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担保行业现状范文
时间:2023-09-13 17:18: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融资担保行业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政府;中小企业;担保;融资
在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央政府拨巨资扩大内需,大型国有企业资金无忧,而中小企业融资极难。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成为了急需解决的课题。四川省绵阳市是中国科技城,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对象,其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与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基本相似的难题:融资难。本文以绵阳市为例来研究地方政府在中小企业担保中的对策措施,创新思路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开通“担保绿色通道”,降低担保费率,支持中小企业生产。
一、目前担保行业发展运行状况
(一)担保机构快速发展,担保实力有所增强
中小企业是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作用。中小企业为财政增收、城乡劳动力就业、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因为中小企业固定资产规模相对较小,所以在现实中容易遭受歧视,融资难度大。当前融资困难、成本上涨、市场下滑,对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和投资信心造成打击,对中小企业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银行偏爱大企业,经常忽视中小企业。对于像四川省绵阳市这样的中等城市来说,中小企业融资也不是轻而易举的。目前,绵阳市中小企业有13416个,其中第二产业5890个,工业5200个。工业担保机构总数达到49家(含省级担保公司分支机构),注册资本总额24.16亿元。绵阳市担保机构从资本构成和组织模式上,可分为四大类型。第一类为政策性担保机构――政府财政出资或控股的担保机构,共有9家,注册资本总量为4.02亿元;第二类为商业性担保公司――法人或自然人出资的担保机构,共有28家,注册资本总量8.82亿元;第三类为互助式会员制担保机构――相互信任共同出资,主要为会员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的机构,绵阳市共有6家,注册资本1.31亿元;第四类为省级担保公司驻绵分公司,共有6家,这六家省级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0.01亿元。短短一年时间里担保机构数量增长,担保资金实力增强了。
(二)担保公司业务不断拓展,担保业绩辉煌
担保公司为了利润最大化,就必然要拓展业务,使业绩更好。担保公司扩展担保业务,优化担保结构,积极为企业提供担保服务。一是担保业务量不断增加。截止2009年5月,绵阳市担保机构累计为2471户企业贷款担保32.06亿元,担保金额比上年同期增加14.5亿元。二是担保领域不断扩大。对全民创业、民生工程以及农村种养殖业发展贡献大,担保品种创新较多,支持领域较宽。以前绵阳市担保机构的担保品种比较单一,主要是企业的贷款担保。为了适应各类经济主体发展对担保的需要和担保行业自身的需要,绵阳市担保行业开拓了民工工资担保、招投标担保、诉讼保全担保、工程履约担保、农村种植业、养殖业信用担保、会员企业联保、个人消费贷款担保、购车贷款担保、承兑汇票担保、民间借贷担保等多种产品。担保品种在创新,担保领域在拓展。三是担保结构不断优化。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地方担保机构不断调整担保业务结构,担保对象逐步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
(三)政府搭建银、保、企合作平台,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工作。
银行、担保公司与中小企业三者的互动需要一个合作的平台,而政府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政府及时与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中小企业融资项目对接会。银行与担保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合作关系,为中小企业生产所需资金奠定融资服务基础。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中小企业由于经营的风险大,还贷能力相对较弱,银行不大愿意贷款给这样的客户,而乐此不倦地与大型企业频送秋波。银行把大型企业作为优质客户,而对中小企业不屑一顾。金融风险的确是存在的,而借款企业信用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般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所以,政府发挥桥梁作用,政、银、保、企抱成团,搭建合作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政府在拓宽融资渠道,探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途径。
拓宽融资渠道,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中之重。而解决的途径可以不断创新。以绵阳市为例,一是政府积极组织优质中小企业参加四川“中小企业08集合债”发行工作,还推荐了11户中小企业参加“全国中小企业融资样本工程”。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服务平台。二是政府组织企业参加深港上市及股权融资推介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上市融资和以股权融资之路。例如利尔化学作为科技型的中小企业成功上市,通过股市壮大了资金实力。此外,地方政府争取省部级对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进行财政资金补助。在当前,“跑部钱进”还是不容忽视的融资渠道。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也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担保体系不健全,担保资金不足,担保资金来源单一。仍以绵阳为例,绵阳市虽有政策性、商业性的信用担保机构和企业间的会员制互助担保机构,但没有形成担保机构之间的互保和联保机制,行业自律组织也尚未建立,尚未形成完整的担保体系。部分担保机构资本金较小,与金融机构难以合作。截至到2009年5月,绵阳市49家担保机构之中,有亿元担保机构仅4家,均是2009年培育组建而成的。由于注册资本太小,与金融机构业务合作相当困难。政策性担保公司主要靠政府财政资金注入,多数民营担保公司资本实力弱,普遍存在吸纳民间和社会资金、壮大担保机构能力意识不强、反应迟钝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
二是银保合作不顺。银保合作机制虽然在逐步建立,但总体上银保间关系尚未理顺。绵阳市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合作的准入条件差异太大。例如,对准入的资本金要求有1亿元的、有5000万元的、有1000万元的、有500万元的,对风险分担比例有3:7的、有2:8的、有100%的,对存保证金有20%的、有10%的、也有不存的。这种差异化太大的合作条件,不利于担保机构的公平竞争。
三是风险防范不严。风险防范体系至少应该包括严格的风险控制机制与充分的风险补偿机制。绵阳市社会信用系统尚未建成,信用制度缺失,相关的信用考评、信息、监管、奖惩等机制都未有效形成,对债务人或受保人的信用状况缺乏清楚了解的渠道,对其履约状况缺乏必要的监督与惩罚措施。
四是担保机构为民生工程担保出现的代偿没有建立处置和补偿机制。绵阳市及区县政府要求开展的民生工程担保业务如下岗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地震灾后农房建设担保贷款出现代偿的机会大,不良率高,既增加了担保风险,又削弱了担保机构自身的资本金。资本的边际成本在增加。所谓资本的边际成本是指资本每增加一个单位而增加的成本。[1]
五是担保机构工商注册登记与备案登记管理脱节。多数担保机构游离于工商管理与行业管理之间,使行业主管与业务监管都无法有效控制。绵阳市担保机构工商注册的多,经主管部门备案登记的少。截止于2009年5月底绵阳市经工商注册的担保公司达131家,正式备案登记的担保机构仅49家,还有82家取得工商登记注册而未进行备案登记。在实际运作中,存在部分金融单位对未备案的担保机构在单笔业务上仍然予以合作的现象。混乱经营以及并且有部分未备案登记的担保机构乱收费、骗保费等严重现象,这是急需规范担保行为、清理整顿的难点所在,也是业界应该警惕的问题。
三、主要对策与措施
(1)地方政府加大监管力度,促进地方担保行业健康规范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管理办法,规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行为,加强监督管理,促进担保业规范发展,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建设。政府主管部门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监管,促进担保行业健康、快速、规范发展。政府部门要规范管理、严把入门关、定期调查研究担保机构的经营管理情况,尤其加强对融资性业务的监管。同时我们要以现代实物期权理论(Dixit,Pindyck,1994)对项目价值进行评估。政府在投资项目监管中应采用投资期权分析方法对项目价值进行评估[2]。
(2)搭建银保合作平台,推动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的平等互利的合作。中国应在坚持间接调控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完善货币政策调控因素以实现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3]。加强融资需求调研工作,与金融部门、担保公司联合召开中小企业建设与生产项目融资对接会,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并且与担保机构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共同防范金融风险。
(3)担保公司要不断创新担保产品,拓展担保业务范围,创新担保方式和担保品种。担保公司要根据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精神,配合有关部门解决资金需求,在担保产品、业务拓展、方式创新上下功夫。民间资金合法拆借,遵守金融秩序。加快推进城乡金融统筹应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战略性路径选择[4]。
(4)推进“诚信企业创建活动”,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信用体系。要在相关部门支持和配合下,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并按照建设主体的不同,建立起以政府相关部门为主体的电子政务信息披露系统;以行业协会或企业为主体的同业自律信用系统;以信用中介机构为主体的市场信用服务系统,形成以政府、行业、中介机构为基础,实现信用信息的联合征集、专业评估和信用公示的社会信用体系。为了全面反映企业信用状况,应从企业领导者素质、资金信用、经济效益、经济管理能力、偿债能力,企业发展前景6个方面确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和分值[5]。政府要为担保机构开展业务创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
(5)担保公司要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地方担保协会,以担保协会为工作载体,加强担保公司的自律。担保公司高薪引进高素质人才,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地方政府要加强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工作。透过金融海啸,我们要加强金融安全网建设。有人指出,针对分业监管的弊端,可以通过加强“一行三会”的沟通合作来解决[6]。
(6)担保项目补贴。财政贴息是地方政府帮助中小企业的一个有效的融资方式。所谓财政贴息,是指国家财政对于某些企业的贷款利息,在一定时期内给予全部或一定比例的补贴[7]。在当前或者以后一段时间,对于地方生产与建设有直接重大作用的项目,各级政府财政支持是十分重要的。项目补贴可以让担保公司更好地推进中小企业的融资工作,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杨大楷主编.《投融资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42
[2]张磊.赵文进:政府投资期权监管中最优激励与审核机制构建[J].财经研究.2009.10:59
[3]王延军.温娇秀:中国货币政策阶段性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9.10:68
[4]王永龙:城乡金融统筹的制度抑制与对策分析[J].经济学家.2009.10:87
[5]吴军梅;谢晓娟:财政与金融[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7.204
[6]蒋海等:国际金融危机中发达国家金融安全网政策的调整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前沿.2009.(09):38
[7]潘明星,韩丽华:政府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71
作者简介:
篇2
济宁市融资担保市场现状
截至2012年年末,山东济宁市共有在册融资性担保机构44家,注册资本总额35.23亿元,平均注册资本7960万元。按注册资本划分,2000万~5000万元的3家,5000万~1亿元的23家,1亿元~3亿元的17家,3亿元以上的1家。按所有制划分,国有参股公司9家,民营独资公司35家。在保责任余额合计61亿元,在保户数11608户,其中,2012年新增担保户数987户、9.76亿元,实现担保收入2225万元,净利润739万元,上缴税金341万元。
融资担保市场的种种“毒素”
综合来看,融资担保市场存在着种种“毒素”,表现如下:
鱼龙混杂,社会形象不佳。据调查,在济宁市工商部门登记的担保公司、担保咨询公司达868家,其中仅有44家融资性担保公司经省金融办批准,具有经营许可证,具备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资格。目前处于歇业状态的有7家,从事非主营业务的有10家,未开展经营业务的有7家。担保机构网点众多,部分机构存在发放高利贷、票据贴现、高息集资、暴力催收、偷逃漏税等违规行为,严重损害行业形象和信誉,制约了担保行业发展壮大。
资金实力不强,抽逃资金问题严重。济宁当地缺乏优质品牌性担保机构。据调查,济宁市融资性担保机构平均注册资本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900万元。同时,在利润最大化目标驱动下,担保公司普遍采取虚假注册验资、抽逃注册资本、制作虚假财务报表等方式制造“繁荣”假象,实际上担保能力和代偿能力都不足。
行业竞争激烈,经营业务偏离主业。近年来,随着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快速扩张,融资担保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目前,大型银行已普遍提高了与融资性担保机构合作的“门槛”,要求担保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在本行开立保证金专用账户并足额存入规定的保证金。济宁某大型银行已将保持合作关系的担保公司由原来的20家减少为9家,担保余额与户数降幅均超过50%。
为维持生存,担保公司业务“异化”现象较为突出,诸如非法吸存、非法集资、变相放贷、高风险投资等违规经营问题屡见不鲜。个别担保公司甚至将客户的贷款或多交纳的保证金以自己的名义投放到融资困难的房地产行业或“两高一剩”企业,一旦资金链断裂,极易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其担保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将失去保证。
公司治理不健全,风险控制能力不强。据有关部门调查,济宁市正常经营运转的19家担保公司中,有6家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11家风险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仅凭负责人的个人经验进行决策,缺乏客观、科学的项目风险评价机制。同时,担保公司普遍存在部门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业务拓展和风险评审不能实现部门或岗位相互制约,难以有效落实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导致人情担保、关系担保、信用担保、逆程序担保时有发生。
专业人才严重匮乏,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据调查,目前济宁市融资担保行业的从业人员为758人,其中从事过金融工作的有116人,占比15.3%;具备中高级职称的有132人,占比17.4%。按照《融资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担保公司应当配齐法律、财务、金融、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但调查显示,多数担保公司仅有1~3名业务骨干从事过金融或企业管理工作,其余均为非专业人员,部分担保机构甚至存在“借人”充数现象。
融资担保市场的“排毒”之策
要排除融资担保市场存在的种种“毒素”,应采取以下对策:
审慎合作,严格准入。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坚持审慎择优原则,将持有经营许可证作为开展业务合作的前提条件,并从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组织机构、经营范围、注册资本、信用等级、经营现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审查,稳健、科学地与融资性担保公司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对有逃避保证责任、抽逃注册资金、虚假出资、侵占客户资金等不良记录或涉嫌违法违规经营者,实行“一票否决”制。
篇3
论文关键词:融资性担保,贷款风险,风险防控机制,担保模式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资金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融资性担保机构是连接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企业的中间力量,其对缓减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融资性担保贷款过程中,融资性担保机构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加之中小企业的违约风险较高,使得融资性担保机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都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必须有严格的风险防控机制对其进行制约从而防范融资性担保风险。因此,对融资性担保贷款过程中风险防控机制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探析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虽然各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企业数目有别,但在多数国家,中小企业几乎都能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有些甚至高达99%,如德国为99.6%,法国为99.9%,韩国为99.3%,日本为99.8%。[①]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上缴税收的50%,提供了75%以上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以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市场适应能力,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②]。但中小企业融资不足,融资渠道窄的问题仍然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中小企业融资状况与现实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已成为其发展的制约因素。
企业融资包括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两种方式。前者是企业从自身内部取得资金,包括留存利润、折旧和内部集资等。后者又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包括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间接融资主要是指银行贷款。因此,从理论上讲,我国中小企业具有自有资金、股权融资、债务融资、银行贷款等多种融资途径。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大部分中小企业已由创业初期进入到成产期,自有资金远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③]从目前情况看,中国的中小企业尚未建立起外部市场融资体系,基本是内部融资,自我滚雪球式的发展,致使企业难以形成规模生产。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资金矛盾非常突出,许多有项目有盈利的企业由于难以筹措到必需的资金而不能最大规模地发挥其能力,这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④]对于中小企业,只能从间接融资方面寻求扩大企业规模的资金来源。从外部融资环境看,我国“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银行信贷融资约占融资总额的90%,直接融资约占10%的份额。[⑤]
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自从1998年开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试点以来,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迅速发展,一些地方纷纷成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机构并按照“支持发展与防范风险相结合、政府扶持与市场化操作相结合、开展担保与提高信用相结合”的原则和“一体两翼”的架构发展的。“一体”是指城市信用担保、省级信用再担保和国家级信用再担保(信用保险)组成的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其中城市信用担保是担保体系的基础,省级、国家级信用担保时城市信用担保的保证和分散风险的载体,这类信用担保机构以地方和中央预算拨款为主要担保资金来源,再加上部分银行资金。这类担保机构接受政府机构的监管,不以赢利为目的,发展到现在,此类机构占全部担保机构的总数的90%左右。[⑥]“两翼”是指互担保和商业性担保。政策性担保模式是以政府出资为主的担保机构,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实行市场化运作,但是要接受政府机构的监督管理,是我国目前担保体系的主体。互担保模式是地方工商联、私营协会发起,会员中小企业自愿出资组成互助的担保基金,自我出资、自我服务、独立法人、自担风险、不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商业性担保模式是以企业、社会个人为主出资组建贷款风险,为企业法人、个人独资、或合伙企业形式的担保公司。商业性担保以营利为目的,进行商业化运作,亦可以经营投资等其他商业性业务。
而我国现有的二元金融体制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因中小企业规模小、资产总额少、信用等级较低、缺乏历史信用数据、存在运营风险等原因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给中小企业比贷款给大企业的违约风险大,使得中小企业贷款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的运作团队缺乏融资与信用管理专业知识,不知道怎样充分运用自己的资源条件去打通融资的关节。需要专业的担保机构去挖掘、整合客户的资源,帮助他们获得信贷支持。[⑦]因此,融资性担保公司便成为连接银行与中小企业的重要纽带。
二、融资性担保三方主体的定位分析
融资性担保是指担保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约定,当被担保人不履行对债权人负有的融资性债务时,由担保人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的行为。其中,贷款人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或是其他债权人。本文仅以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从中小企业、融资性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三者的关系入手,分析融资性担保中存在的风险。
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新路径
一、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之难
2013年6月底,我国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8%,而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同比增幅达到大约4000亿元。说明我们金融行业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并没有减少,但是覆盖到全国的银行贷款总量,理论上平均分摊到各个中小企业里的还是有限,因此还是会有企业无法得到贷款[1]。相关报告显示,大约90%的中小企业没有从银行贷走一分钱。资金的匮乏致使中小企业无法放开大步搞发展,经营规模上不去,利润额产生瓶颈困境,加剧了对资金的需求,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可见,解决融资难问题,是当前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素。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之贵
现实中,中小企业遇到的问题不仅是融资难,更根本的问题就是融资贵。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当高,已经远远高出企业的承受能力。小额贷款的利息比银行利息高3到4倍,民间借贷的月息达到10%。。而且由于中小企业风险比较大,造成银行放贷一般都非常谨慎,所以经常出现针对中小企业贷款上浮基准利率。可见,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殊实际状况,融资过程中遇到的融资贵的难题单靠改变外部融资环境克服是不现实的。必须从其他方面寻求突破口。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新路径分析
(一)加快中小企业经济转型升级
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和其目前的经营能力和信用状况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无论从全世界范围来看,还是单就我国来说,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都很高。因为中小企业的寿命普遍都非常短,70%左右的中小企业寿命期短于两年。对银行来说,办理贷款的成本与贷款规模是关系很小,甚至在一些情况下办大规模的贷款,成本可能会相对更低。而现实中,有的中小企业财务体系毫无规范可言,甚至连最基本的财务报表都一定完整。这时,银行即使想对这些中小企业放贷,由于无法控制风险,最终也只能放弃。
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就要先从自身寻找问题,并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良策。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贷款难,资金链短缺,不得不缩减生产规模,有的有市场无工厂,有的有工厂无市场,风险集中在一个链条上。但是,如果企业迎难而上,大力扩展生产规模,打造一条完全属于自己企业的完整产业链,一旦发生经营困难,就可以实现通过调整某一个链条来应对其他链条上的问题,就不会发生一招不慎全盘皆输的结局。这些都有赖于中小企业在经济结构方面的转型升级方面寻求突破口。
江南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王国琛曾说:“中国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注于品牌、创新的企业代表着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银行也相对比较喜欢这一类型的企业。”可见,积极转型升级的中小型企业更容易获得贷款支持。在此形势下,中小企业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快转型升级,为自己的融资之路化解种种不利因素。
(二)国家相关宏观政策的支持
市场经济的正常有序运行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中小企业的融资市场同样是这样。政府应该从宏观上发挥积极引导作用,为更多资金进入中小企业板块奠定客观条件。结合我国经济现状和中小企业融资实际障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鼓励中小企业与中小银行同步成长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从政策上允许并鼓励中小型企业进入大量行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等一些竞争性行业。大量的中小企业的产生带来了更多融资需求的出现。与之相矛盾的是,金融业时至今日依然由国有银行高度垄断,民间自发成长起来的中小银行却基本没有被允许合法存在。我国中小型企业和中小银行发展的不均衡,使得中小企业融资掣肘的困境日益加剧。市场经济国家中一个屡试不爽的现象是,政府管制下必然出现黑市,在我国也不例外。中国长期的金融抑制政策,导致了地下金融膨胀。现实中,供给量日益充沛的民间资金也为地下金融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地下金融的非合法性,并没有妨碍其对弥补正规金融的不足、促进良好市场机制发育的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地下金融至于我国目前繁荣的民营经济功不可没,很大程度上成就了“中国制造”行销全球[2]。
2.鼓励引入新的融资工具
2009年,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正式 《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业务指引》,打开了中小企业发行集合票据的市场。
集合票据作为一种中小型企业一种新的融资手段具有无可替代的优越性。首先,集合票据设定一个长期利率,长期而言,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对较小。其次,,采用集合票据作为融资手段,可以从更高层次上宣传本企业品牌,使银行对这类企业有更深刻地了解。现实中确实有很多企业采用发行集合票据作为融资手段后,获得了信用贷款。最后,集合票据集资规模比信用贷款更大,更能满足中小型企业的融资规模需求。可见,集合票据市场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是一个很大的补充,对中小企业更有益处。
3.规范资本市场秩序
近年来陆续爆发的风险事件进一步暴露出一些融资担保公司抽逃资本金、关联交易等违法违规问题,对行业整体声誉和银担合作都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政府应该从完善担保体制、建立信用征信体系等方面入手,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为更多的资金进入中小企业创造条件。近三年来,融资担保行业实收资本年均增长36%;在保余额年均增长37%;与融资性担保机构开展业务合作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年均增长22%,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年均增长28%;中小企业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年均增长29%,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户数年均增长27%;全行业担保业务收入年均增长30%[3]。这些数据充分表明,规范和监管不仅没有影响融资担保行业的发展,反而促使融资担保行业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增信作用不断增强。(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晓灵:《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11》,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年12月第一版
篇5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国际经验;路径
为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四部委于2011年6月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第一次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3种类型,从而实现了与国际惯例接轨,具体划分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至此,小微企业群体正式步入公众视野,这既有利于政府实施中小微企业分类管理,提高政策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有利于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小微企业作为经济社会中最基层、最活跃的群体,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细胞。然而,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甚至是生存的主要障碍。
1 小微企业融资现状与原因简析
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的需求相适应的金融结构才是最优的(林毅夫,2009)。然而,近年来,受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影响,小微企业的发展困境重重,在生产要素成本上升、银根趋紧、利率汇率调整、市场低迷等整体形势下,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更加突出,也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国内的一些学者已多次证明,尽管国有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40%,贷款却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80%,而大量的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约为60%,其贷款却占不到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20%。根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阿里巴巴集团于2011年9月联合在珠三角地区对近3000家小企业经营和融资现状调研,显示:2011年以来,小微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盈利能力减弱,订单量逐步萎缩,开工率下滑;小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在银行贷款难,其他融资渠道窄,融资供需缺口变大,珠三角仅有53.03%的小企业完全依靠自有资金周转,无外部融资;仅46.97%的小企业有借贷历史。小微企业融资难暴露出金融服务中存在着诸多深层次问题,如多元化融资服务体系不健全,缺少适合小微企业需求特征的信贷管理制度、模式和产品等等。尽管小微企业的融资等难题是个世界性的话题,但在西方国家更多是一种单纯的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问题,而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则是小微企业自身条件和社会经济运行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显得尤为艰难。
小微企业融资难,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无外乎资金需求方、中介服务方及资金供给方未能实现协同互动发展。Stiglitz(斯蒂格利茨)(1981)认为,金融市场上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作为资金需求方的小微企业,具有管理不规范、资产薄弱、财务信息不完整、财务制度不健全、竞争力缺乏等特点,从而使得其融资拓展方面出现诸多困难。一是企业管理落后,信用意识差,信用等次低,出现过拖欠债务、以物抵债甚至逃避银行债务等不良记录,使得银行不敢轻易放贷。二是企业信息不透明,财务不规范,难以取信于融资机构。三是企业规模小,资产薄弱,负债能力有限,抵押、担保物缺乏,难以达到银行等金融机构放贷条件。四是不符合国家产业扶持政策,难以获得政策性资金支持,也因政策风险的存在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五是有些小微企业缺乏必要的融资知识,对金融机构放贷的审批程序知之甚少。
融资中介服务方是实现资金有效融通的剂和助推剂。我国现行融资中介服务市场中,融资担保服务、资产评估服务、信用评级、信息服务业等发展不充分,市场化程度低,给小微企业融资造成不小障碍。如目前构成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主要有三类:一是政府主导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二是行业协会牵头成立并为行业内成员提供担保的机构,三是商业性担保公司。然而,政府主导的信用担保机构政策性强,规模有限;行业协会牵头成立的信用担保机构受行业经济波动影响大,内部治理不健全,发展不成熟;商业性担保公司发展缓慢,管理规范化程度低,担保费用高昂等,在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作用有限。
从资金供给方来看,开展中小企业放贷业务信息获取成本高,而收益率相对较低,因此,现在银行放贷过程中往往出现“傍大款、垒大户”的现象(巴曙松,2010)。资金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出于风险及收益的考虑,银行更倾向于给大企业及小企业中的大企业发放贷款。另外,银行业在国内受到严格管制,融资机构数量有限,缺少为小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而股权融资、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等资金供给渠道发展不健全、融资来源狭窄。在当前通胀压力较大,银根紧缩的环境下,小企业贷款规模被压缩,“挤出”效用明显,借款利率上升,融资期限变短,小企业贷款满足率自然下降。同时,银行等融资机构为规避风险,信贷门槛高、手续繁琐、审批耗时长,也使得小微企业望而却步。
2 小微企业融资的国际经验分析
企业融资方式是企业获得资金的形式、手段、方法和渠道,一般可分为财政融资方式、银行贷款融资方式、股票融资方式、债券融资方式、商业融资方式以及内部留存收益和折旧融资方式等等。一种融资模式往往是突出以某一种或几种融资方式为主、其他融资方式为辅, 多种融资方式相互配合共同作用的融资格局。国际上比较典型的企业融资模式有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德国模式。
2.1 美国模式
美国模式受市场经济体系发达、崇尚高度自由的市场竞争等本质因素影响,其金融服务侧重于解决小企业市场失灵问题,直接行政干预较少,以业主(或股东)自有资金为主、注重直接融资的作用、强调企业的自由主义。在管理上,美国设立有小企业管理局(SBA),是美国政府制定小企业政策的主要参考和执行部门,但其本质是政策性金融机构,除了为小微企业创业准备、计划拟定、公司成立、行政管理、商业管理等提供咨询服务以外,还以金融中介的形式向企业提供资金帮助,经国会授权拨款提供贷款。美国小微企业更倾向于外源性金融服务模式,以商业信贷为主,柜台市场、风险投资等股权融资也为小微企业融资获得了广泛的空间。同时,美国融资市场体系健全,形成了全国性小企业信用担保、区域性担保体系及社区性担保相结合的多层次、流程市场化的信用担保体系;法规体系的健全也为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提供保障,如《小企业融资法案》规定联邦政府采购中必须保证小企业获得23%以上的份额,并要求大企业获得的政府采购必须将其中20%转包给中小企业。
2.2 日本模式
日本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政府扶持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在信用担保和融资结构方面体现较为明显。在管理上,日本在通产省设立中小企业厅,都、道、府、县设立了中小企业局等,国家管理机构行政特征显著。日本小企业内源性资金少, 仅约25%来自自有资本,对外源性融资特别是间接融资依赖性较强。受传统文化影响,日本融资机制具有“政府+市场”的双重特征,政策性、商业金融和风险投资机构组成了日本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日本政策性融资信用担保占比高,采用地方担保与中央再担保的双重担保方式,在地方设立了52 家信用保证协会,以中小微企业为服务对象、实施公共信用保证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并在全国范围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日本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的法律体系健全,针对性强。此外,日本小微企业通常与大中型企业联合,承包他们非关键性零部件的生产,并对业务进行多次转包,使日本企业间形成多层次、纵向交易关系结构,从而产生了具有互助合作性质的企业共济制度。
2.3 德国模式
德国政府制定了一揽子计划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强调首先要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管理上,德国对小微企业设置多头管理机构,除在经济部设立了中小企业局专门促进小企业发展外,联邦政府财政部、科技部等也设有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在融资扶持手段上,德国更加多样化。德国政府和银行合力出资组建企业发展基金,对符合政策的中小微企业可获得基金资助;德国政府设立有专项科技开发基金,扩大对中小企业科技开发的资助。同时,尽管各个国家均有所侧重地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但德国的减税政策力度相对更大,如对大部分中小手工业企业免征营业税,对中小企业盈利用于再投资部分免交财产税等。德国的信用担保体系也较为健全,政府融资担保占比较高,一是由联邦政府出资,以低息长期责任贷款的方式对以行会为基础的担保银行进行扶持,担保银行对中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二是对有风险的项目和落后地区新建项目,政府可以提供担保。德国联邦政府和各个州都成立了担保银行,最高可提供贷款总额80%的担保。
综合美、日、德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经验发现,企业自身素质的提升是关键,政府扶持与引导是前提,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是保障,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基础,健全的信用体系是支撑条件。
3 缓解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路径选择
借鉴国外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小微企业实际情况,探索和建立一条适合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融资支持体系,是保障我国经济持续繁荣发展的基础。
3.1 小微企业应更加注重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小微企业的自身素质和市场形象是企业融资的关键。小微企业应从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入手,加强内部管控,改善治理结构,减少交易双方信息的不对称;着力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强化自身信用制度的建设,更加注重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企业主形象;顺应国家宏观调控,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进行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加强品牌建设,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赢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3.2 强化政府在小微企业融资过程的作用
从国际经验来看,政府在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应设立责任明确的小微企业管理机构,有力协调金融、财政、税务及其他相关部委,理顺小微企业政策事权关系,促进小微企业各项相关法律法规、扶持政策落实,对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技术的指导与监督,强化政府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执行力;建设以政府资助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融资支持平台,通过政府资金以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金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形成资金融通服务、风险分担机制、能力发展支持、技术援助等在内的全方位、深层次的小微企业支持服务体系。
3.3 拓展和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金融市场的高度垄断和国家长期不重视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国家应持续拓展和完善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适应小微企业发展的多元化金融产品;构建中小商业银行服务体系,立足县域和社区,专职服务于中小微型企业的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从监管导向上尽快明晰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服务职责,明确且坚持以城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为代表的中小型银行服务本地经济、服务小微企业的发展定位。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同时,逐步放宽民间资本进入中小银行业的准入条件,大力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尽快探索推进民间融资阳光化和相关立法进程,增加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引导成立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发展基金、产业互助基金、科技创新基金等,从多个层面解决小微企业难题。
3.4 完善和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法规
针对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应建立健全促进小微企业融资的法律体系,实现以立法形式对小微企业及其融资扶持予以保护。在《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类似《小微企业融资促进法》、《小微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小微企业金融扶持法规体系;对现有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典当及股权融资等相关立法及时予以完善。各级政府应不断完善和有效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2011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九项金融、财税政策措施,2011年11月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对小型微型企业免征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等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2012年4月国务院出台理论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等政策文件,应得到进一步宣传与落实,让众多小微企业切实获得实惠。
3.5 建立健全小微企业融资中介服务体系
建立完善小微企业融资中介服务体系,是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重要途径,也是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结合小微企业各种融资渠道进行制度完善,深化信用担保业务,健全国家、地方多级的小微企业再担保体系;大力发展为小微企业服务的中介机构,包括各类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工商联合会、咨询机构、科技服务中心等,并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进入;成立由银行、担保机构和小微企业等联合组成的小企业信用互助协会;完善担保机构资金补偿机制、风险分散机制,合理分摊担保机构和银行之间的风险比例,并配合相关财税政策,综合运用资本注入、风险补偿和奖励补助等多种方式,提高担保机构对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加快涵盖小微企业的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实现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
参考文献:
[1] 李瑞,小企业融资的国际经验比较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5:71-74.
[2] 马胜祥,论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出路[J]农村金融研究,2012.4:5-10.
[3] 齐巍巍,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国际经验分析及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2012.4:30-33.
[4] 何健聪,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实证分析[J]辽宁经济,2011.9:53-55.
篇6
摘 要:结合国外担保行业风险管理的经验,提出了其值得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国外;担保行业;经验;借鉴
1 美国担保行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及经验
美国联邦政府对小企业贷款担保进行管理的职能由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集中体现了美国国家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小企业管理局在全美为小企业提供包括融资服务、技术援助、政府投资项目承包和宣传与维护权益等服务。其中融资服务分为贷款担保和风险投资两大部分。在贷款担保方面,最初由小企业管理局向中小企业直接发放贷款,但是由于放款~度受政府预算拨款的限制,小企业管理局在审查企业、监管管理等方面能力也有限,难以控制放款的风险,为此,小企业管理局将直接放贷改为贷款担保。近年来,小企业管理局还制定和实施了“债券担保计划”、“担保开发公司计划”、“微型贷款计划”等多种资金援助计划,小企业得到了资金上的支持,但按正常渠道是无法获得贷款的。
三套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一是由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直接操作的全国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二是由地方政府操作的区域性专业担保体系;三是社区担保体系。美国的信用保证体系有以下特点:一是信用评级制度构成美国信用保证体系的主体,信用评级结果的准确性很高。二是对服务于国家经济政策的担保业务,政府指定或成立专门的机构来操作,如美国进出口银行、美国小企业局等。三是其他商业化担保机构主要从事美国等发达国家投资者到发展中国家投资的政治风险担保业务,如世界银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美洲国际集团等。美国担保机构强调零风险原则,担保机构提供的担保是建立在优良资产进行超值抵押的基础上的,抵押资产是风险的第一承担者,担保只是为了提高信用强度。
2 印度担保行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及经验
印度在企业企业融资担保制度的建立受美国影响较大,在1970年制定了《中小企业专门化和系列化纲要》,1975年制定了《中小企业系列化促进法》,这两部法律的出台和实施,极大的鼓励了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1976年,印度政府依据《信用保证基金法》成立了信用保证基金,以解决中小企业信用不足问题。技术信用保证基金在1987年设立,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印度信用保证基金明确规定为每个企业提供担保的贷款余额,但为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印度政府从信用保证基金中拆分出专门的技术信用保证基金,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信用保证基金的资金来源是政府出资、金融机构出捐和利润累积。凡是在印度注册的银行须按照贷款余额的0.2%向基金出捐,这种强制金融机构出捐的做法比印度金融机构自愿出捐的做法更能确保信用保证基金的资金来源。印度设计信用保证基金的风险分担机制,并设立了印度信用保证基金联合会,为各地信用保证基金担保的微小企业贷款实施再担保。印度信用保证基金还出资组建了投资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投资公司和租赁公司与担保公司相辅相成,不仅提供了多种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政策,还掌控了企业风险,更有利于担保风险管理进行有效分析。
3 国外担保行业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印度所建立的完善的科学的保障系统,完全是为了保障信用保证制度正常发挥作用,这也是社会基础的体现,在印度的担保行业,信用保证是一个行业立足于商场的跟本。在印度整体担保行业可以概述为三大支柱、一项基础。三大支柱当中就是由损失准备金制度、融资基金制度、信用保证保险制度组成。一项基础即基本财产制度。也就是说在担保行业当中首先要准备“预计损失”资金即我国的保障后备资金,其次完善融资基金,保障担保公司有良好的资金运转补偿机制,最后要完善的便是信用保障制度,用此作为无形的社会形象资产担保。而美国的担保制度与印度又有所不同,其担保体制有以下特点:整个社会的担保公司都是由信用评级制度构成,也就是说信用评级制度是担保行业的重要前提;在美国,涉及国家经济的专业业务的信用评级制度非常高,并且一般的担保公司不能进行担保,是由美国政府指定的政府担保机构进行担保,比如小企业局、进出口银行等;美国的担保行业一般并不进行对本土行业的担保,而是担保一些有实力的公司到发展中国家进行建设,这就从经济担保过度成了政治担保,比如美洲国际集团、世界银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等;美国的本土风险担保所提出的口号是“零风险”,也就是说,以被担保对象的优良资产进行超值抵押,被担保对象的抵押才是第一风险承担者,而美国的担保公司确是信誉担保着,这样对担保公司来说,就完全的做到了“经济零风险”。
综上所述,印度的担保体系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之上,而美国的担保体系是将信用作为担保策略,而我国的担保却是“真金白银”的经济担保,这也充分的说明了法律保障的不同以及担保风险管理体制的不同,从反方向证明,我国的担保体制还停留在单一的原始时期,所以针对这一点,我国的担保行业体制的变革方向应当从基础的经济担保过度到充满法制文明的信用担保,解放最大资金利用效率,如此才能提升整体行业的发展水平。
相互比较来看,我国企业贷款融资担保行业存在着信用评级意识缺乏、信用评级机构体系不完善、缺乏科学的评级指标和方法等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和完善社会信用评级工作日显重要。
参考文献
[1]滕海川.国外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的实践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7,(1).
[2]张品.印度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对我国的借鉴及启示[J].当代经济,2010,(2).
[3]David P. Ely. Kenneth J. Robinson. Consolid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changing structure of bank's small business lending[J]. Economic and Financial Review. 2004.
[4]Peter Vanrooij. SME finance for job creation[J].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SME Development,2001.
篇7
【关键词】地方金融创新;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当期的经济形势显然比2008年的金融危机更加复杂,世界经济的萧条,美债危机、欧债危机,各国政府开支在不断减少,整个市场消费动力不足。东南沿海各省份,经济对外依存度高,民营中小微企业活跃、触角敏感。在宏观经济震荡的形势下,中小微企业首当其冲。当前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各种困难因素相互交替、重复叠加,原材料、劳动力、汇率、资金、土地等一系列不利因素正在挑战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底线,其中最主要的困难就是:企业成本大幅上升、人力成本明显上涨、订单量减少国际市场越来越困难、税费负担偏重以及资金链紧张融资压力大等五个方面,而融资难成为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一、导致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原因
1.中小微企业实力有限,自有资金少、资产规模小,抵押物不足,面临贷款准入难和担保难的双重困难;同时,这些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而发债、上市融资、信托以及股权融资等模式对于他们来说门槛较高。
2.企业经营管理比较薄弱,与银行信贷要求存在差距,尤其是会计核算不规范,在财务信息透明度、财务数据真实性、可靠性方面存在瑕疵,贷后管理难度大,这与金融机构放贷的审慎性原则有较大冲突。部分中小微企业,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加之这类企业总体上产品附加值比较低,难以支撑融资成本的快速上升。
3.从融资成本上看,中小微企业贷款额度小,对银行来说,中小微企业贷款操作成本高,规模效益低,但近期很多金融机构陆续推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对企业的抵押担保需求也逐步放宽,但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相互缺乏了解,也成为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一大主因。
4.利率费用偏高、等待周期偏长的问题。首先虽然央行在近期下调了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但基准利率仍处于高位,而且部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过大,据调研的金融办负责同志反映,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普遍上浮30%、有的上浮50%-60%,导致企业融资成本较高。有的银行还按照“现金+银行承兑汇票”打包方式发放,银行承兑汇票在目前经济形势不景气的情况下,很难真正实现融通,而如果企业持票向银行申请贴现,则相当于企业一次贷款两次付息。其次如果企业通过中介机构融资,中介机构收取的费用环节过多,费率偏高。企业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抵(质)压评估费、担保费、财务报告审计费、保险费等。再次由于今年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主要集中在支撑流动资金、购买原材料等方面,因此“急需用钱”的现状与通常放贷流程所需的“月周期”难相匹配。
5.担保公司发展程度不高,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薄弱。首先,融资性担保公司在发展中还面临着一系列制约因素,担保公司无法直接接入人民银行的企业征信系统,新成立的担保公司因得不到银行授信而无法开展业务,对担保公司的风险补偿力度不够阻碍了担保规模的扩大。其次,当前分散在各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资源未能完全实现互联共享,且缺乏一套适合中小微企业实际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在企业信用评估中,经营规模、资产负债率等这类指标被赋予了很高权重,致使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价等级普遍偏低,难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
二、扶持中小微企业需加快地方金融创新
地方金融创新,特别是银行业服务机制、服务理念的创新寄托了不少中小微企业的期待。
1.实行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模式
促进小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重点扶持定位,实行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模式。新一轮的宏观调控以及经济周期加大了中小微企业的经营难度,利润下滑一方面降低了企业贷款质量,影响银行的放贷意愿,另一方面也影响企业的经营、投资活动,降低了企业的信贷需求。面对这样的形势,银行的角色也应从单一提供资金支持,逐步转变为中小微企业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要做到“融资+融智”,让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更精细化。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短、频、少、急”的特点,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如中信银行利用“中信小企业成长贷”组合产品具有的“标准化产品+个性化定制”的特点,通过创新担保方式、还款方式,开发细分创新产品:在创新供应链融资产品方面,依托核心企业为其下游设备供应商提供设备按揭贷款产品,为中小微企业发放信贷资金;针对小型货代企业垫付运费量大的资金收付特点,推出应付国际运费发票(海运发票)融资,贷款期限灵活、成本低;针对小型外贸公司出口业务收款笔数频繁、金额小、手续繁琐情况,推出出口应收帐款池融资,使出口企业可以将出口应收款打包给该行,整借整还;在创新中小微企业贷款担保方式方面,除传统的抵押、担保方式外,还推出联保、互保、经营权、股权、专利权、海域使用权、应收帐款、存货、仓单等抵质押方式和信用方式。
2.拓展抵押担保范围
针对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贷款担保不足等情况,需要拓展抵押担保范围,鼓励银行办理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存货抵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业务;加强银行与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的业务合作,发展小额保证保险贷款业务和担保公司保证贷款;建议成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专项基金或者政策性担保公司等一系列对策。例如,推出农村“两权一房”贷款、供应链融资等产品都能进一步拓宽小微企业、“三农”资产抵质押范围,盘活存量资产。这就是金融创新对于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意义。
3.建立融资性担保和再担保机制
抵押、担保难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主要瓶颈,融资性担保公司为其提供的担保服务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方式之一。浙江的民间资本充裕,融资性担保行业也非常发达,我省应将金融改革和扶持中小微企业的步伐迈向融资性担保和再担保行业。建议省政府通过帮扶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来支持中小微企业,帮助更多的中小微企业通过市场化的担保方式获得银行融资。要求融资担保进一步向中小微企业倾斜,将提高融资性担保公司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能力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继续扩大担保放大的倍数(目前浙江省内的行业水平只有3.13倍,一个成熟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担保放大倍数至少在5倍以上),进一步扩大对小微企业服务的覆盖面,引导融资性担保机构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特点,不断创新担保业务品种。同时,要加大对这类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力度,严禁其抽逃资本金、超标准收取担保费、利用自有资金从事民间融资和高风险投资等活动,严厉打击高利贷和非法集资行为,以创建优良的金融环境。另外,浙江省级中小企业融资再担保体系已经正式进入了实质性业务运作,为省内优质规范融资性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服务,我省融资性担保行业也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契机,以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
三、进一步帮扶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对策建议
下一步对中小微企业的帮扶措施,要落到实处,简化程序,具有可操作性。
1.做好四个“确保”
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做到“两增”,即增设专门机构、增设中小微企业资产池,建议政府和监管部门今后的一段时期坚持四个“确保”。
①确保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向上级行争取贷款规模、争取提高存贷比例、向系统内机构调剂规模等有效措施,增加信贷有效投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②确保信贷资金在本地区的有效使用。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压缩异地贷款,尽力满足本地中小微企业的信贷资金需求,尽力避免信贷资金流出本地区。
③确保县域资金需求得到有效满足。针对浙江县域中小微企业比较集中的现状,支持中小商业银行向县域发展,向乡镇延伸,鼓励信贷资金向县域倾斜,进一步提高县域的存贷比例。
④确保构建支持中小微企业的长效机制。推动商业银行建立与政府小企业风险补偿奖励资金配套的小企业贷款考核奖励办法,把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贷款支持情况与银行业监管评级和风险评估挂钩,将“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贷款增速不低于同期贷款增速”纳入承诺监管指标体系,并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实施不良率、存贷比指标、风险资本权重计量等进行差异化考核。
2.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贵”问题做到“两减”,即减少中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环节,减少中小微企业融资费用。
①深入开展“不规范经营”专项治理工作,通过自查自纠,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督促各银行加大收费项目的整合力度,提高收费优惠幅度。
②各基层支行按照新的监管要求,将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控制在基准利率上浮的合理范围内。禁止要求企业以事先提供存款或将部分贷款资金转为存款作为发放贷款的条件,变相提高贷款利率。
③在费用成本方面,禁止一切不合理收费,如贷款承诺费、管理费、顾问费、咨询费等。
3.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狭窄”问题,需探索建立多层次的融资市场,丰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
①尝试非信贷融资。据调查当前我省利用债券融资工具的企业很少,建议我省出台相关措施,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利用债券市场,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各类债券品种。引导和支持中小微企业以区域或行业为纽带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集合票据实现抱团融资。建议对成功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集合票据或参与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计划的小微企业,和为其提供担保增信的担保机构,政府加大奖励力度。
②推广中小企业私募债。中小企业私募债没有净资产和营利能力要求,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直接融资门槛,应利用浙江先行试点中小企业私募债的机遇,推动中小微企业通过发行私募债进一步与资本市场接轨。
③推动中小微企业股权质押融资。非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融资将“死股权”变为“活资金”,为大量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打开了一扇窗口。建议我省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股权出质贷款融资,鼓励投资人以其持有的公司股权、商标权、专利权及其他无形资产等作价出资、投资设立有限公司或增加其注册资本;目前金融机构很少涉足股权质押贷款业务,只有股权投资基金会在实际操作中采用,希望我省能够出台相应政策,推动金融机构开展股权质押贷款业务。
④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没有可抵押的担保品是中小微企业在银行融资面临的主要瓶颈,“融资难”在很大程度上是“担保难”。宁波在2009年8月率先推出的“无抵押无担保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正是看准了这一症结,同时相对低廉的融资成本是宁波小贷险的另一大亮点。建议我省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深化小贷险,使银保双方加强信息交换和工作配合机制,对客户信息、授信决策、贷款逾期、追索欠款等情况进行信息共享,将小贷险逐渐引入公平配合、信息共享的“深水区”。
⑤引导中小微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受欧债危机、外需萎缩等因素影响,外贸出口风险陡增,许多中小微外贸企业有单不敢接。出口信用保险作为国际通行的、我国法定的出口促进工具,对提振企业出口信心、增强竞争能力具有独特而有效的作用。建议我省尽快出台保费补助等专项措施,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参保出口信用保险的政策引导,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贸易融资功能,积极组织中小微企业联合参保、集约投保,培育中小微企业运用国家政策性金融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4.引导民间资本
浙江民间借贷活跃有两个因素:一是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题;二是民间闲散资金找不到投资渠道。目前很多中小微企业并不与银行发生关系,大量的资金也是依赖自筹或者民间借贷。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和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同等重要。建议各级政府规范民间借贷、规范民间金融组织,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地方金额改革,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或参股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组织,以拓宽民间资本合法出路,把浙江充裕的民间资本合理化的运用起来。这还需要大力开发一系列创新产品引导民间资本的投向,如通过建立参股产业基金的形式,以专业团队经营、银行托管资金的方式引导民间闲散资金进入正规渠道。同时,积极探索民间资本银行委托信贷等办法,增强民间资金的金融功能。支持发展各类股权投资、融资性担保、典当以及各类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以规范的民间金融组织挤压地下非法金融活动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快温州地方金融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温委[2011]10号,2011.11.
[2].金融创新与地方经济转型[OL].东方财富网,2012-05-09.
[3]李永健.地方金融创新要突出地方特色[OL].中国经济新闻网,2012-09-21.
篇8
1.1规模较小、担保能力不强、风险增大
安徽省现有融资担保公司217家,其中注册资本1亿元及以上的仅17家,大部分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在3000万以下。地方政府按县区设立担保基金,决定了担保机构的小规模和大数量。有的基金只有几百万,大部分企业互助基金规模较小,很难得到银行的信任。如固镇县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于2002年经县政府研究成立的,担保基金500万元。2000年底,全省各地建立的担保机构只有10家,但至2008年4月底,担保机构已膨胀到217余家,且机构数量还在加速扩张,机构数量如此超常、无序地增长,其背后必然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1.2投资主体多样化,资金来源多元化
随着安徽省担保机构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非政府资金注入担保领域,安徽省现有融资担保公司217家,其中政府出资109家,非政府资108家,这表明了安徽的担保行业正由政府主导型向政府引导型、主体多元化转变。从担保资本金形态看,有货币资本,也有实物资本,其中主要以货币资本为主,大约占60%。
1.3缺少风险补偿机制和风险连动机制
担保行业的特点是高风险、低收益,低成本。目前,我省各担保机构的资金均为投资者一次性投入,对于后续资金和风险补偿资金的投入都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仅靠收取少量的担保费,根本无法维持担保的生存和发展。在业务正常开展的公司的担保业务中,协作银行都将贷款风险全额转嫁给了担保公司,担保公司承担了全责风险。加大了担保业务的整体风险,一旦担保贷款发生损失,就要从担保公司的担保基金中全额扣除,在担保公司资金补充渠道有限的情况下,影响了担保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1.4对担保机构的多头监管造成监管乏力
目前,担保机构的管理可以说没有任何法律明确认可的监管部门。担保业实际上处于一种“多头监管”状态,财政部门、发改委、经贸委、人民银行、劳动部等都有权管理担保机构,分头监管导致缺乏统一规范的制度规定,存在监管真空。
1.5担保机构体系建设不健全
从目前安徽省的担保市场看,缺少担保从业资格准入和失信惩戒机制,缺乏专业人才的管理和运作,缺乏既熟悉会计、审计业务、又懂金融、法律的复合型人才,担保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也不够健全。在保证合同中,对债务人的义务约束不够,个别也有人情担保现象,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担保机构的发展。
1.6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
现有的由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管理和工作人员大多是由政府指派的,没有进行培训而缺少相关知识,不利于担保业务的顺利开展;政府常以出资人身份不适当的干预担保业务活动,出现各种形式的指令性担保;政府在建设相关信用担保业的法律法规滞后和政府部门在提供融资软环境上存在重收费、轻服务现象;等等这些都严重制约担保行业的发展。
1.7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诚信意识差
安徽省中小企业面广量大,虽然不乏信用优良的企业,但整个社会信用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对被担保人缺乏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和惩罚制度。有的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不规范;有的缺乏偿债意愿;有的采取非正当手续“逃、赖”债务。2安徽省融资担保机构的对策
2.1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打破国有银行独大的局面,合理分散担保风险;减少对担保业务的直接干预,坚持“管理法人化、运作市场化’,加强对担保公司的协调、管理和领导,尽快成立全省性担保行业协会;积极落实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担保机构实行税收减免和返还,直接增强担保机构的实力;建立统一的、信息数据齐全的民营企业信息库,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可靠的信用信息支撑。
2.2加强和健全担保自身建设
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专门培训机构,培养专业化人才和学习国内外担保机构的先进经验,加大担保公司间业务交流和信息传递,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给予的关于发展担保公司的政策,不断提高担保公司业务能力。建立和完善担保机构的资金资助制度、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制度、行业协调与自律制度;加快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有效分散、控制和化解风险。
2.3创新担保的形式和品种
目前,我省担保机构开展的业务基本上以贷款担保为主,还可开拓更广阔的担保领域。如证券担保、履约担保、退税担保、政府采购担保、进出口信贷担保等等。
2.4建议建立“政、银、企”联系会议制度
政府及相关部门定期组织各商业银行和经推荐的中小企业召开“政银企”协调会,为有效益、有市场、信誉好的中小企业解决在申请贷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5建立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和风险联动机制,化解和分散担保机构的风险
信用担保是一项带有政策性的业务,因此政府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很有必要,建议政府同级财政每年按担保总额的一顶比例给予预算安排,用于建立担保风险化解补偿基金。信用担保业务风险较大,信用担保机构难以独立承担担保风险,应当适度引入政府、银行、企业的联合支持,合理分散担保风险,实现政府、担保公司和银行之间风险比例分摊;政府应促进蚌埠的商业银行与市担保公司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2.6加强融资担保机构的区域合作
目前,我省融资担保业整体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县(区)的担保机构,因其资本规模较小,银行审批环节多等原因,业务普遍难以开展,有些甚至面临生存危机。因此,开展区域合作十分重要,应整合资源扩大业务,通过分保、共保等多种形式,发挥各机构优势,打破按市、县(区)自成体系封闭运作的低效模式,从总体上扩大担保量,发挥整体效益,实现担保机构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有典,田昆,王顺.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政策建议[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1).
[2]任文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亟须完善[J].现代工商,2005,(3).
[3]刘满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07,(4).
篇9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事求是、客观分析杭州担保业现状
杭州市首家信用担保机构成立于1999年,截止2007年末,我市在工商注册登记可开展担保业务的机构已有200余家,其中有90余家担保机构在正常开展担保业务,按担保机构的股东类型分,国有参股的担保机构19家;民营担保机构54家;外资参股的2家。2011年期末担保责任余额为2519352.49万元,期末在保企业户数为11827户,担保笔数为20840笔。其中为微型企业期末责任余额为362731.15万元,期末在保企业户数为5055户,担保笔数为7858笔;为小型企业期末担保责任余额为1072946.49万元,期末在保企业户数为4718户,担保笔数为8027笔;2011年全市担保机构缴纳所得税5029.35万元,新增受保企业职工为217096人。
当前我市担保机构无论是数量上还是业务规模上,在全省 处于领先地位,担保业在总体上维持正常运行的同时,发挥了良好的社会作用,为我市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我市担保机构的发展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行业发展的高度审视,担保机构的发展存在着诸多固有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在当前比较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各地中小企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信用担保机构又面临着行业的系统性风险,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制度环境不够健全
担保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其业务的交易结构是构建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融资桥梁,是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民事行为,但目前我国除《担保法》外,尚没有其他法律法规为担保机构提供专门的法律保障,而现行的《担保法》主要侧重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对担保人的权益保护不够,也没有明确担保机构的主体地位。使得担保机构在业务操作中遇到了很多阻力。此外,担保法规定的条款,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较大的困难,例如《担保法》规定土地使用权允许抵押,但土地主管部门却不予以登记给非金融机构;又如,《担保法》规定允许股权质押,这一问题在《物权法》实施后有所进展,但在有关方出台的实施细则中,也不允许登记给金融机构。
不过,在当前国家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的政策环境下,政府也逐步认识到担保业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所起的重要作用,也正在试图着手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希望政府能切实从制度层面、法律法规层面上落实一些关系到担保行业健康成长的基础性问题,为担保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平等的环境。
2、银保合作不尽对等
在当前以融资担保为主要业务的状况下,担保机构的业务主要是实现与银行信贷业务的对接。但在同银行合作时,我们往往感到银行对担保机构的认同度低,不愿意同担保机构分担风险,在担保机构介入的业务中,业务风险几乎全部集中于担保机构,这主要是担保机构的实力过于弱小而缺乏有力的谈判地位,大多数银行都将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转嫁给了担保机构,不少担保机构为了做业务,只能承担100%的业务风险,这不仅造成担保机构责任与能力的不对称,也弱化了银行对中小企业客户的考察和评估,加大了总体风险。根据国际成熟市场经验,担保机构承担的责任比例一般为70-80%,才能达到构建一个良好的银保合作机制,此外,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不对担保机构开放等因素也制约着担保机构与银行的融洽合作。
3、自律建设亟需加强
担保机构自身的建设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一些担保机构缺乏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和制度,在业务风险的把握上,缺乏统一的标准,这也导致银行对有些担保机构的风险把握认同度不高;(2)担保机构的主体收入来源为担保业务收入与存款利息收入,但由于这两部分收入都偏低,使得担保机构面临一定程度盈利的困境,这就迫使一部分以民间资本出次的商业性担保机构尝试偏离担保主业的业务,但由于缺乏经验和相应业务的市场需求,导致违规操作的发生。对担保行业的市场形象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4、体系建设不够到位
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担保业务具有高风险低收益的特征,一味提高收费标准只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加剧逆向选择,也不利于贯彻政府设立担保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金难问题的政策意图,而单靠担保机构的融资担保收费和其他收入来达到扩大担保规模又维持担保机构再生产的目的也是不现实的。近年来,我市对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力度正在逐步加大,补偿的门槛也在逐步降低,对担保机构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扶持引导作用。但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机制的建设优于制度的实施,要更好的发挥政府在促进担保业发展中的政策作用,从而达到政策绩效的最优,当前从全国范围看,构建再担保,实现担保与再担保联动,是一项比较好的机制设计,也是担保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创新担保与再担保联动机制
1、通过再担保,建立风险分散机制与信用增信机制
在许多国家,再担保已经作为政府扶持担保业的一种成功运营手段;再担保机构的实质是:以合理的主体资格,用契约化的方式为担保机构提供独立保证的特殊保证人,以经济手段间接在承担了规范担保机构行为和完善担保体系的重要责任。
篇10
河北融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融投控股”)是河北省最大的国有担保集团,河北省国资委持有其100%股权。融投控股的子公司河北融投担保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融投担保”)是河北省最大的担保公司,按其营收和在保余额来看,在全国担保公司中也位居前列。融投担保是融投控股最主要的子公司,2013年年末,融投担保总资产64亿元,营收13亿元,分别占融投控股总资产和营收的50.2%和59.1%。
2015年3月,河北省国资委决定委托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河北建投”)托管河北融投控股集团。据媒体报道,融投担保目前已暂停了全部业务,包括代偿、履约或释放抵押物等,虽然融投担保随后于4月10日在其官网称将对正常经营的客户继续开展正常业务,但不管如何,该事件至此已经影响到了其担保业务的正常开展,涉及银行、信托、P2P网贷平台等多家金融机构。由于托管后融投控股立即对融投担保业务进行调查分析,由此可推测融投担保业务出现问题是导致该项国资重组的主要原因,而其陷入困境则是内外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部原因
从融投担保内部来说,其业务开展较为激进,并可能存在违规经营。
规模盲目扩张,超越监管红线。截至2013年年底,融投担保净资产约43.6亿元,累计担保余额约311亿元,用担保余额/净资产衡量的放大倍数约7.1;目前的担保总额约500亿元,净资产假设不变,则放大倍数已大幅提高至11.5,超过10倍的监管红线。另外,在其官网上的《银行贷款担保业务指南》中规定,“申请企业(含其关联企业)累计申请的担保额不超过我公司净资产的20%”,而根据国家《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融资性担保公司对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对单个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5%。公司的经营制度设计明显对国家相关制度规定视而不见。
存在违法违规经营的可能性。据公司公告,其根据2014年7月国家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办公室下发的《关于融资性担保机构违规关联担保有关风险的提示函》和河北省工信厅下发的《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织对融资性担保机构业务风险排查治理的通知》,已经暂停了相关民间融资担保业务并对现存风险较大的客户采取了措施。上述两份文件旨在对关联担保、违反担保集中度、账外经营等行为进行规范,因而不排除公司存在上述违法违规经营的可能性。
外部原因
从外部来看,宏观经济持续萎靡,房地产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经营状况不佳致公司代偿压力增大。担保公司的主要客户是依靠自身资质难以获得融资的中小企业,如河北省负责监管融资性担保行业的便是省工业与信息化厅下设的中小企业局。经济环境持续恶化,中小微企业经营状况承压,银行风险偏好下降,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而这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类企业的经营压力,形成负反馈。公司亦涉及金融担保业务,主要担保对象为信托等理财产品,主要对接地产项目,而房地产行业持续走弱也加剧了公司的代偿压力。
影响
事件见诸报道后,市场关注度迅速上升,甚至担心该事件可能会引发债务危机等系统性风险。但我们认为,事件本身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程度仍处于可控范围内。
流动性风险而非兑付风险,事件更多是技术性危机。事件是因国资重组而引发,无论是融投控股还是融投担保都未明确拒绝承担担保责任,而只是由于重组尚在进行且风险排查尚未完成而暂时无法开展业务,且融投担保已经于4月10日在其官网澄清称将“积极推进依法合规担保业务开展”。
区域性事件,市场已有预期,传染性和扩散性不强。融投控股和融投担保的经营范围主要在河北省内,融投担保因业务扩张而在深圳、海南等地开拓了一些金融担保业务,但其占比仍然较低。且融投担保在2014年因涉海沧资本创始人姜涛跑路事件,其经营风险已经被金融机构所警觉,银行已采取追加担保等措施防范风险。
相关债券影响可控。融投控股曾于2014年8月发行跨市场企业债“14冀融投债”,而由融投担保进行增信的债券仅有中科招商于2014年发行的两期企业债14中科招商债。由于国有企业托管往往意味着受托管方对托管企业全面的接收,包括其全部财产、全部职员和债务,而受托管方河北建投是河北最大的国有投资公司主体评级AAA,因此14冀融投债的信用资质一定程度上还将有所增强。至于14中科招商债,由于距下一行权日时间还较长,暂时也不存在代偿风险。
担保行业整体风险可控,且暂时不会传染至银行体系。2013年以来,行业代偿明显上升,但目前来看,风险仍处于可控范围。我国担保行业放大倍数不足3倍,低于监管标准10倍,远低于国际水平(美国和日本监管上限分别为50和60倍),融资性担保贷款占总贷款比重仅约2.3%(图1),且银行对担保公司授信较为谨慎,中小担保公司业务占比较低。
我国担保行业现状分析
担保行业鱼龙混杂
目前中国的“担保公司”主要分三类,一类是纳入监管体系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第二类是非融资性担保公司,第三类则是以担保公司名义开展担保和非担保业务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据统计,截至2012年年末,全国约有1.6万多家不经营担保业务的担保公司。其中不少公司从事民间借贷、非法吸储及集资等违规操作(图2)。
融资性担保业务由于高风险、高资本要求的业务属性,监管部门对其监管力度较非融资性担保业务更为严格。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的公司需取得经营许可证,准入门槛较高,在经营的过程中也受到持续监管。而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则只需要进行工商注册登记即可成立,准入门槛低,经营过程中也没有有效监管。
担保公司乱象丛生
传统的融资性担保业务主要是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增信,助其获得银行贷款。而在银担合作业务中,银行处于绝对强势地位,银行将信用风险全部转移给担保公司,且出于风控的需要,要求担保公司保持较低的担保放大倍数。经验表明担保公司的担保放大倍数达到3左右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而我国担保行业整体放大倍数不足3,制约了担保业务的盈利能力。
传统担保业务高风险、低收益的特性令担保公司从事主业积极性不高。而民间借贷的高收益和理财业务的崛起诱使担保公司铤而走险,非法集资、违规放贷、非法理财、自担自用、关联担保等乱象丛生。违规经营的主体是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和中小民营担保企业,这些企业几乎没有准入门槛,打着担保公司的旗号从事各项高风险违规金融业务,积聚了较大的风险。
行业监管执行力有待加强
担保业务种类繁多,涉及金融、工程、司法等多个领域,曾有多个政府部门对该行业共同进行监管,却缺乏明确的监管主体。2010年3月,国务院成立融资性担保行业部际联席会议,试图对融资性担保行业进行统一监管,并在中国银监会牵头下由七部委联合下发《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确定了由部级联席会议指导,省人民政府属地管理的担保监管体系。然而,目前监管仍面临诸多问题。第一,监管主体分割,部际联合会议(中央监管部门)对地方政府部门(地方监管部门)的约束力不足;第二,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暂行办法》仅为部门规章,修订工作始自2012年,至今仍未出台;第三,存在监管真空,对于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完全没有监管,而这类企业正是违规经营的主力。
行业集中度高,分化加剧
融资性担保行业属于高资本占用的行业,经营扩张需要资本的支撑,监管层面也以净资产为基准设定风险标准,因而净资产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担保企业经营规模的大小。
从债券担保的市场份额来看,在所有涉足债券担保的66家担保企业中,中投保、重庆三峡和中合中小三家公司担保债券余额分别占经担保公司担保债券余额的43.5%、15.4%、7.3%,担保债券数量占比分别为19.7%、9.9%、4.2%。行业份额前15大企业担保债权余额占比高达92.0%(图3)。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担保行业集中度仍在进一步提高。2010年以来,融资性担保机构实收资本不断提升,2013年末实收资本总额达8793亿元,较上年增长6.2%,但法人机构家数却首度出现下降,由2012年的8590家降低至8185家,这意味着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大的担保公司普遍扩张的同时,许多规模小或经营不善的公司退出了市场(图4)。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提高,当前融资性担保的主体仍是银行贷款,且利用担保增信的企业相对整体来说资质更低,产生不良贷款的几率更高,担保行业代偿率目前已高于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两者间的差距或将进一步拉大,资本实力弱、风险管理不到位的担保企业将受到进一步冲击,担保行业分化将进一步加剧。总体来说,担保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对于债券市场来说影响偏正面,大的担保公司风险管理能力较强,能通过多元化投资分散风险,即使发生代偿事件,对公司经营也不会造成大的影响,而小的担保公司一旦代偿增多,可能使公司代偿能力严重受损,从而殃及其他被担保债券。
代偿明显上升,风险渐显
2011年以来,随融资性担保行业规模扩大,在保余额上升的同时,行业整体代偿率亦呈不断上升趋势,2013年年底行业整体代偿率为1.6%,较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图5)。
而从行业微观个体来看,我们统计了在债券担保领域市场份额较大且披露了财务报表的担保公司,披露了应收代位追偿款的9家担保企业中,有7家在2013年应收代偿有所增加,其中中投保较上年增长6.37亿元,涨幅达到113%;在6家披露了代偿现金流出的企业中,4家这一科目较上一年增长,其中中投保、东北再担保等涨幅超100%。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