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范文
时间:2023-09-13 17:18: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1-0331-01
1 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的基本思路
1.1 充分利用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国家为了实现税收的调节功能,在设计税种时,一般都设有税收优惠条款,包括免税、减税、起征点、税率差异、特殊规定等。同理,纳税人可以利用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条款,安排自己的经济活动,以此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
1.2 转换纳税人身份
根据我国税法规定,居民纳税人负无限纳税义务,而非居民纳税人负有限纳税义务。纳税人身份界定的差异,为纳税筹划提供了空间。纳税人可以根据税法对不同身份纳税个体征税不同的规定,有意识地转换纳税人身份,使得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纳税最少。
1.3 转换税目
个人所得税法规对不同性质的收入,征税有不同规定,相同性质的收入,根据收入的差异也有不同的征税标准。纳税人可以根据这些规定的不同,合理合法地改变个人收入的性质,分割或合并个人收入,从而达到收入额不变的情况下纳税最少。
1.4 利用纳税延期
实践证明,适当推后纳税义务履行时间,取得延期缴纳税款所带来的时间价值,可以使纳税相对减少。
2 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案例
2.1 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中明确规定:企业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而发给职工的补贴、津贴、福利费、救济金、安家费等免征个人所得税。因此,笔者认为,企业可以通过转移福利的方法给与各种补贴,降低名义工资,从而减小计税基数,减少职工应纳税额,进而减轻税负。
案例一:某公司财务经理朱先生,2007年月工资为10000元,应工作需要,须租住一套住房,每月需要支付房租2000元。假如朱先生自己付房租,每月须缴纳的个人所得税=[(10000-1600)×20%-375]=1305。如果公司为朱先生免费提供住房,将每月工资降为8000元,那么此时朱先生每月须缴纳的个人所得税=[(8000-1600)×20%-375]=905。即经过纳税筹划可以节税400元(1305-905)
税法规定,劳务报酬所得按次计算应纳税额,对于同一项目取得连续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在计算应纳税额时可定额扣减800元费用。因此,应尽可能将劳务报酬分解为若干次,从而降低应纳税额。并且,根据规定,如果个人兼有不同的劳务报酬所得,应当分别按不同的项目所得定额或定率扣除费用,因此纳税人在申报纳税时应避免将不同的项目合并计算。
2.2 转换纳税人身份
按照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规定,2008年3月1日以前,对于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扣除1600元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但是,部分人员在每月公司、薪金所得减除1600元费用的基础上,还可以再享受3200元的附加减除费用。这些人员主要包括外籍公民和华侨、港澳台同胞。
案例二:北京姑娘刘某2006年嫁给一位美国人,并在北京居住,2人同在北京某外资企业工作,刘某月薪2000元,同时在国外有一份兼职翻译工作,月收入4000元。在加入美国国籍之前,刘某每月应纳税额=(2000+4000-1600)×15%-125=535元。2007年1月刘某加入美国国籍后,在每月收入扣除1600元标准费用的基础上,再享受附加减除费用3200元,此时,刘某的应纳税额=(2000+4000-1600-3200)×10%-25=95元。通过转换身份,刘某每月节税440元。
2.3 转换税目
相同数额的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所适用的税率不同,同时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又都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在某些情况下将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分开,而在有些情况下将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合并就会节约税收,因而对其进行税收筹划就具有一定的可能性。
案例三:叶先生在2008年4月从单位获得工资收入1600元,由于工资太低叶先生同月在A企业找了一份兼职工作,收入为每月2400元,如果叶先生与A企业没有固定的雇佣关系,则按照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分开计算征收。这时,工资、薪金所得没有超过基本扣除限额2000元不用纳税,而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为(2400-800)×20%=320,因而叶先生该月份应纳税额为320元。如果叶先生与A企业有固定的雇佣关系,则由A企业支付的2400元作为工资、薪金收入应和单位支付的工资合并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为(2400+1600-2000)
×10%-25=175元。在该案例中,如果叶先生与A企业建立固定的雇佣关系,则每月可以节税145元,一年可节税1740元,所以叶先生应该把劳务报酬化为工资、薪金。
在有些情况下,情况则正好相反,将工资、薪金所得转化为劳务报酬所得更有利于减少税收支出。
案例四:宋先生是一名高级工程师,2008年5月获得某公司的工资收入63700元。如果宋先生和该公司存在稳定的雇佣关系,则按工资、薪金所得缴税,其应纳税额=(63700-2000)×35%-6375=15220元。如果宋先生和该公司不存在稳定的雇佣关系,这笔收入可按劳务报酬所得缴税。其应纳税额=63700×(1-20%)×40%-7000=13384元。则他可以节省税收1836元。
2.4 利用纳税延期
我国个人所得税规定个人以图书、报刊方式出版、发表同一作品(文字作品、书画作品、摄影作品以及其他作品),不论出版单位是预付还是分笔支付稿酬,或者加印该作品再付稿酬,均应合并稿酬所得按一次计征个人所得税。
案例五:某出版社请李某写一本专著,稿费预计20万元,需3年完成。李某提出出版社以借款的形式预付10万元稿费,待书出版后再结清剩余稿酬。由于实物中稿酬的税款一般需要图书出版后再合并计算,这样预付的10万元稿费应缴纳的税款100000×(1-20%)×14%=11200元就可以延期三年后缴纳。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只是针对各种情况挑选了比较常见的几种案例进行了说明,中间简化了许多过程。在实际操作中,过程往往更加复杂,还有许多细节的地方需要我们注意,才能筹划出最佳的纳税方案。
3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个人所得税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其地位也必将越来越重要。笔者通过探讨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筹划问题,得到一下收获:
(1) 我国个人所得税还存在广泛的筹划空间,因此财务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并积极开展税收筹划工作。
(2)在进行税收筹划时,每个纳税人都必须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合理预期应纳税所得,这是基本的前提。。(3)从现实的角度看,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筹划可以保障纳税人利益最大化,也有利于个人所得税的完善和普及,因而具有显著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闫秀娟.谈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筹划[J].工作研究,2006,(8).
篇2
摘 要 工资、薪金个人所简税税收筹划的核心思想是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尽量降低企业和职工个人的税收负担。所以从兼顾企业与个人双方利益的角度出发,企业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薪酬的涉税筹划。
关键词 工资 薪金 纳税 筹划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的核心思想是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尽量降低企业和职工个人的税收负担。所以从兼顾企业与个人双方利益的角度出发,企业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薪酬的涉税筹划。目前个人所得税法中的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项目,实行的是超额累进税率,这就意味着,所得越多,不仅纳税的绝对额随之增加,而且税收负担率也随之增加,这就为纳税人进行低税率筹划提供了操作空间。
一、工资、薪金收入纳税筹划的方法和原则
1、工资、薪金构成多样化――兼顾激励机制和降低税负的原则
对于普通职工来说,如果企业不为其提供免于纳税的法定保障和福利待遇,其收入完全来源于工资和奖金,即使其全部收入不高,却可能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于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核心业务人员来说,其收入往往较高,如果薪酬过于单一,往往税收负担会很重。但如果企业能为其设计多样化的薪酬结构,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高收入者节税,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
比如,法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是免税的,大部分福利待遇和职务消费是免税的;年终奖和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所得均可以独立于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单独纳税,而且计税可以按月均摊确定适用税率,这种做法可以大大降低高收入者的适用税率减轻其税收负担。
2、职工收入费用化和福利化――把握合理性降低税收负担原则
职工收入费用化是将职工个人的部分应税收入转化为企业的经营费用,且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如将发放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的方式改为凭票报销。采用这种方法节税应注意减税的合理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企业应在各级政府及税务部门规定的标准内为职工报销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费用支出,免纳个人所得税,如为职工报销通讯费、交通费、差旅费等。
职工收入福利化就是企业尽量为职工创建福利设施、提供福利待遇,且尽量想办法把相关福利支出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列支。企业结合政策规定和经济常规适度操作,职工享受福利待遇一般不涉及个人所得税问题;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国家允许税前列支的职工福利费、教育经费和工会经费来解决职工的福利开支。
职工收入费用化和福利化是日常的且适用于全体职工的节税方法,运用这两种方法均要讲究合理性原则,不宜过度使用引发税务风险。
3、收益风险科学化――控制涉税风险的原则
企业通过薪酬设计帮助职工减税的过程中应坚持收益与风险兼顾的原则。薪酬设计中的纳税管理不但要帮助职工减税,而且要降低和规避企业与职工节税过程中的税务风险。一般来说,纳税人的减税利益越大,涉税风险也可能越大。工资薪金纳税筹划必须在节税利益与节税风险之间进行权衡,在实现节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科学合理地控制涉税风险,以保证企业和职工真正获得节税利益。
二、工资、薪金纳税筹划技巧
1、均衡发放工资降低税负
职工每月的工资收入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纳税,如果职工的月工资不均衡,每月工资忽高忽低其税负往往会较重。这是因为工资高的月份可能适用相对较高的税率,而工资低的月份适用的税率也较低,甚至连法定免征额都没有达到,虽然无须纳税但浪费了一定的免征额。目前工资薪金纳税时法定免征额为3500元,所以,如果职工年收入在42000元(3500×12)及以下,企业按月均衡计发工资可以使低收入的职工不缴个人所得税。
事实上,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除了能够扣除法定免征额3500元之外,职工就自己的工资额缴纳的“五险一金”也能扣除。当职工的年收入在54000元(4500×12)及以下,如果按月均衡发放,每月收入不超过4500元,扣除3500元的费用扣除标准和大致1000元的“五险一金”,职工基本无须纳税。
2、合理发放季度奖或者半年奖
企业从绩效考核的角度出发,需要发放季度奖或者半年奖。根据规定,雇员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名目的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为了使职工全年的收入承担最低的税负,企业可以先将预计年收入在工资和年终奖金之间进行恰当的分配,确定月工资的适用税率。然后,在分配的工资额内部进行月工资与季度奖或者半年奖的分配。
例如:张先生每月工资为9000元,估计年底还能领取年终奖72000元。
工资个人所得税=[(9000-3500)×20%-555]×12=545×12=6540元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72000×20%-555=13845元
全年个人所得税=6540+13845=20385元
张先生全年收入180000元,其最低税负分配方案为安排年终奖54000元,每月发放工资10500元。
工资个人所得税=[(10500-3500)×20%-555]×12=845×12=10140元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54000×10%-105=5295元
全年个人所得税=10140+5295=15435元
将年终奖由72000元调减为54000元,共节税4950元。为了配合绩效考核的需要,公司也可以按月发放工资9500元,季末发入季度奖3000元,年终发放年终奖54000元,刚张先生全年的纳税额仍为最低税负15435元。
3、全年一次性奖金发放避开负效应区间
对于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纳税。计算方法是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再按确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应纳税所得额与税后所得在一般情况下呈线性关系,即应纳税所得额越大,税后所得也就越多。不过由于税收级距的影响,在计算税率上的“临界”点时,会产生一种不合理现象。
例如,某单位年终一次性奖金发放表上显示,员工甲年终一次性奖金18000元,员工乙年终一次性奖金18001元。
甲员工该笔年终奖应纳税=18000×0.03=540元
甲员工该笔年终奖税后所得=18000-540=17460元
乙员工该笔年终奖应纳税=18001×0.1-105=1695.1
乙员工该笔年终奖税后所得=18001-1695.1=16305.9
虽然乙员工比甲员工多发了1元钱的应发奖金,扣税完毕后,乙员工比甲员工实际到手的年终奖却少了1154.1元。
年终奖增加而税后收入反而减少的原因是,虽然年终奖先除以12再确定适用税率,但计税时只扣除了1个月的速算扣除数,因此在对年终奖征收个人所得税时,实际上只有1个月适用了超额累进税率,另外11个月适用的是全额累进税率。而全额累进税率的特点是各级距临界点附近税率和税负跳跃式上升,从而造成税负增长速度大于收入增长速度,产生年终奖的负效应区间。下表概括了各种奖金额度不适合发放奖金的区间。
所以,发放年终奖要充分考虑税后收入,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在职工全年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应科学安排月度工资和一次性奖金的发放比例,找到工资和奖金之间税率的最佳配比,从而有效降低税率和个人所得税负担。
参考文献:
[1]庄粉荣.个人财富增值的税收筹划――谁不想有效合理避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7.
篇3
关键词:筹划;高收入人群;个人所得税
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30年来,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仅成为了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政府进行收入“削峰填谷”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为和谐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个人所得税发展情况
我国个人所得税自1980年9月10日征收以来,实施首年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仅为0.05亿元,1993年个人所得税收入已达到47亿,1998年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是260亿,2002年超过了千亿元,2007年更是超过了3000亿元,2009年突破了3900亿元。3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个税收入大幅度提高,政策也与时俱进,不断完善,2006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将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的减除费用标准由800元提高到1600元,到2008年3月起又提高到2000元。2006年11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了,首次对高收入人群的自行纳税申报行为作出了具体规定。应该说个税修正的每一小步,都是税收民主和社会进步的一大步!
二、个人所得税征收中的问题
目前一年一度的个税自行纳税申报制度已经实施,每当提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每逢说到改善民生举措,以及在每年的"两会"上,人们总是把个人所得税的改革问题提出来。在物价上涨的今天,有关降低个人所得税税负的诉求声越来越高。政府如何合理征收个人所得税,还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探讨和研究新形势下的经济秩序和劳动关系,不断完善税法,在形成政府财政收入的同时,合理调节收入差距,平衡利益分配。对于企业来说,在符合当前国家税法政策和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如何筹划高收入人群的个人所得税,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三、企业筹划高收入人群的个人所得税方法探讨
对于企业12万以上的高收入人群,看着自己每年被扣缴的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时,那种"痛并快乐着"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作为企业来说,应该怎样合理筹划员工薪金的个人所得税,做到既符合税法又合理"避税",以增加员工的收入呢?下面我以案例的方式,分析对于同样的年收入,在不同的发放模式下,企业和个人所上缴所得税的差异。
案例:赵先生受聘于一家上市公司高管职务,合同约定每年年薪为50万元。
发放模式一:平时每月发月工资2000元,年终根据业绩考核的结果,再发剩下的476000元,由于476000元已超过计税工资,公司要调增所得税,缴纳企业所得税。公司应缴纳企业所得税=(500000-2000*12)*25%=476000*25%=119000(元)。赵先生应缴纳个人所得税=476000*25%-1375=117625(元)。
这种方式下发放赵先生的50万后,公司和个人合计应缴纳税额为236625元。
发放模式二:实行年薪制,年薪50万元。公司应缴纳企业所得税=(500000-2000*12)*25%=476000*25%=119000(元)。赵先生应缴纳个人所得税=500000*30%-3375=146625(元)。
这种方式下发放赵先生的50万后,公司和个人合计应缴纳税额为265625元。
发放模式三:以股息、红利形式发放。股息、红利属于税后利润分配,公司对税后的476000元承担的企业所得税与税前调整所交纳的企业所得税不同,先要倒算476000元的税前所得额。公司应缴纳企业所得税=(500000-2000*12)÷(1-25%)*25%=158666.67(元)。赵先生应缴纳个人所得税=476000*20%=95200(元)。
在这种方式下发放赵先生的50万后,公司和个人合计应缴纳税额为253866.67元。
发放模式四:公司每月支付赵先生工资2000元,年终以每股0.48元获得股票5万元股,当时股票市价为每股10元。依据财税【2005】35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规定,股票期权按"工资、薪金"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行权股票的每股市场价-员工取得该股票期权支付的每股施权家)*股票数量=(10-0.48)*50000=476000(元)。公司应缴纳企业所得税=476000*25%=119000(元)。赵先生应缴纳个人所得税=(476000/12*25%-1375)*12=102500(元)。
在这种方式下发放赵先生的50万后,公司和个人合计应缴纳税额为221500元。
发放模式五:公司每月支付赵先生3万元工资,这样赵先生年工资为36万元(社会平均工资为每年2万元),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失业保险分别为1.2万元(即社会平均工资三倍的20%)、2.16万元、1.8万元、0.216万元,年终奖金86240元。那么公司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360000+86240-2000*12)*25%=105560(元)。
赵先生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30000-1500-600-400-25-2000)*25%-1375]*12+86240*20%-375=76798(元)。
在这种方式下发放赵先生的50万后,公司和个人合计应缴纳税额为182358元。
由以上案例分析可见,采用发放模式二,企业和个人交纳的税额总数最大,而采用发放模式五,交纳的税额最为节省,但不等于说每个企业都能选择发放模式五,各个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薪酬发放模式,以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企业和个人利益最大化。
篇4
【关键词】纳税筹划;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税率设置
一、个人所得税概述
个人所得税(personal income tax)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税制建设、税收征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个人所得税在公平社会财富分配、组织财政收入、调节经济运行的功能远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从税法制度建设角度对个人所得税法的完善进行探讨,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税法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纳税筹划特点
1.合法性。纳税筹划最本质的特点,也是纳税筹划区别于偷税行为的基本特征,在有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纳税人做出低税负的决策是无可非议的,征税人不应当加以反对。
2.专业性。纳税筹划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跨税收学、法学、财务管理学的综合性学科,从业人员面临社会化大生产、经济全球化、国际经贸业务的日益频繁及规模越来越大,世界各国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事务所等迅速发展,说明税务筹划越来越呈现出专业化的特点。
3.目的性。纳税人纳税筹划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纳税,取得节税收益。这里可以理解为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选择较低税负。低税负意味着低的税收成本,低的税收成本意味着高的资本回报率。另一层意思是滞延纳税时间(非指不按税法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欠税行为)。纳税期的退后,也许可以减轻税收负担(如避免高边际税率),也许可以降低资本成本(如减少利息支出)。无论是那一种形式,其结果都是税款支付的节约。
4.计划性。税收在事先进行规划、设计、安排,这样测算出的税务筹划效果,具有一定的提前统筹成效。
三、纳税策划的意义
1.纳税筹划有利于普及税收知识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作为纳税筹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们都会遇到多多少少与税收有关的事情,或工作要求中需要,或自己生活中需求。无论是那种形式纳税人要想进行纳税筹划,就必须熟悉相关税法知识。
2.纳税筹划有利于纳税人自身利益
纳税筹划可以更加有利于纳税人节减税收,从而使纳税人利益获得最大化。通过纳税筹划方案比较,一方面可以减少现金流出量,从而达到在现金流入量不变的前提下增加净流量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延迟现金流出的时间,利用货币的时间价值获得一笔没有成本的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帮助纳税人实现最大的经济利益,这正是纳税筹划所要达到的目的!
3.纳税筹划有助于国家完善税收相关法律、法规
纳税筹划可以帮助帮助纳税人节减更多的税收,密切地关注着国家税制法规和最新税收政策的出台。一旦税法有所变化,纳税筹划人就会从追求纳税人的最大财务利益出发,趋利避害,把税收的意图迅速融入纳税人企业的经营活动的过程中。
四、纳税主要途径与应用
1.工资、薪金所得税的筹划及应用
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由于我国对于工资薪金所采取的是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制度,从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四十五不等。这种形式使得个人收入较高时,适用的税率也较高,税收负担也越重。在每一级税收的边缘地带,收入之间可能只相差一元,但所承担的个人所得税的税收负担也会相差很大。不过,通过采取一定的合法的手段进行筹划,可以避免此类不公平的发生。
(1)企业员工福利筹划
在各级税率不变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减少自己收入的方式使得自己上缴较低的税率。可行的做法是与单位达成协议,改变自己的工资薪金的支付形式。
(2)均衡调整收入筹划
个人所得税通常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在纳税人一定时期内收入总额既定的情况下,其分摊到各个纳税期内的收入应尽量均衡,不能大起大落,以避免增加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3)费用标准差异扣除筹划
在某些情况下将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分开,而在有些情况下将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合并就会节约税收,因而对其进行税收筹划就具有一定的可能性。
(4)国家保险优惠政策筹划
根据有关的规定:企业和个人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有关规定的比例提取并向指定机构实际缴付的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不计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领取提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时,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而且新规定: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但在计征时,应先将纳税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并据以计算应扣缴的个人所得税,按这种方法计算年终奖个人税后所得额可以降低税率,可以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2.劳务报酬中所得税的应用与途径
我国关于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税率,但是对于一次性收入偏高的的情况实行加成征收,实际上也就等于是三级的超额累进税率。劳务报酬所得有自己的特点,下面针对其特点,进行纳税筹划的分析。
(1)劳务报酬支付次数筹划法。这样做对纳税人的好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次数越多,纳税人可以减除费用的次数就越多;二是将一次的所得分散成多次,可以降低每次的收入额,防止适用较高的税率。
(2)费用抵减法。即通过减少名义劳务报酬所得的形式来筹划,将本应由纳税人负担的费用改由业主承担,以达到减少名义劳务报酬的目的。
(3)劳务报酬分项计算筹划法。在计算劳务报酬应纳个人所得税时,28个项目是分别计算的。纳税人如果同时取得不同项目的劳务报酬所得,应当分别减除费用,分别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否则会增加纳税人的负担。
3.稿酬所得中的途径与应用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发表同一作品(文字作品、书画作品、摄影作品以及其他作品),不论出版单位是预付还是分笔支付稿酬,或者加印该作品再付稿酬,均应合并其稿酬所得按一次记征个人所得税。若作品是数人合作完成的,那么对于个人所得税的计征,根据每个人得到的稿酬分别扣除费用计征,经过筹划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其主要的纳税筹划方法有:系列丛书筹划法;著作组筹划法;再版筹划法;费用转移筹划法。
(1)系列丛书法。如果某些著作可以分解成几个部分,以系列著作的形式出版,则该著作被认定为几个单独的作品,分别计算纳税,这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节省纳税人不少税款。
(2)著作组法。纳税人应尽量避免一次性取得大额收入,在合法的前提下将所得均衡分摊或分解,增加扣除次数,降低应纳税所得额。在实行累进税率时,还可以避免档次爬升现象的出现。
4.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纳税筹划
对于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的纳税筹划可以从捐赠支出、分散所得、费用成本、固定资产、经营形式等几方面入手进行纳税筹划。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捐赠支出的纳税筹划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认清捐赠对象。(2)提高可列支限额。(3)取得合法凭证。(4)预先调整超限金额。
此外,个体工商户和合伙企业以及个人独资企业,由于其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收入减去发生的成本、费用。因此,合理扩大成本费用开支,降低应纳税所得额是个体工商户进行税务筹划的主要方法。(下转第162页)(上接第160页)
5.其他所得的纳税筹划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的筹划可以利用税收上的优惠进行筹划,将个人的存款以教育基金或者其他免税基金的形式存入金融机构,以减轻自己的税收负担,并且能够很好的安排子女的教育和家庭的生活费用。至于偶然所得的纳税筹划,因为税率是一定的,所以可以利用捐赠扣除一部分金额,减少纳税基数,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应纳税所得额。通过税收筹划保障纳税人利益最大化,对于个人所得税的完善和普及,具有显著的实践意义。
五、结论
通过上述对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形式与用途的说明,从中可以发现个人所得税的筹划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个人所得税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个税的纳税筹划可以通过税收方案的比较,节减纳税人税收,有利于纳税人的财务利益最大化。筹划人为了帮助纳税人节减更多的税收,总是随时随地、密切地注意着国家税制法规和最新税收政策的出台。
我们必须认识到,个人所得税税法的完善是一个系统性、配套性的改革,必须全盘考虑。改革一旦进入实质操作阶段,相关的配套改革将成为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改革中,既要综合考虑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又要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增加财政收入、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作用,在妥善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等社会问题的同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分类与综合税制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进一步实现社会的公平高效。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各个阶层个人收入的提高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筹划的力度变得更为必要。
参考文献
[1]范小平.谈纳税人实施税收筹划的途径和注重事项[J].商业会计,2005(2).
[2]朱青.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筹划要略[J].涉外税务,2004(9).
[3]努尔热合买提.个人所得税收入调节功能的思考[J].金融经济,2011(08).
[4]齐蒙.浅析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J].China’sForeignTrade,2010(24).
[5]汤秋蕾,董杰,王青.浅谈市场经济下纳税筹划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6).
[6]李红湘.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J].经济师,2010(01).
[7]蒋金法.个人所得税改革:应强化收入分配功能[J].涉外税务,2003(9).
篇5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 节税 社会保险 三项计提 单位负担
一、引言
在网络、期刊、教科书及培训讲座中常用的利用住房公积金进行税收筹划的思路是不增加单位支出,通过调整职工工资水平和住房公积金的比例,达到节约个人所得税的目的。
利用住房公积金进行税收筹划是指通过调整职工工资水平或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增加公积金缴存,对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进行的节税安排。本文通过对一个常用案例的剖析,对利用住房公积金进行税收筹划应具备的条件及相关影响进行分析,以期对拟通过利用住房公积金进行税收筹划的单位提供有益的帮助。
二、案例分析
采用的例子是:若公司职工王某每月工资4000元,公积金提取比例为7%,不考虑其他税前扣除因素(社会保险等)。王某住房公积金个人缴存额为4000×7%=280元,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为4000-2000-280=1720元,应纳税额为1720×10%-25=147元。公司的实际负担为4000+280=4280元。王某的实际收入为4000+280-147=4133元。为了达到节税目的,公司将住房公积金提取比例提高到20%,在不增加企业负担的情况下,则职工工资x满足下列公式:4000+280=0.2x+x.x=3567元。此时王某住房公积金个人缴存额为:3567×20%=713.4元。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为3567-2000-713.4=853.6元。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为853.6×10%-25=60.36元。王某的实际收入为3567+713.4-60.36=4220.04元。公司提高住房公积金提取比例的同时,降低职工工资标准,职工实际收入不会降低,而且还会增加。在本例设定的条件下,职工实际收入提高4220.04-4133
=87.04元,即个人所得税税额之差为147-60.36=87.04元。全年增加实际收入87.04×12=1044.48元。
此例揭示了合理利用住房公积金有一定的节税效应,依此操作对很多单位来讲可能是行不通的,因为在具体税收筹划时,必须考虑政策因素和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本例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缺陷。
1、没有考虑有关公积金税前扣除的规定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0号)规定,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建金管〔2005〕5号)等规定精神,其实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具体标准按照各地有关规定执行。单位和个人超过上述规定比例和标准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应将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个人实际领(支)取原提存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基本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时,免征个人所得税。公积金的缴存比例不是随意确定的,必须符合文件精神。
2、前提是不增加企业负担
在实务中社会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三项计提”(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教育经费)是以职工工资为基数的。职工工资的调整必然影响社会保险的缴存和“三项计提”,总体来讲,企业负担的增加是无疑的。以武汉市私营企业为例,社会保险以职工实际工资作为申报缴费基数,申报工资若低于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以社会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基本养老保险单位负担20%,个人负担8%,医疗保险单位负担8%,个人负担2%,失业保险单位负担2%,个人负担1%,工伤保险以从事行业风险确定单位负担比例0.5%、1%、2%;生育保险0.7%。如果不低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企业在社会保险方面的负担约为职工实际工资的32%,职工负担为其实际工资的11%。“三项计提”由企业负担18.5%。当王某月工资为4000元时,住房公积金提取比例7%,单位负担的社会保险为1280元个人负担440元。个人当期实际工资收入为:4000-280-147-440=3133元,递延收入(住房公积金)为560元,总收入3133+560=3693元。风险保障收入(会保险1280+440=1720元。单位负担为1280+4000?鄢18.5%+280=2300元。当王某月工资调整为3567元,公积金提取比例为20%,单位负担的社会保险为1144.4元,负担392.4元,个人当期实际工资收入为3567-
60.36-713.4-392.4=2400.8元,总收入2400.8+1426.8=3827.64元。递延收入(住房公积金)1426.8元,风险保障收入(社会保险)1144.4+392.4=1536.8元。单位负担1144.4+3567?鄢18.5%+713.4=2517.7元。不考虑风险保障收入,个人月增加收入3827.64-
3693=134.64元,单位为此增加支出2517.7-2300=217.7元。可见,不管是调低职工工资水平,还是调高职工工资水平,即便扣除减少企业所得税因素,单位都必须为个人所得税节税买单。因此有条件的企业才有可能做调整。
3、没有考虑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
个人所得税对工资薪金所得的免征额为每月2000元,如果原提取公积金的比例为7%,只有当职工工资达到2500元以上,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提高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才具有税收筹划上的意义。
4、没有考虑工资的刚性
所谓工资的刚性是指雇员在接受了一个层次的工资以后,即使物价下调,通货紧缩,也不能让这些人接受低水平的工资。即便为了节税,也是如此。工资的调整具有规定性和连续性,是不能随意调整的。
5、没有考虑职工的意愿
我们在给企业做咨询时发现,对于在调低工资水平的同时提高公积金比例,增加职工收入,许多80后的年轻人基本持反对意见,大部分年轻人主动消费的意识和消费欲望都很强,他们无法认同父辈那种拿了工资就存银行的消费态度。因此,他们比较强调货币收入,对递延收入兴趣不大,调低工资,通过公积金强制储蓄,会减少其现金流,会使消费紧张。
以上分析并不意味着不能利用公积金进行税收筹划,只是我们在筹划的时候,必须考虑达到筹划目的所需要的条件。要达到节税的目的,有两类单位是有筹划空间的。一类是新设立的单位。这类企业的工资水平不涉及调整问题。如果设立之初,在确定工资水平时就考虑公积金的节税问题,把工资水平确定在一个恰当的水平,就可达到节税的效果。
第二类是效益好的单位。这类单位工资水平一般较高,职工不为生计发愁,提高公积金比例,不仅可以减少个人所得税,而且可以减少企业所得税。在住房公积金部分免税这一税收政策优惠下,它渐渐成了部分垄断企业的变相福利和“避税港湾”。以上例的筹划思路为基础做如下分析。
若公司职工王某每月工资为10000元,公积金提取比例为7%,不考虑其他税前扣除因素(社会保险等)。王某住房公积金个人缴存额为10000×7%=700元,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0-2000-700=7300元,应纳税额为7300×20%-375=1085元。单位承担的社会保险10000?鄢32%=3200元,个人承担的社会保险10000?鄢11%=1100元。王某当期工资收入10000-700-1085-1100=7115元,递延收入(住房公积金)1400元,风险保障收入(社会保险)3200+1100=4300元。不考虑风险保障收入,王某收入7115+1400=8515元,单位负担3200+700=
3900元。
若公积金提取比例提高到12%(税法允许扣除的最高比例),在不增加企业负担的情况下,则职工工资x满足下列公式:10700=0.12x+x.x=9554元。此时王某住房公积金个人缴存额为9554×12%=1146.8元。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为9554-2000
-1146.8=6407.2元。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为6407.2×20%-375=906.44元。单位承担社会保险3057.28元,个人承担的社会保险1050.9元。王某当期工资收入9554-1146.8-906.44-
1050.94=6449.82元,递延收入(住房公积金)2293.6元,风险保障收入4108.22元。单位负担4204.8元。不考虑社会保障收入,王某收入6449.82+2293.6=8743.42元。因此王某月增加收入8743.42-8515=228.42元。单位增加支出4204.8-3900=304.08元。假定企业所得税税率25%,该筹划减少企业所得税304.08×25%=76.02元。由此可见,收入越高,利用住房公积金进行税收筹划的空间越大。
三、结束语
在实际过程中,利用住房公积金进行税收筹划是比较困难的。首先要受国家及各地有关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的约束,其次要受所在单位财务状况的限制,再次要受所在单位职工意愿的影响,最后还要受有关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制约。因此,任何税收筹划都是有条件的,离开条件谈筹划,往往会产生误导。
【参考文献】
[1] 王慎行:住房公积金避税的决策分析[J].当代经济,2006(11).
[2] 赵俊华、佟广军: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的几点思考[J].当代经济,2009(2).
[3] 朱冬、张锦华 、王婷:为职工缴公积金比多发工资合算[N].中国税务报,2009-02-23.
[4] 谢津:高收入白领的公积金避税策略[J].大众理财顾问,2000(7).
[5] 段志慧:浅谈企业员工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J].商业会计,2008(19).
[6] 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Z].建金管[2005]5号.
[7] 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Z].财税[2006]10号.
篇6
Abstract: The collection of individual income tax receives much concern from the whole society. Based on the current individual income tax law, t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individual income tax planning by two typical cases, hoping to make people understand and comply with duty to pay taxes, and safeguard individual rights by using reasonable planning.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Key words: individual income tax;pay tax;planning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128-01
0 引言
我国从1980年开征个人所得税,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获得应税所得,必须缴纳个所得税,这意味着,获得非应税所得,就不必缴纳个人所得税,由此引出税收筹划的概念。
1 个人所得税筹划的基本思路
1.1 充分考虑影响应纳税额的因素。影响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额的因素有两个,即应纳税额和税率。因此,要降低税负,无非是运用合理又合法的方法减少应纳税所得额,或者通过周密的设计和安排,使应纳税所得额适用较低的税率。
1.2 充分利用不同纳税人的不同纳税义务的规定。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居民纳税热的纳税义务是无限的,就其境内外所得纳税,而非居民纳税人的纳税义务是有限的,只就其境内所得纳税。因此纳税人身份的不同界定,也为居民提供了纳税筹划的空间。
1.3 利用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筹划优惠政策。国家为了实现税收调节功能,在税种设计时,一般都有税收优惠条款,个人所得税也规定了一些税收优惠条款,如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个人技术转让与技术参股免征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等。这也成为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的突破口。
2 经典案例分析
2.1 收入发放方式的筹划
【例】张某是某某机器制造有限公司的经营部经理,也是公司的股东、业务骨干,公司计划对其给予50万元的年收入,那么这50万怎样发放才能节税呢?
分析:有五种发放方案:
方案一:以奖金的形式发放。月工资1600元,年终奖498400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1600+498400-2000)×45%-15375=208725(元)
方案二:实行年薪制,年薪50万元(不包括其他福利)。
根据实行年薪制的有关规定,全年应纳的个人所得税为:【(500000÷12-2000)×30%-3375】×12≈103740(元)
方案三:做股息、红利分配。将这498400做股息、红利的形式发放。
应纳个人所得税=498400×20%=99680(元)
方案四:月工资为3万元,年工资为36万元(社会平均工资为年2万元),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失业保险分别为1.2万元(即社会平均工资3倍的20%)、2.16万元、1.8万元、0.216万元,年终奖金8.624万元。
根据工资福利有关税收规定,经营者个人每月应负担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分别为工资总额的5%、2%,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分别为按社会平均工资3倍的8%、0.5%缴纳,此四项可以不并入工资、薪金所得计算个人所得税。全年应纳的个人所得税为:【(30000-1500-600-4800-300-2000)×25%-1375】×12+86240×40%-10375=70021(元)
如果对上述四种激励方式的经营者应纳的所得税做一个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上述四种激励方式中以奖励福利最优。
2.2 企业发放奖金的筹划
【例】某企业为每个员工发放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5700元,5700÷12<500,适用税率为5%,速算扣除数为0,还原成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5700÷(1-5%)=6000,6000÷12=500,适用税率为5%,速算扣除数仍为0,应纳税额为6000×5%=300(元)。
分析:根据国税函【2005】715号文件规定,企业为个人支付的个人所得税款,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假设该企业实行的是效益工资、薪金制,根据《企业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财税【1994】9号)第五条第(一)项规定:“经有关部门批准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办法的企业,其工资发放在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幅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以内的,在计算应纳税额时准予扣除。”则发放不含税奖金只能税前扣除5700元,而发放含税奖金却可以扣除6000元,税前利润相差300元/人。假设其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则多纳企业所得税300×25%=75元/人。如果该企业员工为100人,则企业多缴纳企业所得税7500元。
以上假设条件不变,再考虑一下还原为含税奖金收入过程中出现适用税率变化的情况。设该企业为每个员工发放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5757元,5757÷12<500适用税率为5%,速算扣除数为0,还原成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5757÷(1-5%)=6060(元),500﹤(6060÷12)﹤2000,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5,应纳税额为6060×10%-25=581(元)。
如果企业发放含税奖金6338元(5757+581),则应纳个人所得税6338×10%-25=608.8,员工税后收益为6338-608.8=5729.2,低于5757元。
是不是可以由此推断:在还原为含税奖金过程中出现适用税率变化的情况下,发放不含税奖金划算呢?其实不然,企业还多缴企业所得税608.8×25%=152.2元/人。如果企业发放含税奖金6490.2元(5757+581+152.2),则应纳个人所得税6490.2×10%-25=624,员工税后收益为6490.2-624=5866.2﹥5757,仍是发放含税奖金划算。
这里只是比较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含税与否两种方式的区别。实际上,在接近税率临界点时,企业的筹划通常为避开高税率。如上例,企业可以发放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6000元,另外490.2元作为月奖发放,可以大大减轻税负,使员工获取更多税后收入。
总而言之,发放奖金以含税奖金为好。企业发放不含税奖金,为员工支付个人所得税,不仅不利于培养员工的纳税意识,税后收益也不划算。为了做好个人所得税收筹划,我们必须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与缴纳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才能运用法律和优惠政策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刘佐著.最新个人所得税知识问答.企业管理出版社,2008年版.
篇7
关键词:税收筹划;独立学院;一次性奖金;边际税率
中图分类号:F810.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0)11-0055-04
高校是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地方之一,职工尤其是教师学历高、职称高、工资薪金收入也较高,特别是近几年来,高校教师收入增长较快。2001年5月1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对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国税发[2001]57号),明确高等院校属于高收入行业,大、中学教师属于高收入群体,纳入了个人所得税的重点监控对象,如何在合法、合理的限度内,在不增加单位支出的前提下,降低高校教师的税收负担,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已成为高校教师关注的重点。笔者通过对河北省部分高校教师收入的调查,对降低高校教师税收负担提出以下建议。
一、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师收入现状调查
笔者通过对河北省某高校教师收入及构成情况进行调查得知,该高校教师工资薪金性质的收入主要有四部分组成:工资(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职务津贴及各种补贴等)、劳务费、课时津贴和其他。其中工资和劳务费部分金额固定,均能够按月发放,而课时津贴则根据每位教师各学期所承担教学任务的不同具体计算,使得每位教师在一年中每学期的工薪收入总额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工薪收入金额方面来看,月工薪收入在2 000元以下的占统计人数的0.63%,月工薪收入在2 000元~2 500元的占统计人数的1.17%,月工薪收入在2 500元~4 000元的占统计人数的38.12%,月工薪收入在4 000元~7 000元的占统计人数的50.83%,月工薪收入在7 000元~22 000元的占统计人数的9.19%。
由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该高校教师工薪收入主要集中于2 500元~7 000元,占统计人数近90%,其间4 000元~7 000元又占了半数以上。工薪收入在2 500元以下的适用5%的税率或不缴纳个人所得税,工薪收入在2 500元~4 000元的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为10%,在7 000元~22 000元适用15%的边际税率,而在7 000元~22 000元的则适用20%的边际税率。个人工薪收入越高,适用边际税率越高,个人所得税税负越重,这就为降低税负、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提供了筹划空间。
本文主要就普通高校课时津贴和所属独立学院课时津贴的发放提出筹划建议。
二、普通高校课时津贴的税收筹划
课时津贴是高校教师工资薪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占工资薪金收入的50%左右,其发放形式一般有按月发放、按学期发放和按年发放三种情况,通过调查,河北省高校一般以按月发放为主,按月发放是在1996年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取得奖金征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6]183号)精神,为降低教师税收负担、减少纳税支出所作的统筹安排。2005年1月25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以下简称“一次性奖金计税办法”),改变了原个人一次性奖金的计算方法,同时也为个人所得税的筹划提供一定的空间。
一次性奖金计税办法改变了原一次性奖金按全额确定税率的规定,采取以一次性奖金除以12 个月的商数来确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实质上降低了全年一次性奖金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这就需要我们改变原来课时津贴一律按月发放的办法,采取按月发放和年终一次性发放相结合的办法,即一部分课时津贴按月计入教师的工资薪金收入,合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但为了考核教师的教学质量,将一部分课时津贴留待年终一次性发放,以使按月发放工资薪金和年终奖金所适用的综合边际税率最低。
《河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业务问题的通知》(冀地税函〔2008〕5号)的规定“对单位每月从职工应发工资中扣除一定比例,季末或半年考核后根据考核办法返还并发放考核奖金的,严格按照《一次性奖金计税办法》有关规定执行,不得分摊到所属月份。”此规定为一次性奖金的个人所得税筹划提供了政策依据。
如某高校教师2008年某月应取得的职务工资为3 000元,每月课时津贴为4 000元,共计7 000元。在不考虑社会保险的情况下应纳个人所得税:(7 000-2 000)×15%-125=625(元),全年共计缴纳个人所得税:625×12=7500(元)。
如果改变课时津贴的发放形式,改为每月发放2 000元,余额于年末一次性发放,则每月缴纳个人所得税:(3 000+2 000-2 000)×15%-125=325(元),年终一次性发放24 000元,应缴纳个人所得税:24 000×10%-25=2 375(元),全年共计缴纳个人所得税:325×12+2 375=6 275(元),年节税额:7 500-6 275=1 225(元)。
所以,各高校应依据每一位教师年收入总额,合理安排按月发放的工薪与年终奖金,以达到适用税率最低,税负最轻。根据此原理,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得出结论,不同收入水平的年工资薪金总额,月工资薪金发放额和年终奖金发放额的组合是不同的,其不同组合方式见表1。但工资薪金所得按月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而一次性奖金按年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实际适用九级全额累进税率,年终一次性奖金发少了,达不到筹划的效果,发多了不但不能节税,反而会增加纳税人负担。其原因在于年终一次性奖金实际在适用全额累进税率时,每一个级次的临界点附近,均会出现收入的增长小于税收增长的不合理现象,存在奖金发放的区间,所以应合理安排按月发放的课时津贴与年终一次性发放的课时津贴,以达到筹划效果。结合表1,不同级次年终奖金区间如表2所示。
如某高校教师2007年12月应取得工资薪金4 500元,年终一次性奖金25 000元,则当月应纳个人所得税:(4 500-2 000)×15%-125=250(元),年终一次性奖金应纳个人所得税:25 000×15%-125=3 625(元),当月共计缴纳个人所得税:250+3 625=3 875(元)。其年终发放奖金已进入了区间,增加了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应调整为固定发放24 000元,余额1 000元记入当月工资发放,则当月缴纳个人所得税:(5 500-2 000)×15%-125=400(元),年终一次性发放24 000元,应缴纳个人所得税:24 000×10%-25=2 375(元),当月共计缴纳个人所得税:400+2 375=2 775(元),节税额:3875-2 775=1 100(元)。
三、独立学院课时津贴的税收筹划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增长,各项相关改革不断深化,一些地方和高校在高等教育办学机制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成立了相对独立的二级学院(以下简称独立学院)。根据《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6号)的规定,独立学院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完善教师聘用和管理制度,依法落实和保障教师的相关待遇。因此独立学院与参与创办的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本普通高校)分属不同的法人,独立学院既可以聘用本普通高校的教师进行教学活动,也可以聘用其他高校的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由于独立学院与本普通高校不可割舍的“血缘”关系,一般以聘用本普通高校的教师为主。所以独立学院的课时津贴又成为高校教师收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收入应如何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也成为个人所得税筹划的重点。
通过调查,目前高校教师从独立学院取得的课时津贴大多并入当月的工资薪金总额,合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样就加大了个人所得税的计税基数,造成适用的边际税率爬升,加重高校教师的税收负担,减少其实际可支配收入。根据纳税项目的选择和转化筹划法,应在合法、合情合理的前提下,将高校教师从独立学院取得的课时津贴转化为劳务报酬所得,一方面可以增加税前扣除,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边际税率,从而达到降低税收负担的目的。
如前所述,独立学院与本普通高校分属不同的法人,即高校教师与本普通高校存在长期稳定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所以从本普通高校取得的课时津贴应与基本工资合并按“工资薪金所得”计税;因高校教师与独立学院不存在人事、工资方面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不属于独立学院的职工。从独立学院取得的课时津贴,应属于因某一特定事项临时为外单位工作所取得的报酬,界定为兼职收入,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兼职和退休人员再任职取得收入如何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5]382号)的规定,个人兼职取得的收入应按照“劳务报酬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如某高校教师2008年某月应取得的职务工资为3100元,当月从本普通高校取得课时津贴2400元,从所属独立学院取得课时津贴1000元,共计6500元,则如果全部按工资薪金所得纳税,应纳个人所得税为:(6500-2000)×15%-125=550(元)。如果从本普通高校取得的课时津贴计入当月工资薪金收入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从所属独立学院取得的课时津贴按劳务报酬所得纳税,其工资薪金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为:(5500-2000)×15%-125=400(元),劳务报酬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1000-800)×20%=40(元),当月共计缴纳个人所得税:400+40=440(元),节税额:550-440=110(元)。
四、其他筹划办法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其有关规定,个人每月取得的收入(包括工薪及各种奖金)超过费用扣除标准(现为2000元)的,均需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高校可充分运用工资薪金福利化来进行税收筹划,转化教师的收入形式,减轻教师的税收负担,避免教师的某些费用支出。
(一)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办公用品
高校教师除某些领导必须外,一般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办公所需设备如办公桌椅、计算机、打印机及各种耗材等均由教师自行购置,这些必要的支出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减少了其可支配收入,高校可改现金发放为统一购置相应的设施,列为学校的固定资产,学校拥有所有权,教师拥有其使用权,由于教师减少了名义收入而使得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边际税率降低,增加了教师税后可支配收入。
(二)提供福利设施
高校教师多为脑力劳动者,伏案时间长,工作强度大,所以大多也较注重健身活动,学校出于爱护本校职工、提高工作效率的考虑,可提供健身场所、购置健身设施,一方面解决了教师的健身问题,保证其身体健康,另一方面通过集体健身活动,增强了教师之间的沟通,和谐了教师之间的关系。
(三)提供交通和通讯便利
随着高校教师收入水平提高,教师中购车者越来越多,车辆的购置费、养路费、年检费、保险费、汽油费和维修费等形成了购车者的负担,这些车辆在满足个人的需求外,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私车公用”现象,所以高校应借鉴一些金融企业的做法,鼓励个人购车,按照一定标准给予相应实物补助或费用报销,通讯费用亦然。
采取工资薪金福利化为高校教师进行税收筹划,应避免税务机关将个人所享受的福利量化于个人,如免费提供午餐、提供假期旅游津贴,等等。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以免费旅游方式提供对营销人员个人奖励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11号)的规定,“企业和单位对营销业绩突出人员以培训班、研讨会、工作考察等名义组织旅游活动,通过免收差旅费、旅游费对个人实行的营销业绩奖励(包括实物、有价证券等),应根据所发生费用全额计入营销人员应税所得,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因此,应注意合理避税。
(课题负责人:王京梁 成员:魏茹芳,李金荣,张红卫,庄宇鹏)
参考文献:
[1]张志宏.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税务筹划[J].北方经贸,2003,(7).
[2]王群.关于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的筹划建议[J].广东科技,2007,(8).
[3]唐爱国.高校分配制度改革目标模式与政策建议[J].社会科学研究,2006,(2).
[4]王大伟.谈公司工资薪金发放和个人所得税筹划[J].山东通信技术,2007,(7).
[5]张重.全年一次性奖金的个人所得税筹划[J].财会通讯,2007,(6).
Tax Planning Research 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ers' Income in Hebei Province
Topic Team
(School of Finance and Taxation,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hijiazhuang 050061, China)
篇8
[关键词]企业组织形式;大学生创业;税收筹划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8-0141-03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兴办企业实体。创业伊始,大学生们首先面对的就是要选择企业组织形式。而税收与企业组织形式选择息息相关,企业组织形式不同,所承担的税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将直接关系到企业和投资者个人投资回报的大小。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的税务差异给企业税收筹划提供了空间,因此,大学生创业时应该对企业组织形式进行精心选择和安排,这是企业税收筹划的基本内容。
一、企业组织形式的概念与种类
企业组织形式是指企业财产及其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状态,它表明一个企业的财产构成、内部分工协作与外部社会经济联系的方式。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按照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通常分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企业。
(一)个人独资企业
我国的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很多属于此类企业,其典型特征是个人出资、个人经营、个人自负盈亏和自担风险。个人独资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企业经营上的制约因素少,办理手续简单。大学生在管理上有很大自由,经营方式灵活多样,处理问题简便、迅速;只需缴纳个人所得税,税后利润归大学生本人所有。另外,对大学生而言,他们在经营企业中获得的不仅仅是利润,更主要的是个人成就感,这是个人独资企业特有的优势。然而,当企业资产不足以清偿企业债务时,则要用大学生个人的其它财产来清偿债务。
(二)合伙企业
合伙企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通过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企业组织形式。主要包括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与个人独资企业相比,合伙企业的资金来源较广,信用度也大有提高,因而容易筹措资金,可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短缺问题;合伙的大学生集思广益,增强了决策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过合伙企业也存在产权不易流动的劣势,产权转让及申请成为新的合伙人必须经过全体合伙人同意。
(三)公司企业
公司企业是指一般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或某些目的而成立,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出资者按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创办的企业。主要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能够促使投资人分散投资,通过优化投资组合取得最佳的投资回报。但是,公司不能公开募集股份、发行股票;不能募集设立,只能采取发起设立方式。股份有限公司能广泛吸收社会上的闲散资金,有充足的资金作为后盾;能适应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的现代生产方式,经营者有较大的经营自。大学生由于缺乏公司经营、管理和融资等经验,创办有限责任公司并不具备优势,而创办股份有限公司更是奢望。
二、税收筹划的内涵
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的实现都伴随着税收的影子,大学生应该提前准确地掌握税法的变化和差异,并采用适当的调整方法,以减少税收负担。如要掌握2008年的企业所得税的汇算清缴和2011年的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内容。
据统计,近年来90%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失败告终。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经验、能力不足,融资困难,以及缺乏创业氛围等,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学生对税法缺乏了解。企业所得税法是纳税筹划的重要依据,对大学生创业组织形式的选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税收的无偿性决定了税款的支付是企业资金的流出。为了减轻税负,企业自然就会想方设法少缴税、免缴税或延缓缴税。正是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税收筹划应运而生。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不违反税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及兼并、重组等事项做出筹划和安排,以实现最低税负或延迟纳税的一系列策略和行为。
在税收筹划中,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不违法,在这个前提下,进行税收筹划工作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保持相对的灵活性,随时根据新税法的变动制定调整筹划方案,保证合理避税和降低税负,以增加企业的价值。对于企业来说,纳税筹划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不仅能够实现税收成本最小、实现企业的内在价值,更是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捷径。因此,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积极正确地去开展税收筹划工作。
三、不同企业组织形式的税收筹划比较
不同形式的企业,其税务负担是不同的,这为创业者留下了合法的节税空间。如果仅仅从税收的方面来考虑,需要在同等应纳税额的条件下,比较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的应纳税额。
(一)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的比较
我国税法对于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规定了不同的征税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独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应作为投资者的经营所得。按照征税对象中“生产经营所得”项目,适用5%到35%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规定,合伙企业的投资者(合伙人)按照合伙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合伙协议约定的分配比例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如果合伙协议未作约定的,应按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全体合伙人人数平均计算每个投资者的应纳税所得额。然后,按照征税对象中“生产经营所得”项目,适用5%到35%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依照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公司制企业需要在两个层次上缴纳所得税,首先是公司层次的企业所得税,即将企业实现的利润在进行相应地扣除和调整后,缴纳企业所得税;其次,企业投资者(如股东)如果是自然人的情况下,还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
根据以上条例,我们可以选取5000、10000、3000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400000、450000十二组数据作为企业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大致比较一下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之间税负。
同时,我们设出如下假设和条件:
合伙企业合伙人人数为2人且2人拥有相同的出资额。合伙人分为自然人合伙人和法人或其他组织合伙人。自然人合伙人适用5%到35%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因此,两自然人合伙人的合伙企业年应纳税额为:(全年应纳税所得额÷2×税率-速算扣除数)×2。法人合伙人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00000元的,属于小型微利企业,适用20%税率,年应纳税所得额高于300000元的,属于一般企业,适用25%税率。因此,两法人合伙人的合伙企业年应纳税额为:全年应纳税所得额÷2×税率×2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一个自然人合伙人与一个法人合伙人混合的合伙企业年应纳税额为:(全年应纳税所得额÷2×税率-速算扣除数)+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2×税率。公司制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00000元的,属于小型微利企业,适用20%税率,高于300000元的,属于一般企业,适用25%税率。公司制企业在缴纳完企业所得税后,将税后收益全部用于分配。如果股东为自然人股东的,按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中按“股息红利所得”项目,适用20%个人所得税税率,即自然人股东年应纳税额 =(公司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应纳税额)×20%。如果股东为法人股东的,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参见下表)。
(二)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比较
在公司的两个主要分类中,从税收负担的角度来讲,公司形式选择股份有限公司更为有利。因为我国现行税法对鼓励投资的有关税收减免政策,主要是以股份有限公司形式的生产企业为适用对象。股份制公司的股东将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时,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另外,从筹资角度来讲,股份公司的筹资方式比较灵活。然而,股份公司设立的条件比有限责任公司严格得多,经营风险也较大。因此,虽然企业选择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形式可获得更多的税收优惠,但也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进行选择。
四、大学生创业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建议
通常情况下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成立条件、税负负担和面临风险是不同的。尽管大学生创业往往是邀几位好友参与,甚至是个人独挑大梁,但由于大学生没有任何的经营经验,且在创业初期所能吸引的资本有限,对一个规模较小的企业而言,合伙制可能是较适合的组织形式。合伙人在处理内部事务时,不论是决策、沟通,皆较公司制度来的简单、迅速,公司形式在运营成本上也较合伙制度高出很多,融资渠道也不畅,不像合伙只要合伙人间就相关条件谈妥即可,公司的增资扩股则涉及到较为繁琐的法律程序和费用,尤其是股份有限公司。因此,大学生创业应考虑企业组织形式的正式化、弹性化和税收筹划等因素,合理选择企业组织形式,减少创业的税收成本。
当大学生创业时,如果小本经营,风险不大,股权结构单一,家庭或者家族式经营的生意,比较适合个人独资或者合伙企业的组织方式;如果规模庞大,管理水平要求高,经营风险大,股东结构复杂的企业则宜采用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方式。如果资金规模不是很大,还是先成立合伙企业比较合算,等经营到一定规模,市场扩大以后再转为有限责任公司,发展壮大后再择机发展成股份公司。
[参考文献]
[1]宋政.创业投资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比较[J].理论探索,2011(9).
[2]盖地.税务筹划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张金星.浅谈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J].知识经济,2009(1).
[4]王素荣.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第3版).
[5]贾进锋.浅谈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J].会计之友,2010(11)上.
篇9
关键词:税收筹划;税后利润最大化;个人所得税
企业要进行税收筹划财会人员起主导作用,当然财会人员必须熟知会计法、会计准则、制度及会计相关行业的政策,也要对税法及相关的法规制度了如指掌。其次,税收筹划对财会人员来说,也是一次学习税法及财经法规的过程。对企业来说,一个完美的纳税筹划可为企业节省很大一笔税金,还能规避很多税收上的风险,做好纳税筹划是很必要的。
一、税收筹划中常用的方式
(一)利用住房公积金抵扣个税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单位和个人在不超过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12%的幅度内,实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允许抵扣个人所得税。就是单位职工每月所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可以从税前扣除的,也就是根据标准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是不用纳税的,可以从工资薪金收入中抵减。其次,根据国家或省级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存入银行个人账户所得的利息收入,也免征个人所得税。
(二)用三保U项目实现税收优惠
我国法律规定,职工个人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提取的并向定向机构缴付属于个人的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金,可以作为当月工资薪金收入的抵扣项,免征个人所得税。
(三)利用年终奖金实现税收优惠
每年春节,年终奖是所有在职人员最关注的焦点,这样合理避税提上日程,税款的高低对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好处,对企业及职工双收益。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的通知》,职工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得出的商数确定税率及速算扣除数。年终奖的筹划中,临界点的筹划至关重要,所以年终奖宁可少千元也不要超一元,否则得不偿失。
还有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在发放一次性年终奖的当月,当月职工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3500元的费用扣除额,将全年一次性奖金-(职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3500)的余额,再按职工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出得的商数确定税率及速算扣除数。根据这优惠政策,如果当月工资薪金低于个税起征点时,应尽量把年终奖分至每月发放,可以利用每月3500元的抵扣额,进行税收筹划来达到节税,这样也能为职工节省很多的个人所得税。
(四)通过提高职工福利,降低工资来享受税收优惠
单位提高职工福利的方法很多,但只要是采取非货币支付的方式,就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比如单位为职工提供免费中餐、免费住宿费等手段来实现。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变相增加员工福利待遇从而降低员工的纳税起征点。企业(单位)可以通过该种方式,在员工个人实际收入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降低由员工个人应负担的税额,从而达到企业(单位)与个人双受益。
(五)通过通讯费、交通费等实报实销的手段来实现个人税收优惠
我国税法相关规定:凡是根据经济业务发生的,并取得合法发票实报实销的,例如职工的通讯补贴、交通费补贴、误餐补贴等等,属于企业正常经营费用,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六)纳税人尽可能通过长的时间分期领取劳务报酬
单位教授利用空余时间为某企业授课和作咨询业务,一次性取得劳务报酬35000元整。如果按一次性申报的方法纳税,则应纳税额为35000×(1-20%) 30%-2000=6400(元);如果通过与企业协商,将该劳务报酬分两个月支付两次,则第一次应纳税额=(17000-17000 ×20%)×20% = 2720(元),第二次应纳税额= (18000- 18000×20%)×20% =2880 (元),总计纳税额2720+2880 =5600(元)。两者相比,第二种方法可以节约800元。也就是说如果税收筹划合理,分次发放就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最少地缴税。
(七)利用扣除项目测算、级差等方法合理纳税,使职工、企业(单位)实现税收优惠,争取利润最大化
除了劳务报酬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稿酬所得等个人所得要按分级次减除必要费用,在取得相应业务后,可根据收入额合理筹划,实现税收最优惠。
(八)利用捐赠进行税前抵减实现税收优惠
根据我国税法规定,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或者国家机关向教育事业、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金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这就是说,个人在捐赠时,只要在捐赠方式、捐赠款投向、捐赠额度上同时符合法规规定,就能使这部分捐赠款免缴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为:捐赠限额=应纳税所得额×30%,允许扣除的捐赠额=实际捐赠额(≤捐赠限额)。
(九)单位和个人可通过选择合理的理财产品来实现税收优惠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新的理财产品不断涌现。其中很多理财产品不仅收益比储蓄高,而且不用纳税,例如教育储蓄、保险、基金等。面对众多的理财产品,就有了更多的理财选择,单位和个人慎重思考后再选择相对可靠的理财产品便可实现税收优惠,这是现代人理财的智慧之举。
二、税收筹划未来发展方向
(一)进行税收筹划可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企业(单位)必须壮大自身实力,才能在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合法地减少税收支出等于增加企业的收益,与节约成本费用具有一样的作用,这样对实现企业(单位)价值(利润)最大化具有重大意义。
(二)税收筹划可以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税收筹划需要在熟悉掌握税法的基础上,再学习和运用税法的各项规章制度。随着税收征管水平越来越严,这就要求纳税人的纳税意识的越来越高,税收筹划就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随着税法的完善,税收筹划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
逐步形成税收筹划所取得的收益大于偷税所得收益,人们愿意去进行税收筹划而不愿去冒偷税的风险。再说,税法的完善,使偷逃税的机会越来越少。
(四)税收筹划有利于国家稳步发展,符合国家利益的要求
税务筹划的Y果在企业层面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在市场层面上能促进产业布局的合理调整和生产力的发展,在国家层面上则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稳定发展,也就是说国家税收会随着企业的作大作强而增长。所以,从长远和整体层面上看,合理的税收筹划有利于国家各方面及经济的发展。
(五)税收筹划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税务筹划在运用国家税收的各种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起到了调节国家税收的经济杠杆的作用,体现了国家的产业政策,对资本的有效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在税务筹划的过程中,纳税主体经济权利的行使更加突出,在税务筹划的结果上,资本的流向更偏向于效益好、管理规范的企业,这就使得社会资源的配置更加到优化,社会的整体利益得到较大提升,因此税务筹划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中小企业(单位)进行税收筹划是各企业(单位)纳税意识不断增强的表现,它表明企业(单位)的有关利益主体将会采取合法的手段来追求税后利益最大化,这也是中小企业(单位)不断走向成熟、走向理性的标志。同时中小企业(单位)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企业(单位)的管理者不仅要着眼于税法的选择,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总体的经营管理决策,这样的企业(单位)才能一天比一天壮大。在企业(单位)经营管理中,把“无知者偷税、漏税,聪明者进行税收筹划”这一说法中蕴含的道理真正的运用到企业(单位)管理中,才能最终实现企业(单位)利润最大化,促进企业(单位)的经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盖地.税务筹划理论与实务[M].东北财经大学出社,2005.
[2]毛长珍.对企业税务筹划的思考[J].天津商学院报,2005(2).
[3]郭芳兴.浅谈企业税收筹划[J].会计之友,2005(6)A.
篇10
关键词:税收筹划 工资薪金所得 全年一次性奖金
1 税收筹划的概念和特点
税收筹划是指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的事先安排和筹划,尽可能的取得“节税”的税收利益。税收筹划的关键点在于:合法性、筹划性和目的性。合法性是指税收筹划只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违反法律规定逃避税收负担是偷税行为,必须加以反对和制止。财税人员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以法律为界限,不能为纳税人的违法意图而做决策,不能超越法律的范围,否则不仅不能得到预期的利益,而且可能会被认为偷逃税款,受到法律的惩罚,对纳税人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筹划性是指税收筹划必须事先规划、设计安排。在经济活动中,往往先有应税行为,后产生纳税义务,客观上提供了纳税人在纳税之前事先做出筹划的可能性。不同的纳税人和不同的征税对象,税法规定也不同,这也给税收筹划提供了机会;目的性是指税收筹划有明确的目的—取得“节税”的税收利益。无论是当前需要缴纳的税款还是以后需要承担的税负,都应该使税收的支付达到尽可能最小。当然,税收筹划不能局限于个别税种税负的高低,而应着重考虑整体税负的轻重,因为纳税人的经营目标是获得最大总收益,就要求他的整体税负最低。同时还要着眼于经营业务的扩展,即使缴纳税收的绝对额增加了,甚至税负提高了,但从长远看,如果资本回收率能增长,还是可取的。理想的税收筹划应该是总体收益最多,或许纳税并非最少。
2 个人所得税概述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分类所得税制,实行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用。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对象所征收的一种税。共分为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等11项。
3 税收筹划在个人所得税中的应用
2011年9月1日起,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全面实施。对比旧个人所得税法,新法有以下变化:首先,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超额累计税率由原来的9级调整为7级,税率由5%-45%调整为3%-45%;其次,每月扣减固定费用由原来的2000元调整为3500元。
新个人所得税法实施后,免税群体扩大了,部分收入群体的纳税额减少了,还有一部分收入群体纳税额却增加了,因此如何做好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筹划,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使员工既合理纳税,又合理“节税”,对于单位财税主管人员或者税务筹划师来说都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将主要介绍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筹划。
3.1 工资发放形式以月薪为主。这种情况下应该尽可能均衡发放全年工资,将各月收入尽量控制在同一收入段,避免各月工资出现大幅度变动,以降低适用税率,减少纳税金额。结合新个人所得税7级累进税率及调整后的固定费用扣除数可以发现,在扣除免税收入后年收入不超过4.2万元的,如果平均发放到12个月,每月收入不超过3500元,扣除3500元的固定费用,应税所得额小于等于0,全年都不需要纳税。一旦各月收入不均衡,有的月份收入低于3500元,有的月份收入高于3500元,此时月应纳税所得额就会大于0,从而产生税款。当年收入在4.2万至6万元之间,即月均收入在3500元到5000元之间,在将收入平均后可以将税率控制在3%,比如某人年收入6万元,若按照每月5000元发放,则每月纳税(5000-3500)*3%=45元,全年纳税45*12=540元;如果前面10个月按照3500元发放,不用缴纳税款,最后两个月每个月发放12500元,每月纳税(12500-3500)*20%-555=1245元,全年纳税1245*2=2490元,因此,对于年薪固定的群体,采取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合理“节税”的好方法。
3.2 全年一次性奖金的税收筹划。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评价,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也包括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考核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应该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①如果发放当月员工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者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应该将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照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时不再扣除固定费用。即应纳税额=员工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②如果员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固定费用扣除数,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扣除“员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数的差额”,余额再除以12个月,按照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即应纳税额=(员工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员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固定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③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办法只允许使用一次。其他各种名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按照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3.3 实际工作中往往会有下列情况,即某甲取得税前一次性奖金比某乙多,纳税后取得的税后收入却比某乙少。仔细研究后就会发现,这种现象并不矛盾,而是累计税率中的“不合理区间”所致,每一个税率都对应一个“不合理区间”。比如,一次性奖金所得小于等于18000元时,除以12后商数小于等于1500元,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分别为3%和0;奖金所得超过18000元小于等于54000元的区间段,除以12后商数在1500-4500之间,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分别为10%和105元,假设某甲奖金收入为18000元,应纳税额为18000*3%=540元,税后净收入=18000-540=17460元;再假如某乙奖金收入为18500元,应纳税额为18500*10%-105=1745元,税后净收入为18500-1745=16755元。本来税前奖金甲比乙高出500元,交完税后实得净收入却比乙少了705元。我们可以测算一下这个区间:18000+奖金增加额-[(18000+奖金增加额)*10%-105]≥17460经过测算可以得出,奖金额在18000元至19283.33元之间,奖金额高于18000,税后净收入会少于奖金额为18000元时的税后收入17460元。其他收入段的“不合理”区间,详见下表:
因此,我们在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时要尽量避开这些“不合理”区间,以达到合理纳税的同时合理降低税负,最大程度保护员工个人权益,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比如税法规定个人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红十字事业、农村义务教育、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的捐赠,准予在税前的所得额中全额扣除。因此,个人可以在适当时候向社会献爱心,既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了力量,同时又能减少税收支出,达到双赢目标。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纳税筹划一定要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就属于偷逃税款范畴,就会受到法律惩罚。比如有的单位年终奖励对生产、经营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往往从“盈余公积”或“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中提取奖金,而不通过“应付职工薪酬”账户;某些纳税人一个月内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位或个人处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或者取得两次或者两次以上的工资薪金,没有按照规定合并计算纳税;再比如某些单位有意扩大扣除费用标准,或者虚列人数,降低工资薪金水平以图少交税款;某些单位以误餐费的名义向职工发放补贴不计入工资收入而作为税前扣除项目,而按照税法规定,根据实际午餐顿数,按照规定的标准领取的午餐费,单位以误餐补助名义发给职工的补助、津贴不包括在内;某些单位向个人支付劳务报酬,没有把不含税收入换算成含税收入来计算代扣代缴税额,这些投机取巧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实际的误餐补助应是在个人因公在城区、郊区工作,不能在工作单位或返回就餐的补助。这就对企业财税主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提前筹划,避开不合理的纳税区间,还要大量掌握财务知识,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税法知识,争取做到既不损害国家利益,又能照顾员工个人利益,充分发挥税法的杠杆作用。
参考文献:
[1]2009年度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税务实务》291-298页;328-333页.
[2]2009年度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税法Ⅱ》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