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3-09-13 17:18: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的关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区别
虽然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都是以价值运动为对象,但是财务活动抽象来看就是价值运动,财务管理也即是协调企业内外的各种经济关系的管理活动。
而会计具有两个最基本的职能,反映与监督。会计所反映的是价值,是价值的量,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会计监督的是价值的量,它促使商品生产者加强经济管理以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
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定义来看,二者具有明显的区别。首先,财务管理突出了价值运动和价值管理,在整个财务管理过程中所采取的管理原则和管理规律,也是以价值管理为主。其次,财务管理相对宏观一些,主要管理对象是若干管理过程,不具体。
从会计的职能来看,会计具有反映和监督这两项职能,会计核算主要是对具体的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并达到提高资金管理效果的目的。基于这一认识,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资金管理是主要内容,对资金的反映和监督成为了会计核算的主要原则。所以,会计核算更侧重于对资金的管控,管理对象比较明确,与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的区别。
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联系
1.财务管理必须利用会计核算提供的资料和企业内外部经济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在财务管理中,要想取得实效,就要以会计核算为主要手段,积极利用会计核算的基础资料和内外部信息,丰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保证财务管理取得积极效果。所以,财务管理过程需要以会计核算为基础。
2.财务管理必须根据会计核算的记录反映,运用必要的经济手段,通过调节资金比例取得最佳管理效果。财务管理除了需要会计核算的基础资料以外,还要根据会计核算的记录来作为调节资金的依据,由此可见,财务管理的效果与会计核算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财务管理的实行与会计核算具有必然联系。
3.会计核算必须以财务管理的规定和要求为依据进行,管好、用好资金。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要想取得预期效果,就要根据财务管理的规定执行,保证会计核算能够实现资金管理的积极效果。由此可见,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也存在紧密联系。
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区别与联系相关文章:
1.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具体区别
2.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关系
3.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区别 财务管理就业前景
篇2
(一)财政管理体制不完善
在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中,乡镇财产虽然是应用于乡镇建设中,但却是由县市进行管理。县市级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部分只能根据相应的政策与乡镇工作的反馈进行宏观上的调控,在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缺乏针对性,缺少具体的详细的处理措施。同时势必会造成会计核算程序上的繁杂,无法及时的进行核算。
(二)职权划分不明确
乡镇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原本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部门,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互相的监督与协调,保证乡镇财政工作的有序进行。然而在基层乡镇中常常将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职责相混淆,甚至是由财政所同时完成这两项工作。职权划分不明确大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会计核算工作也无法高效的进行。
(三)会计核算很难实现规范化
相比于县市级的财政部分,乡镇财政部门所需要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种类繁多,特别是基层的存进财务管理工作中这一问题更为严重。各农村之间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所选用的管理模式都不同,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工作规范,在短时间内无法进行彻底的统一,因此很难实现规范化的统一管理。
(四)基层工作人员素质低
我国基层财政工作人员特别是农村的会计人员大多是凭借多年的实践经验进行工作,缺乏丰富的理论支持。例如会计报表编写、会计账簿的规范化编写等都需要专业化理论知识的指导。同时少数工作人员道德素质低、缺乏法律意识,从而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出现的问题。
(五)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
在我国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中,由于人员的短缺以及相关部门的忽视,导致监督系统名存实亡,并不能对乡镇财政管理以及会计核算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在实际的财政管理工作中“暗箱操作”、做假账的现象频出,直接危害了事业单位的权益。
二、如何做好乡镇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
(一)制定财政管理和会计核算规范
为改变现阶段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不完善,规范化程度低等问题,要针对乡镇的实践情况制定出一套规范性办法。同时,各地要在参照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考虑自身实际,将固有的会计核算规范进行合理的变通,从而在实现规范化与高效化的有机统一。优化乡镇财政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直接提高了财务管理能力,能够为基层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规范化的会计核算能够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同时还能够为财政预算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依据,进而促进乡镇经济健康有效的发展。
(二)明确人员分工,加强资金管理
乡镇财政所要将财政管理工作与会计核算工作分类开来,明确的进行分工,设立专人进行相关工作,避免其混淆。聘请高素质的会计核算人员进行核算工作,保证每一部分财政收入和支出都能够真是准确的反映到会计账簿之中。同时还要将强对财务支出的审核,制定严格的审批制度,规范财务支出,保证每一项支出的合理性,从而达到加强资金管理的目的。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乡镇财政所要改变相对落后的办公条件,增加配套硬件设施,在采用传统的会计核算的基础上,紧跟信息化、网络化办公的时代步伐,引进无纸化会计电算化核算,提高核算质量。另一方面,乡镇财政所要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做好人才储备工作,还有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会,技能培训会等帮助工作人员提升技能,工作人员自身也要意识到提升工作素质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渠道学习。
(四)加强内外监督,保障合规运作
完善财政管理的内部监督体制机制,建立部门监管,内部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内外监督制度,要做到信息公开,及时公布数据,保证财务支出的透明度,杜绝暗箱操作。并对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以便于群众的监督。同时,配合考核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严厉打击滥用专项资金等财政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违法违规行为,计入档案,与最终的奖金,升职等挂钩,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起到激励作用。
三、结语
篇3
1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1 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
现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是不健全的,因为事业单位是由国家直接进行管理,并不是民族企业,因此在运行上受到很多传统思想的影响,遵循的是拨多少钱做多少事,这样的事业单位依赖性太强,在实际运行中,会计的核算基础薄弱,财务管理上也存在很多的不合理现象,尽管事业单位对核算有制度,但是制度形同虚设,这样的制度与没有并没有区别,根本不能做到按规距办事,这就导致了会计核算仅仅只是理论上的,与实际上有着很大的差别,有一些单位没有严格的内控制度,财务核算是遵循传统的算法,根本没有按照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会计制度也不严谨,存在很多的漏洞,使人们有迹可循,让会计核算的规范化成为了摆设,这样的制度根本没有约束力,为财务核算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1.2 预算和执行上缺乏约束力
事业单位在预算和执行上缺乏约束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编制部门在对预算进行汇编时,只是将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基数上增长,但都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没有按照零基预算进行报表的编制,这样就使部门报表的准确性收到了影响;二是预算单位在资金的使用上没有进行严格的控制,支出方面没有严格的支墩措施,有时会存在账目对不上的问题,收入和支出不一致,这时就会使超支的现象时常发生,浪费是十分严重的,如果长时间的存在超支现象,就会影响国家的预算,这样对国家的发展有着不力的影响;三是事业单位在资金的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尤其是支出资金的管理上,因为资金的支出是为了公干,但是实际上指出的资金却并不只是为了公干,这样就使支出的资金去向不明,使基本项目与项目支出的界限模糊不清,这就是会计核算上的漏洞,现在这种现象是常见的,很多时候都是利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这样经费的使用情况就不明确,仅是在资金的平衡上进行弥补,却不重视制度上的约束,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四是事业单位在管理的过程中只是重视资金的下发,而不重视对资金的管理,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核算过程的监管,而不是只要将资金拨出、记账,会计人员的工作就结束了,这种思想是错误的,会计人员仅重视预算的审核,只要审核通过就完成任务了,这就是事业单位会计的思想,对实际的账目并不重视,因此,在审核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账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统计,否则就是对项目资金的监管缺乏有效的监督。
1.3 会计核算不按照相关制度进行
事业单位已经颁布了会计制度,是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颁布的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的会计制度是不同的,但都是有一些事业单位就是按照企业制度对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这样的跨级核算是完全不正确的,在核算时还存在随意编制会计科目的现象,还有一些会计根本就不是专业的会计,仅起到兼职的作用,这样的会计对会计科目根本就不了解,就会存在账目乱编的现象,例如结余的处理,就会由于前一任会计处理的不全面或者计算方法存在问题,导致结余的数目不正确。还有就是对财务专项资金能的处理,如果不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拨款处理,就会导致财政拨款数量发生问题,例如,如果将本是在事业支出的资金记录在应交税金上,就会导致财政拨款减少,发生数目短缺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能够马虎,因为这是关系着财政的问题,国家的预算总结就会不准确,对国家的建设有着很大的影响。
1.4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很多的政府部门缺乏监督的制度,内部的控制制度不健全,形同虚设,例如单位出纳与会计应该是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担任,但是很多的单位出纳与会计都是一个人,容易在账目方面出现问题,存在内部管理问题,这样的裙带关系是不允许产生的,容易产生违法现象。还有就是账目过多,管理上不统一,有些部门为了自己的利益视国家与法律不顾,滥收费的现象时常发生,导致民众对国家的印象大打折扣,不合理的利用国家的专项资金和单位的应交财政收入,对国家的建设造成问题,不合理的会计预算使会计核算制度成为了不法分子的取钱捷径。
2 对规范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
2.1 完善会计法规
会计核算想要合理化就要有合理的法规进行约束,只有相关的法律制度建立,令核算有了法律上的保障,才能够使核算更加的科学合法,将配套措施进行完善,这样的理念才是正确的,一定要健全会计法规,将混乱的会计制度进行合理的规范,这样使会计部门有法可依,将单位的负责人意识提高上去,加强员工的法制观念,及时对账目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弥补会计法规存在的漏洞,让会计法规更加完善。
2.2 强化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管理进行全民的变革,将支出分类,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对部门实行预算管理,建立单一账户体系,效仿国库的管理制度,让公共财政管理更加完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量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财务管理的内容将更加丰富,预算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管理方法就不得不发生一些变化。加强和深化预算管理,做到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全面监督预算执行过程、及时总结预算执行结果,是非常必要的。单位预算经上级单位批复后,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执行,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执行预算批复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上级单位批复的收支规模,及时调整预算。上级部门在核定预算时,根据当年的财力和整体事业发展需要,从全局考虑、统筹兼顾,单位上报的收支预算不一定如数批复。当批复的总体收支规模与上报预算有差别时,单位应及时调整各项收支预算,以确保经费收支任务能够完成,确保事业发展目标能够实现;二是对于批准的项目支出,要制定科学的项目进度,并对项目支出费用进行明细分解,保证项目实施进度有计划,经费支出有预算;三是办理日常收支和资金拨付业务,要严格按照预算和项目计划进度执行,并根据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支出明细预算。对确需调整总体收支预算规模的,应按规定报批。
2.3 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通过改变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遏制行政事业单位腐败,杜绝胡花乱花和铺张浪费现象,达到提高财政资使用效益的目的。
2.3.1 会计核算中心是会计委派制的主要运行方式之一。属于会计核算中心的预算单位不再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所有会计和出纳的人事关系都转移到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资金结算等业务委托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办理。通过设立会计核算中心,财会人员不仅在人事、工资关系上脱离了被委派单位,而且工作上也不再受被委派单位的领导。由于只接受会计核算中心的领导,财会人员相对于被委派单位的独立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有利于发挥监督作用。
2.3.2 使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会计职能完全分离。各预算单位原先的会计职能被“剥离”出来,不再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只设报账员,财务收支和会计核算必须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办理。这种独立出来的会计,其服务于预算单位管理决策的功能被削弱,而其监督预算单位财务收支是否合理、合法的功能则增强。
2.3.3 会计核算中心实施集中管理和分户核算。各预算单位单独的银行账户被取消,代之以会计核算中心的统一基本账户,每一笔财务收支均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办理,从而处于监控之下。财会人员由于与被委派单位没有行政领导关系,往往敢于拒绝受理不合法、不合规的原始凭证,也敢于拒绝办理不合法、不合理的财务开支。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小金库,失去了存在的土壤,不合法、不合理的财务开支明显减少,从而有助于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2.4 强化内部监控制度建设
根据事业单位的工作范围、工作性质和任务特点,建立起一整套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从组织和制度上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实行内部控制。同时还要规范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运作程序、科学合理地设计业务流程,明确各个岗位和控制点监督控制的主要内容等。各事业单位应建立起全方位、全过程的财务监控体系,要将财务管理完全融入业务流程管理,优化改造业务流程管理系统,使之与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实行全面、动态对接,业务的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都要传送到财务管理子系统中,从而实现财务管理全过程跟踪管理,并借助于计算机系统实现自动控制功能,将大量的人力从琐碎的体力事务中解脱出来,重点关注例外事件的处理和管理系统的更新改造。
同时,各单位应规范财务工作流程,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按照各项法律法规及财政系统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种财务与会计管理制度,包括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和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等。实现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推行规范的分级授权审批体系,同时实施相应的内部稽核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将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反映出来,并及时加以解决。另外,各单位应严格遵守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维护财经法纪,保护国有资产和财政资金的高效运行。
篇4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 制度 问题 完善
0 引言
会计集中核算制作为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强化会计监督、提高行政单位资金使用效果、遏制腐败等方面起了非常重大的积极作用。但作为一项全新工作,从理论到实践中尚存在着许多亟待认真研究的问题,如得不到很好解决,势必会引起实际工作上的混乱,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最终导致改革目标落空。
1 会计集中核算制及其特点
会计集中核算制是指省、市、县(区)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银行账户、会计和出纳,各单位只设报账员,通过会计委托记账,对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业务,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形式。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基本运作模式看,其显著特点就是在机制创新上的“三分离一公开”。
1.1 会计业务的决策者与执行者的分离 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则使会计业务从各单位的内部处理变为会计核算中心的集中处理,会计人员的隶属关系也与单位分离,单位领导也不可能去指使会计集中核算机构的会计人员去做假,这种机制使想做假而没人做。
1.2 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的分离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审批职能由单位行使,会计监督职能由会计核算中心行使,在审批责任人的实际操作人上形成分离,通过双重制约职能的建立,使得想做假也不敢做。
1.3 会计凭证的存放管理与形成单位分离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凭证由会计核算中心处理并保存,按照会计稽核制度的要求,稽核人员对可疑的会计凭证可以与出据凭证的单位进行核查,这种监督方式的建立,使得做了假也白做。同时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过程既受各预算单位的监督、财政内部的监督,也受来自审计纪检等有关部门的监督。审计部门对预算单位的财务状况、会计凭证等进行审计的同时,也是对核算中心的审计。
1.4 会计业务处理的过程公开 在会计集中核算形式下,一项会计业务处理,至少要经过单位的经手人、财务审批人和报账员、会计核算中心的审核会计、记账会计和会计主管等六个环节,对数额较大的还要经过单位的主管领导、会计核算中心的分管领导等审批。整个业务处理过程又是在“一厅式办公,柜组式作业”的运作方式下进行。知情范围的扩大,运作过程的公开,变“暗箱操作”为“阳光作业”,从运作机制上就形成了对舞弊行为的有效遏制。
2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篇5
(桐乡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浙江·桐乡)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公共财政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现行的部门预算体制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新会计制度。本文就当下各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普遍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探讨解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改革;会计核算;协调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编制体制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显得有些陈旧,它已经与现行的会计核算机制产生了许多冲突。截至目前,我国各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之间依然存在许多不协调的因素,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和管理。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与冲突将是我国公共财政未来改革中的重点领域之一。例如,2013年财政部的《新事业会计单位准则》就要求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增加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
一、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会计核算方法普遍不明确、不详细。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是由财政部统一发文进行规定的,但是没有考虑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来制定会计核算方法。另外,会计核算的相关规定也没有对支出进行详细划分,也就是说没有在一级会计科目下设置二级和三级科目,这样不利于发挥对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指导作用。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的不确定也使得部门预算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和执行,严重影响了单位的工作效率。
(2)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相关规定之间存在矛盾。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制定与会计核算之间没有充分的沟通和协调,使得各个部门之间自主制定各自的部门管理规定。但是,部门预算的改革最终还是要通过单位的会计核算流程。在部门改革预算中,行政事业单位由于没有做全面的资金使用情况预算而无法提供准确的财务会计信息,因而会计核算工作也无法继续进行。另外,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改革方案的某些规定脱离了其会计核算的实际,使得当下的会计核算方法无法实现其要求。例如,某些部门预算改革就规定事业单位必须使用零基编制等先进的预算方法对其部门的预算进行编制,但是这些方法需要会计核算部门给各预算部门提供单位详细的收支信息,而当下的会计核算方法还无法满足这样的要求。
(3)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不科学且核算明细科目设置较简单。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为非营利性机构,考虑到部门预算编制的成本、人力消耗和资源耗费等问题,各单位最终没有真正采用那些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绩效预算方法、滚动预算方法和零基预算方法),进而使得预算从前期编制、审批到最后的预算编制完成上交所用的时间很短。这样使得部门预算的编制内容粗糙,盲目编制预算和缺乏可行性的现象很普遍。此外,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中的核算科目也比较单一,主要有一级科目而普遍没有二级及以下明细科目,使会计核算科目不够细化,这也加大了部门预算的监督和管理的难度。例如,某行政事业单位的采购部门在购置办公用品过程中,如果相关责任人在办公用品采购过程中谋求私利、虚增金额,若将这部分费用支出反映到基本支出总额中,就很难被发现。
(4)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的职工的整体素质偏低。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其他公司企业的待遇优厚,在人才引进方面行政事业单位也面临不小的困难。同时,这也严重影响了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之间衔接水平的提升。例如,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现行的基建财务制度已明显滞后于2013年新的会计准则,也已不能适应当下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对策与建议
(1)明确与部门预算改革口径相符的会计核算方法。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和多元化,现行的会计核算方法面临很大的压力。这是因为,现有的会计核算方法已经无法对单位资金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率进行说明。因此,在细化会计核算科目的基础上还要将预算外的资金使用情况纳入到会计核算中来进行统一管理。规范和统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细化部门预算改革中会计核算的科目,对单位的每笔资金都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例如,我国财政部于2002年下发的《关于修改事业单位事业支出核算内容的通知》中就明确要求了全国各行政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完善事业支出的会计核算内容,并在一般支出明细科目下设置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两个二级会计核算科目,并且还要在二级明细科目下按照自身实际进行i级明细科目的设置。
(2)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明细科目的协调。对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跨级核算不相容的问题,各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完善其会计核算的明细科目。然后,根据每笔支出的性质划归到不同的明细科目中去,这样也极大地便利了会计核算工作。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在会计核算报表中适当附加和披露预算的执行进度,从而强化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相互协调性。还要通过定期的会计信息反馈,进而不断地发现预算执行中的不足并能及时进行纠正和改善。同时,各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加强其内部各部门的及时沟通和交流,只有这样才可以尽快消除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之间在制度和部门规定上的障碍。
(3)科学编制部门预算,合理设置并细化会计核算科目。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者对于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重视程度,采用先进的预算编制和会计核算方法,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的明细科目,做足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此外,还要通过权责分配来切实提升部门预算的执行和落实水平,并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对预算进行及时的反馈和修改。另外,合理设置和细化会计核算科目也有助于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的协调。统一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中的口径,将跨级核算科目细化到二、三级明细科目,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同时还要加强对部门预算改革的监督,规范操作流程,实现与会计核算之间的良好衔接。
篇6
【关键词】建筑企业;会计集中核算;质量;关键
一、建筑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必要性
随着建筑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很多公司也成立了分公司,在这个情况下,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模式就更注重实效性与科学性,这对理财能力的提高、会计监督职能的强化等方面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对于会计行为的规范化、会计工作效率的提供等各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二、预算管理不健全
1、预算管理规范性与整体性很缺乏
在施工企业中,预算管理工作往往得不到重视,施工企业通常在年初时根本没有对全年财务收支与项目进行预算,一到年底经常出现实际开支超额的情况;项目的施工可行性未准确预算以及财务管理未做好前瞻性预算,与市场的变幻步伐无法协调;年度预算以及现金流的预算等方面未能体现出全面整体指标值,甚至有部分施工企业只进行公司总部费用的预算,不管分公项目部的费用预算。
2、不完善的内控制度
施工企业通常采取的是“资金风险转移、分包转包、收管理费”这一模式来经营的,这个模式受到了市场因素制约,缺乏统一可行的核算标准与项目结算的规范。所以导致了单位内部监督体制的弱化,让会计的监督职能执行难度越来越大。造成了某些施工队利用材料费、劳务费、运输费等票据进行超前支取相关项目的资金,导致新的监管隐患。
3、项目管理与会计核算相脱节
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以进度、质量、安全为“主抓”,而会计的“报账、算账”工作是围绕着项目管理中心进行事后的机械作业,会计管理职能难以深入,导致项目管理与会计核算出现了真空状态。
4. “三乱”现象突出
所谓三乱主要指银行开户乱、账户设置乱、会计档案乱。很多建筑公司,每开工建设一个项目便设立一个银行结算账户、设置一套财务账册,有时一个会计需兼做几个项目的账务核算,如此便脱离了工程项目的实际业务工作,难以实现事前的监督与过程的控制职能;出纳管理着数个银行账户的票证及现金;会计档案资料零乱堆放,时常分不出某个项目的会计凭证。
5.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
施工企业各个工程项目各自为政的现状,不但影响了会计工作效率低下,也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口径不统一、会计核算资料不完整不及时的现象。
三、提高会计集中核算质量的措施
1、建立起完善的核算机构与制度
要想建立起规范完善的核算体制必须要先成立起会计核算中心,还要制定出完整可行的一套核算管理体系,这是表现会计工作的效率的前提,也是施工企业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基础。施工企业应该针对自身不同的特点,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建立起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心相关的账务系统,必须采用工作责任制、管理程序完善等措施来制定合理的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制度。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心所做的工作应该建立于责任定位清晰、会计主体的明确化基础之上,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根据财务的事前预估、会计过程的监控以及数据决策的分析三阶段设立相应工作的岗位,作为外派到分公司以及工程项目的会计人员应该履行好会计监控的职能。另外,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也应该到二级单位经常调研了解财务状况,与此同时发挥好审计监察人员职能,有他们承担财务支出真实性审核的工作。立足于电算化、网络化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远程报账、查账等功能系统,充分发挥报账会计的工作能力,转变核算中心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能,实现财务数据资源在企业总部、分公司、工程项目之间的自动化、共享化。
2、 会计核算中心发挥服务与监督职能
会计核算中心要从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并着重预算执行的信息反馈工作,在决定资金支付之前应确定是否应该支付、如何支付,是否符合有关政策规定、占用何种指标、列支何类科目等。核算中心应真正实现会计的事前预测指导、事中监督控制之主要职能,为决策领导层提供及时、可靠的会计信息资料。对于审批手续不齐全的、超出预算范围的、违反规定的财务收支,应当予以退回,或要求补充、纠正;对于缺乏真实性、以虚假发票套取资金的,坚决予以制止。
3、报账会计合理的业务管理
报账会计应该是由集团公司的财务部委派,他们的人事关系也不过属于被委派的分公司或者工程项目部,主要是负责报账单位对于日常费用报销支付与对相关部门的经济业务进行监督控制的工作。报账会计必须持有会计上岗证,根据事情登记经济业务的台账,针对报账单位的会计事项进行合法审核,向会计的核算中心进行报账且说明有关的经济业务票据真实状况等等。集中核算之后,公司现金流的管理以及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管理等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公司财务部与核算中心平常应该加强报账会计的业务技能方面培训,提高他们思想政治的觉悟以及法制教育。
4、实行集中核算后将各部门工作合理衔接与配合
(1)和预算编制的部门配合并加强预算管理的工作。建筑企业在全面实施预算制度后。可以设立预算的领导小组等专业机构,专门实施组织好预算管理的工作。对于预算的编制、分析、执行、考核等每个环节都加强管理,及时分析与控制预算的差异,采用改进措施来确保预算的执行,最终做好总预算的综合平衡、分析以及考核等工作。(2)划分核算中心与各报账单位的职责,实现会计责任制。施工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必然会产生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相分离的局面,因此有必要建立责任会计运行模式。责任会计目前主要采取结算、责任审计等方式进行,为了正确处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应进一步研究财务报账会计向责任会计转化、融合的问题,使之对资金运动和经济活动起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的作用,成为联系会计核算中心与具体经济活动单位的枢纽。在施工企业实行责任会计应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为出发点,依据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设置一套既便于日常操作又便于财务管理需要的运行体系,从而不断加强会计集中核算制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把握好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双重职能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企业中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是必要的,但是目前在这方面存在了失真、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只有采用合适的措施来解决或者预防这些问题的产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会计集中核算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尹淑萍. 浅谈会计集中核算在施工企业中的实施[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04).
[2] 郭伟. 浅议施工企业集中核算[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6).
篇7
关键词:财务 会计 区别 联系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财务”与“会计”像是一对孪生兄弟,是那样密不可分,经常成对出现。过去,我们有国家统一制定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财务与会计各司其职。财务定政策,解决对经济业务事项的确认和计量问题;会计定方法,解决经济业务事项的记录、报告问题。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国家2006年2月15日颁发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不仅包含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和报告内容,还包括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内容,也就是说新的会计核算内容涵盖了原来财务制度的内容。同时,近年来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会计热,会计打假、不做假帐的呼声很高,在许多人的观念中,似乎会计已经取代了财务,财务的概念已经淡漠甚至含糊不清了,财务与会计的关系给我们带来许多困惑和不解。那么,什么是财务,什么是会计,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本文就这些问题作简单的探讨。
一、财务与会计的区别
笔者认为,财务与会计应有一个客观的界定,其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概念不同
财务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融资和管理的决策体系。而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核算与监督,通过对交易或事项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并提供有关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资料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二)职能作用不同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侧重于对资金的反映和监督。而财务的基本职能是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侧重于对资金的组织、运用和管理。
(三)依据不同
会计核算的依据是国家的统一会计制度,具体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用由企业根据国家统一会计政策,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定的。而财务管理的依据则是在国家政策法律允许范围内,根据管理当局的意图,单位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享有独立的理财自、自主决策权。
(四)面向的时间范围不同
会计是面向过去,必须以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是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和记录。而财务是注重未来,是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在对历史资料和现实状况进行分析以及对未来情况预测和判断的基础上,侧重对未来的预测与决策。经济业务或事项应不应该发生、应发生多少,是财务需要考虑的问题。
(五)影响其结果的因素不同
会计结论主要受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影响。企业选定的有关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既受到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限制,同时受到会计人员专业判断能力的制约。而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程度,主要受到企业投资报酬率、风险,以及投资项目、资本结构和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
(六)分类不同
会计包括财务会计(对外报告会计)和管理会计(对内报告会计),财务分为出资人财务和经营者财务。这里的出资人是指独立于经营者之外的投资者、债权人,既包括现实的出资人,也包括潜在的出资人,如尚未出资但准备对某单位进行投资或借款的人。出资人往往关心被出资单位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资料,而经营者在按要求对外提供财务会计资料的同时,更关心内部管理会计资料。
二、财务与会计的联系
财务与会计既有区别,但同时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其联系主要体现在:
(一)两者都是为特定对象服务的
即存在财务主体和会计主体,作用的对象都是单位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主要对价值形态进行管理。
(二)会计是财务的基础,财务离不开会计
会计基础薄弱,财务管理必将缺乏坚实的基础,财务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将缺乏可靠的依据。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和新会计制度普遍采用谨慎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有利于为企业财务管理和决策提供客观、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资料,减少财务决策风险。
(三)财务与会计在机构和岗位设置上有交叉现象,在内容上没有明确的界限
单位在机构、岗位的设置上,除不相容职务以外,财务与会计岗位可以重叠。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同时也可以是单位财务负责人。有的财务部门或计财部门包括会计机构,同时履行财务、会计的职能。单位会计人员可以根据单位要求,独立或参与单位财务计划的编制、利润分配方案的制定,以及财务管理和重大财务的决策。实务中,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与内部会计控制可有机结合。
三、明确财务与会计的区别与联系对实际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便于区分财务责任与会计责任
财务与会计的职能是不同的。在某些情况下,分清财务与会计的概念,明确财务、会计的职责,是非常重要的。如实行记账的单位,必须明确会计机构与被单位的责任,处理好财务与会计的关系。目前正在广泛推行的以记账为基础的政府会计集中核算,其基本前提就是单位理财自不变。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从单位独立出来,由核算中心会计核算工作,但财务管理职能仍属于单位,单位资金的筹措、分配、使用的财务管理权没有变,单位债权、债务关系没有变,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单位的一切开支必须经单位同意,核算中心才能处理。按照《会计法》的要求,单位的会计责任主体仍是单位。核算中心是记账,履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责任,会计核算中心不能越权、越位,更不得平调单位资金。
(二)有利于搞好教学与科研工作
篇8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核算规范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一种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特点的工程,工程运行时间较长,且具有复杂多变性特点。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财务关系逐渐复杂,需要在积极学习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健全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内部控制与会计监督检查的管理,进而不断提升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总体效果。文章将基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内容加以分析,提出会计核算与管理的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调查研究活动带来一定的借鉴价值。
1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发生的转变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发生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会计主体与会计要素发生转变,增加会计核算的内容及转变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等方面。
1.1会计主体与会计要素发生转变
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会计要素的定义相对比较模糊,故而很多事业单位仅仅在会计核算的情况下,需要将会计科目与会计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但是原本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期间将会计科目划分为资金来源类、资金应用类以及资金结算类等内容。新的事业单位明确划分了会计要求,事业单位需要基于资产、负债以及收入等情况进行综合发内心,对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传统的会计制度将会计核算集中于预算资金管理方面,这种形式下难以真正彰显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经营的效果[1]。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中事业单位财务状态能够更加清晰的展现出来,故而对现代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的全面开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管理模式下,能够覆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在提升资金使用率的基础上,也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1.2增加会计核算的内容
原本会计制度与财政补助与非财政补助结余的划算方式介绍不够清晰,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则对上述内容进行了补充,增加了会计核算中的相关内容[2]。会计核算中增加了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以及国库集中支付等相关内容[3]。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增加了非财政补助结转和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账户,对非财政资金实施专项化核算,这种管理方式下有助于推动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精细化管理与发展。
1.3转变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
原本事业单位通过固定基金与固定资产账户的方式,对固定资产账面予以核算,但是固定资产核算与计量的方式并不够准确,故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待考究[4]。新会计制度中则取消了固定基金项目,增加了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等相关内容。这种方式下能够转变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在计提折旧期间将非流动资产资金冲减掉,取消计入支出。
2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应用与会计核算规范的方式分析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应用与会计核算规范期间,可以通过加强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宣传,引入会计核算软件与会计信息系统及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等方式,发挥会计制度管理的价值,提升会计核算的效果。
2.1加强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宣传
财政部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实施新事业单位会计政策的宣传,使每一位工作人员均能够积极学习新的事业单位会计政策,且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财务管理现状加以分析,了解传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与新事业单位管理之间的差异。事业单位会计人员需要及时分析新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于原本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之间的拆,而良好的宣传与培训活动能够使新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能够更好的实施。事业单位需要加强财会人员培训工作,了解新制度内容以及精髓等,掌握新旧制度的差异,且在执行期间对各类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旧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方式,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职能等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深刻反映出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实际情况,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新事业单位需要全面提升会计制度宣传的重视程度,进而提升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管理的质量与财务管理的水平,降低财政资金管理期间的风险,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2.2引入会计核算软件与会计信息系统
新事业单位需要积极引入会计核算软件与会计信息系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质量,保证各项数据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效果[5]。事业单位需要在收付实现制为主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进行各类经济业务核算方式的分析,注重成本与资产的核算,且需要注意事业单位发展期间是否存在债务变动问题,为现代事业单位风险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3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
事业单位需要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将本单位资产进行细致清算,保证账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基于新的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进行分类核算,将财政补助与非财政资金的收入进行规范化处理,保证新会计政策的有效执行。新旧制度的衔接期间需要注意单位中各项资产的清查,且对无形资产计提摊销。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准确分析,对财务补助收入支出资金和非财政补助结转及结余等内容进行分类计算。基于新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中相关要求进行细致分析,保证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的全面落实。
结束语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能够改善传统会计制度中的不足之处,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的创新与财务管理形式的转变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事业单位需要在全面了解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基础上,通过加强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宣传,引入会计核算软件与会计信息系统及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等方式,切实发挥现代新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应用的价值,提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质量,在提升资金使用率的基础上,也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降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期间不良问题发生率,且预防事业单位财务危机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志君.新会计制度下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纳税,2017(36):71.
篇9
关键词:会计法;核算;对策
一、企业或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上的错位。会计集中核算后一改过去的“单位批单位报”为“单位批中心报”。会计集中核算推行前,单位支出只要单位领导“一支笔”就可报销,集中核算后,单位领导签了字还须中心总会计审核后才能报销,为此,少数单位领导产生了抵触情绪,有意放松甚至是放弃财务管理。在会计集中核算实施以后,有些单位的报账会计任命随意,导致报账会计专业能力参差不齐;还有些单位报账会计的待遇不能保证,工作积极性自然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会计核算模式上的缺陷。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中心一人管多个单位的账,人厅式的工作模式,造成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失去了实地实时监督的优势,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内部控制制度无人管理和执行,造成账务混乱,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甚至财产物资流失。而核算中心只能根据票据来判断,只要手续完备,票据合法有效,不管反映的经济内
(三)分账管理上的单一性。会计中心目前只核算固定资产总账科目,财产物资及其明细账仍由原单位管理,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有的单位的固定资产明细账没有如实登记,账实不符、家底不清,账外资产流失现象也时有发生,致使中心的账与单位实物不符,这样就形成了收入票据在国库,支出等会计档案在会计中心,资产及明细账在单位的“板块”结构,破坏了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必然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四)会计中心与财政部门对接上的缺口。专项资金是专门用于指定项目的资金,专项经费拨人时,有些单位混淆不清,造成单位挤占挪用,专项经费核算失真。财政部门重分配轻使用的陈旧管理理念,对有些专项资金管理不够严格,跟踪问效流于形式,使得会计中心在专项资金的监管中难以控制。
二、完善企业或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对策
(一)理顺关系,推进企业或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集中核算有机结合。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从原单位分离出来交由会计核算中心异地统一行使,容易造成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监督的脱节。为正确处理两者关系,在目前会计核算中心职能未做大的情况下,单位财务人员除做好本单位报账工作外,还要继续搞好经费预算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做好财务收支活动的分析和总结,为领导提供财务决策服务。核算中心要加强与各单位的联系,切实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二)实现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的融合。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是财政部门当前公共则政改革的两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加强会计监督,有利于财政资金统一调度,降低财政资金的运行成本。由此可见,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将会大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尤其是所提供的月、季、年终决算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囊括资料的全面性及会计信息的可利用性,将有利于对单位收支情况的全面了解,并保证单位会计核算的完整性。实现收入税收化,支出预算化,账户国库化,了解全面化,核算完整化。
(三)完善内外监控制度,确保财产物质的安全,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处理好政府采购与集中支付的关系。财政部门要严格界定固定资产范围,使会计中心能够统一固定资产入账口径,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审批制度;健全固定资产财务审核制度,严格规范预算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部分,账实相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预算单位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做到入账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保管账与实物一致,落实固定资产使用责任人制度。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建立单位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严格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财政部门、会计中心要通过定期全面清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及时掌握固定资产变动情况。
政府采购是市场经济国家公共支出管理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段,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的职能范围和作用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对于强化政府职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能实行公开招标的,都要按规范的程序实施政府采购,提高政府采购工作的透明度。逐步建立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体系,按照部门预算编制的内容做好单位所需采购的物品统计、成本核算、采购资金划拨等工作,通过强化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有计划、高效率地开展政府采购活动。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一方面加强了对财政支出的管理,一方面也节约了财政资金。因此,对政府采购资金积极推行集中支付制,政府采购的资金结算,应本着简化手续;提高效率“的原则,制订资金拨付的方法,明确资金拨付的期限和所需的原始单据,正确处理政府采购与集中支付的关系。
篇10
关键词:企业财务 报账制 财务管理
1.报账制的涵义
报账制是企事业单位为了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下级机构在财务上实行统收统支的一种管理体制。具体表现为实行报账制的下级机构不单独设置财务账簿,所有会计资料都上交上级机构,纳入上级机构财务账本核算。或上级机构在账本中设明细会计科目进行核算,报账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财务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下的会计机构脱离下级机构存在于上级机构,这种模式对于保证资金安全,预防下级机构财务资金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的金融保险业、邮政电信业、石化业、运输业、烟草公司、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等实行财务报账制。
2.报账制的现状
目前许多下级单位由上级单位全额或半数以上出资成立的独立法人,一般纳税人也实行了报账制,银行账户全部交由上级单位统一管理,上级单位设立现金和总账各一名或上级机构财务人员兼职实行下级单位的会计资料的核算和监督,下级单位配一名报账员,实行资料的来回传递,下级单位没有支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权利,所有的支出必须有上级机构的财务负责人核批后由上级单位的会计才能支付。现金货款由报账员收取交上级单位会计。
3.报账制存在的问题
3.1会计的基本职能得不到充分的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会计核算就是对大量的经济业务通过记录、计算、归类、整理和汇总,并通过记账、算账、报账等程序,全面、完整、综合地反映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并为经济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会计工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核算的过程,可见会计本身就具有核算功能。随着管理对会计要求的提高,会计核算不仅仅包括对经济活动的事后核算,还应包括事前核算和事中核算。事前核算的主要形式是进行经济预测,参与决策;而事中核算的主要形式则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通过核算和监督相结合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按计划和预定的目标进行。会计监督:会计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的过程,也是实行监督的过程。会计监督主要是以国家的财经法规、政策、制度、纪律和会计信息为依据,对将进行和已经进行的经济活动进行合理合法的监督。会计监督按其经济活动过程的关系,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其监督按其与经济活动过程的关系,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其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分析会计核算资料、检查遵纪守法情况、评价活动成果、确定经营目标、调整计划等内容。通过会计监督能正确地处理好国家与企业关系,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和促使企业改善经济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上面可以看出,报账制核算的会计只发挥了事后的核算和监督。
3.2起不到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
财务管理指企业为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过程中所进行的科学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企业活动过程中管理工作的全称。其主要特点是对企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运动进行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
报账制的报账流程:经办人企业负责人企业报账员上级机构财务负责人上级机构会计报账员经办人。在这流程中出现了报账员,报账员就是传递会计资料的,从这流程就可以看出,会计缺少对企业经营行为应有的监督,失去了会计监督职能的作用,起不到加强财务管理的作用,只管企业的钱、账,不管企业的物、企业的经济事项。从财务管理的内容上看,只完成了一个核算的环节,其他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没完全发挥出来,这样的会计核算方式未能给企业提供多少有用的信息。
3.3容易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企业报账员在实际工作中充当一个传递员,只是把企业所需办理的原始凭证从经手人这边拿到上级机构的财务负责人签字,再找会计办理相关手续。按理报账员只需传递资料,不对票据的合法性等把关,但为了节约时间、少跑腿,常常对原始凭证进行初步的把关,有时报账员对原始凭证的要求与会计人员不一致,经常与经办人、会计人员发生矛盾,例如:一千元多一点的材料采购,按现金支付规定必须用转账支票结算,一开始经办人和报账员说这一千多元要给现金,报账员说只能用支票。行与不行,报账员与经办人之间的矛盾产生了。事后经办人直接找会计,居然会计把现金给了,报账员与会计又一矛盾产生了。还有一些现金的支付,经常会有扯皮的事情发生,你说给了,他说没给,因为会计机构不在下级机构,支付现金不在现场,通过报账员传递。还有一些急着转账、电汇的事项,会计人员不及时办理,经办人认为报账员没有去会计人员办理,影响生产,生产部门怨采购部门,采购部门怨报账员,报账员怨上级单位的会计人员,一连串的矛盾又产生了。时间一长,报账员根本不问会计业务的内容、经过,经办人给什么就拿什么,为完成任务而工作。
3.4收支有可能不真实
一方面,会计由于不参加下级单位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他们在做帐时受下级单位的支配,提供多少凭据就做多少,不能完整、系统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缺少对企业经营行为应有的监督,失去了会计监督职能的作用,很可能带来账面上的收支不真实。另一方面,上级机构只管账、钱,经常脱离了企业的物以及重大事项而从事下级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被蒙上了一层纱。
3.5增加企业的成本,出错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