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对象范文

时间:2023-09-13 17:17: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核算的对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核算的对象

篇1

【关键词】所得税会计;核算对象;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

一、所得税会计核算对象

(1)暂时性差异的概念。新准则在引入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概念的基础上引入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分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由于资产的计价金额随着时间的推移将逐步费用化,会计核算上的资产计价金额与所得税法上资产计价金额之间的差异,从资产的整个使用期间来看将逐步消失,所以这些差异都是暂时性的,不存在永久性差异。如果存在暂时性差异就表明资产或负债将在未来期间导致所得税流入或流出企业,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将这一影响确认为资产或负债。(2)暂时性差异的特征。第一,会计界对收益理解由“收入/费用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观”,是促使损益表债务法发展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重要原因。时间性差异正是基于“收入/费用观”,侧重从收入和费用角度分析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反映的是某个期间内的差异,根据其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仅反映了对所得税费用的本期影响额。而暂时性差异是基于“资产/负债观”,侧重于从净资产变动的角度分析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反映的是资产负债表日累计差异金额,根据其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分别代表实际预交的所得税资产和应交的所得税负债,更加符合资产和负债的含义。第二,由于损益的变动必然导致净资产变动,所有影响损益的会计事项都会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出来,因此基于资产负债表确认的暂时性差异包括旧所得税会计规范中所称的所有时间性差异,还包括其他因对资产或负债进行直接调整而产生账面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不一致的非时间性差异,以及会计上虽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但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而产生的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等。

二、所得税会计核算对象由“时间性差异”到“暂时性差异”的转变

所得税会计的核心问题是解决会计利润(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及其对所得税影响的会计处理。利润表债务法从收入和费用角度定义并核算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将会计规定与税法规定由于确认和计量收入、费用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称为时间性差异。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从资产和负债的角度定义并核算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将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以及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统称为暂时性差异,即将会计规定与税法规定由于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应税所得与会计利润之间的差异称为暂时性差异。虽然时间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均指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但由于它们定义会计利润时运用的收益计量理论不同而导致两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时间性差异可用公式表示为:本期时间性差异=会计利润-应税所得=(收入-费用)-应税所得。暂时性差异可用公式表示为:本期暂时性差异=会计利润-应税所得=(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应税所得=[(期末资产账面价值-期末负债账面价值)-(期初资产账面价值-期初负债账面价值)]-[(期末资产计税基础-期末负债计税基础)-(期初资产计税基础-期初负债计税基础)]=(期末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期末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期初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期初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忽略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由于利润或亏损必然导致净资产变动,所以所有的时间性差异都是暂时性差异,而暂时性差异除了包括时间性差异,还包括非时间性的暂时性差异,如资本公积变动引起的净资产变动。

总之,此次所得税会计对象的变革不仅仅是简单的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会计观念的转变、分析思路的转变。会计人员要较好地掌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重在转变会计观念,转变那种认为收益只能由利润表要素产生的观念。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利润表债务法相比,能更加全面地核算所得税会计差异,更加真实地反映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为决策提供更加相关的会计信息。

参 考 文 献

[1]徐俐.新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及应用对策[J].管理观察.2008(5)

篇2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形式;影响

    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为账务处理程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账务处理流程相互结合的方式,它规定了凭证、账簿、报表之间的关系,采用适当的会计核算形式,是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前提。手工会计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和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等。企业可根据会计业务的繁简和管理上的需要来选用其中一种。这些会计核算形式的不同点,集中体现在如何登记总账这个问题上。其共同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处理环节多,处理内容分散;第二,处理流程重复,数据核对工作复杂;第三,处理周期长,信息传递、反馈慢,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差。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电算化后是否还有必要完全照搬手工会计下的会计核算形式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手工会计条件下,不同会计核算形式的划分并不是会计数据处理本身所要求的,而是手工处理手段的局限性所致。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产生上述这些具体会计核算形式的客观限制条件不复存在了。

    一、账簿体系虚拟化

    1.账簿的本质。账簿,作为存放经分类汇总的会计数据的载体,是一个承前启后、不可缺少的桥梁与纽带,手工会计账务处理的中心问题就是账簿问题。手工会计离开账簿,其会计报表的编制便成无本之木、无水之鱼。簿籍只是账簿的外表形式,账簿的内容则是账户记录。账户就是对会计数据进行分类、归集而设置的单元。在电算化系统中,会计信息的生成仍然离不开账户这样最基本的存储单元,但账户的存储并不一定要借助于账簿来完成。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账户记录与纸介质呈现出分离的趋势,纸介质不再作为账户分类和汇总数据的唯一载体。实践已经证明,在磁、电、光等介质保存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得以保证的前提下,人们需要的各种核算资料尽可通过调用这些介质上的数据库文件并加以显示,完全不必使用纸张作为账户记录的载体。既然账户记录可以完全与纸张分离,那么手工会计中关于账簿的定义也就不存在了。

    2.电算化系统中的账簿实际是“虚”的。所谓“虚”,是指磁盘上一般并不存在账,更不是一个手工账对应一个磁盘文件。账簿上反映的数据不外有两类,一类是发生额,另一类是余额。作为记账对象的发生额数据,来自于记账凭证,而作为记账结果的期末(或期初)余额数据,则是在账簿被登记之后形成的。所以,账簿记录只不过是记账凭证上账户记录的分类、汇总罢了。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它对记账凭证库文件的分类、汇总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对于账户余额,只要保证系统初始化时输入的初始余额数据正确无误,以后各个会计期的期末余额也就唾手可得了。因此,电算化系统中的“账”是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主要是各会计账户的期初余额数据)自动地准确无误地派生出来的。理论上说,保留了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也就保证了账簿的存在。可见, 在电算化系统中,“账簿”仅仅是沿袭了传统会计的概念而已,其本质是虚拟化的。

    二、记账过程虚拟化

    记账,是手工会计账务处理流程的核心环节。自会计产生以来,就一直与记账、算账、报账时刻相伴、密不可分,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处处映射和打上了“记账”的烙印。所以,在传统观念上,“记账”似乎成了会计的代名词。然而,在电算化系统中,记账过程却是一个虚过程,因为并没有生成实际的账。这里所谓的“记账”就是将账前凭证库文件中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做上过账标识或者另外形成一个账后凭证库文件,表明该记账凭证已入账,不允许再对其进行无痕迹修改或作废、删除操作。如果有错误,只能采用类似于手工会计下的红字冲销法,通过输入“更正凭证”予以纠正。所以,在电算化系统中,记账环节完全可以取消,即平时不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及总账,只将记账凭证保存在一起,在需要时再采用瞬间成账的做法:根据科目余额库文件的期初余额数据和记账凭证库文件的科目发生额数据,当即形成所需的“账簿”并予以输出。同时,这种瞬间成账的方式也使会计报表瞬间形成成为可能。至于很多财务软件所提供的记账模块功能,主要是为了满足会计人员的账务处理习惯,即只有先记账才能查询和打印。

    三、对账环节不复存在

    在手工会计中,分类账分为总分类账(总账)和明细分类账(明细账)。其登记的原则是“平行登记”,即把来源于记账凭证的信息一方面记入有关总账账户,同时还要记入该总账所属的有关明细账账户,并通过定期对账来检查和纠正总账或明细账中可能出现的记录错误。这种通过低效率的多重反映和相互稽核来换取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是手工会计核算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对账是设置账簿的产物。如果没有设置账簿,也就无所谓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核对了。计算机本身是不会发生遗漏、重复及计算错误的。只要会计软件的程序正确且运行正常,账证、账账一定是相符的;只要报表公式定义正确,账表也一定相符。这样,就使手工会计下的对账环节不复存在了。事实上,作为手工会计账务处理重要特征的平行登记已没有存在的理由,计算机对来源于会计凭证的原始数据并不需要重复处理,而分类账也没有必要明确地区分为总账和明细账。当然,这并不排除会计软件中设置类似于总账和明细账的数据存储结构,但这样的总账和明细账之间并不存在统驭与被统驭的关系,其目的只是为了加快信息检索的速度。

    四、账务处理流程呈现一体化趋势

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影响

前言

随着业务的发展,内外的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且在质量上要求有更高的精确度,并对会计信息的正确性、相关性、适应性和及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然手工条件下的会计处理已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此时,会计电算化也就应运而生,并得以迅速发展。工具、存储介质和工作模式的转变,对传统会计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并改变着传统的会计工作。虽然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企业中已经得到普及,而且在一些大中型企业中“财务”的已十分成熟。但是,也还有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对电算化工作还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被动地实施着各项操作,造成了许多会计人员对电算化业务处理方式产生疑惑。

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把当代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用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过程。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对手工条件下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组织方式、内部控制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仅就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做一探讨。

1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

会计核算方法,是连续、系统、全面地综合反映会计对象所运用的察观、计量、记录的方法,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专门方法。以下将分别论述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对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

1.1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科目设置的影响

手工会计条件下,我们用到哪一个会计科目,直接写出该会计科目的名称即可,对科目代码的要求并不是很严格。但是,实行电算化后,无论凭证的录入、账簿的登记,还是对账、证表的查询,凡是有会计科目的地方,我们就会使用科目代码来代替科目名称,从而使电算化会计中的会计核算体系较之手工会计核算更方便、更合理。因此可以说科目编码方式的变化是会计电算化以后对会计实务最直接的影响之一。

另外,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不仅会计科目要用到编码,对操作人员、往来账单位等也会用到编码,更利于核算、查询等工作的开展,从而利于管理人员的管理。例如电算化会计下,对往来辅助业务核算时,系统会依据往来单位的代码进行勾兑,并可勾稽有关会计科目的相互关系。这样就可以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从而使会计人员有充分的时间考虑收账、付款等策略,提供有用的信息给经营管理者。

1.2 会计电算化对填制与审核凭证的影响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和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记账的依据。手工条件下,会计凭证按照填制程序的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种。记账凭证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编制,实行会计电算化后,这一基本程序仍不会改变,会计人员仍然是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将有关数据输入计算机,完成记账凭证的填制。但是,电算化的实行对手工条件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产生了影响,表现在如下方面:①原始单据承载的信息量加大。在手工方式下信息的提供可以从不同的途径获得,而在计算机系统中,原始单据将成为资料的惟一入口。原始单据的录入,将满足各层次信息需要者的要求,这就要求原始单据中,承载更多的信息量。②记账凭证添加了“科目代码”栏。手工条件下,编制记账凭证时直接写出科目名称即可,而在向计算机中录入凭证时可以直接录入各个科目的代码,计算机根据代码自动产生相应科目的名称,这就大大提高了录入速度。另外,电算化条件下,凭证要素和格式都是由会计人员事先按会计制度设定好,只要与制度不符合的凭证,计算机就会拒绝接受,这样会促使会计凭证规范化程度得以进一步提高。③凭证中各数据项根据类型、范围和勾稽关系可以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使一些不合规范的录入不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如会计分录中的会计科目必须在设置的会计科目表中已经存在并且是最底层的明细科目,与手工会计条件下相比,更有利于会计科目规范化,更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根据当前科目的属性确定是否具有某些项目,如往来单位、结算单据号码等,这些辅助项目都可在记账凭证中反映出来,与手工条件下记账凭证相比,可以更方便的查询有关辅助项目。在电算化条件下,凭证借贷方金额必须相等才能保存,在初始化设置中应事先确定凭证中供方或贷方必有或必无科目、非法对应科目等,编号可以自动连续,日期可以限制顺序等。通过这些,在电算化条件下对于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可以使会计凭证更加规范化,同时也可以降低会计凭证的差错率。④手工条件下, 会计凭证的生成都是由人工书写来完成的,在电算化会计中会计凭证输入模块中一般的凭证处理都是由人工录入来完成的,类似于手工条件下的处理。但是,大多数会计核算软件都提供自动转账功能,即由计算机根据程序设计可自己生成所需凭证,它主要用于定期结转损益、结转有关税金的账务业务处理。⑤在记账凭证发生错误时,两种条件下的处理也有所不同,结账前的处理类似,没有太大的区别。在结账后,手工条件下可采用划线更正的方法,并需使原有字迹仍可辨认。在电算化条件下,有些核算软件提供了反结账的功能,可对已发生的错误凭证进行修改,并能删除原错误凭证,或采用补充登记法或红字冲销法进行修改,我们提倡使用后面的两种方法进行修改,而一般情况下不使用反结账的方法修改。⑥键盘操作较之手工处理的“笔误”更容易发生“误操作”,因而“凭证填制”在操作功能上分为“填制”、“修改”、“删除”等步骤以进行正确性控制。⑦填制好的凭证同样需要审核。由于在电算化会计中凭证是全部资料的惟一入口,即一般情况下只要凭证输入正确,账、表资料则一定正确对待,所以对于凭证的录入、审核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2 会计电算化对账簿的影响

在手工会计登账时,总账由一名会计人员根据凭证汇总进行登账,明细账由另一名会计人员根据凭证平等登记入账,月末检查两者是否相等。由于两名会计在登记入账时有可能发生错误,平行登账就可以检查错误。但在电算化会计中,总账与明细账均来源于记账凭证,其他的处理均由计算机内部来完成的,而计算机的内部运算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发生错误的,所以在电算化会计中总账恒等于明细账,平行登账的校验功能在电算化会计中失去了在手工体条件下所起的作用,取而代之的是对数据输入阶段的控制,以保证数据处理的结果是正确可靠的。

2.1 电算化对明细账的

手工会计时,由于手工会计凭证查询的单一性,所以采用复式记账法,将会计资料进行分类、归集,设置了明细账,以便可以分账户查询凭证。明细账实际上就是将手工凭证按照科目重新将分录录抄写一遍,既麻烦又可能出错,而目的是为了核对和查询方便。在电算化会计中凭证的查询可以提供多种条件组合条件,且机处理快速准确,实行会计电算化后,消除了手工处理过程中重复抄录、容易疲劳、易出错、传递缓慢等不利条件,从而可以大大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2.2 会计电算化对账簿的查询的影响

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后,日常查账工作变得易如反掌。一般的会计软件都提供了强大的账簿查询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输入查询条件,计算机会迅速地调出符合条件的账簿资料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这里的条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几个条件的组合。相对于手工会计条件下的查账工作而言,用计算机查账的工作量变得微乎其微,而查账的效率和质量则是与手工条件下查账工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3 会计电算化对科目汇总与记账凭证汇总的影响

科目汇总、原始凭证汇总的主要目的是减轻工作量和便于试算平衡。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登记账簿之前可以“汇总”而是必须汇总。电算化系统可根据需要随时对任意范围的凭证进行汇总,汇总速度较快且准确,计算机不会因疏漏出现总账与明细登记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因为在记账之前系统已自动进行了“试算平衡”。

此外,原手工会计下,记总账与记明细账是分开进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总账与明细账的相互核对以发现手工记账或汇总过程中出现的差错,电算化后,计算机记账与汇总是不会发生差错的,因此,电算化对于凭证的汇总主要目的是察看一下哪些凭证是否已经经过审核,是否已经记账这样一些工作,而不像手工会计条件下那样起到核对的作用。

3 会计电算化对对账工作的影响

手工会计核算的对账工作,一般可分为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和账时核对四个方面。在电算化条件下除账实核对以外,其他三个方面的核对要求及核对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3.1 账证核对,需进一步加强

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的账证核对应进一步加强,这是由于从原始凭证的归集、整理、审核到填制记账凭证,这一系列过程不是依靠人的处理来完成的,因此差错必须会出现。同时由于计算机对资料的自动处理和共享调用,使记账凭证向计算系统的录入近乎是会计核算的惟一数据输入环节。它的正确与否决定了后续其他各环节。另外,由于记账凭证录入后的其他各环节是自动完成的,就使人们对这些账目资料失去了直接接触的机会。所以,对于账证核对应进一步加强,加大核对力度,以保证记账凭证的处理是准确的。

3.2 账账核对基本可以取消

对于录入到计算机的记账凭证进行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的登账,因为这些工作是由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的,它们之间的资料是一致的,所以以核对为目的账账核对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3.3 账表核对要区别对待

因为报表也是由计算机生成的,所以从上说一张报表设计并经过检验后应该是准确无误的,也就是没有必要进行“账表核对”了。但是,由于各单位的业务情况是千差万别的,各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也是有所不同的,这些因素使得报表填列公式缺乏规范性;还有报表公式编辑的完整性没有绝对保障,所以对于账表核对应区别对待:对于业务较稳定,电算化水平较高的账表核对也失去了其最初的设置目的,反之,则仍有必要进行账表核对。

4 会计电算化对报表输出的影响

篇4

关键词:财务会计制度;医院;会计核算;影响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引言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医院的经营体制和经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需要不断改革医院的会计核算体系。会计核算体系指的是由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的会计方法所组成的整体,包括会计预测方法、会计政策方法、会计检查方法、会计核算方法等。新制度的颁行,进一步促进了医院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促进医院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

第一,会计科目的变化,与医院会计核算要求相符合。新制度在会计的核算科目上进行了调整。增加了长期债权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两个科目。同时,增加了对公益性会计核算科目,对医院的公益性支出进行准确的统计。从医院经营的实际情况出发,取消了部分会计科目,提高了医院会计核算体系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第二,取消药品进销差价。在增加核算科目的同时,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的会计核算科目,新医院会计制度要求医院在药品出售中实行零差价,这就改变了过去以药养医的局面。在新制度中,取消了药品总账科目,增设库存物资会计核算科目。在药品成本管理方面,不再以管理费用进行分配,而是按照出售成本进行结转。

第三,改革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在新制度中,对医院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按照固定资产的寿命期来分摊医院固定资产的成本。对于非财政科教项目、财政补助项目而产生的固定资产,在计提折旧时还应该增加累计折旧项目,但不应记为医疗成本。

第四,调整了支出类会计科目。在新制度下,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合并为医疗收入,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合并为医疗业务成本。根据医院经营业务的需要,在收支中当地设计了教学收支和科研收支项目,规范了医院收支管理与核算。同时,平衡了预算会计科目和会计科目,不仅能反映预算管理信息,还能反映出医院的财务信息。

第五,净资产核算发生了变化。在新制度中取消了固定基金,增加了待冲基金科目,将科研项目、财政补助形成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通过待冲基金反映出来,能够反映财政项目和科研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同时,增加了医疗风险基金科目,从当年医疗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医疗风险基金,用于医疗赔偿。

(二)促进医院成本管理规范化

新制度对成本管理的要求较高,且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在成本核算上,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成本核算的对象更加明确。新制度中规定了项目成本、诊次成本、病种成本、床日成本、科室成本五个核算对象,进而规定了成本核算应按照科室、床日、诊次为基本核算对象, 三级医院等还应该增加病种、医疗服务项目等成本核算对象。

第二,科室费用归集。在科室成本方面,新制度进行了明确规定,将科室成本分成以下四类:医疗技术类、行政后勤类、医疗辅助类、临床服务类。对科室成本归集、成本范围进行了统一规定,为医院成本比较、规范医院的成本核算提供了统一标准。

第三,加强科室管理。在科室成本分摊上,新制度规定了三级分摊制度。第一级分摊能够反映出医疗辅助类科室成本,第二级分摊能够反映出医疗技术类科室成本和医疗技术项目的成本。第三级分摊能够反映出医疗服务项目的诊次成本、病种成本、床日成本、科室成本。

(三)提高医院的会计信息质量

新制度的颁行不高,提高了医院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对医院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一,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取消了修购基金,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采取计提折旧的方法,能够真实反映出医院资产负债情况,在固定资产方面按照不同的资金来源进行处理,在账面价值中列示,防止医院资产虚增。其次,将基建账数据并入到医院账目中。在新制度中,将基本建设账目数据合并到医院账目中,在医院会计核算中能够反映出医院的收支、债务和资产情况。最后,增设了待冲基金,将科教项目、财政补助项目形成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通过待冲基金反映出来,能够反映出政府资金投入情况。

第二,规范医院收支核算。取消了医院管理费用分摊制度,将管理费用不列入医疗成本中,以期间费用进行处理。同时,将科教项目并入医院收支管理项目中,反映教学资金、科研资金的结转情况,不仅规范了医院教学科研资金核算,还表现了医院收入完整性的特征。

第三,完善医院财务报表。新制度对医院财务报表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医院增加成本报表、绩效考核表、财政补助明细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丰富了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同时,要求医院会计核算应深入到科室上去,细化医院会计核算工作。

第四,规范了政府财政性资金的核算,反映医院资金补偿信息。在新制度中,规定了政府财政拨款和科教项目的资金结余不能用作年终分配,应上交财政或结转下年。对于科教项目、政府拨款而形成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折旧、摊销等不得记录医疗成本中,而应该通过财政补助情况表反映出来,真实地反映出医院资金补偿信息。

三、结束语

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核算产生重要作用,不仅促进了医院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和成本管理规范化,还能够大大提高医院的会计信息质量,对医院的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但也应认识到,新制度的推行还受到一定的限制,对医院的约束作用有限,因此,应继续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以新制度为指导,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模式;影响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改革的概述

(一)会计制度的改革。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的职能也逐渐发生了改变,其中,财政收支已经由原来的一条线管理转变为双线管理。因此,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预算及管理也将发生改变,最为重大的改变可以说是预算会计会向政府掌控和非盈利会计的方向发展。

(二) 会计管理职能的改革。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职能的不断发展,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职能逐渐融合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发展趋势,其中,财务会计会逐渐重视事前、事中的决策,同时会计管理会逐渐重视管理、监督、决策及控制等各个环节的逐渐融合。

(三)财务管理模式的改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逐渐将计算机应用于工作中,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的采集,并对财务信息进行全面集中式的管理,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由局部分散的管理方式逐步向远程集中财务管理的模式发展,这样不仅实现了对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动态性监控,同时还有利于数据的传递、共享。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会计核算实现集中式管理模式。集中式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是在计算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中。

(二)会计核算实现虚拟型集中管理模式。虚拟型集中管理模式主要是指通过对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数据进行集中管理,从而实现对该单位的会计集中管理。

(三)信息技术对会计核算管理模式的意义。(1)提升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模式的应用,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因计算机的便捷性。(2)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秩序。会计集中核算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得到了集中,会计工作人员能够运用计算机对本单位的会计信息进行监督,及时予以审核,这就真正实现了财务会计的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的风险,有效避免了腐败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四) 提升了会计监督的水平。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管理中,使得会计的核算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账户集中管理后,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都被集中起来,利用基本户集中办理财政支出业务。

三、现代信息技术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影响

(一)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管理。随着国家公共财政逐渐进行了改革,各个行政事业单位也逐渐展开了部门预算的改革,这就需要各个行政事业单位预算部门的会计人员全面掌握本单位的各项信息,依据这些信息准确编制本单位下年度的预算资金,从而保障本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实施。

(二)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支付管理。我国采用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财政性资金全部储存在人民银行国库中,若行政事业单位有需要时,可向财政部门申请支付款,我国财政部门可以依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拨款,支付后财政信息系统会自动生成财务核算的凭证,这就有效规避了违法违纪等不良行为的发生,从而提升了财政资金的使用率。

(三)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由于会计核算逐渐转变为事中的动态核算,这就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可以及时提供财务数据,向单位的财政部门及主管部门等传递会计核算信息、指标执行信息及指标结余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丰富了会计信息的内容,提升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也得到了发展,信息技术应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管理中,不仅加快了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同时也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效率。

篇6

近年来,我国企业高度关注投资市场变化情况,以及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变化表现,差异性核算方式对财务报表有不同影响,针对具体影响展开探究,能为企业投资决策制定、财务报表制作方式调整提供依据。本文探究这一论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分析如下。

二、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变化表现

现如今,股权分置改革逐步推进,在改革的重要时期,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以及相关方法的适用范围相应改进,下文具体介绍各核算方法的变化情况。

(一)权益法适用范围变化

权益法适用范围改变,具体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方面即被投资对象实行联营投资;第二方面即被投资企业实行管理权限性投资。

(二)公允价值适用范围变化

基于公平教育原则,参与交易活动的双方主动组织资产交换,其中,公允价值应用呈现动态变化特点,与此同时,持有严谨、客观态度。公允价值使用时间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市场经济动态发展后,我国相关部门对其高度重视,并为其提供了可靠支持,受财务舞弊行为影响,最终于二十一世纪初停止使用。

(三)成本法?m用范围变化

该方法适用范围改变同样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方面即投资对象及时、动态掌控投资;第二方面即被投资对象拥有的控制权力单一,仅形式化操作控制权力,进而公允价值计量准确性得不到保证。

(四)差额摊销方法变化

这一方法具体指的是初始投资成本与权益份额间的差额,对比于以往,投资差额处理方法仅为摊销法,由于相关政策颁布、执行,摊销法不再适用,此时应用减值测试法以及投资调整法予以处理,在这一过程中,全面考虑初始投资成本与公允价值间联系。

三、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变化原因

(一)权益法适用范围变化原因

之所以会发生这方面的变化,主要原因即我国各类投资企业发展除以失衡状态,其中,国有投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应用权益法能够准确了解被投资企业经营情况,并具体分析其经营效果,在现状了解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其与国际会计准则同步变化。最终能够平衡不同性质投资企业的投资关系,避免再次出现独占鳌头现象。

(二)公允价值适用范围变化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化较快,在这一时代背景中,为提高公允价值利用率,合理确定投资核算指标,需要注意的是,所选投资核算指标应全面反映负债价值以及资产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公平交易原则利用率。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优化投资环境,同时,还能缩小与国际会计准则间的距离,能够大大提高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准确性。

(三)成本法适用范围变化原因

财政部门经营管理期间,时刻关注国际会计准则变化情况,为了提高财务报表信息准确性,同时,降低财务报表影响,成本法适用性较高,成本法适当调整能够更好的满足这一需要。这对财政部门有序管理、顺利经营有重要意义。

(四)差额摊销方法变化原因

差额摊销方法变化的主要原因即全面维护借贷双方合法权益,避免借贷双方因利益分配不当产生矛盾,除此之外,投资差额方法适当处理能够深化投资企业改革。

四、雅戈尔企业集团长期股权投资基本现状

(一)雅戈尔企业集团基本介绍

雅戈尔成立于1979年,最初该企业主要经营管理服饰业,随着服饰行业的不断稳定,以及经济效益的增加,雅戈尔跨领域发展,坚持多元化发展战略。目前,雅戈尔在衬衫产品、西装产品中占据重要的市场地位。

(二)雅戈尔企业集团长期股权投资现状

雅戈尔经济利润逐年增加,长期投资类型多样,其中,长期股权投资在生合营企业以及联营企业中常见。长期股权投资动态变化情况显示于资产负债表,新会计准则下,该企业2015年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变化对财务报表影响较大,具体表现为:长期股权投资账面数值占净利润45.33%,占净资产比例91.68%,投资收益占净利润110.41%,这也是选择雅戈尔案例展开论文分析的主要原因。

雅戈尔企业选择长期股权投资方式,以便为今后投资累积充足资金,以此获得经济收益;这种投资方式对企业经营决策制定有重要影响,同时,还能与企业经营管理保持同步;符合多元化经营需要。雅戈尔企业集团长期股权投资对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有重要影响,再加上,市场发展非确定因素较多,进而会再次影响投资规模,以及投资方向的确定:投资收益项目后,这对经营成果有直接影响。下文具体分析雅戈尔企业财务报表受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变化的影响,希望能为同类企业在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变化引导、财务报表客观分析方面提供正确指导。

五、雅戈尔企业财务报表受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变化影响分析

(一)投资时间方面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实行期间,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针对母、子公司投资时间具体确定,并提出了成本计算标准,以便合理调整权益法,大大提高这一方法在财务报表中利用率。例如,公司A卖给雅戈尔企业,投资期结束后有较多经济效益,其中,经济效益包括A公司利润,A公司利润中百分之二十属于雅戈尔企业,即A公司年末分配经济利润于雅戈尔企业一部分。因此,A公司进行利润计算时,需要扣除百分之二十利润,余下利润即实际利润。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原则改进后,趋近国际会计准则,应用成本法参与处理长期股权投资活动,能够间接显示企业投资利润,以及现金获取情况,这一过程即现金流入行为。利用成本法完成雅戈尔企业财务报表编制,能够传递丰富、准确信息,最终提高财务报表真实性,有利于提高财务报表利用效率。雅戈尔企业编制财务报表期间,应用收益法适当调整,以便直观了解企业财务变化情况,掌握投资收益动态效果,这能大大提高会计处理抵消效率,取得良好的会计处理效果。

(二)会计处理方面的影响

雅戈尔企业财务报表会计处理变化受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变化影响较大,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也是新会计准则应用需要,这能更好的迎合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变化要求。此外,能够间接显示公允价值在会计核算方面的影响。新会计准则指出,权益法在待售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收益方面的适用性较差,并且个别权益享有不在交易对价范围内,无需对这一部分进行权益法核算,应用?嘁娣ㄊ实闭?理具有可行性。

(三)投资核算范围方面的影响

雅戈尔年报数据显示,虽然企业持有百分之五十股权,但由于企业在子公司中的经营管理效率较低,最终股权转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持有被投资企业百分之二十以下的表决权,能够对被投资企业产生关键性影响;持有被投资企业百分之二十以上的表决权,不会对其产生关键性影响。例如,雅戈尔于2013年成为宁波银行股东,虽然仅持百分之十的股份,但有权雅戈尔董事有权参与宁波银行经营决策,2014年,雅戈尔投资方式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转变为长期股权投资,宁波银行作为被投资者受到了较大影响。又如,联营企业进行资产重组,之后改变公司名称,公司持股由原来的30.56%下降到13.5%,同时,股东地位相应下降,公司受到了较大影响。

(四)投资方式转换方面的影响

雅戈尔企业联营企业名称更换、合作企业签订授权委托书等行为均会转变投资方式,一般来讲,长期股权投资转变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据新会计准则规定,签署授权委托书意味着雅戈尔失去企业经营权利以及管理资格,此时企业投资尚未达到长期股权投资条件,最终投资方式仍为出售金融资产。据年报数据资料显示,会计核损方法改变,产生的投资收益为123,156.98万元,净利润为245,756.21万元时,转化产生的收益占净利润58.45%。从中能够看出,长期股权投资方式转换会对财务报表产生重要影响,对此应根据企业财务实际,按照新会计准则规定,选用适合的投资方式。

(五)长期核算变化方面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背景下,雅戈尔长期股权投资定义适当补充,与此同时,长期股权投资以及金融资产适当调整,据年报资料显示可知,较多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以及可供出售间转换被揭示。雅戈尔在某企业持股占比为4%,随后持股比例上涨至22%,并委派董事成员,这一过程即长期股权投资转换的过程,此时权益法作为主要核算方法。新会计准确颁布、制定期间,由于权益法投资分类会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资产变动,如果资金变动额度较大,则会对企业运营以及管理现状产生不同成的阻碍。

数据资料显示可知,201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618,007.34万元,长期股权投资为1,062,577.35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占比为23.4%,长期股权投资占比为42.53%;201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519,598,.55万元,长期股权投资为1,135,830.36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占比为23.27%,长期股权投资占比为53.11%;201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779,596.03万元,长期股权投资为994,477.14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占比为33.23%,长期股权投资占比为42.51%;2015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731,976.51万元,长期股权投资为1,190,804.53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占比为26.68%,长期股权投资占比为43.41%。金融市场稳健发展,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能够应用公允价值计价,此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价值差值在资产负债中显示[4]。

篇7

摘 要 现代化科学技术冲击着人们的工作方式与生活状态,以会计电算化为代表的新技术打破了传统的依靠纸笔记账的工作模式,保证了审计与会计核算的高效运行,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也提高了相关数据的准确度与精密度,保证了相关资料的共享,从现状来看会计电算化支持了会计核算的积极发展,然而,审计工作由于其特殊的性质没能适应电算化的发展,自身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针对会计电算化展开讨论,分析了会计电算化对审计以及会计核算的影响。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审计 会计核算 影响

会计工作方式经过发展走向了电算化趋势,在这种新型技术模式下,从会计核算以及监督方式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进步,这无疑会对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一定影响,与传统的会计工作不同,电算化会计方法更加先进,技术更加精湛,运算更加精准----在这样的新型形势下,传统的财务审计已经相对无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急需改革与发展。

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1.会计电算化背景下审计工作中的问题

电算化会计软件无法达到审计的需求,虽然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功能更加完备,但是却仍然无法达到审计工作的需求,例如:数据查询以及审计痕迹存留等方面都无法满足,而且在电算化背景下,审计工作的法规制度、原则、方法等方面都需要改革,电算化环境下的审计往往跟不上电算化会计的发展步伐,也就是说现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仍然无法全权负责审计工作。

2.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工作内容

电算化会计系统主要包括:数据系统、计算机软硬件还有其他的专业工作人员----因此,同传统的手工审计内容比起来,电算化会计审计工作内容呈现为:

第一 ,对于系统内部控制的审计。首先能够审计出其内部系统究竟可以保证数据记录有多大的准确性与精确度,也能够审计出进出的授权控制以及相关业务的核查处理----其次,能够审计出内控系统可以怎样积极维护企业财产的完备性,这两点的审计,就能够探究出内控系统究竟会在预防与查找会计数据信息中的错误与弊端方面发挥多大作用。

第二 ,对于这一系统的程序的审计。这一系统发挥作用的部分无非是会计软件、其质量水平会影响到整个电算化系统的工作状况,其中主要审计这些软件对于数据信息的处理能力,审核其运行是否及时、准确与稳定,也审核其发现与纠正错误的能力,这种审计能够借助计算机内部的数据转换系统来展开。

第三 ,对系统的工作目标也就是会计数据的审计。可以说这一方面的审计居于生死攸关的地位,因为会计数据处理水平会直接决定会计信息的水平,前者的准确度、可靠性或对后者产生深远的影响。相关的会计工作人员应该使用一些抽查与核查对比的方法来进行审计,例如:抽查原始证据同系统内部证据加以核对,抽查手工记账与系统内部账目将两者对比,或者通过凭借其中的审计软件来达到审计的效果,进而确保审计的准确性。

第四,对这一系统的发展质量的审计。这一工程属于系统工程,具体涵盖了系统探究、设计以及运行、保护----这一系统的质量以及工作效果不但与平时的管理或维修密切相关,而且也同这一系统的开发质量有很大联系,所以,倘若在开发中出现了问题或者失误,那么当系统工作时,就会大大影响到数据的处理与一些数据的真实度与可依赖性,也会影响到工作效率。

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1.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方式转换的影响

首先,账本的数字化。电算化下的会计资料已经向着电子与数字化方向发展,所以,整个的账簿也趋向于虚拟化,其中账户依然作为会计信息形成的基础,然而,与以往的手工记账不同的是,多种多样的会计数据与资料都能够存储到电子数据系统中,其中的账簿也是虚拟的,之所以说是虚拟的,就是说计算机里面实际上没有账本,也不是电子数据通现实账簿的准确对应,账本中的数据大体有两类,其一为消耗额,其二为余额,前者源自日常的账目记录,后者也就是余额数据却在账本被汇总以后出现的。因此说,账本记录无非就是将记账证据上面的信息进行规矩、汇总,然而电脑以其自身的数据处理优势,能够十分高效、清晰地对账目记录的众多资料加以归类、汇总。在账户余额方面,仅需确保系统最初所录入的余额信息准确无误,就能保证后面的数据信息精准,所以,电算化系统内部的账目是通过证据库中的文件与有关联的数据共同计算出的结果。也就是说存留了这两部分的文件与数据,就确保了账簿的作用的发挥。

其次,会计电算化记账过程的数字化。会计平时极其频繁也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记录账目,记账实际上贯穿于整个会计工作流程的始终,类似于这种会计的手工记账,电算化系统实际上无非也表现为一个信息化的账目记录过程。由于缺少现实的记账文件。记账的过程简单说就是把之前凭证库中已经被审核合格的账目凭证打上标记,也可以通过铸就账后凭证库资料,其中说明这些记账凭证已经被记录入库,已成事实的东西不可以被改动,一旦有异常出现,只可以利用特殊方法来操作修正,例如:凭借键入“更正凭证”来进行修正。因此,即使在电算化系统下,一些失误环节也是能够被取消的,电算化系统下能够在一瞬间形成需要的账簿,为在短时间内形成报表提供便利。

2.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科目设置的影响

首先,对于科目编码设置的影响。在过去的手工账目时代,没有形成严谨的科学设置,现今的电算化时代,科目的设置更加细化,在每一个会计工作环节都设立了具体名称,从凭证的输入、信息的咨询以及账目核对,都有了自己的科目名称,还有配设对应的科目代码。这种科目的详细分类就是对会计要素内容的分类核算,任何一个会计科目都规范出了具体的涵义以及测算范围。利用这种方法能够为相关的学习者与使用者供应全面、细致的分类指标系统。每一种会计核算方法都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在这一先进系统条件下,各种业务在加以核算时,系统能够通过代码进行辨别,能够在短时间内对一些明细信息加以核对,一方面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使财务信息更加精准。

其次,对账本的影响。与普通的手动查账的失误较多相比,电算化系统下查账工作更为容易、准确。计算机本身就具有信息数据的处理与查询功能,在会计信息的管理方面也凸显了其重要作用,只需要在正确位置键入查找条件,系统就能够很快地查处所需求信息,而且还可以通过对查询条件的编辑来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查找。无论在效率方面还是准确度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科目汇总到原始数据汇总都能够通过这一系统进行,这样大大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确保了工作的准确度。而且在电算化系统下,具体账目的记录同汇总之间不能形成误差,由此提高了信息的准确度与精确性。

总之,会计电算化系统是高端科技发展的产物,对于会计工作产生了冲击性的影响,从审计到会计核算都受到了一定影响,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劳动强度,保证了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前.论财务会计的变革从桌面走向网络.山东煤炭科技.2006(O1).

[2]曾祥龙,庄乐从.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核算方法.中国市场.2006.

[3]崔爱平.浅谈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2010(12).

篇8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管理;影响;优化措施

会计核算和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与进步,会计核算和管理也需要进行一定的优化和创新,从而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进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管理,符合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管理模式的影响

1.集中管理模式。集中管理模式,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应用广泛,有利于电子计算机的变革和创新,而且对于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进而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高质量、高水平。现代信息技术对集中管理模式的影响主要在于:1.1有利于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会计核算集中管理模式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使工作水平大幅度提升,进而保证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1.2有利于行政秩序的规范化。实行集中化管理模式,加强了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会计人员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加大了监督与审查力度,有效避免了在管理上出现失误,从而杜绝不良现象的发生和蔓延。2.虚拟会计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根据各个部门的相关数据进行有效统计与管理,并没有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进行集中化管理。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管理过程的影响

在尚未推行公共财政改革之前,各个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管理过程相对来说比较侧重于核算方面。每年结合预算支出情况,经过相关财政部门审批之后,进而开展账务的核算工作,制定出会计核算与管理报表。各个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会计管理过程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优化和调整,创新会计核算与管理模式,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影响深远。1.影响着预算编制工作的进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普及和应用,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相关的预算改革制度。预算单位根据实际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且结合财政部门确定标准定额,进行预算编制工作。因此,相关部门要依据会计核算信息,及时编制出下年度的预算,进而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年度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2.影响着资金支付管理的进行。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变了财政资金的拨款方式,实现了预算单位账户向人民银行国库的顺利转变,加强了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之间的统一和融合,形成有效的资金使用机制。因此,预算单位必须高度重视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避免出现违法乱纪现象,旨在不断提高资金使用的利用效率。此外,预算单位要了解和掌握预算指标,在支付资金过程中,主要通过财政部门进行办理,在申请支付提交之后,依据财政信息系统反馈的信息,自动产生账户核算凭证,大大提升了办理资金支付的效益。3.影响着会计核算工作的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使核算业务发生了重大转变,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信息,并向财政部门公开会计核算信息。财政部门通过会计核算编制规划,有效监督了资金的使用情况,避免了一些非法人员私自挪用资金现象的发生,减少了资金的风险性和破坏性。4.影响着财务预测与会计决策的进行。行政事业单位由传统财务会计模式转向为以预测和决策为主的管理会计,综合运用各类学科,并且完善预测和决策的辅助系统,给予一定的技术支持。行政事业单位依据财务预测与会计决策,可以对下一年度的支出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出最优方案,促进资金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进而确保财务管理预测与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发展进程与变革

1.使政府机构职能发生了重大转变。财务收支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部门预算管理和财政集中支付两大方面,预算会计也逐渐向非营利化进程迈进,具体表现为:政府会计将行政事业单位与财政总决算进行了紧密的联系与结合,从而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具有非营利化的特征。2.会计管理职能进行了必要的改革。以往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主要以监督和核算为主,依据自身的标准和要求来统筹优化会计管理模式,例如:财务审核和记账等等;同时,资金的监督与控制也尚未得到相关部分的重视。基于此,将财务会计职能与预算管理进行了一定的融合,将工作重心由事后财务分析成功转变为事前财务分析,确保决策过程中资金管理的有效运用。3.财务管理模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普及。行政事业单位通过不断地变革,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财务管理模式中,特别是在整理信息和数据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此外,实现了远程化管理与控制,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清晰度和透明度。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管理中的优化措施

1.制定相应的财务预警机制。建立健全财务预警机制,可以有效减少财务风险的威胁和破坏。将经营环节中的关键控制点建立在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中,加强对控制点的管理与控制,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有发生超标现象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避免风险的进一步破坏;增强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和危机意识,做到权责统一,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安全的顺利实施。2.综合运用软件技术和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可以考虑聘请专业性的管理咨询专家,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科学的管理经验与管理理念,找到适合于自身发展的软件进行开发、选择和利用。将管理模式与软件技术相结合,既可以满足于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也可以为事业单位提供较强的技术支持和科技支撑。需要注意的是,软件要及时进行更新与换代,以适应于市场环境的发展与变化,致力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来。3.加强信息资源的共享。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中,会计电算化管理应用较为广泛,在一定的范围内实现了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但是涉及范围比较有限,有时信息沟通还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和制约。要想更好地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就必须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扶持力度,在信息资源共享性的基础之上,不断提升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率。具体来说,可以利用网络化技术,建立统一、全面的会计管理平台,加强整体会计信息的统一性与一致性,不断强化信息沟通的畅通性。4.实行远程会计核算管理。公共财政改革使预算管理部门得到进一步的深化,财政主管部门和相关事业单位非常重视预算编制工作。实行远程会计核算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会计软件来加强自身的远程预算管理能力。制定并规范统一的会计核算科目和编码原则,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从而不断提升本单位的会计管理质量。5.建立统一全面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平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出一个全新、良好的管理平台。以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为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依据预算编制的相关信息和国家财务制度,为会计人员提供会计管理的信息资料。同时,会计人员还可以在平台中,进行交流与互动,相互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五、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管理影响深远,既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工作效率,也大大促进了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稳定发展。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勇敢地迎接挑战,使会计核算与管理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从而不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郝立曼.新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12):141-142.

[2]刘小奇.信息一体化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适应性原则解析[J].财政监督,2014,(29):30-32.

篇9

摘要:本文就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做了深切分析。本文首先介绍了物价变动的概念。不断发展的经济和众多因素将会引起物价的不断变化,从而对会计的核算产生许多影响。文中从会计理论完善、会计报表调整以及会计模式选择三方面提出建议,最后从经济发展、宏观调控以及经济形势等方面就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做出总结。

关键词:物价变动;会计核算;影响;建议

一、物价变动理念概述

在实践中,物价变动是指商品、劳动力价格的变化或货币购买力的变化。本论文中对物价变动量的界定是在一年内,物价变动频繁,使物价通货膨胀率达到100%时,也就意味着年初的100元在年末只能值50元时,我们就需要对相关报表进行调整。文中主要是基于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物价变动而进行的会计研究。

物价变动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样的,包括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技术革命,货币价值变化之间的关系,供应和需求,竞争和垄断等。物价变动,根据范围分类,可分为综合变动和特定变动两类;根据方向分类,可分为物价上涨和物价下跌两类。

二、物价变动时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经济不断发展,因为众多因素将会引起物价的不断变化,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产生许多影响,例如,物价变动促使会计核算更能体现其市场价值,物价变动动摇了我国以历史成本为依据的会计核算使人们关注公允价值,调整原有的会计准则,促使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接轨,可以更多的借鉴外国经验,物价变动使更多的学者研究,逐渐形成了物价变动会计,会计人员对集中在价格的关注可以使财务报表更真实的表达,并报告给用户,使其获取信息并进行决策。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有诸多影响,主要对会计的基本前提――货币计量,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会计目标及会计信息有用性以及会计报表四个方面产生影响。

三、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的建议

(一)完善会计理论

我们所有的会计核算都应该以会计理论为基础,而我们现有的会计理论并为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提供理论基础,这就需要我们完善会计理论。例如会计的基本前提中有货币计量这一前提,而货币计量是以币值稳定为基础的,当物价变动时,也就意味着币值不稳定了,我们将在会计核算时采取措施,应对物价变动,完善货币计量。我们现行会计一般采用历史成本会计,但对于物价变动,这显然不能适应会计的需要,所以我们提出了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现时成本会计模式、现时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来应对物价变动,补充和完善了会计的原则。物价变动的会计核算还是要为会计人员提供信息,有利于其做出合理的会计决策。

(二)物价变动时对会计报表的建议

本论文中在叙述物价变动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时,我们可以看出物价变动主要是对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我们将针对这些给出相关建议:

对于资产负债表的建议:

第一,对资产的建议。在对资产的建议中,我们可以选择有针对性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这些项目进行建议。存货中,采用后进先出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物价变动的影响,因为使近期成本与现行收入相配比;按后进先出法计算存货销售成本,同时使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销售成本按接近于现行市价计算成本;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方法计算会计期末存货。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建议类似都是大体有两种方法应对物价变动的影响。一是加速折旧或摊销,二是对其定期重估价。

第二,对负债的建议。由于物价变动对负债项目中的非流动性负债影响较大,所以我们的建议主要是针对非流动性负债的。这些负债项目都是有一定的时间期限,在这段时间期限内这些项目的实际价值可能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他们的账面价值是固定不变的。这些负债类项目原始是以历史成本计量的,企业在还款时还是按其账面价值,但是我们调整资产负债表时可以按其当时的公允价值进行调整,这样一来,负债项目在历史成本计量下与公允价值计量下会产生差异,这个差异对企业来说是有益的,并计入营业外收入。

第三,对所有者权益的建议。由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以物价变动时对资产和负债都有影响,必然会对所有者权益造成影响,当物价变动时我们对资产和负债进行了调整,所有者权益也会随着相应的变化,在这里我们不过多的进行论述。

对于利润表的建议:

第一,对营业收入的建议。物价变动对营业收入价值有一定的影响,最初的收入是按历史成本计量的,然而年末则是通过月报、季报等报表的数据计算而得,这样收入总额会与真实收入产生差异,这就需要我们在年末按营业收入的实际价值调整利润表,收入的计量也可以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第二,对相关费用的建议。日常中对费用的计量按历史成本计量,到期末由于物价的变动使按历史成本计量的费用不能反映企业真是的经营状况,这就需要我们在期末调整利润表,按照物价变动后的价值调整,也可以按照这一时期内物价变动的平均值进行调整,使报表更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

第三,对利润的建议。由于收入-费用=利润,所以当物价变动时我们对收入、费用进行调整了,利润最终也会随之变化,最后体现企业的真实盈利情况,而不是虚增的利润,所以我在这里将不对此进行单独介绍。

我们的研究是基于一年之内物价变动较大而对报表做出的调整,年末,通货膨胀率高于100%时,即使我们出了相关的报表,也要对其进行修改,或通过发表报表附录对其进行说明,尽一切可能使会计报表更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一个企业如果在年末才对其进行调整工作量会很大,我们企业可以在平时采取一定的措施,能有效的弥补物价变动时的影响,例如建立物价变动准备金制度等,但是一切的出发点都以企业的成本效益挂钩,有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

(三)物价变动会计模式的选择

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产生一定的影响,减轻或消除这些影响我们可以通过组合历史成本和现行成本,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物价变动模式,大体上有三种模式,分别是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现行成本会计,现行成本稳值货币会计。

四、总结

第一,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当今社会物价变化的影响下,我们国家面临着新的挑战,直接对现行会计制度产生影响。在物价变动的前提下,如何建立怎样的会计系统,以及如何确定企业的收入,怎样对企业资产进行正确测量和保持企业的资本是要解决的会计工作问题。

第二,我们分析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可以完善会计表报,使会计报表更好的反映经济情况。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无法一一详细分析,但是我们可以挑出主要的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了解物价变动的影响。其二是我们针对影响提出的解决建议,除了本文完善会计理论,对财务报表中的项目进行处理,还有一些企业可以针对物价变动模式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模式来应对物价变动这些建议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改进财务报告,那就是,根据企业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物价变动影响管理决策和现有的管理水平,根据提供辅助的物价变动会计信息如补充报告准备适当的方式企业,添加注释的内容。我们现在应用的公允价值也可以应用到物价变动会计中,所有的措施都要适应我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

第三,我国的市场经济虽然有明显的宏观经济调控色彩,理论上是不存在通货膨胀预期,但事实上,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并不总是有效的。当通货膨胀压力的出现和不断增加,会计准则制定的物价变动将势在必行。

第四,在当前,物价变动会计建设是必要的,但其是一个值得长期思考、长期探索的过程,需要会计、会计从业人员、社会各行业、企业参与和支持。(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郝振平.国际会计(第四版)[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07

[2] 范潇.物价变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探讨[J].财会通讯,2010,09

[3] Frederick D, S. ChoirGary k. meek著.方红星译注.国际会计学(第七版)[M].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 12

篇10

[关键词]“营改增”;会计核算;企业纳税

[DOI]10.13939/ki.zgsc.2016.35.148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这是我国税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社会经济优化和税收制度的公平合理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改革的产生也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必然结果,“营改增”的实施必定会对我国会计核算产生一定的影响,文章就对“营改增”对会计核算产生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1 “营改增”对企业成本核算产生的影响分析

1.1 “营改增”对成本核算的影响分析

早在“营改增”实施之前,企业对于成本进行计算时都是按照税价的总和进行计算,这种情况下成本价税就被分成进项税和成本两部分,这样计算时就会比较麻烦。但是在实施“营改增”之后,会计对成本进行计算时,企业只需要对进项发票和销项税进行相应的抵扣,这样就能简单地对其进行计算,对销项税进行抵扣时,抵扣金额的多少和发票有关。[1]比如企业对人工费进行计算时,成本是人工费组成的重要部分,人工费是否收税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看法,同时也有不同的硬性规定,对于这一现象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企业直接提供劳务合同时,企业应该按照合同进行营业税的缴纳,缴纳的税率一般是百分之五,并且缴纳的税属于服务营业税。第二,企业对相关工程的招标分包时,企业还应该对合同中写明的分包费进行营业税的缴纳,缴纳的税款属于营业税。劳务提供者应该向对方开具有效发票。

1.2 “营改增”对企业收入核算的影响分析

实行“营改增”之后,对企业收入的核算也有很大的影响。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就以工程施工企业作为例子进行简单分析。国家没有实行“营改增”之前,工程施工企业需要缴纳的税款以工程造价的总额进行计算,这样无疑就会导致施工企业少缴税或者多缴税,导致不公平现象的发生。但是实行“营改增”之后,应该按照除去增值税之外的工程造价进行缴税,这样就能减少企业增值税的支出。税率在计算时,不含税的价格等于含税价格除以增值税率。这样就能保证征税的公平性。

1.3 “营改增”对企业票务产生的影响分析

实行“营改增”之后对企业发票的管理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实行“营改增”之后,企业各项税率缴纳时都会涉及发票,企业在购买东西时,专用发票大多数情况下被用在进项税的抵扣上,这样就会对企业票务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对于票务的管理和规范就变得极为重要。[2]在这种情况下,税务部门应该使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加强专用发票的管理工作,减少专用发票在使用时错误的出现,同时减少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对企业票务进行管理时,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还应该对企业交易过程中经常用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监督和审查,及时查看税务部门提供的专用发票的时间以及其他信息是否真实,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各种风险的产生。

1.4 “营改增”对企业利润核算产生的影响

企业要想正常运行就得保证企业处于盈利状态,企业运行时,必然会涉及现金流的流动,这样也会对企业纳税产生很大的影响。国家在实行“营改增”之前,企业相关的营业税和成本减少的比例都会对企业的利润和现金流产生影响。工程企业在缴纳税款时一般是进行预交款,这样就会导致企业应交款小于预交款,这样就会对企业产生不必要的损失。但是在实行“营改增”之后,企业就不用再进行预交费,而是在收到相应的款项之后再进行缴税,这样就能减少对企业现金流的冲击,这样企业也能更加顺利地运行,同时也能保证企业的经济利润。

1.5 “营改增”对企业纳税产生的影响

“营改增”之后,对企业的纳税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会产生增值税税负。“营改增”之后会对增值税产生不同的影响,税制改革之后,对相关企业的纳税人进行相关的认定,对于企业纳税人进行认定时,主要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根据纳税人的类型不同,税率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规模较大的企业税负会比小规模企业的税负低,这样对于小规模企业就会产生很大的压力,导致小规模企业利润被压缩,积极性受到影响。其次就是“营改增”对于流转税的影响。在税收缴纳时,营业税被归到损益类科目下,对公司利润进行核算时,应该从收入中将营业税扣除,但是“营改增”之后将增值税也计入应交税目下,这样就会对企业的利润产生影响。[3]最后就是所得税,无论“营改增”前后,所得税都会和利润有关,由于“营改增”之后获得的利润减少,这也就导致企业所得税相应的减少。这三点就是“营改增”之后对企业纳税产生的影响。

2 “营改增”背景下会计核算建议措施

2.1 对财务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

首先应该对财务人员进行综合的培训, “营改增”税收机制实行之后,对于企业财务部门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管理人员应该对财务部门的相关培训重视,积极对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这样能够提升企业财务部门的税收核算能力和缴纳水平,企业管理人员应该使用科学的方法来应对“营改增”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除了对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外,还应该加强企业中有关缴税工作的规范,“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核算不但会对企业的纳税金额产生影响,还会对企业的纳税风险产生影响。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对会计核算工作重视,对工作中的发票管理工作进行规范,企业运行过程中对进项税发票认证抵扣进行合理的管理,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正常运行。

2.2 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规范

国家实行“营改增”之后,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计量同样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财务部门提出较高的要求,财务部门的相关管理人员应该依照“营改增”的相关规定,对会计核算工作不断进行完善。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完善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下面就简要对其进行分析。

第一,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要注重财政扶持资金的管理和应用,及时将财政扶持资金与营业外收入进行合并,然后对其进行综合的核算管理。[4]企业对缴税进行管理时,应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专项财政资金进行合理的支配,企业在进行所得税时,应该将税收从收入中扣除,然后再对收入进行核算。

第二,企业对于其他非专项用途的财政性补贴资金进行核算时应该按照应税收入进行核算,在核算过程中企业还应缴纳相应的所得税。实行“营改增”之后,企业得到上级奖励的非专项财政资金时,还需要缴纳相应的企业所得税。

2.3 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增加“营改增”抵扣项目

国家实行“营改增”之后,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该根据“营改增”的相关要求从销售额中将相应的非试点款项进行扣除,企业对税收进行记录时,应该在税收记录栏中添加“营改增”递减专栏。

3 结 论

“营改增”实行之后对企业会计核算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政府应该根据“营改增”进行专项建设,帮助企业尽快适应新的政策。对于企业方面,企业应该对“营改增”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积极对“营改增”政策进行适应,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对“营改增”产生的影响积极进行调控,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对财政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进行提升,这样企业面对“营改增”才会从容不乱。

参考文献:

[1]黄树红.“营改增”对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2):91-92.

[2]贾薇.“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J].中国外资,2014(3):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