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会计核算流程范文

时间:2023-09-12 17:19: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商会计核算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商会计核算流程

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核算环境;财务会计核算

一、电子商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企业决策重要的指导信息,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指出发展道路,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使企业更好发展。财务会计的网络信息化正在向成熟方向发展,将财务会计与网络技术相结合,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从而真正使财务会计更快更强地随着电子商务发展。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企业与客户的交易过程和业务活动会通过网络交易的方式实现,同时财务的主要内容也不单包括融资、筹资和资金管理等一些传统的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需要的信息和数据能够快速收集和查询,并加以运用,简化交易流程,也能提高工作效率,最终使企业增加利润。

二、电子商务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1.对会计主体的影响

会计主体体现了企业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反映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由一些具体相对独立的经济活动组成,而每个经济活动之间互相联系,促成一个整体。它规定了会计核算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会计主体中最为关键的是企业在商品经济中的位置。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公司组织形式,它们都是一个实体。但由于互联网的发展,衍生出一些虚拟企业的虚拟商品交易。因此,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因为会计电算化实现了虚实主体的结合,在其简繁方面和相关工作方式上有很大的影响。

2.对持续经营的影响

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很难预测能够经营多久,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和社会需求的日益变化,常常使企业的主观愿望和实际情况相矛盾。在这样一种不确定的情况下,会计在实践中只能作出一种假设,即企业在能够预见的未来可以一直存在,同时完成其预定的各项目标。只有这样,才可以确定会计职能的程序和方法,建立会计核算的原则要求。

3.对会计分期的影响

如今,在网络环境创造的财务体系下,应该随时得到需要的会计信息,并及时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作经营决策。企业的管理者就可以随时掌握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随时随地掌握会计信息。因此,企业就可以不去划分会计期间,同时这个假设也就不存在任何价值。

4.对货币计量的影响

货币作为一种特殊性质的商品,它的自身价值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而要让会计核算根据货币自身的变化作及时调整并不容易,这就引出假设币值保持稳定不变的会计假设。因此,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就需要不考虑在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中变化的因素,从而准确地计量会计主体的相关成本,保持会计期间数据连续且有效。但在电子商务环境的影响下,由于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虚拟企业、网络银行等网上交易逐渐增多,电子货币也随之出现。

三、基于电子商务完善财务会计核算的对策

1.在财务核算安全方面的对策

第一,建议完善相关电子商务法律制度。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对电子资金的结算并没有详细地规范。同时,也暴露出商务迅猛发展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加强立法措施,建立健全法律环境,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优越的条件。第二,提高数据的可靠性、有效性。加强数据生成时的有效性确认,在存储、传递过程中加强管理控制,将数据备份交给不同人员保管,避免因个人利益而篡改数据信息的可能,以此来保证会计信息在交易中的可靠性。

2.在会计专业技术人才方面的对策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会计人员提出更高要求,就需要普及电商会计知识,通过各种培训教育方式培养懂管理、懂技术的综合型会计人才,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实践能力,以此来更好地适应电商会计工作,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通过系统学习、经济决策和知识创新,促进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在会计软件改进方面的对策

第一,在网络技术方面。网络软件公司要维护好管理,避免使用者泄漏电脑数据,遭到病毒攻击,从而导致重要的数据被篡改。第二,在网络财务方面。账务处理功能可以很好地为用户在网上实现,比如网银支付、申请报税等,后台还可以远程对账单,以便查账,这些功能都使财务会计软件非常简单容易上手,并且实用。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局限性不再单一,可以在不同地区数据、报表编制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相关工作。与此同时,现代电商会计所需的会计专业工作人员必须要通过不断努力,提高自己在会计基础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加强掌握财务软件的熟练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使电子商务发展。

四、结语

篇2

1、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进入信息化的基础,是高校领导层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会计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从总的情况看,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会计电算化的形势和基础都比较好,基本完成手工会计记帐向电脑会计记帐的转变。随着新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会计电算化正从简单的会计核算系统向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转变,形成以会计软件为核心,融管理、计划、分析为一体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各级各部门都广泛应用会计软件,实现了从DOS平台迅速向Windows平台转变;后台数据库正逐渐由XBASE数据库向互联网络数据库转变。

2、从会计系统的情况看,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跟不上需要,操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部门管理不够科学,安全,相应的管理措施明显与现实不符,存在漏洞;优质商品化的会计软件少,性能不完善,缺乏兼容性,致使重复开发过多,造成资源浪费;会计软件频繁升级;当前会计软件无法满足会计数据保密性的要求;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会计电算化中未充分应用,商品化软件开发推广与实际应用存在差距。因此,高校财务系统会计电算化的这些现实说明,高效、务实、安全、稳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任重道远。

二、高校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对会计电算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在有些地区高校会计电算化开展的程度非常低,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单位部门领导和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领导存在着一种“重硬轻软”的思想,重视对硬件的投资而忽视对软件的投入,甚至有些单位使用盗版的财务软件。部门会计人员也认为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形式,以至于有些高校花钱买了软件却没有真正使用好。事实上,实现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记账技术的革命,而且对于会计学科本身也是一次大的革命,可以使会计人员能从繁琐的记账、算账、报账的苦海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资金管理、资金分析、资全评测中,进一步深化会计职能。

2、财务软件没有体现内部控制观念

现行的财务软件虽然具有操作员权限限制功能,但是可以设置几个不同的操作员,通过转换操作员姓名来进行不同的会计操作,从而使得权限管理形同虚设。例如,记账凭证录入人员可以通过改变操作员姓名对凭证进行审核,使审核功能流于形式。另外,各功能模块之间缺乏牵制,即使“明细账”和“总账”不符,也依然可以报出财务报表这样轻则易造成财务信息错弊,重则会造成违反财经法规现象的发生,给学校经济管理带来隐患。

3、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差,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电算化面临以下风险:(1)实际操作中存在风险。主要表现在制订措施不全或缺乏有效监督,导致的现象时有发生;(2)计算机维护过程中存在风险。如缺乏必要的防病毒意识和措施,对利用计算机犯罪知之甚少,缺乏相应的控制措施;(3)会计档案形成和保管过程中存在风险。如没有及时备份、或备份数据没有定期检查,凭证、账簿没有及时打印等。

4、财务信息网络化使得利用计算机犯罪成为可能

实行网络管理后。单位会计资源实现共享,这就给予某些通晓网络知识且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计算机犯罪提供了机会。再则,计算机对磁场、灰尘、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十分敏感,可能会因此导致计算机出现错误,出现丢失或破坏数据的现象。如果不对计算机系统实施特别的安全监控措施,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就无从谈起。

5、缺乏合格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

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计算机学、管理学、会计学、信息学于一体的边缘学科,虽然大多数会计人员已接受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应用还有较大的距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复合型人才欠缺。目前既懂会计又熟悉计算机的人员相当少,这势必会影响我国高校会计电算化的进程。2 会计电算化培训内容滞后。计算机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硬件和软件操作系统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而目前的教材却是几年前的,会计人员通过培训所学的知识回去后却无用武之地。3 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中缺乏会计电算化由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中,并没有将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项内容来培训,致使会计人员缺乏再培训和定期考核的机会。

三、强化高校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措施

1、加强高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使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变化,给高校的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因此,建立一套适应高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势在必行,可以把高校电算化内部控制分为管理控制和日常控制。

管理控制主要是对计算机会计系统涉及的各个部门和人员而言的,通过管理控制,可以使各个岗位各司其职,协调和理顺他们问的关系,使舞弊和犯罪的几率减少到最低。它包括:(1)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组织机构,如:可设置会计主管、微机操作、审核记账、系统维护、数据分析等岗位,形成相互稽核、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机制;(2)完善系统操作控制,如:建立完善的计算机操作管理制度,明确职责、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3)加强系统安全控制,如强化密码机制、制定防病毒措施、认真做好数据备份等等;(4)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应开展全程内部审计。

日常控制是指会计电算化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经常性控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证高校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使反映的经济活动情况准确可靠,达到预期的管理控制目标。它包括:(1)采用的会计核算软件应具有防范会计数据输入差错的功能,能够通过平衡关系控制、科目对应关系控制、凭证连续编号控制等来自动检测数据的准确性;(2)系统要有数据必须经审核后才能登账的控制能力,要有防止或及时发现在处理过程中数据丢失、重复或出错的控制措施;(3)采取各种输出控制及审批措施,保证打印输出的账本、会计报表及其它会计资料准确无误;(4)妥善保管存有会计信息的磁性介质或其他介质,存放地点应防高温、防漏、防尘、远离强磁场,并定期进行检查和复制,坚持双重备份制度,防止会计档案丢失。

2、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实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更高要求,除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外,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并正确规范地运用于目常的会计事务中。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初,为确保系统安全有序运行,充分发挥计算机的潜能,我们把提商会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具体措施,根据岗位分工情况、会计人员掌握计算机知识层面情况,分层次针对性地进行系统培训,在规定的最短时间内取得软件使用上岗证,会计人员都取得中级以上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证书。使之成为既精通会计又精通计算机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确保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的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保证硬件、软件的安全运行。

3、高校会计人员与管理者应积极寻求与网络会计的发展趋势相适应

目前,高校会计人员和高校的管理者要以开放的眼光来构架新一代的高校会计电算化系统和现代高校的管理信息系统,并为适应网络会计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它将促使会计人员必须懂得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开发与设计和软件操作等一系列新的技能和知识。不仅要掌握国际会计理论和方法,而且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不仅要具备有关预测、决策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而且应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能力。

4、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监督作用

查错防弊一直是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提高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难度,传统的工作方式已不适应需要。建议审计人员对付计算机舞弊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根据财经法规。通过对会计资料的直接审计查出会计信息错弊;二是通过审核和评估内部控制系统,对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和流程进行检测,发现系统的弱点和不足,提请被审计单位改善,同时通过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来预防、查处计算机舞弊活动。

篇3

关键词: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问题与对策

长期以来,在高职院校中财务管理和会计学专业课程一直沿袭着比较传统的考试方式,这给教师的阅卷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由于这种考试阅卷形式,学生经常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效率非常低。而在运用无纸化考试后,在计算机中不仅建立了相关的试题库,而且不同的计算机将会自动抽取、自动生成不同的题目,这种考试方式不仅减少了教学的工作量,还可以更加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运用,使财务管理考试变得更加合理更具科学性,从而使会计专业考试得到改革,也使管理效率得到提升。

一、高职院校无纸化会计专业考试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许多高职院校中,都开设了会计专业课程并输出了大量的会计专业人才。但由于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并不完善,所以在电算化技能和无纸化考试的建设发展上还比较滞后。

(一)电算化技能掌握不完全

在电算化教学中,学生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是一直处于模仿者的角色,失去了自我思考的权利。这种学习方法并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只能让学生在日后跟着教师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而学生并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操作,更不知道在实际的会计核算时用怎样的操作步骤更加合理,这种教学方式确实让学生掌握了软件的操作,却没有重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更没有解决学生所遇到的这些问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不能使学生的电算化技术得到提高,而且会对学生造成不利。由于学生电算化技术并不到位,在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时学生就会出现心虚、紧张等情况,导致操作时间不够,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等情况,甚至造成电算化流程整体出现错误的情况。

(二)无纸化考试练习不够

在高职院校中学生参加考试一般都是传统的纸质练习,会计专业考试也是以传统的模式进行,突然将纸质考试转变成无纸化的上机考试,考生因为缺乏日常的练习和操作,对考试没有心理准备,容易出现经验缺乏,操作不准确的情况。除此之外,考生的上机水平比较差,造成无纸化上机操作受到影响。在高职院校中,只有改善了这些问题才能使无纸化考试在高职院校中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大量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手段,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操作练习,使无纸化考试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二、会计专业无纸化考试概况

(一)运算环境及系统构成

在进行会计无纸化考试时,其操作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板块:考试题库管理、考试答案、试题评分、成绩统计等。如图1所示就是无纸化会计专业考试的结构图。

(二)考试系统运行流程

无纸化会计考试系统运行流程一般由试卷分析、考前管理、考试管理三个阶段组成。在考前阶段一般先要在考试系统中输入所有考生的名单,然后对考试的题目以及考试题库进行编辑;进入考试管理阶段后,考生首先要在考试系统中输入自己的姓名以及学号,系统就会出现考生的相关信息,当考生核实准确无误后就可以进入答题阶段;而进入试卷分析阶段后,计算机系统将自动对试卷进行评分,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

图1 系统功能结构

三、高职院校无纸化会计专业考试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增加学生电算化实践操作

目前,我国众多职业院校都是以课堂书本教学为主,学生的电算化实践操作机会非常少,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电算化操作能力,应当加强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电算化技术的培训。在一些高职院校中虽然学生能够经常使用电算化操作系统,但是由于教师传授的操作技巧以及学生领悟的操作过程存在问题,造成学习效果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而会计电算化操作系统是一项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学生不仅要不断进行操作练习和实践,而且要懂得其中的道理和内涵,才能准确掌握。故而,首先高职院校应当将这门课程重视起来,加强对这门课程的管理工作,并且对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职业院校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例如,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等等,教师可以经常通过这些资源向学生展示无纸化考试中的图表、图示、题目形式等,这样学生不仅能够非常直观地看到无纸化考试中的题目,而且这种边看、边听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更加容易记住。例如,教师可以将无纸化考试的考试页面以及考试题目通过截图的形式保存在多媒体中,让学生进行观看解答,学生经常这样做题就会习惯无纸化考试的考试页面,在考试时的紧张心理将会完全消除,通过这种最简单的方式可以很快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束语

无纸化会计专业考试的覆盖面非常广,所采用的系统也非常强大,考试题目所覆盖的范围也非常广。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应用无纸化会计专业考核系统,不仅能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会计知识,而且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电算化技能和计算机应试操作能力。与此同时,无纸化的考试方式还能减轻教师的阅卷量,并且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1] 应樱,徐红专.在会计职业岗位层次变化中探索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A].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下)

[C].江苏省南通市委、南通市人民政府,2012:2.

[2] 董茜.以“工作情景”为导向的高职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探讨[A]. 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 2012:3.

篇4

三个阶段 开创局面

尧都农商银行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为己任,历经“探索开拓期、产品推动期、专业服务期”三个阶段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实践,截至2014年9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08.99亿元,较年初净增13.23亿元,较同期增量多4.26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为9.78%,较各项贷款增速高6.47个百分点,实现了银监会提出的“两个不低于”目标,被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确立为“中小银行研究基地”;被银监会评为“2011年度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2012年度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表现突出银行”;被银监会选树为全国农村商业银行标杆银行28强。

2003年,尧都农商银行(时称尧都区信用联社)在积累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评定信用村镇的经验基础上,又将目光瞄准城内市场个体小微企业客户,以“评定信用商户、评定信用市场(街道)”为载体,发放5万元-30万元的无需提供担保的商户信用贷款。2011年,尧都农商银行以“研发丰富的小贷产品”为抓手,先后研发了“惠商通”“惠商宝”和“车融通”等系列产品,专业化,批量化的小微金融服务初其雏形。2012年2月29日正式成立小微企业贷款中心,迎来了小微企业专业化服务的新阶段。

三项要素 奠定基础

为奠定扶持小微企业的工作基础,尧都农商银行重点把握了三项核心要素。

推行“六单一精”管理新模式。在“微贷专营”的思路上大胆破题,实行“六单一精”管理,探索出专业化管理、集约化经营、流水线办结的“信贷工厂”新模式。“六单”,即:单列信贷计划。为了保证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从全行全年的信贷规模中单独切块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单独配置人力资源。银行按照“白纸作画”的理论,在新大学生中选聘小贷客户经理;单独客户认定与信贷审批。根据小微企业短、频、急的融资特点,缩减审批环节,推出了“提前介入、充分授权、两人调查,双人上会,三日放款”的专门流程,大大提高办贷效率;单独会计核算。对小微企业贷款业务进行独立的成本和利润核算,单独核算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经营管理业绩;单独考核管理。根据贷款户数、金额、利息收入、贷款质量、风险管理等指标对小贷客户经理进行考核;单独开发产品。该行在原有“惠商通”系列产品的基础上,为资金需求3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量身配制了“彩虹易贷”系列产品。“一精”,就是通过四道关口、五道防线和零容忍度,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透明化、全景式的流程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环节实现了对风险的有效拦截。

树立“五心文化”新理念。 “五心文化”就是“心之所至,力之所达,用心做事”的文化。一是以勤勉之心做微贷的“敬业文化”。发扬老一代信合人“走遍千村万企,道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服务千家万户”的吃苦精神,不畏艰辛、不怕麻烦、不避琐屑,把“小微贷”做成“大事业”;二是以诚信之心做微贷的“信用文化”。以义制利,以诚待人,以诚立业,以诚致远;三是以感恩之心做微贷的“共赢文化”。怀抱感恩之心,竭诚服务小微,做到替小微着想,为小微服务,让小微满意;四是以进取之心做微贷的“创新文化”。要想持续领跑小微金融,必须要创新驱动,追求卓越,突破自我、赢得未来;五是以敬畏之心做微贷的“自律文化”。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营造廉洁“小气候”,影响和改善市场信用的“大环境”。

确立“三个转变”新方式。小微金融对传统的信贷服务模式做了颠覆性改变,实现了从“坐等上门”到“送贷上门”的营销方式转变;从关注抵质押物到重视第一还款来源的担保理念转变;从拍脑袋决策到以小贷技术为支撑的审贷方式转变。

三方面着手 创造条件

尧都农商银行开展三项工作,为小微企业贷款创造条件。

运用微贷技术。一是信贷调查技术,注重客户第一还款来源;二是财务分析技术;三是分期还款技术,制定出科学合理付息还款计划;四是优化决策机制。分级授权,随机组合,两人上会,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真正实现了“三三制”,即:新客户三天放款,老客户三小时放款;五是风险控制技术,把好“四道关口”严控风险。通过透明化、全景式的流程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环节实现了对风险的有效拦截。

研发专项系统。为更好、更快地满足小微企业客户的资金需求,尧都农商银行以德国IPC技术为核心基础,切实结合临汾市场情况和客户实际情况,于2012年2月份独立开发了小贷管理系统,并于同年5月份上线运行。该系统的运行,集成了小微企业客户贷款项目和功能的综合管理系统,并与总行原有信息平台相结合,为客户信息管理、高效安全放款提供完善的系统支撑。

系统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主系统功能层次。包括:登记功能、分配功能、上传功能、预约功能、还款功能、贷后功能、黑名单功能、统计功能等;二是信息共享层次。通过先进的技术依托和信息管理,实现了与市办及总行信息数据的无缝对接。通过小贷系统的建立,实现了中心客户各类信息统一管理,进一步优化了客户信息管理流程,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业务开展的竞争力,为客户经理从贷前申请、贷中调查和审批到贷后监控的贷款全流程、快速度办贷提供了坚实基础。

构建制度体系。通过近两年的创新实践,尧都农商银行建立了《尧都农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管理办法(试行)》等十余项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为微贷业务合规经营、合规操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个全力提升 做保障

为了切实保障小微企业贷款的全面开展,尧都农商银行着力实施了“三个提升”。

全力提升产品适应性。针对小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经营状况,按照客户的行业、资金需求、担保方式等要素,研发了“彩虹易贷”系列产品:同时,针对小微企业客户普遍缺乏有效抵押物而导致“融资难”的问题,在充分市场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本着“零售业务批量做”、“增规模不增风险”的原则,优化产品组。

篇5

关键词:营改增 文化创意 影响

2012年,中央在继续深化落实2008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基础上,结合“十二五”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五大结构性减税政策,其中就包括了“营改增”措施。2012年1月1日,在上海市选择交通运输业与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改增”试点;2013年8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对交通运输业与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改增”工作,其中文化创意企业隶属于现代服务业而被列入“营改增”范围内。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21世纪新兴“朝阳产业”、“黄金产业”,正逐步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的重要支柱和发展动力;也是我国十二五时期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和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手段。但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需要面对国内外众多的挑战,税收政策无疑是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

本文重点分析“营改增”对文化创意企业的影响,并且针对现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营改增”的目标与税率

(一)“营改增”的基本目标

“营改增”的基本目标是公平税负。营业税计税依据是全部流转额――营业额,增值税计税依据是新增流转额――增值额。增值税较之营业税,避免了重复征税,进一步贯彻公平税负。“营改增”通过税收的重新安排,使营业税纳税人重复征税随之避免,从根本上确保行业总体税负不增或略有下降,从而促进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二) “营改增”后文化创意企业的税率

按照方案,文化创意企业应当缴纳增值税,不再缴纳营业税。一般纳税人适用6%的税率。对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的中小微企业,增值税征收率降至3%。“营改增”后,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管。

“营改增”之前,营业税作为价内税,营业额的确认原则是以全部收款金额作为营业收入的入账金额,而增值税属于价外税,应以不含税价格作为营业额入账。文化创意服务型企业一般纳税人适用6%的税率,而小规模纳税人,则适用3%的征收率。

二、“营改增”对文化创意企业的影响

(一)对文化创意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1、对文化创意产品定价机制的影响

影响文化创意产品服务价格的因素比较多,税收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营改增”之后,部分人认为企业税负降低了,产品的价格自然就会有所下降。其实不然,部分企业的税负会因成本无法抵扣而加重,并且由于价格抵扣机制,上游供应商会将增值税负担转嫁给下游消费者,这反而使得产品价格上升。

2、对文化创意企业结构的影响

“营改增”在推动文化创意企业转型升级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概括有以下两点:一是推动服务外包,形成了主辅分离;二是推动了设备的更新换代,带动其他业务的发展。因为增值税中的抵扣项,使得内的企业对设备的更新换代更加的重视,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的工作效率。文化创意企业通过内部的流程再造来分享税制改革成果,这将促进细化分工,从而推进企业转型和创新。

3、小型文化创意企业受到排挤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文化创意企业的资产规模普遍偏小,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很少。由于部分文化创意产业竞争激烈,提供同质化服务的企业很多,如果企业规模小,通常情况下根本没有议价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难以将调整价格转嫁到下游企业,只能自身消化吸收“营改增”后增加的税负,企业运营成本加大,难以有充足的资金扩大企业规模,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并且,上游客户通常为了保证自己能够获得正规的增值税进项抵扣发票,往往更加青睐于大型企业,小型文化创意企业难以获得订单。

(二)对文化创意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1、增值税专用发票难以取得,抵扣链条断裂

文化创意服务一般具有流动性大、材料品种多等特点,因此文化创意企业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由于“营改增”仅在部分地区的部分行业开展,一些企业从外部购入的货物和劳务是无法进行抵扣的,同时,一部分供应商可能无法出具合规的发票,这使得企业难以从上游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从而无法享受增值税抵扣政策优惠。因此,在“营改增”初期,会出现抵扣不完全的现象,部分企业税负在短期内不减反增。

2、人工成本较高的企业税负不减反增

由于文化创意企业涉及业务范围广,成本结构、发展时期、经营策略等方面存在差异,在“营改增”的初期,企业税收负变化不尽相同,部分文化创意企业税负不减反增。对于从事广告设计、会议展览、网站设计等业务的企业,硬件投入少,往往都是通过投入大量人力、脑力进行创意设计等服务,“营改增”后,由于人工成本无法抵扣,反而会造成企业税负的增加。比如,广告创意公司主要成本构成中固定成本和人工成本比较高,如人员工资、房屋租金、通讯费用等成本不能产生进项税,仅有办公用品、电脑设备、水电费等费用可以抵扣,其成本可抵扣的项目比重过低,在中心商务区租用办公室,租金很高,但这属于营业税范畴,企业所承担的税收负担并没有减少。

3、跨省经营的企业难以汇总纳税

“营改增”后,部分跨省经营的文化创意企业希望将分支机构的税款进行汇总,从而得以享受试点地区相关增值税抵扣政策优惠,然而,企业总机构与分支机构的营业税和增值税都由属地征收,分支机构需要经国家税务总局或其授权的税务机关批准才可以进行汇总纳税。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取得的增值税发票进项税额只能在企业法人机构所在地进行抵扣,因此,企业取得的增值税发票名称必须与企业法人机构全称一致。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预缴申报时,部分企业填报的纳税人识别号、纳税人名称不规范,主要问题是纳税人识别码过短或过长和纳税人名称不完整等。各地的增值税清算工作量大,难度相当之大,很少有企业能够获准汇总纳税。

(三)对文化创意企业竞争战略的影响

1、试点地区文化创意企业获得业务更为容易

根据现行规定,试点地区以外的增值税纳税人向试点企业采购服务,可以抵扣进项税,而如果该企业向非试点企业采购,则无法抵扣进项税。试点地区文化创意企业因而可以获得更多业务订单,并且非试点地区企业会将大量服务业务置于试点地区,甚至于将企业迁转到试点地区,从而通过内部关联方交易享受增值税抵扣的优惠,促进了试点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

按照原有营业税征收制度,服务贸易出口在我国要征收营业税,在进口国还需按照当地税收政策缴纳相应税金,限制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国门的步伐。“营改增”之后,税务机关对国际运输服务、向境外单位提供的研发服务和设计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实行免抵退税办法,即对提供服务的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允许企业抵减提供服务对应的外购业务所含的增值税额,未抵减完的部分予以退税,这大大促进了文化创意企业发展境外业务。

三、文化创意企业面对应对“营改增”的对策思考

(一)认真研究相关政策文件,积极争取相关政策优惠

文化创意企业应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动态,主动核对自身信息,最大限度地享受相关政策优惠。“营改增”之后,文化创意企业税负的变化不但取决于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市场环境等,还取决于是否享受到相关的税收优惠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目前,各个都针对改革初期可能出现部分企业税负增加的情况,出台了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企业在认真学习相关税法知识的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地与财税部门联系,争取享受配套的政策优惠。

(二)关注的主要纳税风险

企业需要加强会计人员管理, 努力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这是适应改革的必由之路;同时调整企业内部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关注“营改增”引起的新的纳税风险,尤其是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发证变化

部分企业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应及时认真研究“营改增”政策,根据纳税申报的相关规定,积极主动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手续。抓住由小规模纳税人转变为一般纳税人这一契机,调整企业运转模式,规范业务流程,把企业做大做强,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2、取得合规合法的进项抵扣发票

进项税额的取得至为关键,企业在选择供应商和服务商时应尽量选择财务核算健全、能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从而获得充足的可抵扣进项税额,使税负降低。

3、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

任何单位都不可虚开、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时,若对方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应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

(三)立足当下经营环境,把握未来发展趋势

全面评估本次“营改增”税制改革随企业造成的影响,及时开展应对策略,文化创意企业要积极应对“营改增”政策的施行,制定周密细致的业务流程预算,加强包括材料物资的采购使用在内的各项管理,调整企业的产业结构,逐步降低人工成本,梳理上下游产业链,重视增值税的筹划与核算。要把“营改增”视作企业发展的一个契机,改变经营理念,改革创新,促使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升管理水平。

总之,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初步发展的阶段,“营改增”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营改增”一定程度上减免了税收,有利于改善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环境,加快企业经营创新节奏。文化创意企业应把握时机,积极改善经营战略,向规范化、规模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增值税的通知[S],财税[2011]111号,2011-11-16.

[2]周乾松.“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考[N].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5):21-25

[3]潘文轩.增值税扩围改革对行业税负变动的预期影响[N].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2,(4):47-54

[4]潘文轩.企业“营改增”税负不减反增现象分析[J].商业研究,2013,(1):145-150

篇6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计算方式,共享的信息可以按照需求分配给各类设备,用户能够在网页上接受服务。云计算呈现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的信息技术服务、使用和交付模式,通过互联网来进行虚拟化资源的交易,并且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资源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易。云计算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云计算拥有非常广泛的接入口。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获得云计算的资源,并可以在手机、电脑或PAD上使用,云计算在网络上提供服务,并在网络上进行传递。二是云计算拥有方便快捷性。云可以迅速、灵活地供应资源或服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购买。对于用户来说,计算能力可以在任意时间获取,任意时间使用,而且提供的计算能力是无限的,并不存在资源不够用或资源浪费。云计算的运营商只需要在容量预警的时候,扩大容量,及时应对增长的需求。三是云计算拥有庞大的资源池。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将计算资源都汇集到资源池中,利用多租户形式,按照用户的不同需求供应不同的虚拟化资源,用户可以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从资源池获取所需服务,用户虽然不知道资源池的具置,但是可以指定资源池的大概位置。虚拟的资源池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四是云计算服务的可计量性。云计算可对资源或服务进行计量,通过服务时间或网络存储等,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用户明了资源的使用情况。

二、云计算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会计理论、会计技术的每一次变化,都会对企业会计信息产生很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出现的同时也意味着会有更多的企业使用云计算。在云计算模式下,企业将自己数据信息交给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来管理,从而使企业处理会计信息更加方便快捷,也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一)云计算降低了企业会计信息处理的成本企业之前需要为电脑设备、机房、网络等投资大量的费用,有了云计算之后,对客户端的硬件要求就很低,用户只需要每月缴付相对低廉的月租费,不需投入大量资金购买高性能的电脑,省时又省力,而且还不用考虑一些设备的折旧问题,大大降低了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的成本。

(二)云计算方便了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云计算不需要专门的设备检测及维修人员,更不需要向他们支付一定的费用。云计算采用租赁的方式,大部分工作都交给了云端处理,无需将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花费在设备的安装及检修上,大大节约了会计信息处理的成本。

(三)云计算促使企业管理更加方便云计算的服务商拥有专业的技术和规模,满足各个企业的工作需要,同时提供先进的技术,满足企业加速发展的需要,节约了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四)云计算的应用更加实际在云计算模式下,所有的电子设备只需连接到互联网,就可以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企业可以在网上进行一些交易活动,节约了各个环节交易时间,方便了交易程序。企业各部门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企业的管理人员及会计人员可以随时随地查看业务文件及业务处理进程。

(五)云计算提高了企业会计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企业从云计算服务供应商获得专业技术支持,由服务供应商保障软件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问题,让企业没有后顾之忧,从而企业的会计人员可以专注于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六)云计算满足了会计信息化扩展的需求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可以使企业储存在云端的会计信息保持动态移动、调整,保证了企业会计信息化长期发展的需要。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完成会计核算业务,而且可以帮助处理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业务,企业的审计业务、税务业务都可以共享云上的会计信息,增加了云端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应用的是最新的软件服务技术以及专业的数据存储服务,不仅满足了企业会计信息化长期发展的需要,也降低了企业使用云计算处理会计信息的风险。

三、基于云计算的会计信息安全问题面临的风险

云计算在会计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但是云计算在企业会计领域的发展速度却非常缓慢。限制云计算在企业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会计数据的安全问题,云计算的自身特点决定了用户需要把数据信息存储到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手中,而且企业不具有优先数据访问权,云计算服务商会对企业数据信息进行优先控制,因而不能排除数据信息被泄露出去的风险,用户使用云计算可能要面临如下安全风险。

(一)网络安全问题

网络是云计算服务的基础和媒介,云计算平台中集中了大量用户信息、资源,非常容易成为黑客攻击的对象,因而面临严峻的网络安全问题,云计算的任何一个节点及网络都可能受到攻击,而且网络病毒日益猖獗,恶意的程序及木马严重威胁着云计算平台的安全,会导致数据信息的丢失、网络信息的传输安全问题。未知的木马恶意入侵、安全漏洞、运行风险等都有可能对企业数据信息造成威胁。仅仅依靠本地硬盘中的病毒数据库对病毒进行识别和处理是不行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必须依靠网络服务对病毒进行识别、分析及处理。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要保证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云端的数据不遭受破坏,防止漏洞攻击及木马恶意程序的入侵,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

(二)数据存储安全及隐私保护问题

企业对存储在云端的会计数据信息没有自我控制权,所有的会计数据都由云计算服务运营商控制及管理,因此企业会担心数据信息的存储安全以及个人隐私问题。云计算服务商是否会未经用户允许私自访问用户的数据,私自泄漏企业的数据信息。虽然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一直对外宣称任何人都不可能会知道存储在云端的数据信息的具置,但是不排除数据信息被非法盗用的可能性。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可以有效利用防火墙,保证数据信息不被非法访问、非法入侵。

(三)服务连续性问题

当云计算运营商的硬件设施发生故障或者遭到破坏之后,云计算的服务商是否能及时运用相应措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且储存在云中的数据是否会被丢失或损坏。云计算的运营商破产维持不了经营,储存在云中的数据是否会受到影响。这些都是用户所担心的问题。

(四)多租户带来的数据隔离问题

云计算一般采用多租户模式,企业信息数据会和其他企业信息数据在云端混合存储,导致企业并不知道自己数据信息的具体存储位置,甚至不知道数据信息被存储在哪个国家。云计算平台是否会发生用户越权访问的行为,用户需要预防其他用户的恶意攻击。用户的隐私被侵犯时,云计算服务商是否会协助用户开展调查,保护用户的会计数据信息不被非法分子所侵害。

(五)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不透明

目前,微软、谷歌、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等云计算供应商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相互之间是不兼容的,而且用户不知道数据保存的具置,云计算服务商对用户提供的服务都是不透明的,用户把数据存储在云端具有不可知的危险性。

(六)数据残留问题

数据残留是指数据信息在云端被擦除后所残留下来的痕迹,残留痕迹的一些物理特性可能使数据恢复。数据残留有可能会泄漏企业重要的商业信息,影响企业正常经营。

(七)管理及法律风险

在云计算环境下,所有存储在云上的数据都交给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去处理、存储及安全维护,如果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不妥善保管、运用存储在云端的数据信息,就对企业的商业信息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如何对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行为进行规范、监督和管理,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云端信息的处理,国家缺乏有效的规范及立法,云计算服务提供商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律,继而获得用户的认同感,但没有相关的规范和立法毕竟是缺乏保障的。

(八)审查功能不健全

传统的服务提供商都提供外部审计服务,而一些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拒绝外部审查服务。面对这样的云计算服务商,企业管理人员及会计人员会因无法进行审查服务而承担更多的风险及责任。四、基于云计算的会计信息安全问题应对策略。

尽管使用云计算服务存在各种各样的疑虑,但是云计算技术确实具有极好的发展潜力,云计算可以帮助企业大幅度降低处理会计信息的成本,迅速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及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方便快捷性。一旦拥有良好的信息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云计算就可以在会计领域得到大规模的使用。在云计算坏境下,针对上述信息安全问题,云计算在应用过程中要从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企业和国家三方面考虑信息安全对策。

(一)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应对对策

对于云计算服务提供商,针对云计算环境下的企业会计信息安全防护的要求需要采用网络隔离、数据隔离、数据保护、数据擦除等一系列的安全技术手段,为企业的会计信息提供安全保障与隐私保护,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可用性及完整性。

1.网络隔离采用网络隔离可以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通过建立一个私有的网络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和隔离性,将多台计算机用一个私有的经过加密的网络连接起来,确保用户数据的网络传输安全,云计算平台的后台管理员及用户之间都无法窃取数据信息。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一定要使用防火墙,并根据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防火墙,防止网络攻击。

2.数据隔离云计算服务商应该将一些数据与另一些数据分离开,防止其他用户访问。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采用物理隔离、虚拟化和多租户等解决方案实现数据隔离。

3.数据加密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应该对会计信息提供加密服务,而且加密服务应该要由专家设计并测试的,加密软件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密存储,防止会计信息被恶意窃取或盗用。如果加密系统出现问题,那么所有存储在云端的数据信息都不能使用。

4.访问设置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可以采用基于身份验证的权限访问设置,对登陆用户进行实时身份验证、访问权限来保证对会计数据的访问控制,预防会计数据信息被盗用的风险。

5.数据保护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应该对会计数据实施全面保护,对于存储在云端的会计数据,可采取快照、备份等保护手段确保会计数据的安全,即便受到木马恶意入侵、病毒入侵和黑客攻击等网络攻击或者地震、火灾等物理层面的灾难,也都能够确保会计数据的存储安全。对会计数据进行在线和离线双重备份,采用备份软件或者存储备份,按照用户的需求对会计数据进行自动备份及恢复。

6.数据擦除数据残留可能造成数据泄露,会计数据信息在云端所占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者分配给其他用户使用之前,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要确保会计数据信息被完全清除,无论这些会计数据是被存储在备份软件上的还是存储在硬盘上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都要切实查看残留数据是否被彻底清除。

(二)企业的应对对策

对于企业,也要采取如下措施保证会计数据的安全。

1.选择可靠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企业在使用云计算服务之前,要充分了解云计算的风险,选取在技术和安全服务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可靠的、拥有良好信誉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名气好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不可能会拿自己的名声去冒险,不会任由数据失窃的事件发生,也不会与其他企业共享会计信息。企业应当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谨慎将企业会计数据信息及客户的重要资料存储在云端。

2.数据加密企业在将会计数据信息上传到云端之前要对会计数据加密,会计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即使被窃取得到的也是密文。企业要确保上传到云端的数据是以加密的形式存在的,另外要使用无法破解的密码,保证其他任何人都无法访问企业的会计信息。

3.做好会计信息备份,防止信息丢失企业应慎重选择能支持数据备份与恢复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保证数据丢失时能快速恢复。除了云计算服务商要对存储在云端的数据信息做好备份以外,企业自身也要对会计信息做好定期备份,以免云计算资源遭受到破坏,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备份也丢失时,数据得不到恢复。

4.建立自己的私有“云”,确保重要的会计信息掌握在企业的手中大多数的企业都不愿将自己的会计数据信息放在公有“云”上,担心会计信息的存储安全。因而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私有“云”,将一些重要的会计数据信息及客户的重要资料放置在私有云上,自主控制信息的使用权,保证信息的安全。

5.阅读隐私声明大多数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隐私声明里面都含有漏洞,方便自己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共享云端信息。企业应仔细阅读和咨询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提供的隐私声明,确认哪些数据可以保存在云环境下,哪些数据信息应该保存到私有云上。此外要确认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有严格的信息管理标准章程,防止云计算的后台管理者有可能查看到企业的数据信息,造成数据的泄露。

6.监控管理云监控应与云计算服务结合,当云计算的服务器发生故障时,企业及时给云计算服务商发送报警短信,将故障降到最低,同时云监控也可以协助企业判断故障,企业应使用监控系统,实时查看云端数据,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或者云端丢失,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使企业业务正常运行。

7.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除了要在云计算技术方面强化内部控制,企业也要对自身实施内部监控。企业要做到权责分明制,管钱的不管账,管账的不管钱,不同的角色应具有不同的权限。企业要定期组织财会人员防范风险培训,提高财会人员防范风险的意识与能力。

(三)国家的监督与管理

国家机关在推进云计算发展的同时,也应当建立相关的规范、标准,也应当对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做好监管工作。

1.国家应建立云计算会计信息安全法规我国的云计算技术刚刚起步,国内还没有制定标准的规范,没有明确的云计算数据信息安全指导方针及要求。国家可以先制定有关的云计算标准,规范云计算市场的运行,之后跟随云计算市场的发展,逐渐修改相关规范。同时,国家应加大信息安全法制法规建设,完善相关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以法律的形式来规范云计算市场,保障云计算信息的安全。

2.国家应该做好云计算服务供应商资格评审的工作我国应该制订云计算服务供应商资格评审的相关工作规范,为云计算会计信息化发展奠定基础。国家应制定相关的行业门槛,使云计算技术过硬、口碑良好的服务商进入该行业发展,良好的云计算服务会加快我国云计算的发展,也能保障云计算资源的安全性,增强企业使用云计算的信心。

3.做好第三方监管和继续教育工作国家应做好云计算服务的第三方监督管理工作,成立相关的监管组织机构,定期对通过资质认证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进行监管,针对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强制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进行整改,对不执行整改及整改不合格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要取消其资质认证。同时,云计算服务的监管机构要定期对云计算服务商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给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普及数据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责任感。

云计算会计信息处理相比传统的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具有众多的优势,对企业财务信息处理的诸多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企业选用云计算服务最大的担忧就是云计算的安全问题,但是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各种云安全的解决方案被研究出来,并予以应用。各大云计算服务的提供商都应着手制定各种相应的技术标准和监管流程,推出各种云计算安全解决方案来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防止用户数据的泄露。同时国家也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

四、结语

篇7

关键词:保理业务;中小企业融资难;政策;建议

国际保理业务,又称保付业务,是指出口商以赊销、承兑交单等方式销售货物时,保理商买进出口商的应收账款, 并向其提供资金融通、进口商资信评估、销售账户管理、信用风险担保、账款催收等的综合金融服务。近年来随着日益激烈的国际贸易竟争,国际贸易买方市场逐渐形成。由于保理业务能够较好地解决赊销中出口商面临的资金占压和进口商信用风险的问题,因而在欧美、东南亚等地日渐流行,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保理业务最初作为国际贸易融资方式而产生,但其应收账款管理这一本质决定了保理作为一种融资方式同样可以应用于国内市场。由于应收账款是一种预期可能实现的债权,而且变现能力强,因此,销售商可以将其作为抵押从银行进行融资,不需要走繁琐的贷款程序。

目前,我国已注册中小企业超过800多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其工业产值和实现税利分别约占全国总体的60%和40%,提供了大约75%的就业机会。银行保理业务作为一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客户营运资金及信贷管理方面的需求,对快速解决产品营销过程中所产生的应收账款占用企业资金的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我国保理业务的现状

2007年,我国保理业务总量已达330亿欧元,比2006年增长了1.3倍。国际保理商组织亚洲区副主席曹东指出,由于我国出口贸易基数巨大,在未来10年内,我国保理业有望进入超常规发展期,可以形成一个年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的新兴产业。具体来讲,我国保理业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国内保理商业绩连创新高

以中国银行为例,该行国际保理业务量从2000年的0.24亿美元激增至2007年的85.26亿美元,国内保理业务量也从最初的1.8亿元猛增至538.54亿元,年均增长率分别高达131.4%和72.6%。同时,保理产品线的收益率也始终保持着高增长态势,2007年中行保理业务收入较2006年同比增长近150%,在各项贸易融资产品中遥遥领先。根据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的统计,中国银行去年以9.92亿美元的出口双保理年交易量在229家F C I会员中位居第二,并创造了FCI历史上单月出单量最高的纪录。2008年伊始,中国银行更是以出口双保理业务量成功跻身世界首位的佳绩令全球保理界瞩目。

(二)国外保理商瞄准中国市场

荣获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颁发的2007年度出口保理业务增长大奖及市场推广大奖的星展银行于2008年初表示,将进一步拓展中国内地的保理业务市场。星展银行自2007年开始在珠三角开展保理业务,并于今年4月在上海推出保理业务,其后还将陆续在国内其他地区的分行推广。

(三)规模迅速扩大但仍相对落后

近两年,随着社会对保理认知程度的提高,我国的保理业务量也成倍增长。但是与我国GDP增长、国内贸易和进出口贸易总量增长水平都是不相适应的;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不仅在绝对数量上,即便在相对发展水平上,还存在着较大的阶段性差距。在绝对数量上,我国保理业规模不及英国的1/40。在亚洲市场上,也只有日本和中国台湾保理业务量的7.5%和16%。

(四)国际和国内保理业务发展不平衡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都在争相优先发展国际保理业务,相比之下,国内保理业务的发展相对滞后。由于我国的企业信用体系尚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内保理业务的发展。

二、运用保理业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具有的优势

在我国现阶段,保理业务实质是商业银行买断企业的应收账款,具有无追索性、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的特点。商业银行运用保理业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具有如下优势:

(一)资金优势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单据由商业银行买断后,保理商会立即或按约定的时间将货款交付中小企业使用,可得到货款额80%以上的价款,且利息及承购费较少,避免了资金占压,加速了资金周转,有利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

(二)改善了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

中小企业若自己拥有巨额应收账款,由于应收账款随时都可能转化为不良债权,从而恶化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若把应收账款卖出,则在保证资金流动性的前提下,既减少了应收账款,又不会加大负债比率。

(三)可以得到商业银行的多种服务

保理业务是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具有服务的综合性,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保理业务享受商业银行技术、信息、咨询等多方面的服务,以了解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情况,提高其竞争力,降低了违约风险和金融风险,从而有助于中小企业的融资。

(四)转移风险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由商业银行买断后,这批应收账款就具有无追索性,即使买方到期不还货款商业银行也不能向应收账款的卖方行使追索权,即中小企业把不能收回货款的风险转移给了商业银行,由商业银行承担信贷风险。

三、我国保理业务的开展与中小企业融资难之间的矛盾分析

银行保理业务在国内中小企业开展中,要求企业必须具备相当苛刻的条件,受到了相当多的限制。

(一)保理商运作模式单一

从世界范围来看,主要的保理经营模式包括独立保理公司、金融或银行集团内的保理子公司、银行内的独立部门以及银行内的贸易融资部门。当前,我国开展保理业务的机构以银行为主,包括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区域性商业银行。单一模式的保理商不利于业务的推广,同时在授信机制、风险控制和服务水平等方面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二)国内保理业务发展的社会信用机制不健全

我国现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社会信用意识淡薄,未健全个人和单位信用评级制度。社会信用机制不健全增加了银行资信调查的难度。由于征信数据的缺失、信用监管的缺乏、社会信用意识的滞后和企业信用信息的透明度低等因素,银企间的信用资源分离,给银行资信调查带来一定困难

(三)目标客户选择不准确

在发达国家中小型企业一直是保理商的重要客户,这一点在我国恰恰相反,国内银行往往是针对大型甚至超大型企业,国际保理业务与信贷之间仍然是一种相互替代的关系,银行信贷总量并不会因为开办保理而明显增加。当前我国的保理业务过于集中在大客户,已显现出明显的弊病。

(四)国内保理业务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保理业务尚无专门的法律规定或司法解释,各商业银行在保理业务的操作实践中主要参照《合同法》、《担保法》和《物权法》等法规中相关条文,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使得各商业银行在开展保理业务时面临不确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理业务的发展。

(五)国内保理业务流程不规范

在资信调查阶段,国内保理业务主要参考的是商业银行信用贷款的资信调查模式,并没有根据保理业务的特性形成一套适用于保理业务的资信调查方法。在审批阶段,有些商业银行的审批权限过低。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通过率偏低。

(六)国内保理业务缺乏风险转移机制

国外保理商做“买断”应收账款保理业务,为了降低其信用风险,一般都要与保险公司合作。但目前国内保理业务尚无保险公司为商业银行开展“无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转让”业务提供保险。这也就意味着商业银行必须独自承担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从而使得风险成本增加,实际收益率降低。

(七)没有专门从事保理业务的机构

目前国际上的保理业务大多由专业保理公司从事,其中多数是FCI会员,按相同的行业准则和标准化的业务平台开展保理业务。而在我国,根据人民银行规定,只有银行才能从事保理业务。目前在国内具备FCI会员资格并对外办理保理业务的机构中,都是商业银行。国内商业银行将国际保理业务作为银行业务来办理,其融资规定参照信贷管理办法执行,使企业受制于传统的银行授信额度。

四、创新和发展我国保理业务的政策与建议

(一)建立中小企业征信体系

保理业务是基于三方面信任关系开展的:中小企业与货物买方、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与货物买方,这三方任何一方的信用出现问题都会使保理业务不能进行,甚至会扰乱金融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必须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中小企业的信用建设,防止债权转让陷阱,可仿照美国的做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咨询系统,利用网络技术通过一定方法搜集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并公开,随时供商业银行进行查询,防止企业的欺诈、瞒骗等行为。

(二)建立保理保险制度

目前由于没有保险公司为保理提供保险,银行必须独自承担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风险相对较大。可以借鉴欧美地区保理商的做法,加强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开展保理业务保险,在规范运作的基础上积极有效地防范和转移风险。

1.商业银行在为中小企业进行保理时,向保险机构缴纳保险费,保险公司在通过实地调研后给予商业银行保险。

2.实行比例保险制,即保险公司在为商业银行的保理业务进行保险时,不实行全额保险,而是按照商业银行所承包的金额承保一部分,如50%~80%,这样可以防止商业银行认为有了保险就可以不顾一切地承保中小企业的债权债务,造成较大的风险。当然,保险比例也不能过低,否则保险就没有必要了。

(三)健全完善法律法规

大胆地引进国际上已有的公约和惯例,尽快出台保理业务管理法规和具体执行细则以及操作规程,加强保理业务的现场监管和风险防范。一是与银行法律同步,参照国际惯例,制定出一份全国统一的严格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保理业务协议》,从而有效保证保理业务的顺利发展。二是金融监管当局要依据《国际保理公约》和《国际保理业务惯例规则》,尽快制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保理业务管理法规和操作细则。

(四)力求保理业务模式多样化

银行附属保理公司是当今全球保理业的主流模式,非银行专业保理公司也是我国保理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们应该借鉴国际经验,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鼓励多种保理经营模式并存,允许商业银行投资设立独资或合资附属保理公司开展保理业务。

同时,可以建立和发展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保理公司,在保证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适当降低信用门槛,为其提供更多融资服务。

(五)商业银行应转变经营思路,完善业务操作流程

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积极与信用水平高、经营状况好、产品适销对路的中小企业开展业务并建立长期的业务往来。并根据业务的实际开展情况,不断完善国内保理业务的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和会计核算办法等相关制度。在保证风险控制的基础上简化审批程序和环节,扩大分支机构对中小企业国内保理业务的审批权限,强化国内保理业务的贷后管理力度,加强对应收账款的跟踪管理和买卖双方的日常风险控制。加快保理业务电子化水平,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快捷性,充分发挥保理业务便捷、快速、及时的业务特色。

(六)创新建立国内“行业信用协会”,制定行业规范,加强中外合作

建立保理“行业信用协会”或强化银行业协会在保理业务方面的职能,制定严格的行业规范,促进会员间交流。第一,通过会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增加对行业信用以及经营规范行为的认同感,加强行业内联系协作,共同防范风险。第二,通过协会规范会员的经营行为,避免恶性竞争,维持市场秩序,利用其有特定的渠道将会员行为的信息在会员之间传递与交流,使会员在市场中形成信誉约束,从而使其经营行为协调一致。第三,通过组织协会会员开展国际交流,引进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建立独立的风险评估和防范机制,提高会员国际竞争力,促进全行业的健康、有序、协调和快速发展。

(七)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推广保理业务

一方面国内商业银行应抓住机遇,增强创新意识,将保理业务纳入银行的整体营销战略之中,可利用广泛的分支机构网络以及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进一步加大对保理业务的宣传和营销力度,并通过开办企业培训班、上门宣传、实施尝试期优惠费率等手段,让更多的企业选择保理业务。

(八)调整现行监管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各个部门应参考《国际保理通用规则》,结合我国法律基础和保理业风险特征、发展现状及趋势,对监管政策进行协调,不断修改和完善相关监管政策,制定出专门的保理监管政策和指引,切实解决上文提及的问题,规范保理业务的操作和管理,推动我国保理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弈.我国保理业的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投资,2006,(6).

[2]张星.国内保理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障碍及对策[J].黑龙江金融,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