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方法范文

时间:2023-09-13 17:17: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特殊教育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特殊教育方法

篇1

一、秉承生本化教育理念,促进特殊孩子的健康成长

泰戈尔说:“不是石的击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让鹅卵石臻于完美。”对自身有残疾的特殊受教育群体,其在学习和生活上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歧视,遭遇到一些困境,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因此打造特殊教育的高效教学,必须从打开他们的心门开始,了解其心理需求,尊重其个性发展。在策略上以鼓励式教育为主,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对于身体存在特殊障碍的孩子,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巨大的付出和努力,所以,教师只要看到同学的一点进步,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表扬和肯定。当然,学生也必然有犯错误的时候,而面对特殊学生犯错,教师也应当避免粗暴蛮横,批评要委婉,讲究一定的艺术性。在方法上,教师要根据教材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如在语文、思品、历史等教材中,有很多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法,在学生与教材间搭建衔接情感的桥梁,利用人物的榜样力量给学生以信心和勇气,从而增强学生体验,引起心灵上的共鸣,让学生面对学习中的挫折和困难,不低头,不放弃,摆脱心理上的困扰,踏着正能量的步伐,奔向梦想的远方。

二、构建多元化教育环境,实现特殊孩子的个性发展

苏霍姆林靳基说:“只有创造一个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特殊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考虑到孩子们的特殊性,努力构建多元化教育环境。首先,对于残疾儿童来说,密集的知识学习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给他们提供一个阳光、友善、温暖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一个充满包容的环境里,他们才能在内心上找到学习的精神支柱,拥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另外,传统特殊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较为单一,校园整体氛围沉闷,知识传授方式一直停留在“你教我学”的层面上,孩子们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为此,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变传统以教师“教”为中心为学生“学”为核心,摒弃垂直灌输的教育方法,改为多维互动的教学形式,颠覆教师的权威,打破教师的课堂垄断地位,如分小组教学,可以按照不同特质分合作小组、伙伴小组、互助小组等,让孩子们在彼此的交流和共同的探究中,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除此之外,必须注重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师根据学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对不同需求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助教学,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融得好,逐步实现由学习向生活的过渡,由知识到能力的形成。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无论身体条件如何,他们对未来都充满希望和向往,作为教师给他们的不仅是知识、能力,更重要的是认可、关注和鼓励,让每一朵花都绽放出最绚丽的色彩

三、开辟多样化教育活动,提高特殊孩子的幸福指数

篇2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方法探析

特殊教育教学是我国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它保障了生理特殊学生的受教育权,目的是增强特殊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数学学科是特殊学校教育中难度较大的一门学科,数学学习要求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能在抽象的时空中分析问题。同时,要求学生具有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基于数学的这些学科特点,特殊教育学校主要培养学生对基本数学概念的领悟能力,以此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时空概念。

一、当前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教学方法未贴合学生实际。当前我国许多特殊教育学校沿用的教学方法与普通学校完全一样,这种无差异的教学方式将认知能力、思维模式和实践能力都不同的两类学生置于相同的教学背景下,很容易使特殊学校的学生产生压力,从而产生消极心理暗示,削弱了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国设立特殊教育学校的目的,是希望这类学生能够接受符合自身实际的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其定制一套合理的教学方法。此教学方法学习强度不宜过大,课程进度应适当放慢,同时给予每位学生参与和表现的机会。2.学生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对于学生成绩的要求较为宽松,课程压力和作业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许多不良习惯。例如:有的学生在完成数学计算题时,对偶尔遗漏的小数点或者运算错误毫不在意;作业字迹潦草,书写混乱;有的学生遇到稍有难度的题目,就求助教师。这些不良学习习惯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降。3.社会关注力度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同特殊人群一样,是社会少数弱势群体,它们缺少话语权和执行力,很容易被社会各界所忽视。想要使特殊教育学校优质地开展教学活动,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政府的支持。同时,由于特殊教育学校有其独特性,所以只有接受过专门培训的专业教师才能参与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工作。然而,目前我国对这一类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导致市场供不应求,阻碍了特殊教育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如何改变特殊教育数学教学的现状

1.采用创新教学方法。基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弱的特点,可以采用以实践为主,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法。因为数学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领悟难度较大,教师可以将整体的教学任务分割成短时间可以完成的教学模块,在每个模块设立单独的学习目标,以此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层层深入了解。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时,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不同的三角函数石膏模型加深学生对不同三角形的概念理解,然后,教师可以反复要求学生辨认sin,cos,tan等角的计算过程,使学生在大量的实际操作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自行出题,在同学间相互传阅,相互探讨。这种阶段性明显的教学方式能够防止学生在学习时由于跨度太大而丧失信心。还可以采用现场教学法。教师可以定期邀请知名特殊学校、儿童康复中心等地的专家进入课堂,在课堂中针对学生的不足设立相应的学习环境,在学生习惯的环境中传授知识。这种教学形式是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情况下实施的,能够避免学生在课堂中感到不安,提高学习效率。2.大力培养特殊教育数学教学专业人才。我国正大力倡导教育公平,这是一个良好的契机,能够加快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教学进程。对此,国家教育部门应该在师范专业培养计划中增加对专业进行特殊教学的人才培养,使特殊教学教师培养走上轨道,形成完善的体系。只有教师适应了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的氛围,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形成了专门的教学方法,学生才能够真正感受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3.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把握自己的学习心态,摆正学习态度、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对学生产生效果。对此,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自学,尽可能打消学生的消极念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心态和勇于竞争的自信。教师还可以邀请一些在社会上获得成功的特殊人士进入课堂,向学生传授自己的经历和成功的方法,以此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勇敢地面对学习上的困难。

三、总结

篇3

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而数学方法是指某一数学活动过程的途径、程序、手段,它具有过程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及其得以实现的手段,二者是相互相承,缺一不可的。因此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学的显性知识系统,教材编排的内容多是用很直接的方式来给出很重要的数学知识。即使现在的新课程中很多的情景例题,只可以看到巧妙的处理,而看不到由特殊实例的观察、试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或探索推理的心智活动过程。而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隐性知识系统,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应用数学教学中这个隐性知识系统,才能更好的进行数学教学。因为我们知道小学数学教学应包括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知识的教学。

在认知心理学中,思想方法属于元认知范畴,它对认知活动起着监控、调节作用,对培养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解题",而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那么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帮助构建解题思路的指导思想。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别要注意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数学教学中应着重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很多,并不是任何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都适合于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因为我们知道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有选择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我认为以下的几种数学方法容易被小学生接受和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提高。

(1)、化归思想

所谓"化归",就是转化和归结。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人们常常将待解决的问题甲,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为一个已经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乙,然后通过乙问题的解答返回去求得原问题甲的解答,这就是化归方法的基本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化归思想来解题,不仅能起到巩固旧知识,促进理解掌握新知识的作用,而且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有着深远的影响。

(2)、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是充分利用"形"把一定的数量关系形象地表示出来。即通过作一些如线段图、数形图、长方形面积图或集合图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量关系,使问题简明直观。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另外,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

另外还有变换思想、组合思想、对应思想、简单的集合思想……,在小学教学中应该要注意有目的、有选择、适时地进行渗透。

三、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怎样来进行和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首先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意识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重要性的。其次,在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契机-概念形成的过程,结论推导的过程,方法思考的过程,思路探索的过程,规律揭示的过程等;同时,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注意有机结合、自然渗透,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数学知识之中的种种数学思想方法。因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的,不是立竿见影地能看到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而是要有一个过程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必须经过循序渐进和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有所领悟和应用。

四、创设生活式的情境,培养探索的情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与小学数学所学的内容相联系的事例很多。诸如:两条铁轨会相碰吗?自行车的三角架 为什么做成三角形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如能合理地借用学生司空见惯的事例,并适当的加工编制,一方面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探索新知识提出了要思考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探索的情趣。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安排了下列导人: 今天老师带给你们一段动画片,想看吗?(出示课件: 自行车轮分别为正方形、椭圆 形、圆形,三个小动物在赛车) 比赛还没结束,猜猜看,最后谁能得第一呢?(小兔)为什么 呢?(因为它的车轮是圆的)小熊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不能得第一呢?(因为它的车轮 的车轴不在中间)那么小猪呢?(小猪的车是骑不走的)这时不用教师多说,显然的两个问题产生在学生的头脑中:为 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为什么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稳呢? 学生此时的学习情绪倍增……

五、创设陆阱式的问题情 境,培养积极的情感

篇4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育特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83-01

高中数学与以前初中学的数学知识在本质上有区别。再加上高中数学这门学科具有抽象性、灵活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等特点,使得广大高中生的数学存在基础知识不扎实等现象,为数学教育者的教学工作无法顺利得展开。根据这种情况,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主动探寻高中数学这门课的特点,根据这门课的特点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以便展开数学教学工作,达到教学目标。

一、高中数学教育的特点

从高中数学这门课正来看,数学的教学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例如初中时,学生数学课主要学的函数,到了高中,不仅要加深的函数学习,还在函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集合的相关知识,而在集合这部分知识中,“对应”“映射”等知识的抽象性表现的特别明显。第二,数学知识内容多,难度大。高中数学与初中的数学知识相比,内容明显的增加,知识点繁琐且复杂,难度比以前要大许多。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上,老师通常是将知识点细讲,并有足够量的习题练习,而高中,老师一节课讲下来,只是似是听懂但是一做题仍旧无法熟练的运用所学知识。再加上高中的数学知识比以前难得许多,一些老师为了赶进度,使得原本学生就难以理解的知识更难明白。

二、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听讲、复习三个主要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是高中生学习数学,了解数学知识的首要环节,而且课前预习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在这个环节中,数学老师不仅仅要积极引导高中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还要在每一节课结束时,带领学生梳理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和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例如,在学习向量这一单元时,老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留下预习作业,布置几个简单的有关向量的问题。课中师生互动是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的重要过程。由于高中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使得学生学习特别吃力,此时就凸显出老师讲解的重要性。在课堂上,老师要是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理解、领悟数学的定义、概念、公式,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课上师生之间在加强沟通交流,进而提高教学效率。除此以外,课后的复习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资料,给学生多讲解一些典型习题,带领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度。

2.带领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使学生在巩固和复习知识最重要的参考资料。因为课堂笔记的整理有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掌握一种科学严谨的、条理清晰的思维方式,便于对知识的理解。此外,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将老师总结的知识要点系统化。因此,高中数学老师在带领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时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由于学生很难把握好做笔记的技巧,容易因为记笔记而错过要点或者听到要点记不全笔记,所以,老师要指导学生,告诉学生书上有的,教材上有的,简单易懂的不需要记,只需要记录教材上没有的,所学单元的重点疑难的知识。第二,在课上做笔记不需要从头记到尾,而是灵活的记录,记录知识的关键点,也就是所谓的详略得当。最后一点,老师一定要对学生定期整理笔记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做题,考试的过程中遇到一些特殊的又是考试常考的知识点,公式,一定要把它整理到笔记本上,换句话说,就是对笔记加以补充整理,加深、巩固、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和运用能力,以便期末考试时复习。

3.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做到举一反三

高中数学还具有的一大特点就是灵活多变性,特别锻炼高中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因为自由经过学生自己的独立创新意识的举一反三的能力。所谓举一反三,也可以指对一道题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因此,教师不再只是一味的知识与思想的传授,而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其最主要的优点是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多个步骤激发和引导学生能够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其承认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认为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学生认知、分析、反思世界的一个过程。是其对社会行为的一种理解和创造。并不是教师的一种刻意、死板的传授。在教学上反复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甚至更加的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认为高中数学老师要对教学的只是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可以按照知识的规律等进行教学,并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平台,培养创新意识,做到举一反三。

例如,在学习解不等式这部分内容时,除了用常规的方法解题外,还可以借助图像来解决问题。比如:解不等式x2-2x-3≤0 ,这道题学生很容易就解出来,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3和-1,辅之以二次函数的图像来解题,轻而易举的找出答案。同样的,在解决这道题:解关于x的不等式:x2-(2n+1)x+n(n+1)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的数学知识虽然具有复杂性、抽象行、独立性和灵活性等特点,但是,只要老师把握住高中数学的特点,根据高中数学知识的特点,整理出一套适合高中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方法,并且在现实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整改优化,促进课堂效率和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洪云,蓝毅斌.藏族学生数学教育现状分析和教学方法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6):62-64.

篇5

关键词:继续教育;教学方法;高等数学

收稿日期:2007―01―25

作者简介:李强(1980―),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齐齐哈尔大学理学院助教,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系200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数学教学与研究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世界,全球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实质上就是教育的竞争,从基础抓起,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任就落在了教师的肩上。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最主要实施者的教师,在这场竞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师教育新理念的兴起,教师的继续教育愈来愈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充分认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提高继续教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数学作为当代科学的基础,在今天有了长足的发展,国际上日益产生的数学科研新成果都对数学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随着中学数学教学的改革,我国中学数学课本里也已经融入了从前大学才接触到的导数、概率等知识。近年来,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试题对数学应用能力和知识理解的考察都加大了难度,诸多问题只有在很好地理解中学数学的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得到解决,而这些知识如果能够在讲授的时候将其内涵和外延都解释清楚,进而进行一定的高等数学思想的渗透,无疑对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有巨大的帮助,而且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对承担中学数学教学任务的中学数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没有好的教材,提高教学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但是如果只有好的教材,却没有高素质的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仍然只是一句空话。在教材与教师之间,教师的重要性更为显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驾轻就熟、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定理,能够说明每一个问题的来龙去脉,这都是每一个优秀数学教师在不断追求的优秀品质。

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仅仅懂得一点初等数学是远远不够的,读懂教材、弄清教学大纲是最基本的要求,现在的中学数学教育要求更高水平和能力的老师,他必须具备较好的数学专业知识,拥有较好的数学思想,从而使自己的立足点更高,这样才能使初等数学问题越显得简单,才能游刃有余。例如,在实数域里不好理解的某些东西,从复数域的观点看就清楚了;在中学的数列求和求通项问题,用级数理解就清楚多了;函数最值问题,用导数的几何意义理解就一目了然了。

二、中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

在集中型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中,课堂教学过程是制约教师继续教育成效的关键环节,也是影响教师的继续教育成果的关键因素。

1.注重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融合

在中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数学课上,讲授高等数学知识,无疑是重要的,但如果能在讲授高等数学知识同时,注重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融合,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都知道,许多高等数学的理论是由初等数学问题引发的,是建立在一些初等数学问题之上的,例如图论中的基础问题:一笔画问题,对一笔画问题的研究使图论得到丰富和发展,可以说没有一笔画问题就没有图论。反之将高等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到初等数学学习研究中去,也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法不但对于三个实数的情况有效,对于多个实数的情形也一样有效。

如果在继续教育课程中讲授高等数学的时候,能够将这些问题联系起来,既能激发兴趣,帮助中学数学教师学好高等数学,又有益于今后的中学数学教学。从数学研究的对象和性质来看,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都是对客观现实进行不断抽象,进而从量的角度对客观现实进行研究;从数学概念与原理等的联系看,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重要概念、定理存在着辩证统一关系。因此,高等数学不是凌驾于初等数学之上,它们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注重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融合,数学各部分的融合,几何概念和算术概念的融合等,在数学教育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注重变量与常量、直线与曲线等数学概念的辩证统一,培养极限思想

我们知道,加速运动的车辆的速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变量,在一个微小的时间内变化极小,可以看作常量,而在一个特定的时刻,它的速度就是常量。再如在一条曲线的微小局部,曲线可以看作是直线,例如我们生活的地球,站在宇宙空间上看,它的表面是一个弯曲的球面,而我们站在地球上看,地球的表面就是平面。而从高等几何的观点,在空间的无穷远处存在无穷远点,一条直线在任何一个有限平面内保持平直,但直线的两端相交于无穷远点,直线也就成了曲线。这就是极限思想。

3.结合其它学科,赋予高等数学知识更多色彩,让数学课堂教育更为生动有趣

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多个角度和方式,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对中学数学教师在今后的教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高等数学极限中有数列,我们知道,当n趋于无穷大的时候,永远无限接近0,却不能达到0;这与战国时代哲学家庄周所著的《庄子•天下篇》引用过的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有异曲同工之妙。

又如:在高等数学中的稠密的定义如下:A、B是两个集合,A是B的子集,且A不等于B,如果集合A的闭包等于集合B,那么就说集合A在集合B中稠密,或者说集合A是集合B的稠密子集。这个概念说明,在集合B中任何一个地方都有集合A的元素,而集合B又没有完全被集合A充满。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性质,它能够帮助我们在集合B中精确解不容易找到的情况下,通过集合A的解来进行逼近,以求得最佳解。在我国的古诗中有这样一句话“春城无处不飞花”,用来形容稠密再恰当不过了。

参考文献 :

〔1〕孙宏安.关于中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几点思考.教师园地,1998,4.

篇6

一、 运用兴趣法将学习变成愉快的创作体验过程

在当前教学实践中可以明显发现不少学生对艺术的追求自我要求低,缺乏较高审美鉴赏力,中等教育过程一些带有明显功利性的速成教育方式使当前生源的艺术素质较差,这些现实原因造成不少学生本身对设计艺术不了解,兴趣不够,除传授专业知识外对学习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特点是图片多,形象资料占有绝对数量,制作多媒体课件,用教学媒体创设形象、直观的课堂情景,实现理论知识与形象范例展示相结合,教学内容形象感染力强。如笔者在家具设计课中将学生的作业与设计比赛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对创作高起点严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并获得2005中国实验家具展优秀奖,学生建立了兴趣和自信,课后学生的反馈信息是“愉快地爱上了创作”。

二、营造主动思考的学习氛围

目前受高考升学压力影响下的中等教育带有明显急功近利的模式化教育倾向,学生养成应试教育下被动学习习惯,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高等教育方式一时无法理解和适应,误认为高校要求不严,学不到知识,将主动学习变为被动学习。在师生对话活动中能够明显感觉出他们的迷茫和困惑。不能从旧的思维定势——中等教育阶段被动的格式化的思维模型中解放出来,是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另一突出问题。因此,要明确教师于高等教育中是“引导者,组织者,指导者”的定位,帮助学生转型过渡到高等教育主动式学习方式;明确高校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设定目标,指出方向,而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怎样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从单纯接受知识转变为主要依靠自学学习;教师工作重点从单纯讲授知识型转变为主要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以及优化设计教学过程上。

三、 运用讨论法使课堂变成教学互动学术气氛浓烈的研究场所

讨论法是在课堂上营造宽松的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展示自我的舞台,鼓励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碰撞交锋。重视对设计创作过程和方法的研究分析,教授学生如何灵活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当然学生的初级想法不够成熟,但教师要善于抓住那些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去积极引导、引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实设计理念,许多问题往往在讨论过程中当堂得到圆满解决。讨论法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互动的教学氛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展了创新思维的空间。学生在发表自己观点的同时相互借鉴启发,欣喜地看到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思维被打开,开始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一个创作理念演变成多个创作系列,完成作业课题成为顺其自然的事,在设计成果与设计研究能力之间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点。事实证明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只是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去培养他们,鼓励他们。

四、教学相长,重视历届学生学习状况的研究总结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职业本身就督促教师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重视往届学生作品积累,特别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的对比总结研究,可以有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供教师深入教学研究使用。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在这方面出版了一系列教研丛书,如《美院教学创意从书》等,重视学生原创过程,是很好的教研书籍。笔者的重点课程《照明与灯具设计》教学课件2005版就是在2004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改动,每年都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艺术设计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的要求,新世纪要求教师具有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的自觉性。 转贴于

五、建立师生交流平台,为学生开设第二课堂

艺术设计专业的前沿性、社会性要求学生不能只是停留在课堂学习上,淡化“学校”“课堂”概念,设立另一个开放、社会化的课堂,引导学生主动接触课堂外的前沿知识。如照明与灯具设计课,对照明技术的学习是在市场调查中完成,在体验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成为创作突破口,参展、真题真做等等都是在为学生寻找多方面学习空间。招生人数的增多和城郊新校区的建立客观上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师生近距离交流机会变得稀少,教师无法及时地进行答疑解惑。腾讯网是当前青少年中最活跃的交流平台之一。当代大多数学生拥有QQ号相互联系,使用他们熟知的交流方式,更容易与他们进行沟通。笔者专门开设了QQ号,建立了与学生无障碍交流平台,发挥网络“校外课堂”答疑解惑,这是弥补师生距离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六、 严谨的治学态度是提高教学水平的灵魂

严谨的治学态度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师对自己严格要求,教学态度严谨;二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制定较高的创作目标。建立现代高校师生关系——朋友关系,以教师人格的完满坚强,与人平等相处的亲和力,来焕发学生创作的生命活力。教师从教之日,便是重新学习之时,新时代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操作技能技巧,更要求教师具备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一名好教师应当积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不仅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还要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这是新时代为人师表的重要内容。

以上是笔者近几年教学方法研究的部分总结,在课堂讨论中学生总是能够带给教师许多新的启迪与感悟。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态度进取,尽管存在着年轻的迷茫,作为教师有责任去了解他们的思想和生活,引导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这对他们一生将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门比较新的学科,具有专业特殊性,对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优化教学过程的深入研究成为教师们刻不容缓的责任。面对知识更新加速,着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需的。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艺术设计类学生 入学背景 特点分析 教育对策

一、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入学背景

艺术设计类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特殊的一部分。他们既有当代普通大学生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又有其比较鲜明的特殊性。艺术设计类学生大多是以美术高考的形式进入大学,入学的成绩由专业课测试成绩和普通文化课成绩两部分构成,他们入学时的文化课平均成绩比其他专业的大学生要低,入学前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都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

美术生的考前学习过程往往比较辛苦,绘画基础要经过系统的高强度训练,在通过所报考的高校的美术专业考试后,还要在高考中达到所报考高校的文化课分数要求,这样方能被录取。进入大学后,美术生的专业有了很大的拓展,一般分为纯美术类专业和设计类专业两类。纯美术类又分为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专业。设计类专业分为艺术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多媒体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动画等专业。本文中提到的艺术设计类学生主要是指以上的设计类专业的学生群体。

二、艺术设计类学生的特点分析

(一)专业课程学习兴趣浓,文化理论课程学习欠缺。

普通的文理科考生面对的只是文化课的学习,因此所有的压力基本上都来源于高考。而艺术生要同时学习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由于从小就进行专业课程的训练,许多艺术设计类学生忽视了文化课程的学习,导致文化基础薄弱。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类的考生,高考成绩录取分数线比普通考生低很多,这使很多艺术生对高考放松了要求。

(二)个性突出,自律性差,不受约束。

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要求具备一定的个性化,但不是放任自流。很多艺术设计类学生以专业要求为借口,夸大个性特征,自我意识较强,不愿受约束和控制,忽视对自身道德素质与修养的培养与提高,对学校一些规章制度或约束产生抵触等情绪,使高校在对其管理时比较困难。

(三)经济条件好,依赖性强。

艺术设计类专业学习成本较高,无论是普通学习用具的成本还是学费,都比普通大学生高出一倍甚至更多。这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好,再加上目前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溺爱,他们对家庭的依赖性较强,导致独立自主能力较弱。

(四)积极要求上进,意志力薄弱,心里承受能力比较差。

艺术设计类学生善于想象,并有抱负、有理想,积极要求上进。学校大小活动积极参加、热情参与,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肯定、理解、支持。但一些学生经受不住失败的考验,一旦遇到挫折,比如考试成绩不合格,就会自暴自弃,产生厌学情绪,出现旷课、迟到、早退、逃学等颓废现象。

(五)思维活跃,较感性,重感情。

艺术设计类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感官敏锐,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平时生活中注重感受新鲜事物,以高度的敏感性进行学习和创作,普遍比较重感情,喜欢结交朋友。

三、针对艺术设计类学生特点的教育对策

针对艺术设计类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我有如下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艺术设计类学生的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很多高校对艺术设计类学生的教育都有或多或少的不恰当与不完善之处。一些高校老师对艺术类学生存在偏见,认为他们都是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难以管教,因此对他们放松教育,甚至不愿意教他们。其实恰恰相反,对于艺术设计类学生,只要我们努力付出,掌握他们的思维和学习规律,就能够教育好他们,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其的思想与素质教育。

(二)调整教育模式,加强文化课程的教育投入。

很多高校或艺术院校过于强调学生专业课程的教育和投入,而忽略了理论课程的投入,过于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缺少对学生文化修养和艺术理论修养的教育,甚至有些教师认为,设计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学习理论没有用处。其实不然,只有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三)改善外部环境,摒弃歧视观念。

艺术类学生和普通学生一样,都需要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环境往往能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转变,不可否认,现如今许多高校对艺术生都抱着一种嫌弃与鄙视的态度,因此各高校应该从学校大环境抓起,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对艺术设计类学生持有一个理解与支持的态度,摒弃以前的陈旧观念。

(四)科学配备专职学生管理教师队伍,考虑专业对口。

目前很多从事艺术设计类学生专职管理工作的教师(如:辅导员、班主任等)不是艺术类专业出身。学校应该在专职学生管理教师队伍的配置上适当考虑专业的对口性。尽量挑选思想觉悟较高,政治素质过硬,并有着相同专业背景的教师来担任学生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使工作更加有目的性,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引导学生。

(五)投入真情实感,走进学生内心,进行情感性引导与教育。

艺术设计类学生普遍比较感性,重情重义,以此将其作为艺术设计类学生管理的切入点,进行培养和教育,得到可喜的收获,这一点我有深刻的体会。

四、结语

以上是我在艺术设计类学生管理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总结,虽然工作还有待于继续探索和创新,但是我相信,只要大家站在一个客观求实的角度,对艺术生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误解;多一点包容,少一点苛求;多一点支持,少一点轻视,那么艺术设计类学生的明天一定会变得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特殊家庭学生;心理问题;学困;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286-01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这里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具有高尚品德、心理素养好、教育方法得当的父母是学生学习良好、顺利成长的引路人。”而特殊家庭的学生,家庭突变或环境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身心健康,导致他们学习无进取心,群体意识差,自我利益相对看重……

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他们走出误区、走向阳光,使他们顺利、健康地成长。

一,播撒“爱”的种子,润物无声

希尔博士曾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关爱。”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永远是教育的真正内涵。哪怕是老师的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温馨的微笑都足以让学生怀想,如果没有爱,任何说服都将苍白无力。

对于家庭不幸的学生,尤其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教师要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多为他们排忧解难,经常和他们谈心,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自立自强的生活信念。在他们倔强的外表下往往隐藏着一颗脆弱、敏感的心,你一旦了解了这颗心与其真正进行沟通,那么他们会非常愿意亲近你,乐于接受你的教育,乐意完成你交给的任务。

二、巧用赏识教育,体验成功

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我们要摘下“有色眼镜”,将特殊家庭学生与其他学生一样看待,并适时地给予“赏识”,唤起他们的自信。

1、对特殊家庭学困学生要求要适度,不能“一视同仁”。 教师要特别偏爱这些学生,上课时可以有意识地提一些相对比较简单地、这类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作业、练习要分层次操作,对他们练习、作业的数量都偏少、偏易,使他们体会 “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快乐。

2、人都有一定的潜能,这些同学学习成绩虽然不是很好,但是或许操作动手的能力特别强,或在音、体、美等方面有一定的特长,那么在挑选班干部时让他们也担任一定职务,在集体中发挥作用。

赏识、赞美就像照射在人类心灵上的阳光,就像滋润花草树木的雨露。以此来提高特殊家庭学生的自信心,是做好特殊家庭学生思想工作,促进特殊家庭学生转化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宽容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艺术。斯滨诺沙说:“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的,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来征服。”一旦学生犯了错误,我们或许会气不打一处来,要么训斥,要么……使尽浑身解数,但往往“屡战屡败”。大家也都听说过教育家陶行知的一个“四块糖”的故事吧,一件在别人看来应该严肃处理的事,陶行知先生他却“宽容”的处理了,这种方法不仅独特,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或许我们也应该学会“宽容”对待特殊家庭学生的错误,若一味指责埋怨,容易使他们自暴自弃,甚至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光堵而不疏,洪水照样泛滥成灾,如能及时疏通,变“阻止”为“引导”,或许会事半功倍。当然,宽容他们的错误,并不等于放纵他们犯错,而是以宽容的力量促使学生尽快改掉错误,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耐心、细致、长久的工作。

四、持之以恒,反复教育

特殊家庭学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学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常有的现象。对这项艰苦、持久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有的学生取得了一点成绩,就会认为自己很能干,产生骄傲的情绪。此时,教师及时给他们“打预防针”。像对子女一样爱护他们,要求他们,对他们负责,既要有慈母之心,又要有严父之情,要爱的得体,严得适度,不断消除他们的自满感,使他们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五、发挥集体功能,感受温暖

特殊家庭学生所处的环境,特别是他们所生活的班集体的班风和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如家境比较困难的,应主动尽力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比如可以为他们免去一些集体活动的经费,过生日时可以给他们送上一份小礼物,使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感受生活的快乐,坚定生活的信念。同时,还要创造良好活动的环境,有意识地把活动中的任务交给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他们与其他同学的友谊。

六、定期家访,家校合力

家庭是学生性格形成的发源地,良好的家庭关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对这类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一定要争取家长、家庭的密切配合。教师要定期主动家访,和学生家长深入交流,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介绍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了解这类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启发家长主动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弥补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缺陷。

做好特殊家庭学困生教育转化工作,从个体意义上说,是帮助“这一个”同学,赶上班级里的队伍。从整体意义上来说,是使集体形成得更好,更有利于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进行。总之,转化特殊家庭学困学生要做持久、艰辛的工作,需要每位教师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倾注爱心,才能点亮他们心中的“绿灯”,使他们扬起理想的风帆,奋勇直前,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章志光.小学教育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6(6).

[2] 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辅导.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9

蒙特梭利的数学教育是独特而自称体系的,虽然距今已有百年历史,但她在数学教育领域的思想及方法是与皮亚杰研究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不谋而合的,有着惊人的相通之处。下面就我们自己的做法谈几点切身感受。

一、3―7岁幼儿的思维发展是先具体后抽象,先直觉后行动的特点。三岁的幼儿在入园前,已经懂得数数,能数到2和3 ,所以幼儿很容易学会计数。蒙特梭利设计的由简到复杂的三阶段教学法能帮助幼儿较快建构数学概念。

所谓三阶段教学法,即第一阶段:名称与实物一致,如“这是1”。

第二阶段:请幼儿找出与名称相对应的实物,即找出配合名称的量物。如“哪个是1”。

第三阶段:记忆名称与实物,即记忆名称与量物。如“这是多少?”

例如:在蒙特梭利数学教具中的数棒,这是用来进行长度教学的10根棒子。其中最短的棍子为10厘米,最长的为1米,每根棍分为10厘米一段,段与段相间交错漆成红色和蓝色,可以让幼儿透过视觉来把握。把这些棍按长度顺序摆好后。(见下图)要想知道棍的数目,就可以从最左边开始数,这就相当于三角形的三条边。由于这一练习十分一有趣,幼儿乐意反复进行。当幼儿能够目测出数棒的长度时,我们就取出数字符号与之对应,这就是第一阶段:教师说出数字或出示数字符号,如“2”幼儿应找出数棒来与之匹配,这就是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就是教师指着数字“2”或数棒问幼儿,请幼儿说出他们的名称。三阶段教学法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思路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相吻合,正好反映出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理论。

蒙特梭利数学教具的直观性特点,也帮助幼儿理解数概念。如数字“5”是很抽象的数字符号,而我们用具体的数棒“5”呈现在幼儿的面前,在直观的感受数棒5之后,来认识数字5.数棒5是“5”,数字5也是“5”,它们都是“5”,幼儿就很容易理解“5”的含义。抽象事物的具体化,数量概念赋予也是蒙特梭利数学教育的特色,尤其对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用数棒来帮助自己认识1-10的数概念是比较好的工具。

二、幼儿与教具的相互作用促进幼儿数学心智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认识是来自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这就是知识的建构的过程。皮亚杰还认为“儿童的数概念是来自于他和客观事物的互动及和客观事物的协调。”儿童所处的认知结构也是由最初的动作思维导动作的内化。例如:小班的幼儿就已经有了一一对应的概念,但是是在具体动作水平上的一一对应;如小猫对鱼,小狗对肉骨头等,也就说明幼儿数概念的建构是需要具体动作来支持的。

蒙台梭利数学教具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操作性很强。幼儿通过具体的点数,匹配,归类和比较,幼儿开始产生对数的认识,这一认识是理解小学数学加减运算守恒为标志的。

如纺锤棒箱共有0-9个格子,45根圆棒,幼儿可以通过每一个分开来的量把它束起来以了解数量,同时学习认识“零”。幼儿在一根一根取圆棒和放圆棒的过程中,反复一一点数1-9,从而强化了幼儿一一点数及对应能力。当然也可以把45根圆棒换成45根牛皮筋,45把汤勺或是45颗珠子等等,目的就是提高幼儿点数的趣味性,提高幼儿操作练习的次数。

蒙台梭利的数学教具从认识数字“1”和数量“1”一直到人数数字“999”和数量“999”都是有教具可以操作的。幼儿在重复操作数学教具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数学经验。幼儿操作教具的过程就是他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蒙台梭利设计的数学教具直观、颜色单一(避免无关刺激,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充分激发了幼儿与教具之间的互动,体现了幼儿与教具之间的互动性,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三、独特的错误控制设计促进幼儿思维结构和发展。

皮亚杰认为任何事物都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时,不断“从自身的动作中得到蕴藏着对这些动作的自动调节的信息。”使思维朝着“必经途径”发展。

蒙台梭利的每一种数学教具都精心设计了错误控制――所谓错误控制,即幼儿在操作教具的过程中或操作结束后,自己会发现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从而进行自我订正。如:纺锤棒箱,共有45根圆棒,幼儿一一点数把圆棒放入相应的纺锤棒箱的格子内;标有数字一的格子内放入一根圆棒,标有2 的格子内放入两根圆棒……以此类推。如果幼儿在1-8的格子内放多了一根或少放了一根圆棒,那么在第九个格子内就会少一根或者多一根圆棒,这时幼儿就会停止工作,开始思考,究竟哪个格子内出现了错误?他也许会重新点数一遍,直到正确。这种错误控制是不需要成人提醒的,是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自觉发现并能自己纠正的。

错误控制是帮助幼儿学习数学,幼儿通过错误控制实现自我调节,自我调节的过程就是幼儿从平衡――不平衡――平衡……,不断增加幼儿的适应能力,也是幼儿思维结构和发展的过程,并且,这将贯穿在幼儿的整个数学活动过程中。

四、蒙台梭利的数学教具的系统性促进幼儿思维连续性发展。

篇10

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素养结构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在一定的人本特教环境场里面发挥的。高校特殊专业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具有良好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方面的素养。进一步分解为特教情感态度价值观,特教过程、方法和能力,特殊教育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从上面的图中我们很显然可以看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目标的实施都是与上面的四个要素密切联系的。情意使高校特殊教育教师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上;专业理念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指明方向,明确这样教的原因;而专业技能则是让高校特教专业教师懂得怎样去教。整个系统的功能发挥的大小,都是由这四个要素决定的。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目标的实现是其教师素养结构系统功能发挥的作用。要发挥系统的功能,一方面要求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理念要素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要求各个主要要素的子要素在层次上平衡发展。形成专业情意是动力,理念的转变是关键,专业知识的构建是基础,能力的不断发展完善是核心。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素养结构系统在日益多变复杂的人本特教环境下必须不断变化以适应自身的发展,最终实现结构系统动能的最大化。

二、高校特教专业教师素养结构新视角

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突出的是特殊教育的本质问题,突出了将特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和建构特殊教育课程,突出了特殊教育的特点,使得特殊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的本质在特殊教育的基础上统一[2]。也就可以认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素养应该具备特殊教育素养和教育素养(见图2)。从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的字面意思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首先是教师,所以其应该具备一般教师最基本的素养;然而,作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又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求其具备特殊教育的基本素养。从教育素养和特殊教育素养两个层次去建构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素养系统,是一个比较新的视角。

三、特殊教育专业知识

(一)特殊教育专业理论知识。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所具备的特殊教育知识,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特殊教育领域的知识,而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的通识知识体系。即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目前已经开设的传统关于特殊教育的通识课程主要有特殊教育概论、特殊教育研究方法、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特殊教育基本理论等,这些是作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的通识课程。但由于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培养的教师是面对有特殊需要的群体,所以作为一线特教教师培养人的高校教师除了具备上述基本知识外,必须建构一个完整的跨学科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一方面要了解不同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相关理论;另一方面还要对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打破原有的学科知识结构,不断吸收新的知识。这样才能既考虑特殊教育学科自身的逻辑化知识,又能与多学科建立横向的综合化知识结构,丰富和完善已有的通识知识体系。这种有机联系的立体化交叉建构的特殊教育通识知识体系才是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必备的知识,也是适应新时代对特殊教育要求的基本保证。

(二)特殊儿童知识。特殊儿童是特殊教育的对象,作为特殊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而作为一线教师的培养者,高校教师就应该具备更广泛的关于特殊儿童的知识。除了一些基本的特殊儿童知识,特殊儿童的环境与适应知识,特殊儿童相关的法律知识,特殊儿童一般心理特点等知识外,还应该具备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基本知识,如传统的盲、聋、哑儿童的基本知识,现在社会新型的智力障碍、自闭症等孩子方面知识。具体来说,盲童的盲文;聋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手语知识[3];自闭症、智力障碍、脑瘫孩子的康复知识等。只有充分地掌握特殊儿童的相关知识,才能有效地培养职前特殊教育教师,使这些教师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快速地进入角色。

(三)特殊教育方法论知识。高校特殊教育方法论一直以来主要借鉴的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为特殊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手段、方法和工具。在特殊教育研究方法的体系中,既有定性层面的研究方法,又有定量的研究方法。我国传统的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很重视定性的研究方法,尤其是个案法、观察法和田野法的广泛运用,主要停留在哲学层面的研究,这是其主要的优点,也是其主要的突出缺点,缺乏切实可靠的定量研究。一般的个案法、观察法可以有效地搜集第一手的材料,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研究方法,但是其不能代替特殊教育中的定量研究。高校特殊教育的一般研究方法主要是定量和定性研究两类。作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应该掌握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个案法、访谈法、调查法。利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搜集事实材料和相应的数据。从思辨的角度主要是演绎、归纳、分析、综合等[8]方法,其主要是处理已经搜集的感性材料,将这些感性材料进行梳理,使其上升为理性材料。特殊教育方法是特殊教育知识和能力的中介桥梁,将其纳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特殊教育史知识。特殊教育史记录了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其向我们展示了特殊教育的产生、发展和规律,这些内容对我们的特殊教育学习活动有重大的意义。特殊教育史为人们提供各种有效的经验,指引着人们的实践活动,也可以有效地激励人们不断地探索追求真知。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一方面应该掌握广泛的特殊教育史料,另一方面还应该积极地将这些历史资料运用到特殊教育实践中,产生积极的意义。特殊教育史的主要意义在于,其一方面为特殊教育课程增加人文性,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特殊教育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和其历史文化,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积极性;此外,特殊教育中有了特殊教育史,学生就更能有效地把握特殊教育的本质,懂得特殊教育究竟是什么,特殊教育知识是怎样产生的,特殊教育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的作用,特殊教育和特殊教育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目前,高校特殊教育专业也十分重视特殊教育史的教育。高校特殊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出,特殊教育史能为特殊教育学科课提供重要的历史背景、原理、概念和现实的来源等,显示出特殊教育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不断修正、发展的过程,是特殊教育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特殊教育史相关内容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既要有西方的,也要有中国的,同时要筛选一些对培养学生的特殊教育素养有重要现实价值的史料。内容可以有多种呈现形式,在特殊教育教学中,可以把这些史料作为新知识的背景材料,或者单独的作为一门学科进行教学。

四、特殊教育能力

(一)特殊教育教学能力。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应该具备必要的教学能力。其必须具备特殊教育教材的剖析、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与反思、个别化教学方案设计能力。首先是教材剖析能力,由于相当一部分的教学材料都是针对普通教育的。所以在对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的培养上要对已有的教材进行整合、开发。其次是教学设计能力,其主要是对教学过程、步骤等的具体规划能力。在高校特殊教育中主要体现为根据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方案。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是整个设计的核心,也是关系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素养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所以高校特殊教育教师必须具备教学设计能力;再次是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好的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评价和反思。所谓教学评价是指教师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教学反思则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情况的评价,这对刚入职不久的教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快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最后是个别化教学方案设计能力,在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教学中不能忽视对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个别化教育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所以作为培养者也应该具备制定个别教学计划的能力。具体要求培养学生了解特殊需要儿童的现实状况的能力,培训学生具备制定年度或短期目标的能力,然后是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和服务的能力,以及特殊需要孩子的个别化服务的起止日期和整个过程测量标准的制定能力。[4]特殊教育教学能力是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能力。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应该具备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能力。“诊断”一词属于医学用语,意为“了解病情后对病人的病症及其发展状况作出判断”。教育诊断则是指分析判断影响儿童学习结果的生理、心理或者行为表现及其原因,以便为教学计划的制定及辅导治疗提供依据。诊断包括身体状况的一般诊断,也包括心理诊断。[5]在对身体进行诊断时,主要考察特殊儿童的体重、身高、呼吸和脉搏、血压、感觉和神经系统;对心理方面的诊断主要涉及人格测验、能力测验、智力测验等方面。一般而言,针对特殊儿童的诊断主要从认知、语言、智力、情绪、社会能力、身体运动能力等方面进行。不同的测验都有可靠的测量工具和专业人员进行测验。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才能有效的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诊断评估,才能为他们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和辅导治疗。所以为了培养出能适应社会需要,作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就应该具备对特殊儿童的诊断和评估能力,这也是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