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控措施范文
时间:2023-09-13 17:18: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险防控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基层队伍财务管理的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类似于财务信息的失真,如财务信息存在透明度不高、完整性不强、缺乏时效性以及信息准确性等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基层部队的良好发展。伴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国家对于基层部队的投入也不断加大,只有做好财务管理的工作,才能更好的促进基层部队的发展。消防部队应该可以说是我们接触较多的基层部队,消防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做到对财务信息的科学管理,才能保证消防事业更好的发展。对于基层部队的财务风险防控措施应该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建立相应的财务问责制度,尽可能的减少基层部队财务管理的风险。
一、基层部队财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部队财务信息缺乏真实性
基层部队财务中存在的问题会对部队的财政造成严重的负担,对于部队的发展极为不利,其中基层部队财务信息缺乏准确性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基层部队从凭证的内容上来说,基本都是通过报销入账的形式来掩盖其中的非法支出,报销凭证一般都比较笼统,缺乏信息的准确性,而且收费的发票和往来票据的用途混乱,没有做到按照使用期限进行使用,这样就会给一些人漏洞可钻,长期下去会造成基层部队财务的严重损失。基层部队中核算科目的使用,很多都出现了随意修改核算科目内容的问题,对经费的归属关系造成了改变,给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使其顺利的把公家的钱收到了自己的腰包之中。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对核算科目进行认真的核实,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减少财务管理上的漏洞,避免基层部队财务的损失。在基层部队的财务报表上,很多都是调节了预算外经费的收入费用,推迟经费上缴的时间,修改财务报表来隐瞒信息的真实性,对于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都造成基层部队财务信息真实性的缺乏,不利于基层部队财务的管理,导致财务上风险的提高。
(二)基层部队财务信息透明度不高
基层部队中各个部门都要依靠大量的财政支持,各部门为了争取自己最大的经费分配额,通常会出现提高所需的经费额度,造成基层部队中各个部门之间都采取措施来争取自己的经费,这些环节的透明度不高,很可能造成的问题,不仅不利于财务工作管理的进行,还严重阻碍了基层部队的正常运行,不利于各方面健康的发展。对于财务分配额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较为科学的评测标准,往往就会导致财务信息的不透明,没有相关的监督部门进行监管,这也是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之一。只有保证基层部队财务信息的透明化,才能更好的保证基层部队财务的合理使用,为各部门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促进基层部队的健康稳定发展,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和人民。
(三)基层部队财务信息的时效性问题
基层部队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经费的分配和使用实施,而且这些信息还要满足部队决策者的要求,财务信息的沟通对于财务信息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应该确保基层部队财务信息的时效性。基层部队中有着许多的自购、地方单位捐赠以及上级配发的资产,这些资产应该进行及时的核算和管理,如果不能及时的清算很可能造成资产的流失,如变卖、丢失以及损坏等,都会导致资产统计的不准确,出现账目与资产不符的情况,造成不必要的麻烦。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基层部队中对于财务的管理也都开始通过计算机进行,但是往往都是代替了手工记账以及手工制表等,没有做到对计算机的进一步利用,对于数据的传输和管理并没有做出太多的尝试,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基层部队财务信息的时效性,不利于基层部队财务信息的有效管理,使得财务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二、基层部队财务风险防控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
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对基层部队财务风险的有效防控,因此,在建立时应充分考虑到分析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以及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原则,使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能够科学的反映出企业的真实情况。实用性原则是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只有坚持以实用性为原则,才能更好的反映基层部队自身的实际情况,才能够客观的进行分析,才能采取实际有效的措施更好的促进基层部队对财务的利用。实用性可以说是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中的一个核心,如果分析指标体系建立起来了,而不能为基层部队自身所有,这样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的建立就毫无用处,白白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只有坚持实用性的原则,才能建立出符合部队实际的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更好的促进基层部队各部门之间的良好发展。
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充分考虑到基层部队能够对指标进行实际的运用,这就要求部队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在建立的过程中应注重可操作性的原则。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构建的可操作性是指数据指标的易懂性以及相关数据收集的可行性,这样得到的指标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促进统计的准确。财务报表分析指标还应遵从科学性与系统性的原则,这样设计出的指标才能更具有说服力,更贴合基层部队的实际情况,做到全面系统的了解到部队的财务状况。设计指标的科学性能够更加合理的反映出基层部队的根本,这样才能更好的应用于基层部队财务的管理中,保证基层部队更好的发展。
(二)更新基层部队财务管理理念
为了更好的降低基层部队财务风险,应该更新基层部队的财务管理理念,这样才能保证部队财务信息的质量,减少财务问题的发生,保证基层部队的稳定发展。基层部队应该把财务的管理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治警课题,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基层部队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不断进行改革才能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的完善财务管理的制度,做到部队经费的有效利用,切实做到最优化的发展。对于基层部队财务管理理念的创新和改革,可以进行小范围的试点开展,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信息记录时树立效率第一的观念,及时的了解基层部队财务的状况,保证财务报表可以真实的反映出部队财务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军费的经济效益以及保障效益,为基层部队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实行部队财务问责制度
对于基层部队的财务管理工作,应该认真实施财务问责制度,可以有效的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透明化,切实做到基层部队财务的科学使用。财务问责制度包括了权属关系的内部问责,可以较为有效的做到对责任人的追究,为财务信息使用的透明化提供可靠保障,还可以做到对行政体系内的问责以及行政体系外的问责,如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等,尽可能的提高财务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财务问责制度的实行,可以给那些以及钻漏洞的人一些警告,切实降低财务管理风险,保障基层部队财务的科学规划使用,促进基层部队的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基层部队财务风险防控措施进行分析,让我们了解到了基层部队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只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措施,才能更好的做到对基层部队财务管理,降低队伍财务的风险。基层部队对于财务工作的进行,还应充分借助科学的技术,利用计算机提高财务信息的整合分析力度,切实做到财务管理以及使用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
1.蔡春华.如何进一步加强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和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J].财经界,2010(1).
2.贾海芳.浅议基层消防部队内部控制及其实现[J].赤峰学院学报,2010(6).
3.贺玉民,陈龙兵,张德武.人人有责任 物物有人管 件件有着落[N].人民警察,2010(2).
篇2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防控措施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发展充满了挑战,因此,企业财务风险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财务成果在预算和实际的不一致,使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蒙受损失,给企业带来重大影响,以致财务风险受到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的重大关注,研究分析财务风险成因,并准确评估风险程度,确立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以促进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与表现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其经营管理活动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企业蒙受资金损失的风险,同时也会造成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下降,不利于企业的稳步发展。但是,由于企业财务风险具有普遍性和其特殊性,故也给企业降低风险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提供了机会。
(二)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①企业获利能力较差,经济效益不太好。其具体表现为企业成本费用较高,资产效益水平低下,资产投资回报率较低,利润较低。②企业资金缺乏,偿债能力较弱。其具体表现为资金不足,企业负债较多,融资能力差,信用等级较低,社会认可度较低。③企业经营能力欠佳,不良资产比重较大。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较差,不仅影响到企业能否完成预期目标,而且会给企业未来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容易引起企业的财务危机。④企业的债务结构不合理。由于企业的流动资产主要用于短期债务资金,当企业的财务可变现能力较弱时,就会降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影响其偿债能力。
二、财务风险的基本类型
(一)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在产供销的各个环节中不确定因素所引起的企业资金的滞后和企业价值的变动。同时,企业的经营风险包括采购风险、生产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等。
(二)集资风险
集资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在集资时所引起的不确定性,其主要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再融资风险等等。利率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的波动引起的筹资成本的变动。
(三)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投入资金因市场需求变动引起的收益与预期相偏离的风险性,投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投资风险、通货膨胀风险、违约风险等等。而企业投资主要有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种,证券投资则分为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两种方式,股票投资是属于风险共同承担,利益共同分享的投资形式,而债券投资只是定期收取固定利息。
(四)存货管理风险
企业拥有一定的存货是维持企业正常发展的重要条件,但确定最优库存量是企业的难题,存货较多则会导致货品积压,销售风险性较高;存货不足则又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甚至可能引起企业的违约行为,给企业的信誉造成不良影响,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企业外部因素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所进行的,当复杂的外部因素发生对企业不利的变动时,如果企业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和相应的防控措施时,那么将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带来不利影响。一是经济环境的变动,比如市场经济的不景气引起的企业生产变动;二是季节性变动引起企业做出生产调整和用工成本的变化。
(二)企业内部因素
(1)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欠缺:在传统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到位,并未意识到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这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财务人员在处理危机事件上缺乏控制性,企业对风险防控能力较差,使得企业往往蒙受一定的财产损失,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2)财务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大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存在着主观性和盲目性,总是按照自身的经验主观决策,未经过科学合理的论证,以至于给企业带来投资损失,产生巨大的财务风险。(3)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制度是为了督促财务资金的合理合法使用,以便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大多企业未能将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相结合起来,缺乏对财务资金的监管,很容易给企业带来财务资金损失,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一)建立财务风险防控机制
企业应明确财务风险存在的普遍性和其特殊性,要注意加大对财务风险的防控,积极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动并做出合理分析论证,不断提高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预测能力和处理能力,从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性。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财务制度,以便提高决策科学性,同时要准确定位各部门在财务管理活动的地位和作用,并须其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不断完善责任岗位制,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减少财务工作失误,才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提高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加强财务资金的管理
要有效防控财务风险,必须从企业思想意识上给予重视,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以及普通员工都应树立财务风险意识,从而降低财务风险的损失。财务资金的管理水平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的因素,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活动可以提高企业财务资金的利用率,优化企业的资源分配,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而且也能扩大企业的资本积聚,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防控集资风险
企业的资金筹集是开展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前提,如若缺乏资金,企业便不能正常运行,就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被淘汰,因此科学合理集资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在集资过程中,也会产生相应的企业债务,如果企业生产经营不好,企业债务便会加剧企业财务风险。为此,企业在集资前应做出科学合理的推断与论证,减少对外借资金的需求,增强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四)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监督机制
建立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才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制度基础,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同时,也应建立奖励机制,使企业所有员工的目标与企业利益相符合。对于企业存在的问题,财务监管人员应在合理论证的基础上,同相关负责人协商规避财务风险的方法,并及时将财务风险报告报领导审核,只有如此,才能不断完善企业财务内部监管机制,从而降低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林小杰.企业财务资金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J].中国市场,2015(46).
[2]海洋.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估与防控措施[J].价值工程,2010(10).
篇3
Abstract: The awareness and prevention for financial risk in an important issue which is faced by businesses and exists every steps of enterprise's financial activities. Combining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financial risk,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ause of the financial risks, and its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evaluation factors, and proposes a series of measures reducing the financial risk to help enterprises to improve their efficiency in the present economic environment.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成因;特征;评估;防控措施
Key words: financial risk;causes;feature;assess;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0-0026-02
0引言
财务风险是指在内外部各种难以预测的因素影响下,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产生了预计财务成果与实际财务成果不一致的现象,而使企业可能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随时可能对企业的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必须引起各方面的重视,根据不同企业的经济背景和经营特点,认真分析其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对风险程度进行准确的评估,以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确保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1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因素
企业资本在现金与非现金之间循环的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具有形成财务风险的因素。其中既包括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经济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具体到不同企业,形成风险的因素也不尽相同。
1.1 企业外部因素企业的经营发展离不开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宏观环境中包括的经济、法律、文化、资源等因素经常发生变化,并且这种变化通常是企业难以预见和左右的。当外部因素发生对企业不利的改变时,如果企业无法做出科学的预测和及时的应对,则必然会带来较高的风险。具体而言,产生风险的主要原因有:①市场季节性调整:如销售淡旺季现金的不平衡,季节性用工成本的变化等;②经济波动:如市场不景气产生的滞销及经济过热造成的利率上升等现象;③通货膨胀的压力:通货膨胀常造成资金流转的不平衡,原料成本上升,使企业财务风险加剧;④市场竞争带来的不利影响等。
1.2 企业自身因素
1.2.1对效益的盲目追求导致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一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获得更高效益而盲目筹款以赚取超额利润,使负债资金比例过高,这是产生风险的一个根本因素。一旦投资或经营决策出现问题,偿付能力的不足必然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1.2.2财务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财务人员对风险认识不足
科学系统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是防范风险、维护企业良性运营的重要保障。但在某些企业,由于财务风险意识淡薄,缺乏优秀的管理人员、完善的管理手段及系统的管理流程,使整个财务管理过程处于无序的状态,财务关系混乱,直接引发了财务风险。在这一状态下,企业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甚至严重流失,极有可能导致重大财务危机的出现。
2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及评估指标
2.1 财务风险的特征企业财务风险通常具有以下特征:①客观性:任何企业财务活动都客观存在着两种结果,即预期目标的实现和无法实现,因此,风险的存在是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②普遍性:风险普遍存在于资金的筹备使用、资产的配置、收益的累积和分配等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体现在各种财务关系上,具有全面性;③变化性:企业虽然可以对风险进行预测和控制,但由于财务活动之间复杂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④共存性:在经营中,风险与收益一般都是共同存在的,且通常成正比例关系,即风险越大,收益的可能就越高。财务人员必须充分把握这一系列的特征,才能对财务风险做出正确的评估,从而建立一套完整、全面、动态的风险控制体系,有效地化解其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2.2 各项评估指标在制定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以前,财务工作者应首先对自身企业做出合理的风险评估。科学的分析指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风险存在的范围和程度,这些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总资产报酬率等。以总资产报酬率为例,它指示出企业全部资产获取收益的水平,可以反映出企业的投入产出情况及获取效益的能力。在评估中,充分利用不同的指标杠杆可以对企业中较隐蔽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除以上指标外,财务人员还可以通过资金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总资产周转率、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等的分析,得到更加客观准确的风险评估结果。
3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
在认真分析企业宏观环境和自身经营特点,得出有针对性的财务风险评估结果后,制定并落实多种防范措施,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变化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就成为财务工作的重心。
3.1 加强财务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培养经营者和财务管理人员是否具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和专业知识是风险控制工作成败的关键。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的分析判断及丰富的操作经验,及时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并迅速采取快速合理的反应措施,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以规避风险。
3.2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有效应对环境变化的基础。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应清晰明确,财务管理的流程和会计核算流程适应企业经营方式与发展模式的变化,有效地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财务决策。要明确各部门在财务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赋予其应有的权利及相应的责任,并通过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和审计监督工作的加强,减少工作失误,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增强企业的财务安全。
3.3 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控机制防控机制主要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部分。事前预防是防止风险转化为财务危机最重要的手段。企业应对其筹资、投资等方案作出慎重而客观的风险评价,在决策中始终坚持稳定性、适度性、合法性的原则,并对负债进行相应的担保。此外,应建立基于各种评估指标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保证风险分析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应根据财务风险的变化性特征及时作出决策的调整,当实际财务成果与预期值出现偏差时,能及时通过各部门的分工协作制定出降低风险的具体对策,将风险始终置于可控范围内。事后控制则要求以已发生的财务风险为依据,制定新的更完善的风险防控措施和保障制度。
3.4 控制财务风险的具体方法实践证明,财务决策中的一些技术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具体包括:①风险分散:主要指企业通过投资的多元化和多种经营等方式降低风险;②风险回避:这是指在财务决策的制定中对多种方案进行综合考虑,在保证企业实现效益的同时,优先考虑风险较小的方案;③风险转移:指企业通过他人承担等方式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的做法。
总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以降低风险对其经营生产活动的影响。除上述方法外,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改进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和拓展新的营销手段,同样能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也是实现企业预期经营效益,规避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张祖敏.企业财务风险成因与防范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2010, (01):201-202.
[2]李晓林.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相关探讨[J]. 现代经济信息, 2009, (23) :148-149.
篇4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风险;防控措施
档案信息化作为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新阶段,具有高效便捷等优势,已在我国很多档案馆或部门得到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由于档案信息化的特性,使得它在实践中很容易受到恶意攻击,造成档案被篡改或者缺失。所以,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分析以及研究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风险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风险
档案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它的安全性以及管理效率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发展建设脚步。目前,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它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具体如下:
1、网络病毒威胁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由于网络病毒引起的网络通信阻塞、文件信息损坏等问题,不仅会极大阻碍档案系统提供正常服务,同时还会导致常年积累的档案信息丢失,造成的损失是灾难性且不可修复的。
2、网络攻击风险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为了确保档案传输存储安全,需要适当的将内网与外网进行隔离,防止因信息泄露而引发的严重后果。但是现实是,很多不法分子为了借助档案信息牟取暴利,会对档案内部网络进行恶意攻击,一方面可能造成档案资料被窃取或恶意篡改,另一方面还会导致系统瘫痪,影响它的功能。
3、外部环境风险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它自身的系统属于弱电工程,耐压值较低,它在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影响,比如地震、水灾以及火灾等自然灾害;技术人员的操作失误或错误;设备被恶意破坏或被盗;电磁干扰;等等。
4、管理安全风险
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由于管理职责不明确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档案管理的效率以及质量。与此同时,管理人员缺乏安全管理意识以及专业水平较低等,也是导致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纸漏的主要因素之一。
5、系统安全风险
在信息化时代,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应用系统也要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修复漏洞或者更新换代,只有确保应用系统本身的安全可靠,才能降低其被网络攻击或病毒感染的几率。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风险的防控措施
1、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团队的综合素质
想要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就要让相关的档案管理人员从过去的杂业型转变为专业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有序、高效,离不开高素质管理人员的支持。目前,很多档案管理部门或档案馆在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缺少既懂软件开发又精通档案管理相关知识的人才。基于此,相关部门或机构就要尽一切努力来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并建立竞争机制,让每一位管理人员都能在克服惰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另外建立激励机制,并实现人员的优化配置,从而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感以及积极性。
2、提高档案标准化管理意识
有些单位或机构过分强调本单位的特殊性,而没有实现对档案的标准化管理。这种拒绝标准化管理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单位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于有些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理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改变,尽管能获得一些成效,但是整体档案管理工作却不具备通用性,档案的利用率也大大降低。因此,淘汰这种陈旧的管理观念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目前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否顺利展开的重要前提。
3、强化风险应急处置职能
相关部门或机构想要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防控,应该针对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一套应急处理方案,其中包含事前控制措施以及事后处理措施,从而在遇到风险的第一时间就能立即做出反应,以此来将损失降到最低。与此同时,可以制定一个完善的风险评估方法,对风险发生的位置、几率、后果以及损失等有一个全面分析评估,从而为管理人员及时发现风险并预警提供保障。
4、加大对信息技术研发以及引进的投人力度
可以通过研发或者引进先进信息技术的方式,来保证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可靠。在信息技术不断革新或者修复的同时,系统受网络攻击或者病毒感染的几率也会大幅度下降,这就能强化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信息平台的操作监控,以此来向公众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
三、结语
在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想要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以及安全性,进行信息化建设就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还会受到各种威胁以及风险,影响到档案管理的有序高效。因此,相关部门或机构应该改变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加强对他们的专业技术培训,从而在不断学习探索过程中,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添砖加瓦。
作者:吴宁宁 单位:无棣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1]李晓琳,王艳华.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探索[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5):58.
[2]谢建波,李建立.关于我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认识与实践[J].档案管理,2011,(6):38一42.
篇5
序号
内设部门名称
岗位名称
环节
名称
涉及对象
廉政风险点及表现形式
风险等级
防控措施
1
劳保所
劳保所
全面负责社保各项工作
劳保所所长
监督不到位或约束不够,导致制度不能得到有效落实,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高
1. 加强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学习,不管提高政策理论水平。
2. 制定详细业务工作流程,接受干部群众和社会监督。
3. 深入基层队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调研,知道所内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
劳保所
劳保所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养老业务办理
工作人员
1.程序把关不严、内容把关不严,不遵守业务管理规定办理。
2.监管力度不够,弄虚作假。
高
1.定岗定责,严禁违反工作流程和工作纪律的行为。
篇6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企业;财务风险;防控措施
一、财务管理对商品混凝土企业的重要性
随着商品混凝土企业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但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也提高了企业的综合效益。由此可见,财务管理对商品混凝土企业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管理促进了商品混凝土企业的规范经营
在商品混凝土企业实行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要阶段,是企业整体经营的必然需要。通过采取财务管理,企业的管理行为得到细化,企业的管理行为更加有效,企业的整体经营行为得到了规范。所以,从商品混凝土企业的总体发展来看,财务管理对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十分重要。
2、财务管理提高了商品混凝土企业的综合效益
通过采取全面财务管理,商品混凝土企业的整体经营行为得到了规范,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措施得到了贯彻和落实,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综合效益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对于财务管理来讲,其重要性主要是提高了商品混凝土企业的综合经营效益。
3、财务管理提升了商品混凝土企业的经营水平
财务管理目前已经成为商品混凝土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对商品混凝土企业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不但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效益,也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所以,财务管理对于商品混凝土企业的经营管理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保证了企业经营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商品混凝土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分析
对于商品混凝土企业而言,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无外乎来自三个方面:企业外部因素、企业内部因素、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因素。
1、企业外部因素
众所周知,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企业资金供给持续发生短缺,货币性资金持续贬值,实物性资金相对升值,资金成本持续升高。目前,我国商品混凝土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偏低,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欠缺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2、企业内部因素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商品混凝土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例如: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等。
3、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因素
商品混凝土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垫资现象,应收账款大量增加。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坏帐损失严重。企业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商品混凝土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商品混凝土企业如何实现财务风险的有效防控
对于商品混凝土企业而言,财务风险如果不及时得到控制,将会对企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不但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也会对企业的经营利润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我们要采取积极措施,对商品混凝土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控。
1、商品混凝土企业要对财务风险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于财务风险的防控,要想取得积极的效果,就要从观念上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的优化,使企业的财务制度能够更加完善有效,从根本上推动企业财务风险防控体系的建立。因此,对财务风险引起足够的重视是实现有效防控的第一步,我们要在观念上理顺这一思路。
2、商品混凝土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
目前内部控制被公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对于商品混凝土企业来讲,要想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就要在现有的财务制度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通过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程序,保证商品混凝土企业的财务管理取得积极效果,起到防控财务风险的目的。
3、商品混凝土企业要积极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在商品混凝土企业中,财务风险的一个具体体现就是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没有实现对资本的合理利用,在资本利用过程中不透明,无法发挥资本运营的积极效益。因此,要想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控,就要加强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保证商品混凝土企业经营的有效性。
四、商品混凝土企业采取财务风险防控措施取得的积极效果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商品混凝土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是比较严峻的,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控,会对企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从目前商品混凝土企业的实际经营来看,多数企业已经采取了积极的财务风险防控措施,保证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消除了财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通过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商品混凝土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采取财务风险防控措施,化解了企业经营风险
通过采取财务风险防控措施,商品混凝土企业的整体管理经营行为得到了优化,财务管理行为得到了规范,企业的经营风险进一步降低,保证了企业整体效益的实现,化解了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2、采取财务风险防控措施,强化了企业制度建设
在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措施中,加强内部控制是重要的一条。通过建立健全商品混凝土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制度建设得到了完善,同时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优化,对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很有帮助。
3、采取财务风险防控措施,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益
对于商品混凝土企业来讲,采取财务风险防控是经营管理中的必要措施,通过采取财务风险防控措施,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水平得到了直接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得到了根本的保证。由此可见,采取财务风险防控措施取得了积极效果。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财务风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具有客观性和不确定性,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混凝土企业应该而且必须正确的面对风险,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尽量减小企业的财务风险,保持企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悦;;试论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 [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05期
[2] 俞芝瑜;;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J];当代经济;2006年01期
篇7
【关键词】 贸易企业; 经营风险; 防控措施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及进入WTO以来,经济取到了较快较好的发展。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把企业文化、企业资源与未来价值统一成一个整体,从而保持长久竞争优势,是每个贸易企业必须认真对待和仔细分析的。随着经济的发展,贸易企业在对内对外贸易总量中的比例迅速上升,这给贸易企业的发展既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带来了不利条件。
在贸易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活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无法确定的因素,同时我们更无法事先预料这些因素带来的影响,这种情况下贸易企业的实际效益与预期效益就会发生偏差,从而增加贸易企业蒙受损失或者获得额外收益的可能性。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贸易企业的经营风险。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就是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企业不断地从外部环境中取得原料、资金和劳动力,将这些生产资料在企业的内部加工和包装,向外部环境输出商品。只有不断地将生产资料转化为劳动力商品,企业才能从中获得利润。在这一生产与经营过程中,纷繁复杂的经济系统以及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都会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同时,企业内部环境的变化与管理者水平和能力的高低也会给贸易企业的经营带来风险。所以,在企业生产与经营中树立敢于冒险、善于冒险,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和经营成功的观点是非常必要的。
为此,本文主要阐述了贸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经营风险,并针对这些经营风险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贸易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壮大提供理论基础。
一、经营风险的定义
经营风险,亦称营业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经营风险为企业运营所固有的风险,是由于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因素而导致的未来经营收益的不确定性。狭义的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利息及税前预期利润的波动程度。显然,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的息税前利润越多,其面临的经营风险就越小;反之,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则越大。而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关键在于盈利水平的高低。
由于贸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贸易企业的经营风险种类和数目繁多。经营风险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然风险,包括了一切自然等地质灾害所引起的破坏。二是社会经济环境风险。经济环境形式多样,这就使得贸易企业的经济环境风险多样化。贸易企业的社会环境包括政策和法规、同行业的竞争、市场季节性变化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的调整和变动等;而经济环境包括经济体制、经济周期、通货膨缩等方面。三是贸易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风险。经营管理者首先要分析给贸易企业经营带来风险的因素,这是分辨和识别风险的前提条件,也是经营管理者制定减小、克服甚至是避免风险策略的依据。
贸易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认识程度不全面或者不深入,没有及时或者使用有效的防范手段等,都会使得贸易企业的经营风险发生或者增大。经营者头脑清晰地认知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并作出相应的反应或者采取相应的措施,是贸易企业承受或者规避经营风险的必要前提,否则会引起新的更大风险或损失。
二、贸易企业可能面临的经营风险
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必然产生经营风险。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最终通过市场来检验商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给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在市场中,价值规律与竞争规律不断变化地对商品的生产和经营起着作用,这样就必然会给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带来风险。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贸易企业必然要承担某种或者某些经营风险。第一,在社会主义的贸易企业之间,必然存在生产要素在质量和数量上的差距。同时,企业内部劳动者之间的素质和生产技能等方面也一定有很大的差异。第二,贸易企业的领导者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作出相应的决策方面和经营管理水平也必然存在差异。第三,市场经济的各个环节是不断变化的,在商品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会经常出现企业领导者对客观情况的估计不足及作出的经营决策与客观事实不同的现象,在商品的经营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事先无法预料的情况。目前,我国经济相对独立,贸易企业在生产与经营以及商品在市场的流通过程中必然面临着许多意想不到的经营风险的考验。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如果不能很好地分析和认识这些风险,就难免会在经营的事业上失败,就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甚至破产。
按照市场竞争中存在的不利因素以及这些不利因素对经营活动的影响,可以将贸易企业存在或面临的风险分为以下几种。
(一)市场营销风险
篇8
关键词:电力企业;营销风险;防控措施
电力企业在电力营销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潜在的风险,为了减少电力企业营销风险,必须要在管理上和技术上进行提高,将营销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来保证电力企业的经营安全质量,因此,减少营销风险是目前电力企业工作关注的重点。
1分析电力营销风险中存在的问题
1.1电力欠费风险问题
我国电力企业不断发展,为了减少低压用户在用电过程中拖欠电费的事件发生,很多地区都已经开始实施预付电费的方式。然而我国仍有大部分地区采取“先用电后缴费”的电费回收模式,所以这些地区会存在低压客户拖欠电费的现象,而且时间一长,低压客户拖欠电费累积增多,就会给电力企业带来经营压力。另外,地方政府干扰电力企业收费的现象大有存在,很多企业因为资金周转不开一直拖欠电费,政府部门考虑到当地经济发展的问题就会给电力企业施加政治压力,造成部分企业的电费一拖再拖,而电力企业也不能及时有效催促企业按时缴费的情况发生。电费回收工作是电力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电费回收工作完成质量的好与坏与电力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电费回收存在三方面风险点:一是“银货不同期”造成的电费风险,“银货不同期”是指客户用电的时间和缴纳电费的时间不同,信誉不好的客户在用电过程中会出现拖欠电费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发生会给电力企业带来严重的影响,特别是传统的“先用电,后交费”的电力营销模式中,“银货不同期”的现象较常发生。二是地方政府干扰电力企业收费的现象大有存在,很多企业因为资金周转困难一直拖欠电费,政府考虑到当地经济发展的问题就会给电力企业施加压力,造成有些企业的电费一拖再拖,给电力企业电费回收带来很多难题。三是当地人民法制观念薄弱,对于“电是商品”的意识淡薄,一些客户缴费意识不高,长期拖欠电费,这也是给电力企业电费回收工作造成很多困难,同时目前电网公司正在致力于提高服务质量,谨慎利用停电的方式催缴电费,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电费回收工作的难度。
1.2偷电风险问题
当前社会偷电事件时有发生,甚至有越演越烈之势。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因为偷电事件的发生我国电力企业已经遭受约200亿人民币的经济损失,随着高科技隐蔽性窃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电力企业的损失会愈加增大。当今社会发生偷电事件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人们的法制观念薄弱,“电是商品”的意识淡薄,不能意识到偷电也是一种偷盗的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当人们看到偷电事件时,往往采取置之不理甚至跟风效仿的态度,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反而助长了这种违法现象的气焰;另外一方面是受到经济趋利的影响,个人和一些企业把偷电当作一种节约成本、减少开支的便利途径,所以偷电的事件不仅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反而发生频率逐渐增加。除了以上三个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隐蔽性和高科技性的偷电手段层出不穷,也正在给电力企业带来沉重的影响。
1.3线损风险
在供电单位输送电力和分配电力的过程中,会遭到电能量损耗,减少有功功率输出,这种现象称之为线损。线损包括固定损耗、可变损耗和其他损耗。当电网处于稳定状态时,电网线损现场越严重,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就越低,相反电网线损现象越低说明企业生产管理水平越高。加强营业管理特别是线损管理是降低经营风险的有效措施,同时能够使供电企业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提高供电企业的效益。
2针对电力营销风险问题的解决策略
为了解决线损问题,首先应该将网络布局进行优化,着手解决供电过程中半径过长问题,另外在双回路供电工程中为了实现经济效益一体化,可以采用并联运行的方式。其次可以引用先进的节能型变压器,减少使用传统的高耗能变压器,为加强计量的准确度和正确性,逐渐投入新型智能化电能表等计量装置,从而使得电能数量计量更加精确,提高电力企业的效益。再次可通过及时准确投入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提高电网经济运行效率。针对电费欠费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要增加和客户交流的频率,借此机会来加深对企业的经济状况和经营情况的了解,从而及时为电费回收管控、防范欠费风险提供有力的依据;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优质服务体系,积极主动接近客户,在电费催缴前要预先和客户做好沟通工作,促进客户和催费人员的理解;时刻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对可能出现的坏账、呆账做好预防工作,多措并举最好收费工作,保证电力企业利益损失达到最小化。针对偷电事件的发生,电力企业要对陈旧的设备进行更换,将新进技术及时引入电力工作中,对客户用电量情况做深入调查,并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对客户用电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多向社会宣传法律知识和相关政策,以此来加强客户的法制观念,针对发生的偷电事件要及时进行整治,严格惩罚。3结束语电力企业面对营销风险,要在管理上拓展新思路,工作上探索新方法,加强各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及时发觉电力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并对风险问题进行研判,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保障电力企业经营成果,促进电力企业快速发展。
作者:王一博 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宿州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金融衍生产品;风险;风险防范
近年来,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交易品种迅速增加。与传统的融资方式相比,金融衍生产品的推出降低了金融基础产品的市场风险,增强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金融衍生产品也创造了新的风险。一些触目惊心的金融事件往往与金融衍生产品密切相关。如2008年9月爆发的次贷危机被认为是美国自二战以来所经历的最严重的危机。目前,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如何正确认识风险,加强风险控制,对于促进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类别
金融衍生产品是指从货币、利率、股票等传统的基础金融产品衍生发展而来的,包括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在内的金融合约。作为—种金融产品,金融衍生产品同样具有一般金融产品所具有的风险,但是由于风险结构的复杂性以及交易的高杠杆性,使得其蕴含着更大的风险。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分类,与金融衍生交易相关的基本风险通常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
(一)市场风险
由于金融衍生产品是由基础产品派生而来,其价值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相应的基础金融产品,因此所谓市场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基础产品价格波动所可能导致金融衍生产品投资人亏损的风险。在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衍生产品价格的变动更为敏感,多采用杠杆交易方式,跨期交易又使未来的产品价格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市场风险是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经常面对的一种风险,相对其标的资产,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风险更为突出。
(二)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方违约或无力履行合约的风险,是场外衍生产品交易的一种主要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手风险,指衍生合约交易的一方可能出现违约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另一类是发行者风险,指标的资产的发行方出现违约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三)流动性风险
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涉及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有两种类型:市场流动性风险与资金流动性风险。其中,市场流动性风险与特定的产品或市场有关,是由于缺乏合约交易对手而无法变现或平仓的风险,主要发生在场外衍生产品市场中;而资金流动性风险与交易的资金有关,是交易一方因为流动资金的不足,造成合约到期时无法履行支付义务,或者无法按合约要求追加保证金,从而被迫平仓,造成巨额亏损的风险。
(四)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由于不当或失败的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或因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由于操作风险是由主观因素所引发,所以本质上属于管理问题。此类风险在衍生产品交易中危险性极大。在世界金融发展史上,由于操作风险导致一些具有悠久历史和相当资金实力的金融机构损失惨重的例子屡屡发生,巴林银行破产事件就堪称金融衍生产品操作失败的经典案例。
(五)法律风险
在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活动中,由于交易合约在法律范围内无效而无法履行或者合约订立不当等原因引起的风险是法律风险。在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导致在衍生产品交易中发生的亏损,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有相当部分是源于法律风险。
二、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状况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等经济主体迫切需要通过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回避各类资产价格波动的风险。20世纪90年代初,金融衍生产品开始在中国市场出现。1992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了我国第一个金融衍生产品国债期货,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监管和相应的风险控制经验,爆发了“327”事件,最终于1995年被取消;海南证券交易报价中心在1993年推出深股指数期货,则由于市场规模太小在当年即被叫停;中国人民银行于1997年了《远期结售汇业务暂行管理办法》,允许中国银行首家试点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中国银监会于2004年正式颁布《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为金融机构从事衍生产品交易制定了专门的办法;2005年股市权证和债券远期交易正式推出,标志着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建立;2006年我国首家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成立;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了《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有关事宜的通知》,正式启动利率互换业务;2009年《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2009年版)出台,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总体而言,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呈现出稳步快速发展的局面,但与国际发达市场相比,还尚有距离。从产品类型看,虽然基本涵盖了远期、期货、掉期、期权这四类衍生产品的基础形式,但仍没有在国际市场交易活跃的利率期权、权益类与商品类等场外衍生产品;从交易量看,我国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量还很低,以利率互换为例,据《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交易名义本金分别为4121.5亿元,同比增长90.07%,但其所占全球市场余额的比例还很小;从市场的发展来看,尚处于初级阶段,场内市场还未正式交易,场外市场规模有限,尚不能满足金融市场参与者的风险防范和投资需求。
三、我国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成因分析
作为一把“双刃剑”,金融衍生产品能够规避金融市场的风险,但由于其杠杆性以及定价复杂的特点,也有可能将会带来更大的风险。我国金融衍生产品起步较晚,由于各种外部条件制约及金融衍生产品的自身特性,可能引发风险,出现一系列问题。
(一)监管体系尚待完善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主要由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和外汇管理局来实施,监管主体过于分散,完整的市场监管体系尚未建立。如果监管缺位,将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就暴露了场外衍生产品由于监管缺失而产生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及雷曼清盘等一连串事件的严重后果。虽然2007年中金所与上证所、深证所等机构签署了跨市场监管协作协议,在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联合监管迈出了重要一步,但银证期保的联合监管依然任重道远,如何加强协调,既要防止监管真空,又要减少重复监管,还需要不断探索。
(二)法律制度还不健全
要保障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有序运行,离不开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银监会于2004年颁布实施了《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法规。之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风险控制管理办法》、《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系列文本等制度的陆续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风险管理制度,降低了法律风险。但总体看来,我国现行的与金融衍生产品有关的法规,基本上为部门规章,是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各监管机构针对具体的衍生产品制定的,缺少统一的有关金融衍生产品的国家法律。以期货市场为例,中国的期货行业正在迅速崛起,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商品期货交易市场,而《期货法》至今还未出台。因此,与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相比,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健全略有滞后,由于缺乏衍生产品交易和风险管理的相关指引,不能适应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需要。
(三)内部风险控制能力不足
随着金融衍生产品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各类机构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参与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我国企业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认识和管理存在严重不足。2008年下半年以来,连续爆出中信泰富155亿元港元巨亏、国航亏损人民币68亿元等事件。作为独立交易主体,这些中央企业在参与海外衍生产品交易中,由于自身的风险控制措施的漏洞,贸然使用复杂的场外衍生产品,违规建仓,导致了风险失控,在股权、商品、外汇市场出现投资亏损。
四、我国金融衍生产品风险防范的措施
在金融体系日益国际化和市场化的趋势下,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在我国快速发展。金融危机的爆发也给我国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建立健全高度协同的市场监管体系
由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具有跨市场、跨行业的特点,需要有关监管部门的通力合作、协调配合,建立一个较完善的监管体系。首先,为保证投资者利益,有必要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之间建立监管协调机制,通过信息的共享,协调监管职责,提高政府监管的效率和水平。其次,加强交易所和行业自律组织之间的联合监管,针对不同种类的金融衍生产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使交易者的市场行为受到有效的约束和规范。此外,还应加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国际监管与合作统一,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总之,通过政府统一监管,确保在市场管理、交易法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一致性,保证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
为了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我国有必要加强金融衍生产品法律法规的建设。第一,在立法方面,针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性和复杂性,应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金融衍生产品设立专门性法律,出台统一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法》,以保证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规范、稳定发展。第二,制定和完善有关金融衍生产品创新的法律。创新赋予了金融衍生产品旺盛的生命力,也带来了风险。因此,对于创新应该在方案上充分论证,有法律依据,并具有严密的监控措施。第三,制定有关衍生金融产品风险管理的法律,使风险管理主体的职责分工、管理程序、规则的制定都受到相应的法律约束和指引,为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
(三)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为防范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避免出现重大风险和过失,交易主体应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1.积极完善内部控制。一方面,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明确奖惩制度,将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形成合理高效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对交易程序严格控制,实行前台交易与后台管理相脱离,对交易员的权限进行明确的限定,建立高效独立的信息通道。
2.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管理。首先,应设立独立的风险监控部门。由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具有很高的风险性与投机性,参与交易者应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风险。其次,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全面准确度量与评估风险,限定风险承担水平,并适时监控,对风险管理流程定期检查,以便有效地管理风险。比如对于市场风险可用风险价值方法来度量,利用分散化降低信用风险,借助完善的内部管理并健全交易程序减少操作风险;通过深入地研究和分析相关法律法规,有效管理和降低法律风险。此外,估计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下的风险状况,建立预警机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以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连军.浅谈金融衍生产品及其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08(2):65-66.
[2]万正晓,张晓静.金融衍生产品及其在中国的应用[J].生产力研究,2008(13):42-44.
[3]郑秀君.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现状分析及启示[J].特区经济,2008(11):80-83.
[4]谢群,武本建,谢婷.略谈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J].工业技术经济,2008(7):156-157.
篇10
【关键词】电子文件档案;优越性;风险性;管理举措
说到电子文件档案,其发展势头是十分迅猛的,随着自动化的发展,电子技术应用在档案的管理过程中,这使得档案管理的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档案的发展不仅体现在载体的变化上,如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的转移,同时也体现在相应技术手段的创新上,并且与档案相关的软件也随之出现,为这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意义。但是电子档案的发展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其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尤其是相应的劣势更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让档案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1.电子档案相较于纸质档案具有的优越性
相比较于传统的纸质档案,电子档案是具有一定优越性的,其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减轻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让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当前的科学发展环境下,科技手段的创新进一步简化了档案的管理程序,并且在存档以及保存等环节上也降低了难度,对于档案文件,可以实现更长时间的保存。
其次是对档案进行整理以及检阅的过程中,可以让档案中的文字更加准确,语句也相对流畅,实现对档案的进一步完善,在修订好档案文件以后,不需要重新订做,而是运用计算机的相关技术对问题查缺补漏,起到了高效便捷的效果,同时也可以避免档案出现遗失的现象。
第三是在保密性方面更胜一筹。对于传统的纸质档案,经常会容易让他人窥见其中的秘密,而在现代化的电子档案中,主要是采用了加密保管的方式,只有查阅人员可以审阅电子档案,每个档案都是单独存放的,并不会出现档案外泄的现象,这样也就进一步提高了档案文件的保密性。
最后,采用电子档案的方式可以让人们更加方便的进行阅读以及查阅。在进行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过程中,主要是采用人工的方式对档案进行编辑以及进一步整理的,而在立卷的过程中,通常都是建立起个人的意志基础上,所以主观意愿比较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读者想要查阅相关的档案信息,就会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不同的人在主观意识方面是不同的,他们对于事物的理解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但是将其编译成电子档案的形式就有所不同了,一方面可以减轻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档案进行二次开发的工作上,进一步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以及相应的利用率,将档案自身所具有的价值真正的发挥出来。
2.电子档案存在的风险
虽然电子档案为人们的查阅以及管理等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还是存在一定风险的。这些不安全的因素严重威胁了电子档案的进一步发展,造成电子档案存在不真实的隐患,无法确保电子档案的可靠性。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进一步对电子档案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研究,并且加以有效的预防。
2.1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方面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由于网络是开放的,任何人都能通过计算机进入网络,电子档案的内容和形式很容易被非法改动、删除、复制等,并且改后往往不留有任何痕迹。
2.2 制度管理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电子档案的编写、搜集、整合、存档、修改、检索、维护、更新等都需要通过档案管理人员的日常操作完成。参与的人数众多。加之网络的开放性,普通大众也多能参与到各种电子档案的编写和修改当中,人员的专业素养值得考究,业务水准参差不齐,因此经常会有一些管理上的漏洞,导致电子档案信息被盗、泄密或者丢失。
2.3 电子档案的保存上不稳定
电子档案存储的磁性材料从保存时限上说最长也就100年,而且其性质极不稳定,遇热、湿、强磁场或技术升级等问题极容易丢失或破坏。再次,电子档案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电”档案,它依赖于电能。一旦遭遇断电,电子档案是无法服务的,甚至可以说,一旦失去了电力供应,那么电子档案将不复存在。
3.风险防控措施
3.1 应做好电子档案使用中的控制与管理
首先,要进行使用权限的审核,根据各种人员设置利用级别,进行利用权限的认定。其次,要严格控制电子档案的可转换性以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做好拷贝的提供与回收管理。应尽量避免把载体上存储的信息全部拷贝,采取技术手段防止所提供拷贝的资料再复制。第三,要加强电子档案使用中的安全措施,对电子档案的信息内容根据密级层次进行有效管理,系统要对利用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跟踪监控,并自动生成相关记录,以作为日后查证的依,从而保证电子文档的原始性和真实性。
3.2 要建立统一的电子文件管理体制
首先,应实行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统一领导和规划,使二者同步发展;其次,要将文件管理的前期指导与控制纳入档案部门的工作职责,确保从文件的形成、归档到查阅、利用等各环节都在档案部门的统一监督指导下进行;再次,要制定科学、合理、统一的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标准;最后,档案部门在接收电子文件时,要对归档电子文件信息内容的原始性,真实性进行鉴定。
3.3 应优化专业结构,建立一批新时代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
档案部门应重视和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一方面,要多渠道引进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尽量使用素质高,思想好,责任心强的人员做文书、档案工作。另一方面要对现有的档案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特别是加大对现代科技知识和电子技术的培训。档案管理部门应尽快改变保管型人员过多、结构单一的档案队伍现状,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结构合理,适应信息时代电子档案管理需要的新型档案工作人员队伍。
4.结束语
电子文件档案的形成得益于高速发展的电子科技,它有着传统纸质文档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也有着其自身固有的风险性,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更要建立健全电子文件及电子资料管理制度,提高电子文件制作及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不断加强各个环节的沟通管理。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使电子档案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
参考文献:
[1]冯惠玲.论电子文件的风险管理[J].档案学通讯,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