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物资产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9-13 17:18: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物资产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固定资产的管理
凡购单价在元以上,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物资应列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无论什么经费渠道购买或其它单位赠送的均必须在行政处总务上登记入帐。具体程序是:需购买固定资产的处室,首先要编报购买计划或口头汇报,征得有关领导同意后,由总务代购,金额在元以下的,由分管副主任签字,元以上的由办公室主任签字,使用人或处室经办人在总务保管处登记入帐,保管员在发票上签验收人,财会上才能报销。
二、物资的管理版权所有
购买金额在元以上的大宗物资,如成批购进或印刷的各类办公用笔、墨、纸、稿笺、信封等,由总务根据财力按工作的使用情况和需要购进或印刷,购进或印刷后,保管员应按类别、品名分别将单价、数量登记入帐。在发票签收报销时,按财务制度审批报销。发出时分处室、单位按类别、数量登记。保管员要经常检查库存情况,做到堆放整齐、干净、无霉烂、变质。本着先购进的先发,后购的后发。按季清理,半年盘存,做到帐物相符,家底清、不浪费。对其它单位赠送的贵重物品和购买的酒类物资,一般不作为办公用品发放。因工作特殊需要,如接待、送礼等,须经分管副主任或办公室主任批准后才能发放。具体程序:由经办人写明事由,经分管副主任或办公室主任审签后,保管才能发放。
三、日常办公用品的领用
.圆珠笔、墨水、稿笺的领用,各处室要根据工作的需要和使用情况,本着既不浪费,又方便工作可在保管室领用。
.笔记本的领用,办公室的职工一年按个领用特殊工作例外,钢笔、记算器、文具盒、茶杯、水桶、盆子、电风扇、电话机、凳子以旧坏换新。
.毛巾一年可领用一张驾驶员例外;办公室公用肥皂半年一块。
.计算机消耗材料的购买,各处室应根据工作的实际先报购买计划,价值在元以内的报行政处审核,元以上的报分管副主任审核同意后,才能购买。
篇2
关键词:国有资产;科学管理效益;内部控制;厉行节约
中图分类号:F12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300-02
近年来,国家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投入不断增加,资产存量不断攀升,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越发重要。基层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国有资产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基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科学管理水平,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方面。本文以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特别是实物资产管理实践为平台,阐释基层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提出加强基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内部控制,科学管理,促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建议。
一、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践
国有资产主要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且使用的资产,在法律上将其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总和。国有资产包括流动资产以及对外投资、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对于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而言,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占资产总量比例大,是管理重点。
近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国有资产管理政策文件,各行业部门也相应制定相关配套的管理办法,是基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依据。而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基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践工作中,除了财经政策的宏观管理外,更重要的是,从预算管理、财务核算、采购及后续实物管理等环节加强内控,不同部门相互配合协作,才能促进基层单位国有资产预算合理、购置规范、高效使用。
(一)加强科学编制预算。对于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而言,预算是整个单位经济管理的起点,是资产取得资金渠道的起点,因此,科学编制预算,争取财政支持是预算管理的重点。加强资本性支出预算编制。作为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在编制资本性支出预算,考虑单位的资产存量,计划下一预算年度主要科研工作任务,匡算主要的项目经费总量和投入的仪器设备情况,同时结合新增人员、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维修维护等因素,测算新增仪器设备资本预算;结合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分解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二)加强资产内控管理。加强内控,能够促进各项管理工作水平。在实物资产管理采购、核算、验收及后续管理环节,主要从内控制度建设、职能部门协作和资产信息系统三方面加强管理。
1.内控制度建设。《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内控管理必须建立良好的内部制度,单位应用制度管人管物。建立资产内控制度,需要从单位发展实际出发,立足科研单位事业发展重点,结合单位不同发展阶段和规划,确定单位内部资产审批、采购验收、报废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办法。内部制度执行是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制度的有效性是制度建设的关键。制度制定考虑单位部门设置和管理人员数量,不能生搬硬套,否则内控制度不能尽其所能。
2.职能部门协作。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良好执行,需要单位全员参与。单位内部相关职能部门在职责权限上清晰,职能内部不同岗位工作人员职责明确,保证内部牵制在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上贯彻执行。同时明确单位主管经济领导负责协调国有资产内部管理部门工作,是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关键。国有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可以促进资产购置效率,使得实物资产迅速投入到科研工作中,这样延长了资产实际使用期限,也是物尽其有,避免浪费的表现;同时使得资产管理整个过程做到有效监管。
3.资产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作为内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提高资产管理效率,还可以减少人为因素,保证资产管理数量和质量信息完整有效。尽管各类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不同,但从内容角度,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控制主要包括财务核算模块和固定资产模块两部分,其中财务模块主要依靠财务会计核算系统,作为资产管理在价值形态上与会计核算衔接,同时作为除固定资产外其他国有资产数据信息的载体;而固定资产模块管理重点是准确录入基础数据信息。现行固定资产分类采用国家通用标准,资产内控管理中应结合单位资产结构特点选择良好资产归类,这样既保证对外各类报表的衔接,又可以做到内部资产管理配置计划的制定。运行良好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和财务管理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利用资产使用周期,加强资产资源利用最大化,提高国有实物资产监管效果,提高资产管理质量和效率。
(三)加强实物使用管理。实物资产特别是仪器设备资产是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核心资产。不同性质国有资产,管理特点也不同。实物资产作为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重点,其主要特征是实物形态突出,保证其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的统一管理外,应侧重于实物形态的流程管理。
1.实物使用管理。在价值形态上,实物资产在价值确认、计量上具有其他资产的一般特性。但在实物管理上更具特色。通常所说的国有资产流失包括实物资产管理不严造成的浪费。因此,在日常管理实践中,应加强重要耗材物资、仪器设备等实物资产的验收环节和日后资产使用环节的监管。在实物验收内控环节,注重管理与技术结合,严控数量清点和技术验证报告;在资产使用环节,加强日常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维护维修等运行管理,提高实物资产质量,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保证科研仪器设备工作运行质量,发挥实物资产使用效益。
2.资产清查工作。资产清查是保证资产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价值和实物形态协调管理的有效措施。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单位国有资产清查,清查范围包括单位所有的资产,确定资产控制重点。重点是流动资产中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资产的账实相符;对外投资的资产安全;固定资产除了年底决算前的资产清查外,还可以结合单位发展情况,实施不定期的资产清查,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保证资产完整,掌握资产使用效率效果,实施资产共享原则,保证资产高效运行。提高实物资产使用质量,促进科研工作质量,才能凸显资产使用质量效益,物尽其用;严格执行定期资产清查是基层单位厉行节约有效途径之一。
二、国有资产管理实践存在问题
尽管基层事业单位严格管理,对于中央级事业单位,受国家整体经济形势国家财政政策等外界因素影响更大,往往外部政策环境决定其国有资产规模,影响资产管理模式的变化。
(一)资本预算不完善。基层单位部门预算中主要包括以基本预算和项目预算为主要内容,涵盖了政府采购内容。资本预算未纳入部门预算中,尽管目前的部门预算涵盖公共项目支出,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往往在专项项目预算下达后,才能确定仪器设备等资本支出总量。同时,资产定额预算还尚未健全。
(二)资本投入不持续。上溯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从财政对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资本投入看,大量财政资本支出资金周期为十年,因此造成了当时部分行业事业单位仪器设备的发展。由于缺乏进口先进设备资金,影响了行业专用设备的研制和开发。
(三)配置监管不到位。配置上,尚未建立完善的科学配置体系。对于不同行业的事业单位,缺乏公平公正透明的配置标准和体系。监管上,国家主要从预算上进行购置控制,从审计监督上加强采购资金管理,但国有资产日常使用管理上缺乏监管,造成重立项申请预算、重资金专项使用、轻国有资产有效使用的现象。
(四)信息管理需完善。近期国家财政通过“国有资产报表”系统促进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信息管理,集中和统一了信息来源。在实际运用国有管理系统工作中,报表系统主要考虑了国家财政需要,没有良好结合各行业部门各自的行业管理系统。仅仅与决算报表相结合,与预算管理缺乏衔接。在共享共用上,科技部的大型设备信息基础平台,在科技事业领域开展了设备共享共用的基础工作,但实际操作上还需加强。
三、加强国有资产科学管理建议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高效管理,提高国有资产购置效率、使用效果,可以促进国有资产效益,实质上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效益,贯彻了厉行节约,科学发展要求。结合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践和问题分析,现从资产预算管理、科学配置、自主研发、实证研究等三方面提出建议。
(一)培育良好持续财政投入机制。国家建立长期投入机制,对于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财政预算上完善资本预算,从各行业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建立良好资本预算机制,从预算源头保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源泉,从而保证持续的国家财政投入,提高科研的后备力量,促进国家整体科研事业发展。
(二)建立适宜科学配置、监管和评价制度。配置上,对于基层单位,需要何种资产配置、如何配置,充分考虑单位的存量资产和履行工作职能等方面问题和要求,并对其进行科学匹配。对于匹配过程是一个编制增量预算的过程,通过良好的预算管理以保证资产管理,达到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提高资产效率。监管上,建议出台国有资产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应用规范。国家不仅加强国有资产财政资金监管,同时应简化行政部门间审批流程,加强对国有资产尤其是实物资产的监管,提高使用效率,促进使用效益。规范处置资产收入同时,加强处置资产的再利用,使其调拨入科研院校,供研究和观摩使用。评价上,尚未出台相关的国家政策。评价国有资产资金安全使用、特别是实物资产有效使用是国有资产管理重要环节。建议国家尽快建立国有资产特别是实物资产有效使用评价及奖惩措施,这样可以择优选取资产使用效率效果高的单位,提高财政资金有效使用。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实证研究。针对当前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发展情况,建立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涵盖预算报批、财务核算确认、实物增加变动等综合管理系统将是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更高要求。同时,逐步建立国家国有资产共享共用信息管理系统。从实践出发,组织行业专家调查研究,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是建立具体管理方式有效办法,同时也是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在国家管理层面,应加强分行业分层次进行研究,不仅颁发政策,更应建立制度和规范。国家相关行政部门,从实证研究出发,制定特色的行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指导建立行之有效的国有资产内控制度行业规范,有利于降低行政管理部门运行成本,厉行节约。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创新管理思路,促进管理效率、效果和效益,能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内在要求,更是是厉行节约,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总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科学管理,必将推进建立节约型社会进程,必将推动各项事业长期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网站..
[2]修霄云.国有资产科学化管理的三点意见.政府采购信息报,.
篇3
一、煤炭企业废旧资产管理的现状
很多煤炭企业在实物资产的管理上重“入口关”和“使用关”,轻“调剂关”和“处置关”,长期以来,废旧资产的管理不被重视,随意存放,丢失浪费,以及处置过程中的自行变卖、价格低廉、暗箱操作、缺乏监督等现象普遍存在。
(一)实物资产管理与财务核算脱节,账实存在差异
随着企业财务集中一贯制管理模式的推进,很多煤炭企业都对财务实行统一集中管理,原先各个部门、分厂的财务人员统一归入专门的财务核算部门,整个企业的财务核算都由财务部门进行。这种管理模式有效地加强了公司最高层对各部门、分厂的财务监控,实现了财务管理的集中一贯。但同时也产生了新的弊端――实物资产管理与财务核算脱节,特别是在固定资产管理环节。在原先的财务核算模式下,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设有专职财务核算人员,财务核算人员也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之一。固定资产采购、调拨、报废等实物管理和账务核算都在一个部门进行,固定资产实物的变化可以及时在账务上反映。实行财务统一核算后,固定资产财务人员不再属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而是归入财务部门,财务人员只负责账务的核算。而煤炭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大,数量多、金额大,一般按资产类型分口管理,如机电科、设备科、房产科、综机科、通风科、车队、办公室、企管科、材料科等,财务部门有一套账,而实物管理部门也有一套账,财务部门关注的重点是金额,而实物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是数量,由于双方不沟通、不核对,造成了账实存在差异。如资产在增加时,数量为一批,可能有几百个,财务入账时就按数量“一”入账,这就与实际相差甚远;再比如报废的资产,财务账面核销了,而实物台账没有核销,如果长期不对账,差额就会越来越大,以后就是想查找原因也很困难。通过近几年的资产清查,我们发现不少煤炭企业不同程度的存在实物资产账实不符,有金额不符的,有数量不符的,有名称不符的,有规格型号不符。
(二)实物资产报废制度不完善
一项实物资产从采购进来,调拨使用,再到最后的报废,一般都经过这样一套环节才算正式退出企业的生产经营。很多单位对实物资产采购、调拨、使用等环节都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但却往往忽略了实物资产的报废管理,不少人认为报废的实物资产其价值已在使用中消耗,本身已无多大价值,不是管理的重点。财务部门不建立报废资产的明细账,报废后就按财务账面价值核销了,实物管理部门没有专人负责报废资产的管理,报废后的资产没有台账单独记录,不集中回收管理,随意堆放,任凭风吹雨淋,腐烂锈蚀,这样的后果一是可能会形成安全隐患;二是可能会造成资产的流失。
(三)废旧资产的处置不规范
由于管账的与管实物的人员相分离,不少单位在固定资产报废后没有专人负责,财务人员认为反正财务账面已经核销了,怎么处置那是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事情;则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认为反正也没有账了,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这样在废旧资产处置过程中造成了暗箱操作,低价贱卖。由于废旧物资的市场不像产成品市场那样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其销售价格没有一个客观的参考标准。很多废旧物资的购买单位都为个体私营的物资回收公司,这些回收公司为了低价得到废旧物资,可能就会千方百计拉拢腐蚀企业相关人员。再加上这些单位在废旧资产处置上内部控制薄弱,缺少相关的相互牵制制度,很容易出现舞弊,最终造成企业资产流失。
二、加强废旧资产管理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煤炭企业如何加强废旧资产管理,完善制度是关键,落实责任是核心,强化监督是手段。依笔者之见,煤炭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废旧资产的管理。
(一)完善废旧资产管理制度
管理的完善首先要有制度的完善。因此,完善的废旧资产管理制度是加强管理的关键。一项实物资产的报废需要一定的程序,在这套程序中必须要有相互牵制和管理层的监督。煤炭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废旧资产管理制度,真正做到废旧资产处置凡事有章可依,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管理制度要设计操作流程,明确实施细则,从废旧资产的申请、鉴定、验收、审批、招标、处置、收款、监督各个环节都要有可操作性,对废旧资产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各环节责任制,落实奖罚措施,把废旧资产管理目标与个人业绩挂钩,提高职工参与废旧资产管理的积极性。
(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废旧资产处置不是企业一个部门的事情,最起码要有实物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监察审计部门的参与。资产使用单位是废旧资产的直接管理部门,定期对资产进行核查,每年年末对符合报废条件的固定资产提出报废申请,经企业相关主管部门审批后,对报废的资产进行回收,集中管理,并登记台账,在保管期间要保证废旧资产的完整,在处置之前不得私自拆卸设备。报废设备需要处置时,按照授权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相关部门鉴定后方可处置。财务部门是废旧资产的价值管理部门,对每年报废的设备登记台账,每处置一笔,核销一笔,定期与实物管理部门对账,保证账账一致。
(三)加强审计监督,确保处置过程合规合法
一是要加强过程监督,注重资产处置过程的规范化,着重做好招标前准备和招标全过程监督;二是加强群众监督,废旧资产处置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要定期把废旧资产的处置去向和处置价格在厂务公开栏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以增强废旧资产处置工作的透明度;三是定期或不定期对废旧资产处置过程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凡是私自处置行为的,一定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煤炭企业加强废旧资产管理的成功经验
笔者所在的中平能化集团在废旧资产管理上做了许多探索和改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中平能化集团在2006的下发《设备报废及闲置资产调拨管理办法》的基础上,2008年又下发了《废旧资产管理办法》。办法对资产处置业务流程进行了明确规定,从资料申报、现场验收、评估鉴定、价格确定、处置方式、修复跟踪、复新验收、内部定价、销售管理等都有专人负责。办法规定了废旧资产要严过“五关”才能处理。一是技术鉴定关,资产使用单位的实物管理、工程管理、技术部门负责对废旧资产的鉴定工作;二是报废验审关,基层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填写处置审批表,上报集团公司资产主管部门,资产主管部门组织相关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对基层单位申请情况时行审验;三是处置会签关,由集团资产主管部门提出报废技术鉴定和处置意见,经技术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审核会签后,报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四是招标竞价关,按照公开拍卖、竞价中标的方式,出售给有资质的废旧物资回收公司;五是监督检验关。纪检审计部门对废旧资产全过程序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向职工公布资产处置情况,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五道关,关关把住废旧资产处置的关键节点,纪检监察部门和党风廉政监督员对操作全程监督,确保废旧资产处置程序合规合法。
为加强废旧资产管理,中平能化集团2008年8月新组建的资产运营处作为废旧资产的综合管理部门,认真执行集团公司文件规定,当好废旧资产的管家,短短半年共组织废旧资产鉴定20余次,鉴定资产21676台次,资产原值5720万元,资产余值420万元,处置收入近1280万元,增值860万元;2009年资产处置增置收入近3000万元,增值1300万元。充分发挥了闲置资产的经济效益,最大限度的盘活了存量资产,杜绝了国有资产流失,确保了国有资产的完整和保值增值。
篇4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ssues of current hospital fixed asset management,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for improvement, such as intensifying management awarenes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anagement team, setting up and perfecting the fixed assets management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use of asset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processes and other aspects, to perfect the hospital fixed asset management,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fixed assets management, and provide a solid material foundation for hospital''s development.
关键词: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措施
Key words: hospital fixed assets management;problem;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091-02
0 引言
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国家的财产,是医院所拥有和控制的、能给医院带来社会与经济效益的,是开展各项医疗、科研、教学及其他业务,保障人民健康、发展卫生事业的重要经济资源。
1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医院资产管理理念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存在重使用,轻管理、重实物,轻基础台帐、重当前资产管理忽视资产永续管理。可以概括的说“忽视了实物资产背后的管理”。近几来通过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盘点清理,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得到进一步的规范,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的情况并未完全改观。由于思想认识不够以至于责任心不强,部分使用科室资产管理台帐不清,对资产的转移、减少未主动到相关资产管理部门办理调拨、减少、报废程序。
1.2 固定资产管理全员重视不够。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全员的管理,许多职工认为资产管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分类资产管理部门虽然有人在做资产管理工作,但各部门领导更侧重技术管理和服务意识,对资产管理的基础数据和对临床资产延伸管理工作力度不足,对于临床的资产转移和报废监控力度较弱。也未能制定科室关于资产管理的科学流程。各科室虽然有人在做资产管理的具体工作,但投入的力量不足,各岗位没有明确的岗位标准及考核机制。相当多的临床科室认为自己科室使用的资产自己有处置权,在资产转移时未能经过分类资产管理部门且未及时办理资产转移手续,未能保持与账簿的一致性。且历史上的离任审计未能与资产审计结合起来。相当多的临床科室虽设有资产管理员,但没有明确的岗位标准及考核机制。
1.3 固定资产盘点整理问题诸多,由于盘点范围广,战线长,有漏盘的现象,资产转移未办手续的问题,资产报废未履行程序,找不到实物等现象。资产盘点工作是资产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验收手段,它强调及时性、准确性,然而,医院的资产类别较多,分散极广,以前盘点各分类资产管理部门投入的人力不足且未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而进入临床科室盘点时有些临床科室可能会遇到手术或者个别临床科室不配合,盘点不一定扎实。盘点的结果我们不能够确保做到帐实相符。
1.4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保管、维护不力,处置不规范。盘点时总有些科室会出现找不到设备的现象,不是别的科室借走了,就是设备科修理不好在设备科存放着,以致于实物跟帐总是不相符。另有些设备虽然填写了固定资产报废申请单,但未履行完程序就找不到实物,有些管理管理人员认为报废单一填便可以随意丢弃,以致于统一处置实物时找不到 “残骸”。
1.5 对新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缺乏对设备效益的后评价进行跟踪分析,特别是有些使用效益较差的设备,以致于造成医院的投资无法回收,浪费了医院的资源。
2 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强化措施
我们总结了一些固定资产的管理经验,并且也在践行。在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上强化了以下的措施,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院固定资产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责任制。财务部有固定资产总帐及明细帐,分类管理部门有分户帐及卡,使用部门有帐、卡,并指定专人保管。固定资产原则上不得有库存,更不允许购后闲置不用。
2.1 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建立健全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医院根据多年积累的资产管理经验,借鉴了省级医院的先进管理办法,较全面地对医院的资产管理制度进行修缮,出台了我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条例,并组织各实物资产部门的领导及兼职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学习。本制度从固定资产的购入到最终的退出,资产的报废处置及过程管理都有详尽的流程,强化了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在平常的资产业务中自觉按照固定资产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理,充分调动资产管理人员的聪明才智,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有效的加强了对固定资产的事前、事中及事后的控制,促使各使用科室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促进医院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加强了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培训。对全院专兼职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培训。固定资产管理条例已下发,但执行起来似乎对条例理解得不够深入,办理转移、报废的概念似乎不清楚,真正把这些管理理念贯彻下去,还需要资产管理人员不断的宣传,因此对各分类资产、各使用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是必要的。挑选和培养一支作风踏实、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善于管理的固定资产兼职管理人员,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的力度,各种专业设备在固定资产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例如现在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各类计算机网络设备、专用医疗设备,管理中需要兼职资产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以做好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工作,提高对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对设备的事中控制,及时了解每台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反馈信息。使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成为一位名符其实的好管家。
2.3 加强对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的跟踪维护,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医院应加强宏观调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科学合理地配备固定资产,充分利用现有的固定资产资源。实行跨科室使用,以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鼓励并带动相关科室的业务发展。做到“谁使用谁负责谁分担”的原则,加强固定资产维护和保养,切实保证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使固定资产的维护管理常态化、制度化。设备管理部门对每台专用设备建立维修使用台账,及时记载出现的故障,解决的办法。通过资源的整合及合理调度,这样既可以节约资金,又减少了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2.4 统一了各实物资产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实现了总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史上历史性的跨越。
根据对资产软件的前期调研及各分类资产管理部门的综合意见,资产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经协商初步定下外购上海佳克软件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并多次组织了固定资产软件的沟通会议,对此软件的性能征集各实物资产管理部门的意见。对各分类资产管理部门已确认的设备分类、科室名单进行整理后,将数据通过网络发到上海佳克软件公司,启用新的资产管理软件。新软件的实施理顺了财务管理和实物管理的关系,弥补了财务管理的盲区,也有效地起到了彼此的监督作用,逐步实现了“账、卡、物”相符的管理要求。完成了对资产从申购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的系统管理。
2.5 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密不可分。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求资产管理会计严格按照资产管理条例执行,对符合资产条件的要办理固定资产验收手续,财务上有相对独立的资产管理软件,每月要将财务软件上的固定资产总账与各个实物资产管理软件上的总账、明细账进行核对,确保资产总账与明细账间,账与账之间,账与实物之间达成一致。各相关资产管理部门、使用科室认真做好资产的日常增加、调拨、报废等手续,各相关资产管理部门积极与财务对帐,做到总帐与明细帐一致。在财务管理中对更新的设备购置要实行实时跟踪,已投入使用的设备督促各个使用科室办理替换下来的资产报废处理工作,并按照资产处置的审批程序处置,做到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紧密结合。
2.6 理顺资产管理的内部流程,加强内部稽核。资产的管理是个比较细微的工作,每一项资产都需办理完整的验收程序,要输机,要打条型码,资产验收后发票到财务还有一定的审批时间,这样就会导致财务和资产管理部门入账的时间差,通过多次沟通,制定流程,要求各实物资产管理部门一律以固定资产验收单上的时间为准。每月固定资产会计建立核对机制,编制一份固定资产核对调节表,理顺时间差带来的资产核对不清的影响。每月资产会计对购入的设备录入情况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强化了资产报废的处置流程,加强内部稽核,每次的报废都有纪委、审计部门参与内部控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方法对待报废设备进行处置,在三家以上的竞买中确定最高收购价,使资产的处置达到效益最大化。
2.7 加强全员资产管理理念。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并确立各部门的兼职资产管理人员,把资产管理纳入医院考核和负责人离任审计范围,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医院资产有数量巨大、分布广、形成渠道多等特点。要做好这项工作,既需要领导的重视,也需要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要把医院资产真正管理好,不是财务部门或某个科室所能独立做到的,必须通过制度的不断完善,加大宣传力度,上下齐心,通力协作,才能最终把医院的资产管理好,为医院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资保障。
2.8 加大对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效果的后评价工作。通过对设备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提高设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使科室负责人对设备投资使用率加以重视,为日后新技术、新设备的购置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为医院的资产管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辰民.行政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篇5
公办高校的主要的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以及学费收入,对高校的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是主要是为了保证国家财产安全,充分发挥其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高校的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并对高校资产管理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有助于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并且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由于高校自行构建的固定资产主要是工程项目而工程项目核算比较特殊,需要聘请第三方机构完成工程完工鉴定、验收等相关工作,所以本文主要是针对一般性实物资产,如外购物料用品、低值易耗品或外购的设备。
一、简述目前高校的实物资产管理现状
由于公办学校资产与其他企业国有资产一样存在所有者缺位问题,也就是说学校管理者只是资产管理人,而不是实际拥有人,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必然会有一些弊端,并且高校会计制度不要求固定资产进行折旧,也就不作为支出,无法反映管理资产的效率。学校领导只是国有资产的代管人,而且学校的考评不以资产的管理效率为依据,必然会造成资产的浪费。学校的普通教职工,会认为资产管理好坏与个人的关系不大,只要上好课即可,购买的设备仪器是否有长远的收益,是否真的适用,几乎不会去做认真的调研、评估,只要现在对自己有益就申请购买,甚至不喜欢也重新购买。对于领导来说,由于无法获取充分的信息,只要教学部门有需要并且提出的理由充分就会同意购买。教职工对资产不爱惜,管理资产也缺乏责任感,形成资源浪费。
虽然大多数高校的资产采购经过招标采购,但也只是减少了采购过程中的舞弊,只是完善了购买的表面形式,资产是否值得购买没有作充分的调研,后续的管理很难跟进,所以,仅仅从购买的形式上进行控制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资产的管理及利用效率。即使购买的资产经过了认真调研,财务部门也根据相关的票据入账,以货币形式反映固定资产的规模。但是如果没有完善的验收监督机制,也许就真的只是凭票入库,实物管理部门并没有真正的看到实物,所以尽管从账面上看实物与账务是对应的,但是实际上实物是否与真实价值相符。
高校的固定资产一般都是财政资金形成,并且不提取折旧费分摊到各系部,加上没有详细的资产管理考核体系,使得资产的管理无法与绩效考核相结合,造成资产使用效率不高,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二、高校实物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校资产购置未与单位存量资产相结合
一方面学校没有明确资产配置比例和相关的标准,另一方面学校一般没有对现有的资产进行定期有效的清查,并且没有对多余、闲置资产进行统一调配使用,从而可能导致资产的重复购置,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比如有些部门为了完成项目购置大量设备,等到相关项目完成,就形成了闲置资产,而学校没有进行存量控制,统一调配,必然会导致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高校资产缺少对所购资产结构的判断和项目投资回报的预测机制
高等学校购置实物资产,特别是设备相关固定资产,应该能够为教学带来相应收益,同时可以为社会带来社会效益,但是我国的高校普遍的实物资产的购置严重脱离实际需求结构。购置资产前的研究并不是很充分,盲目购置,从而造成资金的缺乏,然后举债完成项目,最后项目并不能产生实际效益,最终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高等学校实物资产管理权责不明确
虽然许多高校在实物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购置方面有一套明确的流程,但可能会因各种原因,最后并没有结合实际需要在预算的基础上审批购置申请。即使采购阶段没有问题,但是开始使用后,相关的管理问题也就逐渐显现出来。虽然是系部提出的购置需求,最后也落实到位,但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及资产是否真的使用,没有人进行监督,也没有针对负责人的相应的考核,缺乏奖惩机制。这样即使财务的账面再清楚,还是无法扼制各系部盲目购置、重复购买的行为。
因为如果没有相应的奖惩机制,也就无法对资产管理责任人形成约束,会造成其在责任岗位滥用权限、不作为,甚至进行舞弊。
(四)高等学校中的固定资产未进行有效盘点
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要求各单位进行定期盘点,但是由于高等学校缺乏有效的管理,缺乏主人翁意识,很少对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即使有定期盘点,也只是走马看花,资产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以被发现,降低资产的管理效率。这样就无法真实了解学校的资产状况,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盘点,各系部可能不按规定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办理报批手续进行固定资产的处置。
(五)高等学校财务处理
虽然高校会计制度规定高校可以结合内部成本费用管理的需要计提折旧,但是由于高校固定资产不会直接产生效益,另外固定资产的支出也在购买时根据收付实现制作事业支出处理,所以即使计提折旧也只是冲抵净资产,而不是分期摊入各期成本支出,这样也就无法反映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
三、改进高等学校实物资产资产管理的措施
对于实物资产的申请购置可以根据图1流程进行处理:
图1资产购置流程图
1、各系部根据实际需要提出申请并填写申请表,使用部门资产负责人签署意见。
2、资产管理部门判断申购的物品的类型,如果过是更换已有的物品、设备,由专业人员鉴定是否可以继续使用,如果可以使用退回申请,如果不能够继续使用,必须以旧换新,如果是新添置的实物资产,请各申请人说明添置的原因和效益。
3、经过以上判断,资产管理部门在资产管理平台查询有无库存或其他闲置的设备,如果有直接调配,如果没有需根据申购的金额大小分别处理。
4、如果小于规定的金额,经过审批领导同意,请各系部自行购买,并进行入库、领用。如果大于某个金额,必须与预算相结合,并经过相应层级审批后,经过招标办进行统一采购,如果没有预算,还要按照学校的规定进行特别审批。入库后,再进行领用。
由于高校固定资产在购入时已经作为事业支出计入,后续处理只是作累计折旧冲抵非流动资产基金,不作为成本支出分摊到各期、各系部,这样对购入物品的成本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认真调研,并经过严格的审批,购入的实物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要与各系部预算相结合,超预算的购置最好在申请部门、资产管理及财务部门合作的基础上经过领导层开会审议通过,以优化资源配置,保证国家资源的有效使用。
除了以上主要针对购置流程的控制,固定资产购置过程中的管理,在后续使用固定资产管理与盘点相结合,财务、审计、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的相关人员的配合下,每年实施盘点根据具体情况将定期盘点与不定期盘点相结合。根据检查情况,向领导书面报告资产盘盈、盘亏情况,落实负责人,并根据权限呈报上级审批,作相应账务处理,以保证账实相符。即使没有收入,为了让各部门有成本控制的理念,节约资源,可以将固定资产按照使用系部,按期折旧,累计折旧科目下设二级科目到每个系部。在此基础上突破各部门资产流动的壁垒,统一调配,充分利用闲置资产,建立各系部调剂制度,避免重复购置。
总之,除了从财务监督的角度来监督固定资产的购置和后续刮泥,全员还要增强资产意识,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和奖惩机制,同时建立高校经济责任制度,提高管理队伍和人员的,制约浪费。
(作者单位: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篇6
四个新特点
事业单位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载体,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其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管好这部分资产,对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升部门预算管理水平,促进服务型政府及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办法》按照现代管理的内在逻辑,结合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特点和规律,构建了事业资产从投入、使用到处置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共9章60条。主要特点是:
一是管理机构及职责更为明确。《办法》明确了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事业单位三个管理主体在资产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和权限,即分别对事业资产实施综合管理、监督管理和具体管理。考虑到事业资产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办法》还特别规定“财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将国有资产管理的部分工作交由有关单位完成”,这就为各级财政部门结合实际工作重点、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了灵活性;
二是资产管理范围更为宽泛。《办法》既包括实物资产管理,也包括非实物资产管理;既包括固定资产管理,也包括流动资产、对外投资、无形资产等其他形态的资产管理,管理范围更宽泛;
三是资产管理内容更加全面。《办法》明确了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要求,强化了国有资产收益管理,并对产权登记、纠纷处理、资产评估、资产清查和资产报告等基础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规范;
四是资产使用的表述更为科学。过去习惯上将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进行投资、出租、出借的行为称为“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实际上这种提法不够科学,因为“经营性”与“非经营性”往往较难界定,且存在相互转化而不是单向转化的问题,另外部分资产虽然已用于投资或出租、出借、担保,但在事业单位的会计账面上仍然反映为事业单位占有的资产,只是资产的使用方向发生了变化。从国家或财政的角度看,这部分资产还是在事业领域的投入,本质上还是非经营性质,有别于国资委管理的“经营性资产”。因此《办法》不再采用“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概念,而是采用“资产使用”的表述,这样更为准确。
三个新理念
我理解新的《办法》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新的管理理念:
一是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的新理念。以前的资产管理存在一个突出弊病,就是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脱节,这既不利于资产管理的规范,也限制了预算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办法》在“总则”部分突出强调了资产管理应坚持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并且在多个条款都有具体体现;
二是资源整合和共享共用的新理念。目前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办法》强调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要积极推动事业资产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共用,明确了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长期闲置、低效运转或超标准配置资产的调剂权;
三是以信息化带动资产管理水平提升的新理念。《办法》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事业资产实行动态管理,体现了信息化时代资产管理的新特点、新要求。
篇7
第二条为加强资产管理,规范资产管理行为,健全管理制度,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推动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确保资产保值增值。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第三条企业改制资产经营管理坚持“保值增值”的原则,属区政府所有,由区政府委托区社会保险局经营管理。
第四条区社会保险局按以下条款经营管理企业改制资产:
(一)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建立资产管理台帐和卡片,掌握、记录实物资产使用出租运营情况。
(二)建立定期清查核实制度,每年至少在年终前组织一次全面的实物资产盘点,查看当年租金是否全部到位,做到账帐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账表相符,并将核查情况报送区财政部门备案。
(三)房屋租赁由区社会保险局委托中介机构或新闻媒体等形式对外公布信息,进行公开招标或竞拍租赁,由区监察局、区公证处对租赁房屋的招标、竞拍租赁等实施全过程监督、公证。对年租金金额3万元以下的房屋租赁,可以通过区社会保险局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四)区社会保险局与承租人签订租赁房屋协议时,要按照房屋租赁合同条款和城市建设管理规定,明确租赁房屋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及违约责任等条款,同时,将房屋租赁协议报送区财政部门备案。
(五)租赁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三年,租赁采取先缴租金后交付使用的形式,租金分半年或一年收取。对面积较大、一次性装饰装璜投入较大、承租人短期内难以收回成本等特殊的房屋租赁,可适当延长租赁期限。对不按规定缴纳租金的,按签订的违约条款依法收回房屋,并追回所欠租金和违约金。
第五条资产经营收入全额缴入区财政局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区社会保险局每年编制收支预算,报送区财政局。区社会保险局设立“改制企业职工社保事务户”和“代管人员生活费发放户”。经营收益主要用于缴纳社保费及发放退养生活费用,适当弥补区社会保险局必要的经费不足。
第六条区社会保险局要做好资产的日常维护工作,保证资产的完整性。专人负责房屋登记、租金收缴和日常事务管理。
第七条区社会保险局要建立资产管理工作小组,制定资产管理办法,做好资产的运营管理。资产运作管理接受财政、审计、纪监的监督,并建立报告制度,每年报告一次,涉及重大事项必须实行定期报告。
第八条区社会保险局及其工作人员在资产经营过程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未按其职责要求,放松国有资产的管理,造成严重后果;
(二)不按规定权限,擅自批准产权变动的或对所管理的资产造成流失不反映、不报告、不采取相应管理措施。
第九条对违反第八条之规定的,将按照纪监及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篇8
【关键词】 供电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供电企业产、供、销同时完成的生产经营特点,决定了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方式的特殊性,企业资金、资产高度密集,决定了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的复杂性。近年来,供电企业财务管理面临巨大挑战:一是供电企业内外部监管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电网建设投资力度的逐年加大,财务管理的内涵不断丰富和细化,财务管理任务非常繁重;二是部分企业财务管理的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矛盾日益凸显,需要尽快分析研究并妥善解决;三是随着财务集约化管理的快速推进,传统财务管理理念亟待更新,传统财务管理方法手段亟待转变,财务管理方式必须从事后反映型向风险防范控制型转变;四是随着ERP系统的上线,需要尽快实现财务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信息集成共享、实时传递,通过财务管理流程再造,构建科学、高效的财务信息化体系,任务异常艰巨;五是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亟待提高,尤其是财务人员的综合协调沟通能力亟待加强。破解这些难题,应对这些挑战,需要从供电企业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稽核管理、财务收支核算等方面,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资源配置、服务保障、决策支持、重大经营风险防范等方面的作用。
一、以ERP系统为平台,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科学配置资源中的作用
1.积极发挥财务管理在ERP系统中的纽带作用,推动其他专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财务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企业的经营业绩和成果最终通过财务数据来体现,财务管理在ERP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纽带作用。企业销售、生产、基建、采购等各个管理环节与财务管理密不可分,企业人力资源、生产设备、资金等各种内部资源的科学配置与财务管理模块运行质量和效率相辅相成。ERP 系统各模块通过财务模块的衔接而成为一个有机的资源管理系统,基于此,在完成繁重的财务管理任务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对其他专业管理模块提出有价值的财务建议和意见200多项,推进了其他专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提升了ERP系统的运行质量和效率。例如,针对以往应收票据传递不及时、结算程序不符合内控制度的问题,提出优化应收票据结算管理流程的建议,在财务管控应收票据模块专门设置“应收票据录入”虚拟岗位,实现由业务部门直接发起数据录入,经过财务人员审核确认后,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实现从业务信息向财务信息的自动转化和同步一致,在符合企业内部控制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应收票据的结算效率,取得较好的效果。
2.规范财务管理业务流程,夯实企业管理基础。基于ERP系统操作权限、流程,针对企业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对资金支付、工程转资、供应商确认、发票校验、资产报废、资产调拨等106个财务管理操作流程进行了梳理和改进,及时提出和有效解决ERP系统财务模块问题缺陷100多项,保障了企业ERP系统的正常运转。
3.勇于创新,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以ERP系统为载体,开发了以工程项目为链条的工程全过程管理系统,计划、物资、工程管理和财务等各个业务部门项目管理内容具体、职责清晰,实时、动态反映工程概算、资金到位、资金支出、竣工决算及工程进度情况,实现了工程项目资源共享和在线监控的目标。
二、以全面预算管理为龙头,增强企业财务管控能力
全面预算管理,是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益、调控各项经营活动的重要手段,如何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引领作用,不断拓展预算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始终是财务管理着力思考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1.建立核算、预算和业绩考核三位一体的科学管理机制,完善预算编制、下达、调整、控制、考核工作流程,提高预算执行刚性,实现企业预算管理全过程监控,较好地改变了以往重费用申请,轻过程控制的问题。
2.强化经济效益理念,优先安排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等项目资金,保证了各项生产经营工作的顺利进行;大力推行标准成本管理,制定七个方面92项增收节支降耗措施,可控费用较往年年下降5%以上,妥善处理资金紧张和费用支出呈刚性增长的矛盾,有效缓解售电量增长趋缓对经营指标的不利影响。
3.积极发挥预算的督导作用,严格落实省企业专项资金费用检查的有关规定,定期开展专项资金费用监督检查,专项工程抽查比例不低于项目计划的30%(数量),日常运维费用抽查比例不低于年度目标的30%(金额),及时发现资金使用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提高资金使用规范性和效益性。
4.创新预算管理手段,积极探索预算实时、在线监控的方式和方法,为补充完善目前ERP系统尚不能实现的功能,专门开发预算控制标准化管理系统,实时跟踪预算的执行;定期开展县级供电企业预算及成本管理对标评价,推进县级供电企业预算及成本管理标准化水平。
三、以资金管理为主线,规范企业经营活动
资金作为企业从事各项经营活动的基本要素,是企业的血液,资金循环涵盖和贯穿于企业的各个部位和环节,公司月平均电费收入约16亿元,月资金支出需求量约3亿元,如此大额的资金流量,管理过程容不得半点差错,管理制度容不得半点纰漏,必须始终关注企业资金的安全运行和规模效益。
1.建立严密的资金预算、调度和监控体系,集中资金调度和使用,以财务管控系统为载体,以业务部门预算为依托,建立完善的现金流量月度计划制度,保证资金收支程序的严谨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2.扩大资金集中支付的范围和深度,积极协调和妥善处置银行承兑汇票转付和贴现,减少资金沉淀,化解电费资金回收风险;加强对成本、技改、基建等各项资金收支的效益分析评价,实行月计划、旬调度、周平衡的资金管理方式,切实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
3.规范大额资金支付审批,制定严格的基建项目价款支付流程和审查程序,做到依据充分、单据齐全,确保基建工程“形象进度”与“财务进度”相一致,最大限度杜绝早付、晚付、多付及少付,防止财务风险和违约风险。
4.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充分利用企业银行账户管理系统,撤并冗余银行账户,规范企业银行账户69个,强化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稽核机制,对各县企业银行对账单、调节表进行月度审核,防范各种资金安全风险。
四、以资产管理为重点,夯实企业管理基础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管好用好资产是夯实企业管理基础的重要途径。截至2010年年末公司固定资产规模高达160多亿元,随着企业内外部经营发展形势的巨大变化,资产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企业资产集约化管理水平亟待提升。
1.全面开展资产清理,夯实企业资产管理基础。健全资产清理组织体系,成立了以企业领导为成员的资产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和资产清理工作办公室,分设财务、生产、调度、科信、综合事务、营销、农电等7个工作组;细化工作安排,制定数据清理工作里程碑计划,将清理工作分解为4个阶段,30多个节点;创新工作方法,多次组织会议研究解决资产清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严格按照节点计划开展工作,通过以上举措,大力推动了资产清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截至2010年年末,累计清查核对资产卡片18.1万张、设备台账81.4万条,累计修改完善资产价值信息字段792万条,实现资产设备对应率100%的目标。通过资产清理工作,摸清了企业家底,理顺了资产价值信息与实物台账信息的对应关系,实现了价值管理和实物资产管理的信息共享和联动。
2.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和责任体系,推动资产管理迈上新台阶。通过修订企业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清晰界定各类别资产价值管理、实物管理、使用保管单位各自的职责权限,通过制定各类别实物资产管理办法,将每一项实物资产管理和使用的各项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员工,通过制定工程竣工验收规定,明确资产移交的项目、内容,从源头上规范资产管理各级各部门的责任,通过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和责任体系,彻底解决以往财务一家管资产的被动局面,实现资产价值管理部门、实物管理部门、使用保管部门“三驾马车”并驾齐驱、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切实提升企业资产管理的水平。
3.开展资产数据深化应用专题调研,提升资产信息的使用价值,为企业电网投资效益评价、销售电价测算、生产成本管控等重要经营管理活动,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
五、以财务制度体系建设为抓手,完善财务内控机制,努力构建防范企业重大经营风险的坚固屏障
1.完善企业资金管理制度体系。修订或制定企业资金管理办法、资金安全稽核制度、关键岗位轮换制度、离岗稽核制度等资金管理制度,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并严格执行,财务关键岗位轮换40人次,切实提高了企业资金安全水平。
2.系统分析财务专业管理危险源,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对资金、采购、销售、工程、固定资产、预算、成本费用、财务报告与披露、财务信息系统等9个类别38个方面的危险源进行了辨识评价,明确了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方法,提高了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水平。
3.强化在线财务稽核,探索建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拟订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框架,主要包括六个部分,即:内部控制体系整体框架;资金及账户管理内控体系;会计基础管理制度体系;纳税管理制度体系;稽核工作核心业务及工作方案;稽核工作体系框架及方式。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为防范和化解企业重大经营风险提供了可靠保障。
六、以财务集约化为统领,推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是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变革和创新。财务集约化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和集团效益最大化。
篇9
关键词:行政事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资产管理
现阶段,财政部印发了《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财资〔2015〕90号,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保障政权运转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理顺和巩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法律制度和内控机制,深入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国库管理相结合,建立既相互衔接又有效制衡的工作机制和业务流程,着力构建更加符合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特点和国有资产管理规律,从“入口”到“出口”全生命周期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和进一步规范资产处置行为等方面,明确了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等各环节的管理要求。《意见》提出了加强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资产、自然资源资产等由部门、单位、机构经手管理的资产和行政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管理的相关要求,还从收益管理、资产清查核实、产权登记、信息系统建设和资产报告等基础性工作、绩效管理和监督检查、组织队伍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相关配套措施。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职责分工
合理、科学的职责分工是确保资产管理有效性的基础,各机构职责分工如下。一是财务机构。该机构承担固定资产财务核算与整体协调职责,推进资产实物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有效衔接。如准备核算与登记固定资产、分析固定资产的使用与投资效益、参与投资项目决策等。二是实物管理机构。该机构承担固定资产实物管理职责。如分析了解固定资产日常使用状况及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分析本专业固定资产、牵头组织本专业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等。三是实物使用机构。该机构主要承担通过实施各项资产管理措施以加强实物资产日常管理职责,除此之外,实物使用机构还应负责清查盘点本机构资产,配合实物资产清理处置。
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应构建起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人制度,由指定管理责任人或直接使用人严格依照“谁使用、谁保管、谁维护”原则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维护。若因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人出现变动而需办理交接手续之前,必须准确、清楚盘点固定资产。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目录设置
行政事业单位依据固定资产定义,结合自身现状,确立固定资产目录。其中固定资产目录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制度指导,包含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有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目录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呈现为“类-项-目-节-名”五大级次的树形结构,其中行政事业单位集团总部负责统一定义“项”、“目”、“节”的类别编码与类别描述。公司依据资产状况与实际管理的需要对“名”的描述自行细化与规定。同时“类-项-目-节-名”五大层次均需分段设置编码,对于“类”、“项”、“目”及“节”等层次来说,其编码均为两位,而“名”层次的编码为四位。
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改革政策
应依照《企业会计准则》、《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办法》等诸多规定开展固定资产确认、初始计量及后续计量等相关核算工作。
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机构、实物管理机构及实物使用机构等组织共同参与审阅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同时需结合固定资产的使用与技术更新情况,对折旧方法的使用、折旧年限长短及残值率高低等状况予以检查,之后以检查结果为依据或提出调整政策的建议后上报于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供其审批,或提出保持原政策不变的建议后上报于公司管理层供其审批。
四、行政事业固定资产业务管理流程
1、固定资产内部转移
对于固定资产内部转移来说,指的是固定资产在行政事业单位省公司与市公司间、地市间及各部门间的转移。行政事业单位通常以无偿调拨方式进行固定资产内部转移,其中转入、转出公司的账务处理日期必须始终保持一致性。应按照资产转移通知下发实践,直接转出公司在当月减少的资产,当月照提折旧,自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直接转入公司在当月增加的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自下月起开始计提折旧。资产拆迁转移过程中,由转出公司承担全部资产拆除费用,由转入公司承担全部包装费用及安装成本等。
2、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要求严格按照下述原则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予以计提。一是结合公司技术发展状况、固定资产使用状况,由实物管理机构、实物使用机构及财务机构共同判断是否发生减值准备。二是依据《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对固定资产可回收金额做出客观、公正预估。三是由财务机构领导实物管理机构、实物使用机构开展资产组界定、可回收金额计算等一系列活动。
3、固定资产报废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依托两级审批管理模式开展固定资产报废活动。其次,由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机构、实物管理机构等组织共同审定报废事项,由实物管理部门出具书面的技术鉴定报告,直接报公司管理层核准并形成书面记录。最后,各单位的报废申请必须以正式公文的方式上报省公司。
4、执行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
5、由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机构、实物管理机构及实物使用机构共同盘点固定资产,其盘点内容为实物资产的清点与资产使用状况的盘查
6、固定资产租赁
7、固定资产的零星购置等
五、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注重购置轻视管理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主要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所有部门仅仅确定需要的便加以购置,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一般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固定资产购置制度能够有效进行、购置行为规范固定资产购置。但是如果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后把固定资产任意流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其固定资产有效管理力度不够,以致大量的固定资产处于长期闲置状态,不能完全发挥其真正使用价值,最终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浪费和丢弃。
2、账实不符
国内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管理过程中最为多的情况是账实不符,一般有以下几点情况。一是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处理减少的固定资产,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又不对其固定资产定期进行核查,不与其他部门进行交流沟通,最终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困局。二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总是不能按时把上级主管部门下拨的专用固定资产的设备入账,最终导致形成了“账外账”。三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只是列在支出账面上,没有列入固定资产账务体系内。四是有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把及时出售废旧设备的资金进行入账。
3、资产使用、处置缺乏规范性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如何使用、如何处置等有关固定资产管理、处置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作出明确规定,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严格根据有关规定使用、处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仍然存在固定资产使用、处置出现不规范现象,具体主要表现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没有经过有关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就直接进行出租;没有严格根据有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定就把报废、转让或者变卖的固定资产不进行上报。
六、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
1、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力度
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保驾护航。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主要包含没有纳入和纳入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出借出租的固定资产以及报废的固定资产。一方面构建健全的资产清查制度。健全的资产清查制度是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的主要节点,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定期清查,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另一方面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明确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从申购、采购、使用、报废等所有环节的责、权、利,并且需要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与员工的职责。
2、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的资产管理责任意识
国内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环节之所以出现诸多问题,其根本在于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没有能够全面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与紧要性,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责任意识存在薄弱现象,对待资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的资产管理责任意识,行政事业单位应定期需要进行不定期对专人进行工作绩效考核,从而确保其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
3、培养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意识
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各级职工打破传统“经费”观念,树立“资产”观念。流动资产的管理固然重要,但是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同样不容忽视,所以行政事业单位不仅需要重视起固定资产购置,还要做好做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员工资产管理培训与再教育工作。要不断提高相关员工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也要不断增强员工职业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 叶一萍: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5(5).
篇10
一、铁路财务会计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工作任务
由于铁路运输系统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而且各个地区的铁路部门之间需要做好准确的协调沟通工作,进而保证铁路系统的正常运行。现阶段铁路系统财务会计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实物资产的控制、现金控制、成本控制及筹资控制。以下分别从这四个方面对铁路财务封十管理的内部控制进行阐述
1.实物资产控制
铁路系统中的实物资产控制占比较庞大,需要在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进行详细的统计及核实。首先应建立系统的存货资产管理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其次要做好统筹工作,加大力度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固定资产是铁路运行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各项工作的前提,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各个铁路部门的工作要求设定专业的人员对其进行管理,进而保证整个体系的高效运营。
2.现金控制
铁路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的现金控制是保障铁路运营正常进行的前提,现金部分的资产是整个铁路系统中资产的重要形式,具有流动性强的特点,同时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例如舞弊现象。因此铁路部门需要加大力度监督现金资产的管理控制,在预算、支出等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保证铁路部门收支账单的正确性,从而确保经营效益。
3.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铁路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铁路企业必须很好的平衡成本与利润的关系。铁路企业的发展依赖于低成本、高利润,只有这样,铁路企业才能发展壮大加强成本管理,完善成本控制制度,健全成本控制体系是实现铁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有力手段。同时严格控制铁路企並成本预算差异,有利于杜绝铁路企业虚假财务信息。铁路企业采购数额较大,日常业务付款频繁,在采购及付款环节中,财务会计上完善采购、付款控制制度,加强审批等过程管理,能够有效避免成本浪费。
4.筹资投资控制
加强铁路企业筹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有利于降低铁路企业资金成本,同时为铁路企业未来发展筹集充足资金。在铁路企业筹资过程中,加强筹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建立合理的筹资决策制度,一方面要铁路企业资金不足,不能充分利用发展机会面,另一方面也要防止铁路企业无限制负债,造成资产负债率过高的财务状况。同时加强筹集资金的使用管理,降低资金成本,确保筹集资金的高效利用。
二、铁路财务会计管理内部控制的遒循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之各种业务和事项。在分清楚主要性与次要性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其全面性,这就要求内部控制的涉及领域包括政策的决定、执行以及监督整个过程,因此,内部控制必须能够兼顾到企业的各项事务以及各其应在制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2.制衡性原则
其应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相互制约、监督,且应保证运营效率。
3.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体系的管理力度必须具有实用性,其应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情况变化及时调整。
4.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权衡实施成本及预期效益,以适当成本实现有效控制。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之一,因此,内部控制体系需要对企业运行成本进行权衡与控制,尽可能在成本方面采取最优方案。
三、提高财务会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质量的有效对策
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在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制度不完善是导致问题重重的主要原因,因此,解决铁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问题首先要从控制制度着手。对现有的控制制度进行全面分析,发现问题时立马进行改善,不断健全财务控制制度,对财务会计等岗位工作内容、范畴,一一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每个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范畴都要明确,避免在工作中出现矛盾,实行责任制,每一个在岗的员工都数值工作程序,并出台相互制约的制度,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监督。在实物资产管理上,加强监督力度与实物资产控制力度。
2.严格开展工作
在财务会计内部管理工作当中,解决现存的问题,需要严格按照规定开展各项工作,每一个财务工作按照规章制度落实到位,根据铁路运输行业的实际情况,对每一项工作流程进良好的控制,例如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资金流程、采购流程以及预算流程等,每一个流程都进行有效控制,按照规定开展每个流程相应的工作。各项工作都按照规定开展,实现标准化,铁路企业有自己的规定要求,国家也出台了一些相关的规定,约束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铁路运输企业在内部控制工作中,严格按照国家所颁布的规定幵展工作,例如颁布了《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则》、《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以及《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相关的法规,铁路运输企业都要严格按照此类要求开展财务管理工作。
3.提高人员素质
员工是为企业创造财富的核心,在铁路运输企业中,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和员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内部控制关乎着企业的发展,所以,做好内部控制工作要从企业和员工入手。首先要强化铁路运输企业员工的内部控制理念,现大多数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理念认识度不够,给与员工开设培训班,要求专业人员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的理念、作用以及内部控制管理等,使员工清楚认识到内部控制在铁路企业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员工接受培训后,会改变对内部控制工作的态度,使内部控制在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中发挥作用。
- 上一篇:青少年网络安全法律法规
- 下一篇:财务会计核算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