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12 17:19: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的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的学习计划

篇1

   大学的个人学习计划

   时间总在不经意间流逝,转眼已是大二学期了,不再是大一的新生了。学习不能在盲目的下去,应该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1、恰当安排各项学习任务,使学习有秩序地进行,有了计划可以把自己的学习管理好。到一定时候对照计划检查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看看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优点发扬,缺点克服,使学习不断进步,这个学期马上就要考计算机证了,所以我们应该多练习题目,英语也要考级,所以 单词也不能马虎,要多记,上课听讲,多做往年习题,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成绩。

   2、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大有帮助。良好习惯养成以后,就能自然而然地按照一定的秩序去学习。有了计划,也有利于锻炼克服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无论碰到什么困难挫折也要坚持完成计划,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3、提高计划观念和计划能力,使自己成为能够有条理地安排学习,生活、工作的人。这种计划观念和计划能力,学生都应该学习和具备,这对一生都有好处。

   4、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同学们可以仔细回顾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学习特点。各人的学习特点不一样:有的记忆力强,学过知识不易忘记;有的理解力好,老师说一遍就能听懂;有的动作快但经常错;有的动作慢却很仔细。如在数学学习中有的理解力强、应用题学习好;有的善于进行口算,算得比较快,有的记忆力好,公式定义记得比较牢;有的想象力丰富,善于在图形变换中找出规律。所以几何学习比较好……

   5、分析自己的学习现状,一是和全班同学比,确定看自己在班级中成绩的位置,还常用"好、较好、中、较差、差"来评价。二是和自己数学成绩的过去情况比,看它的发展趋势,通常用"进步大、有进步、照常、有退步、退步大"来评价。

   6、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努力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催人奋进,从而产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奋斗的力量。没有学习目标,就象漫步在街头不知走向何处的流浪汉一样,是对对学生来说,有计划学习要比无计划学习好得多。

   大学的个人学习计划

   进入大学已经有半年了,可我还记得,十月金秋的时候,抱着对大学的憧憬,踏上了离开故土的一步! 还记得,曾经对大学的期盼,曾经为了考上大学而付出的努力,当来到东大的那一刻,我的人生便不再是从前那般,充满了希冀! 我曾为自己成为一个吴院学子而自豪,也曾许下豪言壮志,曾经,那麽多的学生社团引起了每一位大一新生青春的激情;也是曾经,军训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成长,什麽是承受,什么是独生子女从来未曾体味到的一切一切!

   然而,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终究是迷茫了,总以为大一是碌碌无为,大一是无聊浪费,时光在指间悄然而逝,却不知珍惜!困惑地度过了半年,经过了一个寒假的仔细思考,我渐渐寻获了大学生活的方向。一个人贵在知道自己应该去干什么,"明其志,方能知所赴!"学校提供的平台是许多专家的共同认可的,适合大部分同学的需要,然我们自己应该更清楚自己的实际需要,在学的课程上有所侧重,有所安排,另外选学一些对自己有价值、有益处的课程……这将更具个性化更能挖掘你的潜力。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更应该是精彩的,若要更好地度过大学生活,我们就必须明了读大学的目的:

   1、获取知识。求知是每个人都有的欲望,上大学更是为了获取知识,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才能开创自己的事业。

   2、提高素质与能力。作为当代大学生,全面的知识固然重要,但社会的要求不仅仅是呆板的书本知识,而对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却越来越高。我们在大学校园里,既要学好专业知识,又要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我们接受大学教育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识和综合素质,但最终还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如果我们学业有成,自然为将来的前途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自己未来的幸福生活埋下伏笔。

   此外,我们还得合理利用时间,培养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学习的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可通过学校教师培养而获得,也可通过自我锻炼获得。大学生要有一种探究精神,在学习上不能遇到问题就放弃,要把克服困难的过程看作一种快乐,要知道任何困难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即便遇到问题一定要反复学习,多推敲、理解,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自我约束能力。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要有自我控制的能力,会合理安排自己时间,妥善处理同学关系,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切忌冲动行事、感情用事。

   3、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面前,要认真思考、分析,找准其切入点,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大学如同高中一样,也是一种学校,但是一种特殊的学校。它是高等教育的殿堂,也是寻求知识的场所。它需要学生们积极主动学习知识,研究学问,进而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大学里,当然有教师的引导、授课,而且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但就学生学xxx步而言,主要是要自己,自己去探寻、去钻研、去拼搏。我国古谚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是这个意思。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谈及大学观念时,也明确地强调这一点。他说:“大学应始终贯穿这一思想观念:即大学生应是独立自主、把握自己命运的人。他们有选择地去听课、聆听不同的看法、事实和建议,为的是自己将来去检验和决定。真正的大学生能主动地替自己订下学习目标、善于开动脑筋,并且知道工作意识着什么……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每一个人都可以感受到自己被召唤成为最伟大的人。” 由此可见,大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步入这个环境的大学生,理当树立一个全新的意识:即独立自主,自己来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再也不能依赖于“事事有人管”的环境,要变“有人管”为“自己管”。“自己管”,体现在各个方面:身体保健、生活自理、社会来往……这是最起码的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学业的研习。关于这一点,我国一位在科技界卓有成就的科学家说得很好,在大学,基础知识必须要学好,但同时要结合自己的情况选修其它课程,广泛吸纳知识。而且这种吸纳是审视性的、思考性的,因而获益匪浅。

   尽管我们身处大一,但是四年并不长远,不得不及早为四年以后做打算。 我们应该更高利用好大学四年这个人生中及其重要的四年,也是人生的黄金四年。让自己充实的过完大学四年,为以后步入社会更好的发挥自己做好准备。

   大学的个人学习计划

   新学期的开始一切都充满着新的活力与动机,新的生活代表着新的开始而新的开始又意味着新的挑战,经过了大一一年的学习生活,我也已经从当初那个对大学校园充满好奇转而不得不思考更加长远的计划。在上一年中,我总结了自己的收获与不足,我也承诺在接下来的大二生活中能够做到如下几点:

   1、认真学习基本的知识,尤其是专业课,培养学习兴趣。课堂上注意听讲,争取把要点、重点都当堂记得八九不离十,课后间隔一段时间别忘温习,考试前认真复习。

   2、每一项考试都保证顺利过关,最低不要挂科。

   3、继续钻研自己喜感兴趣的东西,力争学习和兴趣爱好全面发展精益求精。

   4、课余锻炼语言能力,多读书,腹有文章气自华。

   5、关注时事新闻,了解社会动向。看似和自己并没有关系的事,其实都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6、广交益友,损友要懂得敬而远之。学会做人才会成为人才。在与同学、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学会和他人沟通、交流。同学之间是对手更是朋友,不要恶性竞争,要真诚地帮助每一位同学,不管是学习上、生活上还是别的方面这条原则也是不变的。

   7、在实践中了解专业的本质,培养专业精神,积累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

   8、坚持体育锻炼,好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9、学会一、两首歌,自己最起码能唱下去。

   10、每天能坚持早起。

   11、“建立起坚定的信念和脚踏实地的作风,什么都不用怕,心中无限自信,表现无比谦虚,态度超级和蔼,技术精益求精。”遵循这个原则,抓住每一次实践机会,把你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与实践多结合起来思考,你就会从中得到升华,就会学到很多别人学不到的东西。抓住自己的努力方向别放松,不管别人怎么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篇2

关键词:大学英语;后进生;成因;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006-02

如今,受就业形势的驱动,英语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重视,大学校园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风气相比以前更加浓厚。但与此同时,大学校园里也存在一个这样的群体: 他们在上大学英语课时缺席、睡觉、不带课本、说话、听Mp4、玩手机或者始终保持沉默。这一群体尤其以专科、理工、体育艺术专业居多,他们基本上在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英语教学中,我们称这一特殊群体为英语学习"后进生"。

1.英语学习"后进生"的特点

英语教学中,英语"后进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心理障碍。例如: 对英语学习有较严重的焦虑感( 一提起背单词、背课文就紧张) ,因长期中学英语学习失败而导致的自信心缺失,情绪容易发生变化等; (2) 自制力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遇到困难容易退缩。例如: 一些"英语学困生"热衷网络虚拟世界而厌学、学习懒散,或者因为恋爱或者家庭环境等因素导致学习精力不集中,影响其学习等; (3) 对英语毫无兴趣与动机可言,更谈不上制定英语学习计划与长期学习的意识; (4) 英语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方法不当、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几乎不会朗读英语,更不要说背诵文章与单词。缺乏语言学习应该有的持之以恒。

2.英语学习"后进生"的成因

"后进生"的形成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

2.1 后进生形成的主观原因。学习动机不正确,缺乏学习兴趣。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将来不出国,将来运用英语的地方不多,认为学习英语用处不大。因此,学习时马马虎虎、不求甚解。

意志薄弱,自控力差。很多后进生害怕困难,对学习当中出现的一些难题有畏惧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信心和勇气。

自卑感强,自暴自弃。在学习中,有的学生由于自信心不足,总觉得学好英语是一件难事 ,学习积极性大大下降,久而久之就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甚至放弃的念头。

情感因素。部分学生由于性格原因在班级中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不好;还有的学生对某个异性同学产生依恋心理,如果感情受挫,也会严重影响学习。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后进生在学习英语时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课前不预习;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课后不复习巩固,作业敷衍了事;学习缺乏主动性。

2.2 后进生形成的客观原因。先天因素的差异对后进生的影响。无可否认,人与人之间的天赋差异是存在的。需要指出的是先天因素对学习尽管有一定的影响,但并非起决定作用。

学习环境、家庭、学校及社会等因素对后进生的影响。从客观条件看,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家庭氛围、学校的管理和办学方针及社会风气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等对后进生的影响。在大学里,由于没有升学压力,有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责任心不强,不注意知识更新,教学方法单一。此外,教师缺乏对后进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3.英语学习"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如何帮助在英语学习上有困难的群体找回学习英语的动力,学好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在全国上上下下提倡素质的今天,及时进行英语学习"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大学英语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与义务。笔者把多年英语学习"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3.1 激发英语学困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长期学习的意识。目前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各不相同: 有的是为了顺利通过期末考试、过级考试;有的是为了获取奖学金等外部奖励,有的是为了专业阅读文献、翻译资料;有的则是希望能因为有很好的英语水平而获取更多就业机会。让学生明白,学好英语是一个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表现,学好英语意味着自己将来有更好的就业机会、更好的发展。让学生把英语学习当成一种自觉的学习,长期的学习。

3.2 加强英语学困生的情感教育,与他们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对学困生的教育必须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以情感教育为前提。在中学,由于中学生教育的特点与中学课程的特殊性,大部分中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极为亲密,有的甚至可与亲情相比。而在大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接触与交流相对要少。这种师生关系亲密度的变化使得新生希望甚至渴望得到大学教师的关注。所以英语教师在与英语学习"后进生"交往过程中,首先要尊重他们,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用沟通架起互相信任的桥梁,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3.3 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对于在生活当中缺乏英语语境的大学生而言,课堂是他们获取英语知识、培养英语技能的主要场所。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模式的选择、英语课堂教学的设计在很大可能上决定着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自信。因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该班英语学困生的性格特点与现有水平。设计的任务与话题要难易兼顾。第二,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多给学困生们展现自己的机会,尽可能在他们取得哪怕是微小的成功时给予表扬与鼓励,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获取更多英语知识。第三,寓教于乐,寓教于实践,充分利用活动培养英语学困生的语言技能,激发"英语学困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篇3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课程设计 培养目标 设计原则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设计的合理性与实用性,而课程体系的设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一方面要满足国家战略需要,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要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方面的需要。可见社会需求、人才素质与发展、学生的个体需要决定着课程体系的内容。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怀化学院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设计原则与实践。

一、现状分析

1.学校发展定位

2008年以前怀化学院由于学校定位问题,造成“重理轻能”的现象。过于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课的教学时数高达70%以上,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自2008年以来,学校经过实践与探索,将学校办学定位为――教学应用型,并实施“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2013年,学校提出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把学校建成高水平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奋斗目标。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其具体内涵是随着高等教育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其具体内涵是随着高等教育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为此,一要紧扣市场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突出专业设置的应用特色,增强办学竞争力;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开展应用研究,增强科研实力;优化教师队伍的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二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尤其注重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改革,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改革。

2.学生来源与教学现状

根据怀化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中心统计,学生录取成绩稳步提高。2014年我校在湖南省文科理科的最低录取线超过省控线8分和9分,相对2013年超过省控线5分和7分和2012年超过省控线3分和4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由于学生大多数来自边远或不发达地区,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容乐观,英语录取成绩不升反降,英语基础差,优秀率低。同时各系部之间和系部学生个体之间英语成绩参差不齐,存在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使得英语教学活动开展极其困难,很难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怀化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大学英语教学更多的是关注外语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重知识轻能力,英语知识结构还局限于基础英语范围,缺乏文化知识、应用知识和交际能力的有效培养;课程体系不尽完善,不系统,实施大锅饭式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既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实现大学英语服务于社会的目标,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又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目标。

3.就业情况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很严峻,怀化学院大学生就业也不例外,就业率未能达到90%以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不少用人单位过于强调文凭,以及是否是“211”和“985”的学校,而将一般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排斥在门外;过于看重工作经验等。当然大学毕业生自身也存在问题,如诚信问题、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等,常常是“高不成,低不就”。但从学校一方考虑,作为培养大学生的摇篮,学校培养人才的方式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教学理念不先进,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导致教学内容与社会专业需求脱节;其次,教师对教育内容与方法研究不够,轻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

二、课程设计原则

“课程体系设计的意义在于为实现计划、意图、期望、目标而对教学的有关方面进行策划、指导、监控和评价”[1]。“大学英语课程设计过程包含需求分析、目标的确定、大纲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及测试与评估等多方面的内容”[2]。因此,怀化学院大学英语课程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需求原则

需求原则指在课程体系设计时要进行社会需求分析和学生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课堂设计的始终。社会需求分析主要指企业和事业单位对大学生英语技能及水平的要求;学生需求包括学生学习目的和期望、认知水平、语言技能存在的不足、需要达到水平、习惯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等。需求分析可以为课堂设计的其他方面,即教学目标的确定、大纲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测试与评估提供依据”[3]。课程设计前,要对怀化学院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主观需求,以及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要求存在的距离。只有依据需求分析才能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2.教学总目标与具体目标相结合原则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课程体系的设计既要立足于教学总目标,又必须基于怀化学院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即大学英语教学总目标与怀化学院学生实际的具体目标相结合。这里的教学总目标是教育管理部门给大学英语教学提出的希望和期待;教学具体目标是为实现总目标各高校基于本校的发展定位对教学的具体要求,包括语言行为教学目标、语言技能教学目标、语言内容教学目标、语言水平教学目标等。

3.个性化原则

各高校生源情况差异较大,不同层次的学校,学校各个不同的专业,个体差异较明显,因而要针对不同起点、不同专业特点的学生,个性化设计教学大纲、课程设置、课外活动、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对学生实施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原则。只有从学生的群体差异(系部之间)和个体差异的实际出发,才能确保教学的实效性,既使基础好的学生学有所得,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展,又照顾到基础较差的学生,激发其兴趣,增强其信心,使其英语水平迈上一个台阶。

4.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延续性原则

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各异,在达到具体目标的过程中,必须兼顾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重视通用英语教学,从基础抓起,逐渐提高英语水平;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后,为他们开设充分体现个性化教学的大学英语后续选修课课程,即专门用途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等,以满足学生个人兴趣和专业发展的需要。

5.教学评估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原则

“教学评估时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课程体系,如果没有教学评估,都是不完整的”[4]。教学评估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教学评估的中心目标是判断语言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否实现,具体目标是否实现。通常教学评估可分为终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两个层次,也可由宏观教学评估和微观教学评估两部分相组成。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教学评估应充分重视微观的课堂上的形成性评估,“课堂上的形成性评估作为教学和学习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描述了学生进步的总体情况,提供学生反馈来巩固学习,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确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及学生的学习计划”[5]。

三、课程体系设计思考

1.课程教学目标

结合本校的教学资源、学生英语水平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需要。对于此目标,应以教育部即将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为依据,全面系统地修订《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使《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成为指导怀化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2.课程设置

通过需求分析,科学构建适应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要求的课程设置,即必修基础课程与选修文化课程、选修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新的课程体系。

3.教学方法

努力创建形式多样、手段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研究式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从跨学科和多学科融合的角度,创造性地运用相关教学理论如:情感过滤假说理论、马达理论、同伙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大胆尝试“以活动为中心”和“以问题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合作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研究性教学、自主学习等形式,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4.课外活动

继续开展英语角、圣诞晚会,写作大赛、演讲比赛、英语知识竞赛等英语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基础英语课程在全校增加单项比赛项目,如英语单词竞赛、听力比赛、阅读比赛、翻译比赛、英语写作比赛等。通过比赛,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展示应用英语的机会,由此调动广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强化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营造英语学习和英语应用的浓厚氛围,着实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5.教学评估

与教学目标密切联系,制定教学评估体系。成绩评定主要采用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加大形成性评估的比重。学生期末总成绩为融期末笔试(包括听力测试)、口语测试、课内外表现(包括语言实践活动)及考勤为一体的综合性评价。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作出较公证、客观、准确的评价。参考因素主要包括如: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参与课内外活动的表现情况、完成课内外学习任务情况、平时小测试、学习过程档案、问卷调查、参加英语学科竞赛、出勤等,如下表所示。

大学英语考核成绩构成表

参考文献:

[1]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0.

[2]Richards Jack.C语言教学矩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26.

[3]胡织女.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设计原则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

篇4

一所大学的国际性或国际化包括哪些方面?学界有不同的观点。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国际大学联合会给出的定义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下而上的,又有自上而下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变化。”

一所大学的国际化要素至少应该包括:①办学观念的国际化,大学要有国际化的发展理念,确立面向世界的培养目标;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国际化,包括本国教师和管理者的国际经验、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影响,以及教师队伍构成的国际化(外国教师的比例)两方面;③学生的国际化,包括国际学生的数量和本国学生的国际经验与国际视野两个方面;④研究的国际化,包括交流与研究活动的国际化和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

二、大学国际化发展的动因分析

1.社会的经济形态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经历由自然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也在发生着重心的转移。沿着人类社会演化的足迹,探寻高等教育在每一种经济形态下教育价值发展的规律,不难发现不同的历史时期对高等教育的认识与要求是不同的。

在工业革命以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然经济、农业经济和前工业经济使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知识主要来源于经验的传授,通过模仿和对失败的解读来进行五星的知识积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机械生产代替了原有的手工工场,人类逐渐掌握了大量的科学知识来不断的改善生存环境。带血正是在这种对知识的迫切需求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的。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完善,20世纪40年代社会开始由原有的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效率已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和分配要素已被纳入了资本的范畴,并成为最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知识的资本化是知识经济形成的基础和前提。知识资本源于人们的发明创造、知识的传播推广和应用开发,没有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就没有有价值的知识资本。由于现代大学的基本动力是满足探索真理和发现知识的需要,而这种知识的创新和传授必须冲破民族和国家的局限,必须基于全人类文明的沉淀,大学恰恰是知识在国际化传播中的节点,是国际知识系统的中心。因此,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以及知识经济的发展赋予了大学国际化更加深刻和丰富的内涵。

2.大学国际化是高等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大学国际化是我国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大学作为服务性机构和服务性产业,也必须去面对一个更为开放的竞争领域。任何一所大学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这就要求我国大学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的合作,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吸取国外教育的先进经验,以带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一方面,只有通过大学的国际化发展才能为社会培养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人才是我国高校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化视野,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经济时代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同时在高校中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还可以帮助大学营造一个国际化的校园氛围与环境。另一方面,要通过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和实现跨越式发展,来迅速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和办学实力。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交流,可以促进我们对国际学术前沿的了解,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将我国高校的科学研究工作快速融入到世界高水平的研究工作中,从而加速我国高校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发展进程,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总之,无论是培养国际化人才还是开展科学研究都是我国高校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前提条件。

3.大学国际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大学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适应世界历史发展变化,适应全球化的结果,同时它对社会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大学国际化的程度越高,那么他所培养的人的国际化的水平也就越高,只有国际化人才才能适应今后社会全球化对人才的需求;而科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每一次科技的进步都将导致社会形态的改变,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剂.”。同时,大学国际化也对社会的教育与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对发达国家来说,教育的国际化直接或间接地给他们带来了文化和人才的双重收益。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居于优势地位,教育的国际化可以增强他们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渗透和影响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在教育的国际交流过程中以廉价的方式吸引大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一流人才。对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来说,教育的国际化可以提高本国教育的发展水平,获得一些较为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并且有利于拓展本国社会成员的文化视野,提高社会的开放程度,加速本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所以,大学的国际化将大大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步伐。

4.大学国际化是服务于民族利益的体现

中科院院士、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要培养融通东西方文化的一流人才,在经济全球化中更好的为各自国家的利益服务。”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是纯粹获利的占尽优势的群体,他们国际化的程度高、内容广泛,活动形式多样,并且政治目的强烈。一些发达国家甚至把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政治的延续,不断的灌输和传播本国的政治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我国也十分重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有利于提高社会开放程度,拓宽社会成员的文化视野;有利于提高学术起点,培养学术精英,缩小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有利于借鉴先进的科技文化、价值观念及办学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总之,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但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也有国家利益的考虑。大学的国际化与民族国家的高等教育是相互存在、相互促进的。国际化促进和改造民族国家的高等教育,而民族国家则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最大推动者。尽管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居于优势地位,可能增强他们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渗透和影响能力,甚至有利于他们对人力资源的掠夺,使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受损,但高等教育国际化对发展中国家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并不取决于发达国家的恩赐和施舍,而取决于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对策。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事实上也对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所以,在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要有必要的防范意识和准备,努力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篇5

【关键词】大学英语 学习动机 强化策略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加,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英语水平也成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同时我国大学生英语实践能力差也是不争的事实。很多大学生都表示,英语学习主要依靠个人的努力,只要个人付出一定的努力,就会取得不错的学习效果。事实也证明,很多大学生英语考试成绩十分优秀,也考取了四六级证书。但现实中却无法和外国人进行简单的交流,也听不懂外国人表达的意思。根本原因在于当代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过于功利性,把英语学习当做继续升学或者就业的敲门砖,以提高考试成绩为主要学习目的,忽视了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近年来,教育领域越来越关注个体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研究认为,个体学习成效除了受智力因素、外部条件等制约之外,还与性格、意志、动机以及信念等内部动机有很大关系。其中动机被认为是影响学习成绩的最重要变量之一。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维持学习者精力投入和学习热情的重要情感因素,学习动机强烈则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能够长时间的保持饱满的学习状态。如果学习者不具备正确的学习动机,一切将无从谈起。作为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大学生摒弃传统的功利性学习动机,以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作为学生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三、强化大学英语学习动机的策略

1.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的制定是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功利性的学习动机下,很多大学生根据考试安排和课程设置等来制定学习计划,往往会陷入题海战术,以死记硬背等学习方法来短时间提高学习成绩。《大学生英语课程要求》中将大学生英语学习目标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级别,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以提高英语综合实践能力为最终学习目标,尤其要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里有几个注意的问题:一是学习计划的制定要具体而详细,最好分别到每一周、每一天的具体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这样才能督促自己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学习计划是动态调整的,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学习者发现学习效果和学习计划有所出入时,要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充分发挥学习计划的引导和督促作用。三是学习计划的制定要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过于简单,不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动力和决心。如果过难,则会打击学习者的动力和信心。

2.加强情感驱动。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对学习活动最好的刺激莫过于兴趣,兴趣能使一个人的努力到达惊人的程度。《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明确提出,情感是影响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将学生的情感态度放在重要的地位。首先,创设期望情感。教师和鼓励和期望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对于英语教师而言,要摒弃过去教师高高在上的教学思想,而是走进学生,和他们做朋友,创造一种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对学习后进者或者偶发性学习不良者要及时鼓励和引导,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次提问,及时解答。并帮助他们找出学习中的问题所在,帮助他们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克服心理焦虑和不安情绪,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其次,创设稳定情感。所谓稳定情感是指在英语学习中保持一贯的高效的学习动机,不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和冲击,从而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英语学习是长期的和持续的,并不会因为英语课程的结束、证书的考取等因素而结束。作为一种语言,英语学习伴随终身,毕业入职之后也要继续加强学习,因此要保持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神。

3.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富有生气的内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大学生有激情和活力,个性张扬,对事情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而传统的英语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屡见不鲜,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造成大学生学习成绩止步不前。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要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例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负责布置任务,为学生创设情境化的模拟场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学习。这里教师要把握几个原则:一是教学任务的选择要与所讲授的内容相契合;二是教学任务不要紧紧局限于教材,最好和学生的专业方向相适合,这样有利于让学生熟悉真实的工作场景;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和探究活动予以指导和评判,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既意识到各自的问题,又能看到别人的问题,从而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当然,这就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组织能力提高了要求,英语教师要有开阔的视野,要了解当前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发展特点,使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前沿。

总之,学习动机是影响大学生外语学习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大学英语教师要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适时纠正其消极动机,并及时强化其积极动机,增强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自主学习 激励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4.079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gram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the inherent consistency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In the specific operation of the process should ensure that: students are the main bod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college projects, guide students to change the learning style and enhance interest in learning, change the educational ideas and create a learning atmosphere.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gram; autonomous learning; incentive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人类所掌握的文化翻天覆地的增长,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模式已不再满足大学生学习的需求,呼吁着学校改革管理制度和教师改革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社会创新的主力军,大学生的独立思想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推进作用,独立思想又跟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密不可分,所以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①但是,从目前高校教学管理现状可以看出,培养大学生自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理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从多层面来激励大学生自主学习。

1 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

1.1 自主学习的概念界定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自主”、“创新”、“主动”等词语在教育实践中屡见不鲜。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通常是指学习者个体能在自身主动意识下自觉、主动、独立的学习,学习者主体对学习过程充满兴趣,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进度、评价学习结果,能够自主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②固然,教师这一角色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也应发挥好引导的作用。

1.2 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义

1.2.1 大学生自主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信息大量增长,要处理、应用这些信息,学习本身成为一种需要,《学习的革命》一书即是这一观点的代表;随着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到来,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中指出:“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础,同时终身教育的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包括其中每一件事情,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世界上没有一个终身的而又分割开来的‘永恒’的教育部分。”③因此,加强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学习者的任务迫在眉睫。

1.2.2 大学生自主学习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

从高校的三大任务“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中可以看出,教学工作是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度模糊了高校改革者的眼睛,导致高校培养的学生思维僵化、创新能力低下,缺乏自主性和适切性。因此,通过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符合当下素质教育和时代教育的要求,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1.2.3 大学生自主学习是个体发展的要求

首先,自主学习可以弥补个体学习的差异。有研究表明,自主学习策略能够解释近80%的成绩变异。④也就是说,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在成绩上追上80%的差距,自主性强的同学能够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且通过自我调节来提升学习成绩;其次,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自主学习过程,学生更多地依靠自己去思考问题、挖掘知识,参与实践,逐步改变依赖教师控制、围绕课堂和书本的学习局面,更容易提升学生自身的潜力以及提高创新能力;最后,自主学习是个体终身发展的需要,每个个体走出校门之后,缺少了学校这种学习的氛围和动力,靠的只能是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式。

1.3 大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

1.3.1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刚性缺乏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是实施自主学习的一个外在条件,它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提供学习资源来营造学生“自主”的氛围。学分制作为一种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可以为学习的自主学习提供便利的条件。然而,多年来,我国高校的学分制搞了这么多年还是“有名无实”,⑤严重地阻碍了大学生自主学习氛围的营造。

1.3.2 教师课堂教学注重内容传授忽略学习方法指导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接受性学习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将前人的成果内化为自已的知识,因此,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偏重知识内容的传授,而忽略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心理特点,是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的一大原因。教师注重将书本上的知识或者自己的研究成果单方面地传授到学生,而不清楚学生真正需要的是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

1.3.3 大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挖掘学习兴趣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大学生的思维出现定势,难以认识到主动学习、基于信息、以多媒体为手段和建立在网络之上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性,造成学习自主意识的缺乏和学习策略的单一。同时,部分学生因缺乏充分的自我意识和学习兴趣,自主性不能调动起来,在学习过程中,目标迷茫、策略不当、内容模糊等都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2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作用

2.1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历史发展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⑥2006 年,教育部选取部分高校试点,开展了以在校大学生作为项目负责人进行科技创新项目的研究工作。2007 年,教育部将“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纳入“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范围,划拨专项资金,并在全国推广。近年来,创新创业项目已在我国高校大规模开展起来。仅2014年度而言,共有117 所部属高校和31 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上报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教育部审核通过的高达25474 项。⑦且这数据是逐年上升。

2.2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作用的可行性分析

2.2.1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政策需要

大创项目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当中,通过对项目的落实,使大学生在不断实践过程中,学习到课堂理论教学中无法学到的知识。在训练计划项目中,要求大学生自己来选择项目课题,并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大量资料的查询、分析、整理,以及团队合作、组织实施等一系列的过程,锻炼自我实践能力。在项目开始到完成全过程当中,使大学生能在实践当中,培养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进而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2.2 自主学习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学习需要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充分调动他们在学习上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实现教学相长,才能达到。因为创新不是模仿,不是被动的学习,尽管每个个体都是学习的主体,但是,为谁学、学什么、怎么学、向谁学等这些最主要、最基本的问题,只有依靠学生这个体自主解决,教师只能起到基础性的教育引导作用。

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好大创项目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作用,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3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政策

我校于2012年出台了《韶关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指导“大创项目”的实施。管理办法中从不同的层面制定了激励政策来保障项目的顺利开展。总体而言,效果显著,参与大创项目的学生逐年增加,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的数量也逐年增加,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创新思维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学校出台的一系列激励政策息息相关。

2.3.1 学生层面

参与项目的学生立项并顺利通过结题验收,可以按照《韶关学院创新实践学分实施办法(试行)》(韶学院〔2011〕164号)认定创新学分,在各类评奖评优时获得相应加分。国家项目负责人8学分,成员4 学分;省级项目负责人6 学分,成员3 学分; 校级项目负责人2学分,成员1 学分。对取得阶段性成果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由学生(项目组负责人) 提出申请,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后,经学院审查,且认定该项目与负责人所学专业相关,学校批准可作为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继续进行;对于研究成果已经达到毕业论文(设计)要求,可代替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

2.3.2 教师层面

对指导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教师,学校根据《韶关学院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计算其教学工作量,并依据《韶关学院教研积分计算及奖励办法》计算教研积分和给予积分奖励。鉴于近两年部分项目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存在“重立项、轻结项”的现象。我校于2014年对教科研积分奖励进行了改革,由原来的“立项分20”改为“立项分10,结项分10”,以此来调动指导老师的积极性,保证学生项目的过程监督和项目的质量。

2.3.3 学院层面

在《韶关学院二级学院绩效考核办法》(试行)中,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立项建设的学生项目,通过结题验收后,创业实践项目每项加6分,创业训练项目每项加5分,创新训练项目每项加4分。这也极大地激励了各二级学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重视,从立项、研究过程及结项各方面均加大投入,从而保证了项目的质量。

2.4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下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操作机制

一系列激励政策的实施在于创造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结果的变化,然而这种变化能否被学生所接受,还取决于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个人操作机制。

2.4.1 学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主体

大创项目的实施原则为“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⑧大创项目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下转第178页)(上接第167页)个人或团队的形式来开展调查,撰写报告,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教师在整个项目的进程主要是起着指导的作用,教师不能将学生大创项目的实施变成自身研究课题的一部分,这样会剥夺了学生作为项目的主体性,只有承认学生是大创项目的主体,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2.4.2 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兴趣

针对目前大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被动学习、学习兴趣不强的现状,在大创项目的管理过程中,要鼓励创新,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引导学生从“课堂中心”和“教师中心”的传统学习模式向“探索问题”和“学生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转变。同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通过定目标、找资料、撰写报告,慢慢地学生能够在整个过程中挖掘自身的学习兴趣点,找准方面,为以后人生方向奠定基础。

2.4.3 转变教育观念,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由于知识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更要渗透到实际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因此,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也不能仅仅是理论性的知识,而更多地应该是实践的能力。因此,高校应转变教育观念,以大创项目的实施为契机,在教学、管理及服务各层面上多开展一些自主学习项目,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文系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地方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激励机制建设”(GDJG20141233)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 郑金洲.自主学习[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5.

② 吴希红.自主与引导――基于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引导策略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4-35.

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2.

④ 张勇,潘素萍.齐莫曼的自主学习模型理论与启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1):48.

⑤ 李志宏.美国、日本、中国学分制之比较及完善我国学分制的设想[J].中国大学教学,1994(4):11.

⑥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EB /OL].

篇7

关键词:英语学习;僵化现象; 原因;对策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大学英语教学取得过不少成绩,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及问题。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外语学习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像初期那样稳步前进,而是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这就是出现了僵化现象。作为第二语学习中的常见现象,语言僵化一直是外语习得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一个非常难以解决但又亟待解决的难题。 

1、僵化现象的含义 

纵观国内外研究僵化现象的资料显示,僵化兼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母语的词条、规则和系统倾向保留在与目的语相关的中介语中;二是指外语学习达到一定阶段、一定程度后就不再像初期那样稳步前进,而是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 

2、僵化现象的表现特征 

在英语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经过几年的大学英语学习,学生的英语能力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也有很多同学通过了四级甚至是六级考试,但是大多数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不高,主要表现在:听力理解能力达不到要求,大多数学生听不懂快速的句子和熟悉的内容;阅读能力是很多学生所认为的强项,但是词汇量是大多数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拦路虎;学生的翻译能力是亟待提高的一个方面;写作方面具体的语言表达上同样存在各种各样的反复出现的类似错误;口语能力也不容乐观,无法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手段仅仅局限于中学学到的词汇和句型,而新学的语言点不能付诸实践。以上信息表明,在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学习完成时,多数学生也许顺利通过了考试但是综合能力却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 

 

二、大学英语学习中僵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Selinker提出中介语理论并指出:95%的第二语习得者只能停留在中介语阶段,因为第二语言习得是在人的大脑“关键期”之后原有的习得机制已经退化的情况下进行的,语言可塑性大大退化,造成语言发展能力停滞,即僵化。僵化现象是外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与教和学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引起英语学习的僵化现象的原因错综复杂,曾经有多位研究者就这一现象给出了各种理论上的解释。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 

1、学生的个人因素 

(1)心理障碍。 在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活动中,有很多学生无法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爱面子,怕丢人,担心英语讲得不准确,过分注重自我形象,使他们不敢在课堂上或大庭广众之下将自己的问题暴露出来,即使被点到,他们要么不吭声,要么要求用汉语讲,根本达不到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互动的目的。还有很多学生存在自卑心理,最擅长的一句话就是 “sorry, I can’t.”或者就是 “My English is poor.” 很多学生告诉我他们学习英语不是出于兴趣,而是来自社会就业或家庭的压力,所以敷衍应付者居多。 

(2)兴趣的减少。 英语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兴趣和目的是影响语言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基础知识欠缺,学习中障碍颇多,因此根本不可能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进入大学就意味着他们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专业和课程,那么本来那些以高考为目的而被迫学英语的学生就把兴趣转移到了其他专业上,对英语仅要求过级而已,缺乏真正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机,也不注重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僵化现象也就随之出现了。

(3)机会的不足。 进入大学后,每周的英语课时仅限4个学时。由于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和机会相对减少,而每节课要学习的信息量却大大增加,要求掌握的内容很多,因此很多的教学重点都是放在精读上,学习词汇方面,根本就没有机会练习口语,更别提听力了。 

2、教师和教材的因素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很多教师从一开始就认为学生基础很差,而且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达到考试的要求即可,所以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口干舌燥、滔滔不绝地讲解着,而学生在默默无声地做着笔记,也有的在看报纸或者打瞌睡,教师认为这节课上完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学生也觉得记住这些东西跟他们的现实距离是如此遥远,根本就毫无兴趣。因此,老师只能唱独角戏,这样本来一个和谐的完整的教与学活动,却成为了老师和学生的负担。 

目前,很多高校的英语教学仅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班教学,因此,教师也无法做到因材施教。英语教学只在课堂上进行,使学生很少有机会跟英语国家的人进行直接交际,所以英语的学习就很难在文化层次上得到提高,也大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三、解决僵化现象的措施 

 

如何打破大学英语教学停滞不前的现状,需要从教师到学生的全方位的努力,更新观念,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首先学习者要排除自卑和依赖心理,要改变英语学习的观念和态度,转变把英语学习视为考试过关或谋取职业不得已而学之的思想,不要被动地在老师的安排下学习,要有意识的随时改进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注重英语综合能力的训练,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并有计划安排自己的课外英语学习和练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各种各样活动为学生营造英语环境,探索新的课堂模式,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的介绍和引导。最后,我们还应该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教材,设置语言环境,教师就能如虎添翼,轻松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大学英语教学的成果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必定会缓解僵化、柳暗花明,赢得一个光明灿烂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陈慧援.关于语言僵化现象起因的理论探讨[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37-43. 

[2]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外语学习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173. 

篇8

关键词:教学内容;有机化学;学习兴趣;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105-02

一、引言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以及有关理论和方法学的科学。作为化学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的有机化学,其内容渗透至各个学科,是理工科院校化学、制药、化工、应有化学、高分子、生物、材料、冶金环境等专业的必修的主要基础理论课程,为后续理论课程、毕业论文、科研工作、生产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其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笔者近年一直从事有机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认为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本文结合近年在有机化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就兴趣缺失的原因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企业生产、化学史、学科前沿结合,谈谈体会和实践。

二、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兴趣缺失的原因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有志必有趣,有趣必有志,趣从志生,志能生趣。”对有机化学兴趣的缺失不仅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甚至影响学生情感品质的培养。可见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兴趣,是理工科化学类有机化学教学重中之重。目前部分学生对有机化学学习兴趣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有机化学学科的原因。有机化学学科本身具有“多”、“杂”、“抽”、“偏”等特点,因而学生难以对有机化学产生兴趣。有机化学种类繁多,体系庞大,结构复杂,物理、化学性质多样,学生不易理清线索,不易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机化学存在大量抽象概念、理论,如原子、分子、晶体结构、电子云、化学键、活化能、立体化学、反应机理等,学生不易形成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不易发展化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有机化学普遍性中存在特殊性,一般规律中有特例,学生不易把握区分点,不易熏陶化学情感,难以激发终身从事有机化学工作的志向。

2.学生的原因。学习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造成兴趣缺乏。部分化学类的学生对化学类专业并不了解,不感兴趣;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缺乏理想、没有目标、没有动力;部分学生虽目的明确,但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没有真正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意志不足,不能培养学习兴趣。对于内容抽象、思维跳跃较大、理论性较强、趣味性较少的有机化学的学习更需要学生自主钻研,但有的学生缺乏吃苦精神和深入钻研的精神;有的学生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思想严重;有的学生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自暴自弃等;有的学生学习方法和大学学习要求不适应、专业学习与业余兴趣间存在矛盾及心理上的不适应进一步制约了大学生对学习有机化学兴趣的培养。

3.教师素质因素。教师的品行修养、专业素质、学术背景和科研成果、授课水平及教学研究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提高。

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大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在充分考虑本校理工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和教学要求,本文结合近年在有机化学教学、科研工作的实践,就如何提高化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问题,谈一些教学内容上的体会和尝试。

1.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有机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求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知识及技能,学会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而且要会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故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确有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密切关注有机化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其次,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有机化学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学以致用。如在烷烃自由基反应中,联系到重大疾病的预防、材料抗老化,引起学生的思考;烷烃的应用中,联系到汽油的质量,再拓展到军事武器的装备与国防事业,唤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使命感;介绍烯烃时,引入水果、鲜花的催熟,再联系水果、鲜花的保鲜;烯烃的聚合反应讲解结束后,让学生从感受所穿衣服的外观稳定性、坚牢耐用性、穿着舒适性等,再拓展到材料性质、应用;介绍醇的磺化反应时,引入表面活性剂及其在洗涤、化妆品等日化、药品、石油开采及选矿等行业中的应用;讲解醇与磷酸反应时联系现代农药,引入现代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讲解醛与亚硫酸氢钠的反应、含氮化合物与亚硝酸钠的反应,使学生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等。将日常生活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让学生体会到有机化学无所不在,学习有机化学有广泛的用武之地,促进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振奋的精神投入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感觉到学习有机化学其乐无穷,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2.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关注社会问题。有机化学在推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努力中,已经并将继续显示出它的高度开创性和解决重大问题的巨大能力。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应将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社会经济发展、国防计划、人的自身发展等重大社会问题。如介绍卤代烃时,介绍含卤素的及其在医药中的应用,介绍氟利昂,提到臭氧空洞的形成及危害,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既能造福人类,又能给人类带来灾难。讲解Williamson合成醚的反应时,在讲解反应机理的基础上,以既能提高汽油抗震性又能无铅化、不造成环境污染的添加剂甲基叔丁基醚为例,介绍了工业上原子利用率为100%的甲基叔丁基醚的绿色合成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工艺的先进性对生产重要;苯甲醚的制备,介绍书本上的甲基化试剂硫酸二甲酯后,介绍现在工业上用无毒碳酸二甲酯使反应变得绿色经济环保。介绍羧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广泛应用在药物、食品添加剂、塑料生产中,但最典型的催化剂是强酸,腐蚀设备的同时又污染环境。有机化学正视这个现实,不断用有机化学理论和知识去寻找绿色的、原子经济性的生产工艺,提高收率,成功地解决了污染问题。在含氮化合物及其反应的学习中即引入这些化合物在医药、染料、食品的应用,也讲解这些化合物的滥用,比如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瘦肉精事件,让学生明白,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知识的方法,而价值观念则指导我们如何对待科学和技术。将社会实际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让学生体会到有机化学具有高度开创性和解决重大社会问题的能力,有机化学家负有重大的责任,而且可以大有作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学好有机化学的信心和兴趣,使学生的有机化学素养和科技素质在教学中得以不断提高。

3.与科研工作结合,介绍有机化学前沿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机化学从实验方法到基础理论都有了巨大的发展,显示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和活力。我们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科研实例进入课堂,将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并不是抽象的理论、生硬的概念,而是身边活生生的现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其学习兴趣。如在讲完杂环芳香化合物和金属有机化合物后,笔者扩展到了近年来从事的荧光染料领域,介绍其发光机理及其在生物分析、能源、仿生催化、荧光探针、光电材料、医药方面的应用,这样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又抓住时机,介绍了190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拜耳在有机染料方面的研究,实现了他母亲所希望的“使我们这个世界更加多姿多彩”的愿望,促进了有机化学与化学工业的发展;介绍了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下村修、马丁·查尔菲、钱永健发现和研究的绿色荧光蛋白让科学家们就好像在细胞内装上了“摄像头”,得以实时监测各种病毒“为非作歹”的过程。讲完碳水化合物(糖、淀粉、纤维素)的性质后,将知识扩展本学院生物质能源研究所的研究的可再生资源转化:生物质能源的前体成分之一——生物质基多元醇,可以通过生物质水解,比如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然后加氢转化为山梨醇(六元醇)、乙醇、丙酮、丁醇或从植物或动物的油脂中富含的脂肪酸甘油酯水解中获得甘油(三元醇),它们进一步转化为燃料和化学原料。这些内容渗透到教学内容中,构建学生的知识网络体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热情与兴趣,使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4.与化学史结合。著名化学家傅鹰曾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有机化学学科的发展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素材。我们在教学中将有机化学重要理论及重要的反应从它的孕育、产生和发展甚至扩展到蕴含的科学、人文精神及社会贡献去解读这些知识,将书本上静态、抽象理论和反应变成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知识。如范特霍夫和勒贝尔的碳四面体的结构理论、凯库勒梦中的苯环结构式、伍德沃德和霍夫曼的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布朗硼氢化反应、狄尔斯和阿尔德的D-A反应、格氏试剂的由来、黄鸣龙反应的偶然发现等。尽管这部分所占的教学比重非常小,但通过引入化学史,不仅能使学生从发展的高度,以开阔的视野,全面深刻地理解有机化学知识,把握有机化学发展的规律,而且能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有机化学的今天和未来,激起补充完善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兴趣和动机,从而活跃思维,培养科学探索和创新精神,形成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5.与哲学紧密联系。有机化学学科从诞生之日就与哲学密切联系。一方面,有机化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有机化学家在哲学的指导中不断成熟;另一方面有机化学的发展为哲学提供了事实依据,哲学观点在有机化学成果的推动下不断进步。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将哲学观点融入教学: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全面、联系地看待所讲内容,注意知识之间的前后衔接,使学生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例如让学生在烷烃同系物的状态、醇的溶解性、羧酸衍生物化学性质中体会质量互变规律;在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芳环上取代基定位效应中感受对立统一规律;在烯炔还原、醛酮亲核加成、杂环芳香化合物酸碱领会共性和个性;在常温下、高温下烯烃与氢卤酸的不同生成物,炔在Lindlar条件下与碱金属在液氨发生还原得到顺式或反式产物,醇的分子内、分子间的脱水感受内因和外因的作用、现象和本质;由烷、烯、炔、卤代烃、醇、醛酮、羧酸、羧酸的衍生物相互转化中体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在杂化轨道理论、构象理论、共轭理论中进一步感悟到社会及人与人之间也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制约,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等。教学中渗透着哲学思想,以简明的哲理突破抽象的有机化学问题,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其兴趣,增强求知欲;有助于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篇9

跨国交流日趋频繁带来了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巨大需求,大学作为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具有过硬的英语语言能力,但是却不具有语言背后文化以及思维。跨文化交际人才的质量因此大打折扣,不能够很好地承担起跨文化交际桥梁这一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英语跨文化教学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很多大学都开始探索英语跨文化教学方法。虽然目前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这就要求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需要进一步的创新,从而有效提升跨文化交际人才质量。

一、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概述

语言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工具,同时其本身还是一种文化载体,可以说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正是因为语言本身带有太多的文化内涵,才使得语言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教学,同时也是文化的教学。大学英语是我国大学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是指在英语教学中,不仅仅注重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英语背后的文化、思维、风俗等,让学生全面了解、熟悉英语国家这些方面的内容,从而更好地提升其交际能力。实践证明,了解英语文化以及思维之后,可以更加有利于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提升。从目前英语教学发展趋势来看,跨文化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改革方向,借助于这一教学模式,可以较好地破除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下,学生仅仅将英语作为一种工具进行学习,而忽视英语文化以及思维学习这样一种情况。

二、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主要是教学理念不到位、教材内容不合理、测评方式有欠缺、学生学习不积极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效果。

(一)教学理念不到位

大学英语教师没有树立跨文化教学的理念,作为英语教学的具体实施者,英语教师在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绝对不能被替代。现实情况却是在现有英语教学模式下,很多大学英语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了词汇、语法、阅读等方面,没有注重对于不同语言背后文化、思维等方面的教学。在这种教学理念下,学生仅仅是掌握了语言,但是却难以了解语言背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维,这对于以后的跨文化交际是一个不利影响。

(二)教材内容不合理

教学设置不合理对于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来说是一个负面影响,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依据教材来进行的,因此教材是否合适对于跨文化教学效果来说影响甚大。当前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存在很多的问题,忽视对于西方英语国家文化风俗的介绍,且教材内容陈旧,完全与西方国家社会发展脱节,不能够真实反映出这些国家的风土人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跨文化教学的开展。

(三)测评方式有问题

现有的大学英语测评最有约束力以及导向性的就是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但是观察这两个考试的重心依然是词汇、阅读、听力等方面的,没有针对英语文化方面的考核。在这一指挥棒下,学生学习精力自然就会放在词汇学习方面,不会太多的关注英语国家文化,这也会影响到跨文化教学。

(四)学生积极性不高

目前大学英语课程地位比较尴尬,除了英语专业的学生之外,其他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四六级证书,顺利毕业或者将此作为就业敲门砖。因此,其对于跨文化学习并不积极,不愿意耗费更多的时间以及精力来进行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思维的了解等,没有学习兴趣以及动力,这也对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实施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对策

针对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结合跨文化教学的内涵以及要求,立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跨文化教学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决定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目前高校英语教师跨文化教学理念的不足必须尽快改变,需要大学英语教师树立跨文化教学理念。大学英语教师要加强英语文化、思维的学习以及总结,在做好英语知识教学的同时,将英语文化学习置于一个更加重要的地位。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给英语文化学习更多的学习时间。大学有条件的话可以选派英语教师到英语国家去学习,切身感受当地风土文化,从而更好地开展跨文化教学。同时,大学英语教师也要积极参加相关培训,高度关注跨文化教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不断充电,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二)调整教材内容

在教材内容方面,大学英语教材中应增加介绍西方国家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全面了解西方文化内容,同时对于英语语言的思维也要进行讲授。教材内容在囊括教学知识点的同时,要兼顾文化介绍,协调好语言学习以及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教材内容要做到及时更新,紧跟时展步伐,充分考虑学生兴趣以及西方国家的实际情况。举例而言,可以穿插一些电影片段来进行文化知识的普及,让学生在这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教学内容中,不断接受西方文化熏陶。

(三)完善测评方式

借助于评估引导,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升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效果。大学对于现有的英语教学评价模式以及评价内容进行变革,注重对于大学生英语文化方面的评估,利用评估这一指挥棒来引导学生的努力以及学习方向。尤其是在英语四六级考试方面,很有必要加入西方文化的内容,将语言考核以及文化考核融为一体,确保考核内容的全面性,从而迫使大学生更多的关注文化差异。教师以及学生在测评考核引导下,会自觉地将更多的精力以及时间放在文化学习层面。

(四)强化学生激励

篇10

【论文摘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僵化现象是一个极其普遍的问题,多年来已经成为困扰我国外语教育与学习的一个难点。探讨僵化现象的起因对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分析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大学英语教学停滞不前的现状进行分析释因,探讨了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僵化,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就如何缓解僵化现象提出了教改措施。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大学英语教学取得过不少成绩,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及问题。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外语学习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像初期那样稳步前进,而是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这就是出现了僵化现象。作为第二语学习中的常见现象,语言僵化一直是外语习得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一个非常难以解决但又亟待解决的难题。

1、僵化现象的含义

纵观国内外研究僵化现象的资料显示,僵化兼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母语的词条、规则和系统倾向保留在与目的语相关的中介语中;二是指外语学习达到一定阶段、一定程度后就不再像初期那样稳步前进,而是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

2、僵化现象的表现特征

在英语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经过几年的大学英语学习,学生的英语能力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也有很多同学通过了四级甚至是六级考试,但是大多数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不高,主要表现在:听力理解能力达不到要求,大多数学生听不懂快速的句子和熟悉的内容;阅读能力是很多学生所认为的强项,但是词汇量是大多数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拦路虎;学生的翻译能力是亟待提高的一个方面;写作方面具体的语言表达上同样存在各种各样的反复出现的类似错误;口语能力也不容乐观,无法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手段仅仅局限于中学学到的词汇和句型,而新学的语言点不能付诸实践。以上信息表明,在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学习完成时,多数学生也许顺利通过了考试但是综合能力却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

二、大学英语学习中僵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Selinker提出中介语理论并指出:95%的第二语习得者只能停留在中介语阶段,因为第二语言习得是在人的大脑“关键期”之后原有的习得机制已经退化的情况下进行的,语言可塑性大大退化,造成语言发展能力停滞,即僵化。僵化现象是外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与教和学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引起英语学习的僵化现象的原因错综复杂,曾经有多位研究者就这一现象给出了各种理论上的解释。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

1、学生的个人因素

(1)心理障碍。 在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活动中,有很多学生无法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爱面子,怕丢人,担心英语讲得不准确,过分注重自我形象,使他们不敢在课堂上或大庭广众之下将自己的问题暴露出来,即使被点到,他们要么不吭声,要么要求用汉语讲,根本达不到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互动的目的。还有很多学生存在自卑心理,最擅长的一句话就是 “sorry, I can’t.”或者就是 “My English is poor.” 很多学生告诉我他们学习英语不是出于兴趣,而是来自社会就业或家庭的压力,所以敷衍应付者居多。

(2)兴趣的减少。 英语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兴趣和目的是影响语言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基础知识欠缺,学习中障碍颇多,因此根本不可能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进入大学就意味着他们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专业和课程,那么本来那些以高考为目的而被迫学英语的学生就把兴趣转移到了其他专业上,对英语仅要求过级而已,缺乏真正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机,也不注重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僵化现象也就随之出现了。

(3)机会的不足。 进入大学后,每周的英语课时仅限4个学时。由于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和机会相对减少,而每节课要学习的信息量却大大增加,要求掌握的内容很多,因此很多的教学重点都是放在精读上,学习词汇方面,根本就没有机会练习口语,更别提听力了。

2、教师和教材的因素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很多教师从一开始就认为学生基础很差,而且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达到考试的要求即可,所以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口干舌燥、滔滔不绝地讲解着,而学生在默默无声地做着笔记,也有的在看报纸或者打瞌睡,教师认为这节课上完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学生也觉得记住这些东西跟他们的现实距离是如此遥远,根本就毫无兴趣。因此,老师只能唱独角戏,这样本来一个和谐的完整的教与学活动,却成为了老师和学生的负担。

目前,很多高校的英语教学仅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班教学,因此,教师也无法做到因材施教。英语教学只在课堂上进行,使学生很少有机会跟英语国家的人进行直接交际,所以英语的学习就很难在文化层次上得到提高,也大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三、解决僵化现象的措施

如何打破大学英语教学停滞不前的现状,需要从教师到学生的全方位的努力,更新观念,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首先学习者要排除自卑和依赖心理,要改变英语学习的观念和态度,转变把英语学习视为考试过关或谋取职业不得已而学之的思想,不要被动地在老师的安排下学习,要有意识的随时改进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注重英语综合能力的训练,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并有计划安排自己的课外英语学习和练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各种各样活动为学生营造英语环境,探索新的课堂模式,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的介绍和引导。最后,我们还应该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教材,设置语言环境,教师就能如虎添翼,轻松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大学英语教学的成果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必定会缓解僵化、柳暗花明,赢得一个光明灿烂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陈慧援.关于语言僵化现象起因的理论探讨[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37-43.

[2]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外语学习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173.

[3]吴丁娥.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过渡语及其僵化研究[J].外语教学,2001,22(3).

[4]刘晓红 郭继东.过渡语僵化现象情感成因[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5):78-81.

[5]夏谷鸣.外语教师的语言观与外语教学改革[J].中学文科,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