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内容范文
时间:2023-09-12 17:20: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地资源管理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土地资源;人才培养;改革思考
一、土地资源人才需求分析
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将面临着大量的土地资源被开发和利用,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管理,对土地资源管理人才提出了更多层次的要求。
(一)厚基础人才需求
土地资源管理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涉及到土地的测量、规划、评估和管理。实际工作中,土地资源管理要牵涉到国土局、规划局、建设局以及农林部门,作为一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知识,而且对我国的地理状况有大致的了解。每一寸土地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应该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因此对当地城市的经济情况要有一定了解。总体来说,土地资源是一个需要较大知识量、涉及范围广、应对多种角色的人才。
(二)应用型人才需求
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门集理论与应用型于一体的学科,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够引导人们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决定。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对土地进行测量,用真实有效的数据作为开发的依据,通过科学的、合理的、准确的管理措施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和配置,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要拥有土地测量设备、计算机分析技术、CAD制图技术、地籍管理信息化等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
(三)管理型人才需求
作为一名土地资源管理型人才,所懂得的知识必须是全面的,如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等,要求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够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融为一体,以城市的总体规划为导向,对土地资源进行严格管理。目前,国家急需土地资源高级管理型人才,从事土地规划和管理工作。
目前,全国共有50多所院校开设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以本科学位和硕士研究为主。其中,如图1综合高等院校硕士学位授予占100%;农林院校总数最多,占全国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42%,其硕士学位授予仅其次于综合院校占67%;理工院校硕士学位授予占45%,本科学位授予占55%,硕士与本科专业开设比例相对持平,而博士学位授予点为零;文史师范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以本科教学为主,专业开设占78%。
由表1得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对学生的知识量有很强的要求,其至少是本科以上学位;农林院校比理科院校更重视土地资源的发展,所开设的专业更具有针对性。
三、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不能明确学科的定位
部分高校对学科认识存在偏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将土地资源管理设置为公共管理学科的下属专业,对土地资源管理的认识比较狭隘,忽视了它是兼管理学与工学学科于一体的专业;2、部分学生认为土地资源就业方向是地方国土局、规划局、建设局或农林部门等,进入门槛高,需要很强的人际关系和专业实力,导致一些学生学术研究积极性不高。
(二)未形成统一课程体系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名称虽不同,但在内容上有很多重叠的部门,例如在《土地资源学》中学习到的内容可能会重复出现在《土地管理学》或《土地资源学》课本上,甚至在《公共管理》课程上也会提到。很多高等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核标准不一样,也未形成统一的课程体系,整体教学质量都有待提高。
(三)教学理论与实际脱节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涉及到的实验课程有:地籍测量、土地评估及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等,但很多的高等院校只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数理统计、测量与遥感等高新技术的应用,这主要还是与院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土地资源管理要求教师需要懂得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知识,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但很多教师都重理论轻实践技术,这是大多院校教学的通病。
四、土地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一)明确学科就业方向
无论是本科还是硕士,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该专业的学生不仅可以考取公务员,到地方国土局、规划局或农林部门去工作,也可以从事土地及房地产价格的评估与管理等工作。实践证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就业范围广、发展好、待遇高,是一份非常有社会竞争力的专业。
(二)形成学体系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牵涉的学科非常多,如社会学、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每一学科都自成体系,所涵盖的内容都值得深究。但由于师资力量缺乏,一些院校一个教师分担几门课程,每门课程穿插其他学科重复内容,这让很多学生搞不清每门课程的区别与联系,无心做学术研究。因此,形成统一的、完善的、科学的教学体系,是保障学生认真做学问的基础。
(三)强化实践性的教学
目前,全国各大高等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设置均偏向理论教学,实践的部分少之又少,这就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就业方向有一定的关系。很多大学生即将毕业时会非常迷茫,满腹经纶无用武之地,到企业从事开发报建工作,不知道其工作流程;应聘土地及房地产评估师,不知道用数据统计的方法论;从事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价工作,不知道如何使用土地测量设备,这些都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缺乏实践教学的原因。
五、结束语
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门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为一体的学科,牵涉范围广,包含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内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数字印刷是一门偏应用型、交叉型的科学,广泛应用于广告设计与制作、数字印刷业务、数据库管理、网络印刷等业务中。作为一名本科院校数字印刷专业的学生,要对印刷和数字印刷的概念非常清晰,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是以满足企业对印刷人才的需求。(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晓光,张悦玲.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11,2(9):18-26
[2]曹林奎,刘世亮.关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J].土地管理与发展,2012,11(4):20-30
篇2
民生的根本建立在土地安全的基础上,土地资源具有有位置的固定性、面积的有限性、使用的永久性和功能的不可替代性等特点,为人类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场所,因此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新农村建设的实施阶段,更应当切实规范土地利用方式,强化国土资源管理。通过对我国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和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辽宁省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情况,阐明了土地资源管理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土地资源管理优化办法。
【关键词】
土地资源;资源管理;可持续利用
0引言
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是它作为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的重要特点,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土地资源的种种特点以及当前土地资源管理的较多不合理现象,要求我们要在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重视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工作,积极行动起来,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1土地资源管理
1.1土地资源管理与科学发展观
众所周知,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发展使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结合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我们可以认识到发展一定要具有科学性,不能盲目的追求发展速度,还要注意在飞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矛盾。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方面,许多问题崭露头角,如:①农田耕地与建筑用地的矛盾②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土地质量下降和土地生产力降低③人均土地资源数量少导致的后备土地资源不足④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地的大量荒废⑤非法建筑用地,不合理的土地开发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
通过对以上几种问题的综合分析,只有通过实施合理的管理措施,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才能使土地资源管理与科学发展观的中心思想很好的联系起来,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必须依赖于科学发展观的引导,通过对土地资源的统筹兼顾,真正实现土地资源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
1.2土地资源管理的意义
土地资源管理是要求相关部门根据相关规定对土地实行规范化的管理模式,通过长期的监督和控制,保证土地资源的正确正常使用,土地资源管理关系到土地资源利用价值的延续,对当前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可持续发展口号的提出,要求我们在土地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杜绝浪费现象的发生,充分认识到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为每一寸土地做一个详细而长远的规划,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辽宁省土地资源问题
当前在辽宁省的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的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②土壤污染问题严重(环境污染、污水灌溉问题);③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分布不均;④盲目推进城镇化建设,占用耕地资源。
2.1土地资源问题分析
当前辽宁省内的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由于辽宁省内的林地面积较大,林地面积和草地面积总量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0%左右,但林地资源在全省范围内呈现不均匀的分布,在丹东、本溪等生产能力较低的城镇经常有乱砍滥伐的现象发生,植被的不断破坏与水土流失形成恶性循环,使农业生产条件不断走向极端,加剧了土地的沙漠化程度,导致有效土地面积不断减少,生产力降低。
当前辽河水的水质的污染已经直接影响到了正常的农业生产,靠辽河灌溉的区域甚至会出现颗粒无收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大量工厂污水的不合理排放,污水灌溉造成的土壤污染。这种严重制约农业发展的情况是不能容忍的,因此必须完善土地保护措施。辽宁省目前的人均耕地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水资源的不足也制约着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加上人口增加带来的巨大压力,对辽宁有效土地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的发展往往导致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城镇建设占地增加,新开发区的建立以及乱拆乱建现象加速了耕地面积的缩减,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增加了困难。
2.2辽宁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办法
辽宁省土地资源的相关问题说明在辽宁土地资源管理的过程中缺乏预见性,没能意识到土地资源合理分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也缺乏实用性和执行力,不能因地制宜的开展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切实对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制定合适的使用和管理办法。要做到土地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和经济发展两不误,就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2.2.1积极开拓视野,认识到土地资源规范化管理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土地资源的减少以及环境的恶化时人们缺乏保护资源和环境意识的主要体现,只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积极改善自身行为,牢记环保意识和节约资源意识,就能为土地资源规范化管理措施的实施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2以科技带动生产力,通过对土地结构的优化来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率。主要内容有:①坚持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科学技术,提高耕地质量;②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对这两个原则的充分把握,不仅能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还能防止土地资源的再度浪费,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3以科学的管理和完善的制度来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随着辽宁省整体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对土地资源的规划和开发上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和评价机制来确保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①建立有效的行政管理机制;②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价体制;③加大土地执法力度;④建立完善的土地资源管理、监督、检查及监测系统等。
3结语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土地,土地为人类的进步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实现土地资源管理模式向可持续利用方向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将管理措施落实到位,才能真正的实现土地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天元.浅谈土地资源应如何规划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利用发展观[J].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规划,2005(8):7581
篇3
关键词:土地利用调查;实习;教学内容;设计与实践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陆续有很多专、本科高等院校开始开设国土/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并且也结合院校自身特色及地区特色指定了相应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1-3]。面向实践性极强的国土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知识+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目标大多高校都设置了相当比重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并取得了一定的培养效果[4-9]。
新时期的国土资源管理过程就是综合运用现代测绘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现场调查和勘查并采用信息化手段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综合分析从而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国土资源管理专业开办于1999年专业定位于培养稀缺技术技能应用型的国土资源管理人才。《土地利用调查实习》作为改专业的一大核心实践课程对教学内容的优化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直接影响到学生土地调查专业水平的培养和提升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习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既要模拟实际生产实践同时又要考虑较短时间内知识、技能训练的全面性以及实际可操作性。
1 实习目标与内容
《土地利用调查实习》是国土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注重学生的专业基本训练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的学习态度是理实一体的重要课程。实习将增强学生对己学过的专业课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及野外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观察和动手能力。
《土地资源调查》实习课程教学在学院阳宗海校区模拟当前生产一线土地资源调查、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作业流程和模式来组织实施实习内容主要包括遥感数据预处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数据入库与专题图制图四大教学环节四个环节中基本覆盖了基本技术资料的收集、分析及运用;测绘仪器及相关软件的使用;识图、判图、绘图能力;国家相关规范及应用;生产项目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教学内容。各实习项目内容及时间安排如表1所示。
2 实习成果与考核
实习必须完成以下几项成果:(1)每日完成的实习日记。(2)调查区两期1:5000标准卫星影像调查底图(电子图jpg格式每人1份)。(3)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标准库及控制点库(Excel文件每组1份)。(4)标准土地利用数据库(mdb或gdb每组1份)。(5)根据专题图制作规范制作出的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变更专题图件。(6)土地资源调查实习报告。
实习按项目化进行过程考核通过相关的技术规范、流程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和依据。实习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实际表现、工作态度、实习出勤情况、遵守纪律情况、实习日记、实习报告、提交成果等(所占比例:实习表现30%实习报告质量20%成果考查成绩40%实习日志质量10%)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五级分制给出实习成绩。
3 实习组织实施
为确保实习工作的有序开展首先组建由院系领导牵头每个班三名专业实习指导老师组成的实习教师小组负责组织实习内容负责实习安全安排实习相关事宜。学生分小组(每组4-5人)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各个实习教学任务。实习调查区为学校阳宗海校区周边4km*4km区域(阳宗镇范围内)包括有林地、草地、耕地及建设用地等丰富的用地类型且近些年来用地变化也较为激烈。图2展示了各项目的实施流程。
4 实践成效
围绕上述《土地利用调查实习》的内容和实施过程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14级国土资源管理专业两个班已圆满完成了实习的各项任务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实践过程中在以下两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接近生产过程的仿制实习环境让学生零距离接触生产实践。为了让学生将软件操作和专业知识进行融合实习任务设置来源于生产一线典型项目提炼完全按照行业最新生产流程来进行实习设计数据和资料更是从生产项目成果中提取采用了当前最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2)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实习中老师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实习项目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对知识软件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玲,孙广云.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土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32(5):171-172.
[2]周伟,袁春,付梅臣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与特点[J].中国地质教育,2004(4):78-80.
[3]周伟,袁春,付梅臣等.土地资源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2(2):38-43.
[4]沈非.高等师范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6(1):78-82.
[5]刘建华,高燕.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与体系构建[J].中国地质教育,2005(1):61-63.
[6]高凤杰,雷国平,杨凤海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221-222-241.
[7]袁春,钱铭杰,周伟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7(1):123-125.
篇4
【关键词】土地资源;资源管理;测绘技术
土地资源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以及对土地资源进行规划的关键点,土地资源管理情况将直接影响我国土地的使用效率,进而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测绘技术不断完善,将测绘技术融入到土地资源管理中,可以全面提升土地资源的管理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提升工作效率与综合效益,且这一工作体系已经构成较完善的系统框架,使用效果良好。本文将从3S的视角,对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中使用的技术思路进行研究,完善相关体制,提升工作效率。
1 当前我国测绘技术发展现状
现代测绘技术包含了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等多方面内容,属于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新兴科学。3S技术代指GPS技术、RS技术以及GIS技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5S技术也已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中,5S技术呆滞GPS技术、RS技术、GIS技术、DPS技术以及ES技术,且5S技术已经逐渐在国内各行业中得到应用,不仅提升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同事也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当前土地管理政策上看,因为缺少规范化、科学化的体系,导致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在为顺应时展而不断改变时遇到种种难题,所以必须要在最短时间内通过各种现代化测绘技术来完善土地的宏观管理[1],构建科学可行的土地管理政策。首先需要明确测绘技术和土地管理二者的关系,阐明二者之间的保障和被保障、服务与被服务的联系,将土地管理和测绘技术相互结合,发挥测绘技术的优势,保证土地管理的正常进行,进一步完善测绘技术,下文将着重对使用范围较广的3S技术进行阐述。
2 土地管理对测绘技术的需求分析
将测绘技术应用到土地管理中的主要工作目的就是协助土地管理工作人员对土地面积进行更加精确的计算,得出具有一定科学性的结果。将科学合理的构建地籍资料数据库,绘制地形图,形成数据库。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通过利用测绘技术来实现事前基础图件制定,提升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之后利用上述资源对土地管理工作进行优化,构建动态的工作模式,对土地规划进行合理控制与利用,提升土地合理利用的基本战略目标。通常情况下,测绘工作主要会侧重于耕地保护、土地利用现状及变更调查以及地籍管理上,所以工作人员需要从目前我国地籍测绘技术的发展概况入手,分析如何完善上述三点工作方向,提升工作质量。
3 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测绘技术可以完善土地资源日常检测,提升分析的准确性,促进土地资源管理规划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并且通过实际工作证明,将测绘技术投入到土地资源管理中效果良好。在土地资源管理运行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不断的改善测绘技术,保证测绘技术复核土地资源的特征,进而提升管理效果。目前我国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侧重于对土地资源调查更新、对土地资源相关技术进行管理以及对技术进行应用,保证动态监测的科学性,进而提升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2]。
3.1 测绘技术的调查更新应用
土地资源管理调查更新工作主要工作目标就是在土地管理中,工作人员通过测绘技术,结合卫星影像技术来完成土地资源高效管理。在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熟悉工作流程,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准则,并且设立的准则也要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实现土地资源管理的有效化。通过上述诸多方面的管理准则,对数据进行高度整合、处理,将数据通过图表的形式进行保存,全面反映出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的工作成果,体现出测绘技术应用的优势。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对数据进行收集,更新资料库,构建完善的数据统计库,保证土地资源调查更新的可行性与实效性,将测绘技术与土地资源管理相结合[3]。
3.2 测绘技术规划设计的应用
土地资源管理属于国土管理中的重点内容,与我国的未来发展情况息息相关。在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测绘技术来掌握国土资源的地理位置、含量、成分以及价值等,对其进行有效分析,也可以通过测绘技术来完成资源管理规划,提升综合管理效果。在日常工作中,管理人员会使用遥感技术对土地资源的性质进行评价,对其中各种参数进行分析,为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也可以使用GIS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各种系统对土地资源信息进行全自动化处理,进而完善土地资源管理规划设计,保证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以及评价效果,保障国土资源管理效果最优化[4]。
3.3 测绘技术勘测定界应用
测绘技术可以实现对土地资源勘测定界,对土地资源规划、利用、实际使用效果等进行有效管理。土地资源勘测和定界主要指对土地资源开发、转让等需求进行实地定界,确定土地资源的使用范围,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控制和管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测绘技术对我国的土地资源进行分区,可以将我国现有土地资源通过一些项目对其进行界定,也可以对土地资源系统进行勘察,全面收集勘测到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提升国土资源管理力度。通过GPS技术建立完善的三维坐标流动站,对土地资源进行勘测,将我国目前的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具体反馈。通过测绘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勘测定界,使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效果明显改善[5]。
4 结束语
土地的利用以及更新调查工作是建立良性土地市场秩序、保护以及合理利用土地、深化土地产权制度变革的基础与保障。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化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土地管理工作量与前些年相比,有了明显的提升,也对传统的土地管理方式提出挑战。上文从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情况入手,介绍了刚性需求,从测绘技术勘测定界应用、测绘技术规划设计的应用、测绘技术的调查更新应用三方面详细介绍了完善土地管理测绘技术及技术的应用方式,证明了将3S测绘技术融入到土地管理中,可以有效推动经济发展,便于工作人员解决土地管理问题,提升工作效率,并且通过近年来的实际使用证明,该方式切实可行,使用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阳艳弟,王力,陈宵,钟正和.“3S”技术及其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422-426.
[2]罗贞礼,龙爱华,黄璜,徐中民.虚拟土战略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社会化管理[J].冰川冻土,2010,05:624-631.
[3]朱有法,谢德体,骆云中.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管理中的应用与进展[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2,01:105-109.
[4]张译丰.信息化测绘及其在土地开发管理中应用[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03:33-35.
篇5
关键词: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保护意识;管理水平;执法力度
1 国土资源的重要性
国土资源不仅是群众生产生活的必需品,还是一切物质资源的载体,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国土资源的管理工作,有利于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更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从国际角度看,国土资源是国家经济战略能否实现的基础保障,做好这项资源的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理念中存在的不足 就目前而言,我国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普遍存在保护意识差的不足,尤其是在土地资源的审批和应用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靠独享的审批大权,不顾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随意审批企业及个人用地,造成了严重的用地不合理现象;同时还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给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带来阻碍。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存在土地滥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管理部门而言,为发展地方经济而采取急功近利的审批程序是其中主要原因;而个人或企业对国土资源的保护意识的缺乏更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2.2 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实行基层国土体制改革后,国土资源处于双重管理的状态。基层国土管理部门具有上级部门赋予的辖区内农田保护权、地质灾害防治权和国土资源矛盾纠纷裁决权,另一方面也要关注政府规划范围内的国土资源,这就使得部分工作人员同时还承担着招商等责任,这就直接导致了国土资源管理范围大,管理内容复杂,管理难度增强。管理部门在人员有限、管理工具落后的情况下,更加剧了管理工作失误的几率。
2.3 基层国土管理部门缺乏执法力度 为加强我国土地资源的使用及管理,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土地使用的法律法规,为基层国土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当前情况下,基层国土管理部门对违法滥用土地资源的问题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制止和惩罚,执法力度的缺失,直接导致国土资源流失。基层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不够的原因主要是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工作过程中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不惜、执法过程中更是无视法律的约束,暴力执法现象严重,导致管理部门的工作成效低下,造成了极为负面的社会影响。
2.4 征地补偿措施中的问题 征地补偿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否则将影响基层国土管理部门的正常工作。为保障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深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满足经济建设的需求,需要对土地进行征收征用。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制定的补偿标准各不相同,导致人民群众对当地管理部门的补偿措施产生了质疑,影响了土地征收征用工作的开展。
3 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改善措施
3.1 提高土地资源保护意识 土地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在规划使用过程中,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保障土地资源使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土地资源也是群众赖以生存的基础性物质,不合理的使用,将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关系国家发展和个人利益的大事。就管理部门而言,应该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保护意识,在土地管理、规划、审批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开展各项工作,防止土地滥用的情况发生;就个人和企业而言,提高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有利于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应加大法律宣传力度,使国土资源的重要性及管理工作的意义渗透到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阶层,形成人人监督、全面保护土地资源的良好风气。
3.2 提高基层土地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 首先,应明确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责任,以保障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将工作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并落实到具体的管理岗位。一是要对地区土地资源进行总体规划,严厉打击违法使用土地的行为,保护农村耕地面积;二是利用节约和集约的管理理念,正确处理城镇和村庄规划之间的关系;三是积极开展土地复垦工作,不断增大有效耕地面积。其次,处理好与上级管理部门的关系。基层土地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不仅要认真学习上级部门制定的各项措施,还要对其进行详实的工作汇报;此外,还要解决政策法规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要做好与基层群众的沟通工作。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最困难的是与基层群众做好沟通工作,防止在征地过程中出现各种矛盾、纠纷,甚至打人伤人的事件。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是做好被征用人的经济补偿工作。
3.3 提高土地资源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 法律是社会稳定的有力保障,不仅能保障社会经济建设的有序进行,还是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的制度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违法乱用和违法开采的行为应得到法律的制裁,确保土地资源利用的科学性、合理性。为加强土地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应对管理部门进行教育培训,使工作人员端正执法态度,杜绝暴力执法,杜绝,维护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权威形象;提高管理队伍人员素养,从人才选拔、考核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确保管理队伍的高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4 总结
国土资源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为保证国家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社会的长治久安,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十分必要。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当前形势下,我国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在管理理念、管理体制、补偿制度、执法力度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合理使用。提高土地资源保护意识、土地资源管理水平及执法力度,对于提高我国土地资源的管理是十分有效的。
参考文献:
[1]秦影.研析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环球人文地理,2014(10):85-86.
篇6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利用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自然条件下形成的,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所需要的物质,都直接或间接的来源于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关系到千家万户,土地的管理使用已经面临着新的严峻形势。如何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更合理、更科学的利用和开发,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这是当代人们必须承担的历史重任,值得我们深深思考。
1.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概述
(1)土地资源管理利用的概念及特点。土地资源管理是指为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与保护等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等活动的总称。调整土地关系是土地管理的重要社会职能,监督和组织土地的合理利用是土地管理的基本内容。
(2)土地资源管理利用的内容及作用。目前土地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主要由五部分组成:1)地籍管理;2)土地利用管理;3)建设用地管理;4)土地市场管理;5)土地法制管理。土地管理作为国家管理土地的措施,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土地管理,对于贯彻落实土地基本国策,执行土地法律法规,实现国家对各类用地的统一宏观调控,保护耕地资源,发挥土地资产效益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概括起来,土地管理的作用主要有三点:1)宣传动员作用,动员全社会的公民都来参与,支持配合土地管理;2)组织协调作用,使有限的土地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3)执法监督作用,建立土地监察网络,对用地情况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处罚违法用地行为。
2.土地资源管理利用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
2.1集约用地不够,土地利用率较低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我国人口基数较低,人均耕地资源稀缺,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产量,应切实保护耕地,提出节约集约用地的措施,在我国的土地管理利用过程中,应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提高土地使用率,减少建设占地,这些措施的执行关系到我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土地利用率低主要存在公共建设用地及工业用地闲置和耕地摞荒。
2.2土地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提供土地的管理者缺少集中的力量,管理部门之间不能进行相应的互动,在宏观上缺乏应有的调控能力。同时在土地资源的配置上还没能建立完善的体制,在进行土地开发利用的市场化过程中,各项进程的公开透明度不够,因此在土地资源的经济活动中,很容易由于个人的贪念问题出现严重的腐败现象。
2.3土地管理和利用没有建立协调的关系
现有的使用中的土地用地规划没能做到与时俱进,不符合当前的土地发展实情,在比较早之前已经制定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中很多规范指标已经不符合当前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土地实际使用情况,但是城市建设仍然依据着旧的规划进行建设任务,因此,在城市化中不断出现旧房拆除,新房在建的现象,这些都造成了经济和资源的严重浪费,引起了很大的损失。
2.4征地补偿和相应的政策没有完全到位
随着公共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失地农民不断增多,他们陷入三无(耕种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窘境,对农民补偿标准偏低,标准不一,甚至连国家公路、铁路等重点建设项目补偿标准都不能100%落实,从而农民很难分享农田征地转为建设用地后的增值权益,由此引发征地农民集体上访事伯。势必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
2.5对非法用地和违章建筑的行为打击力度不够
由于建设规划滞后,用地总量失衡,非法用地(包括超标准用地)和乱搭乱建现象屡禁不止.城区建设乱就更令人堪忧。
3.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的建议
通过严格土地管理、加强耕地保护、遏制违法用地,以土地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非常必要的。
一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要深刻认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科学发展的指标体系予以标准化,用以评估、考核政府行政政绩,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机制。更重要的是,政府在土地利用中不能仅仅为了增加GDP而“滥用”土地,要把增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目标,科学把握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机,充分运用土地政策,并与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战略等紧密配合,从严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用地,保障民生用地,防止区域过度开发。
二是转变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要从改进保障科学发展的用地、管地机制入手,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有机结合,激励与约束双管齐下,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科技等手段,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的新思路,即要根据区域的资源和经济发展条件,制定与区域功能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模式,避免土地资源的粗放型开发和利用,优化用地配置,引导人口、产业和其它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是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要切实确立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律地位,克服规划执行的盲目性,规划修改的随意性,让耕地保护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依法维护土地管理秩序,强化土地监管,坚决纠正违背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供地、搭车用地、侵害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等问题。要通过严肃查处土地违规违法案件,增强土地执法震慑力。
四是提高违法用地的经济成本。土地违规的根本原因就是违法的收益大于成本,因此要从根本上杜绝土地违法行为,就必须减少因土地违法而获得的收益,或加大违法的成本。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革财税体制,有效化解地方经济增长与保护资源的矛盾,让地方政府逐渐摆脱“以地生财”的模式,遏制地方政府违法用地的冲动。
五是坚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的实现目标是追求土地利用效率的最大化,节约建设用地资源,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最终目标,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必然选择,因此要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必须坚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土地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根基,人们应该科学合理的进行土地资源的管理利用,正确对待管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正确的对策予以解决,做到“开源”与“节流”并举,努力实现土地资源有效、科学的管理利用。 [科]
【参考文献】
[1]王德军.关于土地资源管理利用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1(06).
篇7
关键词:创新国土资源;管理机制;分析
1. 国土资源的概念
国土资源是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建设以及社会的发展,其涵盖着社会资源、矿政与地政。矿政是矿产的分布区域、资源的多少、挖掘和开采状况等。而地政是城镇与乡村的土地的使用情况、地籍管理、森林覆盖率和各项交通用地情况等。社会资源是人口的分布和会议笔录、流动状况、标准系统、各类档案资料、法律政策等,共同由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组成的各项自然资源以及社会资源,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发扬着主要的作用[1]。
2. 国土资源管理中出现的弊端
国土资源管理不但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住房相关,同时还关系着企业的生产加工。所以需了解国土资源管理的不足,然后提出解决方案。
2.1 政府管理力度不足
于国土资源管理中政府属于主要的领导机构,而政府的管理力度不足,进而致使我国国土资源的严重浪费,部分地方出现土地违规建造以及违规拆迁等局面。此外,政府部分负责人于资源管理过程中,执法方案或者执法力度得不到贯彻,造成了国土资源相关条例无约束性和法律性。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仅注重眼前的利益,完全无视国土资源的重要性,,最后造成国土资源的破坏[2]。
2.2 国土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传统的国土资源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其主要涵盖三个内容:(1)因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于部分土地资源实施检查、审批、核实的过程中,并未将责任准确地细分,极易形成国土资源大面积的审批破费,而关于责任追究时,则出现管理人员之间互相推卸责任的局面。(2)于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调查中,政府的执法力度不强,进而出现部分人员为了利益,放任处置。(3)于国土资源利用上,未根据社会的发展态势实施科学有效地规划,造成了许多国土资源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2.3 信息管理系统落后
由于我国的信息管理系统较为落后,同时国土资源监测技术也处于较低水平,导致矿产资源、土地、测绘管理、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所得数据资料并不完善和明确,进而致使地质灾害的出现得不到及时的预测和探究。与此同时,因我国缺少优秀的国土资源监测人才,而部分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满足不了时代的需求,所以制约了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进步。
3. 国土资源创新管理的方法
3.1 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改革
(1)加强推动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了解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的内容以及精神,认真贯彻土地资源改革,提高我国农村土地的利用率,完善各项征地制度以及健全农村宅基地管理方案,改善我国耕地保护激励制度,激发农户、乡镇和村办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将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和农村土地整治相结合,促使我国土地节约资源,完成城乡统筹规划。(2)推动矿产资源管理机制的改革。把矿产资源利用检查、矿业权实地核实与矿产资源整合作为一个契机点,将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度检查和行政合同管理,不断健全我国矿产资源管理机制,保证资源的科学、合理和有效的利用[3]。
3.2 提升土地管理的认知
从实际出发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人民的位置放在首要位置,以高度责任感的态度完成一项项工作任务,提升土地管理的思想性和自觉性,整体贯彻严谨的耕地保护机制。坚持贯彻“分块包干、属地管理、上下联动、常态监管、责任到人、责任追究”制度,采取积极主动的管理方法,加强国土资源保护和改革,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针对违法行为以及违法建设应该立即查办。
无论任何个人或者单位应用划分国有土地,均需要根据正常的程序进行批准,不能随意更改国家土地用途以及应用条件。同时,未经得国土资源局的批注,不得随意出租、转让以及抵押,倘若出现此违法行为者则需依法进行处理,没收其非法收入并且做出相应的赔偿。倘若由部分因素致使土地停用者,原土地的持有者需进行申报,经国土资源局展开收回制度,防止国土资源浪费。
3.3 增加监督管理力度
各地政府部门应提高农用地的监督管理力度,严禁使用“非法征用”“以租代征”等方法征用农民土地。我国国家制度严格表示,农用地更换为建筑建设用地,需适合土地利用集镇建设规划以及总体规划要求,需要要加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并且依法处理农用地更换的审批手续。农民之间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需遵照土地规划并且在限定范畴之内。针对非法农用地更换的审批,监督管理部门以及司法部分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严格对待非法行为[4]。
3.4 加强国土资源人员的优化
为加强我国国土资源局的管理,从基本工作人员着手。(1)坚持凡进必考原则。针对国土资源局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考试后才能进入工作,并且进行“择优录用”的基本原则,重点吸引和培养综合素质高的监督人才,促进国家资源局的发展。(2)推动竞岗沟通交流。加强国土资源单位干部竞争上岗,提高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把综合能力强以及专业技能高的人才调配到相对应的岗位,提高人力资源利用。(3)加强教育指导。为提升我国土地资源人员的综合能力,应加强教育培训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当做人员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执行,根据分级培训的原则进行教育培训指导,鼓励在职员工进行终身学习。
3.5 增强地质灾害管理
各地方政府为地质灾害预防工作的首要责任主体,需于组织上、思想上以及措施上坚持进行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各农村和乡镇、城镇需成立地质灾害防御小组,设计突发性事件的备案以及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把具体的预防方案和措施贯彻到基层人民当中,促使政府与人民共处于统一战线,共同面对抵制灾害[5]。
4. 结论
归纳总结,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坚持贯彻党的方针,认真落实国土资源的重要内容,针对土地资源管理的不足,应该坚持,提高国土资源监督管理力度,严格对待非法行为,确保人们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燕华,邓格健.创新国土资源管理机制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33):210.
[2]刘树亮.潍坊市创新国土资源管理机制的几点思考[J].山东国土资源,2010,26(2):62-64.
[3]陈伟.武胜县创新国土资源管理联动机制[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2(01):17.
篇8
[关键词]土地管理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1-0169-01
土地是最重要的资源,是一切生物的载体,是人类社会和生活活动的场地,也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类本身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日趋紧张。在我国,人口数量巨大,而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同时又面临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压力,因此,产生了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渡,保护乏力的严峻局面,而直接后果是破坏了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土地管理的内容,更新土地管理的内涵,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 我国土地资源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耕地资源是土地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耕地资源形势严峻。人均耕地面积1.59亩,只相当世界人均3.62亩的44%。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开发难度大。由于耕地资源不足,迫使人们不顾破坏环境滥开发耕地,掠夺式、粗放式地利用耕地资源,增大了对环境的影响。土地资源环境破坏引起我国土地生态环境恶化,其主要表现是土地荒漠化形式日趋严重。据调查,我国实际发生荒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7.3%,相当于14个广东省。现在每年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面积被沙化。荒漠化在土地利用类型方面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等形式。我国每年沃土流失100多亿吨,氮、磷、钾等养分流失远大于全国化肥总产量。我国草地退化也非常严重,占了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的草地总面积的57%。由于森林的滥砍滥伐、毁林开荒,造成林地不断减少和严重的水土流失。
2 土地资源环境保护是现阶段土地管理的战略抉择
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利用土地资源,同时又会对土地资源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影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不可再生性决定了长期无节制地大量占用会使资源枯竭、资源环境受到破坏,最终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土地资源综合性决定了土地资源环境的保护涉及面大,而且具有长期性和艰难性。现在,我国对耕地保护的工作在不断强化,对土地资产的管理也越来越重视,但是对土地资源环境的保护还是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生态环境同样会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优美的郊外自然环境可以带来旅游收入,城市土地的绿地生态环境建设也能提高土地价值。
3 保护土地资源环境的对策思考
3.1 坚决落实新土地法和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精神
新土地法和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的精神,体现了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对人与自然规律关系认识的深化,是土地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和法律依据。把保护土地、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优美的山河作为土地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成为贯彻中央座谈会精神和新土地法的具体行动。
3.2 提高对土地资源环境保护的认识
我国正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只看重把土地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在投入产出过程中的管理,看重作为一项财产的产权管理,看重作为一种资产的经济权益的管理,而轻视了保护土地资源的生态系统性。要把对土地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到像保护耕地、重视土地资产价值的高度来认识。
3.3 把保护土地资源环境作为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
只有把保护土地资源环境当作国土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才能更好地规范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的行为,成为土地管理者在耕地保护、土地利用、土地规划、地籍地政、政策法规、土地监察工作中,实施各种管理手段和方法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3.4 保护土地资源环境要形成一种制度
保护土地资源环境不是口号,需要将这个重要任务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形成一种制度。而构建这项制度应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工作内容。
3.4.1 保护土地资源环境要实行规划和目标管理。
定期制订保护土地资源环境的规划,确定规划完成的内容和目标。其内容要具体,目标要可行。如生态保护的退耕还林规划应该将退耕的位置、坡度级、面积、权属界线等内容按时间分阶段明确目标完成。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对各阶段及形成的保护土地资源环境成果进行检查验收。
3.4.2 建立保护土地资源环境监察和执法职能。
对破坏土地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日常性监督检查。给予执行监察的人员权力,对破坏土地、污染土地、破坏土地生态环境等行为检查,并给予有关处罚。让责任者承担土地资源环境破坏的代价。
3.4.3 开展土地资源环境保护调查和监测。
通过调查和监测,摸清土地资源环境的现状,为保护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搞好调查工作,要对土地资源环境的类型制订标准和特征指标,建立土地资源环境调查的统计指标体系。要确定调查内容和制定技术方法,建立固定的观测点,应用高新技术长期经常性地跟踪土地资源环境变动状况,周期性对土地资源环境状况普查。
3.4.4 保护土地资源与各部门工作结合。
保护土地资源要与农业、林业、水利、建设、环保等部门工作结合起来。土地资源保护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工作,只有协同工作,才能保护好土地资源环境。例如参加自然保护区工作,我国已建立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900多个,占国土面积的7.69%。但是保护区边界不清,土地权属纠纷严重影响了保护区的工作。因此,要积极参加有关部门以及单位的工作,协调、指导、配合他们共同做好保护土地资源环境的工作。
3.5 大力开展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
土地资源环境学科是土地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土地资源环境科技研究能促进土地科学发展,完善土地科学体系。土地资源环境的综合性很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相关技术相结合的学科。建立土地资源环境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是一项新的课题。只有按照土地资源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科学技术开展工作,才能科学、有效地实施土地资源的保护。因此,要鼓励支持土地资源环境和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土地资源环境保护的关键之一是加强对这方面的专门科技人才培养。有关的大专院校应设立土地资源环境保护的专业课程,并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
3.6 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是保护土地资源环境
现在各地都在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工作。许多地方的土地整理的重点方向是开发新耕地,为缓解耕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矛盾,为做到耕地的占补平衡服务。但是,土地整理作为土地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和措施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根据德国和国内土地整理的先进经验,土地整理中最重要内容是对土地资源环境的保护,对山、水、木、田、路以及村庄、城镇土地资源环境的保护和综合治理。
篇9
关键词 县级城镇 土地资源 管理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3.2 文献标识码:A
1土地资源管理的概念
土地资源管理是指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确定土地利用目标和方法;进行土地需求量预测和土地适宜性评价;确定各部门、各地区的用地规模;协调用地关系,提出各级土地利用结构的指导性规划指标和调整方向;确定各类用地的控制性指标进行土地利用分区;确定土地用途,包括每个地块的用途和利用方式,确定重点工程与设施的布局;制定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其核心内容是实行总量调控和用途管制,有效保护耕地和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农用地,严禁随意用地。
2县级城镇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耕地锐减,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近几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乡镇企业的突起,居民点及建设用地的逐年增多,大量耕地被破坏和占用,使耕地总量和人均量呈减少态势。另一方面,在现行经济体制下,由于土地用于城市和工业发展的经济收益明显高于农、林、牧业,所以以经济效益指导土地利用,必然使土地不断转向高收益的用途,比较利益的存在是耕地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2.2土地利用缺乏有效保护,生态质量不断下降
由于人们在土地利用中保护意识淡薄,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以及一些历史上土地管理政策失调,造成土地垦殖过度,森林过伐,森林覆盖率大幅度下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地质量不断下降。
2.3土地管理措施不力,浪费土地现象严重
城镇建设外延扩展快,内涵潜力挖掘不够,用地容积率低,而且功能分区和布局不尽合理,致使存在一些乱占滥用土地的现象。另外,土地管理措施不力,不能有效地保护土地。土地规划和计划管理不力,集体土地流转缺乏严格的管理措施。比如说交通建设用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土地改建为交通用地,由于规划的不合理,存在许多道路拓宽的现象,而这种是建立在房屋拆迁的基础上的,既耗费了人力,又浪费了财力,并且导致某些道路不能均衡合理利用,年久失修,浪费了大量的土地。
3加强县级城镇土地资源管理的对策
3.1切实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首先应协调农业用地与非农业用地的关系,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太谷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确定不同区域土地开发利用方向。通过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抑制建设用地的扩展规模及其用地的不合理性和盲目性,尽可能对城乡交错带耕地实行特殊的保护。控制城市外延规模,对于城市发展所必须占用的土地,应当制定计划,控制土地的供应量,分阶段释放。合理安排乡镇企业建设用地;建设工业小区,集约利用现有土地以减少对耕地的继续占用。增加耕地的投入,推广新品种,兴修水利设施;加强耕地改造,推行粮食、经济、饲料作物三元一体化种植,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减少耕地需求压力,确保基本农田,保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3.2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强化土地利用者的环保意识
要强化土地利用者的环保意识,首先,应从宣传教育入手,提高人民素质,树立正确的土地观念,增强全民土地资源的忧患意识,形成一种“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自觉行为;其次,要通过宣传教育,树立土地利用的价值观念,提高人们对土地资源经济价值的认识。只有意识到土地资源的价值,才能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自觉按价值规律办事,形成节约用地,保护土地资源的良好风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土地资本作为一种投入要素,其价格变化将会影响土地利用者的行为方式。当环境要素作为一项投入成本时,土地利用者就会重视环境保护,重视土地资源的生态价值,从而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3加强土地法制教育宣传,加大执法力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资产数量逐步显现并不断升值,土地违法案件、土地权属纠纷也频繁发生。因此,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修订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有许多新内容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应经常组织宣传教育,掀起学法风潮,使人人能知法、守法、用法。对于既成事实的违法用地,规划、国土、建设、房管等部门必须从维护整体利益出发,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联合执法,认真开展清查处理,符合规划的,可采取酌情处罚、补办手续等办法予以确权登记发证,不符合规划的要坚决予以拆除。
参考文献
[1] 姚华军,丁锋,李新玉.浅议我国国土资源利益分配问题[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2000(04).
[2] 梁慧稳.从土地资源的特点看土地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04).
篇10
本文通过文献查阅、网络查询及实地调研,获取国内部分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设置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特色体现、课程设置与安排和实践教学设计三方面得出启示:认为石河子大学该专业在培养方案目标和规格方面上要凸显新疆地域特色,课程设置考虑考研和就业不同需求进行专业课模块分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以不断促进新办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对比;启示
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社会转型进程也在加快,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不同类型院校培养方案的差异也凸显了出来。本文结合前人关于该专业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研究成果[1-4]及实地调研和网络查询资料,通过典型学校该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规格、主干课程、课程体系等对比分析,找出共性和差异及存在的问题,并从中得到启示。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对比
通过对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和石河子大学等十所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的比较,发现不同大学的培养目标与规格侧重点是不一样的:首先,所有大学基本上都倾向于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其次,十所大学都有土地资源学、土地法学、土地管理学等主干课程的设置,但地矿类院校侧重于工科,如武汉大学侧重点在土地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侧重于土地整理与复垦等工程技术。农业类和综合类院校侧重管理,如中国农业大学侧重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方面。总而言之,各高校在培养目标与规格设置时都主要结合的是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南方高校侧重于土地经济管理,北方高校侧重于土地资源管理。
二、课程设置的对比
1.课程模块及学分比较。
“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几乎成为所有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的原则,只是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等学时、学分的增删和开课时序的调整和课程模块的组合不同。相比之下,中国地质大学和浙江大学课程模块学分设计比较均衡,注意全方位培养人才,各个模块所占比例都比较均匀(见图1)。在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各大高校设置内容差别不大,都是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些主要课程,只是所占学时、学分比例有差别,如内蒙古农业大学通识教育模块占29%,比中国地质大学高7%。在学科基础课模块,各大高校差异较大,有的高校只注重数学课程的学习,有的高校既加数学课程,又加化学课程。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类课程占学科基础课总学分的19%,数学类课程占56%,化学类课程占20%,其他占5%。在专业基础课和特色课模块上,除了传统的课程外,很多高校都加入了地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与遥感、不动产估价、房地产经营类课程等现代类课程。总而言之,各大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通识教育课模块上差别不大,在学科基础课模块上凸显本校的学科背景,在专业基础课模块上基本相同,在专业特色课模块中与地域特色紧密结合,集中实践课模块差别较大。
2.主干课程的比较。
该专业所依托院校的学科背景和基础条件不同,在主干课程选择上差异很大。在主干课程数量上设置门数不一,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大学主干课程也就设置了7~8门,南京农业大学设置了15门。主干课程反应的主干学科性质不一,武汉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主干学科为公共管理学和工程技术;华中农业大学为土地资源学、土地管理学、土地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为公共管理学和应用经济学。总结主干课程的设置,一般包括土地资源学、土地法学、土地经济学、地籍管理等,但工科类院校侧重于整理、复垦、测绘、规划等,管理类院校侧重于房地产开发、不动产估价等应用方面。
3.实践环节的参比。
各大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是不一样的,实践重点也不尽相同。内蒙古农业大学偏重于植物学、土壤学等方面的专业实验和实习;中国农业大学实习内容包含测量、地质、土地调查评价、不动产估价、规划等有特色的系列实习,尤其加大了地籍管理方面的实习;武汉大学偏重于测量及信息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实习,强调课程设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突出土地软件综合应用方面的实习;浙江大学侧重于城市管理和规划方面的实习。从实践环节的对比中不难发现,各大高校设置实践环节时都侧重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设立前的学科背景基础并结合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思路和实践中的启示
1.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体现的启示。
名校在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时非常注重依托本校的优势学科和综合实力,而且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起来以办出特色。如中国人民大学借助于非常强的经济和管理学科优势,培养目标中突出管理能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借助地学优势,突出土地资源管理的工程技术特色;浙江大学凭借综合实力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城市用地等级划分、不动产估价、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突出城市管理、规划方面的应用能力。石河子大学在借鉴名校培养方案时,在下一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应该更加注重分析学校的综合实力、大学资源、重点学科优势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培养方案目标和规格中办出有地域特色的专业,而不是只停留在地学的狭小圈子里。
2.课程设置和安排上的启示。
名校在课程设置上非常重视与培养目标的衔接,在环节上又总是从学生认知规律角度考虑灵活安排。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专业课设置上“三分双需”,即在大学三年级在同一专业课程设置里分别设置了不同的专业课程模块,学生可以根据学习能力和个人志向自主选择。学习能力非常强又致力于钻研工程技术领域的学生可以选择“卓越工程师”专业课程模块,加大专业课理论和实践学分;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仍然按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设置的必修课程修读。石河子大学在下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设置时可以考虑考研和就业不同需求进行专业课程模块分流,满足学生考研和就业的不同需求。在课程安排上应该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核心课程理论要和实践紧密结合。
3.实践教学设计的启示。
石河子大学下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应该借鉴名校经验,从教务综合管理、实习内容整合和实践环节安排等方面综合考虑。为控制教学成本在教学实习上对各课程教学实习进行整合,根据各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综合应用实习,同时满足多门课程、多个专业对于实践的要求,解决实习经费分散花费高的难题。同时,把课程内实习与学期实地综合实习联系起来,增加综合实习内容;另一方面将专业实践与当地国土部门的业务联系起来,让学生能深入综合实践基地,经历从调查到数据整理分析再到综合应用的环节,进行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真正用于实践。
参考文献:
[1]邵战林,赵俊,肖锋.梯次推进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8):144-146.
[2]王考,郝润梅,张惜伟.以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5,(1):90-92.
[3]王占岐,王华,刘越岩,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初探[J].中国地质教育,2013,(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