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重要环节范文
时间:2023-09-13 17:17: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核算重要环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事业单位在各个环节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事业单位为了提升自己在经济管理方面的能力,就会通过会计信息和开展会计工作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调节,以避免财务流程出现不科学不规范的现象。健全的财务管理组织结构和一套系统性的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是事业单位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近年来,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问题越发凸显,致使严重制约了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水平。本文首先阐述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要意义,其次根据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阶段,会计核算作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的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就需要事业单位就具体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我国市场经济的进步与发展促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逐渐显露,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标准还处于发展完善阶段,为了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的积极作用,各事业单位应该加强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做好会计核算工作,才能使事业单位资金成本的使用效率提升,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提高。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要意义
合适的会计核算制度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基础,也是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体现。若事业单位缺少合理的会计核算制度,将难以保证会计核算工作顺利开展,单位内部的真实资产状况将难以体现[1]。由于事业单位在性质上与普通企业存在区别,其所有活动的费用大多数来源于政府拨款,所以,必须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对于普通企业而言,会计核算内容主要偏重于利润方面,而事业单位更偏重于收支和分配的核算。会计核算主要有事前核算和事中核算,事前核算相当于预算,影响着单位进行各大重要决策,事中核算是检验预算执行的重要手段。会计核算是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的基础保证。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基础环节薄弱会计基础环节薄弱,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其一,财务人员的财务意识较差。当前的财务人员由于受事业单位编制的影响,使得其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上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一些财务人员并没有系统的经过岗位培训,并且缺乏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也不够,最终致使会计核算在基础环节上就出现问题,对会计核算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2]。其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主要是通过原始凭证的核查来评判的,但是由于单位内部管理上存在缺失,致使会计凭证存在各种不规范问题。会计凭证由于缺少稽核责任制度,事业单位在稽核方面的工作存在不规范,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履行职责不到位,责任不明确,大大增加了稽核工作出现失误的情况。会计凭证问题主要分为四点:第一,原始凭证失真,例如编造劳务款项;第二,记账凭证不规范,不符合单位内部现实状况;第三,账簿设置不合理,账目混乱;第四,财务报告不完整,不规范。
(二)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由于国家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重视,更新了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是会计信息真实的有效依据,但是,从当前的事业单位现状来看,单位缺少依据会计准则而制定的单位会计制度。目前,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缺少与财政改革相适应的修正策略,且并未遵守新准则的原则。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在建立会计制度时,并未考虑使用我国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基础,致使会计核算权责不明,会计核算效率和准确性较低。在会计工作中,对资产、负债和收入费用的会计处理也没有依据市场的变化进行适时的调整。同时对负债进行会计核算时,没有充分考虑事业单位存在潜在的风险。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形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信息质量问题。
(三)会计核算缺乏监督机制会计监督检查是会计核算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当前的事业单位在会计监督检查方面还未多加重视。一般情况下,会计核算监督不仅包括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而且还包括各监管部门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监督。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是审计监督,监督检查缺少针对性,缺乏实效性。事业单位外部的监督约束力和控制力较差,检查监督的作用难以发挥。
三、针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做好会计核算的制度建设提升会计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是做好会计核算的制度建设的重要部分。由于会计核算人员是影响会计核算工作过的重要因素,所以,会计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会间接地影响到核算工作的信息质量。事业单位首先需要保证财务工作的相关人员都是持证上岗的,再通过定期组织培训或者指导等方式来提升会计核算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还需要执行考核制度。会计核算人员的核算意识得到提高,制定会计核算制度就会更加顺利。完善会计核算制度需要考虑三个因素:首先,考虑会计核算的会计准则;其次,会计处理方式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整;最后考虑单位现实状况,分析财务风险。另外,之前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其之所以未能客观的反应事业单位的具体经营状况,是因为缺少权责发生制的约束[3]。采用收付实现制,不仅难以真实体现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状况和当期具体的收支状况,而且也不利于单位间收支的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而权责发生制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二)做好会计核算的监督检查工作加强审计监督检查是会计核算工作一项重要内容。而要强化审计监督职能,各种与核算相关的内容要实现透明化,其中包括各项财务支出,收支范围和标准以及审批程序等[4]。同时,核算过程要公开,其中不仅包括会议费、车旅费、专项业务以及基本建设费等既定范围内的内容,而且也要包括超支部分的内容。最后就是需要成立监督审计小组去执行相关制度,审计方式要符合事业单位现状。除了事业单位内部做好会计核算监督检查工作,各相关审计部门也要加大管理力度,重视对事业单位进行审计监督。这样内外结合的监督机制才能确保会计核算工作顺利进行,充分发挥效用。
(三)规范会计核算的方法若不规范会计核算的方法,就难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应用在会计核算基础环节的重要手段,是确保原始凭证真实有效、记账凭证准确、财务报告完整的重要方式。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在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发票、票据是会计核算的基础信息[5]。若会计核算方法不规范,很可能造成这些基础信息不准确,从而造成资产流失等现象。因此,必须确保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性。作为会计核算的重要环节,确保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性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会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以及财务报告等在管理上,要有严格的管理规范要求,否则,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以及财务报告会出现虚假等情况;其次,由于事业单位类别较多。所以,在提取折旧方面也要做好规范要求;最后,会计核算操作流程要进行具体的规范要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事业单位财产安全和完整的有效保障。事业单位必须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中加快改革步伐,通过提升会计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做好会计核算的制度建设,规范会计核算的方法以及做好会计核算的监督检查工作。解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同时也要做好会计核算相关知识宣传工作来营造良好的环境,让会计核算的作用充分发挥,为推进我国事业单位市场化进程做出贡献,帮助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走的更加稳健。
参考文献
[1]齐丽英.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若干问题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2:76-77.
[2]王洪萍.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引入权责发生制问题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5:291.
[3]牟广敏.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9:139-140.
[4]杨勇.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04:203.
篇2
关键词:国库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监督效能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3(3)-0090-04
国库会计风险作为中央银行的高风险区域,是资金风险控制的重中之重。随着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TCBS)的推广运行,国库会计组织体系和会计核算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导致会计核算和风险分布呈现诸多变化。国库会计数据集中核算监督的意义在于对国库会计核算过程和环节加以预测分析,是实施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检验的有效手段。本文以国库资金风险在国库会计核算过程中的表现作为切入点,提出在国库会计数据集中核算新形势下,由单纯针对核算结果的事后监督到面向核算过程的全面监督转变的整体思路,并给出有效提升国库会计核算监督效能、防范国库资金风险的相关建议。
一、国库会计核算过程风险分析
(一)内部流程的操作风险往往与资金损失事件构成共同体。内部流程的操作风险是指操作人员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因工作疏漏、不规范的业务操作、对核算系统功能不熟悉或风险意识不强等原因所造成的风险。基层人民银行国库人员如果主观上对操作风险认识不足,没有充分意识到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全员参与的过程,就可能出现内部控制松懈、制度执行不严,从而引发资金案件。某支行员工挪用公款7000万元一案,经办人员在审核时发现原始凭证有三处明显瑕疵的情况下,依然受理了该业务,最终导致挪用公款事件的发生,这正是相关业务人员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引发资金损失的教训实例。目前,在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的大环境下,国库数据在实现集中化的同时,也逐渐实现了网络化和无纸化管理,国库人员只需打开系统菜单,做相应的点击操作即可完成某项国库业务的处理。这样一来,在减轻国库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产生了国库人员对计算机及网络的依赖性,如果不注重学习新知识新业务,可能导致国库人员对国库业务的理解把握能力、灵活处置能力和应急控制能力的弱化,那么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国库人员不能及时正确处理,就可能导致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同时,如果国库操作人员的素质跟不上国库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对新推广的硬件设备、软件程序和服务功能不熟悉,极易因操作失误引发风险。
(二)制度性问题将成为核算业务操作风险防控的基本着力点。制度是所有业务活动的基础。从国库现存的相关制度看,核算业务还存在着部分制度与业务发展不协调及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这也是诱发操作风险引起资金损失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具体体现在:国库现有制度及规定不能涵盖国库各类业务的全部过程,使部分业务环节可能存在无法有效监督的状态。如国库预留印鉴方面,国库预留印鉴用于国库库款支拨、更正、退库和对账等相关业务凭证及报表上,随着财政部门、征收机关和银行业务的细化以及内设部门增加或变更,新旧预留印鉴变更情况时有发生。目前指导国库会计业务行为的重要规章制度中,对预留印鉴的启用、变更、遗失及注销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但对预留印鉴中印章的种类是行政公章、财务公章还是业务公章,以及印鉴的形状、大小、字体及是否可以带日期等并未进行统一规定。在国库业务实际监督工作中发现,留存在国库部门或监督部门的预留印鉴种类繁多,有行政、财务、业务和柜台印章,而且有的印章带有核算日期,有的印章没有带核算日期,这给国库部门和监督部门核对印鉴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时常会因预留印鉴问题产生疑问,给国库的资金安全带来风险隐患。
(三)业务核算集中和系统设计的缺失可能形成新的核算监督风险。由于国库核算系统的更新及业务模式的改变而产生的新的风险点,使得核算监督进一步复杂化,如果监督水平跟不上,容易造成因监督缺位而产生的风险。一是集中支付业务先支付后清算的方式使资金出口监管处于被动地位。由于国库集中支付银行较多,办理清算时间集中,因此对于大量的明细支付信息难以进行审核。目前对该业务的审核主要集中在支付申请划款凭证票面要素的完整和合规方面,对于资金支付的真实性、有效性以及资金用途及科目使用是否符合规定,则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督。二是业务处理差错及风险的可控性有待提高。TCBS是一个扁平化伞状结构的业务系统,地方各级国库在拓扑结构上均为相互平行的远程客户端与TCBS中心相连接,因此省分库对地市中心支库及区县支库进行有效监管的能力有所削弱,下级国库的业务处理差错和业务操作中的风险上级国库无法直接控制。三是系统参数设置规则和程序较为复杂,不利于基层业务人员掌握。TCBS参数设置规则复杂,而且需要各级国库之间联动,某县支库的参数设置错误可能会导致全省所有国库的参数设置无法生效。根据对陕西辖内县级国库现状的分析,目前普遍存在人员老化、业务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因此TCBS参数设置工作对人员素质的较高要求是基层国库面临的严重挑战。
二、现行会计核算监督模式存在的弊端
(一)受传统监督模式制约,国库会计核算的风险点依然存在一定的隐蔽性。目前,事后监督工作的定位是在对国库会计核算业务实施全面监督的同时,对涉及国库资金风险的业务和操作环节实施重点监督。从当前事后监督部门的监督实践看,全面监督至少要完成“一折角”、“二审核”、“五核对”等一系列工作,以保证原始凭证和印章印鉴的真实性、各类凭证要素的合规性,以及各类会计资料账证、账表、账账相符;此外还要承担会计资料的排序整理、装订编码、入档保管等大量辅工作,在业务高峰期更是埋头于大量的会计核算资料中。如果完全靠手工处理,事后监督人员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暇对国库会计核算业务进行深层次监督分析,难以发现隐藏其中的一些风险隐患。因此受这种传统监督模式制约,事后监督工作很难向纵深发展,导致国库会计核算的风险点依然存在一定的隐蔽性。
(二)实施非现场监督,难以全方位把控会计核算风险。目前事后监督部门单独承担会计核算监督工作,其实施对象是对国库会计核算结果而非国库会计核算过程的监督,这种监督模式只是依据国库部门提供的静态核算资料,根据监督人员对被监督资料可能存在的问题来审视业务操作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目前,国库会计核算业务操作从受理会计资料开始到记账凭证、账表以及系统相关凭证输出打印是一个动态过程,事后监督人员要从核算后台角度来全方位分析和判断国库会计核算过程是否存在作案动机和违规操作的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前台会计核算人员是否违规兼岗、操作人员离岗是否及时退出操作界面、操作人员名章、预留印鉴及重要空白凭证是否按规定妥善保管等,这些情况仅站在事后角度实施非现场监督是难以判断和发现的。从近年来人民银行通报的会计核算中发生的经济案件来看,发案过程主要是在核算过程中,如以习惯代替制度、以信任代替管理、以情面代替纪律,有章不循,随意减少必要的操作环节等等,都是产生风险的重要因素。而事后仅靠静态的会计资料实施非现场监督,在相关会计资料中是很难发现问题的,因此现行事后监督模式难以全方位控制国库会计核算风险。
(三)部分县(市)支行国库会计核算监督机制有待提高和完善。依据现行规定,对未成立监督部门的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原则上实行跨部门监督,由本行视具体情况确定。在部分未上收国库事后监督业务的县(市)支行,其国库事后监督实行了跨部门监督。事后监督岗位从国库部门分离出来后,在部分未上收国库事后监督业务的县(市)支行,有的设在办公室,有的设在内审纪检部门(事后、内审、纪检岗位合署办公),从监督管理层面上看是增强了国库事后监督岗位的独立性,但实际上可能让该监督岗位处于懈于管理的境地,即本部门主任不好管,该部门与上级行事后监督部门不对口而无法管,被监督的国库会计部门管不了,从而可能导致部分县(市)支行国库会计核算业务监督流于形式,形成了新的监督风险。
(四)国库会计核算的现代化与事后监督手工操作的差异,可能形成国库核算监督的操作风险。国库会计核算业务系统的建设,从全国统一设计推广应用的国库会计核算系统(TBS)1.0版一直到4.0版,再到目前逐步在全国推广应用的现代化的TCBS,国库资金在途时间明显缩短,国库数据进一步集中,国库资金使用效率显著提高,国库工作效能有效提升。而多年来,事后监督部门对国库核算业务一直实施手工监督,这种国库会计核算的现代化与事后监督部门传统的手工监督方式之间的差异,与当前央行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形势不相匹配,不利于充分提高监督部门的工作效率,难以真正发挥风险防范的作用。
三、会计核算监督由事后监督向核算过程监督转变的必要性
(一)会计核算监督是一个事前审核、事中控制和事后检验的有机整体。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监督应该是核算部门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以及监督部门事后检验的一个三位一体、相互补充、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国库部门和监督部门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对国库业务实施有效监督。国库部门负责对国库业务进行事前柜面审核、事中风险控制,事后监督部门负责对核算结果进行检验,两个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而实现国库业务的全方位的监督。认真、细心、扎实地做好事前审核可以及早发现票据差错和风险隐患,防患于未然;事中控制可在业务处理的动态过程中将风险排除或降低到最低程度,达到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及时防范和控制风险发生的目的,促进国库制度落实、业务操作规范,确保国库资金安全。事前和事中的监督可以弥补事后对会计资料静态监督不足,将风险隐患消灭在问题发生的萌芽阶段,而事后检验是过程控制的延续,是对会计核算业务存在问题的复查和审核。因此,事前、事中和事后风险防控手段的相互补充、互相配合是防范和降低国库资金风险的有效手段。
(二)事后监督与事前、事中监督构成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从监督性质来说,事前监督是对国库核算资料的合规性、真实性、有效性进行监督,事中监督是对国库资金操作过程风险的监督,事后监督是对内部资金风险结果的判断和检验,发挥着最后“防火墙”作用,三者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共同构成内部资金风险监督机制。其共性体现在:都必须严格按照人民银行有关制度规定、业务处理办法和操作规程,规范国库会计核算业务行为,保障资金安全运行。区别体现在:事前监督把握制度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事中监督是对业务操作环节的基本风险单元进行控制和监督,是业务过程中实现风险防范的一道重要防线;事后监督虽然是对国库核算最终结果的监督,但存在时效性较差等问题,只能对国库部门提交的日常核算资料进行监督检验,为防范后发风险提供防控分析和监督依据,对核算中已发生的风险则无能为力,在风险控制体系中属风险识别和预警环节。由此可见,事前审核是基础,事中控制是关键,事后检验是保障。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三位一体是人民银行国库资金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需要认真加以分析研究,积极探索充分发挥三者监督效能的有效途径。
(三)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配合有利于提升资金风险的控制能力。事后监督的工作载体主要是国库部门的凭证、账表等会计资料,这是国库会计核算结果的集中反映。风险产生于过程,反映于结果。在结果中发现问题时,风险早已在过程中发生,控制措施已经失效。因此,事前制定详尽全面的各项制度、操作规程,事后开展各项监督检查,其目的都是为了防范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国库会计核算监督如果仅局限于对结果的检验,仅靠事后监督部门的力量来完成核算监督是远远不够的。倘若在事后监督过程中对核算结果未发现问题,并不能排除核算过程不尽规范的可能性,仍存在形成国库资金风险隐患的可能性。因此,将国库会计核算的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与事后对核算结果的检验相结合,构筑国库部门与事后监督部门相互配合的统一监督体系,是提升国库资金风险控制能力的有力保障。
四、提升国库会计核算监督效能的新思路
要提升人民银行国库会计核算监督效能,事后监督部门在强化监督工作的同时,要注重突破监督理念,增强与国库部门的监督合力,把握好各个会计核算操作环节的风险点,提出切实可行的监督管理策略。
(一)建立核算过程监督标准化操作流程,将风险控制于会计核算整个环节。现行的会计核算监督机制侧重于对核算业务结果的事后审查,而对于防范性的事前及事中监督则相对缺失。要防范核算资金风险,仅仅局限于对核算结果的检验是不科学的,必须将风险控制的重心放在核算过程。因此,新形势下会计核算监督工作的重点,应在提高事后监督效能的同时,与核算部门共同研究确定每一个核算环节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杜绝业务操作人员违规行为,进一步提高操作人员业务处理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二)合理设定现场监督内容,灵活采用现场监督方式。事后监督应在日常监督的基础上,尽快实现向风险性监督过渡。通过对核算业务办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关键点进行观察、识别和分析,实现对相关风险的持续监控和有效管理,做到核算结果监督和核算过程监督的多渠道控制。建议合理设定现场监督的内容,灵活采用不定期监督与突击监督相结合的方式。一是对外来会计资料的交接、重要物品保管、会计重要事项、柜面监督情况、重要空白凭证的管理核算等进行现场监督;二是根据日常监督中发现的涉及账务参数或财政体制参数设置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检查TCBS中相关模板的参数设置和变更情况;三是对重大节日、重点业务、重点岗位进行有目标、有针对性地重点查验。总体来说,要做到现场监督内容客观扎实,不留“死角”和“盲点”,使风险隐患降至最低。
(三)创新会计核算监督手段,提高国库业务监督效率。在TCBS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国库会计核算监督系统,并与国库业务系统连接,实现数据的充分利用。通过向事后监督部门提供国库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日常监督数据、业务操作日志监测数据和关键业务的重点监控数据,从而实现对TCBS业务处理、参数设置和账务记载的全面监督。监督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将把监督人员从大量机械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大大降低监督成本,提高监督效率。此外,可在应用监督系统的基础上,对日常监督过程中积累的监督业务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对风险产生的正向成因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建立风险预警模型,并将该模型程序化并嵌入监督系统中,由监督系统根据该预警模型的建模原理,自动识别、计算并预警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发现国库业务潜在风险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不断增强国库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参考文献
[1]安喜锋.新型信息系统下央行国库监管问题探讨[J].西部金融,2011,(2):52-53。
[2]白守应.事后监督部门实施国库现场监督的难点分析[J].西部金融,2011,(11):77-78。
[3]高锐.提升央行事后监督效能的途径探析[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35-37。
篇3
郑洪涛(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教授):萨班斯法案对财务报告的质量提出了苛刻要求,要求公司管理层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承担法律责任。会计核算、报表合并是进行集团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其工作质量也是财务报告真实可靠的保障。而作为会计核算、会计报表载体的会计信息系统的统一,是实现集团公司内部会计核算统一,改善内部控制环境,防范与控制财务报告风险的重要手段和必经之路。对于大型集团来说,只有通过重建或整合会计核算系统、建设集团公司集中的合并报表系统,实现会计核算的统一和财务集中管理,才能进行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及风险管理,满足萨班斯法案的要求。
陈沛(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财务部会计处经理):统一会计核算不仅仅是萨班斯法案的要求。作为一个大型企业集团,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集团公司内部各成员,都必须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在统一的规则下进行会计核算。在此基础上,才能使集团合并报表满足会计准则的要求。统一要有统一的元素,如同秦始皇统一中国时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象征国家统一的基本元素,如果没有这些基本元素的统一,就谈不上秦朝的统一。会计核算也一样,要实现集团内部的统一,必须做到会计科目、会计报表、会计政策等会计制度以及支撑会计核算的会计信息系统等会计基本元素和手段的统一。从这个意义来讲,中国联通会计核算的统一是满足会计准则和适应公司内部管理的内在要求,不单是为执行萨班斯法案。
韩向东(北京诺亚舟企业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信息系统是对制度、流程的固化,可减少人为干预,减少人为操纵的可能性,减少风险,以保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在引入信息系统之前,统一管理变革的思路,构建完整的管理框架是很重要的。而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时,有很多方案可以选择,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效果,对不同的企业也有不同的要求。联通的信息化选择,既保留了原有的投资,又采用了最先进的报表合并系统,也证明了统一并不一定就是简单地推倒重建,更重要的是在现有基础上,快速、高效地达到目的。
陈沛:管理变革需要信息化来支撑,信息化去推动管理变革。有时管理设计得非常好,没有手段,无法完成管理,管理或控制可能变得非常复杂和低效。如果用系统来代替,控制将变得非常简单,解决了人为干预的风险问题。会计核算是公司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的基础,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建设,使我们的会计核算发生变革,会计核算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提高,使财务人员从具体、繁杂的会计核算事务中解放出来,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的工作重点由原来的核算逐步转向管理。同时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也推动了公司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的财务管理、业务管理等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篇4
【关键词】会计;市场经济;职能;作用
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经济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市场的竞争日益趋于激烈,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这在客观上对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从会计的职能和对市场经济的作用方面进行探讨。
一、会计的职能
(一)反映和监督的职能
这是会计最原始、最基本、最固有的职能,是会计存在的基础,也是会计发挥更多市场职能的基础和前提。会计工作通过记录、确认、核算、报告等环节,用数字来反映经济活动中市场的主体已经产生或完成的经济产量,为市场主体提供系统、全面以及正确的经济信息,为市场主体进行下一步经济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信息支持,使市场主体对于自身的经营活动进行科学有效地规划和管理。会计的监督作用是会计反映职能的延伸,是会计利用预算、检查、分析等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及有效性、合理性进行检查和控制,使其能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经济活动,使市场经济的主体能够合法、合规、合理地进行市场行为。
(二)分析和评价的职能
会计的另一延伸职能是分析和评价的职能。所谓分析职能是指以财务报告和相关的经济数据为依据,对经济活动中的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效果进行分析,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下一步财务管理以及经营策略提供重要的信息,是市场主体调整经营策略,衡量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会计的市场评价职能则是通过对应相应的评价标准,对市场经济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对市场主体的经济风险以及业绩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为市场主体下一步的经济行为提供有效预测和判断。
(三)控制和管理的职能
控制和管理的能力是会计延伸职能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职能。财务控制是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使市场主体能够按照特定的方法和程序实现市场经济目标的方法,对经济目标的实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会计对市场行为的核算过程也是一种市场的管理行为,它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经济数据,为企业带来最直观最全面的经济信息,另一方面由于其在经济活动中掌握着第一手经济活动信息,利于企业掌握经济动向,规避市场风险,有效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使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促使企业的壮大和成长。
二、会计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一)会计核算能有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会计核算又名会计反映,是用货币这个计量单位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情况进行最为直观的反映。会计核算不仅能有效反映发生的经济业务,而且也是为了对未来的经济状况进行预测和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所以说,会计核算既是企业进行自我管理与调节的重要环节,也是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有力武器。会计核算通常表现为记账、算账、报账等会计常规工作,以便让会计主体通过收集上来的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经济情况进行下一步的管理工作。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正确的会计核算,则完全不能够如实地反映出企业管理是否规范,材料和人工是否过度浪费,产品质量问题是否突出等存在的问题。这种情况日积月累之后,会让企业随时面临破产倒闭的命运。因此,一个企业要想能够真正提高经济效益,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就必须严格扎实地对会计的基础工作进行管理,使会计的工作职能能在企业管理中得以良好发挥,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会计监督能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所谓会计监督,是依据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参与企业经营活动,对财务计划、单位预算和财经纪律执行的监督和检查。会计监督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约束力,是整个会计活动的核心环节,它伴随着会计核算贯穿在企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会计监督具有双重意思,第一,就会计自身而言,要严格执行《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和政策,以身作则、严于职守,对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部门和人员都要一视同仁,不管领导或是普通员工都要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和原则来办事。第二,会计不仅要全程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又要在某一经济时期结束时对企业经营成果的核算和处理进行严格检查。会计监督具有监督市场经济活动合法性和合理性的作用,可分为企业内部监督、社会监督以及政府监督。因此,加强企业会计监督,不仅能保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按照计划和有关政策要求实现经济效益,而且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状况,是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的重要条件,从而真正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会计诚信是企业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
就经济发展历史而言,诚信不仅仅是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发挥会计对市场的核算、监督等重要职能的职业道德标准,因此,会计诚信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否树立良好口碑和得以生存的基础,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会计诚信的培养。加强会计诚信的方法很多,一是加强企业员工的诚信教育,二是提高财会人员的工资待遇,三是加大对违规人员的惩治力度。这些方法都能够让企业会计诚信得以弘扬,从而使企业经济建设得以发展,并实现突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会计是经济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及组成部分,市场的良性发展离不开会计工作,会计在整个的市场经济中发挥着固有和延伸职能,使市场主体能按照计划目标,有效地进行风险规避,及时地调整市场策略,达到预期经济目标,实现企业的发展和成长,所以,会计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峰.浅谈企业会计监督[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1).
篇5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 会计核算 特殊性 问题 建议
一、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特殊性
房地产企业的生产周期长,涉及的生产开发部门较多,加之近年来房地产的投资风险较大,由此决定房地产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会计核算业务的特殊性
会计核算业务的特殊之处体现在其核算对象的复杂与多样化,房地产企业开发经营的是房地产这一商品或者说是产品,这意味着,房地产企业不仅仅要开发建设房屋,还要负责房屋周边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支撑所建设房屋的水、电、网络等必备设施的铺设与开发建设。另外,再加上房地产开发建设前的种种勘测考察项目,以及一系列不可预知的耗费资金的项目,这些均要客观、全面、系统的进行会计核算。
(二)会计核算周期的特殊性
房地产企业这一方面的特别之处主要表现为其核算周期长,跨度大。从土地的勘测考察开始到最终一处房地产建设完毕完成销售,这期间还要经过房屋的设计与规划、房屋周边配套设施的设计规划、房地产的施工建设、房屋的装修等一系列的程序与环节,耗时较长,需要一至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房地产开发建设的环节多样性还意味着在一处房地产的整个开发过程中需要与多个相关的部门进行业务往来,需要大量、充足的资金支持以维持房地产开发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有序、适当的资金调度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周期较长,工作任务重要且艰巨。
(三)房地产企业收入的特殊性
收入的特殊点主要体现在房地产企业的收入的确认存在一定的难度。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只要能够取得预售许可的相关证明,房地产企业就可以对其开发的房屋以及相关的地产根据企业的意愿进行处理,也就是说在房地产未竣工之前可以通过预售的形式销售房屋。期间所收入的定金、分期付款等房款,均应按照规定缴纳税金。另一方面,按照房地产企业相关的会计准则,房地产竣工验收之后,才能确认收入,两项规定之间的矛盾导致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中收入的确认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重点
(一)收入、成本核算
从前文叙述中我们了解到房地产企业的收入核算与成本核算工作都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两项内容的核算既是房地产企业核算的难点同时也是其核算的重点工作。对于收入核算而言,房屋在预售过程中收受的预收款项计入收受预售款项的当期还是计入签订正式合同的会计核算周期,在收入核算周期的确认问题上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点突出。一方面国家税收法律与相关会计准则同时制约房地产收入核算,同时各个房地产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操作各异,未形成统一标准。
另外,成本核算是房地产会计核算的重点内容,文章反复提到,房地产的开发与建设涉及环节较多,项目繁多,与多种单位存在业务往来,如何确定其成本核算对象是成本核算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工作。目前,合理地确认成本核算的对象以保证房地产会计核算的全面性、正确性是房地产企业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
(二)借款费用核算
房地产开发项目较大,一般均要涉及房屋的开发以及周边设施的配套建设,并且可能会在不同的区域同时开展,源源不断的资金供应是必不可少的,此外,房地产从开始筹建到完全竣工横跨的事件长,企业自有资金回笼缓慢,这就意味着房地产企业在开发建设房地产项目时,银行借款成为其资金的主要来源,并且借款的期限一般较长,这又必将带来巨大的借款利息。与此同时,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借款费用提出了更为细致和详尽的要求,因此,房地产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应注重分析企业借款的性质,以实现房地产开发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同时应使企业的实际核算工作满足国家相关会计核算的要求。
(三)预交税费的处理
房地产企业在一项项目中便要面临种类繁多的税费,并且各种税费的上交时间存在差异。所以,税费的问题应当作为房地产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房地产企业除了要上交企业所得税之外,还要上交土地增值税、房产税等税种,所以企业在处理税费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确保对当期的税费进行准确的核算,同时也要对税款的使用做合理的安排与规划,尽可能保证有限的资金能够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
三、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优化分析
(一)收入核算方法
首先,明确收入的核算内容。确保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收入核算的准确性,首要的工作就是要明确收入的核算内容。房地产企业在房地产开发建设的各个环节所获得的销售收入均应算作收入核算的内容,包括出售土地的收入、出售房屋的收入、出售相关的房屋配套设施的收入,还包括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一些非常规情况获得的收入,包括拆迁旧址、出售周转房等情况获得的收入均应该算作收入核算的内容。
其次,建立或完善收入的确认制度。收入的核算内容确定之后,另一项重要的工作便是建立或完善房地产企业的收入确认制度。为了确保企业会计核算的全面性与准确性,尤其是开发项目复杂多样的房地产企业,具备收入的确认制度十分必要和重要,是收入核算优化的重要环节。在建立或完善收入的确认制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房地产企业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形成规范的制度以保证工作的规范性,另外要成立专业的团队专门负责此工作,同时可建立普通员工的监督检查机制,以全面准确的确认收入并且保证收入确认工作的公开与透明。
篇6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1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出现了新的内容,对于会计核算的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企业会计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会计核算对于企业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加强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是新时期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引起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重视。
一、企业会计核算概述
企业会计核算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执行活动进行记录和核算,定期编制相应的会计报表,从而得出相应的指标和数据,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信息的一种会计管理工作,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现代化的会计核算不仅仅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事后反映,更是包括了事前核算和事中核算,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企业会计核算可以对企业的管理方面进行查漏补缺,及时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解决,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强化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引起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
二、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企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由于发展过快,目前许多企业在会计核算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问题。
1.会计人员素质偏低。根据相应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大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存在素质偏低的现象,拥有高级职称和大专以上会计学历的人员极少,且大都集中在大型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中小型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缺乏相应的会计核算管理知识,使得会计核算管理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2.人员设置不合理。许多企业在会计人员的设置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我国市场经济中大部分企业都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和大型私有企业而言,资金不足,管理水平较低,为了最大限度地精简人员,节约成本,往往都没有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多是一些兼职人员,缺乏专业的能力;其二,部分企业虽然设置了会计机构,但是没有聘请专业的会计人员,一般都是任用管理人员的亲属作为出纳,外聘会计进行会计核算共组。一方面忽略了事前核算和事中核算,严重影响了会计核算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外聘会计往往身兼数个单位的会计工作,使得会计核算的及时性难以保证。
3.存在违规行为。相对而言,会计核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积累。而部分企业为了加快核算速度,往往无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核算流程进行简化,使得会计账目出现混乱的情况。同时,也有部分企业为了达到逃税的目的,利用违法违规手段,对会计资料进行篡改,伪造虚假信息,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的稳定。
4.缺乏完善的内部监督。企业的内部监督是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确保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包括财务清查制度、稽核制度、定额制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但是,就目前而言,许多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监督,相关职能存在严重的缺失,导致企业的会计人员容易受到管理者的影响,使得会计核算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会计职能错位,会计工作的监督职能无法充分发挥。
三、实现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对于企业而言,要想实现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提升会计管理水平,就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会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1.深化认识。企业管理人员要深化对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认识,认识到会计工作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关系着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生死存亡,认识到会计核算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更好开展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切实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
2.建设高素质的会计队伍。首先,要设立相应的会计机构,并配置足够的会计人员;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加强对于会计人员的重视,确保会计人员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然后,要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确保会计人员对于新的会计和税收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要结合当前会计电算化的趋势,培养会计人员对于电算化软件的应用和处理;最后,要加强对于会计人员的考核,实施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从而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3.强化企业外部监管。强化外部监管是减少违规现象的有效措施,因为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单纯依靠企业自身实现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借助外部监督的力量,对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工作进行监管,减少和消除违规行为,确保会计核算管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4.建设完善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结合企业的实际,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管理制度,是贯彻执行会计法规,保证企业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内部会计监督管理制度的内容主要有: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财务处理程序制度、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等。完善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可以从制度方面保证会计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总之,在当前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强化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提高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的水平,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对于企业而言,要深化对于会计核算的认识,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规划,切实保证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文华.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1(8):158.
[2]明文婷.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探究[J].商情,2013(28):18.
篇7
摘 要 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会计人员通过翔实、可靠、及时的会计数据对企业业务层面控制、风险评估、人员和企业评价、企业决策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能显著提高企业的管控能力,增强风险意识,抵御和接受风险,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
关键词 内部控制 会计信息 风险评估 业绩评价 决策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促进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促进维护资产安全;促进提高信息报告质量;促进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素归纳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企业内部控制的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了企业进行管理的基本工具。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对内能够向管理层提供经营管理的诸多信息,对外可以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用于投资决策的信息。作为一个企业的重要职能组织机构,财会部门在保证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的财务活动应当贯穿单位经营管理全过程,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工作,要求财会部门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财务活动,而应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制定发展战略、分析评估风险和作出决策等环节扮演好关键的助手和参谋角色。为此,企业经理层应当赋予财会部门负责人参与相应决策的权力,并支持和指导其关注经营管理的更广范畴。
会计工作岗位一般可分为: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出纳、财产物资、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总账报表、稽核、档案管理等。企业单位的总会计师则组织领导本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方面的工作,参与本企业重要经济问题的分析和决策。通过会计岗位的分类,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为:核算;稽核;提供及分析信息;参与决策。
会计核算作为会计控制的重要一环,企业要对每个会计人员的政治思想、学识、业务能力、性格特点、发展潜力等有所了解,然后安排合适的人员安排到合适的会计岗位。在安排会计工作时注意不相容职务要分离控制,以防止错误和舞弊,例如: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会计职务与出纳职务分离,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会计职务与审计职务分离;支票保管职务与印章保管职务分离等。企业业务要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纪法规,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要坚持会计核算原则,严格按照国家的会计核算准则和细则进行核算,不得弄虚作假,滥用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这样才能使会计核算内容客观、真实、完整、及时,会计人员才真正做好了会计核算工作,才能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是企业业务层面控制的最直接依据。例如:一个生产性企业,会计人员通过这个企业生产的成品、半成品的数量及耗费和耗损的材料、物资、人工、动力费用等核算、统计,再用一定的会计核算分摊方法可以得出成品、半成品的成本及成品率等,再对照企业年初制定的生产预算可以对此段期间的成本、成品率、生产完成情况等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再调整生产计划,进行成本控制;通过企业销售商品、货款回笼等核算、统计,可以知道企业的销售数量、销售地点、回笼资金状况及赊销率等重要指标,再依据这些数据对照年初预算,调整企业的产品生产结构、生产计划、采购计划、销售计划、应收账款政策等;通过企业编制的生产计划、采购计划、销售计划、投资计划、筹资计划、期间费用使用计划等,会计人员可以编制企业总预算。
资金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被视为企业生产经营的血液,一直受到高度重视,是企业业务层面控制的最重要环节。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萧条,大量企业陷入困境,资金链断裂导致许多企业破产,如何防范资金风险、维护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效益成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资金活动内部控制通常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关键薄弱环节,由于影响企业资金活动的因素很多,涉及面很广、不确定性很强,因此企业资金活动的管理和控制面临的困难很大。做好资金活动的管控,需要企业对自身业务活动作出科学的、准确的定位;需要对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等环境作出客观的、清晰的判断;需要企业相机抉择,合理处理自身与外界的各种关系和矛盾。企业资金控制至少要关注下列风险:1、筹资决策不当,引发资本结构不合理或无效融资,可能导致企业筹资成本过高或债务危机;2、投资决策失误,引发盲目扩张或丧失发展机遇,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或资金使用效益低下。3、资金高度不合理、营运不畅,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或资金冗余;4、资金活动管控不严,可能导致资金被挪用、侵占、抽逃或遭欺诈。要避免或减少以上情况发生,会计人员应严格遵守财经纪律,提高思想素质、业务能力,提供及时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管理层可以根据会计人员提供的资金回收和使用情况相应调整企业的投资、筹资等计划,合理调配资金,优化资本结构和资金成本。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科学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风险评估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现代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的一个管理理念。企业必须制定与生产、销售、财务等业务相关的目标,设立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以了解企业所面临的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不同风险,再按照风险的接受程度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政策。会计人员可依据财务数据及其他相相关信息,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企业风险进行诊断,然后重新再设定风险目标,重新定位风险,提供新的风险应对机制应对风险策略调整。
业绩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的方法,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照相应的评价标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以及经营增长等经营业绩和管理状况等各方面进行的综合判断。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主要有综合绩效评价法(是以投入产出分析为基本方法,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照相应行业评价标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企业特定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经营增长及管理状况等进行综合评判。)、平衡计分卡法(以企业战略为导向,通过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增长四个方面及其业绩指标的因果关系,全面管理和评价企业综合业绩。)、经济增加值法(通过对财务会计报表等资料加以调整,用于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指标,它是一种把会计基础和价值基础结合起来的评价方法。),另外还有价值评估的方法如:收益法、市场法、成本法等。只有翔实可靠的会计数据、财务数据等信息和合理可行的业绩评价方法才能评价管控人员的工作成果和工作效率,才能正确评价企业绩效。
企业业务一般都处在决策实施控制与调整评价决策循环过程中,因此,企业内部控制最终是为单位决策服务的。会计信息是单位决策层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例如:根据企业自身产品的销售情况及市场产品销售情况,改变主业和产品结构,调整销售战略;根据企业本身的未来发展目标和目前资金结构,调整筹资战略和投资战略;根据目前企业的收益、收益分配情况和未来企业发展方向,以及债权人、职工、股东、国家和其他潜再投资者情况,调整收益分配战略。社会、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会计人员只有不断地提高理论水平、实践能力、职业道德,才能提供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才能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好的服务,企业才能适应市场,驾驭市场,才能顽强的生存,才能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任瑞莲.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调查与思考.河南农业.2010.
[2]乐艳芬.成本管理会计.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3]张先治.财务分析.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4]张维.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及其构建的思考.华商.2007.10.
篇8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之经济全球化发展加速,现代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会计核算是企业会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仍然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化。
1.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的意义
企业会计核算主要是指会计对企业已经完成 或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在事后进行核算,是对企业经济活动事前、事中、事后的核算。会计核算是企业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之一,是企业快速发展、制订发展策略的重要依据。企业会计核算是否规范,对企业发展水平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现代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会计核算工作。
企业会计核算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向会计报表使用者如企业管理层等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二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业绩考核、决策所需参考信息,以便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促进企业快速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企业科学地组织、配备财务管理人员,加强财务管理工作,通过会计人员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的核算与监督。同时,企业还必须对会计准则等进行深入研究,及时根据经济发展环境和政策变化调整自身的会计工作,使之向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2.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存在的问题
2.1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不够健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会计核算主体不明确。主要是因为部分企业在财务管理岗位设置时不合理,或企业资产被私人占用,导致会计人员在财务管理中无法分清企业资产和私人财产的明确分界。二是企业不按照有关规定建立规范的账户。一些企业建账时没有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建立企业账止,或者因避税等动机设置多套账止,会计信息被造假。三是受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等影响,导致没有严格按照财会制度管理会计信息,存在造假、篡改等现象。四是监管系统不完善。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受企业管理者个人意志的影响校大,存在有规不循、有章不依现象。
2.2 会计核算内控机制薄弱
目前,仍然有很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内控机制不完善,或建立了内控机制但没有得到有效执行,无法发挥企业财务核算的监督职能,影响了会计核算的质量,也导致了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与经营状况,影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2.3会计信息不准确
企业会计信息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对象,一方面,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有利于更好地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另一方面,有效的会计核算工作也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但随着企业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经营项目也更多元化,不仅使会计信息的收集、记录、整理、分析等难度加大,也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变得严重,导致其无法满足会计核算的需求。
2.4企业会计人员素质有待于提高
会计人员只有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才能够做好会计工作。但当前仍然有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业务技能达不到标准,不仅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发展情况等都不够熟悉,达不到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这种情况给企业发展和会计核算都造成了负责影响。
2.5 不重视会计核算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虽然已经实行多年,提高了企业的会计工作水平,加快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但仍然有一些企业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或出于某些目的而仍然采用传统的记账方法。因为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决定了其信息更方便于共享、账目更加清晰,更有利于税务等监管部门检查。还有的企业不重视对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的培训,影响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3.加强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的对策
3.1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管理制度
一方面,企业要根据财会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会计管理制度,用法制化来规范和管理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企业经济活动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同时,要加强与监管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法律法规及行业发展的新变化,及时完善管理制度,约束会计核算工作。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对会计管理制度的执行。减少甚至杜绝会计人员舞弊、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的发生。
3.2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
企业的内部控制对提升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是企业强化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要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与质量,就必须有内部控制的支撑。企业应强化成本核算、财务收支审批等,形成全面有效的内控机制,为会计核算规范化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
3.3严格执行会计制度
企业应严格根据规范化的程序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确保企业会计核算的质量。要充分发挥企业会计制度的约束、管理职能,及时发现会计工作及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提升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程度。
3.4提高会计核算人员业务技能
企业要强化会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和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同时,要强化会计信息化培训,真正落实会计电算化,促进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作者单位:大连旅顺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高天姿,高金岩.浅谈规章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03).
[2] 刘献普.刘更生.强化企业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J].中州煤炭,2007(04).
篇9
医院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医院在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动态。其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费用的记录、审核、归集和分配,产品成本的计算、报表的编制,产品资料的分析,产品成本的控制和提供有关经济预测、决策依据等。现代医院成本会计应立足经营,从经营着眼,从经济着手,对产品形成即医疗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决策、核算和控制,使产品成本能够按照预定的目标发生。
近年来,医院经济体质改革迫使医院内部经济运行中投入产出的管理产生重大变革,成本核算成为医院内部经济管理和建立完善的分配制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成本核算既能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又能适应微观经营管理的要求,在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成本会计的职能
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就是成本会计的职能。由于现代成本会计与管理紧密结合,因此,它实际上包括了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有: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在成本会计的各个职能中,成本核算是最基本的职能,没有成本核算就没有成本会计。成本会计的各个职能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在全过程中发挥作用。
医院成本会计工作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它是一项综合性高,复杂度大的系统工程,对促进医院管理,增强医院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做好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是医院顺利实行成本管理的关键之一。
二、医院成本会计的重要性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医院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增强经营意识,调整服务结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降低服务成本,建立起医院成本会计工作不仅是简单的资金节约问题,更在于如何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经济利益的管理机制。在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经济中,作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的经济实体,医院必须主动地在重视业务总收入提高的同时加强成本控制,才能达到收支节余提高的目的。成本会计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真正执行者是广大医院员工,工作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人员的协调工作程度,因此,应在完善内部各种原始记录,健全各个部门计量、验收等制度,以确保计量数据充分真实、准确无误的基础上,在医院内部各部门加大宣传力度,从医院主要领导、财会人员,到各个科室的主任甚至是广大医务工作人员,营造出一种全员参与、全员管理的浓厚氛围,使得每一位员工都能认识到成本会计工作在整个医院运行体系中的重要性,都能亲自参与到成本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
三、医院成本会计在核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成本会计对于成本核算的认识模糊,观念落后
医院成本会计人员往往只具备惯用的、基础的会计知识和工作方法,而缺乏高级的成本核算经验,又对成本会计的工作不够重视,很多详细的数据记录分析不完全,不到位。同时,各级管理人员对现代成本管理理念认识不够,往往固守传统的管理模式,盲目创收,忽视成本控制,出现了医疗收入高速增长的同时,医疗成本快速膨胀的不正常现象,甚至形成了零增长、负增长的局面,管理人员观念的落后也导致了医院成本会计工作上的疏忽,因此,加强完善医院的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二)目前的成本会计工作多数情况下都只是一种事后的统计核算,其作用只能让管理者明确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耗费状况,而不能对费用的合理性及可控性做出准确的评估及预测,缺失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职能,增加了医院开展系统性成本控制工作的阻力
(三)医院成本会计缺乏一套专业详细的会计电脑系统设备,医院的会计数据档案比较混乱,不便于查看,同时,医院成本会计对电脑操作系统不够熟练,仅仅只会基本的几个会计系统应用程序,为会计工作的进行带来诸多不便
四、改善医院成本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一)完善医院成本会计组织,解决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医院所有部门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相关的经营管理,特别是要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全方位的解决管理方面遇到的每一个问题。
(二)建立完善的成本会计核算计算机信息系统
医院成本会计核算的数据是相当庞大和繁杂的,如果仅靠手工来核算那是十分困难的,这就要求在成本会计核算中要实现计算机系统化、自动化,这是做好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比较关键的一步。要实现成本会计核算的计算机系统化,一是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进行编程,建立系统;二是直接购买比较成熟的“医院成本核算系统”软件。对于计算机系统的内容要考虑全面,应该包含有成本预测、科室成本核算、绩效考核管理、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等内容,还要考虑能否跟医院其他计算机系统顺利连接。
(三)开展成本预测,掌握未来成本水平及变动趋势
篇10
浅谈商业银行会计核算流程再造
刘莲菲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分行 云南 昆明650051)
由于商业银行经营的货币、信用具有同质性,银行与银行的差别实际源于各自的业务流程,业务流程由此成为建立竞争优势最重要的因素。质量认证体系ISO9000将业务流程定义为“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根据这一定义,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是指直接或间接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一系列相关逻辑活动的有序集合,不同的业务流程设计是商业银行绩效和组织结构基础。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可以分为直接创造价值的客户服务流程和为直接创造价值活动服务的后台支持流程。客户服务流程依据目前为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分为信贷业务流程、零售业务流程、咨询业务流程、业务流程等;后台支持流程可根据各项管理活动分为综合管理流程、计划财务流程、会计核算流程、风险管理流程、产品开发流程、后勤服务流程等。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客户服务流程是直接为商业银行产生价值的流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近些年商业银行的改革中,对客户服务流程也给予了应有的重视。而后台支持流程在整个价值的创造中,其对于价值创造的重要性,虽然不能直接体现在代表利润或价值最大化的相关指标数据中,但在诸多商业银行流程再造的实践中,证明后台支持流程对于优化客户服务流程、提升客户服务流程价值创造力,促进商业银行价值优化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会计工作是反应一个企业经营状况的基础工作,任何企业都离不开会计工作。在商业银行,会计工作也有着自身的业务流程。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业务活动密切地与商业银行业务流程交织在一起,相互补充和制约。会计核算流程的准确、快速、高效,对于提高前台业务的效率,提升客户服务流程的价值创造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一个高效的会计核算流程能够促进客户服务流程的高效运作,提升客户服务流程的价值创造力。反之,则会降低客户服务流程的效率,成为商业银行快速发展的绊脚石。因此,优化会计核算流程,使其更好的为客户服务流程服务,是商业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价值最大化的重要环节。
一、商业银行会计核算流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记账方法与流程基本上沿袭着按手工、半手工业务处理设计的原有模式,交易与核算同步,存在诸多弊端,与信息技术和金融电子化下的银行业务处理存在不相适应的诸多方面。表现在:
1、银行业务大量的交易操作与会计核算捆绑,交易与核算相互制约,既增加了交易系统运行风险,也难以满足核算的要求。 银行业务的核算方式一般是在该业务发生时由柜员在综合业务系统找到对应业务的交易码,然后在该交易模式下输入此交易的相关要素,由计算机记录交易要素的同时进行会计核算处理。这样做的弊端,一是需要各类交易所配套的核算处理十分准确,交易跟核算必需一致。而银行业务是千变万化、时时更新的,如果前台开发出新的产品,后台在改造交易模式的同时必须更新相应的核算方式。这样一来,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后台核算方式的改造上,会计核算改造跟不上产品开发的脚步,必然导致新产品上线的滞后,不仅浪费人力物力,新产品的推广也会相应滞后,市场竞争力会受到影响,其带来的价值创造也会受到限制。交易与核算捆绑式的会计核算方式也无法适应会计准则的复杂多变。
2、传统会计科目的设置方式已不能适应业务的快速发展。传统方式下,商业银行的会计科目是按照业务类别加报告属性进行设置,一种业务类别的一种属性对应一个会计科目, 比如:单位长期存款、单位长期存款利息支出、单位长期房地产贷款、单位长期房地产贷款利息收入等,业务类别相同报告属性不同或者报告属性相同业务类别不同的科目也要分别设置不同的会计科目,这样势必造成会计科目成倍增加。而财务报告信息是根据会计科目总账数据取得,科目的重复被引用占用了大量的计算机资源。此外,如此设置的会计科目相对固定,一旦设定就不易改变,而业务的发展日新月异,需要有对应的科目来对新业务进行准确核算,相对固化的会计科目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制约了业务的发展。
3、多数商业银行按行政区域设置分支机构,网点分散,核算层次复杂,财务会计数据层层汇总。在农行计算机网络系统尚未形成时,会计数据严重失真,信息质量随着漫长的管理链条,逐环节递减。虽然现在内部网络基本成熟,但大量的内部往来信息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计算机资源,并且给会计核算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内部往来信息的核算和管理只是银行内部的管理活动,对优化客户服务流程不起任何作用。任何一个提高成本却对流程输出没有贡献的活动都是不增值的活动,在为银行创造利润的价值链上是没用意义的。
4、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化的普及,各商业银行以“科技兴行”为着力点,竞相开发各类先进的信息系统,使以往耗费时间的手工作业业务大为减少,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这一结果本应提高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效率,有效提升为客户服务水平,增加价值创造力,但由于目前银行从业人员特别是会计人员知识更新程度滞后于信息网络进程,各种信息系统的利用率较低,使改革未收到预期效果。大量业务流程再造失败的案例说明,如果单纯地只改造会计流程,而忽视了会计观念再造,改革结果只能事倍功半。只有全体会计人员改变了观念,主动学习新知识、新业务、新系统,并充分认识到会计流程与农行效益息息相关,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会计流程的再造工程,先进的会计流程链条才能发挥作用,产生预期效益。
二、商业银行会计核算流程优化
商业银行会计核算流程的优化是针对以上会计核算流程存在的问题,对流程进行优化,其目的是让会计核算在成本、质量、服务、速度四个方面得到显著改善。优化后的会计核算流程能更好地服务于客户服务流程,最大程度地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优化会计核算流程应从改变会计核算方式、完善会计核算系统、优化会计核算体系、再造会计核算组织体系、分层次按需求培训会计人员等方面进行。
1、改变会计核算方式,使会计核算实现集中、统一、准确、适应性强。会计核算应从交易操作中独立出来,实现业务操作与会计核算相分离。会计核算与交易分离后,业务的处理只需前台柜员录入交易相关要素,由前台系统负责记录,对应的核算则集中在后台统一处理。这样,分散在各个系统中的会计核算功能集中在后台核算系统进行统一处理,大部分交易的核算实现了口径统一,核算准确。基于后台核算与交易操作的分离,优化某项业务的核算,使核算快速跟上产品更新的步伐或达到最新准则的要求得以实现,在新产品开发出来或者会计准则变更时,技术人员只需要在后台会计核算系统变更相应要素即可。另外,核算与交易分离后,将前台人员从繁杂的核算中解放出来,专心一致搞营销,在人力资源不变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产品营销的力度和广度。
2、完善会计核算系统,加快商业银行会计核算流程优化步伐。各类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严格要求迫使商业银行更加重视会计信息质量。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生成必然要求有统一口径的、高效率的、可靠性强的会计核算系统来完成,因此,尽快建设一个与操作相分离的,集成的、自动化程度高、数据利用度高的会计核算与报告的专业系统是商业银行优化会计核算流程的必经之路。
3、优化会计核算体系,实现效率与效益的统一。大型商业银行现行的核算体系大多是内部核算环节众多、内部往来信息数量过于庞大。如在支付与结算业务中,对外服务虽已实现实时清算,但对内仍沿用网点与支行、支行与二级分行、二级分行与省分行、省分行与总行的清算往来关系。上下级行间的清算仍需要通过“存放上级行款项”、“下级行存放款项”等内部科目处理,并要进行上下级行间的按日、按月、按季、按年对账。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占用了宝贵的计算机资源和财务资源,加大了会计业务处理的强度。优化的会计核算体系,应减少内部核算环节,统一以二级分行作为资金核算基本单位,支行不再作为资金核算单位,网点与二级分行直接清算,不再进行二级分行与县支行之间的清算。
4、再造会计核算组织体系,使会计核算组织体系与机构扁平化管理相适应。机构扁平化管理,几乎是所有商业银行进行流程改造的主要内容。而会计核算流程要起到支持客户服务流程的作用,必须与机构扁平化管理改造的大趋势相适应。目前部分商业银行的做法是:将原“网点——支行——二级分行——省分行——总行”的会计核算组织体系,改变为“支行——二级分行——省分行——总行”组织体系。如若实现了交易与核算相分离,将会计核算逐步统一到后台核算系统进行的情况下,核算组织体系还可以再上收,即形成“二级分行——省分行——总行”组织模式。在二级分行辖属的任何相同支行的两个网点或不同支行的两个网点之间的业务往来,均在二级分行同一套账务体系中完成处理,各支行只要账实相符即为业务处理正确的标志,账务平衡应该为整个二级分行的账务平衡。所有需要手工处理的会计核算问题,均上收到二级分行及以上机构处理,支行及以下机构无权对需要手工完成的账务进行处理。至此,会计核算组织的改造让扁平化管理成为现实。
5、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分层次培训会计人员,使各种人才各尽其能。随着会计核算流程的改变,对会计工作岗位及人员要求同样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新会计核算流程中不同岗位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对会计人员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日益凸显。在电子化、网络化的工作环境下,无论是高级会计人员还是一般会计工作人员,都必须具备必备的会计基础知识,掌握电子计算机基本技能以及网络知识。但高级会计人员和普通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技能:
在金融环境日趋复杂、会计核算与报告趋向国际化的背景下,对高级会计人员而言,要求其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处理能力,拥有较深厚的经济学和财务会计基础理论,能在当前金融环境下做出相应的职业判断,掌握计算机编程技术,制定业务流程并对风险点进行控制,制定金融企业自身的理财方案等等。也就是说,对于高级会计人员而言,更多的是要注重在财务会计分析和业务处理能力方面的综合能力培训。 对普通会计人员而言,他们一般从事柜面工作,其主要职责是提供信息。他们应在掌握各种业务处理规章、基础会计知识,具备在智能化的核算系统条件下进行交易操作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培训其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理财咨询服务和营销各种金融产品的技能。根据职责分工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可以降低人力资源投入成本,有效防范人为风险。
总之,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商业银行经营理念、业务流程转变的要求已刻不容缓。前台业务流程应以“从客户出发,为客户服务”,“以客户为中心,因客户而改变”等经营理念为流程改造目标,而后台应以前台为目标服务客户,全面满足前台业务需求、支撑前台业务快速发展。据此,商业银行会计核算流程再造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根植于账务处理,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促使价值最大化”,该目标也是检验会计核算流程再造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尺。
- 上一篇:固定资产管理难点
- 下一篇:能力作风建设年开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