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12 17:20: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物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生物学习计划

篇1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生物教学

作为当代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现代教育技术成为一项制高点,带动了整个教育领域多个领域的发展。推进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这是顺应教育时展的具体需要,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只有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真正提升初中生物教学的质量,使教学课堂得到优化提升,为培养生命科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生物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生物知识及技能。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图片、文字、音频及视频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呈现丰富多样的生物知识,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生物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提出几点看法。

1营造愉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自然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这种情况下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好,接受能力强。如果是受到外界的强制才被动展开学习,学生的思维将会受到很大的局限,所取得的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生物知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在激发学生兴趣上下功夫,搜集寻找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通过直观而丰富的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过去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往往是教师依靠黑板、粉笔和书本,教学环境枯燥无味,所教的知识也不符合学生的天性和心理,这样的环境下,自然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如果将内容丰富的图文声像植入生物教学中,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会大大增强,这样丰富的教学形式可以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心理特点,调动起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有关线形动物和原生动物这一知识点时,如果教师按照课本的内容再配合几张挂图,整个教学气氛会显得枯燥无比,不容易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效果较差。而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后,这一现象就会得到有效缓解,教师可以寻找线形动物蛔虫在人体小肠内寄生的场景资料,采取模拟动态的形式配合讲解。这样的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教学气氛轻松愉悦,也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2整合教学资源,将教学延伸到课外

传统生物课堂上,教材是教师的唯一依据,教师以教材中的知识点为中心,教室是唯一的授课场所,学生的视野局限于教材上、教室内,学生学到的是书本上的死知识,并且也仅仅掌握了理论部分,学生并没有因此而掌握必要的技能。众所周知,生物是一门生命学的学科,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并且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生物教学可以由教室延伸至户外,将广阔的生活空间作为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让学生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随着新课标的实施,现代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丰富教学资源的有效手段,它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将学生带到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将教材与生活有机结合,再配以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教学资源,让枯燥的生物课本活起来。丰富多彩的生活可以唤起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热情,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进一步加深,生物学科的应用意识也逐步增强。学生的生物知识与技能可以得到同步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3优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作为一门观察与实验相结合的学科,生物课程应当以实验作为基本形式,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帮助学生培养较强的观察分析能力,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升。新课标的实施,对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尤其重视,针对实验教学的开展,新课标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现阶段初中生物教材应当与新课标实现同步,教师应当安排学生开展更多的探究活动,例如鼓励学生积极观察和思考,在实验中探究和调查,这些都可以促进实验的顺利完成。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实验都可以顺利完成的,有的实验会受到现实条件的影响,这是现阶段生物课程中开展实验教学的最大瓶颈。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模拟演示功能,对于受到现实条件影响的不可能进行的实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巧妙地讲这些实验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打破时空的限制,引导学生可以顺利观看实验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公共实验积极观察和思考,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获取和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例如,在生物课程中,显微镜是非常重要的实验仪器,它所能运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如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更多的实验。传统课程中,生物教师会将实验的要求及步骤通过板书的形式传达给学生,学生并不能通过这种讲授方式掌握实验的真实情况,如何使用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以及粗细调节器等,这些都不是讲授能够传达的。无论教师讲解的如何清楚,学生也无法通过听讲掌握操作技能,很多学生会在具体操作中不知所措,不能准确进行实验操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依靠更加直观而形象的讲解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操作,并从中掌握基本技能,轻松愉悦中收获知识。例如,在在开展蚯蚓的探索性实验时,需要学生饲养蚯蚓并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结构,这些实验并不适合在课堂中开展。为此,生物教师可以带学生走出课堂,在课下开展实验活动,还可以根据蚯蚓的不同阶段拍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课堂中可将这些拍摄的图片以信息技术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突破重重阻力,将蚯蚓的探索实验开展地栩栩如生,专业的实验课程自然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已经全面进入现代信息化时代,教师与学生改变了过去的传统学习及交流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由信息化带来的全新局面,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促进了学生生物知识与技能以及综合水平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金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初中生物教学情景[J].中国电化教育,2004(12).

[2]严凤林.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福建中学数学,2004(09).

[3]袁建敏,翟振宏,王玉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J].中小学电教,2004(01).

[4]梁芳.现代教育技术与幼师生物学教学整合的研究初探[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

篇2

随着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生物课堂中,笔者通过对基于探究思想的游戏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改变人们对教育游戏一贯持有的传统观念,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教学游戏,通过探究、游戏因素的引入,增加教学的高效性与趣味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一、基于探究思想的游戏化教学概述

1、游戏化教学内涵

游戏化教学,就是通过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合适的游戏手段,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融合到游戏情境当中,使学生在娱乐的同时获得知识。

2、探究思想应用于在课堂教学

由杜威经验主义哲学的观点,可知其思想是建立在反思理性主义以及实证主义的基础上的。实证主义者主张,可信的知识必须建立在实在基础上。理性主义者主张,确定性的实现只有通过纯认知活动。杜威主张意识与自然;个人与他人之间的交互作用是通过行动产生的,经验便是这种交互活动,探究即经验的本质。在人与外界的交互作用下,人会遇到各种精神上、肉体上的困境。在这样的情境下,人们会试图寻求安全、解决问题,探究便成了必不可少的方式。

二、初中生物课堂游戏化教学模式研究

1、基于探究思想的游戏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原理

模式是指从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中经过抽象和升华提炼出来的核心知识体系,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教学模式是简化与抽象了的教学活动过程,是一种稳定的结构形式。这种模式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基础,依据相关学习理论、教学理论而产生的。游戏化教学模式是在心理学、生理学等基础上,为了完成教育目标,融入游戏的因素的模式。

2、基于探究思想的游戏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的准备

准备活动主要有以下。第一,基础知识与理论的加强。知识的迁移与创新是建立在完善的理论知识基础之上的,没有理论知识的积累,创造力只是空谈。第二,联系实际生活。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进行思考。第三,探究因素与游戏的融合。将探究因素引入教学游戏,使学生切实的参与到游戏中去。第四,竞技性与合作性的融入。除了探究性以外,游戏具有深度的竞技性与合作性培养成分,更能帮助学生社会技能的提高。

3、基于探究思想的游戏化教学模式

1、前期分析

前期分析一般包括教学环境、学习者特征、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环境包括软硬件设施等,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结构、学习动机的分析等。教学内容分析是根据教材、课标的要求对所要教授的内容进行剖析。前期分析的开展,对接下来环节的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2、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所能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教学以及教师工作的起点和终点。通过分析学习者特征,了解学生先前知识水平。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全面考虑学生各个层次能力与素养的提高,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可在这个环节制定较为宽泛的目标,在游戏探究环节利用教学游戏进行细化。

3、选择教学游戏

教学游戏的设计与选择,要综合考虑很多问题。例如,学校教学软硬件设备,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使用多媒体工具的能力,学生参与的可能性、兴趣、积极性,教学游戏与教学内容、目标的契合度等等。

4、游戏操作说明

在进行游戏前,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游戏操作。这样使学生快速了解游戏步骤,便于游戏的展开与学生的参与。这一环节是游戏顺利展开的保障。

5、提出需解决的问题、学习任务

问题的提出环节给出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学习任务的给出使学生有了探究游戏的方向。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从而能够集中精力去积极的探究游戏,这样可以排除一些无关因素的干扰,有利于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6、观察指导

游戏化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然而,学生的经验毕竟有限,在学

习过程中难免会有迷茫、困难,这就要求老师适当的给予指导。其次,教育游戏具有开放性,如果只是放任学生去实现,很有可能学生会偏离课标要求的方向,以至于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7、进行游戏探究

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学生在游戏的情境中进行探究,依据游戏的步骤,沿着学习任务的方向,通过合作、竞争等方式进行游戏,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既定的知识,而且使学生的动手操作、参与实践等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8、总结评价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表现、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学习评价,能够使学生原本获得的零散的知识成为系统性知识在头脑中构建,且能帮助学生从游戏中走出来。相对应的,学生可以进行讨论总结,交流学习心得与体会。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通过反思评价,也可以更好的完善教学模式。

三、结语

篇3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物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于渔”,在课改进行的今天,教师不仅仅满足于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去学,学有所用,找到兴趣点,就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价值目标。初中生物的只是主要是生物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识目标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了解、理解、应用相应的生物学知识,具体标准就是能够准确描述、说出、说明、分析、得出、设计等等,所以我就来分享我总结的几点教学经验:

一、重视学生课前预习,制定自主学习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提高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不可缺少的工作。通过预习知识,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知识得薄弱点,上课时有目的,有侧重点的进行听课,因此,预习是生物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进入课堂学习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收集大自然中奇特的生命现象,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上网查找生物学资料,培养自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的能力。只有掌握了了丰富的材料,扩大了知识面,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可能的产生创造性思维;没有渊博的知识,创造思维是难以形成的。生物知识包罗万象,教师应提醒学生重视生物知识素材的收集、整理,重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首先表现在具体学习活动开始之前,制定实际可行的学习目标和周详的学习计划。相关研究表明,与低成绩的学生相比,高成绩的学生更经常、更一致地根据学习任务设置学习目标。通过目标的确定,能够更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鼓励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不要一味使学生被动接受,不要把学生视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可以作为课堂的大导演,总的思路给学生,剩下的内容有学生完成。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善于利用教材、教法,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兴趣,从而形成学生对知识的"内在诱因",使学生乐在其中,以构成他们自我强化的能力。因而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好教学设计,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有着明确课堂目标,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

例如在学习花的结构这部分内容中,可以使学生自己携带植物标本或者实物,通过对这些物体的仔细观察,对花的结构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另外在讲解植物根部特点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带一些比较常见的农作物根系,譬如:小麦、玉米等,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到不同种类植物根系的不同形态;此外在进行口腔上皮细胞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提取口腔细胞,通过显微镜,观察其基本特点,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感知。

三、引入“问题”教学模式,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善于巧妙的把生物教学内容转换成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让学生亲近教学,自主探究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或利用多媒体等,为学生创造适合教学情境。以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以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创设直观性图形情境,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生物概念;以创设新异悬念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创设疑惑陷阱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讨论;以创设已有知识的问题序列,引导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识的生长点。

如:在教学提出“糖是不是都是甜的?甜的是不是都是糖”,“糖是碳水化合物吗?碳水化合物都是糖吗?”这些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创设一个开放性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研究的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生物不仅要学习生物知识,还要学习科学生物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进行科学的指导。

四、构建系统性教学评价体系,及时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教师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要让学生参与评价,形成学生自觉、主动、积极评价的教学民主风尚,培养其小组合作讨论的习惯,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习“六评”,即学会评自己、评同学、评教师、评结果、评过程、评方法。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同时让同学们学会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善意的给同学提出意见和建议,学会友好相处,大家一起总结经验与教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学生参与评价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反应能力,也锻炼了其心理素质。

从学生角度来讲,要养成自我评价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会自我评价,是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这在传统教学中是注意不够的方面,即使是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的注意力也大多集中在课堂授课时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较少注意课后学习的指导。新教材在每节后有练习,在每章结束时,都有简约精炼的小结和有较丰富的、多形式的自我检测。学生通过这一个自我评价的平台,使自主学习延伸到课后,逐步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提升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结语:生物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慢慢形成的,不能一蹴而就。我们要遵循初中生的发展客观规律,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并积极为学生地创造有利于自主探究学习生物氛围,逐步增强学习生物的独立性和自由性,促进“教”学向“自”学转化,让学生自己把握课堂真正学到知识。由此,我们把生物课堂交给同学们自己,而老师负责检验他们的劳动成果,把教学建立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生物课堂变成真正的学生课堂。

参考文献

[1]单联强.让生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天地[J].考试周刊

篇4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版)》虽然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但是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基础。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有效的课堂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逐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是为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正确领会自主学习的精髓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准确设计并实施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前提。

1 自主学习与自学

自主学习不等于自学。“自学”是指在没有教师的指导和授课的情况下,学习者自己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计划,进行相关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依据学习者和学习内容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学习者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自主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指导。

初中阶段,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记忆力大大增强,但是他们的自主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一些相对抽象的概念、观点、方法等,仍然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要设计恰当的自主学习活动,引领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和实施

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笔者总结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适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四个部分,包括:教材文本与图片资料、实物和模型观察、实验操作与模型制作、课堂复习与学案讲评。笔者所在学校选用的教材是苏科版《生物学》,因此下面在介绍各个板块时涉及到的教材内容均以苏科版教材为例。

2.1 有关教材中文本和图片资料的自主学习

教材中的文本资料主要是介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针对这些通过自主阅读就可以掌握的内容,可以设计成为自主学习活动。教材中的“小资料”“超链接”“STS”以及“信息库”中的内容大部分都适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了更有目的性,教师可以将重要的知识点设计成问题或者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提高其自主学习的效率。

例如,生物的基本结构中“软木塞的秘密”的自主学习设计:自主阅读课本P3中的相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 1665年,   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软木薄片由许多的小室组成,他将这些小室称作是  。(2) 19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通过研究,共同提出:   和   都是由细胞构成的。(3) 科学家借助显微镜长期研究发现:除   外,生物体都是由    构成的。因此,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2 有关实物和模型观察的自主学习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较多的机会观察实物和模型等教学辅助器材,以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领会所学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实物和模型较小、结构精细,例如:葫芦藓、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芽的结构、人眼球结构模型、人耳结构模型等,需要学生自主认真地细致观察,使学生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于所要观察的对象上,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观察葫芦藓”自主学习设计:对照葫芦藓实物,借助放大镜观察以葫芦藓为例的苔藓植物的结构特点。

“观察人眼球结构模型”的自主学习设计:结合课本人眼球的结构示意图和眼球结构模型,认识人眼球的各个结构的特点和功能,要求准备对照人眼球结构模型讲解。

2.3 有关实验操作与模型制作的自主学习

实验操作与模型制作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熟知操作流程和步骤。如果教师对操作步骤进行一步步拆分讲解,学生虽然按照正确的步骤完成了操作,但是缺乏整体的感受。因此教师只需要在重要步骤的注意事项进行提醒,其余操作则放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让学生自己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操作过程与方法。

例如“制作模拟呼吸运动模型”的自主学习设计:参照课本P118~119相关图文,尝试设计制作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模型(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制作呼吸运动模型所需要的材料,提供多种选择)。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材料和用具,自主设计模型的样式,不必拘泥于课本上的模型。制作完成后,学生们对照模型进行观察,观察当“膈”的位置发生变化时“肺”的容积变化,并向全班学生讲解介绍所设计制作的模型,包括:各结构分别代表胸部的什么部位以及“膈”的位置上升和下降时“肺”的容积如何变化。

2.4 有关课堂复习与学案讲评的自主学习

复习课上如果教师依然带着学生像走马观花一样过一遍,其效果会很不好,学生表面上是跟着教师一起复习,实际在思想上已经松懈,给自己的潜意识是“已经学会了,不需要再看了”,对于教师抛出去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只是跟着班级中少部分学生唱和,其实根本没有经过大脑的思考。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是将所要复习的知识点以填空题的形式呈现在课件上,给学生一段时间进行自主复习,然后进行提问检测,这样效果较好。

例如:针对“青霉和匍枝根霉”的自主复习设计了如下问题:(1) 在一块橘皮和馒头上撒一些水,分别放进两只塑料袋中,放在阴湿温暖的地方,几天后,橘皮上长了“绿毛”,这些“绿毛”是   ;馒头上长满了“黑毛”,这些“黑毛”是   。(2) 青霉和匍枝根霉都有   菌丝和   菌丝。能够深入营养物质内吸收有机物的是   菌丝。(3) 青霉的菌丝内

横隔,而匍枝根霉的菌丝内   横隔。

此外,在学案讲评课中,笔者也是先安排学生针对自己的错题进行再看题、再思考,尽量自己找到错误的根源,从问题的源头上解决。

3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注意事项

自主学习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针对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还未达到要求的初中生,教师更应该本着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塑造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理念精心设计各个自主学习活动。总结过往经验和教训,教师在设计自主学习活动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 要明确学生自主学习的范围和内容。教师要在教学课件上列出需要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内容“坐标”,以自主阅读文本资料为例,要具体到第几页第几段,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自主学习任务。

② 要根据自主阅读内容来预设时间。教师自己要预先阅读相关文本资料,做好计时,基于此为学生预设合理的时间,同时在教学课件上安装计时器,便于学生把控时间,以免学生没有时间观念而松懈。

篇5

关键词:生物化学;双语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090-02

当今,英语成了通用的国际科技、经贸交流语言。随着中国加入WTO,加速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的进程,既精通汉语和汉语文化,又通晓外语和外国文化的双语人才,必将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人才素质的内涵要素。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前沿学科,其与双语教学的结合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国际接轨人才的一项重要而有益的举措。然而,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这是一个微观的、看不到的世界,是一个常变常新的动态世界。它的特点是理论性强,内容抽象,代谢途径错综复杂且相互联系,知识更新快,难于记忆与理解。实践早已证明,对具有这样特点的知识内容如果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会使学生既感枯燥乏味又难以理解和记忆,最终必将导致学生的厌学。加之用双语模式,困难可想而知。因此改革目前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的教学模式是必要且紧迫的。

我校近几年开始对该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双语教学授课对象的英文水平、知识的难易度等因素,从双语教材使用、教学手段的运用、双语教学授课方法以及学生成绩的考核等几方面进一步了深入研究与探索,深刻体会到“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双语教学中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体现在学生的浓厚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等等方面。本文将对我们在近两年的实践工作中所获得的心得与体会加以阐述,以期对双语教学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与发展提供可能的借鉴。

一、“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应用

许多研究者认为教学过程的核心就是创造一种适合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能够互相影响,学会如何学习,而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就是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在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为了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目标。我们借鉴了许多欧洲及亚洲国家积极倡导的“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该方法与传统教学中强调以教师讲授为主不同,它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这种模式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仿照科学家探究未知领域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其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和亲自实践,获取多种直接经验,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体。

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课前认真备课,根据教学大纲所确定的重点内容精心设计一个连贯的教学路线。教学中,授课教师先将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构建一个知识框架,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真正体会知识的内容,理解内容的含义。之后授课教师以探索的语气引导、启发学生,使之感到好奇并继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引伸出新的问题,最终真正形成学生自己的东西。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授课教师除了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熟练驾驭教材的能力、扎实的学科功底、较为广博的系列知识结构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和应变能力。因为在这种教学模式,必将面对学生所提的形形的问题,有些完全是令人惊讶的。教师必须具有以上的能力,在不挫伤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巧妙地引导学生们把讨论控制在教学内容范围内,使学生不偏离学习目标。因此,要成为一名新世纪的合格双语教师,就必须迅速提炼自身素质,勇于探索各种教学模式,真正成为能够熟练运用双语进行教学的新型教师。

另外为创造活跃的课堂互动气氛,教师在具体教学手段中,可将一名学生的问题交给其他学生回答。笔者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最好不要简单地说对与错,而是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笔者曾经在用这种教学模式组织的讨论中,两次对一名学生所提的偏离主题且又非常奇异的问题做了否定的评述。结果在后来的教学中发现,该生在所创造的教学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尽管在事后进行了积极的补救,但效果甚微。期末考核中,该生成绩很差,对其卷面分析后发现,连最基本的知识点也未掌握。这是笔者至今深感懊悔的一件事。

总之,“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通过我们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的确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学生们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很好地激发了学习兴趣,展现出极大的学习潜力,而且他们掌握知识点的时间和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这一点我们在期末的试卷分析中获得了肯定的答案,生物化学补考率呈现出稳步下降的趋势。当然,由于受到目前教学观念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还存在许多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科特点,大胆地实践和探索,脚踏实地,锲而不舍,不断吸取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通过教学实践,使“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真正在本学科发挥出积极的效应。

二、“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应用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并非是智力因素,而是包括环境和情感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及生源的扩大化,高校所招的学生必定存在知识结构、智力水平、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另外,笔者所处的高校属中医院校,此类学校尚还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一个班级既包括理科学生也包括文科学生。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文科学生一般英语底子较好但化学知识基础较差,相反,理科学生一般英语底子较弱但化学知识基础较好。在实际的生物化学的双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兼顾这两类学生接受相关知识的能力。

“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正是依据这些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为每一位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其个性发展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选择学习内容,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最大限度地获得发展。这种模式的理论依据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这正是分层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教师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各个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等,将学生按各自特点分组,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互帮互学的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的机会。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首先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我估计,选择自己的层次(A类是学习困难学生,B类是成绩中等学生,C类是优等学生),然后授课教师与该班班主任进行交流,摸底调查,了解每一位学生上学期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通过课堂提问、观察、课后作业、师生交流等进一步地了解确定学生的层次。在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中,将不同层次的文理科学生搭配分组,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互帮互学的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

值得一提的是,所分的层次是应当是动态变化的,可随时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进行调整,通过不同途径鼓励学生,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分层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矫正了学生的自卑和自满心理,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使学生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然而,尽管分层教学具有诸多优点,但其在具体的实践运行中仍有相当大的难度,这也需要授课教师必须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科特点,在实践中不断吸取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及时研究总结,以期形成更为有效、科学、完整的适合本校相关学科教学特点的经验和策略。

三、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我们的实践证明,以上两种教学模式的效果是显著的。然而,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两种模式会占用很多时间,这将导致学时非常紧张,因此为了节省授课时间,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授是很有必要的。用多媒体方式授课还存在一个公认的优势,就是信息量大,形式多样,可突出重点,活跃气氛,如表格、图片、动画,都可以充分展现在课件之中。可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形象。如酶的竞争性、非竞争性与反竞争性抑制是生物化学重点及难点之一,我们采用了一个相关的动画片断后,加之应用以上两种教学模式,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这部分内容。我们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显著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在辅助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是非常明显的。

四、结语

双语教学不仅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更蕴含着全新的教学理念。然而,它的模式和理念在我国教育界应该说还是一个新生儿。许多方面在细节上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正如我们在前面所提的生物化学本身是非常难学的课程,因此,探索相应的教学模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双语教学的难度是紧迫的,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根据自身学校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又切合实际的双语教学途径,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Bruce Joyce,MarshaWeil,Emily Calhoun.教学模式[M].荆建华,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7-8.

[2]李冰.试论计算机多媒体教材的应用价值[J].中国电化教育,2000,(6):36-38.

[3]赵统臣.分层教学理论的探讨[J].药学教育,2005,(4):35-37.

[4]厉周,方素珍,何井华,等.七年制、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外科学教学中英语授课的实践与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2,2(1):42-47.

[5]滕晓英.双语教学的探索和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05,(7):31-32.

[6]袁笃平,俞理明.高校双语教学的理念和策略研究[J].中国外语,2005,(5).

篇6

关键词生物;卓越课堂;细节

【中图分类号】G633.9

近期我市推出了打造“卓越课堂”的改革方向和五年奋斗目标,“卓越课堂”是指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突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笔者不纠结于“有效”、“高效”还是“卓越”等课堂概念的层次要求,工作虽有压力,但研究、服务于课堂教学,追求超越自我一直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笔者坚持从小处着手,方能有更大的收获的行为准则。回顾多年向一线教师学习的同时,针对部分薄弱环节多了一些深刻的体会和思考,希望能在“卓越课堂”的实践中与同行们交流分享。

一、在践行课程改革的理念方面

1.1全面拟定和实施教学目标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实际,全面制定、实施教学目标是必须的,不同学科对教学目标的层次要求有所不同,比如高、初中生物学科要求教学目标需用行为动词进行表述,需要我们去研究和习惯。特别是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公民教育”中不能被忽视。不管什么课型,目标的展示不能只存在于课堂的开始,教学目标不应该是枯燥的不明不白的课前不打招呼而展出,应该是有艺术风格的借课堂的恰当机会而出,同时教学目标还应该存在于师生的共同小结中,比如在课堂后期再现目标时也就有了“对自己说,你有什么收获?对同学说,你有什么温馨提示?对老师说,你还有哪些困惑?”的典型总结模式。

1.2课堂教学需遵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原则上世纪大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提出了此原则。教师的“教”我们更希望教师每节课有精心设计的2―3个成功的情景和问题,少一些价值不高的无效提问,学生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师的组织下真正可以看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然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做”,教和学就少了许多真正的意义。学生在“做”中学,亲历自主探究所获得的知识更牢固,同时学生还可以亲身体验科学态度、方法,可以体验自然科学价值所在。比如在学习“生态系统”过程中,学生课前按照预习要求自制“生态缸”,制作过程自然能让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落到实处,也可以使学生的困惑得到更充分的暴露,教师依据学生的困惑等教学资源而引导,这样的教学效益很难不高。

1.3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目前部分“展示课”、“研究课”和“优质课”为了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一连串”问题导致课堂“十分活跃”,多次举手表达、交流的学生大多是成绩好的学生,课堂基本按照教师设计进行,学生思维回旋余地少。这样的状况让使我们不得不去进一步研究和思考,也多了许多担忧。在追求“卓越课堂”的进程中,如何实现分类指导,使不同层次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我们坚信随着“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考核”的新的考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养成更多更好的欣赏、赞赏后进学生的习惯,一定会推动“面向全体学生”这个核心理念的自觉实践。

二、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择上我们要关注

2.1摆正教材的位置,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教学应该是针对课程标准的要求而教而学,笔者认为教材是“教辅”资源之一,不能把教材“神化”,只有这样教学过程可以更好的发现学生的困惑,解决生成性的问题更加灵活,同时在教学艺术处理上教师就有了更多的自,学生“关书”思考和“打开教材”学习专家解读的时机就可以有更好的处理,学生主动、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就有了更实在的体现。

2.2多媒体与“黑、白板”各自发挥应有的功能多媒体更多的应该发挥信息量大的优势,展示引发学生主动思维的矛盾冲突和成功情景,多媒体可以更好的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是实现“卓越课堂”的有效手段;“黑、白板”在展示系统的学习结构、结论和学生学习情况上有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备课活动要科学拟订板书设计,切忌有了PPT就没有了板书的现状。

2.3教学语言上可以有新的变化课堂教学对教师这个职业要求一直很高,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又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师有了美观的黑板字、板画和高昂的激情等还不够,学生对帅气(风趣、幽默)的男教师和漂亮的女教师更喜欢,学生们渴望与教师交朋友,孩子们希望老师“教”的语言和平等对话的“说”的语言有区别,他们喜欢课堂上教师的语言有错落感,有美的享受。

2.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目前课程改革发展势头好的学校,学校领导与教师认识更统一,齐心协力。课堂上学生大胆表达,大声发表自己或者学习共同体的意见有积极向上的氛围,各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从形式、模式出发推动相关工作有了新的内容,合力可见新的面貌,可喜可贺。笔者在“观课”和“赏课”过程中还发现少数教师有了不一样的风格,在培养学生“用笔记本记录”、“如何按学习计划预习”和“收集相关信息”等方面做足了功课,让课堂效益上了更高的台阶,我们希望生物学科“卓越课堂”不能少了这些环节。

总之,追求和实践“卓越课堂”需要我们更多的学习,笔者愿意去实践、思考和反思,渴望与同行们从细节着手共同进步。以上个人见解,在思考“卓越课堂”方面还不成熟、也不全面,旨在交流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汪忠.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