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的程序法范文
时间:2023-09-13 17:17: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税法的程序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听证一般是指在国家机关作出决定之前,给利害关系人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对特定事项进行质证,辩驳的程序。我国《行政处罚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听证制度,《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试行)》结合税务实际对《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听证制度作了详细规定。本文在阐述行政听证程序的一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税务实践对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适用范围、主持人人选、听证笔录和申请人等几个问题进行了简要思考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关键词:税务行政处罚 听证 简要 思考
听证一般是指在国家机关作出决定之前,给利害关系人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对特定事项进行质证,辩驳的程序。听证的内涵是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听取当事人的意见”是英美普通法律追求自然公正原则的重要体现,自然公正原则要求给当事人充分的辩护权。听证制度和回避制度是构成自然公正原则的两个基本要件[1]。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听证制度是法治国家遵循正当程序,力行程序法治的产物。较早确立行政听证制度的是1946年的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这个法律的制定,改变了传统行政法上确立的“行政效率优先”原则,而代之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对行政权的行使加以控制的行政法原则。以后,很多国家在制定行政程序法的同时,都规定了听证制度。
为了适应世界的发展趋势,完备我国的行政法体系,《行政处罚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我国行政处罚的听证制度。听证制度的确立是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税务行政处罚作为行政处罚的一种,听证程序在重大税务行政处罚案件中有利于税务机关客观、公正、全面地弄清案件事实,有利于减少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强化税务机关内部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有利于税法宣传和税收法制教育,有利于促进依法行政、依法治税。当然,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还存在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下面,笔者对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简要思考。
一、关于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
行政处罚听证范围的大小,实际是公民权利在行政处罚上受保障程度和行政权力受限制程度的反映。听证范围广,说明《行政处罚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较充分和对行政权力的限制较充分。反之亦然。听证范围的确定,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个人利益原则与公共利益均衡原则,成本不大于效益原则。[2]
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各国界定听证范围的标准有两大类,一是根据行政行为的性质和种类适用听证程序的范围,我们称之为行为标准;二是根据相对人在行政程序中的利益范围确定适用听证程序的范围,我们称之为利益标准。” [3]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适用听证程序。可见,我国将听证范围仅限于个别严厉的行政处罚行为,采用的是行为标准。值得一提的是,《行政处罚法》听证范围的“等”是“等外等”还是“等内等”,目前学术界和实务部门争论很大,有人认为,既然《行政处罚法》以列举的方式规定听证范围,则行政处罚法适用听证范围仅限于列举的三种,“等”是一个毫无意义的虚词,有些地方在制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时已经把“等”字去掉了。[4]也有人认为,适用听证程序的范围是难以一一列举的,为防止挂一漏万,这里的“等”字表明还有其他行政处罚可纳入听证范围。笔者赞同第二种意见。
为了探讨税务行政处罚听证范围,首先要明晰税务行政处罚的种类,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于2004年1月17日新修订的《税务行政复议规则(暂行)》(以下简称《复议规则》)第八条第(五)项,税务行政处罚有罚款、没收财物和违法所得、停止出口退税权三种。但笔者认为,除了上述三种税务行政处罚种类外,就目前税务实践而论,还应包括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证、停止抵扣进项税额权、收缴发票或者停止发售发票三种(参见拙文《浅论税务行政处罚构成要素》)。为了明确税务行政处罚的听证范围,《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税务听证实施办法》)第3条规定:“税务机关对公民作出2000元以上(含本数)罚款或者对法人或者对其他组织作出1万元以上(含本数)罚款的行政处罚之前,……并告知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由此可见,税务行政处罚听证范围仅限于较大数额的罚款。笔者认为,就税务实践来说,税务行政处罚听证范围存在以下问题:
(一)听证范围太窄,不符合设立听证程序的立法初衷
笔者所在单位南充市国税系统共辖十个县级税务局,按《税务听证实施办法》规定的听证标准和范围,自1996年《行政处罚法》实施近8年以来,共举行了6次税务行政处罚听证,平均1年还不到1次,可见税务行政处罚听证案件是很少的。所以,进一步扩大税务行政处罚听证范围,并不会降低税务行政效率。此外,听证是保障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权益的一项重要制度,根据“行为标准”按理应当将最严厉的处罚行为全部纳入听证范围之内,否则就会失去听证制度设立的意义。具体到税务行政处罚来说,“停止出口退税权”、“收缴发票或者停止发售发票”的行政处罚要比单纯3万元以上罚款的处罚要严厉得多,对大中型出口企业来说,停止其几个月的出口退税权,可能意味着上百万、千万元的巨额损失。而收缴发票或者停止发售发票将会严重影响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甚至会使纳税人因不能开具发票而失去商品销路导致关门歇业。由此可见,进一步扩大税务行政处罚的听证范围存在理论与实践上的依据,将“停止出口退税权”和“收缴发票或者停止发售发票”纳入听证范围是完全行得通的。
(二)对《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许可证或者执照”的外延存在误解
《税务听证实施办法》并未将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证纳入听证范围值得商榷。笔者认为,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证属于《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的范围。理由是这个证书是税务机关依申请核发的,是允许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享有某种活动资格和能力的证明文件。纳税人取得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证书,就意味着享有了领购、开具、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资格,可以凭增值税进项发票抵扣增值税销项税金,反之,如果没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证书,就不能抵扣增值税销项税金,将导致纳税人多缴税款,最终影响到纳税人经济效益。但是否所有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证都应当进行税务听证呢?笔者认为,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对全部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证都进行税务听证,又会影响到税务行政效率。如果是对纳税人利益无影响的纳税人自身行为,例如,纳税人分立、合并、终止、注销而主动提出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证申请的(实际上这已不是一种税务行政处罚,而是一种税务管理行为),就不必举行税务听证,如果是纳税人违反了有关涉税法律、法规和规章,税务机关凭职权单方面主动作出的行政处罚,就应当举行听证
(三)停止抵扣进项税额权与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停止出口退税权如出一辙,也应将其纳入听证范围
综上所述,根据目前税务行政处罚实践,本着兼顾行政效率和保障当事人利益的原则,税务行政处罚听证范围除较大数额罚款外,还应当包括停止出口退税权、收缴发票或者停止发售发票、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证和停止抵扣进项税额权四种处罚种类。
二、关于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中的主持人
听证程序的实施质量如何,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听证主持人,他与程序公正紧密相关。如果听证主持人人选不当,势必影响到行政处罚结果的客观公正性。所以,听证主持人人选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正如美国学者伯纳德.施瓦茨所说,“由公正、超党派的审讯官员主持公正听证是行政裁决程序的精髓。如同法院的法官所作出的裁决一样,行政官员在听证中所作出的裁决也必须由公正、超党派的审讯官作出。如果审讯官或者行政机关受到法律的偏见和影响,那么行政裁决则是无效的”。[5]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听证主持人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这表明我国《行政处罚法》在听证主持人人选上确定了二项原则:职能分离原则和回避原则。基于《行政处罚法》的上述规定,《税务听证实施办法》规定,税务行政处罚的听证,由税务机关负责人指定非本案调查机构的人员主持。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税务行政处罚听证主持人范围较《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窄,《行政处罚法》强调的是“非本案调查人员”,与调查人员同一机构的其他人员可以作听证主持人;而税务听证主持人强调的是“非本案调查机构人员”。税务实践中,税务行政处罚听证往往由法制机构负责,而当调查人员是法制机构工作人员时,这就有违法之嫌。姑且不管上述区别,《行政处罚法》和《税务听证实施办法》都确定了这样的制度,即听证主持人由行政违法案件调查所在行政机关有关工作人员担任,换言之,《行政处罚法》与《税务听证实施办法》在主持人人选上实行的均不是彻底的完全职能分离,而仅仅是行政机关内部不同人员和不同工作部门的局部职能分离。由于实行局部职能分离,税务听证主持人与所属行政机关具有从属关系,他们的任命、提升和工作业绩完全由税务机关决定,没有独立地位,完全在税务机关长官指挥下行动,因此,税务听证主持人在实践上很难真正地独立自主,更不能达到国家税务总局所说的“超脱”地步。这样,税务听证主持人在其向税务机关提出的《听证报告》完全可能是税务机关长官意图,从而使税务听证程序流于形式,其结果是听证的公正性完全取决于税务机关长官的法学修养和法治意识的高低。此外,税务听证主持人一般为法制机构工作人员,他们与案件调查人员同属于一个税务机关,势必会造成在听证会举行前,与调查人员单方面接触,就案件进行反复磋商,形成先入为主,影响后来听证会的公正性。为了解决听证主持人有关问题,很多人认为,我国的听证制度可以借鉴美国的行政法官制度,即行政机关无权自由任命听证审理官(我国称为听证主持人),只能根据需要,从文官事务委员会所确立合格人员名单中选择任命若干听证审查官。文官事务委员会只从具有律师资格和某种行政工作经验的人选中,通过竞争考试认为合格后才录用为听证审理官。笔者认为,采取行政法官制度固然很好,但其成本太高,加之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尚待改革,故不适应我国国情。为保障听证结果的公正性。笔者大胆认为,我国的仲裁制度已十分成熟,且仲裁员的法律素养普遍比较高,建议听证主持人可从仲裁员中选用,为此可以修改我国仲裁法,扩大仲裁的受案范围。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税务行政权的特殊性,仲裁员在对税务行政处罚听证案件主持后,不能形成最终裁决,只能向行政机关提交《听证报告》,并提出处罚建议。
篇2
基于以上理论,笔者认为,我国应将个人所得税划归为中央税,原因有三:(1)提高工作效率。从效率原则来看,个人所得的征税对象是个人的所得,而个人所得的取得地经常会随着个人的流动而无法固定。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个人的流动性会越来越强,其所得的所在地涉及的范围会越来越广。个人所得税归为中央税,会减少税收征管的障碍,降低纳税人偷税、逃税的概率。(2)有利于“宽税基”目标的实现。从适应原则来看,个人所得税的税基是很宽泛的,即便现在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还不很完善,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会往“宽税基”方向发展。个人所得税如仍由地税局征管,会难以适应。(3)促进税收公平,实现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从恰当原则来看,个人所得税具有调节个人收入分配不公的功能,如由地税局征管,会造成同一收入的两个纳税人由于居住地的不同而负担不同的税收,难以有效发挥其本身应有的作用。
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双向申报制度
我国个人所得税申报制度虽确定为双向申报,但实施效果却不尽理想。扣缴义务人的隐瞒申报、高收入个人的隐瞒申报都让双向申报制度大打折扣。因此,对二者均须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来保证双向申报的有效实施。
1、完善代扣代缴制度。制定扣缴义务人对个人收入支付申报的具体规章,明确规定凡是向个人支付收入的扣缴义务人,必须向税务机关申报有关资料信息;凡是向个人支付工资以外的各种名目的现金、实物、有价证券等,如果单位不向税务机关进行申报,也不进行代扣代缴,那么不得计入成本费用。
2、完善纳税申报制度。要充分实现纳税申报制度必须有一系列配套制度的支持,如个人收入控制体系,个人财产登记制度,个人社会信用制度等。同时,税务机关还应将纳税人自行申报的信息与已掌握的信息进行交叉稽核,以确定纳税人申报信息的准确性。对此,我国可以借鉴世界通行的“蓝色”申报支队,即对能如实申报的纳税人采用蓝色标记的申报表进行申报,在费用、损失和扣除方面给与更多的优惠;反之则用“白色”普通申报方式,这是西方国家为了鼓励纳税人如实申报,自觉纳税而采取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3、严格违法代扣代缴义务人和纳税申报人的法律责任。对扣缴义务人不履行或没有完全履行扣缴义务的,追究民事责任,如由扣缴义务人承担履行扣缴义务范围内的税款的缴纳;对严重不履行义务的扣缴义务机关的主要负责人,虚假申报情节严重的纳税人追究其刑事责任等。
4、建立第三方协助申报制度。所谓第三方协助申报制度,是指征缴个人所得税双方以外的个人或机构,如果掌握了有关某一方收入的信息,应及时提供给税务机关的制度。比如,房产部门能够掌握大量纳税人购房、卖方的信息,其中体现了大量的收入所得,此时房产部门应作为协助申报人,向纳税机关汇报相关信息。
完善个人所得税税源监管
实现税收信息化
在现代信息社会,随着计算机及因特网在征管工作的普及,实行税收的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20 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计算机征管网络已覆盖全国,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等工作都已实行网络化。目前,国内收入局的网站能为纳税人提供许多有关税收方面的信息,纳税事宜也可在网上进行,电子服务报税已在许多纳税人当中得到推广。
完善个人财富实名制,实现交易非货币化
1、完善个人财富实名制。2000年,我国实行储蓄存款实名制,这为税务机关了解纳税人的个人收入情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纳税人的收入结构呈现多元化、多渠道趋势发展,存款实名制已远远不够,需要将实名制推广到个人财富的各个领域。目前,个人的许多财产都处于隐蔽状态,这就为国家税款的流失埋下隐患。笔者认为,各级税务机关应该加大对高收入行业和个人的监督力度,为其设档归类,特别是数额较大的财产,都要用真实姓名登记、存档。档案材料应当彻底了解其生产经营规模、人员数量、收益情况及工资、薪金的发放渠道等信息。这样,税务机关就能通过这些档案材料,详细了解一定时期高收入者的财产来源、财产变动情况及纳税情况等信息,以期能更好地查漏补缺,最大限度地避免偷税、漏税等现象的重复发生。
2、实现交易非货币化。个人财富实名制成熟后,应逐步实现交易非货币化。个人所得税收的流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财产情况不了解。如果纳税人的交易都是通过银行进行,实行非货币化,将有助于税务机关掌控纳税人的财产情况,也降低纳税人的交易风险。笔者认为,可以广泛推行信用卡支付制度,鼓励纳税人刷卡消费。国家应该规定,服务性行业都应该配有刷卡机,以便纳税人刷卡消费。
建立纳税人信用等级制度
篇3
近几年,一些学者在理论上对项目的可持续性评价进行了研究,王建军(2005年)从社会、环境、运营、管理等几个方面建立了18个评价指标,并选用DAGF(德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法、模糊综合评判法4种方法的综合)算法进行可持续性评价;邓志国(2004年)研究了重大建设项目可持续性评价的内容、指标和评价方法;邱化蛟(2005年)在分析农业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已有的指标体系在指标的选择、计算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和对生产实践的启示,并研究了动态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目前项目可持续评价主要对各种内外部条件进行简单的分析,多为定性的描述和总结,很少涉及农村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评价研究。
1.1指标体系的建立
1.1.1构建原则参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其他相关领域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农村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1)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2)综合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3)稳定性和动态性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上述原则的确立,全面考虑农村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因素,构建符合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特征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1.2指标体系的分析通过大量数据分析,确定本文研究的农村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3个层次5个方面,其中3个层次指的是整个指标体系划分为一级指标(总体指标)、二级指标(主体指标)和三级指标(群体指标),5个方面指的是指标体系研究的内容分为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科教、水管理等部分,如表1所示。1)一级指标。农村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是本文研究的总体战略目标,也是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或总体指标,是低层次指标分解的基础。2)二级指标。二级指标或主体指标是对农村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目标的分解,根据农村工程所承担的具体任务及发展方向,二级指标分为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科教、水管理等5部分。①水安全保障。指用水的安全,在基本解决农户用水困难的前提下进一步改善农户生活质量,其中关键因素是保障农户农田用水及饮用水安全,保障自来水的贯通。②水管理保障。指农村水利工程的运行和维护,在明晰产权后积极调动农户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保障农村水利在使用中发挥最大效用。③水资源保障。指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用节水灌溉的效率评价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状况。④水环境保护。重点是水体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对水环境的保护需要建立在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的基础上,发挥农村水利改善生态环境积极作用。⑤水科教发展。水科教发展由水利科技与水利教育两部分组成。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如农村水利信息化建设等。同时,水利教育的普及有利于提高农村水利工程使用效能,也提高管理及维护绩效。3)三级指标。三级指标或群体指标,见表1。
1.2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基础、自然资源及环境条件后,根据农业发展需要,咨询农村水利专家及相关政府部门,并通过多地考察农户对农村水利的需求与使用现状,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值。经多次模拟和修正,确定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体系的各指标权重,如表2示。
1.3评价模型的构建
通过层次法构造整个评价体系及赋予指标权重后,需将各群体指标进行加权组合,推导出子系统数值,然后再使用加权方法对子系统中各指标进行加权计算,最终综合所得结果即是农村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具体公式及计算过程如下将(1)代入(2)中可得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模型:式中:N为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数;Nk为主体指标K的数值;n为主体指标总数,本文中最大数值为5;ak为主体指标K的权重值;bki为主体指标K下群体指标I的权重;Xki为主体指标K下群体指标I的数值;mk为主体指标K下群体指标的数量。
1.4数据处理与分析
本文主要采用标准值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在对文中所选取的群体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出合适的标准值,如果指标计算所得数据达到确定的标准值,则可认为所选的群体指标达到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如未达标准则通过以下公式标准化处理:式中:Nki为群体指标标准化后数值;Xki为群体指标的目标值。对数值进行标准化后取得结果>1时,取“1”;如所得结果≤1,则取实际计算值。根据表2,本文将表2中所列的5个主体指标:水安全、水管理、水资源、水环境及水科教分别表示为字母N1、N2、N3、N4、N5,通过以下各式计算得主体指标的数值:式中,N11、N12、……N52、N53分别为标准化后数值,通过加权计算集成相应的主体指标数值,再通过主体指标的加权加总所得数值即为本文所求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数值:对最终数值进行评价过程中,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并结合事物发展规律,将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数值进行阶段化划分,分别为农村水利筹措阶段、初始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及最终实现阶段。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平分级标准,如表3示。
2案例分析
将某省2000年及2008年农村水利工程相关数据纳入评价体系,计算2000年与2008年农村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如表4示。对2000年与2008年各群体指标实际值转换为标准值后,再进行加权计算,最后将加权后的5个主体指标加总所得值为某省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综合评分值分别为0.34与0.61。在1998年经历全国百年一遇的大型洪涝灾害过后,各地都意识到水利工程的重要,开始对陈旧水利工程进行改造。2000年各方面投入力量均表现不足,从综合评分0.34也可见某省农村水利仍处在新世纪加强农村水利改造的初始阶段。较2000年的起步,2008年在一段时间资金及技术的投入后,综合评分0.61预示某省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已经开始步入成熟阶段,但离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仍有较长的一段路。
从2000年与2008年评分数值的第三层群体指标中可见,没有一项群体指标达到了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标准值,相距标准值还存在一定差距,因而由各群体指标加权后的主体指标也不尽如人意。2000年及2008年经加权处理的主体指标数值,如表5示。对比2000年、2008年各群体指标与主体指标可见,2008年在解决各地用水困难后,饮用水安全的建设投入较大,因而水安全指标提高明显。另一方面水利信息化建设速度加快,因而水科教指标也有明显增长。
3结论
篇4
关键词:水粉 教学 色彩 造型
素描是运用线条、明暗、块面塑造形体,色彩是运用颜色塑造形象、表现空间。色彩,不同于素描,它在理性的规律之中更多地蕴涵着感性的成分,能够更直接地表达人内心的情绪与艺术灵感。但对于初学绘画的人来说,所掌握的是对色彩的一些基本知识和表现手法。这个过程可能会由感性到理性,到对水粉材料有所熟悉之后,又回到感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之中两者都会不断地交替进行,但最终对于一个画家来说,再现真实对象的功力的深厚程度决定着他以后的艺术造诣的高低程度,基本功与艺术造诣,如同树根与树冠的关系一样,根扎得越深树冠越茂盛。如果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那么色彩静物写生就可以被视为色彩训练最基本的手段。水粉画教学是实施色彩教学的基本形式,由于本身使用的材料及工具性能不同,在表现技法和教学程序上和其它画种有明显的区别。“程序教学法”是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将整个水粉画课程中的理论与
实践一体化、规范化的过程,它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
一、先读画,后学画
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不求甚解。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他们非常热衷于一些概念的学习方法。比如几笔画一个桔子,几笔画块衬布,像背公式一样全然不顾客观物体的个性特点,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它远离了艺术的规律,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技法的同时,升华到对审美规律的探求应是教师所必须做的,即所谓的“教书育人”。
在开始的教学中,教师可挑选大量范画,既可以是大师作品也可以是学生的优秀作品,从构图、空间、冷暖、素描关系、笔触等诸多要素去分析作品,使学生们从一开始便对美有更高层次的认识,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深化他们的艺术语言。并且以此范画教会他们不只是看,而且懂得如何去研读,去品味其中的内涵,由此提高学生的
审美能力,这样做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先造型,后色彩
古人讲得好:“形散神灭,形神具备。”针对学生画色彩时只重颜色、不重造型的现象,教师要反复强调形体的重要,让学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起稿,用铅笔或炭笔把物体的形体轮廓、比例、结构、透视变化等概括地画出来,此时只需勾出大的轮廓,不必拘泥于细节。
上色过程前应先训练单色水粉,要求用单色颜料(通常用群青、赭石、熟褐)画写生对象的素描关系,目的是强化造型在水粉画中的重要地位。根据画面的色调,用单色把物体的形体关系、大体明暗关系概括地肯定地画出来。较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现有的造型水平和空间把握能力,为下一步色彩操作奠定基础。
上色时始终贯彻色彩必须画在与之相对应形体上才能称之为色彩这一指导思想。色彩是用来塑造形体的,而不能用色彩去分解形体、减弱形体。强调空间对比的重要性。比如一块衬布,立面与平面因受光照射的角度不同,其空间也相应产生变化,这样使学生在画色彩的同时,自觉与其所学素描相结合起到互补互助的作用,可大大加快学习色彩的进程。
三、先整体,后局部
水粉画同水彩、油画一样,都是从整体到局部。从画大色块入手、整体着眼和从大体入手是作画原则,大色块和大片色对画面色调起决定性作用,应首先画准确组成画面的主要色块的色彩关系,然后再进行局部的塑造和细节刻画。写生时调配色彩是建立在正确观察和理解对象的色彩关系的基础上。调配颜色不能孤立地看一块、调一块、画一块,而要考虑整个的色调和色彩关系,从整体中去决定每一块颜色。水粉画写生色彩不易衔接,也应该在明确色彩的大关系的基础上,把几个大色块的颜色加以试调,准备好再往上画。切忌脱离整体,看一块,调一块,画一块,接着又调一块改一块。水粉画颜色湿时深,干后浅,干湿变化明显。如果调色时使用粉(白色)多,或已经画了较厚的色层,再着色作画,又使用的是吸水性较强的纸,颜料的干湿变化就更显著。这使水粉画调色不容易做出正确的估计,造成色彩衔接、覆盖和修改上的困难。这是水粉画的一个明显特点和难点,初学时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所以入手时要先画重颜色。一般来说,趁画面湿时,颜色湿与湿比,一口气画完,色彩关系容易掌握。如果在一色已干的情况下再衔接、覆盖颜色,就要注意颜色的干湿变化。
在教学中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突出美术直观性教学特点。面对写生静物与学生的单色作业,传授色彩知识,讲解色彩原理,分析色彩关系,介绍水粉画特点和技法。这样可以较好地解决色彩理论过于抽象的问题,讲授的知识有针对性、明确性。初学色彩的学生“颜色很寡”,为了扩大学生的色域,可适当做些色彩调色练习,就是让学生不写生具体的对象,只作颜色调涂,不同色相、不同明度、不同纯度、不同冷暖的黄、红、蓝、绿等,看谁调出的颜色最丰富。此法可使学生摆脱写生,摆脱塑造,注意力都集中到调色上,在调色的过程中,熟悉颜色的特性,扩大色域,为进一步的静物写生打下基础。深度训练要求学生要在观察、分析、表现上狠下功夫,全面控制色彩复杂性。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色彩的明度变化和纯度变化,这是水粉画教学的重点。例如:可布置明度训练练习,让学生用一种颜色画色彩对象,然后逐渐学会把各种不同的颜色折合成各种不同的明度,加深对色彩明度的理解。还可引进“印象派”画家的优秀作品来分析色彩的变化,如凡高《向日葵》、《缠绷带叼烟斗的自画像》,高更《两个塔希提少女》,使学生亲身感受到不管是物体的受光部或背光部,色彩的纯度都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讲色彩纯度高的画面效果强烈,有视觉冲击力,反之则有素描的感觉。水粉画在湿的时候,它颜色的饱和度和油画一样很高,而干后,由于粉的作用及颜色失去光泽,饱和度大幅度降低,这就是它颜色纯度的局限性。水粉明度的提高是通过稀释、加粉或含粉质颜料较多的浅颜色来实现的。它的干湿变化非常之大,往往有些颜色只加少许的粉,在湿时和干时,其明度就表现出或深或浅的差别。由于水粉画干后颜色普遍变浅,所以运用好粉是水粉画技术上最难解决的问题。而含粉的色彩又恰恰是水粉画的魅力所在,它使画面的颜色充满水粉画特有的“粉”的品质,而出现特别丰富的中间色彩。总之,明度、纯度、冷暖是色彩基本的要素,几乎所有的色彩语言都与它们有关,三者的自身变化和三者的交叉变化才使画面有了绚丽色彩。难度训练是在前两个层次基础上的较高层次训练,主要任务是研究色彩的冷暖关系,深化学生对冷暖色彩的感知能力。色彩的冷暖问题是水粉画的根本问题,很微妙,如果没有理性知识做指导,仅凭直观是不易发现的。色彩的冷暖关系通常是由周围环境色和物体本身的固有色等要素决定的,一般来讲物体的受光部偏暖,背光部则偏冷;受光部偏冷,背光部则偏暖。达到此层次需大量的理性知识指导,反复操作训练。
四、反观程序
分三步:①提出问题,要注意从色彩、素描、冷暖、空间等几个方面去检查。缺少冷暖的对比与变化就会缺少色彩的跳动感;色彩的丰富与否不是颜色种类的多寡,即使几种颜色也可以调配出丰富的色彩关系;笔触是为色彩服务的,不要本末倒置;要充分利用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等对比因素;不要片面地追求色彩的丰富而破坏整体的单纯性;不要片面追求条件色而使固有色面目全非;看一张画,要从色调去看,灰色调的画并不全是灰色,而是相互对比达到效果的;纯色调也并不全是纯色,要从色调出发全面地看颜色。这些都是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最容易出现和易被忽视的问题,假如把这些问题时时进行反观,学生的色彩综合水平将会得到快速发展。②作业观摩。作业观摩是指作业完成后,将全班作业集中到一起,共同观摩,相互探讨,学生在观摩中思考,在探讨比较中找出差距。③作业讲评。这是在作业观摩之后进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面对每一张作业逐个地进行分析、讲评。作业讲评既可解决一般共性问题,也能解决个别差异问题。
水粉教学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更要不断探索、创新和发展新的教学方法。辩证、灵活、多样化的水粉教学也是一门艺术。
参考文献:
[1]色彩.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5.
篇5
关键词:生物絮凝吸附法;一级处理;城市污水;试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9-0185-03
一、生物强化一级处理概述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城市污水一级强化处理工艺的研究都很重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一级强化处理技术主要有生物絮凝吸附法、化学混凝法、化学―生物联合絮凝法。二级处理的剩余污泥氧化程度较高,用于一级强化处理,对于处理负荷较高的二级处理厂提高初沉池的污染物去除率,以减轻曝气池的负荷或扩大二级处理能力。生物一级强化处理的实质就是直接利用微生物细菌及其代谢产物作为吸附剂和絮凝剂,通过对污染物质的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生物吸附以及吸附架桥、电性中和及沉淀物网捕等作用,把这种较小的颗粒物质和一部分胶体物质转化为生物絮体的组成部分,并通过絮体沉降作用而快速去除。生物絮凝吸附工艺产生的污泥有机质含量高,易于厌氧消化,农用价值也较大。
二、分析方法和试验设备
三、试验方法和步骤
(1)试验用水为洛阳市污水处理厂曝气沉砂池出水,加泥量经计算,模拟A2/O剩余污泥量。其中一个柱子加入A2/O剩余污泥和曝气沉砂池出水,另一个柱子只加入曝气沉砂池出水;(2)将水样在实验装置内循环搅拌均匀后(用大气泡空气器搅拌),从取样口取两份100ml水样,用重量法测定初始SS浓度C0;(3)将柱内水位迅速调整至溢流口处,开始计时;(4)当累计沉降历时为5min、10min、30min、60min、90min、120min 时,各取100ml水样两份,用来测定对应沉降时间的残留SS浓度 C1、C2 、C3 ……Cn,同时记录各次取样后的水面累计下降高度Δh1、Δh2 、Δh3……Δhn-1;(5)列表计算与各沉降时间对应的沉降速度u和沉降效率E;(6)绘制E-t和E-u沉降曲线;(7)调整加泥量,对比测试,以求得最佳投泥量;(8)结论。
四、结果分析
(一)试验结果
(二)试验结果分析
1.COD。原水COD一般在592~640 mg/l,一级强化处理出水在278~409mg/l,去除率36.1%~53.04%;进水中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 )一般在244~476mg/l,处理出水SCOD209
~298 mg/l,去除率14.3%~37.4%;非溶解颗粒性COD(PCOD) 的去除率为42.68%~80.17%。可见,COD的去处效果主要是通过对颗粒性的非溶解COD去除达到的。而对应自然沉淀试验的COD和SCOD的去除率分别只有30.9%~40.5%和2.9%~26.9%。因此,强化处理效果明显,COD和SCOD的去除率分别较原水自然沉淀增加了5.2~12.5个和6.3~11.4个百分点。
一般情况下,一级处理去除的SS中无机成分所占比例较大,所以处理出水的BOD5 / COD比值会比处理前有所增加,改善了废水的可生化性。本实验中两个对比系统BOD5 / COD比值基本一致,由原来的0.42变为0.46。因为在整个沉降过程中,剩余活性污泥加入量远远小于进水量。在沉降时间一定的情况下,当回流比超过20%时出水COD的去除率提高不大。当沉降时间由30~90分钟时,COD的浓度将进一步降低,但是相差并不是很大。随着沉降时间的增加,出水中磷的含量在增加。主要是回流污泥中的磷的释放所致,所以,沉降时间不宜过长,30分钟比较理想。
从烧杯沉降试验中我们可以得出,较好的回流比为20%,那么从自由沉降试验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回流比为20%时,沉降时间从30分钟开始COD的浓度基本上保持不变,沉降基本完全。由此可见,30分钟为比较理想的沉淀时间。
30分钟沉降时间与现行60分钟沉降时间相比,时间缩短了一半,这就大大减少了初沉池的池容,缩短了基建的投资费用。为同类污水厂的初沉池设计提供了依据。
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作为二级处理的预处理,沉降30分钟、回流比为20%是比较合适的。而作为直接强化处理后外排的情况下,强化处理的结果并不是很理想,不能达到污水排放的三级标准。
2.悬浮固体SS。强化一级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悬浮固体的去除率,以减小后续处理的负荷,并提高沉淀污泥的含水率,减小消化池容积负荷。当进水SS为264~320 mg/l,平均为292 mg/l时,强化一级处理出水SS在134~176 mg/l之间,平均为155mg/l,强化去除率为45%~49.2% ,而对应自然沉淀实验的SS去除率则为38.1%~40.2%,较强化处理低了7~9个百分点。
3.氨磷。进出水总磷和磷酸盐在本次试验中可以看出,当回流污泥的量增大时,水中磷的浓度相对升高,同时,在同一回流量的情况下,当沉降时间为30分钟时的浓度要比沉降90分钟浓度要低,随着沉淀时间的增加,水中磷的浓度升高。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沉降过程中,由于处于厌氧状态,好氧活性污泥在厌氧状态下,吸收水中的溶解态有机物,释磷,使水中磷的浓度升高。相比较而言,沉降 30分钟要比沉降90分钟好。在沉降30分钟的情况下,回流比在20%以下为好。从沉降曲线看,磷酸盐的浓度随时间的增加是升高的,这也说明了生物强化一级处理的问题所在,为了提高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就应该增大回流比,增长沉淀时间。但是磷酸盐的浓度却随着回流比和沉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使得出水中含有大量的磷,影响出水水质。为了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我们可以看出,统一取回流比为20%且沉淀时间为30分钟为最佳操作,且在经济上比较合理。
4.氮。本试验原水自然沉淀进出水NH4-N在17~17. 2mg/l,一级强化处理出水NH4-N在15.68~16.14mg/l之间比进水略低,其原因在于初沉池主要去除颗粒性固体,对溶解性氮难以去除,同时污泥经过输送管道,直接进入初次沉淀池,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沉淀,氨氮不能得到有效的硝化,去除效果自然不好。有沉降曲线可以看出,氨氮的去处随回流比的增大而增大,但是总的氨氮浓度并不能得到大的去处。而有机氮较多的存在于颗粒性固体中,随着SS的去除而得到一定的去除,部分转化为氨氮。
同时,从沉降时间上看,沉降30分钟的情况比沉降90分钟的效果好。当回流比为20%的情况时,氨氮的去处基本上达到稳定,所以,采用20%的回流比是相对较好的。而又在自由沉降试验中可以得出当回流比为20%时、沉降30分钟,氨氮的去除率已经达到最大值。由此可见,沉降试验对氨氮的去除总体不明显,但是在回流比为20%的情况下,沉降30分钟,去除效果相对较好。主要原因是沉降是在厌氧状态下进行,没有硝化效果,所以氨氮没有多少去除。
(三)投泥量与COD、PO3-4-PNH+4-N之间的去除规律
投泥量的实验由于在沉降柱中对比不方便,因而用六联搅拌器试验。低转速均匀搅拌5min后,静沉30min,取一次样,每次取50ml,继续静沉90min后,取50min水样(上清液)。
COD去除率随加泥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沉降90min后从33.0%增加到60.5%,而随加泥量的增加,所需沉降时间越来越少,如加107.6ml泥的烧杯,在静沉30min和静沉90min的COD的去除率是相同的,都是60.5%。
原水中的PO3-4-P为4.21mg/L,30min静沉以后,由于磷的厌氧释放所加泥量越大,释放的磷越多。在投加泥量为15.5mg/L,90min的沉降出水中的磷与原水中的磷同样多,这和在污水厂初沉池实验相吻合,由于该厂初沉池沉淀1.89小时,因而在系统测试中TP没有变化。
本实验进水氨氮为17mg/L,经过30min静沉后,随加泥量增加去除率为3.3%~7%。90min静沉后,氨氮又开始回升,去除率降低为1.8%~4%。这和在污水厂初次沉淀池实验相吻合,说明污水中一部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因而30min后,氨氮值又回升。
五、试验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COD去除率随加泥量的增加明显增加,随沉降时间的延长,也随之增加。加泥量大时,沉降0.5~1小时,SS、COD已基本达到最大去除。氮的去除在30min时,约为3.3%~7%,到沉降时间为90min时,只有1.8%~4%,而磷在静沉30min后,由于回流污泥释磷的影响,几乎没有多少去除。
2.引入一级生物强化处理后,可以减轻二级处理的负荷,如果将A2/O剩余活性污泥排入初沉池,立即与进水中的颗粒物吸附、絮凝、沉淀,COD去除率将由30%增加到40%,SS去除率由40%增加到50%。原水自然沉降与加泥沉降后的沉降比较,后者SS去除率增加约10%,活化性能好的污泥比活化性能差的污泥加入原水,去除率更高。但测试结果比肉眼观察到的效果差,这主要是SS用重量法测定时,影响因素太多。
3.本次试验的强化出水主要是作为SBR反应器的进水,而强化处理的作用主要是去除进水中大颗粒难溶有机物,这就降低了SBR的有机负荷,而不影响释磷和反硝化细菌对低分子碳源的吸收,并且提高了系统的硝化效果,同时节约了后续工艺的运行费用。
(二)建议
在生物絮凝吸附法一级强化处理设计中,在回流污泥量为20%的情况下,为安全计,初沉池的沉淀时间可设计为40分钟,即可达到沉降要求。因而将污水厂A2/O剩余活性污泥与进水混合进入初沉池沉淀,可以增强沉淀效果,缩短沉降时间,减少初沉池容积,减少基建投资费用。
参考文献:
[1]郑怀礼.生物絮凝剂与絮凝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国家环保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3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1997.
[3]张希衡.水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
篇6
关键词: 水利工程;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Abstract: agriculture is the primary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the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 for water conservancy.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he key is to make good use of water resource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fertilizer, soil conservation,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How unde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nd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research of.
Key words: hydraulic engineering;agricul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asures
篇7
关键词: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有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在所难免的,如何保持生态平衡,实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堂。对此,水利主管部门和建设部门一定要理清水利工程建设同生态平衡之间的辩证关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绿色化、生态化的水利工程建设策略。
1 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平衡之间的辩证关系
1.1 水利工程建设与周边生态环境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中,主要是以水资源的控制为主,实现防洪、灌溉、发电、航运、饮用等功能,但是水利工程的建设,必然会改变原有水流的流动方法,打破了原有水系统的生态平衡,甚至使原先的水系统脱离原有的生物群落,降低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进而产生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总之,水利工程建设会对周边生态环境改良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如果开发建设不当也会产生很多的负面影响,要想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理清水利工程建设与周边生态环境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因为满足人的需求而造成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1.2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追求生态平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产和发展的基础,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生产资料和食物,还在净化空气、维持水循环、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进程中,资源与环境的承受压力越来越大,生态系统的综合功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水利工程的建设同样也不例外,我们唯有在水利工程建设的项目设计、工程施工等环节多采取预防性措施,因地制宜的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才能促进当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3 水利工程建设可以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与良性循环
随着一系列生态失衡问题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是因为很多人缺乏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全面认识和深刻了解。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工业用水和城市用水上,而且存在过度使用的问题,所以造成了生态用水的大幅减少,产生了生物群落衰退、河流断流、河道污染等生态失衡方面的问题。但是只要实现水利工程的科学设计与绿色化建设,坚持水资源的合理调度,就能够实现与周边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更好的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2 水利工程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2.1 坚持水利建设与自然相协调的建设理念
要想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树立同自然相协调的建设理念,在加强生态水利、绿色水利等相关理念研究的基础上,确立生态化水利的建设模式,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与自然环境的主动协调和积极适应。例如,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要实现其供水、发电、防洪等基本功能,还需要让其在修复生态系统、调水调沙、改善水环境等方面的生态功能有所作为,从而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同周边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例如 ,在舟山市岱山县的水利推进工作中,就应当充分结合当地岛屿较多的特点(由404个大小岛屿组成),多以建设小型水库、山塘工程、灌区工程和高效节水工程为主,避免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否则可能会引起海水倒灌等问题。
2.2 建立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机制
为了降低水利工程在建设之后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必要在建设前,对水利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正面效益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估,并以此作为水利工程建设和周边生态保护的主要参考依据。通常情况下,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机制的建立主要涵盖水利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的内容,而且要重点加强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这样才能将水利建设、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水利工程规划、建设与布局的科学性,才能真正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对周边生态造成的负面影响,制定更加科学的施工方案,做到扬长避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例如,对于岱山县这种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来说(在2010,岱山本岛年缺水900万m3衢山岛缺水540万m3,秀山岛缺水86万m3),水利工程的建设必然会打破原有淡水资源的分布规律,所以有必要在水利工程建设前对可能引起的水环境破坏进行评估,进而达到水利工程建设趋利避害的预期目标,提高水资源的节约水平和利用效率。
2.3 建立对生态系统的补偿机制
为了减轻和缓解由于水利工程建设而造成的各种损失和生态失衡,减少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必要建立和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系统补偿机制。这是因为,任何一个水利工程的建设,无论是在建设过程中,还是在交付使用之后,都会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有时甚至要开山断流、大动草木,如果在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后不进行及时的修复,单靠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在短时间内往往很难恢复原状,这就凸显了构建生态系统补偿机制的重要性。具体而言,就是本着 “谁损害,谁补偿”和及时补偿的原则,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对象和具体范围,从而使周边生态能够尽快的恢复到平衡状态。
2.4 建立多学科融合的技术支撑体系
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需要基本的建筑技术作支持,还需要有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作为支撑。因此,要在水利工程建设前后加强技术创新,对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的河流演变、水位变化、动物迁徙、植物繁衍、泥沙运移、气候变化等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科学处理移民安置等问题,这样才能够防止和减轻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岱山县降雨量年内分布不均,拦蓄能力差,该县降雨又主要靠梅雨和台风带来的降雨,集中在4-9月,占全年总量的70%,所以必须加强多学科之间的技术研究,增强该县的蓄水能力、蓝水能力、节水能力才是水利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 结语
总之,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工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需要加深对生态环境客观规律的认识,要在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交付使用后的管理等各个环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积极采取预防性措施实现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不断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化和科学化水平,使水利工程真正的造福子孙后代,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武敏.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利用问题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2] 王吉生. 万家寨引黄工程施工期环境影响和环境管理及保护措施[J]. 山西水利科技,2009,(02).
[3] 崔玉霞,王振东.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管理[J]. 水电站机电技术,2011,(04).
篇8
关键词 水电工程;地下连续墙;混凝土;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U4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6-0120-02
1 地下防渗墙的起源及发展
地下连续墙技术起源于意大利,1950年意大利米兰ICOS公司首先采用了排桩式地连墙。1954年这种方法传入法国、西德,1956年传入南美,1957年加拿大开始使用。自从1959年日本引进地下连续墙这项技术之后,日本已经成为地下连续墙最发达的国家,已经累计建成的地下连续墙达1 500万m2以上。
我国水电部门1958年首先在青岛崂山月子口水库应用此技术修建了水坝防渗墙。70年代开始及以后,在船闸港务工程、煤炭工程、水利工程、市政建设及隧道工程的工作井、接收井等工程中,地下连续墙得到广泛而普遍的应用,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地下连续墙技术的优点
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与其它施工方法相比,有许多优点:
1)适用于各地多种土质情况。目前在我国除岩溶地区和承压水头很高的砂砾层难以采用外,在其它各种土质中皆可使用;
2)能兼作临时设施和永久的地下主体结构。由于地下连续墙具有强度高、刚度大的特点,不仅能用于深基础护壁的临时支护结构,而且可用作地面高层建筑基础或地下工程的部分结构;
3)能在建筑物、构筑物密集地区施工。地下连续墙的刚度大,能承受较大的侧向压力,在基坑开挖时,变形小,周围地面的沉降少,因而不会影响或较少影响邻近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3 框格式地下连续墙在水电工程中的新应用
3.1工程概况
桐子林水电站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境内的雅砻江干流上,导流明渠布置在右岸滩地上,结合水工右岸三孔泄洪闸的布置,导流明渠渠身段底宽63.8m,明渠中心线混凝土底板长609.7m。
3.2 初步设计方案及连续墙形式
3.2.1 初步设计方案
考虑到工程的地质条件与工程的施工可行性与安全性,下游的软弱地层段基础处理决定选择框格式连续墙。砂页岩岩体弱风化弱卸荷,对表部松弛岩体作适当清除,对页岩及煤线夹层采取必要工程处理后可满足连续墙基础要求。
3.2.2 连续墙的结构设计
连续墙厚均为1.2m,最大墙深40.0m。明渠底板覆盖层基础采用连续墙加固,该连续墙与导墙连续墙一起施工为一整体。其结构形式设计为:横河向设置12道,间距为10m;沿河向设置4道,间距为10m;设计总工程量为21 100m2。
3.2.3 优化施工方案
在保证设计结构满足建筑物基础要求的同时又要施工可行,经设计及相关专家的多次研究论证,对原结构形式进行了优化,初步确定为桩、槽结合的结构形式。优化后结构形式为:横河向仍设置12道,间距为10m;沿河向设置2.5道,间距分别为10m、17.5m,其中十字节点部位更改为扩大桩结构(节点桩)。如图1。
3.3 特色及创新
本工程为我国水电行业首例框格式地下连续墙,采用了桩、槽结合的形式,即节点部位采用扩大节点桩结构,节点桩之间采用一字槽连接。成功解决了困扰框格式地连墙的施工技术瓶颈。
招标设计阶段采用的是墙厚均为1.2m的框格式地下连续墙。它的节点也是等厚的地连墙(见图1),断面有十、T、L三种形式,墙底还要入岩1m~2m。这些节点处的地连墙的施工是本项目成败的关键和施工技术难点,即使采用改善泥浆性能或者采用高喷方法对地基先进行加固,都无济于事。因为“十”字地连墙是一种轴对称结构,它的任何一点的位置需要两个尺度(坐标)来确定。无论是节点墙先施工,还是后施工,都会遇到钢筋笼和接头钢板在两个互相垂直方向(X,Y)和轴线(180°)方向上精确定位问题。还有,由于入岩1m~2m的要求,以目前的施工手段必须采用冲击钻机挖槽。由于冲击钻头的巨大冲击作用,会导致十字交叉处临空的槽壁坍塌。不但增加了造孔难度,而且导致浇注砼时发生严重的绕流,堵塞接头钢板空间,造成二期槽无法施工。
图1 框格式地下连续墙优化平面布置图
图2 原设计节点图
从图2看出,由于抓斗尺寸和性能限制,抓斗必须放在四个(至少两个)墙边方向上,才能挖出一个十字槽上部土层,还要再换上冲击钻来凿出下部岩石,造成了施工布置混乱,功效低下。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用大直径灌注桩来代替节点处地连墙的方案。即在节点处采用大桩,两桩之间仍采用地连墙。这是基于以下原因而采用的代替方案:
1)圆是一种点对称的结构,当圆的半径确定以后,点的定位可由一个尺度(即圆心角)来确定;
2)圆桩在挖孔时,由于地层土体拱的作用,使土体减少了坍塌可能;另外,由于采用冲击钻机挖孔,钻头会把桩孔周围的土体冲击、挤压密实,也减少了坍塌可能。
采用大直径灌注桩,加大了接头钢板在圆断面内的空档,可以使二期地连墙的钢筋笼更顺利地吊放,使一、二期砼的摩擦接触面更大些;
3)采用大直径灌注桩以后,大大改变了基础的受力形态:使整个结构变成了上部的厚6m的底板以及导墙构成的L形结构和下部由大直径灌注桩组成的受力体系,而地连墙则起着加固大桩之间的刚度、防渗、抗冲刷的作用。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采用大直径灌注桩与地连墙相结合的框格式地连墙深基础方案,比全部采用等厚地连墙的框格式方案要好;
4)圆桩先施工(一期),一字形地连墙后施工(二期)。这样后施工的地连墙钢筋笼,只需对准圆桩上的一个方向搭节钢板就可以了;施工占地少,不影响场区内地面交通。这也是保证整个深基础工程能够顺利完成的关键点之一。
经过对桩径2.2、2.5、3.0m的比较,选定大桩直径为2.5m。
4 应用效果及结论
雅砻江雅砻江桐子林水电站导流明渠采用框格式地下连续墙的优化设计方案,经过148天的精心施工,按时、安全、高质量的完成了软弱地层处的地基处理施工,弥补了水电工程中框格式地连墙的应用空白。可以为类似水电工程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提供参考,也是对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一个有力补充。
参考文献
[1]丛蔼森编著.地下连续墙的设计施工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篇9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U6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6)03-0067-01
虽然我国部分区域水资源较为丰富,但相对于我国人口数量和地域面积而言,我国没有形成完善的节水用水意识,致使水资源浪费较为严重。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需要注重水利工程的建设。虽然水利工程建设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其同时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还需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即做到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1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主要是将大量的水体集中水库中,从而使水位升高、水压增大,过大的水压会对周边的地壳产生影响,从而出现相应的地质问题,严重还会引发地震。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会导致整个库区被淹没,从而直接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如影响生物的生存,影响鱼类的繁殖等。当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会对周边地区的自然气候规律产生影响,由于大量水体的集中,会使该地区的温度和湿度出现一定的变化。
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会对下游河道的流量产生影响。如水库存蓄洪水时,也会存蓄非汛期的基流,从而对下游河道水位产生影响,甚至致使其出现断流的现象。同时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还会导致下游湖泊易于涸,以及对水产养殖业和航运业造成较大的影响。当水库蓄水后,输水渠量侧的水分会渗透地下,导致地下水水位升高,致使周边土地出现盐碱化或沼泽化等问题。
2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般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短时间内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的影响,但却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社会效益。而且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完成,其能够发挥水利灌溉、防洪排涝等作用,即起到减少自然灾害的作用,使人们生活在比较稳定的环境中。相对于水利工程起到的作用,水利工程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投入,比其他工程都较低,且不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我国水资源分布非常不均匀,通过水利工程建设,能够有效改善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如进行跨流域调水,可以很好的解决相应地域的水资源危机问题。我国宏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明显改善了我国南北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3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首先要注重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建立,并保证其健全性。水利工程建设工程师要注重对建设地点及周边环境的勘察,并对水利工程建设期间以及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将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作出详细的评估。水利工程设计师在进行水利工程的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并利用相应的措施,减小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健全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需要包括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评估,保证水利工程既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的发展,又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并能够推动其自动的发展,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全面考虑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经济因素等制定完善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从而明确水利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3.2加强水利工程的选址和建设规划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会导致相应的河流流域出现一定的变化,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的设计时,需要注重对河流的规划和评估,确保满足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的选址工作极为重要,虽然水利工程建设或多或少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为了将影响降到最低,需要选择对生态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的地域,同时需要注重移民率的降低。榱搜窈侠淼乃利工程建设地址,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初期就做好建设规划工作,并对相应的地址进行评估和估计,从而选择影响最小、最利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地址。
篇10
关键词 新课程 校本教研 地方美术资源 美术校本课程开发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和广泛实施,给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要求。新课程大大增加了课程实施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是新课程实施的多样性、灵活性、弹性,另一方面是增加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是课程的开发者;不仅要与学生一起对教学文本进行加工和重新建构,还要承担开发校本课程的责任和义务。为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培养、提升自己广泛地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由-个课程不折不扣执行者,变为课程能动的开发者。
两年多来,我校通过发动教师和学生全员投入,深入开展校本教研,努力开发课程资源。笔者体会到:开发一个富有创意的美术校本课程,必须经历一次乃至反复几次的师生一道创造性地开展校本教研的过裎。校本教研的成功,一个好的校本课程就水到渠成(当然不是校本教研都是为了开发校本资源、校本课程,但开发校本资源、校本课程一定要经历校本教研)。本文就如何通过校本教研,开发美术校本资源,编集美术校本课程,谈谈笔者的初步探究。
二、深入开展校本教研
(一)校本教研课题的立项、理论学习和论证。近年来,我校积极利用和挖掘西关的地方美术资源,不仅丰富了本校美术教学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发扬了传统艺术的魅力,传承了优秀的地方文化,增强了学生的民族和家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支持和赞美。2006年6月,我们为了使校本美术教材既要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涉及现代艺术的观念和方法,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符合新的课程理念且具有可操作性为目标,把上述的设想提升为校本教研课题——《西关文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美术新课程标准》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提出:美术教学应“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等。中小学校应与美术馆、博物馆以及社区携手,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
西关文化是广州文化的缩影,西关文化几乎与广州城同时诞生。西关文化在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中,已成为最富有岭南特色的区域文化,是岭南文化的典型代表。西关有着古老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厚实的文化积淀,这里有“民间工艺建筑宝库”的陈家祠,有常言讲“吃在广州,味在西关”的西关美食,还有木屐声声麻石巷的民俗风情……深深地吸引着每个人,这都是一些值得挖掘的地方美术课程资源。
艺术是生活与文化的结晶,地方性美术资源是属于薪火相传的地方文化。地方性美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旨在让学生认识、了解其所生活、居住的环境,进而欣赏家乡文化,关怀家乡文化,热爱家乡文化,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具有乡土气息的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广州灿烂的历史文化,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加深对地方民间艺术的理解,使学生领悟广州地方美术文化的内涵,培养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和保护家乡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开展本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也有长远价值。
(二)研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荔湾区地处广州市西部,俗称“西关”,是广州的中心老城区,自古以来就是风物荟萃、名胜云集之地, 两千多年的历史积累,孕育出了融合传统的岭南文化和开放的西方文化精华的西关文化,尤其是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民俗风情文化、中医文化、商贸文化、曲艺文化、园林文化、禅宗文化、书画文化和工艺文化等十大特色文化,影响广泛,西关的文化曾代表过广州的文化潮流。
组织学生进行参观。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体验和感受西关文化,并向学生推荐一些值得参观的地方,如广东民间美术博物馆——陈家祠、上下九商业步行街、仁威庙、华林寺、锦纶会馆、荔湾博物馆、耀华大街、龙津西西关大屋区、沙面欧陆风情区等…… 要求学生用摄影、速写及上网查找等方式去收集相关的资料,在课后利用节假日时间到西关了解西关美食的造型及品尝美食,笔者还亲自带领学生参加活动,指导学生如何收集资料。曾几次发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居住在西关的家人、亲戚、朋友、邻居作采访,了解西关的建筑及他们的居住情况、生活情况等等。这样的活动不但使学生领略了西关文化的美,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相互间的交流,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
通过上面一系列活动,课题组收集到师生的摄影、速写、调查报告、访谈录、参观感想等材料。这些材料可用生动、精彩、丰富来概括。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过程,发展了师生的人文意识,丰富了师生的人文素养,为下阶段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面对这些材料,我们经过整理、比较,先选取学生感受最深的,与学校当前美术教学联系最密切的,确定为重点探究的子课题。
(三)典型案例的探究。我们的重点子课题有两个①《装扮生活.吉祥幸福》由课题组成员陈树敏老师负责,在初中部进行。《装扮生活.吉祥幸福》是岭南美术出版社的《美术》第15册第六单元第二课,分两节课完成教学。第一节课主要对民间美术的学习;第二节课主要是将岭南的传统纹饰设计应用到木屐上,美化生活。②《古祠留芳——陈家祠建筑装饰赏析》由笔者负责,在高中部进行。下面较详细分析这个课例。
1、课程设置的思考。本课是人教版美术鉴赏课程《故宫建筑群与天坛》的拓展课题,根据《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的要求,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有义务,有责任让学生们通过美术鉴赏,更理性地认识广州的人文文化,认识陈家祠。广州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陈家祠有着典型的南方建筑特点,蕴涵着浓郁的地方美术资源。如何使这节高中美术欣赏课上得好、上得活、上得实,确实引起笔者的思考。本课试图把艺术博物馆引进高中美术鉴赏课的课堂,把鉴赏教材的内容与地方美术教学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参观、讨论、直观图像与实物展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使学生了解广州灿烂的历史文化,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加深对地方民间艺术的理解,使学生领悟广州地方美术文化的内涵,培养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和保护家乡文化遗产的责任感。
2、教学思路。在本课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力求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既是传授者,又是引导者的角色转换。通过感受、欣赏、讨论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审美情操,从而达到本课的学习要求。
本课以郭沫若一首名诗导入来比较北方和南方建筑风格,突出表现陈家祠的建筑装饰与传统文化内涵。安排二项活动:
活动①:展示图片,让学生找出相对应的建筑装饰,初步鉴赏其艺术,从而加深学生对陈家祠“三雕”、“二塑”的理解,为本课重点、难点的突破直接发挥了牵引作用。
活动②:根据图片中的内容,让学生用简略的文字归纳概括,进一步探究对作品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本课并有意增设了课后延伸作业,加强知识的内化,进一步开阔学生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与创新的精神。 转贴于
C..教学设计(略)
D.教学片段回顾:
情境一(北方建筑与陈家祠的风格比较):
当用多媒体放出山东孔庙和陈家祠的图片,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同学们比较南北建筑的风格特点,引起大家积极思考。有的说,陈家祠的屋顶较斜,上面有很多精美的装饰,而孔庙的屋顶往上翘,瓦的颜色是黄色;有的说,孔庙看上去比较雄伟、有气势,陈家祠则比较质朴。接着我又问:“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北方建筑与陈家祠的风格比较 可以各用哪两个字的形容词去反映它们的建筑风格呢?”大家畅所欲言……就这样,师生不知不觉地在情境对话中,揉合了学科知识的运用。
情境二(陈家祠建筑装饰工艺及其灰塑):
当播放陈家祠建筑装饰工艺灰塑录像时,教师及时导入:
灰塑是岭南地区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请欣赏一段录像,让我们了解这种工艺的制作过程。学生们很期待地盯着屏幕看。当我拿起自制的教具告诉大家:“根据目前的条件,我们无法把陈家祠的拿给同学们看,但老师亲自动手,仿制了相近的实物,给大家感受一下。”的时候,很多学生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有的说老师做的装饰柱子跟我在陈家祠参观时见到的一模一样。看着学生们的投入和思考,我内心感到兴奋不已。
情境三(拓展学习与传统的南粤文化):
课堂教学将结束时,我小结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真实的感受,看哪个同学能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时候,课堂可热闹了。一个同学说:“陈家祠的建筑装饰美。充满了浓郁的岭南乡土气息。民间艺术大师们虽然没留名或名不经传,却以自己精湛的技艺,给我们留下极其珍贵的艺术遗产。”另一个同学又说:“陈家祠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具有独特的建筑特色和人文气息。”……学生们完全沉浸在这节课的感受和思考中了。
E.反思与研究
本课在上课前,我先布置学生到陈家祠参观,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收集或拍摄下来,让学生对陈家祠有初步的印象和了解,这样便给教师实施课前教学计划提供了有效的保障。课堂上,我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把美术鉴赏课与德育和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机连接,使师生在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后的反馈证明,本课的教学是成功的。但是冷静细思,笔者感到还有不少地方需要继续改进。如:课堂的教学节奏、教学环节的转换和学生学习评价运用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推敲。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一课时,学生意犹未尽,不少学生在课后延伸作业写上:“希望老师再带我们到陈家祠参观,实地观摩欣赏点评,再一次领略它的魅力。”可能本课设置为两课时,内容会更为充实、互动会更为实效、评价会更贴合实际,效果会更加明显。如何把高中美术鉴赏课上得更好、更活、更实,这是我今后需继续探究的课题。
F.案例评析
本课例在“2006年广州市美术新课程中小学课例教学现场评比”获一等奖;同年12月被市美术教研会推荐参加全国高中基础教育教学研讨会教学汇报,取得圆满成功。得到了国家美术课标组组长、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尹少淳教授为代表的全国各地美术教育专家们的充分肯定。尤其对在高中美术鉴赏模块教学中把博物馆引进课堂,教师亲自动手制作“雕塑”教具给予了高度评价。市美术教研会认为:本课例体现了广州市一线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全国高中美术教学树立了良好范例。
4、办一次画展。(通过观察、记忆、联想、体验、创造得到的绘画作品、工艺作品进行展示、交流)
5、撰写结题报告
对本课题的结论是:学习国家课程,充实校本课程,使地方美术教学资源得以开发利用,在新课标实施的今天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1)课题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美术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方法。
(2)本课题的实施有利于新课标的推行,是对美术新教材很好的补充。
(3)发掘、利用地方美术教学资源进行教学,体现了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
三、开发美术课程资源,编集美术校本课程
在完成校本教研课题《西关文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之后,余意未尽,笔者觉得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还没有完成,有必要把本次研究得到的资料、体验、反思、同行及专家的评价进一步整理作为美术校本资源、校本课程。
这项工作的开始,有必要重新理解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审查这项工作是否符合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本次课程标准我们追求的理念是:(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3)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对照上面校本研究,我们正是追求这样的美术新课程标准理念。
再从开发课程资源的价值上来考察这项工作,笔者确认若把前面的校本教研课题加以整理,作为美术校本课程,能够“(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还能为新课程倡导的“三级课程”体系的建立与管理提供借鉴。
至于要编集的美术校本资源、校本课程的可操作性也已经被校本教研的实践检验了。这里就不作敝叙。
征得学生们的同意,我们把师生们在本课题活动的材料都收集起来,分类整理,得到:摄影集、速写集、作品集等作为美术校本资源。两个典型课例的资料,包括课的构思、教案、教师制作教具和课件、教学实录或录像光盘、学生作品或课后延续作品、学生学习评价表、教例评析、教学反思、教师或专家评价等作为美术校本课程。
四、结束语
经过校本教研,完成了本次的美术校本资料、校本课程的编集。笔者体会到与同事互动、与学生互动的人与人交流合作的愉悦;体味到来自城市环境与历史、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人文熏陶感染的畅快。笔者清楚,前面叙述只是一个起点,已经整理的校本资源、课程还要进一步修改、充实、提高;还有更多的资源待开发;况且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课程都具有时代性,“一套相对静止的教材永远无法承载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 教师要适应变化的世界,则校本教研无止境,校本资源的开发无止境,让校本教研之“水”长流。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7
2. 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4
- 上一篇:防欺凌宣传教育工作方案
- 下一篇:社区普法宣传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