,并将钢丝网冲洗干净。为了避免错过冲洗时间,施工图纸要对时间进行预设,必要时要有专人负责检查。
(六)后浇带施工温度选择
后浇带砼要选择适合的浇筑温度,以保证新老砼结合良好。最好的温度是10摄氏度,这符合热力学的收缩和膨胀的最佳结合点。后浇带砼在浇筑完毕后要在两天之后选择适当的时间收关,防止砼出现干裂,最佳的时间是早上或傍晚。
篇8
关键词:建筑;后浇带;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建筑工程建设市场变得异常的活跃。由于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收缩变形、混凝土温差应力一般很难解决,这时候,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成功引入,从根木上起到了一定的预防作用,使用后浇带代替水久变形缝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后浇带顾名思义就是后浇筑的一段呈带状的空隙,后浇带施工技术一般是指按照设计文件或者相关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木文作者将对后浇带的设置以及后浇带施工过程中的工艺控制、质量控制技术进行详细的论述
1、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作用
1.1、解决沉降差
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浇灌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设计时基础应考虑两个阶段不同的受力状态,分别进行强度校核。连成整体后的计算应当考虑后期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内力。
1.2、降低温度收缩影响
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膨胀,受冷则收缩。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前1--2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
2、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设计
2.1、当建筑结构的平面尺寸超过混凝土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的方法来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但一般地上结构由于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伸缩缝最大间距不宜超过混凝土规范限值过多,同时应注意加强屋面保温隔热,采用可靠的、高效的外墙外保温,并适当提高外纵墙、以及屋面等重要部位的纵向钢筋配筋率。当地上结构由于抗震设计需要而设置了防震缝时,伸缩缝宽度应满足防震缝宽度的要求。地下室结构超长的情况较为常见,除地下室顶板和处于室外地面以上的地下室外墙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对较大外,地下室内部和基础结构在使用阶段受室内外温度变化影响较小,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混凝土收缩应力对结构的影响。必须指出的是,后浇带只能解决施工期间的凝上自收缩,它不能解决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应力集中,更不能替代伸缩缝。有一些结构设计者将后浇带和伸缩缝等同起来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两者的作用并不相同。
2.2、当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而且可以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从而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即无缝施工。
2.3、对高层建筑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设置沉降后浇带,应该根据建筑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当地基持力层土质较好或采用桩基时,高层建筑沉降变形量较小,此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面不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基础(或地下室)连成整体。当地基持力层压缩性较高且厚度较大,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的高差悬殊较大,高层建筑荷载较大时,则由于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量较大,在采用天然地基的情况下,还是以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彻底脱开为好。
3、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
3.1、合理设置间距和宽度
在建筑施工中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确保建筑工程结构的整体性,尽量不要将建筑工程的整体结构切割为各个独立的模块。对于低于20层的高层建筑,其基础结构和楼板中的钢筋结构要承受较大的受力,不能被切割和断开,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同时满足建筑工程的安全要求。但是在建筑工程使用过程中,如果采用的后浇带施工跨度比较大,就需要把受力的钢筋结构进行切割和断开,完成后浇带浇筑施工之后,再将钢筋结构焊接起来,这样就可以保障建筑楼板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出现下垂弯曲,在后浇带施工中必须要合理控制后浇带宽度,通常情况下不能小于6m,在设置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间距时,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使后浇带施工严格满足建筑工程施工要求。
3.2、合理选择断面形式和安排施工时间
建筑工程后浇带的断面形式要和混凝土结构的断面形式保持一直,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建筑结构受力巧集中导致结构发生歪曲或者变形,同时也可以防止后浇带施工中出现裂缝问题。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对于高层建筑工程的基础结构和裙楼结构,需要在完成沉降施工之后,再进行后浇带浇筑施工,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裙楼结构的荷载沉降速度较快,主体结构的沉降速度较慢,并且主体结构的沉降面要远远大于裙楼结构。为了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尽量等到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沉降完全之后再开始后浇带浇筑施工,同时要充分考虑到施工季节、施工材料、地质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合理安排后浇带施工时间,做好建筑工程各个施工项目之间的协调施工,保障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
3.3、合理选择施工材料和施工位置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要合理选择施工材料和施工位置。在后浇带施工时,施工材料要尽量选择无收缩性的微膨胀混凝土,即在砂石、水泥混合的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膨胀添加剂,同时将建筑工程结构的裂缝和积水清理干净,确保后浇带施工结构的表面要有合适的湿润度。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后浇带施工的结构强度,在后浇带浇筑施工之前,先浇筑一层混凝土,注意混凝土配合比,加强振捣施工。对于后浇带施工的位置,要尽量设置在建筑工程结构混凝土构件受力较小的部位,在建筑工程剪力墙施工时,要避免在建筑结构的中间位置进行后浇带施工,结合建筑模板和大梁的结构,选择最佳的施工位置。
3.4、混凝土浇筑和预设模板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结合建筑工程的结构特点,预设模板,严格满足建筑工程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施工要求。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将钢丝网模板预设好,钢丝网模板必须具有均匀、统一的钢丝网格,钢丝的粗细半径要保持一致。同时,预设模板的强度大小、刚度情况、稳定情况都要满足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避免由于建筑工程的裙楼结构和主体结构之间的跨度,导致建筑工程地下室梁柱结构承载过大的荷载,损坏钢结构扣件,影响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混凝土浇筑施工要按照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方案,将建筑工程钢丝网模板受到的压力严格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在后浇带垂直浇筑施工时,加强混凝土振捣,合理控制振捣器的速度和频率,防止出现过振现象,从而导致钢丝网模板损坏或者破裂。
3.5、做好后浇带施工养护工作
在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过程中,要避免杂物或者水长时间留置在缝隙位置,要注意在后浇带缝两端或者两侧位置设置专门的挡水砖,或者将防水砂浆涂刷在结构内壁上,充分发挥防护的作用,做好后浇带施工养护工作。
总言之,在对后浇带进行施工时,首先在施工规范的前提下,利用先进的技、合理的工艺才能达到建筑的所必须的功能,确保结构受力安全和后浇带处无渗漏现象出现,防止不可预见因素对后浇带施工质量的影响,使后浇带施工质量通病不会再发生 。
参考文献
[1]王 建,王传亮.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探析[J]. 江西建材,2014,18:42.
[2]武建.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 江西建材,2014,15:62-63.
[3]陈旭彤.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及施工技术研究[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7:255.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
前言
一般来说,建筑物的后浇带是通过施工过程中的措施,来解决设计中考虑沉降或伸缩的调整办法。除设计规定外,在施工期间必须根据规范及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后浇带,并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才能确保后浇带的质量。
1后浇带概述
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板(包括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后浇带是既可解决沉降差又可减少收缩应力的有效措施,故在工程中应用较多。
设置后浇带的位置、距离通过设计计算确定,其宽度考虑施工简便、避免应力集中,常为800~1200mm;在有防水要求的部位设置后浇带,应考虑止水带构造;设置后浇带部位还应该考虑模版等措施内容不同的消耗因素;后浇带部位填充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须比原结构提高一级。
2后浇带的主要功能
2.1解决沉降差
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浇灌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连成整体后的计算应当考虑后期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内力。这种做法要求地基土较好,房屋的沉降能在施工期间内基本完成。
2.2减小温度收缩影响
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膨胀,受冷则收缩。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头1~2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在施工中设后浇带,是在过长的建筑物中,每隔30~40米设宽度为700~1000毫米的缝,缝内钢筋采用搭接或直通加弯做法。后浇带保留时间一般不少于一个月,在此期间,收缩变形可完成30%~40%。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但应为正温度)时,可用浇筑水泥或水泥中掺微量铝粉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强度高一级,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造成薄弱部位。
3后浇带的设置
后浇带的设置遵循的是“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因为普通混凝土存在开裂问题,后浇缝的设置就是把大部分约束应力释放,然后用膨胀混凝土填缝以抗衡残余的应力;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宜避免留直缝。
4后浇带的施工
4.1模板支设
根据分块图划分出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层段支设模板(钢丝网模板),并严格按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
4.2混凝土结构浇筑
混凝土浇筑厚度应严格按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以免因浇筑厚度较大钢丝网模板的侧压力增大而向外凸出,造成尺寸偏差;为防止混凝土振捣中水泥浆流失严重,应限制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采用50振捣器时不小于40cm;采用70振捣器时不小于50cm;为保证混凝土密实,垂直施工缝处应采用钢钎捣实。
4.3浇筑结构混凝土后垂直施工缝的处理
对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当混凝土达到初凝时(用手压混凝土表面能出现指纹),用压力水冲洗(水应呈雾状),清除浮浆、碎片并使冲洗部位露出骨料,同时将钢丝网片冲洗干净。对较严重的蜂窝或孔洞应进行修补;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应用喷枪(用水和空气)清理表面。
4.4后浇带的保护措施
对于底板后浇带,在后浇带两端两侧墙处各增设临时挡水砖墙,其高度高于底板高度,墙壁两侧抹防水砂浆;为防止底板周围施工积水流进后浇带内,在后浇带两侧50cm宽处,用砂浆做出宽5cm,高5cm~10cm挡水带;基础承台的后浇带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垃圾杂物掉入后浇带内。保护措施可采用木盖板覆盖在承台的上皮钢筋上,盖板两边应比后浇带各宽出500mm以上;地下室外墙竖向后浇带的保护措施可采用砌砖保护。
4.5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间问题
不同类型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不同:伸缩后浇带视先浇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而定,一般为施工后42d~60d;沉降后浇带宜在建筑物基本完成沉降后进行。后浇带混凝土必须采用无收缩混凝土可采用膨胀水泥配制,也可采用添加具有膨胀作用的外加剂和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的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其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宜掺入早强减水剂,且应认真配制,精心振捣。
5施工后浇带的施工质量问题
(1)预留施工后浇带的两侧必须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不得跑浆,混凝土不得疏松,一般采用钢筋支架铁丝网或单层钢板网隔断,做成企口式,不得留直槎。
(2)施工后浇带在灌注补齐混凝土前,必须认真处理被压弯或踩弯的钢筋,并应清除杂物,清刷干净,凿毛企口侧面混凝土,刷界面剂,用提高一级的膨胀混凝土灌注。
(3)基础施工后浇带补齐混凝土,与基础同样属于隐蔽工程,必须按隐蔽工程进行检查验收,由于它的特殊性,更应认真对待,补齐混凝土后,尚应进行观测,包括基础的沉降情况和施工后浇带接缝处连接情况,应创造条件,多观测一段时间,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后,再填实后浇带处,做地面。
(4)施工后浇带的施工,有的工程为图省事留直槎,梁的后浇带处用木模隔断,由于钢筋不断,木模缝隙较大,浇筑混凝土不易保证质量,板的后浇带处不支模板,留成斜坡槎,使混凝土疏松。
(5)施工后浇带混凝土灌筑时间,对于沉降带应待高层主体完成后进行,但有的工程施工中途停缓建,建设单位要求将已建成部分装修营业,施工单位也不征得设计部门同意,更未采取结构措施,擅自灌注后浇带混凝土,虽然暂时能满足营业需要,但给今后再续建,沉降如何解决留下难题。
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 后浇带; 施工技术
Abstract: in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fter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pouring belt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caused by the change to the concrete structure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and building stabil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ost-pouring belt technology in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al measures, the late poured band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key process control measure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post-pouring bel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 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充分收缩后,再浇筑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这种施工方法称为后浇带。目前,在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地下室结构、裙房等部位,后浇带施工方法得到广泛应用。
一、 后浇带施工分析
1.在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设置应遵循“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因为普通混凝土易开裂,设置后浇缝的目的就是将大部分的约束应力释放,最后用膨胀混凝土填缝以抗衡最终的剩余应力。
2.结构设计中由于考虑沉降原因而设计的后浇带,在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图纸留设。由于施工原因而需要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情况而定,留设的位置应经设计单位认可。后浇带的间距应合理, 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为 30~40m, 宽度为800 ~1000mm 为宜。
3.后浇带处的梁板受力钢筋必须贯通,不允许断开。如果确需断开的,必须在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焊接好。
4.后浇带在未浇注混凝土前不得将底下支撑的模板、支架拆除,否则会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后浇带的留设位置一般按设计确定,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中部剪力较小位置。
5.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混凝土的连接,对于板结构,可留斜缝或直缝;对于梁及基础, 可留企口缝。
6.不同类型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砼时间不同;伸缩后浇带一般为施工后60d;沉降后浇带宜在基本完成沉降后进行。后浇带混凝土必须采用无收缩混凝土, 可用膨胀水泥配制,也可添加具有膨胀作用的外加剂和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强度应比原砼提高一个等级, 其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
二.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1.模板支设
根据设计的分块图,划分浇筑区域。后浇带位置的模板与相邻结构的模板可以实施互相独立的支模方式,以免相邻结构拆模时影响到后浇带部位的模板。模板的架设要保证后浇带模板的支撑系统维持稳定状态。框架梁处的后浇带应在浇筑砼之前结合挡板进行封堵,可在挡板间设置钢管增加支撑,以保证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不变形。
2.钢筋处理
后浇带位置的钢筋, 应严格按照工程图纸进行操作绑扎, 保证钢筋相对位置及保护层,以免在支设模板和浇注砼时钢筋发生偏移。绑扎钢筋时可以将配筋穿过后浇带,保证钢筋的完整性。如果需要将钢筋断开的,则两侧砼浇筑后3d 之内就可以断开,在后浇带的控制时间达到后可以将钢筋再进行焊接处理。
3.施工缝处理
在后浇带砼的浇筑之前,应保证后浇带两侧的砼表面达到施工要求。对于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当混凝土达到初凝状态时,要用压力水冲洗,清除结构中的浮浆、碎片等杂物,并将冲洗部位的骨料露出, 还要将钢丝网冲洗干净。当混凝土处于终凝状态后,将钢丝网拆除,并立即用高压水对施工缝表面进行再次冲洗。对于已经硬化的混凝土表面, 可进行凿毛处理;对于严重的蜂窝或者是孔洞,要按规范进行处理。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应当清理施工缝砼表面,以保证洁净。
4.后浇带的维护养护
后浇带施工缝处理完毕并且清理干净之后,其顶部要用木模板进行封盖,并用砂浆做出挡水带,在四周还要设立临时的栏杆进行维护,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污染钢筋,造成垃圾堆积。基础承台后浇带的留设,采用木盖板覆盖在承台的上皮钢筋上,盖板两边比后浇带各宽出500mm以上,以保证垃圾杂物不会掉入后浇带中;对于地下室外墙竖向后浇带,则可采用砌砖来保护其不受污染。后浇带砼浇筑后,采取覆盖物保水的方法进行养护,养护时间要持续 15 天以上,同时,在后浇带的两侧和附近要搭设栏杆进行围护。在加强养护的同时, 还要注意防范超负荷的震动,以确保新旧砼结合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几个关键部位的后浇带操作工艺要点
1.地下室基础底板后浇带
(1)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应严格按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以免因浇筑厚度过大,模板侧压力增大而向外凸出,造成尺寸偏差。
(2)当混凝土达到初凝后终凝前,可用压力水将后浇带内浮浆、碎片及基础钢筋冲洗干净或人工凿毛后再清理。
(3)为防止地下水渗入后浇带内,底板钢筋绑扎前,后浇带位置在垫层上附加二层高分子卷材,宽度每边加40cm,这种方法既防地下水渗入,又便于板带内水泥浆、垃圾的清理工作。为防止地下室底板面施工养护用水及雨水流入后浇带,在底板混凝土浇筑 12h后,在后浇带两侧5cm 处用两皮砖砌一个挡水埂,抹上水泥砂浆。这样既便于底板的蓄水养护,又保证外界水不流入后浇带内。
(4)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清理带内水泥浆及垃圾,底板钢筋应调整,除锈,保证板下口钢筋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然后用清水冲洗施工缝,保持湿润24h,并排除积水。
(5)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在上下两层钢筋之间的砼面粘接遇水膨胀胶条,并与砼面牢固固定,防止在施工过程中移位。施工之前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6)后浇带的混凝土应用无收缩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浇筑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
(7)混凝土浇筑应精心振捣,采取二次振捣二次压实抹光的方法,使混凝土内实外光, 不出现裂缝。后浇带浇筑后应及时覆盖草包,蓄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42d。
2.地下工程外墙壁垂直后浇带
(1)墙壁垂直后浇带位置的设置与板底后浇带位置应在同一个垂直面上,宽度相同。
(2)在墙壁内外钢筋之间用双层钢筋网片模板封头,钢筋外侧按保护层厚度的要求用木条封边,待模板固定牢固位置尺寸准确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3)后浇带内的清理和施工缝处理同地下室底板。
(4)后浇带应使用补偿收缩的混凝土灌实,采用二次振捣,竖向后浇带振捣应将振动棒伸入底部充分振捣并缓慢上提,确保每一位置都振动到,以免底部及其它部位砼发生蜂窝等质量问题。
3.操作工艺要点
(1)后浇带处及其两侧600mm范围内的钢筋相交点必须全部扎牢,保证受力钢筋位置不偏移。钢筋接头应避开后浇带,钢筋接头与后浇带边缘有足够距离:梁筋不小于40d,墙板筋不小于35d。
(2)为便于清理干净后浇带中的垃圾渣物,可将后浇带垫层的面标高下移200mm,将残留渣物置于后浇带底部,清干净后用与后浇带混凝土内砂浆相同成分的水泥砂浆覆盖并抹平,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3)浇捣后浇带混凝土前,可用高压水枪清除后浇带垃圾,为了便于排水排渣,可每间隔20m留设一个200mm×200mm,深500mm的集水坑,集水坑用标准砖砌筑,坑内防水材料应与底板防水相连,并作好保护层。浇筑混凝土时,集水坑中的积水可用真空吸水泵排尽,用混凝土填实。
(4)后浇带防水措施严格按设计或规范要求施工,一般有:采用遇水膨胀的止水条或止水钢板,或采用外贴式的止水带设置于施工缝处,并在底板底面作防水层。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建筑工程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对于工程建设的施工工艺要求也不断提高,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有效的防止由于温度和沉降差变化给混凝土结构造成的影响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建筑物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张揆元,吴振林.浅谈建筑后浇带的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05,(16).
[2]杨贻彬.后浇带施工的重要作用与技术手段浅析[J] ;科技资讯.2009 年 14 期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