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定义范文

时间:2023-09-12 17:19: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核算定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核算定义

篇1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2-0071-01

固定资产是指医院持有的预计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有形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预计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一、固定资产的范围

医院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对于应用软件,如果其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当将该软件价值包括在所属硬件价值中,一并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如果其不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当将该软件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医院的图书应当参照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不计提折旧。

二、固定资产的日常会计核算

医院应当设置“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按固定资产类别、使用部门和每项固定资产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一是医院应当在固定资产明细账中登记每项固定资产原价中财政补助资金、科教项目资金、其他资金的金额及其所占的比例。二是出租、出借或作为担保的固定资产,应设置备查簿进行登记。三是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当另设辅助簿进行登记,不在本科目核算。

(一)固定资产的取得时的账务处理

1.外购的固定资产,其成本包括实际支付的买价、相关税费以及使固定资产达到交付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同类或类似资产市场价格的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直接记入“固定资产”科目;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及发生安装费用,记入“在建工程”科目,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转入固定资产科目。使用财政补助、科教项目资金购入固定资产的,按构成固定资产成本的支出金额,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或“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待冲基金”科目;同时,借记“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其成本包括该项资产完工交付使用前所发生的全部必要支出。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按自行建造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支出,由“在建工程”科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3.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大型修缮后的固定资产,其成本按照原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科目账面余额减去“累计折旧”科目账面余额后的净值)加上改建、扩建、修缮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修缮过程中的变价收入,再扣除固定资产拆除部分的账面价值后的金额确定。

4.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其成本按照租赁协议或者合同确定的价款、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确定,按照确定的成本,记入“固定资产”科目。

5.无偿调入或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其成本比照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确定。按确定的成本,记入“固定资产”科目或“在建工程”科目。

(二)按月提取固定资产折旧

按照财政补助、科教项目资金形成的金额部分,借记“待冲基金”科目,按照应提折旧额中的其余金额部分,借记“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等科目,按照应计提的折旧额,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三)与固定资产有关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

1.为增加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或延长其使用寿命而发生的改建、扩建或大型修缮等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2.为了维护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而发生的修理费等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当期费用,借记“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等科目。

(四)固定资产的处置

1.出售、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按照所处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该资产对应的尚未冲减完毕的待冲基金余额后的金额,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照已提取的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照相关待冲基金余额,借记“待冲基金”科目,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

2.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按照评估价加上发生的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借记“长期投资——股权投资”科目,按照投出固定资产已提的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发生的相关税费,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按投出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其他收入”科目或借记“其他支出”科目。

3.无偿调出、对外捐赠固定资产,按照发出固定资产已提的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照发出固定资产对应的尚未冲减完毕的待冲基金余额,借记“待冲基金”科目,按发出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按其差额,借记“其他支出”科目。

篇2

[关键词] 金融资产;固定收益证券;债券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0- 0004- 01

金融资产是以信用为基础的所有权凭证,其收益来源于其所代表的生产经营资产的业绩,金融资产不构成社会的实际财富。金融资产同其他资产一样,具有“收益性”和“风险性”(预期回报的不确定性),在财务管理上金融资产按照其收益的特征不同可以划分为固定收益证劵、权益证券和衍生证劵。本文将通过综合案例探讨固定收益证劵(以债券投资为例)在会计核算中的对比分析。

1 债券投资会计核算的分类

《企业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定:不准备长期持有,准备立即出售或在近期出售,属于短期获利方式的债券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属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其他的债券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本文针对债券投资的案例,分别划分为以上3种金融资产进行会计核算。

[案例] 2011年1月1日,甲公司自证券市场购入面值总额为2 000万元的债券。购入时实际支付价款2 088.98万元(其中包括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10万元),另外支付交易费用10万元。该债券发行日为2011年1 月1日,系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5%,实际年利率为4%,每年l2月31日支付当年利息。该债券2011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2 100万元。

针对本案例的会计核算解析如下(金额以万元计)。

2 若将该债券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并于2012年3月15日以2 250万元对外出售,款项已经收到

(1)2011年1月1日初始取得:借:交易性经融资产——成本 2 078.98,应收利息10,投资收益10;贷:银行存款2 098.88。(2)2011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2 100万元,借:交易性经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1.02;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1.02。(3)2012年3月15日以2 250万元对外出售,借:银行存款2 250;贷:交易性经融资产——成本2 078.98,——公允价值变动21.02,投资收益150。同时,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1.02;贷:投资收益21.02。

3 若将该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编制2011年1月1日到2016年1月1日的会计分录

(1)2011年1月1日初始取得: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 000,——利息调整88.98,应收利息10;贷:银行存款 2 098.98。(2)2011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3.56,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6.44。(3)2012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2.9,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7.1。(4)2013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2.3,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7.77。(5)2014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1.51,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8.49。(6)2015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0.77,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9.18。(7)2016年1月1日,债券到期,收回债券本金。借:银行存款2 10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 000,——应计利息100。

4 若将该债券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于2012年5月20日以1 950万元对外出售,款项已经收到

(1)2011年1月1日初始取得: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2 000,——利息调整88.98,应收利息10;贷:银行存款2 098.98。(2)2011年12月31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利息100;贷:投资收益83.56,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16.44。(3)2011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2 100万元,账面价值为2 072.54(2 088.98-16.44)万元。借:可供出售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7.46;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7.46。(4)2012年5月20日以1 950万元对外出售。借:银行存款1 950, 投资收益150;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2 000,——利息调整72.54(88.98-16.44),——公允价值变动27.46。同时,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7.46;贷:投资收益27.46。

通过案例分析,清晰明了地呈现了债券投资划分为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进行会计核算。通过案例的形式对债券投资会计核算进行对比分析,使得债券投资的会计处理浅显易懂。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13.

篇3

新医院制度改革,在核算方面做了许多相应的调整,相关的内容做出了重新修改,其中,这次医院财务变革,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财务核算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对我国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进行概述,然后对当前环境下我国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的优势进行研究与分析,最后对新时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医院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现行的医院会计核算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医院核算体制的发展,出现了局限性,特别是在医院固定资产核算方面。作为医院工作的物质基础――固定资产,成为衡量医院经济规模及实力、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新时期医院会计核算对我国医疗行业的影响,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并努力学习,加强对新制度进行有效领悟,准确认识财务状况,完善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制度,明确固定资产核算模式,使其可以更加客观、更加真实的反映新时期医院财务状况及经济能力。

1 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核算概述

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法需要兼顾医院自身的经营特点,将资产使用过程中的损耗部分转移到医院日常经营成本中去,这种将固定资产的自身价值转移到医院服务的过程,即形成固定资产折旧。在医院建立累计折旧科目及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对相关内容进行核算。

2 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优势

医院固定资产是我国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我国医院固定资产的投入不断增加,它已经成为我国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研究的重要内容,具有一定的核算优势,如:提高了我国医院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提高了固定资产核算准确度及残值计算,并对无偿捐赠业务进行相关会计处理。

2.1 累计折旧的增设提高了新时期医院会计算标准

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借鉴了企业的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增加了累计折旧科目,将资产损耗价值反映到新时期医院日常经营过程中去,解决了原有会计核算方式的缺陷,准确的反映了医院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完善了固定资产的监督与管理。

首先,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重新分类,确定其折旧范围、固定资产的提取时间、并确定合理的折旧方法,如:医院机械设备CT,由于其价值高,技术更新速度快,可以选择双倍余额递减法进行会计核算。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核算方法一经选择,该计提折旧的方法不得随意变更,并且在财务报表中及时予以说明、披露,根据我国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相关核算方法,努力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及时、准确的反映我国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并作为分析的重要依据。

2.2 增加减值准备及残值的会计处理

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并未对其减值、残值进行规定,当科技技术不断进步,各种电子设备价值不断快速下降,此时新时期医院的各种医疗设备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并且出现加速贬值的情况,甚至可能接近报废,而医院固定资产的报废审批过程非常复杂,医院的管理者通过申报,就可以很容易的重新购置固定资产,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对于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做相应的计录,同时,固定资产的数量不断快速增加,使医院固定资产账面数量、价值与实际的数量、自身的价值不相符。当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严重不符时,就需要对期末的资产价值进行估算、对可能发生的减值予以计提减值准备,使其核算过程出现弊端,因此,医院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实地盘点,对每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当各种原因出现,使固定资产的回收价值低于账面价值时,这部分差额直接计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中去,并同时合理确定预计固定资产净残值。

3 新时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

3.1 在医院建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科学购置固定资产

针对当下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核算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详细研究,必须在医院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管理部门,避免权责不清给医院会计核算带来的复杂情况,规范医院固定资产的购置程序,并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充分调研固定资产购置可行性及必要性,一般程序是:由使用部门向采购部门提出采购申请,经过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行可行性研究,提出可行性报告及相应的解决方案,由医院领导申批后即可以进行固定资产采购。医院固定资产的采购过程必须确保公开性、公正性及规范性,因此,需要在医院建立管理部门及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专门负责企业医院固定资产的采购、售后及最终报费工作,避免了医院内部多头管理而产生权责不清的现象,坚决杜绝假公济私、暗箱操作的情况,保证新时期固定资产资金流向安全,固定资产的购置价格合理。

3.2 完善并健全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流程,推进信息化快速发展

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建立符合医院自身经营发展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流程,防范医院经营风险的发生,结合新时期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控制医院固定资产的运营全过程、完整反映其自身的经济价值,使用年限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将固定资产细分到每个科室,明确各分配科室的资料信息管理责任,指定专人对医院内部的固定资产及相关信息进行管理,在现有数据的基础上,将固定资产进行重新分类,如:固定资产的规格、型号、机械设备的数量等进行重新整理,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的档案管理机制,定期对固定资产的入库情况、出库情况进行监督与管理,并定期进行核对,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在医院各部门建立网络数据连接,通过内部固定资产的资源共享,来解决由于当前我国医院固定资产过于分散的瓶颈现象,积极提高我国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操作水平,确保我国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良性发展。

4 总结

当前我国医疗管理水平、会计核算水平都在不断的提高,因此,人们对于医院可以提供的优质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结合新时期医院自身的经营特点,在医院内部建立各项工作联系,充分认识新、旧制度下的核算差异,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正确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立足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做好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核算工作,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邹昶.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的弊端及改进建议[J].经济师.2011(02)

篇4

(一)操作性不强

操作性不强是固定资产减值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问题。进行固定资产减值核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固定资产的经济利益。目前我国关于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和市场经济依然处于起步的阶段,相关的制度都并不完善和健全。因此对固定资产可回收金额进行确定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此外,一些公司的固定资产还会因为技术的陈旧或者是设备的损坏而造成资金的缺失,关于这方面的考察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会计人员不具有专业水平,核算得出的结果也未必真实,不具有参考价值。

(二)企业固定资产减值计提现象严重

当固定资产计提被直接计算到损益时会让费用有所增加,这样一定程度上使当期的利润有所减少。如果对固定资产的减值进行少计或者忽略的话,可以使当期的利润虚增。正因为如此,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通过固定资产减值计提来控制企业的利润,这种现象尤为严重。

(三)信息不能满足核算要求

目前相关的制度对于固定资产减值的信息披露没有做出过多规定,固定资产减值的信息不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目前,很多上市公司虽然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披露(计提比例、金额、方法)。然而企业很少能对自身的特点做出详细具体的分析,这样导致了使用者对于信息数据的来源没有充分的了解。

(四)企业会计核算的监督力度薄弱

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监督力度比较薄弱,很多企业多少都会可以对其进行隐瞒。虽然新的规则规定了企业固定资产减值计提的条件,但是关于资产减值的计提比例却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这样导致了企业对其经营成果和财务报表进行粉饰,让其失去真实性。

二、固定资产减值会计核算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相关制度

一方面,企业应该统一计价时间,对计价时间进行明确的规定,能够有效避免操作方面的随意性。由于我国的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并没有明确地确定,这种做法能够让不同企业之间对会计信息进行对比。另一方面,制度部门在制定制度的时候应该要对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范围进行缩小,这样可以对企业利用会计手段进行有效地控制,避免企业对利润进行控制。

(二)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人员的素质提高对于固定资产减值的意义非常重要。因此,会计人员应该根据社会上一些专业理论的热点、难点进行讨论,企业也应该对会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职业判断能力以及专业素质。

(三)完善公司的治理机构

由于目前我国的虚假会计信息充斥着整个市场。在如此不成熟的市场当中,投资者不能用有效的途径行驶自身的利益,固定资产减值会计也就并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制度目标。根据上述的情况,企业要维护自身的利益,就一定要做好固定资产减值会计工作。固定资产减值会计是一把双刃剑,只要应用得当,便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然而,我国现阶段还有很多企业不具备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的使用条件,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就必须完善公司的治理机构。完善公司的治理机构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对国有股份进行控制缩股,以解决企业股权结构失衡的问题。第二,建立完善的董事制度。

(四)对企业要加强外部监督工作

篇5

浙江省桐庐县地方税务局 311500

[摘要]补贴是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制度,针对企业某些特殊的风险导致的损失实施一定的补偿政策,主要的方式有增值税退还等方式。这一部分的利润应该算作是企业利润总额的一部分,属于非经常性收入,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应尤为重视。这一部分的利润与企业的营业过程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却是企业经营过程的最终产物之一。同时,补贴还具有额度不定、时间不确定以及断断续续的特点。

[

关键词 ]补贴收入;会计核算;税法规定;差异

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补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补贴,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企业增值税退税款;而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开发的新技术,这样对于社会的进步具有显著作用的技术,在这个时候,企业可以通过技术的评定向相关政府部分提出申请部分项目开发基金,帮助企业进一步的进行技术研发;三是由企业商标荣誉引发的一系列补贴收入,政府部门对于国内免检产品实行的奖励政策、对于省级以上的示范企业给予一定程度的经济支持。针对上面提到的各类补贴收入,大多舒服地方财政、科技研发政府部门,其中有些事属于补的、有些属于奖励性质的,但是总的来说都是为了促进企业的稳定的发展。然而面对形形的补贴,建立完善的补贴评估体系,政府各个部门相互协作,各司其职,相关规定指出:补贴不计入虽然属于企业的利润,但这部分收入不需要缴纳所得税。

1、税法规定方面存在的差异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减免及返还的流转税并人企业利润征收所得税的通知》(财税字[94]074号),相关规范表明:“针对退还企业的增值税的退还问题,主要的执行方式有即征即退、先征后退税,除非有关部门命令指出的某些典型的项目以外,其他必须计入企业损益,同时,企业的这一部分利润必须按照相关的规定缴纳所得税。然而针对直接减免和即征即退的,企业应将这部分的利润归于企业的年利润,并且按照规范上交这部分利润的所得税;对于企业先行提交退还申请,政府部门审核之后退还的部分增值税款项,企业需要交纳规定的所得税款。”并且,企业的其他补贴,利润专利技术研发的拨款、免检商标的奖励的等,经过相关政府部分审核过后,企业可以免交这一部分的所得税额度。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70号)文件中明确规定:

(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销售软件产品的同时销售其他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对于无法划分的进项税额,应按照实际成本或销售收入比例确定软件产品应分摊的进项税额;对专用于软件产品开发生产设备及工具的进项税额,不得进行分摊。纳税人应将选定的分摊方式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并自备案之日起一年内不得变更。

(2)企业将符合本通知第一条规定条件的财政性资金作不征税收入处理后,在5年(60个月)内未发生支出且未缴回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的部分,应计入取得该资金第六年的应税收入总额;计入应税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发生的支出,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2.对于一些能够积极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以及帮助下岗工人再就业的企业,根据相关的劳动法规,针对这一类企业,当地的政府部分可以适当的给以一定经济上的支持与奖励,政府部门可以帮助企业再就业的员工建立完善的福利制度,可以适当的免征这些企业的所得税。除此以外,企业还可以政府部门对企业获得培训下岗再就业的补助对于这一部分的收入,企业按照相关规定必须缴纳规定的收入的所得税。

2、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差异

补贴是损益类账户,是企业的直接现金流,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于明确企业的现金流具有重要的意义,记录企业的补贴收入,其中也包括企业申请退还的部分增值税。此外,对于某些特定的产品,其生产过程中造成的一系列超额费用,政府部分也可以定期的给予适当的补贴;又或者对于政府部分所扶持的部分创业企业、中小企业等,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这类企业补助,帮助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在登记账簿过程中,注意明细账户的登记,并且在期末余额的登记过程中,将左右的余额转入到“本年利润”科目,账目应该全额结转。

对于政府扶持的一些地方企业、创业企业、中小企业等,政府部门可以给予其他方面补助,登记账簿时,在借记的一方可以标明银行存款或者应收票据等,而在贷记的一方则可以标明为补贴收入,这样对于财务工作者以后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一个明确的资料。而对于退还的税金,在贷记一方可以记录为营业税金附加等各类税金科目。针对企业受到相关部门退还的增值税,在登记账簿时,可以在借记的一方标明银行借款,而在贷记的一方标明“补贴收人”。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帮助下岗工人再就业的企业,政府部分可以直接减免部分由这一部分利润引起的所得税作为奖励,这里的一系列免交的税金就可以不用记录在账簿。但是对于增值税,无论以后是否退还,都必须记录在账簿,在借记的一方标明“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而在贷记的一方标明“补贴收入”。尤其是教育费附加返还款,可以直接归于在营业外收入这一类账户。

3、处理补贴收入时要注意的问题

1.根据相关的规范,有规定指出某些补贴收入是不需要缴纳税金的,然而对于这类财务活动引起的现金流在登记所得税科目的时候,应在适当的程度上进行一系列的调整,由此引发企业的收入与支出等都具有明细的登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在企业财务核算的过程中,企业的应税收入和免税收入都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单独的核算,这其中必然混存在一些由于财务活动复杂引起核算工作量大以及一些收入不能给予其一个明确的分类,企业应当申报给相关税务部门,在分析明确之后再进行这一类财务活动的登记,登过程中的按照一定的比列进行核算,来明确企业总额中成本费用所占比例金额。

2.在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企业进行生产生活的过程按照工作量来进行,并且此时采用的定额为国家定额的时候,就需要根据企业当年生产经营所发生的所有财务活动来进行定额补助。此时,针对其他的税金,例如增值税的退还、所得税的免收等,应按照当年实际收到或者支付的金额来进行定额补贴。

4、结语

会计收入和补贴收入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的目的。补贴收入核算必须遵循一般的会计原则,其目的是为了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及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目标定位

一、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目标的分析

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承担着私人经济不愿进入的非盈利性或微利的经济领域,虽然短期看该领域的经济活动不产生经济效益,但却是长期经济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奠基性的行为。如非营利性教育单位为经济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为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科学技术提供基础性理论研究等。

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目标不是侧重于资金的盈利效率,而是资金的使用效率,侧重于国有资产的保全和使用成本的节约,以及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否杜绝浪费、挪用和腐败现象上。也就是说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在于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反馈和监督上。

以此为目标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加强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效率,完善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发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监督作用。

二、实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目标的具体路径

1.会计集中核算制

在行政事业单位环境下:是指政府出资成立会计核算中心,一般在财政部门下设,在各预算单位财政资金的自主使用调配权不改变的前提条件下,取消单位财务核算岗位,比如会计出纳,新设报账员这个唯一财务岗位,通过主管会计委派,办理财务核算业务上,对各预算单位集中:融财务会计核算、事前事后监督、资金管理、核算服务合为一体的财务核算委派形式。

2.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作为办公自动化在财务工作领域中的应用,结合IT软件技术、局域网互联技术,相对于传统手工记账工作方式,固然有着方便快捷、数据易复制、传递方便、规范统一、大大提高财务记账工作效率的优点。

3.加强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是对单位整个经济运行活动全程实施的动态监督和控制,通过对人员增减情况、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能够总结工作中的错误和教训,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

三、加强实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目标的具体做法

1.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具体做法

会计核算软件程序的修正和参数调整应由此软件开发公司人员来实施,应当设置系统维护人员,来进行会计数据的更正和恢复,这一职务也可以外包给软件开发公司人员来实施,其他岗位人员不得进行维护操作。由于会计核算不当造成的账簿数据错误,可由会计人员采用会计追溯调整等会计技术更正方法来进行,不得采用IT类技术修正。

2.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具体做法

由于会计电算化生成的电子数据具有易修改、易查看、易擦除等缺点,所以应当高度重视对数据的安全防护。

2.1应当对不同的会计岗位和职能部门设置不同的操作员权限和口令

会计电算化应当设置类似财务总监之类的财务工作领导,该岗位对电算化工作软件设置不同的操作员和与之相对应的操作权限及口令。操作员职务和工作范围不同,甚至级别不同,可以操作的财务软件功能和访问的数据内容,也是不同的。

从功能权限上讲,不同功能的会计岗位有不同的功能权限,比如审核监察岗位不能进行会计记录核算工作,其他岗位可以进行会计记录核算工作。

从类别权限上讲,不同类别的会计岗位有不同的类别权限。比如,出纳岗位只能操作现金银行会计凭证核算,会计岗位则会计操作权限大一些;负责成某些部门的财务工作人员只能才做本部门相关经济业务的会计记录核算工作。

2.2会计电算化工作环境从硬件角度的安全分析

会计电算化工作高度依赖电脑等IT设备,所以对这些设备的硬件安全防护是值得重视的。首先,会计电算化工作环境内应当购买UPS设备以防断电导致的数据错乱甚至丢失,保障停电后,用户能有时间进行保存工作,以防数据丢失。

还有工作电脑及服务器,应当尤其注意其硬盘的质量及工作状态,硬盘作为计算机的存储部位,如果出现问题,将导致数据丢失等问题。对此,会计电算化工作应当定期进行数据备份,有条件的单位,可以通过组建磁盘阵列等技术进行实时备份。

2.3会计电算化工作环境从软件角度的安全分析

会计电算化工作环境的计算机及服务器经常要与外界交换数据,对计算机病毒及木马等的破坏和影响,应当有警惕和防护意识。主要应当注意对U盘和移动硬盘等移动设备注意病毒防护,还有应当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杀毒,做到会计电算化系统工作环境安全干净。

在网络工作环境下,木马和黑客的安全威胁,也应当高度重视和注意防护,应当安装防火墙和物理隔绝系统,对不了解、可疑的下载文件或网站,注意杀毒和木马防护工作。

还有电算化会计工作软件应当注意规范操作,在工作经验中,发现有时对软件的不规范操作容易导致软件操作错误,或者软件打不开等等状况,降低电算化工作效率。而且,很多会计人员并不深入了解电算化工作软件,一有不慎点错,自己还记不起来怎么操作的,反而搞得一头雾水,无法进行下一步工作,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2.4应当高度重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备份制度

数据备份就是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生成的数据通过物理介质和不同方法,复制到电算化系统以外的存储设备上,数据恢复就是当系统发生故障,数据不能使用或数据丢失时,将最近备份的数据恢复回电算化系统。数据备份的介质有移动硬盘、U盘、光盘等,经验来看,一般光盘备份是比较合适的。一般备份数量应当至少应当有三个,数据备份后的介质应当与系统数据,物理上分开,放在不同的位置保存。

2.5应当定期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日志进行定期检查

一般会计电算化软件会自动记录操作日志,每个操作员的操作记录都会保存,便于查询。定期检查操作日志,了解不同操作员的操作情况和电算化系统的工作情况、安全情况,有利于明确工作责任,再发生问题时有迹可循,有利于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环境的安全防护。

3.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具体做法

3.1提升领导的内部控制意识,加强会计核算人员的独立性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重视提升领导干部的内部控制意识,使其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认识到内部控制既是对单位财务活动正常运行的保驾护航,是国家资产资金的保全措施,也是对领导干部自身的保护。应当定期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分管财务的领导进行培训,讲解内部控制、财务审批、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及财会方面的知识。

3.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岗位设置科学化

在内部控制的制定和执行中,应当重视三个原则:一是要重点强调事前的预防控制,事后控制应当放在辅助位置,事前控制是最有效率,并且能够有效杜绝不法行为;二是要重视程序上的制约,主要业务流程,一定要经过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检查等控制程序,特别是在采购、招投标、投资、追加预算等方面;三是要建立以检查为重点的治理制度,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完善加强以结算中心为主的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内部控制的执行,还要促进岗位设置的科学化,实行不相容岗位的职位分离制度,业务经办与会计核算、财产保管与会计核算、出纳与会计、出纳与票据管理、预算申请与预算审批、预算审批与预算执行的分离等;

内部授权审批制度也要完善和健全,明确审批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等,相关人员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处理业务。对于超越授权范围的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提出异议,并拒绝办理,及时向责任领导汇报。

参考文献:

[1]林颖,关小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初控限[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11(12).

篇7

一、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及核算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固定资产购置的会计核算流程不够严谨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是通过“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的。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时,根据资金来源渠道分别列支,支付款项时,借记“事业支出”、“专款支出”、“专用基金一修购基金”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固定资产入账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这两组分录之间不存在勾稽关系,不能确切明了地反映固定资产购置业务的内涵。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单位往往只编制了付款分录而忘记编制资产入账分录,甚至有的单位除建筑物等价值较大的固定资产购建外,其他固定资产的购建只是“一支了之”。其结果是导致账外资产形成,甚至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二)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体现不了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原值。不核算固定资产折旧而以计提修购基金代替。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存在有形损耗(如自然磨损等)和无形损耗(如技术陈旧等)及其他经济原因,发生资产价值的减值是必然的。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计提折旧不仅仅是为了收回固定资产投资使企业将来有能力重置固定资产。而且是为了将固定资产成本分摊于各个受益期,实现收入与费用的正确配比,合理确定各个受益期的损益。不计提折旧不能反映固定资产因自然损耗或经济发展的原因而发生了价值减损,另一方面,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计提折旧,使得损耗不能在成本中得以体现,人为地降低了取得相应收入的成本,不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活动收入的成本,从而造成成本核算不全,少计成本费用,虚增结余。而在购买当年又全额列支,虚增了事业成本,不能真正体现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在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不能以累计折旧来反映使用过程中的损耗,其新旧程度无从体现。这样,虚增了资产总量,使得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从而影响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方向,造成有些该投资的地方没有投资,而不该投资的地方却重复投资,形成国家资金使用的盲目性。

(三)修购基金的计提方法及其在报表列示上的弊端

现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规定,通过提取修购基金来实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价值损耗的补偿。修购基金计提的依据和比例并不是按照固定资产的实际损耗情况确定的,缺乏客观依据。收入多的事业单位多提修购基金,收入少的单位少提。这不同于企业的固定资产计提方法:以固定资产原值为基础,按规定的比例计提折旧。在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没有反映出其损耗,同时,又以计提修购基金的方式直接增加专用基金,从而增加净资产,造成重复计算。其结果是净资产中既包括固定资产原值,又包括从固定资产中提取的修购基金。这样使资产负债表中净资产指标不能真实反映资产的实际状况,导致部分会计信息失真。

(四)固定资产核算范围过宽

现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规定,一般设备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末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质,作为固定资产管理。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物价水平的提高,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标准显得过于偏低。按照这样的标准,单位大量的电话机、办公桌椅等简易设备也列入了固定资产管理范围,这类物品易损易坏。更换比较频繁,核算的工作量较大。相对于其他价值较高的设备而言。这种简易设备作为固定资产核算,使单位固定资产核算范围过宽,而过宽的核算范围将给固定资产的管理、控制及核算带来弊端。

二、对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及日常管理的建议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和大量现代办公设备的购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日趋增加。为了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更好的核算和管理,笔者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一)事业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强对财产的管理,建章立制。严格制度管理,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素质。要将财产的管理使用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个人,实行管理使用责任制,对财产定期进行清查,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防止财产流失。

(二)改进固定资产的核算办法,建议取消“固定基金”科目。购买固定资产,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取款”科目,直接计入固定资产,堵塞了漏记或是人为不记入固定资产的漏洞,保证了国有资产的完整。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通过“事业基金一一般基金”科目来核算。

(三)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实行计提折旧核算。建议取消“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设置“事业支出一折旧”和“累计折旧”科目,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从而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同时在资产负债表中增设“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项目,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四)适当提高固定资产的计价标准,增加低值易耗品核算。将价值较低、易损易耗的物品不通过“固定资产”科目而在“低值易耗品”科目中核算,同时完善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保证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这种办法减少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范围,保证了固定资产统计、核算的准确性。

篇8

【关键词】新医院会计制度 医院 固定资产

一、新旧制度下固定资产含义的界定

旧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是“固定资产指持有的预计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其中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有形资产”。由于医院购置的固定资产价值逐年提高,旧制度对固定资产计量标准明显偏低。

新制度明确规定了“固定资产在规定标准以上(其中:单位价值在1 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 500元以上),预计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有形资产”。首先,新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有所提高,这符合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其次,避免了低值易耗品归为固定资产类,使得会计核算工作减少,且更为准确。

二、新旧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范围的比较

新制度把固定资产分为四类: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对于应用软件也有了明确规定,若构成相关硬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当一并计入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反之,应当将该软件计入无形资产核算。

旧制度对软件核算无相关规定,财务人员核算时没有统一标准,有将应用软件计入“无形资产”的,有计入“管理费用”的,有计入“固定资产”的。导致会计信息无可比。

三、新旧制度下固定资产折旧核算的比较

旧会计制度把购入的固定资产计入“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每月按照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购基金,借记“相关支出”科目,贷记“专业基金――修购基金”科目。但计提修购基金不能反映固定资产净值,重复列相关支出极易造成医院净资产重置或者虚增,使医院会计信息失真。

新制度取消了“固定基金” 和“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由“固定基金”科目核算转为“待冲基金”科目,由提取修购基金转为计提折旧。增设“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账户。计提折旧时,借记“管理费、医疗业务成本”,贷记“累计折旧”。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动情况,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四、新旧制度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比较

旧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后续支核算没有相应的规定。固定资产的更新、改良、改扩建的资金,大修理和日常修理的费用,都仅作简单的费用化处理。

新制度对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和费用化的后续支出的界限做了明确划分。对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后续支出通常以改建、扩建或大型修缮的形式存在,并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符合资本化支出条件的计入“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对于符合费用化条件的后续支出,直接列入“相关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这样对固定资产价值的准确性给予了保证。

五、新旧制度固定资产处置的比较

医院固定资产的处置包括出售、报废、毁损、对外投资捐赠。

旧制度下,固定资产处置核算时通过“专用基金”,它不能反映每类固定资产的损益情况。处置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出售或残值回收的收入,借记“银行存款”,贷记“专用基金”科目。处置时发生的费用、以及保险或过失人的赔偿列“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中处理。这种记账方法较为麻烦,还会漏记“固定资产”、“固定基金”科目。

新制度下,处置固定资产按其账面价值对应待冲基金的余额,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待冲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发生的费用,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应交税费”、“银行存款”科目等;对于残值收入和保险、过失人的赔偿,借记“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在清理完毕时,若贷方有余额,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其他收入” 或“应缴款项”科目,若借方有余额,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新制度的核算,“固定资产清理”中的期末余额主要反映没有清理完毕后的固定资产价值; “待冲基金”的增设则取代的“固定基金”科目,用来专门核算财政补助资金和科教项目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这样的核算使得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更加明晰。

六、新旧制度固定资产期末计价的比较

旧制度下,固定资产没有减值,只是在固定资产提前报废时,列入“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处理。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必然存在着固定资产减值的风险。

新制度下,增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体现了会计的谨慎性和真实性原则。医院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估计可回收金额比较,若发生减值的,借记“其他支出――固定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这样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以及固定资产增值、减值的情况,对现行医院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进行改进,使之更合理、更科学,这对医院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七、新制度下购置固定资产资金来源的核算改进

新制度下,固定资产的取得还根据财政补助、科教项目收入和自有资金分开核算。

(一)财政资金、科教项目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取得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待冲基金”,同时借记“财政专项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财政补助收入”等科目。计提折旧时,借记“待冲基金(财政基金、科教基金)”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二)自有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取得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计提折旧时,借记“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参考文献:

[1]谢密密.浅析新医院会计制度关于固定资产核算的修订与创新[J].中国医疗前沿,2011(8).

篇9

[关键词]信息化系统软件铁路企业财务管理应用

一.前言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周内铁路企业市场竞争的空间也随之扩展到全世界,面对全球化的竞争,铁路企业管理变革也将向着更高、更深、更全面的方向发展,铁路企业不仅需要整合内部资源,也需要将更多的外部资源整台进来。如何有效地借助管理信息化这一平台实现铁路企业资源最大程度地整合,是铁路企业面临的现实挑战。

二.信息化系统软件在铁路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国家明确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铁路企业信息化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铁路企业信息化的实践表明,数以亿计的信息化投资似乎并没有带来人们预期的收益。在铁路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误区,“信息化黑洞”、“上信息化项目是找死,不上是等死”等问题的出现,始终困扰着铁路企业信息化的成功实施。因此,加强对信息化系统软件在铁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信息化系统软件在铁路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的优点

铁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软件的构成主要分为会计核算软件、资金管理软件和全面预算管理软件这三种。

(1)会计核算软件统一了铁路企业所属各单位的会计核算标准。

所谓会计核算软件,是指专门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包括采用各种计算机语言编制的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程序,它是由一系列指挥计算机执行会计核算工作的程序代码和有关的文档技术资料组成的。会计核算软件统一了铁路企业所属各单位的会计核算标准,对于建立财务信息管控平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强化业务阳光操作以及提高财会工作效率方面取得的成效。会计核算软件具有功能丰富的账务系统。

支持多账套核算;支持财政部颁发的多种会计制度;支持多币种核算,多项目辅助账核算各功能相互切换,窗口叠加,实现真正的多任务,提高工作效率;科目设置提供实时校验与数据窗及自动汇总功能,使账务初始化工作简单流畅;批量凭证复制和凭证模板功能,让凭证填制工作事半功倍;会计科目提供科目联想等四种录入方式,得心应手;凭证填制过程中,可随时新增科目,查阅账簿,实用方便摘要库提供摘要文字实时联想,提高录入效率;凭证查询,账簿查询区公普通,高级方式,支持多条件组合查询账簿格式提供三栏式、外币三栏式、数量三栏式、多栏式、应交增值税等多种格式,自由切换。全程试算功能使账簿记录随凭证数据变化而实时更新所有查询预览结果均可转换为EXCEL和HTML格式。凭证和账簿的打印方式多样,支持连打、套打,格式参数修改,自定义纸张,方案导入导出。

同时,会计核算软件具有功能强大的报表系统,能够自动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通用会计报表。应用分类标识、统一汇总法轻松编制现金流量表;报表数据可提供条形图,饼状图、曲线图形象显示及打印输出。

(2)资金管理软件以铁路企业的资金流转为核心。

提供资金存量分析、资金预测分析、预算结构分析、单位结构分析、资金预算执行趋势分析等分析报表;实现资金明细信息和资金余额信息的多维分析,实现资金余额的同比分析。资金管理软件全面覆盖了与资金相关的收入、支出、借、还款等各项业务,并提供多种自定义核算项目供用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核算。分析,为管理者提供了大量实时,详尽的报表,并且可以根据事先能够确定的定期交易,对未来的资金的流入、流出进行展望。其业务覆盖面广,能适应铁路企业现阶段和可预计未来的各种应用,包括:收款付款、内部结算、国际结算、存款取款、贷款还款、资金拆借、资金调拨、银行划拨、筹投资管理、信用管理、外汇买卖、票据管理、利息计算、利息结转、利息调整、银行对账、金融信息平台等等。

(3)全面预算管理软件能够使铁路企业更好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是一种管理工具,也是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法。全面预算通过合理分配铁路企业人、财、物等战略资源协助铁路企业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并与相应的绩效管理配合以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控制费用支出,并预测资金需求、利润和期末财务状况等。近日,国内首部针对全面预算管理软件应用的调研报告正式公布,报告称未来五年是全面预算管理软件市场的井喷期,国内全面预算管理软件市场将增长300%,预计201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95.41亿元,全面预算管理软件将成为仅次于ERP的第二大市场规模的管理软件。全面预算管理软件可以在预算定额测算、标准成本制定、预算编制申请审批、预算执行审批流程(网上报销、采购申请、合同支付等与预算执行有关的业务审批流程)、预算执行对比分析等方面协助铁路企业在全员(不仅仅财务人员)、全过程(事前、事中、事后)、全业务(经营收入、支出、筹、投资、财务等多方面)范围内更好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4)信息化系统软件有效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加快建筑施工铁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步伐,从而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信息化管理通过一系列数据计算、模拟项目管理的实践环境,通过大量的数据来检测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在原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一系列可行性操作进一步规范化,以适应当前信息技术时代的趋势和要求。从而圆满的达成目的。信息化管理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井然有序的实施项目规划,合理的分配项目成员之间的任务。一旦任务被确定实施,任务之间的分配、次序和步骤便立刻开始计划和评估,在提供文档管理和项目方案的同时,为用户提供密切跟踪项目管理进度表,以帮助用户对项目管理实施全方位监控。四,信息化系统软件在铁路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带来的思考

(1)信息化系统软件在铁路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的成功与否与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流程、资金投入、技术选型、人员素质等很多因素有关,其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尤其是铁路企业管理者对铁路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管理者不仅要在财、物上都给予大力支持,更要身体力行,建立相关的行政制度来促进信息化工作的进展。

(2)在投入信息化建设前,铁路企业应有明确的规划。

确使软件系统的规划和公司业务流程的规划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铁路企业管理者意识的改变也很重要。信息化必然带来流程的标准化,铁路企业管理者应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将标准化带来的短期损害降到最低,否则,标准化就有可能损害铁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信息化管理就会进入“死胡同”。再次,管理者对于信息化建设是基于战略上的考虑,而软件公司则是基于铁路企业现状,前瞻性与实用性之间的冲突难以避免,如何实现二线并行显得尤为重要。物流信息化既要满足现实需求,还要给将来业务发展留有后路,因此,信息化系统的可扩充性至关重要。

篇10

【关键词】 建筑企业 营改增 应对措施

一、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1、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现实意义

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重复征税,是一种减轻企业税负的有效措施。我国实施营改增的税务制度是为了给企业创造更加适合的税负环境,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营改增有效减轻了企业纳税负担,优化了税制结构,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营业税改增值税不仅避免了企业重复征税的问题,促使我国纳税体制更加合理、公平,同时,也有利于市场经济活动科学化、市场化,为更多的企业提供发展机会。税制改革影响了我国财务管理工作不断适应市场环境发展变化的需要。

2、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建筑企业发展态势

随着国家推行“营改增”以后,建筑企业的新老项目接替衔接难度增加,一些项目施工周期长、项目涉及地域广,新老项目之间如何平稳过渡,不同地区如何对同一政策做出不同的理解和执行,这些都将影响到建筑企业项目的具体实施。建筑行业领域通常采用总承包的业务方式开展项目,建筑企业执行“营改增”时,上下游关联企业也应该同时执行“营改增”。

我国长期实施的税制制度是增值税营业税并行,两种税制并行存在着税负不均衡的弊端。营业税改增值税后,首先,减少了建筑企业重复征税的情况,减轻了建筑企业运营成本;其次,营改增以后,建筑企业在采购原材料如钢材、水泥、机械设备等可以索取相应的增值税发票,实现进项税的抵扣,促使增值税形成一条完成的价值链;再次,营业税改增值税可有效推动建筑企业扩大业务规模和融资实力。税收制度的改革对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财务会计、产品造价等多方面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1、对建筑企业财务指标的影响

建筑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后,由于建筑市场是买方市场,业主在价格谈判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因而在营业税改增值税后预期同类材料的价格变化幅度不大。在相同条件下,以固定造价合同为基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对建筑业收入和毛利的确认产生影响。通常当期的合同收入是合同总收入与累计完工进度的乘积再减去之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的收入,而当期的合同费用则是合同预计的总成本与累计完工进度的乘积减掉之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的费用。在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合同收入中不包含增值税,同时,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合同预计总成本中与成本有关的原材料、租赁费用等内容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再是实际成本的组成部分,合同预期的总成本将比实行营改增之前减少。

2、对建筑企业产品造价的影响

建筑企业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后,根据《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与预算》修订后的内容,建筑企业产品造价与原有结构完全不同。营业税是价内税,增值税是价外税,属于消费税,其税负转嫁给消费者负担。建设单位在制定招投标概预算编制时,需要根据新标准调整相应的设计概预算和施工图预算编制,在对外的招投标书中部分内容也做出适当调整,这种变化使得建筑企业产品定价、工程预算编制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建筑企业执行新的定额标准,需要根据实际施工项目进行重新定义修改,企业内部概预算定额标准重新进行编制。同时,营业税改增值税会牵动国家招投标体系、预算编制、项目报价、国家建设投资规模、房地产市场价格和趋势等一系列市场行为产生连锁反应,对建筑企业的产品造价产生全面且深入的影响。

3、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营业税的会计核算相对增值税较为简单,在计提账目时,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贷记“应交税费一应交营业税”等;在支付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等,贷记“银行存款”等。建筑企业营改增以后,企业的会计核算科目发生相应的变化,以一般的纳税人来说,会计科目通常会在科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明细账户内设九个专栏,从而更好地进行增值税的会计核算,而当营业税改增值税后,会计科目则明显增加,核算方式也变得更为复杂,对会计核算及账务处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建筑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对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及企业文化等都有影响。增值税改为营业税,建筑企业不仅需要重新统一进行税务筹划,还要加强税务管理。

4、对建筑企业税负及现金流的影响

建筑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在采购一般纳税人所出售的机械设施时通常可以抵扣进项税额,从而为建筑企业减少资金压力,提供少量的剩余资金,同时改进了建筑企业设备工作效率,优化建筑企业资产结构,引进先进设施设备的同时,可适当地减少作业人员,降低人工成本,增强建筑企业整体实力,因而,提高进项税额可抵项目的比例,有助于减轻建筑企业的税收负担。建筑企业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预交税款的形式进行缴纳税款,税务机构则采用计划施工进度来进行确认税负收入,征收税款,但通常情况下建筑企业缴纳的税款往往高于实际产生的税额,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建筑企业的大量现金,控制了建筑企业现金流量;另外,建筑企业往往项目工程施工周期长,工程款回收缓慢,这也给建筑企业的现金流带来了巨大压力。

三、建筑企业“营改增”的应对措施

1、完善合同约定,制定适宜的投资方案

建筑行业在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应在合同约定中明确约定各类税负种类。施工企业在分包合同、材料采购合同等合同中明确约定双方应承担等额、合法、有效的增值税发票,同时,还应约定双方提供相应的消费清单、增值税发票、购销凭证等证明后再行付款。再者,建筑企业仍需加强对承包人和分公司的管理,建筑企业内部承包的经营形式有利于建筑企业业务拓展,提高核心竞争力,但也为建筑企业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难度。建筑企业应注重选择具有增值税纳税人资格的合作商,并考查其相应的扣减税率,以免无法抵扣企业增值税。营改增可以帮助建筑企业减少企业的总资产和现金流出量,同时增加建筑企业的总利润,利润增加后企业应创造更好的筹资环境,根据自身经营状况,综合考量后制定适宜的投资方案。

2、适时实施税收筹划

营业税改增值税为我国建筑企业的税务筹划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建筑企业应适时抓住时机,积极采取行动制定新的税务筹划。在适当的税务环境下,进行建筑企业的固定资产更新,提升企业的设备效率和机械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通过采购建筑原材料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等形式产生的现金,来综合筹划实施长期投资活动,增强建筑企业盈利能力。营改增后,税收政策给企业税收筹划以新的空间,对于每个环节都要进行细致的税收筹划。在采购原材料和供应商以及承包商的选择上,分析各个供应商的优势劣势,在价格和税额之间进行比较,结合增值税抵扣的条件,确定最优的采购方案。同时实时关注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变化,及时应对各种可能的情况,避免政策修改后增加企业税负和经营风险。

3、改进财务管理

建筑企业在合同管理中通常会制定明确的职能职责职权,并严格要求各部门执行,按照规则制度来规范签订各项合同,严格要求对外交易合同的签署规范,特别是严格按照企业名称进行签订,取得的增值税发票名称必须与企业全称一致。在发票管理中,财务人员应提高自身的会计核算能力与税务处理技巧,精确地进行核算销项及进项等税额,严格按照规定细致审核发票。建筑企业在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时,要对专用发票进行严格的审核,对增值税发票的开票日期,发票印章以及发票的认证时间、抵扣期限等均要进行严格的审核,以确保增值税发票的真实性。同时,建筑企业应建立起一套完整、统一的纳税申报流程,在纳税申报时严格按照申报流程申报。

4、优化现金流管理

营业税改增值税以后,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增值税纳税人义务发生时间: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为取得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建筑企业在收到销售款项或取得业主同意的条件下申请完工签证,计算所需缴纳税款,这种方式有利于建筑企业提升自身现金流运转能力。营业税改增值税实施后,建筑企业中财务会计人员需要对税制改革方案以及营业税与增值税的区别进行系统且详实的梳理、认识,积极组织人员培训学习,以尽快了解最新税制规定,优化企业现金流管理。

四、结语

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实施对于建筑企业提高企业资产、增强盈利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营业税改增值税有利于促进建筑企业积极进行税务筹划,制定投资规划,增强企业资金周转能力,进而使得企业的负债能力增强,提升建筑企业整体利润水平,降低建筑企业税收负担。因此,建筑企业要积极应对“营改增”,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现金流、税务筹划、合同管理等多方面做好准备工作,充分利用国家的方针政策来实现建筑企业利润的增加。

【参考文献】

[1] 戴国华:建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企业影响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12(15).

[2] 张海明:建筑企业如何应对增值税“扩围”改革[J].西部财会,2012(13).

[3] 韩其成、张琨、王丽妍等: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对建筑业影响分析[J].国泰君安证券研究,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