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9-12 17:20: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司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篇1

(一)资产减值的含义

资产减值就是指资产的回收额大大低于账面的原来价值,这种资产指的是单项资产和资产组。资产组就是最小资产组合,它的现金应区别于其他资产的现金流入。资产减值会计要经常对减值等各个事项进行上报、计量等,为企业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有利于相关的部门监督上市公司。

(二)资产减值的重要性

我国很多的企业都多少存在着对本企业资产高估的现象,将大于账面金额的部分认定为资产损失,这样可以反映出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为企业提供真实有效的决策依据。这样就使企业避免了资产虚增的现象。企业资产减值不仅仅是企业经济利益考量的依据,大大提高企业资产的质量,反映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还能够为企业对未来的预测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可以使企业规避很多金融风险,也是一个企业资金状况的良好反映,使投资者的财产不受损害。

(三)资产减值的优点和缺点

资产减值会计可以真正的反映资产真实情况,可以大大的限制上市公司利润虚增的现象,真实反映公司财务状况,提高相关部门对上市公司了解的信息质量。缺点也是有很多的,虽然这项准则扭转了严格的限制,但是财务人员的水平参次不齐,在某种程度上也对资产减值的运用不利。

二、如何运用会计有效管理企业资产

(一)健全企业成本管理管理机制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控制的关键即是健全上市公司企业资产减值的控制机制,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制度的建立要具有科学性和全面性,保障信息的及时性和公开性,只有这样工作人员才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的和要求进行管理,明确责任使各个部门的人员各司其职,另外要健全奖罚制度,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对于工作认真、表现良好的人员要给予一定的精神好和物质奖励;对于在资产减值控制工作中造成重大问题的人员要查明原因,及时补救,并给予惩罚,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资产预算的科学性,才能为企业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保障企业决策的正确性,保障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

(二)提高人员素质

人是一切工作的实施者,上市公司的资产会计也不例外,企业资产成本会计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需要各个部门的相关人员的配合,因此本管理要从整体上提高人员的素质,首先要加强财务人员的素质,提高他们的队伍建设水平,在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技术啊水平的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同时还要强化监督人员的责任心,定期的对企业资产会计进行监督检查,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提出,并及时整改,减少资金损失,这样可以保障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大背景下保障上市公司财务工作的有效开展。

总之,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上市公司的会计人员要正确的认识到现在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成本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责任不明等问题,并且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要尽量的匿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和资产管理的质量,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和企业形象,为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三)树立上市公司资产管理理念

想要做好上市公司资产管理第一步便是要企业全体员工树立公司资产成本的理念,要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参与到资产管理的实践中去,时刻保持资产减值危险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整个企业以最低的资产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促进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国家新的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资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制度还是人员素质都要不断完善和提高,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现代化要求,要求企业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模式,提高企业自身科学化管理水平,最终达到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实现资产管理与国际化要求,提高企业竞争力。

(四)实现现代化的资产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为了保障上市公司资产成本管理的顺利进行,因此应在资产管理过程中不断的应用现代技术,实现现代化的成本管理,在降低资产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文化生产结构的调整,保证企业的产品符合市场需求,符合人们的需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篇2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海外资产 对策

据国家商务部统计显示,2006年我国境内4000家投资者对全球的163个国家和地区的6426家海外企业进行直接投资,累计非金融类投资达到733亿元,同比增长31.6%;截止2012年年底,同比增长28.6%。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我国企业近十年对海外投资的大幅度增长,投资规模在迅速扩大。但是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海外投资的迅猛发展,“走出去”的脚步日益加快,对海外资产的管理问题也日益增多。因此,探索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2011年6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重要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与《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充分展示了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提升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的管理水平,为我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这样有益于我国的企业凭借企业优势走在同行业的前列。其次,提升国有资产海外资产的管理水平可以防止我国的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使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落实到位。最后,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的国有资产在国有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鉴于这一区别,使我国的国有企业对海外资产的监管力度与监管水平的要求更高。总之,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无论是对于企业本身还是对于国家的经济制度的巩固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有企业海外资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的管理缺乏规范化、国有企业海外资产产权管理缺乏明细化、国有企业缺乏海外资产的管理人才、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缺乏制度化。

1、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的管理缺乏规范化

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的管理不规范是国有企业本身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主要包括存货管理与固定资产管理的不规范。首先,国有企业存货管理不规范,对于一些在海外成立时间较长的公司,由于库存管理流程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库存膨胀,存货周转率低,由此一方面造成了资金资源的闲置,使资金周转率严重滞后;另一方面海外公司没有及时的计提坏账准备与清理库存,形成账面价值与实际库存不符,进而出现虚增账面价值的现象。另外,海外公司由于对成本的限制,不能有效地对库存管理进行职责明确化,造成海外资产的“腐败”现象。其次,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海外的许多公司没有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与报废的审批手续不健全,对固定资产的处理具有严重的随意性,例如一些资产已经报废却仍反映在账面上,一些账面上没有记录的资产却仍存实物,这些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增加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2、国有企业海外资产产权管理缺乏明细化

国有企业海外资产产权管理缺乏明晰化是当前海外资产管理的又一重要问题。首先,一方面海外公司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或者国外的法律、政治环境等的影响,必须以海外公司的名义购置资产,这为海外资产产权的管理滋生了许多潜在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国内与国外的法律环境不同,一些海外公司的资产或者股权必须由公司内部员工持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海外资产产权的管理风险。其次,境外对国有企业海外资产产权管理滞后,境内的投资主体很难对境外的资产产权予以明确化,并对其分配责任,这样的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不能明晰化直接导致了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的不明确。

3、国有企业缺乏海外资产的管理人才

海外资产管理人才是国有企业海外经营的关键。一方面由于缺乏海外管理的相关人才,导致管理者内部控制管理意识薄弱,海外企业内部的控制很不完善,且对当地的内外环境不能很好地了解,财务管理经验不足,缺少应对突发风险的能力,最终造成海外资产流失严重。另一方面海外企业的监管机制不健全,在不健全的监管下出现了极少数企业的中方负责人采取非法的手段直接或者间接地侵吞国有资产。

4、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缺乏制度化

当前海外资产管理的又一严重的问题就是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缺乏制度化。首先,根据现在海外企业的财务制度的规定,境外企业的财务状况要由境内投资者进行管理,境外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尽完善,境内投资者不能为其配备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人员,导致了海外企业内部财务账簿不清,资产负债表等报表不明确。其次,固定资产的绩效考核没有严格的约束机制,在国有企业中往往更看重的是成本费用与利润的约束,境内投资者只是根据利润等指标进行考核,而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控制没有严格的考核约束机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固定资产的制度制定不到位现象。

三、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问题的对策

1、强化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

针对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缺乏规范化的问题,首先企业要规范海外机构的报告制度与财务管理,境内投资企业要向海外派送专业的财务人员,建立严格的不相容职位相分离的内控制度,尤其在汇率波动较大的地区和国家,要密切关注汇率波动和统一记账本位币,将会计报表币种与记账本位币调整一致,要及时更新财务软件中的折算汇率,保证折算后的财务报表信息真实可比。

其次企业要规范存货管理,一方面要建立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对海外存货变动进行准确有效的记录,而且要对库存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权限设置;另一方面要对存货盘查的工作流程细化,在存货盘查时主要盘查账实是否相符,若有不符现象要及时查明原因,另外要对库存中的存货库存时间进行统计,要尽量缩短库存周转时间,防止存货积压。

最后企业要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予以规范化,一是海外财务人员要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公司的财务制度进行鉴定,例如有的海外公司按照税法规定要依据境内的法规进行账务处理,有的海外公司则要依据境外的法规进行账务处理,并根据相应的法规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二是海外的固定资产的购置与报废等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流程进行审批,以减小国有资产的流失率。

2、固化国有企业海外产权管理

针对国有企业海外资产产权管理缺乏明细化的问题,建议企业要固化国有企业海外产权管理。第一,对没有产权的海外资产,海外机构要及时地按照相关的审批流程进行清理或者过户,企业要定期对海外资产产权检核,加强海外资产以个人名义持有的管理,若出于某些不可抗力原因必须将资产的产权以个人名义持有,必须由公司出具委托代持协议,以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第二,若海外资产产权转让,则必须按照《境外产权管理办法》的规定对产权转让严格化,要有序地经过多家企业的竞价确定转入企业。第三,要对国有企业海外资产进行统计汇总,对产权严格界定,依据国有股权委托管理办法逐步地选择部分境外企业进行试点管理。

3、加强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人才的培训与学习意识

针对国有企业缺乏海外资产的管理人才的问题,建议企业应该加强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人才的培训与学习意识。首先海外资产管理新员工与老员工都需要进行培训,尤其是财务管理知识。对新员工而言,培训有助于其对公司资产管理各系统进行了解和对已有知识进行梳理,尽快了解境外的法律环境及调整对境外企业的适应能力;对老员工而言,培训有助于其对境内外财务管理知识的结合。建立健全企业的培训机制,加大海外资产管理的培训比例。其次,要完善海外资产管理人员的招聘机制,在招聘时要严格测试其财务管理知识以及风险处理能力,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激励老员工带动新员工,梳理员工的资产管理与风险管理知识,增加其新引进或者学习的相关知识。最后,人才的引进与培训是使一个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不懈动力,企业不仅要通过不断地更新人力资源以促进海外资产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国有资产有效管理经验的推广与应用,而且要对在条件艰苦的国家或者地区(如亚、非、拉)给予适当激励措施(如更高的福利待遇)以提高学习与工作的积极性。

4、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制度

针对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缺乏制度化的问题,建议企业要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制度。首先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现场管理制度,要促进财务管理人员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增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度。同时要建立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护责任制度,对于新购置的生产设备和未报废的设备要及时的维护与保养,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固定资产的运营成本,间接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其次尽快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完善考核办法,强化对境外经营管理资产的监督,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外公布评价结果。最后要健全内控制度,增加海外资产风险识别点,对潜在风险做前瞻性的预测与应对。

四、结语

国有企业海外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绝不仅仅限于本文中所提出的四个方面,对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也不限于资产、产权、人力与制度的管理。虽然国有企业在海外资产规模及效益方面有大幅度的提升,但是管理水平的不协调为国有企业海外资产隐藏了流失风险。如果想有效地解决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还需要将海外资产这个系统化的工程逐步分解,有序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可操作性对策,在不断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中寻求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卞存军: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求知导刊,2015(2).

篇3

20世纪80年代初著名学者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提出了波特竞争五力模型五力分析模型,此模型是用来分析有效的客户和竞争环境的,该理论对公司战略的制定起到深远影响。五力分别是: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主要也取决于这五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在制定企业战略时,波特五力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针对不同行业,波特五种因素的属性和重要性权重也不同。

1、供应商、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基于预收账款周转率的分析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若强,则收款能力较强,也就是预收账款和销售现金流较多。从表3-1中可以看出中国北车预收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介于0.1和0.6之间,也就是说其销售收入中预收账款的比例是0.1到0.6。销售现金流占营业收入的比介于0.74和0.99之间,也就是其销售收入主要以销售现金流回流企业,可见中国北车预收账款和销售现金流较多,则收款能力较强,从而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若强,对应的便是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较弱。

2、新进入者的威胁———基于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率分析在车辆行业,品牌是其他新进入者的高门槛。2013年中国北车的商标和商誉价值总和占该公司资产总额的28%。从2006年开始,商标和商誉价值都维持在30%左右,这就给新进入者制造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3、替代品威胁中国北车的替代品威胁较弱,中国北车公司的高铁都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并且其设计和研发十分难,故替代品威胁不强。

4、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基于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盈利能力的比较分析中国北车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中国南车,都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直属企业,由中国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分化为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其主营业务十分相似,近几年都凭借高铁的发展而业绩显赫;并且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研究开发力度相当。接下来本文就中国北车与中国南车在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盈利能力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在短期偿债能力方面,中国北车的流动比率一直在1左右,说明中国北车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弱,特别是与中国南车相对比的情况下,其短期偿债能力的弱势十分明显。在去掉存货后的速动比率方面也是如此。其次,在资产管理能力方面,中国北车自2011-2013年的资产负债率整体趋势是下降走势,也就是其负债比例较低,股东投资增加,也就是说中国北车的长期偿债能力得到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降低,财务杠杆降低,中国北车在提高长期偿债能力的同时提高了企业经营的稳健性。总体来讲,中国北车的资产负债率较中国南车资产负债率高,这说明企业的负债比例较高,财务杠杆运用较多,财务风险相对也较大。最后,在盈利能力方面,中国北车每股收益高于中国南车,说明中国北车的盈利能力较好,并且从图2-3和表2-3可知,中国北车的利润逐年提高,从而可见中国北车自2010-2013年的盈利能力逐年提高。

二、结束语

篇4

[关键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固定资产;交通运输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1-0036-02

1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概念,固定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具体到交通运输企业包括:公路及构筑物、公路附属设施、房屋及建筑物、交通运输工具、收费设备、机电设备、电子产品及通讯设备、办公及生活设备、其他设备等。固定资产管理是以提高资产利用率,减少资产的无谓损失,最终使固定资产的效用达到最大化的一种活动。固定资产管理包括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

固定资产在上市公司很多个生产周期中发挥作用,其价值是按它在生产过程中磨损的程度,逐渐地、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上去,构成产品成本和费用的一部分,通过产品销售的实现,从产品销售收入中逐渐地、一部分一部分地得到补偿。这样,垫支在劳动手段上的资金,一部分就脱离实物形态,转化为进入营运资金的货币准备金。劳动手段的使用寿命殆尽,不能使用时,就需要用积累起来的货币准备金进行更新,这时劳动手段的价值才算完成一次循环,劳动手段的价值周转方式,具有相对的固定性。

交通运输企业价值的转移是以固定资产的折旧和减值来实现,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固定资产自身因损耗而减少的价值。固定资产的折旧应以折旧费的形式按月计入生产成本。

2公司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固定资产管理重点不突出

公司主要固定资产有收费设备、机电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在管理过程中平行将固定资产分类,容易造成管理过程中找不到重点,管理比较混乱。固定资产因各种原因监管不到位,主要固定资产得不到全方位的检测与监控,缺乏状态分析,导致备品备件准备不充分,给公司资产造成浪费。同时,固定资产管理缺乏统一的数据化共享平台,造成公司资源浪费,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低下。

2.2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环节脱节

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和价值管理部门同时出现内部信息孤岛现象,实物管理部门不知道真实的固定资产价值,而价值管理部门不知道固定资产实际情况,当公司由于发展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技术更新或改扩建后,其价值、数量和使用状况等发生变动,但价值管理部门未得到信息反馈,导致账面记录的相关信息与实物不符。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而由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由于二者管理的出发点、落脚点的差异,造成其管理幅度及管理侧重点的不同步。

2.3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产生的矛盾

公司设置了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但存在管理不到位,资产管理不全面,职责和权限的交叉或模糊、推诿扯皮等现象,影响相关业务的顺利开展。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存在多部门管理情况,在固定资产的计划、购置与购建、维护、改造、更新甚至报废等过程管理中缺少统筹规划,最终导致公司所属的固定资产家底不清。

3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的改进对策

3.1设置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

设置合理的管理机构是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杜绝存在职责和权限的交叉模糊及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在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固定资产的实物归口管理部门为综合办公室,专用设备的实物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固定资产的技术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价值归口管理部门为财务管理部。在公司下属各单位和相关部门至少要有一名以上的专(兼)固定资产管理员,负责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并定期参与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

3.2确定固定资产管理流程

公司在项目的生产运营阶段,综合办公室为固定资产部门,利用基建时期形成的资产交付清单,运用信息化系统,形成企业统一的固定资产清单,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的购置,实行计划管理。每年度末各单位各部门根据实际需要编制固定资产购建预算,按预算购建。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由综合办公室负责审核购置的合理性,审核通过后方可购置。购置回来后的固定资产必须由综合办公室登记入账进行管理。综合办公室负责对固定资产进行过程管理,核查固定资产实物,年底盘存,动态记录固定资产状态,及时进行维护保养。每月根据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政策确定的各类折旧率,在信息系统中自动生成每月折旧额,送至价值管理部门,由价值管理部门进行账务核算。

3.3开展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培训

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建立后,需要及时对员工开展固定资产管理教育与培训,让员工知道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内容、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自己所负责工作的要求和方式、方法等,这也是实施“全员参与”的基础,否则建立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得不到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就不可能在实际工作中得以有效实施和贯彻,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也就只能是一种摆设。通过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教育与培训,可以使员工获得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知识和意识,扩大其知识基础,了解或掌握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状况,以利于更好地推广和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和控制工作。

3.4领导重视和员工参与

领导需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ISO 9001:2000标准中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中第二条就是“领导作用”。可以说,在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过程中,领导者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并起着关键作用。领导的重视是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能够成功制定和有效履行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而言,高层领导负责确定公司的愿景、使命、固定资产管理政策和方针,负责策划固定资产管理文件体系构架,负责组织制定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文件,对其成功履行负总的责任。可以说,高层管理者承担着以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文件、程序为纽带,把固定资产管理政策、固定资产管理要求与员工的责任、任务联系起来,并为履行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文件给予充分的支持和所需的资源和培训等方面的直接责任。

人员配合是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有效实施的基础,员工“参与管理”是现代管理的重要特征,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同时人人积极参与也是组织良好运作的必要条件。员工是公司的根本,员工参与是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文件成功制定和有效履行的基础。只有员工的积极主动参与,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才能够有效运作,否则员工被动地参与,只会不断积压和激发出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带来很大的被动影响。

3.5加强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

首先,对固定资产进行状态监督趋势分析,确定固定资产所需定期采集的有关参数数据,这些数据应包括:固定资产正常运行的参数,固定资产故障状态下的数据,固定资产定期试验、再鉴定的数据,必要的启动、停止的数据,固定资产各种维修状态下的数据记录等。

其次,加强监督报废固定资产,积极盘活闲置固定资产。对报废或损毁的固定资产,一是要从制度及执行上加强监督,对固定资产的处置建立评估、审批制度;二是要拓展报废或损毁的固定资产的处理渠道。建立专门的网站集中相应的信息,在公司内部间调剂或公开向社会竞售。三是要建立复合指标体系,把固定资产管理好坏与各单位、各部门的主要领导挂钩,对擅自转让、变卖或丢失、损坏固定资产的逐级追究领导责任。

3.6完善固定资产价值管理

公司机电与专用等高新技术型设施采用加速折旧法(按标准年限缩短20%~30%),其他固定资产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如下表。

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表

类别摘要说明折旧年限

公路及构筑物公路、桥梁、涵洞、隧道30年或使用年限

公路附属设施安全设施、通讯设施、监控设施、收费设施5~10年

房屋及建筑物生活及非生产用房屋简易房屋建筑物30~70年8~10年10~20年

交通运输工具交通运输工具5~10年

工具用具生产用工具用具非生产用工具用具3~5年3~5年

设备、设施仪器、仪表设备、设施、仪器、仪表3~8年3~5年

其他办公、生活设备3~5年

4结论

通过以上改进对策的实践,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实践证明,该系列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本文强调了公司对固定资产进行实物管理,提高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从而保证了公司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保证了固定资产管理事半功倍,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旅游景区;内部会计控制;建议

本公司是一家主营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旅游文化推广、会议及展览服务的旅游开发公司,内设5个职能科室,共有职工60人。为确保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管理的合法规范,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财务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公司内部开始重视内部会计控制,但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在门票折扣、应收帐款、现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筹资管理、财务预算管理观念等方面存在问题。针对郑氏十七房旅游景区投资额大,日常维护成本高。而且现金流量大的实际情况,做好内部会计控制是景区成功经营的关键因素。

一、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

据有关资料显示,瑞典的斯多拉公司,是目前所知的寿命最长的公司,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斯多拉公司寿命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决策层重视企业内控管理,并不断加以改进,对企业乘风破浪向前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也有许多老字号,如年愈百年的同仁堂、全聚德、江南造船厂、中国港湾建设集团等,这些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管理跟得上,确切点说是内部管理、财务、人事控制得当。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原会计卞中贪污挪用逾2亿元资金大案、四川长虹约5亿美元应收货款被骗、巨人集团、德隆集团的倒下,银广夏事件的发生,乃至美国安然公司、世通公司的破产等等,这些案例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内部会计控制薄弱。因此,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具有十分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郑氏十七房旅游景区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门票折扣问题分析。随着景区的旅游弹性需求,景区会通过不同的定价吸引更多的游客,如在淡季降低门票价格、向低收入如学生等群体让利、打折促销或推出低价位的家庭票与团体票等;而且有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免费接待任务,这是景区本身较难控制的一个方面,另外不排除人为因素利用折扣政策产生自己谋私利的行为。

2.应收帐款问题分析。景区允许客户在短期内欠帐,其目的是使营业收入最大化。旅游业务的特殊性决定了赊销的必然性,应收帐款在公司的资产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而且应收帐款往往无法回收或难以回收,这是常年困扰公司的问题。

3.现金管理问题分析。景区一般每天都有门票收入,其中以现钞存在的现金收入也是景区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现金是公司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项目,具有极大的被盗或挪用的风险,而且景区现金收入业务频繁,比较容易造成错误的发生。

4.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分析。景区依托一定的旅游资源和设施设备进行经营的,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点的比重较大,购置或取得需要较大的花费,对成本影响大,而且任何计价或记录上的错误,或帐实不符的错误,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

5.筹资管理问题分析。景区的经营活动、持续发展都需要筹资,筹措的资金构成了公司资产的来源,不良的筹资方式及管理会增加企业的财务成本和影响企业的经营运作。

6.财务预算管理不够重视的问题分析。景区管理对财务预算管理未给予足够重视,没有将工作重心向预测、控制和分析方向转移,以数据说话未形成共识,对于改善预算会计监督职能也没有深刻理解和认识,管理体制上不能给财务部门足够的权力;预算会计监督仅仅停留在对日常财务收支的事后监督上,忽视强化堵漏防弊的内部控制建设,或只停留在对微观经济活动具体预算开支的监督上,忽视对重大经济决策及整个预算活动的全方位过程监督。

三、加强郑氏十七房旅游景区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议

1.加强门票折扣的内部控制。门票折扣是景区营业收入和应收帐款的减少额,必须严格监督折扣政策的执行情况。通过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严格的审核,分离授权、执行和记录工作,使这种减少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并为企业的最终利益带来好处。在门票折扣规定中应详细说明享受折扣的条件和折扣比例,保证折扣的适度性,并阶段性地审查企业是否得到相应的利益以对折扣政策做出调整。此外为防止有人利用折扣政策为自己谋私利的行为,必须制定接受和执行折扣的核实、复核、审批和记帐过程。

2.加强应收帐款的内部控制。对赊销业务和应收帐款进行严格控制:首先,审核旅行社的资信情况,保证团队销帐款的可收回。其次,确认客户是否存在或确定反映在稍大收帐的债权数是否真实存在,以防止不存在的应收帐款被虚列。第三,应收帐款的总帐和明细帐应由不同人员根据有关的凭证分别登记,并独立于记录人员。第四。具备有效的追债制度,如签订合同来约束解决事后付款的旅行社和租赁经营业者。第五,对应收款帐款的各种调整都必须经过必要的审批流程才能进行。

3.加强现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现金业务内部控制制度:首先,最基本的应该严格限制能够接触现金的人员,并做到出纳、会计、支票保管员、现金支出审批人等级人员的职务分离。其次,现金的收支应及时、正确地记入日记帐、明细帐和汇入总帐,进行逐日、逐项记录,遵循日清月结的要求。第三,各类单据应编号,并定期按顺序和时间审核,避免每日营业后的无人审核和现金保护,杜绝舞弊。第四,加强现金支出的预算控制,资金的使用要有规划,不能随意。景区所处的市场是高度季节性的,现金流量表在景区预算中具有重要作用。

4.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使景区固定资产保持良好的经营业状态和盈利能力,防止低效率使用和对经营资金的不利影响:首先,资产的使用、保管、盘查、报废等职务必须分离。其次,资产的购买除了采用订货和验收控制制度的方法和程序外,还需审核购买合同中的各种条款的合理性,并防止超出批准的预算。第三,所有资产必须记录入帐,登记卡片,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控制固定资产的错计或漏计并保证折旧方法的合理,防止技术错误和人为的错误。第四,要使固定资产长期使用,建立定期的盘点、维修和保养制度,并根据帐面记录盘查各种资产,保证帐实相符。

5.加强筹资管理的内部控制。首先,筹资业务涉及政府、银行、债权人、资产担保等方面,筹资业务的制定应保证有关文件的真实和有效性,防止违反规定的义务和承诺使筹资业务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其次,必须保证筹资业务活动得到适当的审核,财务经理负责编制筹资计划,并提高交董事会审批,最后再以书面文件记录。第三,实行职务分离制度,如筹资计划的编制人员与审批人员相分离,加强内部控制。第四,利息的支付制度是筹资内控的重点,应加以控制。

篇6

关键词:全寿命管理;检修;策略;优化;排序

中图分类号:S21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资产管理策略在将企业战略规划和资产管理目标转化为长期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起着核心纽带作用。资产管理策略涵盖资产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维检修、退役报废等全寿命周期各阶段,在运维检修阶段表现为运维检修策略。在国家电网公司相关技术标准和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管理规定指导下,青海省电力公司积极开展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达标试点等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总体上尚缺乏统一规范的运维检修策略,资产状态和风险评价模型应用不够完善,检修计划安排的合理性有待提高。为适应运维检修专业化、精益化的要求,统筹优化运维检修策略和检修计划,提升运维检修管理水平,应用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开展基于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运维检修策略优化和检修计划排序研究应用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一、应用模型和方法

运维检修策略承接资产管理总体目标,综合应用状态评估模型、风险评估模型,以国网公司资产管理标准、运维检修管理标准为依据,针对不同设备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决策决定因素,合理组合各种通用技术和决策方法,对电网设备运维检修策略进行优化,综合考虑成本、风险、绩效因素对设备检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排序,利用PMS生产信息管理辅助决策系统支撑资产运维检修方式、内容、周期的优化选择。

1、设备状态评价模型

设备状态评价模型的核心是以电网设备故障概率浴盆曲线为基础,计算、分析各类电网设备在不同运行阶段可能发生故障的概率,并依此确定电网设备的基本技术状态。

2设备风险评价模型

在设备状态评价的基础上,通过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价,考虑不同重要电压等级资产发生故障时对电网可靠性、人身安全、运维资金及环境等方面影响的后果,为运维检修计划的优化排序提供依据。

二、设备检修策略模型设计

设备运维检修策略模型设计从3个层次进行考虑。首先是检修方式选择的策略。根据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和后果,按照设备类型和电压等级,分为故障检修、定期检修、状态检修、延期检修等不同的运维检修策略,比如故障检修通常针对配网资产,定期检修针对新投运、运行经验少、状态监测手段有限的重要资产。其次是具体设备的检修策略。根据设备状态评价结果,按照设备部件状态量和工作性质、停电范围,分为A、B、C、D、E 类检修策略,A类检修:继电保护装置整体性更换后进行的新安装检验,以及新设备安装投产1年内进行的检验,B类检修:利用一次设备停电的机会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的不定期检修,以及需要一次设备停电进行了缺陷处理及检验,C类检修:经过状态评价确定需要进行的检修, D类检修: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异常情况而进行的工作或缺陷处理,且此类检修不需要一次设备停电 ,E类检修:设备运行过程中通过定期开展的带电检测(设备在运行状态下,对设备状态量进行现场检测)、红外检测等技术手段发现设备异常或缺陷。(如定期取油样进行油样分析、气体检测、红外或紫外检测等)。每年定期对运行设备、新投设备进行状态评价,状态评价应基于巡检及例行试验、诊断性试验、在线监测、带电检测、家族性缺陷、运行不良工况等状态信息。结合油气检测值大小、缺陷、隐患等以及其发展趋势,与同类设备进行比较,做出综合判断。最后是年度、月度检修计划优化排序策略。目的是对检修计划的重要性及迫切性进行定量评估,统筹可靠性绩效、运检成本最优等要求,确定检修计划的优先级顺序。

三、优化后的运维检修策略

1、检修方式选择策略10KV及以下配网设备原则上采用故障检修方式。根据配网状态检修试点情况,应逐步在城市配网开展状态检修。±400KV 直流设备采用定期检修方式,检修周期为1 年。35KV及以上交流输变电设备原则上采用状态检修方式。 新投运设备在投运后(330KV及以上为1年,66-110KV为1至2 年,停运6个月以上重新投运的设备) 安排定期检修,执行 C类检修标准,项目可在C类检修基础上适当调整。其他设备原则上采用状态检修方式。

2、设备检修策略

设备状态评价结果为正常状态的设备,检修时间原则上在正常周期以内多1年,不大于标准所列周期1.5倍。但已达到或超过检修周期(5.5年或设备制造商在产品说明书中明确的周期)的应安排C 类检修。对于运行年限超过20年的设备,考虑到已接近其运行寿命,宜按正常周期安排C类检修。设备状态评价结果为注意状态的设备,如果单项状态量扣分导致评价结果为 、注意状态、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安排C类检修。如果仅由多项状态量合计扣分导致评价结果为、注意状态、时,可按正常周期执行或延长一年,并根据设备的实际状况,增加必要的检修内容。对于运行年限超过25 年的设备,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安排C类检修或经技术经济研判后进行技术改造。在C类检修之前,必要时应加强 C 类检修。设备状态评价结果为异常状态的设备,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检修类型,并适时安排检修。实施停电检修前应加强 D类检修。设备状态评价结果为严重状态的设备,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检修类型,并尽快安排检修。实施停电检修前应加强 D 类检修。

3、设备维护策略

执行检修策略的同时应采取纠正性或预防性的维护策略( 如日常巡检,油化试验,不停电维护等)。对于正常状态的设备原则上采用正常巡检(试验) 方式,对于非正常状态的设备,必要时应缩短巡检( 试验) 周期。如果设备状态没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则可以一直使用到原定检修周期;如果发现设备状态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应调整维护策略; 如果确定某个缺陷是一个家族缺陷,需制定全公司层面的反事故措施进行纠正和预防。

4、检修计划优先排序策略

4.1优化排序原则

根据设备检修策略制定设备检修计划,包括设备寿命周期内的长期计划和年度计划,依据《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导则》执行。电网设备检修计划按照排序分值大小进行优先级排序。检修计划排序主要从设备资产风险和检修迫切程度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在安排检修计划时,应强调整体性、统筹性、协同性原则,协调相关设备检修周期,同一间隔、同一回路的设备统一安排,按照检修排序分值最高设备进行排序,避免重复停电。检修计划还应根据可靠性要求、检修成本费用控制等因素进行必要调整,如设备在电网中的重要性,设备故障后的损失和检修费用的比较,设备可能故障对人员安全或环境的影响等。

4.2检修计划排序计算方法

设备资产评估考虑设备价值A1、用户等级A2和设备地位A3 3个因素,每个因素分成多个等级,取值范围0一10。随着用户的变化以及电网的发展,设备价值、用户等级和设备地位应每年进行相应的调整,取值范围的依据参见表1 -5不同的资产因素的权重设定依据资产因素对资产影响的重要程度,取值参考表6设定。根据现场实际对应附表中分值进行叠加,按照分值最高设备进行排序,避免重复停电。

检修计划排序结合设备状态评价基础上制定,设备状态评价为注意值时,若当前试验值超过或接近注意值的趋势明显,对于正在运行的设备,应加强跟踪监测,对于停电设备,如怀疑为严重缺陷,在未进行进一步处理时,不宜投入运行。设备状态评价为警示值时,若当前试验值超过或接近警示值的趋势明显,对于正在运行的设备,应尽快安排停电检修,对于停电设备,在未进行进一步处理时,不宜投入运行。在相近的运行和检测条件下,同一家族设备在同一状态量不应有明显的差异,否则应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全面作业计划的编制和计划的排序,应对于设备状态评价为严重状态或同类型设备有家族性缺陷、发生不良工况的设备应优先安排停电检修。对于其他评价为注意状态的设备应加强跟踪监测,监测时发现量化值有明显发展趋势的,及时安排停电检修。评价为良好状态的设备应安排D、E类检修(带电检测)。在安排停电检修时,应综合考虑缺陷、隐患的消除,大修、技改等项目的实施,避免重复性停电。不停电作业计划应结合专业巡视、带电检测和专项排查等一并实施。

结论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一种全过程的管理,其思想应贯穿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从电网的效益出发,统筹考虑资产的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检修、技改、报废的全过程,以整体工作计划管理做为决策依据,有计划、有实施、有收益的闭环管理,从而推进资产全寿命管理的深化应用和计划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吕翔. 基于Markov过程的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2.

[2]姜学蕾. 基于马尔科夫过程的电力设备检修优化决策[D].山东大学,2013.

篇7

关键词:基金业;品牌;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7)05-0041-03

经过几年的超常规高速发展,我国基金管理业的竞争已十分激烈,表现出明显的优胜劣汰的态势。本文根据大量的基金发展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品牌竞争力已成为基金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一、品牌竞争能力是基金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基金管理业的竞争已十分激烈,无论是合资基金还是银行系基金,品牌竞争力已成为基金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一)我国基金业发展概述

2004年中国基金市场开始了超常规发展。 数据显示,2004年共发行了52只基金,募资金额达1734亿人民币,一年的市场份额就几乎接近过去6年的总和 [1] 。从产品的创新上看,国际上主流的基金品种,包括低风险的货币市场基金和银行保本基金,为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接轨做出铺垫的LOF基金,以及可以让投资者参与指数交易,并首次提供套利机会的ETF基金,在2004年都悉数登场。

从市场份额的角度看,2004 年我国基金市场增长最显著的是合资基金群体。中国证监会于2002年6月4日颁发了《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并于当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这拉开了内地基金业对外开放的序幕 [2] ,合资基金开始登上中国基金业的舞台。 在2002-2004三年的政策保护期里,合资基金公司的外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33%。在这期间,共有13家合资基金公司成立,形成了合资基金公司设立的第一轮高峰。这些合资基金的表现也令人刮目相看。2004年,各基金管理规模增长都超过了400%。在管理总规模上合资基金群体也迅速向运作多年的老基金公司靠拢,海富通、招商等基金公司已进入市场总份额的前10 名。截至2004年12月31日,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所管理的基金资产合计为557亿元, 占国内开放式基金总资产的26.45%(据WIND数据及各基金公司年度报告) [2] ,已经在中国基金市场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5年起,合资基金公司的外方持股比例增至49%,在股权比例上升的同时,合资基金公司纷纷进行了增资活动以拓展业务、增加公司竞争力。

另外,商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的禁令也已打开。2005年8月底, 我国首只银行系基金工银瑞信核心价值基金成立,该基金以接近50亿的发行规模问世,显示出银行系基金雄厚的客户资源。此后,建行和交行先后成立了合资基金公司,其他银行以及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也跃跃欲试。

2006年是我国基金业飞速发展的一年。这一年间,共有89只基金募集设立,募集规模3887.72亿元;有9只基金通过实施份额分级而设立;有1只基金转型新增;共有99只基金募集设立或通过份额分级和转型新增设立 [3] 。而这些新基金的募集时间也从通常的2个月缩短到1天。截至2006年末,已经有321只证券投资基金正式运作,其中封闭式基金53只,开放式基金268只。 相比较2004年正式运作的161只证券投资基金,三年之中,基金数量翻了一倍 [4] 。这一年,基金的平均收益也高达100%。

截至2006年底,我国基金市场的基本情况见表1。

(二)基金行业竞争中的优胜劣汰

基金行业从成长向成熟迈进,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也不可避免。2004年,竞争带来的分化效应已经初步显现,拿到牌照已经明显不能与赚钱划上等号,规模较小、经营乏力的公司在行业激烈竞争中越来越势微, 而部分老基金公司,包括南方、博时、嘉实、易方达等,得益于持续稳健的业绩和之前出色的表现,2004年的基金新发规模获得了显著增长。可见,业绩和品牌效应的结合使这部分老基金公司在这一年的新发市场占据了相对强势。如图1所示。

到2006年底,基金行业的竞争因为快速发展变得愈发激烈,而基金行业的分化趋势也更为明显,小基金管理公司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而老牌基金管理公司和一些实力强大的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在竞争中逐渐积累了优势,并且这种优势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基金业前十家公司占有的市场份额达60%,第11名到25名占33%,第21名到52名只占7% [7] 。53家基金管理公司中,共有24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基金资产突破100亿元 [8] ,这其中,包括了全部的“老十家”(南方、博时、华夏、嘉实、长盛、鹏华、国泰、富国、大成和华安等基金管理公司),其中前5名中更有4个是“老十家”, 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嘉实的基金规模达到了830亿元。 而这时基金业中资产管理规模最小的还不足1亿元,前者是后者的800多倍。再从管理费的收入上看,前10名的基金与排名后10位的比例从2004年2季度的不足10倍迅速上升至2006年2季度的50倍。在发行数量和首发规模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先后出现的6只百亿基金(工银瑞信成长、方达精选、华夏优增、南方绩优、广发优选、嘉实策略增长),也都是出自名门的品牌基金管理公司。这进一步显示出信誉和品牌对基金管理公司发展的重要意义。

对这一现象的进一步分析还表明,成立时间较久的老牌基金公司品牌效应较突出,而合资基金公司借助以下三大优势,也在投资者心目中树立了强大的品牌效应:一是聚集了一批有丰富投资经验的中外精英, 整体投资管理水平较高;二是借助外方股东在成熟资本市场长期运作中形成的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 和合资基金重视风险控制的先进理念,普遍具备风险控制能力强的特点; 三是借助外方股东的资源,基金品种的创新能力较强。

另一方占有优势的是基金行业强大的潜在进入者――银行系基金。2005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规定“银行系”基金公司在试点初期,可募集管理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性基金,也可发起其他类型基金,同时商业银行收购基金管理公司也参照《办法》执行 [9] 。商业银行由单纯的基金托管者和销售商转变成了集基金发起、管理、销售、托管于一身的全能型机构。首批银行系基金工银瑞信、交银施罗德、建信基金经过一年半时间的运营后,在投资运作和资产管理规模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业绩,2006年第4季度,这三家基金公司旗下的7只基金产品平均份额净值增长率为36.75%。截至2006年末, 三家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分别为近296亿元、231亿元、151亿元,均跻身基金业前列。

商业银行介入基金业, 最显著的优势是强大的品牌效应。银行系基金公司在品牌和服务上具有以下优势:渠道上,能借助银行股东的品牌和信誉,吸引原本已持有银行活期存款账户的客户,便捷地投资基金;贴近客户,与基金管理公司相比,银行在客户资源及网点分布方面具有更大优势。

二、提升基金公司品牌竞争力的建议

按照核心竞争力理论,核心能力跨越了战略业务单位的边界,是各个业务单位不同能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广泛分布于组织内部能力的集合。因此,要提升基金管理公司的品牌核心竞争力, 还应该关注基金管理公司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在每一个可能的环节以及环节之间的关联方面来打造和夯实基金公司的品牌竞争力。

从价值链理论来看,基金管理公司的价值链可以表示为图2。

因此,要塑造基金管理公司的品牌竞争力,就要把品牌的塑造融入产品设计、风险控制、客户服务等各个价值链环节。

(一)将品牌的塑造融入产品设计环节

品牌的竞争力首先体现在产品设计上,基金管理公司应该抓紧基金产品的创新。以泰达荷银为例,该公司于2007年推出了创新组合产品安利宝,由合丰系列基金(合丰成长、合丰周期、 合丰稳定) 和股市债市两手抓的平衡型基金――风险预算基金构成,四只基金间的初始投资比例由泰达荷银确定,投资人在申购之后可自行调整,且自购买之日起一年内享有在四只基金间转换免费的优惠。与一般的组合产品不同的是,泰达荷银为“安利宝”注入了一种全新的高附加值的增值服务,公司会根据市场的发展,在每个季度为购买安利宝的客户定期地提供四只基金之间的组合配置比例建议,让客户能够实实在在地分享到其专业观点,并让客户能够有更多选择。这一新产品的推出,很快吸引了很多投资者的目光,收到了很好的市场反响。 它很好地满足了高端客户的需求,是成功的产品创新,泰达荷银也借助这一产品大大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力量。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大部分基金产品仍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倾向,其微观因素就是目前的基金销售不是需求引导供给,而是供给创造需求。基金公司推出的基金产品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以需定产,而是以产定需,基金公司设计开发什么产品,销售机构就卖什么产品,投资者也只能被动地购买什么产品。因此,基金管理公司要想更大规模地赢得市场,首先也必须改变目前的这种以产定需的格局。基金公司在开发新产品前,要对潜在的客户群体和客户需求进行认真深入的市场调查和市场细分,并充分利用外方资源,针对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群体,设计出不同的产品。

(二)在风险控制上打造品牌优势

作为一种金融产品,稳定的获利能力也是体现品牌力量的关键点。尤其是面对银行系基金的冲击,塑造自己安全稳定的产品形象至关重要。仍以泰达荷银为例,作为合资基金管理公司, 该公司从外方荷银投资引进了成熟的管理方式,共享其全球稳定的投资平台。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近日推出的《2006年基金管理公司股票投资管理能力综合评价报告》分析,惟有泰达荷银连续三年进入前十名,排名分别为第三名、第七名和第六名,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泰达荷银风险控制的能力。

(三)打造客户服务品牌

基金公司的实质是一种服务业,服务业的关键是客户经营,对于客户最重要的不是一次性购买,而是客户对公司的信赖所产生的由依赖而带来的重复性消费。所以说,服务也是以客户的满意、客户的忠诚而形成利润链的。

目前国内许多基金公司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如泰达荷银就将2007定义为2007服务年,其长期发展目标是成为最受尊敬的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分享专业智慧,为投资者创造持续的价值回报, 帮助中国更多的百姓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通过投资分享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成果。这说明,泰达荷银已经意识到增强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性。一方面,针对社会大量的潜在客户, 泰达荷银应提供良好的客户培训, 如基金讲堂等形式。在传递给基民基金基础知识的同时将泰达荷银的管理、投资理念也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基民,这是培养忠实客户、树立良好品牌的有力途径。另一方面,针对现有客户,泰达荷银应该充分收集客户信息,建立起客户资料信息库,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服务和及时的信息披露。

参考文献:

[1]关注基金业成长历程 2004基金市场再回首[DB/OL]. (2005 -01-03). .

篇8

关键词:信托公司;信托资产;规模竞争;路径

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08-0061-05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08.14

一、信托公司信托资产规模竞争战略分析

(一)信托公司信托资产规模竞争的内涵

规模经济与垄断是一对矛盾体,如何处理好这一冲突呢?[1] 经济学家克拉克最先提出了有效竞争的概念,认为“有效竞争是妥善协调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从而形成一种有利于长期均衡的竞争格局”[2]。就信托公司而言,信托资产规模竞争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相协调、企业规模与竞争压力下的业务创新相协调、规模扩张与风险管控相协调、实际竞争与潜在竞争相协调[3]。

信托行业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相协调,意在避免垄断或者过度竞争对于市场效率所产生的破坏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达到均衡态势。企业规模与竞争压力下的业务创新相协调,意在通过创新的信托产品和服务,为信托公司规模增长不断注入新动力。规模扩张与风险管控相协调,意在强调信托公司不能因过度关注规模增长而忽视风险管理,内部要做好信托业务风险识别、计量和管理,外部则做好监督管理和信息披露,从而使规模增长更加稳健和具有可持续性。实际竞争与潜在竞争相协调意在强调,在现有竞争环境下,仍需要重视未来可能面对的竞争压力。信托公司需要根据规模竞争的实质内涵,制定市场竞争策略。

(二)信托公司规模竞争的必要性分析

尽管信托资产规模并不是决定经营业绩的唯一因素,而且过快的规模增长也与风险隐患相伴随,以及监管部门通过净资本等措施限制信托公司规模过快增长,但信托公司争相做大信托公司规模作为现阶段竞争的重要手段,主要在于:

现阶段粗放式发展决定了规模竞争的重要性。从行业生命周期角度看,我国信托行业正处于成长阶段,呈现粗放式发展特征。鉴于信托行业所处特殊发展阶段,需要信托公司为做大做强而进行规模竞争。同时,现阶段的有效规模竞争也为未来的集约式发展奠定客户资源、专业人才、业务创新等方面的基础。

信托公司运行效率提升需要规模竞争。信托资产规模的增长有利于充分利用信托公司现有资源要素,获取成本优势,从而实现收益最大化[4]。虽然信托资产规模仅是决定收益水平的要素之一,然而在信托公司成本控制能力、信托报酬议价能力不强的情况下,信托资产规模无疑成为决定收益水平的重要变量。从数据计量分析,信托资产规模与净利润相关系数高达0.78,二者相关性较高。

信托资产管理规模是信托公司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信托资产管理规模不仅关系信托公司自身经营效益,也关系到社会对于信托公司的综合实力评价。信托资产管理规模反映了信托公司市场营销能力,也反映了资产管理能力,即理财产品的设计、发行、风险控制等方面。在现有的信托公司市场竞争力评价体系中,信托资产总额成为参考因素之一。而且,信托资产规模越大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也会越大,在与其他金融机构或者客户合作中,具有更大优势。因而,规模竞争有利于信托公司获得市场竞争力。

二、信托公司信托资产规模竞争风格和特征

从统计数据看,各信托公司信托资产规模差距较大,规模竞争体现的风格各不相同。

(一)信托行业信托资产竞争格局分析

自2006年开始,我国信托行业信托资产规模开始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4.7%,行业发展势头迅猛。截至2012年年末,我国信托资产总额已达到7.47万亿元,成为金融部门第二大行业。

从各信托公司规模看,截至2012年末,中信信托信托资产规模最大,为5931.49亿元;长城信托最小,为26.03亿元。从信托资产规模分布看,19家信托公司信托资产规模在500亿元以下,15家信托公司信托资产规模在500-1000亿元之间,16家信托公司信托资产在1000-1500亿元之间,6家信托公司信托资产总额在1500-2000亿元之间,7家信托公司信托资产规模在2000-3000亿元之间,3家信托公司信托资产规模在3000亿元以上。

为了进一步研究信托行业市场竞争结构,本文主要采用市场集中度以及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对规模竞争进行分析。市场集中度指数主要反映前几大信托公司在信托资产管理方面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其公式为CR■=■x■ / X,其中前n家最大的信托公司,x■为第i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 X为整个行业信托资产管理规模。市场集中度指数越大表明信托行业市场集中度越高。HHI指数反映了上位企业的比重,是厂商市场份额的凸函数,对厂商之间的市场份额的非均等分布。HHI指数公式为■(x■ / X)2*10000,N为信托行业的企业个数,x■为第i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X为整个行业的信托资产管理规模。HHI指数取值范围在0至10000之间,指数越大表明市场集中度越高。

2008年—2012年,我国信托行业前4大公司以及前8大公司市场份额都处于逐步下降的态势,显示出行业集中度下降趋势。根据贝恩对市场结构的划分,我国信托行业处于低集中度竞争型产业组织形态。从2012年市场格局看,中信信托、建信信托、兴业信托、中融信托、中诚信托、长安信托、外贸信托、华宝信托分别占据市场份额前八名,占比分别为7.9%、4.7%、4.5%、4.0%、3.6%、2.9%、2.88%和2.85%。

从HHI指数看,我国信托行业HHI指数也呈现下降态势,由2008年的509.6下降至2012年的266.0,表明行业集中度有较明显的下滑,根据以HHI值为基准的市场结构分类,目前信托行业整体处于竞争Ⅱ型,规模竞争较为激烈,市场集中度较低。

(二)信托公司信托资产规模竞争风格分析

本文以2011年和2012年信托公司信托资产总额增速为依据,以信托行业信托资产增速为标准,将信托公司规模竞争类型分为激进型、稳定型、追赶型以及波动型。其中,激进型规模竞争是指2011年和2012年两年的信托资产规模增速均高于行业平均值,保持较高增长态势;稳定型规模竞争是指2011年和2012年信托公司信托资产规模增速围绕行业平均值呈现小幅波动,增长接近行业总体趋势;追赶型规模竞争是指2011年和2012年信托公司信托资产规模增速均低于行业平均值,慢于行业规模增长;波动性规模竞争是指2011年和2012年信托公司信托资产规模增速围绕行业平均增速呈现较大幅度波动。

从规模竞争风格看,各个信托公司在规模竞争中所表现出的风格差异很大。采取激进型和追赶型策略的信托公司数量基本相当,稳健型竞争策略的信托公司数量较少,而波动性竞争策略的信托公司数量最多。这表明当前信托公司尚未形成成熟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加之相关监管政策的不断出台,导致部分信托公司信托资产规模增长出现波动,难以实现稳定增长状态。

信托公司这种差异化的规模竞争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呢?第一,与股东背景有关。股东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托公司的经营和发展战略,同时股东所拥有的资源也能够成为信托公司规模竞争的支撑,在激进型规模竞争中的兴业信托、交银信托、建信信托都是银行系信托公司,作用股东的客户资源和渠道资源优势,具备了推动信托资产规模较快增长的基础[5]。第二,与信托公司经营行业领域布局有关。近年来,房地产信托、基建信托以及银信合作受到较大监管限制,而集中发展上述行业领域的信托公司可能出现规模增长的摇摆和波动,例如中海信托这两年受到监管政策冲击较大,2011年和2012年信托资产规模分别下降8.7%、16.2%。第三,信托公司经营成熟度有关。可以看到,中小型信托公司整体战略尚不清晰,市场竞争地位尚未确立,因而更需要快速做大规模,对于规模竞争更为依赖。而大型信托公司经营发展相对成熟,所采取的市场竞争手段更为多样,对于规模竞争的依赖相对低些。

三、信托公司信托资产规模竞争路径及评价

信托资产规模竞争路径非常关键,一个有效而富有空间的竞争路径,有利于信托公司规模稳健而可持续化增长。本文根据采取激进型规模扩张模式的信托公司实践,从信托资产的资金来源以及运用两个方面,总结信托公司规模竞争的主要路径和模式。

(一)基于资金来源的信托公司规模扩张路径

路径一:基于被动管理型信托业务规模扩张

被动管理型信托业务多为通道业务,即银行为规避信贷监管,通过信托公司发行信托产品达到向指定企业授信的目的。该类规模扩张途径所表现的特点为:信托公司并不负责信托风险,责任较小;所获信托报酬较低;对于信托公司产品设计、营销渠道等要求较低。

根据信托公司年报发现,交银信托、四川信托的规模扩张属于典型的通道业务推动型,2011年建信信托,2012年甘肃信托、兴业信托规模高速增长也都归功于被动管理型信托业务。2011年和2012年交银信托、四川信托新增被动管理型信托项目占当年总量的77.2%和72.6%、88.9%和73.6%。

被动管理型扩张路径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较小,能够推动信托公司规模在短期内实现较快增长。然而,这种增长路径不利于培养信托自身的主动投资管理能力,由于业务可复制性较强,并不利于形成信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信托报酬率较低,不利于信托公司可持续发展。而且,被动管理型扩张路径可能会受到监管部门调控,面临的不确定性较大。因而,被动管理型扩张路径更多是一个短期行为,或者提升市场竞争力的过渡,但并不能真正帮助信托公司做大做强。

路径二:基于主动管理型单一资金信托业务规模扩张

主动管理型单一资金信托业务扩张路径下,信托公司更多参与到信托计划设计、发行和管理工作。然而,此种管理背景下,信托委托人多为单一机构,诸如上市公司的理财资金、关联企业闲置资金等,多用于信托贷款。在此背景下,单一资金信托相比集合资金信托监管要求更加放松,信托公司信托产品操作方面更具灵活性。

根据信托公司年报可以看出,华能信托、陕国投信托数据典型的主动管理下单一资金信托扩张路径,这可能与两家信托公司股东背景有较大关系。同时,2011年甘肃信托、兴业信托、云南信托,2012年建信信托当年的信托资产增长方式也都属于主动管理下的单一信托资金规模扩张路径。

主动管理型单一资金信托增长路径,在寻找市场资金方面具有一定效率,而且也符合信托公司主动管理信托产品的要求。不过,单一资金信托对于大客户资金较为依赖,在信托报酬方面议价能力也不足。

路径三:基于主动管理型集合资金信托业务的扩张

发展主动管理下的集合资金信托是最符合信托公司的定位和未来发展趋向的,即高端私人理财机构。然而,当前信托公司起步时间晚,服务客户的意识不强,产品差异化设计方面不足,导致信托公司很难及时适应这种定位。五矿信托是典型的集合资金信托驱动的增长风格和路径。2012年,新增项目中主动管理型集合资金信托占比高达65%,凸显了五矿信托的独特增长风格。

主动管理型集合资金信托增长路径需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强大服务体系和部门协作,同时要具有广泛的营销体系。现在看来,这两样都是制约信托公司在此路径上实现扩张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营销体系建设更是困难。现有的监管办法对于信托公司异地设置分支机构限制较大,虽然各信托公司通过设置了异地业务团队,但是所能够涉及的触角非常有限,信托产品的营销主要是靠银行和第三方理财机构。

(二)基于信托资产运用的规模扩张路径

路径一:实业+基础产业驱动型扩张

实业+基础产业投资是信托公司最主要的投资领域,尤其是随着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的加快,更多信托资金都向着实业、基础产业领域分流。虽然监管部门以各种形式约束地方融资平台,不过总体看来,基础产业投资依然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实业+基础产业投资多以信托贷款形式呈现。从各信托公司看,甘肃信托、华能信托、交银信托、四川信托、兴业信托、云南信托、中海信托都属于实业+基础产业的驱动扩张。不过具体来看,上述信托公司信托资金在实业和基础产业配比还是呈现一定差异,中海信托基础产业投资占比为41.22%,由于受到政策调控影响,导致中海信托近两年规模下降;四川信托、五矿信托实业投资占比分别为62.17%和45.42%,占比较高。

路径二:证券市场+金融机构驱动型扩张

证券市场+金融机构投资驱动,重点在于聚焦金融市场,这与聚焦实体经济的驱动模式完全不同。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信托公司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为信托公司转型奠定良好基础,不过受限于国内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和不成熟,信托收益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建信信托、陕国投、外贸信托等为典型的证券市场+金融机构驱动增长模式,这种模式在国内还是较少的,大部分信托公司依然主攻房地产、基础产业、矿产能源等领域信托贷款。证券投资对于信托公司的研究、操作能力要求更高,但这种模式更能顺应信托公司转型发展需要,有利于将信托公司打造成合格的私人财富管理机构和资产管理机构。

(三)信托公司规模竞争路径评价

一是信托公司规模竞争路径不断优化和升级。信托公司增长路径呈现由低级到高级的向上发展趋势,随着信托公司发展的壮大以及业务模式日渐成熟,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二是规模竞争路径存在一定反复。增长路径没有绝对的单一方向,可能有所反复,这表明当前信托公司经营发展仍不成熟,为实现规模竞争的目的,会采取更为灵活的增长方式,甚至采取一些短期行为和竞争策略。

三是信托公司增长模式存在差距。各个信托公司根据自身综合实力选择发展路径,因而表现出一定差异化。然而受限于发展不成熟、业务模式单一等方面,信托公司规模竞争路径还是有很大的同质性,仍采用低级的规模竞争路径。

四是信托公司规模竞争过于粗放。从有效规模竞争理论评判,当前我国信托公司规模竞争仍过于粗放,更多是为规模增长而扩张,这种扩张的质量较低,因而可能受到监管、政策等因素的冲击而表现出一定波动性。

四、信托公司信托资产规模竞争的趋势分析

目前,我国信托行业信托资产管理规模已突破9万亿元,依然处于一个较快上升通道。但受到监管政策约束、基金和券商等金融机构的竞争以及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下降等因素影响,未来信托资产总额增速可能会面临拐点。信托行业内的规模竞争态势依然较为激烈,从年度资产管理规模看,信托公司排名也在不断变换。

(一)规模竞争趋势依然会延续

规模竞争是信托公司现阶段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石,是获取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以此实现良好的收益和提高行业地位。

(二)规模竞争在各信托公司的战略地位趋于分化

一方面,规模竞争需要良好的信托产品服务、营销渠道等要素的配合,不同信托公司会以及自身资源和发展愿景,采取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规模竞争。另一方面,大型信托公司已经逐步发展成熟,未来更加注重发展质量,降低对规模竞争的依赖,而一些中小型信托公司为了生存发展会将规模竞争作为最为重要的竞争策略。

(三)规模竞争的效果可能逐步差异化

受到监管政策、业务风格、综合实力影响,部分信托公司可能会在规模竞争中逐步边缘化,失去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当异地经营限制的放宽后,整个行业的优胜劣汰效应将会进一步显现,规模竞争强化市场资源配置效应,进而提升市场集中度。

(四)规模竞争的水平和质量会逐步提高

随着行业成熟度的上升,规模竞争将不仅仅体现在信托资产规模增速上,而是更多体现在差异化的、以创新为推动力的规模竞争当中,从而形成信托公司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建立信托公司稳健、可持续发展基础。

(五)规模竞争与风险管控的互动更为密切

一方面,我国潜在经济增速将会有所下降,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加快,企业所面临的经营压力增大。另一方面,财富管理市场竞争程度的上升,使得优质信托项目将会逐步减少。因而,信托公司所面临的各种业务风险更为突出,规模竞争所蕴含的风险更为严峻,这就需要信托公司做好规模竞争与风险管控的协调,实现规模增长与风险承担的再平衡。

五、政策建议

(一)加强信托行业规模竞争监管

为了避免信托公司追求规模增长而可能埋下的风险隐患,监管部门需要引导信托公司开展有效规模竞争,避免恶性竞争;优化净资本等风险监管体系,以使信托公司规模增长与自身实力相匹配,避免规模过度膨胀。

(二)逐步放开异地分支机构设置限制

从目前信托资产市场竞争结构看,受限于区域经营限制,信托公司规模竞争较为激烈,规模经济尚未有效形成。因而,需要逐步放开异地分支机构设立限制,通过有效规模竞争,提高信托公司运营效率,促进行业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市场优胜劣汰。

(三)信托公司制定更为有效的规模竞争战略

信托公司应该制定更为有效的规模竞争策略,将创新、差异化等有关核心竞争力的要素融入到规模竞争当中,从而形成有效的规模竞争战略,实现高质量和高水平的规模增长。

(四)信托公司应选择更为有利的规模增长路径

规模竞争有多种实现路径,各种增长路径效果会有所差异,信托公司应该选择有利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规模竞争路径。

参考文献:

[1]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2]常欣.规模型竞争论:中国基础部门竞争问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现代产业组织[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 存货 存货管理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会选择在网上进行购物,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淘宝已经成为很多人每天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淘宝网店便不断的涌现出来。存货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其管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因此电子商务企业想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加强对存货成本的管理,建立一个科学的适合公司发展的存货管理模式。

一、 存货管理的概念和综述

1.存货的概念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存货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在很多企业中,存货在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企业存货的确定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由于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存货经常处于销售或者耗用重置之中,同时,它将在一年或者更长的营业周期内被出售或者耗用,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现在社会发展的步伐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新产品将很快的取代老产品,使之前的产品不断的贬值,迫使企业低价出售,此时,公司的利润就降低了;积压在仓库的存货会给公司带来潜在的成本,比如管理费,仓储费等,存货在管理过程中还可能会出现损坏和丢失等情况,这些都给公司带来了很高的成本。

2.存货的计量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出初始计量。存货的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使存货达到目的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成本三个组成部分。企业在日常核算中采用计划成本法或售价金额法核算的存货成本,实质上也是存货的实际成本。企业外购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和商品。外购存货的成本就是存货的采购成本。指企业物资从采购到入库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在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3.存货的核算

存货核算是指对企业存货价值的计量,用于工商业企业存货出入库核算,存货出入库凭证处理,核算报表查询,期初期末处理及相关资料维护。存货的核算是企业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内容,正确计算存货购入成本,反映和监督存货的收发、领退和保管情况,促进企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材料的出入库成本核算分为实际价核算和计划价核算,在实际价核算中又分为先进先出、后进先出、移动平均、移动加权平均和个别计价五种方式。进行存货计价的时候,计价方法是按某个仓库设置的,每个仓库只能设置一种计价方法。

4.加强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存货管理是指存货的信息管理和在此基础上的决策分析进行有效的控制,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以最低的成本提供维持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的存货的目的。保持适当的存货量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加强对存货的管理还可以减少对公司资金的占用,加快资金的周转;最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的目标。

二、网络营销环境下企业存货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存货管理系统和软件缺乏研究

现在的中小型公司对资金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还没有一定的要求,尤其对于管理还不是非常严谨的中小型网络销售公司来说对存货这块的要求也就不是很高。由于存货的种类比较繁多,数量比较多,所以使存货的实物管理混乱,不能给公司的资金管理提供精确可信的数据。 很少有公司使用ERP管理系统,即使用了,也只是满足自己公司经营的某一方面,很少会去研究其他的功能,因为这些小型公司的实际管理水平达不到这个软件本身的管理理念。 以某销售工艺品的网络营销公司为例,该公司使用的是E店宝软件,属于ERP的电商管理软件,虽然每个月都会进行盘点工作,但是只是注重存货的收发管理和实物数量正确,忽略了存货价值形态的管理。在实际操作方面,无论是在订什么货、订多少数量,还是存货的分类存放等都是为了降低存储成本,但是实际上还是很难完全达到这些标准的。

2.缺乏对存货本身性质的认识

其实存货是属于负债的,很多的公司却认为存货是公司的资产,是公司财富的象征。正是因为这种观念让公司的存货大量积压,使存货的成本不断的增加。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过时的思想,某公司总裁认为“库存不是资产而是负债”这句话道出了存货管理的真正内涵。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存货确实是资产,但是大量的积压存货,势必会带来很高的储存成本。然而,大量的资金被存货占用了,不能更多的去用于产品的推广和其他方面,就会给公司的经营带来风险。从这个角度来说,存货就是公司的一种负债。

3.公司在存货的周转方面比较弱

在进行市场经济活动中,一般是用现金或银行存款来支付货款。另外很多中小企业在采购管理上也没有明确的计划,库存物资的收、发、结存缺乏严格的控制,使得会计期末存货占用资金较大,存货周转率低,也会造成流动资金的短缺。对于一些热销的产品没有做充分的存货准备工作,但是有些相对滞销的存货却进行了积压。仍以该公司为例,该公司主要是在淘宝网上销售工艺品的,还有实体店。其进货是整包进货,进货后会把一部分拆成不同规格的产品,以满足顾客对不同产品的需求。但是在分拆的选择上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到底是拆什么型号的、什么颜色的,什么时候拆、拆多少,这都是有讲究的。因为如果多拆了,万一人家要整包的就没有了,少拆的话万一人家要很多散的,就会不够了。所以这个需要把握一定的度。

4.缺乏对物流资源的利用和管理

很多小型网络营销公司只注重内部物流系统的整合,忽视了对公司外部物流资源的利用。公司需要有人负责存货的计划和采购,还有专门的人员负责领用和出库,这些都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没有充分的利用和整合物流管理资源。

5.存货的信息共享存在问题

网络营销公司只是注重了运用模型和会计账簿等方式,通过软件中的数据,确定应该什么时候进货最合适,但是忽视了通过软件来优化公司的业务流程和存货管理体制。对存货的管理仅仅是依靠软件和账簿。很多统计和信息的收集都主要依靠手工来进行,使得存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降低。虽然在对存货的核算上,该公司也采用了会计核算的软件,但是它只能满足核算的需要。自动识别技术、监控技术和网络信息等方面的落后使其无法实时高效地了解各种存货的信息,并且做好存货信息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共享。

三、网络营销公司加强存货成本管理的对策

1.实行库存盘点控制制度

盘点控制是指通过对公司的资产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清查,并把盘点的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来确定是否符合,进而发挥控制作用的一种控制方法。 网络营销公司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建立资产的盘点制度。首先公司要进行定期的盘点工作,针对不同的资产,确定专门的盘点人员,由资产保管人员、记录人员、内部查账人员、单位负责人共同组成盘点小组,因为这样才能保证盘点结果的客观准确性。在盘点前应该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盘点表需要事先打印好,盘点的时间需要提前确定好,在盘点的过程中应该明确分工。盘点好之后要对盘点的结果进行抽查,尽量保证盘点信息的准确性。最后需要对盘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查明原因并且解决。

2.加速存货的周转提高库存管理的水平

存货周转可以有效而且直接的刺激消费。显然,如果在仓库的货物售完后没有及时补货就会失去很多的销售机会,而且积压在仓库的产品也卖不出去,失去的销售机会将永不回来。实际上所谓的存货周转就是对暂时没有卖出的存货依据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循环。公司客服人员必须了解不同产品的适用范围和它们的库存量,通过了解顾客的需求,了解各种品牌、包装的知识,向顾客推荐正确的包装和品牌的产品组合,这能够保证我们销售的产品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这也是进行客户管理的前提条件。

3.建立健全的实物资产的岗位责任制度

比较成熟的网络营销公司,应该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对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发出、盘点、保管和处置等关键的环节进行控制,避免出现各种实物资产被盗、毁损和流失的情况。对存货等重要的资产进行控制,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该公司只要是卖贴钻的原材料,有专门的技师为那些有定制手机壳和贴纸等需求的客户贴钻,还有自己制作一些样品,需要领料的应该要写领料单,但是很多时候并没有完全按照规定走;另外,有时候有顾客上门买钻,因为不想让顾客久等,就把货先给顾客了,之后仓库再出库,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可能出错,导致库存的混乱。所以,一定要有一个严谨的岗位责任制度,并且按照这个执行。

4.全员参与存货管理

存货和存货成本的管理不仅仅是公司管理层的事情,还是公司全体员工和各个部门的事情,应该让公司的采购、仓库、财务、生产和销售等各个部门都参与到存货的管理工作中,公司应该把存货管理的理念灌输给每一个员工,强调公司全员参与存货管理,为存货的管理创造良好的氛围。只有大家都重视了,才能把这件事情给真正落实,否则再多的制度,条例也只是空话!

总之,存货作为公司资产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降低成本的潜力巨大,在公司管理的其他环节成本降低力不大的情况下,在降低存货成本上下功夫是成本管理和公司的最终所向。存货管理的模式有很多,但是各个网络营销公司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管理方法,以起到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萍.存货管理[J].消费导刊,2007,(03):12-14.

[2]耿华.浅谈企业存货的管理[J].现代商业,2008,(09):25-27.

[3]郝济萍.浅谈企业存货管理中的“零库存”管理[J].山西科技,2003,(01):18-20.

[4]薛雁群.向存货管理要效益[J].会计之友(中),2006,(08):10-11.

篇10

关键词: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应用

1、概述

1.1 企业财务管理概述

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与财务相关,现代化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是其核心之一,贯穿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对于企业的经营目标与成本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的在运营过程中,会产生财务的流通以及运转,比如财产的支配以及成本的消耗等,因此财务管理是对企业业务中的资产进行的管理。现代财务管理是基于财经法规制度,并且参照企业的经营特点而构建的资产管理,对于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起着管理制约的作用,并且对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关系进行管理。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稍有疏忽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因此需要对财务管理进行内部控制,从财务管理流程中实现控制管理,保障财务管理的顺利进行。

1.2 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经济目标,企业或是组织对于组织内部进行自我约束与控制的活动,企业的内部控制不仅仅包括企业对内的控制行为,也包括在控制中所形成的规范以及制度。企业内部控制的的主要内容包括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企业战略、财务报告、资产的安全完整、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以及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施行内部控制,主要目的是用于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财务体制,从而达到资产管理最优化。

财产关系是现代企业中最为普遍的关系,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企业与社会之间,都会存在相关的财务交流,因此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控制与管理,合理的使用资金,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是内部管理的主要目的。

2、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原则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制定与实施的,也是横向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运营效果以及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构建的控制管理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需要按照以下原则进行构建:

(1)遵循国家法律规范,国家的政策法规是内部控制的大前提,构建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下进行构建,决不允许违背国家法律规范。

(2)要遵循合理的原则,因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所以在构建内部管理制度过程中,需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管理水平进行规范,而且需要进行合理推广,需要为企业内部所接受,方便易行。

(3)要遵循经济的原则,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减少经营活动的不规范行为、减少浪费,从而提升企业效益,因此构建内部控制制度需要讲求经济效益。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可以采取重点控制的原则,从而保证企业的经济目标的实现,而且在内部控制中需要将成本与效益进行对比,从而花费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控制效果。

(4)遵循全面的原则,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重要的方面,需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在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需要对企业人员素质、企业组织、业务部门、薪资质量、资产保护以及企业预算进行全过程控制,通过对企业的人、组织以及资金的控制,从而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3、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发展相对较晚,而且现阶段的财务管理中,依然存在很多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对于我国企业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就我国目前的企业管理现状而言,许多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随意性。虽然国家已经颁发了《小企业会计准则》,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财务管理存在缺乏规范性与制度性的问题。因此为了应对现阶段的财务管理状况,需要认清现状,并且将内部控制制度应用于财务管理中,从而保障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性。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完备的绩效评估制度,我国企业的绩效评估缺乏客观的标准,在对员工的绩效评估中,缺乏全面的认识,对于员工工作的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考虑较少,因此会造成绩效评估的不公,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2)缺乏规范的融资体系,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于资金成本与机会成本未进行全面考虑,导致铲除较少,融资不易。(3)缺乏有效的生产供应链,企业管理活动中,供应链其实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但是不少企业缺乏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因此缺乏定额管理制度,使原料成本在流转过程中得不到有效的控制。(4)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但是很多企业没有形成人力资源的概念,把员工看作是企业的成本,而缺乏培训制度以及相关的落实策略。而且在招聘管理中缺乏针对性的招聘策略,造成企业的财务管理缺乏高素质人才,影响管理工作的进行。

4、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企业规模日益扩大,内部控制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能够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进行自我约束,防范潜在的风险。企业内部控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对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内部控制需要动态化的、持续化控制,并且主要用于改善企业的组织,发挥内部职能,化解企业的经营风险,保障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保持企业的持续经营。

4.1 保障会计信息真实,促进企业经营目标

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需要做好内部审计,并且将内部控制规范与企业的经营目标联系起来。内部审计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可以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性。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将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企业的经营目标联系起来,在企业发展战略下,不断的完善规范财务管理,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保障经营目标的实现。

4.2 促进财务管理创新,顺应国际化趋势

财务管理创新是适应国际化趋势的前提,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不仅要面临国内企业的竞争,也需要面临国外企业的竞争。因此采用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使企业管理顺应国际潮流,不断发展。同时内部控制能够使企业的财务管理精简化,保证内部信息畅通,从而以较少的成本获得较高的财务管理效果,应对市场及时做出反应。

4.3 树立内部控制观念,加强财务管理力度

企业的内部控制需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作用。采用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促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的改革,从而实现发挥企业人力资源的作用,强化企业员工的主动性,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采用内部控制制度,使原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得到更新,并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从而构建能够顺应时展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预防财务风险,保障财务管理的力度。

5、结语

在现代企业中,内部控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在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现代企业管理一定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发挥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作者单位:福建海越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颖,郑洪涛.企业内部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龚杰,方时雄.企业内部控制:理论、方法与案例[M].江苏: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杨有红.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与运行[M].江苏: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