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宣传推广方案范文

时间:2023-09-12 17:19: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赛事宣传推广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赛事宣传推广方案

篇1

2020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的肆虐影响了整个社会发展,很多行业因此受到冲击,业务大幅萎缩。作为以体育赛事运营为主业的我们,感受最为深刻,从上半年的转变思路主动破局,全员业务拓展,到下半年面对种种不确定性和压力的情况下连续筹备和执行了2020年海南省帆船帆板锦标赛、第十一届海帆赛以及2020年全国帆船冠军赛。2020已然过去,回顾这一年的工作的点点滴滴,我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反思,为迎接新的一年做好充分准备。

一、 2020年度工作完成情况

(一) 2020年第十一届海帆赛工作执行情况

1. 赛事筹备工作

i. 赛前整体协调:在赛事筹备期内,明确各部门赛事组织架构和分工,统筹各部门工作清单及项目预算,赛事总体工作方案的上报,参与推进组委会、执委会及各属地政府协调会议的召开;

ii. 属地协调工作:完成了赛事场地的协调对接工作,帮助各部门有序驻场开展工作;

iii. 综合保障工作:主导赛事的综合保障工作,参与赛前的安保协调并完成了赛事的航行警通告的材料整理、保障会议的组织和申报工作;

2. 赛事执行工作

i. 综合保障各部门在赛事执行中相互的协调和配合工作,确保赛事执行的顺畅;

ii. 主持赛事执行协调会议的召开,对重点工作内容进行部署,处理各部门内部的工作衔接和相互人员支持;

iii. 指导现场赛事的安保、人员、车辆的疏导工作;

iv. 对突发性的事件进行现场协调;

3. 赛事收尾总结工作

i. 赛事结束后指导各部门的有序撤场,负责完成与场地方的验收工作;

ii. 统筹指导相关部门赛事费用的结算;

iii. 完成对政府部门的赛事总结上报工作;

iv. 完成赛事的内部总结工作;

(二) 市场招商工作情况

受疫情影响,今年市场招商工作较为困难,2020年第十一届海帆赛总冠名商确定为中国体彩,另根据赛事需求,确定了10家赛事供应商相较2019年赞助商数量减少一半(2019年总计完成22家赞助商)。海帆赛招商策划工作,策划部门配合招商部,完成2020年海帆赛招商通案、招商专案等招商方案,总计约15余个,较好的履行的招商配合工作任务。

(三) 自主帆船业务开展情况

2020年主导海帆赛自主帆船业务工作的开展,成立了自营业务项目小组,各部门转变岗位角色,承担起公司自营业务发展的重任,经过大家努力,我们完成了海帆赛帆船系列产品的设计,设计完成帆船海岛游产品方案、一日及两日团队拓展活动产品方案、横渡琼州海峡产品方案、亲子游活动产品方案、青少年帆船训练营产品方案,明确产品价格体系,对全员开展产品推广培训工作并制订了各部门业务目标及工作推进计划。在业务拓展过程中,全年完成客户产品方案15个,完成客户产品服务70次(含移动客户出海体验服务) 。

(四) 参与执行2020海南省帆船帆板锦标赛和2020年全国帆船冠军赛(470级)

(五) 总经办职能性工作

协助陈总统筹部门政府及商业项目前期筹划及方案统筹,在政府事务性对接中负责了部分公文统筹整理撰写等工作。

二、 主要问题和经验分享

(一) 海帆赛执行中的细节仍然问题较多,标准化的内容仍需进一步研究细化;

比如将开闭幕式这种大型活动的事前工作会议制度列入标准化工作手册中,明确会议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和方案。明确对于赛事的供应商标准,服装采购流程和标准?活动执行团队人员标准是什么?硬件设备的标准?彩排的标准?杜绝可能出现的一切导致活动出现重大事故的隐患。

(二) 自主业务开展的驱动力不足

在2020年的自主业务工作中,虽然有成功的案例,但开发工作的不易也让我们部分项目人员业务开拓的热情受阻,从组织架构和工作职能上对明确自主业务的分工,非赛事运营期的工作职能要发在转变,不能仅停留在赛事运营的思维上,同时在日常工作管理中要有清晰的业务管理范畴,从产品策划、宣传推广、业务开发到产品执行服务,建立每个工作板块负责制,尝试不同的产品开发思路,加强与媒体平台的合作。

三、 2021年工作计划及建议

(一) 继续做好2021年度海帆赛筹备工作

(二) 优化海帆赛赛事标准化内容

篇2

关键词:奥运会;营销推广;体育市场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188-02

奥运会是当今人类社会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体育盛会,受到全球的广泛注目。但将现代奥运会与营销活动紧密联系起来还是从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开始的。商界奇才彼得·尤伯罗斯创造性地将奥运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的商业运作,并使这届奥运会成为“第一次赚钱的奥运会”以来,奥运经济,越来越成为众商家关注的焦点。从此,现代奥运会就与营销推广活动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已发展为最著名和最有利可图的世界级赛事之一。商业的无孔不入使绝大部分企业从奥运营销中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奥运赛事,不仅成为人们娱乐、消遣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也是有力的商业手段。在体育世界中,营销、宣传和广告是产生巨大利益的基本手段。如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可口可乐的盈利猛增了21%,达到了9.67亿美元,以致该届奥运会被业界笑称为“可口可乐奥运会”,全球都是一片红色的海洋。韩国三星加入TOP计划后,通讯产品从1998年的39亿美元上升到了1999年的52亿美元,2000年悉尼奥运会结束后的第一年三星的通讯产品销售额又增长了44%;三星品牌认可度也从5%上升到了16.2%。悉尼奥运会举办前一年,海外的VISA卡持有者在澳大利亚的消费增长了23%,达到了15.5亿美元,VISA也是赚得盘满钵满[1]。

本文通过历届奥运会中体育赛事的营销实例分析,探讨了奥运中的营销宣传问题、奥运营销推广的形式及实现途径、商家从奥运营销中得利的原因等事项。另外,对奥运市场营销的新趋势和体育市场中出现的问题等方面也进行理论和实例的进一步探讨。

一、奥运市场营销推广的特征

今天的奥运会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和最受关注的赛事之一,在这种背景下,每4年举办一次的奥运会也成为各个国家竞相角逐的对象。一来可以通过奥运会全面地展示自己的国家和城市,而且可以吸引成千上万的体育迷去奥运赛场看比赛或上亿的媒体受众通过各种多媒体传播形式观看奥运比赛。而广播公司需要支付相当数目的费用去购买奥运会电视转播权和网络传播权,广播公司在把广告时段卖给需要广告宣传的企业。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罗格说:“如果没有商业界提供技术、专业知识、人才、服务、产品、电信和资金的支持,奥运会不可能组织成功;没有他们商业界的帮助,运动员不可能在世界上最好的赛事中实现运动员的最好成绩。”

奥运模式代表了一种营销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四高”:高投入、高风险、对企业管理和产品质量的要求高、高回报[2]。但是,正是这种模式在企业国际市场开拓、企业形象塑造上成就斐然。可口可乐公司作为奥运赞助商获得了巨大利益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例子。1928年,1000箱可口可乐和参加第九届奥运会的美国代表团一道运抵阿姆斯特丹,揭开了可口可乐赞助奥运会的历史篇章。从那时起,可口可乐就和奥运会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雅典,它购买了“官方饮料”权,并花重金买了大量广告时段。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可口可乐公司就是第二大广告商,花了$29,875,000用于饮料的广告宣传。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可口可乐用了$73,645,900成为奥运的主要广告商,从而也使奥运会成为最大的、最重要的商业宣传的赛事[3]。另外,在奥运营销方面,三星绝对是个先行者。早在1988年的时候,三星就成为了汉城奥运会的主要赞助商,开始了投身于奥林匹克体育事业的生涯。尽管当初三星成为汉城奥运会的本地赞助商时负债高达170亿美元,然而今天的三星已经成为亚洲第二大品牌,三星的成功完美体现了奥运营销的魅力。用了近20年的时间,使三星在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的企业品牌价值排名中暴涨。据统计,长野冬奥会时,三星的品牌总价值仅32亿美元;到悉尼奥运会时已经突破52亿美元。此后,更是以每一届奥运会递进50%的速度增长,到2006年都灵冬奥会时已经突破162亿美元,超越日本索尼的品牌价值。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三星依然是无线通讯设备技术的全球赞助商。同时,三星的品牌认知度从赞助奥运之前的不到50%提高到现在的80%还多。但三星的目标是达到95%,这就是三星对奥运赞助效果精确的量化认识之一。

二、奥运会营销推广的实现新途径

(一)通过运动员宣传

在2001年夏,美国奥委会宣布了一项新的宣传推广项目计划,目的是发展沟通美国国家奥运代表队和公众之间的互动关系。以三种极具创意的方式让三个运动员设法进入奥运代表队的三个商业画面广告。每个商业广告结束语都是:“美国奥运代表队。他们不只是每四年都在那里,他们每天都在那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体育和奥林匹克主席Dick Ebersol说,公司为了使运动员尤其是年轻的奥运选手为观众所熟悉,提出了提升美国奥运代表队意识的政策。

(二)赞助奥运参赛选手

“名运动员+品牌/产品”的广告是奥运营销推广采用的典型形式。奥运会期间,几乎所有运动员的衣服上都有大量的广告。如耐克、阿迪达斯和Oakley等许多装备公司为运动员提供以方便运动和提高运动成绩而设计的装备和衣服,并且在这些装备和衣服上配上公司广告以方便数以千万计的观众看到。一般而言,像雪橇、滑雪板、溜冰鞋和其他设备等奥运需要的相当昂贵的装备,运动员除了得到对于对其所有装备的赞助外,还可以得到大笔的赞助合约。公司通过世界最著名运动员用其装备的广告方式宣传自己的品牌,进而增加品牌影响力,从而获得大量收益。但在针对大众消费者时,公司往往是通过修改运动员使用的装备规格来降低其价格,以适应一般消费者的需求。

(三)奥运特许与营销

奥运会特许计划是针对市场的正式授权产品和组委会,国家委员会和国际奥委会的商品。奥运纪念品和其他商品给组织者带来大量利益。在奥运会举办地的消费者一定会购买一些奥运纪念品,如带有奥运会官方标志的金币、硬币和钱包。

因此,今天的奥运会已经成为远古的运动理想与今天商业的完美结合体。自从奥运会成为覆盖全球的昂贵赛事时,营销和广告在奥运组织中就必不可少了。尽管奥运有压倒性优势的商业元素,但仍然努力保持运动水平和古希腊的奥运理想。对运动装备、设备的严格要求,目的是保持比赛的纯洁和运动员赢得比赛而成为民族英雄。

(四)高新信息技术在奥运营销推广策略中的应用

从大众传媒的角度来看,奥运会无疑将是一个新技术的测试领域。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试图尽一切努力确保世界各地的每个人都能获取奥运信息。虽然这个目标在当时只是个理想主义的目标,但今天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发展能够实现这个任务。信息时代提供的通讯技术、正在发展但未经检验的大众传媒,使得消费者重新定位传统意义上的奥运体验模式。由于卫星、微波和光纤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传输方法的极大发展。因此,应该看到通信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和配套设备的进步,都使奥运会的观众和赛事的播报得到更新。这不仅基于媒体工具和设施数量的大幅增加,而且新技术的容量和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华通明略ACSR数字化解决方案总监赵宏在回答《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我相信今年的奥运转播方式和收看方式会较以前有大不同,在今年的6-9四个月,奥运节目通过网站收看的直播点播,应该会远远超过以往。”“这一点从品牌公司的广告投放上可见一斑。”赵宏强调,2008年开始,除了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外,门户网站在奥运期间可以获得大量广告。从2012年年初开始,就有很多公司尝试联系视频网站,试图在奥运期间投放相关主题的广告。虽然掌中视频技术已经日渐成熟,但在认可度上目前还仅仅被看成是互联网的延伸。但不少“嗅觉灵敏”的开发者也积极投身体育运动类APP的研发,同时二维码技术今年将首次现身奥运赛事。可以发现,互联网信息技术将给未来的奥运营销推广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三、奥运营销推广的新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今天,给众多已与奥运结缘和那些仍在观望的大公司提出一个了新问题,奥运会是否值得花巨资投资与奥运有关联的品牌形象。最近Xerox公司决定停止其40年的奥运赞助历史。2004雅典奥运会,Xerox公司投资4200万欧元资助最后一次奥运比赛。主要原因是该公司的赞助不能达到他们所要的吸引客户的注意和忠诚的预期。

大量奥运赞助商提供的数据表明,公司大量奥运赞助资金的宣传效力一直较低。美国Dynamic Logic公司调查显示,只有25%的美国观众和12%的欧洲观众非常关注与奥运相关的商业广告。专家越来越相信大多数公司要重新考虑传统的赞助策略。为了使投资得到商业回报,这些赞助公司需要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营销步骤,不仅要考虑到地域的差异,而且要考虑各类消费群体的利益差异。

奥运会被看作是向全世界数百万观众提供广告的理想工具。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大型的全球顶尖公司巨额投资到与奥运相关的品牌定位中。例如,可口可乐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花费1.45亿美元用于广告和赞助计划(来源:国际奥委会官方网站)。再如其它官方赞助商,麦当劳、柯达、三星、松下、阿迪达斯和Visa在2004奥运中总共投资13亿美元。但是,这些公司通过奥运会的巨大影响力把自己推销给全球观众的过程中中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一些研究显示,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天接受3000个商业广告,这种信息超载引起营销和广告信息的逐渐抵消。因此,这一论点得到大量奥运观众和在奥运比赛回放的支持。随着奥运会商业开发的增加,显然不是每个赞助商都能成功的在奥运相关的宣传中获益。例如,三星在悉尼奥运中的宣传运动被证明是是无效的。他们的1亿美元广告投资只产生4000万美元的收益。还有其他公司更不幸,例如,在1994年Lillehammer冬季奥运会中,43%的受访者没有正确的了解奥运赞助商的名称。他们将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以及美国Express和Visa混为一谈。

除此之外,奥运营销推广面临两大挑战。(一)奥运企业矩阵愈演愈烈。真正重金购票“奥运豪门盛宴”入场券、拥有奥运市场营销权的,目前,全球仅有58家各行业的企业。那么为什么现在冒出那么多纷纷实施“奥运战略”的企业来?我们有必要厘清这里面“纠缠不清”的奥运与非奥运营销矩阵,有效防止隐蔽营销的出现;(二)传统“奥运”营销活动继续泛滥成灾。以“奥运家庭”系列营销推广活动为例,2011年4月9日,中国移动启动“中国移动伴你行——奥运家庭游北京”活动,面向全球征集选拔10个“奥运家庭”免费参加奥运之旅。4月29日,中国银行推出“奥运家庭·圆梦北京”——“中行·奥运家庭”活动。活动将产生36个“深圳奥运助威团”家庭亲临奥运现场。5月23日,湖南省体育局局长李舜宣布,湖南将于6月初推出“迎奥五环潇湘行”活动。其中,10个决胜“奥运家庭”赴京观看奥运……这仅仅是各大奥运赞助商或官方围绕“奥运家庭”概念开展的活动,其实,奥运赞助商青岛啤酒的“我是冠军”、伊利“奥运健康中国行”、海尔“奥运城市行”,非奥运赞助商蒙牛的“《城市之间》全国100城市全民健身展示活动”、新飞电器“2008助威团全国选拔赛”等大型奥运营销与非奥运营销活动,同走“全民奥运”、“全民海选”路线,奥运营销同质化现象已经不是一般的严重,花大钱甚至达到“豪赌级别”的营销推广活动的效果将接受严峻考验。可以断定,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打着“奥运”名头的营销活动将更加眼花缭乱,奥运营销同质化将更加严重,这将大大稀释奥运活动的公众关注度。“如何突围奥运营销困局?”成当下奥运营销将士们不得不深思的命题。

四、小结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奥运营销推广历史上,虽然成就了许多品牌和企业,但传统的营销推广手段正面临着前所唯有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全方位的研究当今的政治、媒体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对奥运营销活动的深刻影响,借鉴和总结历届奥运会的成功案例,不断创新推广营销的方法和途径,为今后的体育营销与品牌建设提供有利的经验,这正是我们探究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何海明,袁方.奥运营销十大经典案例TOP10\[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08.

篇3

关键词:新媒体 手机报 校园

手机新媒体,是指以手机或者移动终端作为信息的采集和展现工具,以通信网络和互联网作为手机的传播网络而开展信息传播活动的媒体。它包括手机报纸、手机上网、手机杂志、手机广播等表现形式。①手机报是以手机为媒介传递包括纸质媒体信息在内的多媒体信息,目前主要通过彩信(MMS)形式实现,被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2011年1月)中提到: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较2009年底增加6930万人。与手机新媒体有关的业务如手机报,依靠其成本低、传播速度快、网络化程度高、互动性强等特点,发展速度让传统媒体望尘莫及。②到2009年底,全国手机报用户已达到1.5亿,付费用户达到7000万。大学生中,手机的普及率非常高,他们对新兴事物更感兴趣,态度更宽容,是发展手机新媒体相关业务不可忽视的市场之一,此时,加大手机报在大学校园里的发行和推广力度,就显得尤为迫切。虽然手机报作为一种新型报纸发展势头迅猛,但手机报业务在我国仍处于起步期,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一些瓶颈制约。

笔者及研究团队通过对合肥市六所高校(安徽大学、合肥财经学院、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医科高等专科院校、安徽农业大学、新华学院)中的300名同学进行了随机的问卷调查(其中有效问卷298份),初步了解了合肥市大学生手机新媒体的使用状况以及他们利用手机新媒体接收信息成分的相关资料,据此试图分析合肥市大学生手机报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进而探究未来的发展策略。

大学生手机报发行所面临的瓶颈制约

面对大学生的手机报市场有待开发,有效受众少。在这次名为《合肥高校学生利用手机新媒体接收信息的比重及信息成分分析》的问卷调查中,实际上有1904人参与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1904名受访者中,有1453人使用手机新媒体。其中300个使用手机新媒体的同学填写了问卷。通过对298份有效问卷的录入、统计和分析得出,这298名同学中仅有80个定制了手机报业务,订购率仅为30%。这80名同学中,64名同学表示会继续订阅,占总订阅人数的80%,16名同学表示不会订阅,占总订阅人数的20%。由此可见,合肥市的大学生手机报市场远远没有被充分开发,订购手机报的相对人数较少。但同时,已订购手机报的大学生对手机报使用的忠诚度较高,这一群体会长期地支持手机报。

面向大学生市场的手机报种类不多,市场细分不够。分析受访者填写的具体订购的手机报种类可以看出,面向大学生市场的手机报种类比较单一。调查结果显示:订购《新闻早晚报》的人数是63人,占订手机报总人数的78.8%,《体育新闻》占6.1%,《Chinadaily英语报》占1.3%,《样式手机报》占3.8%,《新闻周刊》占7.5%,其余占2.5%。在大学生手机报市场中,除了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的《新闻早晚报》占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外,其他类型的手机报并没有占领较大的市场。就调查结果来看,43.6%的手机报订购用户认为市场上针对大学生的手机报很少,48.8%的用户认为市场上根本没有针对大学生的手机报,仅有7.6%的用户认为市场上有不少针对大学生市场的手机报。由于合肥市大学生手机报市场远没有被充分开发,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校园手机报来填补这一块空白,校园手机报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内容同质化。手机报相较于其他传统媒体而言,制作成本和市场准入门槛都比较低,这就导致了手机报市场竞争激烈,手机报内容同质化。目前很多手机报的内容都是其他媒体新闻内容的缩减版,缺乏原创性的内容和独家新闻。③据统计,现在报纸、新闻网站、手机报每天的重复率高达60%。而手机报细分不足,导致受众模糊,就无法提供有针对性的内容。目前手机报在大学校园里的发行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参与问卷调查的80名同学中,42.5%的同学认为目前市场上的手机报内容同质化高,没特点,21.3%的同学认为手机报内容太少,36.3%的同学认为这些手机报缺乏针对性。关于这一点,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④全国手机报定位大致相同,缺乏针对性,除了少量财经证券类之外,全都是综合类新闻,并且信息结构、运营方式也都大同小异,把传统媒体的同质化问题带到了手机报。

手机报价格偏高。根据本次调查,只有3.8%的大学生手机报用户认为目前市场上的手机报价格偏低,70.9%的用户认为价格适中,而25.3%的用户认为价格偏高。笔者通过采访非手机报用户的大学生后得知:手机报资费太高是他们选择不订购手机报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认为,手机报价格偏高是由盈利模式单一造成的。手机报的盈利模式有三种:对彩信定制用户收取包月定制费;手机报订阅用户通过访问手机报WAP网站按时间收取费用以及通过增加广告提高收入。但目前主要依靠前两种方式盈利。⑤有限的订阅收入,要由网络运营商、技术服务商和传统媒体三家分享,而依照目前的收益分配情况,网络运营商和技术服务商分得了大部分的收益,而作为内容提供商的传统媒体的收益平均只占到整个收益的20%左右。这种盈利模式和分配方式并不适合手机报当前的发展。手机报的良性发展需要三者互相协调,遵从公平有效的分配模式。因此笔者认为,降低手机报的费用可以通过丰富盈利模式,附加增值服务的方式实现,进而进一步扩大手机报市场。

宣传推广不力。当今社会,任何一份报纸想要获得更大的发行量,就不得不在自身的宣传推广和整体营销上下足工夫。手机报作为一种新媒体,加大自身的宣传推广力度,使自己的内容和品牌更广为人知,是手机报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但是笔者通过走访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新华学院等6所高校,发现校园里和营业厅里鲜有关于手机报的宣传推广。就调查结果来看,有67.5%的用户是通过赠送或者业务绑定的方式知道自己订购有手机报,7.5%是通过朋友介绍知道的,只有12.5%的用户是通过广告得知手机报的信息,剩下的12.5%的用户是通过其他方式知道手机报的信息。手机报在宣传推广上的力度较小,使得很多大学生不知道手机报的存在,这是手机报在大学校园里推广的不足之处。

校园手机报发行的可行性策略

由上文调查可知,在校园手机报的发行过程中,网络运营商、技术服务商和内容提供商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要突破校园手机报的发展瓶颈,最迫切的是制作出在数量上足够大学生选择的并且细分市场、定位明确、内容优秀的手机报。在吸引更多受众、提升盈利空间的同时还要协调网络运营商、技术服务商和内容提供商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共同促进手机报的良性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占领细分的大学生市场,提供针对性的内容。针对目前合肥大学生手机报市场上手机报纷繁复杂、缺乏有效受众的情况,此时适应新媒体发展潮流,为大学生量身定做的手机报,则会比较容易获得大学生群体的青睐。根据调查,大学校园里手机报的订购者中,女生占64%,男生占36%。女大学生更偏好使用手机报。因此可以针对不同性别,手机报内容提供商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信息。调查结果同样显示,在校大学生中,手机报用户有68.8%是大一学生和大二学生,内容在这方面可以有所侧重,稳定已有的用户,同时还要继续争取其他年级的用户。利用手机报即时传播的特性,根据具体订阅者的年级、学校和专业等具体信息,建立订阅者档案,提供有针对性的内容。针对性的内容容易吸引固定的受众群体,他们会成为校园手机报的有效并且忠诚的订阅者。

第二,提供有新意和个性化的优秀内容。手机报是一种新媒体,目前还没有独立采访权。因为缺乏专业的记者和编辑队伍,所以在内容上缺乏新意,导致手机报同质化高。所以,校园手机报可以和传统校园报刊合作,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如果不和传统媒体合作,校园手机报可以让一些专门为手机报写稿的加盟,以便第一时间获得区别于其他媒体的新闻信息。经过严格审稿并且精心组织稿件,使校园手机报更具有可读性。同时手机报还需要做好内容策划,在提供和大学生有关的时事新闻的同时,做好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及时实用的专题。例如可以在每个星期的固定时间具体的服务专题,提供学习、就业等方面丰富的信息。为了进一步提高它的实用性,校园手机报可以和当地人才市场合作,及时提供各种求职信息。总之,新意和个性化是手机报内容吸引受众的关键。

第三,加快构建完整产业链,丰富盈利模式。由于目前手机报主要依靠订阅者付费来盈利,用户承担了较多的费用支出,必定会影响订阅者的订购热情。手机报应该向传统媒体学习,引入广告机制,降低订阅者应付的费用,从而占领更大的市场。校园手机报由于传播成本低,可以吸引大量的广告客户;面向的受众固定,信息抵达率高,投放面向大学生市场的广告能够起到很好的广告效果。而且,据调查结果显示,46.3%的被访者表示可以接受手机报中添加广告。剩下的受访者多数表示,如果手机报的内容没有因为广告增加而缩水,手机报中的广告也是可以接受的。这时,网络运营商、技术服务商和内容提供商需要就利益分配关系进行协调,使分配方式更加合理,共同促进校园手机报的良性发展。另外⑥,手机报的收入来源不应该局限于报业,而应该开展多种服务。其中,开展增值业务,取得经济效益,是手机报实现盈利的重要途径。

第四,加大宣传和营销力度。手机报的宣传和营销方式可以借鉴传统媒体的方法,同时也要利用手机新媒体本身的特性。手机报在大学校园的宣传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告和传单的方式,这种方式比较容易获得大学生的认可。同时手机报在发行的时候还要充分利用每一次市场机会,节假日、重大体育赛事,这些都是促销推广的时机。加大宣传和营销力度,手机报不仅可以获得更多老用户的认可,还可以争取更多的新用户,从而扩大影响力,甚至是建构手机报品牌。

目前大学生手机报仍处于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类问题。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手机报在大学生市场中具有广阔的市场与良好的发展前景。突破手机报在大学生市场中发行上的种种瓶颈制约,是手机报健康发展的关键之一。校园手机报以其便携性、即时性、分众性、交互性等特点,将会成为大学生重要的信息来源。(本文为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全国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课题)

注 释:

①李巨川:《带着体温的报纸――手机报的现状和未来》,《新闻战线》,2008(9)。

②李景中:《超越自我才能赢得未来》,《青年记者》,2010(21)。

③何延润:《手机报繁荣背后的隐忧》,《通讯世界》,2007(31)。

④《中国传媒科技Science & Technology for China’s Mass Media》,2008(12)。

⑤鞠宏磊:《手机报盈利模式探究》,《当代传播》,2008(1)。

⑥匡文波:《论日本手机报纸的盈利模式》,《传媒Media》,2007(5)。

篇4

1.市场一:以学习技能为目的儿童消费群该消费群的主要使用者为处在幼儿园、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年龄在3-10岁,购买产品的主要经济来源于家长。此类型消费者基本为初学者,对轮滑鞋品牌、性能认知度最低,颜色为选择产品的主要参考因素。近四成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是娱乐,认为直排轮滑鞋是一种玩具,主要消费类型是非名牌、价位低的产品,主要购买渠道有网店、厂家直销、超市。国家体育总局规定,轮滑运动为需要社会指导员参与指导的十项运动之一。该类型产品不利于轮滑运动的健康开展以及轮滑行业的良性竞争,更严重的是,质量不过关的产品对使用者,尤其是正在成长期的幼儿的骨骼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家长通常通过俱乐部或培训机构,以培训班报名费捆绑或打折销售获得产品。销售商对产品具有一定的辨识能力,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价格趋于中高档。随着轮滑运动不断的普及和推广,该类市场发展前景可观。

2.市场二: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青年消费群该消费群的主要消费者以高校学生为主,包括待业或刚从业青年,年龄在17-25岁,购买产品的经济来源混合家长给予和个人工资。大部分消费者在初学时首次购买产品,购买动机多为身边朋友的影响和鼓励,以兴趣爱好为主要购买动力。其中参与高校轮滑社团,通过组织者统一选购为典型消费方式。此类型消费者通常在购买时会考虑产品相关资讯,但受收入水平的限制,一般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平花鞋、速滑鞋、休闲鞋或极限鞋,其中平花鞋占总比例的95%。该类消费者往往对轮滑有较高的热忱和忠实度,尤其是部分忠诚消费者会转化为教练、销售人员等业内人士。

3.市场三: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中老年消费群该消费群覆盖范围广泛,包括高级白领、留学人士、退休老人等资深轮滑爱好者,其中,退休老人占六成以上的比例,其购买动机为锻炼身体。另外还包括视轮滑为生活方式和态度的一部分社会精英。消费者收入状况对产品选择关联性不大,而且不乏对轮滑鞋性能要求极高的消费者,其通常对产品行情有较深的了解,并理性选择购买产品,大部分消费者具有再购买的动机和行为,购买轮滑鞋种类主要为质量和价格较高的休闲鞋、速滑鞋。各细分市场消费者特征的调查

二、细分市场的消费者行为与营销策略分析

1.产品策略市场一、市场二中的消费群普遍存在产品认知失调现象,即初学者不会特别在意品牌的知名度,接近于再购买时才会对产品信息敏感;该市场消费者中购买动机多为追求流行,造型美观、样式新颖的产品能够激发其购买欲望。因此,普通商家更加注重产品的外观设计。市场三中的消费者较重视品牌知名度,对价格的在意程度相比较低。中高端品牌的商家应开发此市场资源,通过会员服务、售后服务增加品牌的附加值,以取得该市场领导品牌的地位。

2.价格策略市场一、市场二的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较高,可为初次购买的消费者选择定价在100-500元的一般价位产品,对再次购买的消费者推荐高品质、高性能的中高价位产品。市场三的消费者通常会选择价格和性能合理的产品,对目标客户的定价宜注重性价比,盲目地抬高价位会降低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

3.渠道策略市场一、市场二的消费群在购买决策时,经常听取教练等其他具有丰富购买经验者的建议,商家想提升市场占有率,可通过厂家直销给俱乐部、高校社团等渠道,实现联动推广。目前时兴的电商销售渠道也是商家开发市场的方向,尤其是市场二消费者具有对网络资讯敏感度高的特点。市场三的消费群在再次购买产品时很大比例的人会与品牌销售者直接联系,故从业者传播力量影响很大,商家需注意销售人员的专业素质。

4.促销策略市场一的直接消费者多为使用者的家长,且女性居多,消费特点是对打折、赠品等促销方式非常敏感,另外在购买决策时,从业人士的建议往往作为重要参考,与购买者保持良好关系非常重要,可采取口碑营销战略。市场二的消费者,有购买经验的相关从业者对其购买决策也有很大影响。即商家平时对于新产品、流行元素要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将相关资讯收集齐全,主动传达给消费者,有利于培养忠诚客户。对市场三的消费群,可通过举行交流活动、附送周边产品等营销手段增加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

三、我国直排轮滑鞋市场存在的问题

1.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品牌整体形象欠佳我国本土轮滑器材生产厂商通常按需制造,许多厂商出现一场生产多牌现象,通过量化生产,保持基本利润。直排轮滑鞋的品牌设计呈现了“国外品牌设计传入———国内品牌模仿”的趋势,缺乏技术创新大大减少了轮滑器材制造业所能创造的价值。当前我国大多数体育用品企业都没有建立起专门的营销部门和健全的产品营销体系和计划,没有品牌意识是体育产业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商家不注重对客户需求的调查,产品设计和宣传推广脱节,削弱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

2.定价随意性大,恶性竞争加剧我国的工资成本低、劳动资源密集等优势,使众多体育用品企业采取薄利多销的营销模式来占领市场份额。许多厂家在竞争中没有考虑行业市场未来长期发展以及消费者需求,而盲目采取价格竞争策略。在行业机制不完善、行业市场门槛低的大市场背景下,许多知名品牌在新产品上市后不久,便遭到竞争者“高防鞋”的恶性竞争,产业升级缓慢,效益低下,最终导致所有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

3.外来品牌强势进入,本土品牌尚需努力目前国内直排轮滑鞋的产品销售渠道,以传统的门店销售及厂家直销为主。网络新媒体,包括网购网站、社交网站、电视节目,销售渠道的利润占有比例逐年上升。国产品牌多为中小型企业,内部从业者多为轮滑爱好者转型而来,而高水平的营销人员对轮滑市场了解甚少。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大批国外优秀品牌,如早期发展的若喜士(Roces)、K2,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米高(M-ico)、宝师莱(powerslide)纷纷进驻我国,其先进的产品技术与营销理念,抢占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大大削弱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力。

四、对我国直排轮滑市场发展的建议

1.注重产品研发,树立特色品牌文化在品牌林立的国内直排轮滑鞋休闲市场,想要占领市场份额,仅靠模仿是远远不够的。对产品的技术和设计创新,可以延长产品生命周期、产业价值链,增加消费者对该产品的认可度及对品牌的忠诚度。商家可加大对产品开发的投入,实现技术领先,生产差异化的产品。品牌形象的树立,需融入品牌内涵、企业文化、民族特色等多元因素。品牌文化的建立,包含在设计、生产、销售、售后等众多环节,需要根据自身特点、结合产品理念,创建独一无二的品牌形象,形成品牌知名度。

2.注重客户需求,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新产品在投入市场前,商家应综合考虑消费者心理、销售地理位置、后期折扣价格等因素,针对目标人群,制定合理的上市价格,以期达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品牌的知名度可以通过宣传和推广来提升,但是企业品牌的美誉度则需要体育产品的质量、技术含量、产品售后服务和宣传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树立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

篇5

建省办经济特区20 年的实践证明,旅游业是海南最具优势、最具特色、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产业。但目前海南旅游业国际化程度还不高,2007 年,全省旅游总收入171.37 亿元,其中,境外旅游收入21.74 亿元,占12.7%;国内旅游收入149.63 亿元,占87.3%。接待旅游过夜人数1845.51 万人次,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75.31 万人次,占4.1%;接待国内旅游者1770.2 万人次,占95.9%①。应当说,这与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目标还存在很大差距。建设国际旅游岛,根本在于旅游的国际化,而旅游国际化的突破口在于宣传促销。因此,要把实施旅游业国际市场营销战略作为海南旅游业国际化的突破口。

一、旅游业国际市场营销的现状

近年来,海南旅游的国际影响力逐渐提高,省政府对国际市场营销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不断加大对旅游国际市场营销的投入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营销措施宣传推广海南旅游,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1.政府对国际市场营销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

(1)加大旅游促销经费投入。2005 年,海南省旅游局的促销经费只有95 万元,到2006年,省委、省政府就投入1000 万元,大手笔向海内外推进海南岛整体旅游品牌的宣传,实现海南旅游促销“10 级跳”。海南将重点开拓俄罗斯市场、欧洲市场、日韩市场、东南亚市场、美加和澳新市场等六大国际旅游市场。2007 年,海南省旅游局宣传促销经费超过1000 万元,海口市旅游局宣传促销经费超过2000 万元,三亚市旅游局也在1500 万元以上。

(2)制定旅游营销总体规划。海南省2007 年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07:海南旅游促销年”。省政府加大了对旅游宣传促销资金投入,省旅游局主持编制了《海南旅游宣传促销年2007 旅游营销总体计划》,在行政资源、财力资源运用上对企业的照顾既有“阳光普照”,更有“重点支持”。

2. 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大营销。

(1)整体形象推广策略效果最佳。充分利用国际旅游展销会进行直接宣传促销、邀请国外旅游媒体和旅游行业代表进行商务考察等形式取得了较好的宣传促销效果。2007 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分别组团赴俄罗斯、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旅游交易会,如参加俄罗斯旅游展、柏林旅游展、日本DATA 展等。2008 年6 月,俄罗斯旅行商考察团就下半年组团来三亚旅游的有关事宜与三亚市政府进行磋商。这些营销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俄罗斯一跃成为海南的主要客源市场,2008 年第一季度共有6.2万多人次的俄罗斯游客到三亚旅游度假。有关方面预计,在未来两三年内,俄罗斯到三亚的游客每年将会增致20~30 万人左右。

(2)大型节庆活动宣传旅游效果明显。2000 年,海南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举办了第一届“海南岛欢乐节”。2006 年,举办方提出了“政府主导、专业策划、市场运作、市县申办”的全新模式,并突出体现欢乐节的国际性、欢乐性、民族性,并邀请世界小组、海南世界青年大会等部分代表、世界先生以及海南的国际友城的代表参加,台湾东森台、香港凤凰卫视等知名媒体都现场直播,使欢乐节在国际上的宣传广度大大提升,成为对世界宣传海南旅游的又一窗口。

(3)会展经济吸引了海外游客。自从2000 年博鳌亚洲论坛落户海南后,海南省的会展经济日益发展成熟,成为带动海南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博鳌亚洲论坛设立后,数千个大小会议落户海南,各种年会、交流会、研讨会也纷纷选择在海南召开,海南已成为具有一定影响的国际会议中心。会议旅游已成为海南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4) 重大赛事的举行在旅游宣传促销方面效果最显著。世界小姐选美大赛、世界先生、国际铁人三项、国际高尔夫球赛、环岛自行车赛等大型国际赛事频频在海南举办,致使世界各界名流纷纷跨入海南岛,也使得境外诸多媒体开始把目光投到海南,营造出一个又一个吸引各界眼球的“焦点”,大大提高了海南的知名度,把海南国际旅游的美好形象展现给全世界。

二、旅游业国际市场营销存在的突出问题

1. 旅游产品体系不健全。

(1)优质旅游产品不足,结构不合理。海南一统江湖的环岛观光游老化陈旧,特色越来越不鲜明,主要客源市场如东南亚地区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出现了萎缩的趋势。休闲度假游近年来所占比重逐年上升,但由于深度开发不够,软硬件设施不健全,仍然属于浅层次的“资源和产品共生型”产品,发展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商务(会展)游和高尔夫游在博鳌亚洲论坛、世界小姐大赛等国内外大型赛事活动和区域经济日趋活跃的带动下,开始得到市场的追捧,但市场竞争力还不强,其它种类的旅游产品市场份额更小。岛内已经老化的经过东线、中线公路的环岛三日游观光产品的主导地位却十年不变,并且有退化到连中线也不去的倾向。

(2)产品档次较低,缺乏文化内涵。海南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但潜在的文化价值并没有转化到旅游产品中来。游客来到海南除了享受阳光、海浪、沙滩外,没有更丰富的旅游项目可以参与,即使有也不尽如人意。如黎苗村寨里的歌舞表演与泰国芭提雅东芭文化村里的歌舞表演相比,就差之甚远。

2. 旅游营销资源整合不够。

(1)区域间整合营销不够。海南地处亚洲中心,北联“泛珠三角”和港澳台,南比邻东南亚,有着良好的区域合作平台,加之当前旅游产品难以满足海外游客需求的形势,区域旅游合作,实行捆绑式营销应是最佳的战略选择,但目前海南参与区域旅游合作较少,旅游业国际市场营销仍是“单打独斗”,自身优势没能充分发挥。

(2)旅游服务业整合营销不够。海南很多景区、酒店重开发、轻营销,有的甚至孤军作战,缺乏大市场、大营销的意识。在传统思维中,他们往往把宝押在地接社、导游身上,以高额回扣吸引他们揽客,忽视了主动面向客源地、组团社和终端游客的有效营销,没有整合旅游行业的营销力量。在旅游营销上显得势单力薄,特别是在国际旅游市场营销上,容易造成营销与服务的脱节,如酒店业、航空业的营销能力都没有发挥出来。旅游服务行业和旅游业一样,要形成大市场、大营销的意识。

3. 现代营销策略组合尚未形成。

(1)国际市场营销以政府为主导。海南旅游海外促销是以政府主导,没有充分发挥旅游企业和旅游组织的力量。旅游作为产品,销售需要企业去营销,政府可以牵线搭桥,但营销主体应该是旅游企业。另外,海南省旅游协会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这与旅游管理部门管理过宽、过死不无关系。根据国际经验,要加快海南旅游业的国际化进程,就必须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

(2)网络市场营销平台尚未建立。海南从事旅游信息和电子商务的企业约8 家,涉及旅游信息服务的网络企业约5 家,海南本地的旅游网站或综合网站的旅游频道共有20 家。但在这些从事旅游信息企业中,没有一家有专门的国际市场营销频道,没有一家多国语言版的营销网站,制约了海南旅游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步伐。

三、旅游业国际市场营销的战略措施

1.创新旅游产品策略。

(1) 创新旅游产品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做大做强“休闲度假游”这个核心产品。瞄准国际一流休闲度假目的地的标准,从产品研发、项目规划、宣传促销、服务配套设施等诸多方面给予重点扶持,积极推进现有项目建设和新产品的开发,培育新的市场增长点。顺应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实现低端旅游产品向高端旅游产品的升级和转型。针对日本、韩国、港澳台、东南亚、欧美等境外市场,大力开发高尔夫旅游;以俄罗斯、东欧和亚洲其它气候带的国家为重点,大力开发热带滨海度假游,并将目的地向三亚以外地区拓展;瞄准国际大行业、大企业和国际区域组织,大力开发商务(会展)旅游,等等。

(2)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对现有景区产品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如:给天涯海角景区赋予“浪漫、婚庆、誓言、见证”等文化元素;给南山佛教苑赋予“不老松、重阳节、长寿、孝老敬老、祈福祈寿”等文化元素。注重海南与客源市场的史缘、血缘、文缘、地缘、俗缘的挖掘,在旅游产品开发和宣传促销中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展示和表达。同时也要注意文化的原真性、本土性和高雅性,对于那些粗俗的、歪曲的文化和娱乐演出要坚决取缔。注意与主要客源国文化的交融,让境外游客在海南能够找到更多的文化共鸣,感觉到亲切和被尊重。

(3)引进一批国际化的旅游产品。开发具有国际化的旅游产品,一方面可以通过自身开发,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国际上已有的旅游产品。结合海南的实际情况,可以针对儿童旅游市场引进“迪斯尼”乐园,针对球迷市场可以引进“NBA 中国明星周”“欧洲杯中国周”“世界沙排巡回赛”等国际性体育赛事。

2. 旅游合作营销策略。

(1)区域联合营销。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充分利用“9+2”泛珠三角合作论坛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区域合作的平台,与境内外异质旅游精品进行跨地域组合,相互开放市场、消除障碍、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公平竞争的联合体参与全球竞争,实现共赢。比如与“购物天堂”香港、“东方拉斯维加斯”澳门组合成港澳琼游;北京—西安(南京)—海南文化休闲游;“广深珠琼”商务游等,让境外游客在一次旅游中获得集文化、经济、休闲娱乐等多重体验和满足。

(2)产品链联合营销———航空营销。航空作为国际旅游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它在旅游业的促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议海南省政府与经停海南的国际航空公司合作,给予其优惠政策,联合促销海南旅游业。如果这样的国际航班一旦成型,必将吸引大批来自亚洲、欧洲的游客到海南观光旅游,更快带动海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3)品牌联合促销。把具有共性的旅游地作为一个联盟推出旅游市场的做法已经有很多案例,如“五岳联盟”“六大名楼”,等等。杨铭铎等提出中国“四级”旅游构想,即指南级—海南三亚、北极—黑龙江漠河、西极—新疆喀什、东极—黑龙江扶远②。将四级进行联合,共同推出“四极”的旅游品牌,这种合作营销的模式并不是区域的合作,而是更大意义上的一种品牌的联合,是一种营销上的联盟。海南要与其它几极一起,互动互助、互惠互利、强化形象、共铸国际旅游品牌。

(4)开展广泛的国际旅游合作。可以充分借鉴日本国际旅游合作的经验,加强与主要客源市场的旅游合作。通过签署《海南圣彼得堡旅游领域合作计划》《海南柏林旅游合作备忘录》,举办海南纽约观光交流活动等合作形式,加强对主要客源市场的宣传促销,不断拓展国际旅游市场。

3. 旅游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策略。

(1)建立国际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整合现有的旅游电子商务资源,组建2~3 家大型旅游电子商务服务企业,集中优势资源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采用多国语言版,使不同国家的居民随时可以浏览海南岛旅游信息,使其在海南省旅游产业上真正发挥带动作用,进而加快旅游产业的升级。岛内其它旅游企业可加入这个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产品的信息、网上促销、网上交易,开展B to B 和B to C 电子商务。

(2)利用已有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2001 年初我国旅游业信息化工程开始启动的“金旅工程”,建设目标包括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海南旅游企业也可以利用“金旅工程”为其信息化提供的专业技术支持和成套的解决方案,建设与公共商务网相连接的海南旅游企业网站。

(3)通过手机短信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海南大型旅游企业可先尝试与主要客源国手机运营商合作,建立海南国际旅游短信营销平台,定期向手机用户发送海南旅游信息,逐步向全球市场推广,以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来海南旅游。

(4)采用数据库营销吸引更多游客。海南旅游企业可以共同组建国际游客数据库,在旅游的过程中,尽可能收集游客的众多信息,如年龄、职业、收入、学历、爱好、email 等等,根据信息建立国际游客信息档案;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数据库,寻找出不同价值观、不同度假需求为特征的游客群;最后根据数据分析进行营销推广,吸引更多的国际回头客和潜在游客。

4. 注意力营销。

(1)通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国外游客。精选海南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再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如果申报成功,将吸引更多慕名而来的国外游客。即便申报不成功,通过舆论造势,从而引起游客注意,间接地为海南国际旅游起到宣传促销作用。

(2)通过建立三亚天体浴场吸引国外游客。充分尊重国际游客的生活习惯及权利,政府针对国外游客有规划地开辟专门的“天体浴场”,完善管理,通过国内外知名媒体进行正面宣传报道,最大程度地吸引游客眼球,在吸引更多国外游客的同时充分尊重游客的生活习惯。

(3) 通过发展旅游购物吸引国际游客。2008 年3月,国务院批准在海口、三亚、琼海、万宁四市各开办一家市内免税店。海南要充分借鉴冲绳岛、济州岛和香港地区的旅游购物经验,更好地开发购物旅游资源,把购物与吃、住、行、游、娱、乐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以此作为吸引国际游客的一项重要方式,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塑造国际旅游岛形象。

(4)利用重大事件宣传。利用重大事件宣传海南是一种高效促销,对促进海南旅游国际化进程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建议海南在重大事件的宣传报道上统筹规划,以最大限度吸引国际游客为目标,争取最佳的宣传效果,让全世界聚焦海南。

5. 广告宣传策略

(1)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对海南旅游进行国际宣传。政府和旅游企业应首选公益广告作为旅游宣传的良好载体,同时注重旅游广告的连续性和时效性。还可以在一些有良好旅游受众的媒体广告信息,如国内外著名的旅游指南、旅游宣传书籍、画报、海报等媒体,也可以通过创办或主办一些高品位的旅游文化活动、音乐节等的开幕式开展广告宣传,在目标市场开展广告攻势。

(2)把2010 年上海世博会作为海南旅游国际市场营销的宣传平台。海南可以借助2010 年上海世博会这一宣传平台,充分发挥自身的生态环境优势,结合现代城市特征,打造国际旅游岛形象,通过展示多语言版的海南国际旅游宣传专区,制作并现场发放国际旅游岛手册和海南特色文化手册等平面广告,向世界展示海南国际旅游岛形象,宣传促销海南旅游。

(3)加大宣传海南的出入境政策。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对海南旅游进行国际市场营销,首先要让国际航空公司和国际游客了解海南的航权政策和出入境政策,可在主要客源市场国的知名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媒体广告宣传海南的出入境政策、航权政策等。

(4)将“旅游促销大篷车”开赴国际市场。将“旅游促销大篷车”宣传促销活动开赴国际市场,首先考虑一级市场。由政府旅游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带领本地旅游企业赴客源国举办业内旅游推介会,邀请客源地旅游部门、旅行社代表和媒体参加,以形象展示和产品交流为主,但表现形式可多样化,让参会者有机会在直观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沟通交流。也可根据客源国实际情况,在人群聚集的公众场所以海南特色文化节目表演、派发海南国际旅游宣传品的形式进行宣传,同时邀请媒体参加,以便让海南的文化和产品最大限度地得到报道。

(5)借《印象·海南岛》平台拍摄国际旅游宣传片。海南可以充分利用《印象·海南岛》这一宣传平台,争取与剧组积极合作,拍摄《印象·海南岛》———国际旅游岛”,并制作成多国语言版,通过知名媒体进行宣传放映、如BBC、CNN 等,宣传打造“国际旅游岛”这一品牌。

参考文献

篇6

——增加值年均递增15%。

——税收年均递增15%。

——新增有一定能级和规模的现代服务业企业500户,其中国际知名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超过20家。

(二)战略取向

我区“十一五”时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战略方针是:“吸引、稳定、集聚、优化”。

1、“吸引”,就是以完善的运行环境和有序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吸引同类国内外现代服务业的优势行业和龙头企业,以更大的体量、更高的层次,在更广的范围内形成和扩大我区现代服务业的产业体系及其经济发展制高点。

2、“稳定”,就是加强现代服务业现有企业的“留驻、留商、留税”工作,为已入驻企业提供长效常态的跟踪管理服务,针对入驻企业对优惠政策周期可能作出的反应,及时制定预案,倾力稳定企业,增强其立足我区长期发展的信心。

3、“集聚”,就是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企业的集群发展和集聚作用,注重行业链的延伸扩张,进一步加强政策导向作用,抓住优势行业和龙头企业,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可持续的协调发展。

4、“优化”,就是通过优化现代服务业的行业结构和企业结构,进而优化我区的运行环境和服务环境,并从整体上优化以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航运物流业、专业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国内外现代服务业机构和资源向我区域集结,大力发展以中介、广告、会展、知识服务、文化、旅游等新兴现代服务业行业,不断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

我区“十一五”时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战略对策是要努力做到“五个坚持”:

1、坚持产业先导发展战略。坚持我区既定的产业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在稳步发展金融、信息、贸易航运、中介和专业服务业等四大基本领域的现代服务业行业同时,前瞻性地发掘和培养以知识型服务业和生产业为主的各类高附加值的新兴服务业。作为先导产业,必须体现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和服务优势的聚焦。围绕我区产业导向,加强与开发商沟通联系,在抓好现有新的商务楼项目建设的同时,适度加大商务楼项目供地力度,协同做好新一轮商务楼宇的规划建设,并进一步加快老大楼存量资源的盘活和置换开发利用,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有效的载体资源。

2、坚持税收增长发展战略。要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大力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水平。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既要注重功能升级扩容,又要注重税收落地率。以引进国内外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企业为目标,着力引进功能强、影响力大、带动效应强的金融机构,发展以金融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同时,不断吸引具有一定经济规模和企业品质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入驻我区,以确保税基稳定和税源拓展,促进税收保持稳定和长期的较快增长,不断提高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要加强现代服务业现有企业的“留驻、留商、留税”工作,为已入驻企业提供长效常态的跟踪管理服务,针对入驻企业对优惠政策周期可能作出的反应,及时制定预案,倾力稳定企业,增强其立足我区长期发展的信心。

3、坚持功能提升发展战略。把握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走势,以强化区域功能的综合提升,注重实现现代服务业与招商引资、楼宇建设的“三位一体”联动发展,在实施以金融服务业为重点的行业构成优化过程中,充分发挥我区特有的区位功能和产业功能,形成与周边区域相互错位发展的格局,加快引进证券、基金、信托投资银行及其他金融衍生企业,在中心城区的区际竞争中,形成自身独有的发展优势。借助我区外滩CBD的区位优势,加快建设和完善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产业的载体功能,进一步巩固我区作为*中央商务区和中心商业区的核心区域地位。

4、坚持行业集群发展战略。结合全区功能建设,在引进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企业过程中,突出知识型服务业和生产业的产业经济地位,结合区域楼宇优势和分布特点,合理优化行业布局,形成现代服务业的行业集群形态和集聚效应。定期分析现代服务业行业的发展情况,注重行业链的延伸扩张,抓住优势行业和龙头企业,组建行业和跨行业之间联谊会,增进了解与合作,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可持续的协调发展。

5、坚持经营国际化发展战略。结合我国入世后3—5年过渡期的特点和机遇,在广泛引进外资服务业的过程中,注重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借助国外的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经验和雄厚资金,带动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并逐步与国际服务业接轨,走经营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加强与国际著名中介服务机构合作,争取引进国家和世界级中介服务机构入驻,形成行业集聚的龙头示范效应。

三、“十一五”期间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一)鼎力打造两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根据《*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中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规划目标,我区将努力建设外滩*江沿岸金融商贸集聚区和路环人民广场现代商务集聚区。

1、围绕外滩*江沿岸开发目标,着力打造金融商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外滩*江沿岸金融商贸集聚区东南至*江岸线,北抵*,西面边界依次为河南路-人民路-中华路-中山南路,区域面积约2.5平方公里。该区域是《*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确定的*江现代服务业集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集聚区从北至南分为四大功能板块:外滩金融贸易区、十六铺商务休闲娱乐区、董家渡滨水商务宾馆区和世博会展区,将逐步提升金融贸易功能、拓展商务商业功能、补充特色娱乐功能、开辟博览文化功能。外滩金融贸易区是*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共同构成中心城区最具规模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按照市对外滩金融贸易区的定位,要建设体现*历史风貌和现代文明完善结合、以金融贸易功能为主、与陆家嘴错位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使之成为金融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其他行业及各相关配套产业合理配比、融合发展的典范。与此同时,注意CBD未来的扩展趋势,由外滩向南适当延伸,带动十六铺、董家渡核心地区新兴商务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的建设,并逐步完善世博周边地区配套设施建设。

按照规划,集聚区内近期可开发商办用地11幅,总用地面积约15公顷;集聚区周边近期可开发商办用地13幅,总用地面积约18公顷。未来三年,将抓紧北部*至复兴路之间区域的开发,具体分为外滩源、外滩金融贸易区、外滩风貌延伸和十六铺三个地块加以重点推进,以尽快形成该集聚区内的开发和建设亮点。外滩源地块将建成*半岛酒店项目。外滩金融贸易区将重点推进中央商场、元芳弄、联谊商厦二期等项目建设。外滩风貌延伸段和十六铺地块将努力完成204和南外滩8-1两大商业办公综合楼项目。

主要措施

一是推进外滩金融贸易区规划实施。由*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市外滩金融贸易区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已于20*年4月完成并获市批准。要充分利用规划出台契机,广泛进行宣传,有步骤地推进实施。以“重塑功能,重现风貌”为目标,根据外滩地区的历史、现状和风貌保护、建筑形态及功能拓展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国内外大公司和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机构,进一步发挥中央商务区的功能和作用。

二是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按照“过境畅通,到达便捷,动静结合,公交、公务优先”的总体原则,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提高外滩地区的交通效率和人流吞吐能力。优化外滩地区道路系统,积极配合市有关部门,加快启动河南路拓宽改造工程,完善四川路和江西路以公交和公务车为主的机动车交通系统。加大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力度,提高交通资源的利用率。加大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的力度,提高外滩地区市政基础设施的运行能力。

三是抓紧推进老大楼置换和改造。按照“市场导向、企业运作、政府推动、多元投资”的原则,实现对老大楼的保护与利用。进一步加快老大楼存量资源的盘活和置换开发利用,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有效的载体资源。随着条件不断成熟,进一步开放投资,将老大楼项目的保护与利用推向市场。对经过改造后的老大楼,按照“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直接在市场上转让和出租经营。将市场化理念贯穿于项目的规划、开发、经营、策划包装和宣传推广中,充分挖掘老大楼潜在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加强外滩地区各管理部门的协调,推进老大楼的新一轮置换,逐步把不符合外滩功能定位的企业和机构置换出去,腾出空间,把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企业引进来。

2、围绕南京路地区功能拓展实施方案,着力打造路环人民广场现代商务集聚区

南京路地区是集中体现城市活力的商务商业核心区。北起*,南至淮海路、人民路,东起四川中路,西至成都路,区域面积约3.2平方公里。“十一五”期间,要利用多个传统中心以及现代服务业汇聚的优势,传承经典,渗透发展,重塑功能,聚合做强,进一步强化商业商务和现代服务功能,成为*高档商业商务聚集的标志性地区之一,展示*中心城区的繁荣繁华。重点推进路沿线北京路、南京路、福州路、延安路、淮海路五个路口的功能节点建设,增建高档商务楼、宾馆、公寓。路北京路口的主导功能是贸易、会展、信息物流,要推进金桥广场、金昌广场和泛太平洋广场的建设;路南京路口完善商业、文化、旅游功能,在完成新世界综合消费圈和世茂国际广场建设的基础上,推进百联商城项目建设;路福州路口的主导功能是商业、商务、行政、文化、休闲,在都市总部大楼投入使用的基础上,推动申花地块的改造;路延安路口的主导功能是商务、文化、娱乐,结合音乐厅的移位成功和品位提升,推动“大世界”项目的改造;路淮海路口的主导功能是商业、娱乐、商务,重点推动东方海外商务、宾馆项目的启动和建设。环广场其他地区还要完成廖创兴金融中心建设,推动大光明地块改造等。

路环人民广场现代商务集聚区北至*,南至复兴东路的路两侧,包括西至黄陂路的环人民广场周边地区,是《纲要》确定的延安路——世纪大道东西向现代服务业产业带的核心地区,占地面积约1.4平方公里。该集聚区在产业定位上形成与外滩*江沿岸金融商贸集聚区错位发展的态势,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中介、航运、信息、娱乐等现代服务业行业,依托人民广场地区市级文化中心、办公机构集中的独特区位优势,以及便捷的公共交通和优美的绿化环境,吸引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及国内外著名中介机构入驻。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建成体现城市繁荣繁华景象、汇集高端现代服务业、展现新型时尚魅力特色的现代商务集聚区。

主要措施

一是塑造都市中心的空间环境。利用行政文化中心的集聚辐射效应,依托独特的交通枢纽和生态环境景观条件,充分发挥*市中心窗口和众多放射状商业步行街和专业街汇集的优势,分别以新世界、世茂国际广场和明天广场为标志性建筑,形成强烈的都市中心感。重视城市历史遗产,有效维护主要开放空间和观景点以及优秀历史建筑的视廊通道,实现传统特色公共空间与现代标志性景观建筑的有机融合。

二是加大功能型、结构性招商力度。依托该集聚区具有充足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的、高级别的商务楼宇载体,大力吸引国内外大企业的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入驻,侧重于吸引金融、信息、物流、会展、中介专业服务和知识服务等方面的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以形成诸多大企业“头脑在*”的格局。

三是加强概念包装和对外宣传的力度。进一步提炼路环人民广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产业和功能特征,加强整体概念的包装,宣传路环人民广场地区优越的区位环境,日趋完善的商务商业的配套设施等。通过加强对外宣传,使之成为现代服务业企业投资的一片热土。

(二)集中发展现代服务业六大重点领域

按照《*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要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促进现代服务业优势行业集聚,提升城区综合服务功能。继续落实“集聚、吸引、优化、稳定”的发展思路,选择发展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六大重点行业,实施政策聚焦,集中突破,提升我区现代服务业的能级。

1、以资源积聚和金融创新为抓手,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

围绕*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以“外滩——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总体定位为依托,大力促进我区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有步骤推进外滩老大楼的功能置换,引进海内外著名的金融、商务机构及世界著名品牌零售商,拓展以银行理财、保险经纪、基金管理、黄金交易、产权交易及各类金融创新产品为主的金融服务功能,发挥金融服务业对社会生产发展的核心作用以及对其他现代服务行业的渗透和带动作用。到20*年,金融服务业要形成由15-20户强势企业支撑的发展格局。预计金融服务业税收年均递增10%左右。

一是加大金融资源集聚和功能建设。贯彻落实“本市关于支持金融机构发展的有关意见”,抓住我国加入WTO承诺的金融市场化改革和全面开放的有利契机,依托国家外汇交易中心、银行同业拆借中心、黄金交易所等金融要素市场集聚的优势,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和专业性的研究,深刻把握国内外金融发展的趋势,加快推进中外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投资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在*集聚。加快外滩金融贸易区功能建设,努力将外滩金融贸易区打造成资源配比合理、产业生态领先、人才信息集聚,具综合性、开放性和交互为一体的*国际金融中心重要载体之一。

二是大力吸引金融服务和金融创新产品集聚。充分发挥外滩地区历史、人文、区位、营商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与浦东陆家嘴地区的金融企业和机构开展融合互动、错位互补。抓住中国人民银行在*设立第二总部的历史性机遇,努力争取金融监管及政府职能部门对我区金融产业政策的倾斜和聚焦。积极争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在外滩金融贸易区的先行先试。

三是大力发展多种延伸与配套产业。通过盘活外滩地区经典老大楼,发展拍卖行、典当行等金融延伸行业,引入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担保公司、股份制银行、投资理财公司等企业入驻,营造最具海派特色的融资和理财服务氛围。发挥外滩3号、18号等的联动效应,积极引入国际、国内著名的品牌专卖及休闲、餐饮、娱乐等配套服务业,营造合理布局、科学配比的金融、商务发展环境。

2、稳固优势企业的集聚态势,着力发展物流(航运)服务业

围绕国家《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认真执行国家和本市在物流企业审批、市场整合、税收管理等方面的调整意见,为现有集聚的优势企业度身定制服务政策,完善航运物流工作协调服务机制。以推进*建设国际贸易航运中心为契机,巩固全球航运著名企业已汇聚*的优势,引进新的企业,做大产业总量,促进物流航运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到20*年,物流航运服务业要形成由15-20户优势企业支撑的发展格局。力争物流航运服务业税收年均递增15%。

一是进一步完善国内外贸易航运业发展环境,不断扩大贸易航运服务业的总量和增量。发挥我区延安路、路一带原有贸易航运机构集聚经营的行业优势,进一步完善国内外贸易航运业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著名航运机构入驻。进一步克服和消化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业务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扩大进口,做大企业规模。

二是构筑网上物流交易平台,积极引进国内外现代物流公司入驻,加快发展第三方现代物流服务业。根据我区地域特点,采用信息技术,完善物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利用一批国际物流巨头落户*的契机,通过国内外市场融合和物流企业的竞争合作,吸引、培育、发展具有规模水准的第三方现代物流服务业。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对物流企业承接外包服务给予支持。

三是促进区际联动合作,确立和保持我区贸易航运业在全市的地位。按照建设“四个中心”的要求,在与虹口、浦东等区域合理分工、错位发展基础上,明确我区物流、航运业的主攻重点。利用全面入世的有利时机,积极引进国际国内著名物流、航运机构入驻。加强同海关、港务局等航运服务机构及关键性人才的沟通联络,及时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创造条件引入航运协会等中介组织,形成产业集聚优势。

3、以市场化、专业化为重点,着力发展专业中介服务业

积极把握全面入世后中介和专业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的机遇,进一步加强同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和中介机构的合作,着力促进我区的中介和专业服务业的发展。到20*年,中介和专业服务业要形成由20户优势企业支撑的发展格局。力争中介专业服务业税收年均递增15%,继续保持在现代服务业中的产业优势地位。

一是争取引进国家级和世界级中介专业服务机构入驻,依托已经入驻的知名企业,做大会计和法律服务业,做强审计、物业顾问、资产评估及其它类中介咨询等服务业。

二是加快引导经营规模、业绩、品牌在行业中排名前列的*或国内的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经纪、等市场中介机构,打破资质壁垒,以倡导联合、重组、并购等方式拓展本土中介机构的服务实力和服务领域。

三是鼓励工程、高新科技、专利、专业保险公估等市场专业技术类中介机构走现代化和专业化道路,加强服务专业深度和特色,建立和保护中介专业服务的自主知识产权。

4、以公共平台建设为契机,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

围绕*科教兴市主战略及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把握新技术、新业态,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以信息化带动我区现代服务业整体能级和发展水平的提升。到20*年,信息服务业要形成由10户以上强势企业支撑的发展格局。预计信息服务业税收年均递增10%以上。

一是继续培育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开发行业。进一步发挥*科技京城作为国家级集成电路设计中心重要载体的作用,推进产学研战略联盟,在集成电路和软件产品开发及其服务方面形成集群优势,引进国内外头脑型研发机构和国家级软件研发工程,构筑高新技术产业高地。充分利用我区电信服务企业集聚的优势,巩固发展移动通讯、固定电话、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等信息服务业,逐步形成区域性信息交汇服务中心,提高其对现代服务业的贡献度。

二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的延伸行业。充分借助我区电信服务的集聚优势,发展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存储转发类业务、呼叫中心服务、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等,逐步形成信息交汇服务中心,提高信息服务业对现代服务业的贡献度。

三是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对我区南京路、北京路的商贸商务功能调整,完善网上购销平台,发展电子商务,建立以网上交易、展示、服务等基本功能为特点的现代服务贸易业态。进一步加大和优化银行卡、电子钱包(付费通)等消费环境建设,推进传统商业向信息化为基础的现代商业转型。

四是深化电子政务建设。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整合全区政务信息和社会信息资源,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化的窗口,推进“市民信箱”等政府公开信息的建设和使用。通过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对接,实现政府信息和社会信息资源的市场价值,引导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亮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5、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发展会展广告服务业

抓住广告业全面开放和举办世博会会展业提速发展的机遇,吸引和集聚会展、会务、翻译、广告等行业,实现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域的新突破。到20*年,广告会展业要形成由10余户强势企业支撑的发展格局。力争会展广告服务业税收年均递增15%。

一是理顺管理服务体系,加大扶持力度,集聚优势企业,做大广告服务业,进一步增强行业竞争力,重振*广告业的雄风。

——利用一批全球领先的广告公司和国内大型的新闻出版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入驻我区的优势,着力打造广告业集聚区域,形成优势企业集群发展态势。

——利用我区老大楼的文化元素和内涵的优势,大力吸引中外资广告企业入驻*。由于广告业对那些具有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建筑大楼有浓厚兴趣,而我区老大楼资源丰富,老大楼内部的空间结构比较宽裕,正好适合广告公司对空间的特殊需求。

——按照市有关户外广告设置的规定,协调、整合我区高架道路、楼宇立面、广场等户外广告阵地资源,形成集约化管理、开发、利用的态势。

——利用文艺展演、剧院、电影、群众性文化展示活动等场地,开拓发展新的广告领域。

二是抓住世博会历史性机遇,发展*特色的会展产业。

——结合*江岸线改造和世博会场馆建设,择地建设1—2个具有国际水准和鲜明*风格特点的会展场馆。

——借助商务会展、文化体育赛事活动的开展,积极培育发展具有*海派文化特点的赛事、会务、旅游等新产业。

——加强本市与长三角会展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联手推出会务、会展、商务旅游等新活动,吸引商务、旅游人群的集聚。

——加强与国际会展集团的合作,引进会展、会务策划企业及管理人才,吸引国际重大会展、会议加盟*,形成新的会展产业链。

6、以满足新需求的服务行业为重点,培育发展新兴潜力服务业

以市场化为导向,加快发展教育培训、体育健身、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社会事业转型后的新兴行业,培育发展满足新的社会需求派生的新型服务行业。到20*年,新兴潜力服务业要形成由5-10户优势企业支撑的发展格局。预计新兴服务业税收争取年均递增10%左右。

一是依托*江两岸综合开发和南外滩沿江地区的功能建设,凭借*江水岸资源优势,大力拓展水上观光旅游服务业等新型服务行业。

二是紧紧瞄准国际产业转移和“长三角”地区发展,以及我国入世后知识产权保护等有利机遇,大力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

三是结合我国入世后五年过渡期已经过半和21世纪头20年的战略机遇期形势,依托*“四个中心”建设,进一步发展策划咨询、投资论证、技术服务等创意产业。

四是积极鼓励和引导发展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专业事业转轨的新型社会服务行业群。

(三)切实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把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我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任务,把现代服务业放到区政工作的重要位置,研究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健全大招商工作机制,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化全覆盖的招商工作格局,真正做到工作目标化、任务项目化、考核数量化。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服务环境、政策环境,建立*统一、高效的政府协调服务体系。

1、建立*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由区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牵头,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区现代服务业领导小组,其职能主要是确定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统筹全局工作,合理配置资源,协调解决本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现代办。成立两大集聚区建设推进工作机构,突出集聚区功能特色,负责编制集聚区发展的计划和方案,并与政府各职能部门沟通衔接,促使计划和方案实施。按现代服务业的分类和一业一责原则,明确各行业主管部门是推进行业发展的责任主体。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研究制定本行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举措,并组织实施。各责任单位明确分管领导,明确项目责任人,明确时间节点,确保任务落实。年终考核评定。

2、建立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参照《*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有关设立本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举措,结合我区实际情况,从20*年开始在区财政年度预算资金中安排引导资金,以后年度视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适度增加规模。实行专户管理,滚存使用。设立“引导资金”的目的,是引导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全区现代服务业的档次和质量,推进现代服务业重点行业、关键领域的发展,引导和促成关键项目或闲置资源投入使用。

3、形成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聚焦。强化规划引导,促使各类资源向现代服务业集聚,在现代服务业两大集聚区内严格控制新建住宅。充分挖掘利用现有存量楼宇资源,充实和提升楼宇质量。改进目前对现有楼宇资源的管理方式,鼓励楼宇业主整合资源用于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按一定比例给予补贴。要及时主动把握国家和市有关政策出台的有利时机,积极向市相关部门争取部分尚未取得操作经验的政策在*先试先行。积极争取有关扶持政策,形成市、区互动发展氛围。争取市里给予外滩与浦东陆家嘴同等的产业扶持政策及规划和土地政策,促进外滩地区金融服务业发展。

4、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业指标体系。建立*现代服务业六大行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现代服务业在地统计制度。加强现代服务业经济运行预测、预警、预报工作,定期对重点区域、楼宇、企业实施跟踪统计分析,积极为入驻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明确各项指标的界定和报送程序、方式,保证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时性,为现代服务业的统计、测算提供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