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担保解决方案范文

时间:2023-09-13 17:18: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融资担保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融资担保解决方案

篇1

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以及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各家银行纷纷推出各种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服务项目。

建设银行――供应链融资

建设银行积极完善小企业业务相关的配套机制,并于2009年3月成立了专门负责全行小企业金融业务服务工作的小企业金融服务部,目前已经形成“速贷通”网络银行等品牌,推出了“联贷联保”等数十个新产品,深受小企业欢迎。所谓的供应链融资,是建设银行为助推中小企业业务发展而推出的系列金融产品,包括应收账款融资、国内保理等10大服务产品。

案例:深圳某大型制造企业的包装胶带供货商A公司由于产品质量过硬,制造企业一直希望扩大对A公司胶带的采购量。A公司资金仅能满足制造企业的部分需求,建行深圳分行为其设计了基于该制造企业的供应链融资―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由建行买断A公司对该制造企业的应收账款,给A公司贷款。该业务在为A公司扩大产能的同时,也使制造企业增加了对A公司的采购量,同时又促成了两家企业对产品商业折扣的谈判。

民生银行――商贷通

涵盖贷款融资等一揽子金融服务的“商贷通”业务是民生银行专为解决中小商户融资难问题而开发的,旨在帮助中小商户把握瞬间变化的生意场和稍纵即逝的商机。该业务的主要特色是将国内银行通常在企业贷款部门办理的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定义为商户融资产品,转移到个人部门办理,通过审批流程的再造,使得贷款流程从申请到放款,从原来的15天缩短到现在的短短7天时间。

案例:赵女士在服装行业有10年从业经验,业务发展较快,资金高峰时需要贷款300万元,根据生意的周期,一年内她有春节、春秋换季和“十・一”长假共计4次这样的资金需求。办理商贷通后,通过随贷随还循环额度有效地运用资金,减少不必要的资金占用时间,降低了贷款的财务支出。全年365天,她却只在最需要资金的4个月使用贷款资金,她现在一年的贷款成本是5.35万元,节约利息12.17万元。

招商银行――点金成长计划

包括“创业之道”等5个金融服务解决方案的“点金成长计划”是招商银行根据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生产经营特点和金融需求、重点提供的一系列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产品及组合。该计划为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提供账户及结算等服务,为处于经营阶段的企业提供项目承建金融等服务,为处于进取阶段企业提供国际结算及资信调查等服务,为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提供集团先进管理方案设计融等服务,为处于卓越阶段的企业提供员工福利计划等服务。

案例:金先生决定和几个朋友成立一家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招商银行为他设计了从注册登记到税收结算,以及产品创业之道系列解决方案,为其联系当地的担保公司为其担保在银行取得了100万元的贷款,还建议金先生把自己存放在银行暂时不用的100万元资金以个人名义向公司发放年利率5%的委托贷款,既解决了公司的需求,又为金先生取得了比银行存款高一倍的收益。

浦发银行――成长型企业金融服务方案

浦发银行为使中小客户可以像世界500强企业那样得到贵宾式的金融服务,精心打造成长型企业金融服务方案,该方案先期推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金融服务方案、企业扩大再生产过程的金融服务方案、企业经营升级过程的金融服务方案等三大“助推器”系列金融服务方案。其中中小企业金融新品包括财务智多星、动产融资速、供应链融资、票据融资流等。

案例:经营着一家体育用品经销公司的方小姐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她希望银行可以为其提供资金支持,但是融资可抵押物不足。在综合考虑了各项融资业务之后,方小姐用公司自用写字楼作为抵押向浦发银行申请办理了组合授信通业务,取得了抵押物评估价值两倍的融资额度,满足了公司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需求。同时,组合授信通业务具有多种融资业务品种和多样的担保方式,还可以在选择强担保类担保方式的基础上,分层自主选择其他类型担保方式办理融资业务和归还融资。

北京银行――“小巨人”中小企业成长融资方案

北京银行设立了小企业中心为小企业服务,推出了“小巨人”中小企业成长融资方案系列特色金融服务产品,针对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及时解决不同发展阶段的种种资金问题,并获得“最佳中小企业融资方案”奖项。包含4大系列、34种丰富的融资产品的“小巨人”中小企业融资方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全面解决处于各种阶段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案例:北京中关村创业园一家IT公司的总经理万先生的公司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企。近年来万先生的个人资产有了很大程度的增长,但绝大部分充当了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启动资金。由于公司及个人的良好信用记录,万先生到北京银行办理了“助业桥”理财业务,申请了个人商品房按揭贷款和个人车位按揭贷款,并获得了在一定期限内可循环使用贷款的个人授信。

华夏银行――融资共赢链

篇2

1月20日《海峡都市报》报道,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庄镇石前村的卓国珍是一位农民企业家,去年12月24日,他到莆田市城厢区工商局办好工商执照后,当晚宴请工商局的一些干部,酒宴结束后,他遭到工商局的一名李姓干部的殴打。依法办理工商执照,是符合从事工商经营条件公民的法定权利,对符合条件的公民依法发放工商执照,也是工商部门的职责,按说,公民办理工商执照,完全用不着对工商部门工作人员请客送礼。但是,莆田市城厢区工商局部分工作人员在为欲回乡创业的卓国珍办好工商执照后,竟然提出“请大家吃个饭”的无理要求。更有甚者,城厢区工商局干部李某赴宴期间,竟然要求卓国珍为其带来的女性朋友支付小费,在无理要求未能得到满足后,李某竟然对卓国珍大打出手。莆田市城厢区工商局部分工作人员吃拿卡要的恶习,通过卓国珍“请客挨打”这件事暴露无遗。

卓国珍“请客挨打”,或许只是一个较为极端的事例,但这却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民营企业与某些政府部门打交道时的窘境。这一是表现在某些政府部门服务企业的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低下,甚至故意刁难民营企业;二是表现在对民营企业吃拿卡要,加重创业者的经济负担。

前不久,广东省省情调研中心的《广东民营经济发展态势及问题分析报告》显示,44%的广东民营企业家反映自己经常忙于跟职能部门跑关系、忙公关而耗费精力,高达60%的企业家曾因为有关职能部门效率低、办事拖拉、程序繁杂而丧失发展新项目的机遇。这说明,卓国珍“请客挨打”反映出的问题,在某些地方已成为很普遍的现象。

当前我国正遭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具有了特别的意义。而莆田市城厢区工商局工作人员却对民营企业家大打出手,这样的行径与政府应帮助企业“过冬”的要求背道而驰。而即便在平常时期,政府部门也要不断提高服务企业的意识,坚决杜绝对民营企业吃拿卡要、加重企业负担的行为。因此,当地有关部门不但要严惩涉案人员,更应当举一反三,通过强化队伍建设与制度管理,坚决杜绝一切侵犯民营企业家权益,加重民营经济负担的恶劣现象。

酷6网CEO李善友

遭遇三大致命创业危机

4月29日晚间,酷6网CEO李善友在Techweb、大度咨询和腾讯科技举办的“IT龙门阵”上表示,自从创办酷6网至今,已经遭遇并解决了三个致命的危机:内容危机、收入危机和流量危机。

“创业起初,没有办公室的时候,56和土豆的办公楼已经立在那里了,他们比酷6早做几年,我们一开始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内容危机,用户凭什么把内容传到我们这里?”李善友回忆称。

李善友说,他遇到了高人,在其指点下,想出一个与内容提供者分享广告收入的模式,叫做“有钱一起赚”。据他介绍,目前酷6原创作者已经超过十万个,半职业的有两三千左右,每天视频上传量达八万多个。在提出分享广告收入模式后,李善友遇到了第二个致命的危机:收入危机。

“分享广告收入模式虽然很好,但是一开始,酷6没有资金分给用户,没办法去推广‘分享’模式。”他说当时又蒙了。

为了能迅速提高公司收入,酷6推出了一个让用户参与制作广告的营销模式,也就是把客户的产品植入视频作品中,让用户参与制作。

李善友透露,目前已经有一百家广告客户,07年获得的广告收入2500万左右。

对于第三个流量危机,李善友表示,凭借自己曾经作为搜狐总编辑的经验,很快就找到了解决办法。

酷6首先选择与新浪、网易等公司合作,后来又与百度建立合作关系。到年底的时候,酷6流量翻了6番,百度成为最大的动力,之后便顺利拿到了融资。

此外,对于有关部门视频监管的问题,李善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大家不要想的太多,整个行业共同的问题对于个体而言,有时候是机会,所以坚持往前走,路自然就出来了。

史玉柱:创业者的七种死法

中国的商业世界中也许再也无法找到一个像史玉柱这样传奇的创业者,从10多年前全国排名第8的亿万富豪,跌落到负债两个多亿的失败者,1997年重出江湖,所创建的保健品业务数年之内便成为行业第一,投资的银行股也为其大赚了一笔,2004年重返IT界,3年时间即在纽交所上市,成功融资10.44亿美元,巨人网络一跃成为国内领先的网络游戏开发商与运营商。穷其20年创业生涯,史玉柱总结了众多创业者的失败经验,在其一手搭建的“赢在巨人”计划中,史玉柱提出了他的解决方案。

1:创业团队融资难。

传统的风险投资对于尚未产生绩效的团队支持意向低,如果没有已盈利项目或知名创业人参与,创业团队很难获得风投支持。

“赢在巨人”计划解决方案:

由最资深的专业人才进行团队和项目审核,对游戏行业理解深刻,对市场和核心人才判断准确,愿意承担风险,给小团队甚至个人充分的创业机会,并保证稳定的投资。

2:创业团队与投资方冲突难免。

风险投资者不够专业,经常以个人意愿介入产品的研发,容易与团队产生严重的管理冲突,造成产品开发中途失败。

“赢在巨人”计划解决方案:

巨人网络保证团队最大的自主性。对成功立项的项目,巨人网络主要承担“帮助”而非“监管”的角色,不干涉孵化阶段项目方向与决策,不干涉团队组织架构与人事安排,在创业团队根据自身需要主动提出帮助需求的情况下,提供最快、最专业、最大力度的帮助。

3:创业团队想法实施难。

创业团队往往因为资金需求和资源所限,在产品研发时妥协,牺牲预想的效果,原本很有潜力的策划方案无法实施。

“赢在巨人”计划解决方案:

巨人网络一直奉承精品战 ,相信只有最好的产品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在产品开发投入方面有足够的耐心,只要是有能力的人才和团队,我们愿意全力支持团队充分发挥,把产品做到最好。

4:创业团队人力资源配备不足。

小型创业团队难以保证人才配置完整,新创设的团队招聘和管理难度大,创业者无法专心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

“赢在巨人”计划解决方案:

巨人网络提供完善的流程管理工具与指导,配以强大的人力资源平台支撑。我们不要求申请团队必须配置完整,只要团队具备某一方面的特长,巨人网络 可以提供策划辅导,美术辅导,客户端、服务器端等全部核心技术引擎。HR部门可以根据团队要求以巨人网络的名义进行社招、内部资源配给甚至猎头服务。可为 创业团队提供超过20个专业类别300项课程的培训。

5:创业团队中途被放弃风险大。

绝大多数投资者,没有足够的耐心承受创业团队的失误和挫折,在产品开发遭遇困难时,或者产品上线运营之后发现情况不够理想,中途放弃投资。

“赢在巨人”计划解决方案:

巨人网络有足够的耐心,我们在评估团队的时候更加看重核心人才本身的基本素质,只要我们认可一个人的能力,就愿意给他时间成长,容忍他犯错误,支持他,直到他成功。

6:创业团队转型成为运营商难度大。

运营所需要的资金和经验远远超越单纯的开发,很多创业团队不具备运营条件,产品难以及时有效推向市场,或者找到的商实力有限,投入资源不足,造成运营失败,几年的研发努力付诸流水。

“赢在巨人”计划解决方案:

创业团队的产品一旦研发成功,会自动成为巨人网络的核心产品,公司负责安排运营资源,利用巨人网络庞大的用户群体、强大的运营推广平台、专业的 技术保障和客服队伍,针对产品进行重点集中推广,保证其获得充分的运营资源。 同时,巨人网络在反私服、反外挂方面有成功经验,可以帮助创业团队解决运营的后顾之忧。

7:创业团队难以拿到足够回报。

创业成功后,团队仍然得不到真实兑现的奖励。创业成功的团队常常因为所占股权弱势,失去创业成功后分享利润的机会。

“赢在巨人”计划解决方案:

史玉柱先生以他一贯的诚信担保,巨人网络通过这个平台真诚提供一个与创业团队共同致富的机会,向成功创业项目团队提供该项目最高20%的利润分成,并确保利益准确及时分配到位。

创业危机时怎么融资?

创业者在融资前一定要有明确的融资策略,“资金流怎么就突然出问题了呢?”山东一家饲料公司老板突然向我抱怨。从去年创业以来,培养农户、发展连锁、内部建设等工作做得风生水起,但他没有注意到,快速发展给公司本来还比较完善的资金流带来了过大的压力。

实际上,几乎所有创业者都会遇到相似问题,尤其创业濒临危机时,如何融资并有效使用资金更成了难题中的难题。

融资策略

创业者在融资前需要有明确的融资策略,尤其濒临危机的创业者更是如此。明确融资的收益和成本。资金是有成本的,融资并不是越多越好,创业者融资要量力而行。只有经过深入分析,确信利用筹集的资金所预期的总收益要大于融资的总成本时,才有必要考虑融资。这是企业进行融资决策的首要前提。

尽可能保持企业的控制权。企业融资时,特别是濒临危机的初创企业,经常会发生企业控制权和所有权的部分丧失。这不仅引起企业利润分流,而且还会 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性、独立性,使得原有股东的利益遭受巨大损失,甚至可能影响到企业的近期效益与长远发展。企业融资既要保证获得资金以促进发 展,又要保证创业者的利益,以保持旺盛的创业激情。选择最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融资方式。企业融资需要寻求最佳资本结构。例如,就融资期限而言,可分为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企业做融资期限决策,即在短期融资与长期融资两种方式之间进行权衡时,做何种选择,主要取决于融资的用途和融资人的风险性偏好。

融资方式

篇3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中小企业不同于大型企业,由于其经营规模不大,经营也不够稳定,因此抵御风险的能力也相对较低,再加上中小企业资信水平比较低,抵押担保的能力差,又无法承受过高的融资成本,这些都使得中小企业在信贷融资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但是中小企业在进入市场时没有太多的要求,形成庞大的群体,也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来看其融资特点:

1.对资金需求量小、频率高。中小企业依靠经营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的优势生存,这样的生存模式对于资金有着特殊的需求。每次资金需求量小,但频率高、循环速度快、借款周期短。相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对于这样量小、面广、借期短、频率高的融资来说,加大了其经营的成本,降低了商业银行的收益,因此传统的商业银行难以满足其融资要求。

2.融资成本较高。在整个贷款过程中一般需要支付如下费用:一是资产评估费、抵押登记费和公证费;二是担保机构收取一定的担保费;三是向银行支付的贷款利息。举个例子,如果某企业贷款100万-1,000万元,6个月大约需要支付上述各项费用共计62,020元-575,200元,贷款成本与贷款额度比例为4.75%-5.2%。因此过高的信贷融资成本,使得中小企业背负着沉重的负担。

3.融资多为民间借贷。中小企业难以从传统的商业银行融资,只能以民间融资为主,但是民间融资则使这些中小企业支付更多的融资成本,迫使其从一开始就要提高经营,否则将无法生存下去。对于传统的中小企业融资来说,由于信息透明度差、非系统风险高、管理规范性差、缺乏核心竞争力、融资规模小等一系列问题,使得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原因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于资金的需求量小、频率高等特点使得其在融资过程中形成的种种困难是无法避免的,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融资渠道狭窄,金融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低,一般难以达到证券市场的要求,关于公司债券发行存在准入障碍,难以实现在资本市场上公开筹集资金。而现有的金融机构中,以银行占有主导地位,但是根据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可知,其经营管理成本过高,缺乏抵押担保,资信等级较低,不足以达到银行融资的标准,中长期信贷和权益资本供给不足,都是目前金融体系不健全所导致的因素。一些中小企业只能通过高成本的民间融资渠道获取资金。

2.征信体系不完善。在我国信用征集和评价体系尚未健全,对于中小企业有很大的影响。金融机构贷款的过程中,处于风险防范的意识,一般采取谨慎原则,对于为取得征信等级评定的中小企业难以贷款。这种信息不对称对于那些具有先进技术和良好发展前景的公司来说是种无形的损失。

3.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关于建立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发达国家比较完善,而我国在此方面略显不足。首先,关于政策性担保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数量少、规模小、运作不规范,不足以保证其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其次,没有专门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进一步缩小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最后,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不完善,使其杠杆作用不明显,弱化了政府扶持的力度。

三.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指在对供应链内部的交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信贷模型,并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导引工具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对供应链的不同节点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及其他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与传统银行融资的区别主要在于三个方面:首先,对供应链成员的信贷准入评估不是孤立的。银行将首先评估核心企业的财务实力和行业地位,以及它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效率。如果条件满足,而且证明整条供应链联系足够紧密,银行将为成员提供融资安排,并且不会对成员的财务状况作特别的评估。其次,对成员的融资严格限定于其与核心企业之间的贸易背景,严格控制资金的挪用,并且以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引入核心企业的资信,作为控制授信风险的辅助手段。最后,供应链融资还强调授信还款来源的自偿性,即引导销售收入直接用于偿还授信。

自偿性贸易融资产品主要支持企业基于商品销售而进行的生产或者购销经营活动。自偿性贸易融资业务的价值和市场潜力在于对传统审贷理念的创新和突破,该业务不片面强调受信主体的财务特征和行业地位,也不是简单依据对受信主体的孤立评价作出信贷决策,而是注重结合真实贸易背景下的流程设计对风险控制的功用以及对企业违约成本的评估。自偿性贸易融资业务的这一特点对于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具有特别的意义。中小民营企业的共同特点在于规模小、经营稳定性差、报表不真实的问题普遍存在。这种状况不仅导致其融资困难,也使得银行传统的企业财务技术分析对于授信决策的指导意义大打折扣。因此直接把握企业的贸易行为,控制贸易项下的资金流和物流,对于银行防范对此类企业的授信风险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时也可有效提高此类企业对银行贷款的可获得性。供应链本身包括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三个维度。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为供应链管理者-核心企业提供资金流管理解决方案,那么,电子商务企业和物流企业则分别承担着另外两个“流”的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角色。从供应链金融的角度看,物流和信息流是触发银行向供应链成员企业融资和回收授信的基础变量,因此要实现三流的有序衔接,保证供应链金融业务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应该在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公司和物流公司之间建立起合作联盟。

供应链核心企业担当着整合整条供应链的关键角色。不同行业中供应链核心企业在整个价值上所处的位置往往也不同。作为供应链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终级受惠者,核心企业是最具有供应链大局观的成员,并存在为供应链整体利益的优化作出主动安排和调整的强激励。供应链中小企业成员是供应链金融的直接受众。进入供应链的中小企业往往凭借其在劳动力成本,非核心的产业专业技能和特殊渠道方面的优势立足于供应链,并集中于低附加值的价值链环节,其生存状态往往包括以下一些特征:由于与核心企业的谈判地位较低,又面临同类企业的激烈竞争,在交易价格、结算方式、供货速度、销售指标方面,不断受到核心企业的挤压,导致利润下降和资金流紧张。资产的主要形式是预付账款、存货和应收账款,并占用企业的大量流动资金,进一步恶化了现金流状况。信用基础薄弱,属于银行的高风险客户,融资便利性差、成本高。尽管大多数情况下,供应链中某个成员的生存状况不会导致供应链整体效率的损失,但是如果链条成员系统性地面临财务困境,则需要通过作出财务安排的一揽子规划来进行调整。供应链中小企业成员集群与核心企业的交易和利益绑定,使得集群对核心企业的谈判筹码增加。无论是有组织还是分散的对核心企业有关财务安排的抱怨或者建议,抑或链条中成员因资金流动性问题而批量退出,都会促使核心企业启动对链条整体融资安排的评估程序。

四.基于“1+N”供应链融资的中小企业融资

1.基于核心企业(“1”)组织众多配套企业(“N”)生产的供应链生产关系特点,深圳发展银行将上下游之间的贸易速效业务扩展到整个供应链,开发形成“1+N”供应链贸易融资,简称“1+N”供应链融资。这种融资既包括对供应链单个企业的融资,也包括该企业与上游卖家或下游买家的段落供应链的融资安排,更可覆盖整个“供-产-销”链条提供整体供应链贸易融资解决方案。以对单个企业的融资安排为例:

(1)对核心企业的融资安排:核心企业自身具有较强的实力,对融资的规模、资金价格、服务效率都有较高要求。这部分产品主要包括短期优惠利率贷款、票据业务(开票,贴现)、企业透支额度等产品。

(2)对上游供应商的融资解决方案:上游供应商对核心企业大多采用赊销方式,核心企业普遍对上游供应商采用长账期采购方式。因此上游企业融资方案以应收账款融资为主,主要配备保理、票据贴现、订单融资、政府采购账户封闭监管融资等产品。

(3)对下游经销商的融资解决方案:核心企业对下游分销商的结算一般采用先款后货,部分预付款或一定额度内的赊销。经销商要扩大销售,超出额度的采购部分也要采用现金(含票据)付款。对下游经销商融资方案主要以动产及货权质押授信中的预付款融资为主。配备的产品主要包括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票据的开票、保贴、国内信用证、保函、附保贴函的商业承兑汇票等。

2.基于供应链上下游物流—资金流连续循环流转的运营特点,深圳发展银行提升沿产业供应链“横到边,竖到底“的营销策略,提出“1+N”供应链营销模式。“1”指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一般都是大型高端企业,是供应链生态中的恒星,构成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安全港”。“N”是围绕恒星运转的行星及卫星,即通过供应链与核心企业相关的众多中小企业。

3.“1+N” 供应链融资显著地发送了贸易融资风险控制状况。与核心企业建立直接授信关系或者紧密合作关系,相较货押业务通过三方协议,票据业务连带责任的约束机制而言,有利于消除核心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达到业务操作过程中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度统一,解决对配套中小企业融资授信中风险判断和风险控制的难题。

参考文献

[1]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供应链金融——新经济下的新金融[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

[2]陈淮.关于物资银行的设想[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87(03):75-76.

[3]余剑梅.以供应链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J].经济纵横,2011(03):99-102.

[4]徐欣.解读供应链融资双重模式[J].物流技术,2007,26(07):69-73.

篇4

一、小微企业的特点与目前解决方案的适应性

本文认为,借贷过程的实质是企业和银行的动态博弈过程,小微企业经营困难与贷款难互相强化的僵局是理性的企业和银行在现有政策环境下的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型的博弈结果,现行方案可以看作是试图破解困境僵局的策略,而这些策略显然还有改善空间。

(一)小企业贷款难的成因相对于一般的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具有明显的家族特性,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结合,企业主要股东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融资过程中处于关键地位,企业合作的对象基本上也是具有某种程度的亲缘、血缘、姻缘、地缘为基础的家族成员或泛家族成员;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等关键人员大都是创业者的家族成员。这种状况极大地减少了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委托问题,在一定时间内具有巨大的效率。但是小微企业的这种经营特征决定了其生产经营信息高度不透明,主要股东以及管理人员的人品素质、个人能力、风险偏好等方面的人格化的信息只能被有限范围内的家人、亲戚朋友、同学、同事以及左邻右舍的街坊等熟人所掌握和了解,企业经营方面的包括会计信息、资本运营、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管理控制、产权分配、投资决策、市场营销、生产情况、利润分配、机构设置、人动、税收缴纳等方面可以以数据和书面资料形式反映的非人格化的信息也控制在企业内部,在贷款过程中,加剧了信息不对称,加大了外部融资的难度。担保本可以缓解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但小企业资源有限,整个家族几乎全部资源都已经投入生产和再生产,机器设备、原材料、产成品是其主要的固定资产,有的企业的土地厂房采取租赁的形式,企业自身普遍缺乏正规金融机构要求的有效化解信息不对称所需要的担保。在上述信息不透明、担保不足的情况下,借贷博弈的策略是企业不愿意归还贷款,而银行也不愿意提供贷款,于是出现了最没有效率的结果,也就是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和贷款难的僵局。

(二)目前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问题方案的适应性分析为了打破博弈僵局,现有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缓解信息不对称和增加担保能力两大类,这两类方案确实改善了大部分中型企业的博弈均衡,但是对于大部分小微企业则显得勉为其难。其中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改造现有商业银行业务流程以及改善小企业内部管理方案在本质上都属于降低信息不对称一类。该类方案的理由是大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处理成本的规模经济问题和难以搜集其“软”信息使其不愿向中小企业贷款,而小银行却有比较优势等。但是此类方案同样没有解决中小企业缺乏抵押担保能力问题,而小银行自身相对较低的抗风险能力决定了他们在当前信贷风险趋高情况下,贷款行为会更加谨慎,对抵押担保的要求会更加严格。在国有商业银行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部门、简化面向中小企业的贷款流程无法解决缺少抵押担保能力的中小企业的贷款问题,更不能解决预期企业经营困难可能产生的信贷风险问题。实践中近年如建设银行推出的“速贷通”“、成长之路”等贷款种类并没有放松对抵押担保的要求。而且改善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方案有违小企业特性,有可能使中小企业丧失所有权与经营权结合的经营灵活、管理成本低等比较优势。因此此类方案难以有效改善银行与小企业的博弈均衡。其中第三方担保方案属于增强小微企业担保能力一类,该方案是近年中国政府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的主要着力点。相对于成千上万的小微企业,有限的担保即使是有效地运作无疑也是杯水车薪,而且担保机构处理与小企业有关的信息的能力远低于商业银行。实践中担保机构普遍要求中小企业提供反担保,以及2011年各地爆发出担保机构资金链断裂出现的诸多问题都表明该方案并未解决中小企业担保能力问题。此类方案显然难以有效改善银行与小企业的博弈均衡。此外还有放松利率管制,逐步实行利率市场化方案。

该方案主要内容就是允许商业银行在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可以上浮利率,以弥补较高的信贷成本和信贷风险。事实上高利率必然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效应也制约了商业银行更多地寻求利率覆盖风险的方法。正如张维迎(2004)所指出那样,银行作为理性的个体,宁愿选择在相对低的利率水平上拒绝一部分贷款人的申请即实行信贷配给,而不愿意选择在高利率水平上满足所有借款人的申请。

二、解决目前中小企业贷款僵局的物联网方案

信用保障本质上需要的是有效的制度安排,但是只有建立在技术手段上的制度创新才是保障信用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因为通过引进新技术可以约束对方选择博弈策略,从而改善博弈均衡。当前建立在通信技术进步基础上的电子商务就是利用新技术来开展新业务、保障信用交易成功的实例,电子商务管理对信用的保证实质是减少了管理过程中的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机会主义行为。因此本文尝试引入物联网技术,实现银行对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适时智能控制,解决制约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和缺乏抵押物的双重难题,彻底改变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双方的策略选择。

(一)物联网概念与运用物联网概念起源于1995年比尔盖茨《未来之路》一书,受限于技术发展并未引起重视。随着技术进步,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EIS)上,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也叫传感网(theinternetofthing),是指通过电子标签、传感网、智能芯片以及传输网络实现对物体进行标识、信息收集和处理以及信息传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输,从而实现人对物或物对物的互联,最终实现对物体的智能控制,并在此基础之上产生一系列行业应用的一种形态。物联网不仅仅是技术领域的概念,而且有实际应用,其应用领域很广泛,遍及物流、智能交通、工业监测、农业牧畜、森林防火监控和远程医疗等。物联网方案的工作原理是:首先通过RFID标签对企业物权(存货)属性进行标识,接着通过传感器或识别设备对物权属性获取,最后将获取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有关部门信息处理中心,进行相关计算和处理。该过程可逆,控制者可通过网络系统对控制物权做出相应的动作,甚至以更加精细的动作和动态方式管理企业的生产。从而实现对企业生产实现全面感知、可靠传递和智能化处理。

(二)物联网方案解决中小企业贷款的具体内容首先是银行和特定的中小企业实现联网。银行与向自己提出贷款申请的小微企业建立网络联系,实现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实施即时监控,可以在企业的原料仓库、生产车间以及成品仓库安装高能传感器实现对企业原材料、加工和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电子监控管理;在产品生产出来以后,从产品入库、仓储、转运、分销等整个过程中的各环节都实现信息传递电子化。从而解决与企业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收集信息成本比较高的问题。其次是可实现的不动产抵押与动产质押,实现物权的智能控制。企业接到订单后,可以根据定单向银行申请贷款,原材料进入仓库后,可以通过物联网设置物权质押,进行智能控制;生产过程中可以实时监测原材料的运转过程;成品出来后,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系统将企业的原料物权质押转换成产成品的抵押,从而实现原料、半产品和产成品整个过程的抵押。这样就从企业内部衍生出与其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抵押能力,从而解决贷款中的抵押物不足问题。物联网环境使实现物权法中提到的“将生产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用作贷款抵押实现了可能性。对于以轻资产为主的科技类企业,物联网的嵌入可以采用数码管理方法。即在企业申请贷款时,既与企业确定有关协议,通过远程系统在有关产品(主要是软件等)植入数据密码,控制产品的流通,当企业实现销售回笼货款后,可以通过升级软件包的方式实时解除密码限制。

三、物联网方案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优势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在中小企业贷款中引进物联网技术,不仅可以极大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和小微企业抵押能力不足问题,而且有利于推动贷款服务于实体经济。在贷款中嵌入物联网技术首先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利于商业银行控制风险。通过物联网实施监控企业的生产过程,可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可以减少银行发放贷款时的盲目性,保证银行资金的安全,有效缓解授信风险。即使企业经营失败,银行的信贷风险也处于可控制状态。在贷款中嵌入物联网技术其次可以解决有效抵押物。物联网方案使用企业自身经营中衍生出的有效的抵押能力,这种抵押能力相对于担保体系而言,既具有与企业经营能力相匹配的数量优势,又有风险可测、可控的质量优势,只要产品有市场,都可以持续性解决贷款中的抵押问题。在物联网环境下,质物有其唯一的身份条形码,在中小企业需要贷款时,将这些具有唯一身份条形码的原材料、半成品、产品,作为质物提供给银行进行担保,从而获取贷款。而银行亦可以随时根据条形码追踪质物实时状态,一方面,不用转移质物的占有,也不影响企业正常使用与生产,另一方面,银行也可以对质物进行必要监管,随时掌握质物情况。在贷款中嵌入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发挥大银行的网络和人才优势,增加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大银行具有庞大的网络和人力资源优势,这种优势可以非常方便地转化为解决点多面广中小企业贷款难题,因此物联网方案可以充分发挥大银行的优势。在贷款中嵌入物联网技术可以促进信贷服务于实体经济。与现有的方案相比,该方案不需要建立新的机构,不需要社会各界(包括政府)投入新的资金,因此可以节省大量的社会资源。而且还可以衍生出大量对商品检验、货物保险等的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需求,从而极大地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实施控制可以有效防止贷款进入虚拟经济,从而保证了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政策要求。

篇5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lx(2009)05-0131-01

近两年来,我国各家金融机构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和产业结构特点,充分挖掘企业之间的产业链、物流链和资金链关系,满足供应链上不同类型企业的各种金融需求推出了多种供应链融资产品。

一、商业银行推出供应链融资产品的国内外环境

1、外部环境:2006、2007年,世界经济持续保持4%的增长幅度。中国经济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得到加强,对世界经济影响力进一步增大。

2、国内环境:2006-2008年间,中国国内商贸经济加速成长,内外贸易额大幅上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一直处于高位,与之相关联的产业链企业融资需求旺盛。

二、供应链融资相比传统银行信贷业务的四大优势

主要表现在:(1)改变了供应链中的弱者―处于向下游的中小型企业以往因自身规模小、授信评级低而产生的融资难问题;(2)上下游企业有效的融资安排降低了整个供应链融资成本,进而降低了核心企业产品成本,并促进其销售;(3)供应链融资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物流与现金流管理,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最终可促成供应链发展的良性循环;(4)银行可以通过对供应链条上企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掌控,解决中小企业业务发展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大大降低业务风险;同时有利于拓展新的市场和客户,实现中小企业业务规模化发展。

三、商业银行推出供应链融资的类型

类型一:保兑仓融资服务方案。金融机构与经销商、仓储商、供货商四方通过合作协议,以银行信用为载体,以银行承兑汇票为结算工具,以贸易中的物权担保、抵押监管为保证而开展的特定金融服务。

类型二:监管融资服务方案。金融机构委托大型生产或销售企业,利用外包担保方式,对其配套的物流企业进行金融监管,再由金融机构提供融资、结算等多项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业务。我国金融融资体系基本采用抵押融资模式,但是,这些供应链服务企业由于缺乏长期固定资产而造成抵押物不足,以致很难得到金融服务的支持,仅靠自有资金维持,严重制约了他们的发展速度。监管融资正是针对我国服务类中小物流企业现状而设计的,当他们处在正常贸易流转状态而且符合供应链管理要求时,金融机构对缺少抵押物的下游物流企业提供信用担保融资,解决物流服务类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类型三:保理融资服务方案。又称“无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转让”即:卖方(供货商)将应收账款卖给金融机构。保理融资与其他融资最大的不同是金融机构采用无追索权的买断行为,只要承购了应收账款,在信用限额内,金融机构必须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和损失。

四、国内银行开展供应链融资的现状

近两年来,各家银行在之前初涉探索阶段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纷纷打出了具有各自特点的供应链融资好牌。华夏银行近期新推出“N+1+N”模式,就不同于普通的“1+N”仅仅针对核心企业的上游或者下游的模式,而是将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贯通起来,围绕核心企业设计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该行还首次将国内与国际供应链业务进行整合,将供应链金融服务延伸至海外。光大银行对供应链金融服务进行全面梳理整合,正式形成了应收账款融资、应付账款融资、阳光商品融资、汽车全程通、工程机械按揭、银关系列等金融产品以及针对钢铁、电信、汽车等行也提出行业整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等品种丰富的供应链产品。

篇6

“平安一贷通”具备四大优势

据介绍,平安一贷通具备以下四大优势:

“担保通用”——中小企业可以组合各类有效资产(包括房产、存货、设备、车辆、应收帐款、商标、专利等等)作为担保,向平安银行获得充分的融资。众所周知,抵押难、担保难是制约中小企业获得充分融资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往往难以提供足够的、银行认可的抵押物,即使获得融资,额度也无法满足实际经营需要。平安一贷通推出一个核心概念:组合担保,即中小企业可以把房产、设备、存货、应收帐款乃至专利等各种有效资产组合在一起,到平安银行申请贷款。通过担保组合,达到“1+1>2”的目的,充分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有效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的问题。

“信誉通达”——随着中小企业与平安银行合作年限加长,融资金额和抵押率将逐年获得提升,帮助中小企业逐年达成良好商业信誉。平安一贷通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信用增级,中小企业在与银行合作一年后,只要还款正常、销售收入有所提升,将可以获得信用放大,逐年提高抵押率和贷款金额。通过信用增级,平安银行也可以帮助中小企业积累信用,提升商业信誉。

“借还通畅”——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网上银行,自由申请贷款,随借随还。金额小、频率高、需求急,是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特点,平安银行提供的网上循环额度的功能,将很好解决这一问题。客户获得一定循环额度之后,可以在网上自由申请,随借随还,免去贷款和还款的繁琐手续。同时,可以根据生意的旺季、淡季调节资金池,节省利息成本支出。

“服务通享”——中小企业在获得融资的同时,还可以享受到平安集团涵盖银行、保险、证券、信托、资产管理等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综合金融”是平安银行独有的核心优势,在企业的创业、成长、扩张、上市、超越的全过程,平安银行能联合平安信托、平安证券等兄弟公司提供银行贷款、股权融资、上市辅导等专业服务。中小企业只要找到平安,就可以获得全程解决方案,享受多种金融服务优惠和便利。

“平安一贷通”给客户和银行带来巨大价值

对于中小企业客户来说,选择平安一贷通,将有几个明显的好处:一是获得充分的融资,平安银行可接受企业提供各种担保方式的组合,给予最大的融资支持;二是盘活各类有效资产,设备、存货、应收帐款、专利等各类资产,都可以抵押申请贷款,获得更大资本运用空间;三是培育企业的良好信用记录,平安银行通过逐年提高客户的抵押率,帮助客户建立信用成长计划,达成更良好的商业信誉;四是享受到灵活、快捷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安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涵盖银行、保险、信托、资产管理等一系列各类金融服务。

对平安银行来说,一贷通是产品的全新组合,是从产品组合方式到内部审批流程、风险管理模式的一次重大创新,有利于拓展更多优质中小企业客户,提高客户忠诚度,加快平安银行中小企业业务发展。

平安一贷通相对于此前市场上的类似产品,有几个突出的特点:接受抵押物范围更广,从房产、存货、应收帐款、设备一直到专利、商标,均可作为抵押物;抵押成数更高,针对客户不同的信用等级和合作年限,确定不同的抵押率,信用等级高、合作年限长的客户,可获得更高的信用放大系数;贷款可操作性更强,平安一贷通为每个中小企业设计个性化融资方案,审批采取评分模版的方式,按照标准化的模式进行操作,大大提高了贷款效率,缩短了贷款审批环节。

平安银行中小企业业务持续快速发展

篇7

企业资金周转是维系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因此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学术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但是这些研究方案,多数是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关于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及评估模式的研究却少之又少。本文在构建了一套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系统评估,帮助中小企业对融资体系形成整体判断,从而找出薄弱环节,选择合适的融资体系。

一、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构成

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中小企业融资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结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规模一般比较小,周转资金较为有限,同时还存在技术力量薄弱、管理不善以及人才匮乏等短板,仅靠企业自身的资金积累很难满足其扩大规模、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因此外部融资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极为重要,本文也主要对外源融资体系进行研究。从构成主体上看, 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是在一定的环境背景下, 以中小企业融资为目的, 由政府、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以及社会中介积极参与的有机整体。本文中将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进一步划分成四个体系。

(一)风险投资体系

风险投资,也称创业投资,世界经合组织在 1996 年的一份报告中对其定义为“一种向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建企业或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资本的投资行为”。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处于创业阶段或发展初期阶段,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都不愿承担这种风险,通常不会给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因此风险投资对于中小企业极为重要。

(二)资本市场融资体系

资本市场融资体系主要是指中小企业通过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的形式来筹集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西方发达国家, 中小企业一般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筹措资金,这也是西方中小企业筹措资金的重要方式。

(三)银行融资体系

银行是最为传统的金融融资机构,是金融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较短,资本市场还不成熟,各种融资体系发展还不完善,所以银行贷款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四)信用担保体系

信用担保体系主要是指给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的中介机构及相配套的程序、法律法规等。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存在着企业信息不透明问题,投资机构与中小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风险大。而信用担保就是专门解决这种问题的。信用担保机构的介入,使得中小企业的信誉更有保证,从而增??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任,提高了融资成功率。

二、对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评估

在前文的四个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融资评估机制:首先由行业内的专家及中小企业家对相关指标进行打分,并计算出平均得分向量V,其次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求出指标权重向量Q,再通过V与Q相乘算出评估总分S,最后通过对得分S进行分析来识别融资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具体如下:

1.创建指标体系,确定指标度量

对前文的四个融资体系分别设置相应的指标群。这些指标的选择要明确且科学合理。在此基础上,选择比较集中的因素作为体系评估指标。对于指标的度量将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由行业内的专家以及企业家确定,通过十分制的方式进行评分,最低得分是1分,最高得分是10分。根据其结果求出指标平均得分向量 V。

2.确定指标权重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有很多,本文考虑到实际评估的需要以及所选取的方法具有可信度、代表性和普遍性,建议采取模糊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向量Q。通过模糊判断矩阵的方法推算出各层元素对上一层元素的权重向量作为根,把模糊判断矩阵的各个行向量进行几何平均,经归一化处理得权重向量Q。

3.计算融资体系的整体得分

融资体系的总体得分就是将前文求出的V与Q相乘。为了使这个结果更加清晰明了,便于分析,可以把得分做百分制处理。

4.评估结果分析

根据计算得出的整体分数,可以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进行客观判断,协助管理机构具体了解目前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水平。若涉及不同地区的融资体系,可通过对比分析法来分析其中的地域差异。针对分析中体现出的问题,对比分析出其薄弱环节并进一步分析其产生原因,有助于管理者根据实际的企业情况选择相应的投资体系。首先,可以针对本地区四种融资体系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中的劣势及缺陷,并且从这些劣势所体现出来的指标进行改善提高;其次,可以通过不同地区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对比分析,发现本地区融资体系的优势与不足,将其他地区融资体系所体现出来的优点补充到本地区的融资体系之中,进而达到优化本地区融资体系的目的。

篇8

供应链融资模式跳出了单个企业的传统局限,使中小企业看到了脱离传统模式获得金融服务的希望;同时,也延伸了银行的纵深服务,为银行业务扩展打开了新空间。

在近日举办的“中国信贷风险论坛――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暨供应链金融研讨会”上,中国银监会研究局副局长杨再平就供应链融资问题发表了题为“构建1+N信用平台,推动供应链融资稳健发展”的专题报告。

杨再平认为,“供应链融资可以针对企业运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融资,银行应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为企业度身打造最合适的融资方案。供应链融资有利于盘活企业的闲置资源,使得中小企业能够走出因境。”

案例:“1+N”模式

永业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重庆市的一家民营钢铁企业,该公司与上游企业攀钢集团的结算主要是采用现款现货的方式,由于流动资金紧张,无法向上游厂家打入预付款,有好的订单也不敢贸然出手,在价格选择和行情把握方面都处于被动的地位,公司业务发展严重受制于资金瓶颈。2005年底,永业钢铁开始与深圳发展银行接触。深发展重庆分行为该公司设计了一套融资方案:在没有要求该公司提供抵押担保前提下,给予该公司4500万元授信额度,主要通过现货质押和预付款融资等业务模式进行,从而解决了该公司的融资难题。

这就是典型的供应链金融“1+N”模式。所谓供应链金融,简单地说,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深圳发展银行把它描述为“1+N”。

在上述案例中,永业钢铁是“N”,攀钢集团则是“1”,即核心企业。“1+N”表达了深发展这样一种见解:即很多小企业是依赖一个大企业而生存的。企业的关系不是厂家间的堆积,而是一个生态群的整合。

在供应链金融中,银行不会只是考虑供应链中某个企业的资信情况,而是把供应链企业间的贸易关系综合起来考虑,提供的融资会渗透到这个交易链的每一个环节。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控制新视角

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在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下,处在供应链上的企业一旦获得银行的支持,资金这一“脐血”注入配套企业,也就等于进入了供应链,从而可以激活整个产业链条的运转;而且借助银行信用的支持,还为中小企业赢得了更多的商机。

困扰中小企业融资最大的问题就是风险控制,但在供应链金融中,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认识和控制则换了一个新的视角。

以往银行对风险的评判,主要是把单个企业作为主体,关注的也是静态的财务数据,而中小企业往往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比较低,财务指标难以符合评判标准,可抵押资产少,因此很难从银行融资。但是在供应链金融中,由于银行更关注的是整个供应链交易的风险,因此,对风险的评估不再只是对主体进行评估,而是更多地对交易进行评估,这样既真正评估了业务的真实风险,同时也使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进入银行的服务范围。加上供应链金融主要开展的是风险较低的票据业务,因此,银行风险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例如,针对供应链金融,深圳发展银行在内部建立了一套专门的风险管理办法,其中最核心的特点,是把主体评级和贷款评级合二为一。具体来说,某个企业可能达不到银行的标准,但是若这个企业做的这笔生意好,而银行对这笔生意的流程和资金流的控制有把握,银行就可以淡化企业本身,只针对这笔生意,从而规避了中小企业在披露信息和财务等方面存在的融资障碍。而且在风险评估中,与过去传统的方式完全不同,对财务指标衡量占得较少,对上游的资信、涉及商品的价格走势、交易流程的控制能力、企业过往交易记录等成为评估重点。这一做法在风险管理制度上可以说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对于银行而言,供应链整体信用要比产业链上单个企业信用要强,银行提供的利率与贷款成数乃是随着生产阶段而变动,并随着授信风险而调整,例如:订单阶段,因不确定性较高,其利率较高,可贷款成数较低,但随着生产流程的进行,授信风险随之降低,利率调降,贷款成数调升。因此,风险与收益相互配合,完全符合银行的风险控管与照顾客户的融资需求。同时,通过要求客户购买保险产品,防范货物在库、在途期间出现的意外风险和境内外交易各方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交易风险。

另一方面,由于供应链管理与金融的结合,产生许多跨行业的服务产品,相应的也就产生了对许多新金融工具的需求,如国内信用证、网上支付等,为银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提供了非常大的商机。

银行收入新增长点

在银行业内看来,随着商业银行传统收入来源――利差的不断缩小,拓展中小企业贷款等业务的竞争正在不断升温。如何尽快地在相关业务领域展开金融创新,将是未来商业银行成败的关键。

深圳发展银行从1999年开始规模化经营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2005年7月,正式确立了公司业务“面向中小企业,面向贸易融资”的转型战略后,开始着力树立“贸易融资专业银行”的形象,并全力打造“供应链金融”品牌。目前,该行重点围绕供应链初步整合了20多项产品和服务,包括担保提货、贴现、动产质押、仓单质押、进出口押汇、应收账款票据化、保理、出口信用险项下融资、打包放款、福费廷等等,这些产品主要关注的是企业在应收、应付、存货3方面对短期流动资金的融资需求,是企业非常需要的一些服务,对任何一个处在供应链上的企业来说,都可以从中选择到合适的产品。

目前,该行货押融资、票据融资和能源金融等在业界均居领先地位,而且不少分行已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比如广州分行的“能源金融”业务,上海分行的“汽车金融”,大连分行的“粮食金融”等。2005年该行全年累计投向供应链贸易融资的资金总额超过2500亿元,累计扶持超过1万家中小企业实现了业务成长,不良率控制在0.5%以内。

伴随着深圳发展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成功开展,很多业内同行也“嗅”到了其中的巨大市场。据了解,深发展的该项产品在2005年就引来了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以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侧目,并迅速开始了对供应链融资业务的争夺。

浦发银行推出了“企业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在提升企业信用、方便企业采购、促进存货周转以及给与账款回收支持等方面,以6项子方案有针对性的为企业提供服务支持,包括在线账款管理方案、采购商支持解决方案、供应商支持解决方案、区内企业贸易融资方案、工程承包信用支持方案、船舶出口服务方案等。

招商银行从2005 年开始将中小企业作为公司业务转型的重点,颠覆性变革业务流程,在9家分行试点推进以供应链金融作为突破口,开发大型客户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买方或他方付息商业汇票贴现和国内信用证议付、汽车销售商融资、商品提货权融资等特色创新融资服务,为中小企业成长注入活力。

篇9

关键词:BOT投融资方式;特征;法律障碍;相关建议

BOT是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的简称。它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国际上逐渐兴起的一种新的国际投资合作方式。在实务界,BOT现已成为私人融资建设本应由政府投资兴建的公共基础设施的术语。其基本含义是: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包括外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

一、BOT投融资方式的特征

在我国BOT投融资泛指外商直接投资的一种方式,需要由外商投资法来调整。实际上,就BOT的性质而言,即使在我国它也可适用于内资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融资。由此,与一般的国际直接投资相比,BOT自身具有多方面的特征。首先,各国的法律和实践表明,BOT方式一般不适用于普通投资领域,而是基本上集中在各国一些可以通过政策获得收入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基础设施或服务项目上。其次,在法律关系中,其法律主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其他投融资方式所不具备的,通常主要有:政府、项目公司、银行、项目建设承包商、用户等等。其中,政府的作用最为关键,主要体现在政府特许权的颁发和对项目建营过程的监督上。再次,BOT项目通常规模大,建设时间长,参加者多,协调程度要求高,加之比较容易受东道国政治经济影响,投资分险就比较大而且复杂,主要有商业分险、政治分险、工程技术分险、自然分险等。

二、BOT投融资方式的法律调整

综观国际上的立法和法律实践,可供BOT项目适用和参照的法律有四类:第一,一般的国内投资法及相关法律;第二,专门的BOT法律法规;第三,就某一个项目所专门制定的BOT投融资条例;第四,就BOT某些问题所制定的法规与就某个项目所专门制定的条例相结合,我国就属于这种情况。我国目前BOT方面的法规有: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在1995年的《关于以BOT方式吸引外商投资的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计委、电力部、交通部在同年联合下发的《关于试办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审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就具体项目制定的条例如《上海市延安高架路专营管理办法》、《上海市逸仙路高架和蕴川路大桥专营管理办法》等等。在实践中,如果BOT所涉及的问题之解决无法律依据,只得参照其他相关立法如外资法作变通处理。

三、BOT投融资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之道

目前在我国从事BOT法律实务,存在着一些难题。造成这些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立法上相互矛盾,相关规定对BOT特性缺乏足够的考虑,可操作性差,以及我国一贯保守的法律实践是主要原因。以下就实践中体现突出的若干问题作以探讨。

1.BOT方式的项目范围的法律障碍。国家计委、经贸委、外经贸部在1995年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除了明确规定禁止外商投资电网、城市供排水、热力管网的建设与经营外,对港口、码头等引进外资也作了限制性规定,如规定不允许外商投资建设与经营地方铁路及其桥梁、隧道、轮渡设施以及装机容量25万千瓦以上的水电站的建设与经营必须由中方国有资产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等。这些规定的初衷都是为了保证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项目不被外商垄断,但这些限制正是对BOT使用范围的限制,实际上也构成了对BOT投资方式的一种法律限制,而现在政府已越来越多地运用BOT方式建设经营基础设施,现有法规的限制已形成了法规与实际情况的脱节。

篇10

事实上,此前外媒曾报道称“中国监管当局准备清理2-3万亿人民币(3080-4630亿美元)可能违约的地方政府债务。传闻的方案是:将部分债务转入数家新创设的公司,并解除省级及市级政府机构出售债券的限制。中央政府将会介入偿还部分不良贷款、银行将承担一些损失、同时也将把那些原先限制民间投资的开发方案向民间投资人开放”。

不过,这一消息迅即被全国人才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否认,她表示只是要在6-9月份进行地方政府债务的摸底,并称“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可能在这三个月完成”。

在中国人民银行近日的《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详细披露了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等情况。由于平台贷款普遍额度大、期限长,用途监督存在一定困难,因此信用风险仍备受关注。“清理地方债务风险”的短期实施可能性有多大?如果成真,对银行股从估值到业绩的影响又如何?多家券商分析师对此进行了解析。

短期执行可能性低

国信证券认为,外媒关于“清理地方债务风险”的报道以及传闻方案应该只是政府的一个初步想法,距离实施还有较长距离,在短期内不太可能执行。原因在于:清理地方债务表示承认4万亿刺激政策存在巨大负面作用。从2009年开始巨增的地方债务,主要体现为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与本届政府推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有密切关系。现在就清理债务,等于承认了经济刺激政策的巨大的负作用。经济刺激政策才出台两年,本届政府所剩任期不到两年,从历史经验上看,此时政府就承认刺激政策存在重大失误的可能性不大。

此外,在债务风险尚未大幅暴露前即进行大规模重组和清理的可能性不大,银监会对地方平台贷款的清查已持续了一年以上,存在风险的贷款为2-3万亿,与新闻数据一致。不过到目前,这些贷款是被认定为正常类贷款,1季度行业的不良率仅为1.1%。这意味着,这些风险目前是潜在的,还未进入暴露期。

国信证券也指出,地方政府尚未建立起自我约束机制,清理历史债务会带来重大的道德风险。而放开地方政府发债,并不能解决地方政府债务,只是对债务进行了转移。即使进行比较极端的假设,如果真的执行债务清理,在技术上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难。

银行板块仍可持有

对于外媒报道的清理地方债务风险方案,宏源证券的看法是,如果该解决方案为真,对银行板块而言不应该是利空。个中原因在于,原来预期由银行单独承担的债务,按照传闻的方案解决,将分解为政府、银行和民间资本三方承担,虽然具体比例和数额未知,但显然减轻了银行的压力。

“既然这个窟窿要补,还不如早点解决掉”。宏源证券分析师黄立军在报告中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