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的管理规范范文

时间:2023-09-12 17:19: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固定资产的管理规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固定资产的管理规范

篇1

关键词:国有企业 固定资产 管理 措施

一、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概述

固定资产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的劳动生产资料、设备、工具等。国有企业对固定资产加强管理,既能够维护固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又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国有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弊端

1、固定资产管理的观念淡薄

当前,我国的某些国有企业依然在沿用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企业的管理者在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上意识淡薄,依然只注重对经费的管理,只要求企业做到收支平衡。这样从表面上来看,国有企业的资产已经得到有效的管理,然而这样做使得资产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导致资产只有社会效益,却缺乏了经济上的效益。粗外,国有企业中还存在着非经营性资产被非法占用的问题,使企业的固定资产不能发挥其效能,导致出现资产浪费的问题。

2、固定资产部门和管理部门的联系不够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着财务核算和实物管理相脱节的问题,尤其在固定资产方面,在传统的财务核算的模式中,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自身设有财务核算人员,这就使得对固定资产的调拨、采购等管理能够和财务部门在同一个部门进行。然而在当前财务统一管理的财务核算模式下,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是分开的,在固定资产发生变动的时候,要管理部门提交相关的凭证给财务部门进行处理。这样就使得财务核算的原始凭证难以完整无缺地整理出来,很多固定资产的变动无法在财务上进行反映,财务核算的状况和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之间产生了差异。

3、资产报废缺乏监控

国有企业中固定资产一般要经过采购、调拨、使用、报废等一整套的管理环节,在固定资产实行报废之后才正式完成了其生产经营的使命。目前的国有企业一般对固定资产的采购、调拨使用的环节较为重视,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和监督制度,然而多数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报废环节却不怎么重视,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企业的领导者认为固定资产的价值已经在生产和经营中得到了应用,因此其报废环节已经不再是管理中的重点,很多的企业在废旧物资的控制方面有着很严重的缺陷。而目前的废旧物资市场也并没有得到完善,加上企业内部缺少有力的监控,致使报废环节中很容易出现舞弊现象。

4、固定资产的流失严重

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中普遍有着固定资产流失的现象,固定资产的流失不仅对企业利益造成了损害,同时也是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带来了损害。造成固有企业中固定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国有企业中,固定资产产权和职工及企业之间的义务和权力没有明确的限定,使得使得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者和实际的操作人员没有明确的义务权利划分。②固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得不到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上的重视,使得其相关的法律法规极其不完善,在固定资产的核算、评估等环节的操作过程中没有法律和方法依据,使得其在工作中容易发生管理的混乱,也就容易发生固定资产的流失现象。

三、强化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国有企业的管理者除了要重视企业财务管理之外,还应该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一定的了解。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对固有企业的财务状况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高度的重视起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并且改变之前重经营轻管理的理念。企业要想提高生产的效率,做好生产资料的管理和保护是必须的,因此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既是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的基础,又是对企业进行考核的主要内容,这样才能够做好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2、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的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固定资产的香肠管理工作上还有着薄弱的阶段。因此我国的国有企业应该注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使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能够和企业财务人员进行良好的交流沟通。还应该让固定资产的核算人员亲身对固定资产进行了解,作好记录,以此来保证对固定资产的监督工作。还应该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保养维护制度,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成本得到降低。

3、加强固定资产的报废制度

完善报废管理工作,首先就是应该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报废制度。在进行固定资产报废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企业管理层的同意和批准,才能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理,同时为了体现报废过程中的牵制性,就不能把所有的报废程序交给同一个岗位上的人员来进行,在报废资产的销售中更应该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4、把管理职责细分到各部门

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中,企业必须要把管理责任细分到每个部门中去,让各个部门能够各司其职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现代的国有企业,一般是从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财务三个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的,因此就需要给这三个部门以明确的分工,资产的管理和使用部门负有对资产进行直接管理的责任,而财务部门负责对资产进行核算、检查和监督责任。

参考文献:

篇2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 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固定资产的经济特性认识不足,不重视固定资产获益增值。二是对固定资产的地位、作用及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以来,固定资产无偿使用,不需计提折旧、计算盈亏和进行价值补偿,只须注重需求,无须注重使用效益,因而缺乏成本效益观念,对国家投入形成的固定资产的地位、作用及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了“重钱轻物、重购轻管、公物私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情况。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一是虽然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比较科学,但由于领导不重视,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形同摆设,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规范约束作用。二是制度本身不够完善,在实际管理中无法执行。三是虽然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有章不循,违章不究,执行不力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不足造成了新购资产、捐赠资产及已竣工工程不能及时入账;有些已报废的资产不及时办理财务核销手续;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没有定期核对账务,导致账账不符的情况出现。

(三)管理体制不顺 在分类归口管理下,后勤管理部门管理房屋、建筑物;图书馆管理图书杂志;设备处管理设备仪器;财务处负责固定资产价值核算。它们分别为固定资产的归口管理部门,代表学校行使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机构,造成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协调,导致固定资产账物不符、账账不符、家底不清、资源浪费、资产流失等问题。

(四)管理权责不清 近年来,高校固定资产不仅数量大增,而且在固定资产中的高精、大型仪器设备等越来越多,但是管理中的问题却十分突出。一是权责不清。固定资产的使用没有落实到具体人员。二是缺乏使用操作责任制。教师及学生未经培训就操作仪器,仪器操作损坏、损毁和丢失既无人负责,也无人问责。三是缺乏协调。“谁购建,谁拥有;谁拥有,谁使用”的现状形成了固定资产管理与使用相分离,造成管理不到位,重复投资情况明显。

(五)资产配置失范 高校在固定资产购置上理应统筹规划和科学论证,特别是在经济资源紧缺的情况下,高校更应当需要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但是实际管理中,由于高校没有固定资产配置标准,造成各个院(系)部盲目追求“小而全”、争设备、争投资,整体短缺与局部闲置并存,高校资产严重浪费、资源配置效率与利用效率很低的态势。

(六)资产利用率低、流失严重 主要表现在:一是设备配置意识超前,片面追求仪器设备高、精、尖,脱离了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实际,导致高能低用、高价低效,资源浪费。二是闲置浪费现象严重。据调查,高校仪器设备有20%处于闲置状态,使用效率不高。高校固定资产流失主要表现在:一是擅自变更用途。一些使用部门私自出租、出借学校房屋、设备、仪器等,收入坐收坐支,违反财经纪律。二是对资产缺乏管理。对出租、出借的固定资产不收取使用费用,资产无偿被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三是未验先用。主要是房屋、建筑物完工之后,不及时办理验收入账手续就投入使用;一些二级单位用自筹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不到相关职能部门验收入账;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不办理固定资产增值手续等,形成账外固定资产,致使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七)人员素质不符 主要体现在: 一是实验室教师队伍欠缺,导致实验设备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二是管理队伍不像会计人员队伍那么专业化,大多数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 加之管理手段落后, 整个管理队伍都跟不上新形势的要求。

二、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概述

(一)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内容界定 曲桂贤、张剑飞在2006年撰文对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界定,2009年出版的《中国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研究报告》也延续了曲桂贤、张剑飞的定义。作者也认可这一观点。即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实施产权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推动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对经营性固定资产实行有偿使用并监督其实现保值增值;建立适合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信 息系统;合理地设置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分类账和明细卡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定期核对账、卡、物,保证账账、账卡、账物相符。

(二)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应达到的成效 主要包括:第一,实现固定资产网上同步管理和纵横多维沟通。一台服务器通过校园网连接着上百台计算机,不同身份的管理人员和决策者借助管理信息系统同时实施不同的管理活动,实现管理信息的实时沟通和交换。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得到任一资产的任一时间、任一地点、任一部门、任一使用人的几乎所有信息。第二,实现对固定资产安全有效的监控。通过制定严格的程序和履行严密的管理手续,将每一件资产的具体管理责任都逐层逐级落到了具体部门和人员。第三,全面规范各项基础业务环节。明确从固定资产购建立项到可行性论证、招标、验收、技术测试、使用、保管、维修、养护、借用、出租、出借、清查、处置、建档等各个管理环节的要求和管理规范。 第四,充分利用系统中的大量信息为学校管理决策提供了客观、准确、实时的依据,有力的支持预算编制、资产购置、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等管理活动的顺利实施。

三、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强化对策

(一)完善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包括计划审批制度,采购验收制度,登记与审核制度,保管、使用及养护制度,资产变动与调拨制度,资产清查制度,损失、丢失赔偿与报废制度,内部控制等一系列制度以及具体的业务管理规范、管理流程等。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二是要注意制度体系的完整性与可操作性,要与其他职能部门的管理制度之间衔接与协调,并将制度落实到人,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改正,堵塞漏洞。

(二)优化管理体制 首先,要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确定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资产处、使用部门、使用人等管理层次,明确各级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及职责分工。在校国资管理机构的统一领导下,按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由财务处、资产处、教务处、图书馆、后勤处、产业处等职能部门明确固定资产归校统一所有,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分级管理,专业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系。形成既有分类归口,又有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使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其次,要对不同部门和有关人员,按照权限对等的原则,要求其承担不同的管理责任;再次,要落实资产管理责任。要求每一个固定资产使用人对所使用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承担经济责任,做到“人人都管物,物物有人管”。

(三)实施“五个一”框架 “五个一”框架是指明确“一个部门”管理确保资产管理权责一致。“一个体系”是学校,二级学院、处部,教研室、科室的三级管理体系。“一部细则”是学校资产管理活动的依据,对各级管理者的日常工作及至普通师生员工的行为都有约束力,是资产正常运行的制度保证。“一张标签”是资产从购进到报废这一存续期间内的标识,是资产账实是否相符的唯一检验依据。“一套软件”是资产管理迈向信息化、科学化的标志,是现代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石。“一个部门”保证了“一个体系”的有效运作,避免了多头指挥,“一部细则”规定了“一个部门”及其指导的“一个体系”日常活动的内容、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一个标签”是在“一套软件”基础上生成的,是“一个部门”及“一个体系”依据“一部细则”进行数据信息处理的标识,是账务处理的主索引。“一套软件”是资产管理走向现代化的工具,是优化组织管理体系实现即时管理的手段。

(四)制定配置标准 根据国家有关配置标准,参考同类学校配置水平,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资产配置标准并坚持低标准的配置原则,使高校的资产配置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之后,高校应根据学校每一年的事业发展需要及学校的综合财力情况,制定详细的固定资产购置计划。计划一经确定,资产管理处应对新增的固定资产从其技术性、经济性、实用性 等方面进行科学论证,对大宗固定资产采购项目要建立完善、健全的招标采购管理制度,对每一种类、每一批次的固定资产进行详细的功能定位,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比较产品的性能,对比生产厂家和售后服务,为使用部门配备优化合理、先进的固定资产,达到对固定资产从形成阶段就实施精细化管理。

(五)定期清产核资 各使用部门至少每年年终要对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核对,摸清家底,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找出原因、分清责任,并将盘点结果逐级上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每年都应选择几个使用部门,进行有目的的抽查,确保固定资产的准确性。同时对各使用部门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奖励先进,批评落后。

(六)开发信息系统 从设备前期的选型、设计、采购、安装调试等前期管理,以及资产与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控、维护保养情况与设备的移动、调动、封存、借用等资产运行后活动,直至设备报废或者变更的整个生命周期的价值链管理。达到了以下要求:一是通过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建立卡、物对应机制,最大限度地防止虚增资产以及国有资产流失。二是遵循财务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从新增、报废、调拨、盘盈、盘亏、估价、变更等各个环节实现手段创新和管理的强化。三是实现对固定资产的钻探式全方位查询。可查询所有固定资产变化过程的详细情况,检索出闲置资产,通过对闲置资产的再利用,提高资产利用率。四是固定资产管理依据业务处理流程需求,分配管理权限,建立合理的管理流程,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避免资产管理的人情化。五是在线的申请、审批流程规范了固定资产购进、领用、变化的过程。

(七)加强队伍建设 要配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专业性人才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进行招聘,为国有资产部门配备资产管理专业人才,或者聘请专家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国有资产管理能力。

篇3

高欣 东北电力大学

摘要:高校固定资产是保证高校健康运行的物质基础,是国有资产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在当下存在着薄弱环

节,这些薄弱环节是酿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风险的高危因素,必须认清这些薄弱环节的存在位置,采取积极的措施维护和加固,确保

高校教科研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薄弱环节;维护和加固

高等教育担当着为国家输送高端知识人才的重任,因而在任

何国家,高等教育都备受重视。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尤其在新世

纪,尤为重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应国

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

全高等教育体系。我国高教事业的迅猛发展是建立在国家逐年加

大对高等教育事业投资的基础之上的,因而,与此同时,高校资

产规模呈几何式递增,尽管高校一直在积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

理,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管理水平明显不足,薄弱环节不

断显性化,而剖析这些薄弱环节,认清其存在方式和危害,则有

利于对症下药,拿出更切合加强需要的方法和措施。

薄弱环节一:制度制约机制乏力

制度管理是现代管理理念中的核心因素,凡属管理范畴。必

定要强调制度建设, 以制度建设来形成管理规范, 明确管理目的,

实施管理监督,实现管理的可视化、有序化、规范化。因而,在

制度管理中,一方面制度要健全,以健全的制度形成管控到位的

管理规范;另一方面绝不是建章建制了就标志着制度管理形成

了,而是要使制度运作到具体的实践中,以制度来约束、衡量、

监督实践,使得制度建设形成实践活动的制约机制。高校固定资

产管理的薄弱环节在制度的制约机制乏力方面很突出,或是制度

不健全,实践中的制度有空隙,没管到;或是制度形同虚设,有

制度不执行,只限于挂在墙上、做做样子。具体表现如:固定资

产的购入、领用、报废等手续不够全,不能及时记账跟踪。一些

资产的报废、毁损、外调、变价处理等也没有形成正规的审批程

序。 由于制度的不完善, 各部门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条件购置资产,

这些资产有很大一部分在账外循环。一些涉及合作办学、接受捐

赠、无偿划拨、自制或改建的固定资产,由于没有价值或价值不

确定或不准确,有相当部分没有验收入账,造成账实不符。部分

高校固定资产的购入、使用和退出等各个环节没有置于有效的财

务监督之下,各部门没有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有些高校因制度不

健全而无章可循, 也有些高校虽规章制度很多, 却存在某些缺陷,

或条款已经过时,不具备可操作性。由于执行不力,管理人员责

任心逐渐削弱,学校资产得不到有效监督和控制。简言之,制度

制约机制乏力的危害集中于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随意性和无序状

态。

薄弱环节二:购置与管理脱节

购置与管理结合而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链条,在这个链条

上有很多节点,也即包含了一些具体的负责购置和管理固定资产

的岗位与工作人员,处于这一链条中的每个节点都不能脱节,才

能保证这个链条的正常运转,也即才能够保证高校固定资产管理

工作顺利高效的进行,如在购置方面:前提是原有固定资产不足

以满足现实需要,针对性的做出购置计划后付诸于采买。采买不

可处于盲目状态,不能是浪费性质的;已有固定资产的登记造册

要明晰,所有物品的账册登记工作由财产管理员负责,按照规定

登记清楚所有细项,不得有误,为学校需求可随时提供详细情况

等等。但是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资产的

所有权和使用权混为一体,产权不清,缺乏具体的责任人,因此

学校很难对固定资产的毁损、流失查究责任,导致可能出现学校

部分掌握固定资产使用权的二级单位或个人私自对外出租、出借

学校固定资产,甚至将国有固定资产据为己有等现象,更有甚者

擅自利用职权,将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导致有

相当数量的非经营性固定资产未经资产评估和办理相关资产审

批转移手续即流入生产经营单位,从而造成资产被无偿占用或流

失。高校固定资产的购置和分配使用过程中,资产使用人与购买

人常常分离,使用人在使用过程中不负责保管和维护,使部分固

定资产损坏严重。高校内部人员发生工作调动时,由于未建立固

定资产移交制度,造成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登记的使用人与真正的

实物持有人不符,甚至少数人员离职后将其使用的固定资产据为

己有,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简言之,购置与管理脱节的危害是

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渎职和浪费,甚至于谋求私利。

薄弱环节三:低效使用和大量闲置

高校固定资产来源于国家财政投资,国家的每一分钱都要用

于国计民生,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既然投放到各高

校,就是用于办校和强校之所用,就是为了满足为社会主义事业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是有”信任之所需,因

此,绝不容许闲置和浪费。但是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确实存在

着低效使用和大量闲置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高校固定资产一

般由总务后勤处、设备管理处、各系(部)等多头分管,通常是

设备部门或教务部门管理教学仪器设备,总务部门管理房屋、建

筑物、家具等,图书馆管理图书杂志,学校财务部门负责学校投

入经费,购置固定资产的价值记录和核算,但其具体使用分布在

教学、科研、行政等各部门,形成了固定资产实物流动与财务核

算、职能部门管理与各部门占有使用相互脱节,致使固定资产不

能及时入账,甚至漏账,进而导致有些固定资产的名存实亡。又

由于高校资产靠财政拨入经费购置,因此盲目购置、计划外自行

购置或重复购置现象比较严重,固定资产购置缺乏统筹规划、科

学论证和有效的制约机制, 随意性较大。 资产购建以各部门为主,

“谁购建谁拥有,谁拥有谁使用”的现状形成了资产名义上是学

校所有,实际上是使用部门占有的管理体制。资产一经形成就为

单位或部门占有、使用,难以实现资产在全校范围内共享。各部

门、各系、各学科贪大求全,争投资、争设备,造成设备的重复

购置、大量闲置和低效使用。

结语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即是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不容许不负责

任、浪费、乃至渎职问题的存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树立

起资产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高校财务部门必须摒弃长期以来形

成的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的错误思想,把资产管理作为财务管

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好,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

有效性。

作者简介:

篇4

关键词:信息集约化;ERP;资产管理

集约化管理依据“集中设计、统一管理”的原则,集中、统一配置,以达到高效管理的目的。信息系统的集约化建设能够整合信息资源,规范业务操作,提高深化应用的质量和覆盖度。随着办公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于办公系统的信息化应用要求也日益增强。企业资源计划即ERP,作为各大企业普遍应用的资源管理平台,集物资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于一体,功能强大,系统庞大,缺少专业的系统化管理平台。

1资产相关业务分析

资产的管理指依据相关管理规范,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重点低值易耗品等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加强精准投资,提高投入产出水平。资产的管理主要指资产的日常业务操作,涵盖资产的基础管理、新增管理、运行期管理、退出管理以及报表管理等五个模块。对于资产的基础管理,主要指固定资产屏幕、固定资产分类、折旧表与折旧范围、折旧码、固定资产科目确定与折旧替代、资产业务类型和固定资产卡片打印等系统配置和业务操作。对于资产的新增管理,依据不同的资产分类以及相同资产分类的不同新增途径,包括固定资产零购新增、固定资产融资租赁新增、固定资产其他方式新增、无形资产零购新增、无形资产其他方式新增、重点低值易耗品零购新增等多种新增管理。资产的运行期管理是指资产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资产价值、资产所属单位、资产用途等方面的异动,包括固定资产盘点、固定资产调拨、重点低值易耗品调拨、资产减值准备、资产折旧预测、资产折旧处理、固定资产技改、资产出租、回收资产出租和资产投保与索赔等。资产退出包括固定资产报废、重点低值易耗品报废、资产报废与废旧物资处置衔接等。资产报表查询以表格、图表等格式直观、动态的显示相关数据,以方便业务人员及相关管理层实时便捷的获取业务数据,了解业务动态。资产相关的常用报表包括固定资产明细查询表、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报表、资产报废情况查询表、固定资产月度分类折旧计算表、固定资产变动表、逾龄资产预测分析表、固定资产分类表等。

2资产管理平台搭建

ERP通过基本的数据定义和处理块,实现了一系列的系统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前台直观体现就在于事务码的应用,不同的事务码关联了不同的业务操作,实现不同的业务需求。为了便于用户更加快捷迅速的查找到业务对应的事务码,减少用户人为记忆大量的事务码,提升业务操作效率,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本论文基于ERP系统,搭建系统化的资产管理平台,以“日常处理业务”、“常用报表查询”、“资产考核指标”为维度进行划分,提供统一入口,对上述的资产各类业务进行了整合。管理平台主要包含三个主页签,“日常处理业务”、“常用报表查询”、“资产考核指标”,在各个页签下又进行了功能块的划分,分别对各模块的业务操作范畴进行了展示。展示主要包括事务码的集成以及相应的中文描述,可以直接链接到对应的业务操作平台,进行相应业务操作。除了日常业务处理和常用查询报表,资产管理平台继承了资产考核指标。考核指标是基于考量工作重点和关键、量化业务操作水平的目的而设定的,不仅可以直观反映业务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还可以量化反映整个价值链的运营情况。将相关的考核指标直接集成语资产管理平台,可以让考核者与被考核者都能准确的理解目标和标准,实时的对自己的业务操作进行自检,对于业务操作规范化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3结语

篇5

关键词:高校 会计基础工作

我国高校如何保证向会计信息使者提供本校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会计信息的质量,忠实地履行受托责任。《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给出了正解的答案:夯实会计基础工作。

一、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

高校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实行的是预算会计,有其特殊性。目前,我国高校有关会计基础工作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高校财经法规体系不完善

“十二五”期间,与我国高校相关的会计法规相继得到修订与建立。提高我国高校会计管理工作法制化和规范化水平提供制度保证。重新修订的法规有《事业单位财务规则》、《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等;新建立的法规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等。

但高校还是按1997年制订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来核算其发生的经济业务。这已远远不能适合当前财政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了,更不利于高校会计核算需求。如基建账并入大账、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一系列会计核算方法无法依法依规进行账务处理。

(二)高校治理结构不完善

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规模已达到设总会计师职务的条件,但高校设置总会计师很少,绝大部分高校都没设置总会计师职务。

我国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校(院)长负责制,党委常委会对高校年度财务预决算和收入分配方案、大额资金的借贷和使用、重大基建项目等重大事项做出决议,校长办公会则制定年度财务预算实施办法、落实党委会讨论决定大额资金使用、重大基建项目及产业发展计划,加强财务管理。校长办公会决策权在校长及副校长,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可列席会议相关部分,但列席人员没有表决权。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财务管理不规范。高校各项事业都在快速发展,但高校的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还是按以前方法方式,所有经济业务由高校财务处集中管理,决策权则以校长为首领导们做出。校领导们做出的有关财务决策,都是以本校事业发展为方向,不考虑做出的财务决策是否合法合规,这样做最终导致高校的财务行为违法违规。因受各种财经法律法规的制约及政策指向,各高校都在按本校实际情况相应调整预算支出范围及支出标准。以高校“三公公费”支出数据为例,各高校为达到不超过预算所规定的支出标准,实际超出部分随意从其它经费支出,而使“三公公费”达到规定标准。

(三)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很多高校没有建立健全适合本单位的内部会计管理规范、方法。会计人员依据自己的职业判断做好本职工作,因此会计基础工作很不规范。

我国的财经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体系、公共财政体制机制改革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修订与完善的。当然高校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也要随着国家政策法规不断修改与完善,使其制度能符合高校事业发展需要。

事实上,我国大部分高校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很滞后、不健全的。高校不重视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健全。以高校的科研经费开支范围为例,引用高校会计人员经典话语就是:“口授秘籍”。虽然这种说法是一种笑话,但从中可以看出其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严重缺失。

二、完善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的措施

针对我国高校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采取如下措施,不断完善会计基础工作。

(一)加快修订《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及配套的细则规定

新修订适合当前高校会计核算《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能尽快出台。只有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出台了,我国高校才能健全会计核算体系,完善会计核算管理系统或启用新版会计核算管理系统。这样才能使基建账并入大账有法可依,启用预算科目成为可能,有利于进行成本核算。

财政部不仅要加快出台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也要加快公布高校的固定资产明细目录、制定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管理办法,促使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制度保证。加快制定无形资产摊销办法,保证各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更加合理。同时也要尽快出台高校成本核算实施细则,促进各高校进行成本核算。这些细则的出台,有利于加强会计信息化管理,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根本保证。

(二)完善高校治理结构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已实现从精英化到大众化这一目标,2012年高校的教育经费已达到GDP的4%目标。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及教育经费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高校财务管理越来越需要站在更高层次的决策层来进行专业团队理财。

高校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及高校管理高层要加快选聘符合本校总会计师条件的人员,任用总会计师。总会计师协助校(院)长管理学校财经工作,承担相应的领导和管理责任。总会师师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的要求组织领导学校的财经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参与学校重大财务、经济事项的决策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高校设置总会计师,能加强财经管理、完善治理结构、强化经济责任、规范财经行为、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三)高校加快完善内部会计管理规范

高校要加快内部会计管理规范建设。包括健全高校财务管理规范体系、建立有关财务报账规则、细则以及财务部门建设内部会计信息管理系统。

1、依据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制定符合单位会计管理规范体系

单位负责人、财务机构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本单位财务规范体系建立与健全。单位负责人要了解财经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积极支持财务部门建立健全本单位财务规范体系。财务机构负责人要亲自组织本部门会计人员,依据我国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本单位财务规范体系。

2、高校内部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完善经费内部管理细则

一是财务部门与基建部门共同努力,依据《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等,建立健全本校基本建设投资财务管理细则;二是财务部门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合作,建立健全国有资产采购、处置、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等管理细则、办法;三是财务部门与科研部门沟通,按照国家财经法规及科技部对科研经费有关规范,明确有关科研经费开支范围、标准、报帐办法;四是财务部门与学生工作部门联系,依据国家助学体系相关规定,完善学生奖助基金管理办法,规范学生奖助基金发放标准、范围、程序,保证专款专用原则。

3、财务部门加快建立健全单位财务制度信息子系统

当代社会已是信息化、网络化时代。高校财务部门构建财务制度信息子系统意义重大。该系统不仅能宣传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校内经济业务管理规范及相关管理办法,更重要的是能方便全校师生员生随时查询各种办理经济业务服务指南。该系统中有办理各种业务办法的详细说明:预算指标报销开支范围及标准、需填写的单据类型、授权审批人限权范围、如何粘贴报销单据等等。此系统建成,有利于加强全校教职工及学生对财务部门工作理解与支持,更有利于财务部门提高办理经济业务效率及效益。

四、结束语

完善高校会计基础工作,是一个动态系统工程。它是一个全员参与、持续不断完善的过程。它的完善依赖于各级财政部门、各级审计部门、高校的主管部门、基层高校单位等部门的通力合作;更依赖于高校单位负责人、高校财务部门负责人、高校经费管理人、高校会计人员各司其职共同遵守及维护。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Z].2012.12.6

[2]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Z].2011.9.9

[3]《新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编委会,新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年:1-4

[4]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Z].2012.2.7

[5]财政部,教育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Z].2012.12.19

[6]周建.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浅析[J].财会通讯.综合2012 (4上):120-121

篇6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创新性;研究

Abstract: the management of the fixed asset of university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llege, in relation to the state-owned assets to maintain and increase its value goal.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fixed assets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fixed asset of university to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management, scientific goal the realization, puts forward the idea innovation, system innovation, system innovation and so on innovation, to construct the new management mode of management cope with the problem.

Keywords: university; Asset management; Innovative;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高校的固定资产不仅是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的物质基础,还是衡量高校办学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高校自身发展速度的快慢与效益的高低。然而,目前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与高校的发展速度极不相适应,为此探讨如何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合理配置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十分的必要。

一、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有待完善,内控制度有待健全

高校固定资产分为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和经营性固定资产。非经营性固定资产指用于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的固定资产,经营性固定资产是指高校出租、出借或投资给校办企业所占用的固定资产。

根据调查,高校固定资产中经营性固定资产存在着重复入账、数据重复报送的问题。重复入账是指:经营性固定资产既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入账,同时又在高校校办企业入账。数据重复报送是指:在每会计年度终了,向上一级部门报送统计决算报表数据时,高校作为事业单位上报一块,高校校办企业作为企业单位上报一块,从而造成其中的高校经营性固定资产数据重复上报的问题。

高校固定资产购买、报废、处置等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的报废、毁损没有建立严格的申报制度和审批、监督制度,使得高校有些部门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申报、销账,导致账面固定资产远远大于实际使用中的固定资产,帐实不符现象普遍存在。

资产调拨制度混乱、无序。有些资产已调拨到其他部门,但高校内部未能及时办理相关调拨手续,也未进行变更登记,造成高校内部固定资产账、卡、物不一致,固定资产管理出现混乱局面。

(二)学校对外投资的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缺乏固定资产的经营理念

各高校为了扶持、鼓励校办企业的发展,存在着出租、出借房产、教学设备,兴办校办工厂、经营公司等情况,即学校将大量非经营性资产划拨到校办企业或合股公司的经营性资产中去。由于学校对对外投资管理的不规范,在产权关系上,既未对投入校办企业的经营性资产进行资产评估,也未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及有关资产的转移手续,更未对投出去的非经营性资产进行投资效益回收的可行性分析,造成高校对转入经营的固定资产产权归属不清, 对已转让、出租、出借的固定资产疏于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造成学校的非经营性资产被无偿占用,而被占用的非经营性资产的创收也均流入使用单位,学校投入的非经营性资产根本得不到应有的补偿,造成国有资产的悄然流失。

(三)高校固定资产投资收益流失严重

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疏于管理,缺乏监控。学校一方在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不息背负沉重的贷款利息包袱依靠银行贷款,投资兴建各项教学设施,购买大量的教学、科研设备,积极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另一方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不善,高校内部存在着学校有关部门未经批准擅自收费,利用学校的资源搞创收不入账,设立部门账外账的情况,这不仅严重地影响了高校的教学秩序,更是高校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的原因。高校的大额投资没有得到回报或只得到部分回报,固定资产投资收益流入了部门而不是学校,造成国有资产投资收益流失。

因此,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做好国有资产管理的开拓创新工作,对于高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以创新为动力,构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

(一)观念创新,推进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有效结合

本着“经营学校”的理念,盘活存量资产,以依法理财的思想管理学校固定资产,突出资产管理的整体性原则和效率性原则。充分重视资产纳入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对资产的预算管理,克服资产的重复购置,调节闲置资产,做到物尽其用,增强经费使用效益,有利于杜绝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现象。

(二)制度创新,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预算制度

高校非经营性固定资产与经营性固定资产的并存性及相互密切的关系,决定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特殊性、复杂性。探索建立高校资产预算管理制度,把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制订出系统的、可操作性的资产预算管理执行及报告制度。严格区分高校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和经营性固定资产的界限,用制度规范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的购建、有效使用、处置的行为和经营性固定资产的购建、保值增值及权益分配的行为。

(三)体制创新,解决多头管理和责任主体缺位问题,实现资源的整合

按照“本金基金分流理论”将高校的非经营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分开管理,以解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主体缺位的问题。根据非经营性固定资产使用无偿性和运动的非循环性特点的性质,应由学校财务处和学校设备处进行管理。其管理目标是合理配置、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而经营性固定资产的性质是使用的有偿性和运动的循环周转性,应归口后勤实体和校办企业经营管理,其管理目标是实现高校经营性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对校内服务应以保本微利为基本目标)。

篇7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混乱不规范

固定资产管理手续不严,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程序不健全,没有登记实物台账。固定资产领用时手续不完备,没有领用记录,造成资产管理责任的不明确。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等处置时,不按规定的程序报批,自行处理,也未严格履行会计账务处理程序。重货币资产,轻实物资产。由于在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里,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在购置时直接记“经费支出”或“事业支出”,这就给人造成一种假象:货币资产比实物资产更加重要。因此,就出现了在固定资产采购环节时各级重视,责权分明,但是在采购之后的使用管理环节中却被人慢慢地忽视了。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现象突出。有的单位未实施定期清查盘点制度,长期不清点、监管不力,账面体现的资产与实物不符;有的单位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总额,未建立固定资产台帐,导致实物资产脱离财务控制;有的单位在固定资产损坏淘汰后,只想到更新,却未及时按规定办理报废手续。

(二)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执行不到位

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大大忽视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单位固定资产的采购、管理制度,相关责任追究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导致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混乱。有些单位虽然也规定每年必须盘点固定资产。但一到年底,财会人员就忙于年终结账和决算,没有到实物管理部门去逐项清点,时间一长就变得难以查清。还有些单位固定资产购置往往带有人为因素,购置时缺少可行性研究,随意性较大,造成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和利用率低的现象突出。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科学化管理的意识

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加强单位责任人的资产管理责任意识,增强会计人员和财物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实行单位领导、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部门责任人分级管理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目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对固定资产疏于管理,缺乏长期、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因此,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由财务部门统一建账核算,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登记、管理,资产管理部门应严格坚持和执行有关财经法规和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要安排专人实施固定资产管理,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相关固定资产管理及业务流程知识,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四)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

首先,做到在制定固定资产购置计划时根据实际需要作全盘考虑,坚持统筹规划、科学配置的原则,制定合理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程序实施采购。其次,要做好固定资产的事中管理。一是应建立账卡核算制度。这就要求建立固定资产总分类账、固定资产登记薄和固定资产卡片,正确及时地记录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做到购置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确保手续齐全。二是建立固定资产使用人责任制度,确保固定资产按规定用途合理使用。三是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再次,处置资产时应履行审批手续。同时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至少保证每年年终资产管理部门要牵头组织专人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核对来摸清“家底”,还要不定期地对资产使用重点部门进行重点抽查核对,做到账、卡、物相符。

篇8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odels, methods and means of management practic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the less, only a mor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management of Fixed Assets in order to improve efficiency in the use of Fixed Assets, increasing the value of role play.

关键词:高校 固定资产 管理

Key words: college fixed assets Management

作者简介:秦明(1979.10-),男,汉族,江苏连云港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国有资产处综合科,助教,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国有资产管理。

一、高校固定资产的界定

做为高校国有资产的基础组成部分,固定资产是一个高校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一个高校开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基础,更是衡量一个高校综合实力的基本条件。伴随着这这几年来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对高校的固定资产投入成几何数增长。根据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要求,各类高校生均教学设备为5000元。针对于固定资产的界定,基本上高校的共识为:单价在800元(含800元)以上,耐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能够独立使用的教学、科研、生产等专用仪器设备;单价在500元(含500元)以上,耐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能够独立使用的后勤、行政办公等一般仪器设备;单价虽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起点,但耐用期在一年以上的大批购买的同类有形财产,也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专用图书、资料等不受金额限制,均作为固定资产。

二、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念欠缺。由于目前高校的固定资产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等手段,所以在具体使用中不用像企业一样需要考虑计提折旧,这就使得大部分高校没有树立起对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概念。另外很多高校对于固定资产的认识都只停留在只管买、只管用而不用承担管理责任的层面,这就使得很多固定资产流失。

(二)资源浪费。各高校因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需求,往往需要采购大量固定资产。但是作为事业单位,高校的固定资产不等同于企业的固定资产,其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等行政手段,因而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在使用上也就不用核算成本。目前,由于大部分高校都实行了二级财务核算,这使得很多院系并不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而购置数量庞大、价值不菲的固定资产,但是利用率却不高.甚至长期闲置,这些都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三)账实不符。固定资产数据是实时变化的,存放地、使用人、现状等项目随时都会发生变化,需要及时进行更新。但是由于很多高校对于资产清查工作的不到位,导致数据没有及时更新,加之资产管理主管部门与财务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没有形成定期核对账务的制度,这使得账账、账卡、账实不符情况不能及时被发现,因此出现大量的糊涂账。

(四)管理滞后。目前很多高校使用的都是单机版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该软件在高校管理体制由集中统一管理向多级分散管理转变的过程中,已逐渐显示出局限性,系统的稳定性、软件的实用性、功能的齐全性都遭遇质疑。

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新思路

(一)完善现有制度。当前很多高校都已建立起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是还缺少一套与之配套的完整规范体系文件,另外,部分高校虽然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已经建立,但是在日常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却流于形式,未能真正按照相关管理制度执行,造成了有制度不执行的尴尬局面。所以,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应该坚持在管理规范、责任明确、配置合理、效益优先的条件下,贯彻“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合理调配,管用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起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文件,并且进一步增强制度的执行力。

(二)强化人员培训。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性质决定了相关从事人员必须具备相当的知识与技能。一个高校从事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该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体水平。这就要求一是要对相关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二是要加强其服务意识的培养。只有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与服务意识才能该校的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才能更好的为该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三)提升管理手段。改变目前很多高校使用单机版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的软肋,建立起网络化资产管理系统,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的转变。使固定资产从申请、采购、验收、维修以致最后的报废都处于严格的监督与控制之下。顺便实现固定资产的账、卡、物的高度统一,以致达到账账、账实的相符。同时利用网络化管理软件,使得各部门可以第一时间知晓全院公用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做到全院设备的共享,这不仅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全院固定资产更加合理有效的分配,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四)盘活存量资产。改变目前各高校固定资产归各部门所占用的局面,统筹安排,减少采购盲目性,减少设备空置率,全面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优化各部门内资源配置,集中各部门闲置的固定资产,实现全院固定资源的共享,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五)坚持日常清查。为保证固定资产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每季度对所属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每年要对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盘点清查,清查固定资产帐与表、帐与物是否相符,是否按规定建帐。同时与财务部门进行帐与帐清查。另外也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审计与监督。作为高校国有资产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因此,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审计,以确保固定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总之,固定资产在一个高校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决定了对固定资产管理研究必须要不断完善与发展,所以新形势下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必须与高校的改革同步进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使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以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秦中甫.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23(2):55―56.

篇9

1.未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法真实反映资产的价值。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固定资产应按照使用年限、工作量每月计提折旧,期末以资产可变现净值与市场公允价值为基础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以真实反映资产的价值。而按照《高中会计制度》及《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高中固定资产按照采购金额计入“固定资产”借方,计入“资产基金”贷方,资产存续期间不计提折旧及减值准备,期末报表中的固定资产金额仍反映历史采购成本,无法反映资产真实的价值,造成资产的虚增。

2.高中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目前,在高中中由于未建立科学完备的资产管理制度,造成高中资产潜在流失。一是会计基础核算不规范。虽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总账、位置账核算,但均浮于形式或由一人管理,入账不及时,极易账外资产,为贪污舞弊、资产流失提供机会。二是资产采购、使用、处置程序不规范。相关资产卡片、位置账、领用记录不健全,未由独立部门进行定期资产盘点,造成高中固定资产流失现象频发;资产购买申请未征求资产使用部门、高中其他部门的意见,采购的资产无法达到使用标准,造成重复采购、过度采购,给高中教学经费带来巨大的浪费;处置环节中存在未经审批、或先处理后审批等现象,不但易造成高中贪污舞弊的发生,同时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3.高中资产管理部门各自为政,无法彻底摸清高中资产家底。

目前高中资产的管理体制为,财务处从资产的金额上对资产进行管理,各业务处室分别管理本部门使用的实物资产(如校图书馆管理的图书、实验室管理的各种仪器),由于各部门分别归口各副校长分管,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造成高中财务工作人员无法及时、准确地从金额、实物两方面摸清高中固定资产家底。同时,由于各部门沟通不畅,也造成资产的重复采购,例如,某科室向财务处申请采购一批桌椅,财务人员只能从财务角度进行审核(如是否达到政府采购标准、有无校长签字等),实际上拟采购的桌椅中可以从其他科室中调剂使用,造成了经费的极大浪费及资产的闲置。

4.高中缺少有效的监管机制,造成资产的毁损、丢失。

目前,大多数高中未建立起资产监管机制,未能引起各业务部门领导对保护固定资产的重视,资产保管责任人保管责任淡薄,认为资产丢失、毁损后就可直接申请采购。同时,高中无有效的奖罚、考核制度,不但无法提高使用人员爱护资产的积极性,同时也造成高中资产的账实不符。

二、加强高中固定资产管理应采取的若干措施

1.增强资产管理意识。

长期以来,高中办学主要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目前虽说是多渠道筹措资金,但国家财政拨款仍是主渠道,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经济核算概念淡漠,也就导致了人们国有资产观念淡薄。认为高中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不同于企业,搞不搞国有资产管理无所谓。这种认识必须端正。因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一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二是加强自身发展的需要。要使大家明白对高中财产的管理人人都是主人,人人都有责任,增强保护国有资产权益的主动意识,自觉维护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从而形成共识。

2.建议出台新高中会计制度,真实反映高中资产的公允价值。

建议财政部出台新高中会计制度,借鉴企业会计准则作法,在固定资产存续期间对其计提折旧,于期末按照市场价值对账面成本进行调整,使账薄及报表记录真实反映高中固定资产的市场公充价值,为国家掌握真实的国有高中资产价值提供可靠依据。

3.完善高中资产管理相关制度,实现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一是建立固定资产内控控制制度,设置内控复核、采购审批权限,保证固定资产相关业务按照规范的财务处理流程进行,降低高中资产贪污舞弊发生概率。二是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由财务部门牵头,各部门积极配合,定期对高中所有实物资产进行盘点,做到账实相符;完善固定资产卡片、位置账、领用记录制度,由相关部门定期对各种记录进行抽查,对不合格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处罚;建立资产处置上报、集体决策机制。规定各部门在处置本部门资产前必须向财务部门进行申请备案,并经校领导班子集体决策通过并报上级部门审批后方可处置,处置时由财务部门及资产使用部门人员共同参与,避免处置过程中贪污舞弊现象的发生。

4.建立统一领导、左右协调的资产管理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沟通。

由校领导牵头成立高中资产管理小组,各部门负责人出任小组成员,定期召开资产清查、申报会议,组织资产保管、财务部门定期对各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清点,摸清高中实物资产的家底;各部门购进、调拨本部门使用的资产时需到财务部门进行固定资产备案,使财务账与实物资产保持一致;采购部门在进行采购可行性评估前,应与各部门取得沟通,考虑所采购资产是否可以通过部门之间调剂而避免重复购买。

5.建立高中资产奖励、考核、监管机制,提高教师保护资产的积极性。

篇10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的重要基础条件,是国有资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当前新旧体制冲撞,经济运行中宏观、中观、微观利益冲突,社会各阶层、各方面权益关系不协调、不合理的情况下,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出现不少问题。

一、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1.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举措。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非经营性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当前健全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一项必要举措。

2.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节约型社会,首先应从政府做起。而政府的运行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因此,政府必须对现有存量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其发挥最大使用效益,坚决杜绝资产的闲置浪费。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一)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一些单位在资产购置上存在随意性,一味追求高、精、尖和功能全的产品,使一些尚能使用的固定资产处于闲置状态,降低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造成资产浪费。在使用过程中,一些单位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建的管理现象,对资产的保养、维修不及时,致使许多资产超常规使用、破坏性使用甚至无法使用,造成设备快速老化,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缩短了使用寿命。

(二)固定资产核算存在一定弊端

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购建时一次性列为当期支出。这项规定对于必须使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核算而同时又要考核经济效益的单位来说,其最大缺陷是由于费用和收入不配比,因此无法科学、准确地考核经营结余。固定资产账面所反映的价值是用其购建时的原价值来反映资产的成本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无法体现资产的真实价值。其次,由于不折旧,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很容易被各方“遗忘”,特别是一些不常用的固定资产,等到国家组织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时,由于平常疏于管理,最终会计部门很难寻找到其“踪迹”。这样的处理方法有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在工作实践中,因为缺乏必要的会计核算和监督,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处置较为“宽松”,可能使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和低价处置,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一些单位在会计核算时,将捐赠或无偿调入的资产不入账核算,形成账外资产。一些在建工程由于资金问题久拖未决,不能及时进行工程决算和办理交付使用手续,导致这些固定资产已完工多年,但其工程支出仍挂在“在建工程”或往来账上,形成账外资产。在固定资产转让、出售、处置、变卖活动存在随意性,缺乏规范的资产处置程序,没有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报请国资管理部门审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三)固定资产购、建缺乏统一的监管机制

单位设租的同时,伴随着大量的寻租现象;固定资产筹资计划不足,缺乏民主决策,个别领导说了算,并且缺乏来源于单位外的约束;购建工程的预决算不够真实,招投标等公开的竞争机制引入滞后;县乡以下的政府采购控制还未走上正轨,固定资产价值失真。固定资产购建中出现非法违规行为,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腐败滋生漫延,常有“楼房建起,官员倒下”的现象发生。

(四)固定资产的存量及流量管理不严

普遍存在“重购建轻管理”的现象,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处置、出租、出借以及调拨和报废等方面管理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不高,这些环节也极易造成资产的浪费和流失。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不健全

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大部分是由国家财政拨款来购买,很多单位重购置轻管理,资产管理不够规范,资产的使用缺乏监督。表现在没有指定专职或兼职的资产管理人员;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流于形式,对本单位国有资产的采购、验收、维修和保养等日常管理不及时到位,易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家底不清,难以保证资产的完整和安全。

(二)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不够规范、及时和全面

具体表现在:

1.许多单位对购入的固定资产只是凭发票进行简单登记,当发票记载不完整时,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就不够准确、完整。

2.对固定资产的变更没有及时入账,有的单位购入固定资产时没有及时根据入库单登记固定资产帐;早已完工的固定资产滞留在帐外没有入账;一些应该报废、报损处理的资产,没有及时报资产管理部门核销处理;一些单位在将房改房卖给职工后没有及时减少固定资产中的房屋价值。

3.资产核算不规范,有的单位只设固定资产总账,不记明细账,根本就不知自己单位有哪些明细资产。有的单位总账和明细账、账簿和资产报表不符。

(三)固定资产价值与实际价值不一致

按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除经营支出外,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事业单位对购置、新建、捐赠的固定资产的财务处理是按历史成本计价,使用了几十年的资产,账面上仅反映当初的原值,在资产的使用过程中不提取折旧,一些资产早已报废,但只要资产实物形态存在未按规定办理报废手续,资产就按原值反映在账面上。这样使得单位的资产包含了相当大的“水分”,造成会计严重失真。

(四)随意处置资产的现象普遍存在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家所有,它的性质决定了任何人不能私自占有和使用。有的单位对固定资产的转让、出售、处置等活动非常随意,未按国家规定报相关部分进行审批及资产评估,仅按照部门领导个人的意愿进行任意处置和定价,可能会出现私自低价转让、出售固定资产的现象,极易造成对国家权益的侵蚀。

四、优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办法

(一)从思想认识入手

首先,要实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领导加强和重视固定资产管理,这样各项管理工作才能有人抓,管理制度才能建立和完善,管理措施才能到位,才能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单位内部管理的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其次,树立全新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树立领导和职工资源共享、节约资源的现代资产管理理念,形成共同维护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的新理念。第三,提高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加大领导重视力度,形成以固定资产管理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把国有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本单位工作目标。

(二)从体制和机制入手

消除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深层次障碍,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事业单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有利于国有资产的管理,促使单位购置固定资产时,量力而行,节约国家的财政经费。而且能真实反映现有资产的实际价值,做到账实相符。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选择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通过折旧,定时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分清责任,加强管理。

(三)从管理制度入手

首先,保障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事业单位应制定和完善资产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处置、报废和资产评估、资产清查、政府采购管理、档案移交和交接手续制度等各个环节的控制制度,细化各个环节的管理。其次,建立资产专人负责制。不定期对资产的安全完整性进行检查,定期和不定期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盘点。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管,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对在固定资产使用和清查盘点中发现的问题,应查明原因,对管理失职问题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第三,规范的处置固定资产。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大多数是由财政投入资金购建而成,其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目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严格规范处置行为,不得擅自处置单位固定资产。对于报损、报废的资产应依照有关规定查明原因,提出处置意见,上报国资管理部门审批。杜绝买卖双方私下协商交易,低价变卖转让固定资产,造成单位财产损失。

(四)从监管和执法入手

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仅事业单位内部要引起足够重视,严格执行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办法;还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的有效监督,对下属事业单位的资产情况进行动态监管,合理、高效分配预算资金,提高资产配置的整体水平。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经济监督部门要把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监督的重点,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控制度。固定资产的采购和出入库应有不同的人来担任,不能出现一人兼任数职的情况。要组织专门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对盘盈、盘亏、报废、损毁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视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理。要依据清查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改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内控制度。

(五)从人员培训入手

首先,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会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

其次,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业务素质。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注重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更新会计知识,熟悉会计处理程序和核算办法,精通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准确判断会计事项,强调会计职业判断,恰当进行会计处理,使会计人员素质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要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创新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努力创造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使国有资产的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克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全面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兆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初探[J].现代商业.2010(9)

[2]黄晓彤.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福建建筑.2009,(11):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