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固定资产如何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13 17:17: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固定资产如何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科学有效地搞好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其安全、完整,并充分发挥其效能,是摆在资产管理人员面前的新课题。
1 固定资产管理常见问题
1.1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部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或现有的制度过于陈旧未及时更新完善,与目前的管理现状不相适应,加上缺乏切实有力的措施保障制度的执行,导致资产管理不规范,甚至发生流失、盘亏现象。如有的单位不能按规定定期进行资产盘点、资产没有按照计划进行采购、没有建立资产台账、调拨手续不完善、维护、修理、报废均无章可循,导致不能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极易出现舞弊现象。出现问题没有责任追究制度,导致固定资产长期管理混乱,对企业整体效益产生重大影响。
1.2 缺乏可科学的固定资产成本核算机制
根据《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日常核算主要体现在按月进行计提折旧,通常采用直线法核算,对成熟企业来说此法核算简单清晰、易于操作。但此种方法对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来说难以准确、客观地反映出固定资产的运行成本和现状。高新技术企业初期投入大量固定资产,技术更新快,设备淘汰快,依然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有许多弊端。
1.3 缺乏对固定资产定期的清查,固定资产潜力挖掘不充分
企业受旧体制的影响,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较为重视,而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控制。缺少对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部分企业长期不对账、不清点,监管不力,账面反映的固定资产与实物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较多。对一些低效、闲置的固定资产未充分挖掘潜力、调剂使用,最终不能发挥资产最大效用。
1.4 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
企业通过其有效的监督检查,可以帮助有关部门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完善内部政策或执行政策的程序,促进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更为有效地运行,保障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然而,目前较多企业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如内部审计机构不够健全,审计机构独立性,依法审计的执行力度不够,审计人员业务水平较低,未能适应现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所以固定资产内部审计监督无从保证。
2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2.1 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使企业固定资产走向制度化管理
管理的不到位,资产管理的混乱,需要在制度上进一步规范,这就要求管理部门建立健全各项资产管理制度。
(1)固定资产采购制度。对一般资产的采购,要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制度,对大型的仪器设备还要采用采购论证制度。购买前使用部门要组织人员对当地市场进行调研,进行本量利测算,并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交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要召开会议进行认真研究,并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开会讨论,从应用、性能和效益等全方位来论证购买大型设备的可行性、必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杜绝盲目采购。
(2)固定资产出入库制度。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管理,责任到人,配备专职人员实行专门化管理。资产管理人员建立固定资产保管账,要严格出入库单制,财产的增减均应及时反映在出入库单中。对财产的购置、调入,在入库单上登记;对财产的调出、借用、领用,应由领导审批,凭出库单领取财物,保管人员根据出入库单及时在明细账中登记,以反映固定资产的转移、增减变动情况。
(3)固定资产日常维护修理制度。建立健全日常维护修理制度,按照制度要求进行日常保养,将设备维护与修理有机结合起来,是企业对设备工作实行经济管理的中心环节,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资源,修理好更多的设备。这样不但能保证设备正常高效运转,又能较少修理费用的支出,而且还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制度。有的固定资产盘亏是由于使用部门无专人保管,使财产流失或视为废物丢弃。有的盘盈固定资产不入账,而将盘亏的固定资产入账,其结果减少了的收支结余。发现资产盘盈、盘亏,应及时查明原因,区分不同情况做出处理。
(5)固定资产报废制度。固定资产报废和转让,需由使用部门写出书面报告,列出清单,报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备案,经班子会议讨论决定后,上报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批准方可核销。
另外还应该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固定资产调剂制度、设备租赁制度、房屋管理制度、奖惩考核制度等一系列企业管理制度,使资产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管理。
2.2 注重固定资产折旧管理,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固定资产通过折旧方式以达到更新改造的目的,而固定资产折旧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平均年限法、产量法、工作小时法、加速折旧法等。一般企业均采用平均年限法,核算简单、清晰、一目了然。但是有条件的企业应采用加速折旧法,即在固定资产使用早期多提折旧,增加了当期的成本费用,相应也减少当期净利润,起到“税收挡板”的作用。这也就延迟了所得税的交纳时间,从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角度考虑,为公司争得了一定时期的无利息贷款,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固定资产在其投入使用的初期,生产效率较高,应多提些折旧,增加生产成本,加速收回固定资产投资。随着固定资产使用时间的延长,其效率逐渐降低,产生的效益相应减少,应减少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费。这样做,完全符合收入与其相应成本、费用的配比原则。
2.3 强化资产清查力度,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根据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应进行定期清查。要求每年至少盘点一次,确保账、卡、物相符,客观分析资产运营效果。通过清查盘点,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发现盈亏、毁损等问题,要及时查明原因,妥善处理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但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的盘点往往因为人手少,资产分布点多、面广,工作任务重而流于形式,这也是账实不符等违规现象长期未被发现、整改的直接原因。因此,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必须由领导重视,并直接参与指导工作,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认真落实清查要求,从小从细抓起,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或盘亏)等历史遗留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使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得到充分保障,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2.4 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增强监控力度
审计人员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审计部门不仅要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清查和清理进行监督,还要定期对本单位固定资产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计,提高固定资产的营运收益。审计固定资产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是否有账外固定资产以及固定资产有无流失现象,切实解决固定资产保管不善、账实不符、闲置浪费以及非法侵占等问题,防止舞弊,及时堵塞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漏洞。当内部审计发现重大问题,必要时可以邀请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开展审计工作。
结语
总之,加强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建立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实行本量利分析,改变粗放的经营模式,提高资产利用率、盈利能力是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保证,是保持企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谢春艳.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固定资产[J].现代商业,2010(30).
篇2
[关键词] 企业 固定资产 加强管理
一、固定资产是企业开展业务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要求,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如何科学有效地搞好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其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其效能,实现增值保值,对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医院的竞争力,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设备企业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企业价值在800元以上,为固定资产。企业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按固定资产管理。
二、做好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要增强有关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1.增强企业负责人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会计法》规定:“负责人对本企业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因此,必须认真执行好《会计法》,使企业主要负责人真正承担起资产管理的责任,这是解决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薄弱的关键所在。我们企业负责人非常重视资产管理,成立有固定资产管理委员会,设有专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杜绝思想意识上的“重进轻管”、“重资金、轻实物”。2.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由于职责不明,有些企业在出借出租固定资产时没有明确的手续,致使固定资产流失;有的固定资产长期使用早该报废,没有及时做报废手续,账面上仍大量的反映;房屋改造、修建应增强建筑物面积和金额,由于疏忽没有及时增强等。企业财务内控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不能定期清查、盘点,造成企业“家底”不清。3.增强设备使用人员和维修人员的责任心。固定资产管理是实物形态的管理。生产设备作为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使用寿命包括有物资寿命、技术寿命、经济寿命。物质寿命的长短主要取决于设备的自身质量及运行过程中的使用、保养和正常维护情况。首先,要注重日常维护,延长其物质寿命。否则,会使之提早报废,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给企业增强了支出,减少了固定资产总值。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技术上更先进、经济上更合理、更好的生产设备,从而造成原有设备的贬值。一些设备虽然能继续使用,但影响了成品的质量。经济寿命是从经济效益角度看设备最合理的使用期限。在最适宜的使用年限内,会出现年均总成本的最低值,而能使年均总成本最低的年数,就是设备的经济寿命。凡是技术更新处于相对缓慢阶段的设备,其更新以经济寿命为主,同时兼顾技术寿命。
其次,要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具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固定资产预算制度。每年应根据企业实际发展需要及资金情况,合理安排固定资产预算,预算批准后,一般不予突破,对“紧急需求”固定资产的报批应在制度上有所规定,并从严掌握。2.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固定资产购置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和责任。审批人不得越权审批。未经审批,不得采购。3.组织责任制度。对购置、验收、接收、环节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明确其责任、具体工作要求,并相互稽核、职权分离。4.账簿记录制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会计部门要完整保存固定资产的请购、审批文件、采购和招投标记录、购置发票,以及验收报告、保管、使用、维修、处置等各项会计记录,严防调换、遗失和损坏,并主动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建立设备卡片,反映设备使用变化情况,并记录主要技术特性的登记卡。建立设备资产台账,反映各设备的使用、保管和增减动态而建立的设备登记簿。建立设备资产档案,设备从规划、设计、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所形成的图纸、文字说明、凭证和记录等文件资料,通过收集、整理、鉴定等工作,归档建立起来的动态系统资料。5.固定资产处置、报废制度。按有关规定,企业各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调配要遵循“合理配置、有效使用”的原则,并办理内部调拨手续,及时进行变更登记。做好报废设备的处理工作,做到物尽其用,制订设备报废条件: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性能落后,能耗高,效益低,经济效益差;主要结构和零部件严重磨损,无法修复,无改造价值;因重大事故或意外灾害受到严重损害,且无法修复;严重影响环保、安全,容易引发人身安全和环境污染,修复改造不经济;按国家能源政策规定应淘汰的高耗能设备。6.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固定资产的使用和保管部门要定期对实物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7.固定资产维护制度。通过清查盘点,查明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保养等情况是否正常,并对实物的盘亏和人为损坏进行赔偿做出具体规定,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善处理和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再次,要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电算化。由于固定资产规模越来越庞大,种类繁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传统的手工管理、手工统计已远不能适应工作要求,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即建立起包括计划管理和核算管理等功能齐备的信息系统,将固定资产的购建、决算、处置、报废、核算等各项业务全部通过系统加以反映。
最后,做好固定资产效益分析体系。为了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使用率,必须搞好设备效益分析。1.设备购置前,应做好设备效益预测分析。2.统计科室设备使用率,发挥设备效用,该报废的报废,该维修的要及时维修。3.预算设备的盈亏平衡点,分析设备的工作量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就如何提高工作量进行认真调研,查找原因。4.对企业设备全部实行单机核算,分析每台设备的收入、支出、毛利和毛利率,明确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教科文司编,2006年8月第一版
篇3
一、现阶段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弊端
1.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铁路路局对控股合资公司或站段的考核指标主要是盈亏和成本预算完成指标,未将资产的保值增值纳入指标体系,仅在发生资产毁损流失时才予以考核。实际上,上级单位在进行例行经营业绩考核时,面对庞大的固定资产,往往在短期内难以核实资产损失事项及数额。由于上述考核机制及资产的国有性质,作为站段的主要负责人在经营管理方面会更多地关注成本预算完成情况,而不会把精力投入到固定资产管理中去。在此背景下,技术部门实物管理人员会“重购置,轻管理”,轻视对设备的保养和维护。现场实物管理人员在资产管理上缺乏主人翁责任感,认为资产是企业的,管好管坏一个样,发现有损资产的行为不是积极主动的解决而是听之任之,或是因人情包庇隐瞒。负责固定资产核算的财务人员,仅局限于对固定资产购置、变动、修理、处置等业务进行审核和账务处理,未参与到资产的现场管理中去,管理和监督作用未得到发挥。
2.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后续管理环节薄弱。
目前大多数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对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环节不明确,尤其是对实物管理环节的权责鉴定,资产维护保养等方面未建立严明的追责考核奖惩制度,导致现场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资产得不到较好的维护和保养,资产状况较差,容易毁损及至不能使用。另外,有些单位虽然制度较完善,但制度是行在纸上,挂在墙上,未落实到具体经营活动中,如同一纸空文,也发挥不了效用。
按照铁路内部相关规定,站段每年须对所管辖、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但部分单位在实际执行时是为了完成上级任务,走走过场,流于形式,未掌握资产状况,没有真正起到摸清家底的作用,具体表现在:未达到报废年限但已不能使用的资产未分析原因,未鉴定使用人责任;达到报废年限已不能使用的资产未进行统计列示,上述两项均未及时进行报废处理,导致账上资产多,能使用的少,造成资产数据失真。另一方面,部分资产在现场闲置、浪费,未在资产清查中了解掌握,就不能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益。如某车务段位于县级市繁华地段的办公楼,在站段整合中闲置,至今未盘活利用。
3.部分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铁路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方式是:财务部门按照技术部门填制的财固-5表,从财务角度分析组固,手续齐全、资料完整、确定固定资产分类,账目准确,入账及时,准确计提折旧;实物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日常使用维护和保养,建立技术台账,确保资产安全。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停留于表面,与实物脱节,造成部分资产账实不符。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对拆除、报废、损毁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报废处理,以为不能使用也没什么价值了,就随意堆放在一边,时间长了,仓库几经搬迁,固资陆续丢失,而财务部门的台账还存在,导致账实不符。这种情况比较突出的是信号设备、手持电台、行李拖车、计算机等。
(2)生产力布局调整后,一部分基建完工资产,建设单位已经交付基层站段使用,实物管理部门技术台账已经根据实际管辖范围和资产现状更新,但由于部分资产产权界定不明晰,基层站段财务部门也未收到相关审价及竣工资料,导致无法及时组固。
(3)机构撤并后,部分固定资产划拨到新单位,但账务未及时移交处理,双方都账实不符;另外有一些单位从机车车辆上回收高价互换配件,存放在生产现场,未进行回收资产的账务处理,造成账实不符。
4.部分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一些基层铁路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固资管理人员多是兼职,其他工作忙时分身乏术,有心无力,对时效性不很强的工作如: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理,移交等,一拖再拖,经相关部门多次催促才去办理。铁路对固资管理人员很少进行常规、系统的培训,他们基本上是以自学为主,边干边学,在此背景下,固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水平亟待提高。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1.构建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领导的重视是做好固定资产工作的关键,应努力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要把企业的资产质量和保值增值纳入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要公平、公正、客观、科学地进行业绩考核和绩效评价,将单位负责人的绩效考核与资产质量挂钩,促使单位负责人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在这种外力的驱使下,各单位会以此为契机,修订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将资产的质量,使用状况,效益与现场资产使用人员、技术部门管理人员绩效挂钩,建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激励机制,逐步建立健全站段、车间、班组三级的资产管理体系,并严格进行考核和奖惩,就不难做到将资产管好、用好。
2.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确保资产账实相符。
要做好企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就需要各部门的互相配合,及时沟通。资产使用部门应及时将资产维修、保养和使用状况反馈给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也应根据资产变动情况更新技术台账和资产数据,如规格型号,使用寿命,过往维修记录等,并及时将资产增减动态变化反馈给财务部门。财务人员对新建资产要确保及时准确入账,并正确计提折旧,对该报废的资产要及时向主管部门申请报废,对基建移交资产要及时获取竣工验收资料组固入账,对外单位捐赠和回收利用的资产要及时组固入账,确保资产账实相符。担负着对企业资产核算、监管重任的财务部门,在熟练掌握财会业务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生产、熟悉生产技术设备,经常深入现场了解资产的使用、变动情况,加强与实物管理部门、使用保管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资产变动情况。
3.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清查制度
铁路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清查制度,把资产清查工作作为日常管理的一部分加以制度化。
(1)建立定期的固资清查制度,实行使用部门盘点与年中抽查相结合。铁路企业每年年末都要求进行固资清查,但铁路情况比较特殊,等使用部门自查完后,就开始全力以赴迎接 “春运”了,此时要进行固资清查,大多是为了应付任务,走走过场。建议铁路企业等春运结束,再对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摸清家底,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查出原因、分清责任,按现行的规定进行处理;对固定资产结构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盘活资产,防止积压闲置,做到物尽其效。
(2)建立重点抽查制度,实行重点清查和专项清查相结合。每年对所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费时费力,建议几年一大查,对固定资产重点使用部门或经营性单位进行重点清查核对,做到账账、账物、账卡相符,对闲置的固定资产,应专题研究充分挖掘其使用效能。对笔记本电脑、照相机、摄像机等民用性较强的设备,必要时可进行专项清查,以便掌握其分布和利用情况,避免资产流失。
4.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
篇4
【论文关键词】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企业日常经营及管理的重要物质条件之一,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其种类繁多、规格不一。如何科学有效地搞好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其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其效能,实现增值保值,对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财政部于2006年2月固定资产准则,该准则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⑴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⑵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该准则与以前制度相比最大的区别是没有对单位价值作一个规定的限额。由于企业经营性质、内容、规模各不相同,固定资产标准也不可能强求绝对一致,而要求企业根据固定资产的定义,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和预计净残值,作为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的依据。
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活动,涉及面广、专业要求不尽相同,是一项综合管理工作。做好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企业关于固定资产方面政策制度的制定及学习
企业在成立之初就应该根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随着企业的发展应及时的修改和完善,使该制度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有几个方面需要我们特别关注。首先,应明确固定资产界定标准。资本化与费用化的正确区分是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如果将本应费用化的支出错误的资本化,就会导致资产、损益等会计要素在确认与计量上的不真实。其次,对固定资产发生转移、调拨时应及时办理相关的手续。资产转移是指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一个资产位置的变动,对于该类情况,部门资产管理员应及时填制资产转移单,办理转移手续,送交企业资产管理员;资产调拨是指企业之间的一个资产位置的变动,这类资产的变动应该是在企业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协调下统一调配,下属企业之间不得任意调拨资产。这是因为企业之间涉及到财务核算的问题,所以对这类资产的变动手续更应该及时、准确。
2.加强企业内部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做好资产管理制度在企业宣传、贯彻工作,为领导分忧、解难,推动企业的整体资产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企业资产由资产综合管理部门、专业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三方各负其责,共同管理。作为各分支机构的资产管理员,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自己要认真学习企业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更重要的是要对本企业各部门的资产管理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对企业的各项制度有个全面而细致的了解并且能更好的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各企业资产管理员应督促、配合本级的部门资产管理员建立部门固定资产台帐,每月与部门资产管理员帐帐核对,对账面纪录与实际状况不相符的应重点关注,并与相关人员积极联系找出不相符的原因;对手续不全的应督促部门资产管理员补全手续,并依此进行帐务处理。
3.重视对固定资产卡片的编制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固定资产的帐务管理就是对固定资产卡片的管理,每一张卡片对应的就是一个固定资产实物,所以卡片上的信息一定要真实准确、完整,对于变动的信息也要据实及时修改。对已经上电算化的单位来说,固定资产卡片上的信息分两种,一种是“死”信息,一种是“活”信息。所谓“死”信息就是卡片一旦保存就不能直接在卡片上修改,需要修改只能通过“资产变动”来实现;所谓“活”信息就是即使卡片已经保存也可以通过卡片上的修改功能做到无痕迹修改。对于这类修改应慎重,应做到有据而改。对未上电算化的单位来说,也要及时更新卡片上的信息,保证卡片所提供的信息就是固定资产的最新状态。
4.加强对固定资产标签重要性的认识
打个比方来说,固定资产标签就好比固定资产的“身份证”,固定资产编码就像固定资产的“身份证号码”。企业的固定资产标签应基本上涵盖了所帖资产的全部信息,大多数资产管理员都是财务人员,很难对所有固定资产通过外形就识别出其名称,但是如果阅读固定资产标签就能达到一目了然。所以企业在固定办理出库手续时应打印标签,并及时粘贴在不影响该资产使用且方便识别的位置。对于在野外使用的固定资产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办,不适宜粘贴标签的资产应做好备查。应定期检查标签的粘贴情况,对已脱落、信息模糊的标签应及时更换。
5.对已上电算化的企业应熟练掌握固定资产模块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电算化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财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财会工作效率,但同时也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熟练掌握资产的增加、变动和减少的日常操作方法,对模块下各固定资产账簿的作用也要熟悉。固定资产模块下设帐薄管理,这其中的每个帐薄都有自己的作用。这些帐薄的充分运用基本上已经满足了我们日常工作的需要,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汇总资产数据的速度,准确、及时地提供资产信息。
6.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做为企业的资产管理员应通过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充分掌握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积极地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联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为企业节省固定资产的投资,降低产品成本的折旧费,从而达到更到的收益。
7.参加财产保险,规避财产损失风险
篇5
【关键词】固定资产;风险;控制措施
1.引言
固定资产是企业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必要的物资条件,其价值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别是诸如高速公路企业、物流仓储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等类型的大型企业,其经营特点就是利用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为社会提供服务,其固定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较高,一般达80%以上,有的企业甚至超过90%。如何能够管好、用好、核算好固定资产;如何查找管理的薄弱环节,健全全面风险管控措施,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高效成为摆在企业决策层和经营管理层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本文从固定资产管理环节出发,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风险,进一步明确各环节的主要控制措施。
2.固定资产的管理环节
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要实现全面与全程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全程管理即是指对固定资产从企业外部进入企业到最终退出企业的全过程,所经历的所有环节上实行的由始至终、环环相扣的管理行为。通常,固定资产全程管理的环节如图1。
根据上述13个管理环节,可将固定资产管理大致分为进入、存续和退出三个阶段:
固定资产进入阶段,其管理环节包括制定战略、预算作业和取得验收。管理目标是在满足内部需求的同时取得效用最大的固定资产,即实现质优价廉,并通过验收和领用环节,保质保量地将固定资产分配至资产使用人。
固定资产存续阶段,其管理环节包括登记投保、使用培训、运行维护、更新改造、调拨置换、出租出借和清查盘点。管理目标是确保实现资产的合理使用和有序流动,并通过清查盘点等环节,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的数量、分布、和资产状况等信息完整准确、账实相符。
固定资产退出阶段,其管理环节包括毁损遗失、变卖出让和资产清理。管理目标是保证企业的支出合理和收益最大,防止企业资产减少时引起企业资产和收益流失,并通过及时的固定资产清理活动,实现资产信息和会计核算及时准确。
3.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3.1 固定资产进入阶段
企业固定资产的进入有外购、自行建造、接受投资者投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以及盘盈等多种方式,本文以外购固定资产为例,对其主要风险及控制措施加以描述。
3.1.1 固定资产采购流程(见图2)
3.1.2 固定资产采购业务主要风险及控制措施
固定资产的采购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应定期对固定资产采购计划、采购价格、采购质量、合同签订与履行情况等供应活动进行分析,并关注各环节的主要风险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不断防止采购风险,全面提升采购效能。具体讲企业固定资产采购的主要风险和控制措施见下表:
3.2 固定资产存续阶段
固定资产存续阶段的风险主要体现在投保、运行维护、更新改造和清查盘点四个方面。
3.2.1 固定资产投保
主要风险:固定资产投保制度不健全,可能导致应投保资产未投保、索赔不力,不能有效防范资产损失风险。
主要控制措施:重视和加强固定资产的投保工作,对应投保的资产项目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办理投保手续,规范投保行为;对于重大固定资产项目的投保,考虑采取招标方式确定保险人,防范固定资产投保舞弊;已投保固定资产发生损失的,及时调查原因及受损金额,并办理索赔手续。
3.2.2 固定资产运行维护
主要风险:固定资产操作不当、失修、维护不到位,可能使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或资源浪费,甚至发生事故,生产停顿。
主要控制措施:一是相关部门制定和完善固定资产维护和安全防范制度,将日常维护流程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定期对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消除风险;二是建立固定资产运行管理档案,据以制定合理的日常维修和大修理计划,并经主管领导审批。同时对固定资产的修理实行分类管理,其中简单维护可由操作人员或内部技术人员完成;大修理则需专人负责,必要时可聘请外部技术人员或专业机构。三是对特殊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确保资产使用流程与既定操作流程相符,实现安全运行,不断提高使用效率。
3.2.3 固定资产清查盘点
主要风险:资产丢失或毁损等造成账实不符。
主要控制措施: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盘点;对清查中发现的盘盈或盘亏的及时分析原因,妥善处理,比要时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审批流程结束后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确保账实相符。
3.3 固定资产退出阶段
固定资产退出阶段的主要风险是处置方式不合理,可能造成企业经济损失。
主要控制措施: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处置的相关制度,区分固定资产不同的处置方式,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定固定资产处置的范围、标准、程序和审批权限,保证固定资产处置的科学性,使企业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4.小结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的风险存在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明确各环节的主要风险及相应的控制措施对充分发挥企业资产效能、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促进企业增收节支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D].2010.
[2]韩东.固定资产管理对国有大型企业成本管理的作用[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
[3]薛映桃.浅析如何加强和改进大中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J].现代经济信息,2009.
篇6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有一项重要内容是固定资产管理。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我们财务管理部门的一项重大任务,新的商品流通企业财务制度也明确指出:企业财务部门应履行财务管理职责,有效利用企业的各项资产,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为使企业固定资产发挥最佳效能,我公司对固定资产进行了全面清理,现就如何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发挥其使用效益,谈谈本人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商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性现状和不足
商业企业的基本职能是组织商品流通,即通常所说的从事买卖活动,但是商业企业这种买卖活动,既不同于没有货币作媒介的物物交换,又不同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直接的商品流通。这是一种借助于货币,又借助于中介人(即商人或商业企业)媒介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交换的买卖活动,商业企业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有: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和固定资产的维修管理。
我公司是一个集批发与零售为一体的综合大中型医药商业企业,经营药品、中药材、医疗器械、化试玻仪、营养保健等六大类医药商品的供应工作,原来固定资产都分布在所属各单位使用及管理,按照固定资产所分的三大类,公司的房屋及建筑物类约占固定资产原值的80%,而且我公司经营是点多面广、固定资产又分散于市内各地,这样就带来了一系列管理上的问题。
(1)房屋建筑物类出现的问题是:经营用房分散于各所属核算单位管理,企业的房屋更新改造由公司统筹安排,公司只收取折旧费,那么由于经营用房建造时间的不同,以及座落地点不同,给经营者带来的效益和受益期也有所不同,如房屋座落地段好,建筑设备新,经济效益也相应会好,相反,房屋座落地段偏僻,房屋年久简陋的,效益也会相应不好,企业内部各经营者不能在一条起跑线上竞争。
(2)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类在我公司主要是运输车辆,柜台货架,也分布在各核算单位使用管理,购买汽车等设备由公司拔款解决,至于汽车如何加强保养延长使用寿命,这些都有欠考虑,由此产生各核算单位,纷纷向公司递报告要求拔款购买车辆,给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问题。
二、新形势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改革成果和发展前景
新的商品流通企业财会制度改进了专款专用的资金管理制度,企业可以自主决定预提或待摊大修理费,这都使企业可以更灵活地筹措和使用资金,但改革后并不是说企业可以任意使用资金了,除了要继续受国家的宏观控制外,还应受企业有关制度约束。商品流通企业的固定资产不同于工业企业,首先是三大类固定资产所占有的比重不同,商品流通企业房屋类占固定资产原值的大部分,我公司也是如此。工业企业机器设备比重较大,其次是企业生产方式不同,在固定资产磨损上差别很大,有些设备因技术进步产生的无形损耗,使得固定资产的价值应在较短期限内收回,这就牵涉到企业折旧政策的选用。对于这种情况,我公司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定了具体有关规定,对现有固定资产进行了清理,建立了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1)固定资产实行分类管理,以利于维修使用。将公司现有固定资产按经济性质划分为二大类分别管理。第一类是房屋建筑物类,包括经营生产性用房、营业网点、仓库、办公室、职工宿舍等土木建筑及其附属设备、土地、围墙等。第二大类是通用设备类和专用设备类,包括动力设备、传导、通讯、机器设备、检测仪器、交通运输工具、电梯、储存设备,以及管理用具等。第一大类固定资产统一由公司按制度建账核算和管理,以利于集中资金,统筹安排,有计划地做好房产的购置和更新改造。第二大类固定资产由使用单位建账核算和管理,实行谁使用,谁购置,谁管理的原则,促使核算单位合理管理,购置和维护固定资产。
(2)严格审批程序,掌握资金使用界限。
新制定规定,企业计提折旧不再建立折旧基金(更新改造基金),取消专户存储,允许统筹使用,这不会影响企业的技术改造。企业提取的折旧不再形成更新改造基金,只是不再将更新改造基金从固定基金中转出而已,这部分固定资产的磨损价值计入成本费用后,还是要从企业的经营收入中得到补偿,这部分收回的补偿资金与企业的流动资金统一存放,统筹使用,并没有脱离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更没有脱离企业。只是在未购置固定资产前,可以参加流动资金周转,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再退出流动资金周转,这样处理的结果,是给企业在更大范围内调度,使用资金的权力,同时也给企业经营者在资金管理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合理、有效地调度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已成为企业经营决策者的重要任务,企业要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要考虑流动资金的正常需要,不盲目购置并不急需的固定资产。
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维修,转让,报废严格审批程序,按制度规定的管理权限逐级审批办理,所属批发单位和大型零售药店其固定资产的购置维修控制在5 000元以内,超过此额度上报公司及有关部门,其它单位控制在3 000元以内,并规定转让,报废在3 000元以内由使用部门自行处理,超过此权限上报公司有关部门审批在购置固定资产时,掌握资金使用界限,虽然企业的资金可以统筹使用,但是不能随意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购置时仍然要考虑资金使用是否合理,是否有更新改造的能力,这给企业经营者和财务部门在资金管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提高折旧率,加速企业更新改造。
折旧政策选用对企业财务影响的多面性,决定了企业应以自身的财务状况及其变动为基础,同时考虑预付资金的及时收回与成本的真实和均衡,固定资产折旧是指把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按有规则的,合理的方式系统地分摊配比到其预计使用年限的过程,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与成果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折旧政策的选用极为重要。
我公司已有四十多年历史的老企业,营业场所,仓库,设备等很多是多年前建造或购置,长期以来,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长,不利于企业更新改造,根据新制度规定折旧年限的弹性区间,结合企业实际,我们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进行了分类规定,在企业内部得到统一,即房屋类,折旧年限为20年,通用设备类折旧年限8年,专用设备折旧年限为10年,这样就缩短了折旧年限,加速了企业折旧,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符合财会制度的谨慎,稳健原则。
(4)企业内部实行房屋租赁,提高使用效益。
公司对各经营单位所使用的经营生产用房,实行内部租赁有偿使用,公司除正常提取折旧外,按照座落地点,使用层次,房屋新旧程度,制定了经营用房租赁(有偿)使用办法,对20处不同的经营用房使用面积情况进行了落实,定面积、定价格、定地段,综合各种因素来定租赁价格,这样提高了房屋的使用效益,各单位都能在较公平的基础上经营,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规定,使用单位应对所使用的房产负责,定期维修,维护财产安全,延长房产使用寿命,不准私自转租和移作它用,对于收取的各单位的租赁费,用在非经营用房维修保养改造,这部分资金的筹集,有利于公司统筹安排,逐步改善工作环境,达到以房养房目的。
(5)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注重利用效果,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可靠,企业内部建立了固定资产的定期盘存制度,各使用单位对所使用的财产,按制度规定设置账户,进行明细核算,定期盘点和不定期抽查核对,对于新购置改造第二大类固定资产的资金由需要部门自行筹集,对购置有困难的单位可由公司按情况拨款解决,注重考核固定资产利用效果,主要考核固定资产利润率,固定资产利润率说明每百元固定资产所提供的利润,是企业一定时期内所实现的利润总额同固定资产平均占用额的比率。每百元固定资产提供的利润越多,说明固定资产利用效果越好。促使企业增加销售,降低成本,减少营业外损失和减少因定资产占用。
篇7
[关键词]固定资产 投资 购置 日常管理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个主要动力,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投资无疑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我国在“十五”(2001―2005年)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9.5万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8%,超过了1981-2000年20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总和。其中,第二产业,即采矿、制造、水电气和建筑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近40%,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然而,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如何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能,并带来现实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却是摆在企业和政府面前的严峻课题。众所周知,我国第二产业的许多行业存在严重的产能闲置现象,如纺织、水泥、钢铁、化工等行业,而大部分行业都有产能利用率低,投资效益低下的情况。经过长期的闲置后,部分企业的固定资产要么低价出售,要么彻底报废毁损,甚至因管理不善而流失。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前的分析论证和审批,严格采购环节的招标、审批、验收等制度,改善日常管理中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从预算、分析、采购和控制等各环节强化管理,使固定资产能够充分发挥效率,为企业带来投资收益。
一、 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
上文中提及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低下,集中反映了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缺乏科学的管理,导致盲目投资、超计划投资、投资周期过长等问题。为避免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失误,企业必须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其重点是事先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论证。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 首先要成立由相关专业人员参加的项目论证小组,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分析和评估
(1) 成员要由技术、生产、财务、投资等专业人员组成,对投资项目进行技术和经济上充分论证,从而保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以最少的投资取得最佳经济效果,以实现投资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和建设上可行。
(2) 要在充分调研市场、技术分析和经济预测的基础上完成以下可行性分析内容,为决策提供参考:
(a) 市场研究,包括产品的市场调查和预测研究,这是可行性分析的先决条件和前提,是项目成立的重要依据。
(b) 技术研究,即技术方案和建设条件研究,从资源投入、建设地址、技术、设备和生产组织等问题入手,这是可行性分析的技术基础,它决定了投资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c) 效益研究,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分析和评价,它是决定项目投资命运的关键,因此也是固定资产项目可行性分析的核心部分。
(3) 要对项目进行合理分类,以便运用恰当的分析论证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仅仅局限于产能的增加,还包括更新改造、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大修理支出等,其效益的计量方法各不相同,所采用的评价和判断标准也不同,因此要运用正确的论证工具和手段。
(4) 运用科学的分析论证方法,对投资进行经济效益判断。市场研究和技术论证一般运用的是定性分析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而经济效益预测则必须以定量分析为主,“用数字说话”。目前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和评价指标有:
(a) 净现值法:指投资项目在投资期内各年的现金流量的现值与初始投资额的差额。在多个方案的非互斥选择中,应按净现值的大小来排列;在互斥方案的比较中,应选择净现值最大的方案。
(b) 内涵报酬率法: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的贴现率。在非互斥的方案中,应按内涵报酬率超过资本成本率或必要报酬率的多少进行决策;在互斥方案选择时,超过资本成本率或必要报酬率最大的方案为佳。
(c) 现值指数法:指投资项目未来各期净现金流入的现值与初始投资额现值之比,又称贴现后收益―成本比。如果此指标大于1,则说明项目可行,在互斥方案比较中,选择指数最大者。
上述方法是考虑了资本时间价值的分析评价方法,是分析和判断项目可行性的主要方法和指标,其中内涵报酬率和现值指数都是相对指标,没有考虑项目所需投资的绝对值,因此必须结合净现值和投资规模等综合评判。
(d) 回收期法:指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入累积到与投资额相等所需要的时间,主要用来测定方案的流动性而非营利性。
(e) 会计收益率法:指投资项目寿命周期内的年平均投资报酬率,一般用于项目可行性的初步判断。
以上两种方法都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只能作为分析判断的辅助方法使用。
2、 必须坚持编制年度资本性支持预算,以预算控制投资额度和节奏。企业每年要根据中长期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目标,结合上述可行性分析和年度融资规模等因素,合理安排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并根据经营计划和融资计划,控制投资节奏,防止出现资本性支出占用流动资金的现象,从而影响正常经营。
3、 要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制度,强化责任意识。为了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和效率,加强投资项目在论证、决策、执行等环节的管理力度,应大力开展投资项目的内部审计,揭示和暴露投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按制度进行奖惩,从而强化所有投资参与者的责任和风险意识,规范投资程序,提高投资效益。
二、 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
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实施阶段中,购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方面购置价值将形成固定资产的成本,从而影响到未来资产的盈利水平,另一方面,购置进度也将决定着固定资产能否按计划投入使用,占领市场。因此,在这一阶段,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要建立招投标制度,以科学的方法规范资产的购置,降低购置成本。
在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中,实行采购招标是实现降低建设成本、抑制不轨行为、加强项目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招标方式主要分为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和议标三种。
(1) 公开招标,又称无限竞争性招标,是由招标人通过大众媒体公开招标公告,凡符合规定条件的不特定供货方均可自愿参加投标。
(2) 邀请招标,又称选择性招标,是由招标人根据掌握的信息资料,向被认为有能力承担供应任务并经预先选择的特定供应方发出邀请书,要求他们参加采购的投标竞争。
(3) 议标,又称谈判招标,是由招标人选择两家以上的供应方,以议标文件或拟议合同草案为基础,分别与其直接协商谈判,选择满意的一方,达成协议。
(4) 企业要根据拟购置资产的数量、价值、技术要求以及市场供应状况,进行合理选择:
(a) 基本建设和通用要求的设备仪器等产品一般要公开招标,有利于在公平竞争机制下选择性价比最佳的投标方中标。
(b) 有较高技术要求但存在多个供货渠道的产品一般要邀请招标,在满足实际要求的条件下实现既能保证建设质量、又能降低投资成本的投标方中标。
(c) 有特殊技术要求且供货渠道较少的产品则按议标方式进行,但在操作过程中一般投标方不得少于两家。
(d) 特定产品(包括独家生产产品)在建设过程中会经常遇到,虽不具备招投标的条件,但为了保证建设质量和降低投资成本,应参照议标的方式,纳入建设单位和企业的采购招标管理体系进行管理。
2、 重视采购合同的审核,防止因合同规定不明确或不专业而导致的纠纷或损失。通过招投标等方式选择了恰当的供应商后,双方签订的采购或建设合同,应该经技术、法律和财务等人员审核把关,而不能仅仅依赖法律人员的审核。要通过合同约定,把资产购置的数量、价格、技术细节、购置或交货周期、支付进度和条件以及质量保证、技术和操作培训等等给予明确,从而规范供需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为今后的验收、质量监督等提供合法的基础。
3、 要严格执行资产的验收程序,确保购置资产的数量和质量。要成立由采购、使用、技术、管理等部门组成的专门小组对购置的资产进行验收,保证资产在技术、工艺、交期上符合要求,并提供了合同约定的人员培训、测试材料和免费配件等,满足资产及时投入使用的需要。
4、 要利用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技术,比如关键日期表、甘特图、前导图法(PDM)和关键路线法(CPM)等,提高对固定资产购置时效性的管理,准确地把握购置进度,保证固定资产按计划投入使用,为企业创造效益。要坚决杜绝由于管理不善和控制失当、项目建设期过长而导致丧失市场机会,产品竞争力下降的情况,更不能产生“烂尾”工程和“鸡肋”项目。
三、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
1、 要真正建立固定资产的二级管理员制度,加强基础管理。各级资产管理机构要配备专门的资产管理员,规范其岗位职责,严格考核,落实到位。资产管理员要重点做好固定资产卡片和台帐的完善和及时更新、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及时报告、反馈资产的使用和保养情况等工作,为强化资产管理打好基础。
2、 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固定资产定期维护保养制度和计划,并严格执行,降低因资产故障、损坏等带来的维修成本和产能损失等。要杜绝“以修代养” 的舍本逐末行为,坚持固定资产的定期保养制度,严格按计划执行,降低损失和成本。
3、 要认真核查资产盘点和清查结果,分析资产质量并采取相应措施盘活资产。许多企业虽然建立了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按时盘点,但往往流于形式,使盘点沦为单纯的数量核对工具,没有发挥盘点对清查资产使用状况和清理资产的作用。因此,企业要重新审视自身的盘点流程,在核对数量的同时,重点加强对闲置、损坏、毁损等资产进行审查、分析,并综合使用部门和技术部门的意见,提出诸如技改、维修、转让、报废等建议,盘活资产,杜绝浪费。
4、 必须培养风险防范意识,树立风险控制机制,坚持给固定资产投保。由于风险意识不强或存在侥幸心理,企业常忽视固定资产投保这一重要的风险规避手段;一旦遭遇天灾人祸,往往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树立风险管理和控制意识,通过与专业保险公司合作,结合企业的资产特点,为企业量身定做一套成本与风险相宜的财产险方案,从而为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戴上“护身符”。要特别关注企业的附属设施、在建工程、装饰装修和设备附属物等“隐性”资产,在保险方案别关注,防止潜在损失。
本文通过论述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重点讨论了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投资管理、购置管理、日常管理等,试图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水平,提升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防范资产管理中的潜在风险。
参考文献:
[1] 庄严明.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审计文摘,2005;8
[2] 汤炎非,杨青.可行性研究与投资决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3] 徐俊菊.论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商场现代化.2007;3(上)
篇8
【关键词】内部控制;固定资产;管理
在企业的非流动资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固定资产,它促使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得到实现,推动企业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那么对于企业来讲,就需要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规范。
一、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相较于以往,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很多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强化;但是我们依然需要注意到,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
1.没有完善的控制环境
目前,在固定资产的采购和使用方面,很多企业都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但是制度体系中存在着诸多的漏洞。比如,由一个人来完成固定资产的采购和审批,同一部门执行采购、验收、处置等业务,那么固定资产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就没有得到贯彻和落实。如果是由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来担任任何一项业务,那么错误和舞弊行为就很容易发生,并且这些舞弊行为还可能会被掩盖。
2.没有健全的风险评估
目前在风险评估方面,很多企业都比较的薄弱,没有对统一的风险预控体系进行构建。在固定资产业务风险方面,没有足够的意识,没有充分认识社会风险、经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缺乏足够的手段和预测和评估企业风险,在预防和处理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在决策时候,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那么就会出现一些错误。
3.控制活动的针对性较为缺乏
对于企业来讲,只是追求高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没有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盲目上马,决策环节轻率,没有全面真实的反映投资项目经济信息,没有足够的认识风险,容易出现投资决策失误的问题。那么就无法如期完成建设投资项目,无法实现预期收益,对企业的正常发展起到较大程度的制约作用。
二、从加强内部控制角度谈如何规范规定资产管理
1.从环境控制的角度
具体来讲,企业在各个内部控制关键点、关键人员的组织机构以及行为准则就是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方面,管理层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对组织机构进行合理的构建,对采购、验收以及预算部门进行设置和完善,对岗位职责进行明确,独立起来,互相监督和制约。对各个部门职责进行明确之后,管理者要将制定的内部控制要求给坚决执行下去。要想将内部牵制作为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要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部门和人员来处理每一项经济业务,这样每一个部门或者人员都需要接受其他部门人员的监督。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需要将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制度给执行下去,对工作岗位合理设置,这样资产的安全完整性就可以得到有效保证。
2.从风险控制的角度
重大风险事件的发生,都是因为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和工程项目实施中,没有较强的风险意识,风险管理工作奇偶位薄弱。那么,就需要将风险管理给全面的开展起来,将企业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给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只有这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才可以获得较为稳定和持续的发展。要对企业发展目标进行明确,初步分类可能面对的风险,有针对性的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在将全面风险管理实施下去的过程中,通常可以从四个阶段来进行,分别是计划准备、实施运行、检查评价和监督比较。
3.从控制程序的角度
不管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策,还是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都有着较为完善的业务流程,要对业务流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这样方可以对业务人员的具体工作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对业务执行过程中的风险控制点进行科学的识别,切实执行人工审批流程,避免遗漏了某些程序。在工作过程中,要严格依据相关的程序来进行,避免没有统一操作标准,而将随意性体现于业务处理中,影响到正常的工作进程。
4.从内部监督的角度
首先要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绩效考核机制进行构建,企业做好全面经济核算的同时,对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和完善,要科学合理的进行绩效评价,对奖惩机制进行全面的构建;其次,要对内部审计机制进行构建,对监督体系进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如稽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效率进行评价以及提交相关的审计报告。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固定资产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调查研究得知,在如今大部分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不够规范,那么就需要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进行考虑,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规范。本文简要分析了从加强内部控制角度如何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索芳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09,2(4):123-125
篇9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措施
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充分利用企业的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任务。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如何利用其现有的固定资产,提高其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是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固定资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是对企业生产能力的反映,也表现了企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因此,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不断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各项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要求。建立健全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首先应当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企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将固定资产管理简单理解为企业的投资管理的组成部分,没能将固定资产的管理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固定资产由“公家”费用购置,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存在着管理的脱节,没有明确管理的职责。企业各部门,如财务部门、实物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的相互配合和相互制约没能充分发挥,管理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责任。管理人员的频繁更换,资产管理的交接没能同步,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漏洞。再者,企业的部分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管理不重视,固定资产的清点和盘查费时费力,人员的更换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的脱节。
(二)固定资产管理方式落后
在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中,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往往由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进行管理,资产清查还是传统的手工盘点,盘点工作繁重,需占用大量人力物力,大多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依赖于财务软件中相关的固定资产模块。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大体如下: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为企业的固定资产建立台账,记录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按时将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上报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对数据进行处理,为固定资产盘点提供依据。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对其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工作。这样的管理方式存在着问题,首先是在实际工作中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配合得不够,资产的增加、调拨和报废工作,由于时间上没有严格的限制和管理上没有严格的惩处措施造成单据流转速度慢等现象。资产管理部门工作量会比较大,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主要依靠人工的方式,工作繁重且准确性不能保证。财务部门要制作固定资产的后期报表和数据统计,工作量也比较大,容易出现统计错误,且在固定资产的清理和盘点过程中,固定资产的归属不明的现象经常发生,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问题。
(三)固定资产的购置和报废存在问题
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由于购置制度的不健全,在购置固定资产时,没有做好详细的计划,造成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法不当,保管存在失误,影响了固定资产的实用价值,存在着重购轻管的现象。企业在开展某一项目时,没有对其投入和产出进行分析,也没有对固定资产的重复使用进行合理预测,而盲目购置固定资产,造成资源浪费。再者,固定资产很难在企业的各部门做到资源的共享,固定资产的购置往往只是某一个部门根据本部门的需要而购置,导致企业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同时,固定资产的报废制度不健全,在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理中,企业不能提供完备的报废资料,对固定资产报废处理的去向、残值收入等都不能准确反应,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不良影响。
二、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措施
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重要作用。根据固定资产的特点和目前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得出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要求如下:一是要保证企业固定资产的完整性;二是要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和完好程度;三是要准确核算固定资产的实际需用量;四是应采用合适的折旧方法,准确估算固定资产的折旧价值;五是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的投资预测。笔者认为从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出发,以下几个方法能够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一)充分体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从思想上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深入理解固定资产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面很广,管理过程中的疏漏可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企业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将固定资产管理的理念灌输到企业的每一个员工的身上,动员全体员工参与固定资产的管理。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可以结合绩效考核的作用,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领导绩效考核的重要标准,实行企业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采购部门、财务部门以及使用部门的负责人分级管理的责任分配制度,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同时,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对于固定资产的丢失和损坏等情况应进行调查,对相关负责人进行处理;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做出贡献的人员要给予奖励,奖罚分明,提高企业员工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要性认识。
(二)推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创新管理方式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企业的经营方式和工作方式发生了改变。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化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企业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朝着信息化管理的方向发展。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可以采用目前较为普遍的二维条码技术,实行固定资产管理的二维条码系统。在管理过程中,按照公司的具体业务需求,采用物联网、计算机、无线通讯、二维条码识别、网络通讯技术等信息化技术,建立一套固定资产手持终端系统,与财务用友软件无缝对接,并利用二维条码和手持终端设备等辅助工具,扩展盘点功能,实现自动盘点取代原有手工盘点,提高公司资产盘点的准确性及工作效率,减少固定资产管理的财力物力人力的损耗,实行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公司提升资产的管控力度和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建立健全企业固定资产购置和报废制度
企业固定资产的购置应严格按照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企业所有的固定资产,应该由设备部门统一购买。但应该由设备的使用部门填写相应的请购单,经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再进行购买。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要做好购置计划,分析设备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对固定资产的重复使用进行分析。对于那些当前一次性使用的设备,可以采取租用的方式,减少固定资产的闲置,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企业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理也应该遵循相应的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各项报废资产进行详细记载,建立残值收入的档案资料。
(四)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
篇10
企业固定资产的涵义
企业的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超过一年的房屋、机器、建筑物、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物品,还包括企业价值在2000以上的、使用年限超过两年的物品。企业的固定资产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有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等几个方面。企业固定资产会随着企业的生产发展相应地增加或者是产生一定的磨损。
当前情况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主要是针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盘点、购置、核算、维修等方面的管理和控制。由于企业的固定资产使用周期比较长,所以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现阶段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按照规定,对于企业的固定资产必须有明确记载,要按照名称,购入时间等方面建立实物台账,但是在目前情况下,有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缺失,固定资产台账内容模糊不全,对设备疏于管理,造成在长期的使用之后,对于固定资产的变化和走向难以查清,给企业带来相应的损失,造成企业管理上的混乱。
二、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很多企业对自己固定资产认识是只要能保证企业正常的运转,对于资产提前报废的情况就不进行管理。没有进行相应的管理制度,没有将固定资产与企业的经营相结合,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长此以往就会给企业本身的利益带来影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善、闲置浪费现象严重。由于技术的日益进步,企业中一些产品由于高能耗、生产能力差等原因使用时间不长就遭到淘汰,企业对于这些产品不采取充分的利用,随意丢弃,导致企业资产无形的流失。还有就是企业新购入固定资产,但是由于管理不到位,没有及时入账,导致以后工作中,账目混乱,资产的来龙去脉解释不清。
四、企业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不规范。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为了利润,人为地调整计入企业固定资产的成本金额,混淆了固定资产与生产成本的入账。企业要按照严格的会计制度和相关的政策,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审核。
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
一、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需要对固定资产的采购、审批、使用、管理等权限进行严格的界定,明确各部门在各个环节的责任,在执行过程中各部门能做到相互制约,防止一个部门全权处理,要求各部门要严格遵守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以确保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
二、提高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固定资产作为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有重要比重的一部分,要有效管理企业的固定资产,就必须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者要将固定资产管理与企业的经济利益、企业的发展前景联系起来,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承担管理责任,认识到必须认真对待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三、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监管手段。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企业要建立有针对性的监管制度,对于企业内部闲置不用的资产进行有效调节达到再次利用,减少固定资产的损失,提高固定资产的综合利用率。定期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维修和保养,确保固定资产最高的使用效率。在固定资产采购、使用等过程中要有明确的记录,使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和去向有据可查。
四、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财务工作者的个人素质。企业要按照实际情况建立企业固定资产账簿,按照企业的财务状况、生存情况、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等建立财务监督记录。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使其能遵守专业道德,对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费等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计提,不根据自己主观的情况随意计提,以便在今后的固定资产审计过程中进行查询。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市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