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主体范文
时间:2023-09-13 17:17: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核算的主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方面的弊端表现是有可能在财务的管理方面出现漏洞。现在高校使用的财务软件还是单机操作,没有连入会计核算的整体系统,因此也缺少实行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监督环节,有可能出现有少收或者漏收现象的发生。为了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出高校在学费收取时的整体状况,应该对其核算原则进行改革,可以参照企业资产核算的原则进行,就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来确认。在具体的核算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在每学年开始的时候,通过学生的总人数和应交学费的标准算出应收学费的总额,在学生办理完相关手续以后,开始记账,把已经收入入账的金额在“银行存款”科目中记借方,在“应收学费”科目中记贷方;如果因为出现学生退学或者实行学费减免的情况时,对于减少收入的学费数额,应该用红字在“应收学费”科目中记入借方,在“事业费收入”科目中记入贷方。另外,利用计算机收费软件按照年级、学系、专业等设置明细账,并且按时与会计账簿进行核对,充分发挥收费软件在高校会计核算中的作用,实现对学费核算系统的完善,全面反映学费收入的总体情况。
二、高校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按照关于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高校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时,只是各种固定资产的原值记账,对固定资产的折旧不进行计算,这样以来就不能全面的反应出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耗,出现以下问题。
1.在教育成本核算方面数据不准确
高校要扩大办学的规模时,教育部门要进行财政资金的拨付,这样就需要制定相关的投资拨付计划。财政拨付资金的核算是在对教育成本进行统计核算的基础上得来的。在高校的会计核算中由于不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计提,所以其结果直接导致高校资产核算的不准确,从而影响到教育部门对于教育成本的统计和分析,致使教育部门的决策出现偏差。
2.会出现净资产“帐不符实”现象
在高校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的图书和教学设备等因使用年限的增加会出现价值的损耗和贬值。但目前高校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不计提折旧,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会计账面价值与实际物品剩存价值的差额越来越大,出现高校净资产的不实现象。
3.对准确计算固定资产的租赁费用造成一定的难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有些高校会出现将固定资产出租给后勤企业使用的情况。如果不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计提,就会使高校出出租固定资产时,对于使用费用的收取标准难以确定,因此,高校固定资产的增值保值,费用核算等方面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高校固定资产的核算过程中,为了能更真实全面的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应该按照企业会计核算方式进行计提折旧,增设“累计折旧”核算科目,并将核算数额在教育成本中进行计算。
三、高校在对事业会计和基建会计核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高校中不但有事业会计的核算,还有基建会计的核算,因为这两种会计核算所遵循的会计准则不同,所以需要分别建立两套账本进行独立核算,就形成了一个单位有两套账的局面。而这两套账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又是相互独立的,每一套帐都不能全面的反映高校整个资金状况的全部,只是反映经济活动的某一个侧面。这是与《会计法》的相关规定是不相符合的。在高校中,基本建设的部分财政进行拨款时直接打入专门的账户进行会计核算,在高校的事业会计账目上没有记载。在财务部要求上报的零余额资金是以高校为单位进行合并上报。这样的会计核算方式不但增加了核算的成本,而且增加了核算人员的工作量。把高校中事业会计和基建会计的核算在同一套账簿中体现,全面地反映高校的各项经济收支总况,是进行财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将会计主体进行统一的需要。将事业会计和基建会计进行统一核算,不仅能够减少核算成本的投入,减少工作人员的业务量,还可以弥补财务会计报告中不能体现基建资金数额的缺陷,更能真实、全面、完整的反映出高校会计核算的整体状况,提高会计信息的核算质量。
四、高校在会计收支核算原则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高校现在的会计核算一般是采取收付实现制,对经营业务方面进行核算时采取权责发生制。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壮大,收付实现制原则已不太适应高校在事业收支方面的核算要求。主要表现为:一是不能真实地反映高校的整体情况。高校在购买教学设备、修建工程、购买图书等发生应付账款项目时,因为暂时不动用现金所以不予记账,但这些债务是实际存在的。如果一旦需要实际支付的时候,由于在会计信息中没有反映,如果所需的现金数额较大在短期内将难以筹集,就有可能发生财务危机。再如,学生没能及时上交的学费,其他单位欠高校的款项等因为都不涉及现金,如果不对这些科目进行记账,就很难及时全面地反映实际存在的债权情况,所以也就很难做到及时进行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这样就容易形成坏账现象,给高校的收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二是不能反映资金的运动情况。比如房屋的折旧、应付工资等实际发生的费用,如果因为不动用现金就不记账的话,会计信息也就只能反映现金的运动状况而不能反映资金的整体变化情况。因为不能全面反映高校当期的实际存在情况,所以收付实现制存在种种弊端,因此在高校的会计核算中可采取权责发生制,进行收入、费用和成本的分摊,这样就能全面的反映出高校在资产、负债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高校财务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五、结语
篇2
【关键词】民营医院;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规避措施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医疗改革进一步深化,民营医院作为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在国家医疗维护与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开放的市场环境加剧了医院之间的竞争,民营医院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做好成本核算与管理,只有在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民营医院优质、高效的发展。
一、民营医院会计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成本核算理念落后并缺乏成本核算基础
我国民营医院不同于公立医院,在会计成本核算方面做得相对较差。随着医疗服务体系的日趋完善,医疗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国家给予了民营医院一系优惠和扶持政策,逐步优化了民营医院的生存空间,原有的会计成本核算理念,成本核算基础远不能适应其快速发展。
民营医院的投资者为尽可能节约投资,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投资不够,医院管理系统软件,财务软件、成本核算软件都比较落后,特别是成本核算软件方面较多民营医院基本没有。光靠人为手工收集数据,很难完成科学的,准确的成本核算。
另外,民营医院将会计成本核算与员工奖金结合,医疗科室不愿更新医疗设备,违规节约医疗耗材,以降低科室成本最大限度获取奖金,这使得会计成本核算从本质上发生了歪曲。反过来不真实的医疗成本又使得会计成本核算得不到有效的贯彻与落实,从而加剧阻碍民营医院的发展。
2.医院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费用分配体系
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费用分配体系是民营医院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民营医院采取的管理费用分配办法来看大体分两种,一种是定额包干制;另一种是人员比重分配法。“定额包干制”虽然实现了医院成本的降低,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却也降低了员工的成本意识与工作积极性,对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的联动成本降低作用也不明显。“人员比重分配法”看似符合“谁受益谁承担”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管理费用的分配并不合理。为减少管理费用的分摊,临床科室不愿进新人,再加上民营医院员工流动性过大,易造成临床人员紧缺,医疗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也不利于人才培养和新老交替;同时也易造成临床科室抱怨供养的管理人员过多,管理人员“人浮于事”,不利于医院管理;也不利于管理类科室对管理费用的控制。从长远看以上两种分配方法都不利于民营医院的自身发展和医疗服务竞争能力的提高。
3.医技科室及临床科室的会计成本核算不足
民营医院不同于公立医院,自身性质的特殊及每个科室性质的差异使得其很难按照统一的会计成本核算方式进行所有科室与部门的成本核算,民营医院在会计成本核算时往往按照不同的标准重复计入协作科室,然后确定各科室的比例提成,强烈的主观因素限制使得核算结果不科学不理想,不利于调动员工主动工作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各个科室之间的综合协调发展。
二、民营医院会计成本核算应采取的解决措施分析
1.拓宽成本核算理念,做好前期数据的收集,奠定成本核算的基础
学习新成本核算方法,树立新观念,拓宽成本核算思路;通过有效的数据收集建立奠定成本核算的基础。
首先为民营医院的长远发展,民营医院应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加大软件设施投入。信息化建设时针对科室的独特性进行单元结构的划分,保证民营医院成本管理软件与成本核算单元的协调一致,保证两者之间严格的对应。其次做好科室核算,全面清查医院财务与资产,保证各项账目的准确与清晰,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要注意固定资产的占用、物资消耗要落实到人,到科室,特别是卫生高值耗材的管理。最后成本的核算应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坚持成本核算工作当期完成,对会计成本核算数据进行一一核对,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2.做好成本收入的归集,促进成本的核算开展
民营医院在开展会计成本核算时要注意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成本与收入相关数据进行准确归集处理。一方面要求在开展成本数据归集处理时依靠会计凭证,月末通过财务软件数据接口获取账后成本数据;另一方面在进行收入数据归集,在医院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将成本核算的科室收入与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进行归集,保证每一项具体的收费项目能够在具体的科室中一一核对无误。此外会计成本核算时还要注意进行内部服务工作量数据采集,并遵循“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把医疗辅助类科室的成本分配到接收服务的科室,例如:门诊与急诊的总人数对挂号科室进行成本核算与统计;按各个科室提供的消毒包数量对消毒科室进行成本核算与统计;按各个科室的使用车辆的次数或里程数对司机班开展成本核算与统计。
3.建立多种分配方法的管理费用分配体系,提高会计成本核算的合理性
管理费用按单一方法或方式进行分配,显然不能适应成本核算的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法相结合的管理费用分配体系,提高会计成本核算的合理性、科学性尤显重要。
管理费用包括全部管理类科室成本。管理类科室通常包括:行政办公室、财务部、人力资源部、护理部、医务部等,按管理类科室的服务属性、服务范围、服务对象将其分为两大类:公共服务类科室和临床服务类科室。行政办公室、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归属为公共服务类科室,按各科室员工人数为比重分配公共类科室成本;护理部、医务部归属为临床服务类科室,按当月收治病员数为比重分配临床服务类科室成本。多方法、多形式的分配方法使得管理费用更合理,更科学的在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医辅科室间进行分摊,更好的解决科室间矛盾,促进科室间协调开展工作。
4.引入四级分摊计算法,优化会计成本的核算
引进公立医院的成本四级分摊计算法,用以克服医技科室及临床科室间会计成本核算方法不统一和成本核算不足的问题。
民营医院会计成本的核算可以采取四级分摊法。其中科室全成本包括直接成本与分摊成本两部分,其中分摊成本又涉及管理成本、医疗辅助成本等。分配的基本原则:“谁受益谁承担”。四级分摊法中的第一级分摊是成本归集中不能直接计入到科室中的费用,包括医院公共区域绿化、医院公共水电等成本。可按全院员工人数的比重在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医辅科室、管理科室间进行分摊,或按其他适合方法分摊。第二级分摊是管理费用分摊,按照多种分配方法相结合的分配体系在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医辅科室间进行分摊。第三级分摊是医疗辅助科室成本分摊,包括医辅科室基本的成本和分摊费用。将医疗辅助科室成本在临床科室、医技科室间进行分摊。第四级成本分摊是医技科室的成本分摊,包括医技科室基本的成本和分摊费用,将医技科室成本分摊到临床科室。通过四级分摊法更好地开展民营医院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促进民营医院会计成本核算的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对于民营医院来说,会计成本核算是一项重点工作,需要在医院的日常运行中引起关注。本文着重分析了民营医院会计成本核算中的常见问题,并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几点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民营医院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从长远看,只有转变会计成本核算的理念,做好在前期数据收集的基础上对成本与收入进行准确归集处理,建立起多种分配方法相结合的管理费用分配体系,引进公立医院会计成本四级分摊法,才能做好民营医院会计成本的核算工作,才能妥善处理医院及科室内部之间的核算矛盾,实现民营医院的优质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2010)58号《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
[2]李庆辉.医院会计成本核算和效益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J].金融经济,2012,18:226-227.
[3]路Z.诌议医院会计成本核算和效益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卫生产业,2014,22:55-56.
[4]刘威.医院会计成本核算和效益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3:53-54.
篇3
关键词:计算机课堂;学生主体;教学模式
在计算机教学中,结合计算机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认知规律,探索出了“学生主体性的研究”教学模式。按其操作过程,大体可分为以下六个基本步骤:
一、课前练教
教师出示上节课的几个重点问题,分别让学生到黑板上向同学们讲解或到教师机上演示,达到巩固全体学生旧有知识的目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示范性。
二、明确任务
要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提高以及教育目标融入任务中,使任务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地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更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兴趣,再制定相应的任务。这样大大激发了学习热情,能力也得以培养。
三、提出任务
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任务,且任务的要求必须具体、详细。
如:在教学“设计带背景的名片”时,教师首先让学生传看自己收集的名片,使学生对名片的组成要素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而背景图案应尽量符合名片持有者的工作特征。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要完成的任务:请每一名学生设计一张自己的名片。要求项目齐全、有背景。制作格式要体现个人的性格特征和审美风格,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四、完成任务
教师要从任务中引出计算机学科目标,使学生产生学习计算机学科知识的兴趣,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
任务。
五、评价任务
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要展示其作品。进行总结评比。具体做法是:学生用教学网络展示自己的作品,由作者介绍自己的构思,再由学生一起讨论该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最后由大家给予评价。教师的点评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保持其良好的学习势头。
六、总结延伸
总结概括是知识的巩固过程、技能的形成过程和思维的发展过程,也是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的重要过程。另外,一节课终了教师留有下节课要学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又能对后面的学习做充分的准备,有助于知识的迁移、发展和延伸。
总之,这种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之间相互依存,螺旋上升。它不仅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体
篇4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会计是需要系统全面的记录企业的资金的整个流动过程,是不能间断的,事业单位的会计也是如此,并且它还需要监督事业单位是否有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预算。事业单位执行严格的会计核算制度可以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事业单位对财务的监管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完善事业单位的职能。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目管理不严谨
在我国的会计制度之中有规定,事业单位在核算其他应付款这一科目时是包括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各种款项,但实际上,很多事业单位为了单位或个人的利益对本应算入这个科目的经济数额进行了谎报和隐藏,将本应算入“预算外收入”的金额挂在了“其他应付款”这一科目上,当有人来查账发现了这一问题时,就把挂在这一科目上的款项专程预算外收入科目下,没被发现的话就长期放在“其他应付款”这个科目中,不及时上交而是作为事业单位的自主使用资金,利用这一科目来作为长期隐藏合法收入的“蓄水池”。还有一些事业单位通过向个人收取一些费用并且算入“其他应付款”这一科目中,借此来隐藏了单位的部分收入,建立起了一个隐形的小金库。
(二)会计管理不规范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对账务的处理缺乏规范性,比如原始凭证没有及时收纳,会计凭证填写不规范,明细项记录不够完整等。还有的是存在票据报销不规范的问题,有的事业单位的票据报销内容的填写都不齐全。有的事业单位对单位内部的会计管理制度的管理不完善,有的事业还未还没有设立对内部会计管理的相应制度,甚至有的会计从业人员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对账目的设立不规范,没有依法设置账户,导致账目混乱,账簿不规范。在有关部门来进行检查时,很多事业单位也只是临时建立起一套账目敷衍了事,并没有了解到会计对于现今财务管理的作用,对会计核算缺少一个规范化的管理。
(三)会计核算制度不科学
会计核算的基础主要分为两类,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在我国工业企业一般采用的都是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采用的则是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是将在本期所有的资金收入与支出作为本期的收入与支出,收付实现制在实行的早期是有一定的优势的,它的核算方法简单,对预算执行的情况可以给予直观的反映,并且进行人工核算的成本也较低,事业单位采用这种会计核算方法基本可以满足预算收支管理的需要。但在收付实现制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其问题就慢慢暴露出来了。收付实现制是以当月收到的现金和支出为依据进行账务处理的,但是这些资金有的并不是当月的收入,这资金可能是按年收取的,而当月的支出也可能没办法在当月完全支付,可能要拖到下个月或者下一年才能支付完全,这就可能会导致事业单位当月的收入不真实,出现虚高或者过低的现象,还会导致年度之间的收支极度不配比,使得这些会计信息没有办法去正确的反映出该单位当月的预算执行和收支结余情况。
二、改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对策
(一)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
制度是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中所必须要存在的东西,建立起一个完善科学的会计核算体制是做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制定了这套规章制度后,单位就必须严格执行,一切都要按规矩来办事。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一套盘存制度,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如年末、季末等来进行实地盘存,在进行单位内部物件采购时,事业单位也可以制定一个制度,如按计划价格采购,在每月月末结算时来对这些数据进行对比,进行成本差异分摊。
(二)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
为了规范会计行业的工作,需要全面贯彻《会计法》对会计工作所提出的要求,事业单位要加强对会计岗位的监督管理,促进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根本性好转,发挥出会计工作在促进资金规范管理上的作用。我国对会计核算这块的监督检查还是较为重视的,其检查的主要范围有会计账簿是否有依法设立;原始凭证与会计凭证、期末的各类报表是否完整并且真实有效;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否有违背我国的《会计法》;单位的会计人员是否具备上岗资格,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等。
对于以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会计从业人员,需要每年按时接受继续教育,学习有改变的会计知识。而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是不得从事会计行业的工作的,必须要通过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后才能依法从事会计工作。持证人员从事会计行业后,对账簿的设置、账务的处理、会计凭证的制作必须符合规范,对不完善的账务系统要提出问题并改正,建立一套健全管理制度。
(三)科学的对资产进行核算
事业单位应根据现在的情况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因为在现在制定的有关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中都是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这给固定资产的管理造成了一些困难。对此问题,事业单位必须想出一个解决方案,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据我国的《会计法》及一系列的相关法规,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对固定资产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在事业单位购买固定资产并入库时,应按一般购入固定资产时所进行的账务处理来做账,就是借记“固定资产”,贷方登记“银行存款”。在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就应在借方登记“事业支出―折旧费”,贷方登记“累计折旧”。总的来说,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应该向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一样,要用一种成熟的方法精准客观地去反映与核算固定资产,以一个科学的方式来表现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我国的事业单位大多数使用的都是收付实现制这一会计核算方法,但权责发生制应该是更科学、更完善的。权责发生制能从根本上反映出事业单位的财务经营状况,还有资金的使用情况,更加体现了会计核算的基本职能中的谨慎性和客观性。
在现今,事业单位不仅是处理一些内部的事物,对外进行投资的次数也日益增多,这就要求事业单位给出的会计信息要符合有关审核部门对会计信息审核的要求,还要符合外部投资人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这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要求就增高了很多,所以事业单位应该转变会计核算的方法,争取将收付实现制改为权责发生制,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满足外界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各类要求。
三、结语
我国对会计的重视度与日俱增,对会计核算的要求也在日趋严格,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应跟上时代潮流,在保证自身正当经济利益不受到侵害的同时,在符合我国《会计法》及相关法规的规定下进行一系列的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打理好事业单位的建设资金,帮助事业单位合理有序、健康地发展下去。(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翠钦.浅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15(9):68-69.
[2]杨勇.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4):203.
篇5
摘 要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的会计核算提出了挑战,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经营中会计核算的特点,及电子商务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并提出对策,进而为新环境下的会计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会计发生核算 对策
电子商务是依托于互联网,把交易双方的主体信息,通过银行支付、结算手段,进行交易的一种商业模式。电子商务保证了交易双方活动的电子化,促进数据信息的传输。它是在20世纪90年代迅猛发展,已成为企业经营中重要手段之一,而电子商务经营对企业会计发生核算方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拟研究电子商务经营中会计发生核算方法,这为了解信息时代会计核算方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价值。
一、电子商务经营环境下会计发生核算的基本特点
会计核算是指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各种账簿,并根据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过程所经过的步骤和方法。在电子商务之前传统的会计核算主要是手工核算,它主要特征是处理环节多而内容较分散,且可以根据企业不同情况采用不同会计核算方法。手工会计核算的信息载体是纸质,是审计线索记录的比较理想的介质,但难以全面复制,且占用空间大、不易保管、查找困难、共享性差,这些缺点使得手工会计核算已经不适宜现代信息时代的要求,因此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核算受到挑战。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核算具有以下特点[1]:
(一)电子商务保证了电子化的信息载体
电子化、网络化是电子商务的主要特点,在传统会计中,会计账簿、凭证、报表等都是纸质的,他们作为信息的载体无法实现电子商务环境下“无纸化”转变,因此,电子商务环境下,电子数据成为经济信息系统中的主要形式。
(二)电子商务在时空上打破了会计核算的限制
电子商务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打破了会计核算的时空阻碍,保证共享资源,能够迅速实时地生成会计报表,做到快速传递会计的信息给企业和个人,方便了企业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
(三)电子商务促进会计业务得到实时化的处理
电子商务背景下,会计核算对象发生变化,从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变化为电商活动,把企业业务活动的原始数据被在线输入,输入至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和其他子业务系统,能够做到真正共享信息资源,彻底打破在传统商务环境下会计信息的孤岛现象,会计数据的处理活动也得以顺利进行,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效率及精确度。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对会计发生核算方法的影响
(一)电子商务对会计前提的影响
会计前提是指对会计资料进行记录、计算、归集、分配和报告等的基本假设前提和制约条件,它是企业选择会计方法的重要根据,主要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前提。[2]
1.影响会计主体
在会计工作中,会计主体是能够为其服务的特定组织或者单位,会计主体具有明确的对象,具有明确工作空间范围,这构成了是会计核算的基础。然而传统意义上的会计主体是实体单位,这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以后,会计主体虚拟化或是临时经营单位,它们具有灵活性,还未形成固定的形态,还没有达到确定的空间范围。因此,在开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界定会计主体已经失去意义,因此,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存在重新修正会计主体的问题。
2.影响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顾名思义,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方式,被无限期地延续下去,但是并不存在被破产清算情况。电子商务环境中,为了向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商品或服务,众多企业的合作组织构成了会计主体。因此,多变性成为会计主体的主要特点,使得人们无法辨别经营主体能否持续经营。另外,现代企业能够跨越生产、销售各领域进行广泛联合,这样企业进行持续经营就有点名不副实。
3.影响会计分期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方便清算账目,快速编制会计报表,及时提供会计信息,就会把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期间,人为地分割成若干个、均等的会计期间,这就是会计分期。电子商务环境中,会计主体存续的时间有长有短,因此存在无法断定会计主体存续期间的问题,并且很难人为地来划分会计期间。所以,在考核企业业绩和提供会计信息时,会计分期已失去现实存在意义。
4.影响货币计量
采用货币计量单位来记录、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这一过程就是货币计量。电子商务环境下,经济全球化趋势促使国际贸易发展频繁,各国货币汇率变换较大,客观上对全球性的电子货币提出了要求。在传统会计计量中,那种单一货币计量方式将会被打破,多国货币、电子货币将成为主要的货币计量方式,也就是说电子货币将会代替实物货币,无形的电子货币将会代替实物货币,以此来反映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
(二)电子商务影响会计核算范围
基于信息网络,电子商务的活动领域不断扩大。从之前单一的生产领域扩张到消费领域,从政府单位到市场企业经营,这就推动了统一、规范竞争的全球性市场。在这种背景下,会计为了更好服务市场,必须不断扩大其服务范围,不仅仅要服务于物质生产领域,而且还要服务于非物质生产领域。电子商务的不断拓展,也推动了会计市场国际化趋势,全球各国就能在国际化的会计市场中,寻求自己需要的、实时的会计商品。国际化的会计市场也促进电子商务进步发展。
三、会计核算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对策
(一)完善会计假设
由前文的论述可知,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核算假设已经被突破,且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因此必须不断修正传统的会计理论,使之跟上电子商务环境,顺应信息时代的潮流。
(二)提高会计核算的信息安全
电子商务环境是以电子信息形式保存记录会计凭证,网络环境本身存在一定风险,虚拟化的记录形式,一定程度上增加会计资料被篡改或者被盗取的可能性,因此必须加强电子数据形式的管理,控制储存管理。
总之,电子商务会计核算是会计领域的一个崭新课题,必须引起理论界的重视,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会计核算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提高会计专业人员的电子商务核算,这样才能不断延展会计的核算能力,提高会计核算的范围,是会计核算真正走向国际化。
参考文献:
[1]陈鹏.浅谈电子商务对会计核算的影响.西安石油学院学报.2003(5).
篇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集中核算 存在的问题 完善措施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了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的管理和监督,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了构筑公共财政框架、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全面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已势在必行。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是在“三不变”即:预算执行主体地位不变、资金使用权限和财务管理权限不变的前提下,是以统一核算为手段、集中资金为基础、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管理为目标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是财政支出管理的一项深层次的重大改革。
1.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性
1.1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行政事业单位设报账员负责办理日常现金收支事务,会计业务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统一核算,会计核算中心选配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并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
1.2加强会计监督,减少了单位财务支出中可能发生的违规违法行为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支出都必须经过会计核算中心的审核,不合规定票据不予受理,不合理开支不予报销;一定程度上减少部分单位在使用国家资金上的随意性,给贪污犯罪和挥霍浪费行为亮起了红灯。
1.3强化预算管理,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能够全方位,全过程掌握和监督各单位每笔资金的活动情况,核算中心为预算的编制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和基础的资料,也促使单位严格执行预算,保证其支出的有序性、计划性,从根本上杜绝在预算执行中的克扣、截留、挪用等现象。
2.目前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2.1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和内部监督弱化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管理保留在原单位,而会计核算工作由会计核算中心完成,这使得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脱节,不利于财务工作的有效进行,加上很多核算单位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同起来,导致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弱化。另外,由于核算单位内部的会计与出纳牵制机制消失,报账员实际上履行了会计出纳双重职责,造成了财务内部监督工作的“空档”和“缺位”,影响了单位经济业务活动健康有序进行。
2.2 会计责任主体不明确
我国《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会计集中核算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单位的核算权和会计监督权,也相应地改变了会计责任主体资格。由于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增加了“中间人”——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中心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可能就一些会计责任问题出现真空,使得资料提供、具体问询、责任认定难度加大。
2.3 制度不健全,缺乏可行的、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
在会计集中核算实践中,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开支标准与具体繁杂的实际支出有较大差距,常常会遇到合理不合法或合法不合理的报销事项。
2.4控制和监督职能弱化
首先,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移至会计核算中心,而财产物资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这种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的情况,导致核算单位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分离,失去了实地实时监督的优势。其次,单位报账时,会计核算中心往往只注重票据是否合规、审批手续是否齐全,而对票据内容的真实性无法判断,一些单位为了使一些不合规的支出合法化,可能采取巧立名目、弄虚作假的手法进行报销。如何控制好既坚持规章制度,以达到节约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又实事求是地处理好实际开支的报销问题,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业务活动的开展,这是对核算中心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的严峻考验。
3.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措施
3.1 加强核算单位财务管理,强化财会队伍建设
首先,核算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要切实加强横向交流联系,建立互补、互促、互动的分工协作机制,切实解决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脱节的问题。其次,完善核算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第三,加强报账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加强国家各项财政法规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使其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3.2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支出审批程序。
由于现行的资金支出标准缺乏可行性,执行起来较困难,所以建议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尽快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经费支出标准及福利补贴制度,逐步规范单位各类分配支出标准,使会计集中核算有法可依,保障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规范运行。同时,建立会计核算制度。一是按照会计主体不变的原则,分户建账,集中核算;二是严格按账务处理流程操作;三是及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主体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后,再对外提供;四是分单位建立会计档案并妥善保管。再次,严格凭证审核制度和实行财务会签制度。
3.3 增强责任意识,明确责任主体
会计集中核算,并没有改变核算单位的经济体制与经济地位,且会计原始资料来源未变,会计核算基础未变,资金使用权和财产所有权未变。因此,核算单位负责人理应是单位的会计责任主体,如果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掺进了杂质,出现了问题,按照《会计法》的规定,会计核算中心相关责任人员也理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3.4 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督
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法律法规弱化现象目标定位
一、前言
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会计核算工作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目前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策略方法。最后得出,要想更好的提升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不断的解决会计核算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更多更有效的策略方法,以便使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合理有序的进行。
二、目前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中遇到的问题
作者通过多年的会计核算工作经验,并查阅相关的资料,总结出如下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基础资料不全,会计核算弱化现象严重,会计目标缺乏明确的定位,会计制度不完善。
1、基础资料不全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中,会计资料的信息不全是制约会计核算工作的最重要因素。会计资料信息不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原始凭证不完整不真实;第二,记账凭证过于简单,不规范,不能及时的处理业务;第三,账簿设置不够合理;第四,会计核算中内控制度不健全;第五,电算会计资料管理不完善。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管理工作。因此,必须针对这些问题,来找出合适有效的解决办法,才能真正解决会计核算的这些问题。
2、会计核算弱化现象严重
会计核算弱化现在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小企业较少配备专职会计,使用兼职会计现象比较严重。这些兼职的会计在进行工作中就缺乏相应的责任心,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有的时候看到问题也会装作不知道,这就严重影响了会计核算工作。第二,中小企业业主与会计存在裙带亲属关系。存在裙带关系的会计,对业主存在畏惧心理,不能放开手脚,对于很多问题也是遮遮掩掩,就不能很好的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第三,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知识老化现象严重。很多中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忽略了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致使他们的知识老化,不利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进行。
3、会计目标缺乏明确的定位
会计目标缺乏明确的定位也是影响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而目前,我国很多的中小企业缺乏对会计目标的明确定位,与那些大型的正规的企业相比,其规模,组织结构,资金来源等都有一定的差距,为此,要想缩短这些差距,必须重视会计目标的明确定位问题。
4、会计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大都存在会计制度不完善的现象,其主要体现主要包括:第一,相关法制不够完善与健全;第二,对会计人员管理方式欠缺,内部监督不力。 这样制度不完善,会计核算中遇到问题,就没法做到有法可依,也就无法解决遇到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
三、解决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中问题的策略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作者提出了如下有利于解决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策略方法:明确会计核算主体;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积极地推进会计电算化实施。
1、明确会计核算主体
明确会计核算主体就是要求中小企业内部必须有明确的界定标准,对于制定的制度有个使用的范围。这样有利会计核算主体就不会出现混淆现象。另外,必须正确划分中小企业的标准,做到其一要看它是否从资本市场筹资,其二要看它的注册资本的大小。
2、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为了有效的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必须从以下三点做起,第一,要建立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制度;第二,建立票据与印章的管理制度;第三,、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会计人员具有了法律意识,综合素质也提高了,同时各项制度也相对明确了,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才能有序的进行,才能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为了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中小企业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可以让会计人员了解更多的更新的会计知识,有利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进行;第二,多让会计人员和相关单位进行交流沟通,这样通过交流和沟通才能各取所长,共同发展;第三,对会计人员建立惩罚制度,惩罚不是目的,而是通过惩罚制度可以对会计人员进行约束,让他们对会计工作更加有责任感。
4、积极地推进会计电算化实施
快速有效的实施会计电算化对于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意义重大。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内部必须选择成熟的财务软件,建立电算化财务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加快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步伐,才能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四、结论
总之,在以后的发展中,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管理也将变得更加完善,相应的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也会不断的进步。作为中小企业自身,更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有针对性,合理的进行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制定,为企业的发展制定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定,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经济继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杨丽梅、李红萍.浅析中小企业会计核算[J].价值工程. 2011(02)
篇8
【关键词】责任会计;会计理论;核算方式
责任会计的任务在于将企业内部责任主体的权、责核算清楚,真实、完整地反映各责任主体的真实经营情况。责任会计的作用是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为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真实客观地评价企业内部各成员单位的经济效益,在统一的会计原则下,通过对财务会计核算调整,为各单位的绩效考核提供准确的报告依据。责任会计不像财务会计那样具有对内对外双重职能,责任会计在大的方面也同样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但其主要的功能是细化财务核算,即通过预算、控制、核算和考核,反映各责任主体的可控资金运动,监督责任预算的执行,责任会计核算在某些方面可以不必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会计处理,而只需按照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进行会计处理。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自行设计责任会计制度,采用不同的方法核算责任主体的责任成本、责任利润,其计算内容、口径等方面均有较大的灵活性。笔者就本企业的具体情况谈谈关于责任会计的建立与实施。
一、适应单位管理需要建立相应的责任会计
本单位属于技术服务业,从事水文勘测、地形测量等服务业务。为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决策层决定内部经济责任主体要与公司签订经济责任书,划清经营责任,明确权利与义务。因此,从财会部门职能讲,要配合管理的需要建立相应的可操作的责任考核体系,对责任会计的需求由此产生了。责任会计核算的会计主体是责权利相结合的主体,“责”体现该主体具有承担一定经济责任的能力,“权”是保证履行职责的必要手段,“利”是对责任主体经营成果的回报和激励,责权利在责任会计制度中必须得到协调和平衡。依据以上思路进行以下的工作:(1)设置责任主体,明确权责范围。首先根据单位的经营业务设置相应的责任主体。责任主体定为两大类,一种为费用中心,一种利润中心。属于费用中心的有:综合部、财务部等;属于利润中心的则有科研室、水资源室等。(2)编制责任预算。年初由各责任中心编制相应预算。由于费用中心的特点是耗费量与产出量没有直接关系,控制的重点是预算,因此对责任预算的审批就成了重点;而利润中心即要对收入进行预算,又要对相关的成本费用进行预算,审批的重点是部门边际贡献。(3)建立跟踪系统,进行自我控制和反馈系统。建立月度、季度分析制度,及时反映各责任主体的经营情况。(4)分析评价经营业绩,建立奖罚制度。费用中心的考核指标是责任费用降低额和责任费用降低率,利润中心的考核指示是责任利润。
二、确定责任主体的核算方法
责任主体的核算一般有两种方式:双轨制和单轨制。“双轨制”会计核算是根据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另设一套与传统的财务会计账簿不同的内部管理用账簿进行核算,计算责任中心的责任成本费用或责任利润;“单轨制”会计核算就是将责任会计核算与财务会计核算合而为一,设置一套账簿进行统一核算,即在正常财务的同时也同时核算责任收入与责任成本费用。根据本单位的实际需要以及节约管理成本的考虑,财务核算采用了单轨制,即对责任主体有关的费用和收入采用同一种会计原始附件(或自制原始附件)进行两次记账的方式(不用另设会计帐簿)。具体做法是对会计科目进行了重新定义和分类,具体到成本费用核算方面就是对单位有关的成本费用明细进行了重新规定,在传统会计记账凭证上增加了责任会计核算栏,简要说明如下:(1)成本方面主要按项目进行核算。成本按项目生命周期针对单位所属服务业的性质又细分以下四大类:一是前期成本,指项目开始实施前的场地调研、标书制作费及人工等相关费用;二是实施成本,指项目进行中的所有支出;三是后期成本,指项目完成后为了收款、维护与客户间的关系等而发生的费用;四是预提成本,指合理估计并预提应包括而尚未发生的成本。(2)费用属性。可划分为三大类,即:人工费用、报销性费用及财务核算性费用。第一,人工成本。考虑到人力资源成本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在核算中将人力成本单列,主要包括岗位工资、津贴工资、绩效工资(项目津贴、项目奖金)、基本福利费、其他的福利费、其他人工成本。表现形式为各种人工方面的支出。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指责任主体的所有人力成本费用,包括传统财务会计计入福利费及其他会计科目中的支出。第二,报销性费用。主要包括:材料费、差旅费、项目评审费、技术培训费、市内交通费、运输费、外部协作费、通讯费、资料费、项目接待费、投标费等。报销性费用主要指责任主体可控的直接报销的费用,表现形式主要为附有各类票据的报销单或付款申请单。第三,财务核算性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费、车辆维护费、宣传广告费、单位资源占用费、活动福利费等。
三、单位责任会计体系的建立
本单位初步建立的责任会计体系结构如下:
四、责任会计核算结果与传统财务会计核算结果的比较
责任会计核算采用的是完全成本法,即从项目立项、项目执行到项目结束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与项目直接相关的全部成本,都要核算到项目的成本中。以单位开展项目的成本进行责任核算前后的结果如下:
(1)传统财务核算的结果:传统财务核算一般核算的是项目进行中的费用,主要是项目实施中的费用,可以看出该项目的成本只有567.80万元。责任会计核算出的是从项目投标开始。
(2)责任会计核算的结果:
篇9
1.1会计原则的确定方面
会计原则是指导规范会计工作的基本依据,在PPP项目会计核算的会计原则确定上,应该重点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明确。
(1)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对于PPP项目会计核算中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应该重点确保可以为PPP项目公司主体以及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管理所需要的基本信息,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PPP项目公司的经济状况作出准确的评价;同时,要重点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没有失真问题,对于相应的经济情况在不同的会计期间应该采取相应的会计处理程序或者会计处理方法,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此外,对于PPP项目公司的各种产权变动或者是权益活动必须及时进行献计量与报告。
(2)会计要素确认。对于PPP项目公司的会计要素确认’主要是依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要求,具体的要求就是收人实现、费用配比,资产应该在后期确认为费用支出,负债则确认为交付现金的义务。
(3)会计要素计量。对于会计要素计量,同样应该遵循历史成本原则、会计重要性原则以及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尤其是确保遵循重要性的原则,根据资产、负债以及权益等交易事项的重要程度分别进行相应的会计业务处理。
1.2PPP项目会计核算的具体建议措施
(1)PPP项目公司成立阶段的会计.核算。在PPP项目公司成立阶段,重点是按照项目公司的产权主体界限,合理的进行会计核算单元的划分,在公、私两个大单元的基础上,将不同的投资单位作为会计核算的小单元,之后按照会计核算单元的划分分别进行会计核算中资产负债、权益分配、收人、费用以及利润等不同会计要素的分配与归集。同时在每一个会计期间的期末按照会计核算单元进行信息披露,以准确地反映不同产权主体的具体财务信息。
(2)PPP项目公司项目建设阶段的会计核算。在项目建设阶段,首先应该对资产根据产权的不同进行合理的划分,对于拥有完整产权的资产则应该按照会计准则中对于无形资产、金融资产以及固定资产的类别进行核算;对于特许经营权资产则应该单独核算。在项目建设阶段如果由于特许经营权资产而导致借款费用资本化,则应该将其计人无形资产的价值。
(3)PPP项目公司项目运营阶段的会计核算。在项目的运营阶段,对于收人类型的确定,应该将收人计人公的确定是很关键的因素,在进行-计核算的过程中,必:处理好这一点。在项目公司的特许经营资产的摊销方面,应当根据特许经营权的期限要求,按照特许经营权的全部人账价值进行摊销处理,而且在摊销的过程中不应当考虑残值要求。在项目运营阶段的后续支出管理方面,为了确保基础设施正常发挥作用而产生的维护支出则应当计人当期损益进行会计处理;对于公共基础设施的定期检测或者是重大的维修处理等相关的支出内容则应该计入项目的资产价值。
(4)PPP项目公司移交阶段的会计处理。对于移交阶段的会计核算,特许协议内规定需要无偿移交的部分,则不需要进行有关的会计处理。对于PPP项目公司的所有资产,则应该具体按照特许协议规定以及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全面的清算处理。
2结语
篇10
会计集中核算是财政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适应新时期改革、发展的需要。在传统的财务管理影响下。集中核算的工作推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进行普及和l展的过程中需要被逐渐的认识和接纳。随着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开展,出现了核算单位财务管理弱化、不合理支出情况复杂化等问题。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完善,是目前财政管理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会计集中核算对学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主体脱节。尽管会计核算中心成立的前提条件是保持“预算管理体制不变,单位理财机制不变,会计主体法律责任不变”。但学校仍然消极地将所有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责任推向会计核算中心。随着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在学校的实行,使得部分学校对财务管理工作主体十分的模糊,于是放松了财务管理工作。财务机构的职能不清晰,与其他部门的工作衔接不明确,形成各部门实际工作的重复或真空现象。由于职能定位不清,造成财务管理工作责、权不明确,从而造成在实际工作中互相依赖,出了问题又相互推诿,造成财务管理工作混乱的局面。
会计核算与学校物资管理脱节。随着国家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资力度,学校固定资产大幅增加。但现有的管理体制下,国家对这部分资产缺乏监督机制,学校固定资产在后期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致使学校领导重钱轻物。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体制、管理等原因使得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职能管理部门和具体使用部门之间往往处于脱节。资产管理的随意性很大,管理混乱无序,致使资产配置不合理,固定资产的购置盲目求全、求新,与同级别学校攀比,学校固定资产购置存在重复浪费现象,对现有的固定资产保养维护不到位,造成很多设备闲置、损毁,使用效率不高,资产严重流失。
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脱节。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会计核算工作主要是由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负责,但是,财务管理工作仍然保留在原单位,也就是说,原单位依然保留财务管理职能,但是会计核算工作则交由会计核算中心去进行。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学校会计核算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相分离。会计核算职能从单位转至会计核算中心后。由于双方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还能够导致认识上的错位。这样做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严重影响了财务工作的有效性,导致了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弱化。
会计集中核算后完善学校财务管理的思考
明确财务管理主体。学校的财务管理职能还是由学校行施,只不过学校报账会计等相关人员为了资产的安全和使用效率效益,他们的工作重点已转移到原始凭证的审核和学校资产管理上来了。因此,要明确学校的财务管理不能全部依赖会计核算中心,知道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明白学校依旧对财务管理起主导作用,要认真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促进学校账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会计核算中心工作并不意味着全面替代学校的财务工作,核算中心所行使的主要是核算和监督的职能,及时向学校反馈会计信息。学校仍然是财务管理的主体,是会计工作的法人。
加强学校的日常资产管理。学校资产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与学校教职员工及学生息息相关。学校必须增强资产的管理意识,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学校的校长、各科室负责人和全校教职工,都有义务保证学校资产的安全、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学校可以在后勤部门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在实际操作中,可设专人对固定资产日常使用及保管进行管理,明确资产管理各部门在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应承担的职责,形成核算、管理、使用三位一体的管理格局。加强资产配置、处置、预算管理、经营性以及共享共用资产管理等制度的执行力度,做到物尽其用、资源共享。
- 上一篇:信息网络安全评估的方法
- 下一篇:内控合规与风险管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