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核算方式范文
时间:2023-09-13 17:18: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的核算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根据商业银行自身的业务特点,银行会计科目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经济业务的内容,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及资产负债共同类。资产类会计科目反映银行的资产和债权。负债类会计科目反映银行债权人的权益。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反映银行投资人对银行净资产的所有权。损益类会计科目反映银行的财务收支及经营成果,包括银行的各项收入类科目和各项成本费用类的科目。资产负债共同类会计科目是银行会计所特有的会计科目,它反映银行的债权和债务,主要适用核算联行往来、辖内往来、同城票据清算等业务。二是按照与资产负债表的关系,分为表内科目和表外科目。表内科目是用以反映银行资金实际增减变动的会计科目,这类会计科目的余额反映在资产负债表内,并要求平衡。表外科目是用以反映不涉及银行资金运动但重要业务事项的会计科目,这类会计科目的余额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内,不要求平衡。比如银行的重要空白凭证,它是一种无面额的、经银行或单位填写金额并签章后即具有支付效力的空白凭证,包括支票、本票、汇票等。当发生重要空白凭证业务时,虽然不能引起银行资金的增减变动,但银行对外已经承担了经济责任,需要设置“重要空白凭证”科目进行登记和反映。
二、记账方法
记账方法是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一定的符号在账户中登记各项经济业务的技术方法。会计上的记账方法有单式记账方法和复式记账方法。我国银行业采用复式借贷记账法对银行表内业务所涉及的经济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在核算表外科目所涉及的经济事项时,一般采用单式记账方法,如银行对业务上使用的重要空白凭证、未发行的国家债券、待结算凭证、待保管有价值品等应设置表外科目登记,并视情况进行单式记账。这种记账方法以“收入”、“付出”为记账符号,当表外科目所涉及的业务发生时,记“收入”;注销和冲减时,记“付出”;余额表示尚未结清的业务事项。
三、会计凭证的设置和使用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和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证明。商业银行的会计凭证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一是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银行的记账凭证,需要在银行内部组织传递,因此记账凭证又称为“传票”。二是记账凭证按其填列的会计科目的数目不同,分为单式凭证和复式凭证。除此之外,银行针对自身业务的特点,将记账凭证按其使用范围分为基本凭证和特定凭证。
1.基本凭证。基本凭证是银行根据有关原始凭证及业务事实自行编制的凭证,包括现金收入传票、现金付出传票、转账借方传票、转账贷方传票、特种转账借方传票、特种转账贷方传票、外汇买卖借方传票、外汇买卖贷方传票八种表内凭证和表外科目收入传票、表外科目付出传票两种表外凭证。现金收入、付出传票、转账借方、贷方传票是银行的内部凭证,只限银行内部使用;当银行发生转账业务,涉及外单位资金收付又是银行主动代为收款或扣款时使用特种转账借方传票和特种转账贷方传票;当涉及外汇业务和表外业务时使用外汇买卖借方传票、贷方传票以及表外科目借方传票、贷方传票。
2.特定凭证。特定凭证是银行根据各项业务的特殊需要而设置的各种专用凭证。这种凭证一般由银行印制,客户填写后交银行办理业务或银行填制凭以办理业务,银行用以代替传票并凭以记账,如支票、现金缴款单、定期储蓄存单等都属于特定凭证。商业银行的会计凭证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由于银行业务量大、岗位分工细,故银行大量采用单式凭证以方便会计凭证的传递和按科目轧账,提高工作效率。二是银行大量以客户提交的原始凭证代替记账凭证。三是银行会计凭证联数多。
四、账务组织
商业银行会计的账务组织是指账簿的设置、记账程序和账务核对方法等相互配合的账务体系,它包括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两个系统。
(一)明细核算系统
明细核算是按账户进行的核算,它在每个会计科目下设置明细账户,以具体反映各账户资金增减变化及其结果。明细核算系统由分户账、登记簿、余额表以及现金收入和现金付出日记簿组成。
1.分户账。分户账是明细核算的主要账簿,包括甲、乙、丙、丁四种账。甲种账,账簿设有借、贷、余三栏,适用于不计息科目的账户或使用余额表计息的科目以及银行内部科目的账户。乙种账,账簿设借、贷、余和积数四栏,适用于在账页上加计积数并计算利息的账户。丙种账,账簿设有借方、贷方发生额和借方、贷方余额四栏,一般适用于借、贷双方反映余额的账户。丁种账,账簿设有借方、贷方发生额、余额、销账四栏,一般适用于逐笔反映、逐笔销账的一次性账户。
2.登记簿。登记簿是一种辅的账簿,凡是分户账上未能记载而又需要查实的业务事项,都可以设置登记簿进行登记。也可以用于统驭卡片账或控制重要的空白凭证、有价单证、实物及某些重要的事项等。
3.余额表和现金收入、付出日记簿。余额表是核对总账与分户账余额和计算利息的重要工具。而现金收入、付出日记簿是记载现金收入、付出笔数和金额的账簿,是一种序时和分类相结合的账簿。明细核算的记账程序如下,首先,要根据传票记载分户账,如为现金收入和付出业务,则还要分别登记现金收入日记簿和现金付出日记簿。其次,对不能入账而又需要记载的重要业务事项,则在登记簿中进行记载。最后,银行每日营业终了时需要按分户账各账户的当日最后余额编制余额表。
篇2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核算特点;核算方式
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应,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会计应运而生,弥补了统会计核算的不足和促进了其革新。互联网会计还具有实时性、全面性、开放性、智能性、同步性、针对性的特点,依托网络技术实现了无纸化、电子化,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会计核算的成本,有效的提高了利润,对会计核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互联网行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一)实时性
传统的会计核算信息在传递时存在许多问题,信息不能及时传递,传递过程容易出现错误,使得会计核算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效率底下,而在互联网金融的实际发展中,网络技术的不断优化与革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核算的信息反馈能力,使会计从较为死板的静态事后核算转化为较灵活的事前或事中核算,互联网会计的出现使得会计核算实时可以进行,可以使企业经营者随时随地的掌握企业的运营状况,以待随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二)全面性
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会计核算中后,能创建全面会计核算管理系统,这样就能实现将企业的财务和业务相结合,同步进行线上管理,可以全面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企业的运营状况。在互联网环境下,会计核算从纸质页面数据发展成网络页面数据,使得会计核算冲破局限,互联网的使用使会计更具有全面性。
(三)开放性
应用互联网技术将企业的财务信息放在网络上,实现企业对财务的远程监控,远程核算,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网络了解财务信息,进行实时对企业财务的控制。政府部门也能通过网络实时监控企业的财务信息,避免偷税漏税。企业之间也能通过共享一些财务资源,增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工作。
(四)智能性
在互联网会计核算发展过程中,已经实现了从经营业务到计算机记账,再到计算机核算账目的一个过程,使得会计核算更加智能化。互联网会计的智能化发展,减少了人工核算的很多工作,一些核算工作互联网计算机自己能独立完成,而计算机的准确性也减少了人工核算的许多失误,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五)同步性
互联网模式下的会计核算具有同步性,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以及企业和社会上的其他合作企业在会计核算时都会同步进行,提高了会计核算的速度,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六)针对性
互联网行业会计的核算,针对性是一个突出的优点。以往传统的会计核算,获取信息相对被动,企业管理者要阅读大量的纸质信息,而且要从这些信息中找到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而互联网会计通过将信息放在网络上,管理者获取信息更具有主动性,而且管理者能准确找到会计核算中的主要信息,并进行相关处理。
二、互联网行业会计核算方式分析
(一)互联网模式下资金流转与购销业务的会计核算
购销业务就是互联网模式的采购和销售业务,对于企业来说,采购即有上游合作关系,销售即有下游合作关系,在与上游和下游合作企业时,都会涉及到资金流转,所谓资金流转是指企业经济的收支流转过程,互联网模式下的资金流转与传统企业销售模式下的资金转移不同,互联网模式下资金流转是以网络交易的方式实现的,主要是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支付宝、微信等实现转账,减少了现金结算的麻烦,使得交易时更加高效与安全。
(二)互联网模式下网络分销的会计核算
互联网模式下的网络分销主要有分公司和个人网店,通过电商的形式进行销售,而对于两者的会计核算要区别对待,对于分公司,要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核算,其核算报表交由总公司汇总,而对于个人网店,应该直接将销售额交由总公司进行统一核算。
(三)互联网模式下存货流转的会计核算
存货是企业流动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企业中,存货成本直接影响利润水平。存货应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企业发出的存货可以按照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核算,但资产负责表日均应调整为按实际成本核算。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存货的核算还有期末计量,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没有回升的希望、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等迹象的出现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企业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四)互联网模式下销售货物同时赠送礼品时的会计核算
销售货物同时赠送礼品是一种促销的手段,赠品的成本应该计入企业的促销费用中,就赠品的单价而言,对于企业购入的赠品单价费用较低的,可以在购入时直接计入销售费用,对于企业购入的赠品单价费用较高的,企业要成立单独的赠品资产管理账目;而就赠品的类别而言,对于赠品和销售货物是同类产品时,比如买一赠一,这种手段属于折扣,赠品的成本来源于销售货物,赠品的成本要计入销售货物的销售额和利润中,对于不同于销售货物的赠品,比如买空调赠送电磁炉,赠品成本不来源于销售货物,赠品成本的核算要和销售货物分开核算。
(五)ERP软件方面的会计核算
ERP的会计核算主要是记录、反映和分析资金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变动过程及其结果。他主要有总账、应收帐、应付帐的会计核算。总账是整个记账核算过程中的核心,包括记账凭证、登记和记账日志,总账的核算应由企业总会计部核算,其他部门将信息提交给总会计部;应收帐是企业由于商品赊欠产生的欠款,包括发票管理、客户管理、帐龄分析等,在应收帐中要建立专门的机构,对收回账款及未收回账款进行核算,最后上报总部;应付帐是企业应付购货款等帐,由企业总会计部管理进行核算。
(六)互联网模式下网络推广费用的会计核算
网络推广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广告。在费用核算时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按照时间或按照播放数量计量,即按天购买某广告位,也有采用包月计价方式。按广告播映率所付出的成本计算费用,通常以广告所在页面的曝光次数为收费依据。按广告点击率付出相应的成本,以广告被点击的次数为计价标准,从性价比来看,广告点击率要比广告播映率好一些。
(七)企业团购模式下购货的会计核算
通过互联网渠道将有共同购买意向的消费者组织起来,向销售商进行大宗购买的行为就是团购行为,在团购过程中会发生许多的资金流动问题,这一过程需要合理的科学的会计核算方法才能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团购模式的会计核算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为实物形式下的团购,消费者在团购平台进行订单确认,然后会预收账款,当消费者进行消费时,团购平台将预收账款打给被消费企业,而从中收取一定的钱款;第二为电子券形式的团购,电子券形式下的消费主要为服务业,电子券的消费使得企业能第一时间知道消费的数量,对于未消费的,企业要根据事先的钱款还给消费者。
三、结束语
纵观全文,互联网时代给会计核算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互联网会计核算改变了会计核算的本质,使其完成了从纸质化到无纸化的转变,极大的节约了资源,推动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也给我们生活带来便捷。所以企业应该不断探索互联网会计核算的内涵,更加了解其核算的特点及方式,最后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实际来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互联网核算方式。
参考文献:
[1]王伟雄,王丁江.电子商务与会计[J].陕西审计,2004.
[2]冯永龙.电子商务对会计实务的影响[J].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报,2004.
篇3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气象部门 会计核算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第十六条规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我省气象部门的经费来源由过去单一财政拨款,发展为现在的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气象部门的经费不仅有国家财政拨款,有与相关单位合作项目的经费,还有单位利用自身的科技优势提供服务取得的收入。如果气象部门按准则规定的原则进行会计核算,在实际工中存在一定弊端,为此气象部应实行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方法 。
一、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比较
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之间的根本差别在于会计确认的时间不同,这一根本差异带来了两种会计基础下会计记录方法的差异和核算功能的不同。
1、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亦称现收现付制),是按照款项实际收到或付出的日期来确定收益和费用的归属期。其会计记录的方法比较简单。当收益实现和收到款项的时间不在同一期间时,收付实现制会计记录的收益不能代表当期经营活动的真实结果;同样,当费用发生与支付不在同期间时,收付实现制会计记录的费用便不能正确反映当期营业活动所支付代价,因此,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所计算的损益并不能公正客观地表达经营结果,在现代企业财务会计模式中不再是会计确认的一般原则。
2、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亦称应收应付制),是按照权利和义务是否发生来确定收益和费用的归属期。在权责发生制下,凡是本期实现的收益和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入帐;凡不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本期收付,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权责发生制的会计记录方法较为复杂,但是它较好地克服了收付实现制的缺陷能够正确地反映各期费用水平和盈利情况,权责发生制是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的一项基本特证。在产业革命以前,由于当时的经营活动比较简单,大多是单独的互不关联的短期活动,因此会计实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随着大工业生产及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权责发生制逐渐被人们所接收并应用于会计实务。在股份经济发展中,要求财务会计提供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可靠、公允的财务信息,正确核算企业损益,以维护投资者、债权人及与企业有利害关系各方面的利益。而在大工业生产中,正确客观地核算企业损益的关键是进行投入与产出的比较,说明企业努力的付出(从而形成费用)与这种努力的成果(从而形成收入)之间的关系,在会计上要定期把相关的收入与费用配比。为了便于定期将收入与费用进行匹配,便于进行分析和管理,必须严格确认和计量会计期内所实现收入与所发生的费用成本。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现金收付与收入、费用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所以必须采用权责发生制,而不是收付实现制。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权责发生制已成为各国公认的私营部门会计一般地原则,目前,其应用范围正向政府部门扩展。
二、当前青海省气象部门实行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青海省气象部门的工作概况
气象部门是科技、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也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其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并对科研课题、合作项目及科技有偿服务的收入实行不完全的成本核算,即对与这些项目有关的直接费用计入各课题、项目,而对间接费用不计入其成本。省气象局现有五个职能处室,十个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均为独立核算单位),各自承担着与气象事业相关的不同工作任务。如省气象台承担着长、中、短期预报、农气服务、灾情上报等业务工作,还承担着与其相关的科研课题,还利用自身科技技术开展有偿服务,取得经营性收入。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主要承担着科研课题任务,同时还开展大气环境评价的有偿服务工作。省气象培训中心主要承担着全省气象部门职工的业务培训工作,同时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联合举办函授本科等的学历教育工作,并取得相关的学费收入。总之每个事业单位业务活动各有特点,其会计核算的内容也不仅相同。
2、青海省气象部门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单位工作各有特点,加之近年来经费来源渠道承多元化,在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形式进行核算时,各自存在着不同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不利于单位进行成本核算,气象部门采用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虽与总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一致,也与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相适应,基本能够满足预算管理要求。但是,在收付实现制下,会计核算生成的会计信息不能满足单位加强成本管理的需要,成本核算对于防止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的损失和浪费,节约开支以及评价和考核单位次绩效具有重要作用。在收付实现制下,只有款项实际收取时,才能确认为收入,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服务提供后,有些单位因种种原因不能按时付款,甚至长期拖欠,故不能确认为当期收入,对于各项费用的支付同样以在实际支付时的金额确认为支出,对于那些支出已经发生但款项尚未支付的费用,则不能确认为当期的支出,这样就造成了单位成本核算的不完整。
(2)在收付实现制下存在一些收支项目不配比的情况,不能真实反映当年的收支结余,或造成各年度之间收支规模波动较大。如气象培训中心收取的学费,收取时间在每年九月份,其收入在实际收到时即确认为当期收入,但是培训工作大都是跨年度进行的,其相关支出也在下年度发生,如外聘教师的讲课费等。在收付实现制下,造成当期收支不配比。另外,单位房屋修缮费,固定资产修理费等并不是每年发生,在其费用发生的年度全部列为当年的支出,这样就造成各年度收支规模较大的波动。
(3)不能真实反映单位对外投资业务,在收付实现制下,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不能象企业会计那样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只有收到被投资单位分得的利润才能确认为当期的收入,如果被投资单位发生亏损,投资单位不进行会计处理,这样就不能如实反映单位的损益。
(4)货物采购时存在的问题,单位将一次性采购的大批消耗材料,办公用品在支付款项时全额列为支出,这样不仅虚列支出,而且对这些物品在管理上也存在漏洞。
(5)固定资产核算上存在的问题。
①固定资产报废程序繁琐,致使许多已报废的固定资产不能及时处理,虚增了单位资产。气象部门报废固定资产需由使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上级部门审批才能报废并减少固定资产帐。由于事业单位领导普遍存在重钱不重物的思想,对已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不严,许多早已淘汰、报废、丢失的固定资产仍然在帐面上反映。只有在部门资产清理时做相关处理,由此造成每年资产负债表反映的资产价值不实。
②关于固定资产折旧的问题:按现行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提折旧,但可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3-5%的比例提取修购基金,气象部门按5%提取修购基金。由于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从报表上无法反应固定资产的净值。这样存在的弊端有:一是价值背离,固定资产帐面价值与实际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远。二是虚赠资产,固定资产在负债表表上按原值反映,没有反映固定资产的磨损程度,虚增了资产总量。三是成本不完整,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单位开展业务活动使用设备不计提折旧,造成成本核算不完整,如课题费用的核算,虽然每个课题单独建帐,但课题使用单位设备的折旧工资均不列入课题成本,所以课题支出不能完全反映所进行课题的全部耗费,造成课题成本不完整,无法计算其真正的经济效益。再如单位开展科技有偿服务取得的经营收入按5%提取的修购基金计入经营收入的成本,这样一来也造成每个有偿服务项目成本不准确,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开展有偿服务工作,有些须使用设备,有些根本不需用设备,而且每个经营项目所使用设备也不一样,统一按5%提取修购基金,造成创收项目收益不准确。
三、气象部门对非经营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对经营性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制同样存在弊端
气象部门现在同时存在经营性业务和非经营性业务,如果严格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对两者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基础,即对非经营性采用收付实现制,不进行成本核算;对经营性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成本核算。这样会造成两方面的不利后果,一方面,非经营性业务不核算成本,不利于节约业务费用和绩效的评价与考核;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两种业务往往很难区分清楚,使得费用难以合理分摊,成本难以计算,甚致造成经营性业务费用挤入非经营性业务,这不利于单位的内部管理,不利于国家的预算资金的有效使用,而且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因为单位开展经营性业务时,利用单位的房屋、设备等国有资产,开展经营性业务的人员同时兼有非经营性业务,这样将资产损耗和人员工资不能如实摊入经营业务的成本,而由国家预算资金全部承担,使一部分资产损耗不能得到补偿,而转化成为经营性利润或个人收入,加之事业单位所得税征管不严更助长了这种现象。因此事业单位应进行全面成本核算更有利于节约资金和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而收付实现制显然不能满足气象部门进行成本核算的要求。
四、青海省气象部门实行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节约资金和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避免各项资金相互挤占和挪用。
第二、便于单位领导考核每个科室的工作成果,奖优罚劣。
第三、可以准确反映气象部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青海省气象部门实行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的设想
借鉴西方政府及非盈利组织会计改革的经验和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医院、科研单位)实行权责发生制的成功经验,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权责发生制核算模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具有气象部门特点的权责发生制核算方式,具体做法是:
1、固定资产折旧的问题,可以按固定资产原值和使用年限计提折旧,取消原按经营收入5%提取修购基金。并将提取的折旧按使用情况的一定比例记入相关课题、有偿服务服务收入项目及正常业务经费。
2、成本核算,对各课题、科技有偿服务项目进行完全成本核算不仅对与课题有关的直接费用如实记入相关课题,而且对间接费用,如用财政拨款发放的工资、折旧等按一定比例合理分摊。
3、对一次性收取的学费等,先记入“预收帐款”科目,并按月逐步确认收入。如2005年9月份收取学费24万元,在收取时做会计分录为:借记“现金”24万元,贷记“预收帐款”24万元,每月确认收入时做会计分录为借记“预收帐款”2万元,贷记“经营收入”2万元。
4、一次性购入的消耗材料和办公用品购入时先入库存材料,并由专人管理,在实际领用时,根据领用数逐步确认为支出。如省气象台于2005年3月28日购入探空仪气球等消耗材料3万元,办公用品1万元,在购入时做会计分录:借记“材料”4万元,贷记“银行存款”4万元,如4月份领用耗材1万元,办公用品3千元,会计应根据领用单做会计分录: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 专款支出”1.3万元等,贷记“材料”1.3万元。
总之,青海省气象部门为了适应改革的需要,对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即建立适合青海省气象部门特点的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方式,并使之逐步完善,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楼继伟主编.政府预算与会计的未来―权责发生制改革纵览与探索[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篇4
关键词 房地产 会计核算 问题 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逐步完善,新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不断,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目前适用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主要有《企业会计准则》、《房地产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等,如何在门类众多的制度、准则、规定之下,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改进现有会计核算方法,更好地发挥会计职能,是会计人员的职责。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目前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法。
1 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1 房地产开发企业收入确认的复杂性
房地产商品的销售包括两种,一种是自行开发并销售,另一种是事先与买方签订合同,按合同要求进行开发。对于后者,应按照建造合同的标准进行收入的确认。而对于企业自行开发的房地产商品,由于其开发的周期较长,耗资巨大,其商品具有较高的价值性。这些特点决定了房地产商品销售往往采用预售、分期收款销售等多种销售方式。房地产商品销售的前提是首先取得预售许可证和销售许可证,在此基础上,一般要经过签订预售合同并预收房款、签订正式销售合同、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并交付买方验收确认、收取房款、办理产权过户等销售环节。因此,房地产收入的确认同其它的生产收入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以结算账单提交买方并得到认可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收入确认标准,该规定比较简单,宜于实际工作中的操作,但没有反映销售的实质,理论上不够合理;《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收入》中规定以风险和报酬的实质转移作为收入确认的标准,理论上具有合理性,但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在会计实务中如何运用这一标准则比较混乱,核心问题在于应在哪一环节确认为收入,其分歧的焦点集中在:商品房所有权上的重要风险和报酬是否已经转移。
1.2 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成本与售价的不配比性
首先,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生产周期较长,开发项目从获得土地并开发完成到确认收入短则1~2年,长则4~5年,必然使得企业投入产出比例呈阶段性不合理;在项目建设期内大量投入资金,并发生大量费用计入当期;由于项目尚未完工,即使开发产品已预售完毕,其预售款项也无法确认为收入,其结果是为配比原则的应用造成了困难。
其次,房地产开发商品的成本载体是整个建设工程,而销售则是按楼层或户型为单位,这样就造成单个楼层或户型的售价明显与其成本不配比。如同一结构的房屋,低层建筑施工成本低于高层建筑施工成本,但销售时低层售价却高于高层售价;又如“丁字形”楼房虽然同楼层成本一样,由于朝向不同,其售价相差也很大。
通常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成本结转方法是:按当期竣工后的核算对象的总成本除以总开发建筑面积,得出每平米建筑面积成本,然后再乘以销售面积得出本期销售成本。这样均摊计算的结果没有考虑房屋楼层、朝向的因素,得出的经营成果不具有真实性。
1.3 收益评价指标不能真实反映企业业绩
房地产企业投入产出周期具有较强的特殊性,表现在会计年报中往往是业绩波动较大——项目建设期内业绩不佳,验收售出后,大量预收款确认为收入,期间间隔在一个会计期内还好,但一个项目往往要跨4、5个会计期,故不适用一般的公司业绩评价指标,如净利润指标就不能正确、客观、全面地反映其真实经营情况,尤其是上市公司,极可能误导投资者。一个经营情况很好的开发公司,其净利润可能很小甚至是负数,但有大量的在建工程和很好的预售情况,现金流状况极佳,有很强的盈利能力。同理一个盈利的公司也可能正危机四伏:面临着因施工质量导致的巨额赔偿,大笔银行贷款到期而无力偿还,尚未结清的担保金,由于市政规划调整,地价变化导致的土地风险等等;故此,评价一个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业绩,千万不要以指标论好坏,应透过指标看实质,看其资质信誉、实力、现金流量、资产质量,还有更重要的表外风险等等。当然,这有赖于我们会计界同仁对会计信息的真实反映与充分披露。
2 完善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规范的对策
2.1 正确确定和应用收入确认标准
房地产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应符合两个标准,即法律标准和专业标淮。
(1)法律标准。法律标淮是指我国相关法规中规定的房地产销售必须符合的条件或标淮:如对于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未按照出让合同规定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或未按照出让合同规定进行投资开发的,以及权属有争议的、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房地产不得买卖。凡是不符合上述标准的,即使房地产商品已经开发完毕,甚至取得了相关报酬,并转移了风险,也不能作为收入予以确认。法律标淮是专业标准的前提条件。
(2)专业标准。专业标准是指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中规定的商品销售收入确认标淮,即收入确认的4个必要条件: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方;企业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上述规定中,收入确认以风险和报酬实质的转移为标准,理论上比较合理,但由于房地产业销售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实际工作中收入确认带来了困难。
笔者认为,房地产销售合同是在房屋尚未建成竣工前的预先销售行为,不论是否收取了款项,均不属于实际发生的销售业务。因此,签订预售合同并收取预收货款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不能作为销售实现依据;签订正式房屋销售合同则如同一般工商企业产品销售合同一样,从法律意义上讲也只是一种合约,房屋未经买方验收认可,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尚未转移给买方,不符《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的有关规定,故也不能确认收入;购买方取得商品房产权证的环节较为特殊,尽管房地产商品最终是以产权证上权利人主体的更替为所有权变更的主要标志,但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项目开发前根据规定需要支付土地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证,并办理领取预售许可证、在工程获得有关部门竣工验收领取销售许可证、签订正式房屋销售合同,并向客户收取房款、交付买主办理入住手续的情况后才办理产权过户手续,且产权证的办理涉及到房地产管理、土地管理等政府有关部门,办妥产权证书的时间并非开发企业所能控制。如果此时确认收入,会导致收入滞后,同样不符合收入确认原则。所以,尽管房屋产权证书是房屋所有权的标志,但并非是确认收入的必要条件。
2.2 引入计划销售价格的概念,使销售收入与成本配比
建议引入计划销售价格的概念,解决销售成本结转错位,与销售收入不配比这一特殊问题。即当开发的房屋达到可销售状态时,企业根据成本、市场、地段、楼层、朝向等因素制定一个计划销售价格,作为成本分配标准。
(1)实际售价成本率法,是在季度前两个月按实际售价乘以计划销售成本等于季末销售成木的方法调整。具体操作顺序是:分类明细账按开、竣工时间相同或相近且一并办理决算的项目设置账户,在此分类明细账基础上,再按计划价格相同的房屋分类设户,价格不同的分别设置。季度前两个月可按分类明细账结转成本,即按分类明细账记载的当月实际销售额乘以计划销售成本率得出当期成本结转数,对销售房屋只登记数量,待季末将未销售房的计划售价乘以计划销售成本率得出月末留存成本,用倒挤的方法结出销售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开发规模较大的房地产企业,优点是可以减少工作量,缺点是季度前两个月受房价影响会产生一定误差,且不能及时、准确提供较详细的成本资料。
(2)计划售价成本率法,就是始终按计划售价乘以计划销售成本率进行结转。只要是开发建设工程已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就可以把商品房成本按楼栋、楼层、单元予以确定,甚至可以计算出每平米建筑面积成本。因此可以按单元设置账户,也可以把每平米建筑面积成本相同的商品房归类计入同一账户。销售成本按单元设置账户的房号直接对号入座结转,按每平米建筑面积成本归类设户的,可按销售面积乘以每平米建筑面积成本得出销售成本。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结转工作量较大,但遵循了一贯性原则,提供信息可靠及时,并能将结转成本工作量分散在日常工作中,适用于一般房地产开发企业。
2.3 扩大信息披露内容,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信息披露中的信息含量
(1)增加土地储备量及成本构成的信息。房地产开发成本中土地成本的比例一般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能否拥有土地储备以及土地储备的成本状况,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开发企业未来的发展。对于拥有大量优质低价的土地储备的企业来说,土地成本低本身隐含着巨额的利润,在土地出让市场向招标拍卖过渡以后,相对于其它公司具有先天的竞争优势,能在未来三到五年内保持良好的增长,从而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而信息使用者通过企业披露的土地使用权总额无法判断其土地储备的信息。因此,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报告附注中增加土地储备量及取得成本情况的披露是必要的。
篇5
编制预算不是会计核算的方法。
会计核算的内容包括: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会计核算方法主要是指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几种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构成会计循环过程。
会计核算方法,是指会计对企、事业,行政单位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反映和监督所采用的方法。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固定资产的核算出现的问题
固定资产在核算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依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表明,企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时经常把它作为一次性支出,对于这种规定使用的企事业单位,尤其是进行核算的和对经济效益进行考核的企业,出现问题最大的原因是经济收益和所需的花费不成比例,所以,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收入不能正确地、科学的进行有目的的考核。并且企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账目是在构建时反映出来的原始价值,用它来体现资产的成本价值是不合适的,根本不能够体现它的实际价值。另外,在固定资产审查时,有些很少使用的资产,由于存在着损耗等折旧问题,在对固定资产审查时,往往没有真正考虑固定资产的损耗,因此,根本不能对资产进行实物管理。而在购置时,企事业单位只作一次性的资产支出记录,没有剔除一次性产品折旧处理,也没有进行计算减值测算,固定资产审查时,只是保留的购置的原来数值,对于如何处理和进行报废,根本不能够体现出来,更没有严格地报废和处理标准。针对这种情况,根本不能得到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变动的准确数值,也使会计信息质量不高。所以,由于缺少正确的会计核算机制和监督体系,企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非常随意,导致固定资产报废时间过早,也使一些资产被低价处理,使国家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会滋生一些腐败现象产生。
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管理方法和财务管理标准有很大不同,对于他们的资产核算要建立与其相适应的预算管理机制,所以,对于折旧问题,如何在事业单位中进行计算,当前还不能很好的解决。可是,为了更好的使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正确的反映出来,使国家企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等更清楚、明白的了解固定资产的当前存在的情况,使用情况,在固定资产报表的备注中加以展示。同时,要在每年年终结束时,对固定资产进行损耗测算,如果出现损耗现象的,会计要在年终资产报表中显示出来,并列出资产缺少的原因和去掉损耗的资产价值。但要注意,企业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缺失稍有不同,由于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实行不计提折旧的办法把公允价值和账面的价值进行比较,看固定资产的减值情况。
如何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理,应该采取公平公正、合理的方法,不能因为无用处或作用不大而随便低价格处理。同时,应该依照我国财政部的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处理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即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理时,所得资金,应该上交财政部门,不应该再当作固定资产的原始资金。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会计处理方法
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应该加强固定资产核算的制度建设,充分体现我国固定资产的经济特征,也和我国事业单位的特点相适应。
购置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的管理,要依据资金来源情况进行分别记录,如在支付时,要列出专款支出、修购资金、专用资金等,货记方面包括“银行存款”科目;在进行固定资产入账的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货记“固定基金”科目,根本不能反映出事业单位的业务特点。在财务管理的实际操作中,很多事业单位只是做了付款记录,却没有作资产记账分录,这样就会形成账外资产,还有可能使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有机可乘,使国家财产遭受严重损失。进一步加强财务制度体系建设,因为事业单位的固有资产是国家投入而产生的。
有些事业单位全部实行财政预算管理,或者没有采取结余考核方法的单位,他们的固定资产核算可采取借记“事业支出”或者使用“经营支出”等办法以及贷记“银行存款”等,并且,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通过此种核算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保证财政支出和单位指出相吻合,也能够真实的体现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
对于有结余的事业单位的考核办法,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在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构建的同事,可采用长期待摊费用的形式,或者对银行贷款实施贷记,或者对事业单位固定资金实行贷记。通常情况下,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时间的长短,分别把资产损耗费用平摊到各年度的花费,可用事业支出或者经营支出等形式。对长期消费实施贷记。这样就会使固定资产所花费的资金能够和收入形成一定比值,真实的反映出实际的固定资产状况。
如果有些事业单位是自筹资金,他们的固定资产核算办法和企业资金核算方法是相同的,对固定资产或者固定资金的同步关系也没必要保持一致。所以,可以不考虑固定基金项目。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也可以不按照资金来历情况进行列出,通常使用企业财会的方法,直接使用固定资产借记,从而贷记相关的资产项目。
对固定资产实施折旧的办法。根据现代财务管理制度要求,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能够实现维护和更新换代,可采用不计提折旧的方法,国家对事业单位修购资金的投入,按照事业单位经营和事业收入来确定。同时,按照事业单位经营和事业收入的百分之五十对修购资金进行列支。对于上面财务会计处理的方法会出现以下几方面的不足:一是游离价值取向。随着年代的增长,固定资产的损耗和其本身的价值相差越来越远,而固定资产所代表的固定资金,却不能够正确反映设备所产生的生产能力。二是固定资产的原值不全。因为对固定资产实行不计提折旧的方法计算,这就会出现收入和成本不相符的事实,以至于会计记录会出现较大出入。三是实行修购资金的按比例提取的方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也不能很好的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维护和更新。
对于不能够取得营利价值的事业单位,它包含着产业和公共事业两方面的内容,所以固定资产也应该保值或者增值,所以,应该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在财务会计的计量中,应该把固定资金和专用维修资金取消,从而增加累计折旧项目。同时,要根据固定资产所使用的年限,分别对其折旧资金进行分摊,并计入成本支出中,并从有关的收入之中进行补入。
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根据我国现行的财务制度管理规定表明:任何事业单位对另一单位进行固定资产转让时,应该进行合理的评估并签订有关合同或协议,对固定资产的价格实事求是的确定。对借记的一些对外投资项目,贷记的事业基金,都必须按照固定资产的原来价值进行确定。这种处理方法使固定资产和固定资金能够得到有效的统一。但上面的做法有些不恰当,没有正确的反映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和事业基金以及投资基金的关系,让人难以捉摸。并且,对外投资的固定资产和别的对外投资的处理方法不一致,所以,应该对固定资产科目取缔,这样,就能够使对外投资的固定资产和别的对外投资财会处理相一致。
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完善核算方法
强化财务管理理念,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水平,实现资产核算的科学化,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强化监控、监督意识,给企事业财会工作人员提供较好的工作环境。
篇7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观念
1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核算的发展方向
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的管理,将促进会计核算向多方面、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1.1 会计核算集中化
经济全球化使企业的发展与国内外的各个方面发生着紧密的联系,相应需要会计核算的集中化。它要求会计核算的制度要集中统一制定、分级管理,对经济活动的核算,要集中全面决算、分级辅助核算。
1.2 会计核算信息化
会计核算是一个开放型的信息系统。会计核算的内容是开放的,提供会计信息是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是开放的。会计核算过程是信息的输人、加工、整理、传递、贮存和输出的过程;是通过信息发生着与国内外各企业、事业等单位各个方面的经济与技术的联系,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是通过信息沟通、处理与国内外各企业、事业、社会组织、国家机构和社会人士等各个方面的经济、技术与行政的关系,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维护各方面的经济利益。
1.3 会计核算规范化
会计核算内容的扩大、复杂和多方面,需要核算规范化。会计核算规范化,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为进行会计核算而采用具有标准性、统一性和一致性要求的手段、措施和途径。会计核算规范化要求:标准性,会计核算按确定的准则或依据、程序、格式、要求等进行;统一性,会计核算按有关的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实行;一致性,会计核算按已有的规定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实施应是相同的。应该说明,会计核算规范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对会计核算的规定,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可以作相应的调整,或修改或充实,使其更符合规范的要求。
1.4 会计核算法制化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依法治国当然包括依法治理会计工作,会计核算要法制化。会计核算法制化是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会计核算工作法制化的‘依法“,不仅要依据会计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来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也要依据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中有关会计的规定来进行会计核算工作,还包括依据会计法规制定的本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本单位依据法律规定做出的决定、指示等。
1.5 会计核算国际化
会计有中国特色,同时,随着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利用外资,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引进管理技术,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等,会计核算也要国际化。会计核算国际化是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为完成会计核算任务而采用具有国际的相应性、规范性、可比性和适用性的手段、措施和途径。
2 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观念
2.1 未来的时空观念
会计是一间实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随着人们时空观的变化,必须相应地将会计的时空观由回顾型转向展望型,通过对现在的认知,为更好地把握未来服务。第一,要彻底抛弃以过去为重心的理论体系和观念;建立面向未来的会计观念和理论体系;第二,构建一种紧跟时尚的面向未来的会计组织结构体系及方法体系,便会计系统与周围环境紧密地融为一体;第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时空观造成极大的影响。它不仅缩短了世界的空间距离,而且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时间的感受。这种感受使得人们再也难以忍受以定期结算为基础的传统财务报告所带来的会计信息时滞;第四,利用网络世界的时空优势,构建网络会计体系,实现会计的实时动态处理、在线管理及远程控制等,使会计实现第二次飞跃。
2.2 时点观念
(1)系统是对动态时点观的有力支持。有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以定期财务报告为主的形式在网上披露会计信息,己经难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时效性的要求。根据定期报告系统得到的会计信息:一是可能因时滞而贬值失效;二是缺乏完整性,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做正确的决策。因此,建立以时点为基础的实时报告系统,是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世界的必须选择。
(2)IT技术的发展,已经为建立动态实时报告系统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持。而传统会计报告中的资产负债表本身也是采用时点基础的,只是由于与分期核算下的损益计算相关,才在一定程度上涉及了分期的因素。因此,采用时点观念的最大矛盾是损益计算,而传统会计下的损益计算,并不能真正反映损益的实质。人们从对通货膨胀会计的研究中得到了宝贵的经验,发现损益的真实意义在于财富的增减,而财富的增减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是可以用时点数及动态延续中的前后比较来反映的。所以建立动态实时报告系统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2.3 积极的风险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高风险的时代,风险伴随着人类的一切活动,它无处不有,无处不在。面对日益增加的风险,忽视或逃避都不是办法,我们应该通过积极的风险管理,有效地预测和控制风险。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风险是收益的孪生物,风险与机会总是并存的,逃避风险就是逃避收益。在知识经济时代,与作为中的风险相比,不作为将是另一种更大的风险。因为不作为将会失去重要的机会和收益,而机会和收益的丧失也是一种风险。只有在承认风险的基础上寻求对风险的最佳控制,才是惟一正确的选择。
2.4 网络系统观念
知识经济是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基础的,因此知识经济时代即网络时代。网络不仅仅是信息交流方式,而且是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因此,网络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存在形式。多样化的网上活动,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也会改变会计的方方面面,比如国际业务的发展,直接将会计核算及监控的视野纳入一个更广阔的范围,在增加会计业务内容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会计业务的形式,使会计发生质的变化。而以网络系统理论及实践为基础的会计系统,必须以用户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及时、灵活的多样化信息。
2.5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篇8
【关键词】会计核算 方法选择 因素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与人民的经济建设进一步提升,带动国内各行各业的飞速发展,众说周知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选择面对现在的信息化发展与炽热的市场竞争需要更高的要求。根本的原因对于企业来说,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在会计准则的规范下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决策,由此企业的根本经济利润是由会计核算方式的适用性决定的,这说明着企业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重要性。
一、会计核算方法与选择的大环境
现当今的会计核算方法在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推动下不断的进行完善,会计核算其主要包括公允价值计量、加速折旧法累计折旧计提、坏账准备计提的账龄分析法、制造费用联合分配法、代数分配法辅助生产成本分配、实际成本法以及移动加权平均法处理存货计价等方法。对于不同的经济状况有着多样的会计核算方法。各式各样的会计核算方法之间不存在适用性,由此可见在选择会计核算方法要考虑对于企业的适用性。会计核算方法各有各的优缺点,要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因此应着重对会计核算方法是否适用进行分析,而进步一选择适用的会计核算方法。
网络电子商务以及信息化的发展的大环境对于会计核算方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由于模式的不断完善在信息化应用下主要对于总账核算、会计报表以及明细核算,这更加扩展了会计核算方法的模式与适用性。以往的会计核算形式下的总账核算只有一种方式,而在信息化的作用下具有记账凭、多日记核算等多种核算模式。会计核算领域不断增长,一般主要涉猎核算标准以及核算指标的处理等,由于信息化的发展的推动将以往单一的核算范围拓展到人力资源信息、审计信息等。例如在跨国性质的企业中需要进行会计信息核算,以往财务报表环节时需要按照不同国家的货币信息进行全面信息披露,现当今随着网络电子商务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下,分担了会计人员很大一部分工作压力并让单一的财务核算职务多元化发展。
二、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
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准则主要分为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规范性、及时性等要求。对于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在当下会计电算化和信息大幅度共享的环境下会计核算的任务量下并不能成为影响因素,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与精准性首当其冲变成首要因素,企业的财务报告与财会信息与之有必然的关联,只有保证会计核算和适用性和准确性,才能为企业的管理人,投资者等提供有效的经济决策依据。现今的会计核算方式与会计信息具有非常智能、开放实时的特色得力于会计核算的规范性,这非常方便企业各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加大了部门之间合作效率。会计核算规范必须做到开放、人性化的特点,涉猎到企业管理人员与投资者的会计信息必须以规范性的方式解读与监督。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大部分体现在信息化时代的及时性,这主要因为会计信息属于动态实时状态,所以会计核算的方向也慢慢变成随机性。信息化时代会计信息本就具有时间的价值,会计核算也必须具有时效性。
三、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
能够影响到会计核算方法的因素一般由俩方面组成,众所周知的一般能影响会计核算的因素称之为一般因素,另一种因素为企业内在的因素,即企业的潜在承诺但这种能够影响会计核算的因素是非常少见的,并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
(一)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会要求利益的最大化
股份公司的价值主要的核心标准是由股票的市值来作为衡量标准的,而企业的每股盈余又与股票的市值息息相关,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会影响到每股的盈余,从而波及到企业的市场价值。因为企业的价值因素相关,所以企业需要考虑到会计方法是否适用。财务杠杆系数对企业选择会计方法有这较强的影响,当资本总额利润率大于借入资本名义利息率的条件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企业越会选择对于利益偏高的会计方法。在所得税这方面,企业会选择一般使利益偏低的会计方法,例如采用后进先出法对存货计价、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可使企业早期能够在所得税上少缴一些,等于得到一部分无息贷款。
(二)对销售客户的潜在承诺
对销售客户的潜在承诺包括对供应者的潜在承诺,对职工的潜在承诺,对短期债权人的潜在承诺等,这些都是企业潜在的承诺。企业潜在的的承诺在现实没有法定的约束的,但企业在当先和以后没有获得巨大利益时不会违背潜在承诺。潜在承诺的存在决定这企业与其他相关利益人的交易状况,这致使企业在违背了潜在承诺会让企业与其相关的利益人在交易时提高成本,更严重的会中断与之的经济关系,这关乎着企业的信誉因素即企业会选择利益高或低的会计方法取决于企业对潜在承诺看中的大小。
四、结束语
会计核算方法影响的因素有很多,现当今的网络以及会计电算的飞速发展,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应遵循着准确性规范性的方面推动,本文主要剖析了影响会计核算方法的因素,从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以及影响会计核算的因素进行研究,针对潜在因素和一般因素进行了分析,企业应多考虑自身因素扬长避短,选择适用性强的会计核算方法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海峰.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
[2]杨蕾.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
篇9
一、第一类预算单位
该类型预算单位只有财政拨款,没有其他资金来源,这类型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设置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第一种核算方式在国库实际付款时(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时)确认相关支出和财政拨款收入在该核算方式下,授权支付直接确认相关支出和财政拨款收入,不提取现金,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不设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和日记账簿,采用公务卡、个人账户或经办人员先垫支和集中报销的形式,平时上报分月用款计划及收到授权支付用款额度均不需确认,不作账务处理,只在实际付款后才进行确认和账务处理。一支一收,简单明了,年末会计核算的支出数等于本年财政拨款收入数,等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的付款数,与部门决算报表中本年财政拨款数相同。这种核算方式,起于部门预算(经批复的预算指标),终于部门决算(实际使用的预算指标=本年财政拨款数),中间过程清晰,简洁明了,这种核算方式设置依据是会计核算得到数据要与部门决算数据口径一致,财政部门在部门决算报表中的本年财政拨款数是以实际付款的预算指标为准,未付款预算指标不作为本年财政拨款数,所以这种核算方式确定只有在国库实际付款时才确认财政拨款收入并同时确认相关支出。
(二)第二种核算方式设置与第一种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有些单位习惯使用现金,采取先用授权支付提取整额现金再支付零星报销的方式,可以看作是第一种的例外。这种核算设置在国库实际付款时(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时)确认相关支出和财政拨款收入,另外在授权支付提取现金时确认财政拨款收入,用现金支付报销时确认相关支出,未用完的现金必须按原流程通过国库支付系统退回到零余额用款账户和国库,恢复为授权支付用款额度,同时确认财政拨款退回。该种核算方式设置依据第与第一种核算方式相同,只是因单位人员习惯难以完全舍弃现金。这种核算方式需要设立现金日记账,进行现金日常收支核算。另外财政部门对提取现金管理非常严格,还需要对现金按所属预算项目进行辅核算。
(三)第三种核算方式设置是在国库直接支付实际付款时确认相关支出和财政拨款收入。在国库授权支付时,收到用款额度先确认零余额用款额度增加和财政拨款收入,实际付款时再确认零余额用款额度减少和相关支出,该核算方式设置依据是预算单位对授权支付零余额用款额度有较大自主性,零余额用款额度有类似银行存款性质,有必要进行确认和单独管理。这种核算方式比第一种核算方式复杂,如果年末有未使用完的零余额用款额度,财政部门将会收回,年底必须将未用完的零余额用款额度结转为财政应返还额度,在下一年重新取得此用款额度时再将财政应返还用款额度转回来。如此会计核算的本年财政拨款数与部门决算报表中定义的本年财政拨款数不相等,在填制部门决算报表时必须剔除会计核算财政拨款数中包含的未用完零余额用款额度。这种核算方式起于部门预算,但需要进行调整以后才能与部门决算数据相符,其侧重于对零余额用款额度的管理,而且采用这种核算方式的预算单位可能会存在提取整额现金支付零星报销的行为,这种核算方式需要设立零余额用款额度日记账,有的可能还需设立现金日记账,进行日常收支核算。另外笔者建议,年末将财政收回未用完的零余额用款额度结转为财政应返还额度是财政部门提供的一种操作方式,但直接确认财政拨款的退回更合理,因为这样处理后一是会计核算的本年财政拨款数与部门决算报表中的本年财政拨款数相同,二是财政部门收回未用完的零余额用款额度下年能否重新取得还需财政部门审批确定,因此确认为本年财政拨款的退回更恰当。
对上述三种核算方式进行比较,区别在于各预算单位对现金所持的态度和依赖程度,如果预算单位工作人员观念上能够接受使用公务卡、个人账户、垫支和集中报销等方式,就不需要现金,可以采用第一种核方式,简洁明了。可尽量使用公务卡、个人账户、或采用垫支和集中报销的方式,避免提取大量现金,这也是财政制度和现金管理制度的要求,预算单位的财会部门可多做工作多宣传,尽量采用第一种核算方式。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进行核算设置时要考虑内部控制的要求,应要求出纳人员参与预算管理和录入国库集中支付凭证,出纳人员应当设立账簿对预算资金进行核算和监管。在第一种方式下以“预算指标”为核算对象进行辅助核算,对预算指标取得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按照管理要求应分别反映本年预算指标、上年结转预算指标、历年结转预算指标三个明细内容,取得预算指标时确认预算指标增加,如果年中发生预算调整,调增指标的,也应当进行确认,实际付款和提取现金时确认预算指标减少。
二、第二类预算单位
该类型预算单位,既有财政拨款,又有预算单位自身取得的资金来源。这类预算单位还保留有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以外的银行账户,进行实有资金收付,多是执行某些职能的事业单位。从理论上讲,该类单位可以将核算分为两块,一块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财政拨款,分别参照第一类型单位的三种核算方式;另一块是除财政拨款以外其他资金收支,可以采用相关规定核算方式。主要存在以下情况:一是在支出方面,有时很难划分哪些应由财政拨款支付,哪些应由其他资金支付;二是财政拨款往往不能满足全部支出需要,在有财政拨款的前提下,预算单位采用先用财政拨款支付,财政拨款用完时再以其他资金支付;三是由于有自有资金来源,可以垫支现金,所以预算单位可以不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提取现金;四是两类来源资金不能混用,因为财政拨款不能拨付到预算单位银行账户上,必须在支付时就应确定由哪部分资金支付。这类型单位也有三种核算设置方式:
(一)第一种核算设置对财政拨款设置为只在国库实际付款时(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确认相关支出和财政拨款收入,在该核算方式下,授权支付时直接确认相关支出和财政拨款收入,不支取现金,对其他来源资金核算方式按照相关规定设置,还应当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对其他来源资金收支进行日常核算。这与第一类型单位第一种核算方式相同,但因为存在两个资金来源,所以在付款时必须确定使用哪个资金支付,采用这种核算方式的预算单位其他资金来源稳定、充足,不需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
提取现金。由于在付款时已经划分了支出使用资金来源,因此该类单位收支核算的两个资金分得比较清晰。
(二)第二种核算设置对财政拨款设置为在国库实际付款时(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时)确认相关支出和财政拨款收入,另外在授权支付提取现金时确认财政拨款收入,用现金支付报销时确认支出,对其他资金来源核算方式按照相关规定设置,还应当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进行资金日常收支核算。与第一类型单位第二种核算方式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支出时需要确定支出所使用的资金来源。另外这类单位没有稳定的其他资金来源,有时急需用现金,就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取现金,由于财政拨款不能满足支出需要,支出也难以划分应从哪个资金支付,所以该类单位核算时在支出方面两个资金分不清楚,实际做法是先确定财政拨款支出数,剩余部分作为其他资金支出数。
(三)第三种核算设置对财政拨款设置为在直接支付时确认相关支出和财政拨款收入,在授权支付时,收到授权支付用款额度先确认零余额用款额度增加和财政拨款收入,实际付款或提取现金时确认零余额用款额度减少,对其他资金来源核算方式按照相关规定设置,还应设置零余额用款额度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进行资金收支日常核算。与第一类型单位第三种核算方式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支出时需要确定支出所使用的资金来源,另外由于这类单位有时也会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提取现金,所以单位核算时在支出方面容易两个资金分不清,实际做法是先确定财政拨款支出数,剩余部分作为其他资金支出数。
篇10
(安徽省淮南市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安徽 淮南 232001)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个企业的经营活动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为了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纷纷开始扩大生产、提高效益,以便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在此过程中企业通过各种投资方式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益,股权投资是其中一种经济利益比较大的投资方式,在我国的上市公司管理中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问题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调整,提高企业财务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上市公司管理中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方式。
关键词 :上市公司;股权投资;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F24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1-0248-01
近几年,我国企业纷纷进行股份制改革,以便提高自身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在此过程中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问题必须进行合理的调整,以便推动企业的发展。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方式存在较多的问题,导致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不能直接兑现成股份流通,在新会计准则下资产成本的核算方法更加复杂,更应该重视上市公司管理中股权投资会计核算问题,以便提高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水平。
一、股权投资与会计核算
股权投资主要是指上市公司通过以对等的价格支付被投资单位的股权的一种行为,也是市场上常见的上市公司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上市公司购买其他企业的股权或者实物资产等进行投资活动,以便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这种利益的获得主要通过分得利润和股利获得。会计核算是一段时间内某项经济活动的会计反映,它的主要尺度是货币,会计核算主要反映的是已经发生的会计主体和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会计核算的主要工作便是记账、算账、报账,会计核算形式的合理组织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前提,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另外会计核算的顺利进行还必须有正确的会计报表做基础,以便使企业相关领导能够快速了解企业资金使用情况和经营状况。
二、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
一般情况下,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是成本法,第二是权益法。其中成本法主要指在长期股权投资的情况下,依据现有的股份评估内容评价被投资企业的价值,然后预测再次投资的成本,再次投资过程中要考虑好各种贬值因素,扣除投资中的附带损失,这种评估方法便是成本法。另一种核算方法是权益法,权益法主要指以投资时支付的资产价值计价,然后依靠持有的被投资企业的股份利益的变化调整投资价值范围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此方法比较适合应用于长期股权投资企业,此核算方式主要取决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控制力,否则不建议使用此类方法。
三、上市公司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改进措施
在上市公司的管理中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可以有很多种,至于使用哪一种就需要会计人员进行合理斟酌,首先可以将企业的股权进行分类,以便于会计核算分析。另外一种情况是上市公司能和被投资单位进行共同控制与相互影响,比如在某项经济活动中可以实现双方共同控制较为重要的生产经营决策和财务事件,而相互影响是双方在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决策中有参与权,但是没有控制权,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权益法进行会计核算,如果投资公司对投资单位没有影响关系,也没有控制权,那么市场上也没有任何权益的产生,这种情况下需要采用成本法进行会计核算。
在上市公司股权投资会计核算中成本法和权益法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比如成本法向权益法进行核算时,利用成本法核算的股权投资价值要作为最初的投资成本按照权益法进行相应的核算。这种转换的主要条件是:投资公司对被投资公司失去了影响力和控制权,长期股权投资的经济价值不能准确的核算出来,此时投资公司仍然继续投资,公司对被投资企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控制力,这时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该将原持有的股权与新增股权分别处理。首先可以通过商誉形式,利用应得利益的比例衡量投资企业持有的净资产价值和原有股份价值之间的差额,如果有余额就没有必要调整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否则就应该做适当的调整。而权益法向成本法进行转化的情况一般是由于投资期间,投资企业新增的投资金额或者是追加的投资转移到其他隶属公司,应该依据会计核算相关规定调整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另外在投资过程中出现的消减投资现象,导致股权核算方法从权益法转变为成本法,这时需要改变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以便为改变核算方法提供基本依据。
结语
目前的上市公司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简化了长期股权核算流程,对以前年度的分红,由于股权变动改变会计核算后不再追溯调整,并且细化了相关核算科目,大大提高了股权核算的效率,有利于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上市公司必须选择合适的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方法,以便发挥投资价值的最大化,正确处理会计核算与股权投资之间的关系,确保上市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 上一篇: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要求
- 下一篇:活动宣传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