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13 17:17: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

篇1

关键词:企业 固定资产管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181-02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用以生产经营的具有较长生命周期的有形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长期发挥作用,长期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2007年新会计准则规定:只要企业认为可以的且使用寿命大于一个会计年度的,均可认定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开展业务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固定资产管理指的是通过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活动以提高资产利用率,减少资产的无谓损失,最终使固定资产的效用达到最大化的一种活动。固定资产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一、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资产的一部分,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与之相对应的折旧、财务费用和修理费用快速增长,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日益突出。其次,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固定资产使用期限较长,周转缓慢,种类繁杂,使用和管理部门较多,管理困难;再者,固定资产又是企业资产中创造价值的主要资产,企业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小,固定资产能否合理使用,其使用效率高低,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固定资产认定方面存在的问题。2007年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概念做了修改,取消了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的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带来了便利。但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企业没有认识到,大致标准仍然是能直接的、间接的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只要符合标准全部认定为固定资产;而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即使符合标准也有一些没有认定为固定资产,如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使用的办公桌、老板椅、真皮沙发,企业内部宾馆配备的高档硬木家具等。这些桌椅和家具在现今的社会,单价上万甚至几十万,在使用过程中每年还发生一定的养护费用,企业却没有将其列为固定资产管理,而是作为低值易耗品来管理。这些价值不菲的桌椅、家具随着管理人员的更换而频繁的更换,造成的浪费是可想而知的。这些是否应纳入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企业来讲应高度重视。如果不能很好的对这部分资产进行界定,会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固定资产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固定资产核算是企业财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环节,具体包括,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核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固定资产维修的核算,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核算、固定资产投资的核算、固定资产清理等的核算。这些核算环节贯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固定资产核算要求不仅要正确,而且科学合理。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有些企业不重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固定资产账账、账卡、账实不符的情况,造成企业财务报告出现偏差,给企业带来潜在损失;有些企业,因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加之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固定资产基础资料和基础数据不全不真实,影响了固定资产的分析工作的质量。

固定资产减值测试不到位。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对于固定资产等资产,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对于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应当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按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计提减值准备。由于此项工作涉及部门多,技术含量高,操作复杂,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基本上不能做到,即便某项固定资产某部门已经发现其出现明显的减值迹象,要想进行减值测试也很困难。

3.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周期长,其价值不能即可得以收回,而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地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通过产品的销售逐渐收回其价值。因此延长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期,提高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率,争取固定资产的效益最大化,是企业要研究的问题。

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固定资产安装精度超过允许误差、使用环境未达到规定标准、日常保养不到位、使用者对操作或使用说明书不熟悉未按规定程序操作或使用等现象,甚至在冠以技术革新名义下的小马拉大车和大马拉小车等,这些大大缩短了固定资产的有效经济使用期,降低了有效使用率,从而降低了固定资产的有效贡献率。

4.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制度缺失或不健全,没有必要的定期考核制度。企业固定资产采购、验收、核算、使用保管、维修、调拔、处置、清查等核算管理制度缺失或不健全、管理流程不规范、考核奖惩制度空白或不兑现。企业管理者大多着重强化控制生产安全、产量、质量、可控成本费用、毛利率、经营利润等考核指标。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大部分企业管理者未确定具体的考核指标,未将其纳入考核的范围,使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控制工作弱化,导致企业固定资产家底不清查,未实现效益最大化目标。

5.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环节多,管理链条长,给固定资产的管理带来诸多困难。首先是信息共享程度低,固定资产具体的使用单位、已使用年限、使用状态、完好程度等信息传递不及时,形成了固定资产在财务上“只增不减”,资产不实情况严重;其次是管理责任不明确,各管理环节各自为政,不能实现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的有效衔接,造成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的严重脱节;最后是企业固定资产种类多,构成复杂,具体使用部门与财务部门资产分类不尽一致,账、卡、物核对困难,是固定资产前清后乱的根源之一。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

1.把好固定资产购(建)关,保证固定资产的质量。健全固定资产的购(建)管理:固定资产购置,严格按照企业制定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和业务流程来进行。规定企业所有固定资产,属购买的设备类,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由设备管理部门作技术经济论证,资金管理部门列入固定资产(设备类)购置计划,物资采购部门进行询价和价格、性能比较后,统一招标采购;属自行建造类,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规划,由设计部门编制初设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过专家论证和企业主管部门批准后,资金管理部门列入固定资产(自行建造类)计划,基建部门统一组织建设。

2.加强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制定企业固定资产目录。依据国家规定,结合企业实际,组织相关部门和相关专业人员,编制详细的固定资产目录,只要符合固定资产认定标准的,全部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将固定资产合理分类,明确各种固定资产具体的使用年限、净残值率等。

(2)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折旧方法。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国家规定只能从直线法(含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中选取,绝大部分企业选取直线法,这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企业初创期应选取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加快固定资产的折旧,在企业快速增长期和成熟期应选取使用年限法。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应多样,且各种折旧方法并存。在采用直线法的同时,对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汽车等技术更新快,容易淘汰落后的固定资产应采取加速折旧,缩短其有效使用年限。对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电子设备,采取在购入时扣除一定比例的净残值后,一次性足额提取折旧的方法。企业根据不同的发展时期,对不同的固定资产,采取不同的折旧方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做好固定资产减值测试工作。企业应成立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纪检、财务、技术、机电、基建、物资采购、审计、信息等部门参加的固定资产减值测试工作组,指定专人收集有关信息,定期进行固定资产减值测试,将该项工作制度化,确保企业固定资产减值得到有效补偿。

3.建立健全内部考核奖惩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首先,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严格实施固定资产管理董事经理负责制和项目经理负责制。企业总经理是受托企业最高责任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营运效果优劣与否,总经理都有着不可推卸的,首要的责任,(下转第183页)(上接第181页)并将固定资产内控管理的完善与实施作为总部对其责任业绩进行考核与奖罚的基本内容;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对归口固定资产管理承担着直接的责任后果,成为所在企业总经理对其责任业绩进行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固定资产管理控制效果落实到了具体的归口责任人,并使业绩考核与奖罚的直接挂钩,这就势必激发起总经理及项目经理对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的积极性、创造性与责任感,并从各自的责任后果与切身利益出发,以审慎而负责的态度,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

其次,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管理考核制度。固定资产管理考核制度,作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主要包括:

(1)固定资产购(建)项目评审制度。该制度重点对固定资产购(建)项目的可行性、经济效果预测、投资额等作出规定。

(2)固定资产购(建)项目审批制度。该制度重点对固定资产购(建)项目的审批程序及报送资料等作出规定。

(3)固定资产购(建)项目采购、建设管理制度,该制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重点对固定资产采购供货方选择、价格查询、性能比较、发标、招标、合同签订、货款支付方式、货到验收入库等作出明确管理规定。第二部分重点对固定资产新建所涉及的立项、设计、建设资金筹集、工程发标、施工单位招标、工程监理招标、施工现场管理、工程质量考核、施工安全、工期要求、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产权办理等作出明确管理规定。

(4)固定资产使用人责任考核办法。该办法重点明确固定资产使用人的责任(含固定资产使用环境要求等),设计相关考核指标,按期考核奖惩,并与使用人的经济利益相挂钩。

(5)固定资产维修保养管理制度。该办法重点明确固定资产的保养期、维修期、相关维修保养记录、保养维修程序、保养维修前后性能测试等作出明确管理规定。

(6)固定资产使用操作规程。该规程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使用操作说明,结合固定资产使用安全规程等,制定详细的分步骤的操作规程。

(7)固定资产财务核算管理办法。该办法重点对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核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固定资产维修的核算,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核算、固定资产投资的核算、固定资产清理和清查等的核算,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要求,做出明确管理规定。

(8)固定资产减值测试制度。该制度明确固定资产减值测试的责任部门或单位、测试程序、数据分析、测试结果评价等作出明确管理规定。

(9)闲置、(含待用、不需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该制度重点明确闲置、(含待用、不需用)固定资产的交回、保管责任人的责任、定期检查保养工作程序等作出明确管理规定。

(10)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制度。该制度重点对固定资产的报废申报程序、技术鉴定、技术鉴定结果评价、残体收回保管或拆除、灭籍等作出明确管理规定。

4.提高管理手段,加强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管理。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的管理是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也是管理的难点。企业固定资产种类多,使用分布广,管理难度大,依靠传统的账卡物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各管理部门之间、各部门与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之间的信息化管理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各个管理环节的有效衔接的要求,改变实物管理分类与变动和价值管理脱节的现象,实现价值与实物管理的统一,达到资产变化信息传递及时,资产管理责任明确的目的。

5.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就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合理配置固定资产,达到即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又能实现固定资产有效利用最大化的目的。对闲置固定资产的合理调剂,对退役、退运固定资产的再利用,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工作内容。优化资源配置应按照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先内后外的原则进行。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实物管理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责任部门,要及时掌握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和同类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的信息,妥善保管闲置设备,积极组织技术部门对退役、退运固定资产进行鉴定,对仍有使用价值的,要提出优化利用方案,做好使用计划,并贯彻落实。优先安排在本单位内部调剂,其次安排企业间的外部调剂,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建立闲置固定资产交易平台,实现企业内部和企业间闲置固定资产的交易,努力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总之,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繁杂、细致的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要想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就必须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做好、做到位。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2006

2.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

3.吴希明.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009

篇2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一、前言

企业的固定资产是衡量企业经营水平高低、经营规模大小和经济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开展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极为重要。本文就优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进行探讨。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各类固定资产进行正确使用、合理购置,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充分提高,务必要按照“效益优先”、“责任明确”、“管理规范”的原则来管理固定资产的维修、验收、计划、发放、入账、订货、建卡、采购、报废处理、登记等工作,并且还要负责固定资产的折旧、核算、资金筹措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切实起到使用维护管理的责任。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手段落后

企业资产的更新换代速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日益加快,一方面,能耗更小、性能更优、技术更强、生产效率更高的固定资产不断涌现,这样就大幅度削弱了企业固定资产的原有价值;另外一方面,企业有相当一部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管理方法落后,造成了较多的问题。

2.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从目前来看,很多企业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普遍低下,有些固定资产的性能和技术性都较高,但是却没有良好的技术维护、专业的人员配备,这样就造成很多企业在购入了先进的固定资产之后,就陷入到了闲置使用、低效运行的状态,严重影响到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无疑会起到削弱作用。

3.缺乏科学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

从目前来看,很多企业还严重缺乏合理、科学的投资管理制度,甚至还没有一个专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机构,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时,容易无据可依、无章可循,出现严重的紊乱现象。

四、优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众所周知,企业的固定资产数量繁多,由很多科室和部门负责管理,有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较差,不能对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进行区分,也对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不能准确划分;另外,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在调换或搬迁时,资产交接手续办理不及时,这样就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资产流失现象。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应该指派专人来对企业固定资产账目予以负责,定期盘点,做到账实相符、账卡相符、账账相符,进而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2.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技术具有倍增性、渗透性、创新性的特点,它能够减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层次,大大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是目前各大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发展方向。从目前来看,很多企业在固定资产采购、调拨、报废等环节还没有建立起快捷的信息沟通方式,多以“人盯人”的监控方式,效果较差。而通过信息技术能够将这些都统统实现,能够进一步增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透明度,深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企业应该投入资金和技术力量来建立起一套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每出现一笔固定资产的变化,都要及时将其输入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可以电子数据形式向企业管理层展现。企业管理层随时登录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就可以看见固定资产的流向情况,这样一来,既可对固定资产管理漏洞予以堵塞,又能够对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予以掌握。此外,企业还可用计算机程序固化的方式来执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可以较好地解决企业固定资产监督滞后、监督乏力、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及时的问题。

3.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三账一卡制度,一级固定资产明细账及固定资产总账应该由企业财务部门专人负责,二级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应该由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而各科室建立台账。同时,还要严格管理大型设备,制定详细、规范的操作规程及使用情况报告制度及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推行“谁使用、谁负责”。

4.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地激励。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是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能否得到顺利执行的关键。施工企业应该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搭建事业成功的平台,让企业发展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实现自我价值有机融合,倡导公正公平、团队精神,建立一个理解人才、爱护人才、尊重人才、关心人才、尊重创造、尊重科学的良好氛围,酿造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单位文化。同时,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除了要具备本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计算机应用、经济法规法律、施工技术、设计技术、项目管理等知识,融经济知识与技术于一体,这就离不开高素质造价审核师队伍的培养,因此,要基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不同特点和能力来定制和实施培训计划,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团队精神、职业操守、道德水平和适应工作能力,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创造精神和努力工作的敬业精神。

参考文献:

[1]吴琳.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调研与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22(01):111-114.

[2]康全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19(03):120-124.

篇3

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国内企业的资产价值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波动,而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是一个企业正常开展经济活动的基本保证。加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固定资产具有的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盘点困难、管理难度大等特点,也给规范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如何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的规范管理是值得所有企业思考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1.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企业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缺乏,其一是固定资产作为企业内部使用的一项资产,就其本身来说并不直接创造价值,它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和服务中,通过产品和服务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其二是固定资产一般不流通,只要没有发生被盗或异常损坏就一直存在企业中,易造成管理上忽视,导致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力度不够,出现脱节现象,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之间相互衔接和制约关系不明确,有问题相互推诿。其三是固定资产种类繁多,大到生产设备,小到办公设备,需要大量的相关的专业知识,管理难度大,而企业一般只重核算轻管理。其四是缺乏固定资产绩效考核机制,企业管理层对各相关经营层固定资产管理的绩效未纳入考核范围。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管理水平和方法还比较落后,近几年国家财政部在企业会计准则和内部控制制度等制度体系建设上作了很大的探索,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为企业的制度建设提供了指导性意见。但总体来说我国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很多制度尚不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缺位是很多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管理上存在空白,或者制度流于形式、执行不到位造成企业资源浪费,经济效益低下。

3.固定资产的管理手段落后

许多企业缺少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控制系统,没有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管理的手段还停留在卡片台账式手工管理,即便采用了计算机管理,也主要是停留在统计功能上,不具备业务流程管理能力和财务核算功能,而且除了财务部门以外,其他部门很难参与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一方面是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的功能不足,无相应的管理软件接口,资产的管控部门和使用部门无法看到资产的全貌;另一方面是企业内部未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信息共享系统——企业内部的局域网或OA 办公系统。盘点的手段落后,还停留在卡片台账对实物的方式上。

4.固定资产缺乏整体预算,资源配置效率低

现代企业组织机构复杂多样,跨地区的分支机构、办事处的设置,易造成资产跨部门闲置。因特殊项目增加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骤然降低,通常只有部分还继续使用,其余的固定资产却进入闲置状态。另一种现象是,由于某些原因,有的企业需要接受一些技术含量极高的仪器设备,而由于现有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所限,不能对这些设备进行操作,为了节约资金也不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学习,致使固定资产从一开始就处于闲置状态。

5.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缺乏

我国会计等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执业水平不高,相关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实物管理水平不高而且不够重视。很大一部分会计人员执业水平仅仅处在“记账”的肤浅层面,缺乏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导致固定资产购买、领用、内部转移和报废都处于无政府状态。我们的实物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只起着转个手的作用,没有真实起到管理作用。

6.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设内部审计企业,审计一般主要关注企业绩效和风险审计,对资产管理等内部控制方面的审计关注度不够,监督检查的机制不健全。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理论基础

国家财政部提出的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被认为是我国内部控制发展的里程碑,为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的发展提供指导。它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成员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促进维护资产安全、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确保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促进实现发展战略这五个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的本质是合理保证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它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为实现这五个目标,内部控制由相互关联的五要素构成,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它也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实施

1.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组织机构

为实现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必须搭建一个科学、合理、权责分明的组织架构作为实施基础。企业负责人应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营运效果负首要责任,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基本的职能部门。财务部门负责资产价值核算、清查;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实物的管理,包括购置、处置、调配、报废等;使用部门是固定资产使用人,对固定资产实物负直接保管责任。

篇4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核算;会计折旧

我国企业实施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改革,改变了原有企业效率低下的管理模式,而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有效管理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就要求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从效率与成本节约方面能够与之相适应,跟上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步伐。企业的固定资产无论是从对生产的作用还是占资产规模的比重来看,都十分重要,是保证生产的基本与最重要要素之一,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物化条件。但是,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的各种管理弊病也是十分明显的,如重复购置,管理水平落后,会计折旧计算无法跟上固定资产的真实老化状况等问题的存在,使企业固定资产加速老化以及核算不明,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绩效,阻碍了企业的成长。本文正是针对当前我国企业固定资产普遍存在的管理与核算问题,提出了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方法,拟通过改善固定资产管理与科学化其核算方法,降低固定资产投入与成本并贡献于企业经营绩效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现状与主要困境

(1)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与企业自下而上的经营流程应当并行不悖,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会极大地影响生产经营的绩效。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产生的对固定资产管理漏洞就容易导致固定资产出现重复购置,进一步导致企业资产重置与浪费问题,增加的固定资产投入就造成成本的多余开支,降低了企业盈余。一般来说,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企业重购买轻管理,缺乏科学的固定资产购买计划,一方面容易导致重置;另一方面还容易导致闲置。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企业资源的极大浪费。固定资产重置从会计角度来说会导致沉没成本的剧增,固定资产闲置则会导致机会成本的增加,主要表现为固定资产的物质磨损无法通过有效生产转移到商品生产成本中和固定资产的精神磨损无法通过科学的折旧计提予以实现,都将通过对冗余资产资源的浪费而造成管理失效与核算不明问题。

(2)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不科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的履行,是以财务管理记载的生产经营活动为核心的。由此,对应于固定资产的会计记录为折旧的计提,这是将固定资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磨损情况通过制造费用的列支转入生产成本的必要过程,科学的折旧计提方法将有助于正确实现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有效计算出企业的生产盈余。但是,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有效计提,需要建立在固定资产购买登记、在建登记核算的基础上,基于前述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了我国企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登记制度的不完善,由此直接影响了固定资产折旧正确计提的前提。而且,在实际计提过程中采用的折旧计提方法不科学,往往采用简单的平均年限法而不是根据市场利率进行加速折旧,从账面价值上虚增了固定资产的价值,这往往忽略了固定资产精神磨损导致的折旧少计,难以真实反映固定资产净值从而无法真实核算出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虚增了企业当期利润与盈余。

(3)企业固定资产的配置与现实脱节。建立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缺位的前提下,企业对固定资产的配置管理失策。这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资源在企业生产环节的分布不均,与实际情况不匹配方面。尤其是属于制造业的生产型企业,原有大型国有企业制度下,固定资产往往采取预算方式通过部门平均予以配置,容易导致生产型部门与管理型部门的资源配置过于平均,而与现实生产状况严重不符,从而导致会计核算固定资产成本的过程都是错误的,很难通过会计活动有效记录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情况,并导致固定资产购买重置与浪费,导致后续的一系列管理困境与核算不明问题。

二、改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对策建议

(1)健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改变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首要环节就是健全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要通过固定资产管理的体系化制度建立健全,才能实现对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即对固定资产购置或在建、维修与管理、核算与折旧进行工作流程化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与折旧状况通过会计记录得以落实。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固定资产购买预算,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进行购买,购置后入库登记以及出库使用手续的完整,做到摸清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情况以及使用状态的精益化程度,并定期盘存固定资产,达到有效保护企业资产的目的。

(2)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的折旧计提。需要对会计部门强调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并强化会计人员对固定资产折旧的科学计提,应该说这是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核心问题。如前所述,固定资产的折旧包括物质磨损与精神磨损,有效的计提固定资产保证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符,是正确计算固定资产转移到生产过程中成本的基础,有效计算出企业经营收入的环节。企业会计制度的落实需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特征,采取科学的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法,如年限法与市场加速折旧法,准确把握住固定资产的精神磨损价值,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对企业经营过程决策的有效辅助。

(3)采用企业数据集中系统实现部门之间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正确核算固定资产需要建立在固定资产预算的基础上,原有国有企业模式下固定资产不区分部门的平均分配导致了固定资产重复购置与冗余购置,造成了对国有资产的极大浪费。如今现代化企业制度执行的企业内部,尤其是生产型企业这一平均主义的陋习仍有残余。根据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预算固定资产,才是精减投入,提高效率。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需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如建立有效的数据集中系统,以财务活动为中心在各部门之间进行对固定资产信息的比对,保持固定资产使用状态与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实现对固定资产的精益管理,便于对企业固定资产投入的有效降低采用精益管理的方法,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贡献于企业的经营利润。

(4)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与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无论是固定资产入库的管理人员还是固定资产使用的部门工作人员,以及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的会计人员,首先,需要加强的是职业、职位的认同感,从道德素养上加强其对自身的认同,实现主观意识上勤奋工作、遵纪守法,从实际行动上主动维护固定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其次,企业需要不断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素质的培训,使相关人员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方面具有科学的管理技术与手段,有效执行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

三、结语

现代企业制度的落实,需要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从效率与成本节约方面能够与之相适应,跟上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步伐。企业的固定资产无论是从对生产的作用还是占资产规模的比重来看,都十分重要,是保证生产的基本与最重要要素之一,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物化条件。准确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来说,是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主要方法,并助力于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因此,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与核算手段,积极主动的管理意识与态度,实现企业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科学核算。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参考文献:

[1] 邵琳琳.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4(25):146-147.

篇5

摘 要 随着企业体制改革步伐加快,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也日渐增多,使企业资产闲置状况迅速猛增,企业的资产更新换代也在加快,资产闲置、淘汰报废的频率也不断加大,如何加强资产处置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对资产处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以及资产处置方式的选择方面进行了论述探讨。

关键词 企业 固定资产 处置

近年来,随着企业体制改革步伐加快,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也日渐增多,使企业资产闲置状况迅速猛增。同时,由于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又使企业的资产更新换代加快,资产的使用周期缩短,资产闲置、淘汰报废的频率也不断加大。为了有效防止资产的隐形流失,避免资产闲置浪费,使企业资产在企业内部能够合理流动,增强企业资产正常的“新陈代谢”,如何加强资产处置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在企业资产管理过程中,资产处置环节是资产管理重要内容,严格把好这一关口,不仅能够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利用率,还可以减少资产损失,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一、资产处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企业在抓经营、增效益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企业的各项管理。在资产处置管理中,虽然在不断管理规范,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存在重变卖报废,轻调拨调剂现象。企业在改革创新生产经营方式的同时,由于经营模式的变化,可能会闲置大量的不需用资产,如房屋、设备、办公器具等等,另外有些资产由于陈旧过时、技术落后,被替换淘汰下来,可能一些资产仍然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但因管理人员往往只注重资产清理回收,很容易地将这些变卖或报废处理,忽视这些资产在企业内部或是集团内部之间调剂,发挥其再利用作用,极易造成资产的重复购置和浪费。

2.企业资产闲置时间过长,处置不及时,造成资产更大的损耗。企业一些不需用资产,由于长时间闲置不用,既没有及时进行维修养护,又可能由于管理不善,造成人为或自然因素的损坏。有的资产由于长期闲置在户外,既没有及时处理,又无人管理,造成资产可利用价值下降,甚至完全失去使用价值而报废,形成了资产价值的流失。

3.处置渠道单一,回收价值低。企业在制定处置管理制度时,一般规定得比较原则,缺乏可操作性依据,比如在实施转让和报废资产的方式上,没有较为细化的规定。在实际处置工作中,往往与指定的关联单位交易,缺少公平竞争和公开监管,交易价格双方协议确定,缺少市场调查比价,使交易价格偏低,严重影响资产处置收益。

4.处置的资产缺乏鉴定,处置行为较为随意。企业在发生资产处置事项时,常常是由使用部门提出处置申请,管理部门提出处置方式,实施部门经过审批后实施处置。在处置过程中,一般没有相关的专业人员对需处置资产进行详细、认真地性能鉴定,对于资产是否还能使用、是否可以调剂、是出租还是转让更有利等资产内外部环境没有细致的研究分析,造成处置行为缺乏依据,资产可利用价值不能充分发挥。

二、固定资产处置方式的选择

目前企业的资产处置形式主要有:调剂、转让、变卖、报废等,按照资产变现性质可分为终极处置和阶段性处置。

(一)固定资产终极处置

终极处置是指资产处置行为已经终结,资产处置损益得到最终确认,资产所有权已经转移。企业在持续经营过程中,主要采取的固定资产终极处置方式为拍卖、招标、协议转让、变卖等方式。

1.资产拍卖是以公开竞价的方式,将固定资产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资产处置方式。企业采取这种方式,可以吸引更多的竞买者,处置行为更公开、公正、公平。通过公开的竞价过程,资产价格不断提升,能够获得最大的竞拍收益。企业处置的资产价值不是很大,又不是很零散的资产,适合采用拍卖的方式处置。在拍卖过程中,能够实时了解监督每一个资产竞拍情况,减少处置资产潜在的风险损失。

2.招标处置是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处置资产的条件和要求,邀请众多投标人参加投标,并按照规定程序从中选择交易对象的一种资产处置方式。招标处置是由参加投标的企业按照招标人所提出的条件,一次性递价成交,双方不进行反复磋商。投标人必须根据招标人规定的条件进行,如不符合其条件,则难以中标。企业处置的资产规模、价值较大,或是有特殊处置要求的,适合采用招标处置,比如房屋、大型设备、大批量固定资产处置等。

3.协议转让是交易双方通过洽谈、协商以协议成交的固定资产处置方式。协议转让的受让方一般没有通过公开征集,交易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这种处置方式较为适合受让方不易征集、特殊的专项固定资产处置,比如特定行业专用设备等。

4.变卖处置一般指出卖固定资产、换取现款。变卖处置程序较为简单,没有固定的时间限制,处置资产价格不易估计,较适合处置价值低且零散的固定资产及报废资产的处置。

(二)固定资产阶段性处置

阶段性处置是指资产处置尚未终结变现,仍需采取进一步的处置行为,处置损益有待于最终认定,资产所有权未进行转移。对部分难以变现,处置时机、条件不成熟的资产,可采用阶段性处置作为过渡,并最终实现终极处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般采取的固定资产阶段性处置方式为资产出租、资产调剂等。

1.资产出租是指出租人与承租人签订的租赁契约,以收取一定的租金为条件,将租赁物在规定时期内交给承租人使用,其所有权仍属出租人的一种经济行为。资产出租不但能够有效利用资产,还能够取得出租收入,以收回资产成本,但资产出租也存在缺乏对出租资产的维护保养,容易造成出租资产加速耗损的隐患。

2.资产调剂一般指将资产在行政事业单位之间进行无偿划转的行为,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在集团公司内部单位之间进行这种资产调剂,或是企业内部资产调拨。资产调剂对象主要包括长期闲置不用、低效运转和超标准配置的资产。资产调剂能够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作用,提高资产的使用效能。

三、加强固定资产处置管理的措施

1.建立完善固定资产处置管理的相关制度,确定固定资产处置的范围、标准、程序和审批权限,形成规范的固定资产处置管理体系。要明确固定资产处置应独立于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办理,应区别固定资产不同的处置方式,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对于重大的固定资产处置,应当采取集体审议制度,建立集体审议痕迹化记录机制。

2.加大固定资产调剂管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余热。改变过去对闲置资产单纯的终极处置,变为主动科学的分析管理,盘活闲置资产,减少重复购置。在资产调剂过程中,资产处置实施部门要及时与资产管理部门沟通,争取最佳调剂时间,保证资产最优调剂价值,提高调剂资产利用率。

3.科学分析鉴定处置资产,选择最佳处置方式。资产处置管理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选择鉴定机构,或聘请相关专业的专家,根据拟处置资产进行全面细致的性能鉴定,并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论证,从而确立拟处置固定资产的处置方案。按照鉴定结果,对拟处置的资产分类处置,使资产处置行为更规范,保障固定资产合理利用。

4.合理选取处置方式,实现资产处置价值最大化。资产处置实施部门可以根据处置固定资产的规模、价值、批量的大小,本着处置价值最大化的原则,选取合理的处置方式。稍加维修就能够继续使用的资产,要坚决进行修复使用。能在企业内部或是集团内部调剂使用的,首先要进行调剂。同时对需要进行终极处置的资产,可以优先考虑采取公开招标和拍卖的方式。对于大宗资产、价值量大的资产可采用拍卖、招标等竞价处置方式,对于价值量较低、批量小、零碎的固定资产处置,可以采取拍卖、变卖、及网络竞价等灵活方式进行。如果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建立网络交易平台,既能够统一交易收费和程序,又可以避免恶意竞争和不规范操作行为,使得固定资产处置更加公开公平、规范透明,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篇6

关键词:企业 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 对策

1、前言

固定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以及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不属于生产经营的范畴,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远远超过了2年。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成为企业赖以生存以及经营的主要资产。通过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从而可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2、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

盘点以及管理固定资产主要是对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以及记账情况进行核对,并且要达到物、卡以及账分离目的。盘点工作组主要是由不同职能的人员以及其他局外人员而组成的,并且要在盘点清单上记录下盘点结果,同时还要将清单保存下来。购置管理固定资产主要是针对购置或者自建固定资产,并且要进行计划、投资分析、验收与记账过程的管理;核算管理固定资产主要是确定固定资产价值以及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各方面的管理。

3、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在购置使用、处置以及折旧提取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企业要不断进行强化固定资产管理。

3.1、购置固定资产时的管理较为松懈

大部分企业都存在重视资金轻视物品的现象,尤其是在购置固定资产之前没有科学的预算,并且还存在着盲目的购置,最终降低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从而造成了资源浪费的现象。比如:某一企业相应部门统一采购所需要的固定资产的时候,从原则上来讲,在采购之前要问询价格以及进行合理的比较,并且要报送相关部门会签之后然后部门负责人给与最终审批;

3.2、固定资产账簿记录与实际不相符

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账簿以及卡片的时候,要定期盘点资产,从而保证了资产的账簿与卡片以及账簿与物品相符合。然而在日常工作中,由于盘点的不及时最终造成了账簿与物品的不相符,从而造成了资产的流失。除此之外,企业没有设置全面的固定资产账簿,有一部分企业只存在总账以及明细账,却没有实物管理账簿。还有一些资产应该做报废处理的没有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造成了账簿与实物的不相符,这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并且也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3.3、不健全的企业内部固定资产调控制度

在管理过程中,企业要建立一套健全的体制,同时还要建立完备的专业管理制度并且严格遵守实施,从而可以管理好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保证固定资产的科学性,而且可以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固定资产要具备严格的监督以及惩罚制度,并且要将个人绩效考核充分结合起来,严格管理固定资产。

4、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4.1、强化职责,不断完善制度

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要明确职能全责划分,促使各个部门成员记住自己的权利以及义务,找准自身的位置。近几年来,随着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此时企业的实力规模在不断扩大,其中包括了不断增加的有机资本,也就是在总的企业管理中,固定资本管理的比重在不断增加,因此要不断健全资产保管保全机制,设立督查部门,督促企业管理者管理好固定资产。企业相应部门要制定适合本公司发展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及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固定资产指标体系,预算、盘点以及管理制度。通过实行成本核算,并且企业要树立管理固定资产的意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

4.2、切实做好盘点工作,不断提高审计监控力度

盘点工作是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点,现阶段,大部分企业当购置完资产之后,没有进行定期盘点,从而没有使得资产充分实现使用价值。因此要定期盘点固定资产,盘点的极限一年最少一次,为了能够做好这项工作,此时要成立一个盘点小组,并且企业要根据实际规模制定盘点小组。在做盘点工作之前,各个部门成员要做好提前准备,并且针对盘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4.3、在固定资产中应用信息技术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此时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开始应用信息技术。通过使用计算机软件可以完成固定资产的购置、流通、保管以及盘点等相关工作,从而可以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具有科学化以及现代化,最终使得企业的效益得以增加。从管理范围上来讲,对企业资产管理的全部内容进行覆盖,这样做不仅可以管理固定资产以及低值易耗品,而且可以更好的管理资产类型。从管理流程上来讲,涵盖了资产从购入使用等完整的生命周期,从而可以动态跟踪以及管理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从管理功能上来讲,不仅可以给固定资产提供一定的管理功能,而且可以保证资产管理决策具有科学性以及先进性。

5、结束语

通过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加强,同时要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工作方法以及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弥补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就使得资产管理在不断完善,从而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得以提高,最终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开始向着科学化以及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此时企业要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的管理,从而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魏霞飞,赵瑞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J].露天采矿技术,2010(1):90-92.

篇7

关键词:企业 固定资产管理

Abstract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China the rise like bamboo shoots after a spring rain,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 fixed assets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e fixed assets of the enterprise is not only a symbol of strength, is to ensur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enterprises bas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 of effective management and through timely verification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fixed assets makes a simple analysis.

Key words: enterprise fixed assets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分类 为了便于管理需要对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分类。

固定资产按其使用情况,分为在用的、出租的、未使用的、不需用的四类。这种分类方法能及时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可促使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尽快加以利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及时挑拨、出售,有利于挖掘固定资产的潜力,做到物尽其用。

固定资产按其用途,分为生产用和非生产用两类。所谓生产用的固定资产,就是指直接或间接参加施工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的固定资产。所谓非生产用的固定资产,就是指企业施工生产和施工生产经营管理以外所需用固定资产。

按照现行财务的制度的规定,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分为如下几类;

(一) 生产用固定资产

1、 房屋 指施工、生产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房屋,并包括与房屋不可分割的各种附属设备,如电灯、电话、水管、电梯、暖气设备、通风设备,卫生设施等。

2、 建筑物指除房屋以外的各种建筑物,如水塔、蓄水池、储油罐、企业的道路、铁路、停车场、围墙等。

3、 施工机械指为进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所用的各种机械,如起重机械、挖掘机械、土方铲运机械、凿岩机械、基础及凿井机械、钢筋混凝土机械、筑路机械、焊接机械等,包括随机的附属设备以及装置在机械上的发电机、联动机。

4、 运输设备指用以运载物资的各种运输工具,包括铁路运输用的机车、棚车,公路运输用的载重汽车、自卸汽车、散装水泥车、架线车、油槽车、平板拖车组、拖拉机,水上运输用的汽轮、拖轮、潜水工作船、驳船等。

5、 生产设备指生产、维修、动力、传导等设备,如金属切削机床、铸锻热处理设备、维修专用机床设备、动力设备、传导设备等,包括机器设备的机座与机器设备连成一体而不具有独立用途的附属设备。

6、 仪器及试验设备指对材料、工艺、产品进行研究实验用的各种仪器设备,如计量用精密天平、测绘用经纬仪、水准仪,探伤用探伤机,分析测定用的渗透仪、显微镜、温度测定仪,以及材料试验用的各种试验机、白金坩埚等。

7、 其他生产用固定资产指不属于以上各类的其他生产用固定资产,包括计量用具(如地磅等)、消防用具(如消防车等)、办公用具(如计算机、复印机、电视机、文字处理机、保险柜等),以及行政管理用的汽车、电话总机等。

(二)非生产用固定资产 包括职工宿舍、招待所、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俱乐部、食堂、医院 等单位所使用的房屋、设备等。

(三)租出固定资产 指出租给其他企业单位使用多余、闲置的固定资产。

(四)未使用固定资产 指尚未使用的新增固定资产、调入尚待安装的固定资产、交给基建部门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以及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停用的固定资产和在施工现场或车间替换使用的机械设备,都应作为在固定资产。

(五)不需用固定资产

指本企业不需用、以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准备处理的固定资产。

(六)融资租人固定资产

指施工企业采取融资租赁方式租人施工机械、运输设备、生产设备等固定资产。

二、实行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建立使用保管责任制

要管好用好的固定资产,必须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正确处理好企业和企业所属单位之间在固定资产保管和使用方面关系,确立责任制,消灭无人负责现象。

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建筑生产的流动性,使得它的绝大部分都分散在各个施工现场。企业 要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能依靠个别部门和少数人员,而必须正确安排各方面的权责关系,实行归口分级管理。

企业的各项固定资产,首先要按类辨别实行归口管理,如施工机械、运输设备、生产设备等由机械设备部门管理,房屋建筑物、管理用具等由行政部门管理,并定期对使用保管情况进行检查。

为了合理组织机械化施工,充分发挥施工机械的作用,对于施工企业的施工机械,一般可采用如下两种管理方法;

1、 一般中小施工机械,如小型挖土机、机动翻斗车、混凝土搅拌机、砂浆搅拌机、卷扬机等,由土建施工队负责保管并使用。

2、 大型施工机械和数量不多的特殊施工机械设备,如大型挖土机、推土机、压路机、大型起重机械、升板滑模设备等,由企业所属专业施工队如机械施工队负责管理,根据土建施工队的需要,由机械施工队进行施工。

三、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和检查

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无缺,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果,财务部门必须对固定资产的存在情况进行全面核算和考核,促使各单位管好固定资产。如发现问题,要协同财产管理部门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采取措施,及时解决。企业对于增加的各项固定资产,都要按类、分项、依顺序进行编号,使每项固定资产都有自己的固定号码,以便利查找核对,避免乱帐、错账。同时要为每项固定资产开设“固定资产卡片”,以登记固定资产编号、名称、型号规格、技术特征、附属物、使用单位、所在地点、建造年份开始使用日期、中间停用日期、原值、预计使用年限、折旧率、进行大修理次数和日期、转移调拔情况、报废情理情况等等。

企业对于施工生产中不需用的机械设备,要按照规定手续,加以调拔或出售,以便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做到物尽其用。在调拔、出售机械设备时,财务人员要协同财产管理人员到现场参加办理移交,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要核实调拔、出售手续,查明调拔、出售机械设备有没有财产管理部门开出的调拔单或出售单,接收或购买单位的调拔单、出售单上所列的单位名称是否相符;二 要查对实物,根据固定资产调拔 申请单中所列的编号、名称、型号规格是否一致。对于未满预计使用年限而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是由于保管不好,还是由于使用不当或维护不利所造成,以便分清责任,总结禁言教训,采取措施,加强管理。

四、做好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工作。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无缺

篇8

【关键词】 固定资产 核算与管理 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真实、透明的会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也从过去的政府几个部门扩展到广大微观层面,如:企业管理者、债权人、投资人等;并且会计信息涉及到诸多利益问题,因此,准确、透明、负责愈加显得重要。 为适应时展,2001年11月9日财政部在《企业会计制度》之后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为《准则》),并规定从2002年1月1日起首先在股份有限公司施行,同时鼓励其它企业先行施行,作为对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披露的规范性要求,它保持与《企业会计制度》(2000年12月29日颁布)一致的同时,在定义、折旧等方面内容作了修改,扩大了企业选择的余地,但笔者认为它同时也带来了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方面的弊端。对于施工企业,由于其固定资产使用地分散等因素,而企业却要节省管理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得问题也显得更加突出。目前,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有:

一、会计信息方面的问题

《准则》将固定资产定义为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年限超过一年,3、单位价值较高;同时附加了两个确认条件:1、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准则》不再强制要求企业执行同样的固定资产价值判断标准(比如,单位价值2000元以上),也不再采用列举的方式来对固定资产核算范围进行限定;这样,尽管《企业会计制度》仍然有固定资产价值判断标准,但企业在实务中可根据不同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结合本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具体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从而导致了不同企业相同时期的会计信息不再具有可比性,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也不再具有可比性。

此外,《准则》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及减值准备等方面的规定虽然也做了明确、详细的规定,强调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来要求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与管理;但此举实际为某些企业人为控制利润创造了条件,增加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

二、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由于企业可以自己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使部分企业不完全合理地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使部分本应该进入固定资产核算的资产不再按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尤其是部分金额较小的辅助经营设备,如:办公设备、通信工具、生活用具等),此类资产的管理程序、方式变得粗糙、简单,使得该部分设备远未到达使用年限,便被企业当作“废品”提前处理,使企业资产流失现象加剧。在施工企业这种现象尤其发生的频繁,通常有的辅助经营设备在一个工程项目(通常为18-24个月)结束后便被变卖、处理,严重导致了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

三、影响固定资产使用者的价值体现

由于施工企业生产的特殊性,同一设备在不同项目部、不同使用者之间经常变动;而对于同一设备来说,购置使用初期明显生产能力高、维修费用低,使用后期则刚好相反,对于使用直线法折旧的企业来说,同一设备前、后期的使用者却承担着相同的折旧费用,这就在使用者价值体现时显失公允、形成了明显的偏差。随着施工企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机械使用费在工程造价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目前,机械使用费在工程造价中通常占18-25%),这种偏差必将愈加突出。

针对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出现的上述问题,笔者考虑能否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来予以解决:

一、由于《准则》没有明确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价值判断标准似乎已经落后于现在的经济发展现状,各企业为了核算的一贯性,势必自己制定并提高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由于各企业管理者思路的差异,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有区别,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可比性,为消除这种现象的发生,笔者认为可以由施工行业主管部门根据施工行业的生产特点,生产设备、辅助设备的使用特点等因素,由主管部门制定一个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并在经济环境变化不大时保持相对稳定,使施工企业行业内部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一致,确保施工企业内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保持一致,从而保证行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保证相当时期施工行业内同一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二、为防止企业善意行为导致固定资产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提高职业判断力。由于《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中“可选择性”的范围扩大,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使其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力求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随意性。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一项重要而富于挑战性的工作,职业判断能力的强弱是一个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反映,它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对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方法的全面理解与准确把握,也需要对企业客观经济环境与经营管理目标进行透彻的了解,良好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广泛的知识面,既要精于专业又要有一定广度,并要熟悉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有关部门也应当积极宣传新的会计准则和各项法规制度,对其要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阐释和开展讨论,同时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对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和指导,以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供会计人员学习以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

三、为防止企业随意调整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折旧方法、折旧年限,恶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政部门可否颁布相关规定,在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进行审计时,不再出具简单的审计报告,增加一项针对会计信息的等级评估报告或者将审计报告直接改成会计信息评估等级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每年的会计信息进行评估,针对会计信息评估结果的等级划分予以细化,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更加清楚、明了地通过会计信息评估等级报告来判断该企业会计信息的可信程度,而社会有关部门则可以对会计信息评估结果差的企业加强监督,对连续会计信息评估结果差的企业则进行相关处罚、直至停业整顿等。此外,还应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使会计人员客观、公正、合理地处理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的要求,防止会计人员为某些局部利益所诱惑,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有时还可以对有关制度的缺陷起到部分修正作用。

四、在施工企业主管部门制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后,企业在实务中不能再将金额相对较小的辅助经营设备作为当期费用项目进行账务处理,企业的固定资产必定变得繁多,管理变得更加费时、费力,为避免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耗费过多的资源,企业可以将固定资产从购建、使用、再到报废、变价处理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加以约束,对固定资产进行则进行分级管理,比如:大型、关键的固定资产由公司总部核算与管理;项目部管理小金额的、对经营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的辅助设备,但此类设备的核算与管理必须遵循公司规定的固定资产核算原则,公司总部对此类设备的核算与管理进行监督(如:建立台账,在报废、变价处理此类设备时予以审核、监督),从而有效地避免资产的任意流失。企业为防止固定资产流失的发生,还应加强盘点工作的实施,盘点工作最好由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共同参加,全面盘点工作则保证每年进行一次。

五、目前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其固定资产核算若采用加速折旧法,基本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各项条件和要求;然而,如果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那么同一固定资产前、后期使用者的价值体现显然有失公允,而且施工企业的设备使用情况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多数设备有冬歇期,这样更加重了固定资产使用者价值体现的失衡。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来处理:固定资产(由公司总部管理的大型、关键设备)的折旧由公司总部每月计提,但公司根据设备的新旧程度参照折旧金额每月对项目部收取租金而不是按折旧金额收取费用,以此来平衡同一设备前、后期实现效益的差异。

例如:某公司20x2年购入一台设备价值1000万元,不考虑残值,按10年期、直线法进行折旧,使用者为各项目部。

按照直线法,那么每年项目部应承担的折旧为100万元。但是前期该设备能带来的收益通常可能大于100万元,其使用者明显占用较大的优势,能创造较大的利润,而给后期使用者带来的收益则通常可能小于100万元,使后期使用者在业绩方面丧失了机会。

如果采用上述向项目部收取租金的方法,则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具体账务处理如下:

每年计提折旧时:公司总部账务处理:

借:其它应收款 100万元

贷:累计折旧 100万元

假设该设备20x3年由项目部a使用,每年实际应可为项目部a带来收益120万元,则向项目部a列转租金时,公司总部账务处理:

借:内部往来 120万元

贷:其它应收款 100万元

营业外收入 20万元

项目部a账务处理:

借:工程施工 120万元

贷: 内部往来 120万元

假设该设备20x9年由项目部b使用,每年实际可为项目部b带来收益70万元,则向项目部b列转租金时,公司总部账务处理:

借:内部往来 70万元

营业外支出 30万元

贷: 其它应收款 100万元

项目部b账务处理:

借:工程施工 70万元

贷: 内部往来 70万元

篇9

1.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含义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财产安全完整、确保固定资产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所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

2.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

固定资产的业务程序可划分为增加、使用和处置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具有更细化的业务活动。固定资产有以下控制要素:固定资产预算控制、增加控制、使用和转移控制、盘点和报废控制。

二、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分析

1.企业概况

晋中经纬铸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化铸造企业, 公司拥有五条铸造生产线、两台12吨树脂砂混砂机及一套再生系统、12台63-650吨系列的国产、进口压铸机等都是企业的固定资产。

2.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分析

(1)固定资产的确认。晋中经纬铸造有限公司固定资产的范围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并且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使用期限超过2年的,也作为固定资产。

(2)财务核算的相关规定。该公司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根据外购和自行建造分别以公允价值和在建成本进行初始计量,为该公司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奠定了基础.

(3)授权审批制度。该公司为了将固定资产的审批权限控制在管理者手中,制定了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财务部门主要承担价值管理责任。

(4)固定资产的处置。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都会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并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进行核算。

3.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执行分析

(1)从控制测试角度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分析。根据固定资产控制测试及审计底稿的要求,对公司固定资产的主要业务活动:控制目标、相关交易、账户余额等进行测试,观察控制活动对实现该公司控制目标是否有效,控制活动是否得到执行等。

(2)从实质性程序角度对该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进行分析。该分析主要是针对财务会计层面的,并可能影响该公司报表的真实性。根据该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的要求,对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减值准备、账面价值等进行合理的审计。

4.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首先,该公司固定资产内控的制度存在问题:

(1)制度缺乏独立性。该制度主要依附于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内容并不集中,没有针对公司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专门规章制度,系统性和独立性较差,不利于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活动的执行,在查阅资料和进行制度执行时会影响效率。

(2)该公司固定资产内控制度没有与固定资产业务不相容岗位的规定。这样容易在固定资产预算、采购、使用、处置过程中出现营私舞弊、一人独大的局面,使公司资源流失,导致该公司生产经营能力下降,并影响公司形象。

其次,该公司固定资产内控的执行存在问题:

(1)该公司的使用部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记录存在脱节现象。由于有些固定资产的使用时间较长,且存在报废但未清理的固定资产,造成有些固定资产的记录在不同部门有不一致的情况。

(2)该公司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单据不完整的情况,尤其是小额固定资产的购买,没有连续编号的预算审批单,造成会计记录原始凭证不完整、不连贯。

三、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对策

从制度方面分析对策:首先,要解决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没有独立性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制定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专门制度,将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提升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高度。其次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通过奖励等方式鼓励员工积极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漏洞和不足。其次,会计负责从记账凭证、明细分类账到总分类账的登记,还有会计档案等资料的保管,而出纳应负责空白支票和收据的保管,以及银行存款和现金的收取和支出业务,即出纳与会计不可以是同一个人。

从执行方面分析对策:首先该公司的使用部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记录存在脱节现象。所以,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上按系统顺序规定使用部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三个部门之间要建立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管理机制,作为一个整体发挥系统作用,重视内部控制对公司的实际意义,要从车间管理抓起,可以通过建立完整的检查监督沟通系统,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等方式来加强公司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其次,单据不完整的问题的解决一是依赖于公司固定资产购置预算审批制度的解决程度,二是对于购置固定资产无论金额大小,都要一视同仁,不能只重视大额购置而忽视小额管理。

篇10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带动了大中小型企业的蓬勃发展。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经济资源的一部分,是一种非流动资产,可供长期使用,也是开展各项活动的物质基础。然而随之固定资产总量增多,其组成也越来越复杂,管理难度也相应增大。虽然现代企业制度的管控下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水平日益提升,但也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由此展开对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讨论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二、企业固定资产核算概述

(一)固定资产核算特点

首先,固定资产是以形成的实际成本作为当期支出,且通过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大账户来反映其原始价值,其中,固定基金主要反映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而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的金额则通常是一致的。其次,企业固定资产在使用的过程中并不进行计提和折旧,而是根据企业的收入与经营收入比例来计提修购基金,用来进行固定资产的更新与维护。再者,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毁损时其净值将不作反映,只在固定资产因出售、盘亏、报废等原因而出现损耗时,根据存在损耗的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直接进行冲减,而在这冲减中出现的价款?O费用最后将直接列入专用修购基金。

(二)固定资产组成内容

固定资产是企业经济资源的一部分,也是开展各项活动的物质基础。企业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建筑、机械等一系列与单位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和工具,由于具有非流动属性,因此称为固定资产。目前,企业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内容主要包括: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固定资产预算控制、实物资产控制、成本控制、审计控制这六大方面。由此,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固定资产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归纳,通过上述六个环节,建立健全完善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措施,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固定资产表,确保固定资产的取得、验收、移交、维护、改造、淘汰、清查、抵押等各个环节都受到有效的控制和监管。此外,针对固定资产的转让还应提请相关部门核对批准,即便是设备报废也应经由相应负责人审核通过之后再行销毁,最大限度将资产风险降至最低。

三、企业当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固定资产内部监督机制

目前企业在内控监督方面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未设置单独的资产管理与核算部门,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存在固定资产的闲置或重复购进的情况,降低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二是缺乏统一而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在固定资产的采购、配置、变更、调换、报销等方面存在违规操作行为,且在进行固定资产的处置时也未按照规定报请管理部门审批,这类评估工作监管的缺失极易导致员工利用职务之便中饱私囊,造成固定资产流失,损害企业利益。

(二)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信息系统不健全

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相对复杂,需要系统而全面的管理系统作为支撑,目前,大部分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依然以传统的人工管理为主要方法,缺乏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另外有些企业虽然引进了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但在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方面,信息系统尚不健全,同时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未实现信息共享,固定资产的数据更新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效果。

(三)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及内控执行不严

不少企业虽然制定了固定资产内控制度,但普遍存在内控制度执行不严、内控制度存在缺陷、资产控制活动不够规范等情况。例如,有些企业会计核算用收付实现制度为依据,对有些购入后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入账;还有些企业甚至完全不建立相关的固定资产记录,内部对资产管理岗位管理人员上岗毫无要求限制,导致固定资产台账不全、记录混乱、入账价值不完整等问题频发。

四、优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管理的实践举措

(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内部审计和监督体系

只有完善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制度,才能保障固定资产得到有效的使用。因此,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登记制度,对于资产来源,不论是来自外部捐赠、内部购置抑或其他来源,都应一律登记备案;对于资产的状态则应通过制定分类标准进行管理,做到账实相符。其次,应完善清查管理制度,清查设备的状态、使用状况、使用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再次,应建立责任制度,明确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在职责范围之内将管理落到实处,并制定相应的赔偿惩处制度,一旦出现问题可及时追究管理人员的责任。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信息系统

企业固定资产的数量庞大且种类繁多,进行管理与核算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仅仅依靠人工管理的方式,难免存在效率低下、人为疏漏等情况,不利于管理与核算效率的提升。因此,应该充分完善并利用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信息系统,加强企业的信息化过程,借助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完整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将所有的固定资产分类入库,通过数据库技术的便利使固定资产管理最优化,提升信息共享水平,推动多部门共享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加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联动。

(三)规范化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控制活动

一是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避免实际管理过程中台账不全、管理混乱、账面与实际不符等情况出现。通过培训传授相应的会计知识,针对其中专业骨干技术研发与创新应及时给予奖励,激励其他员工更为努力,共同为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水平的提升有所贡献。二是规范与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各个环节的管理。例如,在采购大宗贵重物品时,要提前进行可行性论证,进行择优采购;实行以账对物,从账面到实地的清查,对发现的账外资产和账目与实物不符合情况立即清理;改进固定资产核算原则,实行权责责任制,对固定资产购置成本进行资本化,加入计提折旧方式,对固定资产的成本进行分期确认和分担。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