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筹划的认知范文
时间:2023-09-13 17:18: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税收筹划的认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增值税;税务筹划;税负平衡点
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0-0016-02
收稿日期:2010-02-04
基金项目:河南工业大学校科研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黄芳(1975-),女,湖北武汉人,会计师,硕士研究生,从事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
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对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差别待遇,为增值税纳税人的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能。增值税转型后,纳税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在设立、 变更时,正确选择增值税纳税人身份。企业选择哪种类别的纳税人有利呢?主要判别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不含税销售额的无差别平衡点分析
当增值税纳税人为一般纳税人的情况下:应纳税额=销项税额-可抵扣进项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税税率-可抵扣项目额×增值税税率=(不含税销售额-可抵扣项目额)×增值税税率=增值额×增值税税率=(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率)×增值税税率当增值税纳税人为小规模纳税人的情况下:应纳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税征收率。因此,不含税销售额情况下增值税纳税人身份选择的税负平衡公式就可以界定为:
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率×增值税税率=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税征收率
即:不含税销售额平衡点增值率(a0)=增值税征收率/增值税税率×100%
当实际增值率a=a0时,平衡式的两边金额相等,说明此时一般纳税人税收负担与小规模纳税人一样;当实际增值率a>a0时,平衡式的左边金额大于右边金额,说明一般纳税人税收负担重于小规模纳税人,从节税角度讲选择小规模纳税人身份对企业有利;当实际增值率a
也就是说,对于适用17%税率和6%征收率的增值税纳税人来说,当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率>平衡点增值率35.29%(6%/17%×100%=35.29%)时,应该选择小规模纳税人身份,以减轻增值税负担;当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率
案例:方远公司是一个年应税销售额在100万元左右的生产企业,公司每年购进材料60 万元左右。如果属于一般纳税人,该公司产品的增值税适用税率为17%,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则增值税征收率为6%。该公司会计核算健全,有条件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假定企业购进材料适用17%增值税税率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现应用税负平衡点分析法为企业进行纳税人身份的税务筹划并进行验证。按照上述税负平衡点分析原理,我们需要计算企业实际增值率。企业预计的实际增值率=(不含税销售额-不含税购进额)÷不含税销售额×100%=(100-60)÷100×100%=40%因为实际增值率40% >35.29%(平衡点增值率), 所以该公司维持小规模纳税人身份更为有利于税收负担的降低。结果验证:公司属于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100×17%-60×17%=6.8万元公司属于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100×6%=6万元,结果表明,在这种情况下小规模纳税人缴纳的增值税比一般纳税人缴纳的少0.8万元,进一步验证了税负平衡点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二、含税销售额的无差别平衡点分析
增值税纳税人为一般纳税人的情况下:应纳税额=销项税额-可抵扣进项税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 ×增值税税率-可抵扣项目额÷(1+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税率=(含税销售额-可抵扣项目额) ÷ (1+增值税税率) ×增值税税率=含税增值额÷(1+增值税税率) ×增值税税率=含税销售额×增值率÷(1+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税率,当增值税纳税人为小规模纳税人的情况下:应纳税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征收率)×增值税征收率,因此,含税销售额情况下增值税纳税人身份选择的税负平衡公式就可以界定为: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增值率×增值税税率=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征收率)× 增值税征收率
即:含税销售额平衡点增值率(b0)=增值税征收率÷增值税税率×(1+增值税税率)÷(1+增值税征收率)×100%,当含税销售额实际增值率b=b0时,平衡式的两边金额相等,说明此时一般纳税人税收负担与小规模纳税人一样;当实际增值率b>b0时,平衡式的左边金额大于右边金额,说明一般纳税人税收负担重于小规模纳税人,从节税角度讲选择小规模纳税人身份对企业有利;当实际增值率b
对于适用17%税率和4%征收率的增值税纳税人来说,当含税销售额增值率>平衡点增值率26.47%[4%/17%×(1+17%)/(1 +4%)×100%=26.47%]时,应该选择小规模纳税人身份,以减轻增值税负担;当含税销售额增值率
案例:新达公司是一个年含税销售额在200万元左右的商业企业,公司每年购进含税商品160万元左右。如果属于一般纳税人,该公司产品的增值税适用税率为17%,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则增值税征收率为4%。该公司会计核算健全,有条件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假定企业购进商品适用17%增值税公司属于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200 ÷(1 +17%)×17%-160÷(1+17%)×17%=5.81万元公司属于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200÷(1+4%)×4%=7.69 万元结果表明,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纳税人缴纳的增值税比小规模纳税人少1.88万元, 进一步验证了税负平衡点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因此,企业应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并向税务机关提请一般纳税人身份认定。
三、结语
综上所述,增值税转型后,增值税纳税人应该选择税负最轻,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增值税纳税人身份。当然,这种选择是有条件限制的:一是企业产品的性质及客户的要求决定着企业进行纳税人筹划空间的大小。假如企业产品多是销售给一般纳税人,客户因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抵扣进项税,一般会要求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在此情况下,企业必须选择作一般纳税人,才有利于产品的销售。二是根据新修订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第34条之规定,销售额超过规模纳税人标准,未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的纳税人,应按销售额依照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所以,纳税人只要具备了一般纳税人条件就必须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否则就不能按小规模纳税征收率计算税款,而必须按 17%或 13%的税率直接计算应纳税额。另外,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价值最大化,这就决定企业必须扩大销售收入来实现经营目标,在此情况下,即使采用小规模纳税人合算,也必须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当然,尽管纳税人在选择纳税人身份认定或纳税方式时会受到上述诸因素的制约,但基于税收筹划的角度,企业在合并、 分立、 新建时,纳税人可通过对税负平衡点的测算巧妙筹划,根据所经营货物的总体增值率水平,选择不同的纳税人身份,获取最大的节税收益。
参考文献:
[1]毛夏鸾.企业纳税筹划操作实务[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2]盖地,付建设,苏春兰.税务筹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税收法律;风险控制
自“营改增”在全国地区全面贯彻以后,我国中小企业的纳税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也给税收筹划活动带来了较多的操作空间。为了合理降低自身的税负,我国很多中小企业都开始着手进行税收筹划活动。事实上,较多中小企业确实通过税收筹划活动取得了显著收益。但由于税收筹划活动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导致这项活动并没有在企业内部充分发挥作用,甚至还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对我国中小企业开展税收筹划活动的基本现状进行深入全面的探讨与分析,并充分明确税收筹划活动开展的有效路径。
一、我国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意义
在我国多数企业发展中,积极开展税收筹划活动都具有较为突出的战略意义。第一,这项活动的合理开展,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纳税压力。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税收成本比较高。而税收筹划活动能够显著降低企业所需要缴纳的税金,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可以将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生产经营环节。第二,这项活动的全面贯彻,也会不断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这主要是因为税收筹划活动本身就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系统性,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因此在税收筹划活动深入开展的过程中,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也会得到显著提升。第三,这项活动的科学进行,也能够避免节税引发的税法风险。我国部分企业为了节省税收成本,出现了盲目节税的情况。虽然降低了税负水平,但也带来了法律风险。但科学的税收筹划活动,能够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合理节税,避免出现税法风险。
二、我国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现状
结合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开展了税收筹划活动。虽然这些税收筹划活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以下进行全面的探讨。第一,有部分企业对于税收筹划活动的重视程度不高,并没有将其纳入到战略体系中。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中小企业的领导者自身文化水平并不算太高,同时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和财务理论体系的认知水平也存在不足,最终也就无法正确认知税收筹划活动。第二,税收筹划的进行必须要充分重视税法法律的调整。但是当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对于税法调整的认知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无法依托于税法优惠和法律限制等内容,针对性开展税收筹划活动,也就很难取得较好的成效。第三,很多中小企业都认为税收筹划活动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使得其他部门在税收筹划活动进行过程中,参与度显著不足。这种情况也导致企业税收筹划活动无法得到其他部门支持和通力合作。而单靠财务部门也很难推动税收筹划活动在企业内部的全面贯彻,必须要在后续时间里进行针对性的调整。第四,我国中小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活动时,也面临较为突出的风险。事实上,税收筹划活动在进行过程中,本身就存在较多的风险。如果没有针对性控制风险,那么就很容易导致这些风险的爆发。而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都没有构建税收筹划风险的完备控制体系,很难防范各类风险的爆发。一旦这些风险全面爆发,就会给企业带来非常显著的负面影响。第五,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素质水平还比较有限,很难满足税收筹划的人才要求。这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自身规模比较小,同时在人才培养方面也不重视,甚至还有部分企业的财务人员还由家族成员担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财务人员就很难推动税收筹划活动的全面开展。
三、我国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开展路径
为了更好明确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开展措施,这里也以A企业为例,全面探索了税收筹划在A企业的开展路径。第一,税收筹划准备工作。A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工作之前,先搜集了现行税法法律内容,同时也组建了专项税收筹划的队伍。在此过程中,A企业也将税收筹划纳入到战略体系中,给税收筹划活动的全面贯彻提供了较好的支撑。第二,税负分析。A企业税收筹划人员结合企业财务报表等各类资料,对于企业近五年的税收数据进行总结与分析,同时还要搜集同行业内其他企业税负情况。在这个过程中,税收筹划人员发现在“营改增”以后,企业税负水平出现明显上升。这也说明了企业税收筹划活动存在显著不足,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第三,制定税收筹划方案。在明确A企业税负水平的基础上,税收筹划人员就可以结合我国现行的税法法律,以及税收筹划的相关理论,设计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在具体制定的税收筹划活动时,A企业的筹划人员也比较重视自身开展的各类涉税业务,同时还出具了不同涉税业务进行税收筹划的详细方向,最终形成了最优化的税收筹划方案。第四,税收筹划方案的贯彻。在税收筹划方案制定完成以后,A企业就开始在企业内部全面贯彻。在这个过程中,A企业相关人员非常注意方案的细节内容,充分保证各项细节指令可以得到较好的贯彻实施,提高税收筹划方案的最终成效。第五,税收筹划的风险控制。在税收筹划方案执行过程中,也会面临较多的风险。因此A企业还结合自身税收筹划方案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对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中。与此同时,A企业还记录了每次进行风险控制的经验,使得税收筹划方案变得更加完整。第六,税收筹划的评价。在税收筹划方案完成以后,A企业还进行了阶段性筹划方案效果的全面评价与分析,充分展示税收筹划方案的实施效果。通过评价结果,就可以明确税收筹划方案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积极的改善与调整。
四、我国中小企业税收筹划活动的保障措施
(一)充分重视税收筹划活动对于我国各个中小企业来说,应该能够在后续时间里不断提高领导者对于税收筹划的认识,并能够逐步将其纳入到企业战略体系中,充分降低税收筹划活动在企业内部遇到的障碍。这也需要中小企业应该积极召开税收筹划的高层会议,同时还要在会议上积极引入同行业成功企业的真实案例,让各个领导者直观感受到税收筹划带来的收益。与此同时,企业还应该在平时做好税收筹划的内部宣传,并在企业内部环境中逐步建立税收筹划的文化氛围,给税收筹划活动的后续开展提供较为完善的环境支撑。
(二)掌握税收法律调整动向我国中小企业在以后还要积极关注税法法律的调整,同时还要针对调整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关注本行业的税法调整内容,并根据政府部门制定的税收优惠内容,展开全面的税收筹划。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税收筹划活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因此企业的税收筹划人员也应该加强自身对于本行业的了解水平,做好行业税法调整的预测,同时还要积极关注行业市场环境的变化,使得税收筹划的内容也具有较好的预测性与前瞻性,提前感知税法的调整方向,使得税收筹划方案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加强各部门的合作交流企业的税收筹划活动并不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同时也需要其他各个部门之间进行通力合作,才可以取得较好的成效。因此中小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活动时,也应该做好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对于财务部门来说,一定要加强自身跟销售部门、采购部门等主体的联系,同时还要搜集企业的实时销售数据信息,给税收筹划活动的开展提供战略数据支撑。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考虑充分发挥财务信息系统、ERP系统等信息模块的作用,真正突破税收筹划活动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使得各个部门都可以参与到税收筹划活动中,充分保证税收筹划的效果。
(四)积极控制税收筹划风险在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活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较多的风险。这些风险一旦爆发,不仅无法取得税收筹划的预计效果,还有可能会导致企业遭受更大的损失。因此企业一定要做好税收筹划风险的控制,避免这些风险爆发。在这个过程中,中小企业也应该先对自身开展税收筹划活动可能遭遇的风险类型进行全面分析,比如诚信风险、法律风险等。在此基础上,企业就可以构建税收筹划风险的甄别与分析,在风险超过阈值以后,及时进行风险处理,避免各类风险的爆发。
(五)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税收筹划活动的专业性是非常强的,因此我国中小企业也应该逐步拉起一支高素质税收筹划人员队伍。一方面,企业应该积极通过外部招聘,补充高素质人才。事实上,在当前我国高校不断贯彻扩招战略的背景下,我国社会行业市场环境中的高素质人才数量与比例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因此企业花费较低的成本,就可以吸收较多税收筹划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企业还要在平时,针对财务人员进行税收筹划的培训活动。这也需要企业组织开展一些税收筹划的固定培训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在培训中解决税收筹划人员平时参与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
篇3
[关键词]税收筹划;节税;风险防范
[DOI]10.13939/ki.zgsc.2015.44.123
1 税收筹划
1.1 概念
目前阶段我国对税收筹划还没有一个得到一致认可的概念。本文所指的税收筹划,是指在企业的缴税项目形成前,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税法等其他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纳税项目包括主营项目、投资和理财等,进行合理的规划,最大限度地利用税法中规定的减税和免税政策,来降低企业的税务成本。这一切都基于企业进行经济管理并且是非恶意逃避社会责任的行为,对企业的纳税项目进行税收筹划是企业的合法权利。
1.2 税收筹划与避税、偷税的区别
税收筹划与避税、逃税最大的差异是,税收筹划在法律和道德上都是健康的。虽然他们的目标都是减少纳税人需要承担的税务,但偷税漏税是在享受税收便利后拒绝履行税收义务的违法行为,纳税人通过伪造、修改和销毁账目,修改在真正的申税账簿上应交税的收入等手段,来减少应该缴纳的税款,这是非常确定的违法行为。而避税准确来说并不是违法行为,但在道德上与国家订立税法的意图相背离。因此,企业在税收筹划应用上要特别注意,以免承担不必要的风险责任。
2 企业税收筹划的必要性及其目标
2.1 企业税收筹划的必要性
首先,正确的税收筹划工作可以帮助纳税人减少税务负担,得到更多的经济收益。其次,企业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来合理地减少税负,提高经济效益。这就对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水平提出了要求。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和经营管理制度,坚持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随着企业的不断经营发展,企业在获得越来越多的收入的同时,企业需要交纳的税款项目也越来越多,企业的税务负担将不断加重,这就需要企业重视并正确应用税收筹划,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2.2 企业税收筹划的目标
许多人认为税收筹划的目标是节税,但节税和税收筹划并不完全对等。节税指直接减少税款,将应缴纳的税款免除,而这些缴税项目仍然是需要交纳的。而税收筹划的作用不仅限于减少税款,还在于延迟缴税的时间。这是因为除了减少税收负担外,企业更注重的是给企业谋取一个更好的发展前途,以此来确定适合本企业的筹划方案。那么,企业税收筹划的目标到底有哪些呢?其具体目标包括以下几点:
①减轻税收负担。这是税收筹划可以最直观看到的效果。通过税收筹划,企业在法律的范围内规避了一些税收负担。②实现涉税零风险。通过税收筹划,企业税收管理人员可以提前明确需要有哪些项目需要在什么时候缴纳多少税款,进而避免没有按时缴税而带来的税务处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失。③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这主要是指企业利用税收筹划达到延期纳税的目的,以获取资金时间使用价值。④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最主要的目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税收筹划应该切合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同时财务管理目标也需要考虑税收筹划能力。企业在执行税收筹划时不仅要考虑减少税款这个直接目标,还要考虑税收筹划的其他作用,如相对税收筹划,以获取资金时间价值等。
3 企业税收筹划风险及其防范
3.1 税收筹划风险
3.1.1 企业内部风险
(1)税收筹划计划在决定时有很大程度受主管因素影响。在确定税收筹划方案时,管理者的能力和性格对方案的最终形成有很大的影响。纳税人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对投资计划的倾向、个人对企业发展方向的期待等都会影响税收筹划方案的最终决策。
而且,税收筹划与纳税人的综合素质有关。首先,税收筹划和偷税、避税只有一线之隔,如果纳税人或筹划人的道德素养和文化水平不足,很有可能就会发生道德错误,将合法的税收筹划变成违法行为。其次,纳税人还需要具有足够的专业技能和充分的税项敏感度,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可以利用的减少缴税的政策。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其他部门如财务、会计、法务等部门都需要积极的配合,同时纳税人要有足够的能力组合各部门的工作,这就要求纳税人对各部门的工作和技能都有一定的了解。因而,税收筹划的主观风险较大。例如,税收筹划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利用税法空白。其中的税法空白有两种,即立法空白和执法空白。利用执法空白来减少税款是一种违法行为,而适当利用立法空白则是允许的。但利用立法空白进行税收筹划对纳税人对税法的掌握程度有非常精准的要求,否则稍有不慎就会超越合法界限,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目前对于税收筹划并没有系统性的教学体系,而税收筹划的方法很丰富,要充分使用这些方法,发挥他们的作用,需要纳税人充分了解企业的经营,尤其是经济情况,并且对现行的税收政策有非常清晰的认知,因此可以适时地使用正确的政策,有时是利用政策的优惠条款,有时是利用政策的弹性空间。而纳税人的经济活动与财税政策等条件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税收筹划的风险也就不可避免了。
3.1.2 企业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主要指外部政策法律变化风险。其中包括税收政策变化风险和其他相关法律变化风险。国家的税收政策和相关法律必然会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因此,纳税人必然要面对这种由于政策的变化而产生的风险。
3.2 税收筹划风险防范
第一点,增加对企业税收筹划的重视程度,提高计划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同时提高企业从业人士对税收筹划的了解可以促进各部门间的税收筹划合作。①企业要加强该研究税收筹划的相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总结。企业可以配置专门的税收筹划人员来出来相关问题,其他财务管理人员则要不断关注政府税收政策,配合管理人员处理企业税务。另外财务人员还要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才能为企业正确制订税收计划。税收筹划涉及税收、会计、财务、企业管理、经营管理、经济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专业性相当强,需要专业技能较高的人来操作。而企业规模越大,需要处理的税务关系就越多,复杂性和难度性也越高,因此就需要由专业的税务处理人员来进行税收筹划,减少疏漏和错误。②增强筹划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税收人员必须要有清晰的认知,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是违法的。财务人员及筹划人员应该加强对相关法律的学习及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这可以帮助其进行更有效、更正确的税收筹划,避免因为对法律知识不了解而做出错误的、甚至违法的筹划。
第二点,企业需要保持对税法政策的关注。政府正在不断完善税法中的漏洞,一些合法的行为,在经过税法完善后可能会变成违法的行为。如果企业继续保持行动就会出现违法情况。因此在筹划税收时,企业要时刻关注政策,及时根据政策调整税收方案,最好对企业适用的税收政策进行归类整理,在发生变化的时候做出相应修改和调整,使税收筹划更为有效地进行。
参考文献:
[1]胡庆红.企业经营决策的税收管理与风险控制[J].会计之友,2014(15).
篇4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 税收筹划 企业所得税法
在“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税制改革思路下,探索新的税收筹划方法,及时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有效地控制经营风险,已成为当务之急。本论文将基于国内外学者在税收筹划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的时代背景下,从企业的组织形式、税率、税基、优惠政策等方面进行的税收筹划方法的研究,并结合具体案例对新税法下税收筹划方法进行探索,为纳税人进行合法节约纳税支出和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为推动税收筹划的研究提供可行性建议。
一、税收筹划的定义
什么是税收筹划?“税收筹划”一词来源于英文的“Tax planing”。“Tax planing”可以译成中文的“税收计划”或“税收筹划”。如果所阐述的具体内容是税务机关对税收方案或目标进行预测、设计或安排,则可译为 “税收计划”;如果所阐述的内容是纳税人对纳税方案或目标进行比较和选择,则可译为“税收筹划”。本文所述税收筹划特指后一种情形。在中国现阶段企业是纳税人的主体,税收筹划更多的是企业的需要。
二、新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方法策略
(一)企业组织方式选择中的所得税税收筹划。新企业所得税法明确了我国对公司制企业和合伙制企业(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实行不同税制。税法规定,合伙企业及个人独资企业则不缴纳企业所得税,只对其业主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与合伙经营相比,公司制企业的营业利润在企业课税环节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后利润以股息的形式分配给投资者,投资者又得将其分得的税收利润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存在重复征税,税负必然加重。如果单从纳税负担的角度出发,在新组建企业时可以选择设立为合伙制或独资企业。
(二)基于税基的所得税税收筹划。计税依据的确定较复杂,其筹划空间较大,也是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的重点。按照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因此,企业所得税计税依据的筹划又可以分为收入的筹划、扣除的筹划。
(三)会计政策选择的所得税税收筹划。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的选择不同,核算出来的结果会有不同,对纳税人的税负产生较大的影响。在税法规定范围内有很多可供企业选择的核算方法。
(四)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的所得税税收筹划。税收优惠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税收方面给予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的各种优待,是政府调控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充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最主要也是运用最多的方法。
三、新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一)强化企业税收筹划意识,依法筹划。企业所得税的筹划必须在税法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得与税法规定相抵触。新税制实施以来,税收对纳税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税务部门的执法力度越来越大,企业因违反税法而受到严肃查处的案例不胜枚举。因此,企业要消除对税收筹划认知上的片面性,并要强化税收筹划意识,明确税收筹划对于企业理财的积极影响,制定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系统性的税收筹划机制,确保纳税筹划的效果,从而掌握税收筹划的主动权。
(二)事先筹划。税收筹划必须在涉税经济活动发生之前,预先对其进行计划、决策,以达到减少税赋、获取节税利益的目的。由于纳税行为相对于经济行为而言,具有滞后性,如企业实现利润要计算应纳所得税时,才想方设法采取措施规避和减轻纳税义务,就为时已晚了。
篇5
税收筹划是纳税人按照税法要求,在税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纳税方案中进行择优,以达到降低纳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税收筹划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税收筹划与避税不同,它是纳税人的一种权利,税收筹划也不仅仅是“事前”行为。
1.税收筹划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而开展起来。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税收筹划必将成为市场经济中企业降低纳税成本的理性选择。随着市场经济规范化、法治化的完善,纳税人纳税意识的不断提高,企业从维护自身整体、长久利益出发,必将摈弃偷逃税、避税等短期不良行为,转而进行科学的税收筹划,以谋求企业合法、规范和长久的发展。国家通过税种的设置,税率的确定,课税对象的选择和纳税环节的规定,宋体现宏观经济政策。企业通过税收筹划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强经营管理,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等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筹划,税收筹划就是企业各种筹划中的一种。因此,税收筹划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和管理中的必然选择。
2.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应有的权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承认企业的独立法人地位,所追求的目标是如何最大限度的满足自身经济利益。国家通过法律形式赋予企业一些必要的权益。税收筹划就是这种具有法律意识的主动行为。税收筹划是纳税人的一项基本权利,纳税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有从事经营活动,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有选择生存和发展的权利。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对其资产收益的正当维护,属于企业正当经济权益。税收筹划没有超越纳税人权利的范畴,是正当权利。反对纳税人合法正当的税收筹划活动,恰恰会诱发或促使纳税人偷税、漏税、逃税、骗税、抗税等违法行为的发生。因此,鼓励纳税人依法纳税最明智的办法是让企业充分享受其应有的权利,其中自然包括税收筹划权利。
3.税收筹划与避税不同。认为税收筹划就是避税,是对税收筹划在认识上最大的误区。税收筹划与避税从其表面上看有其相似之处,但是从两者本质上看是不同的。避税是纳税人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利用税收法律、法规或各国税收协定的不完善之处,通过经营和财务上的安排,以达到归避或减少税收负担的目的。避税虽然不违法,但是有悖于国家税收政策的意图和导向,而且侵害了国家利益,由于避税采取的是不正当手段,故意钻税法的空子,尤其与国家提倡的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和依法治税、以德治税的方针相违背,因而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税务部门也是持反对态度的。税收筹划是纳税人按照税法要求,顺应税法意图,在税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纳税方案中进行优化选择,实现降低纳税成本,获取最大利润的目的。避税与税收筹划虽然都是不违法的,但所采用的具体做法有本质的差别,避税只针对税法的某个漏洞,虽然可取得一定的税收效益,但却无助于长期的经营与发展,也有悖于道德规范。税收筹划则是着眼于企业总体决策和长期利益,谋取的节税利益是合法的、正当的。实践证明,成功的税收筹划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纳税成本,而且有助于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改善经营方式、培养纳税意识和增加后续税源等。由于税收筹划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又是合法和规范的,所以,国家也是给予鼓励和支持的。
4.税收筹划不仅仅是“事前”行为。如在进行增值税税收筹划时,相对于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就是“事前”行为;反过来,对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便是“事后”行为。又如一个会计期间相对于前一个会计期间的税收筹划,就是“事后”行为。从实际工作来看,在纳税事务发生之前,税收筹划主要体现在对企业各个经营管理环节的指导作用。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税法规定以及相关政策,作出具有预见性的、全局性的纳税方案,以减少企业纳税成本,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在纳税事务发生时,税收筹划的重点是企业纳税运作方案的实施,帮助企业减少纳税风险和边际损失。纳税义务发生后,税收筹划的作用是对企业纳税行为进行论证、分析、评价和考核。可见,税收筹划应是“事前”、“事中”、“事后”的一个完整过程,需要前后兼顾,在动态发展中把握税收筹划重点。
二、充分发挥税收筹划的积极作用
早在20世纪30年代,税收筹划在英国就被社会所关注和法律认可,随后在各国中得到不断完善和实际运用。税收筹划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入世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间通行做法的广泛运用,税收筹划也必将为我国所认知和采用。因此,税收筹划在社会中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1.税收筹划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国家的宏观调控直接作用于市场,政策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作为市场主体的纳税人对国家政策作出正确积极的回应,政府更希望能尽量缩小这种政策时滞。所以,税收筹划就意味着纳税人对国家制定的税收法律法规的全面理解和运用,并且做到对国家税收政策意图的准确把握。通过对纳税方案的择优,尽管在主观上是为了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但是客观上却是在国家税收经济杠杆作用下,逐步走向优化产业结构和合理配置资源的道路,体现了国家的产业政策,从而更好更快地发挥国家的税收宏观调控职能。
2.税收筹划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纳税意识。税收筹划的前提是不违反税法,不搞偷税、漏税、逃税、抗税,纳税人要搞税收筹划,就得熟悉税收法律、法规,及时掌握各项税收政策。这就迫使企业认真学习税法,而这种学习比之其他任何的税法宣传教育都更见实效。在学习税法的同时,也就自觉地做到了依法纳税。税收筹划的公开化,是纳税人纳税意识提高的表现,是与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相适应的。因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与企业增强纳税意识具有共同的要求,依法治税便咸了纳税人的自觉行为。从某一角度讲,鼓励企业进行税收筹划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普及税法,减少国家的普及税法成本。
3.税收筹划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收入,不断调整和完善税收法律法规政策。从长远和整体上看,税收筹划不仅不会减少国家税款,而且还会使国家税款不断增加。因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虽然会降低企业当期税收负担,但对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和加强经营管理产生影响,促使企业生产经营更加科学、规范,各项成本费用逐步下降,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收入和利润不断增加,从而使各项税收收入逐步增多。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虽然经过不断完善,但是在不同时期,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仍可能存在一定的漏洞,出现一些不足之处。由于税收筹划的反作用,为国家进一步完善税收法律法规提供了依据,并起到了对税收法律法规的验证作用。也促使税务部门及时了解税收法律法规和征收管理的不尽合理和不够完善之处,进而及时调整和完善税收政策,支持国家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企业的投资、经营、消费等按照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规律去运作,推动依法治税的进程。
4.税收筹划有利于降低征税和纳税成本。征税成本是指税务机关在税收征收管理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与支出。纳税成本是指纳税人在按照税法规定办理纳税事务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税收筹划使企业各项纳税方案更加科学合理、缜密规范,纳税成本进行量化,减少了企业的纳税时间和物化劳动,纳税成了自觉行动,从而减少了税务稽查频率,提高了税收行政效率,同时也促进税务机关及时调整和完善税制,达到降低征税和纳税成本目的。
5.税收筹划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税收筹划的目的是实现纳税人经济利益最大化。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加强经营管理。税收筹划要消耗人力和物力,如果降低纳税成本不足以抵消人力和物力的消耗,那么,税收筹划就失去了意义。税收筹划是要把成本费用降到最低点,包括缴纳最少的税收,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就是重要的一环。要做到这一点,依法建立健全规范的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式,是十分必要的。也只有这样,才能给税收筹划提供依据,才能进行有效地税收筹划。
篇6
【关键词】石油企业;税收筹划;风险控制
税收支出是各个企业不可避免的主要支出之一,该支出视税收筹划的水准不同,往往存在较大的弹性,所以税收筹划对企业的竞争力乃至市场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税收筹划出现问题,企业有产生利益或信息损失的可能性,所以风险控制也是税收筹划的一部分,对企业的安全运作有重要意义。
一、税收筹划中的风险控制对石油企业的意义
(一)风险控制对石油企业未来发展的意义
石油企业的集团化发展模式日趋成熟,各类子公司和下属企业越来越多,这些子公司和下属企业具有中小型企业的特征,难以负担过高的纳税支出。因此,从企业的总体发展角度考虑,可以抑制纳税支出的税收风险控制,是石油企业发展的必要手段。
(二)风险控制对石油企业市场竞争的意义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石油企业也不能再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要把目光朝向国际市场。这意味着石油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态势,只有有效运用起每一分资源才能保证市场竞争力,为此必须要避免无意义的风险与财政损耗,税收风险控制的意义由此体现出来。
二、石油企业实施税收筹划风险控制的问题
(一)风险意识问题
我国的石油企业基本都是国有企业,在经营运作上享有一定的保障,兼之石油企业的市场份额相对稳定,因此石油企业长期以来对收支内控缺乏重视。尤其是在税收筹划方面,一直有轻视纳税风险的倾向,这种风险意识的低下令石油企业的纳税风险控制呈现一种相当松散的状态,纳税风险时有发生,为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外部环境问题
我国目前的税收环境称不上理想,一方面经济的高速发展令旧有的税收政策很难跟上,税收政策的漏洞与滞后在所难免,另一方面以“营改增”为代表的各种大规模税收改革令税收政策变动频繁,企业的税收筹划往往会很快失效,需要重新制定。在这种严峻的税收环境下,企业在税收筹划方面的风险控制变得非常复杂,一方面税收风险加大导致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加大,另一方面环境的复杂化要求风险控制具备更多的控制手段,加大了其难度和工作负担。
(三)征纳矛盾问题
税务机构的征税行为和石油企业的纳税行为通常需要税收信息作为连接点,但双方的税收信息往往是不对等的,这种不对等是导致征纳矛盾的最主要原因。由于税务机构在税收行为中属于优势方,所以一旦征纳矛盾产生,不只税收筹划风险会大幅增加,而且风险控制措施有失效的可能。另外一方面,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迂回手段来对企业纳税进行弥补的,但这些优惠政策往往需要企业自行申报才能生效。许多石油企业对这些政策不关心、不了解,没有及时申报,白白浪费了国家的优惠政策,造成了不必要的税收风险,这可以说是征纳双方的另一种认知矛盾。
(四)筹划方案问题
作为市场的一部分,石油企业的税收筹划往往会受到市场变动的影响,此外,上文所述的政策环境变动也会直接影响税收筹划方案的能效。因此,税收筹划方案必须具备足够的灵活性,能应对这些影响带来的变化,才能保证风险控制能效。但目前来看,石油企业实际应用的税收筹划方案大多失于僵硬,市场敏感性非常差,部分税收筹划案只要市场稍有波动就无法享有政策优惠,风险控制功能名存实亡。
三、石油企业实施税收筹划风险控制的措施
(一)强化石油企业的风险意识
石油企业整体对税收风险的不重视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想要强化石油企业的风险意识,首先要领导层加以重视,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将税收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自上而下地灌输给每一名员工,另一方面订立合理的税收筹划规章,为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其次,要积极收集企业的税收筹划经验,对其中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修订,这也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行。
(二)关注石油企业的政策环境
在这个多变而严峻的税收环境下,石油企业想要实现对税收筹划风险的动态控制就必须及早根据税收政策的变换调整税收筹划方案。因此,石油企业必须密切关注国家的税收相关政策,以便在第一时间甚至先期调整税收筹划。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税收政策与石油企业本身并无直接关系,但与其上游或下游企业相关,这部分政策也会对石油企业的税收筹划产生影响,在收集税收环境信息时要格外予以注意。
(三)加强石油企业的纳税交流
为了加强石油企业和税务机关双方对彼此的了解,石油企业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纳税交流机构,平衡双方的税务信息。这样一来,石油企业的税务信息可以完整地反馈给税务机构,避免了双方交流不畅导致的征纳矛盾,而且石油企业也可以通过交流机构这个接口,第一时间掌握各种税收优惠政策的动向,还可以及时进行各种税收优惠的申报,这对税收风险的降低和风险控制及时性的提高都有帮助。
(四)优化石油企业的纳税方案
石油企业现有的纳税筹划方案有必要进行两方面的调整,一方面要尽可能细化,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税收风险问题,另一方面要尽可能事先考量各种可能出现的纳税情况,订立多种不同的纳税方案以供选择。这样一来,企业在纳税筹划方面的灵活性会大幅提升,风险控制的控制范围也得到了拓展,对税收风险的规避有着正面意义。
四、结语
石油企业的资金流动往往较为庞大、频繁,因此牵扯到的纳税项目相对繁多,纳税风险也更大。在这种背景下,税收筹划中的风险控制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相关人员务必要通过多方面的措施加强税收筹划的风险控制能效,以尽可能规避纳税风险,保证企业在利益和信誉两方面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崔志坤.激励与约束视角下的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策略[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9(4)
[2]刘晓斐,马才华.新税法下企业所得税筹划的动因及其博弈分析[J].会计之友,2010(6)
篇7
关键词:税收筹划;节税;成本效益
在现代勘察设计企业经营的过程中,税收筹划是重要的管理内容,因为新时期企业面临着更多的税务风险,而国家税收政策的改革使得企业的纳税变成一个更加复杂的过程,为了保障企业的税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税收筹划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企业经营而言,税务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现金流、经营利润和商业信誉等,这些都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严重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对于企业经营的税收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所以容易出现企业偷税漏税或者多缴税的情况,这两者对于国家利益或是企业经营利益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企业的税收筹划需要更加系统、科学和全面,但是在当前的实际情况中,企业的税收筹划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一、税收筹划的必要性
(一)减轻税收负担
对于企业而言,税收是现金流支出的重要内容,在企业完成一个经营周期之后,需要对营业收入进行分配,这个时候就需要缴纳税金,而且纳税是无偿且带有强制性的,也就是企业不能通过纳税获得直接的经济收益,也不能逃避纳税。但是自从我国实施营改增以来,对于企业的税收制度建设并不完善,对于不同的营业行为采取的税率和税收方法没有进行针对性地设计和分类,这就使得很多企业会重复纳税,导致企业的资金支出增多,影响企业的利益。而税收筹划通过对企业的收益和支出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制度,设计企业的纳税方案和金额,避免企业重复纳税或者偷税漏税,在保障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1]另一方面,国家对于很多企业和行业在税收方面有着很多优惠条件,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和计算机企业,都有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因此通过税收筹划可以让企业提前分析自身的经营情况,从而提前制定合适的经营策略,比如将部分业务转移到子公司,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减少企业的负税情况。比如对于勘察设计企业中的软件开发部门,可以将部门成立一个新的高新技术子公司,仍旧为公司提供业务,还能够接受其他的业务,同时该公司享受政府的税收优惠,从而减少母公司的纳税金额。
(二)降低企业涉税风险
涉税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纳税的过程中由于对自身经营收入需要纳税的部分了解不充分对于国家的税收制度理解不透彻,从而导致纳税金额出现错误,导致企业出现被动的偷税漏税情况。在现代勘察设计企业经营中,因为缺乏专业的税务人才,因此经常出现被动偷税漏税或者多缴税的情况。而偷税漏税无论主动与否都会对企业的商业信誉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会影响企业在银行的贷款以及上市融资等多种信用活动的开展,而多缴税又会导致企业的净利润进一步减少。
(三)加强经营管理
税收筹划不仅仅涉及企业的纳税和财务工作,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同样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为企业纳税的金额取决于企业的营业收入,而税收筹划更需要将企业的资金情况进行全面地清点分析,同时对企业的经营成本和财务管理进行优化,建立企业完善的投资计划、业务计划、税收计划等。同时,企业的税收筹划会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估和分析,这有助于企业发现自身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包括制度建设和管理策略以及财务管理和业务能力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因此税收筹划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果,保障企业更高质量的经营。[2](四)推进企业改革对于勘察设计企业而言,税收筹划还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改革,尤其是对于企业内部的资金使用改革,而薪水就是勘察设计企业中一项重要支出,而企业的税务管理中也涉及员工的个人所得纳税部分,企业需要帮助员工代缴个人收入中的税款。薪水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当前社会普遍认知的工资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税前工资,同时没有扣除“五险一金”的所谓“毛工资”,另一种是员工能够拿到手的净工资,即公司代缴了税费和保险费用以及住房公积金,此外员工的工资还包括有资金资助的培训福利和津贴。
二、税收筹划必须遵守成本效益原则
随着勘察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升级,越来越多的勘察设计企业对于税务筹划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税收筹划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明确企业税务筹划所必须要遵循的原则,即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指的是在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以降低企业的纳税金额作为目标,而忽略了企业的效益,即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的时候,需要兼顾企业的纳税成本和企业收益。从理论上讲,如果企业没有营业收入,那企业缴纳税金是最少的,但是这对于企业经营而言是不能接受的,所以企业的税务筹划需要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目标,即企业的税收筹划的目的是使企业的净利润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不是一味追求低纳税额。同时,企业的税务筹划所遵循的成本效益原则还包括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成本要低于企业减少的负税额,因为当前很多企业都是找专业的税务公司进行税收筹划,而这些税务公司收费往往都是较高的,对于勘察设计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的企业而言,如果这些公司的收费情况超过了带给企业的税收节约情况,那么就有必要考虑税收筹划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企业的税收筹划还需要遵循合理合法原则。企业的税收筹划是利用国家的税收优惠和税收政策,避免企业重复纳税或者超额纳税,造成企业的纳税负担,但是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利用税收筹划偷税漏税,在企业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减少企业纳税金额,而不能采取不法手段,比如“阴阳合同”等,这些行为都是对国家利益的直接侵害,对企业的商业信誉会造成严重的损害。[3]
三、研究税收筹划的几种方法
税务筹划是一项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业务,涉及财务决策、会计核算、投融资、生产经营、法律等多个方面。如果谈论税收筹划脱离实际情况,显然是行不通的。但具体操作需要理论指导,否则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因此,有必要了解一些税收筹划的方法。税务筹划主要有三种方法:
(一)分税种筹划法
纳的税种主要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地产税等。这些税种适应的纳税制度和税率都是不相同的,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税收筹划方法,降低企业的负税额。比如企业所得税,国家对于软件行业的基本税率是10%,远低于一般的企业所得税率,因此将勘察设计企业中软件开发部门分隔成新的企业,能够显著降低企业所得税的金额,同理对于其他税种也可以采用针对性的方法。
(二)分行业筹划法
国家的税收制度针对不同的行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对于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和国家扶持的高新技术行业,很多的产业甚至在一定期限内实行免税制度,这些税收制度都能够成为税收筹划的对象,将原本的母公司划分为多个不同行业的子公司,从而不同的公司采用不同的税收方法,就能够通过组合的形式,降低母公司的纳税金额,这个方法对于大企业较为适用,而对于中小企业,采用抵税方法更加实用。
(三)经营活动筹划法企业的经营活动指的是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经营措施,包括资金的融通和支出、产品的生产和出售,服务的提供等,这些企业的经营活动也有着不同的税收制度,在税收筹划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经营活动设计不同的纳税方案,比如勘察设计企业融资的时候,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方式降低所需要缴纳的税务金额。企业的税收筹划要求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所有业务活动都更加合理有效,这就需要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所以企业的税收筹划和经营管理是相互影响的关系,税收筹划提高经营管理的质量,而经营管理决定了企业的税收筹划所能够操作的内容,为企业的税收筹划提供空间,同时利用企业的经营活动,获取更多的收益,就能够降低纳税带给企业的资金风险。[4]以上三种规划方法主要是努力做好税收工作,了解税法的相关政策,然后充分利用。了解税法、税收是筹划设计的重要一步。
篇8
关键词:税收筹划;教材建设;实践教学
一、税收筹划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在高校中,税收筹划课程主要出现在经管类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根据适用专业和院校类型的不同,其课时设置也有所差别,教学侧重点亦不同。一般而言,税收筹划课程在财政学专业、税收类专业中的地位最高,其次是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和其他经济类专业等。现在,一些院校的非经管类专业也以选修课的形式为学生开设税收筹划课程,让学生了解税收筹划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税收筹划课程不仅是财政学专业的核心限选课程,而且也是财政学专业的培养方向。同时,税收筹划课程也是工商管理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的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选修课程。对即将从事财会、税务类工作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关的财会、税收基础知识,所以税收筹划课程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影响学生整体素质及实践工作质量的提升。
在课程效果评价方面,不同学校的做法也不同。大多数高校采取定量评价衡量方法,以综合分值的高低来评价教学效果的好坏。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师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在学习时主动选择的意愿明显增强,对自己感兴趣、有价值的课程会认真学习,对没有兴趣、不实用的课程则会排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教学效果不好。税收筹划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的热情程度和教学组织能力。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检验税收筹划课程的教学效果主要是看学生在相关实践工作中的税收筹划能力。
二、影响税收筹划课程教学效果的问题
1.课程建设缓慢。20世纪90年代以后,税收筹划的理念才被引入中国并被吸纳,所以税收筹划课程作为一门课程进入大学课堂的时间并不长,在课程建设中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教材选取困难、实验室建设滞后等问题。高校教师一般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他们的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社会阅历较少,实践经验不足,有效开展案例式教学相对困难。河南工业大学财政学专业作为新专业,师资力量有些薄弱,还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教学团队,课程建设也比较滞后。
就税收筹划课程的教材建设来说,目前此类教材存在内容陈旧、知识不系统等问题。教材内容跟不上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调整,可能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惑,影响学习效果。另外,税收筹划课程建设过程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实践教学环节较少且效率低。大多数院校的税收筹划课程的实践课是在机房完成的,而一些高校的软件升级不及时,跟不上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调整步伐,往往使学生的上机操作实践环节流于形式。
2.授课和考核方式僵化。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在税收筹划课程教学方法方面,一些高校的教师仍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虽然多数任课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使课堂教学变得直观明了、易于接受,但是学生没有真实体验,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教学效果仍然不佳。另外,税收筹划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多为闭卷考试,而且卷面成绩一般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较大。这在某种程度上会误导学生过多地关注理论知识,而忽视相关实践技能的训练,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
三、提升税收筹划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般而言,教师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应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大多数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技巧,但是其自制力较弱,且很多时候具有学习盲目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教好税收筹划课?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取教材。同时,教师要认真备课,熟悉授课内容,做到重难点突出,把握好教学节奏,多与学生互动,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后辅导。具体来说,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重视专业导学。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有导学这一教学环节,是专业导师对大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思想、心理、生活、专业等方面的引导,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以河南工业大学财政学专业为例,在对该专业学生进行导学时,教师会详细讲解该专业培养方案的设置情况,帮助学生理清税收筹划课程与先导课程、拓展拔高课程之间的关系。税收筹划课程一般会安排在大三的下学期或大四的上学期。在此之前,学生要学习多门专业基础课程,如会计课、财务管理课、税法课、经济法课等。教师通过专业导学让学生了解税收筹划课程与这些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只有扎实掌握先导课程知识,学生才能学好整个专业课程。
2.注重教材建设。教材的选取是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好的教材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质量较差的教材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误导学生,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目前,已经出版的教材大多存在内容陈旧等问题。为避免这种情况,任课教师应及时编写或修订适合学生知识结构和专业培养方向的教材。另外,任课教师在平时要多关注国家财税政策的调整,多关注社会中的相关案例,从而为课堂教学所用。同时,任课教师要经常到知名院校接受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与同行专家积极交流,积累教材建设经验。河南工业大学每年都有教材编写的相关政策出台,在制度和资金方面对任课教师编写教材进行支持和鼓励。所以,税收筹划课程的任课教师应好好把握机会,用心研习,争取编写出国内一流的教材。
3.创新教学方式。除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外,税收筹划课程教师还应多采取实用性、亲临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学习税收筹划课程,掌握并综合运用会计、财务管理、税收、具体经济行为等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如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案例。案例是实际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只有真实的案例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当然,案例并不是随手可得的,是需要任课教师日常多关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并认真收集,然后适当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度、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以及知识结构来分组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深入社会收集相关资料,积极参加讨论活动,最终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然后,教师安排各组成员进行交流,各抒己见。此外,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与社会接触,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学校也可以通过校内税收专业实验室或校外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总之,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宫义飞.能力本位下税务筹划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财务通讯(综合),2011,(11).
篇9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涉税风险点;防范策略
营改增全面实施后,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此为背景,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切实做好税收筹划工作,在保证税收筹划合理性及合法性的前提下,降低税负,提高自身的利润水平。在实践中,建筑行业还存在着许多涉税风险点,需要建筑施工企业在实施税收筹划的过程中,要制定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保障自身税收筹划工作的合法性及合规性,将税收筹划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一、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特点和意义
对税收筹划的内涵进行分析,主要是企业依照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实施经营活动前制定出科学的纳税方案,从整体层面做好税收筹划工作,合理、合法地降低税负。税收筹划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税负最低、企业价值最大化、税后利润最大化等,不能单纯地将其看作是税负减轻。1.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特点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施工人员有着很强的流动性,要想对其进行集中管理存在较大的难度,对应的税收筹划项目也比较多。对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特点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在精细化管理方面,借助精细化管理,可以适应建筑施工和建筑主体的发展变化,有效缩减企业的纳税项目,降低企业税负。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部门为了能够进一步激发市场经济活力,推出了营改增政策,这带动了建筑行业纳税项目及纳税金额的变动[1]。建筑施工企业的纳税项目包括了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不同税收的适用范围不同,纳税对象不同,纳税内容各异,纳税时间和纳税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也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实施税收筹划的过程中,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盲目地对所有的纳税项目进行筹划。2.建筑施工企业开展税收筹划的意义首先,税收筹划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税收风险。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点多、面广的特点,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且具备多样性,加上人员变动较大,成本核算工作中面临着各种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税收风险发生的概率。税收筹划工作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实施筹划,其本身是一种合法行为,可以帮助企业加强对税收风险的有效控制。其次,税收筹划能够推动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建筑施工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工作的核心目的,是降低自身税负,实现效益的最大化[2]。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空间巨大,因为建筑工程项目包含的环节众多,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物资采购,还是施工建设,都需要实施相应的计税处理,而建筑项目本身十分复杂,存在很多特殊需求,例如转包、分包、劳务分配等,使得建筑施工企业能够依托科学的税收筹划,确保纳税的规范性,从而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最后,税收筹划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筑施工企业涉税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对于企业而言,要想实现税收筹划工作的系统性,必须在实施各项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做好相关事项的预处理,以此来实现事前筹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推动经济业务处理流程的规范化及合法化,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建筑施工企业实施税收筹划的措施
1.及时转变税收筹划观念当前,有不少建筑施工企业在运营中存在忽视税收筹划工作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层的观念和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将税收筹划等同于偷税逃税,不敢触碰[3]。实际上,税收筹划具备合法、合规的特点,在税收筹划中实施的所有工作,都处于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能够通过法律允许的方式及手段,实现合法避税,帮助企业降低税负,提高效益。基于此,要想保证税收筹划工作的顺利实施,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层必须及时转变自身的认识,树立起正确的税收筹划观念,保证企业在经营中能够有更多的流动资金,以资金为支撑,体现出自身在业务拓展和项目承包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如果建筑施工企业本身采用的是集团制,在赋予子分公司独立运营管理权力的同时,也必须单独设置税收筹划岗位,做好税务筹划工作。2.优化施工合同签订建筑施工企业在对施工合同进行签订时,需要确保合同的内容可以涵盖设计、采购和施工等各方面的业务,加强与业主方的沟通和交流,确定的设计价位应该保持在相对较低的税率,加强对于采购、施工等较高税率业务的价格管控,以此从整体层面降低税负[4]。3.加强税务成本管控对于加强税务成本管控,建筑施工企业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一是应该合理地选择材料供应商。材料供应商包含了个体工商户、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不同供应商身份可以提供不同的材料价格及票据。建筑施工企业在对材料供应商进行选择时,应该从现金流量、利润情况、税务影响等多个方面,做好综合考量,并以此为基础搭建起相应的数据分析模型,筛选出税率低且净利率较高的供应商。二是应该做好施工设备选择。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需要使用到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如搅拌机、塔吊、挖掘机等,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购买或者租赁设备,看哪一种方式的资金压力更小,税负更低。三是应该重视劳务成本选取。建筑项目的施工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持,很多施工企业会选择外包或者劳务派遣的方式,甚至会聘用临时工,通过工资单的方式纳入成本中[5],但是,这样无法实现有效抵扣,会导致企业人力成本的增大。对此,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选择劳务派遣的用工方式,与劳务公司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来解决看临时工问题,获取能够用于抵扣的劳务成本发票。在对劳务公司进行选择时,同样分为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和不具备劳务资质的纳税个体,从企业的角度,需要关注其是否能够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看报价是否合理,以此为依据,完成纳税筹划方案的制定。4.完善税收管理体系为了完善税收管理体系,建筑施工企业应做到:一是切实做好税收筹划人才的培养工作。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制定出科学的培训计划,不断提高税务人员的税收筹划能力,确定税收筹划目标方案,实现对于税务风险的有效防控。二是应该建立项目采购管理系统,从系统中查询税务信息,获取价格合理的供应商,这样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实施税收筹划,实现经营效率的提高。三是应该构建相应的税务风险控制系统[6]。建筑施工企业在实施税收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应建立起风险预警系统,定期输入纳税信息,对税收风险进行预测,做好不合理纳税情况的分析和预防,保证税收筹划工作的实施效果。
三、建筑施工企业涉税风险点及防范策略分析
1.涉税风险点(1)业务承接环节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对自身业务经营范围进行拓展时,存在着盲目性的问题,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提高,缺乏对税务情况的深入了解,也没有对承包经营合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不了解各种类型税种的税负情况,这样很容易影响其对于税务政策的选择,导致在业务承接阶段,出现相应的涉税风险。(2)合同签订环节合同能够为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利益提供保障,对于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性质比较特殊,在合同签订环节,会涉及许多方面的专业条款,这也使得合同签订环节同样容易出现税收风险。具体来讲,一方面,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合同签订中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现象,没有对纳税人身份、业务性质、发票类型等进行明确,很容易引发税收风险问题;另一方面,税制改革持续深化背景下[7],税务部门对于税收工作越发重视,要求企业必须做到物流、资金流和发票流的“三流一致”,而很多施工企业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在合同签订中并没有能够做到这一点,增大了税收风险发生的概率。(3)会计核算环节会计核算是税收管理的一个核心环节,直接影响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在实践中,部分建筑工程项目处于偏远地区,不具备开具发票的条件,而发票又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凭据,在缺失发票的情况下,会出现会计核算原始单据违规的情况。同时,部分财务人员缺乏税收意识,在实施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这样很容易影响税收筹划的效果,导致企业税收负担的增大。另外,营改增实施后,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税收力度进一步增大,带动了会计核算内容的拓展,也要求会计核算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部分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会计核算结果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同样容易引发税收风险问题。2.风险防范策略(1)重视风险防控工作建筑施工企业想要实现对于涉税风险点的有效规避,需要高度重视风险防控工作。一是管理层应该树立起科学的纳税观念[8],做到主动依法纳税,充分认识到涉税风险点规避的重要性,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科学的税收管理目标,为税收筹划和风险防控工作提供人力物力和资金支持,确保其能够顺利实施;二是应该增强企业管理层和基层员工的风险防控意识,做好税收筹划重要性以及涉税风险点的宣传,使得企业员工能够形成对税收风险类型及成因的准确认知,开展全过程风险防控工作,降低税收风险发生的概率,实现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2)完善风险规避措施建筑施工企业涉税风险点的规避涉及的管理内容较多,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风险规避措施进行完善。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完善税务风险防控体系。需要对所有的税务环节进行管理,完善税收风险规避管理制度,对制度内容进行细化,积极学习行业内先进企业的经验,在加强税收风险规避防控事后管理的同时,也应该将风险防控理念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和问题[9],并对问题进行解决。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对税收风险评估及规避流程进行规范。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从自身的发展情况着眼,做好税收调研,对涉税风险点进行分析,制定出科学的风险评估办法,做好核心税种税收风险的防控工作。此外,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风险监督机制,对各个岗位在税收管理中的责任进行明确,配合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激发员工参与风险防控的积极性。(3)提高项目管理能力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对照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就税收征管对象和税率进行明确,以此为基础,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应该做好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集中管理,提高企业的项目管理能力,营造出良好的管理环境和氛围,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涉税风险。此外,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加强与业务对象的沟通和交流,做好劳务队伍及材料供应商的选择,确保合作对象具备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资格。(4)充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时刻关注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税制改革的变化,对税收制度和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明确,推动税收筹划目标的顺利实现。营改增实施后,营业税被增值税所取代,而增值税可以通过专用发票进行抵扣,其本身的特性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应该高度关注税收优惠政策的变化情况,以税收优惠政策为依托,规避税收筹划中存在的涉税风险点[10],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水平。(5)防控发票开具风险增值税的税收征管采用的是“以票控税”的形式,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税收筹划工作中,能够严格遵循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以最新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做好增值税发票的管理工作。企业应该构建起完善的发票审批流程,确保发票的开具是在实际经济业务中实现,避免出现虚开发票的情况。在审批环节,可以由项目经办人员发起,经项目主管以及上级单位主管部门相继审批通过后,才可以正式对增值税发票进行开具,杜绝任何违规违法行为[11]。
四、结语
篇10
[关键词]纳税筹划 误区研究 综述
“纳税筹划”,也称为“税收筹划”、“税务筹划”。纳税筹划误区是指人们对于纳税筹划理念、方法、技巧等的错误认识和运用,导致纳税筹划的错误运作。它不同于纳税筹划风险。纳税筹划风险是指在纳税筹划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或原因的存在,使企业发生税收损失而付出的代价。也就是说,纳税筹划误区是指纳税筹划在理念、方法、技巧方面本身是错误的。而纳税筹划风险是指理念、方法、技巧方面没有错误,而是由于不确定因素或原因,导致筹划失败的可能性。风险可以防范,误区必须纠正。
我国纳税筹划误区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我国纳税筹划的蕴酿期(1994年以前)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税收职能作用的发挥受到了极大限制。改革开放以后,为了积极应对对外开放给税收制度提出的新要求,我国财税部门在思想上、理论上全面贯彻党的精神,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建国以来税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包括开征国营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内容的税制改革基本设想,并确定配合对外开放政策、税制改革优先解决对外征税问题。这一时期纳税人谋求减轻税负的主要手段是偷税、漏税、欠税。1993年1月1日,我国第一部统一的《税收征管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税收征管工作从此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随着对偷税、漏税、欠税行为打击的加强,避税,尤其是逆向避税逐渐成为减轻税负的一种新型手段。这一时期税收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立和完善税制以及防止税收流失等问题上,避税问题的研究开始成为热点。这一时期关于避税方面的著作主要有《国际避税与反避税》(王铁军,1987),《避税论:合理避税的方法途径及其理论依据》(谷志杰、许木,1990),《避税与逃税方式・实例・对策》(陈松林,1993)等。虽然这些著作的大部分内容是国外研究成果的移植,但这些研究无疑为纳税筹划理念的引进打下了基础。这一时期对纳税筹划的研究很少,如通过CNKI文献检索,以“税收筹划”、“税务筹划”、“纳税筹划”为主题词的只有3条,以“节税”为主题词的有4条,而以“避税”为主题词的有113条。因此,这一时期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重点是避税和反避税问题,尤其是在对避税问题性质的界定上,争议较大,多数观点认为避税是合法的,也有人认为避税是非法的,还有人认为避税既有合法的也有非法的;在内涵和外延上未能对避税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其明显表现就是没有将避税与偷税、逃税、节税等相关概念明确区分清楚,也没有体现避税的本质特征。“近年来,在研究加强税收征管的过程中,常有人把逃税、避税、节税相混同,认为避税就是逃税,节税也是避税。应当肯定,逃税、避税、节税之间的界限确有不清之处,但也绝非等同。”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不提倡“避税”,并致力于通过完善税法、堵塞漏洞等反避税措施来加以防范。鉴于此,一些学者把避税分为合理(合法)避税与不合理(不合法)避税,认为符合国家立法意图、符合税收政策法规并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目的的行为视为合理(合法)避税,不符合国家税收立法精神、钻税收法律漏洞的行为视为不合理(不合法)避税,并试图用“节税”和“税收筹划”的概念取代合理(合法)的避税。因此,这一时期通过对避税行为的研究,我国试图开拓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纳税筹划,由于纳税筹划的研究处于蕴酿期,纳税筹划的误区尚未形成。
二、第二阶段:我国纳税筹划的形成期(1994-2001年)
这一时期,一方面在分税制改革后,我国的税收程序法和实体法逐步完善,企业的市场经济活动的独立地位得到明确,其对于纳税筹划的市场需求也明显增加;另一方面,税务作为一个行业逐步形成,税务中介在全国各地得以建立,我国出现了第一批注册税务师,但这一阶段由于中介行业和税务机关的业务及行政隶属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因此中介主要是业务,以具体涉税事项为主。唐腾翔、唐向(1994)所著的《税务筹划》是国内第一本提出税收筹划的概念并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书中指出税收筹划是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取得“节税”的税收收益。“该定义在我国税收筹划研究领域中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但限于当时的经济体制,从事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的企业和个人少之又少。”与此同时,有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为纳税筹划的研究和运用做了法律层面的铺垫。如1993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征收管理法》,1994年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税务试行办法》,这些法律和规范性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政府对税务及其行为在法律地位上的认可,为纳税筹划的研究做了铺垫。
1999年11月,由浙江财经学院承办的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财政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第二次研讨会在舟山顺利召开。与会代表认为,《税收筹划》作为财政专业的教材是一个新的尝试,但要写得多、写得好,难度很大,其作为主干课尚不够成熟,宜先作为选修课,待条件成熟后再考虑定为必修课。与会代表认为,从纳税人角度研究税收筹划问题很有必要也很重要,也是培养21世纪财经人才的需要。这无疑成为纳税筹划研究的号角,税收筹划开始成为热点。
2000年《中国税务报》率先开办了“筹划周刊”,公开讨论纳税筹划问题,这是一次社会观念与思维的质的飞跃。
2001年1月,由全国各地近百家税务师事务所联办的全国首家纳税筹划方面的专业网站一“中国税收筹划网()”在大连正式开通。
关于纳税筹划的文章、专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一时期虽然书籍出版了不少,但原理性的介绍居多,理论和技巧大多是引用国外的成果,没有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税法体系形成一套成型的理论,可行性较差。
通过CNKI文献检索,这一时期以“税收筹划”、“税务筹划”、“纳税筹划”为主题词的有729条,以“节税”为主题词的有195条,以“避税”为主题词的有900条。但绝大部分文章都以概念辨析、性质界定、成因分析为主。
由于这一阶段纳税筹划在我国公开研究刚刚起步,很多人对纳税筹划尚未形成系统认识,一些书籍报刊及相关文章各抒己见。这一时期关于纳税筹划误区的专门研究较少,有关纳税筹划误区的论述主要在于帮助人们走出五个误区:一是纳税筹划会不会减少国家税收,损害国家利益;二是纳税筹划与偷税、避税是否相同;三是纳税人能不能进行纳税筹划;四是纳税筹划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无关系;五是税务人在纳税筹划中
的作用。
三、第三阶段:我国税收筹划的发展期(2001―2007年)
这个阶段的起始标志是2001年5月1日新的征管法的颁布和实施。这一阶段,随着全国税务机关法制化、规范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及税务中介改制的全面完成,纳税筹划在我国开始迅速发展,全面展开,这一阶段的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
1、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纳税筹划基础理论框架。学者们在纳税筹划的界定、法律分析、原则和基本原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在总体方面达成共识。
2、研究视野开阔,纳税筹划个案丰富。纳税筹划既围绕税种类别展开了研究,比如个人所得税筹划、公司所得税筹划、消费税筹划、增值税筹划、财产税筹划等等,也围绕企业的经营活动的不同方式展开了研究,比如跨国经营的税收筹划、公司融资管理的纳税筹划、企业功能管理的纳税筹划、证券投资的纳税筹划、财产信托的纳税筹划等等,形成了两种不同类别的研究方式。同时还从契约理论、博弈理论、比较利益学说和系统论等角度剖析纳税筹划的理论渊源,对纳税筹划的必要性、可行性、约束性和过程从理论上进行揭示。此外,这一阶段还对纳税筹划的风险及防范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3、纳税交流平台多样化。首先,报刊平台。《中国税务报》、《税务研究》和《涉外税务》等主要税收理论报纸、刊物都分别开辟了“税收筹划”专栏。其次,网络平台。这一时期出现了专门进行纳税筹划理论研讨和案例交流的网站,如中国税收筹划网等。再次,电视、广播平台。电视、广播开办了专门的纳税筹划论坛。最后,直接交流平台。各种纳税筹划讲座和研修班如火如荼在全国各地展开。
4、各高等院校相继开出了纳税筹划课程。近年来,许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和相邻专业纷纷开设了税务筹划课程,税收筹划逐步进入普及阶段。
5、研究成果丰硕。从北京大学图书馆检索的涉及纳税筹划方面的专著及编著达170余种,从CNKI文献检索的论文达13000余篇。与此同时我国也开始了对纳税筹划误区的研究。
(1)杨智敏等编著的《纳税大思维――走出纳税筹划的误区》(2002),是第一本有关纳税筹划误区研究的著作,该书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纳税筹划的误区问题。“尽管纳税筹划已渐渐地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但很多人仍然对于纳税筹划没有很明确的认识,往往将纳税筹划与税务筹划、避税,甚至偷税等同起来,而且,现在许多纳税人所做的筹划方案很不规范,其中一部分实际是偷漏税。这些都说明我们纳税筹划已经走入误区”。正如书名一样,该书只是从思维的角度对当时纳税筹划在概念、可能性及意义、目的等方面的误区进行了有限的探讨,其精选的案例涉及企业设立、合并、分立、筹资、投资、购货、销货、经营管理、进出口、跨国经营、转让定价、房地产、电子商务、逆向避税、反避税等方面,但还是落入了大多数人研究的窠臼,并没有分析其AA_的现实约束条件,因此对于使用者来说仍然有误区。
(2)阮双峰在《论税收筹划的误区及其正确运用》(2002)一文中从纳税筹划的理念方面分析了其当时存在的两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是把税收筹划同偷税、避税混为一谈,指出偷税与税收筹划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是否合法,避税与税收筹划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悖于国家税法的立法意图和政策意图。第二个误区是税收筹划会减少国家税收,损害国家利益,指出虽然从短期来看,企业通过税收筹划会减少纳税,但是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企业通过税收筹划可以更好地适应国家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推动企业经营秩序与经营机制的完善,从而增强企业长期赢利能力,因而增加实际纳税水平,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
(3)张文贤、文桂江在《关于税收筹划误区的实证分析》(2002)一文中用实证的方法揭示了这一阶段纳税筹划的三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是用银行贷款投资比用自有资金合算。其分析结论是:使用银行贷款虽然少交了企业所得税,但由此并未增加企业的收益――净利润,相反它却减少了企业的净收益,因此这种税收筹划思想对国家无利,对企业同样无利。第二个误区是用后进先出法可以减轻企业税负。其分析的结论是:采用后进先出法与其他方法发出材料时,在全部材料从购进到全部消耗的一个考查期之内,其所得税负是完全相同的,即后进先出法并没有减轻企业税负,也没有减少企业的所得税总额,除货币的时间价值外,它仅仅是将纳税的时间向后推迟而已。第三个误区是加速折旧法好于直线折旧法。其分析结论是:直线折旧法与加速折旧法之间,本身并无谁优谁劣之分,用不同的指标考核,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如果是考核经营者的业绩,则直线折旧法要好于加速折旧法;如果是考核股东财富的大小,则加速折旧法比直线折旧法要好。这种实证研究在当时凤毛麟角。
(4)姒建英在《当前纳税筹划中存在的误区及辨析》(2003)一文中分析了纳税筹划在认识、方法、目标上的误区,强调对纳税筹划积极作用的曲解,不利于纳税筹划的发展和完善。
(5)顾跃南在《税收筹划误区辨析》(2004)一文中从纳税筹划个案设计的技法、筹划目标、判别标准三个方面分析了纳税筹划的误区。他认为某些个案的筹划技法涉嫌“教唆”,多数个案的筹划目标不全面,大量个案的判别标准欠准确;某些税收筹划人士的税收筹划认知和职业道德水准亟需提高,并吁请有关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关注、研究和解决税收筹划中已经出现和将会出现的各类问题,以促进我国税收筹划活动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6)刘慧翮在《对纳税筹划认识误区的探析》(2005)一文中对此前纳税筹划误区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加工和总结,文章从纳税筹划与税务筹划、纳税筹划的根本目的与少纳税、纳税筹划与避税、纳税筹划与偷逃税、纳税筹划与税收方案、纳税筹划与税负的高低等八个方面探析了对纳税筹划在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7)李龙梅在《企业税务筹划误区分析》(2006)一文中利用实证的方法,指出了在实务中,企业常常陷入纳税筹划的误区:一是对法律一知半解,税务筹划不完全合法;二是注重暂时小利,忽视企业整体效益;三是考虑不周全,损人且不利己;四是看重理论数字,脱离具体情况。
(8)苏强在《论企业税务筹划误区及风险防范》(2006)一文中指出目前企业税务筹划存在许多误区,诸如混淆税务筹划与偷税、避税和节税,只从税种人手强调减轻税负,忽视企业整体利益,片面夸大税务筹划作用等。同时在税务筹划实践中也面临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苏强认为只有明晰税务筹划的概念,遵循操作原则,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税务筹划风险,才能实现税务筹划目标。
(9)宋效中、高淑芳在《企业纳税筹划误区探析》(2007)一文中认为纳税筹划在我国仍属于新生事物,虽然近年来,纳税人、税务筹划专家以及税收理论界等专家学者们对纳税筹划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务研究,但仍有许多人在纳税筹划认识上存在误区。一是将纳税筹划等同于税务筹划,二是将纳税筹划
与避税混为一谈,三是将纳税筹划等同于偷逃税,四是税负最轻的方案是纳税筹划的最佳方案,五是认为纳税筹划不需要成本,六是认为纳税筹划的方法具有通用性,七是片面夸大纳税筹划的作用,八是认为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处于对立地位,九是仅从税种上进行纳税筹划。
这一时期对纳税筹划误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方面,试图厘清纳税筹划在认识、方法和目标等方面的误区,也有少量的实证分析和个案分析,但不系统、不深入。
四、第四阶段:我国纳税筹划的反思期(2008年至今)
2008年《企业所得税法》颁布以后,税收筹划进入了一个更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细则的颁布使我国在所得税的实体法上与国际更加接轨,传统的纳税筹划手段迫切需要调整,另一方面,2009年我国颁布了《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以理论界学者、企业税务顾问和中介为代表的纳税筹划从业人员开始了理性的回归。
侯丽平在《纳税筹划误区及其指正》(2008)一文中总结了前一阶段纳税筹划误区研究的成果,并从理论上进一步分析了纳税筹划产生的误区,即纳税筹划主体误区、目标误区、概念误区、内容误区、作用误区、方法误区、认定误区和风险误区,并对以上误区进行了――指正。
马建、李伟毅在《企业纳税筹划的三个认识误区》(2008)一文中将“随意夸大纳税筹划的作用”列入纳税筹划的误区。
农海沫在《企业纳税筹划的误区》(2008)一文中将“随意采用税负转嫁的筹划方案,片面认为转让定价是行之有效的筹划方法和企业的自主行为”列入纳税筹划的误区。
刘雄飞在《纳税筹划的误区分析》(2009)一文中将“顾此失彼或只注重重点税种”列入纳税筹划的误区。
庄粉荣出版了《税收筹划大败局》(2010)专著,该书可以说是其已出版的《纳税筹划实战精选百例》一书的姊妹篇,以税务稽查案例作为切入点,分析了有关企业纳税筹划失败的原因,对相关案例的实务操作提出了筹划建议,从实证的层面证明了由于纳税筹划存在的种种误区所导致的后果。
五、分析结论
近年来理论界开始系统地分析纳税筹划的误区,但研究成果偏少,与数量众多的税收筹划理论和技巧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少,研究成果缺乏说服力。“就理论研究领域看,由于税收筹划在我国出现的历史不长,尽管目前有关税收筹划的研究已不少见,但整体上系统地对税收筹划的理论和务实的探讨还不多,现有的理论体系不够完整,实践操作性不高,企业未能真正将税收筹划与实际经营战略结合。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税收筹划,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避税的嫌疑,容易造成纳税检查风险”。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税收筹划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