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范文
时间:2023-09-12 17:20: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2
从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后,劳务派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几乎成了很多企业主流的用工方式。所谓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再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将劳动者派遣至用工单位从事生产劳动的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出现,对于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灵活性的提升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降低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劳务派遣供需市场上,越来越多的用工单位对劳务派遣的需求就是为了进行“风险转嫁”,这一新型的用工形式究竟为何会背离了派遣业发展的宗旨,对劳务派遣机构的运营带来哪些风险呢?本文结合劳务派遣机构的实际经营,从财务管理的视角陆续展开对财务风险的探讨。
一、当前劳务派遣机构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资金运营过程引发的财务风险
按照派遣协议的约定,劳务派遣机构承担着派遣员工的工资发放、社保缴存等义务,各项资金的安全性、准确性和给付的及时性等均可成为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其中首先防范的就是应收账款所引致的风险。根据上海市人社保障部门的统计:派遣公司不同程度均存在垫付,资金垫付比例高达15%-35%。大量的应收账款增加了派遣机构资金成本和坏账风险,导致企业的财务危机。其次,派遣工资的计发和社保代收代缴具有范围广、金额大、标准不一、流速快等特点,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差错,资金支付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二)税收政策引发的涉税风险
首先在营业税方面,根据财税[2003]16号文件规定,派遣公司差额征税的收入扣除项目里只包括工资和四险一金,三费(福利、工会及培训)在计算营业税时也不应作为收入的抵减项。各地区税务分局对税收政策理解差异,所享受的税收政策不尽相同,操作不当就有可能会存在滥用差额征税、虚增扣除金额等的逃税嫌疑。
其次在企业所得税方面,派遣员工服务于各行各业,工资薪金水平不尽相同,很难满足税务机关规定按照的合理发放水平进行税前扣除;同时用工单位没有工资基数,不能合法列支三费(福利、教育及工会费)的支出。因此,这些矛盾应引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关注,出台新的文件加以明确。目前情况下,用工单位规避风险的办法是合同中约定由劳务派遣公司发放,劳务派遣公司开劳务费发票给用工单位在税前扣除。此操作无法律依据,并且劳务派遣机构可能会承担三费超标的所得税涉税风险。
最后在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方面,部分用工单位直接支付的福利、加班费等,劳务派遣人员适用“工资、薪金所得”还是“劳务报酬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呢?个人所得税与劳务派遣单位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代扣代缴不一致,出现同一个劳务派遣用工在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时,纳税所得项目不一致的矛盾。
(三)稽核审计带来的财务风险
日常派遣员工的劳动报酬、社保经费由派遣机构代为支付,这种操作模式本身存在诸多隐患:首先,用工单位为少列成本,如未按劳动条例规定如实缴纳社保费,这部分风险转嫁给与派遣员工签订合同的派遣机构;其次,派遣机构无法保证派遣费用支出的真实性。劳务派遣这一特殊用工形式带来的政策盲目,无疑给某些企业进行暗箱违规操作有了钻空子的机会。如何监管派遣成本的真实性,怎样维护派遣员工个人利益,这些都是政府管理部门进一步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四)连带责任引起的财务风险
连带责任是指各个责任人对外不分份额,不分次序,根据权利人的请求承担责任。《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务派遣机构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定中,雇主责任规定条款模糊,不利于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和劳务派遣业的发展。一旦用工单位与员工发生劳动纠纷或工伤赔偿事件,最终往往由派遣单位出面解决承担主要赔偿义务。
二、财务风险存在的原因
(一)法律规章不健全,政府政策缺位
目前我国尚未颁布规范劳务派遣的专门法规,现有的劳动法对劳务派遣的规定存在的不足之处有:只对派遣机构的组织形式和注册资本进行了规范,不足以保护派遣劳动者的权益;连带雇主责任规定不详细,派遣机构不仅承担对派遣劳动者支付报酬、缴纳社保的义务,而且发生劳动纠纷,也得由派遣机构承担。其次关于劳务派遣的税收政策可操作性不强,尚需细化。
(二)经营不规范,派遣机构缺乏行业标准流程
由于派遣企业的经营本身带有规模化和持续性,业务特征决定了业务流程是风险的栖息地,派遣企业的内部控制流程设计决定着服务效率和扩展能力高低,还决定着派遣企业承受和化解风险的能力。从服务协议执行前的风险评估、合同管理,服务执行期间的财务管理、具体业务操作,到服务终止后员工遗留问题,上述工作流程设计是否规范,最终都会影响到派遣企业资金的非正常损失。
三、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一)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1.建立客户风险评估体系,为后续的服务执行提供保证。评估内容包括资金支付能力和企业管理理念,没有稳健的资金作为后盾,员工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劳动争议等法律风险将不断滋生;管理理念包括运营特征、企业文化等,对那些投机型、信用差、管理混乱、发展前景不好的,不宜提供人才派遣。
2.加强业务合同的管理
劳务派遣单位应与用工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合作协议,协议除应当具备《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法定条款外,双方还应就劳务派遣服务的终止条件、遗留问题解决方式及划分进行约定,避免因人员遗留问题造成劳动纠纷而产生财务风险。为派遣企业的资金运营管理提供风险屏障,从源头杜绝隐患产生。
3.树立风险保障意识
通过保险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具体包括:按劳务派遣协议规定,及时足额为派遣人员办理各类社会保险;提倡派遣人员自己购买意外伤害、疾病治疗保障等补充商业保险;派遣机构和用人单位应积极沟通和协调,为所有派遣员工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规避由于工伤事故以及人身意外伤害造成或有赔偿的财务风险,特别是高危操作的特殊工种人员。
4.加强财务管理力度
劳务派遣企业的财务管理应以财务制度为核心,以资金管理为中心,以信息平台为依托,建立监督制约机制,有效实行内部风险控制。坚持以收定支的原则,严格执行垫付资金的授权审批制度;其次应收账款建立明细科目,专人催收,保证资金及时足额收回;最后执行对账制度,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用工单位加强日常管理的信息交换,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往来资金和社保缴存情况的核对。
(二)健全派遣法律制度
劳务派遣虽然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已在我国显示出促进就业的重要作用。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更主要的还是法律规章不健全造成的劳务派遣缺乏规范、发展缺乏保障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健全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
其一,实行设立行政许可制度,建立派遣机构的管理机构。派遣机构设立前必须经过行政许可,并逐步加强工会、雇主组织和派遣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对劳务派遣的监管能力,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
其二,备用金制度。建议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由政府对备用金的数额及缴纳、管理办法进行规定:用工单位和派遣机构分别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由第三方进行资金托管,避免资本自由支配而流动,此项举措对用工单位拖欠款和派遣公司偷逃资金的行为都能加以约束。
其三,明确雇主责任。派遣机构不应一律承担连带责任,原则上按派遣人员是否处于控制来区分彼此责任范围。法律对劳动派遣的规范,应当以派遣员工与用人单位的关系为重点,用工单位的雇主责任应当重于派遣机构的雇主责任。这种选择有利于避免用工单位的风险转移,降低劳动派遣的社会风险。
篇2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应对策略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下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下,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风险管理予以正确认知,并提升财务管理能力,最终市场上占据稳定地位。然而,部分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认知不足,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未能按照有关规范进行,因而影响了财务管理整体质量,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所以企业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对财务管理风险加以严格控制,提高财务管理质量,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当前,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财务风险管理占有主要地位,企业在经营时,应当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知,对财务管理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企业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并对市场运行情况有全面的把握,从实际情况出发,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并采取有效措施将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在降低财务管理风险的同时,提升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企业在财务管理期间,为了控制财务管理风险,必须对财务部门的各项数据予以掌握和分析,并在一定效果下取得良好的效果,制定健全的财务管理战略,降低财务管理安全隐患,使得企业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总之,企业全体成员增强财务管理风险意识,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财务管理风险加以控制,从而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风险的原因
(一)信息不对称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财务管理存在风险,财务管理质量下降,因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一些企业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对称,具有不完整性,企业信息需求与市场未能保持一致,造成企业存在各种财务管理风险。信息不对称问题在连锁企业中比较明显,由于企业间存在层层的关系,委托人与者掌握的信息不同步,因而对财务管理造成影响,提升了信息风险。
(二)市场环境复杂
当前市场环境比较复杂,而且环境处于不断变化当中,是人们无法操控的,因而对企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该顺应经济市场环境、法律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的影响,如果企业的资金和技术不足,将使其处于劣势地位,一旦市场发生较大的变动,将对企业财务管理造成冲击,因而企业发展中的弊端就突显出来,加剧了财务管理风险。
(三)企业经营方式多样化
企业为了扩大规模,会增加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力度,打造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因而企业经营方式呈现多样性化。但是,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企业需要融入更多的资金,盲目扩张将造成企业面临财务风险。
三、有效应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的策略
(一)对财务管理进行严格控制
企业为了降低财务管理风险,应当对财务管理进行严格控制,从而在提升财务管理质量的同时,对财务管理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企业在对财务管理风险进行控制时,一定要加大对财务管理的控制力度,尤其是对企业财务资产和收支予以控制,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企业要设置健全的财务组织机构,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各个岗位构成相互制约和合作的关系,岗位工作人员履行其职责,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定期对固定资金进行盘点,并确保财务收支具有合理性,提升财务管理质量,降低财务管理风险。
(二)运用金融工具转移财务管理风险
企业为了合理的控制财务管理风险,应当优先运行金融工具,将财务管理风险予以转移,从而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并实现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占有稳定地位的目标。企业在经营期间,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将面临着各种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包含产品销售市场风险、基本财产安全风险等,当企业自身经营能力较差时,会增加财务管理风险。因此,企业为了对财务管理风险予以控制,应该运用各种金融手段,通过保险、对冲和分散等金融手段,结合企业财务管理实际情况,对未来财务收支加以预测,并结合企业资金储备,充分运用资本成本决策法,从而控制企业财务管理风险。
(三)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企业在控制财务管理风险过程中,应该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财务管理质量,降低财务管理风险。因此,企业需吸引财务管理精英,最大程度的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此外,企业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得财务管理人员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并提升其判断和分析能力。同时,职业道德也有明显的提高。总之,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对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控制。
四、结束语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当前,一些企业财务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加剧了财务管理风险的出现。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财务管理风险加以控制,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谢海燕.浅析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资金管理的应对风险[J].经济视野,2014(17):178179
[2]申瑛琳.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分析及审计应对措施[J].中国经贸,2014(18):245245
[3]蒲志会.浅谈制药企业财务管理中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J].大科技,2014(2):303303,304
篇3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防范
一、财务风险的识别与确认
财务风险识别是对其进行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由于风险常常隐藏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因此识别财务风险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手段。风险识别主要包括收集信息资料、分析不确定性、确定风险事件、编制风险识别报告等内容。
财务风险识别的方法有风险分析问卷、核查表法、财务报表法、流程方法、现场视察、合约分析、损失记录分析、事故报告等方法。风险分析问卷和核查表法一般是通过进行文件整理、面谈和检验以获得财务风险性质和来源的资料。财务报表法是通过分析企业的各种财务报表,逐项检查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财务预算以及企业资源的应用消耗等情况,以此来判断企业承担的财务风险及其程度。流程方法是通过研究企业的业务范围及操作流程,进而确定具体环节中是否承担着某些财务风险的方法。现场视察是风险管理人员必须进行的过程,通过现场视察,检查企业的设施、设备、生产经营进展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来识别潜在的财务风险。合约分析是通过分析企业与不同主体签订的各种不同形式的合约,检查合约界定的双方权责范围,恰当的合约签订可以有效的保护企业财务利益和权益。损失记录分析法是指风险管理人员可以从过去的损失记录中分析损失发生的原因、性质、程度和影响范围。事故报告法需要企业建立有效的机制,把日常的损失及伤亡事故详细记录下来,风险管理人员通过检查损失及伤亡事故记录来掌握整个事故的全面资料,确认财务风险损失的程度及影响范围。
二、财务风险的分析与评价
当企业的财务风险确认后,需要对其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价,对于风险的规律性进行研究和量化分析。事实上,能够识别罗列出的企业每一个风险都有自身的规律、特点、影响范围以及影响后果,它们的影响后果以货币单位来度量,最终转化为企业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分析的内容包括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时间分析、风险的影响和损失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分析、风险级别、风险的起因和可控性分析等内容。对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时间进行分析即分析风险可能在生产经营周期或施工项目的哪个阶段、哪个环节上发生。有许多风险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建筑企业有的风险直接与具体的工程活动相联系,这个分析对于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有很大的作用。
对于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和损失进行分析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建筑企业面临各种风险,各种风险之间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财务风险发生。有的风险影响面小,有的风险影响面很大,可能引起整个施工工程的中断或报废。有的风险之间常常是有关联的,例如,某个施工工程活动因为财务风险的存在,受到干扰而拖延,可能会影响到后续的其他活动。对建筑企业而言,经济形势的恶化容易引起物价上涨,一方面可能会导致业主支付能力的变化,另一方面可能会影响建筑工程材料物资的采购、员工薪酬及各种费用支出,最终会影响整个工程的工程费用。财务风险的影响一般通过以下过程分析:首先,考虑正常状况下,假设没有该财务风险的情况,如建筑企业的工期、成本费用和收益情况;其次,考虑财务风险,看施工过程、施工消耗等各个方面有什么变化;最后,两者的差异确定为财务风险的影响。
由于财务风险因素很多,涉及很多方面,人们并不是对所有财务风险都予以十分重视,通常对财务风险进行评级,考虑财务风险的损失以及发生的概率,计算财务风险损失期望值,一般而言,发生的概率很大而且损失金额很高的风险,要重点防控,对于发生的可能性一般而且损失也一般的风险,企业要进行一般防控,对于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而且损失也很小的风险,企业可以不予考虑。
对于风险的起因和可控性进行分析,是风险预测、风险防控、风险责任分析等工作的前提。有的财务风险企业可以进行控制,减小其发生的可能性;有的财务风险企业对它的发生与否却无能为力。企业需要根据财务风险的可控与否选择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
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方法包括财务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杠杆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决策树分析法、因果分析法、价值分析法、变量分析法等方法,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可结合自身特点选择使用或组合使用。
三、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篇4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企业对财务风险进行应对策略的探讨已经迫在眉睫。其中景区企业也不例外,景区企业应该研究如何让自身企业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就是做好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虽然企业的财务风险无孔不入,但是我们可以利于科学的预测风险方法来避免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这就使企业的资金受到了保护。本文将对景区企业主要财务风险及相关应对策略进行探讨,希望可以给景区企业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景区企业;财务风险;策略
在景区企业如何避免财务风险时,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只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做的很好,才能为避免财务风险所带来的危害。景区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将内部控制作为工作的重点,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对企业有实际意义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使企业的资金有了安全保障,进而实现企业资金利益最大化。
一、景区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一)景区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不足
现阶段的景区企业内大部分财务人员风险意识不足,这是景区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景区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财务活动已经影响了整个企业的进展,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涵盖了负债与权益比例等,这就加大了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难度,简单的管好企业资金已经不能满足避免财务风险的需要了,在加上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这就使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增加。
(二)景区企业的财务决策缺乏合理性
我国景区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往往根据过去的经验或是主观意识进行决策,这就使决策缺乏合理性,进而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在加上企业的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等不能有绝对的正确性,这就为财务风险埋下了定时炸弹,如果企业不能充分的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那么就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1]。企业在决策时如果不能依据正确的数据,那就会使决策缺乏合理性,导致企业在决策不合理的状态下运行,财务风险就会很大程度的发生。
二、景区企业目前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资金风险
当前景区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大,在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时,经常出现疏漏。另外,当前景区企业面对的财务风险比较复杂,企业的管理层必须重视这个问题,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其中对于景区企业面临的资金风险,主要的形成原因是企业对资金进行违规操作,财务人员挪用公款或者将资金存入到其他银行,而企业的管理层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到资金的重要性,更不明白企业资金周转不灵所带来的后果,这些原因都使企业的资金风险加大[2]。
(二)投资风险
景区企业在进行货物投资时,往往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这是由于没有认识到投资的风险性造成的[3]。决策者对投资方向出现失误时,使企业的投资资金白白的遭受损失,为日后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增加了严重性的后果。还有企业对存货的处理不恰当,存货已经占用了企业大部分的资金,但是还要承担对存货的保管费用,存货如果不能及时的出手,对存货浪费的资金增加,就会使存货的利润越来越低,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进而企业将会面临投资所带来的风险[4]。
(三)财务作弊风险
景区企业中财务作弊风险就是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出现了作弊的现象,在对企业财务进行核算的过程中,没有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人员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人员在进行作弊时往往是有针对性、有目的的进行,这会给企业带来很严重的财务风险。
三、景区企业面对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策略
景区企业想要很好的回避主要的财务风险,就要建立财务风险的预警策略,这是一项未雨绸缪的策略,能对企业回避财务风险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策略的第一步就是将预警机制内的工作人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第二,就是在景区企业内部实行对财务预警系统的管理,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全程的监控,从而发现潜在的风险。对景区企业的财务报表等重要的决策依据进行严格的管理,对企业内部可能发生的风险一一列举出来,进行对比分析,使财务风险预警策略发挥出最大的作用[5]。
(二)建立预警的内控系统
在景区企业内部建立预警的内控系统是有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它对企业财务控制的一种新型的手段,在预警模块中可以将企业固定的资金金额设置好,如果企业一旦超出这个限额,它就会变成红色字体,进而将这个模块封死,这样企业人员将会对这个现象一目了然。在投资系统的模块中,会对投资金额、计划进行控制,如果缺少某一项,系统就会自动封死,如果将缺少的项目进行补全并且合格之后,系统就会自动放行,这极大的增加了预警内部控制系统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对客户进行债权控制时,也可以进行信用等级的设定,一旦客户出现拖欠金额的现象出现,系统会自动预警,进一步的使客户拖欠公司资金的现象减少,达到控制财务债权的目的。这些就是建立预警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三)加强企业的财务部门的管理
景区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对财务部门进行严格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财务部分是景区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内的各项经营活动和各项资金支出都要通过财务部门,所以做好财务部门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财务部门做好企业各项活动的预算,根据活动的需要来进行资金调配,使资金既满足了活动的需要又不会造成资金浪费的现象出现。另外财务部门还要注意和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各个部门之间团结合作共同完成企业的目标。与此同时,为了避免某个环节可能出现漏洞,财务部门内部人员的职责要分清,这样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直接找到事情的负责人,使问题能更加快速的解决[6]。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可以对资料进行全方位的反馈,能具体的规划出容易出现问题的对策,从而使企业能够合理的规避财务风险,使企业能够进一步的发展。
(四)对全员进行风险培训
景区企业进行合理的风险规避是离不开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的,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就显著的方法就是对全体人员进行财务风险的培训,使全体人员能够明白形成财务风险的原因、财务风险所带来的后果和面对财务风险采用合理对策的重要性。所以对全体人员进行财务风险培训是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全体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知增强之后,就能将风险控制运用到各个环节中,使每一项业务都进行风险防控,这样能从根本上避免财务风险所带来的危害。在企业的管理模式中,对每一个员工所承担的责任和工作都明确落实,从根本上改变员工的工作意识,从“要我防范”向“我要防范”转变,这虽然只是短短的几个字,但是蕴含的意义却非常重大,这是员工从心底里存在了财务风险意识,这对预防财务风险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景区企业主要财务风险及相关应对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发现使每一个员工都养成财务风险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企业面临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景区企业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将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合理的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使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志明.景区游览类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J].中国资产评估,2016,05(06):12-14.
[2]吕清清.5A级旅游景区企业升级发展之融资策略[J].财会学习,2016,03(18):222+224.
[3]程远曲.企业参与景区生态移民的下关模式及其推广价值[J].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05):10-14.
篇5
摘 要:从“三鹿奶粉事件”到“双汇瘦肉精事件”,从茅台等名酒“塑化剂事件”到最近的康师傅统一方便面含致癌物,陆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使得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全民关心的话题。食品安全既关乎民生和社会稳定,又对国民经济、食品产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主要针对食品行业安全,从财务风险的角度就其类型、识别方法、应对策略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应对食品行业的安全风险,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食品企业;安全风险识别;风险及对策
从“三鹿奶粉事件”到“双汇瘦肉精事件”,从茅台等名酒“塑化剂事件”到最近的康师傅统一方便面含致癌物,陆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或事件使得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全民关心的话题,成为政府、行业、企业和消费者持续关注的焦点。“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既关乎民生和社会稳定,又对国民经济、食品产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针对食品行业安全,从财务风险的角度就其类型、识别方法、应对策略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应对食品行业的安全风险,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一、企业食品安全风险类型
企业食品安全标准就是力求在法律框架下,用适中的成本达到控制食用安全风险,有利于树立我国食品安全形象,促进食品生产与贸易,维持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但食品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面临诸多风险,比如来自企业外部的环境风险、市场风险、自然灾害风险、食品流行病菌风险等;来自企业内部的技术风险、生产风险、财务风险、产品质量与安全风险等,但最大的风险是食品安全风险,在广度、深度和烈度上,其他风险都无法与之相比。企业其他风险一般影响单个企业本身的生存与发展,而食品安全风险不仅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而且影响社会稳定,公民和消费者的健康与权益,甚至影响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
二、企业食品安全风险识别方法
食品安全风险识别就是指在食品安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运用各种系统的、连续的方法来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食品安全风险以及分析食品安全风险事故发生的原因。食品安全风险的识别主要应用相关的历史经验与感知情况进行分析,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资料记载来分析引起风险事故的各种因素,进行归纳和整理,采取该种方式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迅速的寻找出各类风险,这些风险是具有可变性特征的,因此,风险识别工作也是一种复杂、持续的工作,要想真正的分析出其中的风险,风险管理人员必须要抓好各类风险的联系,现在使用的风险识别方法主要有生产流程分析法、风险专家调查列举法、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分解分析法、失误树分析法,另外还有环境分析、保险调查、事故分析等。企业在识别风险时,应该交互使用各种方法。
三、企业食品安全风险应对策略
识别了食品安全风险之后,食品企业就要确定如何应对这些风险。针对不同的风险我们要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在考虑应对策略的过程中,先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的效果以及成本效益,选择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来预防、管控甚至化解。
1.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预警、管理和事故的应对机制
食品企业面临的风险比较特殊,法律风险、市场风险、营运风险、产品质量与安全风险等尤为突出,我国食品企业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风险预警、评估、管理和严格的供应链管理,建立风险评估、预警、管理和事故应对机制,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要主动、有意识进行风险管理,防患未然。
2.迫切需要政府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食品企业有着很长的产液量,涉及的经营者数量也很多,这无疑给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政府就需要做好全面的干预工作,这种干预工作需要涉及到生产、价格管制、税收、经济政策、法律法规上,从源头把握好食品的安全生产关。
3.应从源头把控食品安全
食品企业生产的产品是供人们吃的。为保障人们吃得放心,食品企业应主动加强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把控,从源头把食品安全风险降至最低。南京青奥会即将举行,今天早上新闻报道南京青奥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做得非常好,青奥会食品从生产之前的车间消毒、工人着装、清洁环境等准备工作,到生产的各个环节,领料、配料、制作、烘焙、内包装、急冻、入库都严格把控,切实抓住源头,排查源头风险、整治源头问题,始终如一地把源头监管好,严把食品输入的第一道关口,确保源头食品安全。我们所有食品企业都应该像南京青奥会食品一样从源头把控食品安全,让老百姓放心的吃,减少食品安全风险。
4.建立食品安全保障和补偿基金制度
企业面临的食品安全风险有的是可以预防和管控甚至可化解的,如产品质量与安全风险、生产风险、技术风险等,但是很多风险是企业难以管控与预测的,如果出现风险,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也会影响消费者、社会的合法权益。为了避免该种情况的发生,企业就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成立好相关的安全保障以及补偿基金,具体策略为允许企业从成本中提取建立食品安全保障和补偿基金,计提比例设置一定限度,如不超过成本总额2%-5%,以缓解因该基金计提增加成本而减税的问题。颁布相关会计法规,强制规定食品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食品安全保障基金。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实行从税后利润提取食品安全保障基金是可行的,企业也可以接受。保证专款专用。政府主管部门应定期检查,也可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监督。提取食品安全保障和补偿基金由税前列支,短期内会减少税收收入,政府可能与企业博弈。笔者认为,政府应从事关公众福祉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采取减税让利做法,鼓励支持食品企业建立食品安全保障和补偿基金。
参考文献:
[1]姜雨.保健食品企业面临的潜在安全风险及对策[J].食品工业科技,2013(21).
[2]张红霞,安玉发.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风险来源及防范策略――基于食品安全事件的内容分析[J].经济问题,2013(05).
[3]何猛.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监管体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篇6
[关键词] 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B
一、医院财务风险识别与分析
(一)融资风险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家投入力度的加大,我国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核心,医院也在迅速地扩建规模、改善硬件、充实医务人员,以提高自身医疗服务能力,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一些中小医院由于面临大型医院的市场侵占和挤压,更是不得不借助融资建设来改善运营环境,增强市场竞争和服务提供能力。在这种环境下,医院融资建设、负债运营就显得尤为普遍。据卫计委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全国公立医院负债总额近5113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31.24%,县级公立医院资产负债率甚至达到36.7%。过高的财务杠杆恶化医院的资产结构,放大医院的财务风险,医院不得不背负沉重的债务压力。一旦某个经营环节出现问题,很有可能引发财务危机,威胁医院的生存,同时也会给利益相关方如银行、工程方、政府、民众等带来利益损失。此外由于融资方式、融资渠道、融资结构等的不合理,也会抬升医院融资成本,增加财务风险隐患。
(二)投资风险
随着新医改的持续、深入,各医院也在加快布局、抢滩市场,借助投资来提高医院服务能力,扩大医疗服务半径,满足区域市场医疗需求。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医院投资存在的问题及风险也逐渐曝露,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决策性风险。投资过程缺乏科学详实的论证调研,也没有经过民主广泛的决策程序,存在盲目性、非理性冲动,容易造成过度投资、投资失败。部分医院没有准确把握好公益性和市场化的问题,对成本、医疗资源、市场容量等不加分析,匆忙投资;或是对投资标的、合作方不了解,为后期埋下安全隐患。二类是招标性风险。医院尤其是预算管理医院,在工程项目建设、医疗设备采购中没有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超标采购、萝卜采购,失去制约引发权力寻租和行为。三并购重组类风险。随着新医改对医疗服务行业资本管制的放开,在医疗服务领域掀起了一股并购重组的浪潮。但在资本投资的过程中,不少作为投资方的医院,忽视需求分析和科学调研,后期资源整合困难、效益不增反降,投资沦为“包袱”。
(三)现金流风险
现金流是衡量医院盈利能力和财务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医院财务活动中的现金流风险,可以从收支两个方面加以观察和探讨。在营收方面,存在医院内部职工利用职权为亲属或朋友等免费提供医疗服务的问题,“偷走”医院收入。而且,当前社会上病人拖欠费用、逃费等现象也屡屡曝光,拖欠、逃费等无疑会影响作为医院主要收入来源的诊疗收入,减少现金流入。在支出方面,对支出审批控制不严使医院内部超支严重,公款吃喝、公款旅游、超标采购等问题屡有曝光,还有部分人员利用职权侵占、挪用、贪污医院财产,威胁现金流安全。资产管理不严也使医务工作者在使用医疗耗材和设备使用过程中不加珍惜和爱护,浪费问题严重。此外,债务结构的不合理、其它意外支出(如医疗事故纠纷赔偿等)也会影响医院的现金流安全。
(四)应收账款风险
应收账款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应收账款所带来的坏账损失、管理成本和资金成本的增加。就医院应收账款而言,有学者(谭淑玲,2014)将其划分为三个部分:应收在院病人医疗款、应收医疗款和其他应收款。事实上,应收账款正成为医院管理者比较头疼和棘手的管理难题,给医院的财务健康和正常运营带来了莫大的风险隐患。病人拖欠医疗费用、员工预借资金、医保机构不及时结算医疗费用、异地治疗为其他医院垫资等都可能成为医院应收账款的来源,如湖南媒体2015年报道的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省人民医院、省肿瘤医院等5家湖南医院,被拖欠6个月总金额达3亿元的资金。如果对此不加控制和治理,放任自流,医院很有可能因为应收账款规模过巨而导致资金链断裂,威胁生存。
二、医院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医院认识不足,财务风险控制薄弱
当前,不少医院领导还存在“重医疗,轻管理”的思维误区,对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工作不重视、不关心。这种失之偏颇的错误认识,使医院领导将精力与资源更多地投放到医疗业务上,而忽视了对医院财务的管理和控制,医院发展出现“一头大、一头小”的畸形局面,内部管理混乱,安全隐患突出,限制了业务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
(二)内部控制混乱,财务管理体系羸弱
医院内部没有建立起严格的财经制度,支出审批控制不严,存在超标准接待、超标采购、虚假发票报账、白条入账等违规行为,会计基础工作不扎实。资产管理不严,医疗耗材使用管理控制不严,随意放置、丢弃、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设备保养维修不善。财务信息不透明,内部监督弱化。
(三)外部条件复杂,财务发展环境脆弱
外部环境的不给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医院财务风险防范能力。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并且缺乏细化、具有针对性的配套措施,医院财务管理失去顶层规范。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在卫生规划时,没有合理统筹分配资源,导致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使区域之间过度竞争,降低了资源使用效率。此外,医保体系的不完善也给医院的资金结算管理等带来了风险。
三、医院财务风险防范及控制策略
篇7
【关键词】财务风险 管理系统 建设 监控
1引言
所谓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该过程受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从企业战略制定一直贯穿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中,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件并管理风险,使之在企业的风险偏好之内,从而合理确保企业取得既定的目标。近年来,国资委高度重视企业风险管理,提出了一系列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的配套监管措施,在2006年6月下发《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对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总体原则、基本流程、组织体系、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监督与改进、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对《指引》的贯彻落实也提出了明确要求。2008年8月下发《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对资产损失认定、责任追究范围、责任划分和处罚措施做出了明确规定。2008年11月下发《关于2009年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中央企业将全面风险管理摆在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位置,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此项工作。
在国家电网公司范围内,针对风险管理工作,近年来国网公司也下发了相应指导意见。2008年3月26日下发了《关于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电网财[2008]295号);2009年9月在《国家电网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实施方案》中将风险在线监控纳入到“五集中”的范围(会计集中核算、资金集中管理、资本集中运作、预算集约调控、风险在线监控);2010年5月下发了《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家电网财[2010]655号)。这些背景都迫切要求公司尽快建立应用财务风险管理系统,实现财务风险的实时预警,并通过系统加强风险防控。
2财务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
S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全资网省子公司。2011年11月,S公司组织完成财务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并正式投入运行。该系统完成了与财务管控系统稽核功能联动共享,实现了财务风险的全过程管理及实时在线预警监控,使公司财务风险管控越发科学高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上,S公司在财务集约化项目建设规划中,将风险管理以单独模块(以下简称“财务风险管理系统”)进行建设,将风险管理与经营管理目标相结合,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成立专家课题小组,从企业战略经营管理层面、实际业务操作层面、政策环境方面、市场环境方面开展企业风险基本信息梳理工作,并将风险管理与目标管理、风险管理与经营管理相结合,实现相关预警指标全方位、多角度、实时预警监控处理,将风险管控工作予以制度化、常态化。财务风险管理系统完成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与现有财务管控系统进行业务集成处理,实现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数据获取、预警分析,并将现有的财务稽核纳入风险监控手段,完成财务风险管理系统与财务管控系统的无缝衔接。
3财务风险管理系统的特点及作用
3.1财务风险的全过程管理
“财务风险管理系统”基于集团统一的管控策略,在建立健全集团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专业的信息系统平台实现财务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应对、监控、重估全过程的管理,将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体系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全部纳入信息化管理范畴。风险评估与对策管理的重点是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通过风险目标设定、应用风险识别与评估工具,准确识别风险,并基于关键风险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提高风险评估与预控能力。提供风险工作台管理模式,将公司财务风险管理融入日常经营活动,加强财务专业领域的风险治理,实现财务风险管理目标。
(1)目标设定。将公司战略、经营目标体系及风险管理目标体系,设定与维护目标度量指标KPI及其计算公式、目标值等。(2)风险识别。依据企业目标,以风险信息库、损失事件案例、作业流程风险、政策法规,异常经营数据等不同的环境信息进行风险识别。提供多种风险识别工具和模板,包括访谈记录、调查问卷、业务数据信息情景分析等。风险识别结果信息统一管理,内容包括风险名称、风险描述、风险所属分类、归口组织、目标分类等风险的基本属性信息。(3)风险分析。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风险的成因、关联KRI及后果等内容的分析。具体的风险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源、风险驱动主体、风险动因、关联风险、风险影响主体、风险后果等。(4)风险评估。基于风险评估矩阵进行风险评价,可以从风险影响的严重性、风险发生的概率等不同维度评估风险对目标的影响等级。最后将风险评估结果以图形化展示,通过各种分类口径的风险坐标图、风险分布图来展示风险等级排序与评估结果,直观展示风险影响程度,提高风险管理意识。(5)风险应对。对识别出的风险,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分别设定不同的风险管理策略。通过系统,可以进行风险策略信息的多维度查询。
根据风险管理策略,对风险影响因素设置全面的风险预防措施。可以对风险源、风险驱动主体、风险影响主体等风险影响因素制定风险预防措施、控制措施和补救措施。
3.2实现财务风险在线监控
通过风险预警指标监控,全程监测风险。当监测到异常情况时可以进行预警提示,提高风险预控能力。通过与稽核模块集成,为风险设置相应的稽核方法,进行在线稽核,可在线跟踪风险状态,跟进风险应对措施整改落实过程,以推动风险应对措施的落实。通过从风险征兆到风险事故发生的全过程的监控,及时制定“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补救”的应对措施,有效掌控风险,降低风险控制成本,及时落实整改,完善风险管控体系。
风险预警指标监控以指标为主线,进行监测结果查询功能:(1)按单位、时间查看风险预警指标的状态;(2)按指标、时间进行直接下级单位的排名分析;(3)通过对风险预警指标的预算比分析、同比分析、波动趋势分析,对风险的预警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发现根源问题以辅助管理层启动风险应对策略。
通过将稽核规则与风险关联,将在线稽核作为风险监控手段,及时跟踪财务风险在各单位的状态及管理情况。
4结语
篇8
【关键词】集团公司;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风险管理;对策
一、引言
集团公司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母公司是集团内部控制的主体,其他则为客体。母公司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对子公司生产经营和财务等方面进行控制并获得相应利益,从而在集团公司内部发挥财务、管理、经营等方面的协同效应。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集团公司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加大,因此风险管理已成为我国集团公司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所在的厦门海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投集团”)注册资金14.28亿元,主营业务涉及贸易与物流、房地产业、旅游开发、管理、服务等五大行业,下属有厦门海沧保税港区投资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厦门海沧土地开发有限公司、厦门海投房地产有限公司、厦门海沧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厦门海沧经济贸易发展总公司等五家全资子公司。随着海投集团规模的迅速扩张和组织结构的日益复杂化,集团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也日益加大。因此,本文首先对我国集团公司风险加大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接着指出了目前我国集团公司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就如何加强集团公司的风险管理提出了应对策略。
二、我国集团公司风险加大的成因分析
随着集团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拓展,其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也日益加大,甚至威胁到集团公司的生存。为了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就必须对集团公司风险加大的成因进行正确分析。一般来说,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可以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种。经营风险主要是指由企业生产经营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主要受到市场销售、生产成本以及生产技术不确定性的影响。财务风险从狭义上讲,则主要是由于企业借款导致的风险。因此我们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对集团公司风险加大成因进行分析:
(一)我国集团公司经营风险加大的成因分析
1、不恰当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加大了集团公司的经营风险。我国大多数集团公司为了降低集团公司的整体经营风险,往往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并认为这样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然而,盲目的不恰当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反而加大了集团公司的经营风险。因为在多元化经营战略下,集团公司必然要花费一定的资源去开拓一些以前比较陌生的领域和行业,这就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而且很多集团公司花费一定的资源进入新的领域后并没有形成足够的竞争优势,也没有处理好核心业务与多元化业务发展的关系,从而会导致集团公司失去了自己的支柱产业,进而分散集团公司的各种资源,加大集团公司的经营风险。
2、多级法人治理结构加大了集团公司的经营风险。在风险管理上,集团公司面临着许多下属子公司不会遇到的问题。我国大多数集团公司普遍存在多级法人治理结构和产权链条过长等问题,这就使得集团公司与各个子公司之间存在着各子公司的经营目标与集团公司总体发展战略方面的矛盾:集团下属的子公司、分部门之间往往出于自身独立法人实体利益的需要,它更关注的是搞好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追求的是短期内的经营业绩,为实现此目的,各子公司往往在集团公司内部进行相互间的利益博弈,这种博弈往往导致集团无法对风险管理进行协同管理;而集团公司作为子公司的投资者,致力于整个集团的资本经营和投资策划,追求的是集团公司价值的最大化,有时出于集团整体利益考虑而采取的一些发展战略可能与集团下属子公司短期经营目标相冲突。假若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缺乏必要的支持和引导,那么子公司就会缺乏对集团公司的认同感,集团公司也会缺乏管理权威。这样,即使集团公司大力推行集中管理,分公司对集团公司的决策有选择性地执行,甚至不执行,这种状况必然会导致集团公司整体利益受损,最终导致集团公司经营风险的加大。
(二)我国集团公司财务风险加大的成因分析
1、多元化经营战略也加大了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多元化经营战略不仅加大了集团公司的经营风险,也会加大了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因为多元化经营下的集团公司为了进入其他行业或领域,需要动用大量资金,如果集团公司自有资金不足,往往只能采取举债的方式来筹集实现多元化战略所需的资金。因此,我国集团公司普遍存在资产负债率偏高的现象,导致大多数集团公司内部筹资比例较小,外部筹资比例过大,使得集团公司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加大。
2、内部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复杂化也加大了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在集团公司中,拥有法人地位的子公司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担各自的财务风险。但整个集团内部由于相互交叉持股、投资的行为,造成了错综复杂的股权关系或关联方关系,这就容易导致财务风险在集团公司内部进行放大、蔓延。集团公司内部成员之间的互相贷款担保、资金融通等行为,容易造成财务风险在集团公司内部的连锁反应,从而加大了集团公司的整体财务风险。特别是当通过母公司提供担保的形式,使子公司获得贷款的情况下,如果该子公司面临财务危机不能到期还本付息时,母公司必须履行其担保责任,以集团公司资产为子公司偿还债务,这样往往会将整个集团公司拖入债务泥潭。
3、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不完善,缺乏事前财务预警机制。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变动的程度,它会带来超出预期的效益,同时产生预期之外的损失。从狭义上讲财务风险主要是由于举债等导致的,虽然它是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的,但是财务风险并不是没有任何征兆的。一个公司的财务风险一定可以通过对该公司诸如获利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发展潜力等方面指标的分析事前得到警示。但是我国大多数集团公司还没有健全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也没有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更谈不上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了。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明显跟不上集团公司发展需要,也加大了集团公司的风险敞口。
三、目前我国集团公司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目前我国大多数集团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控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滞后于集团公司的发展需要
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而言,我国大多数集团公司成立的时间较晚,集团公司管理经验缺乏,在发展过程中又急于求成,过于注重扩大资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忽视了风险管理相关制度的完善与健全:有些集团公司虽然制定了一些风险管理制度,但当设立新的机构或开办新的业务后,没有及时制定新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程序,出现风险管理滞后的现象;有些集团公司随着经营条件的变化和业务的发展,一些原先制订的风险管理制度已不适应集团公司发展的需要,却没有进行及时的修订和改进,致使风险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流于形式;有些集团公司内部风险管理建设缺乏系统性,过多地关注规章制度的制定,欠缺总体上的平衡与协调,管理制度条块分割的格局引发了风险管理的分散、脱节、矛盾低效等很多问题。另外,我国有些集团公司没有单独设置风险管理部门,只是将风险管理工作放在总经理或者其他部门的领导下开展,使得风险管理部门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未能有效地开展专门的风险管理工作,风险管理制度缺乏灵活性与适应性,不断出现新的管理盲区,引发新的风险和损失,风险管理效率丧失。
(二)集团公司没有发挥财务管理的协同效应
集团公司本应通过对集团公司资金的筹集、投资、使用和分配加以管理,增强集团公司整体的资金利用效果,精简管理机构和人员,节省管理费用。但在现实中,很多集团公司并没有真正发挥集团公司应有的管理协同效应,反而随着集团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现了一方面集团公司不断加大外部融资,负债比率一直上升;另一方面集团公司内部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低下、费用支出增大、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另外,我国有些集团公司为追求规模的扩张或寻找新经济支柱点,不切实际地采取多元化战略,但迅速扩张的多元化战略分散了集团公司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得集团公司在经营管理上无法有效的发挥经营管理协同效应,更谈不上风险管理的协同。
(三)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不能适应集团公司风险管理的需要
风险评估要求集团公司能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的过程。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许多集团公司在风险评估中,不能正确使用风险评估程序和方法,从而不能及时识别和分析与实现集团公司经营目标相关的关键风险和机遇,而导致风险放任和扩大,以致给集团公司经营造成损失,加大集团公司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
(四)信息沟通失效导致集团公司风险管理欠缺
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和反馈是集团公司风险管理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信息收集的相关性、信息传递渠道的畅通与否、信息处理的及时性与有效性、信息反馈的效果都直接影响风险管理活动的有效性。目前我国集团公司大多数实行总、分结构体制,分支结构设置层次较多,管理链较长,集团公司内部的多环节、多部门造成的信息传递速度过慢,使得集团公司内部的风险管理跟不上集团公司的变化,也加大集团公司的整体风险。另外我国大多数集团公司还存在集团信息系统建设严重滞后的现象,集团公司内部信息共享程度差,信息获取、归集和分析手段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要求。
四、加强集团公司风险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我国集团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上述几个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建立健全集团公司内部风险制度,降低经营风险
集团公司应该根据业务规模和实际能力及发展战略目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为风险管理的执行提供充足、可靠的依据,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针对我国大多数集团公司风险管理缺乏统一管理机制的现状,集团公司应明确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和专业部门的职责分工及定位,从组织机构方面解决集团公司没有集中进行风险控制的局面。集团公司可通过设立专业的风险管理机构,落实机构职责,充分发挥风险管理机构的职能,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二)建立集权式的财务管理体系,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实践证明集团公司的发展壮大必然要求资金管理的集中化,特别是规模较大的集团公司,容易因较长的管理链,造成规模扩张与资金供应能力不相称,各成员自行其是,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集团公司只有采取集权管理,才能控制重大风险和保障企业战略实施。集团公司总部应统一筹集、分配、使用和管理资金,要强化成员公司的资金管理意识,调剂和平衡集团内部资金,加强对成员公司的财务监控能力,减少外部贷款的规模,降低集团财务费用,从而达到控制财务风险、优化资本结构等目的。为了强化集团总部对风险的控制力,集团公司总部要以资金投资的集中管理为重点内容,将风险防范渗透于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提高资金与资产的运作效率,并做好资金使用计划、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等几方面的工作。
(三)加强集团公司信息系统建设,优化风险管理的手段与方式
集团公司的风险管理需要众多管理层级的信息,建立健全与集团公司经营管理业务相适应的信息化控制流程,提高信息数据输入与输出效率,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并有效地克服对信息的人为破坏,可以为整个集团公司的风险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减少现象的发生。同时,集团公司应运用适合本集团的手段与方式来执行内部的风险管理,注意正确处理风险管理点和面之间的关系,全面提高集团公司风险控制能力和管理效率。
(四)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改进风险测量方法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在目标设定方面,集团公司应经常开展风险评估,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并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在风险识别方面,集团公司要努力多方面的信息,努力识别与实现集团公司控制目标有关的内外部风险;在风险分析方面,集团公司应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等进行描述、分析、判断,并确定风险重要性水平的,然后尽量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风险管理的重点;在风险应对方面,集团公司要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在应对策略的使用上,集团公司应结合使用风险规避、风险承受、风险降低、风险分担等策略,而不是孤立使用某一种策略。另外集团公司也要与时俱进地改进风险的测量和评估方法,在风险的测量和评估方法方面,集团公司可以综合采用客观概率法、主观概率法、回归分析法等方法,以期求得更精确的风险测量结果。
(五)建立健全长短期相结合的财务预警分析体系,提高集团公司风险防控能力
集团公司要根据自身情况,分别对集团公司本部和下属子公司制定具有差异性的风险考评指标,努力建立健全长短期相结合的财务预警分析体系。这些指标中应至少包括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的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以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财务预警可以采用单变量分析也可以采用多变量分析模型,对集团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及早发现集团公司财务危机的征兆。另外,集团公司不仅要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加强对短期财务风险的预警,更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做到居安思危。
五、结论
集团公司的发展是提高国民经济水平的重要保障,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有生力量。 从总体上讲,我国大多数集团公司风险管理水平明显滞后于集团的发展速度,在集团公司风险管控方面更是缺乏一套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因此,对于集团公司管理风险及其防范问题的研究将是一个持续存在但又不断变化的课题,需要我们当代会计人员从理论和实践的两个方面不断地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董燕.航空集团财务公司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的探索[J].中国民用航空,2005(10):48-49.
[2]石小明.集团企业风险管理与财务管控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7):75-77.
[3]吴勇.防范集团财务公司风险[J].企业导报,2010(11):94.
[4]李素萍,王海红.国有集团公司化内部控制――资金管理[J].企业研究,2011(7):40-41.
[5]李建新.新形势下对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探究[J].齐鲁珠坛,2011(3):46-48.
[6]邹荣,雷长周.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月刊),2010(5):
篇9
我国一些工程企业在初涉海外工程市场时,往往重经营、轻管理尤其是对财务管理重视不足,一些项目在投标阶段甚至没有财务人员参与,导致风险评估方案漏项、风险成本估计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管控体系不健全,风险监控和风险防范措施不合理,造成额外的效益损失。海外工程项目投资额普遍较大,动辄上亿甚至数亿美元的项目屡见不鲜,为全面识别、评估和应对工程项目的各类财务风险,企业应重视项目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的建立和健全。
首先,大型EPC海外项目投标之前,企业应建立跨部门的项目风险管理团队,其成员构成除了项目管理、工程技术等专家之外,还应吸纳涉及财务、法律、公共安全、保险等领域的专业人员,必要时还可引入第三方专业咨询机构,以保障从不同业务角度对包括财务风险在内的各类项目风险进行识别和测量。其次,项目财务风险作为项目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运用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对项目潜在财务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建立风险矩阵模型。最后,根据项目财务风险分析评估结果,按照企业的风险偏好类型制度风险应对策略,形成项目的财务风险方案,为项目投标报价和项目实施提供决策支持。
二、海外EPC工程项目主要财务风险的识别及应对策略
(一)汇率风险
海外工程项目多以美元或欧元结算,近年来由于美国次债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美元和欧元汇率日益走低。以笔者所参与的某一大型项目为例(合同工期39个月),2010年合同签约时的美元汇率为6.82,而到2013年10月末美元汇率为6.14,三年时间人民币升值约为10%,如果项目未做任何汇率风险规划,无疑将会对项目效益造成重大影响,甚至吞噬项目利润。因此,企业在海外项目投标和实施过程中应采取必要措施规避和降低汇率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
第一种汇率风险规避方法是利用非金融衍生工具的自然避险法。如项目采取议标方式时,可以要求业主提高预收款的比例,并将部分预收款及时结汇提前锁定项目收益;另外也可在合同中加列汇率浮动条款,要求业主对超过约定汇率变化上限的部分进行补偿;其次也可根据汇率变化预测情况在报价中增加部分汇率风险费用,以弥补项目未来的汇率损失;再次,合同执行阶段应尽量采取与EPC合同相同的货币进行分包结算以规避汇率变化风险。
第二种汇率风险规避方法是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企业可以利用的主要金融工具包括远期结售汇、远期合同套期保值、货币期货套期保值、货币期权套期保值、货币掉期、出口宝(汇率锁定)等。但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与操作复杂、风险大,需要企业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风险管控能力。企业财务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应建立主要外汇币种的汇率监控和跟踪机制,定期编制项目外汇汇率走势及预测分析报告,及时根据外汇汇率走势及市场判断,综合运用上述两种方法制定合理、有效的汇率风险规避方案和措施,锁定汇率成本、降低汇率风险。
(二)税务风险
税务风险主要来源与对项目所在国税法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充分,以及跨国交易经验的欠缺所带来的纳税成本不确定性。税务风险会极大地增加或减少项目税赋,直接关系到项目收益,因此税务风险对海外EPC项目影响的程度和级别很高,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执行大型海外EPC工程项目一般需要安排若干的分包合同,并涉及技术转让、贸易、劳务等不同的业务类型,所牵涉的国际税收关系复杂。为合理进行税收筹划,适度转移项目境外成本,降低境外税负,应在项目启动和策划阶段开展目详见的调研工作,研究所在国的相关税收法律政策,必要时引入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对项目的合同模式进行咨询和方案设计,充分利用双边税收协定的优惠政策,制定和优化税收筹划方案。另外,在项目执行中企业应尽可能地实施属地化管理,聘请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项目当地财务人员核算和管理项目外账,进行纳税申报和税务管理。
(三)信用风险
目前,我国工程企业海外项目的主战场仍多为非洲、南美、中亚及东南亚等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由于政治环境欠佳,经济发展滞后,法律意识不强,因此业主违约或延迟结算工程款的现象时有发生。为规避业主的信用风险,企业首先要在项目投标之前对业主的资信状况、财务业绩、项目融资方案等进行尽职调查;其次,尽量采取信用证方式结算合同款项;另外,一些出口信贷融资项目应要求业主方购买出口信用保险。
(四)资金风险
海外EPC工程项目一般周期较长,项目建设周期内资金流的波动较大,项目资金收支在时间上和币种的不匹配可能会给项目正常的资金流动带来不确定性;另外,项目资金管理活动中可能存在的漏洞或薄弱环节也可能会给项目带来非正常性的经营损失。企业实施海外EPC项目时,应重视资金收支风险管理。一是要贯彻和执行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及时编制和修订项目资金计划,采取措施平衡资金盈亏,提高项目资金的流转速度和使用效率;二是加强资金使用环节的控制,对项目资金支出进行限额管理,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银行账户管理和印鉴票据管理,严格执行资金支付授权审批制度;三是要加强资金管理业务岗位管理,确保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四是对境外项目的保函业务、信用证业务等担保业务的办理要严格控制;五是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项目资金管理的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查漏补缺,弥补管理漏洞和强化管理薄弱环节。
三、总结
篇10
关键词:内控五要素 工程全过程 财务风险管控
企业的工程项目对于提高企业再生产能力和支持保障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中,工程项目投资不当、造价超概、核算不准、竣工决算滞后、转固不及时等问题屡见不鲜,这些问题可能存在于工程全过程管理的任一环节,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也给企业工程财务管理工作带来诸多问题。为减少企业工程财务管理负担,有效控制工程全过程管理各阶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企业财务部门应界定工程全过程各业务阶段的财务管理目标,识别、分析和评估影响各项财务管理目标的风险,并基于内控五要素的规范要求,提出工程财务风险全过程管控的应对措施,以便防范和控制工程财务风险。
一、工程全过程财务管理目标
依据工程项目的价值形成过程,将工程项目全过程划分为立项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实施阶段、验收阶段、竣工结算阶段、竣工决算阶段以及后评价阶段等八个阶段。对每个阶段涉及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梳理,明确各阶段财务管理目标,有助于确定工程财务管理的工作方向,也便于进一步分析和评估工程全过程各业务阶段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具体如表1所示:
二、工程全过程财务风险概况
依据工程全过程管理各业务阶段的财务管理目标,通过识别影响各业务阶段财务管理目标达成的一切不确定性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整理归类,最终形成10类工程财务风险:投资决策风险、造价概算风险、资金管理风险、成本费用控制风险、会计核算风险、资产安全风险、预算执行风险、价值确认风险、合规风险以及财务人员能力风险等。
投资决策风险是指在工程立项阶段因为对投资能力测算不准、未对投资的工程项目进行合规性和经济型评价,导致工程项目失败或无法满足企业生产运营需要的风险。造价概算风险是指在工程设计阶段因为设计不科学,工程概算偏离工程实际建设成本,且不能及时被审查和纠正的风险。资金管理费用是指在工程实施阶段因为工程资金不足导致工程不能及时完工或工程资金使用不规范造成工程资金使用效率底下的风险。成本费用控制风险是指在工程全过程管理各个阶段因为相关费用标准不明确、控制不严以及工程物资、设备、人力等工程投入要素市场价格出现异常波动导致工程建设成本费用超出概算的风险。会计核算风险是指财务部门对工程全过程各业务阶段产生的工程支出、资产形成等确认、计量和报告不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准则规范要求的风险。预算执行风险是指对于不同阶段工程各项预算执行出现偏差且不能被及时纠正或预算执行缺乏刚性约束的风险。价值确认风险是指在工程结算和决算阶段对于工程资产价值确认不及时或不准确的风险。合规风险是指在工程招投标阶段未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实施招投标,以及其他阶段存在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行为的风险。财务人员能力风险是指在工程立项和初步设计阶段由于财务人员缺乏工程专业知识而未能合理科学履行财务职能,以及其他各阶段因为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导致工程财务管理职能发挥不足的风险。
正确地分析工程全过程各业务阶段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一切不确定性因素并界定由此而产生的各类工程财务风险,便于工程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以风险为导向的工程财务管理模式,并通过针对性地实施控制措施,有效降低和控制各类工程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三、基于内控五要素的工程全过程财务风险管控措施
(一)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支配着企业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影响着全体员工实施控制活动和履行控制责任的态度、认识和行为。对于工程全过程财务风险管控来说,一是要明确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架构,确定财务部门同其他工程管理部门横向和纵向沟通的渠道和机制。二是清晰界定工程管理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三是对工程管理人员的权限予以明确,编制工程财务管理权限指引表。四是培育风险管理文化,提升工程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树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工程财务管理模式。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由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构成。对于工程全过程财务风险管控来说,首先需要对工程全过程各业务阶段的财务管理目标进行界定,如表1所示。其次,在工程财务管理目标设定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影响目标的各类因素,根据影响因素的形式和性质对其进行归类,形成工程财务风险清单。第三,对于梳理得出的工程财务风险清单,设定定性和定量标准,分析各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绘制风险坐标图,清晰展示工程财务风险状况。对于发生可能性高、影响程度大的工程财务风险还要结合德尔菲法、流程图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等不同定性定量方法进行重点分析,厘清各类工程财务风险发生的条件、要素、影响等内容,为风险应对提供依据。最后,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并结合企业自身的风险承受度,在权衡风险与收益的基础上,确定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对于工程财务风险来说,主要的应对策略就是风险降低,采取各种措施将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此外还可以采用风险转移策略,将相关风险转移或分担到第三方。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指企业结合具体业务和事项,为实现业务目标或控制业务风险而采用相应的控制政策、控制程序、控制手段和控制措施。对于工程全过程财务风险管控来说,一是要建立工程财务管理不相容职务清单,严格实施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包括工程付款的申请、审核与审批,会计凭证的制证与复核,工程物资的采购、审批与付款等。二是建立授权审批控制,要明确工程项目管理、工程财务管理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三是实施会计系统控制,严格依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及时、准确地确认、计量和报告各类工程业务事项。四是要实施财产保护控制,建立工程物资、资产日常管理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控制措施,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无关人员接触和处置工程资产。五是实施工程预算控制,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框架下,严格履行工程预算控制程序,强化预算约束。六是加强工程管理分析控制,充分收集和分析工程资金状况、工程成本费用等信息,定期召开工程管理分析会议,及时发现工程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企业可以编制内部控制矩阵,以工程全过程管理各业务阶段、业务环节为索引,采用“5W1H”(5W即谁、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什么、为什么做,1H即怎么做)模式将所有业务事项所需应用的控制活动描述清楚,同时将各类业务事项对应的授权审批事项、涉及部门、岗位、制度、系统等信息也纳入其中,便于每一位工程财务人员直观、清晰地掌握和应用相应的管控措施。
(四)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指企业及时、准确、完整和搜集整理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内外部信息,并借助信息技术,促使这些信息以恰当的方式在企业各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使用的过程。对于工程全过程财务风险管控来说,一是工程财务人员应及时主动掌握工程业务部门的业务发生情况、进展情况,便于实施工程财务控制。二是要工程财务人员应主动参与工程全过程管理各业务阶段重要业务事项决策的过程,从财务角度提出合理建议。三是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ERP、工程管理等信息系统,及时掌握工程信息并实施系统控制。四是建立工程管理反舞弊机制,建立工程舞弊的投诉和举报机制,防范工程舞弊。
(五)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包括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日常监督检查和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或者某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监督检查。对于工程全过程财务风险管控来说,一是工程财务人员要承担监督职能,在处理日常工程业务时要严格按照风险管控要求执行,并监督工程管理部门的业务事项。二是要充分发挥企业内审或稽核职能,定期开展工程审计、工程稽核和工程内控评价工作,根据工程全过程财务风险管控要求,完善监督评价底稿,记录和反应工程财务风险管控情况。三是要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和企业内外条件的变化情况,及时开展工程专项监督检查工作。
四、结束语
企业工程项目投入的资源多、占用的资金大、建设的工期长,并且涉及环节多,存在多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与工程项目相关的经济犯罪和腐败案件也时有发生。本文从梳理工程全过程各业务阶段的财务管理目标出发,分析影响目标实现的各类风险,并基于内控五要素的规范要求,提出实施工程全过程财务风险管控的相关措施,用以提升企业工程全过程财务风险的管控能力和水平,从而防范和控制各类工程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侯学良,罗士婕,汪勇.基于资产价值管理的电网工程财务风险管控初探[J].中国证券期货,2013(5).
[2]许咏芳.工程财务管理实践与风险防控分析[J].上海电力,2011(5).
[3]王艳兵.浅谈工程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现代商业,2010(36).
[4]王蓓.浅谈施工企业如何加强财务风险防范[J].中国外资,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