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9-12 17:20: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 绩效管理

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是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对专业人才的一个考核,同时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更是一种时展的产物。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是企业部门之间的合作,同时对企在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也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企业沟通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的将企业的发展目标达成一致,从而提高了企业内部的管理质量。在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的管理过程中,高质量的管理模式,是决定企业能否长远发展的关键。因此,企业在构建高质量的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模式,不仅仅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有效的满足了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需求,也有效的推动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现状

(一)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存在的误区

企业在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往往更注重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估,以此作为升职加薪的重要标准但是企业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对其理解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区。要想绩效考核真正发挥其效用,必须对其树立正确、深刻的认识。从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部门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误以为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属于人力资源部门管理的职责,其实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是指企业在年中的时候对员工进行考核的表格填写。由此可见,企业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误区,也是管理制度落后的表现。这也成为我国国有企业在加强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措施中,首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中考核制度存在的不足

有效的公司绩效管理最大的特点应该是能将每个个体的绩效考核与公司整体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这样员工才能够通过绩效管理发现自己潜在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正确的认识能够作用于实践,并引导实践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企业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的高层部门往往忽略了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考核制度,并且在考核的过程中,制度也相应着不完善,这样就会很容易造成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产生不满的现象,这样就使员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自己的工作兴趣,这样不仅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对人员的企业的发展也是有非常大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严重的影响了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制度的实施,也也就是企业中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部门的存在失去的意义。

二、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意识

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基础,因此良好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利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可以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专业人才。但是在企业构建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提高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意识,要明确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理论与现实的差距,这样可以有效的将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制度顺利的展开。另外,在构建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对员工升职加薪的考核中,要按劳分配,严格的按照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制度执行,这样不仅仅使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提高了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意识,也有效的调动了员工在日常工作的积极性,也有助于企业制定长远发展的计划。

(二)不断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中考核制度

考核是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实现公平、公正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在调整工作人员的重要的手段。考核制度是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构建完善的考核制度是尤为重要的。绩效管理的成功推行,离不开一个好的绩效管理环境和绩效管理文化。企业文化通过引导员工思想观念,作用于员工的行动,影响着员工对企业制度的接受程度和执行力度。因此,推进绩效管理与企业文化息息相关。只有通过营造高绩效的文化氛围,使员工从价值观上、行为上真正认同绩效管理,并且将绩效管理相关行为作为一种管理常态运作,才能真正使绩效管理落到实处。企业要对员工的考核档案要进行整理和归档,并且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员工考核档案的准确性。并且企业要定期的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在,这样可以使工作人员在考核的过程中,可以清楚的认识自己的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加强自己在工作中的专业性。另外,利用考核制度可以听听人员对企业的管理意见和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情况,并且也是员工对企业中的管理制度可以进行明确,这样不仅仅使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考核制度不断的完善,也是工作人员在考核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成功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和现代企业发展的必定要求。文章对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企业的核心业务战略就是人力资源战略,业务发展依赖于企业战略发展,对于企业发展战略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管理,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能,最大化的对人才进行有效利用,这对推动企业战略的实施,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海波.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贸,2014.

篇2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不足;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2

一、前言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取得的单位价值、使用年限达到一定标准的生产设备或办公场所,固定资产的取得价值将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若干年内计入产品成本或经营费用中。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及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若想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费用取得市场优势,企业需要通过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达到规范资产会计核算、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及安全性等目的,使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固定资产修理、毁损等费用,使企业不断降低产品成本,以价格优势占领市场,最终完成企业经营目标。

二、目前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不足

企业固定资产具有单位价值高、使用年限长等特点,其价值占到企业资产总额的重要比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规范程度、资产价值的完整性及实物数量与账簿记载的一致性不但直接影响着企业资产负债、经营利润等财务数据的准确性,而且对于企业能否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保证资产安全完整起到极大的作用。我国企业已经逐步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作用,并通过规范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盘点及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等手段,不断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监管不够、管理意识淡化等问题,亟待我国企业完善。

1.管理者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认识偏差

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目的,在企业行列中,大多数企业只注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忽视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普遍认为企业的固定资产只要置办完成就没什么后续工作,接下来只要专心投入生产经营即可。在置办企业固定资产时没有预先设想企业固定资产在用前、用中、用后的妥善管理与安置,购置企业固定资产存在盲目性。

2.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由于固定资产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固定资产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还处于荒芜化状态。由于管理体制的缺失导致企业固定资产没有有效的管理体质得以保证实施,缺乏体制的保障与指引,导致企业固定资产不能进行有效管理。

3.固定资产监管缺乏力度

由于企业内部各部门分工不明,尤其是在固定资产管理这一块上没能具体权责明晰到某部门,固定资产管理没有专门的监管部门进行监管,往往是被下划到其它部门代以监管,这种权责不明导致的结果是企业固定资产监管存在空缺,监管不到位。

4.固定资产没能有效利用

固定资产在置办时没能科学合理地预想,没能考虑生产设备的使用年限与固定资产的报废情况,导致固定资产使用率不高,固定资产真正投入到生产中的年限不长,造成了大量的浪费,进而加大了企业生产成本,对国家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

5.固定资产管理的缺乏有效监督

有的企业认为那些已经达到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已经不具备什么使用价值了,因此就放松了对报废固定资产的管理,认为开展报废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不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反而还会占用一定的人力、财力,不利于企业成本的控制。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对于那些价值比较大的固定资产来说, 在其达到报废标准之后所能够实现的残值收入也是比较可观的。因此,对此类固定资产的处理,企业还是应当予以充分重视的。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个企业的固定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有形资产,是一个企业最主要的构成要素之一,是企业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不仅能保证企业财产安全,还能彰显一个企业的业务管理水平。但是目前企业资产管理仍面临着不少问题,为了改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应该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施之有效的解决策略。最终实现有效整合企业固定资产,达到资源有效利用的目的,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提高对企业资产管理的认识

企业管理者要认识到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性,把固定资产的管理纳入企业其它管理事项中,尤其是企业管理者自身首先要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内给企业员工提醒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并安排企业内人才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请企业内人员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出谋划策,采用最好的策略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2.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企业管理者要意识到一套完整、有效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应该在企业内经过商讨制定出一套适合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更好是对制度的条款加以细化,让企业固定资产有制度保障,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在制度化的环境中有效完成。

3.加大固定资产管理监管力度

企业管理者要重视设立专门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管部门,让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做到权责明晰。企业管理者可以抽取一定的员工就企业固定资产方面进行培训,然后把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交给经过培训的相关人员。这样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专业的管理者手中能得到有效地管理。通过加大固定资产监管的力度,最终促进企业管理的全面提高,达到促进企业自身发展的目的。

4.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有效利用

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采购时,要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前、购置后做一定的盘算。在购置生产设备时要考虑到生产设备的使用年限,对不能再投入生产使用的固定资产,要做合理的处置,比如对破损的设备及时修缮,对需要改进的设备采用科技的手段,尽量在原有的生产设备上进行改造,实在不能用的要做妥善的处理。而对那些因技术上存在问题而影响生产效率的生产设备要及时地处理,以便影响到企业生产效率,造成企业生产力低下的窘况。

5.强化固定资产制度管理,完善日常管理

(1)建立正式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管理固定资产严格按照制度规范进行。购进、验收、入库、使用、变动、维护、盘点、报废处置等环节有据可查,有据可依。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人、监管人、操作流程清晰可查,责任到位,确保固定资产为企业发挥其最大价值。

(2)规范固定资产标签、账薄、实物台账、维护记录、使用状态、存放地点等信息。完善固定资产转移手续,做到更新及时、准确。由管理部门牵头、财务部门、使用部门共同参于定期盘点。严格有效强化固定资产权证管理,清晰固定资产权属。

(3)定期组织专人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点,合理存放闲置、待报废资产。一是企业要按照相关规定,定期组织资产使用部门人员、保管人员、财务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点,要求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保证资产的实有数与账面数一致,并在此基础上掌握资产的保管、使用、维护情况。二是企业应指派专人对闲置、待报废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指定专用场地存放闲置报废资产,限制无关人员接近资产,保证资产存放的安全。

6.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才建设

资产管理制度的运行顺畅需要得到掌握企业管理、财务核算、软件操作知识的专业人才。企业应严把招聘录入关,面向财经院校、社会同业岗位招聘资产管理人员,保证资产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业务素质。定期聘请社会中介、大学教授院校、软件公司相关专家为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综合业务能力,以便更好地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提供服务。充分调动资产管理人才自我学习、自我充电的积极性,为员工提供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增加企业员工向龙头企业考察、调研的机会,认真学习其他企业先进的资产管理经验。

总之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认识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在管理人员的安排、相关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上、加强监管方面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力求通过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让企业良好的管理水平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到保障性的作用,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赵雪晶,孙潇雅.试论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当代经济,2013(15).

篇3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政府投资或参与控股的企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国有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因此,做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非常重要。

【关键词】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使得国有企业的资产价值日益增加,从而使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愈发突出。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若是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不仅会严重阻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还会对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就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历和实践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发现的部分问题及其相应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

1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概述

1.1固定资产的定义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在提供服务或是经营管理中持有时间大于1年以上的,单位价值超过一定数额的非货币性资产,例如房屋建筑类、机械设备类、交通工具类、文物和陈列品类、其他固定资产等。根据人们需求的不同,固定资产又能细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等。固定资产具有价值高、使用期限长、单位价值大、物质形态不会发生改变的特点,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投资规模大、种类多、管理复杂等。

1.2固定资产管理简述

固定资产管理简单来说就是指按照相关资料对企业所持有的非货币性资产进行核算和管理。由于固定资产所具有的特点,增加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使得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制度形同虚设、缺乏有效的监督、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等。固定资产管理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包括固定资产的增加、使用、维护、变更、核算、盘点、评估和处置等。

2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情况

当前,不少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情况,具体表现为:不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维护保养;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多,职责分工不明;管理中经常出现责任不明,相互推诿的情况等。由于企业存在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情况,使得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或相关机构经常出现随意调动和变动情况,而往往忽视了相应的固定资产移交手续的办理,这样极易导致固定资产流失,甚至出现公物私占情况,最终损害企业的利益。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将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2.2固定资产购置不科学

企业固定资产购置管理,通常是由企业的主管部门执行。但是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主管部门不一定是资产使用的直接管理部门,就会经常出现主管部门对企业固定资产状况缺乏详细了解,只是负责各部门编制计划的汇总和大致的额度范畴。另外,企业主管部门还普遍存在缺乏有效的事前和事后监督情况。

2.3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

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能够明确固定资产的价值,以便对企业所持有的固定资产进行评估。然而,固定资产核算是一些需多部门配合、工作难度大、费时费力的工作,加上固定资产所具有的特点,这就对固定资产核算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固定资产核算方法缺乏先进性、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是当前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策略探讨

3.1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固定资产在企业整体资产中占比重较大,固定资产管理在整个企业资产管理中所具有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但实际上,固定资产管理却是企业资产管理中极为容易忽视的环节,而造成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因此,必须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企业应进行大力宣传,并开展相关培训活动,组织员工积极参与,提高企业员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在培训中还应强调有关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从而使得企业员工做到自觉守法。另外,还应结合企业实际发展状况,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同时加强固定资产核算、清查工作。为了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热情,还应建立奖惩机制,实行奖优罚劣,这样能够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

3.2固定资产购置科学预算,加强事前事后监督

企业各部门应重视固定资产购置预算工作,根据实际管理权限,各专业部门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合理编制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在计划中详细说明购置资产的用途、价格、种类、数量等,最后上报企业主管部门审核,获得审批后将该部门的购置计划列入企业固定资产购置预算中。若是实际购置资金与上报的购置计划资金不相符,但是又符合企业发展需要,则应进行特别审批获准后才能进行购置。另外,企业主管部门还应加强事前和事后监督,以此确保企业投入的购置资金不会被浪费。

3.3规范固定资产核算和处置

针对固定资产核算方法缺乏先进性、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问题,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根据固定资产特点建立规范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同时在选择固定资产核算方法时,应做到与时俱进。其次,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的处置时,相关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处置程序,进行统计、评估和处置等工作,及时到财务部门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办理固定资产处置手续,保障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4 结语

总之,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及其相应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更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娇.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现代商业,2013,30:102.

篇4

【关键词】 土地资产; 管理; 建议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土地,土地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财富。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土地也是企业数额巨大的资产,据国土资源部的信息及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国有企业所占用的土地资产总价值高达30 000亿元。土地资产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所必须重视的内容。油田企业属于矿产采掘业,对土地有很强的依赖性,每年都要征用大量的建设用地。所以,对油田企业而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加强土地资产的经营管理,确保其保值增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油田土地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油田所占用的土地有历史继承、行政划拨、协议用地、出让用地、租赁用地等多种形式,用地来源比较复杂,加上油田自身存在着点多、面广、区域分散的特点,使土地资产管理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用轻管,管理水平较低

长期以来,许多油田企业忽视土地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土地资产管理意识不强,管理机构及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数量不足而且更换频繁。另外,对于土地资料缺乏统一管理,不能做到及时归档。由于管理不严,许多珍贵的土地历史资料遗失。再者,企业进行清产核资时,对土地资产的清查不够重视。很多油田企业用地存在着丈量不准、界限不清等现象,由此就带来了一系列的土地争议和纠纷。

(二)随意改变土地用途

我国《土地管理法》有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按照规定,未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企业只能按照上报批准的用途使用土地。但是,有些油田企业对国家土地管理的有关规定视而不见,只为了眼前利益和小团体利益,随意改变土地用途,造成违法用地,致使有些用地面临被征收地租的局面,给企业整体利益带来了损失。

(三)土地确权意识差

土地管理的核心是土地的权属管理,使用权登记是权属管理的重要环节。依法确权登记,领取土地使用证书,做到持证用地,是法律对土地使用者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土地使用者维护合法权益的客观需要。然而,一些油田单位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土地资产意识,对土地确权登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并且由于办理土地确权登记的手续比较复杂,各项费用还要进入单位成本,因此有些单位并没有积极主动地做好这项工作。据某油田一年的清产核资数据显示,该油田已办理确权登记并领取土地使用证的土地面积仅为实际使用土地的26.4%。这样一旦发生土地的权属纠纷,企业的合法权益就无法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

(四)土地利用率较低,闲置、浪费严重

据统计,我国现有企业用地约有40%左右处于低效率利用状态。油田企业由于受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响,长期以来在用地上疏于管理,节约用地的意识不强,土地利用率较低。土地闲置、荒芜现象比较普遍。许多事先未经认真论证的工程项目圈地后却久未开工,致使所征用的土地一直闲置。当前,随着油田企业对后勤农业生产投入的逐年减少,从事农业辅助生产的人员也就越来越少,造成部分农田荒芜。因为土地的闲置、荒芜,企业每年都会被当地政府处以高额罚款,甚至被收回土地使用权。

二、加强油田土地资产管理的建议

做好土地资产管理和开发利用可以确保油田生产经营以及生活后勤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加强土地资产管理,也能有效保护国有土地不受侵犯。因而,结合形势变化和工作实际努力抓好土地资产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一)树立全新的土地资产管理观念

土地是企业重要的生产资料和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油田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土地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摒弃过去的旧观念,提高对土地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管理力度,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彻底改变过去在土地资产管理上的被动局面,使油田企业土地资产管理观念得以根本转变。

(二)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新的形势给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油田企业应从土地管理的发展要求和实际需要出发,建立健全土地资产管理机构。其次,由于实践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会不断涌现,所以企业在认真执行现行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应按照有关土地管理法的要求,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一套系统、完整的土地管理制度,以规范企业的土地资产管理。另外,土地管理岗位应多吸收一些有责任心和业务能力较强的人员并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企业经营环境的日新月异对管理人员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油田企业应充分认识到提高土地管理人员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对土地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定期进行知识更新,使其系统地掌握先进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技能。同时,管理人员也要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深刻理解和领会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努力提高维权意识,增强保护土地资产的自觉性。

(三)加强土地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

土地资料管理是土地管理和利用的基础,因此要狠抓地籍资料的规范化管理。对原始地籍资料要及时整理归档,做到分类存放,专人负责,防止损坏或丢失。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是地籍资料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标志。信息化建设是社会和企业发展的方向。油田土地资产管理工作应紧跟信息化管理发展的潮流,高度重视和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此外,定期开展土地资产清查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深入现场,重点清查所占用土地的面积、基础标志及相关历史地籍资料等,彻底摸清家底,及时解决清查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

(四)提高办证率,努力形成“以证管地”的土地管理机制

当前,土地登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越来越突出。因此,首先要通过宣传政策和督促检查,提高各单位对土地确权登记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以证管地”、“用地必须办证”的思想,摒弃侥幸心理,克服工作阻力,增强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做好新增用地的确权登记工作。其次,应使企业土地确权登记管理工作制度化,明确企业所占有土地的时空特征。最后,对由于历时久远、费用高等原因所造成的农业用地和水域用地办证率低的问题要重点解决,提高办证率,实现“以证管地”,依法维护油田的合法权益,为油田企业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五)强化节约用地意识,提高土地利用率

油田企业占用土地数量很大,并且每年用量还在不断增加,搞好节约用地工作,积极推进土地利用向集约高效化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油田生产建设用地应在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少占用耕地和农田,尽量选择劣质地、荒地,对用地计划要严格执行,防止计划外用地。要充分依靠科技手段,使土地用量呈逐步下降趋势,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另一方面,要重点做好荒碱土地和闲置土地的综合开发利用。通过合理规划,使这些土地成为创造高额效益的优良资产,既为国家节省了土地资源,又能为企业发展提供预留地。近几年,某油田通过对闲置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已为企业节约了三千多万元的资金。此外,对因为单位撤并、搬迁等原因形成的闲置土地和农业用地,应会同计划、多种经营等部门给予及时的规划调整,实现存量土地利用的效益化。

总之,油田土地资产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面对新的挑战,企业应该对其土地资产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发展,以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更好地为油田的生产建设服务,保障油田持续、稳定、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俊.中国土地法理论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0-22.

[2] 李如海.土地资产管理实践与探索[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4:20-27.

篇5

【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近年来,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智能转换方案,我国对铁路运输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铁路部门逐步进行市场化、股份制改造。实行政企分开后,铁路企业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在新形势下,推动铁路企业的健康运行,实现铁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现代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铁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铁路企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充分挖掘铁路企业内部潜力,提高铁路企业整体效益,促进铁路企业和铁路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铁路企业固定资产购置的计划性和科学性有待提升

在固定资产的采购工作中,一些铁路部门没有严格从发展需要和实际需求出发制定采购计划和采购预算,有的铁路企业预算审批部门对固定资产采购计划和采购预算审批把关不严,部分固定资产采购甚至未能够纳入年度预算。同时,有的铁路企业由于对在固定资产购置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管把关,使得一些固定资产在购置前没有进行必要性和科学性评估论证,从而出现了一些购不应求、供需失衡等现象,为暗箱操作、违规采购等铁路系统腐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因此,从总体上来看,当前我国铁路企业固定资产购置的科学性和计划性还有待提升。

(二)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对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环节不明确,尤其是对实物管理环节的权责鉴定,资产维护保养等方面未建立严明的追责考核奖惩制度,导致现场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资产得不到较好的维护和保养,资产状况较差,容易毁损及至不能使用。另外,有些单位虽然制度较完善,但制度是行在纸上,挂在墙上,未落实到具体经营活动中,如同一纸空文,也发挥不了效用。另一方面,部分资产在现场闲置、浪费,未在资产清查中了解掌握,就不能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益。如某车务段位于县级市繁华地段的办公楼,在站段整合中闲置,至今未盘活利用。

(三)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还有待加强

当前,虽然在铁路系统,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几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由于过去体制机制等原因,使得一些铁路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另外,许多铁路企业的管理人员由于对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业务基础知识和基本制度规定不熟悉,因此在固定资产管理中难以有效地落实责任和发挥才能。再者,由于在当前的铁路企业绩效考核和奖励制度中,负责人在经营管理方面会更多地关注成本预算完成情况,注重经营业绩和显性安全管理,而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太注重,技术部门实物管理人员会“重购置,轻管理”,也使得铁路管理和业务人员整天忙于具体的生产经营和安全管理活动,在资产管理上缺乏主人翁责任感,而缺乏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认为资产是企业的,管好管坏一个样,对固定资产只要其还存在,还能保证使用,发现有损资产的行为不是积极主动的解决而是听之任之,对其价值和安全性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

(四)铁路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存在缺陷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前提。按照《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技术进步型的计算机、车载电台等固定资产的折旧期限为五年,但由于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这部分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年限常常低于五年,使得制度落后于实际发展需要。同时,当前铁路企业固定资产折旧主要采用直线法,难以将收入中的补偿金进行清算,容易导致固定资产净值真实度不高,造成铁路企业更新改造资金的缺乏,不利于铁路企业的健康发展。此外,由于受到思想观念、管理体制、管理人员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铁路企业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方面还存在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真实、固定资产管理使用不规范、违背会计核算原则等一些问题和不足。

二、提升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对策思考

(一)规范铁路企业固定资产采购和管理

当前,中央铁路企业这类国有企业资产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从资产购置、使用、处置都有明确的规定,固定资产购置必须按照政府采购办法进行采购,使用要管理到人,要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清查,确保账实相符,资产处置要按相关要求和流程进行,处置收入要及时上缴。要改变过去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的思想,按照中央有关要求,加强各项资产管理,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要严格执行采购制度。凡使用专项资金采购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等行为,都必须按照企业采购办法进行采购。实行集中采购的采购项目,必须委托相关采购机构和人员实行集中采购。

(二)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清查制度

1、建立定期的固资清查制度,实行使用部门盘点与年中抽查相结合。铁路企业每年年末都要求进行固资清查,但铁路情况比较特殊,等使用部门自查完后,就开始全力以赴迎接“春运”了,此时要进行固资清查,大多是为了应付任务,走走过场。建议铁路企业等春运结束,再对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摸清家底,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查出原因、分清责任,按现行的规定进行处理;对固定资产结构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盘活资产,防止积压闲置,做到物尽其效。2、建立重点抽查制度,实行重点清查和专项清查相结合。每年对所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费时费力,建议几年一大查,对固定资产重点使用部门或经营性单位进行重点清查核对,做到账账、账物、账卡相符,对闲置的固定资产,应专题研究充分挖掘其使用效能。对笔记本电脑、照相机、摄像机等民用性较强的设备,必要时可进行专项清查,以便掌握其分布和利用情况,避免资产流失。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登记造册,更多体现的是管理,包括对固定资产政策的学习把握、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实际工作中的运用等,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努力为领导当好参谋,必须要讲政策、讲制度、讲规范,要提高三种能力:一是提高“学习能力”,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政策、制度、规则等经常会有新变化。这就要求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时刻绷紧学习这根弦,及时了解、学习和掌握,正确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二是提高“协调能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是办公室、后勤处或财务部门单独的事情,它涉及到全公司每个部门和许多人员,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经常要不断与各个部门沟通协调,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三是提高“监管能力”。要增强责任意识和监管意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经常性管理,从而提升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

(四)创新固定资产管理方法和绩效问责机制

针对一些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和维护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不强的问题,应结合具体实际,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绩效问责机制。一是要从思想认识入手,强化工作责任。提高铁路企业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自觉性的认识,强化工作责任,鼓励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结合铁路企业进行计提折旧方法创新性运用,在发挥好直线法优势的基础上,对一些价值高的固定资产灵活采取科学性、多样化的计提折旧方法。二是要是从检查监督入手,强化工作落实。铁路企业要实施内部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预防、事中监管和事后跟踪相结合,从而实现对企业固定资产的日常科学清算和经常性管理。

三、结束语

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要通过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固定资产的管理规章制度,实现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的科学合理配置,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确保固定资产信息资料的准确、完整。针对当前我国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不断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自觉性的认识,进一步完善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强化工作责任,逐步杜绝“重购置、轻管理,重资金、轻效益”的现象,使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登记和账务管理责任真正落到实处,逐步提高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富娟.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33)

篇6

[关键词] 顾客资产管理 顾客知识 数据挖掘

一、引言

顾客资产管理(Customer Asset Management, CAM)的研究源于美国,距今仅有十余年,该理论的提出源于①企业所处市场环境的剧变(如营销模式的变革、买卖双方关系的演变等。);②企业顾客管理理论面临的挑战(如美国学者Reichheld在顾客满意研究中发现以“服务于所有顾客”为宗旨的企业陷入了“满意的困境”之中,这促使学术界开始思考并探寻能使顾客满意和企业获利有机结合的新思路)。在此背景下,Blattberg和Deighton首先提出“顾客资产”概念,将顾客视为企业的重要资产,认为顾客资产是企业所有顾客的终身价值折现值总和。其后,不同的学者在顾客资产的形成机制、组成、理论来源、计量方面提出不同的见解。 顾客资产理念认为企业要真正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思想,应该把顾客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进行经营,使其保值、增值。

顾客资产是企业赖以提升竞争力的战略资源,具有特殊的属性特征,在对顾客资产管理方面,Blattberg和Deighton、Rust,Zeithaml、David Bell和王永贵等人都做了相应的研究。考察现有的文献,尽管有关顾客资产管理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但还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一方面,现有的研究侧重于顾客资产先行因素的识别(如驱动要素、形成机制、构成与计量,以及顾客终身价值等。),而对顾客知识的研究和重视程度不够,对隐藏在顾客行为中的顾客知识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另外一方面,缺乏有效的顾客资产管理模型与工具,以完成对顾客资产的分析和提升。比如,现有的理论和工具强调从顾客的盈利能力角度对顾客资产进行细分,而没有从顾客(消费)行为等视角进行审视;缺乏对顾客资产组合风险和顾客资产状况监控的探讨,以及对顾客心声的有效掌握和应用等。这些不足限制了企业对顾客资产的全面了解和价值提升策略的制定。

二、基于知识的顾客资产管理的提出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顾客知识重要性的日益提升是当今动态竞争环境中的显著特点,通过信息技术企业可以完成对顾客知识的获取和应用。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顾客资产管理思想的发展远未成熟,理论和实践都迫切需要简单、实用的管理模型指导企业管理顾客资产。

1.基于知识的顾客资产管理:顾客关系管理和顾客知识管理整合的结果

顾客关系管理属于顾客导向的理念,它通过有效管理顾客信息资源,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强调和所有顾客建立并发展一种长期、稳定的关系。顾客知识管理则提供合适的工具和方法获取知识与经验,发展与维系有利的顾客组合,并视知识和顾客为企业的核心资产。本文所提的基于知识的顾客资产管理延伸了顾客关系管理和顾客知识管理的研究内容,是两者整合的结果。

(1)顾客导向理念发展的必然结果。从顾客角色的演化进程看出,对于企业活动,顾客已从被动的产品/服务的接受者逐渐转为积极的参与者,成为企业创造价值活动的重要资产。

(2)顾客资产管理为实施知识管理提供应用平台。顾客知识与特定的业务流程密切联系,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而顾客资产管理为顾客知识的应用提供了平台。

(3)顾客资产管理对知识管理的需求。在顾客资产管理中,顾客信息的非结构化、海量化与分散化要求企业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挖掘出有用的顾客知识,如顾客的购买习惯、偏好以及顾客资产的变动趋势等,以支持企业的管理决策。

2.基于知识的顾客资产管理框架

顾客资产管理的关键在于将顾客纳入企业资产,并以顾客资产为核心,优化配置企业资源,提升顾客忠诚度/满意度和顾客资产。同时,营销中顾客数量,以及描述每个顾客的特征在不断增加,要求企业引入先进的知识发现技术,探寻顾客行为特征、资产变化趋势、分析顾客心声完成产品/服务规划和实施精细化营销。依据系统性、动态性、可操作性原则,本文提出基于知识的顾客资产管理框架(如图1)。

从企业营销角度出发,本文将基于知识的顾客资产管理定义为:企业为适应动态变化的市场环境,通过有效的顾客知识获取和应用,合理分配营销资源以完成顾客资产分类、评估、监控,达到提升顾客资产(顾客资产的保值/增值)和顾客满意/忠诚目的的一种营销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需要企业的战略层、战术层和执行层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以完成对顾客资产的经营和管理。

(1)企业战略管理层在明确企业的使命基础上,确定企业顾客资产管理目标:顾客满意/忠诚和顾客资产的提升。顾客资产管理的目标是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服务对象和预期所要达到的目的,它是企业经营管理顾客资产时努力的方向,体现了顾客导向的管理理念。

(2)战术层根据战略层制定的目标,以及对顾客的消费行为和盈利能力的理解,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投资于不同的顾客资产,完成对企业的顾客基础(或顾客组合)的优化(如通过深入开发现有顾客、挽留有价值顾客、引导或放弃无价值顾客,以及获取新的价值顾客等),从而达到顾客资产管理的目标。

(3)执行层的工作任务是完成顾客资产分析和价值提升。为达到战术层制定的目标,执行层建立顾客资产管理的支撑体系(虚线矩形框为CAM支撑体系与关键要素),该体系的关键因素包括:CAM数据库,顾客知识获取工具(如数据挖掘2、质量功能展开3等)完成对顾客知识的获取和应用,指导企业完成顾客资产的细分、顾客资产组合分析和监控、顾客心声处理和产品/服务规划以及精细化营销建模和实施,指导企业对资源的优化配置。

顾客资产管理是企业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的一种营销管理模式。在执行层,为达到企业-顾客双赢,企业首先应该建立起CAM数据库,用以存储有关顾客的地理、人口统计和消费心理等信息,以及顾客需求、态度、利润贡献和购买行为等,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将顾客群细分成组内特征相近组间特征差异较大的不同类别。管理者根据细分结果进行顾客资产分析,认识顾客的价值贡献和消费行为特征等。顾客的组合分析可以让管理者了解企业目前的顾客组合风险和收益是否匹配;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顾客不同的反应直接体现在顾客资产的变化上,通过对顾客资产变动的监控和预测可以识别顾客资产的变动程度和变化趋势,了解目标顾客资产状况。通过顾客调查以及对QFD的应用完成顾客期望与企业产品/服务之间的价值差异的识别,为产品/服务的规划、维持和提高顾客贡献提供了分析基础。精细化营销的实施是企业实现顾客资产提升的营销措施。有关要素的运行和分析资料被存储到CAM数据库,为展开下一轮的顾客资产管理积累更详尽的信息。

3.基于知识的顾客资产管理特点

顾客资产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与过去的理论有一些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独特的地方。从本文给出的定义可以发现,顾客资产管理的实质是通过对顾客知识的获取和利用,分析顾客资产现状、提升顾客资产和顾客满意/忠诚,实现获得竞争优势的目的(图2)。

图2 顾客资产管理的实质

基于知识的顾客资产管理将顾客视为企业的重要资产来经营,并进一步将对顾客的管理从营销部门扩展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各环节,从一个局部的战略发展成一个企业的整体战略,该理论具有以下的特点:①顾客知识的获取、分析和应用是顾客资产管理的基础。②顾客资产管理的目标是支持企业建立一种持续发展的战略。它以顾客资产为中心来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以追求顾客资产的最大化和顾客忠诚/满意之间的双赢为目标,将顾客视为自己的重要合作伙伴和关键利益相关者,注重与其建立和发展牢固的长期关系,从而与顾客共同实现价值,是可持续的竞争战略。③顾客资产管理着眼于顾客群的优化。不同的顾客群为企业带来不同的收益,有的顾客具有长远的价值,有的顾客能平衡顾客组合的风险和收益。所以,顾客资产管理的内容一是监控顾客资产的变化,了解顾客基础变化趋势,发现并稳定优质顾客,引导低价值顾客向高价值顾客发展;二是合理匹配顾客组合的风险和收益。④顾客资产管理强调顾客与企业间的互动。比如顾客与企业之间的双向沟通强调对顾客心声的关注,以及对顾客实施交叉销售等,所以,与顾客的交互是不可或缺的。

4.顾客知识的作用

David J. Skyrme 和Debra M. Amidon]认为,在一个企业拥有的所有的知识当中,顾客知识是第一位的,利用顾客知识来处理顾客关系,已经超出了顾客满意所能达到的境界。顾客知识在顾客资产分析和提升中的作用包括:①顾客知识有利于加强企业对顾客的了解,掌握各个层次的顾客需求,为顾客持续不断地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以此提升顾客资产。②通过对顾客知识的应用提高企业在顾客资产管理中的战术决策能力。在以顾客资产为中心的组织结构的支持下,实施广义上的顾客知识管理,最终提高企业顾客发展战略的科学性。③顾客知识的获取和应用能帮助企业拥有更灵活、快速的顾客响应能力。④顾客资产分析和价值提升建立在对顾客数据的分析、知识发现的基础之上。基于知识的顾客资产管理使企业顾客管理建立在定量的分析基础上,支持科学的决策。

篇7

关键词:供电企业 固定资产 问题及对策

企业要想做的好、做的大,管理必须抓的好,抓的牢,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因为固定资产是供电企业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也是确保企业的持续有效发展,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前提。但是供电企业主抓安全生产,却忽视了固定资产这方面的管理工作。

一、当前我国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随着供电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与业务量的增加,现有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都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再加上供电企业主要管理模式是重视安全生产,轻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这样就有了让财务科室的老同事、业务能手主抓收入、成本、考核等各项经营指标,至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或者让其他人监管,或者让没有工作经验的新手主抓,或者是让上岗聘干的工人去管理,这是企业特别是县级中小供电企业常见的现象。让这些综合素质比较低无专业指导的人员去管理固定资产工作,那么他们无论是工作能力还是工作水平以及工作经验都无的“三无”人员去管理国有资产,从而导致国有资产随意流失、安全生产隐患时时存在,严重影响了供电企业 的正常生产与运行。

(二)主管领导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

上边的相关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差,综合业务能力低下,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企业的主管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重视,他们认为供电企业最重要的管理理念是安全生产,扩大供电量,从而扩大销售收入,最终提高经济效益,这是硬道理。所以主要领导大部分精力和时间对外都去揣摩新老客户的心里,发展新客户,对内严把生产关,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他们认为只要跟得上形式,报表符合要求,账务处理基本合理,人员基本能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大的差错率,也就说的过去。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再加上上述人员综合业务不高,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卡片不全、明细账混乱、帐实不符、无人反馈、无人监管,这样给电力企业经济发展带来许多负维度。

(三)缺乏严格的固定资产内控管理

在当今社会,内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尤其是中小供电企业就更需要有严格的内控管理制度,使企业管理向现代化靠近。但是当今我国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供电企业不重视内控的管理,再加上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复杂,并且由于历史缘故,经营性资产与资本性资产很难分清,再有为了扩大再生产,对外部投入资产不进行风险预算以及分析和评估,更没有风险的防范意识,这样就有了供电企业真实固定资产究竟有多少无人知道,也没有人想知道,闲置设备占有率急剧上升,正常设备使用率持续下降,国有资产随意流失,却为某些不法分子提供了温床,为不法之徒提供了作案的机会,给企业乃至国家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与灾难,这样的案例在现实生活中数不胜数。

二、针对当前我国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建设

首先应该从理念上让相关管理人员懂得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重要性和在此工作岗位的责任性,单位也应该制定一系列措施激励大家去学习理论知识,专研相关业务,并拿出一定的教育经费培养他们,鼓励他们走出去,去学习同行业的先进经验,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经验,加以合理的利用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激励他们在上岗的过程中不断为自己充电,如进行职称考试和各种形式的培训与后续继续教育工作。供电企业也应该将上述员工工资及奖金以及待遇给予一定的提高,以激励相关财务人员学习的氛围,这样可以有力地促进专业人员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二)提高主管领导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要想提高企业主管领导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首先让他们懂得固定资产在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更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对企业承担最终法律责任以及自己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应起的作用和义务。其次在主管领导的重视下,企业应该严格要求相关人员,让他们学习专业业务知识,熟练本职工作,对业务能手进行物资奖励,对技术极差的人员给予待岗整顿管理,这也是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强有利手段。

(三)加强固定资产的内控管理

从根源上找到原因就要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解决,上述的问题解决的根本办法是如何应加强固定资产内控管理,并强化内控的监督与跟踪。首先加强财务上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使其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从而促进供电企业的资源配置与优化,并有助于生产经营活动的提高。其次做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因为它不但是经济效益提高的有力保证,也为监督考核提供依据。最后监督应从全员做起,突出重点,供电企业应该有专门监督管理的内控部门,其部门又有详细的分工,做到定期与不定期地对企业的各个角落进行监督与跟踪,并做好内控系统的信息平台与反馈工作。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供电企业也逐步加大现代化管理的模式与力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可以有助于供电企业在竞争领域的优势,所以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使其为供电企业提供正能量,同时更好地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繁荣。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房屋、设备等同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劳动资料,对于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是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完善企业经营,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效益的有效途径。对于铁路运输企业来说,企业固定资产是其主要生产要素,铁路行业具有资产庞大、点多线长的特点,随着当前我国铁路线路的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改造的不断加强,铁路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明显,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我国铁路股份制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

1.1.铁路运输行业当前的股份制改革情况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也不断发展,当前我国铁路事业发展渐具规模,铁路运输企业逐渐走向市场,部分企业实施股份制试点的经验和教训,都有效推动了我国相关企业实施股份制经营和管理。

当前我国铁路运输企业逐渐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加快企业内部重组和优化,进行股份制改革,尝试多渠道投资方式,明确产权归属,实施政企分开,科学管理,实现产权的多元化,有效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和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

1.2铁路股份制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相关部分铁路运输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革之后,在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并取得了大量很大的成效,但同时仍旧有不少铁路运输企业忽视固定资产的管理作用,不能有效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有效地长远规划,相关管理系统存在着大量一定的漏洞,从而导致管理松散,铁路运输企业效益的提高也受到严重阻碍,这样不仅会增加铁路运输企业的生产和运营成本,降低铁路运输企业竞争力,还会并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国家利益。

二、当前铁路股份制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当前,在部分铁路运输企业中,大量存在着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的现象,对于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缺乏统一的调配和使用,资产配置模式存在严重缺陷,铁路运输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间不顾企业整体效益,各自为政,导致固定资产重复购置,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许多铁路运输企业重投入轻管理,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高,也导致了固定资产利用效益不高,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2产权过于单一

当前许多铁路运输企业,虽然实施了股份制改革,但改革力度不彻底,许多企业依旧把国家投资作为企业发展和经营的资金来源,上级部门的干预行为过多,企业的责权利不统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铁路运输企业不能有效认识到调整产权,合理使用社会资金,优化资产构成的重要性,从而导致许多企业挂着股份制的名号,却依旧采用单一的产权配置。从而使得相关铁路运输企业的固定资产不能灵活使用和经营,从而造成资金不足、效益不高的现状。

2.3管理制度不健全

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组织工作,因为他它和财务、工程、及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不是单一就能够实现有效管理,而需要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管理来完成。目前对于铁路部门来说,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流于形式,各部门之间的权责界定不够明确,使得各部门之间在资产管理工作中的流程缺乏可操作性,从而造成固定资产在整个企业里管理的效果和控制的力度达不到最佳效果。

2.4审计监督力度不够

固定资产审计,是指审计机构依法对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增减、使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的审计监督。

但当前部分铁路运输企业在对固定资产的审计方面力度不够,存在着审计力量不足,审计工作中职责不清,企业内部审计收人员素质不高、审计制度和人员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对于固定资产的审计缺乏时效性和规范性,对于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资产闲置、账实不符等问题缺乏必要的审计监督。同时企业审计大部分是事后审计,缺乏对于固定资产审计的事前预防制度和事中监控制度。

2.5相关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在我国当前的铁路运输企业,许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管理意识极其淡薄。同时业务素养不高,相关的管理知识贫乏,从而无法有效的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水平。甚至有部分管理人员不惜违反相关规定,为了自身利益,擅自挪用、变卖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造成了企业固定资产的大量流失,给企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2.6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固定资产清查流于形式, 固定资产潜力挖掘不充分

铁路运输企业受旧体制的影响,对固定资产使用较为重视,而忽视了对固定资产实物的控制。缺少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即使进行固定资产清查,也是走过场,流于形式。部分企业长期不对账、不清点,监管不力,账面反映的固定资产与实物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较多,使固定资产修旧利废挖掘不充分,家底不清等弊端。

随着铁路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和管理对信息化的要求更加严格,由于以前落后的资产财务管理方式使得信息传递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然而计算机在行业内的运用更加广范之后,铁路部门对以前固定资产旧的记账管理方式进行了彻底更换,全面实现了互联网信息化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资产管理的成本。但计算机管理期初,由于操作和人员配置上对固定资产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未能真正实现,导致信息不畅通,不能快捷迅速及时反映和掌握固定资产目前的变动情况当然就直接影响到固定资产管理的时效性了,那么在信息化水平管理上就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才能保证铁路部门各个环节都得以正常有序、安全、高效的运作。

三、提高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对策

3.1实现产权多元化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改变当前产权单一的现状,对固定资产所有权进行有效改革,转变管理职能,落实企业经营权,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所有权管理制度。在遵守国家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实施政企职责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积极落实股份制经营,租赁经营,中外合资经营等经营方式,优化资产组合,明确产权归属,实现产权的多元化,建立产权清晰,责任明确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3.2强化管理理念,加大控制力度

根据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原则,建立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将职责分工、授权批准、预算控制、验收交接及日常保管盘点、监督检查等内容都明细化到管理制度中去,通过规范性文件来加强管控力度。

只有建立起明确合理的管理流程,才能确保各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环节上分工权限职责都有理有据,才能从制度上保证管理操作的规范化、有序化,避免少数人因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得不到监控,进而彻底解决固定资产账实不符、闲置浪费等遗漏现象,确保管理工作在管理理念的强化下更加规范和有效。

3.3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力度

鉴于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加强问题,铁路部门可以建立起由董事会直接负责的审计委员会来全面领导处理企业的内部工作,将更大的独立性赋予审计人员,保证他们的更高的权威性,这样做就可以预防财务主管在企业经营者的被迫意志驱使下言听计从,损害企业的利益,欺上瞒下互相包庇,最终造成内部人控制企业要害部门的危险局面,故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制度非常必要。

那么要加强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建立起一支经过专业培训,思想先进、品德优良、技术精炼的内部审计团队,就必须要建立起一套适合铁路部门自身内部审计工作得考核办法,让审计工作有可操作的制度约束,方可实现其监督的作用。

3.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相关人员素质

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项繁琐且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那么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规范和完善就需要相关人员严格执行,并发挥其管理作用的实际效果。所以铁路部门应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宣传工作,通过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相关部门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加强管理人员和资产使用人员的培训工作,逐步提高和改善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在掌握市场行情及企业自身资产情况的情况,将使用和变动的监管力度发挥的更加有度,从而实现队伍业务素质的全面提升。

3.5强化资产清查力度,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提高信息化水平

根据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应进行定期清查。每年至少盘点一次,以保证固定资产的实有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维修等情况是否正常。通过清查盘点,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善处理和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在清查过程中,要明确固定资产的产权和资产归属的基础上,对所管理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理、登记、核对,核实资产的使用状态及技术状况,做到“有账必清、见物就点、不重不漏、不留死角”,确保资产清查结果内容反映完整,数据真实可靠。

目前,固定资产信息化水平非常落后,信息量大、使用周期长、管理难度大,这给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化管理在现有的财务管理系统上,铁路部门引入了固定资产条码管理系统,通过条码对固定资产进行标识,实现整个固定资产周期和使用状况的全程跟踪;对于业务数据也能及时采集,实现固定资产价值的动态管理和实物的动态管理工作;进而使得各部门之间能够实现信息共享,保证信息流和实物流的对应,最终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

四、结语

总之,铁路运输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要重视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合理使用,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韩伟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浅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7(27)

篇9

【关键词】企业 固定资产 资产管理 问题

一、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日益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覆盖面也日益扩大,企业运营成本日渐高昂,我国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随之得到了充分的开展。尤其是在竞争压力逐渐增大的环境下,企业对市场经济体制的依赖度也变得愈来愈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已经成为企业稳固自身市场竞争力、提高经营管理效益的主要途径。作为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的支撑主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充分凸显了企业资产管理成效,是将企业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而且随着我国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完善和技术的逐步成熟,也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本身得到了全面的革新。本文将通过分析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提高我国企业资产管理水平有所裨益。

二、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就我国目前状况而言,大部分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在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往往未能遵循严谨的原则。制度制定者在没有结合市场情况以及企业实际运营的状况下,仅仅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就可以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制定,最终导致所制定的管理办法或制度对实际工作缺乏指导性和约束力,甚至给固定资产管理后续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无法满足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需求。

(二)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不高

一些企业在购置固定资产时,欠缺合理的计划和长远的考虑,盲目地追求一些高科技、高性能或功能比较完善的产品,而没有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也未考虑要购置的固定资产是否是必需品。这就使得部分已购固定资产闲置,或者新购置的固定资产由于不符合企业发展需求,而长期无法真正在生产和管理中投入使用。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使得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大幅度下降,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三)固定资产审核机制不健全,没有做到定期核查

一般企业都设有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监督检查,可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政策或者执行政策的程序,促使企业整体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但实际工作中,大多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审计认识不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其主要表现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强,且依法对固定资产审计的执行力度不够,没有做到定期核查,审计人员配置不到位,使得固定资产审计监督效果难以保证。

(四)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等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这给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同时也给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技术操作压力,而目前固定资产管理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尚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他们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正确,甚至错误地将其理解为日常的保管工作,对管理的程序、方法等依旧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更不用说对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软件的操作。

三、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转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思想观念

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只关注如何利用企业的固定资产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因此,要改变这种对待固定资产管理敷衍了事的工作态度,以及淡薄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发展道路越来越宽,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促使企业固定资产日常管理运营工作的有序开展。要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就必须先转变其管理者的思想观念,使其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

(二)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设置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岗位,并配置专业的管理人员来制定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理顺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实现固定资产从预算、购买、调拨、调剂直至报废、处置的制度化管理和全寿命管理。在制度中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各流程环节,制定清晰直观的管理流程图,直观地反映具体管理工作的步骤及相关内容。同时在制度中要明确职责分工、严格落实责任、规定工作时限等,对固定资产的日常操作实行规范化管理。

(三)要建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考评体系

通过设置一系列考核指标,对固定资产管理效果进行综合考评。财务部门要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符合实际的固定资产考评指标体系,诸如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完好率、维修率和收益率等。同时要制定严格统一的固定资产考评标准,使考评有据可依,不可随意更改。在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考评标准的基础上调整企业的投资方向,使固定资产使用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实现固定资产价值最大化,促使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审核和监督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除了要有严格的制度予以规范,还应借助内部审计部门等的有效监督检查。通过成立固定资产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报废等的监督管理。建立由董事会直接领导的审计委员会,全面负责企业的固定资产审计工作,使审计人员具备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也可以推行审计人员委派制,以保障现代企业固定资产的安全与经营效益的实现。

篇10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管理工作;资产管理制度;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01

固定资产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及其他业务的重要保障,是不可替代的企业主要生产资料。企业要实现良性发展,必须重视和抓好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都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有的制度不适应实际情况的发展和变化。

一、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目前国企的资产管理形成了重购置、轻管理的错误观念,国企的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不够重视。谁购建谁拥有,谁拥有谁使用,部门利益唯重,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私用甚至占为已有,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很低,重复购置或闲置浪费等现象很多。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国企在因定资产管理方面未形成完整的资产内部控制体系,目前有多数国企实行多部门多头管理,账物分管的分类归口管理模式,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各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导致一些国企在资产管理中账务不清、责权不明现象,而且在资产购置、处置等环节,随意性很大。

(三)固定资产价值严重失真。当前,国企普遍存在自身资产价值不实的现象。一是由于资产盘亏、报废或房屋拆除等各种正常因素而导致的固定资产价值减少,但是未能及时办理减值手续,也未作出必要的账务处理,造成账面上的价值要大于实物的价值。二是因为客观原因而造成的基建工程竣工后没有及时办理决算手续,也未能入账,确认新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周期显得太长,以致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对新增固定资产的价值认定不一致。

(四)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有些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一是只设置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但没有实物卡片账,长期未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最终导致账物不符、账账不符,造成固定资产记录不清;二是利用“小金库”等账外资金违规购建的固定资产,为逃避监管而不入固定资产账或部分入账;三是会计差错,即已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造成账有实无。

(五)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造成企业利润反映不真实:有的企业购置固定资产不按规定的资金渠道列支,而故意在成本、费用中列支,冲减当期利润;有的长期挂往来账;任意多提、少提或不提折旧,折旧成了某些企业调节利润的调节器。

(六)固定资产产权不明晰,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有企业固定资产中涉及产权问题的项目主要表现是房屋和土地。由于历史上国有企业用地多采用财政划拨形式,企业的一些房地产项目存在房产证、土地使用权证等证照不全,产权不清的现象,这些房地产长期归企业使用,虽然不存在第三方对其产权进行要求,但为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这些房地产应该补办相关证照,补办证照往往需要一笔不小的税费支出,加重企业负担。因此企业不愿意主动补办相关证照。随着企业股份制改造,按新会计制度规定,无产权的固定资产不得入账,随之就产生了由于证照不全而未纳入账内管理的房屋和土地,它们的出租收入及变卖收入也游离于账外,形成企业的账外账,最终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

二、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一)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国企管理者的思想认识是行动的指南,因此,国企管理者的思想对其行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管理不但能消除混乱,而且能够保证效益,更能创造出良好的效益,所以,必须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企业决策层到固定资产的使用者,都应当充分认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推行固定资产岗位责任制,即对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调拨、报损、报废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控制。对固定资产实行双重管理,即单位会计按现行制度进行记账管理,设立专门账薄,以账控物。使用固定资产的责任部门实行责任管理,责任部门设置台账,记载使用、维修、保养情况。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做到与财务账目一一对应,达到账实相符的目的。根据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固定资产应定期或每年至少盘点一次。但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的盘点往往因为人手少、工作任务重而流于形式,这也是账实不符等违规现象长期未整改的直接原因。因此,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必须认真落实,从小、从细抓起,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等历史遗留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使资产的安全、完整得到充分保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推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由于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庞大,种类繁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传统的手工管理、手工统计已远不适应工作要求,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包括固定资产的采购、入库、保管、使用、折旧、报废、租借等种种变动情况,借助计算机管理使固定资产管理达到科学化、现代化的目标,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性、透明度和效果。

(四)建立企业资产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情况应进行定期专项审计,实施严格的审计监督,将企业资产运营状况,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等指标纳入对经营者任期内业绩考核。对资产管理不善,企业资产质量下降,给予严肃的处罚,对于失职、读职、甚至违法犯罪,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国企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固定资产管理的成效。因此,一定要将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列入到企业的整体规划之中,落实专兼职资产管理人员,建立管理人员网络,并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选拔出一批思想进步、具有较强责任心,熟悉政策,而且懂业务与管理的人才构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提高他们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意义的理解,使其真正能够喜爱资产管理工作,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将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逐步实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规范、快速、高效等各项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