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育学习范文
时间:2023-09-13 17:18: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治教育学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俄语+法学”专业学生的个性特殊性
(一)性格特殊性
“俄语+法学”专业的学生性格兼具活泼与内敛。由于有着法学专业本身的严肃性,“俄语+法学”专业的学生性格外向的同时相对于单纯外语专业的学生性格稍显内敛,体现于对待事物更加严谨,不轻易展现自身,不锋芒必露,对待外部不轻易亲和,持有自己的立场;同时,因为外语专业的学生通常都是小班进行授课,在课堂上与教师及其他同学交流互动较多,不拘泥于书本形式,课堂气氛比较轻松诙谐,因此外语专业的学生通常比较善于与人沟通,性格也更加外向开放,富有朝气和活力。
(二)思维特殊性
“俄语+法学”专业的学生思维兼具严谨与开放。通常,由于法律对于公平公正的规范准则和严谨务实的行为准则的要求很高,这是对法学理论专业学生所固有的思维模式的需要,是学好法律所需必备的思维工具。也正因此,法学专业的学生思维相对其他专业更加成熟和完整,思考事物具有结构性、整体性以及完整性,善于从宏观的角度考虑全局又不会忽略任何一个细节;而外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和交流受到各方外来文化和环境气氛的影响熏陶,从而使得其思维更加开放与扩散,思考具有发散性,头脑思考更加灵活活跃,不拘泥于呆板形式,更加容易吸收新鲜,外来的事物。因此,在双重专业特色影响下,“俄语+法学”专业的学生思维兼具了严谨与开放性得思维特点。
二、“俄语+法学”专业学生的教学特殊性
(一)课程量特殊性
由于语言本身的复杂性,词汇量的丰富性以及语言学习环境的影响性,外语专业学生的课程量非常巨大,不光需要普通的通读课本,更需要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综合性训练,因此小班授课的模式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要求很高,课堂上需紧跟授课步伐。提前预习、复习、随堂测验成为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法学专业的学生所学内容相对繁杂,文字量极其巨大,课程种类设置又有种类多、必要性的特点,对于学习的专业性要求极高,所以要求学生对法律条文掌握的准确性和理解性也要求较高,学生的记忆量巨大,需要具有咬文嚼字的能力。“俄语+法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语言基础和应用,还要拥有法律专业的知识和理解,因此该专业的学生课程量很大,通常都会达到每周60-70节课,因此在语言课和专业课占用了大部分时间的情况下,学生极易忽略了思想政治课的培训,而对于“俄语+法学”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紧依靠思想政治课单一的输出是远远不够的。
(二)教师特殊性
以黑龙江大学中俄学院为例,“俄语+法学”专业的授课任务由中方教师和来自俄方的教师共同承担,除去语言课程,法学的专业课也是中俄两方教师各自承担一半的教学任务量。因此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同时接受了两方不同的文化,理论的影响,一方传播西方欧美法学思维理论,另一方教授大陆法学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大部分教授法学专业课的教师也都是在中国短暂停留,无论是教师的授课技巧、行为举止还是言语思维都保留着本国一向惯有的教学模式的特色,在这种外国因素固有影响下,学生的思想也会在课堂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当面对外来不同社会模式的文化时,对于仍是学生的价值观极易产生矛盾冲突,“外来文化和外来价值观往往又和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冲突甚至相背离,可能削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地位”[1],影响学生从小树立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俄语+法学”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一)丰富思政课堂授课形式
基于“俄语+法学”学生的个性特殊性,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上“填鸭式”、“灌输式”等一味只顾输出不顾应用的授课模式枯燥无味,难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渗透入学生的思想当中,无法使学生得到真正理解。因此,丰富思想政治课堂的授课模式,采用多种形式的授课方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等其他资源,将书本内容转化为多媒体课件,将课堂提问改为情景剧再现,将外语教学中的视、听、说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课堂,充分调动学生感官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改变以往的思政授课模式。
(二)把握学生课余实践活动
基于“俄语+法学”专业学生的思维特殊性,单纯的课堂教学是不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完全的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的,而法学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准确的法律知识,还需要具备熟练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极强的实践操作运用能力。通过把握,丰富学生课余实践活动,将实践与理论相互融合,以学生喜爱的输出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社会实践当中,就法学实践角度来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感知法学理论特征,法学基础思维以及未来法学实务的操作,开拓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和未来的认知格局。例如,引导学生将书本上的案例分析改编成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情景剧,通过青年志愿者协会、学生会等学生组织举办各类法学相关的知识竞赛、组织学生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无偿的法律咨询服务,通过定期的模拟法庭等一系列活动,真正的用实践活动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培养教师教学渗透意识
基于“俄语+法学”专业学生的教学特殊性,外籍教师承担了一半的专业教学量,为了避免学生因受到过多的外来文化影响而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导地位,中方教师应在专业课堂上通过课堂教学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度。语言课教师在教授学生俄罗斯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醒学生勿忘国耻,将我国历史与俄罗斯的历史文化相对比,各显优缺点,将爱国主义教育与课堂知识的传播融为一体;在涉及外来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对于其他国家的价值观需要有选择性的吸收改变借鉴,不能一味的崇洋媚外,培养以及增强“扬弃”意识;专业课教师在分析课堂案件案例的同时,运用不同理论分析对比,利用比较法,教育学生遵纪守法,用所学知识维护法律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维护国家尊严形象。
“综观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态势,许多领域都出现了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的现象,并由此大大增加了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2]法学专业的学生,从长远的就业岗位来看,属于国家机器的一部分,甚至登上权力的最高峰。他们要通过国家机器宣扬“道德导向”和“法治导向”,他们要宣扬以法治国,德行天下,他们是舆论正义和国家机器的引导者。[3]而“俄语+法学”专业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对于保护中俄贸易双方权益、维护中俄贸易市场秩序、保证中俄交易市场公平公正、促进中俄双方贸易往来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针对“俄语+专业”特殊的培养模式来讲,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准、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学生思想政治修养具有重大意义。
篇2
关键词 职业学校 法制教育 教育活动
法制教育是职业学校教育的一个基础点,强化职业学校法制教育,提高职业学校法制教育实效性,是实现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职业学校法制教育状况令人担忧,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难相适应。本人就职业学校法制教育工作进行以下探讨。
一、目前职业学校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职业学校缺乏对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重视不够,职业学校法制教育没有明确的定位,没有把法制教育当作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来抓。法制教育缺乏领导组织机构,缺乏长远规划和近期具体目标、计划安排,没有深入到课堂中,法制教育仅仅流于形式,一学期集中搞一次法制报告会,就等于完成了法制教育。
第二,把法制教育等同于法律知识教学。主要以法律的具体规定为主要教育内容,忽视了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当前学校法制教育,绝大多数仅仅停留在“知法”这一层次上,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法律情感的陶冶和法律行为习惯的培养。一方面学生觉得法律知识枯燥乏味,一讲法制教育就讲犯罪和刑法。令学生误以为法就是刑法,到头来培养的仍是“法即刑”的传统法制观念者,学生存在只要不犯罪,法就与我无关的错误心态。另一方面,学生知道了有关的法律知识,却不清楚如何去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仿佛法律与他们的现实生活不相关。
第三,单调的法制教育方法形式。职业学校的法制教育仅限于校园之中,经常采取单一灌输的方法,很少有学校能把学生带出去学习,也很少邀请社会其他成员参加,缺乏直观的教育。法制教育纯粹是为学而学,造成学校的法制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使法制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不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
二、职业学校法制教育的几点建议
第一,各级教育部门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让法制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学科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当中,而不是仅把法制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内容。使法制教育在学年编制、课时分配、学周安排和教材编写等方面都加以明确,使学生能够接受到系统的法制教育。
其次,应该编写一套完整而系统的法律教材,根据职业学校学生成长发育的特点、认知和接受能力,使职业学校学生能系统化、持续化接受法制教育。可采取文字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编写如《法律与生活》等法制手册,使学生通过鲜活的实例明白法律的规定,随时随地学习法律,逐步形成法律习惯,树立法律意识等等。
第二,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使学生在了解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守法用法和敬畏法律的习惯,自觉树立法律权威。
首先,努力建设良好的法制教育校园环境。实行依法治校,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章办事,就能在校园内形成讲求民主、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自觉维护校规校纪的良好氛围,使置身于其中的全体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养成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善于用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其次,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法制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除学校外还需要政法、综治等部门和家长的配合,加强未成年人校外的法制教育,同时应把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不让法制课仅仅局限在小小的课堂上,要适当的安排一些课外活动,比如组织学生旁听各类案件的审理,让他们切身感受违法与制裁、犯罪与刑罚的必然联系;开辟校园普法宣传栏,定期举行法律知识竞赛,组织参观法制图片展览,营造一个浓厚的法制氛围。又如帮助学生建立学生法律协会,使学生就自身的学习、生活等进行有关法制方面的学习讨论和实践;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进行生动形象的法制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让学生明白法律与我们密切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相伴。
再有,把学校法制教育延伸到家庭、社会,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比如定期开展“法制教育系列讲座”,请司法部门的同志以案讲法;也可以在法官和检察官的协助指导下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
第三,优化师资队伍,配备具有法律知识的教师从事青少年法制教育。
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 中学英语教学 游戏教学
一、背景及可行性分析
中国目前的英语教学,仍然有着很深的语言学情结。虽然在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新教学大纲的指导下,英语教学环境与过去的单词语法教学方式有了很大进步,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更加注重孩子的生活应用。但作为一门外语,缺少必要的实践环境,学生没有地方也没有机会去实践自己的所学,那么学生提高英语的活学活用能力较低,以及学习英语的缺少兴趣。
相比于传统的枯燥的语法词句灌输,通过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自主的投入其中,在实践中不仅复习了相关知识点,同时加深了自己的理解,并运用于合适的场合。可以说,在英语教学中合理的应用游戏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提高课堂活力,促进学生自主性,提升学生能力。
二、游戏教学的意义
作为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加入合理合适的游戏环节,对于英语教学有着深刻而长远的意义。
1.激l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但不够专注,不够集中精力。新颖的好玩的游戏可以让他们在充满趣味性的游戏和不断的巩固中逐渐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和爱好。
2.活跃课堂,巩固知识。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绪,能更集中的投入到学习之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能够加深他们对所用知识的掌握程度,以达到游戏目的和教学目的。
3.及时反馈。大多数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临场的,指出其错误和不足,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发现,互相批评,互相监督,共同 进步。学生可以及时的发现和更正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这比课后布置作业来检查更具时效性和更为有用。
4.培养学生能力。游戏不单是为了游戏而游戏,教师设计的游戏一定是结合课堂所学,需要学生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游戏中成长的。学生参与游戏时,对于其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都是极大的提升。
三、游戏教学的方法
1.竞赛形式。每个人都有求胜心,求胜心会锻炼学生勇于接受挑战,而胜利的经验同样适用于在游戏之外的学习生活。游戏的胜利是每个人都有可能触摸到的,这对于求胜心强的中学生,会推动他们去展开思考,接受挑战,争取胜利。
2.猜谜类游戏。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由学生进行描述再猜的过程中,用所学的大小、颜色、种类的词语对物体进行描述,可以使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提升。同时由于事物的未知会刺激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开动脑筋,尽量搜罗自己学过的知识,同时对于同类事物有更深厚的兴趣去了解,为进一步的学习兴趣打下基础。
3.故事歌曲类。学生都有一种展示欲望,而用自己熟悉的句法描述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同时会在大家的不同描述中去对比自己,弥补自己。有些不善表达的学生需要进行鼓励,只要敢于开口,就能对说过的东西记忆深刻。
四、对游戏教学的一些建议
游戏的设计既有章可循,也不能拘泥。合理的设计可以使教学目标得以很好的实现,可以使教学效果完美呈现,可以让学生收益良多,但不合理的、形式上的游戏不但不能达成目标,反而让学生产生腻烦心理,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对于游戏教学的一些把握,需要掌握一些原则。
1.做好组织工作。在设计游戏时,应充分考虑到在游戏中可能出现的状况。比如学生在接触新鲜游戏时过于激动,场面失控时,应给予适当的管控。
2.因材施教。各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性格不一样。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对某个游戏有兴趣,也无法保证大家都怀有同样的热情参与,所以设计游戏时尽量多方位思考,让每个学生都能将自己的能力展示出来。
3.学以致用。游戏的目的是为了将所学的东西在实践中发挥出来。所以设计的游戏一定要有目的性,要结合以前的课程,以便让学生有素材和参考点,能在游戏中使用。游戏一定要有启发性,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的同时对学习能力进行提升,就需要在游戏中锻炼思维,发挥想象力,训练观察力,记忆力等综合能力。
4.形式多样,常玩常新。不同种类的游戏会训练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同时,类似的游戏常玩,学生会感到厌烦,不但起不到游戏的作用,反倒降低学生的参与乐趣,这样就需要设计者对游戏进行创新。
五、结语
英语学习在中国的大环境下,是比较困难的。而在启蒙阶段的中学,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更好的在以后的时间中保持学习的动机,在实际生活中不断验证,不断进步,才能真正让英语成为自己的一项技能,而不仅仅是反映在升学考试中的一纸分数。而培养乐趣的关键,就是在课堂中设置有趣的有效的游戏,改变英语的学习模式,让英语真正的得以应试和素质共存,成绩与能力齐飞!
参考文献:
[1]郭学浪.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科普童话.2014(29).
篇4
7月4日,我们院全体干警来到市院听取全省检察机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宣讲团来齐作报告。三位同志的报告,紧密联系检察机关特点和检察工作实际,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重点围绕公平正义、执法为民和模范遵守检察职业道德等内容,集中宣讲了在践行“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检察工作主题的实践中,如何认识和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方面的问题。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依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部门必须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本质要求、价值追求、重要使命和根本保证等各个方面。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办案的统一,本部门队伍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有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融入到各项业务工作中,贯穿于业务工作的全过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我们的干警只有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才能使宪法规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落到实处,才能更好的维护人民利益,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因此,本部门要认真组织,联系工作实际,把法治理念教育与当前各部门的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与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教育活动推动工作更好开展。
篇5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学前教育专业 幼儿英语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1-0104-01
经济、科技、社会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各个国家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语言交流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作为国际交流语言的英语正以炽热化的状态发展,并且呈现出低龄化趋势,这也波及到幼儿阶段。
一 幼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幼儿园幼儿英语教师是以英语教师幼教化和幼儿教师英教化两种途径产生,前者作为英语专业的教师跨行进入幼儿教育的行业,需要掌握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后者作为幼儿教师也要学习专业英语,也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作为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生的幼儿英语教学能力是一种较佳、有效、便捷的方式,但是在现行高职院校的幼儿英语教学法课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不尽人意之处。
1.过于理论化的教学内容
在目前的教学中,教材大篇幅地介绍幼儿英语教育的概述、幼儿英语学习的性质和影响因素、幼儿英语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幼儿英语教育的原则和具体方法手段等理论化的教学内容。对于这些过于理论化的教学内容,学生没有太多的兴趣,所以,学生应付学习的现象比较突出。
2.有些程式化的教学方法
基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紧扣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以汉语讲授幼儿英语的教学方法。其间缺少生动形象的幼儿英语教学情境的展示和分析,以及学生基于实践教学基础之上的对幼儿实际教学方法的理解和体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日后教学所需要的英语教学组织用语及实践性教学环节很少涉及,或在教学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学生的学习处于应付考试,老师的教学流于程式化形式。
3.需要新颖的教学理念
在一些中小城市的幼儿园,一直沿用以基于汉语的幼儿英语单词、简单的交际用语的教学模式和全英语式课堂教学,但课余没有英语环境用来巩固的课程教学模式,把英语作为学习的对象,借助母语或英语来教英语,费时多、收效少,并且对于幼儿英语语感的培养、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及学习英语自信心的培养等方面都不占优势。英语浸入式是以直接学习、类似习得的学习方式为中国的儿童学习英语另辟新径。幼儿英语浸入式其十一年的研究成果显示:英语浸入式是英语教学的革命性改革,早期浸入式是中国儿童学习英语的最佳模式。
英语浸入式是指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模式,即幼儿在园的全天或半天浸泡在英语的语言环境之中,教师以英语组织各项教育活动和生活活动。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英语不仅是学习的对象,而且是学习的工具。教师不仅用英语教英语,而且还用英语教授部分学科的课程。
二 幼儿英语教法课要取得高效的教学效果需采取的策略
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师的要求特别高,需要老师用全英语面对幼儿,并且组织幼儿日常活动。对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基础一般化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幼儿英语教法课要取得高效的教学成果,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多提供口语听力练习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以幼儿教师的身份进行儿童英语故事的讲述,讲故事的学生以全英语的语言进行讲述和组织,其过程使用图画、肢体语言、丰富的表情和动作等多种方式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故事结束后,通过问问题、故事重述及故事表演等形式使听故事的“孩子”在练习听力的同时也有机会进行英语口语练习。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其过程中以幼儿教师和幼儿的身份进行实际的互动和体验、感受和体会也更深刻。
2.放手幼儿组织日常各类活动
在幼儿园,有早接幼儿入园、组织幼儿课内外活动、组织幼儿吃饭休息、各类游戏、组织幼儿离园等各种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就此方面的内容作为教学的着手点,一方面练习学生组织这些活动的英语口语,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教学中以幼儿教师的身份用全英语的语言组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练习实际组织幼儿活动的能力和英语语言流畅自如表达的能力。
3.多鼓励英语浸入式教学试讲
在教学中更为重要的事情就是让学生在毕业之前具有较为丰富的组织教学的经验。首先,对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进行充分的训练,对语音的标准程度、语调的自然性、语言的流畅性、自如运用语言的能力方面进行充分而严格的训练。其次,对于学生的英语教学教案的书写及对于教学环节和过程设计进行指导,使学生有用英语进行备课的习惯。再次,给学生机会进行幼儿英语教学的试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做相互评价,谈论自己的体会,最后老师进行讲评,使学生在试讲的过程中,全英语语言的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幼儿英语教学法课程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地位不容置疑,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努力,培养出社会和幼儿所需要的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
篇6
摘 要: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会计从业者数量随之高速增加。那么,该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合格的会计从业者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笔者通过三年的会计教学实践,取得了阶段性的改革成果,这里提出来供大家分享。
关键词:会计;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随之迅速增加,并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在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普遍要求有工作经验,对会计的招聘也不例外,这往往使刚走出校门的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们无可奈何。对企业来说,招收的刚毕业的大学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培养,严重影响了其运作效率。为提高企业对刚毕业会计专业的大学生的认可度,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质量,使会计专业毕业生顺利踏上工作岗位并较好地完成工作。
一、改革会计专业课程设置
第一,要增加基础课程课时数,如《基础会计》,将专业基础课作为学生要抓的重点,督促学生节假日经常外出实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要根据会计领域的新发展,设置合理的相关课程。我们可以吸纳国外一些先进的会计理念和新颖的会计制度,结合我国会计行业的实际,深入研究经营风险与会计风险。我们可以开设一些专业讲座来完成这些内容的学习。
第三,会计教学不是一门单纯的教学,它要结合各种资讯科技,还要与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统计分析等领域相结合,以更加符合务实。
二、改革教学模式
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应改变以往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需求为出发点,对教授与学习进行探索。在会计课程开始教授前,要给学生留给足够的时间对会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授课时应注重实例教学。当学生学习到一定程度后,应让学生进行实际的业务处理与分析,并作出书面和口头报告。若做书面和口头报告的效果不理想,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节假日多多实习,熟悉会计人员相关工作要求,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变成一种自发式学习,而不是被动式接受学习。
三、注重案例教学,提高会计教学质量
国际上广泛采用案例教学,它是一种具有启发性,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并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能有效改善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现状,激发学生探求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并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空间得以扩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案例设计的好坏决定案例教学的质量,要使用与当前现实客观情况有紧密联系的案例,特别要增加税制的内容,如增值税、所得税等方面的案例。
四、会计教师要做好课上和课下的角色转换
教师在上课时应确保课堂秩序稳定的前提下,注重活跃课堂气氛,积极启发、引导学生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的环境下学习。如遇到有时课堂气氛难以控制,或大部分学生面露倦意时,应停止讲课,通过适当的课堂休息进行调节,以保证后面教学的开展。对于违纪学生应暗中提示,并在课堂外进行沟通交流,以达到共识。对于多次违反纪律仍然不肯悔改的学生,应耐心说教、积极引导,最终总会改正的。课下的教师要随和、平易近人,争取能当学生的好朋友,要经常跟学生聊天,加强沟通交流,知道学生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近了,才能够因材施教,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提高,学习效果才能好。
五、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就是一只粉笔、一个黑板檫、一个黑板的运用,教师在讲课时花费大量时间在展示实物(如账、证、表等),示范简单的操作,教学现状死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要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要在教学中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应用到教学领域中,它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弊端。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把文字、声音、图像巧妙地运用起来,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效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创造性,增加了学生知识吸收量,缩短了学习时间,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应具备的素质中最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即会学习,而不是掌握一门或几门学科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笔者认为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该法的关键是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的方式、方法要格外注意,要能够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有已经学到知识但仍有很多知识要学的感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集中精力学会它。教师要设置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该使用什么方法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对教材内容了然于胸,并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进行新课程内容的时候要与学生掌握知识的原有水平之间形成一个合理的过渡,这样就很容易创设问题情境了。创设问题情境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并且还能够超越既定的学习范围,使学生摸索出新的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有既定程式的规则,却无规范化的套路。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让学生明白会计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只有在享受中自主学习才是最高效的。教师也要理论联系实际地教授会计学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在实践探索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曦涵.会计教学方法创新与学生能力培养探析[J].经济视角(下). 2011(02)
[2]李世碧.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 2010(01)
篇7
关键词:中职物理;原则;实践
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意义重大,中职教育对于培养从事服务、生产、管理等技术型人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现时代的劳动者不仅需要有职业能力,还需要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修养。因此,在中职教育中,要加强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教育。物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且物理学渗透面广,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利用科学方法进行物理教学,能顺应时代变化,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迅速了解新知识、掌握新技术。
一、中职物理教学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原则
进行中职物理教学,必须结合有效的科学方法教育。将物理知识作为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一个载体,始终将物理科学方法的教学作为整个物理教学中的一部分,物理教学科学方法随着物理思想的展开不断拓展,物理科学方法教学必须长期、分散进行,在教学的各个内容与各个环节进行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理解与认识科学方法,促进物理知识与物理科学方法教学的有效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职物理学习中,物理科学方法不宜作为一种具体的方法与内容向学生一一介绍,依据中职学校学生思维能力与学习特点,物理科学方法应该作为一种导向,引导学生学习,让科学方法不断渗透至物理学习中,使科学方法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进行物理科学方法的教学,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断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年龄特征,进行相关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进。在学习之初,注重学生经验与实践的教学,而在学生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教学时就该融入科学办法,利用科学方法渗透到物理教学中,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科学的思维模式。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主动,选择科学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科学方法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中职物理教学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实践
1.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物理概念,是一种科学知识,它的形成是人们对特定的物质存在进行探索总结的结果,而物理概念教学中渗透的科学方法,则是人们认识这些概念的途径与方式。有效教学,必须结合知识与方法,让学生对概念以及物理规律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有充分合理的了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科学方法的作用与特征,才能促使学生积极学习科学方法,并主动利用科学方法去解决问题。常用的物理科学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理想化方法、数学法、类别方法等,这些不同种类的物理科学方法,可能同时用于解释一个物理概念,例如在学习“磁感应强度”这一部分物理知识时,学生需要明确了解磁感应强度的定义,会用左手测定法,会用公式计算安培力的大小,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教师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可采用实验的手段,让学生观察影响安培力大小的因素。结合使用定义与类比的方法,结合数学内容,探索物理公式的来由。进行物理实验时,教师需准备完整物理实验所需器材,创设合适的物理情境,引导学习进行学习环境,利用类别联想等方法,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
2.在物理实验过程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渗透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这一科学方法,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实验法能让学生迅速感知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及时快速接收物理信号,形成具有实用价值的物理知识。教师利用实验法进行教学时,需特别重视科学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学会方法,对具体怎样操作、怎样安装的过程有所了解。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记录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进行“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这一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时,进行实验教学,准备好电源、电压表、导线、开关等相关实验器材。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了解此模块的主要物理知识,学生需要利用实验的物理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发出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归纳总结,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进行相互合作,共同学习。在电源测定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中,进行学生实验,学生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数据表格的绘制与记录,然后进行接线工作,注意电路边接以及仪器表读数的相关注意事项,然后进行数据的记录与观察,从观察中归纳总结,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所需的结果,求得内电阻以及电动势,获取相关实验数据。
结合科学方法进行中职物理知识的教学,需有效寻求知识与方法的结合点,利用实验、类比等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利用方法思考解决问题,对今后学生的工作与生活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梅首文,王德法.浅谈中学生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策略[J].科学教育,2009.
[2]施若谷.必须全面理解科学教育的内涵[J].集美大学教育学报,2008.
篇8
关键词:法律伦理;法律道德;职业伦理教育
法律伦理,从广义上说,包括法律制度伦理与法律职业伦理;从狭义上说,仅指法律职业伦理。法律职业伦理是法律职业者在其职务生活与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法律职业伦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法律职业者忠诚于法律、公平对待当事人、廉洁自律等等。一般认为法律职业人应具有三种素质,一为法律知识,一为社会常识,一为法律道德。其中,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职业人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是构成法律职业人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对于法律职业者而言,法律职业道德要求其做到信仰法律、心存正义、廉洁公正、忠于职守,这种道德人格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基石。正如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教授2003年12月9日在山西大学所作“法学教育”专题报告中说:“法学是价值之学,真正的法学教育应是价值观的教育,应是法律正义观的教育,高等法学院校应是法律价值观的集散地。”法律职业人的道德伦理素养决定着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和前景,因此,必须予以重视。
一、重视法学职业伦理教育之理由
法学职业伦理是法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法学教育乃是一国法律制度最基本的造型因素之一。作为培养决定社会最终公平正义的法律职业人士的法学教育必须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笔者认为重视法学伦理教育的理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职业伦理是公民道德素养的高度概括。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一定的道德伦理要求,这些基本的道德伦理要求规范着公民的行为,使社会在有序的状态下运行。在中国,这种道德伦理的规范作用尤为突出。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封建儒家伦理对当今社会仍然有巨大的影响,伦理型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特质,是我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区别。在重视伦理道德的中国,国家和社会对公民的道德素养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公民的道德标准是法律职业伦理的基石。法律伦理是伦理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根植于我国社会的一般伦理之中。离开社会一般伦理,不可能形成法律伦理。作为法律职业人士首先应当具有一般公民所具有的基本道德素养。这是作为公民而言,应当做到的最基本的为人准则。一般公民具有的道德素养,法律职业人士当然应当具有。因为法律职业伦理无非是公民的一般道德标准在法律领域的高度概括,是从事法律职业的公民在特殊领域应当遵循的社会一般道德准则。在国家重视和提倡提高全社会公民的道德素养的大环境下,重视和提高法律职业人士的道德素养是重视公民道德素养的必然要求。
2.法律职业伦理是法律职业人必备的职业道德。法律职业人首先必须具备合格公民的道德底线,但仅止于此是不够的。法治是法律职业人之治,法律职业人作为实现法治的关键因素,必须具有其他公民所不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如同医生应当遵循医德、教师应当遵循师德一样,法律职业人也同样应当信守特殊的法律职业道德。著名法学教育家孙晓楼早在为民国法律教育所做的规划中就提出:“有了法律学问,而没有法律道德,那是不合乎法律的本质意义,也不合乎法律教育的目的。”法学院校培养的法律人才须具有刚直不阿的品行,要“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要不徇私情,不畏高压,尊崇法律。而忽略法律伦理和法律理想的法学教育只能向社会输送高级渣滓,甚至成为破坏良好社会秩序的害群之马。法律职业人的法律伦理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法律的实效。因为“当一条规则和一套规则的实效因道德上的抵制而受到威胁时,它的有效性就可能变成一个毫无意义的外壳。”可见,法律职业人的法律伦理素养对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具有重要作用。
3.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是防范司法腐败的重要手段。当今,司法腐败现象严重,形形的司法腐败在社会中普遍存在。司法腐败泛滥的现实使人们开始深思导致司法腐败的深层原因,在对司法腐败追根溯源的时候,人们发现法律职业人的道德伦理素养是导致司法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司法实践中,法律职业者享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相对于外部监督制约而言,职业道德和自律是更为重要和有效的控制司法腐败的重要防线。法律职业人的整体素质不高、欠缺法治国家所要求的法律职业道德素养是导致司法腐败的直接因素,这一因素比制度不完善等因素更为直接和关键。因此,化解和遏制司法腐败,必须从重视法学伦理教育开始,从源头上堵截司法腐败的产生。可见,法律伦理教育是遏制司法腐败的一个重要途径。
基于以上理由,笔者认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必须在法学教育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那么,我国当今法学教育中的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是怎样的呢?这需要对我国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现状予以概览。
二、法学职业伦理教育之现状
从我国当前法学教育中的职业伦理教育现状看,在我国当今法律教育中普遍存在忽视法律伦理教育地位的倾向。法律职业伦理培养的缺失是我国当前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法学教育缺乏法律职业伦理教育。高等法学教育应当承担传授法律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和进行法律价值观教育,树立法律正义两方面的任务。但是,我国现今高校法学教育只重视法律知识的传授,始终未对法律正义价值观的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缺少法律伦理方面的研究,也没有开设法律伦理方面的课程。截至1999年,我国高等法学教育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培养规定中都没有把法律伦理作为培养要求。虽然在1999年修订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中,首次明确地把“法律职业伦理”作为一门课程单独设置,但其使用的教材内容空泛,难以达到培养法律职业伦理素质的目的。目前在我国只有少数高等法学院校开设了《司法职业道德》选修课程,至今还没有高校专门从法律伦理角度开设课程。高等法学教育长期没有把法律伦理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一直为我国法律教育所忽视,这无疑是高校法学教育的一个重大缺陷。而在法治发达的西方高校法学教育中,大都设有司法伦理之类的法律职业道德训导课程。比如英国的《律师职业行为指引》一书每年都出版一本,在法学院的教学中是重头戏。而我们的高校法律教育至今在这方面还是空白,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2.司法考试忽视对司法伦理的考察。国家司法考试作为公民进入法律职业圈的门槛,在考察法律职业人对法律专业知识掌握的同时,却没有将职业伦理作为一个考察内容在考核中予以重点考核。虽然在司法资格考试中,有关于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考试内容,但是,法律职业是实践性极强的活动,法律实践中要求的法律职业伦理不能通过书面考试的方式考察出来。掌握法律知识、通过书面考试的人并不必然在司法实践中具有较高的道德伦理素养。司法考试对考生伦理素养的考察与实践中的要求相差甚远,难以达到考核法律职业人的法律伦理素养的目的。
3.法律职业伦理观念教育意识淡漠。以往我国高校法学教育一直是重知识性传授的法学教育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诠释法律条文和法律规则为主要教学内容,不关注隐含在法律背后的法律理念和价值取向,缺乏对法律知识的价值和伦理的阐释和关怀,导致许多法学专业学生只知法律的条文,不知法律的价值和伦理。老师在传授法律知识的时候,忽略对学生法律伦理素养的培养,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考察,不重视道德伦理修养,使本应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做到的法律职业伦理培养和言传身教成为空中楼阁,这是作为教育主体的老师法律伦理教育意识不强的必然结果。
三、完善法学职业伦理教育的设想
法律职业人的职责是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主持公道。为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法律教育除专业知识教育外,还应特别注意法律职业人的道德素质教育。因为法律职业的特殊性要求从事法律工作的职业者不仅应该系统掌握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该具有高尚的司法品格,遵守司法伦理。法学教育是形成法律职业人士司法伦理素质的基础。法学教育应重视道德教育与信仰教育,使学生对法学知识系统了解与把握的同时,促使学生形成法律信仰。为实现上述目标,完善法学职业伦理教育,笔者认为应当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将法律伦理教育融于日常教学中,并设置法律伦理课程。将法律伦理教育贯穿于法学教学过程中和开设专门的法律伦理课程是完善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应融于法律职业教育中,体现在法律教育的各个环节。改变长期以来我国法学教育只重视法学理论教学、忽视职业伦理教育,将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依赖于一般德育教育的做法。将法律伦理教育贯穿于全部法律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通过采取课堂讨论、诊所式教学、法庭辩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伦理视角对法律教学中的争论问题加以探讨和研究,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法律伦理素养。不仅应当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律伦理认知能力,还应当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法律伦理行为能力。因为司法伦理素养的形成不是教出来的,更多的是训练出来的。未来的法学教育必须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伦理,增进法学教育的实务化和伦理化取向。另一方面,应当设置专门的法律职业伦理课程对学生的法律职业伦理意识加以强化。通过专门、系统的课程讲解加大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掌握在将来职业实践中应当遵循的职业操守,并通过考试内容与方法上的调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 教育教学方法 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90-01
思想政治课程是高校德育教育的主体,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政治素养,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是长远发展的保证。这些年来,全国高等院校对于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学,虽然进行了很多的探索,但是在一些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等,这些对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教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的去转化一些教学方法,利用这些可以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兴趣,从而提升教学的效果。
1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1.1 思想认识模糊
在现代,大多数人获取政治知识一般都是通过报纸或者电视手机等媒体,其他生活中交集较少,这样就让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用途不大,对于就业和深造都无影响,所以, 学习的意识不够,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因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社会现实问题没有多大用途,重复性的东西让学生产生厌倦。所以,很多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存在着质疑,课堂松散,出勤人数有限。
1.2 学习热情不高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从学生到教师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热情均不高。一开始入学,思想政治课堂到场人员还比较多,纪律好,但是,随着学生熟悉这么课程后,就认为太过于枯燥,好多学生旷课,不去参加学习,将大多数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专业课和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面,这样对于思想政治的理论学习非常不利,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不重要,投入精力不够,参与度不够,课堂效果较差。
1.3 教学缺乏创新
大多数高职院校,从教学成本来考虑,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上,大多采用合班的公开课的形式进行上课,人数较多,大都在100人以上。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的教师一般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或者就是文字叙述,大都枯燥无味,学生人数多,关注点少,使得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另外,由于教师的理论知识研究不够透彻,大多是照书读,不能将实际与理论进行结合,非常缺乏艺术,缺乏师生间的互动,这种枯燥的猛灌,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2 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有效方法
2.1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强化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育的对象来进行设置教授的方式方法,而大学生这个群体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极强,对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观念有抵抗情绪。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学会利用载体进行教育,要学会分析学生需要什么,想学些什么以及他们在想些什么等等。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和理解他们,但这些往往是现在所遇到的问题的根结。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一定要切实的了解学生的思想以及其他方面的具体情况,接近社会,能够帮助他们有针对性的解决其思想工作,并且能够及时的帮忙解决社会上的热点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让他们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知道如何分析现实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2.2 全面提高教师执教能力,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对于教育教学来说,教学的质量与教学的效果关系密切,为了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每一个教师就必须要具备掌控课堂的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要做足功课,不断地认真更新其知识结构,以渊博的知识让学生心服口服。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师自身德主导性地位,对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要积极的引导并且进行深入地分析探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避免理想化。另外,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广泛收集知识资料,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帮助他们容易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不断地将理论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2.3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学实效性和有效性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不可分割的部分,教师主要负责教育,学生负责学习,存在着主体和客体的角色,以往总是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忽略学生学的过程,这样的课堂就是教师自己的课堂。没有师生间的互动,不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发言,平等愉快的交流,营造乐学的氛围。另外,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学生小组进行讨论的机会,一方面能够让学生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加强团队协作性,另一方面能够检验他们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可以借助多媒体设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作一些学生乐学的课件,加强课堂的有趣性,避免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学习的乐趣。同时可以利用一些政治题材的电影,开拓大学生活跃的思维空间,在保证自身讲课内容的前提下,保证课堂和生活紧密联系,课程设置逻辑性强,将课堂上学到的基本理论知识,在社会实践中慢慢地去体验、总结,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再带回到课堂上进行讨论,从而达到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目的。
3 结语
其实,关乎学生德育发展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国家也非常重视,要求各个院校要设立二级机构,而且各省市每年都会进行德育评估,可见从国家到政府都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以,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德育工作者,要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能够切实的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培养学生们具有良好的心理和思想素质,发挥人才优势,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杨仲雄.关于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由来与特色[J].机械职业教育,1998(7).
[2] 冯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教育探索,2002(3).
[3] 杨丹妮.基于高职学生特点的班级管理田[J].职业技术教育,2008(28).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内涵;关系
中图分类号:D41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138-01
党的十胜利召开,预示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迈向了一个新的征程。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其法治观的培养。法治观念的淡薄容易造成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滋长,近年来频发的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增多表明,当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亟待加强法治教育的投入力度。
一、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法治教育,指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大学生进行常规法律传授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具备较高法律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根据教育部、司法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坚持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针对现代青少年群体教育环境的变化,在培养目标上,更加注重人才的全面素质。在教育内容上,已经由单纯的品德教育发展到思想政治、法治教育、心理教育等多学科,多门类的综合教育体系。因此,大学生法治教育是作为现代大学生宏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的。只有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才能保证宏观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内容的完整。
二、从外部关系看,二者互相联系, 缺一不可
法律与道德,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用来进行社会治理和管理的两种职能手段,本身没有阶级性之分。法律在现代社会是通过法治教育来体现的,而道德在现代社会起作用则是通过对社会成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来完成的。人的法治观念需要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提高才成自觉遵守,而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又需要强有力的法制来保障。法律作为社会道德的最底线,高校法治教育必须发挥其德育功能,包括通过法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观念。而我国进行的法治教育又必须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通过对社会成员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明白社会主义法律区别于资本主义法律的不同之处,明白我国进行的法治教育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是以在全体社会成员中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的法制教育。在接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法律产生认同感,进而达到遵守法律,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华民族传统的民俗法的起源以及与生活紧密结合的道德法的成长历程,比如中华民族所倡导的在经商中的诚实守信、童叟无欺本身就蕴涵着守法的精神实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向广大学生描绘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的重要特征民主法治、是公平正义、安定有序。这本身就蕴涵着法治的精神和要求。可以说,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是依赖于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是先导,法制教育是保障,二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三、从内部关系看,二者互相补充,不可偏废
当前对大学生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就包含了法治教育。一个文明发达的社会,其治理手段绝对不会单一依赖法律或者是道德,必将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和补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荣辱观、公正观和法制观。法治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是相互补充,不可偏废的。要让大学生树立“法律是道德的底线”的意识,遇见社会上的违法事件,首先想到的是违反了道德。正所谓法治教育中包含着必然和应然的道德,道德教育中包含着潜在和根本的法律。要让学生树立用法律与道德的辩证关系来看待社会上出现的种种违法现象。比如某人欠钱不还而被告上法庭,这必定是自身违背了欠债还钱的道德习俗在先;童叟无欺既是美德又是守法,重婚与第三者插足既是缺德又是违法。
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必须在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的同时,培养正确的法治观念,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地,在重视学生道德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培养道德素质高、法治观念强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俊.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优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4.
[2]谭来兴.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探索,2015(01):88-91.
[3]卢霖.基于多元文化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6):1.
- 上一篇: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措施
- 下一篇:企业财务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