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经费会计核算范文
时间:2023-09-12 17:20: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会经费会计核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二、新会计准则中工会经费核算办法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工会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工会的会员所缴纳的会费和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工会拨交的经费这二项,其中百分之二的工会经费是经费的最主要来源,即单位全部职工的工资总额乘以百分之二则为工会经费。
三、新会计准则中工会经费核算的具体办法:
篇2
加强工会会计风险管控对于整体上提高我国企业员工的权益有着积极的作用,进而对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输配和加强社会公共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效果。因此加强工会会计核算和监督,将工会会计的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显得日益重要。加强工会会计风险的管控的重要意义有两大值得关注的焦点。
工会会计工作是工会进行其他经济活动最重要的保障,是工会可持续运转的根基。加强工会会计工作能够保障工会经费收缴的正常运转,避免或者减少工会经费的非法流失或者舞弊现象,对进一步合理配置资源,维护企业和员工个人的利益具有积极的效果;加强工会会计风险的管控有利于促进企业工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障员工生产、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强化新经济常态下企业发展的提升,最终对于协调企业各方面的发展具有良好的规制效益。
2工会会计存在的风险
2.1工会会计在收缴方面存在的风险
在工会的会计工作中,基础工作为工会经费的收入和缴纳,在这方面,会存在着一定会计风险。首先,在工会经费收入过程中不遵守相关规定,没有及时收取工会经费。在本工会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实际遵循工会和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现有体系下按比例计提,不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收取工会会员会费的情况常有发生,这可能最终会对预算计划顺利执行造成不利影响。其次,在支出过程中,在支付方面缺乏完整的记账依据,常有购买物品时缺乏合法完整的发票单据等情况,导致资金的流向不明。
2.2工会会计在预算、支出方面存在的风险
在工会会计的预算工作中,由于起先工會经费收缴存在的不规范性,在实际预算管理中可能也同样产生弊端。由于会计原始凭证的不完整性,导致收入进项并不明确,在会计的具体核算中会出现资金流向不明,导致预算管理出现不合理和不规范状况。会计监督力度不够,导致预算管理的随意性较强,管理力度较弱。
在支付方面缺乏完整的依据。在高校工会财务核算中,原始凭证是会计事项发生的唯一合法证明,但是很多工会在购买相关物品时,并没有合法的发票单据,资金去向不明,一些活动产生的支出并没有按照规定在记账凭证中附上签批文件;现金支付较多,难以保证资金安全性。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中规定,现金结算一千元以上的部分,应使用支票或者银行本票支付。
2.3工会会计在其他方面存在的风险
在当前各类企业的会计工作中,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大大降低了会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在工会会计工作,首先,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现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方法没有充分利用,手工记账可能带来错误的登记、渗漏情况、会计风险将导致不可避免的。其次,内部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监管体系,监管和审计的监督管理部门可以结合能力,因此弱,各种记账错误,基金征缴监督,监督不力,措施定期,从而占风险防范薄弱。
3工会针对会计风险的管理对策
3.1严格规范经费的财务管理
要认真研究相关的会计准则,在法律和工会规范力量的力量,注意整个会计理论的过程中,会计风险,财务管理,严格规范各部门的工会。工会经费的收入要做严格的检查,会计要有完整的发票单据,要仔细检查,工会经费的收入要定期监督,及时收集,不能随意收集。在支出方面,做了详细的记录和完整的记录,严格按照国家和联盟执行有关规定,不能随意支出,不漏错物品,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要严格规范管理基于过程。工会经费的集合,作为会计的基本内容,作为其他工会工作的有力保证,必须按照有关会计准则,使及时付款,及时记录。
3.2严格规范工会的会计预算以及支出,做到监督有力
要建立合理的工会会计定额,确保工会工作在物质保证中顺利进行。在制定工会会计预算定额时,要保证科学合理,保证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物质保障,不带来赤字的结果。对各部门工会,要及时进行考核,及时评估和调查员工的绩效,激励和合理,适当的激励措施。建立一个更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适当让员工参与工会的监督,适当的工会成员在仔细检查下,进一步加强工会监督,降低会计风险。
3.3提高相关单位工会会计核算和管理人员的风险控制意识
提升工会单位相关工作人员会计风险管控的意识,提升工会会计核算和管理的水平。首先是让全体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当前环境下工会会计有系统的了解,确保将风控措施切实落实到实处,形成常态化观念。以下几个途径作为参考:一是相关企事业单位要强化对工会会计风险管理的意识,采用能动用所有宣传渠道和宣传方法,比如年度总结会、民主讨论会等形式来强化其宣传力度。二是着重协调企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协调机制,确保各个部门在会计风控管理上的融通和整合,尽最大限度的降低会计风险的发生。
总之,工会作为维护企业员工合法权益和利益的保障,自从工会这一社会团体出现开始,就始终围绕着员工利益最大化为核心,对员工维权维利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财政部颁发新版的《工会会计制度》下,对工会这一团体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监督和管理程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加强工会会计管理的重要意义,参照前述研究,系统的梳理并且深度剖析工会会计核算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的风险,并围绕主要的风险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石海燕.试论工会会计风险及其管理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16,(07):80-81.
[2]邓铁岭.会计管理风险及其规避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21):25.
[3]梅莉.企业会计管理风险及其防范对策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4,(10):165+167.
篇3
[关键词] 财务管理;经济审核;预算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3. 010
[中图分类号] D41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3- 0015- 02
加强工会财务工作是基层单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整个工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伴随着工会组织的产生而出现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在整个工会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1 加强基层工会财务工作的意义
工会财务工作是一项全局性工作,工会组织如何有效地开展活动,财务工作就要全面地进行计划与管理,强化财务工作对工会组织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能够保障工会经费和资产的安全、保值。工会经费和资产规模的逐步扩大,为工会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基层工会要根据工作需要,把好经费收取、管理、使用等关口,确保经费的使用方向正确和资产的保值增值。
其次,工会联系职工群众是通过开展文化体育、困难救济、协调关系等活动来实现的,在活动中增强财务工作的透明度,可以拉近工会和群众的距离,增强工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最后,在工会经费独立核算的原则下,加强工会财务工作也对廉政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会要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把有限的经费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同时还要加强对工会经费和资产的审计监督,以进一步促进廉政建设。
2 基层工会财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工会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督机制较弱
基层工会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一是少数基层单位规模不大,工会缺少专职财务人员,其内部也未设立专门的财务机构,财务工作仅由一人专职或多人兼职,从而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如:财务处理流程、经费支出管理办法,预决算制度等。二是基层工会在人员配备和职责分工上不合理,实际工作中由于职责不明确而造成工作相互推诿。同时,基层工会虽然设立经审机构,但经审工作流于形式,从而导致内部监督机制逐步弱化,造成财务管理的混乱。
2.1 基层工会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由于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造成基层工会财务核算工作较为混乱。部分基层工会原始凭证内容填写不完整,审核较粗糙,有些自制原始凭证的格式和内容均不符合会计核算的规定,甚至以白条或者是收据进行账务处理。
其次,财务人员记账凭证摘要填写过于简单,不能反映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记账凭证内容不完整,会计科目混乱,金额书写模糊不清,甚至出现涂改现象。
最后,个别基层工会由于规模小,不设置账簿,完全采用记流水账的形式,导致账务混乱,不能如实反映经济业务来龙去脉;有的单位只设总账,明细账不设或随意设,从而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工会财务核算的结余情况。
2.3 经费管理不规范,预算管理相对薄弱
经费管理是工会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许多基层工会对经费管理不够规范。有的工会经费支出与行政经费混淆使用,随意改变经费的用途;有的工会对经费支出随意性比较大,巧立名目滥发钱物,擅自提高开支标准,超支现象严重;有的单位大量的业务招待费列支于工会经费,而没有将工会经费重点用于维护职工权益、开展工会活动和为职工办实事上。
由于经费管理的不规范,导致基层工会不重视预算编制,在编制过程中不履行预算编审程序,只是简单地在上一年度经费支出的基础上乘以一个相应系数来编制预算,而在年终决算时,也反映也不出预算的具体执行情况,无法体现预算的计划控制作用,导致编制的预算和工会事业发展不适应。
3 提高基层工会财务工作的理性思考
3.1 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强化基层工会的内部监督
基层单位在建立健全工会财务制度中要从实际工作出发,根据基层工会的工作性质,对业务处理流程、经费支出管理、预决算等各个方面都要有明确而具体的制度。制度要体现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与日常会计业务紧密关联,对重要岗位要加强控制,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加强监督就是要对工会财务工作实行必要的审计,工会组织所有资产都要定期核对,切实做到账账、账证、账实相符,以避免造假、舞弊行为的发生。审计工作可以由单位内审机构和工会经审部门共同负责,工会会员可以参与审计过程,真正做到有第三方参与监督检查,使各项经费支出更加公开与透明。
3.2 加强学习,规范财务核算基础工作
做好工会财务核算的基础工作,其关键是要加强对相关财务规章制度学习,要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工作基础规范》,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会会计实务操作流程。各基层工会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会计岗位并制定相应的职责,加强对相关凭证的填制、审核工作的管理;同时正确设置工会账户,准确使用会计科目,规范总账与明细账的账簿记录,及时核算收入和支出,系统完整地编制工会财务报表,必要时可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
3.3 规范经费收支管理,强化财务预算管理
各基层工会要建立规范的财务审批制度,在经费使用上要做到严格审批程序,严防各种违规使用经费现象,各项支出要求用于职工教育、文体活动、生活福利方面,禁止以各种名义发放奖金、补贴和福利以及用于应由个人负担的各项支出。在年终决算和总结时,及时准确地掌握预算执行情况。
篇4
关键词:地质勘查会计核算财务制度收入支出
一、存在的问题
(一)两种制度并存导致账表严重不符
1996年为了适应地质勘查业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和地质勘查单位逐步向企业化管理过渡的要求,财政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地质勘查单位的特点,制定了《地质勘查单位财务制度》。《地质勘查单位财务制度》是地勘行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出台的目的是促进地质勘查单位改革、改组和改造,加快企业化步伐。依据的是《企业会计准则》。1996年财政部颁发的《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属于企业会计制度领域的一个范畴,具有浓重的企业特色。但是,地勘单位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其事业属性日渐突出,地勘单位会计人员平时按照企业类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年底编制事业类会计报表本身就是巨大矛盾。这是导致账表严重不符的致命原因。
(二)《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不能适应目前会计核算的要求
1.《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固守不求变。自《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出台以来,地勘行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比如:《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允许地勘单位承担国家预算内地质勘查工作有节余额,节余额留在地勘单位可以按照4∶3∶3的比例分到地勘发展基金、公益金和应付工资三个科目内,而目前实际工作中预算内地质勘查工作如有节余,必须返还财政。另外,目前地勘单位又出现了许多新型业务,比如:探矿权、采矿权等问题,地勘单位上级主管部门至今也没有就这些业务如何进行会计核算提出有效的办法。相对于近年来财务会计领域发生的巨大变革而言,《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十余年来没有任何变化,显然早已跟不上时代变革的步伐,成为地勘单位财务领域发展的障碍。
2.地勘费性质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1996年财政部的《地勘单位会计制度》是为当时的地勘单位企业化发展量体定做的,很适合当时的情况。当时,地勘经费很少,离、退休人员经费和地勘项目经费都不能满足需要,更谈不上在职人员经费和办公经费。会计核算相对简单,资金拨入主要使用“地勘工作拨款—中央预算拨款”科目,资金使用主要使用“地勘生产”和“其他经费支出”两个科目就能满足核算要求。属地化管理以后,地勘单位事业属性更加浓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地勘费拨款有较大幅度增长,拨款内容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地勘工作拨款除了有离、退休人员经费和地勘项目经费以外,新增加了在职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内容。资金拨入时,增加“地勘工作拨款—中央预算拨款”,费用发生以后,现行的《地勘单位会计制度》中没有合适的会计科目对这些内容进行会计核算。在实际工作中,《地勘单位会计制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3.个别业务无法处理。地勘单位事业账册部分还有部分业务账务处理亟待解决。如:计提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和固定资产折旧等问题。
目前,地勘单位事业部分财政支出严格按照预算开支,专款专用,资金不能混合、交叉使用。预算资金中没有拨付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和固定资产折旧。但是,《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要求必须计提工会经费和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也必须按月计提。三者均形成费用,出现财政资金被挤占、挪用现象。计提的工会经费要上交工会组织,但按照《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的职工福利费与当年的使用数经常不等。按照《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购买资产时,增加“固定资产”科目,资金被使用但没有形成费用,计提折旧时,增加了当期费用但没用占用资金,这三者均导致账、表严重不一致。
二、新形势下地勘单位核算方式的思考
《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适用于纳入事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各级各类国有地质事业单位,主要包括各级地质勘查主管机构;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矿产调查、区域地球物理调查、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航空遥感地质调查和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监测等基础、社会公益性地质工作的事业单位;专门服务于地质工作的事业单位。由此可见,凡是国有地质事业单位均可执行《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第十五条地质事业单位收入包括:
财政补助收入,即地质事业单位直接和通过主管部门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地质事业经费,包括地质事业费及各类专项经费。
上级补助收入,即地质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性补助收入。
事业收入,即地质事业单位在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中取得的收入。
经营收入,是指地质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收入。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是指地质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其他收入,即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以上几种收入,基本上涵盖了目前地勘单位所有的收入。按照《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地质事业单位收到各种资金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贷: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收入类会计科目)
《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第十八条地质事业单位支出包括:
事业支出,即地质事业单位在开展专业业务及其辅助活动中发生的支出,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
经营支出,即地质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
以上两类支出,也基本上涵盖了地勘单位各项支出。“事业支出”科目可以根据业务需要按照费用类型设明细科目,如:事业支出——基本工资、补助工资或公务费等。
费用发生时:
借:事业支出(明细科目)
贷:银行存款
“经营支出”科目可以按地质项目设一级明细科目再按费用性质设二级明细科目,如事业支出——XX县城及周边地热资源调查——基本工资、补助工资或材料费等。
费用发生时:
借:经营支出——XX县城及周边地热资源调查-基本工资(明细科目)
贷:银行存款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1996年《地质勘查单位财务制度》,还是1998年《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对其使用范围均做了明确规定。地勘单位所属的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具有法人资格的各类多种经营企业执行《企业财务通则》和相应行业的企业财务制度,不属于本制度的核算范围。
笔者认为,属地化管理以后,地勘事业单位事业法人账套不应再执行1996年《地质勘查单位财务制度》,改为执行1998年《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较为合适。只有执行《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地勘单位财务才能从根本上与财政厅的管理协调一致;只有执行《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财务人员才能正确核算财政资金拨付的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医疗保险资金和住房公积金等;只有执行《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才能使账、表趋于一致。超级秘书网
1996年《地质勘查单位财务制度》规定,地勘单位对外投资如占被投资企业(含独立核算多种经营企业)资本50%或者实质上拥有被投资企业控制权的,应当将其一并报送,而不是汇总报送。个别单位年终将事业法人会计报表和企业法人财务报表予以汇总上报是极端错误的。年终,各地勘单位应将事业法人账套按照财政厅要求编制报表上报财政厅,如果财政厅要求将企业法人账套内容一同上报,也不能编制汇总报表,应附后一并报送。如果财政厅没有明确要求,企业法人账套有关报表不予报送。
但是,《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毕竟是1998年出台的,十年来地勘单位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探矿权、采矿权等问题。中国会计学会地质分会已将“全国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研究”作为2009年学术年会的主题进行研究非常必要。但愿研究结果能给不知方向、正在迷茫中徘徊的地勘财务会计队伍指引方向,正确指导全国各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
参考文献:
[1]周昶、管云鸿、邓浦之,浅析地勘企业探矿权和采矿权会计处理.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2(12).
篇5
【关键词】 应付职工薪酬; 新会计准则; 企业; 核算
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的一整套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准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这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经济运行质量,规范资本市场发展和市场经济秩序,推动对外经济交流都具有重大意义。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变化显著的一个方面是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以下简称新准则)与原《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旧制度)关于职工工资等规定相比,职工薪酬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比如新准则是首次在一个准则中系统地规范了企业和职工建立在雇佣关系上的各种支付关系。
一、新会计准则下应付职工薪酬的定义与变化
新会计准则中应付职工薪酬的定义是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其首次明确地定义应付职工薪酬的内容,它有别于以往的狭义范围,是指广义的报酬,是对现行所有职工福利的一个涵盖和总结。新准则定义的职工薪酬的内容,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工资类薪酬,也包括以往包含在福利费和期间费用中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各类社会保险费等,更是增加了诸如辞退补偿、带薪休假等职工薪酬形式,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二、新会计准则下应付职工薪酬核算对企业的影响
(一)有助于全面反映人工成本
较以往人工工资的定义相比,新准则对有关职工薪酬内容和范围的界定更加明确,且内涵大为扩展,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也包括了以往福利费和期间费用中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各类社会保险,还新增了辞退福利等职工薪酬形式。准则中的定义涵盖了企业职工薪酬的各种形式,不仅有直接的,还有间接的;有货币性的,还有非货币性的;有显性的,还有隐性的,囊括了几乎所有与获得职工提供服务相关的费用。使以前分散在各个科目的人工成本得到集中反映,将使企业的实际人工成本更加透明,一目了然。
(二)统一了职工薪酬的核算原则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除了工资津贴和福利费按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外,职工薪酬的其他部分全部计入当期费用。新会计准则对各类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进行了统一,明确规定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确认为负债,根据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应由生产产品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存货成本;应由在建工程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成本;应由产品和在建工程负担以外的其他职工薪酬,计入当期费用。新准则也统一了关于职工薪酬的披露原则,首次明确规范了披露的范围和内容,即因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各类社会保险福利费、住房公积金、支付因解除劳动关系所给予的补偿以及其他职工薪酬等项目的金额。同时规范了对于因接受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补偿计划建议的职工数量不确定而产生的或有负债,应根据《或有事项》准则规定进行披露。
(三)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由于新会计准则对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规定作了变动,因此它将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影响。
1.新会计准则取消了职工福利费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的要求,企业可以按实际发生额列支,与税收规定不一致时,作纳税调整。这将对企业财务状况中的流动负债、存货成本和经营成果中的期间费用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2.新会计准则第四条统一了各类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应当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除应付的辞退补偿只计入当期费用外,根据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而原制度是除了工资津贴和福利费按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外,其它职工薪酬如五险一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等,全部计入当期费用。这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尤其是对工业企业的存货成本产生较大影响。
3.对于提前解除劳动而可能发生的补偿,原制度要求在发生时据实列支,新准则要求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应做预计负债处理,这也将影响各期损益。
(四)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
在新时期,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将越来越多,而制约因素也越来越多,其中由于我国原来的人工成本计量的会计核算特色,人工成本成为中国绝大部分反倾销案调查的主要内容。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更加全面地反映企业支付的人工成本与费用。将几乎所有的职工薪酬按受益对象处理,改变了以前只将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根据受益对象核算,而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及无形资产研发过程中发生的人工成本一律计入当期费用的做法,有助于企业正确核算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从而提供更为可靠的成本等信息。
三、完善新会计准则应付职工薪酬核算办法的几点思考
(一)增加企业预计支付待退休和退养人员薪酬的会计确认和计量
由于我国企业用工形式的多样性和历史性,我国很多企业存在一定数量的待退休和退养人员,因此十分有必要增加对企业预计支付待退休和退养人员等职工薪酬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此项待退休和退养人员职工薪酬计划的会计处理类似于《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雇员福利》中所规范的内容,可采用设定受益计划。若企业已提取专项现金款项,可作为一项基金,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进行单独核算。
(二)增加新型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规范
带薪休假作为一种新型的职工薪酬形式已逐步在企业中运用。带薪休假可分为非累积的带薪休假和累积的带薪休假。对于非累积的带薪休假,由于权利和义务不能结转到下期,故会计上可不作处理,而对于可累积的带薪休假,由于权利和义务可以结转到下期,如果有确凿证据证明企业很有可能因职工放弃带薪休假而产生现金流出,则应确认为负债,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 戴德明,毛新述.新企业会计准则阐释、应用与难点透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篇6
对工会经费进行科学、严格的管理,是工会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财务人员必须坚持遵纪守法的原则,严格执行《工会法》、《会计法》、《工会财务会计制度》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履行会计的监督职能。为了规范工会财务管理,使工会财务在工会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坚持经费独立管理制度。
独立建立银行账户,实行单独核算,严禁其他单位、组织、行政部门及个人侵占、挪用和支配工会经费。工会经费独立管理,是《工会法》赋予工会组织的神圣使命,是开展好工会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证明,坚持单独在银行开立账户,独立管理经费,一是有利于工会经费及时拨到位,二是有利于加强工会经费的管理,三是有利于工会经费的合理使用,四是便于工会组织使用工会经费。
2.加强预算管理制度。
工会经费预算是工会工作计划的资金反映,是落实工会工作目标的保证。它反映了工会经费使用的范围、规模和流向。工会组织要把编制与执行预算作为一项主要工作落实到年度计划之中,要坚持从工会整体利益出发,严格执行财务预算制度。要按照统筹兼顾、收支平衡、量入为出、略有节余、保证重点的原则,来做好本单位工会经费的预算工作,增强工会经费使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3.加强工会经费审查和监督管理制度。
《工会法》规定,工会应当根据经费独立原则,建立预算、决算和经费审查监督制度。公司工会必须接受经费审查委员会对工会经费收支的审查和监督。经审委是代表职工民主监督机构,它在检查、监督工会经费的管理使用上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经审委的作用,对年度预决算、经费开支范围、审批程序、财务管理等都要进行认真细致地审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确保工会经费的合理收支。
4.坚持"一支笔"审批原则。
在经费使用上,严格审批程序,严防各种违法、违规使用经费现象。建立审批制度,坚持实行“一枝笔”审批制,对超过一定标准的重大活动开支,可实行集体讨论决定制度。这样有利于落实财务管理法规,保证经费使用的安全性,防止资产流失,杜绝财务违法行为。
5.强化工会财务人员培训。
工会应在抓好财务基础建设中,努力从提高工会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上下功夫。加强工会财务人员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工会财务人员素质。工会财务人员在财务工作岗位上,要注重在职教育,职称考评,鼓励工会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学,在学习中提升。既为工会组织使用工会经费把好关,也为领导决策提供政策依据。
6.推进工会财务电算化建设。
会计账薄和有关的报表是工会会计核算的载体,是工会财务工作的基础,工会经费是否收足、管好、用好以及工会资产情况,都在账薄和有关报表中反映出来。为了促进工会财务基础管理规范化,工会组织要全面实现工会会计电算化管理,编制会计凭证、生成的账薄、报表等全部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并打印,保证工会会计核算、报表、账薄的统一规范。
二、用好工会经费是做好财务工作的目的
篇7
职工薪酬的核算分为以下七种情况;
(一)货币性职工薪酬:
1.企业当依据职工提供服务情况和工资标准计算应计入职工薪酬的工资总额按其受益对象计入相关资产或者当期费用。会计处理为: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贷:“应付职工薪酬”。
2.(1)国家规定了计提比例和计提基础的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来计提:比如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五险一金。(2)国家没有规定计提比例和计提基础的,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历史经验的数据,合理地预计当期的应付职工薪酬。会计处理为: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贷:“应付职工薪酬”。
(二)非货币性职工薪酬:
应分别不同情况处理:(1)企业以自己生产的产品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或该商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主营业务收入等,其销售成本的结转和相关税费应视同销售处理。会计处理为: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利”。同时,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利”,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企业外购商品发给职工作为福利的。应按照商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计入相关成本费用,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3)企业租赁的住房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应将每月租金直接计入相关成本和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会计处理为: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利”。(4)企业将自有房屋等固定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应将房屋每期应计提的折旧计入相关成本和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会计处理为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利”。同时: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利” 贷:“累计折旧”(5)难以认定受益对象的非货币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和应付职工薪酬。
(三)辞退福利:
原制度由于没有明确规定辞退福利概念,企业的做法是在实际支付辞退福利款项时就计入当期费用。新的职工薪酬准则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规定了当辞退计划满足准则规定的预计负债确认条件时,就应当确认为一项负债,并同时计入当期费用。可以使财务报表使用者及时了解企业因根据辞退计划而提供辞退福利所承担的义务。职工薪酬准则规定的辞退福利(解除劳动关系补偿)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在职工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前,不论职工本人是否愿意,企业决定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二是在职工的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前,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的补偿,职工有权选择继续在职或接受补偿离职。辞退福利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1)企业已经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自愿裁减建议,并即将实施该计划或建议。(2)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
帐务处理上,确认因辞退福利产生的预计负债,要借记“管理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各期支付辞退福利款项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未确认融资费用”
(四)职工福利费: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和2007年施行的《企业财务通则》的规定,企业不再计提应付福利费。但不计提应付福利费并不意味着禁止发放福利,是要求发放的福利费项目不通过“应付福利费”科目核算,而是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直接核算。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职工福利费被视为没有明确计提标准的职工薪酬,不再按照企业职工工资总额14%计提职工福利费,而是根据企业效益或者成本承受能力来实施福利计划。由原来通过“应付福利费”一级会计科目来列支核算企业职工福利费的各项开支的,变成现在对符合福利费的各项范围和条件的支出,全部通过“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科目提取并计入当期成本费用。
职工福利费的内容主要包括职工因公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的职工医疗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自办食堂的经费补贴、抚恤费、丧葬补贴、职工探亲假的路费、安家费、独生子女费、福利部门人员经费以及按照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支出。
(五)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
新会计准则中的“职工薪酬”还包括职工教育经费和工会经费。在企业会计核算中,每月按照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计提工会经费。通过“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科目核算。具体会计处理:借:“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贷:“其他应付款――工会经费”。其后发生了工会活动后凭相关费用票据报销时直接借记“其他应付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其开支范围是企业职工 在会计核算中按工资薪金总额的2.5%计提职工教育经费。其会计核算通过“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科目核算。
(六)“五险一金”及其他商业保险;
这里所指的“五险一金”是企业为职工支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和所在地政府或企业年金计划规定的标准,计量应付职工薪酬义务和相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薪酬金额 。基本养老保险通过“应付职工薪酬――基本养老保险”科目核算,基本医疗保险通过”应付职工薪酬――基本医疗保险”科目核算,工伤保险通过”应付职工薪酬――工伤保险”科目核算,失业保险通过“应付职工薪酬――失业保险”科目核算,生育保险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生育保险”科目核算,职工住房公积金通过“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科目核算,每月实际支付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各项社会保险”,贷记“银行存款”。企业为职工缴存的补充医疗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其他商业保险,可视之为职工薪酬制度中一种补充的保障利计划。作为具有补充养老性质的企业年金,提取比例不得超过本企业上一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4%。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费在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4%以内部分,可直接从成本中列支。
(七)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服务相关的支出,指除以上六种薪酬形式以外的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合理薪酬,例如企业提供给职工的以权益形势结算的认股权证以及以现金形式结算的单一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为基础来确定的现金股票增值权等。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有关职工薪酬内容和范围界定更加明确,内涵更加扩展,对职工薪酬核算起到了积极地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经济科学出版社
[2]山西省会计人员2009继续教育读本。经济科学出版社
篇8
【关键词】 会计 核算 方法
Abstract : The enterprise accounting have been changed and it affects the enterprise assets and profit and loss. After implementing the new standard, the employees' compensation accounting affects the current assets and the enterprise profit and loss, namely, reducing the current cost and increasing the current assets.
1.新会计准则的特点
1.1明确定义和规范内容。 新准则在第二条中就明确了职工薪酬的定义并规范其内容。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职工薪酬包括:
1.1.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1.1.2职工福利费。
1.1.3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1.1.4住房公积金。
1.1.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1.1.6非货币利。
1.1.7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1.1.8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同时还在第三条中明确职工薪酬不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和企业年金,这是会计准则中首次如此明确定义了职工薪酬的内容。
1.2首次系统规范 。此准则是相关规范内容的首次制定、归纳和颁布,即首次在一个准则中系统地规范了企业和职工建立在雇用关系上的各种支付关系。而以往则是分散在其他准则中零星地涉及规范。
1.3规范了确认、计量原则 。此准则规范和明确了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原则。
统一了各类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原则。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确认为负债。根据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具体如:应由生产产品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存货成本;应由在建工程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成本;
职工福利费的会计处理方法。企业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应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进行计算,确认为应付职工福利的负债,并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确认为当期费用,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费用冲减企业职工福利费负债的余额。而以往则是各类企业不尽相同,有的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并保留余额。有的则按实列支不留余额,此准则统一了对职工福利费的会计处理方法。
导入了新增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方法。
(1)辞退福利:对于企业在正常退休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以及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给予的补偿。
(2)带薪休假等新型职工薪酬:对于非累积的带薪休假,诸如产假等,由于权利和义务不能结转下期,故会计上不作处理;对于可累积的带薪休假,由于权利和义务可以结转下期。
1.4增加了内涵 。此准则所规范的职工薪酬较以往相比内涵大为增加,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也包括以往包含在福利费和期间费用中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各类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更是增加了诸如辞退福利、带薪休假等新增的职工薪酬形式。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1.5统一信息披露 。新准则统一了关于职工薪酬的披露原则,首次明确规范了披露的范围和内容,即因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各类社会保险福利费、住房公积金、支付因解除劳动关系所给予的补偿以及其他职工薪酬等项目的金额。同时规范了对于因接受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补偿计划建议的职工数量不确定而产生的或有负债,应根据《或有事项》准则规定进行披露。
1.6 执行新准则关于职工薪酬的核算规定,将减少当期费用,增加当期资产。
执行新准则后,职工薪酬核算对企业当期资产、损益的影响比较大,即减少当期费用,增加当期资产。
2.主要账务处理方法
企业为了便于归集职工薪酬,应设置“应付职工薪酬”一级科目。同时下设“工资薪酬”、“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辞退补偿”、“带薪休假费用”等各明细科目,进行统一核算。
2.1确认负债时 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外,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对发生的职工薪酬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生产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薪酬、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
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薪酬、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
销售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薪酬、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
应由在建工程、研发支出负担的职工薪酬。借记“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薪酬、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
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辞退补偿”。
2.2货币性支付时
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等。借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薪酬”。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
企业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各种款项(如职工的借支、代垫的家属药费、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等),借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贷记“其他应收款”、“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等科目。
企业向职工支付职工福利费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
企业支付工会经费,用于工会运作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企业支付职工教育经费。用于职工培训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职工缴纳企业负担的医疗、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费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职工缴纳企业负担的住房公积金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企业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向职工给予的补偿,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辞退补偿”,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
2.3非货币利支付的核算 企业在给职工发放福利时,不仅仅用货币支付。有时还经常用实物等非货币形式发放。相对货币形式而言,非货币发放更复杂,因为它往往涉及到其他税法的规定,比如视同销售处理等。如果不按相关税法规定处理,在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时。往往是需要进行项目调整。
2.4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借记“利润分配--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篇9
第一,纳税调整前所得。“纳税调整前所得=收入总额会计一扣除项目会计”。其特点是所涉及项目基本与会计核算项目一致。不一致的地方主要表现在:(1)销售(营业)收入中包含了视同销售收入。视同销售指会计上不作为销售核算,而在税收上作为销售、确认收入计缴税金的商品或劳务的转移行为。视同销售收入又分为“自产、委托加工产品视同销售的收入”和“处置非货币性资产的视同销售收入”。执行新会计准则后,视同销售主要包括自产、委托加工产品视同销售的收入,即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机构、赞助、集资、广告、样品、等方面自产、委托加工产品的价值金额。(2)投资收益股息性收入确认与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确认不同。不论纳税人会计账务中对投资采取何种方法核算,被投资企业的账务实际做“利润分配”处理(包括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时,投资方应确认投资收益(股息收益),但对超过被投资方的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金部分应冲减投资成本。可见,投资收益股息性收入确认与会计上所采用的成本法核算确认相一致。(3)销售(营业)成本、投资转让成本和其他扣除项目与会计核算口径略有不同:销售(营业)成本中包含了视同销售成本,投资转让成本是采用成本法核算所计量的成本,其他扣除项目剔除了按照会计制度核算在“营业外支出”列支的各项捐赠支出(包括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非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
第二,纳税调整后所得。“纳税调整后所得=纳税调整前所得+纳税调整增加额一纳税调整减少额”,它是按照税法规定对纳税调整前所得所进行的再调整,若为负数则是本年度符合税法规定的本年度亏损额。(1)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增加额考虑了各项不得扣除项目、有扣除限额项目及纳税人未在收入总额中反映的收入项目。不得扣除项目是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跌价准备、罚款及其他与收入无关的支出;有扣除限额的项目分为有比例的限额和定额限额,超过限额部分均应调增,各项目小于限额时据实扣除。其中有比例限额的是: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利息支出、业务招待费、广告支出、业务宣传费、销售佣金、坏账准备金等。计算允许税前扣除的工会经费等三项经费的基数为允许税前扣除的工资总额,未提供缴纳工会经费专用缴款收据的,计提的工会经费全额纳税调增。利息支出限额为按同期同类银行贷款利率计算的利息;纳税人从关联方取得的借款,按不超过注册资本50%以内的借款部分的利息支出作为扣除限额;业务招待费在全年销售(营业)收入净额为1500万元及其以下的,按不超过5%0的比例为限,全年销售(营业)收入净额超过1500万元的部分,按不超过3%0比例为限;广告支出依行业和产品不同则扣除比例不同,分别按全年销售(营业)收入净额的2%、8%、5%为限,超过部分以后年度可无限期结转;业务宣传费按全年销售(营业)收入净额的5‰为限;销售佣金除另有规定外,以个人服务金额的5%为限;计提坏账准备金按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为限;上交总机构管理费以总收入的2%为限。定额限额项目有:工资薪金支出、折旧和摊销支出、股权投资转让净损失、各类社会保障性缴款、住房公积金等。工资薪金支出从2006年7月起按每人每月1600元为限;工效挂钩企业工资薪金总额增长幅度低于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职工平均工资薪金增长幅度在劳动增长幅度以内的,则本期可以扣除;折旧、摊销支出按税法规定的方法和年限所计算的金额为限;股权投资转让净损失不得超过当年实现的股权投资收益和投资转让所得,超过部分以后年度可无限期结转;各类社会保障性缴款、住房公积金以国家或省级政府规定的支付额为限。(2)纳税调整减少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填报根据税收规定可在税前扣除,但纳税人在会计核算中没有在当期成本费用中列支的项目金额,以及在以前年度进行了纳税调整增加、根据税收规定从以前年度结转过来在本期扣除的项目金额;纳税人根据规定免税但在收入总额中反映的,以及应在扣除项目中反映而未反映的支出项目。具体说来包括:工效挂钩企业用工资基金结余发放的工资、以前年度结转至本年度扣除的广告费支出、以前年度结转至本年度扣除的股权投资转让损失、在应付福利费中列支的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以前年度进行了纳税调整增加而在本年度实际发生了减提的各项准备金及其他。
第三,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所得―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免税所得+应补税投资收益已缴所得税额―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额―加计扣除额”。免税所得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应单独核算的免予征税的所得额在弥补亏损后的剩余部分。应补税投资收益已缴纳所得税额为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再扣减“免税所得”后的余额所对应的在被投资企业已缴纳的所得税款,计算公式为:“应补税投资收益÷(1-被投资方适用税率)×被投资方适用税率”。应补税投资收益小于短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中应补税投资收益合计数的,应按被投资方企业适用税率从高到低还原计算应补税投资收益已缴纳的所得税额,其金额不得超过“应补税投资收益已缴所得税额”合计数。允许扣除的公益性捐赠限额以纳税调整后所得为基数按一定比例扣除、或全额扣除。加计扣除额为技术开发费的50%。
篇10
一、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的销项税额的会计核算
根据税法规定,企业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货物,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代销单位销售的代销清单的当天;在收到代销清单前已收到全部或部分货款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全部或部分货款的当天;对于发出代销商品超过180天仍未收到代销清单及货款的,视同销售实现,一律征收增值税,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发出代销商品满180天的当天。在实际中,委托代销主要是以两种方式来实现的:视同买断方式和收取手续费方式。
(一)视同买断方式,委托方收到代销清单,按应收的款项,作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二)收取手续费方式,是指受托方通常应按照委托方规定的价格销售,受托方根据所代销的商品数量向委托方收取手续费,这实际上是受托方的一种劳务收入。
企业发出代销商品时,作会计分录:
借:发出商品(注:也可以使用“委托代销商品”科目)
贷:库存商品
企业收到代销单位的代销清单,并根据代销清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作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委托单位支付的代销手续费,应在接到受托单位转来的普通发票后,作会计分录:
借:销售费用(注:《企业会计制度》为“营业费用”科目)
贷: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二、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的销项税额的会计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中不再设置“应付福利费”科目,而设置了编号为2211的“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WWW.133229.cOm
“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应按照“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补偿”等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的会计核算与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比较相似,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货物移送的当天,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其他业务支出、固定资产、在建工程)
贷:库存商品(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三、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下销项税额的会计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中不再设置“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而设置了编号为1407的“发出商品”会计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商品销售不满足收入确认条件但已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
根据税法规定,企业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纳税人发出商品时,会计分录为:
借:发出商品(注:《企业会计制度》为“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
贷:库存商品
在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普通发票),并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会计分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