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公司会计核算办法范文
时间:2023-09-13 17:17: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贸公司会计核算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业务核算划分
商贸经营属缴纳增值税项目,全部集中在总公司核算,款项由总公司收支,发票由总公司开具,与商贸经营相关的费用,如运费等均由总公司支付。延伸服务、业务、货场业务属缴纳营业税项目,由分公司核算,款项由分公司收取,相关税金由分公司在当地缴纳。企业所得税在取得税务部门认可后汇总缴纳。
(二)资金方面
实行一定程度的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各分公司没有融资、投资的权利,沉淀资金全额上缴总公司。收入方面,如按上述业务划分,分公司经营延伸服务和业务,均应采取预收款形式经营,理论上不应该产生新的债权债务,分公司所形成的收入均应有现金流入,分公司每季将实现的所有收入扣出变动成本和税金后的现金流入净额全额上交总公司。支出方面,总公司根据批准的间管费用支出预算按进度拨付资金,分公司在预算范围内使用。
(三)资产管理方面
各分公司资产由总公司授权经营使用,分公司承担相应资产的折旧、税金、维护、维修等费用,并对资产保值增值负责。总公司对所有资产拥有处置权,可根据情况在各分公司间调剂使用,最大限度避免资产闲置。分公司购置、处置资产均需总公司批准。
(四)计划下达及全面预算
总公司需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由相关领导及财务、业务、结算、人劳、办公室、管理部等相关部门参加,参照物流公司收入利润计划、工资计划、费用压缩计划、资金总盘子、业务划分等情况,分别对分公司预算中的收入、税金、费用中的工资及附加费、办公费、小汽车费用、差旅费、会议费、业务招待费等费用,支付主业合同费用,以及固定资产购置、大修计划等支出进行审核确认。各分公司的费用支出与收入利润计划挂钩,在基本费用预算外,对超计划完成收入利润计划指标的,可按一定比例增加其费用预算,以提高分公司积极性。年初各分公司按照收入利润计划、费用压缩计划、工资计划、大修计划等规定,编制全面详实的财务预算,经总公司审查批准后执行。
(五)财务监察
通过财务监察,确保分公司执行统一的财务制度和规定,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对分公司提出的新增预算进行核实,参与对分公司的经营业绩考核。
(六)考核机制
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是避免集权带来的分公司积极性不高这一缺点的重要手段,总公司要根据各分公司业务量、人员构成等情况制定合理的考核激励办法,除各分公司自身核算的业务,总公司的商贸经营业务分站点核算并统计在各分公司的任务完成数内,季度和年度统一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相应增加或减少分公司的工资总额计划,在工资总额计划内,对分公司内部奖励政策,应给予一定的权限,便于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执行预算结余的分公司,可按结余数的一定比例予以工资计划奖励。
(七)财务管理制度
统一总分公司会计核算科目,由于现物流公司总分公司的业务比较单一并且大体相同,前期通过调研,确定统一的会计明细科目,特别是费用科目,各分公司严格按统一科目进行会计核算,禁止自行增加会计科目;分公司独立核算总公司授权经营的业务收入和相应的成本税金,在当地纳税;各项费用在批准的预算内支出;分公司执行总公司制定的工资和奖励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财务政策和制度,执行统一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使用统一格式的财务单据及各类表格;分公司对其历史遗留和新发生的债权债务负责;分公司无所有者权益,没有利润分配的权利,所有可供分配利润由总公司进行分配。
二、总分公司财务管理模式实践总结
篇2
不同的工作经历,给了我很好的锻炼机会,丰富了我的阅历,开阔了我的眼界,并促使我不断努力学习,把握最新的财务会计知识,以出色地完成所担负的工作。下面,我重点就最近三年担任********公司财务审计部经理一职期间所形成工作思路及完成的工作,做业务总结。
一、加强制度建设,拟定和完善公司财务治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加强企业的财务治理工作,其目的是要为企业的效益服务。********公司,总资产超过4.2亿,下辖六家分公司,两家全资子公司,兼跨制造、房产、租赁、修理、客运服务、商贸等几个行业。各项业务的经营方式有所差异,会计处理各有特点。我在对公司营运情况及日常财务工作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认为当时的制度已不能很好适应公司治理上的需要。要想公司治理上台阶,首先应从制度上下功夫。因此,我从审批程序、资金运作、会计核算、审计监督几个方面入手,先后主持出台了四个制度,基本完善了财务治理内部制度体系:1、拟定《********公司开支审批暂行办法》,规范了审批权限和程序。要求公司所有成本、费用支出必须经财务审核并签字确认,改变了以往多头审批,财务监督不力的状况。经过两年的运行,20**年我又重新修订和完善了《********公司开支审批办法》,进一步明确了责权。2、根据国家新出台的财务、会计政策法规,结合本公司的经营特点和治理要求,执笔修订了《********公司财务治理暂行办法》和《********公司内部会计核算暂行办法》。并就“两个办法”的贯彻执行作了具体安排。每年对所属经营单位执行“办法”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出具书面整改通知,逐步规范了公司财务治理和会计核算行为。3、为完善公司内部监督治理制度,充分发挥二级核算体制的优势,针对公司各经营单位不同的行业特性,确保公司各项会计数据的真实、完整,于20**年6月重新起草了《********公司内部审计暂行办法》,现正报公司审批,以切实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
二、抓治理,促效益。预算是企业借以设定一定时期所想要完成的特定目标,完成目标所使用的资源,以及衡量目标是否达到的标准,是现代企业治理的一项重要工具。集团公司对预算治理也作为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对预算治理工作重要性的熟悉,我积极推动公司预算治理工作,理清工作思绪,将应收帐款的回收及开辟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工作重点。以此为契机,逐渐转变了公司偏重会计核算,轻财务治理的局面,促进公司治理上台阶。1、重视预算编制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具体负责牵头编制了公司20**年度、20**年度和20**年度的公司财务预算。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依据各经营单位近几年的实际经营情况,以及对未来市场经营环境变化的猜测,充分考虑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通过二上二下的协调沟通,汇总编制预算草案,报公司预算治理委员会通过,最终确定公司预算目标,确保各项预算指标的合理性。2、以预算为依据,积极控制成本、费用的支出,并在日常的财务治理中,倡导效益优先,注重现金流量、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控制,充分发挥预算的目标作用,不断完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总结反馈的财务治理体系。在公司整体对外投资效益不佳的情况下,力主压缩银行贷款,20**年3月和20**年1月,压缩了公司长期银行贷款4000万元,有效地控制了财务费用的支出,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3、实抓应收帐款的治理,预防呆账,减少坏账,保全企业的经营成果。**年8月上任始,公司帐面应收账款2512.49万元,占公司流动资产的24.75。针对现状,重新制定了公司的信用政策,对客户的信用程度作出评估,要求各经营单位按客户信用程度的高低,决定应收账款数额的高低,控制坏账风险。对信用程度较低的单位,如***,尽管是集团内的兄弟单位,治理政策一视同仁,加大现收比率,控制应收账款额;同时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有难度的客户,亲自上门参预催讨,起到了一定效果,减少了坏账损失。20**年7月止,公司账面应收款1834.5万元,占公司流动资产的12.14,比三年前减少了677.99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下降了12个百分点。4、积极参预,配合经营单位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公司业务发展的重点,而****经营权的取得必须经公开招投标,针对不同的招标,带领财务人员深入调研,做出合理的营运可行性分析,确保公司投标书的质量,为开展有效营运打好基础。20**年**省****招投标,公司投标中得3条****经营权;20**年分别参加省和市****招投标,公司投标综合得分均为第一,中得了2条跨地区**经营权和3条地区**的经营权,**投入营运给公司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通过上述工作,切实提高了财务治理工作的成效,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司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18.2万元,20**年实现净利润925.25万元,20**年实现利润1896.42万元,每年的利润增长都超过了100。
三、明确责职,提高工效。为提高工作效率,首先,通过几次内部调整,定人定岗,明确职责,减少工作中的磨擦,发挥出团队作用,调动起内部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次,树立服务意识。身为经理的我带头转变工作观念,主动配合业务部门,在切实加强全公司的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的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上,做好月度财务分析;为一线经营及时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由于工作较为出色,财务审计部被评为公司20**年度先进部室(综合测评第一)。与此同时,积极推动公司的会计电算化进程。20**年初,公司本部会计电算化软、硬件配置完成,同时派出业务骨干参加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同年6月,完成了会计电算化初始工作,通过二年多的平稳运行,电算化已能满足公司本部的核算要求,极大地提高了公司会计核算效率。根据公司对财务信息和会计核算的进一步要求,以及各分公司分散经营的状况,我计划年内在所有分公司推行会计电算化,并与公司本部实现联网,实施方案正在拟定中,以提高公司整体财务治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篇3
【关键词】会计估计变更;确认基础;动因;净利润
一、会计估计变更概述
会计估计是指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出的判断。会计估计具有如下特点:
(一)会计估计的存在是由于经济活动中内在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在会计核算中,企业总是力求保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但有些经济业务本身具有不确定性,需要根据经验作出估计;同时,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编制会计报表这一事项本身,也使得有必要估计未来交易或事项的影响。例如,企业按备抵法计提坏账准备时,需要根据债务单位的财务状况,运用以往经验,对坏账准备金额作出估计。因此,在进行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披露的过程中,会计估计是不可避免的。
(二)进行会计估计时,往往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或资料为基础
企业在进行会计估计时,通常应根据当时的情况和经验,以一定的信息或资料为基础进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进行会计估计的基础可能会发生变化。
二、会计估计变更的动因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一些学术界人员对市场中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动机作了一些初步的研究。目前我国学者普遍认同的会计估计变更的动机有:股票的发行与上市、取得配股资格、避免被ST和摘牌以及其他动机。现就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动机进行分析。
(一)一级市场股票的发行与上市
由于计划经济根深蒂固的影响,我国股票的发行与上市一直摆脱不了计划性的束缚,最明显的表现在于额度控制与规模控制,并由此导致股票的发行与上市资格成为一项紧缺资源,使得市场中一直存在股票的供不应求现象,并给上市公司带来丰厚的资金回报。虽然公司法对公司股票上市有严格的规定,但由于公司股票上市给企业带来的回报,企业将通过合法的盈余管理行为,甚至违反制度粉饰财务报表,美化其公开市场形象,以达到上市目的。
(二)树立公司良好的形象促进二级市场的交易
在二级市场上,有时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联手操作本公司股票。为了配合机构投资者建仓,企业就披露一些绩差消息,然后,再通过披露绩优消息,配合机构投资者出货。另外,也有可能通过盈余管理,向市场传递绩优信息,达到改善公众形象的目的。
(三)获取配股等资格
对于已经取得上市资格的公司,能否获得配股资格对于一个上市公司极为重要,这将影响到上市公司后续资金的注入,盈利投资项目的规模扩展。但是并非所有的上市公司都能获得配股资格,已有研究表明上市公司为达到配股条件而采取利润操纵的方式。另外,上市公司如欲争取到其他一些创新的机会,如增发新股、发行可转换债券等,均须有较高的盈利能力作为基础,这也将促使企业想尽办法提高盈余水平。
(四)维持公司上市资格
由于企业的上市能给投资者带来极大的利益,尤其当上市公司为一集团公司子公司的情况下,如通过上市和配股募集资金,通过股权转让、资产置换等资产重组行为向上市公司注入资金。因此,当上市公司一旦出现经营不力,产生亏损时,其母公司或其他企业就会想方设法维持其上市资格,以取得更大的利益。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将要退出股票市场,这是投资者所不愿看到的结局。因此,对ST、*ST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甚至利润操纵,会计估计变更就会派上用场。
(五)借款契约动机
企业进行投资及日常经营所需大量资金,除投资者投入以及自身积累外,主要依赖于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意识不断加强,金融机构在向企业贷款的同时,一般与企业签订协议,其中包括各种要求遵循的条款,如流动比例、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的变动范围。因此,当企业注意到本年度的一些财务指标有偏离债务条款的趋势或已经偏离时,也会有很强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特别是那些丧失配股等股权融资资格、以债务融资为主的公司,可能有明显的为借款契约而选择有利的会计估计的动机。为了满足债务合同中苛刻的约束条件,会利用会计估计变更来达到贷款方的要求。
(六)管理当局的业绩考核
当企业投资者与内部管理人签订奖金计划时,一方面企业的业绩好坏影响到内部管理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内部管理人作为企业经营的人,拥有各种操纵盈余的权力。这两方面结合的结果是管理人员有很强的动机去修饰公司业绩指标,以尽可能地获取更多的奖金。无论上市公司或者非上市公司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有这种盈余管理的动机。
三、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会计估计变更可以增加利润也可以减少利润,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估计变更以便实施对利润的调节,达到一定的目的。要想遏制滥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利润调节的行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一)规范会计估计变更披露的信息
当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与会计估计变更有关的下列信息:①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理由;②会计估计变更对当期和未来期间的影响数;③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不能确定的,披露这一事实和原因。
(二)各种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应得到必要的规范
各种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也是存在许多会计估计的,这样就为财务人员进行利润调节提供了便利。如果法律法规对各种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作出了硬性的规定,那么这一块进行会计估计的力度就比较小了,这就能更好的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三)建立和业绩相对称的报酬激励机制
上市公司应该建立合理的报酬激励机制。报酬激励问题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长期困扰我国上市公司改革的关键性问题。因此,应进一步完善适合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情况的报酬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盈余管理;上市公司;公司治理
盈余管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自20世纪末开展企业股份制改造,资本市场逐渐得到发展,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盈余管理带来的诸多问题日益受到各方关注。为与国际接轨并保证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行及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推出了39项会计准则,并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然后逐步在各类企业中推行。新的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规范了公司会计行为,并对盈余管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鉴于上市公司的利益驱动与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盈余管理现象在我国并未完全得以消除。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由于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和我国公司上市制度的一些规定,以及会计准则制定机制的相对静态性与内容的滞后性,为盈余管理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也成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
(一)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治理结构不完善是盈余管理产生的根源
上市公司两权分离的机制,形成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共存的组织结构,而经理层由董事会聘任,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没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就无法抑制盈余管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很不完善,存在着“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股”现象,虽然经过近几年的治理有所改观,但股权集中、董事会人员构成不合理、监事会监督功能不强、独立董事的职责难以发挥的现象依然存在,并严重制约着上市公司的发展,也为其进行盈余管理提供着土壤。
(二)上市制度的相关规定是盈余管理产生的诱因
为了规范公司上市行为,我国的《公司法》、《证券法》及证监会某些条例对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配股、特别处理及停牌等都作了相应规定。比如按照我国《证券法》的规定,公司上市的条件之一是必须在近三年内连续盈利,在企业盈余无法达到这一要求,又为了实现上市的目的,企业便只好进行财务包装,以取得上市资格,这便是申请上市阶段的盈余管理。上市之后,配股、增发新股和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等再融资行为,均须有较高的盈利能力作为基础,这也促使上市公司想尽办法提高盈利水平。此外,证券监管部门对经营业绩中净利润连续三年为负数的上市公司实行特别处理,这也促使有些上市公司为保住上市资格,而进行盈余管理。
(三)会计准则制定方面的静态性与滞后性为盈余管理创造了条件
会计准则应该是适用于所有类型企业或某一类型企业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很多方面都需要通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会计方法、会计估计。会计准则固有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决定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法通过会计法律、准则来消除盈余管理。
除上述三点之外,公司作为经济人的自利行为动机、公司管理层的业绩考核动机、公司债权人的约束也都是促使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活动,粉饰其财务会计报告,虽然可以有利于吸引投资者,有利于保持上市资格,但因该种行为的存在本身就有悖于公司上市的初衷,有悖于会计信息有用性与可靠性的质量要求,会扰乱市场秩序,使投资者对资本市场失去信心,其带来的弊端远远大于利益。
(一)盈余管理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甚至误导投资者
会计的目标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各种信息,以帮助其做出有利的决策,而会计信息本身就应该是可靠的和相关的,在盈余管理行为下,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无法保证其可靠性,所以不仅对投资者没有帮助,甚至还会误导投资者,使其做出错误决策。
(二)盈余管理扰乱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
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希望获得较高收益,从而都承受着较大的风险。而当投资者依据投资决策的会计信息做出错误决策时,会使投资者对会计信息失去信赖,甚至直接导致对整个资本市场财务信息可靠性的质疑,进而对整个资本市场失去信心。
(三)盈余管理是一种短期化行为,会对公司的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盈余管理只能是一种短期化行为,其存在不会增加公司的盈利。而持续的盈余管理会使投资者对公司不再信任,则公司的市场信誉也难以维系,这样会加剧公司融资的困境,甚至被市场所淘汰。
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
盈余管理是一种投机行为,它的存在与市场效率、公司治理结构、会计准则设计以及企业的外部监督密切相关,其对资本市场的危害远大于带给公司的短期利益。要减少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升上市公司管理层素质,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规范盈余管理的措施有很多,笔者认为最根本的治理措施应该是从思想源头抓起,通过培训、学习,使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责任意识得到加强,认识到经过操纵的会计信息对资本市场和投资者以及自身的危害,从而从思想源头上远离盈余管理。应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对一些盈余管理行为主动抵制,而不再被动作为。
(二)改进证券市场监管的相关制度,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管体系
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上市公司和证券监管部门是博弈的两方参与者,在给定事前监管规则条件下,催生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而公司这种盈余管理行为又催生了新的监管规则,两者相互促进,是一个重复的动态博弈过程。因此改进现有市场监管制度有利于削弱盈余管理的动力。
1.改进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控制指标。现阶段对于上市公司增发新股资格的规定,以最近3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作为一条控制指标,而要想满足该指标要求,净资产是一个不容易调整的数据,必然会促使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以提高净利润,从而提高该指标。所以要想治理盈余管理,应改变仅以净资产收益率一个指标作为控制参数的现状,可以建立一个包括现金流量、主营业务利润率、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在内的指标体系,为提高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还可以增加评价其履行社会责任的指标。这样的指标体系更多反映的是上市公司创造盈余、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非单纯保持某一指标,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指标的单一性而促使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
2.改变暂停和终止上市交易的条件。现阶段对于最近3年连续亏损的上市公司要暂停上市,如果其在后一个会计年度内仍未能恢复盈利就要被终止上市。这种规定也催生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对于上市公司暂停或终止上市固然有利于规范资本市场,有利于保护投资者,但以连续3年亏损作为衡量标准有失公正,因为不同类型的公司可能在上市这些年处于不同的成长周期,对于一个处于成长期的公司其盈利能力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没有办法保证持续盈利能力,而对于一个处于成熟期的公司可能盈利能力比较稳定,但其发展前景并不十分乐观。另外不同公司其亏损原因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决定暂停或终止某上市公司上市交易时应结合公司的行业特点、成长性以及亏损的主要原因等进行综合考虑。
(三)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加大对其监管力度
长期以来,众多学者都把完善会计准则作为治理盈余管理的主要对策来研究,但从我国会计准则改革的历程来看,政府部门以及专家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使国内的企业能够更好地到国外市场上融资,从而扩大国际影响,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体系靠拢的改革思路没有错,而改革的结果必然是在会计核算规范统一的前提下,赋予企业更大的自,体现在准则中必然只能对会计处理提供一个大的框架,而众多的具体情形由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有利于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来做出职业判断,这样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人为进行盈余管理,粉饰财务报告的现象。另外即使再规范、完善的会计准则也无法涵盖所有类型企业,总会给予企业一定的自,从而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不应仅仅寄托于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更应该在加强会计信息披露、加大注册会计师和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方面多加规范。
1.增加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在不断完善会计准则体系的同时,在现阶段公司需要披露各项信息的基础上要求他们披露更多的职业判断的理由,以及这样的职业判断对报表中信息产生的影响。这种披露就会使许多数据信息是如何计算得出的有了明确的理由,避免了财务报告中单纯反映一些数据,附注也仅对一些众所周知的数据进行说明的状况。通过增加披露的内容增加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难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盈余管理行为。
2.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能力。在我国能够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人不多,至今注册会计师依然属于稀缺人才,但在现有注册会计师队伍中不乏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知识匮乏的人员,从而为财务报告的审计工作带来一定问题。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在2009年开始进行改革,将考试分为两个阶段,在通过专业阶段所有课程的考试后,再参加综合能力测试,全部通过才具有执业资格。这就要求参考者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这次考试制度的改革必然会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整体素质,从而为更好地胜任审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另一个角度看,注册会计师职业素质的提高必然会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一定的遏制作用。
3.加大对信息披露违规的上市公司和责任人员的处罚力度。目前促使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之一就是违规成本低。表现为相关法规对违规上市公司和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不足,缺乏对受害投资者给予补偿的规定。现阶段应加强相关法规内容的完善,加大处罚力度,如可以对“财务报告作虚假记载”的公司实行上市、暂停、终止的一票否决制,从而大大提高其进行盈余管理的成本,以期抑制盈余管理行为。
(四)加强公司治理,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在我国,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治理,公司治理结构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现阶段应从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增强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功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等方面继续加强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逐步构建市场化的股权运作机制,并通过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切实改变上市公司运用盈余管理操纵利润的“投机”思想和违规行为。
综上所述,在我国,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已经对资本市场和投资者产生了影响,我们要通过不断提高上市公司管理当局的素质、加强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加强上市公司内外监管力度等方面的协同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谭太香.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手段及治理对策[J].科技信息,2007(26).
- 上一篇:股权质押融资协议
- 下一篇:电商企业会计核算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