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固定资产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13 17:18: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村级固定资产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村级固定资产管理

篇1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固定资产;策略

近年来,国家致力于发展和建设新农村,期望从提升农村经济水平的角度来创造和谐小康社会。“三农”政策已经在全国各地普及,与农村的生产、生活相关设施也不断被建设,农村拥有的固定资产越来越多。如今,为了美化农村环境,为农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农村道路修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等工程一一落实,农村经济已经具有非常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但从目前农村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来看,很多农村甚至存在固定资产并未在账目中反映,在账外运转的状况,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与其监督制度存在不协调的现象。文章详细阐述农村存在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

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固定资产概述

所谓的农村集体经济就是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在我国《宪法》中有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的相关规定,其认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并且以统分结合的形式实现双层经营的经济体制。农村集体经济中包含各种合作经济形式,其中有生产、信用、功效以及消费等,属于社会主体群体形式的所有制经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房屋、机器、设备、工具、农业基础设施等劳动资料,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价值超过500元以上的都属于固定资产,部分生产设备虽然在价值上不足500元,但在使用年限上已经达到标准的,也将被列入到固定资产的范畴当中。[1]当然,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拥有的固定资产也属于共同财产,因此,其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需要具有明确的数据,在投入与产出方面表现得公开化透明化,才能够确保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的真实性。

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

2.1固定资产管理理念落后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管理固定资产方面存在的先决性问题就是管理观念的落后。很多管理者自认为大部分固定资产的价值都不高,并且其属于公共财产,因此在使用该部分固定资产或者是出借设备的时候都没有做详细的记录,其认为依靠村民的自觉性,能很好地使用、保管这些设备。也有部分领导者认为购买固定资产属于为大家谋求福利的事情,并且一些设备的价格并不高,因此其在购入设备或者是修建部分设施时并没有将这些看似小额的花费纳入固定资产核算。但长期以往,该种管理思想下,部分固定资产由于村民使用不当而遭到破坏,部分资产则因为借用过程中被遗失,很多购买或者是修葺设备、设施的花费没有具体的记录数据,导致村上资产存在不明花费情况,其使用固定资产非常随意。

2.2固定资产管理手段不足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还存在管理固定资产手段不足的现象,该问题主要表现在其在出售或者是转让固定资产时并没有办理规范的手续,也没有像是决策重大事项一样进行村内议事。确切地说,在出售或转让固定资产的时候缺乏相应的审批程序,没有按照规定完成逐级审批。[2]这不仅是在固定资产处置方面存在管理手段不足的问题,其在文档资料方面也存在资料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于固定资产处置大部分都没有按照规定形成书面文档资料,事实上,这些文档资料将会作为会计入账的重要证据。但由于农村管理固定资产在文档资料方面的缺失导致其会计入账无法真实反映出固定资产的价值信息和管理水平,导致集体资产存在流失情况。

2.3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缺失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缺失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固定资产时存在的最为明显的问题。目前国家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已经开始采用农村“三资”管理的形式,农村集体经济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受到乡镇会计部门的监督,并且受服务中心的管理。但在服务中心对农村固定资产进行清查阶段发现固定资产的存量、使用情况很多都没有按照规定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在核算时也缺乏详细的账本记录。尽管通过服务中心的监督,农村在管理固定资产方面已经开始转变管理态度,但由于农村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在种类和数量上本来就比较复杂,因此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依然存在很多困难。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没有制定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专项制度,如果依照财务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那样无法将固定资产的所有内容都包含进去。而固定资产所处的位置也比较分散,部分固定资产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参与使用的人员以及其在固定资产设备的保养手段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制度规范,导致固定资产存在浪费情况,管理人员也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责任所在。

3缓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优化策略

3.1创新固定资产管理理念

固定资产管理需要摒弃传统且守旧的管理思想,改变原先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思想认知。因此,在创新固定资产管理理念,首先,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宣传教育工作,该宣传教育主要是宣传固定资产的重要性,让村干部和参与管理固定资产的人能够认识到固定资产对农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其次,村干部需要指派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和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程序,管理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管理职责,端正自身的管理态度,对于固定资产进行明确的统计,掌握固定资产的数量及使用状态。[3]最后,通过对先进固定资产管理理念的宣传,让村干部和村民都能够形成民主理财观念,增强其对固定资产的保护意识。

3.2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需要采取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方面,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先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定其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权以及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权,坚持按照法律规范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理,严格控制固定资产处置的审批程序。如果存在数量较大的审批或者是转让固定资产行为,需要召开村民会议逐级完成固定资产处置的决策。另一方面,确定好固定资产的监督程度。固定资产属于公共资产的一种,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公开化、透明化。村部需要建立其监督委员会,明确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职责,在对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及时公开管理过程和管理结果,促使其受到监督委员会的监督,向村民公开反馈固定资产的处理情况。

3.3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为了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走上正轨,其需要健全固定资产的相关制度。首先,建立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固定资产的会计管理制度,在该制度中规范对于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和处理要求。其次,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该制度主要用于在清查阶段规范固定资产清查行为,有效解决账实不符的现象,防止集体资产流失。最后,建立其固定资产的处置审批制度。在村级组织运行过程中,如果有固定资产转让和处置行为,需要按照规定进行审批,从而规范资产处置行为,减少处置的随意性。

4结论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既关系到其资产的使用效益,也关系到公共资产是否被破坏或者是侵占的问题。因此,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程序能够满足村民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需求。以“公开、公平、公正”的态度管理固定资产,能够逐渐转变农村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状态,帮助农村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夏文杰,康玉霞.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J].经济研究参考,2017(34).

篇2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4-0142-01

引言: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资源之一是固定资产,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提升固定资产运用效益,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任务。固定资产的结构、状况与管理情况关乎到企业能否长期可持续发展、可不可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可不可以充分取得社会效益的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就现如今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而言,仍存在诸多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1.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显现出的问题

1.1 固定资产管理缺乏管理人才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如何,对企业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而在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固定资产都属于国家投资,这些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而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这些资产的管理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管理的过程中还偏向于现金资金的管理,而忽略了固定资产的效益。没有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没有与之匹配的专业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对使用中的设备管理不当,缺乏日常维护,利用率较低,使用寿命减短,造成损失;拨付给企业的固定资产划拨手续没有依据规定办理,有的企业承包经营后,固定资产实际上没有得到企业本身利用。

1.2 管理机构不建全,体系不完整

在《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盘点与管理表现出理论性的规定,但针对个别企业却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制定细致的管理制度。有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不建全,具体工作人员职责不清。也有的企业制度较全,但执行流于形式,纸上谈兵。产生上述状况主要原因是企业领导思想上不够重视,制度约束不完全,欠缺有效的管理;在管理方面,不能合理的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固定资产的占用情况、使用效率欠缺考虑。此外,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在教学、科研、行政等专业部门具有拥有和使用的权利,因此就形成了固资实物流动与财务核算、职能部门管理与各专业部门占有使用相互脱节,而形成“各部门都管,个个部门都管不了”的状态,无人关心,无人负责。

1.3 固定资产的核算、处置的问题

由于长期不核算,模糊了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对家底不清,各部门为了方便或者以没有地方存放等为借口,随意处置固定资产的情况发生频繁,存在低价变卖和无偿赠送的现象,变卖所得价款没有即时上缴并且财务也没有作全面处理。几年前,在发展产业的浪涛中,企业分类出诸多类型的公司,虽然在形式上存在类似独立的法人实体,会计上也看似独立核算,但实质上和企业的资产不分明。由于缺乏有效监督,一些人在购买固定资产时随意性较大,可以将单位购买的资产私人使用,造成核实不真实,账实不相符。依据会计制度有关规定,这部分固定资产应转到产业的账上去,但实质上是无偿占用,造成企业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核算不实,也使产业的资产失实,成本虚减,利润虚增,然后将利润中的一部分以利润或管理费的名义上缴学校,形成一种产业对企业做贡献的假象。

2.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2.1 提高思想认识,培养专业化管理人才

固定资产管理好坏最终是靠人来完成,所以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非常重要。即使每年我国企业都不乏引入高素质的专业科研和技术人才,却企业对专业化的固定资产管理人才的引入不够重视,这直接导致大部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才稀缺。由此观之,把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移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势在必行。一方面,既要做到对“物”的有效管理,更要做到人员培养,把具体责任落实到管理人、使用人的身上。更要做到对资产管理、使用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其管理能力和专业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强化管理机理机制,对管理好的,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对管理差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追究哪个环节责任人的责任。

2.2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及其资产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在年终或者半年的时候,必须全面清查所有固定资产的数量和状况,将企业的家底摸清楚,要查明盘盈、盘亏的资产形成的原因,并且要严格落实责任,根据财务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及时做好适当的处置,保证各项固定资产账实符合。不断完善会计准则规定,在固定资产确认条件上进行细化,可以对固定资产进行金额性规定,对生产类的固定资产应该提高确认标准,或进行比率认定;而对于管理方面的固定资产可以调低认定标准。诸如固定资产购入、领用时的制度;固定资产的定期核算制度;固定资产损坏赔偿制度;固定资产调出、移交的制度等。具体解释:首先,强化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是不可或缺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在关注企业运营状况的同时,也需要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给与更多的关注度,提高固定资产在企业管理中的位置。其次,企业在原有的理念基础上摒弃落后的固定资产经营管理理念,弄清固定资产的产权关系,在满足企业内部对固定资产使用需求的情况下,把握企业经营和资产的优势,积极整合到市场经济中。最后,指定专人收集有关信息,定期进行固定资产减值测试,或委托社会中介进行管理,将该项工作制度化,防止企业人为混淆固定资产减值与累计折旧准则规定。

2.3 尽力做好清查、核算的工作

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即是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真实体现出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究其根源,会计核算存在问题占有很大成分。这要求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加强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使账面价值真实体现固定资产的实物价值,优化会计信息。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加大核查力度,尤其对长期不进行核算以及由于其它原因不能办理固定资产交接手续的,更要做到明确责任,督促其及时办理。应健全固定资产核算制度,每年至少盘点一次,不定期抽点物资,对核算中发现的问题应尽早处理,及时同财务部门做好对账工作;在固定资产发生增值或减值时,占有和使用部门应及时到实物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将增值或减值金额及时入账,使账面价值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没有积极妥善处理报废报失固定资产,也是账实不符的一个原因。对于报废报失的固定资产,资产的占有和使用部门应做好账目登记、实物保管、收集情况说明和责任认定等材料的工作,并定期汇总上报实物管理部门,重大问题随时上报,由实物管理部门认定后,进行整理,报财务部门,经事务所评估确认后,形成最终的数据,报企业上级管理部门审批,企业根据上级部门批准的文件做销账处理;对于盘盈的资产,相关部门要及时入账,杜绝固定资产体外循环的现象,达到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按规定程序及时处置报废资产并做相应的财务调整。

3.结语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固定资产管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但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果,甚至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我们应做到认真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应对对策;对于企业管理层,应把固定资产对实物管理与现金管理一样对待,强化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企业依据实际情况对待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具有重要价值地位,因此企业需妥善处理固定资产,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为企业的发展谋福。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固定资产 资产核查 问题对策

医院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一般设备单位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它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服务等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反映医院经济实力规模大小和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由于医院固定资产种类较多、品名复杂、用途多样,其价值在医院全部资产中占有较大比例,其相关费用是决定医院净利润的重要因素,其安全性、完整性、真实性对医院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影响极大。因此,加强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医院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科学有效地管理好固定资产,充分发挥其效能,对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医院竞争力是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1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1 内控制度执行不严

主要体现在设备的领用、报废程序不规范,发生固定资产的转移或报废时,未办理合规手续或审批手续,发生处置固定资产不当现象,保管维修不善、使用不当,造成财产设备的损坏,流失情况严重,长期不对账、不清查、资产账实不符与实际情况严重失真,造成医院资产家底不清的尴尬局面。

1.2 核算方法不科学

医疗设备大多属高新科技设备,更新淘汰快,医院核算中没有资产减值准备及相应的加速折旧,造成账面固定资产价值严重失真,用于固定资产的购置和维修的修购基金,每月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这与单位实际发生的损耗相脱节,使得维修费居高不下难以控制。

1.3 使用效率低,资产闲置问题突出

设备采购不论证、不考量、不进行效益分析,盲目采购,结果导致购进的设备不实用,质量差、使用效率低下,甚至无法使用,闲置一边,造成医院资产严重的损失浪费。

1.4 “重购轻管”思想严重

医院固定资产在采购的时候,往往在管理上能够得到重视,层层审批、责权分明,但是在采购之后的使用环节,固定资产的管理被逐步弱化或忽视了,比如固定资产的定期保养维护,固定资产的正常有效使用等等不被人们所重视,体现出“重购轻管”的管理模式。

1.5 管理职能分散,部门协调困难

很多医院未设立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管理事物由财务、设备、医疗等不同的部门共同管理,这种体制使管理职能分散,权责分界不清,在管理的操作上协调部门困难较大。

2 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2.1 管理机制仍不完善

2.1.1 资产形成和配置过程中的管理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人为因素过多,没有形成透明、规范、高效的政府采购制度。

2.1.2资产使用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造成管理滞后,浪费严重。

2.1.3 资产处置缺乏规范的处置程序和监管措施,致使随意处置,随意核销的情况屡禁不止,资产流失,资产浪费的问题较为普遍。

2.1.4 现行的会计制度漏洞较多,亟待完善,如会计制度中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均不计提折旧,这使得资产负债表反映不出固定资产的磨损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的程度越来越大,形成资产总量的虚增。

2.1.5 监管制度不完善,约束力度不足,尚未形成高效的管理体系和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既难以及时的发现问题,也难以有效的查处违规违纪。

2.2 管理体制仍需理顺

在管理部门上,有的地方归财务部门管理,有的地方归设备部门管理,有的归科室管理多的则采用兼职。在管理职责上,部门间条块分割,责权不清的问题比较突出,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

2.3 管理过程亟待规范

相关部门的监管工作仍有待加强,内部审计监管内容应更加全面,监管程序应更加规范过程应更加透明,全院社会化监督工作亟待开展,单一的垂直化内部部门监管存在较多弊病社会化监督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和完善。

3 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3.1 更新观念强化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

医院从管理层到每位职工都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实行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充分调动各个部门及职工群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固定资产管理与医疗业务、医疗质量、技术、财务管理结合起来,将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明确岗位责任制,将固定资产管理与经济责任制考核结合起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3.2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应当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医院应由院长负总责,有一名领导主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应当常设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管理机构应当由财务科、总务科、器械科等部门组成,责任层层落实到科室、个人。医院财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三帐一卡管理制度,即固定资产总帐、一级明细分类帐、二级明细分类帐和固定资产卡片,做到购入的固定资产及时入帐,对于固定资产的转移、捐赠、报废要及时做出帐务处理,并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核实,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医院的各项专业设备应当实行岗位责任制,指定专人管理。制定操作规程,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和使厨隋况报告制度,对由于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损坏要追查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必要时耍进行经济惩罚,通过建立健全以上管理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3,3加强固定资产的医院内音p匣用转移管理

财务部门在盘点时发现固定资产在医院内科室间随意转移而没有办理财产转移手续的情况非常普遍,向科室负责人寻问起来他们认为设备是公家的,谁用都一样,而且资产还在医院内,又没有搬回家。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固定资产随意转移不仅仅造成盘点时的困难,更重要的是不能把固定资产的使用与保管,维护责任联系起来,使得医院建立的固定资产使用岗位责任制形同虚设,最终的结果是设备被损坏或丢失了也无人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我们要加强固定资产的转移使用控制应该做到时以下几方面:

3,3,1由需要使用固定资产的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报告申请报告,交由固定资产归口管理部门主管人员审批并签字认可。

篇4

【关键词】地勘单位;固定资产;问题;对策;分析

地勘单位同定资产主要是指地勘单位拥有的国有资产,以货币作为计价单位,包括实验室、勘察设备以及综合大楼等。日前我国地勘单位同定资产管理存在众多问题,继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流失。由此,本文针对此类问题进行分析,并就积极应对地勘单位同定资产管理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一、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多数的地勘单位的勘察设备较勤,即同定资产重购严重,但未有相对完整的程序和制度对采购过程进行规范,进而导致较多的地勘单位同定资产购置出现较低的使用率;同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维护意识不强,进而导致国家财产的严重浪费。由于地勘单位属于国家设立的单位,因此地勘单位同定资产的管理模式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主要表面在管理模式的僵化、同定资产闲置化两方面。此外,同定资产流失严重,主要原因包括:在实际过程中地勘单位同定资产管理缺乏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部分工作人员倒卖单位固定资产,部分员工窃取单位财产等。

二、加强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全面盘活国有资产利用

地勘单位全面盘活同定资产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全面避免出现闲置现象;地勘单位全面地清理排查本单位所有资产,其中同定资产的出租、对外投资以及同定资产的出借等事项应当重点清查;随后对单位的闲置同定资产进行统计并予以分类、研究,参照单位实际情况予以合理配用;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包括审批、收发和调拨。另一方面,尽量减少发生利用本单位同定资产抵押贷款的现象;部分单位出现的资产使用权与资产所有权的分离情况,导致同定资产无法得到有效利用,而减少利用同定资产进行抵押贷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出现同定资产闲置的概率。

2.充分建立资产流失防范机制

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需予规范化管理,因此,建立和完善地勘单位内部同定资产使用制度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地勘单位不仅需要强化内部管理和治理,还需要完善主管单位以及本地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相关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相关审批手续购置、处置国有资产,针对于作人员擅自转让以及处置同定资产、侵占固定资产等行为,追究责任人以及单位的法律责任,并需要对流失资产进行赔偿。

3.逐步接轨企业化管理模式

有效管理地勘单位的同定资产,将企业化管理模式逐步运用工地勘单位的同定资产管理中,较之工地勘单位的同定资产管理模式,企业管理模式相对完善且使用的效率高。一方面,要求地勘单位从意识上认知管理同定资产的重要性,促使全体工作人员保护固定资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赏罚机制、绩效评价体系进行管理,防范出现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出现,促使地勘单位同定资产管理同企业化管理模式相接轨,继而提高其使用效率。

4.加强资产监督机制

以地勘单位实际情况作为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的依据,不仅需要对实际工作中需要的经费进行复核,而且需要月度评估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针对实际情况与预算之间的差异予以深入探究,进而提出相关的改进反感。此外,以地勘单位需要认真分析本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就出现原因予以分析以便提出合适的解决策略,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在内部推广,防止fI{现预算失误现象。财务部门仔细核算,加强监督采购、收发,加减以及使用环节的设备物资情况,辅助工信息技术对同定资产进行管理,构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更新并定期上报新增等方面的相关数据,为固定资产的动态监管提供有效保障。

5.增强维护同定资产力度

地勘单位同定资产作为国家财产的一部分,迫切需要增强维护其同定资产的力度。一方面,加强日常维修同定资产的力度,以实现建立并完善同定资产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减少购置新设备的概率,提高设备利用率。另一方面,增强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爱护同定资产的意识,规范使用单位同定资产,针对设备事故以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三、结束语

同定资产作为地勘单位重要的物质基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当前我国地勘单位同定资产管理存在重购置轻维护、管理模式计划经济体制化、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国有资产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针对当前我国地勘单位同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多种问题,提出多个方面的解决对策,以提供更为全面的国有资产保护。

参考文献:

[1]朱丽.探索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资源,2012, 4(6):99-100

篇5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原因;对策

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各项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的效益,需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但是我国很多事业单位都存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为了减少资产的流失,实现资产优化配置,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优化,还要结合常见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制定出解决的对策。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账目与实际不符

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账目情况与实际不符的问题,固定资产管理账目只能查到总账,没有季度明细账,所以固定资产在发生变动时没有及时记录,这会导致在查账的过程中盘点不清,长期以往,账目情况与实际将会存在较大差异。在有的事业单位,购置或者拨付的固定资产有时会出现没有登记在册的情况,而且没有建立固定资产账卡,在登记时只是草草了事。由于账目盘点的时间跨度比较长,所以有的固定资产已经发生了贬值,但是账目数据却没有体现,所以固定资产实际情况与真实情况不符。在发生固定资产租赁的情况时,没有对资产损耗或资金损失进行记录,所以固定资产账目存在偏差,这些问题会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缺乏真实性,而且会削弱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控制力,从而降低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二)固定Y产流失严重

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审计后得知,固定资产存在严重的流失情况,很多单位疏于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而且还存在重复购置的问题,在购置固定资产时,还存在未向相关部门办理审批的情况,严重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失控。如果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较低,则固定资产的使用率也会降低,有的固定资产甚至存在闲置情况,资产情况不明。一些事业单位重购置、轻管理,不经批准就购置物品,而且也没有按照规定对资产进行评估,甚至低价出售固定资产,还有的固定资产被员工长期占用,据为己有,无法收回,造成了固定资产严重流失的情况。

(三)固定资产核算不清

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时,往往会疏忽对产品价格调整、产业增值、分季度收支平衡等方面的核算,这会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清。由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比较松散,有的固定资产已经没有任何使用价值,但是仍然堆放在仓库里,浪费仓库中的存储资源。有的固定资产已经到了报废期,但是无人管理,也没有向相关部门申请报废,挂在账上使得资产核算并不准确。在核算时还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有的人只是完成了表面核算,没有对固定资产的应用价值以及预期获利进行核算,降低了固定资产核算的价值。

二、事业单位常见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但是我国管理监督机制并不完善,在制定制度时没有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相关法则,而且管理人员之间缺乏相互牵制,无法避免现象。根据管理制度相关要求,会计人员需要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定期审查,还要核算固定资产的现有价值,但是很多会计人员并不重视核算工作,无法了解固定资产的折旧价值。有的事业单位在处理固定资产时,没有经过民主决定,而是私自转让、置换、出售固定资产,造成了资金流失。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无法对违规操作行为进行约束,从而加重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流失现象。

(二)日常管理松懈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存在账目与实际不符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日常的管理比较松懈,没有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财务人员缺乏责任感,工作也缺乏主动性,在对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进行记录时不够详细,有的固定资产甚至多年都没有进行核算清查。固定资产管理应对固定资产转让、出借、报废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还要核算维护费用以及利益价值,但是很多会计人员并不重视这项工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也比较松懈,所以账目与实际无法吻合。

(三)管理人才匮乏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应该有专人进行管理,并且采用网络化管理、优化配置以及长短期利益预算等技术,管理人员需要掌握多方面经济学知识。很多事业单位都缺乏专业管理人才,会计人员很难完成固定资产管理的任务。固定资产管理还需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这项工作应有专人完成,其还需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在管理与核算时不会受到主观因素以及外界因素的干扰,保证核算的公正性,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所以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一直难以提升。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优化核算方式

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应采用多种核算方法,权责发生制是当前固定资产核算常用的核算方式,其可以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核算,能记录资产的折旧价值。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法,能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全面的固定资产使用信息,从而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固定资产有着多种购置渠道,在核算的过程中应加以区分。这种核算方式还强调了定期清查,在固定资产发生损耗或者外借时,会根据责任进行核实处理,形成书面报告。只有不断的优化核算方式,才能解决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加强日常管理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有利于了解资产的现有价值,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核查,在会计年度终了前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核查后,应对验收合格的固定资产办理入库、建卡等手续。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做好登记与账目明细。了解事业单位资产负债以及费用管理情况。对于房屋、重要设备仪器等固定资产,应做好建档,对调整移动情况进行记录,建立档案,并由专人负责档案的管理。

(三)提高管理人员工作素养与水平

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能力,其需要了解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还需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由于事业单位缺乏固定资产管理人才,所以应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专业的管理知识与技术,或者聘请具有审计经验的人担当内审职务,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关系着事业单位的经济利益,也关系着资源优化配置情况,只有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与工作能力,才能提高管理的效率与效益。

四、结语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并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管理制度存在较多的漏洞,这不但造成了资金的流失,还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改善管理制度,优化核算方式,还要加强日常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本文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希望可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固定资产可以发挥出更大的效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晓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6(22).

[2]姚国思.基于集中核算的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1).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对策

前几年,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许多中专和技校合并成立高职院校,因是职业教育,学生学习实践是学习的主要环节,为保证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各种实习设备大幅度增加,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院所拥有的固定资产从数量到质量上都有了较大提高,此时资产管理贯穿于学院事业活动全过程,从而使固定资产管理成为了学院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至今,经过几年的合并运行,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也逐渐出现了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大型资产购置科学论证不足,会计核算制度资产价值低等问题,造成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资产闲置或重复购置、资产价值虚增等现象发生,为了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加强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已是当务之急。

一、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固定资产管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制度执行力差。高职院校大部分是公办性质,属于事业单位编制管理体制,固定资产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投资建设而成。长期以来学院无偿地使用固定资产,根据相关规定不计提折旧,也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导致了部分高职院校负责人对财务管理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和教育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落后不健全,如某学院现有的科研设备管理制度均为2004年以前制定的、某大学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校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的占43.4%;固定资产的账务管理和实物管理脱节,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建轻管理、公物私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现象,致使许多高职院校固定资产家底不清、账实不符,资产安全完整处于不安全状态,使固定资产难以发挥其在高职院校教学科研中应有的作用,影响了学院的事业发展。

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多数高职院校由中专和技校合并成立,不少院校领导主要精力放在各项合并业务工作事物上,忙于合并后学院的教学、科研、行政工作,而忽视了及时对固定资产物资的清理合并工作;学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根据合并后的形势变化及时健全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基本上沿用原中专或技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致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适应高职学院的办学需求;学校合并机构改革,资产管理部门及人员均有所调整变更,以及对固定资产的监管乏力,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力差。

2、固定资产购置科学论证不充分,重购置轻管理,使用效率低。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一方面存在办学经费不足,许多科研教学设备陈旧落后,对性能基本丧失应该报废的资产没有及时进行清理,虚增了学院资产;一方面又因要参加高职办学评估、示范高职基地建设评估等各种办学评估事项,为达到评估所需的各项指标,高职学院积极筹措资金、申请财政专项经费大力投入科研仪器设备及后勤保障设施,但同时也存在重复购置、使用率低、资产闲置现象。某项调查结果表明,某学院有的教学科研设备每年使用时间平均仅几小时,每台年均培训学生仅10多人(次);某学院5万元以上的教学设备使用率平均为27.5%,科研设备67台,处于闲置状态的有46台,占总数的68.66%。在2007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中,我所在单位也出现有的设备从购买安装投入使用后,没有使用过一次,经过多年的摆放,至今已不能适用教学的需求,而且保管实物的人员发生变动后,没有任何交接,该设备处于空管状态。

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制定固定资产采购计划时缺乏有效的科学论证,对所要采购的资产前期调研不足,为了达到各种评估的硬指标盲目购置,同时,对一些设备难以做到集中管理、资源共享,导致部分设备出现重复购置、使用率低现象;高职学院固定资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执行力差导致固定资产购入、使用、管理、清理报废程序不规范,实物管理环节薄弱,也就出现固定资产账实不相符、固定资产家底不清现象等。

3、会计核算不合理,没有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大多高职学院固定资产账面金额、数量庞大,而实际上有许多设备陈旧老化,已不能满足教学工作需要,设备的现实价值远远低于账面价值。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使高职学院资产出现虚增现象。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根据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目前大部分高职学院仍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原则,固定资产通过“固定资产”、“固定基金”两个对应的会计科目进行增减变动情况核算,只核算原值,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除了清理报废外,入账后数据一直不变,而高职学院固定资中电子类设备、精密机加工设备在价值上占的比重较高,而电子类设备价值高、更新换代快、淘汰率高,精密机加设备磨损大,虽然许多设备在形态上仍旧保持完整,性能上也能达到当初设计的水平,但是由于长期使用磨损、技术进步、更新换代产品不断涌现等,使这类固定资产的技术寿命大大缩短,而对于学院来说,只要固定资产不报废,其账面价值就保持不变,也就使学院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额远远大于其实际价值,会计信息不具有客观性,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

二、加强高职学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转变观念,切实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管理意识,进一步健全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强化管理。要做好高职学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认识。固定资产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经济资源,是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并实现事业发展目标的物质基础,做好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才能支持学院事业可持续发展,因此,从学院的领导到固定资产管理者、使用者都必须增强管理的责任感和主动感,必须意识到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职学院要根据国家有关规章制度结合本学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及时健全完善固定资产采购、管理、使用的规章制度,理顺职能。比如,我所在学院在几年的合并运行期间,不断总结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认真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实际情况,修订了固定资产管理相关规章制度,明确了采购、验收、保管、使用、报废等各环节的程序和责任,使学院的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防止了随意性,力争做到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立了部门、院系分级分层负责的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强化管理,一级对一级负责,如财务资产处资产管理科负责固定资产总量控制,掌握固定资产总值和总量并进行账务核算,对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使用、报废环节实行财务监督,资产具体使用部门、院系根据财资处资产管理科提供的明细账,建立资产管理台账,准确反映资产去向、使用情况、维修情况,保证了我们学院资产的安全完整。健全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可以提高高职学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确保高职院校固定资产家底清、账实相符,资产保值增值,使固定资产充分发挥其在高职学院教学科研中应有的作用,促进学院的事业发展。

2、重视高职学院固定资产采购计划,充分论证,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使用效率。首先,根据采购计划初稿对现有的相关设备摸清家底,分析能否进行资源共享、盘活存量、提高使用效率,以达到合理配置;其次,对所要采购的资产加强购置前调研,特别是要加强贵重、大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置前的调研、科学论证,要严格坚持先提出可行性论证报告,经专家组充分论证后再采购的原则,尽量避免随意性的采购;最后,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采购计划要结合专业设置情况、学科特点、学生人数等因素,遵循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合理使用、提高效率的原则。高职资产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严格审批采购计划,充分实现资源共享,避免出现设备重复购置、部分设备闲置、使用效率低的问题,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积极推进《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改革。财政部于2009已下达《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财会便[2009]62号),在征求意见稿中,对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已做了改革,取消“固定基金”科目,增设了“资产折耗”、“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三个核算科目,明确高等学校应当按月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文物文化资产除外),一般应当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固定资产核算的改革,保障了学校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如实反映财务状况,这样可以建立符合高校内部资金循环和价值补偿机制,又能达到资产价值管理和实物形态管理的统一,有利于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有利于计算高职教育成本,以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

固定资产是高职院校重要的经济资源,是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并实现事业发展目标的物质基础,因此,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既一项常规性工作,更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为促进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目标,我们必须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让固定资产管理指引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控,全面梳理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以保障学院固定资产安全、提升管理效能;及时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改进,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处于优化状态;要健全和落实固定资产管控措施,对发现的薄弱环节和问题进行归类整理,深入分析,查找原因,健全和落实相关措施。通过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确保学院固定资的保值增值、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为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青.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有关问题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03)。

[2]刘为国.当前我省高校教学科研设备管理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云南内审,2009(02)。

[3]仝乃礼.对我国高校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的思考.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11)。

篇7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行政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按固定资产管理、核算。综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管理薄弱现象,这些情况严重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并影响着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一大隐患。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运转的必要条件。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大多是财政拨款,在经费支出中列支,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因此,一些部门单位在固定资产购买、管理、核算中不按制度规范要求处理,存在账外资产、私设“小金库”等问题,损失浪费现象时有发生,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状况令人堪忧,主要表现以下方面。

1、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及外部监督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

一是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平时的财务管理中,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只注重对有严格的财务开支制度规定的单位公用经费的管理,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和规定不健全,只重视购置,不重视日常管理,缺少固定资产实物登记账或台账;资产领用及保管没有记录,手续不完备,造成固定资产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二是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对造成固定资产违规现象的责任人进行处罚。由于管理未得到彻底落实,保管固定资产的负责人责任意识薄弱,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就会不重视,产生更多的违规事件。

2、会计记录存在的问题

一是账务体系及入账单位设置不合理,有的单位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原值总额,未建立固定资产台账或卡片,导致账物脱节,账面总值对实物失去控制。二是财务会计信息不及时,如对固定资产更新、维修、调入、捐赠等形成的资产不及时入账,有的甚至不入账;对报废和处置的资产不及时调账;又如建造的固定资产,由于资金不足、决算不办理等原因,造成结算不及时而未入账。三是会计信息不真实,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和增减变化情况,有的会计人员有意无意漏记固定资产账。四是会计信息记录不完整,存在账外资产。有些单位出租部分办公用房,收入未全部进账,直接抵项了账外的单位招待费、福利费支出,财会部门对本单位租赁收入的应收数、已收数、欠收数,均无完整的台账或记录,会计监督失控。

3、固定资产增减变化不严格履行程序,账务处理不规范

大多数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购置固定资产不纳入政府采购程序,自行采购的现象。固定资产毁损、报废、调拨、变卖、转让时,不按规定及时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存在随意出售、转让、核销现象,且处置金额也相当大。

4、对固定资产缺乏定期的清查盘点,疏于日常管理

通常来说,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目标是要求账实相符。这一目标不仅要求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正确,还要求其账面数量与实物数量核对相符。这样就要求定期(一般为1年)对固定资产的实物数量进行盘点、核对,但是事业单位由于人员的配置、部门之间的分工以及审计压力小等原因,不能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盘点的间断和滞后造成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进而造成处理问题的时间滞后。

5、资产配置不合理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缺少整合机制,单位之间资产缺乏合理流动和调配,单位之间对资产的占有和利用不均衡,有的僧少粥多,有的僧多粥少,普遍表现为资源的短缺与闲置并存。

二、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外部环境的影响

(1)制度不健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是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外部因素。《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的核算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且伴随着法律的完善,会计准则也在不断的更新,客观上促进了企业会计核算的细化。但是事业单位目前使用的是在财政部1997年7月17日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仅在2001年和2002年就预、决算报表制度进行了更新。因此与企业相比,我国事业单位的核算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更新也不够及时,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约束机制。同时,现行的会计制度还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均不计提折旧,在报表上不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使得资产负债表反映不出固定资产的磨损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的程度越来越大,形成资产总量的虚增。

(2)管理机构设置不规范。在宏观管理层面上,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宏观管理部门是财政部门,而有些单位则是国资部门。财政部门与国资部门的管理权限不清、职能交叉。

(3)管理执法不严格,尽管国家《刑法》明确规定国有资产流失有罪,要对责任人进行刑事处罚,但国有资产流失一直很严重,绝大多数责任人却很少受到应有的处罚。

2、内部因素的影响

(1)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重视不够。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物品、钱财均是单位的资产,其本质是一致的,只是存在形式上的差异。但是由于固定资产在购买时一次性摊销成本,使用过程中不再计提折旧,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一种假象,即货币资产比实物资产更加重要,导致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不够重视。

(2)内部控制制度本身不够完善。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大部分单位没有建立固定资产购置、保管、使用、维护、调拨、报废和盘存等相关制度。

(3)人员因素。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都是由财会机构兼管,由于专业的限制,管得很不到位,财务人员不太了解固定资产的属性,这限制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管理效果的提高。另外有部分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部分物品是否应记入固定资产难以区分。如部分单位大规模购入图书,进行图书室建设,对所购图书就没有记入固定资产核算。

三、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办法

1、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并规范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固定资产的购置应坚决执行政府采购制度,节约使用国家资金,固定资产报废、调拨、变卖,坚持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批。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明确落实资产的管理责任,增强并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

2、完善资产管理机制

完成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工作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以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机制必须受到政府相关领导的重视与认可,可以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实行单位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考核结果作为人员提拔、任用等的依据。同时加大外部监督的力度,审计、财政、监察等部门要履行好职责,切实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增减、租赁的监督,把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经常性监督的重点,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止资产流失。对各种违法违纪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3、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规范账务处理

会计人员要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现象;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规范和完善账务处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4、变革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方法

建议可分别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行政单位可采取虚拟折旧的方法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定期上报明细表;事业单位可采用按原值和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的方法,既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净值,也有利于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

5、建立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相连接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块

会计信息系统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必将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桌面走向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构建和应用能及时、迅速地获取单位管理运行及实时变动的情况,使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进行办公业务操作处理,做到有效地处理和利用信息。固定资产管理软件模块通常仅在财务部门进行核算,为核算型软件,但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导致会计信息系统向财务业务集成阶段发展。在财务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的主要功能为核算资产数据,包括财产登记、登记财产卡片、财产单据、生成资产凭证、资产账簿等。而财产采购、财产处置、安全控制及财产登记中的验收登记,领用登记等数据在财务软件中很难连贯地反映出来,而在整个固定资产管理中会涉及单位所有人员。所以,必须借助办公自动化系统与财务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相结合,才能使各类数据资源实现共享,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财政部门的数据管理能力和运用效率。

6、加强固定资产的盘点及处置工作

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必须认真落实,从制度、时间、人手抓起,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及时处理,应建立切实可行的预算单位盘点、处置机制,并严格执行,落实到人。积极处理好闲置固定资产,引入资产评估程序,运用竞价出售、拍卖等公开、透明方式回收资金,或依法按政策捐赠边远地区等方式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固定资产的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政府的财政部门也应建立固定资产的盘点和处置制度的监督机制,对要处置的资产进行金额、数量上的把关和审批,并定期对预算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完善资产管理体制,提高政府为民理财能力;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服务型、节约型政府建设。为此,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财政部新闻发言人就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答记者问[Z].2008-01-24.

篇8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 教育经费

一、目前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方法陈旧

中小学固定资产资金来源于政府拨款,政府采购是主要的购置途径。虽然说最近几年在上级部门的监管下,大多学校对政府采购流程予以了重视,做法也比较规范和严谨。但仍疏于对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不重视资产的安全及有效使用,如:缺乏对固定资产保管、发放、调配、维修、清查、报废等环节的管理。所以,往往存在固定资产闲置,使用效率不高;管理职责落实不清,资产流失严重;管理混乱,账实不符,家底不清。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

各学校虽然一般都建立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和规范,但往往都是复制上级部门下发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没有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拟定出更为详细、更适合单位自身管理和发展的制度。在对固定资产的实际管理过程中往往无章可循,所谓的制度没有实际的规范意义。相关人员在对资产的实际管理中往往只按惯例、图方便,也没能按制度和规范行事,制度和规范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形同虚设。另外,学校对资产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多认为资产管理工作是比较轻松或无关紧要的工作,对人员安排随意,没有能者上岗的考核机制,也没专门组织对资产管理制度进行研读和学习,以及相关业务能力的培训。

(三)固定资产确认不准确

财务部门核算固定资产的价值,资产管理部门登记固定资产卡片,记录资产价值、数量、使用部门等。资产价值计量的标准及范畴不明确,如:随固定资产一同配套购入的零星附件的价值是否计入固定资产。若打包计入一同计入固定资产,势必会使实物与其价值不相符;若规定不计入固定资产,若与商家沟通不及时,有些固定资产购置发票的金额包含了地址附件的价值,这样使用方很难准确确认固定资产真实价值。

学校财务部门在收到购买固定资产的发票、合同时进行付款,资产管理员根据发票、合同开具固定资产入库单,而并没有实地验货,财务部门收到入库单或者验收单后确认固定资产新增。此时,有可能是先付款后提货,如:在商场自行购买电脑,这样资产管理员验票不验货,就造成账实不符。或者验收不及时,有时固定资产购入了很久才验收,造成账实不符,甚至资产流失。

另外,对调入、捐赠募集、已投入使用未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对价值确认拿不准就干脆不确认,认为只要没有学校的资金流出,就可以不做确认,这样就形成了账外资产,账实不符,家底不清。

(四)固定资产购置把关不严,资产积压闲置,利用率低

部分学校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没有实行精细化管理,对公家办公设备的使用不爱惜,特别是电器化设备,如打印机、电脑等。当出现故障时,部门首先想到的是更新换代,便向总务处提出采购申请。总务处也没能实地去了解需要被换掉的资产,是否确切达到报废标准。另外,也没有过多的去思考是否属于资产采购预算的范畴,而是随意报批、随意采购。没有严格执行预算,占用了其他教育经费,并且使资产积压闲置。这样就没有使教育经费效用最大化,资产效用最大化。

(五)固定资产使用管理不规范

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包括:资产领用、盘点、维护、转移、处置等。部分学校部门领用资产,没有严格履行领用、出库环节签字报批程序,而是将新购资产直接搬入相关部门。特别是当使用人员变更,更加不能对保管、使用资产的责任落实清楚。某些部门积压的资产,没有经过资产管理部门的登记和核实同意,随意转移到其他部门。另外,资产管理员也没能够定期开展盘点,造成资产管理混乱,资产流失严重。对报废资产处置也不及时,将废弃的资产长时间堆砌在角落,或者未经过报废就处置资产。

二、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学校固定资产是学校培养人才、提高办学效益的物质基础。固定资产管理是保障、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强化管理意识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前提。学校领导及管理部门要率先转变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陈旧思想。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要着力宣传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和法规,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培养有责任心、素质高、业务水平过硬的资产管理人员。全体师生作为具体使用者,要引领师生们树立主人翁意识,正确合理地使用,自觉地维护。另外,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将信息技术管理方式充分地运用到固定资产管理中去,促进资产管理更科学化、规范化,更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健全固定管理制度,落实责任

学校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管理办法。包括:申请、审批、采购、入库、领用、清查、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保证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学校对固定资产实行三级管理,资产管理室为一级管理部门,各使用部门为二级管理部门,具体使用人为三级管理员。同时,进行职责分工,明确各级职责。切实按制度落实责任,同时加强固定资产的有效监管,杜绝相关风险和漏洞,防止资产流失,如:被随意出租、出借或变卖等,避免资产管理混乱、家底不清。

(三)准确计量固定资产

按照规范,固定资产确认的价值标准,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一般设备价值在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资产确认要及时,资产管理员应该到现场据实对实物验收,然后开具固定资产入库验收单,增加固定资产卡片,然后会计依据发票、合同和入库验收单等对固定资产确认计量。此外,财务和资产管理员确认固定资产的价值要一致,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价值确认有争议的需要协商,或者提交办公会研讨决议,避免账卡不符。对调入和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该按照有关凭据或者市价确认价值入账。投入使用未竣工决算的在建工程,应该按相关规定暂估入账,防止账外资产,账实不符。

(四)固定资产购置科学、合理

首先,学校必须遵循“按计划购置、合理利用”的原则,要充分考虑添置的必要性和效益性。固定资产采购纳入预算管理,学校各部门应该编写资产采购计划,经学校行政会讨论通过后,纳入学校年初预算,固定资产的购置必须以预算为依据,不能随意采购。其次,对资产进行精细化管理,定期进行盘点清理,检查是否有积压的资产,对积压资产规格性能进行登记,对其定期维护,在有相关积存资产的情况下,不得新购类似资产。对部门内积压的资产实行部门间转移管理,转移要经过资产管理部门同意,并做好相关登记。再次,对固定资产的购置要公开透明,建立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做好购前市场询价等调研工作,防止资金浪费。

(五)严格管理,规范固定资产使用管理

首先,学校要重视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出库管理,资产管理员要填写出库单,给设备加贴标签,落实责任到个人。固定资产在不同的使用人、不同的部门之间转移,须办理资产转移手续,并存档。学校成立资产清查小组,每学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盘点,账实相核对,若有资产盘亏、资产盘盈或资产损失,搜集整理证明材料,提出处理意见向主管部门报告,财务上按要求做相关财务处理,以使账实相符。另外,学校要组织专人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故障排查和维护,并检查哪些资产已达使用期限,哪些资产因技术落后需要被淘汰,及时归纳分类,申请报损、报废。财务根据报废的批复及时做销账处理,资产管理员也要做固定资产下账处理,保证账实、账账相符。

综上所述,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有诸多的问题急需解决,但是任道而重远,必须引起领导、师生全员的重视,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强化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制度到实处。我相信通过制度的改善和落实,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必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陈建华.关于强化高等职业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基于内部控制的角度[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

[2]张燕芬.对学校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商情,2012.

篇9

才能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正因为如此,如何加强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投入的财政资金使用合理化才是当务之急。

一、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

中小学校投入资金全部都是财政性资金,学校开始只注重申请固定资产资产经费是否落实到位,只管经费投入后形成固定资产,学校能够使用及运行,而不管固定资产是否入账,管理资产是否到位,资产使用率能否保持较高的水平。许多学校的在建教学楼、地下车库、购置车辆等,不入固定资产账;有的在建工程投入使用后,迟迟不做工程结算,不进行固定资产的房产登记等等,造成了固定资产的大量流失。

2.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设置不明确

主管部门对中小学校固定资产机构设置及其布局缺乏明确的规划。目前,就笔者所了解,许多学校按照主管部门要求,在形式上成立了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并任命一名人员负责管理固定资产工作,会计核算由所在区核算中心进行会计处理。事实上,学校一般情况下都不做固定资产清理,不进行盘亏或盘盈处理,

不实行资产报废处理,只有当教育部门、财政部门组织会计事务所对学校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核资时才运作资产的盘盈、盘亏及报废工作。

3.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制度缺失

许多学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重购置、轻管理问题。大多数学校没有制订有关固定资产购置流程和使用制度,使得固定资产管理流于形式,无章可循。如:固定资产购置前需要学校校代会审议通过,或达到一定金额需要进行政府采购。购置后,对固定资产使用也应有管理制度,领用者对固定资产要加以爱惜。有的学校固定资产购买后,使用几次就坏了,然后又申请购置新的,没有珍惜资产意识,导致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4.学校固定资产家底不清,账实不符

由于主管部门对学校固定资产缺乏有效的监督,再加上许多学校存在有物无账或有账无物的现象,导致一个区域内学校固定资产总量和总价值不清,账实不符。另外,学校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只登记固定资产支出科目,其他则一概不予记录。

二、对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1.应当聘用固定资产管理专业人员

中小学校固定资产是学校非常重要的经济岗位,应聘请专业管理人员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得聘临时工或非专业人员担

任。聘任人员应在上岗前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与学习,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个流程,比如:资产购进、入库、使用、维修。

2.加强中小学固定资产制度管理

中小学固定资产包括了十一大类,主要是土地、房屋建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图书及家具用具。学校的固定资产是固有资产,是保证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学习、生活的物质条件,要经常对师生员工进行爱护学校财产的教育,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当下需建立健全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做到机构健全,人员精干,购置有规划,验收严肃认真,购进,领用,报废手续要完善。对于固定资产使用也要有记录,指导正确使用和珍惜资产,维护固定资产原有形态,提高资产使用频率,对使用不当者也应该有奖惩制度,年度与绩效挂钩,保证国有财产的安

全性。

3.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中小学校应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专门机构,专业资产管理员执行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统一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及跟踪,随时随地了解资产状态、使用情况、使用年限,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性,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一般来说,中小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包括以下内容:按程序分为固定资产购置和验收、使用和维护、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和奖惩。

4.认识到固定资产清理的重要性

中小学校按照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应定期对学校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对不能使用或已破损资产进行报废处理,对资产清理结果进行盘盈或者盘亏处理,以保证账物相符,账实相符,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漏洞,及时纠正错误。学校广大师生要提高认识,从思想和行动上高度重视固定资产清理工作,使每一位涉及固定资产管理的部门和人员认真执行和履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自觉加强学习,强化固定资产核算意识,使广大师生以学校主人翁的姿态,保护好固定资产。

篇10

高校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能保持其实物形态的各种建筑物、设备、器材等物资资产。是高等学校进行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其生存和发展的物资基础。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银校合作”以来,许多高校纷纷利用银行贷款投资建设新校区,高校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大幅度增加。但同时也出现了资产监管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低、资产价值失真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现阶段切实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充分利用和发挥其效能,对提高高校资产管理水平,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观念落后、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高校大部分是公办性质,属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高校的固定资产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投资建设而成,长期以来高校无偿地使用固定资产,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也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导致了部分高校、职业院校负责人对财务管理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和教育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次,不少高校领导忙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忽视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导致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从而造成高校普遍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建轻管理、公物私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现象。使固定资产难以发挥其在高校教学科研中应有的作用,影响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在我国,国有资产流失不仅是国有企业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在高校中也有类似现象。特别是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这一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执行监督不力,高校固定资产流失状况令人堪忧。首先是随意改变用途,部分拥有固定资产使用权的二级单位私自对外出租、出借学校的房屋、设备、仪器等进行经营活动,所得利益归部门所有,谋取小集体利益,但其耗损维修费用却由学校承担,造成学校资产流失。其次,对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缺乏管理。某些部门对转为经营性资产的固定资产不按有关规定进行评估检查,对出租、出借、转让的固定资产不按规定办理资产出租、出借、转入手续,甚至也不收取使用费用,使得固定资产被经营单位无偿占有和使用,高校资产投入得不到合理的补偿。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也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资产的保值增值,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管理不到位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的是以账物分管为原则的分类归口管理模式。如后勤管理部门管理房屋、建筑物;图书馆管理图书杂志;设备处管理设备仪器;财务处负责固定资产价值核算。而各职能部门又分别归不同学校领导分管,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缺乏一个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权力集中的综合监督协调部门。造成固定资产实物流动与财务核算相脱节,职能管理部门与各教学、科研等占有使用部门相分离的状态。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最终导致高校固定资产普遍存在账实不服、家底不清、资源浪费,资产流失等问题。

(四)会计核算不合理,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仍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方法,在固定资产核算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造成高校财务报表中普遍存在着虚增资产、成本核算不真、资产更新资金不足等问题。根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只核算原值,不计提折旧。高校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仅设置“固定资产”、“固定基金”两个对应的会计科目核算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除了清理报废外,入账后数据一直不变。由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只反映历史成本,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并使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余额不能反映其客观情况,从而导致虚增净资产。这种会计核算方法既违背了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也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

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切实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要把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好必须树立正确思想。一是要提高认识。强化管理不仅能消除混乱、保证效益,更能创造效益,这无论于国于己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必须增强管理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从领导到使用者、管理者都必须意识到管理好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要实行校领导全面负责制,分管领导主要负责制,管理者和使用者直接负责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有关个人,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范围,强化管理意识,只有管理意识提高了,才能管好用好固定资产,使其保值、增值,发挥其最大的使用效益。

(二)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制,防止高校固定资产流失

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制度保障。首先,各高校应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模式,建立有权威、独立的资产管理机构,代表学校监管各级各类资产。建立购置、验收保管、报账、账簿记录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制度,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设置数量、金额总账,进行总量控制,掌握固定资产总值,实行财务监督,进行一级管理;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教学仪器设备、房产及建筑物、行政设备、图书等实物和价值,进行二级管理;实物的具体使用部门则进行三级管理,建立资产管理台账,依账放置,准确反映资产去向,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各级管理部门明确责任,相互制约。同时,利用计算机按照管理要求建立资产数据库,全面、完整地记录学校各类固定资产的管理信息,利用校园网实现网络化管理,准确、及时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调配等变动情况,使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有利于财务核算部门、归口管理部门、使用者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提高管理质量,并为学校高层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其次,建立定期的清理盘点和资产核销制度。固定资产盘点是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可操作的实物盘点制度,及时掌握资产损盈情况,并按规定程序进行账外处理;对报废、调出、依法转让的固定资产要严格履行审核程序,如实地进行固定资产核销的账务处理,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实际情况,真正做到固定资产的家底清、账实相符。同时,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根据损失情况进行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