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课标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12 17:20: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新课标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个性化发展目标;创新;学校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1A-0042-05
任何一所学校的课程,都是学校文化的承载与体现,是学校发展的动能与支点。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于2007年建校,2013年学校进入了深度课改的关键时期。我们不断聚焦这样的几个核心问题:办怎样的学校?培育怎样的师生?建构怎样的课程?基于个性化发展目标创新学校课程体系成为了一种自觉的追求。经过三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我们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对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精心规划,以课程建设为发展重点和工作抓手,促进了师生的个性发展与学校的特色发展。
一、学校个性化发展目标体系的建构
1.明晰学校发展愿景
学校是什么?在我们看来,学校不是一个物质的组合体,而是一个生命的集合体。来自世界各地的师生,共同组成了清英外国语学校这一独一无二的生命集合体。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提出了“学校中的儿童地球村”这一学校发展愿景。学校对于来自不同背景、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儿童来说是一个精彩的世界,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儿童地球村。 学校是属于儿童的,学校成为儿童的学校;学校是展现世界的,学校就是世界的村落。学校在世界中,世界也在学校里。
2.明确学生培养目标
我们认为:从儿童到成人这一成长过程中,学校是一个学习场,同时也是生活场,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与地位。在不可复制、不可重来的学校公共生活中,学校应该引导儿童自然、自由、自觉地成长,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创造。因此,我们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学会共同生活”的培养目标。
基于学生培养目标,立足于学会共同生活的实践层面推进研究,通过学生调查、教师访谈、家长问卷、专家论证等四个步骤,从“安全素养、关系素养、参与素养、时代特需素养”四大维度形成了清英学生核心素养的四轮驱动模型,不仅有从一级指标到二级指标的制定,更有从顶层的系统设计到底层的系列实施,理论的模型建构与实践的行动推进互为促进。
3.确定课程建设目标
什么样的课程是好的课程?好的课程一定要有更多的选择性、更高的适切性、更强的发展性。我们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努力为每一位学生设计课程,让精彩的课程成为学生选择清英、信任清英的理由。建构适合不同学生多元发展的路径,尊重师生的个性选择,鼓励师生的个性发展;发现学生的不同潜质,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探索人才成长的规律,尊重个性选择,鼓励个性发展。
4.确立教师发展目标
学生要个性化发展,必须以具有个性化课程实施、开发能力的教师为支撑,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有特色的教是保证。我们认为:每个教师都要发展,但不一定是一样地发展;每个教师都要提高,但不一定是同步的提高;每个教师都要合格,但不一定是相同的规格。我们提出人人成为课程的研发者,开发和创造自己的课程,并在此过程中收获四种能力: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独立建构课程的能力,创生教学策略的能力,完善课程体系的能力。最终人人成为自己、成长自己、成就自己。
二、支持个性化发展的课程体系建设
1.创生学校课程标识
把清英外国语学校这个儿童地球村看作是一个大教室,强调教育的视野、课程的视域,让“清英”这个大教室时时处处都彰显其特有的教育功能。我们把这个大教室叫做“第七号教室”,在“第七号教室”诞生的课程就是“七号课程”。“七”与“清”谐音,意味着这个教室是带有清英特质的教室;“七”与“七彩”相连,意味着学生在清英这个大教室共度七彩童年生活;“七”与圣经《创世纪》第七日相呼应,意味着我们倡导的是真正属于主体的课程文化;“七”与“六”相连,更寓意超越六年,影响当下,更影响未来。
2.构建课程结构图谱
从儿童发展与成长的规律出发,从“我与自身”“我与自然”“我与社会”三大维度进行系列化的思考与系统性的建构。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全面整合为“七号课程”。根据课程内容与目标的不同,划分为“人格与品德”“阅读与表达”“思维与探究”“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以及单领域或跨领域的“综合与实践”。
3.形成三种课程类型
在“七号课程”图谱的整体建构下,我们根据课程实施对象的不同,将学校课程分为三大类别,分别是普适性课程、专设性课程和儿童自创课程。三类课程互为补充,为每位学生提供“基础发展+个性成长”的全方位服务。通过“联课+基础课”“自然班+走班”“必修+必选+可选”等多元共融的方式,实践“用自己的课程教与学”。
普适性课程,是普适所有儿童的课程。涵盖各类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基本活动经验,是培育学生基本素养的课程。普适性课程分为基础学科课程(涵盖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科学等)、学科联合课程(包括单学科的联课和多学科的联课)、节庆典礼课程(包含成长仪式课程、文化探究课程等)。
专设性课程,是个性定制课程。我们致力于为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以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与个性成长。专设性课程有学校层面的专设课程和教室层面的专设课程。学校专设性课程,分为每周选修课程和每日选修课程。每周选修课程以学期为时间单位,开学初进行电子选课,每周三下午两节课全校走班选修。每日选修课程包含每日专设课程与每日社团课程。每日专设课程以项目学习为形式,学生自我申请,提前进行原课表课程学习,经过考核后可在班级开设普适性课程的时段参加专设课程学习。教室专设性课程,为班级学生设计能满足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展需求的特色课程,同时也促进教室的特色发展,各具特色的教室形成了教室共同体,提高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近三年来,老师们先后创生了近60门教室课程,如:金蔷薇课程、小古文课程、读写绘课程、茶艺课程、电影课程、邮局课程、黑小麦课程……他们在课程研发中寻找到了自己的生长点。张中权老师的邮局课程被《中国教师报》评为世界最有创意的28个课程之一,孙爱国老师的石头课程登上江苏春晚,《当代教育家》介绍詹丽萍老师的发夹课程故事,《中国教师报》刊登李静洁老师的电影课程叙事等。
儿童自创课程,是从儿童的经历和体验中“长”出来的,真正属于儿童自己的课程。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位儿童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研究基地、研究项目、研究内容,必然会生发属于儿童自己的故事。毛毛虫、小蚯蚓、蜗牛、枫树、蚂蚁……一系列常见普通的事物都可以成为儿童课程探索的载体。家庭实验室、编写属于自己的书、小种子课程、轮胎课程……一门门儿童自创课程在校园各个角落生长。
三、优化课程开发、实施与管理的研究
1.探索三种整合方式
(1)基础学科课程强调学科内部的整合
从单元整体的角度重组:遵循整体原则,多种版本融合,单元主题统整。把各类资源、各种文本、各式作品通过主题进行链接,形成关系,建立结构,从而形成群文阅读、组块教学的新模式。
从体系迁移的角度重构:将分布在各册的相关内容进行整体打通,聚焦核心知识与关键能力,以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孕伏为主线,从结构到建构,回归知识发生发展的原初状态。
从实践运用的角度重建:建设语言学习的真实环境,建构语言交际的真实场景,激活语言交流的真实需求,形成语言文化的真实传播。苏教版译林牛津教材与原版牛津教材相互融合,以场景为主线,以主题为串联,建构形成校本化的英语课程内容体系。
(2)学科联合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统整
技术为媒,建构探究课程:将数学、信息技术、科学三门学科打通,以项目学习为方式,以团队合作为基础,以实验研究为过程,形成集实验设计、变量控制、技术应用、测绘分析、成果为一体的探究课程。如:“蒜叶的生长”研究项目,以苏教版数学教材中“蒜叶的生长”为基点,综合运用科学实验的变量控制,IPAD摄影与摄像,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与分析,最终通过美篇、小影、初页等app进行成果。
创造为魂,建构童话课程:集中两个星期约16课时,通过时间的联合、师资的联手、基地的联动,借助读童话、编童话、写童话、演童话的全过程,引领学生在品读、感悟、续写、创编、导演、表演中领悟人性的美好与生命的美妙。在协同中创造,在合作中超越,在分享中收获。每一个角色、每一段情节、每一种表达、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背景、每一个道具,都充盈着儿童对于人生的理解、对于梦想的追求。
体验为核,建构岗位课程:“儿童地球村”是一个与真实世界一样的全职业体验馆。拥有集超市、邮局、银行、机场、车站、农场等为一体的儿童地球村体验中心。儿童基金会、模拟联合国、少年科学院、梦想星巴克、超市CEO等一系列“儿童地球村”岗位体验项目课程群组的建立,让儿童在小小的世界中、在变化的岗位里、在共同的生活中学习、体验、成长。
(3)节庆典礼课程强调超学科整合
三大成长仪式课程:选取六年成长生涯中最具意义的三个时期,形成独具特色的清英成长仪式课程。“书包节”寓意小学旅程的开启,借助书包这个物化载体开展系列课程。通过开发系列化与书包相关的主题研究,融语文、数学、英语、艺术、体育等全学科内容,引领儿童爱上学校、爱上班级、爱上团队、爱上学习。“换牙节”寓意成长旅程的相伴,借助牙齿这个物化载体研发系列课程。以生动形象的牙齿形象为导引,开展关于健康与成长的系列专题研究。“单车节”寓意未来旅程的开启,以单车这个物化载体进行全系列课程的设计。贯穿六年级整个学年,包含梦想课程、勇气课程、团队课程、青春期课程、宴会课程、感恩课程等等,在单车节毕业典礼课程中达到最。
两大文化探究课程:在系列化的课程设计与实施中,提升每一位儿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力以及对于世界文化的理解力。中国文化节,学生们以56个班级,研究56个不同的民族。通过走进民族传统节日、了解民族服饰文化、感受民族饮食文化、学习民族语言文化等感受中国文化的多元与多姿。外国文化节以科技、政治、饮食、运动、文学等多个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每一届聚焦一个国家(如:走进美国――自由与梦想,走进德国――自强与坚韧等),引领学生广全球视野,拥世界胸怀,担人类责任。
2.创新两类课时设置
在“七号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系统整合了课程与课时,在不改变课时总量的基础上调整与优化,设置了40分钟的基础课与60分钟的联课,从而实现课程设置的个性化与最优化。通过前期的调研、采访与分析,我们对60分钟联课进行了详细的可行性分析与问题的提前性破解。从学生立场与学科角度出发,建构起不同学科、不同年段的联课教学组织模型。
3.建构一种易课理念
我们大胆提出了“易课”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角色从学科教师走向领域导师。学生的身份从单科的学习者成为整合的探究者,从个体的学习者成为团队的合作者。学习的过程聚焦协同学习、深度碰撞、差异引领、成果共享。形成“三学三展”的易课模式:课前自主先学,课中合作群学,课后拓展延学;课中自我展示、同伴展示、团队展示,并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五个不一样:学习进度可以不一样(延后学习、提前自学),学习目标可以不一样(普适目标、个性目标),学习内容可以不一样(整合学习、跨段学习),学习地点可以不一样(教室、个性化学习室),学习方式可以不一样(小组学习、个别学习)。
4.开发一套选课系统
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同样重要,只有让学习变得像游戏一样好玩,孩子们才能被吸引。在信息化技术背景下,我们开发了学校课程管理平台,设置了选课系统。生每人一个账号,一站式登陆,实现电子选课、即时备课、资源共享、数据记录、评价跟踪、成果展示等为一体的选修课程管理系统。
四、改革课程评价的内容与方式的研究
1.尝试推进全程性评价
形成课程开发的全程评价体系。重视课程开设的需求评估、课程纲要的撰写评价、课程实施的过程评价、课程成果的展示评价。
2.尝试推进立体性评价
从课程开发与实施者、课程参与受益者、课程观察与管理者三个维度对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与实施效果进行立体性评价。
3.尝试推进特色性评价
(1)从单一课程评价走向整合领域评价。如:从文化意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与情感态度五个维度形成“阅读与表达”课程领域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
(2)从量化定级评价走向质性升级评价。校本化制定普通话评价标准、英语考级标准、中英文写作升级方案及阅读银行评价方案,引领学生自定目标、自我挑战、自我提升。
(3)从技能达标评价走向素养发展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能力进行跟踪记录与实时评价。如:结合学校“假期直通车”作业改革,进行“阅读与表达”假期作业内容、形式的设计研究,重视个性阅读,提倡综合实践。
五、学校课程管理的原则与策略的研究
1.目标体系建构的三大原则
(1)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原则。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学校中也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生命。基于个性化发展目标的课程建构需要我们看到不同、尊重不同、发展不同。
(2)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则。每一个教师都是一个富有独特思想、独立人格的生命体。课题的研究、课程的建构、课堂的实施过程,不仅仅是促进儿童的生命成长的过程,更是师生同生共长的旅程。让每个教师感受专业的价值、体悟教育的幸福,是学校的应有之义。
(3)基于学校特色建构的原则。学校最大的特色不在环境而在课程。每一所学校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课程。学校课程之根正是学校的文化之魂。每一所学校都应该用课程为学校立魂。
2.学校课程建设的一项理念
学校成其为自己的学校,课程成其为自己的课程,课堂成其为自己的课堂,每一位师生都可以、也应该“用自己的课程教与学”。用自己的课程教与学,其目标是为了自己的发展。自己是课程的资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己要参与课程的决策、设计与实施,每个人都是课程的领导者与创造者。自己的课程,从群体上讲是学校的课程;从个体上讲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自己的课程。这里的教,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学生的教。这里的学,既指学生的学,也指教师的学。[1]
3.学校课程管理的三种策略
(1)理念、机构、机制一体改革。确立学校教育哲学,指导学校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层次。变革学校组织机构,从行政管理走向专业引领。改变学校管理机制,从被动参与走向主动创造。
(2)课程、课题、课堂一体探究。以改变思维方式为第一要务,课题导航课程变革,课改推进课题深入,改课实现研究增效,实现课题高位引领与课堂底层实施的双驱动,建构“课改―改课”一体化进程,让课程、课题、课堂共生长。
(3)研发、实施、评价一体管理。形成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的学、研、创共同体。从课程研发、课程实施到课程评价的全程进行指导、推进、督促、评估、反馈、调整与优化。
基于个性化培养目标,全员聚焦课程的结构方式、组织方式、实施方式的改革,形成了人人开发、人人研究、人人发展的良好科研生态。教师的课程意识得以提升,研究能力得以提高,特色发展速度得以加快。而课程内容的多样与可选,课程实施的立体与特色,又促成了儿童个性化发展目标的达成。创新学校课程体系,推动的不仅是师生的个性化生长,还有学校的特色化发展。改变是研究的常态,创新是行走的姿态。课程改革,我永远在路上。
篇2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物理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B-0023-01
本次高中物理新课改倡导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进行物理学习与探究的能力,并且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学到的物理知识,对社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解读。高中物理新课标还要求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新课标的一些教学理念与育人方法和传统的教学理念及育人方法出现对抗,多数教师难以接受新课改的一些理念,利用新课标进行教学时,很多高中物理教师手足无措,不会进行教学设计,不知如何选取教学内容,不懂得利用评价来促进学生进行高中物理学习。如何有效利用新课标辅助高中物理教学,如何让高中物理教师掌握新课标的理念与方法,成为时下新课标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笔者将对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策略进行论述分析。
一、加大对高中物理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素养
本次高中物理新课标的实施,对于教师的素养提出很大挑战。某种程度上讲,教师是新课标的具体实施者,如果专业素养强,对新课标的一些教学理念与方法理解透彻,在教学过程中展示出来的教学能力以及对新课标的驾驭能力也会较强;反之,如果高中物理教师的专业素养相对较差,不能理解新课标的理念与方法,则会制约高中物理教学。因此,高中物理新课标的实施前提便是优秀师资的匹配。为了贯彻新课标的理念,需要基层的高中加大对现有师资的培训力度,多设定讨论学习的机会,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适当聘请高校教师及专家推广经验,丰富高中物理教师专业素养。通过培训来实现教师素养的提升,通过培训来实现新课标理念更好地灌输,以培养出更多优秀师资,保障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实施。
二、利用网络拓展高中物理教学资源
本次新课标的一大特点便是教学内容选择的宏观性,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书本教学,并通过让学生不断接触一些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物理知识对社会中的物理现象进行解读,培养学生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当前我国快速发展的信息资源,使高中物理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拓展教学资源成为可能,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系统进行高中物理实验的演示与播放,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系统播放一些好学校,著名物理教师的授课片段,对学生进行新奇的刺激,激发学生进行高中物理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兴趣与自信心
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自信心与物理学习兴趣对于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够起到积极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高中物理学习。成功的体验属于心理范畴,主要是指通过成功的刺激让学生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继续努力。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学习,物理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着手,通过兴趣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随着学生兴趣的增强,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设置困难问题,让学生独自解答,学生经过努力完成这一问题,并获取成功的感受,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实现兴趣与过程的循环反馈,从而促使学生进行高中物理学习。
四、构建新的师生互动体系
在传统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只有课堂提问、批改作业及试卷、个别谈话等有限的几种,这些方式作为检测和提高学生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手段,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应把这项工作继续进行下去,我们不能因为课程改革就把传统教学本身的优势放弃,也不能抱残守缺、更不能邯郸学步。笔者认为,不管是传统还是外来的教与学的模式,都应在新的形势下,理智地思考、合理地应用,做到去粗取精、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因此,教师应把传统的师生交流方式作为基础,构建适应新课标理念下的师生互动体系。教师批改作业也要体现出教育的人性化,在对学生做错部分不再是打上一个叉,而是画上一个问号,表示此种解法有问题,请思考。对作业完成好的优秀学生用适当的语言进行奖励,对学习差、问题多的同学给予鼓励,帮助其制订学习计划。同时要求学生将近期教与学的感受写到作业本上,使作业本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这对学生学习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也符合新课标理念。
参考文献:
[1]唐建勋.高中物理习题课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数理化教学(下册),2010,(12).
篇3
有了工作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就可以协调大家的行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地理教师学期个人工作计划,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地理教师学期个人工作计划一
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三3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在一学期紧张忙碌的工作中,忙中有乐,忙中有得。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归纳如下:
一、加强学习,革新思想,树立新理念
认真学习校领导提出的学校教育发展战略,深入开展校本革命,建立多元课程体系、深化课改步伐、促进教师发展。结合自身实际,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本学期我坚持认真学习,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一种责任,我常读的刊物是《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等及一些相关的教辅材料及自己购买的有关新课程的书。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深入分析解读高考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努力钻研教材,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二、踏踏实实进行教学工作
结合我校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差、思维懒惰等特点,我采取低要求,低难度,采用小步教学法,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以达到落实双基,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提升地理解题能力的目的。
1、制定合理复习计划。
在第一轮复习阶段,强调一个“实”字,侧重于落实“课本”,夯实基础。要求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层次性的原则,引导学生归纳所学知识,落实章节检测过关达标。我在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有听写,并及时批改,在下一节课给学生反馈。这可以让学生及时复习,也知道了什么知识是基础的、必会的。二轮复习突出一个“综”字,以专题复习为主线,以高考考点复习为面,以提高能力为着眼点,以知识的整合、能力的形成为目的。复习中以高考题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联系热点,渗透考点。
2、做好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意识。
更新复习观念,改变传统的复习方法。在复习中使学生做到“五个学会”:
①学会自己看书。全面看、细致看、深入看,多问几个为什么。
②学会看图。会看、常看。
③学会做题。建立错题集、善于反思。
④学会做笔记。
⑤学会提问。
不明即问,不懂即问。特别是引导学生学会提问的方法和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引导学生提问。不仅是在学习中提出教材内容中的问题,也鼓励学生自己给自己主动的提问题,从而启发思维方式,使问题得以解决。引导学生反思。只有经过思考加工,才能真正的理解,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形成自己的看法。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很注重思考这个环节,每一章节都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来思考,任何事物都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另外,让学生参考目录,思考章节内容;让学生看着地图或图表,联系有关的知识。
3、做好待优生的转化工作及艺考生的.提升工作。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待优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的待优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待优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为了确保高考的平均分,待优生的转化至关重要。
首先,帮助待优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加强与待优生的了解和沟通,帮助分析其学习困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帮扶措施。
其次,做好艺考生的提升工作。对于艺考生来说,从年前就开始的艺术联考、校考让他们耽误了很长时间的文化课复习。在接下来不足三个月的时间里,应如何指导艺考生进行文化课复习,提高文化课成绩。
艺考生文化课复习的四个要点:
一是要对文化课的学习树立坚定地信心,在面对文化课学习上要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和积极地情绪;二是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不仅要有每天,每周,每月的学习计划,更要有每个学科的详细复习计划;三是要有针对性,要明确自己文化必须达到的成绩,将成绩分解到每一科,紧紧围绕考纲、围绕基础有针对性的开展复习;四要针对高考核心考点各个突破。
总之,一学期来,干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地理教师学期个人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世纪精神为指针,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力度,按新的课改模式上课,努力做到高效,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地理教学成绩,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1~8班地理教学任务,每周2个课时。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学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给了地理学科应有的地位。大多数学生刚升入中学,有较强的进取心,且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今后学习中的一大优势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学习又存在不稳定的特点,有可能导致班级纪律涣散,而影响整体学习成绩,这些都是应该考虑和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
三、本册教材分析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14节: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八章《天气与气候》,第九章《居民与聚落》,第十章《发展与合作》。向学生讲述了最基础的地理知识,通__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地方的不同自然环境,感受日新月异的地理环境变化,了解大自然的奥妙。
四、本学期总体教学目的要求
1、让学生获得最基础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和读图能力。
2、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懂得人地对立同一关系,使人类发展与环境相协调。
3、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4、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五、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1、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导学案。
2、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6、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教学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8、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9、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10、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1、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地理教师学期个人工作计划三
一、 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综合分析我校20__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成绩和高二期末考成绩,高三地理备课组的老师们对本届学生的地理学力水平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一致认为本届学生整体的地理素养较低,基础较薄弱,缺少尖子生,本校学籍学生落后面较大,地理高考备考形势非常严峻。为了有效提升我备课组老师的教学水平,搞好第一轮复习,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特制订本学期高三教学工作计划。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第一轮复习必须紧抓地理教材、地理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注重双基教学,构建地理主干知识框架和网络,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关注社会和生活。处理好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热点问题应体现地理学的应用功能与社会价值;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图表、文字信息的分析应用能力。教学中应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评价、归纳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一轮复习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钻研教材、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
每位老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考试说明,研究20__--20__年高考题,教师要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认真学习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重视每次月考后集体备课对试题的分析,根据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评试卷或调整教学策略。
2、抓好“双基”把握好教学导向
在高三的备考中,教师的复习不能带有侥幸的心理去猜题、押题,一定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立足于“双基”,从地理概念、地理分布、地理事象,到地理读图、地理过程、地理原理,再到地理观念、地理能力、地理规律,要强调地理特征的空间性。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为此,应重视地理原理的教学,并重点抓住以下几方面:一是夯实基础识,到边到沿,不留死角;二是建构和完善学科主干知识体系;三是对重点知识形成专题,挖掘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强化规律(过程)和方法,重视联系和运用。
3、强化地理图表的学习
空间性是地理学科区分于其他学科的最主要特点。地理高考题可以说是“无图表不成题”,从客观性试题到主观性试题,均以图表为信息加以命题,可以说学生从地理图表中索取信息的能力,是地理高考成败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平时复习,应以课本中原图为基础,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地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等类型的综合分析能力。
4、注重地理能力的培养
知识在于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素养、地理灵感以及地理能力,强调对自然地理的理解、判断、推理、归纳、应用,突出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迁移整合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描述、阐释事物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5、加强案例教学,训练学生解题思路和答题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反思我们的常规教学,教与学都必须注重方法。这方法就是要做到选取典例,通过案例式学法或教法,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实施案例教学,教会学生以不变应万变。训练学生进行学科术语规范、条理清楚、突出关键词、逻辑严密的表述。
6、关注社会、关注时政热点和焦点
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如: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温室效应与臭氧空洞、气象灾害与自然灾害、外来物种入侵、南水北调、能源问题、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三农问题、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崛起、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等,地理学科的时代性强,在日常教学和训练中应以反映现实和热点的“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素养,以体现培养学生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价值。
7、训练学生用学科术语规范答题
从这几年的高考阅卷和试题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审题不到位、答题没有要点也是导致高考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准确审题、规范表述、严谨答题的能力是高三一开始复习老师就就必须有意识的培养,要尽可能将失误减少到最低。
8、落实好每周的有效训练
篇4
关键词: 中学备课组建设 备课组长 备课组工作
全国大多数中小学校都在年级设立了学科备课组,直接组织一个年级、一个学科的集体教研备课活动,成为学校最基层的集体教研备课组织。学校备课组的发展直接关系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影响一个学校教师的成长,特别是新教师的成长。我担任高中历史备课组长长达十五年,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看法。
一、学校在备课组建设中的作用
1.学校要制定备课组工作规则。规则规定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具体时间、地点及其他基本要求,使集体备课能规范有序地进行。
2.学校要对备课组的工作加强管理。每次集体备课都由学校派工作人员进行严格考勤,对无故缺席的教师进行适当的批评和处罚。每次集体备课后,备课组都要向学校相关部门上交集体备课的详细纸质材料。没有严格的监督机制,学校制定的再完善的集体备课规则也只是一纸空文,集体备课必然会流于形式,集体备课的质量就无从保障。
3.学校应为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准备充足的资料。订一些中学学科杂志、报纸,便于了解学科新理念观点和新教研成果,并及时有选择地运用到集体备课和教学中。订课标,使集体备课和教师的教学目标任务明确。买一些优秀教案,使集体备课能吸收其他学校老师备课的优秀成果。
4.学校要加大备课组集体备课的经费投入。我校备课组的老师每周都在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花两个小时时间进行集体备课和教研,却没有任何报酬,部分老师意见大。为调动教师参加备课组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学校应该按一定课时给予参加集体备课的老师一定报酬。学校应该对备课组投入一定经费,让备课组购买一些备课资料,适当组织活动,融洽备课组内教师之间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5.学校任命合适的备课组长。
二、对备课组长的要求
1.有较高的学科教育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备课组长是备课组的核心,必须有较高的学科教育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在集体备课中能提出独到、精辟和深刻的见解,才有能力带领备课组老师进行高质量的教研和集体备课。
2.组织协调能力强。备课组的工作繁琐,需要备课组长进行周详的安排、组织、协调和落实,然后才能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和质量。
3.有优秀的品质。备课组长要有奉献精神,在每次集体备课前,都要进行充分的准备,集体备课时,积极发言,阐述自己的精辟见解,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备课组其他老师教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备课组长要胸怀宽广、思想开放,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容纳得下不同风格和个性的老师,形成团结和谐的备课集体,保证集体备课顺利进行。
三、备课组工作的开展
1.制订学期集体备课的详细计划。内容包括教学进度安排、集体备课的教师安排、学校布置的公开课讲课安排、阶段训练试题和考试试题的命题安排、外出交流学习计划等。计划一定要周详具体和切实可行,安排一定要落实到人。
2.集体备课的具体流程。(1)一人主备,其他辅备。每次集体备课由一名老师主备,主备老师充分备课,并形成电子文档教案、辅助备课老师也要准备,以提出有水平的意见和建议,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2)集体备课,形成正式教案。集体备课时,每位老师都要带上课标、教材和笔记本电脑等,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首先由主备教师把自己备课的教案初稿电子文档传给备课组其他教师,并全面介绍备课内容,然后由备课组教师对电子文档教案逐一讨论,形成最终教案。(3)课后反思,及时总结。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对原有教案进行了教学创新,发现集体备课的教案有需要完善的地方,课后要及时交流总结,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个人发展。
篇5
关键词: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 英语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
新课标的重点是: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注重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培养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面对全新的教学理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才能把握正确方向,实行有效教学,达到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效果。
结合自身的从教经验,在英语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是否注重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传统英语教学中,受考试这只无形手的影响,教师过分强调英语知识的教学,以考取高分为标准,而忽略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沟通交往能力,造成了只会考试,而无交往能力的哑巴英语。这是当前英语教学中重点解决的问题。教师作为新课标英语教学的实施者,应向学生明确:学英语的目的并非只为了考试升学,更重要的是学习一种语言技能,多掌握一门语言,也就多了一种交流的工具,一种认识事物、认知世界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一定词汇量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多给学生一些直接交流的机会,如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创造情景剧,鼓励学生大胆的说英语,给他们足够的发挥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思维,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把课文中所学词汇加入到会话中,让学生自由用英语交谈,允许学生模仿课文内容,适当增减,自由发挥。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通过问答形式作简要的复述。由单一的讨论内容过渡到综合内容,把几个不同内容的话题串联起来,既复习旧知识,又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长期坚持下来,自然也就提高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能力。
二、是否注重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
传统英语教学中,大多采用“灌输式讲解法”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教法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懒惰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当前英语教学中,摈弃这种传统教法,以学生为主题,采用积极引导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在学习及应用英语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在长期教学中总结了以下方法:
1、根据学生掌握英语的程度,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长期目标与短期安排相结合,坚持每天做好课前预习,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教会学生正确的发音,打好语音基础,这样在遇到生词的时候,可以自己查阅字典,读准发音,学习新词汇。
3、每天坚持听录音,并积极地模仿标准的英美人发音,加强听力训练,增强英语语感。
4、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它,既锻炼了客服困难的意志,也提高了自身学习的能力。
5、英语学习具有遗忘快的特点,要温故而知新。
三、是否对学生进行有效性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教学评价能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有助于反思及调整学习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评价通常采用即时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互结合的方式,即时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表现,及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改变进行评价,通常为口头评价,充分发掘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阶段评价则是在完成某一个阶段的英语学习后,对学生进行的测试评价,这种评价主要以测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侧重于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通过评价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通过教学评价,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与策略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不断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发展与完善。
实现英语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任重而道远;作为新课标的实施者,教师只有不断地对自己及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才能使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善于反思,坚持反思,我们一定会在反思中获得突破,总结经验与规律,更好地完成新形势下初中英语教学工作。
引用文献:
[1]雷雪琴.关于初中英语教学反思的浅滩[G].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姚宏东.新课背景下,如何进行深刻而有效的教学反思[G].陕西教育(高教)
篇6
关键词:新课标 学法 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做为高一的老师,在学生人生中这关键的发展阶段,我们积极正确的引导,会对他们的今后的人生路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我们都应该有高度的责任心,做一个合格的引路人,培养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逐渐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我根据自己的实践和体会,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是为了不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新科标的最终目标。“人类社会已进入终身学习的社会”,让学生爱学、会学、学好,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是新世纪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中学英语教师必须担负的责任。
首先,要学习好,必须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为有了计划就不会慌乱,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有计划就有了学习目标,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努力方向,长远目标和短期结合,宏观目标和具体的目标结合,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和约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所以,高一新生刚进学校,我就不断的强调计划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其次,要求学生课前自学,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增强听课效果。
第三,课堂是一个最关键环节,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维,力争在课内就把这节课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记住,当堂消化,给课外留充足的时间自由安排。
第四, 勤记笔记也很重要。学生在做笔记的过程中,能学会信息筛选和浓缩,锻炼思维、提高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提高浓缩信息的加工能力。也可以让学生的思想进程与教师的思想进程必须一致,集中注意力。
第五,课后要求学生及时复习。科学的、高效率的学习,必须把握“及时复习”,课后复习、阶段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结合,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反复的重现是学习语言的不二法宝。
最后,一定要学生反复练习。“English can be learned but it can’t be taught”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在使用中学会的,交际能力只有在交际中得到最有效的训练和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常应引导学生争取各种训练机会反复练习,不断的听,说,读,写,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多多练习英语、使用英语,培养真正的交际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和训练,学生慢慢掌握了学习的方法,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也会感觉教学越来越轻松。
二、重视课堂教学
在中国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课堂里度过的。所以,抓住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我们应该认真钻研的一个课题。
首先,课前的准备。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不充分了解我们教的对象学生和透彻的理解我们的教材,在课前根据具体的每一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就无法达到我们期望的教学目标。所以,课前,一定要认真的备学生备教材,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有效的方法来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和不同的学习对象。正如某教育家说的:“优秀的教师总是充分利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最好的教学材料。”
课中,可创设适当的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引发学生参与交际的兴趣,培养他们使用英语的能力。
其次,采用多样式,如:复述、表演、辩论、演讲、口头作文等训练方法,使学生通过实践来锻炼实践英语的胆量和英语口语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表现自我。
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随着多媒体、影碟机、网络的广泛运用,英语教师应充分运用这些媒体,根据课文具体内容,制作直观易懂的课件,使课文中角色鲜活起来,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课堂上,自始至终,教师必须自己要保持高度的热情,用我们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激情,用我们温暖的目光,向所有的学生传递老师对他们每一个人的关注,让他们体会到老师的关心,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40分钟才能真正成为有效的课堂。
三、重视课外拓展
重视课外阅读指导。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学习仅仅限于课堂的40分钟,要想掌握一门语言完全是不可能的。必须要在课外无限的时间里,进行大量的复现学习活动。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办英语板报、唱英语歌、排英语短剧、诗歌朗诵、英语广播、对话表演等等听、说、读、写,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些活动让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发展了智力,培养了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此外,
更重要的是,我要求学生每天定时课外阅读。
高中英语教学的侧重点是阅读,因为在非英语国家里,在缺乏语境的情况下,通过阅读来提高学习者的外语语言能力是最方便最现实的选择。《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阅读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篇领悟能力和语言解码能力,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贯通;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逻辑理解能力;要求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增强阅读量和扩大记词汇量等。
然而目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主要围绕教材展开,教学信息量少,语言输入有限,这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扩展,也跟不上当前高考对学生词汇量的要求。从这些年高考卷来看,都具有鲜明的导向,就是必须扩大词汇量,要阅读有关现代生活、社会、文化、科技的文章,提高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高考对考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长句、难句增多,生词量加大。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制约自己阅读能力提高的关键在于词汇量的不足及高质量、接近现代生活的阅读材料的匮乏。因此,鼓励学生多渠道扩大阅读量和词汇量的工作势在必行,必须全班性开展课外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必须从高一抓起。
我结合教材中课文的主题补充各类富有时代气息的课外阅读材料,提高语言复现率,促进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掌握,从而增进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同时,引导学生借助词典、运用阅读策略,每天安排是一定的时间,阅读包括信件、广告、说明,小说,幽默,名言,散文等形式的语言材料,理解意思,增加无意识记忆,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各种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我告诉学生,我们高中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 36 万个字。课外阅读要产生效果,必须持之以恒,从高一做起,量变产生质变,当我们的阅读达到一定的量时,我们的英语整体水平才能稳定地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学生们慢慢的感受到了阅读的效果,阅读速度渐渐提高了,词汇量渐渐大量,语感慢慢变敏锐了,理解能力增强了。
参考文献:
1、丛光“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的因素及对策[J]”山东外语教学,1993(l)
2、杨莹“浅谈高中英语学法指导”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2)
篇7
一、以考促学,增强小学教师教学实践的反思意识
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反思型教师的要求。教师要树立起“专家”形象,必须重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反思,充分挖掘日常教育活动中的经验与素材,积累知识,丰富案例,改进工作,增长智慧,养成研究的习惯[1]。教师的反思意识应从三个方面考评:一是结合日常的教育事件,考量教师提炼研究的主题,督促教师形成学术探究的自觉;二是捕捉当下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求教师记录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路、措施和成效,考量整个问题处理的过程和效果的反思能力,督促教师逐渐形成研究问题的自觉;三是考量教师的成果转化能力,要求教师系统地梳理自己的感情、体验、认识、见解,努力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形成文字,并与同仁分享,从而形成助他型教师的自觉。考量,促进教师增加有效的教学行为,使教师的专业视野不断开阔。
二、以赛促训,增强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意识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结合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竞赛活动,将极大地促进教师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的形成。以新课标为准则,开展教师的创新研讨课,有助于教师对于新课标中三种教学目标的理解;开展教师的不同年级的示范课,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为青年教师成长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开展结对师徒汇报课,有利于老中青教师取长补短,改进教法,明确下一步前行的目标,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探索和开拓“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趣味化”的课堂教学新思路[2],层层开展“五课”活动,即备课、上课、说课、评课、改课活动,促进教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向40分钟要质量,把质量意识印刻到教师的心灵深处,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意识,激励自己奋发有为,使得课堂教学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三、以研促教,增强小学教师课程建设的精品意识
毋庸置疑,小学教师中课程的教学设计、教材理解、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正如部分教师常说感到自己理论没少学,教研活动没少参加[3],却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小学教育的盲目性、随意性。究其原因,实际上是教师缺乏对所授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的力度不够,缺乏应有的课程开发的理念与方法,不明白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从而导致教学“瓶颈”的产生。于此,需要重点做好“三个研究”:一是坚持定期开展课程主题研究活动,深入钻研教材,制订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积极改进学科教学;二是研究新的教学理论与方法,用以指导学科教学;三是广泛参加“走出去,请进来”的教研学习活动,加强校际、校内交流,博采众家之长,互相学习,共同提高,逐步将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建设成为精品课程,不断提高课堂情境的驾驭能力。
四、以评促管,增强小学教师专业的认同意识
教学管理的实质就是为师生服务。建立完善的目标评估制度,根据教师的工作业绩来确定教师的晋职晋升,将极大地调动教师参与办学的积极性,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如实施“骨干教师培训方案”、“特别贡献奖奖励制度”,对于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实行免费培养政策,促进其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实施“年终教师考核制度”,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评优等,提升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鼓励教师不断进步;实施“拜师结对制度”、“课题实验管理制度”、现代师徒制度,让有经验的教师帮教青年,促进其共同成长;制定详细的教师专业化成长考核细则,奖优罚劣,拉大分配差距,减少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建立抓一个科、蹲一个班、授一门课的制度,落实领导的管理责任[4],形成一套全新的教师管理评价系统,规范操作规程,大力表彰在各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让教师在岗位上体验职业的幸福感,对教师职业产生认同和敬畏,为专业化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以践促学,增强小学教师的自我创新意识
教师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职业,有效教学理论的提出为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和观念指明了方向。学校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教学问题与对策》、《课程与教学论》、《新课程教学案例》等的学习;教师应根据自身的职业规划,制订学习计划,明确目标,分步实施,主动进行网络学习,进入高校研修,积极参加校内外交流活动等,不断更新专业结构,提升专业水准。并要应对时展的要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力求在教学实践中学会与学生共同成长[5],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实践、内容和方法上的一体化,真正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淑芬.基于有效教学理念探索高效课堂[J].天津教育,2012(3):61.
[2]吴金平.有效教学理念下的情境设计[J].科技导刊,2012(1):9.
[3]刘国庆.用有效教学理念引领小组活动[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0(8):9.
[4]李江涛.树立有效教学理念[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11):89.
[5]宋颖.浅谈在有效教学理念下数学探索能力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9):58.当前,有效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全新的教学理念,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都有积极的作用。以有效教学的理念为指导,促进专业化成长,不仅是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教师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助推和保障。
一、以考促学,增强小学教师教学实践的反思意识
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反思型教师的要求。教师要树立起“专家”形象,必须重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反思,充分挖掘日常教育活动中的经验与素材,积累知识,丰富案例,改进工作,增长智慧,养成研究的习惯[1]。教师的反思意识应从三个方面考评:一是结合日常的教育事件,考量教师提炼研究的主题,督促教师形成学术探究的自觉;二是捕捉当下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求教师记录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路、措施和成效,考量整个问题处理的过程和效果的反思能力,督促教师逐渐形成研究问题的自觉;三是考量教师的成果转化能力,要求教师系统地梳理自己的感情、体验、认识、见解,努力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形成文字,并与同仁分享,从而形成助他型教师的自觉。考量,促进教师增加有效的教学行为,使教师的专业视野不断开阔。
二、以赛促训,增强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意识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结合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竞赛活动,将极大地促进教师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的形成。以新课标为准则,开展教师的创新研讨课,有助于教师对于新课标中三种教学目标的理解;开展教师的不同年级的示范课,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为青年教师成长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开展结对师徒汇报课,有利于老中青教师取长补短,改进教法,明确下一步前行的目标,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探索和开拓“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趣味化”的课堂教学新思路[2],层层开展“五课”活动,即备课、上课、说课、评课、改课活动,促进教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向40分钟要质量,把质量意识印刻到教师的心灵深处,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意识,激励自己奋发有为,使得课堂教学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三、以研促教,增强小学教师课程建设的精品意识
毋庸置疑,小学教师中课程的教学设计、教材理解、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正如部分教师常说感到自己理论没少学,教研活动没少参加[3],却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小学教育的盲目性、随意性。究其原因,实际上是教师缺乏对所授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的力度不够,缺乏应有的课程开发的理念与方法,不明白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从而导致教学“瓶颈”的产生。于此,需要重点做好“三个研究”:一是坚持定期开展课程主题研究活动,深入钻研教材,制订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积极改进学科教学;二是研究新的教学理论与方法,用以指导学科教学;三是广泛参加“走出去,请进来”的教研学习活动,加强校际、校内交流,博采众家之长,互相学习,共同提高,逐步将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建设成为精品课程,不断提高课堂情境的驾驭能力。
四、以评促管,增强小学教师专业的认同意识
教学管理的实质就是为师生服务。建立完善的目标评估制度,根据教师的工作业绩来确定教师的晋职晋升,将极大地调动教师参与办学的积极性,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如实施“骨干教师培训方案”、“特别贡献奖奖励制度”,对于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实行免费培养政策,促进其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实施“年终教师考核制度”,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评优等,提升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鼓励教师不断进步;实施“拜师结对制度”、“课题实验管理制度”、现代师徒制度,让有经验的教师帮教青年,促进其共同成长;制定详细的教师专业化成长考核细则,奖优罚劣,拉大分配差距,减少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建立抓一个科、蹲一个班、授一门课的制度,落实领导的管理责任[4],形成一套全新的教师管理评价系统,规范操作规程,大力表彰在各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让教师在岗位上体验职业的幸福感,对教师职业产生认同和敬畏,为专业化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以践促学,增强小学教师的自我创新意识
教师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职业,有效教学理论的提出为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和观念指明了方向。学校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教学问题与对策》、《课程与教学论》、《新课程教学案例》等的学习;教师应根据自身的职业规划,制订学习计划,明确目标,分步实施,主动进行网络学习,进入高校研修,积极参加校内外交流活动等,不断更新专业结构,提升专业水准。并要应对时展的要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力求在教学实践中学会与学生共同成长[5],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实践、内容和方法上的一体化,真正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淑芬.基于有效教学理念探索高效课堂[J].天津教育,2012(3):61.
[2]吴金平.有效教学理念下的情境设计[J].科技导刊,2012(1):9.
[3]刘国庆.用有效教学理念引领小组活动[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0(8):9.
篇8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生 习惯 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97-02
新课标的逐步深入推进,不仅影响着学校课堂教学模式,也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接受理念和方式有了新的要求。在新课标要求下学生如何更好的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如何适应挑战。我认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什么是学习习惯?是指由重复和不断的强化而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更改的行为、倾向,并且能为完成某种工作而巩固下来的一种需要。那么相应的学习习惯,应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抓住这个黄金季节,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使其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回顾总结几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加之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我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接受新知识之前,提前对教本和有关方面的信息做出了解。在这个过程中,认真预习的学生会对相应简单的知识层面有初步掌握,也会对较难的领域产生自己的疑问。预习的过程既是一个使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又逐渐培养了学生敢质疑、敢提问的好习惯。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对课堂教学目的顺利完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复习是完成新知识内容学习的重要环节。子曰:“温故而知新。”新课学习结束后学生的知识记忆停留在短时记忆中,研究表明短时记忆在人脑中保持1分钟左右,后很快消失。而如果对短时记忆的知识进行有效复习就会成为长时记忆,长时记忆可以保持几天、几个月、几年乃至终生记忆。为了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记忆品质,教师可以推荐一些简单实用的记忆方法给学生如:直观形象记忆法、谐音识记法、特征识记法、歌诀识记法、列表识记法、归类识记法、重点识记法、活动识记法等。
二、勤于思考,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
学习时勤于思考,全神贯注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缩短单科的学习时间。全神贯注,是对小学生注意品质的要求。而小学生阶段低年级学生仍然以无意注意为主,具体生动、直观的事物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这要求低年级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有耐心多花心思。而且适当的监督管理、约束、强迫是必要的。高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发展起来,教师和成人需要长期逐步培养,使学生的有意注意向内部控制这种高水平的有意注意发展。
现在学生学习的课业种类多,如果没有全神贯注的好习惯,作业纯粹是为了完成任务,不仅降低了作业效率更浪费了宝贵的休息时间。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学生一写作业就叫苦连天的原因。不过客观的讲,教师在布置课后练习时也要科学合理适量布置。
除了在作业时需要全神贯注的精神,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全神贯注也至关重要。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中的《学弈》一课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三、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所谓“课堂学习活动”是指为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而设计的,由学生自主参与的各种学习形式。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大部分是交往内驱力向内部动机发展。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设计能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意识,进而形成了一种学习习惯。
其次要对学生的参与多给予口头表扬或激励式奖励,“教师不应该吝啬自己对学生的鼓励”。改变课堂活动只是“好学生”的活动的教学观念,多给予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参与机会和信心。改变“等待学习,等待答案式”的课堂学习习惯。
四、敢于创新,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新课改中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的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敢于向权威挑战,向课本质疑。而要做到这些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于教师的指导,在于教师能放下架子与面子,在于教师的鼓励与参与。事实上,这才是真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关键。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的那样:“心知道该怎样,未必就能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对小学生在行为上监督、约束、正确引导,反复训练。且这个过程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使学生的习惯养成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篇9
伍金泽它/西藏昌都市类乌齐镇第一小学
摘 要:新课标中所提出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比较高,老师们的思想认知以及教学模式都会直接或者间接性的影响到学生们学习所能吸收的语文知识量。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老师要实时的转变其原本的固化语文教学模式,高效的开展各类教学活动,找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
一、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现状
在目前的课堂上,教师都是引导者学生进行学习,同时课堂的教师都是主要的表达者和学习计划的定制者,教师更加倾向于预先设计好问题,学生在回答上也要机械的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完成,所以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过高,最后其也只能死记硬背,根本无法完成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大大地削减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是课堂的氛围不再那么热烈,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据研究表明,在当前的小学教学过程中,我国的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整体的效率较低,较多学生在完成课堂的知识学习之后,其整体效率根本没有达到具体的预设,以语文学科为例,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多使用填鸭教学方式,但是对于当前的教学来说,教师往往没有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导致学生只能在课堂上作为知识的记录者和听讲者,无法成为课堂的主体。由于学生无法成为课堂的主体,最后其会受到相关的影响,简单来说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知识学习,大部分学生只能接受50%,很多学生都无法掌握整体的知识学习,由于学生没有产生良好的兴趣,影响了其实际的学习效率。由于教学方法的错误,最后导致整体的教学效率降低,成为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的现状。
二、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因素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其学习方式都不够科学化,其实际学习方式指导的效果低下,老师们只会一味的将其所需要传授的语文知识直接给予学生,根本没有对其语文知识内容进行提炼以及整合。另外,小学生们受到其年龄以及多方面发展的影响,其对于各类事物的认知程度低下,无法精准的认知到各类事物,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习语文知识的价值以及意义。
三、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方法
(一)多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们自身的自我管控能力低下,其无法更好的约束自身的各类行为,其学习一些新的知识理论时需要兴趣的支撑,其兴趣的产生离不开语文老师的引导,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必须要加大对小学生们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视程度。首先,老师们要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们学习兴趣的意识,意识可以指挥人体去进行各类行为,老师要多方式的开展语文教学活动,随着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被广泛的应用在我国的教学领域之中,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老师们知识将其教学内容粘贴并复制到其多媒体教学设备之中,但是却没有充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互动功能。老师应当深入的探究其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要点,在这些多媒体的教学设备中安装相关的对话软件,让学生们可以产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最后,学校可以邀请一些名校的学生等来参与到其教学活动中,大力开展互动的教学模式。
(二)加强交流沟通
交流和沟通活动的开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升华老师和学生们之间的友好关系,同时其还会给老师们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提供较为科学的参考凭据。所以,老师们加强其和学生们的交流沟通程度,了解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所遇到的困难阻碍,和学生们进行心得的交流,不断的去整合其交流的内容,以此来更好的转变自身的教学模式,提高整体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及效率。如在《月亮得心愿》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问问学生有什么心愿呢?孩子们的心愿往往都是很单纯,也比较容易实现的,师生围绕“心愿”进行沟通,可以让教师了解到学生内心的渴望,为教师与学生良好的沟通提供了机会,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了解与情感,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对于课堂教学成效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三)培养学习习惯
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们受益终生,所以,小学的语文教学老师要积极主动的帮助学生们养成一个良好的语文知识的学习习惯。首先,要罗列出一份较为详尽的教学计划方案,每天都要和学生们进行沟通,督促学生们学习语文知识,让学生们实时的完成其老师在课堂上所布置的各类学习任务,按照计划去实施教学活动,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的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其次,老师要设置合理的奖惩措施,让表现突出优秀的学生梳理榜样,提高其学生们的鼓励以及表扬的程度。对于可以按时完成学习计划的学习,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当众表扬,为学生树立成就感,同时可以激励其他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总之,随着我国新课标的整改和落实,会对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的语文老师在思想层面以及教学方式层面产生影响。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是现阶段我国语文教学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目标。其会对于学生们日后的学习过程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就改进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进行较为详尽的探究,优化整体语文教学流程。
参考文献:
[1]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卞桂荣.赤子(上中旬).2016(21)
[2]探析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咸金霞,黄丽萍.中国校外教育.2017(10)
[3]浅谈“苏派”教学对小学语文课堂的影响[J].庄辰.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7)
[4]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强化传统文化教育[J].李晓玲.中国校外教育.2016(S1)
[5]故事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王琪.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5(Z3)
篇10
词汇在语言学习和应用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毋庸置疑。语音、词汇、语法是构成语言的三要素,其中词汇是最基本的因素,是语音和语法的载体,是组建语言的材料。学好英语,词汇是关键,没有足够的词汇,就不能有效进行听、说、读、写、译,就无法有效用英语交际。词汇贯穿语言学习的全过程,维系着语言的语音、语法、语篇,是语言的建筑砌块(Brown 1994:365)。著名的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认为:“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语言一旦离开词汇,就没有实际意义。词汇学专家 McCarthy 说,一个学生学习第二语言,其语法无论学得多么好,语音无论掌握得多么漂亮,没有词汇表达各种意义,外语交际都难以实现。从语言的构成看,无论是语句还是语段,都少不了语词;从语言交际的信息传递看,一两个词也能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由此可见,词汇在语言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学习语言最基本的手段,也是运用语言的先决条件。
“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已成为近年来世界各国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一方面,掌握学习策略已成为衡量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根本标志。另一方面,策略既是学生问题解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这个知识以几何速度增长的社会,若不能熟练掌握学习策略,学会自主学习,必然会被时代淘汰。研究表明,学习效果 =50%学习策略 +40%努力程度 +10%智商, 这说明在影响学习效果的三个因素中,学习策略最重要。学习者的学习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策略使用的成败(文秋芳,1996)。
二、 基本理论概述
1.词汇学习策略的定义。词汇学习策略是英语学习策略的一个分支,是语言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学习者掌握词汇时有意识运用的、可以观察到的具体学习策略及有意识地采用的某些方法或技巧。它既可以是可观察到的外部行为,可能是大脑意识的内部活动,又可以体现在词汇的选择、词汇的记忆和词汇的应用等词汇学习的各个方面。不同的研究者对词汇学习策略有不同的理解,如孙雪梅(2009)认为词汇学习策略是以语言学习策略为框架而形成的具体的针对词汇学习的各种方法、技巧和步骤;洪雪珍(2007)认为词汇学习策略是指各种有利于词汇理解记忆和运用的方式、方法、步骤、手段、技巧的总和。以上两种定义都指出学习策略是具体的、可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忽略学习者的大脑内部活动。王文宇(1998)在此基础上指出词汇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学习和记忆词汇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它既可能是可观察到的外部行为,又可能是大脑意识的内部活动,并认为词汇学习是一个输入、记忆、存储、加以运用,然后深层记忆的过程,如此反复循环,直至彻底掌握。
综合以上词汇学习策略的不同定义,笔者认为:词汇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词汇学习效果而有意识地制定和采取的学习态度、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和学习行为。词汇学习策略是英语学习策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能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词汇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 词汇学习策略的分类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于词汇学习策略进行了不同的分类。O’Malley & Chamot(1990)将词汇学习策略分为两个层次: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词汇学习认知策略分为死记硬背策略、分类策略、上下文策略、查词典策略、猜测策略、做练习策略及联系策略;词汇学习元认知策略分为制订计划、自我评估、自我检查和选择性分配注意力四种。
Lawson& Hogben(1996)将词汇学习策略分为:重复识记(包括反复读、写单词、自我测验)、词语特征分析(包括拼读单词、归类、利用词缀等)、简单分析(包括句子翻译,初步利用上下文、与形、音相近的词联系)、复杂分析(包括多方面利用上下文、用不同方式表达、运用记忆术)。
受到国外词汇学习策略的影响,近十年来,许多国内学者和语言爱好者不断深化在词汇策略研究方面的研究。文秋芳(1996)和马广惠(1997)对词汇学习进行了分类。文秋芳把学习词汇的方法分为分清消极词汇和积极词汇、利用上下文进行猜测、查字典、猜测与查字典相结合、构词法、分类记忆法。马广惠把词汇学习策略分成四类:机械记忆,即反复读、写、背;联想记忆;独立性记忆,即只记某一个词的某一个词义;联系性记忆,即结合上下文搭配进行记忆。
3. 新课程标准概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词汇水平提出较高要求,体现在词汇的“量”和“质”两个方面。一方面,课标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量显著增加,高中七级要求掌握 2400 至 2500 个单词及 300 至 400 个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了解英语单词的词义变化及日常生活中新出现的词汇;高中八级要求掌握 3300 个单词和 400 至 500 个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高中九级要求学习使用 4500 个单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另一方面,课标提倡从运用的角度学习词汇,因此课标要求词汇教学不仅要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更要帮助学生在辨认、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词汇进行一定程度的交际。
新课标除了设置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等语言目标以外,还设置了一些非语言目标,学习策略就是非语言目标之一。学习策略与语言学习有密切联系,对语言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有重要影响。同时,学习策略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教育的根本目标不仅仅是学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学,有效的学习策略是终身学习的必备条件。因此,新课标对词汇学习策略进行了分类:(1)认知策略:对词汇分类、掌握构词方法、利用上下文理解词义等;
(2)调控策略:制订词汇学习计划、尝试不同英语词汇学习方法、尝试使用新学单词等;(3)资源策略:使用报纸、电视、电影、多媒体资源学习词汇;(4)交际/情感策略: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来代替不知之词等表达思想。笔者将采用新课标的这四种分类,对高中生的词汇学习策略使用现状进行研究。
三、 研究词汇学习策略的意义
掌握足够的词汇是学好英语的首要必备因素。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由于词汇具有数量大又没有系统性、规律性和难以控制的特点,给学习者带来很大的困难。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对词汇的量和质的高要求加重了学生学习词汇的负担。他们对于英语词汇学习很少使用策略或缺乏合理有效的学习策略,不知道如何有效记忆和复习,不知道如何计划、监控自己的学习,在背英语单词、词组上花去大量的时间,却收效甚微,致使学习兴趣严重缺失,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遭受挫折。所以,研究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呈现出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学生而言,正确的词汇学习策略将使学生独立于教师,自己有效地进行学习;并且词汇总在不断地变化扩大,正确的词汇学习策略可以使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进行有效的词汇学习。因此,探索有效词汇学习策略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者的词汇学习效率,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更好地适应国际交流和社会发展对词汇的要求。启发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词汇时运用多种策略,提高学生主动使用词汇学习策略的频率和使用技巧,培养他们自觉运用策略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意识,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再次,可以帮助学生改进词汇学习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成为积极的语言学习者,体验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为终身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对教师而言,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可以为他们提供高中学生词汇学习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了解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使用策略的总体特征,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找出词汇学习的不足之处,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好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及时调整词汇学习的教学策略,采取更科学的词汇教学法,从而推进高中英语教学的改革。
四、 高中生词汇学习策略使用现状
笔者对德州市第十中学的134名高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23份,有效率为 91%,对问卷结果运用统计软件 SPSS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得到了四类词汇学习策略的平均值和方差,结果如下表所示。如果均值高于 3 则说明此策略被学生较多运用,方差值表示内部差异的大小,方差值越小,表明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即数据越集中、整齐,分布范围越小。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不容乐观,四种词汇学习策略的总体均值在3以下,位于“基本不使用”与“有时使用”之间,说明该校学生总体上很少使用英语词汇学习策略。高中生学习压力大,负担重,学生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和主动性,只是机械地背单词,能有意识地使用学习策略的学生不多。从上表可以看出,高中生使用词汇学习策略的趋向。学生在学习中倾向于使用认知策略和资源策略,其中资源策略的均值最高(M=3.1108),说明高中生比较倾向于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学习英语,原因之一是学生厌倦了长期的枯燥的学习,要通过看电影、听音乐等方式学习英语,同时也放松自己。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为学生订阅了“21世纪报”,而且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听磁带,这两种资源成为学生学习单词的重要工具。学生不常使用交际策略和调控策略,说明学生学习的计划性和自我反思严重缺乏。这一情况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O’Malley & Chamot(1990)的研究结果,他们发现初、中级学习者 的情感策略比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要低很多。交际策略的使用频率最低,说明学生很少用英语交流。从方差看,不同学生的策略使用差异较大,尤其调控策略的差异最大。由此可见,部分学生还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用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五、教学启示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特点和使用状况,据此提出以下教学启示。
1.在词汇教学中融入词汇策略进行教学。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最主要的策略指导者,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低效的词汇教学方法,科学设计词汇教学,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树立对学生进行词汇学习策略训练的意识,并将其融入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词汇学习策略,并不断反思和调整,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真正成为学习主体。
2.训练学生的调控能力。高中生已经有自己制订计划及自我监控的能力,由于单词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自主活动”,因此在课后独立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首先制订有针对性的词汇学习计划,确定阶段性学习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根据学习风格调整策略,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监控和反思,通过检查自己学习单词的效果,对自己的词汇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并进行适当调整。
3.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教师应立足课文丰富的话题,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充分挖掘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尽可能地开发有趣、有效的课程资源,创造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有意义的语境中学习单词,如简易读本,简单的英文歌曲,配有字幕的电影等作为学习材料,以此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