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时间:2023-09-13 17:1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和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向前发展以及国内各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核算所服务的对象也呈现出多元性的趋势。企业的会计核算不应该也不能停留在以前那种单纯的制单、记账、报表的“三步曲”上,还面临着“走出去”的需要,即应该考虑如何满足企业财务报告使用人的相关要求。从现阶段出现的、关于财务信息披露方面的问题来看,大多数是与企业资产价值不实及人为调节利润有关,从微观上讲不仅关系到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的利益以及对外信誉度的问题,在宏观方面来看,直接影响着国内经济的增长甚至于国际竞争力的强大与否。鉴于此,我国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结合国内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推出了资产减值会计核算及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以起到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可靠性的作用。由于两者具备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因而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如何将二者有效的统一,从而使得企业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符合各方面要求,已成为会计从业者所要面对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路径及方法来论述公允价值计量与资产减值会计统一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二、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基础分析
1.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规定
(1)资产减值会计内涵。资产减值是指企业所拥有的资产,预计在未来一定期间内,可以为该企业带来的全部经济利益流入低于目前该资产的账面价值,即发生了资产减值的情形。同时,以会计核算角度对这种资产减值的情形进行确认、计量并在财务报告中予以披露的处理方式。资产减值会计的实质是以企业所拥有资产的贬值为前提,用资产价值计量替代成本计量,同时将账面金额大于价值的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或是费用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
(2)资产减值的确认。确认分为三个部分内容,即对象、时间、标准的确认。
首先,资产减值会计确认的对象主要是指长期资产,可以是单项资产或是资产组。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等;
其次,从资产减值确认的时间上应该是资产减值发生之时即应该确认其减值损失,但在实务操作中难度较大。因而会计准则规定可以在企业月报、季报、中期及年度报告时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发生了资产减值迹象就应该计提减值准备;
最后,资产减值标准的确认可以分为永久性、可能性及经济性三个标准。
(3)资产减值的计量。长期资产是以可回收金额与账面价值孰低计入相关资产的减值准备。
(4)资产减值的披露。一般是在资产负债表及资产减值明细表中披露,但我国财政部门为了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的披露,在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中更加细化了有关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披露原则。
2.与公允价值规定的相同点
(1)两者都是价值观理念的体现。价值观理念主要是针对未来,考虑的是整个市场。公允价值与资产减值下的资产计量都包含在后续计量范围之内,其计量过程中也都是针对着未来。资产价值产生的变动--公允价值损益和资产减值损失都需要计入到利润表当中,都是企业未实现的损益。
(2)公允价值的思想体现在资产减值会计中。资产减值计量包括两个方面,即对资产减值的可能性进行评价及对减值进行计量。资产减值可能性的评价过程中,引发资产减值产生的条件是市价下降,并且在未来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无法恢复;而在资产减值的计量过程中,可变现净值及可回收金额正是会计准则中所提到的计量基础,这个计量基础计算起点也是市价。同时,市价也是多种计价属性中最符合公允价值含义的定义。
三、资产减值会计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的关系
1.计量基础一致
资产减值会计计量中提取资产减值关键是可回收金额的确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要同时估计未来资产公允价值扣除处置费用的余额及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在此基础上确定是否需要计提减值准备及确定减值准备的金额。
首先,如果两者之一的金额都比资产账面价值大则无须计提减值准备;
其次,如果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估计不能完全确定时,应该按照资产未来公允价值扣除处置费用确定可回收金额;
最后,如果资产未来公允价值净值无法确定时可以用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确定可回收金额。可以看出,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核心是公允价值的估计,只不过是用在资产减值会计中可回收金额确定的哪个层次而已,因而二者的计量基础是一致的。
2.计量结果存在差异
资产减值计量是估计的公允价值扣除处置费用净值与资产账面价值比较中的较小者确定。可见,公允价值的计量不一定与资产减值计量相同,因为公允价值的计量没有考虑资产未来的处置费用。因而,资产减值会计同公允价值计量的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3.会计处理差异
资产减值会计核算中,如果估计公允价值扣除处置费用后的净值小于账面价值,则按照两者的差额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列入利润表中。反之则无须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也就不必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可见,资产减值损失是预计资产减值时的损失计入利润表,如果资产升值将不作处理。
4.会计理念不一致
资产减值会计的出发点是谨慎性原则,其会计理念为期末资产价值的计量宁可低估也不能高估,即所谓的“就低不就高”,其目的是谨慎地预计可以实现的利润。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理念,本着相关性原则。期末资产或是负债的计量,无论是增值还是减值都应予以客观的确认。故此,二者的会计理念不完全一致。
四、会计核算中公允价值与资产减值统一的必要性
1.降低会计准则复杂性和难度
会计准则是财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行为规范及准则,其繁简、难易程度直接关系到会计从者能否完全领会并执行好会计准则。以我国目前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计量同资产减值计量来看,两者采用了不同的标准进行计量。公允价值计量采用假定有市场参与双方进行资产的交易确定,而资产减值计量中对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估计基于特定主体,且对于为何两者在进行估值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假定缺乏合理的理论解释。因而其在进行价值计量之时,什么时候应该采用市场参与者假定,什么时候又可以采用特定主体假定,会计准则中对这些概念没有进行应有的解释。这样使得会计人员在其会计实务中难以把握,从而增加了会计准则的复杂性及执行的难度。如果两者能做到统一,就可以降低会计复杂性与难度,进而提高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最终使得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增加,提高财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及相关性。
2.满足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企业的财务报表报出后,其报表的使用者颇多,包括: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层、政府监管部门。财务报表是为了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让众多的财务报表使用人“看得懂、读得透”, 这就需要用客观且统一的标准来进行计量。鉴于我国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中采用市场参与者假定进行价值估计,在资产减值计量中对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估计基于特定主体进行估计,两者计量标准不同的情况下,如果在会计核算中将公允价值计量与资产减值进行有效的统一,使其两者的计量标准一致,就能使得企业对外所披露财务信息的质量可以满足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五、会计核算中公允价值与资产减值统一的路径
1.资产减值的计量依据应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标准
公允价值计量与资产减值计量说到底都是资产价值计量的具体表现。从财务报表“价值观”的观点来看,基于公开市场参与者角度的公允价值计量相对能够更加客观些。资产减值计量是站在会计主体自身地位进行预计的,虽说会计主体的决策层最能掌握资产的价值信息,但是市场才是资产价值的决定人。公允价值计量使得企业的资产直接面对市场的交易,是市场中的交易双方最后“博弈”的结果,其相对于资产减值计量的未来全部经济利益流入的现值更具有交易性及客观性,在企业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各易于报告的阅读者接受。
2.会计处理应当协调统一
公允价值计量虽然是基于市场交易参与者的角度操作,理论上比资产减值计量更加客观、更加符合市场的交易规则,但并不能由此将资产减值取而代之。原因有二:其一,公允价值实际可操作性较差、其主观性却较强,容易出现人为调节利润及夸大资产价值的问题;其二,会计核算要求的谨慎性、稳健性原则来看,财务报表非估值功能及市场非有效性,需要资产减值计量对其进行一定的限制。因而,公允价值计量应当与资产减值在会计处理上应当做到协调统一,建议可以运用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方式进行,可以起到避免人为调节利润及虚增资产的问题出现。
3.目的应当协调统一
我国的之所以先后推出了公允价值与资产减值两个会计准则,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要使得国内企业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同时起到预防及减少财务舞弊、财务造假事件的出现。公允价值计量的出发点是使得企业的资产更加符合资产的定义,进而使得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资产减值会计目的则是使得资产价值应该与未来的现金流量现值趋同,即只有资产的价值等于或者超过该资产未来的现金流量现值时,资产才能被其所确认。可见公允价值目的强调的是财务信息的相关性,资产减值计量的目的强调财务信息的客观性、可靠性。因而会计核算中若想使得公允价值与资产减值达到统一,就必须使得二者的出发点及其目的趋于协调一致,从而避免因公允价值计量与资产减值会计不一致造成两者之间不必要的分离。
篇2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粮油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重要位置,就必须结合其自身的情况采取措施并重视加强内部控制,其中对加强会计核算工作尤其重要。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中从事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需通过独立的会计核算来科学的反映企业自身的资金运营状况,并有助于掌握经营的收支情况,最后可以根据会计核算提供相关的信息来制定企业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和未来经营战略。粮油企业在我国粮油流通体制深化改革不断加强的情况下,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完善的企业会计核算作为提高竞争力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粮油企业的重视。因此,加强粮油企业会计核算,及时分析并解决会计核算问题,对粮油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意义。
二、粮油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者缺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
在竞争不断加剧的粮油市场,粮油企业逐渐认识到要想提高自身竞争力使之健康发展,加强会计核算工作是当务之急。对粮油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开展其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基础,是明确粮油企业发展实际,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影响着粮油企业的经营决策。在粮油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很多粮油企业一味的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会计核算对粮油企业的长远影响。正是因为管理者对会计核算的不重视,把会计核算单纯的看做是生产经营费用的支出和收入的核算,而没有全面的认识到会计核算在粮油企业发展战略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从而使得会计核算受到较大局限。
2.会计核算存在违规操作现象
由于粮油企业的会计核算受到操作起来复杂、涉及面广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会计核算速度、降低成本,有些企业经常出现会计核算的违规操作现象,还有些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人为的修改利润数据、虚增成本等违规行为,这对粮油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产生不利的影响,最后造成粮油企业信息失真。粮油企业违规操作以及没有按照规定制度对生产经营费用进行核算等违规行为,使得人们很难对其经营状况进行真实掌握,从而造成税收和利润分配的混乱,并对会计核算造成严重后果。
3.会计核算的监督机制相对缺乏
在经济活动中,会计核算直接影响着粮油企业的利润。因此,为了确保粮油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企业要建立起会计核算监督机制。但事实上,很多粮油企业并没有建立起会计核算监督机制来有效的控制企业内部财务,这种行为会导致企业肆意修改会计账目和利润,最终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从而影响粮油企业的利润水平,使企业达不到预想的盈利效果,更无法使粮油企业有效的制定出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的科学发展战略。
4.粮油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欠缺
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和范畴也在随之发展和完善。大多数粮油企业虽然对新招聘的会计人员进行了简单的岗前培训,但会计人员对实际操作经验还需要自己摸索和积累。同时,还有很多会计人员缺乏专业素质,无法适应会计岗位的需要,从而使会计核算工作严重滞后。例如,有些会计人员在对粮油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会出现其专业知识匮乏,对违规行为造成的后果认识不足,会计法规了解不全面的等情况,甚至还有些企业会计人员为了贪图利己,寻找企业财务管理的漏洞,随意篡改企业不能报销的项目使其可以列支,还有编制虚假凭证等,会计人员的这些恶劣方式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变相侵吞企业资产的行为严重影响了粮油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加强粮油企业会计核算的对策
1.企业管理者加强对会计核算的重视
由于粮油企业的会计核算对其发展具有重要性,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对会计核算高度重视起来,通过自上到下的影响,使企业的每位管理人员了解会计核算的重要意义,来确保其准确性和真实性。一方面,要使企业管理者全面的知道通过会计核算可以了解企业的收入和支出状况,还可以准确的评估企业发展情况,并根据结果制定粮油企业发展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在粮油企业内部开展会计核算知识讲座,使企业内部各级别人员都了解会计核算的重要,来推动粮油企业的未来发展。
2.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
健全的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直接影响着粮油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因此,应受到粮油企业的高度重视。但是,众所周知,粮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短期内是无法健全完善的,这是一个需要长期的系统化过程。首先,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应由相关监督部门组成,并建立使企业各部门内部既起到相互协作又可起到相互制约的机制,这样不但使企业内部控制不断完善,还可以进一步加强粮油企业会计核算。其次,想要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不但要维护其资金安全,还要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从而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最后,企业内部要通过开展考核的方式,监督考核粮油企业的各项内部活动,来提高粮油企业内部监督效果。
3.提高粮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粮油企业财务工作的基础是会计信息质量。因此,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必须提高并加强监督。一方面,确保粮油销售购买环节的手续完整,并且合法,同时还要加强企业内部各环节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督促企业会计人员按规范操作行为履行其职责,来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同时运用科学企业经营管理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通过适时的调整粮油企业会计核算,不但明确了企业的记账规则,还反映了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从而杜绝了粮油企业会计人员的瞒报、漏报、错报等行为。
4.提升粮油企业会计人的综合素质
在粮油企业的日常管理中,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影响着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因此,应当根据企业自身发展战略,重视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首先,要对企业人员的培训入手,使会计人员掌握先进的会计核算方法,并能结合粮油企业的发展实际,制定相关的会计核算体系来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其次,企业要重视会计人员选拔工作,为企业挑选最适合的会计人员。最后,要对业绩突出和损害企业利益的会计人员执行会计核算奖惩制度,来促进会计人员的积极性。通过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进而提高了企业自身实力。
篇3
1.1对银行金融业务的会计核算缺乏足够的重视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的功能都比较单一,再加上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金融业务的发展比较缓慢,因此其会计核算没有受到从业人员的足够的关注和重视。然而近年来,由于我国国内存贷款利差的不断缩小,大大降低了传统银行业务的利润获取空间,再加上随着世界一体化的发展,国际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国内银行开始关注金融业务的竞争空间和发展潜力,银行开发金融业务逐渐成为银行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不过我们也要看到,银行金融业务的会计核算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银行从业人员从思想和观念上还没有对其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这就对银行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银行金融业务目前存在的会计核算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会计制度建设滞后,对我国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和创新产生了极大的制约;二是监管部门和银行管理者都没有正确认识金融业务给银行带来的高风险,导致这部分会计信息严重缺失,缺乏必要的防范措施,一旦出现疏漏之处,必然会给银行带来巨大的损失;三是金融业务的发展与会计核算及其信息披露状况严重脱节,使一些金融业务缺乏会计核算信息结果和反映。
1.2银行金融业务的定义和范围不清,且缺乏明确、统一的核算规范
在银行业务中,中间业务范围大于金融业务,但是很多银行将金融业务和中间业务混为一谈,这主要是由于会计准则只是关注核算程序和核算方法,而不负责具体核算对象的制定,因此并没有对两者进行区分,再加上金融业务的基本范畴没有明确界定,缺乏规范和引导,从而导致金融业务的快捷核算数据不实。到目前为止,我国会计法规以及监管指引都没有对银行金融业务的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明确的规定,只是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明确要求了部分已经存在的金融业务的信息披露。缺乏统一的会计核算规范作为基础,金融业务的信息披露要求也就无法实现。另外,现阶段我国银行金融业务的会计处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四个特点:自定原则、自立规矩、自我监督、各自为战。这不仅难以保障金融业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同时也使各个银行所披露的金融业务信息缺乏可比性。如果任由这种现状发展下去,最终可能导致有意或无意的虚假金融会计信息的形成,给金融业务带来经营风险,对会计信息使用者、银行经营决策行为以及监管部门的监督行为产生误导。
2、银行金融业务会计核算的改善策略分析
2.1正确认识会计核算对银行金融业务发展的重要性
控制过程、总结观念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职能,其中控制过程主要是指通过货币计算来核算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项经济活动,因此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就是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各项经济活动。银行金融业务的会计核算也是对其业务发展过程中的各项经济活动的反映和体现,通过它所提供的信息,银行管理者可以对金融业务发展的现状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认识其中存在的风险,采取积极的措施对其进行防范,并对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因此会计核算对银行金融业务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必须要受到银行从业人员,尤其是管理者的正确认识。
2.2对金融业务会计核算标准进行明确和统一
要想使银行能够根据业务的性质来判断金融业务的范围,提高银行金融业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可比性,就必须要对金融业务会计确认标准进行明确和统一。首先,银行要积极制定金融业务会计确认的判断标准,将金融业务与中间业务或者其它业务区分开来。在制定中尤其需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银行金融业务所承担的权利或义务会否给银行带来潜在的风险或收益;二是银行是否因该项业务承担了直接或间接的权利或义务。除此之外,财政部门和监管部门也要对金融业务中的业务或者有负债业务等风险性业务的会计核算、会计确定、会计计量、会计披露等进行强制性规定,而对于那些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证券化信贷资产等金融非风险性业务,则只需进行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就可以了,其它的实际要求则需要根据银行的管理特点来确定。其次,制定金融业务会计科目设置的指引。财务部门必须要重视会计核算的管理和监督,规范性的指引金融业务的会计科目设置,并尽可能使其与银行监管部门对相关业务的流程和管理规定统一起来,这样就使金融业务会计核算数据相匹配,可以为编制监管报表的统计提供方便,对于银行金融风险的监控和防范也具有积极意义。
2.3对银行金融业务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规范
要提高银行金融业务会计信息规范性和可比性,就必须要对其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规范,这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是充分考虑核算方法的可操作性。在金融业务的核算中,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例如核算是否与国内金融环境和银行管理能力相匹配,是否符合监管机构对银行金融业务的管理要求等;二是准确反映表外业务的风险性质。银行金融业务的产品结构和权责风险之间差异很大,金融业务会计核算要想清晰的反映银行在金融业务中所承担的权利、义务、收益以及风险,就必须要在会计核算方法中将其差异体现出来。
3、结语
篇4
关键词:电力企业 会计 核算
一、电力企业会计核算的理解及重要性分析
(一)电力企业会计核算的理解
电力企业会计核算,渗透于电力企业整个的生产经营及业务活动之中,其内容主要包含对电力企业经济业务的事前预测、事中预测与事后核算三个部分。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属于一种集约式会计核算方式,通过使用会计核算流程重组的方式,将电力企业中的财务人员、财务活动、财务信息、财务资源统一约束管理,并将集团内原有的多业务多层次会计核算主体转化为单一集团会计核算主体,通过财务人员,将集团及成员企业中所有经营业务进行会计核算,根据集团帐套数据,最终产生相对应的财务管理报表和财务报告。这种电力企业会计核算,以集约的方式进行,压缩了企业核算级次,提高企业财务信息提供的效率,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并推动企业发挥出最大价值。在电力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部门需要在遵守制度规章的基础上处理相关问题,防范风险,积极解决问题。由于会计核算是以集约式方式进行,会大幅增加会计部门的管理任务量,为保证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避免因一些网点管理不到位而引发风险,就需要加强电力企业会计核算。
(二)电力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分析
电力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会计工作,可以为管理层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产及经营活动。而会计工作的基础是会计核算,只有在做好会计核算的基础上,才可以更好地开展其他财务活动。加强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可以提高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地传递速度,并为企业管理者及时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在企业财务工作中,会计核算属于极为重要的一环,只有合理而科学的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加强会计核算,才可以保证整个财务工作的健康运行。
二、当前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综合分析众多电力企业,发现在较多的单位中,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着较多问题,影响着会计核算的效率及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一)工作人员财务意识薄弱,工作态度不端正
当前,在一些电力企业中,仍有部分工作人员财务意识较为薄弱,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理解与重要性认识不够,疏于管理;单位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在做企业报表时,往往会将个人的主观判断带到工作之中,为节省时间,将部分列示没有标注,然而,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每一个环节都是不能缺少的部分。
(二)信息失真
由于在电力企业中,机构较多,机构与机构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这也就造成了会计信息传递路线较长,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十分容易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尤其是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中,其原始资料大部分需要经过手工整理,甚至在一些电力企业中,会对原始资料进行多次手工加工汇总,并逐级汇报,在这个过程中,极为容易出现信息失真,如果电力企业中对原始资料管理不当,出现报表、会计凭证等丢失或损坏,也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三)开支标准不规范,财务管理随意性大
在电力企业中,存在着开支标准不规范、财务管理随意性大的现象。在一些电力企业中,领导开支没有按照企业开支标准流程进行,出现特殊化,或财务管理工作原则性较差,导致电力企业财务收入与支出费用管理不明确,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出现漏洞款项,极大影响着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四)会计专业科目使用不规范
在电力企业财务单位中,会具备一些专业技能较高的会计人员,但也会出现一些持有会计证书的人员,会计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对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如自身业务技能较差的工作人员,在进行财务工作时,容易出现失误,将不同费用基金放在同一科目之中,从而让本应该分开核算的内容一并核算,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三、加强电力企业会计核算
(一)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想要加强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企业监督机制。通过建立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并实现职责分明的岗位责任制度,端正财务人员的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效率。财务管理人员应设置财务专户备查账,严格管理单位备用金,并定期与会计核算进行核对,保证财务信息精确;还可以通过完善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往来款项管理制度、会计分析与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核算。
(二)加强财务负责人与会计队伍专业培训力度
在电力企业中,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的主体为企业财务负责人与会计队伍。财务负责人与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着整个会计核算的质量。加强财务负责人与会计队伍专业培训力度,充分认知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管理;通过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企业会计队伍的专业性,保障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将竞争机制引入到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激发财务人员积极性,不断学习新型财务管理及技能;建立考核制度,增强财务负责人监管意识,引导会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工作。
(三)加强电力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工作
加强电力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方法。在企业各单位,建立财务管理岗位责任制度,结合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状况及要求合理配置财务管理人员;财务岗位设置必须要在符合内部牵制的原则下进行,各单位之间需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加强企业会计核算,形成企业内部全方位的控制财务管理制度。
(四)加强电力企业收支管理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属于财务的收支管理,这就要求电力企业中各个单位需要将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收支管理作为核心重点进行工作。在电力企业中,财务管理需要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进行管理,保证将单位所有收入全部纳入到单位财务管理之中,将所得非税收收入纳入到专户之中,单位往来款项纳入到资金账户,并不进行账外循环。加强财务管理内部监督,禁止设计小金库等行为;针对使用税务票据的单位,需要确保票款十分一致,及时入账;企业单位支出需量入为出,尽量做到收支平衡,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效益;建立严格的支出审批制度,对各项支出的审批程序与权限进行明确,针对较大型财务支出,需要根据支出标准或进行集体决策;确定出开支标准,对企业中招待费、会议费、车辆维修、差旅费等严格控制;对企业中专项资金的使用,需要做到专款专用,并及时核对,加强单位会计核算,实行集中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
四、结语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核算工作逐渐受到电力企业管理层的重视,会计核算工作,属于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加强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度,加快财务信息传递速度,为企业的经营与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减少为企业资产浪费及流失现象,提高电力企业竞争力,为企业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萍.浅谈如何加强电力企业会计核算[J].财经界,2012,(22):220.
[2]曾凡林.浅析如何加强电力企业会计核算[J].中国经贸,2011,(18):241-242.
篇5
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财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也要通过会计基础工作来衡量企业的整体财务水平,因此会计基础工作对于促进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会计基础工作对于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在财务核算工作中必须要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同时还要不断地提高会计基础工作在会计核算中的地位,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这也是提高企业经济管理质量的重要途径。
1 会计基础工作的基本内容
1.1 会计基础工作的范围浅析
企业在会计工作中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会计核算以及会计管理服务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在会计核算以及会计管理服务中包括了对会计资料的核算以及会计核算依据等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会计基础工作也要围绕这两部分内容来进行。而会计核算以及会计管理中所涉及的内容也相对较为广泛,其中会计凭证的保管与归档和管理也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也可以看出,企业在进行会计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内容的认识,这样也才能够更好地做好会计的核算工作。
1.2 会计资料的重要性
第一,财务会计报表。会计资料中财务会计报表对于企业的财务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反映出企业一段时间内的经济情况和企业的发展水平,因此在进行企业财务工作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对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的管理,其中对编制对象、期限等都需要较高的要求。
第二,会计账簿。企业的会计账簿包含了企业财务工作中的一切终于资料,对于企业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情况也有着明确的反应。其中会计账簿不仅能够反映出企业内部的真实财务情况,同时也是会计资料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会计日常工作中对于会计账簿的管理也有助于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管理人员以及会计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强对会计账簿以及会计凭证的审查,这样也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做好会计账簿的审核也能够保证企业内部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对于提高会计管理的质量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会计凭证。会计凭证也是会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资料,在会计内部工作中对于各项经济责任的明确也需要通过会计凭证来作为相应的依据。而会计凭证的审核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部分,会计人员需要根据会计凭证来进行下一项的会计核算工作,因此会计凭证也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在保证会计凭证质量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并且会计人员通过会计凭证也可以更好地明确个人的工作职责,这对于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3 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分析
会计核算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对于发生的一切经济业务事项都可作为相应的依据,在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基础会计工作也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基础。如果企业的内部会计工作是建立在毫无真实性的经济项目上,那么会计核算也就失去了其应用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会计核算的进行会直接影响到市场经济秩序的和谐,从而对市场形成一定的干扰,这样会产生非常严重的经济后果。
2 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企业管理没有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企业基础工作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只是认为会计基础工作是一项简单的核算工作,并且不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一些人会认为会计基础工作中一些人没有假期对专业知识的更新和相关工作的认识,这样一些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基础工作时也缺乏足够的能力,因此在进行会计基础工作中也难以真正的发挥会计基础工作的作用,同时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2.2 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较差
目前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都普遍存在着专业素质差的问题,其中学历低、学习的积极性差也是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会计工作的过程中对于会计的知识也难以达到相应的要求,这样在会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无法真正的发挥作用。同时,一些会计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水平过低,并且道德素质也相对较差,在工作过程中也会为了个人利益而在会计账簿上弄虚作假,从而破坏会计的制度和法律的规定,这也是影响企业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
2.3 审查部门缺乏一定的监管力度
很多单位的审查部门并没有认真履行其自身的义务和责任,对会计工作者的审查力度不够,也没有及时对其内部工作进行询问和核对,更没有对其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严格考核,从而使得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纰漏,最终影响了整个会计工作的效率。
3 会计基础工作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
3.1 会计基础工作可以保证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会计核算工作中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可以有效的规范企业会计核算的行为,并且对于提高企业内部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也可以看出,通过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也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管理人员也需要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并且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也要对会计基础工作的每个环节加以重视,从而更好地让会计基础工作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这样会计基础工作的价值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加以发挥。而在此过程中,企业中每个与财务相关的受益者都能够通过会计基础工作获得相应的信息,在企业内部财务工作中,一切资源的合理分配能够更加合理化。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不仅是一项单一的任务,对于企业内部的财务标识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同时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也要更好地发挥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因此企业中的每个工作部门都需要将会计基础工作放在工作的核心位置,在工作过程中加强对会计工作的效率,这样也才能够更好地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对于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也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3.2 会计基础工作有利于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工作水平
企业要想完善会计核算工作,就先要在其内部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基础工作规章制度,从而促进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下去。会计基础工作制度,不仅可以让整个企业经营步入一个正常的轨道,而且使会计基础工作的相关条目一目了然,准确真实。更重要的是,企业相关负责人要明白,一旦企业中的会计基础工作制度存在着大量问题,就会导致会计工作人员不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更有甚者还会做出一些违反法律的事情。
4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相关举措
4.1 要建立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要想更好地发挥会计基础工作的作用,还要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企业一方面要做好员工职责的分配,让每个员工都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个人的工作职责以及责任和义务,这样也可以更好地促进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要对内部不同的岗位安排好最佳的工作人员,不同部门之间也要做好相应的监督和管理,形成一种互相监督的机制。这样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质量也能够更好,在会计工作过程中的工作效率也会更高。
4.2 员工要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
会计核算和会计基础工作都是非常严肃的工作任务,所以这就要求企业员工要端正自身的态度,从一系列的会计基础工作抓起。当面对会计原始凭证时,会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步骤进行审理,对那些不合格的原始凭证严格处理,坚决退回,从而认真确保每一个会计信息的准确清晰。
4.3 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
会计人员是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想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就必须要提高其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让员工积极树立责任意识,从而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相关会计工作人员要明确其工作的工作意义,要依法办事,全面执行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最终将会计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篇6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经济活动中的各项财务工作变得越来越为重要。财务工作是整个经济活动的重要支持,有效进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使财务制度更加有效和完善,财务信息也更为真实和准确。基于此,本文针对新时代背景下的会计核算创新进行研究,以期通过本次研究,对相关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有所帮助。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核算方法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创新和发展,我国的财务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加深。自颁布新会计制度以来,我国的相关企业在会计核算模式上进行了新的学习和讨论。事业单位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为了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实现自我创新和进步,就需要进行会计核算的创新性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要根据原有的单位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财务核算工作。伴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与改革发展,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模式创新也要紧跟其上,唯有如此,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我国事业单位能够得到更好更优质的发展。
一、事业单位中会计核算制度的重要性
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现代事业单位的发展模式也有了很大的转变,而现代会计核算制度的职能作用,就是将原有的财务会计工作内容进行扩展,进而实现将对过去进行解析、对未来进行筹划、对现在进行控制三个模块进行有效的结合。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众多事业单位在会计信息系统构建上的难度日益增加,针对业务的往来过程来说,需要对各项财务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和归集。因此,为了提高我国众多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以及会计水平,需要大力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提升事I单位内部会计核算制度的应用水平,突出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参与事业单位发展、事业单位管理等一系列整体过程,运行及信息披露彰显了会计核算制度对事业单位发展的反哺作用。
不仅如此,在事业单位中科学合理的对会计核算模式进行使用,能够将事业单位的真实信息进行反馈,进而令管理者更加明确的认识到事业单位的发展状况,为将来的事业单位发展规划方案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对于这样的会计核算方法而言,其本身所具备的特质,能够更好的展现出事业单位的财务体系的完善程度,进而在财务体系的发展过程中,其也成为了重要的改革创新内容,由此可以看出,事业单位中会计核算改革的重要性。
二、新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创新策略
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已经成为当下比较热议的话题之一。如何进行良好的会计核算创新更是受到了广大学者和相关专家的广泛关注,由此,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汇总分析,并且结合个人专业知识提出以下观点。
(一)调整会计科目体系
调整会计科目体系是解决运输业营改增会计核算的主要策略之一。首先,可以将计算机技术引用到会计工作中已经是大势所趋。有效的利用计算机技术不仅能够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压力,还能提高经济结算等方面的精准性,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进而为国家的资金活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其次,要建立健全相关的会计制度。对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有效的监管和制约,同时,对员工的行为准则进行控制和约束,并给员工的工作提供一定的方向和指导,然后,要建立责任制,使工作中的每个人都承担一定的责任,提高工作认真度,最后,完善会计科目体系。不断完善会计科目体系,从而保障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落实。
(二)严格管理发票
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创新而言,首先需要优化核算的主要环境,需要对发票进行严格的控制,发票必须具备其出售的日期及数量。发票是会计账务最为重要的凭证,发票也称之为付款单。中国会计制度规定有效的购买产品或相关服务的发票称之为税务发票。与此同时,发票也是行政事业收费的主要依据,是国家税收的重要凭证和保障,为了内部审计以及核对数量,所以,对于发票的管理要进行认真的核对和查看,进而保障在发票事项上部分人员对其进行“动手脚”的事件发生,进而实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创新的优化环境目的。
(三)调整会计核算方法
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来限制和约束会计核算的运行模式。因为会计核算方法的严重缺乏,导致大部分的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在进行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工作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指导,从而出现盲目办公,甚至会出现的现象。虽然我国对会计制度进行了多次的改革,但是会计核算制度仍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和实质上的进展。会计体系不够完善,会计核算方法相对落后,都对我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不仅如此,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整体经济预算有所限制,大大降低了相关事业单位款项的核算质量和速度,制约国家经济建设的进度。因此,建立健全会计体系和会计核算制度是当前我国经济健康较快发展的当务之急。同时,也有利于我国事业单位平稳较快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核算创新作为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活动,具有使事业单位能够进行良好的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综合提高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工具。对于事业单位的整体运作过程来说,起到了一个全局规划以及资金规划的角色,并对日后事业单位的管理以及发展方案选择做出预测。因此,事业单位应首先列出通过会计核算创新的管理方法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今后在事业单位发展中应实施的战略会计核算创新方法进行细节分析,提出事业单位在管理制度中必须加强对会计核算创新的战略部署,要求事业单位应用战略会计核算创新的指导方式切实推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策略。会计核算创新的重要性对我国事业单位来说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杨阳.浅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问题和改进措施[J].中国商论,2016,(28):4142
[2]刘永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商论,2016,(11):2729
篇7
关键词:会计核算 会计信息质量
一、背景概述
会计核算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强化企业会计核算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提高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水平,提升企业会计核算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对于有效增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更好地为管理层及相关信息需求者科学决策提供更好的会计信息支持。
会计核算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工具,主要是通过企业管理层积极实施定价指标、预算考核以及严格执行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来有效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会计核算的最终结果即会计信息。一般来讲,企业通过会计核算来实现以下两个方面的目的:首先是向相关会计报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满足他们的财务信息需求,另一方面则是为企业管理层科学合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信息支持,有效满足企业管理需要,实现企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影响企业会计核算水平,制约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
首先,企业会计核算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不少企业的会计核算存在不规范、不准确的情况。这一方面是由于管理层对于企业会计核算不够重视,意识不到企业会计核算对于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性,忽视了对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视,这就造成企业会计核算常常不规范、不科学,难以有效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而造成企业管理层在决策时不能做到科学、全面、合理。另一方面,相关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会计道德观念淡薄,难以有效做到会计核算监管,部分会计人员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够强,这些都会给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不少的困难,直接影响到企业会计核算水平的提升,制约着会计信息的可靠、全面和真实。
其次,会计主体界限模糊。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明确清晰的会计主体界限是科学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也是有效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当前,不少企业在日常的管理经营中存在着产权不清晰的问题,即难以明确界定企业产权跟个人产权,甚至企业财产与个人财产之间相互侵占,这就给会计核算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会计核算的对象不够明确清晰,进而导致会计核算的结果不能够真实可靠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相关会计信息也不能够表示真实的企业情况。
再次,会计制度没能严格落实。严格遵循相关会计制度和会计法规和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有效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条件。对于会计核算工作的方法和内容等关键环节,我国会计法和会计准则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当前不少企业在会计准则的执行和落实上都有待进一步提升,会计核算混乱等状况需要进一步解决。例如部分企业不按照规定待摊预提费用;采用倒轧的方式来计算企业的利润,对企业的收入和利润人为地干预或者操纵;不能完全匹配收入和费用等。
最后,会计核算内部监督不到位。强化会计核算的内部监管对于有效提升会计核算水平,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部分单位缺少对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管,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财务清查制度、计量制度以及财务收支审批等监管措施不完善,给会计核算留下了不少漏洞,难以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
三、强化企业会计核算、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建议
首先,强化会计核算制度建设。企业在日常会计工作中,要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相关会计制度和会计法规,建立健全包括内部牵制制度、财务处理制度、资产清查制度、会计人员岗位制度、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等在内的相关会计制度,为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提供制度支持。
其次,会计核算要积极结合企业实际。企业会计核算要实现管理目标,有效满足管理层信息需求,就需要将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会计核算信息的质量,使得会计核算既能满足企业管理层科学决策的需要,同时又能严格符合会计核算的计量要求。只有将会计核算与企业管理目标和发展战略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切实为企业管理层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再次,科学确定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会计核算的方法和内容相对比较多,企业应当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来具体制定会计核算的方法以及制度等。会计工作的目标就是通过核算企业的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及时提供可靠真实的信息来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从成立之初就面临着各种风险和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生存并发展壮大,就需要企业会计工作积极参与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以此提升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并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及时汇总、整理、分析。
由于企业的所处行业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也有所差别,企业管理层对信息的需求也就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计核算就要在遵循一般的会计准则、会计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制定符合本单位情况和特点的会计核算方法,以此管理控制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规范化各个流程,真实、可靠、及时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最后,强化会计核算监督。要保证会计核算的真实可靠,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强化会计核算监督必不可少。强化系统内制约,实施职责分离,通过实施职责分离可以有效增强内部控制力度,严格落实会计信息系统内的职责分离,来强化系统内的制约监督,明确各自的分工职责和权限,做到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保证各个岗位既相互制约又明确分工。要实现会计信息系统内的有效的控制,可以在会计信息系统内设置操作和监管两个不同职位,相互牵制,对进行的每一个经济业务都做备份,会计人员的每一笔账务处理所产生的数据信息都会实时传输到监管岗位的计算机中,监管人员可以实现实施的监管。
参考文献:
[1]孔祥银.浅析小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7).
篇8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信息化;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核算的特点
(一)会计资源实现共享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会计核算的信息化建设能实现会计数据和会计功能的共享。会计资源的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又大大丰富了原始数据资源,满足了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在可以用金钱换算时间的时代下,高效的会计资源共享能为企业在短时间提供所需资源和参考条件,降低了企业的营业风险同时给了企业抢先市场预留出了时间和空间。信息化背景下会计资源共享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指导方向,大大降低了决策性失误的可能性。
(二)会计信息实现利用交互
信息化的背景下,利用优越的信息技术优势,能及时对可利用信息进行提取和解读。传统的会计核算都是阶段性核算总结,这就导致了信息的延误,大大降低了信息的可利用率。新媒体时代,市场发展瞬息万变,信息的时效性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信息化背景下的会计核算的特点之一就是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充分发挥了信息时效性的优势。比如企业中各个职能部门,通过信息技术提取企业生产运营中的业务信息和所需信息资源再汇总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通过整理再将信息精炼,将黄金信息点反馈给各个部门,供各职能部门提取利用,实现实现企业各部门间的信息交互。会计核算趋于信息化极大程度的提高了信息的可利用性和时效性,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监管部门更好的发挥会计核算和信息监督职能,保障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信息化背景下的会计核算进一步缩短了传统会计核算的事后性,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及时的更新企业的生产运营情况,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做出调整,调整产业结构,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经营决策。
(三)会计信息的高速性
会计核算信息化的背景下,传统的纸质单据发生演变,电子单据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纸质单据在企业各部门间、各企业间进行流通。电子单据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纸质单据在交流过程中的较长时间跨度,其快捷性大大缩短了信息传递时间。提高了企业的各部门间的工作效率,密切了各部门间的交流。电子数据的传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信息的保存和留底,降低了信息失真的可能,同时也密切了企业各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
二、信息化背影下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
上市公司的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权和所有者的所有权是分离的,在这种背景下内部控制度相对严格,会计失真现象有所收敛。而我国大多的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和所有者往往是一人,在权钱集中的条件下,因人而治,会计失真现象尤为突出。由于企业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利润是捆绑状态的,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企业会计失真问题屡禁不止。加之现阶段我国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给了部分企业不法行为的可乘之机,助长了会计失真的不良风气。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之所以失真问题尤为突出从根本上讲是管理者将个人利益凌驾于企业的经济原则之上的表现。会计失真问题也可以折射出目前我国的监管不到位。首先就社会监督机制而言,其监督机制有待提高,显然现有的监管制度已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其次其执行力度不够,导致监管制度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第二,审计部门的监管方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企业的审计部门更注重行政单位的财政预算工作,对企业的经济进行监督却处于留白区,给会计失真问题提供了滋生的温床。第三,金融部门对企业生产运营状况具有不可推卸的监督责任,然而金融部门在实际中却没有发挥其应尽的监督职能。金融部门和企业管理者一样将自身信贷利益放在第一位,忽略了对企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监督,导致了当下会计失真现象愈演愈烈。
(二)企业对会计档案管理方面不够重视
目前国外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已经相当成熟,会计信息体系也较为完善。而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发展程度较低,发展脚步缓慢,部分企业甚至还没有通过会计电子档案造成会计工作的意识。在新媒体时代下,利用信息技术造成会计核算大大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极大程度了降低了企业的工作效率,满足了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为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部分企业的管理者没有意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没有及时转变传统观念同时在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上没有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力。会计信息化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广泛,能及时的将企业的电子会计资料和会计档案保存存储器中,为审计部门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捷。同时会计信息化档案保存大大降低了人为录入统计过程中的工作失误,解决了企业会计操作员操作失误造成导致会计信息遗失的难题。会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企业长期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企业以构建网络平台数据库为基础,形成信息交互,资源共享的交流机制,将电子信息管理充分作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中。然而由于中小型企业更注重经济发展,没有意识到信息化会计核算平台构建的重要性,一定的经费投入也导致了部分企业止步于扩展完善现有会计信息化网络平台,导致信息化网络平台管理和应用都落后,因此企业方面提高档案信息化的管理和建设成为重中之重。
(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中小企业中内控制度大多借鉴于国外先进成熟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与市场经济发展不切合,其次也存在较多纰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是当下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议不断的话题之一,完善加强我国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小型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长远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问题。其次部分中小企业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往往束之高阁,没有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对企业内部进行监督管理,执行力度低导致内部控制度有名无实,没有发挥其真正的职能作用。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内部控制对企业管理而言意义重大,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监督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形成对企业经营管理会计失真问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全身心投入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忽略了构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四)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良莠不齐
中小企业的相关会计人员专业性不够强,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导致工作效率较低,其次在对关键信息的提取和利用上由于工作能力不足导致对疏漏对黄金信息点的利用提取。企业核算会计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素质才是解决会计失真问题的根本。目前存在中小企业中最普遍的问题就是,唯亲举用,大多数会计都是公司管理层的亲属,这为会计失真提供了可操作空间。目前部分中小企业中会计工作人员部分甚至还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其专业水平值得质疑。在企业面对突发性风险时由于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不足,导致风险预警能力不足,同时不能合理的规避风险,完成风险嫁接任务。第三企业方面更注重盈利忽略了相关会计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导致会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导致国内中小型企业会计核算报告质量较低。
三、解决信息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力度
为从根本上解决会计失真问题,提高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加大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势在必行。首先企业管理者应该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自觉的配合监督监管机构完成会计核算监管过程。企业的管理者意识到会计失真问题的重要性,知法懂法,遵守法律准则,而不是为了实现个人私欲,将个人利益凌驾于法律之上。企业的管理者严格遵守法律要求对从根除存在于企业内部伪造会计资料,制作虚假的会计报表的问题发挥巨大作用。同时企业管理人作为表率重视企业内部财务状况的公开和透明也为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做了表率,提高企业整体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对会计工作人员本着公平公正原则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有着重要意义。其次社会监督部门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职能,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等在对企业运营状况的监督和管理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社会监督部门要充分发挥其职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规范和引导,对企业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和监督。社会职能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在检查企业经营状况的过程中,要把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作为检查的基点,确保企业对外报出的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重视培养会计档案管理人员
由于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和所有者的利益存在捆绑关系,为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会计失真问题突出。因此加强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成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中会计失真问题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会计报告质量的重要方式。首先中小企业自身应该重视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建设,给予人力物力上的支持,构建与企业自身特点相切合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平台,开发应用先进的系统安全设备满足会计信息化档案的储存需求和管理需求。第二企业可以建设与企业经营业务特点适应的会计信息处理数据库,有利于各部门间的信息交互,同时财务部也能及时的对各部门的数据进行有机整合和筛选,为中小型企业会计资源共享提供发展的空间和平台。第三,中小企业可以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会计信息化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在会计信息化管理问题上我国毕竟还处于发展的抬头期,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方法无疑能缩短我国的探索期,为抢先市场份额提供时间助力优势。中小型企业也要重视对企业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同时安排对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考核,通过考核淘汰制督促管理人员不断学习进步。
(三)加强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当前部分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还不够完善,加之执行力度不够,现存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名无实。针对这一现象企业内部可以加强各个部门间和岗位间的牵制性与约束性,避免权利集中的局面。其次企业内部要形成一定的监督机制,明确内部控制目标。首先中小企业应进一步依法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会计信息真实性,企业资产流动性的控制力度,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积极发挥作用。其次要充分调动企业外部监管的职能作用,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过程,提高会计财务报告质量。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要求企业做出既定的战略规划,明确经营方针和目标,内部控制是实现目标的基础和保障。其次要梳理企业经营的业务和项目,严格控制分析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制定出风险防范预案。企业要梳理完善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此为起点,从战略业务和项目入手面向目标、分析风险、制定控制制度。
(四)提高中小型企业会计人员素质
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企业发展而言意义重大,首先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优劣直接影响到企业会计报告质量。其次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道德素质能极大程度降低存在于企业中的会计失真问题。会计人员的工作经验能及时发现预警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中隐藏的风险,在紧急风险发生时也能进行合理的风险规避和风险嫁接。因此企业可以针对会计人员开设培训课程,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工作水平。同时企业也可以高薪外聘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其次,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招聘标准和录取要求,从根本上优化现有的会计人员结构。
结论
信息环境下的会计核算开始利用新媒体时代的通信技术作为发展优势,传统的记账工具逐渐被淘汰,电子数据和网络数据库的构建成为中小型企业会计核算领域的主流。会计核算的信息化发展极大程度的满足了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为企业的生产决策提供了方向。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密切了企业部门间的信息交互性,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率,密切了部门之间的联系。然而在信息化的背景下,会计核算过程依旧存在较多问题,企业自身提高法律意识,完善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入手,解决存在于会计核算中的问题。利用新媒体时代下的通信技术优势,提高现有的会计财务报告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于力.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核算发展的思考与探讨[J].会计师,2015(3):38-40
[2]田毅.ERP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5(4):115-116
[3]刘启明.网络经济环境对会计核算的影响探析[J].经济师,2015(4):128-130
[4]胡文龙,史丹.中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框架体系研究———以SEEA2012、SNA2008和国家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的一种思路[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8):1-9
篇9
成本会计的含义就是通过核算某个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有费用得到的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会计方式。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为成本核算。而成本核算作为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指在会计制度的指导下,准确计算出企业生产中产生的成本,进而为企业实施会计管理提供参考的依据。
2、工业化企业应用成本会计核算的重要性
2、1有助于降低现代工业化企业的成本
成本会计是基于企业成本管理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会计类别,它主要的使命就是帮助工业企业开展成本控制,通过一系列管理方法与管理技术,管理工业化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的所有成本消耗的价值,合理且严格地控制各种费用支出。
2、2为工业化企业的管理决策和市场战略提供参考与指导
对工业化企业而言,科学和合理的管理决策和市场战略至关重要,它关系着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势态,特别是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市场背景下,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工业企业必须要合理制定自身的管理决策和市场战略。所以,现代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不仅可以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还可以为制定管理决策和市场战略提供参考与指导,提高管理决策、市场战略的科学性、合理性。
2、3有助于改良现代工业企业体系结构
现代工业企业的体系结构非常复杂,因而各种人力、财力、物力消耗会随之上升,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合理的改良内部体系结构有助于实现各种资源的合理分配,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运行质量,降低企业在运行过程当中的成本消耗。
3、工业化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存在的一些问题
3、1管理层的成本核算意识有待提高
就目前而言,还有个别现代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开展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为管理层缺乏成本核算意识。主要表现在个别管理层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清楚地认识在成本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和意义,未将成本核算纳入企业管理重要日程中,以至于在成本核算中常常出现失误,变向地增加了现代工业企业的成本负担。另外,还有个别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其专业素养不够、专业能力不强,无法有效地核算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忽视了成本问题,会计行为有待规范,这也是导致企业收益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3、2现代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范围过窄
我国还有很大一部分的现代工业企业在开展成本核算时过于关注自身生产产品时所需的成本,忽视了对产品生产之前的规划、设计阶段以及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产生的成本,但是这些均属于企业生产成本范畴。对现代工业企业来讲,产品生产所需的资源正在不断降低,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跟劳动时间的降低也导致产品的制造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比例下降。
4、现代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运行对策
4、1提高现代工业企业管理层的成本会计核算意识
作为现代工业企业的管理层,其自身必须深刻意识到成本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并且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实现成本核算制度的细化,如此才能更好地核算出现代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所产生的成本。而从事会计工作人员,要不断学习,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在成本会计核算时,能够全面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正确运用科学的核算方法提高现代工业企业的经营效益。
4、2扩大现代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范围
现代工业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常常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切不可仅仅重视对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的核算,还应该重视企业在生产过程和经营过程中制造费用的核算,并充分结合考核工作开展整体性处理。
4、3借鉴国外先进核算方法
西方成本会计发展成熟,特别是随着系统工程、战略管理、限制理论、电子计算机等被广泛应用于成本会计后,逐渐形成了新型重管理的经营成本会计。我国要充分借鉴西方这些先进的会计成本核算办法。
5、结束语
对于现代工业企业而言,成本会计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意义,通过成本会计能够降低企业的成本开支提高其盈利能力、为管理决策和市场战略提供参考与指导、帮助改良企业体系结构,因此必须要重视现代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并不断加强对现代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发展策略的研究與实践力度,提高现代工业企业本会计工作的质量与有效性,保障企业实现长远、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世鹏 郑平武 何国田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以及管理要求的提高,企业对于会计核算体系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以后,企业会计核算系统作为预算执行数据的最主要的提供者,其地位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建立完善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特别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以后,如何保证会计核算体系和预算体系的有效运行,如何保障会计核算真实性的同时,又能满足预算管理的数据需求,就成了许多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着重从下面几个方面论述:
一、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的内在关系
1.清晰明确的权责划分是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重要前提预算的组织体系需要界定全面预算管理的权利机构、管理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这个过程中需要公司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清晰明确组织结构,合理划分部门权责,才能界定预算的责任中心。同样清晰明确组织结构,合理划分部门权责对企业的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口径应该可比或相同大部分企业的预算管理是以企业的核算体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预算项目(科目)体系的建立也同样比照企业的会计科目进行建立,这样就可以保证预算科目与会计科目之间存在固定的对照关系,便于预算实际执行数据的取得。除在组织架构、信息系统等方面保持一致外,预算与核算还应保持各种数据信息口径、原则上的一致。
3.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程度决定预算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企业不同的业务和事项都有其特定的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途径。企业的核算体系为预算管理提供数据,预算管理又是企业对各种业务和事项的提前规划和管理,这样整个管理就形成了闭合的回路。因此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程度决定预算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也就是说预算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是以会计核算的精细化水平为前提的。
二、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搭建的影响
1.企业的预算体系与核算体系在搭建初期就应从整体考虑鉴于大部分企业预算体系与核算体系之间存在天然的内部关系,企业的预算体系与核算体系在搭建初期就应从整体考虑,保证公司预算体系与核算体系在不违背两者之间天然内部关系的基础上健康有序的运行。如果不从整体考虑,人为的割裂两者的内部关系,就会造成会计人员只负责会计核算职能,预算人员只负责管理会计职能,相互背靠背,形成“两张皮”。
2.全面预算管理客观上要求企业的预算和会计核算都要高度信息化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大多数都有这样的体会,预算的编报、执行、分析、反馈、考核所涉及的数据量庞大,如单纯的依靠人工进行统计汇总,费时费力,准确度还难以保证。很多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的初期,发现数据处理量激增,原来下属单位全面的业务及财务数据需要在预算编制阶段全部测算、复核、审查一遍,各级人员叫苦连天。这个问题也成为制约预算实施的瓶颈问题之一。很多企业不得不翻过头来重新设计开发信息软件,减少手工处理数据量。全面预算管理客观上要求企业的预算和会计核算都要高度信息化,否者将无法满足企业预算管理的数据需求,除此之外预算和会计核算两大信息系统之间还要搭建必要的接口,保证两者之间的数据共享,便于预算实际执行情况的分析、比较。
3.预算管理的重点也是会计核算的重点对于企业浩如烟海的各种信息,应该根据战略和管控的需要设计出关键核心的指标,包含一定的关键信息,能够反映企业各责任中心主要的经营成果和业绩,这样才不至于整天被冗余信息所困扰,疲于算数、报数。预算和核算作为公司两大管理工具,都应该遵循重要性原则,即预算管理的重点也是会计核算的重点,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精准管理。
三、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需要避免不当融合的情况
1.是预算管理强调不足,会计核算主导财务管理过程企业财务管理中,重视了资金运筹和财务事项的把控,淡化了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和参谋决策作用,容易造成财务部门在企业内部的边缘化。
2.是过分强调预算控制,财务部门丧失会计核算原则。企业财务管理完全以预算控制为中心,严格按照预算完成情况实施业绩考核,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工作从属于预算管理,丧失了应坚持的“权责发生制”、“实质重于形式”会计核算原则。如大量使用预提费用、待摊费用等科目人为调节预算与实际经济事项的差异,或者跨期确认收入成本以完成预算管理的要求,甚至虚构收入成本满足预算考核的需要。
3.是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并存不相交有的企业对预算管理充分重视,对会计核算按规定进行,但无法处理好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关系。会计人员只负责会计核算职能,预算人员只负责管理会计职能,相互背靠背,形成“两张皮”,这种情况不仅使得预算管理效率相对较低,形同虚设,而且增加了工作量,浪费了人力资源。有的大型企业集团在不同的经济活动中,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分别占据主导地位,也造成了管理不同步,企业会计信息混乱。
四、结语
总之,只有通过分析会计核算的特点、预算与会计核算的内在关系以及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搭建的影响,来了解企业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有机联系,在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正真的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两大系统的健康有效运行,实现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