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9-13 17:18: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制度

篇1

为了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新会计制度于2013年起全面实施。中国目前正处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时期,新会计制度促使企业财务核算管理制度化发展,进入到符合目前市场环境的规范化轨道。但是,当财务核算管理诉诸到实际时,就会存在诸多现实性 问题难以解决。

一、企业财务核算管理所发挥的作用

1.企业财务核算管理是财政预算的重要依据

企业财务核算管理是按照新会计制度,对于企业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根据企业发展实际对于资金运作进行相应地调整,主要是对于采购物资的资金投入、劳务报酬以及各项支出费用的核算。企业实施财务核算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其是财政预算对生产经营以及各项费补偿的重要依据。

2.强化企业财务核算管理是适应多元市场环境的需要

中国市场经济逐渐世界化方向发展,如果企业依然采用传统的财务核算管理模式,不仅难以适应新会计制度,而且还会使企业发展遭遇瓶颈。所以,财务核算管理要顺应时代要求,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以形成推进企业发展的新的财务核算管理模式。特别是企业处于快速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运行中充满着确定因素。强化财务核算管理模式,就是要根据企业发展实现财务核算创新,以为企业的发展开启新的起点。

3.强化企业财务核算管理可以使企业目标更为完善

企业在新会计制度下强化财务核算管理模式,其所发挥的作用是实现企业的目标管理。企业的各项资源要获得优化配置,就需要依赖于财务核算管理。此外,企业实施财务核算管理,还能够提升各个管理部门的危机感,使企业产品质量以及工作效率都会有所提升。财务核算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财务核算制度下,企业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意识得以增强,而得企业管理水平得以提升,且会创造更高的社会效益。随着企业管理和各项服务功能发挥作用,促使企业在市场运行轨道上更快地寻找到新的发展契机。

二、财务核算管理中所存在的不足

1.财务核算缺乏规范化管理

目前企业对于财务核算管理虽然在新会计制度下不断地完善,但是由于核算的级次的划分、间接费用分配以及财务数据的一致性等等问题,使得财务核算依然停留在理论层次上没有其实际应用价值。将规范的财务核算管理模式建立起来,将采取资料的收集、构成要素以及计算方法等等要素纳入其中,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做好登记。对于核算的内容、重点核算对象以及核算试点等等,都围绕着财务核算的目的以确定。针对于不同项目类型的核算内容,还要考虑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当这些管理理论诉诸到实践操作,就会由于缺乏规范化管理而难以获得良好的财务核算管理效果。

2.财务核算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够

新会计制度下,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不局限于简单的计算和数据录入,而是承担着资金合理分配的重要职责。随着财务核算工作科学化发展,核算人员需要适应新的财务核算方式。但是一些要求对于财务核算人员素质问题并没有足够的重视,使得财务核算工作人员以记账员自居,不仅专业技术水平不够,且无法熟练操作新的核算管理工具。财务核算人员的这种工作状态很难为企业领导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数据。

3.没有建立财务核算监督机制

企业实施核算管理,由于没有将财务核算监督机制建立起来,使得资金投入难以控制。对于企业而言,各项费用的开支都是经过预算的,但是实际运行中,各种不合理的开支就会存在,导致资金流失严重。缺乏财务核算监督机制,这种资金浪费现象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企业的行政开支和后勤服务开支,比重相对较大,导致业务部门费用比重降低。

三、新会计制度下构建新的财务核算管理模式

1.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新的财务核算管理模式

企业通过建立新的核算管理模式,可以实施全方位的资金管理,包括各项开支在内,连同责任人单位都被纳入到管理体系中。企业通过实施部门经济责任制,将财务核算的目的定位于降低成本、提高行业竞争力、提供优质服务等等运行机制中,将部门责任与企业经济运行相挂钩,以通过各个部门的自主管理,实施企业的现代化管理。

2.实施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财务核算人员专业素质

企业对于财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问题要极为重视,因为较高的财务核算水平,可以为企业领导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直接关乎到企业的未来发展。随着企业的发展,财务核算管理也要相应地有所调整,特别是在新会计制度下,财务核算内容要从新会计制度的角度出发不断地完善。这就有必要定期对于财务核算工作人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工作,使核算人员的专业能力能够适应财务核算管理的发展进程,且财务核算人员还要适时地掌握现代技术操作,以提高财务核算管理水平。

3.将财务核算监督机制建立起来

在进行企业财务核算的时候,要对于核算结构进行分析,以做好监督检测工作。企业资金的不可控制往往会出现在变动支出上,要将其作为可控资本,就要将其所占有的自己比例降低,相应地提高服务质量,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企业要在每个月都对财务核算管理内容进行分析,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于核算内容以及核算模式进行相应地调整。如果由于偶然因素而导致财务核算结果与预算之间出现了误差,就要在预算中明确记录,并调整核算方式,并对于所存在的误差进行分析,做好说明记录。

篇2

在我国会计法律法规中,收付实现制被采用到事业单位会计处理中,不仅能够反映出会计年度内事业单位实际发展的各项经济业务的情况,而且还能够综合性的体现和记录真实情况。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资料是事业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作用,能够更好的单位的会计共组提供有力的依据和为事业单位的预算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由于事业单位的工作职能有别于企业,因此导致其自身的会计核算也拥有自身特有的优势与不同。第一,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相对独立,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这是与别的单位所不同的,而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制度则是被利用在事业单位的经营性业务中。财务报告以及相关数据的计量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因为会计基础的差异而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在开展会计管理过程中受到阻碍。其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要素具有自身的特点。就事业单位的角度来看,资产、负债以及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等几项构成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同于企业会计中的六要素,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普通企业的差别很大,在事业单位中,成本核算显得就不那么重要了。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经济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方面也在不断的学习和提高,来追上社会经济的步伐,但是仍然有许多缺点存在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其主要不足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基础不够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将直接影响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以及核算工作的整体效果,由于目前事业单位会计基础的不规范现象的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及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大多数事业单位中,没有规范的原始票证填写要求,同时票证漏填的现象也是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其次,会计核算制度存在缺陷。传统经济体制及管理模式在我国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影响较大,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其资金来源更多依赖于政府划拨和财政支持,用以执行国家政策。在实际中,因为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存在缺陷,导致会计核算制度也是千疮百孔,制度体制、人员数量的配置均无法与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相匹配,导致事业单位核算工作效率的降低。外加部分事业单位过于重视形式,进而导致大多数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无法深入到内部,会计核算制度及措施无法应用于事业单位中,使核算的整体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第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的另一主要原因是因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滞后。就目前事业单位现状而言,财务制度和财务管理理念认识淡薄,只是采用简单的会计记账和管理制度,严重缺失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对于财务人员来说一人身兼数职是最常见的现象,从而导致财务人员没有一个明确的权责界限,从而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第三,现在的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基本年龄都比较大,学历都比较低下,素质不高,对于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起到了阻碍作用,虽然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有些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可却缺乏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等方面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财务管理人员开展工作,导致提升事业单位的整体水平受到影响。因为某些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高,同时没有做到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使会计核算无法有效且真实的发挥其作用。

第四,会计核算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在我国事业单位管理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体制建设不够完善常常导致监督机制的缺失,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大家配合的不好,不协调,缺乏互相监督,滋长了许多违法违规的现在在会计核算中出现,还不能够及时的处理,导致了财务管理制度无法合理合法的进行。

三、有效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措施。

在开展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为保障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事业单位发展速度,则需要我们在以目前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作为突破口,探索有效的措施,使会计核算水平得到提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大会计法规的宣传力度,并将会计法真正贯彻落实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会计法律法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完善和发展着。从事业单位的角度来看,只有在对系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强化宣传工作,才能够真正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充分了解和熟悉相关法律的规定,促使事业单位合法、有效的开展各项会计工作。为了加强会计法的宣传,事业单位可以采用应用内部宣传机制,同时定期开展相关会计法规和制度的培训,使会计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念得到提高,才能够促进依法工作的开展,从而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其次,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会计核算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会计核算工作进展的快慢,事业单位必须从根上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就必须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培训,将更多的学习机会提供给会计人员,使会计工作人员能够进一步掌握会计规范要求,并且提高会计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除此之外,会计基础工作及会计要素是影响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及会计要素可使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并且还能够实现会计核算工作制度及程序的优化,进而使会计核算水平得到提升。通过培训,不仅能够使会计工作人员正确认识会计核算工作在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而且还能够使工作人员充分了解自己本职工作真正含义,确保会计核算工作有效的完成,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再者,进一步完善会计基础。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需进一步规范原始记账凭证的管理制度及存档要求等,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完善不同阶段的票据汇总及归档工作,并且可以利用票据综合反映出不同部门的要求。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为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对内部分工进行完善,并且明确各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责任,以确保信息的质量。此外,不仅要完善会计基础还要合理控制和科学分析各会计要素,保证事业单位会计基础真实性的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进而将会计核算的整体质量提升到一个高度。

另外,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是不可或缺的。事业单位必须研究商讨一个合理并且现代的财务管理制度,要根据自身单位的特点,把现代的财务管理制度深入到单位管理中去,通过会计核算来促进财务管理,在会计工作开展的基础上,建设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将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应用于事业单位内部风险防范以及建设控制制度中,进一步开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建立财务管理制度还要健全各个部门的权利与职责,利用明确责任划分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及控制制度更加完善,进而使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有效的进行下去。

最后,完善相关会计监督体制。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财务管理体制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要注重加强完善监督管理工作。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规范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不断推进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使相关法律制度的要求在事业单位中能够更好的贯彻执行。建立和完善监督体系,不仅可以有效的监督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工作,还能遵照会计法律法规开展工作,真正会计工作合理合法,建立监督管理体系,增强内部防风险意识,保证会计核算水平整体提高,来推动财务管理水平。

篇3

关键词:电力企业 会计 核算

一、电力企业会计核算的理解及重要性分析

(一)电力企业会计核算的理解

电力企业会计核算,渗透于电力企业整个的生产经营及业务活动之中,其内容主要包含对电力企业经济业务的事前预测、事中预测与事后核算三个部分。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属于一种集约式会计核算方式,通过使用会计核算流程重组的方式,将电力企业中的财务人员、财务活动、财务信息、财务资源统一约束管理,并将集团内原有的多业务多层次会计核算主体转化为单一集团会计核算主体,通过财务人员,将集团及成员企业中所有经营业务进行会计核算,根据集团帐套数据,最终产生相对应的财务管理报表和财务报告。这种电力企业会计核算,以集约的方式进行,压缩了企业核算级次,提高企业财务信息提供的效率,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并推动企业发挥出最大价值。在电力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部门需要在遵守制度规章的基础上处理相关问题,防范风险,积极解决问题。由于会计核算是以集约式方式进行,会大幅增加会计部门的管理任务量,为保证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避免因一些网点管理不到位而引发风险,就需要加强电力企业会计核算。

(二)电力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分析

电力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会计工作,可以为管理层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产及经营活动。而会计工作的基础是会计核算,只有在做好会计核算的基础上,才可以更好地开展其他财务活动。加强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可以提高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地传递速度,并为企业管理者及时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在企业财务工作中,会计核算属于极为重要的一环,只有合理而科学的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加强会计核算,才可以保证整个财务工作的健康运行。

二、当前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综合分析众多电力企业,发现在较多的单位中,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着较多问题,影响着会计核算的效率及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一)工作人员财务意识薄弱,工作态度不端正

当前,在一些电力企业中,仍有部分工作人员财务意识较为薄弱,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理解与重要性认识不够,疏于管理;单位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在做企业报表时,往往会将个人的主观判断带到工作之中,为节省时间,将部分列示没有标注,然而,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每一个环节都是不能缺少的部分。

(二)信息失真

由于在电力企业中,机构较多,机构与机构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这也就造成了会计信息传递路线较长,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十分容易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尤其是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中,其原始资料大部分需要经过手工整理,甚至在一些电力企业中,会对原始资料进行多次手工加工汇总,并逐级汇报,在这个过程中,极为容易出现信息失真,如果电力企业中对原始资料管理不当,出现报表、会计凭证等丢失或损坏,也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三)开支标准不规范,财务管理随意性大

在电力企业中,存在着开支标准不规范、财务管理随意性大的现象。在一些电力企业中,领导开支没有按照企业开支标准流程进行,出现特殊化,或财务管理工作原则性较差,导致电力企业财务收入与支出费用管理不明确,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出现漏洞款项,极大影响着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四)会计专业科目使用不规范

在电力企业财务单位中,会具备一些专业技能较高的会计人员,但也会出现一些持有会计证书的人员,会计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对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如自身业务技能较差的工作人员,在进行财务工作时,容易出现失误,将不同费用基金放在同一科目之中,从而让本应该分开核算的内容一并核算,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三、加强电力企业会计核算

(一)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想要加强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企业监督机制。通过建立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并实现职责分明的岗位责任制度,端正财务人员的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效率。财务管理人员应设置财务专户备查账,严格管理单位备用金,并定期与会计核算进行核对,保证财务信息精确;还可以通过完善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往来款项管理制度、会计分析与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核算。

(二)加强财务负责人与会计队伍专业培训力度

在电力企业中,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的主体为企业财务负责人与会计队伍。财务负责人与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着整个会计核算的质量。加强财务负责人与会计队伍专业培训力度,充分认知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管理;通过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企业会计队伍的专业性,保障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将竞争机制引入到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激发财务人员积极性,不断学习新型财务管理及技能;建立考核制度,增强财务负责人监管意识,引导会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工作。

(三)加强电力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工作

加强电力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方法。在企业各单位,建立财务管理岗位责任制度,结合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状况及要求合理配置财务管理人员;财务岗位设置必须要在符合内部牵制的原则下进行,各单位之间需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加强企业会计核算,形成企业内部全方位的控制财务管理制度。

(四)加强电力企业收支管理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属于财务的收支管理,这就要求电力企业中各个单位需要将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收支管理作为核心重点进行工作。在电力企业中,财务管理需要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进行管理,保证将单位所有收入全部纳入到单位财务管理之中,将所得非税收收入纳入到专户之中,单位往来款项纳入到资金账户,并不进行账外循环。加强财务管理内部监督,禁止设计小金库等行为;针对使用税务票据的单位,需要确保票款十分一致,及时入账;企业单位支出需量入为出,尽量做到收支平衡,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效益;建立严格的支出审批制度,对各项支出的审批程序与权限进行明确,针对较大型财务支出,需要根据支出标准或进行集体决策;确定出开支标准,对企业中招待费、会议费、车辆维修、差旅费等严格控制;对企业中专项资金的使用,需要做到专款专用,并及时核对,加强单位会计核算,实行集中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

四、结语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核算工作逐渐受到电力企业管理层的重视,会计核算工作,属于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加强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度,加快财务信息传递速度,为企业的经营与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减少为企业资产浪费及流失现象,提高电力企业竞争力,为企业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萍.浅谈如何加强电力企业会计核算[J].财经界,2012,(22):220.

[2]曾凡林.浅析如何加强电力企业会计核算[J].中国经贸,2011,(18):241-242.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

一、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意识薄弱,执行力度不强、缺乏激励与约束机制

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报和预算的执行。多数高职院校的预算管理仅停留在预算的编报阶段。有些领导和部门负责人预算管理意识淡薄,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预算管理。各部门也没有将预算做为未来工作的数量化计划进行执行和管理,预算的的引导和控制高校活动,最终达到学院总体办学目标的功能被架空。没有形成预算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节约没有奖励,超支没有惩罚,领导和广大教职工对预算的重视重视低下,执行预算的积极性不高,预算的权威性和约束性得不到保证。

2、没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是良好的经济秩序和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目前,有部分高职院校不重视财务制度建设,未能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和学校实际情况及时制定或修订各种校内财务制度,导致在经济活动发生后,没有相应的制度可依,或者已制订制度内容滞后,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情形所需。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可能直接导致财务风险增加、资金浪费、财务管理混乱,严重影响着学院的健康发展。

3、当前的会计核算不能适应经济与高校发展的需求。

会计核算是高职院校财务工作的基础,是记录、记量经济活动的必要手段。由于高校体制原因,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核算较长时期内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等的影响,会计核算的基础较简单,采用收付实现制,不核算教学成本,不计提折旧,不遵循配比原则等,这样得出的会计信息无法对高校主体的财务状况、运营情况等进行准确的把脉,不利于高校管理和发展,更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趁势。

4、缺乏系统的财务分析与评价

目前,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还多停留在日常经济业务会计核算的层次上,没有深入地进行财务分析、评价、效益考核,更没有根据分析评价或考核意见给予必要的奖惩措施,或给学院管理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少量的财务分析数据也仅是停留在“收入多少、支出多少、预算收入多少、预算支出多少”等“量”上的分析,而影响本期收入变化的主要内外部因素、支出结构是否合理等“质”上的分析较少,导致财务不能系统地提供有用的经济管理信息,难以实现经费分配与经济主体权、责、利的结合。

二、提高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1、强化预算管理,严格控制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全院上下重度重视预算管理对学院发展的重要作用,为贯彻党十会议精神,身为社会公共教育与经济发展推手的高等学校应响应号召,不仅要运用科学发展的方法编制预算,还要严格控制经费的支出,优化支出结构,体现“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原则,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全面实行精细化预算管理模式,增强透明度,提高管理效益,给当下预算管理注入新活力。严格执行预算,维护预算的权威性和刚性。建立预算的绩效评价与考核,明确经济责任。

2、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必须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充分调研、民主讨论基础上思考如何规避财务风险,提高管理效率,规财务工作,理顺各部门关系,促进学院教学改革与发展等,制订新制度,弥补相关内容的空白。同时,还要主动修订已有的财务管理制度,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环境需求。这直接决定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是否健全,决定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另外,加强学院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可以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检查计划、制度实施检查标准、按计划检查、按标准评估等手段进行引导与规范,同时制定制度实施奖惩方案,奖优罚劣,以保证制度的顺利执行并且保证执行到位,体现公平、公正的管理环境。

3、改进会计核算内容。

br>

明确收支分类,加强收支管理。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对收入及支出的定义,内容与管理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特别是收入与支出的分类与口径,较旧的财务制度比有了很大变化,财务人员在认真学习掌握的基础上,明确收入与支出的分类与口径,准确做好收入与支出的确认与计量。同时,还要狠抓收入,化化支出结构,坚持“收支二条线” ,压缩学院行政开支,降低运行成本,积极开展厉行节简活动,切实加强收入与支出的有效管理。

推行高等学校的内部成本管理,应在充分动员和组织学院教职工,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对学校教学、科研等活动过程的各个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力求以最少耗费取得最大的成果,探讨进行教育成本核算与科研成本核算,为高职院校推行成本管理,进行成本控制,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完成受托责任,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具有重要意义。

4、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评价体系。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导高校的财务管理走向长期稳定的发展道路。高校财务管理评价系统的需要建立在民主集中的基础上,通过有各职能部门统一思想认识,积极了解宏观信息和财务风险,分类指导和制定奖惩政策,对高校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管理活动等的总体绩效和分类状况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从总体上反映高职院校在核算期间里各项活动组织与开展,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整体情况,为学院不断总结、提高、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评价结果应明确经济责任,与奖惩制度、个人职位调整等挂钩,努力作到在高校全体教职工的参与与监督下,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评价体系的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约束与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

[2]《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

[3]《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教〔2012〕488号

[4] 翟志华.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

[5] 陈 群.当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改善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1,(12).

[6] 吴欣然.关于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分析[j].新财经,2012,(4).

篇5

一、电力企业基建会计核算的特点

电力企业基建会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1.核算的内容不同

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具有反复循环的特点,而建设单位的资金运动是一次性直线式,因而其会计工作随着基本建设工程的兴建开始,随着基本建设工程的建成或交付使用而结束。

2.成本考核方法不同

一般工业企业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时期产品考核成本的升降情况,而由于基本建设产品具有单一性的特点,不同工程的成本缺乏可比性,因此只能通过比较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来考核分析建设单位成本的升降情况。

二、电力企业基建会计存在的问题

1.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及执行力不强

现行部分财务管理制度不能适应基本建设发展要求,实践中可操作性差。有些制度明显落后于基本建设发展要求,并未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对现行制度进行修订;所制定的基建财务管理制度不全面,未涉及到基建工程的全过程,导致实际操作时,没用可执行的相关制度;个别电力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关的基建财务制度,但各部门之间未有效沟通,未同时按照制度有效执行。

2.会计科目设置及使用不准确

电力企业建设项目成本明细会计科目设置,存在未按照项目概算核算口径进行设置,致使单项工程成本不准确;个别电力企业存在会计科目使用不正确,会计人员对会计账务处理判断不准确,未根据实际发生的业务性质,记入正解的会计科目,如:存在将工程物资直接记入在建工程项目,未通过工程物资核算,不能对工程物资进行有效的控制。

3.项目编码管理不严谨

首先,个别电力企业存在未严格执行项目编码管理,致使各个工程项目归集不准确,如:对于难以把握的工程项目放入不易分摊项目,不是按正确的项目概算进入各个工程项目,为以后竣工决算提供设备明细增加很多困难。其次,相关部门统计的工程项目金额未定期与财务部进行核对,导致相关业务部门统计的各工程项目数据与财务部计入的工程项目明细账数据有误差。

4.基建会计核算手续不齐全

个别电力企业存在原始凭证不完整、不齐全。如:个别供应商开具的收款收据未盖财务专用章,由收费专用章代替;存在工程物资入库前未进行验收,无验收手续,或入库环节出现验收日期比入库日期滞后的情况;存在未严格按照付款审批流程付款,会计凭证后所附原始附件不齐全,如:未附合同原件或合同相关条款复印件以及付款审批单上签字不全。

5.基建期资金筹措及管理不合理

电力企业基建期需要大量筹集资金,选择何种融资渠道、融资规模、投放的时机和金额,将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及股东的投资回收率。个别电力基建企业存在筹集资金不合理,导致筹资费用相应增加。

6.会计人员业务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电力企业基建会计有它的特殊性,基建会计科目设置、会计核算繁琐,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会计核算量大。对基建会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要求非常高,由于电力基建会计人员部分会计人员,以前都是从事电力企业生产的会计人员,没有基建会计核算工作的经验,基建会计人员业务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1.完善电力企业基建财务管理制度及执行力

建议电力企业应该为基建项目建立专门的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岗位责任制度、会计核算制度、概算编审制度、资金管理制度、报表制度、竣工决算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要体现在项目前期直至基本建设项目交付使用,办理完成项目竣工决算结束,要以概算编制为依据,包括概算审核、资金筹集、工程成本控制、竣工结算等重要环节。每年定期对制度进行修订,以确保制度与电力基建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此外,制度的有效执行是关键,各相关部门之间要充分沟通,提高执行力,贯彻落实好相关基建财务管理制度。

2.规范设置会计科目

建议电力企业规范建设项目会计核算,按照现有的工程概算明细项目,调整完善在建工程成本明细科目,尽量确保在建工程明细科目与概算明细项目相对应,为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打好基础;设立完善的在建工程明细账和辅助账,以确保财务部对项目投资的实时监控;严格按照基建会计核算的制度,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不能为了一时省事,减少会计科目使用的中间环节。

3.项目编码归集正确

建议电力企业各相关部门责任人提高工作责任心,严格按项目编码归集各个工程项目,由相关部门责任人确认,定期与财务部进行核对,以确保业务部门归集的各工程项目数据与财务数据保持一致。如:工程管理部门审核工程物资出库时,出库单上须填列项目编码,并由计划部负责人及物资部负责人进行审批,定期与财务部工程物资会计进行核对,以确保各工程项目归集正确。

4.规范基建会计核算手续

建议电力企业对收款单位提供的收款收据严格审核,应当为税务局或财政局监制章的正式收据,并加盖财务专用章;工程物资入库前需先由物资仓库保管人员、物资使用部门以及相关人员等验收、确认合格后方可办理工程物资入库手续,不能出现先入库,再验收的现象,或先出库,再入库的现象;严格按照基建工程付款审批流程付款,完善付款手续。

5.加强基建期资金筹措及管理

建议电力企业应根据可融资金额、融资成本及可投放资金的时间,比较各种融资渠道,融资合同,在保证工程施工需要的同时,结合资金来源情况,按年度投资计划所需的现金,分阶段逐步投放,把利息支出降至最低,尽量减少建设资金的占用规模,控制建设项目投资支出,提高建设项目投资效益。

6.电力企业基建会计人员须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综合素质

建议电力企业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合格的基建会计人员,基建会计人员应多学科,多领域的学习专业知识,如经济学、工程造价学、税法、会计学等,以及学习《基建会计核算办法》及《基建财务管理制度》;减少会计人员的流动,使会计能够很好地完成费用摊销、工程成本结转、竣工财务结算等复杂业务,从而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加强基建会计人员的培训,对基建会计人员定期举行培训,提高基建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只有这样严格要求会计人员,会计人员才能适应电力企业发展,保证基建项目财务管理水平的质量及效率。

篇6

一、基础建设工程中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现状

企业基础建设项目中,其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现有财务管理制度依旧沿用之前的基建财务管理办法,无法适应目前的基建要求。致使目前财务管理制度很难满足基建整体发展。由于目前财务管理制动无法跟上行业发展步伐。致使在许多方面存在真空区域和操作性差的情况发生,直接导致相应财务工作面临没有对应规章的场面。

其二,企业对基础建设项目的监督与约束力度不够,对项目资金管理制度的投入也不足。一些企业还没有构建健全的财务监督机制,对项目本身建设投入的精力过多,而疏忽了整体建设中的关键环节财务管理,造成财务管理落实困难,不能有效起到监督制约作用,还使基建费用在无监督的情况下任意超出财务预算,直接造成企业腐败现象的发生,增加了基建的支出成本。

其三,企业基建项目的会计核算规范并未根据规定执行,还有一些会计工作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建账规范性不高;会计科目的使用缺乏合理性;成本核算工程缺乏连续性、严密性以及完整性等。其四,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素质较低,管理层重视度不足。在财务人员配备时,没有对相关人员的专业性进行考核,致使相关财务人员专业性不高,在处理基建工程财务决算、成本结转等相对复杂工作时,无法保证核算的严谨性、正确度、完整性等。

二、对企业基础建设项目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改进措施

(一)对基建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改进与完善

企业构建的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应该涵括岗位责任、财务会计核算、会计概算编审、企业资金管理、会计报表以及决算等内容,保证相关资产与财务资料的齐全性,定期而且及时地做好基建施工进度的监查与财产清查工作,切实地将财务管理工作贯穿于基础建设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同时,基于会计概算编制为整体依据,覆盖到财务会计过程中的各个重要环节,让施工与财务会计核算保持步调一致。另外,企业应该对财务管理程序进行改善,促进管理效率良性上升,确保财务分析、财务核算以及财务评价等一系列工作顺利开展。科学而合理地计算融资成本与回收期,为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真实正确且客观的财务会计参考数据。落实例会制度,打通财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沟通渠道,实现信息共享,及时处理发生的问题。

(二)完善监督,加强监管制度

企业本身要建立对应监督制度,深入到工程建设各个环节。在建设前期,财务人员必须严格对项目的概算进行审核,并且考虑到资金的配比状况通盘考虑资金的使用节点及效率,并分析资金使用成本,建立最有效的资金使用规划。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要实时监督资金的使用状况,监督资金的使用方向,避免随意更改施工项目而造成资金使用脱离监督。在基础建设项目竣工交验这一环节中,监督者需要严格地对其中的财务问题进行监督与检查,确保企业财产物资以及债权债务的科学管理与监督。在财务监管当中,必须保证基建资金的透明化和可追溯性。

三、加大基建财务管理的方式

(一)完善财务制度

企业建立财务制度,确保相关资料记录齐全,做好清查工作。企业健全财务流程,保证财务各项工作落实,通过财务数据为建设项目提供资料建议。财务制度的建立关系到一个企业是否成熟健康发展的标志。所以完善财务制度,不但可以对基建起到监督监控的目的,也会使企业经营全过程得到良好的财务控制。

(二)完善监督机制

在基建项目建设前/中/后期全程监督,并且对工程进度实行抽查,在建设项目决算阶段,强化验收财务监督,保证制度落实到位,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通过财务监督机制对各个环节的监控,方能体现监督的价值及作用,进而推动企业在科学的监控体系下良性发展。

(三)强化资金管理

确保资金流入流出在监控之内,开设专户,财务负责管理与核算,严禁发生资金体外循环的现象;制定资金的安排计划,将资金计划作为资金拨付的核心依据;通过财务渠道对使用资金的方向及方式进行强化管理,使资金的利用率和使用效果加强,为企业提供更加充足的资金流动性,保证企业良好运转,避免内部腐败发生。

四、企业基础建设项目财务会计核算的措施

(一)实现会计核算制度的规范化

基于会计准则的指导下,财务会计人员要熟悉相关会计科目的设置及变化;弃用原始整体项目工程核算方式,按投资性质不同分别进行核算;做好概算与核算的对接工作。

(二)提升财务人员素质

培养或聘用多领域的专业知识、企业应针对基建项目配备专门的基建会计。另外,财会人员还应强化自身法律观念和道德观念,认真做好相关工作。

篇7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村、社区财务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制定的《村合作经济财务制度》、《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镇村、社区财务管理制度。

一、账务委托制度

(一)各村、社区账务处理全部纳入镇“村账镇管”会计核算中心,即:由镇会计核算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负责本镇所辖村、社区的日常会计账务处理,各村、社区与中心签订《村级(社区)会计委托协议书》,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全面实行“会计”制度。

(二)各村、社区报镇“三资”办同意后,各设置报账员(副书记以上职务不能兼任) 一名,由中心设置核算会计,负责村、社区的会计核算处理工作。

(三)各村、社区应按中心规定,统一在南昌农商青云谱支行开设各村、社区资金基本银行账户,用于集体资金收缴及经济业务款项结算、日常业务开支等,实行限额备用金管理。超过限额部分应及时存入开户银行。

(四)各村、社区财务收支实行定期报账管理,由报账员负责日常备用金收支管理,以及经济业务事项凭证、票据的审核和收集,每周二和周四可将所有经济业务事项凭证和票据前往中心办理报账手续。

篇8

现行的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是在我国现有的高等学校管理模式和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从未来的发展趋向看,财务管理制度中看似固定的一些模式及管理理念,就制度本身而言存在变革和创新的内在要求,这使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得到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成为可能。本文就如何改革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作几点思索。

一、现行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征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是一个区别于企业和行政行业的会计制度。因此,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也有其自身的特征,现概括如下。

(一)各高等学校预算编制原则基本上是在坚持收支平衡的基础上。遵循稳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来编制年度预算报告的

其特征是年度内预算的计划性比较强。但对学校中长期规划考虑显得很单薄,这种预算编制原则和办法目前在我国高等学校具有普遍性,这一做法主要是由我国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所决定的。

(二)预算收入形式比较单一

虽然目前高等学校预算收入来源的渠道较前几年有了很大的拓展,已经从过去的单一由财政部门全额拨款逐步演变为现在的由财政补助、事业收入(主要由学费、住宿费等收费项目构成)、附属单位交款等多种预算形式。一般来讲,学校整个收入中的财政补助占46%左右,事业收入占50%左右,其他很小比例部分为学校的其他收入,但实际情况是摘要:现今的高等学校已经是一个容量很大的经济实体,拥有相当规模的优质资源。仅有这几种收入形式是不够的,高等学校应该担负起自己使命,突破以前办高等教育的常规模式,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科技优势,和实力企业紧密结合,在科技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方面有所作为以开辟高等学校收入多元化的来源渠道。逐步减小高等学校对政府财政的依靠程度。

(三)高等学校预算支出的编制特征,通常做法是遵循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注重效益、勤俭节约的原则

高校预算支出的具体布置是按照“切块包干,归口管理。定额控制,超支不补”的原则来执行的。预算支出的投入有形,但是产出却无具体价值形态来评价,或者说效益无法得到具体价值的体现,单位的事业效果反映不全面。这种预算支出形式的成因主要是受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影响。一般地,高等学校预算支出分为正常经费支出和人员经费支出两部分,具体财会专业的支出分类在此不一一细述。

(四)目前的预算管理形式较前些年有了比较大的调整

政府改变了过去由高校在财政给予本单位年度经费全额补助的框架下,高校相对自主管理编制预算的管理模式,正在实行由财政部门统管的部门预算管理制度。这一制度较以前的管理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进,具有一定的优点和优点。部门预算管理指标在省一级规定得非常细致具体,但是指标下到基层单位,仍然存在着省级预算和单位预算之间的差异,直接影响到预算的上报审批和下达执行之间的严厉性,需要政府的管理部门对这一制度进一步深化,细化和完善,消除财政部门批准下达的预算计划和单位实际执行的预算计划在具体内容上的差异。

(五)高等学校目前执行全额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其中一项重要的会计核算原则是收付实现制基础

由于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作为确认收入和支出的依据,在这种记账基础下,高等学校财务收支只包括以现金实际收支的部分,并不能反映当期已经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部分,这样就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比如,学费收入是高校办学资金来源的一项主要渠道,目前学生拖欠学费的现象比较普遍。假如依据收付实现制原则。只对已收的部分作为收入处理而未收的部分不予反映,那么就不能准确地核算高校预算外收入的规模,不利于编制年度预算及布置各项财务支出。再比如,银行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在实际支付前不进行账务处理,会计信息不作披露,一旦债务到期就可能产生债务危机,从而增加高校的财务风险。因此,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基础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高校业务收支活动和财务状况,将对高等学校持续健康运行和发展带来隐患,因此在管理制度方面要有所革新。这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有根本的不同,这约束了高等学校预算支出的科学、合理性,同时也显现出高等学校会计核算存在的弊端。

(六)其他方面的管理形式

比如应收及暂付款、现金、银行等管理和企业的管理核算办法无大的差异。

二、结合上述特征,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体制革新的几点思索

一个优良的符合高等学校实际情况、使得高校教育机制良好运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如同高等学校教育机制运行的剂和添加剂。能够有力推进教育事业快速、平稳地发展。因此。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及时革新,使之为学校的教育事业服务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在预算编制方面

高校预算的编制应该突破以前的框架约束,条件许可的高校可实行结余及赤字预算,编制结余预算报告通常轻易被大多数人接受;编制赤字预算,目前还不为多数人认同。笔者认为,在特定时间内编制的赤字预算,对高等学校中长期科学发展、科学规划有着深远的积极意义。1、多方筹集资金,能够集中财力在短时间内办大事,使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提高,提高科研水平,提高自身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能够打破常规的发展方式,抓住机遇促发展。2、编制赤字预算在考虑到财务费用和未来通货膨胀对教育资金的影响以及高等学校所获不动产、无形资产的升值等方面之间来综合权衡。利大于弊是毋庸置疑的。3、本文所提的赤字预算是一个暂时的而不是永久的赤字预算报告,在高校发展的中长期内,赤字应逐步减小直至消除。改变预算以年为期的预算形式,或者补充编制中长期预算,使期间年度预算和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起来考虑,年度预算和高校的中长期预算相互印证、连贯,从而可以突破现有的,也是长期保持的年度预算模式。假如能够在这点上走出新路子,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确实能够更加充分地体现出资金的使用效益,克服过去学校预算编制带来的短期行为。使得学校资金能够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动态平衡。也就是说。答应部分年度的预算结余和赤字预算的真实存在,实现自我调节,从而使高等学校的预算报告更加贴近实际,在解读高等学校预算报告文件时可以清楚地看出各高等学校事业发展的方向、事业效果和事业的中长期规划。

(二)高等学校的办学理念应该是在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效果的前提下,形成多元化的经济实体和收入形式多样化的经济主体

现有高等学校是在政府的领导下。高校拥有相对自主权的办学模式,由于高校办学的这一特征形成了目前相对单一的收入形式类型,高等学校应该走和有经济实力的企业相结合的路子,将人才的培养和企业的内在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所培养的人才要和地方经济、文化、教育紧密结合。要在取得政府财政补助的同时寻求大企业的财力支持,使高校的科技成果优势顺利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形成良性互动、相辅相成的理想模式。例如,一些高校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这便是多方筹集资金、办好教育的努力和尝试,也是高校逐步形成多元化收入渠道的一个良好开端。但是这仅仅是个开端。需要高校做的工作还很多。要打开思路,办实办好,在培养人才方面走出新路子,扩大高等学校的经济容量,提高高等学校承受更多市场经济风险的能力。

(三)在编制高等学校预算支出的过程中应当处理好以下几个新问题

编制预算支出的出发点应该更加贴近单位的实际情况;支出的类型和数量真实体现二级单位和部门的事业效果;建立支出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摘要:按标准和定额管理来核定支出,实行规范化管理。减少人为因素对预算执行的影响;加大对预算支出的分析检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分清轻重缓急,提倡勤俭节约。

(四)高等学校会计核算制度所规定的会计核算方法在不久的将来极有可能出现变革,并带来财务管理的革新

在日常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所碰到的一些新问题使基层单位会计人员明显感觉到现行财务管理制度存在弊端,或者说缺憾。现今的高等学校办学越来越多的和社会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虽然高校替代政府部分职能行使了对学生收费的权力,但在取得收入的同时确实需要引进企业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理念以及科学化管理和完善的核算模式。可以预见,未来高等学校的会计核算在办学成本核算上会精确到每位学生个体上来,这将为量化考核各个高等学校办学的绩效评估做好预备工作,有利于高等学校对办学资金的最优配置。可以认为,这样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模式将会是今后改革的主要方向。

(五)非凡指出的是摘要:对现有的固定资产核算也有必要进行改变。这是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得到革新的前提下提出来的

目前的固定资产核算有许多不合时宜的情况和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一个好的解决办法是摘要:应当先查清高等学校所有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量,根据使用状况再确定适当的、符合实际的折旧率,来建立正常的固定资产进入、价值转移和退出机制,使得高等学校所执行的培养学生无成本核算的缺陷得以弥补,同时也解决了高等学校现有固定资产价值不实的新问题。实际情况是摘要:高校目前存在有很大一部分固定资产有价值却无使用价值的目前状况,比如说,一台教学实验仪器购进的原始价值为10000元,在使用了若干年后,已经不能再为教学服务,这台教学仪器市场重置价格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这台教学仪器已经没有使用价值,但是由于高校的所有资产的核销需要有权部门的批准方可进行,因此此固定资产在会计账册上还是以10000元的价值来计量的,并在学校资产总量中反映。这种情况的存在造成了资产不实以及同类资产、同量资产由于使用价值不同而实际价值无法考量的新问题,这直接影响到政府对高等学校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实行固定资产折旧可以明确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价值的动态转移等情况。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进入、消耗和退出的整个过程。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突出新问题外,涉及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其他方面也是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变革所必须考虑的。比如,如何细化预算管理级次。事业支出的使用。如何在教学资源共享方面多做一些工作,教学和科研设备的使用率如何提高等以使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革新取得实效。

三、在配合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同时还要做好的其他一些工作

一是创造执行财务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的良好环境,保证财务会计制度落实到位。

二是建立会计人员的综合评价激励机制,加大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力度。新制度建立运行后,帮助高等学校理解新制度的内涵,很好地执行新的会计财务制度。

篇9

一、严格遵守财务管理制度和税收法规,认真履行职责,组织会计核算

财务部的主要职责是做好财务核算,进行会计监督。财务部全体人员一直严格遵守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税收法规、集团总公司的财务制度及国家其他财经法律法规,认真履行财务部的工作职责。从收费到出纳各项原始收支的操作;从地磅到统计各项基础数据的录入、统计报表的编制;从审核原始凭证、会计记账凭证的录入,到编制财务会计报表;从各项税费的计提到纳税申报、上缴;从资金计划的安排,到各项资金的统一调拨、支付等等,每位财务人员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认真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实现了会计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

二、以实施erp软件为契机,规范各项财务基础工作用

在经过两个月的erp项目的筹建和准备工作后,财务部按新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结合集团公司实际情况着手进行了erp项目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库存管理各模块的初始化工作。对供应商、客户、存货、部门等基础资料的设置均根据实际的业务流程,并针对平时统计和销售时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如:设置"存货调价单",使油品的销售价格按照即定的流程规范操作;设置普通采购订单和特殊采购订单,规范普通采购业务和特殊采购业务的操作流程;在配合资产部实物管理部门对所有实物资产进行全面清理的基础上,将各项实物资产分为9大类,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erp系统库存管理模块的初始化工作。在8月初正式运行erp系统,并于10月初结束了原统计软件同时运行的局面。目前已将财务会计模块升级到erp系统中并且运行良好。

三、制订财务成本核算体系,严格控制成本费用

根据集团年初下达的企业经济责任指标,财务部对相关经济责任指标进行了分解,制订了成本核算方案,合理确认各项收入额,统一了成本和费用支出的核算标准,进行了医院的科室成本核算工作,对科室进行了绩效考核。在财务执行过程中,严格控制费用。财务部每月度汇总收入、成本与费用的执行情况,每月中旬到各责任单位分析经营情况和指标的完成情况,协助各责任单位负责人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四、资金调控有序,合理控制集团总体资金规模

由于原材料市场的价格不稳定,销售市场也变化不定,在油品生产与销售方面需要占用大量的资金。为此,财务部一方面及时与客户对账,加强销售货款的及时回笼,在资金安排上,做到公正、透明,先急后缓;另一方面,根据集团公司经营方针与计划,合理地配合资金部安排融资进度与额度,通

过以资金为纽带的综合调控,促进了整个集团生产经营发展的有序进行。

篇10

关键词:高校后勤 财务管理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084-02

全国性整体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从1999年11月在上海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开始的。全国高校通过十余年的努力,建立起了有中国特色、符合高等教育特点与需要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后勤社会化。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保障改革成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对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一、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转变及其对后勤改革的作用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打破了以往管理模式,改变过去单纯的行政管理体制,将行政职能和经营职能分离,由同一财务主体变为两个独立的财务主体,由直接管理转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以行政管理方式转变为以经济手段调节为主,以经费拨款办法转变为以服务收费办法为主。

以上海为例,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确定的基本路径是后勤服务从学校行政管理系统中分离出来,成立相应的后勤服务实体,由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管理,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按照市场规律,实施企业化管理,组建新型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实体,逐步走向社会,成为社会第三产业的一部分。在改革过程中,上海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并对改革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

1.选择适合的会计制度,正确进行会计核算。为推进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使用有别于高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企业会计制度》或《小规模企业会计制度》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根据后勤服务的行业特点,及时制定了《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校中心会计核算办法》、《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餐饮行业会计核算办法》等制度,各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在市中心的指导下,确立了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基础,正确进行会计核算。

2.建立资产管理制度,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根据后勤资产情况,统一开发了库存管理软件,加强了后勤服务实体对餐饮及修缮等原材料的管理;根据固定资产来源情况,对学校提供的零租赁使用权资产和后勤服务实体利用自有资金采购的所有权资产提出了不同的管理要求,并对后勤服务实体的货币资金、银行账户和应收款项管理提出了要求。各后勤服务实体在市中心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情况,建立了资产管理制度,保证了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了资产使用效益,做到了资产保值增值。

3.建立成本管理制度,正确反映经营成果。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推进各高校后勤服务实体逐步确立完全成本观念,严格执行成本核算制度,细化核算主体,建立责任会计体系,强化内部管理。后勤服务实体在进行成本控制的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以职能中心为单位建立若干个责任中心,使财务管理目标明确,责任落实。通过考核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据实评价责任中心业绩和存在问题,建立后勤的内部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4.建立内部审计制度,防范后勤经济运行风险。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坚持以财务审计为抓手,重视对各托管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的财务管理工作,在每年组织对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的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基础上,也注重对后勤服务实体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各项目标责任的完成情况及经营管理人员任期内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等实施审计监督和检查。内审工作开展十多年来,在提高会计基础管理工作水平、有效防范后勤服务实体经济运行风险和促进廉洁自律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当前高校后勤财务管理遇到的新问题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传统意义上由学校直接承担的教学、科研的后勤服务工作,广大师生员工的生活服务,越来越多地从教学、科研及学校管理中分化出来,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后勤服务实体。说其相对独立,是指一方面后勤已经从学校行政系统中分离出来了,在财务管理上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后勤并没有成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现代服务企业,仍然是学校系统的一部分。

从上海高校的情况来看,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虽然发挥了推进改革的载体作用,但实践证明改革初期确定的由“校办后勤”到“中心办后勤”再到“社会办后勤”的后勤社会化改革路径并没有走通。主要原因:分离出来的高校后勤实体的资产、资金无法界定和划归,和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形不成资产为纽带的经济关系;虽有“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人事制度,但是由于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属于市教委事业单位,因此老人还是离不开学校,新人也进不了中心;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与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的关系呈现多种类型,即使是并入的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也难对其真正行使法人职权,充其量也就处在托管和被托管关系的层面上。

这一改革正面临着挑战,在后勤财务管理方面急需解决一些新问题。主要有:

1.财务管理的主体缺位或错位,财务管理的主体职能没有全面履行。高校后勤从学校行政系统中分离出来,组建后勤服务实体后,财务管理上相对独立,出现了后勤财务管理主体的缺位。上海高校由于有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这一后勤改革载体,及时承担了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部分主体职能,保障了高校后勤改革的顺利进行。但是分离出来的后勤服务实体并没有和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之间形成以资产为纽带的产权关系,其仍然是学校系统的一个部分,这就形成了对后勤财务管理主体的错位。财务管理的主体缺位或错位,造成不少高校后勤实体的财务报表没有和学校合并,资产管理缺位,学校对后勤财务管理的主体职能没有全面履行。

2.财务管理的目标多元,财务管理的效果有待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有追求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等。但高校后勤实体既要经济效益又要社会效益,而这两者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价值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还是服务最优化、效果最优化或者效率最大化?高校后勤管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又导致其财务管理的分部目标和具体目标都具有复杂多样性。这就使得高校后勤的财务管理目标多元,财务管理的效果有待提高。

3.缺乏统一、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各个高校或者同一高校的各个后勤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差异很大。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尚未出台要求各高校后勤服务实体都必须共同执行或遵守的财务管理制度(比如后勤会计核算制度等),部分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也没有结合自身情况,建立和完善一些适应性、操作性强,应该由校内各个后勤单位统一执行或遵守的财务管理制度(比如资产管理制度、薪酬管理制度等),致使各个高校后勤实体、同一个高校内部不同的后勤单位之间在处理一些同类财务管理事项时无“法”可依,各行其是,从而造成各个高校之间后勤财务信息无法可比、甚至严重失真,使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后勤的业务指导和行业管理失去了可靠的信息基础。

4.会计核算模式多样化,影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高校后勤所属部门涉及行业众多并且这些行业间的相关性相对较小,通常一个高校后勤实体是集饮食、运输、维护、医院、物管、商贸、通讯、水电服务等于一身的,这种行业的复杂性必然带来后勤服务实体财务管理的复杂性。由于高校后勤行业特征,目前尚无统一的行业财务管理办法,导致财务人员对实际工作中各类问题的理解存在偏差,最终形成的核算方法也不尽相同。如有使用餐饮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分行业会计制度,行政事业与企业核算混合并存的财务核算方式。这样的核算体系直接影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三、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改进对策

由于校园市场与社会市场存在差异,虽然也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但更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体现公益性,并要承担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责任。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认识已经从“摸着石头过河”,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转变,这对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当前后勤改革的重点不应放在后勤实体从大学剥离或让其尽快注册成独立法人方面,而应放在加强对后勤实体的建设上面。对这样一个长期在学校中按企业化运作的非独立法人的后勤服务实体的健康运行,需要有特殊的管理方法,其中,后勤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与优化尤为重要。我们既要避免放大后勤财务管理出现的新问题,走回改革前后勤管理的老路上去;又要在完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体制的过程中抓住其特殊性,解决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明确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主体是高校,进一步理顺学校与后勤服务实体之间的财务关系。高校后勤改革实现了高校后勤与行政管理规范分离,后勤体系摒弃行政管理的方式,按照市场化机制运作。这是改革取得成绩的根本原因,也是继续坚持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的基本要求。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形成的甲乙方机制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本运作机制,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产物,是深化后勤改革的基础。这种机制核心内容就是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转变。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明确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主体是高校,高校要全面履行其对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预测、决策、预算、核算、控制、监督和分析等职能,解决后勤财务管理中遇到的财务并表等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要通过优化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巩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成果,理顺学校与后勤服务实体之间的财务关系,避免走回头路。

2.明确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目标,强化后勤财务管理的效果。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应该确定为服务质量最优化和资源耗费最小化,在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生活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使各种资源的耗费尽量达到最小。不断更新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理念,动员各级部门和人员的力量,用最小的资源耗费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推动财务管理体制、制度、模式和方法的持续改进与创新,促进高校后勤和高校整体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在进一步加强后勤财务管理的基础上,统一和完善高校后勤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制度是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首先是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各个高校统一的、完善的后勤会计核算制度和一些重大财务管理制度,把各个高校后勤的会计核算行为和一些原则性的财务管理行为统一并规范起来。在此基础上,各个高校再组织制定各个后勤单位统一的、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和其他财务管理制度,把校内各个后勤单位的会计核算和其他财务管理工作也统一并规范起来。

4.健全财务监督体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从会计监督、审计监督和综合评价三方面入手,健全高校后勤财务监督体系。会计监督包括:财务预算管理、财务决算管理、利润分配、重大财务事项和会计制度等基础内容;审计监督包括外部审计监督和内部审计监督,主要方式有财务决算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等;综合评价是指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服务对象对后勤服务的满意度等多方面加强对后勤的绩效评价。具体抓手有:以年度财务决算报告为总揽,提高财务决算编审质量,规范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全面反映后勤资产财务及现金流量状况;以推行全面财务预算为基础,实施后勤财务预算核准制度;健全重大财务事项报备、核准及审批制度,规范后勤财务行为,防范财务风险等;加强内部审计,健全后勤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秋华.加强高校后勤服务实体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2)

2.奚玉美.浅析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与制度建设.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5(3)

3.王仕会.关于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思考.财政金融,2010(8)

4.杨婉昱.高校后勤服务中心财务管理创新研究.财务与金融,2011(3)

5.熊艳.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特殊性探讨.事业财会,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