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范文

时间:2023-09-12 17:19: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

篇1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探索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3月12日

我国的中小企业正在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特别是贷款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难点,尽快建立并逐步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

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历史背景看,中小企业成分复杂。我国中小企业主要起源于五种渠道:一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国有小企业和集体企业;二是乡镇企业;三是一些机关和企业开办的“三产企业”;四是私营和个体企业;五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民营高科技企业。

(二)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存在不规范现象。许多中小企业设备工艺落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经营状况不稳定,大部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金融机构面对点多、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难以掌握其真实情况,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

(三)中小企业难以提供合格的担保、抵押品。中小企业难以提供符合要求的抵押品和有实力的担保单位,抵押担保手续复杂,费用较高,变现能力弱,进一步加大了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难度。

(四)国家政策对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具体引导和扶持。近几年来,国家对企业的一些政策和措施在制定时,没有考虑到中小企业的特点,使银行对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认识不清,信贷支持力度不够。

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中的问题

(一)法律环境不够完善。纵观发达国家开展信用担保的情况,其完善的法律环境对担保体系构成强有力的支撑。但目前我国无专门针对扶持中小企业的法律,亦无专门调整信用担保行业的法律,担保行业缺乏相关法律的规范和保护。因此,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合作没有大的突破。

(二)金融体系不完善。在开展信用担保的发达国家,金融体系一般比较完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主体主要是民间金融机构,这些银行纷纷主动介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计划,与担保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我国的银行体制是集中的,金融资源主要掌握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缺乏侧重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投向主要是大中型企业,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在其信贷总额中所占比例很小。

(三)商业银行扶持中小企业的源动力不足。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1)中小企业抵押品不足,还款来源难以保证,且贷款规模小,银行的积极性不高;(2)商业银行受制于现行规章和银行管理体制而难有突破。人民银行制定的一些规章至今对商业银行贷款具有强约束,商业银行对与担保机构分担风险的问题感到难以突破,各商业银行总行对信贷业务制定了大量的规章,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基层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与担保机构的合作。

(四)对担保业认识不够。商业银行对担保机构可分散银行信贷风险、优化银行资产质量、保证银行收益等特殊作用缺乏认识。在这种观念支配下,银行实际上并没有把担保机构当作平等的合作伙伴来对待,没有把担保机构视为经营风险、提供信用的特殊法人,这些观念显然不利于银行与担保机构平等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培育和加强。

三、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对策

(一)以法律促动商业银行全面介入融资担保体系。在我国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政府应当借鉴国外对信用担保的立法经验,法律先行,从法律上确立担保业的法律地位、运作规则和支撑体系。就立法而言,可从两个角度加以考虑,一是出台扶持中小企业的法律,确定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扶持政策和担保机构的中介作用;二是出台针对信用担保的专门法律,确定商业银行、担保机构和企业三个市场交易主体之间平等的法律地位,明确商业银行对信用担保体系的支撑作用和双方分担信贷风险的责任和义务。

(二)鼓励和促进商业银行的介入。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制定信用担保行业的制度、政策体系,解决融资担保中风险化解和分散的机制问题,引导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取向,为中小企业创造与银行其他客户平等的政策环境,形成政策、制度的刚性,为商业银行全面融入担保体系提供政策依据。

(三)协调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关系。融资担保属政策性担保,需要政府在诸多层面和环节给予大力支持。中国人民银行应出面协调各商业银行总行这一层次与担保机构之间建立联系;人民银行分行或营业部负责出面协调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与当地担保机构的关系。人民银行一方面给予商业银行以优惠政策,为商业银行的介入提供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应督促商业银行落实现行有关政策,与担保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四)商业银行应加强自身的商业化改革。商业银行应以效益为中心,把中小企业作为基层行的重要服务对象,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选择机制好、效益好、守信用、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客户,形成能规避风险的多样化客户结构和客户群体。充分认识担保机构对商业银行的作用和价值,与担保机构建立平等的、利益均衡的合作伙伴关系。对于融资担保,银行是最大的受益者,担保机构承担部分风险,相对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和管理成本,提高了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性。

(五)尝试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担保机构应尝试解决双方风险补偿问题,在与商业银行分担风险的前提下,担保机构可与银行一起探索与贷款企业建立共享收益、共同发展的新机制,尝试运用“贷款和担保换股权”、“贷款和担保换期权”和“收入分红”等多种形式,将从企业获得的收益建立风险补偿基金,用以补偿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出现代偿后的实际损失。风险补偿基金的建立无疑是可行的,需担保机构和商业银行双方真诚合作、倾注热情、耐心培育。

四、结束语

篇2

关键词:信贷政策;票据融资;物流银行

一、引言

随着中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国内外贸易环境的变化,中小企业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充当经济增长引擎、创造就业机会、活跃市场以及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等。但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各方面的制约,而融资问题首当其冲。如果说大型企业是经济发展根基的话,中小企业就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它增加了经济的活力,是经济中高科技发展与创新的动力,是就业和稳定的基础,目前,中国中小企业户数占全部企业户数的比重已经超过99%,因此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就具有特殊的意义。然而长久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就一直是业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尽管中央相继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央行也呼吁各商业银行在坚持信贷原则的前提下,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可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却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中小企业融资难,一方面是由于中小企业存在高风险、破产率较高,信息不对称,信用度低,缺乏规模经济,多以租用写字楼,家庭经营为主,中介成本高等弱点;另一方面是原有金融市场上存在的体制,而且也缺乏为中小企业专门融资的市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狭窄,从而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使整个国民经济长期发展乏力。因此,在加强中小企业诚信建设、规范经营的基础上,也应该创新出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体制,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助力,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中小企业的融资通道过窄

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发行的准入障碍,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据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8月的调查显示,中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的98.7%来自银行贷款,即直接融资仅占1.3%。由于中国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缺乏完备法律保护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影响创业投资的退出,中小企业也难以通过股权融资。

(二)获得信贷支持少

因贷款交易和监控成本高等原因,银行不愿对中小企业放贷。同时,中小企业因资信等级低,缺乏抵押资产,融资成本高等原因,难以得到银行资金支持。据统计,中国300万户私营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左右。2003年全国乡镇、个体私营、“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占银行全部短期贷款的比重仅为14.4%。据浙江省统计,全省民间投资中自筹占55.9%,银行贷款20.1%,直接融资不到1%。

(三)流动负债所占比例较大,而长期负债则占很少的部分

主要由于银行一般只会为中小企业提供短期贷款,而由于各种原因一般不会提供长期贷款。中小企业只能相互之间互相担保,申请贷款。一旦一家公司因经营不善而蒙受损失,则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若短期内急需资金,中小企业之间会互相拆借,或通过内部融资的方式解决。

(四)自有资金缺乏

中国非公有制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内源融资,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据国际金融公司研究资料,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分别占中国私营企业资金来源的30%和26%,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不足1%。

三、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政策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一定程度上缓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安排。这些政策的实施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到目前为止中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和资金扶持政策尚处于起步阶段,加之中国常见的政策多变且政出多门所导致融资渠道和政策体系建设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缺乏,以及政府扶持政策的作用对象针对性或重点的模糊,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问题依旧非常严重。

(一)针对银行体系的中小企业信贷促进政策

在中国现有的金融机构体系中,虽然也存在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如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以及农村信用社等等,在中小企业发展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要么像股份制商业银行那样定位失当,盲目与国有大商业银行争夺大客户,要么像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那样由于历史、体制转轨以及管理上的原因,目前不仅不良资产比例极高,且很少真正实现了经营机制的转换,均无法在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正是基于此,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在1998年6月的《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通知》中,人民银行就要求各商业银行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并先后三次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的幅度以增强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能力(2004年1月1日起可在基准贷款利率上上浮70%),鼓励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工作。应该说,这些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截至2003年6月末,中国中小企业贷款余额6.1万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51.7%,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中小企业新增贷款6558亿元,占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56.8%,比同期大型企业新增贷款占比高出28.2个百分点。但问题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这种以大国有银行为主体的融资制度安排存在巨大的信息与交易成本,费用高昂,进而这种带有一定政策性支持的银行信贷的发放对象目前主要仍是一些达到一定资产规模并有较高信用等级的中小企业,无法真正覆盖整个中小企业群体。

(二)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政策

构建并逐步规范、完善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的主要着力点。从1999年试点开始到现在,中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省级或市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初步构建了一个覆盖全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截至2002年12月底,全国共有担保公司848家(其中完全由政府出资或由政府参与出资的担保机构占70%以上),注册资金183.72亿元,可用担保资金242.33亿元。如就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来看,截至2003年12月,列入试点范围的担保机构总数也达到了377家,其中城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与省级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123家,商业担保机构和互助担保机构256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政府间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扶持机构,属非金融机构,不得从事金融业务和财政信用,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主要是“一体两翼”,其中“一体”指城市、省、国家三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主要提供再担保服务,仅有城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还从事一些授信担保业务;而“两翼”指在城乡社区中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互助担保机构与商业担保机构,作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基础,这些机构直接从事中小企业担保业务。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预算拨付、国有土地及资产划拨、民间投资和社会募集、会员入股或风险保证金、国内外捐赠等。采取协定放大倍数、资信评估、会员资格、企业和经营者反担保、设定代偿率、实施强制再担保、依法追偿等方式进行风险控制。采取担保人与债权人、担保人与再担保人、担保人与被担保人协定责任比例等方式共担风险。

(三)票据市场融资政策

中国《票据法》的颁布实施之后,199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相继出台鼓励商业汇票发展的政策以来,中国票据市场业务经历了从国有商业银行到中小银行,重点行业、企业向中小企业、个体私营企业辐射和传导的发展过程,市场交易主体日趋广泛,票据流通范围逐年扩大,商业汇票实现了由结算工具向融资工具的演进。由于票据融资方式具有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流动性强、金额小、周期短、频率高的特点,在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中小企业信贷抑制,所以其发展客观上极大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另外,考虑到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总量控制指标限制以及对中小金融机构在票据业务准入上的限制;再贴现利率过高;管理制度的变动;缺乏统一的信用评估体系,金融机构难以取得中小企业真实财务信息;缺乏统一的票据交易信息披露和报价系统,票据市场分割的状况得不到根本解决等因素的限制,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表现极不平稳,起伏很大,极大地限制了其在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中的作用。

(四)创业投资公司(或基金)政策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创业投资是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孵化器和催化剂,成为新经济的主要推动力。在借鉴美国这样一种融资模式的基础上,1996年前后开始中国中央地方各级政府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创业投资公司尝试。目前,中国有各类非银行风险投资机构80多家,融资能力达36亿元。现有符合科技部、中国科学院有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可按条件申报科技创新基金项目获得银行配套融资。国家财政每年拨款10亿元,贴息贷款20亿元,支持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但问题是,虽然近年来创业(基金)投资在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由于:现有创业投资公司多为政府主导,相对行政力量而言市场的作用无法完全体现;规模小,资金实力极为有限;专业人才极缺;缺乏明确、系统的投资税收抵免等优惠政策支持;缺乏中小企业市场与产权交易市场的外部支持,导致投资“退出”机制不畅等因素的制约,中国目前的风险投资制度仍然停留于起步阶段,无法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中小企业融资的创新进展

(一)三方承兑授信

三方承兑授信是根据流通行业资金周转的特点设计的。银行对信誉优良的厂家给予一定额度的授信,银行承诺给生产厂商提供的本地特许经销商开出的以其为收款人的银行承兑汇票,生产厂商给予相应提单,银行以提单作质押,承兑到期,经销商未售完或未提货部分由厂家归还银行承兑差额部分。通过此融资方式,生产厂商可扩充市场份额,有效减少应收账款。而经销商无需提供担保即可获得商品的销售权。此融资方式适合于家电、电信、汽车、钢材、设备等大型经销商和生产厂商。

(二)物流银行业务

是以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且符合质押品要求的物流产品质押为授信条件,运用较强实力的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有机结合,向公司客户提供集融资、结算等多项银行服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该业务通过广告发行、生产企业以及多家经销商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互补,突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使厂家、经销商、下游用户和银行之间的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在封闭流程中运作,迅速提高销售效率,降低经营成本。物流银行业务作为以授信为主体,集融资、结算、贴现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类金融产品,创新了原来银行承兑业务的运作模式,能更有效地控制风险,是目前除了现金、国债质押外,风险最低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达到了银行、厂商、经销商、物流公司“四方共赢”。

(三)应收账款质押贷款

当企业因赊销而产生周转困难的问题时,可以考虑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是指生产型企业以其销售形成的应收账款作为质押,向银行申请的授信。目前国内已有不少银行正式推出此项融资服务,深受中小企业欢迎。需注意的是:用于质押的应收账款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应收账款项下的产品已发出并由购买方验收合格;购买方(应收账款付款方)资金实力较强,无不良信用记录;付款方确认应收账款的具体金额并承诺只向销售商在贷款银行开立的指定账户付款;应收账款的到期日早于借款合同规定的还款日应收账款的质押率一般为60%-80%,申请企业所需提交的资料一般包括销售合同原件、发货单、收货单、付款方的确认与承诺书等。其他所需资料与一般流动资金贷款相同。

(四)保理融资

另一种基于应收账款的融资方式为保理融资。保理融资是国外银行广泛开展的一项中间业务,是指销售商通过将其合法拥有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从而获得融资的行为,分为有追索与无追索两种。前者是指当应收账款付款方到期未付时,银行在追索应收账款付款方之外,还有权向保理融资申请人(销售商)追索未付款项;后者指当应收账款付款方到期未付时,银行只能向应收账款付款方行使追索权对于融资企业来讲,保理融资与应收账款质押虽然都是基于应收账款而得到的融资,但有着不同的财务意义:应收账款质押由于是销售商以自己名义向银行申请贷款,因此在财务报表上,应收账款并未减少,资产负债率则会相应上升。而保理融资在企业内部账务处理上,直接表现为应收账款减少,现金增加(对于有追索保理融资,企业需披露保理融资产生的或有负债),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直接下降,改善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增强了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而且对购买商提供了更有竞争力的远期付款条件,便于拓展市场,增加销售。同时资信调查、账务管理和账款追收由保理银行负责,购买商的信用风险由应收账款保理银行承担,收款更有保障。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2、林毅夫,李永军.再论二板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前景[J].改革,2002(2).

3、纪敏.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体系完善[J].中国人民大学,2003.

篇3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 中小企业 融资难 再担保

供应链金融是指商业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其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可控风险,以达到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

处于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属于轻资产企业,很难取得银行常规信贷资金支持,担保机构也是考虑风险的原因不愿对其进行担保,所以其资金周转出现困难的现象较为普遍,严重者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影响其正常业务经营。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作用突显,基于对其行业数据和资源的熟悉,他们往往以较低利率从商业银行批发信贷额度,然后通过垫款形式零售给其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在赚取利差的同时,也缓解了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但是,从自身安全性考虑,尤其是在近年经济处于下行期和转型期的形势下,商业银行给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贷额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收紧,相应的,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垫款门槛也随之提高,这使得其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又突显出来。一些原本靠供应链核心企业垫款业务解决融资需求的上下游企业因无法取得供应链企业的垫款支持,严重影响其业务开展。在此情况下,深圳市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中心(以下简称“深圳再担保”)设计的供应链金融再担保业务模式,能有效地解决该问题,帮助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走出困境,实现多方共赢。

深圳再担保成立于2009年,是经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政策性机构,主要职责是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建立小额短期贷款风险由担保机构、银行和政府逐级分担机制,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门槛,缓解中小企业短期资金需求担保难、贷款难问题。深圳再担保设计的供应链金融再担保业务模式,参与方包括:有融资需求的上下游中小企业、商业银行、担保公司、深圳再担保、供应链核心企业。各参与方在供应链金融再担保业务模式中的简称及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见表1。

一、供应链金融再担保业务模式概述

G公司是深圳市排名前十的供应链企业, Q企业因为需要通过G公司进出口业务而成为G公司的上下游企业。G公司经常通过为Q企业垫款来解决Q企业的短期融资需求。D担保是深圳市一家国有控股担保公司。Y银行是深圳市一家商业银行。2016年度,Y银行对G公司的授信从2015年的5亿元压缩至3亿元。相应地,G公司因为银行额度收紧,也提高了对垫款的上下游企业的筛选门槛,一些原本可以获得垫款的中小企业因为G公司筛选门槛提高而出现资金周转困难,Q企业就是其中之一。在此情况下,深圳再担保作为政策性平台加入到业务模式中,携手D担保为Q企业增信,使Y银行敢放心地对Q企业发放短期贷款以满足Q企业的正常业务经营需要。具体做法如下:G公司向D担保提供有垫资需求(即融资需求)的项目资源Q企业,D担保为Q企业向Y银行的借款提供担保,深圳再担保为D担保提供再担保。G公司对Y银行、D担保和深圳再担保提供Q企业的真实贸易记录等信息共享。一旦Q企业无力偿还Y银行的借款,D担保立即无条件向Y银行承担担保责任,偿还未还本金及利息。此后,D担保实际代偿金额的60%由深圳再担保承担,40%由项目提供者G公司承担。

二、模式设计关键点

(一)节约贷前调查时间,风险控制到位

由于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资金需求普遍存在金额小,周期短的特点,供应链核心企业提供的信息共享能为担保公司和银行的贷前调查节约不少时间,提高贷前审批效率。同时,本业务模式要求供应链核心企业最后就代偿金额兜底40%,能保证供应链企业尽力做好项目筛选和输送工作,有效规避了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二)深圳再担保有效发挥其政策,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再担保是担保的担保。为鼓励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深圳再担保一方面为担保公司分担风险,即就代偿金额兜底60%;另一方面,为降低借款企业融资成本,本模式要求担保公司免收借款企业担保费用,其免收的担保费由深圳再担保以发放风险补偿金的形式予以弥补,以调动担保公司开展供应链金融再担保业务的积极性。

(三)多方互利共赢

第一,一定程度解决了供应链上下游大批中小企业 “贷款难”问题,降低了企业的融资门槛,同时由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息共享使得企业的贷款审批周期缩短,在经济下行时期维持了广大中小企业的正常业务经营,有利于供应链整体的和谐运作和健康发展。

第二,一定程度解决了商业银行贷款“难投放”问题。有了深圳再担保和国有担保公司的双重保障,银行几乎不承担风险,可以放心投放贷款,扩大了银行的信贷规模,也提高了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

篇4

【关键词】担保业 中小企业 融资

一、边远地区经济政策支持

党的十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国务院办公厅批复《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国办函〔2013〕35号)提出,到2020年毕节试验区要建成川滇黔结合部区域性经济中心,城镇化率达45%以上。这给试验区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同时,为了促进边远地区能够成功走上改革发展的道路,一系列的经济政策也陆续实施。直接资金支持类有支农再贷款政策,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于1999年开始办理支农再贷款业务。后来人民银行相继印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支农再贷款管理支持春耕备耕扩大“三农”信贷投放的通知》(银发[2012]58号)等文件来规范支农再贷款的管理和使用。贴息类有民贸贷款、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关于指导意见类,贵州省印发了多份文件分别从信贷支持力度、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与创新、贷款担保机制、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为金融机构提供指导。同时,为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帮助广大农户和农业企业获取发展所需要的信贷资金,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印发文件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为最终目的。

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一)内源融资能力较低,企业自身“造血”功能不足

企业融资决策机构所需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取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以及如何合理安排不同来源渠道资金相互比例关系,使融资风险与融资成本相匹配。2005年中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显示,在中小企业目前筹资的首选方式中,48.41%的企业选择利用企业积累的自有资金。这表明,相比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等外源性融资来说,内源融资仍然是我国中小企业的首选融资方式。目前,毕节地区关于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方面的官方数据很少,但从100户样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看,100户企业缺口资金117443万元,但2009年上半年利润额仅为13789万元,这说明我区中小企业自身“造血”功能不足,企业通过内部留存收益补充生产建设所需资金的能力有限。

(二)融资来源渠道窄,负债融资比例过大,财务风险大

目前,可供企业选择的融资渠道有财政支持、股票融资、债券融资、社会筹资、银行贷款等几种形式。财政支持只有少量的国有企业才能享此待遇,股票及债券融资由于“门槛”太高,大多数企业都被挡在了门外(试验区目前没有一家上市企业,也没有一家中小企业具备发行企业债券的条件),而社会筹资范围太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需要。

(三)资金缺口大,贷款满足率低

2009年前三季度,毕节地区信贷投放实现了较高速度的增长。9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14亿元,比年初增加了44亿元,增幅26.01%。中小企业贷款余额79亿元,比年初增加23亿元,剔除统计口径因素,中小企业实际贷款增加5.2亿元,占全区新增贷款额的11.4%。

(四)融资门槛高,审批手续繁,融资成本高

由于毕节地区中小企业的信用环境恶劣,加上信息不对称,银行以及担保机构对待中小企业都十分慎重,首次申请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企业一般要3~6个月才可能资金到位,即使是银行的老客户也需要1个月的等待时间,这往往无法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融资成本看,以银行贷款为例,主要包括银行基准利率加浮动、贷款抵押登记收费、担保机构担保费、关系融通费等。因此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一般在10~20%,高于企业商业利润。

(五)应收账款、信用贷款等融资信用方式仍有待发掘

从融资信用上看,毕节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方式和信用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能够以抵押担保形式取得的信贷资源十分有限(据调查,毕节地区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抵押担保而不能获得银行信贷的比例高达50%以上),而机器设备、存货、应收账款、土地和信用贷款等融资信用方式仍有待发掘。

三、毕节融资性担保业发展的现状

造成偏远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如金融机构与体制的不完善、资本配置的不合理、评级机构的缺失以及企业本身的问题,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实来自于担保业的发展缓慢。中小企业发展需要融资由于他们大多都难以取得金融机构的信用担保,所以大多数都会采用提供担保的方式来获得融资,其中抵押担保和保证人担保占了绝大比重。(求数据)因此我们可以说担保业的发展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目前,毕节融资性担保业发展现状如下:

(一)担保总额和资本量增加明显

担保业务总量和资本金增加明显截止2012年3月末,全市共有融资性担保机构16家,资本金总额为59218万元。2010年,毕节市融资性担保机构担保余额仅为16626万元,2011年末,担保余额增长至54271.55万元。截止2012年3月,全市融资性担保在保余额达59627.71万元,分别比2010年、2011年增加43001.71万元、5355.16万元,在保户数6854户,其中妇女小额创业贷款担保户数6463户,在保余额35308.15万元,占总担保余额的60%。从资本金放大倍数来看,2010年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资本金平均放大倍数仅为0.41倍,2011年平均放大倍数增长至0.97倍。

(二)风险控制情况良好

通过调查发现,毕节市大多数融资性担保机构内控机制健全,风险控制意识较强。截止2011年末,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在保余额54271.55万元,代偿余额109万元,期末代偿率为0.2%,提取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及担保赔偿准备金总额为496.75万元,能够覆盖风险。

(三)政策性担保机构经营状况优于民营担保机构

初步测算,以融资性担保为主的担保机构,只有当担保业务总额达到资本金的4倍才能实现盈亏平衡,达到5倍以上略有利润。如果提足“两金”,则盈亏平衡点还要略高一些。从2011年的情况来看,毕节市担保总额达到资本金3倍的只有4家政策性担保机构,在保余额达到49971.35万元,占总在保余额的92.07%。其中,为毕节市妇女小额创业。

贷款担保余额达35272.35万元,累计担保户数6407户。政策性担保机构业务开展虽然比较正常,但由于对妇女小额创业贷款不收担保费,业务开展过程中调查费、工本费等开支较大,只有在得到政府补贴的前提下才能基本维持正常运转。其余的所有民营担保机构或在盈亏平衡点以下,或基本没有业务可做,运转十分艰难。

(四)能承担起必要的社会责任

截止2012年3月,毕节市4家政策性担保机构资本金总额13000万元,担保户数6725户,担保余额49282.35万元,融资性担保业务占全市总量的83%。政策性担保机构通过为中小微企业、“三农”等提供贷款担保服务,承担了必要的社会责任。尤其是为全市6463户妇女提供贷款担保余额达35308.15万元,有效推进了妇女自主创业和充分就业。

(五)经营管理制度健全

经过清理整顿后,目前毕节市各融资性担保机构制度比较健全,运作比较规范。一是组织架构比较规范,权、责、利关系比较明确。多数机构都建立了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在内的法人治理构,设有业务部、风控部、法务部、财务部、综合部等职能部门。二是内控制度基本健全,普遍建立了内部制度包括财务制度、风险控制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薪酬制度、人员培训制度等。三是业务流程比较规范。制定了包括事前调查、评审上会、核保放款、保后监管、代偿追偿等操作规程。四是经营行为比较规范,在经营范围、收费标准、投资比例、准备金提取、审慎性指标的控制等方面,多数机构都能按照管理办法的要求执行。

四、从担保角度分析影响毕节地区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的因素

(一)担保业市场环境混乱

2010年,有关部门对毕节市的担保机构进行了清理整顿,但是从工商行政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市登记在册含“担保”字样的机构有近100家,其中获得许可证的融资性担保机构16家,而实际开展了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担保机构仅10家。在没有获得许可证的担保机构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借担保之名做投资、放贷业务,对真正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生存和经营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二)担保机构与相应的金融机构缺乏合作制度

目前毕节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除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两家地方性金融机构以外,其余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尚未与本地设立的担保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1.银行准入门槛高。目前,银行在与担保机构合作时,对注册资本金和担保机构的资本有硬性的要求。如农业银行要求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最低是3000万元,而其他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都要求注册资本金在5000万元以上,同时还有其他一些诸如需正常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经营1年以上,存入银行保证金额度不低于资本金额度等条件。

毕节市融资性担保机构情况

单位:万元

2012年3月份的经营数据反映出,注册资本金达到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要求的占比较少。如毕节市鑫顺担保公司注册资本3100万元,与毕节市所有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谈判下来,包括农村信用社都要求其缴足100%保证金才能开展担保业务。

2.保证金要求过高。在合作的过程中,有的银行要求担保机构按担保金额的30%至50%,甚至100%逐笔存入保证金;有的银行授信时要求专户存入保证金,发生业务时在专户中按30%至50%比例逐笔划出;有的银行在授信时要求专户存入保证金,授信后专户余额不得变动,在发生业务时再按担保金额的10%至20%逐笔另存保证金。这样降低了担保机构的资金流动性,提高了经营成本,客观上不利于担保机构的业务发展。

3.银行授信倍数较低而担保贷款利率浮动较高。对于民营担保机构来说,几乎所有银行都明确规定对其授信倍数不得超过5倍,一般在2至3倍,这就直接导致担保机构即使有业务做却没有利润空间。此外,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担保机构承保的项目可在规定的范围内对利率进行适当的上浮或下调。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担保贷款的利率一般都上浮30%至50%,有的甚至高达70%。除利率上浮外,银行还要收取企业的中介费用。据担保公司测算,现在中小企业的担保贷款成本一般在12%至18%,客观上影响了民营担保机构和银行间的业务合作。

4.风险不能共担。目前融资性担保机构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过程中,仅有个别银行与个别公司在合作协议中有按0.05:0.95 的比例分担风险的条款,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没有一家银行真正的分担过风险,风险全部由担保机构承担。由于银行不承担风险,既不利于对受保企业进行平行监督,也不利于与担保机构之间进行深度的合作。

(三)利润水平低,可持续发展能力差

由于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承担了一定政策性担保业务,担保费率较低,尤其是对于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不收取担保费情况下,自身盈利能力较差,2012年一季度仅实现业务收入36.52万元,扣除成本后几乎全部亏损。目前,毕节市融资性担保机构平均利润率不到1%,大大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过去一些担保公司之所以能够维持,是因为除了担保之外还做一些其他利润比较高的业务。清理整顿以后,业务范围受到了严格限制,很多公司担保主营业务做不上去,其他业务又不能做,造成资金闲置。尤其是新成立的民营担保机构,开始谈合作、建制度、搞培训,基本上不能正常开展业务,之后又想方设法跨过银行设置的多重门槛才能进入经营的正轨。所以如何解决民营担保机构的盈利模式,解决发展动力,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

五、对解决毕节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以及建议

(一)建立完整健全的担保市场制度

担保业应以做担保为主业,对不做担保的所谓担保机构不得挂担保牌子,不得享受国家对担保业的优惠政策待遇。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是目前我国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应杜绝一些担保企业“挂羊头,卖狗肉”,扶持保护真正的担保机构。当前出现的存在在对中小企业的担保的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来自于缺乏一个针对中小企业专门的担保行业管理办法从而导致的行业环境混乱,因此可以出台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担保管理办法,从而保证对中小企业的担保机构的快速稳健发展。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担保业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效应,但是担保机构得到的收益(收取的担保费)不足弥补成本和风险,在此情况下,财政支持不可或缺。建议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并着力提高财政支持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切实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一是当前融资性担保业的监管部门已经明确,财政税收支持的相关职责也应做出调整,以有利于行业监管和扶持政策的有机结合。二是建立完善各级财政相互补充的综合财政支持体系,注重行业支持的统一性与各级地方特色优势相结合。三是根据担保公司发展评级,重点支持运作规范、真正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担保公司。四是改进和完善支持方式,可以通过招标方式,切实提高用财政资金购买担保服务的有效性,同时建议财政出资成立再担保公司或者风险基金。

(三)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健康良好的合作关系

银监会在《关于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性担保机构业务合作的通知》(银监发【2011】17号)文件中强调,建立适合融资性担保机构承保贷款的业务模式,致力于与融资性担保机构的长期稳定合作。银担之间是共荣共生、相互促进的伙伴关系,应本着公平诚信、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有利于双方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特别是,应建立银行与担保公司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对于贷款的风险应在双方做一定比例的分担。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银行因为不存在贷款风险而放松对贷款的尽职审查;另一方面可以使担保公司加强与合作银行之间交流,建立贷款担保信息沟通和信息共享机制,避免由于彼此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贷款风险。有关部门可以制定一个风险分担指导原则和浮动范围,具体比例由双方自由协商,督促双方良性关系的形成。建议银行降低准入门槛,适当放宽放大倍数建议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地方性金融机构全面落实资本金放大10倍以内的政策,不歧视民营担保公司。同时全面降低准入门槛,建议地方性金融机构对融资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要求降至2000万元。推进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互利共赢合作,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应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和发展业务合作关系,不能让担保机构承担100%的风险,不转嫁信贷风险,坚持比例担保原则,根据双方的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合理确定担保基金放大倍数。

(四)树立担保机构内部合理有效的经验管理理念

随着行业规范的逐步建立和监管体系的逐步搭建,担保公司的随意性、粗放式经营模式已经不合时宜。在以后经营的过程中,担保公司要逐渐树立合规理念,坚守风险底线,按照规则办事,不合时宜的做法要坚决摒弃,共同呵护担保行业来之不宜的发展环境和局面。特别提升行业整体社会信誉,进一步提高市场和监管层的认可度。同时增强内控,提高风险管控水平,加强人员培训,由完全的资本驱动逐步转向人才和资本双驱动,着力提高发展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各融资性担保机构要有针对性地建立和完善公司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业务规程,并确保执行力度。要根据公司规模和业务需求合理设置职能部门,保证业务健康发展。要加强担保机构队伍建设,选派责任心强,熟悉经济、金融政策,懂业务、会管理、善经营的人员充实到担保机构,保证有足够的工作力量。

(五)积极探索有效担保业务以及再担保业务

一是积极创新担保方式、增加贷款担保业务。支持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是市委、市政府推动担保业的主要目的,担保机构要与政府的目标一致,抓住动产抵押法律障碍逐步解冻的契机,积极探索开发债权、特许收费权、不动产收益权、不动产租赁权、经营权等担保物新品种,不断拓宽担保抵押物范围,努力拓展贷款担保业务。二是要加强合作共赢意识。一方面要加强行业内部经验交流,推广分享好的经验;另一方面要加强与银行方面的沟通,尽量取得银行的理解与支持。三是适度开展其他担保服务。面对当前贷款担保业务总量不大、盈利不佳的情况,有条件的担保机构可适度开展如信用证担保、承兑汇票担保、融资租赁担保、招投标保函担保、经济合同履约担保、工程担保等担保业务,增强盈利能力。

建议政府制定合理的政策,引导政策性担保公司扶持具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把一些经营相对稳定,担保风险相对较小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让民营担保公司来解决。比如规定政策性担保公司担保年费标准不得低于4%,民营担保公司年担保费不得高于2%,并且政府按照年担保发生额再奖励或补助1%,从价格上引导不同类型的担保公司从事不同风险的担保业务。探索组建覆盖全市的有较强融资担保能力的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把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政策从临时性、分散性向长效性、系统性转变,拓展担保业务领域,创新担保产品品种。

(六)创造良好的担保业发展与生存环境

一是切实降低中小企业经营负担,优化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提高中小企业盈利空间,为担保公司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环境。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尊重担保公司在法律法规范围的内自主选择权,允许担保公司自主选择资金托管银行并自主商谈利率。三是降低抵押登记费、公证机构收费,解决担保机构反担保登记难落实,公证强制执行效力等问题。四是尽快以一种合适的方式向担保机构开通征信接口,探索建立再担保公司和基金,降低和分散担保公司经营风险。五是合理扩大业务范围,抓紧研究制定融资性担保机构自有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在坚持担保公司以担保业务为主这一原则前提下,明确允许担保公司将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流动性较强的委托贷款或投资,并为其进入资金市场创造条件。六是拓展担保公司融资渠道,为其在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引入风投等方面提供帮助,并支持民营资本、外资进入担保行业。

参考文献

[1]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调查,人民银行黔南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2]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创新的调查与思考—以铜仁市为例,人行铜仁中支副行长马新康.

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特别是在县域经济中,中小企业对CDP的贡献率及对税收的贡献已占到七成以上。在提供城乡居民就业、带动经济增长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积累较少、规模较小,企业的生命周期短、抗风险能力弱等原因。得不到银行的资金支持,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锦州市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境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锦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依然面临着许多困难,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贷款难是当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例如。截止到2007年末,锦州市共有2家担保机构。一是锦州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该中心成立于2001年4月,是由市政府投资1000万元组建的锦州市唯一一家融资担保机构,该中心隶属市财政局所属事业单位。锦州市担保中心当年与市商业银行合作,共为10户中小企业贷款进行了担保。贷款担保责任余额为936万元。但由于当时该中心刚刚起步缺乏实际管理经验,加之风险防控措施不得力。为此担保贷款到期后大部分资金没有按期收回,发生贷偿损失840万元,给该中心正常开展担保业务造成极大困难;二是义县中小型企业信用担保中心,隶属于义县财政局所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该中心于2007年12月组建,于2008年初开始运作。已为2户中小企业贷款进行了担保,担保责任余额为480万元。

从上述锦州市担保机构现状来看。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第一,现有担保机构规模偏小,担保能力弱,很难满足锦州市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的需求;第二,担保机构目前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担保机构与合作银行没能达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特别是1:1担保防贷比例,使担保中心承担了100%的贷款清偿责任;第三,一部分企业信用观念淡薄,诚信意识差,缺乏偿债意愿。这也是给担保机构造成清偿风险的重要因素。第四。缺乏担保资金的补偿机制,没有资金的持续投入,担保中心运行艰难,一旦发生风险,就有可能关门歇业。从锦州市现有担保机构来看,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规模上都无法满足于全市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

因此,大力推进锦州市的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实行多元化投资体系。尽快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融资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有效的缓解并逐步解决锦州市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是全市中小企业高度关注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探索解决锦州市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

锦州市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拓宽融资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首先,2007年度市经委由主管领导带队组织有关人员先后去丹东、营口、朝阳等地进行调研和考察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的经验,并积极筹备吸纳知名企业、民间资本参股或控股组建民间融资担保机构。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其次,为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解决县(市)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2007年锦州市经委下发了《关于建立民营经济融资担保机构的通知》锦经发[2007]21号,要求各(市)县区都要组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并将组建融资担保机构列入了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的年度《工业暨民营经济目标责任状》的考核内容进行考核。但由于信用担保属于高风险行业,另外县、区财力紧张也是造成组建信用担保机构困难的重要原因。为此到2007年末,只有义县政府完成了由财政出资组建信用担保机构工作;再次。为帮助中小企业融资,2007下半年,由锦州市经委牵头,与中国人民银行锦州支行及锦州银监分局,共同组织召开了全市中小企业融资银企对接大会。通过政府的推动。进一步促进了银企对接,即为金融机构推介了金融服务产品、也为企业贷款搭建合作平台,实现了双赢。会上,部分企业与银行签定意项贷款协议,协议贷款额为65200万元;此外。在今年初,锦州市代市长王文权组织召开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各银行负责人参加座谈会,专题研究讨论了全市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总之,为有效的缓解并逐步解决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建议省、市政府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把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列入推进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第一,从完善担保机构的组织结构、建立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落实担保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推进担保机构与银行的互利合作、加强对担保机构的行业指导方面制定确实可行的措施,促进全省担保机构的健康发展;第二,建议市政府根据本市财力状况。设立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与省政府融资担保风险补偿专项资金配套。用于扶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政策扶持体系,为担保机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第三,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民营企业和社会自然人投资组建担保公司,鼓励担保机构引进境内外资金或吸引民间资金创建担保公司,增加担保机构的资本实力。以缓解现有担保机构规模小、实力弱、担保能力低的实际问题;第四,建议驻锦的各专业银行与融资担保机构合作,放大合作比例。以支持锦州市的融资担保工作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岷峰,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资难解决路径——基于中小企业融资性质的思考,现代经济探讨,2010年(2):51-55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介体系;政府扶持

中图分类号:F8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6)04-0117-03

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股极为重要的支撑力量。我国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占登记企业总数的90%以上, 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和利税60%和50%;在解决劳动力就业方面, 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人口1.12 多亿, 提供了大约80%的城镇就业机会。然而, 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未能使其摆脱在获取金融资源支持方面的弱势地位。近年来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很多,但基本上都要市场经济的完善发展作为条件,存在操作性不够强的问题[1]。本文拟探讨构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介体系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1.中小企业融资中介体系的作用

在短期内,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介体系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但这里的“中介”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功能简单的银行等中介机构,而是在政府的支持下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体系。它应该能够发挥信息收集、信用担保,信用评价,银行与中小企业合作与沟通的桥梁等作用。通过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介体系的疏通,使得资金供需平衡,从而解决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它将为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创造条件与时间,最终提升市场信用基础,彻底地解决融资难问题。基本信息的收集、处理与传播

我国中小企业众多,各个企业的规模、经营状况各不相同且变化迅速,如果每个投资者或者银行都以自己为单位进行信息的收集,无疑交易成本是巨大的。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的内部资料的缺失以及对外公布信息的不完善使得信息的收集更加困难。而通过贴近当地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介体系建立的信息服务体系,一方面降低了单个企业信息收集的成本,同时又通过信息的传播弱化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信息是一种准公共产品,任何企业固然可以通过投资于某种活动去获得所需信息,但信息一旦取得,其传播成本接近于零,而且信息的收集、传播和处理过程具有规模经济。因此,如果该体系将信息收集、处理和传播职能集于一身,使资源社会共享,将大大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企业大多带有经营者个人特征,对其评价多为“软”信息。这对融资中介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这需要中介服务体系长期与中小企业保持密切的近距离接触获得各种“软”信息。其次,这些普遍存在的软信息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意会意识”(青木昌彦,2001),而“意会意识”是难以符号化的,要将它们转化为决策者可以据此做出判断的依据需要融资中介服务体系专业人员更高的素质与更丰富的经验。这也是问题的关键与难点所在。即使如此,相对于银行或投资者自行进行信息的跟踪搜集而言,信息成本已经降低了许多。

1.2信用担保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由于受制于技术、规模、信息、管理组织等因素,大多实力薄弱、资信度较低,很难争取有担保资格的单位出面为其担保或相互联保,并且它们的资产很少,即使拥有少量的资产,也难以满足银行的对于抵押物流动性和变现能力的要求[2]。因此通过融资中介体系的信用担保服务,可以有效的打通银行与中小企业间的融资阻隔,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作为一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而建立起来的信用制度,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在大多数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促进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都是政府干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的一个重点,不少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加拿大以及台湾地区等都建立了由政府参与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早在二战之后,日本中央政府就建议各地方政府建立信用担保计划,以促进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并成立了地方性的东京都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接着美国、德国和加拿大,分别于1953 年、1954 年和1961 年开始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我国的台湾和香港也分别于1974 年和1998 年开始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这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不少的经验与借鉴。

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介体系应该在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础上,提供相应的信用担保。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扩充担保基金规模,壮大机构实力;提高人员素质,完善内部控制;健全补偿机制,有效规避风险,建立担保网络的支撑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担保起到放大乘数效应。

1.3信用评价

信用担保固然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燃眉之急,但长期来看必须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才能有效降低担保风险,保证融资渠道畅通。仅仅通过社会与道德的约束来提高企业的诚信程度显然是不可能的,整个社会诚信程度的提高也非一朝一夕能够达到。通过建立信用评价系统,逐步实现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是至关重要的。信用评价不仅可以规范中小企业融资活动,有效降低风险,还可以帮助培养企业诚信和提高企业信用观念。因此,信用评价是将来开展各种活动的基础,是问题的关键。

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不同于对大企业的信用评价,我们应该根据其特点合理制定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导体系。除了从行业状况,包括成本结构、行业的周期性、盈利性与成熟性;经营状况,包括经营策略、产品、市场以及销环节分析;管理状况,包括管理控制、组织形式以及管理层的分析;财务状况,包括财务报表的质量分析以及多项财务指标的考核等多个常规方面进行分析,还要对企业业主个人信用进行着重的分析。有资料表明,在中小企业的股权结构中,主要业主提供的资金一般要占全部股权的2/3,中小企业私有化、个人化的比率相当高,中小企业的所有权性质决定了其管理的集权比例比较高,业主的个人思想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考察业主个人信用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十分重要。这主要包括业主的信用记录、个人账户信息以及敬业精神等。

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性质、不同地区的企业,评价指标是要不断细化的,指标的权重也要根据实际来调整。但是只有建立统一、标准、共享的信息评价体系才能使信用评价最大限度的发挥积极作用。

1.4中小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沟通的纽带

以上的三个方面讨论了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介体系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应该发挥的功能,但是这三个功能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层层推进,相互影响,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发挥作用。其定位应该是一个集多种融资服务功能于一身的机构,同时它也是中小企业与银行沟通的纽带。对中小企业来说,有了融资服务中介体系的帮助,他们加强了与银行的联系,得到融资中介的担保,拓宽了其融资渠道,增加了可融资量。对于银行来说,融资服务中介体系通过专门、专业的信息处理,降低了银行的交易成本,两者紧密地合作,建立了共担风险、资源共享、良性互动的支撑体系,分散了各自的风险。通过这样的作用,在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信息在这座“桥梁”上畅通的流动,资金也在随此开始良性的循环。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介体系的三个功能是构筑桥梁的关键,只有系统的、完善的中介体系才能使“桥面”更宽更平,信息、资金流才能在此之上更快捷的流通。

2.在政府的扶持下规范的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介体系

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介集四大功能于一身,若可顺畅的运行,应该会有较好的效果,从另一个角度考察,它分摊了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间的交易成本,这也是它能够发挥“桥梁”作用的根本原因。但是,这部分成本必须有所补偿才能保证其长久发展。从前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由于市场在融资上存在诸如契约结构、信息、企业规模等一系列的约束,使得很多潜在的互利借贷难以成形,加之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成熟,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上政府可以也必须有所作为,具体讲,政府要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介体系的发展。

2.1规范地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介体系

由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普遍存在,同时中小企业的借贷需求又相当旺盛,在利益的驱使下,各种各样的投资、担保、贷款机构应运而生,然而在没有正规的引导及监督的情况下,大量虚假“服务中介”浑水摸鱼,利用中小企业对资金需求的急迫性,从中渔利。一些企业花费大量财力和时间却没有借到资金。从而造成了更深层次的矛盾,使问题陷入了恶性循环。在我国目前这种融资制度外生于市场机制作用的转轨经济中,由于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够极大地改善融资制度的效率,其作用远比市场发育良好的经济突出,公共服务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有更重要的意义,因此政府必须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介体系的发展。

但需要强调的是,政府支持并不是政府将其完全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或列为其公共服务,而是要弱化目前的融资制度自身所存在的缺陷对融资造成的影响,提高目前的融资制度效率。同时政府作用于非竞争性或市场失灵领域,不但不会对市场机制产生替代效应,相反提高了市场机制的效率。政府现在的参与是手段而非目的,是为了

让其规范,最终目的是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介体系的商业化运作。

2.2自身盈利性低,需要政府资金支持

前面提到这里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介是一种银企间交易费用的分担,因此在起步阶段是没有收益或收益很低的,如果它有较高的盈利性,仍将会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将达不到自身的目标。因此在初期政府必须充分介入,可以先由各级财政拨款,组建政策性的服务中介,政策性融资服务中介的宗旨是按政府的政策导向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难问题,所承担的风险远远高于担保收益,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按照企业化运作,防止寻租行为。之后,在此基础上可以成立一定程度上的中小企业间互的社团法人性质的服务中介,并且随着业务的发展完善服务体系,逐步达到部分盈利,最终走上市场化商业运作,并最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应该预见到,融资制度的市场化道路仍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矫正,在这一过程中,公共服务的增加是分摊中小企业交易成本最重要的因素。

2.3担保基金需要补偿,财政必须承担份额

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介的信用担保是其一块核心业务,信用担保是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款时,由其他资信状况良好的企业或机构为其担保,以此来证明其信誉,提高被担保人信用等级的担保方式。在信用担保中,当被担保人失信或无力偿还借款时,担保人将承担还款的责任。在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不是出于欺骗动机而不遵守诺言,而确实是由于自身的弱点造成了不能按时还贷。政府若对中小企业本身存在的潜在风险给予有效的担保,在中小企业失信或因自身困难确实无法还贷,给金融机构造成损失时,由服务中介体系补偿金融机构的放款损失,然后政府再对融资服务中介体系进行一定比例的补偿,来提高金融机构给中小企业发放款积极性。

由于有了政府资金的支持,在实质上拓宽了借贷渠道,增加了可融资量。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由于受制于技术、规模、信息、管理组织等因素,如果没有政府资金支持的信贷担保,投资者会因为害怕承担过多的融资风险而拒绝为中小企业融资。在西方发达国家,从担保的组织类型的构成、实施流程的操作到担保倍数的选择都有一套比较科学严密的体系,我国可以借鉴参考[3]。

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彻底解决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系统性的考虑。它的最终解决应该是与市场经济的改革完善同步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介体系是在目前条件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比较有效的方法。与此同时,融资服务中介体系在自身的发展中,又可以促进市场诚信建设、完善诚信体系、改善市场环境,这是一个短期与长期都有效用的方法,应该在政府的扶持下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白钦先,薛誉华.各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比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2-32.

[2]辛树人,向珂.中小企业金融制度的缺陷分析及矫正选择[J].金融研究,2004,(7):66-73.

[3]周新玲.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中州学刊,2005,(7):50-52.

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启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劳动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融资困难却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事实上,这一问题在世界各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世界上经济发展较为成功的国家无不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融资瓶颈问题。因此,研究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经验,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制,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瓶颈,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美国、日本和韩国的中小企业融资体制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了对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制的启示。

一、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及融资难的原因

(一)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多数学者在研究融资体制时,将不同国家的主要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按不同分类方法主要分为两种:

1.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

内部融资为同一经济体内的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具体包括三种形式:资本(除股本)、折旧基金转化为在投资和留存收益转化为新增投资。外部融资指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储蓄向投资转化,及企业通过一定方式从外部融入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或投资。

2.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指企业作为资金需求者向资金供给者直接融通的方式,主要包括股票融资、债券融资、政府拨款、占用其他企业资金、民间借贷以及内部融资等;间接融资,则是指企业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向资金供给者融通资金的方式,主要包括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融资租赁、票据贴现等方式。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1.中小企业易受环境的影响,规模小 ,风险大,难以获得投资者的支持。中小企业素质普遍不高,大多为私营企业或合伙企业,管理水平落后,经营风险大,信用观念差,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透明,使得金融机构不能把握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增加了放款风险。

2.中小企业资产少,负债能力有限

一般而言,企业的负债能力是由其资本金的大小决定的。从各国的情况来看,美国的中小企业负债水平较低,一般都在50%以下;而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国家中小企业的负债水平一般在50%以上。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在70%左右。

3.资产泡沫化诱使大量资金逃离中小企业。当前,我国流动性仍属充裕,但存在结构性问题。与中小企业“求资若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房地产、收藏品、贵金属等领域“钱流涌动”,投机炒作导致部分产品价格畸高,泡沫化现象严重。资产泡沫化呈现的高收益假象,不仅使银行存款“搬家”,而且还诱使许多企业资金逃离实业,加剧了中小企业资金紧张。

4.我国金融整体发展滞后影响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是银行数量少。据统计,美国有8000多家银行,而我国仅300多家;直接融资不发达,仅占18%,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市场准入门槛太高,大量民间资本被拒之门外;信用担保业不成熟;缺乏金融创新。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

大多数学者在研究融资体制时,以发达国家为主要研究对象,将不同国家的中小企业融资体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证券市场导向型融资模式,即直接融资模式,以美国为代表;另一类是银行导向型融资模式,即间接融资模式,以日本为代表。鉴于20世纪60、70年代以来,新兴市场的崛起给世界经济带来的重大影响,笔者选取韩国为代表,将其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的成功经验也纳入到考察范围中。新兴市场经济体在融资体制上呈现出直接融资模式与间接融资模式结合的特点,姑且称之为混合型。

(一)美国的中小企业融资

1.法律保障。美国有一套严密的法律规范,为中小企业创造有力的自由竞争环境。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小企业投资法》后成立了小企业投资公司(Small Business Investment Company,简称SBIC),对中小企业提供长期资金支持,与政府和私人公司合作扶持和培育中小企业。根据《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法》,美国国会在1982年制定了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计划,规定所有向其他部门划拨研究与开发费用超过1亿美元的政府有关部门,必须按一定的比例向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计划提供资金,用于援助其开展科技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另外,《反托拉斯法》、《小企业法》等维持、促进了公正和自由的竞争,保护了中小企业的利益。

2.专业管理机构。1953年设立中小企业管理局(SBA),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其基本职能是:制定中小企业发展方针;同国会及相关部门沟通;提供资金支持;对立法及其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供管理、技术、营销、咨询等多方面的服务。政策方面的倾斜主要包括: (1) SBA向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前景较好的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贷款。(2)SBA向遭受自然灾害的中小企业提供自然灾害贷款。(3)中小企业的创新研究资助。此外,SBA通过向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使其获得商业银行贷款。包括:(1)一般担保贷款。对75万美元以下的贷款提供总贷款额75%的担保,对10万美元以下的贷款提供80%的担保。(2)少数民族和妇女所办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3)少量的“快速车道”贷款担保。(4)出口及国际贸易企业的贷款担保。

3.发达的资本市场体系。美国的资本市场层次多样,功能完备,使得不同规模、不同需求的企业都可以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获得发展的机会。NASDAQ市场的上市条件较低,非常有利于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上市;而 OCT市场则可以为退市公司和更小型公司提供股票转让服务。其中在纳斯达克上市是美国中小企业的一种重要融资渠道,该市场为中小企业的资金运转提供了有力保证。1971年,美国全国证券经纪商协会建立了以高成长的中小企业融资上市为主要目的的、第二板性质的全国证券经纪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由于其融资的灵活性,使得二板市场更符合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的融资需要,极大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筹资发展。

4.有广泛的民间融资机构。在美国,有多种形式的民间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如合作社,这是采用个人或企业投资入股的方式组成的信用机构,为其成员提供贷款,以储蓄为先决条件的储蓄贷款金库也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为了获得高收益,美国民间风险投资公司对进行创新投资的中小企业纷纷投入资金,为那些难以从一般渠道得到贷款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促进了中小企业的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

(二)日本的中小企业融资

1.法律保障。日本也制定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许多法律和法令, 1963年制定了《中小企业基本法》,它是日本中小企业发展的纲领性法规,被称为日本的中小企业宪法,在此基础上制定和修订了《中小企业投资扶持股份公司法》、《中小企业现代化资金扶持法》等法规。这些法律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日本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振兴,促进了日本中小企业融资机构的规范发展,提高了其资产质量和经营的安全性,保证了其健康平稳地运作。

2.专门的管理机构。建立全国性的、非盈利性的中小企业政府管理机构,协调领导整个中小企业融资,并以优惠条件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和担保。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自有资本少、信用相对较差,而其贷款数量小、期限短、条件苛刻、利息高、担保要求严格,不利于其向民间金融机构贷款,故在日本主要是都市银行、地方银行以及信用银行等中小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日本还设立了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即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民金融公库、商工组合中央金库,这些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一般利率较低、期限较长、担保要求较松。此外,日本还有两家服务于产业性中小企业和区域性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环境卫生金融公库和冲绳振兴开发金融公库。政府成立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日本对中小企业实行优惠贷款的主渠道。

3.综合性的中小企业信用保险体系。日本政府在1951年成立信用保证协会; 1958年根据《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法》设立了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为中小企业从民间金融机构借款的债务进行担保;1961年日本建立了机械设备信用保险事业;1984年机械设备信用保险事业并入了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 1999年7月1日,日本政府成立了中小企业综合事业团,将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并入其中。目前,日本中小企业信用补全机制包括信用担保和信用保险两方面。信用担保工作由中小企业综合事业团的信用保证协会承担,信用保险工作由中小企业综合事业团的信用保险公库完成。日本政府的信用担保体系,极大地增强了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能力。

(三)韩国的中小企业融资

1.创业和技术革新的扶持。(1)提供创业资金。根据《中小企业创业支援法》的规定,设立“地方中小企业培育资金”,提供低息并允许分期偿还的贷款。(2)实行减免税收优惠政策。(3)提供技术革新资金扶持。(4)促进中小企业间协作。

2.金融机构贷款支持。规定全国性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及外国银行分行有义务向中小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设立产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和担保;设立中小企业创建支持公司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

3.危机持扶。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建立“中小企业共济事业基金”解决资金危机,提供中小企业整体经营的稳定保证。

4.融资担保体系。韩国是亚洲第二个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计划的国家。早在1976 年韩国政府就建立了信用担保基金,主要任务是为向金融机构贷款缺乏担保品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截至2007年6月,已有77个全国性的分支机构。2006年韩国中小企业通过信用担保计划获得的贷款额占中小企业总贷款的 37.1%,担保余额达 189.16 亿美元。此外,韩国政府在信贷担保方面有一个明显的特色,即建立了中小企业共济制度,通过中小企业的相互保证、风险分担的原则,借助成员之间互助的力量,在无须动产及不动产担保下,取得金融机构的贷款。

5.法律保障。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韩国政府于1986年颁布实施了第一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中小企业支援法》。1995年,韩国政府又将已有的各类中小企业的基本制度综合为“中小企业创业振兴基金”和“中小企业共济事业基金”两个中小企业资金支持制度,这些法规条例对中小企业主管机构的设立和职能及其服务辅导的范围方式、中小企业的融资与保证、税捐减免、公共工程的配合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

综上,虽然美、日、韩三国中小企业融资各具特色,但也同时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共同的成功经验:第一,提供法律保障和组织支持;第二,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第三,中小企业融资创新,如创建和拓展二板市场等。这些举措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制有很大的启示。

三、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启示

1.建立健全法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法律保障。立法先行是扶持和规范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的重要措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制定,表明我国在以立法形式促进中小企业融资体制的建立完善上,已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广大中小企业融资、发展提供了原则性的法律保障。但是这远远不够,我们还要制定更为具体的法律法规,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中小企业融资法》、《中小金融机构法》等,使执法更具可操作性,规范中小企业融资主体的责任范围、融资办法和保障措施。

2.建立专门的政府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组织保障。中小企业由于先天不足,在信贷市场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融资困难。这实际上是自发的市场机制缺陷的一种体现,要解决这一矛盾,政府的干预成为必然。我们应该建立起专门的政府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组织保障;并赋予已有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新的职能,即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3.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鉴于我国的国情,国家财政不可能对中小企业提供大量的拨款和低息贷款,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由中小企业管理局统一负责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我国的信用担保计划可以考虑借鉴美国模式,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贷款的80%提供担保,商业银行承担20%的余下风险,以激励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而又能规避道德风险。

4.发展风险投资,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我国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机制,采取多种形式扩大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资金渠道。一方面,应采取适当措施鼓励外资和民间基金进入风险投资;另一方面,政府不宜直接进行风险投资运作,但应采取适当税收和补贴措施,鼓励风险投资。

5.鼓励股份制改造,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全治理结构。股份制本身就是一种融资制度,其实质是令企业的治理结构规范化,以利于股权的转让与交易,从而有利于外部融资。规范的股份制企业治理结构,使潜在股权投资者有保障享有同等的股东股利,从而起到保护投资者的作用。此外,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公司财务制度的完善,财务披露的明晰,减少信息不对称,减少银行信贷的风险,鼓励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参考文献:

[1]林鹭,日本中小企业融资及借鉴,[J],现代营销,2007年,第8期。

[2]刘祥达,从欧美国家经验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J],资本纵横,2003年。

[3]罗鹏,韩国中小企业融资措施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路径的启示,[J],现代商业,2007.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财政政策

当前国内的中小企业数量、类型较多,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上升,中小企业对经济的影响效用也越来越突出。在新时期的发展形势下,中小企业能够很好的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在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就业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中小企业对国家各地区的影响力不可小觑,所以我们要重点分析国家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制定关于融资担保工作的财政政策,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稳定的金融环境。

一、新时期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工作的基本现状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形成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主、以互助担保机构和商业担保机构为辅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在新时期,这种融资担保体系的形成是由于我们国家的市场发展情况决定的,同时也是由中小企业性质决定。虽然这个体系的成熟和发展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也存在着许多方面的问题,束缚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国家内部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和完善之后,在融资担保方面的渠道更加多样化,而且有效的规范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工作程序,为企业的发展降低了经营管理成本。

1.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财政政策不够健全

虽然我们国家财政部门的工作焦点逐渐转移到了公共服务发展行业,相对于以前的工作重心而言,这种变化改变了当前的财政工作发展格局。不仅如此,国家财政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逐渐上升,但是在怎样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工作的发展上仍然存在着许多方面的局限性,相关方面的研究力度不足。

2.财政政策方面的规模比较小,杠杆效应较差

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财政预算支持制度,财政资金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投入不足。不仅如此,国家财政部门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的财政投入较差,在融资担保工作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缺位。较国外财政政策而言,我们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工作的资金投放比较少,杠杆效应比较差。

三、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财政政策思考

1.国家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要加强财政支撑力度

由于中小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比较突出,影响程度较为深远,因此与之相关的财政部门要逐步完善和健全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相联系的体系和制度,从而为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较好的经济基础。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为国民经济发展、生产总值提高、就业问题解决、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奠定基础。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工作中的财政政策必须以国家发展和市场需要放在首位来制定,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贴合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应从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完善风险补偿等方面明确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基本目标。

2.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财政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杠杆效益

我们国家的财政部门要根据中小企业发展情况逐渐加大对融资担保工作的财政支持规模。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较为广泛的财政政策支撑,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解决中小企业的发展困惑。不仅如此,国家和地方财政部门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各种类型的中小企业制定相应的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标准,这样才能够较大程度的激发中小企业发展的积极性。财政政策的制定必须要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同时能够更好的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效益,能更好的发挥财政政策的效果。

四、结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氛围下,融资担保体系的健全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效用日益增高,因此我们就应当积极研究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财政政策。只有如此才可以较好的带动中小型企业的成长,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成长。只有解决好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问题,才能够为市场经济总值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后盾。

参考文献:

[1] 王忠英.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J]. 中国证券期货, 2012(12):11-12;

[2] 王水雄.中国金融市场化的层级性与边界性――着眼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一项探讨[J]. 社会学评论,2014(02):34-35

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对策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据调查,80%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其中30%特别困难。中国企业评价协会进行的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调查结果表明,有36.1%的企业认为还没有自己稳定的融资渠道,仅6.19%的企业认为自己的现行融资方式非常好。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被拒贷的比例为23.8%,再加上32-33%因不能落实抵押而发生拒贷。总拒贷比例达56.1%。因此,中小企业融资不畅通,迫使很多中小企业难以进行技术和产品更新,失去再次创业的机会,融资困难已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一)中小企业自身缺陷造成融资困难

1、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下、技术落后、倒闭率高。中国的中小企业经营者大多数是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工人、农民、小商贩。由于这些指挥决策的领导者们素质不高,缺少管理经验,经常使企业处于混乱状态,而且职工技术水平低,企业所使用的机器设备也一般都是由大企业淘汰掉的旧设备。这种企业状况势必导致经营不善、营业额低、效益不好,这就使得中小企业被外界认为投资风险大,从而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

2、中小企业融资信用差,违约率高。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极度缺乏资金,无法从事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以至很难盈利,融资信用低。这样的企业由于经营业绩差,很少有金融机构愿意提供贷款,而且中小企业自有资金缺乏,企业制度不完善,信誉度参差不齐,向这种状态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最终经常会出现企业无力偿还、逃废债严重,使银行的债务变成不良资产,严重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使金融机构失去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信心。

3、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在中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缺乏专业的财务人员及制度保障,严重影响企业的成本核算、预算决策等工作,而且,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或者由于不愿泄露债务情况,或者由于逃税避税等目的而不愿显示良好的经营业绩,致使中小企业自身有意不向外界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中小企业财务报表不真实,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的现状,给银行的信贷管理工作造成很大困扰,而且,银行无法科学地判断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就无法确定是否应该给予中小企业必要的信贷支持。

(二)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外部因素分析

1、银行方面

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贷交易存在着风险,一旦中小企业还贷能力出现了问题,银行就要独自承担全部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会面对因为没有一个有效的担保机制来降低和分担风险,又担忧中小企业的还贷能力,从而发生“恐贷”和“惜贷”的问题。

2、资本市场方面

首先,适合中小企业融资需要的中小型金融机构发展状况不理想。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以四大商业银行为主导,其他中小型金融机构很少,而且大多数都被排挤。同时,中小银行资金来源受限,资本金比较少,因此其风险性很高。这些因素导致中小型金融机构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其次,担保与抵押限制了中小企业融资。目前,中国仍没有针对中小企业的健全的融资担保系统。一些效益好的具有担保资格的大企业或其他机构不愿为中小企业担保,担保市场缺乏制度约束和激励机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困难。

此外,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渠道狭窄,适合的工具也很少。对于金融租赁、票据市场、应收账款融资等融资工具的使用落后。而且,由于政府对债券市场的严厉监管,导致中小企业进入债券市场相当不容易,这就使中小企业的融资空间变小,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

3、政府方面

(1)我国现有金融体系的不完善,不能适应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国家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逐步制定和实施了不少扶持政策,使其融资问题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但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却尚未形成足够的重视,缺乏配套的专门为其提供服务的优惠政策。

(2)配套的法律政策缺失,使中小企业融资难上加难。我国没有从法律上确认中小企业的相对特殊地位。中小企业需要国家专门立法来保障其利益,确定扶持中小企业的方面和领域,同时为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提供法律依据。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一)从中小企业自身来讲,要加快发展速度,培育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增强内在融资能力

中小企业应因地制宜,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充分发挥地方资源、市场、技术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步形成具有竞争优势和区域特色的主导产品,积极采用高效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技术,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不断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其融资能力。

(二)从金融机构来讲,要改善金融服务,以改变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少的现状

1、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发展各种类型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是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了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的支持,银行就可以降低风险,而中小企业又能更容易地获得贷款。担保资金如果运用得当,就可以以较少的资金保证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起到“四两拨千斤” 的效果。

2、建立银企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体制下。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重塑银企关系是优化企业资本结构、规范企业融资行为的重要内容。基本任务就是建立企业和银行2个法人实体间的信用契约关系,划清产权界限。明确债权,使银行由过去的对企业单纯资金支持,上升为对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进行帮助和促进,与企业相互依存、长期发展。

(三)从政府方面来讲,则希望出台相关政策,给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一个好的大环境

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服务职能主要体现在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上的优惠。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上政府应该对中小企业有所照顾,我国的中小企业目前大多处于初创期和发展期,自身的实力难以使企业不断壮大,需要国家给予政策性的贷款支持。可以借鉴国外如美国、德国等国的做法。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经营管理水平高、效益好、有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银行信贷

一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的新问题

(一)银行信贷审核更加严格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主要针对大型国有企业,对中小企业很少开展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出于资金盈利性和安全性的考虑,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审批程序复杂,很少提供长期信贷。银行贷款期限短、数额小、限制严,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时效性。2008年一季度商业银行贷款总额超过2.2万亿元,其中只有约3000亿元分配给中小企业,占全部贷款的15%。尤其在金融危机后,金融机构信贷总量压缩、资金成本上升,大多数中小企业盈利下滑,资金链紧张,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申请更加严格,抵押贷款担保更加苛刻,这些加重了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融资的难度。

(二)中小企业融资供需缺口增大

金融危机后,许多国家的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国际市场疲软、出口需求锐减,使外向型中小企业市场份额下降。2008年上半年以来人民币不断升值,削弱了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不少外向型企业出口转内销,将库存商品在国内低价出售,挤占国内市场份额,使内向型企业的资金压力更加突出。出口导向型企业转型,生产制造型企业产业升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新项目,这些均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但商业银行及小额贷款公司等民间金融机构信贷能力萎缩。需求量增大而供给不足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缺口。

(三)民间融资成本不断增加

民间融资手续简便、时效性强,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但民间金融隐蔽性强、监管难度大、形式不合法,贷款利率往往是银行贷款的数倍。金融危机后,随着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及银行信用额度的收紧,中小企业很难通过传统正规渠道融资,更多地借助民间融资渠道。民间融资需求上升导致利率上扬,民间融资的高利率使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不断增加,进一步挤占了中小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空间,严重影响力企业的生存发展。

二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资产少、抗风险能力较弱,当发生经济危机或财务困难时,能够用于抵押贷款的资产很少,银行基于自身风险的考虑往往拒绝为其贷款。中小企业大多是家族化管理模式,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因此中小企业很难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银行或信用机构无法根据财务状况对其做出资信评级。而且,中小企业经营的产品门槛低、竞争激烈,经营上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容易受环境和市场变化的影响。多数企业在项目投资前未对市场进行深入调研,未对风险进行全面考虑,导致其盈利能力较弱。这些导致了各类金融机构不愿承担较大风险为其融资。

(二)政府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向来对大型国企的扶持不遗余力,而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起步较晚且力度较弱。政府政策虽然不能替代市场自身的资源配置,但有效的扶持和引导,加上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能在相当程度上减轻企业负担,优化企业结构,促使企业较快发展。目前,我国缺乏对中小企业发展给予支持的法律法规,虽然2003年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但该法并未出台具体的中小企业实施措施和办法。2004年推出的中小企业板及创业板,都在政策上限制了企业股权融资,这说明政府给予中小企业政策方面的支持是有限的。

三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过窄,主要是采取银行贷款的直接融资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在扩大企业市场规模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除传统银行渠道外,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小额贷款公司、投资担保机构等多种形式的融资渠道正在逐渐丰富。截至2010年6月末,全国已设立小额贷款公司1934家,比去年末增加606家。资本市场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市场资源向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倾斜,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A股市场IPO数量为322只,实际募集资金超过4500亿元。而322只新股中,有超过九成的股票在中小企业板块或创业板上市。

(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目前我国缺乏有效的征信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担保机构资金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抵御风险能力弱。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支持担保、再担保机构与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担保机构的出现,以灵活的方式弥补了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用空缺,为中小企业找到一条融资捷径。2009年9月国务院提出改善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完善中小企业授信业务制度、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等措施,这些政策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

虽然民间融资存在许多问题:如利率高于银行贷款,金融制度不规范,信贷纠纷日益增加,借贷双方法律意识淡薄等,但与其他融资渠道相比,民间融资非常适合中小企业临时性资金短缺。因此,应大力发展民间金融并使其合法化正规化。2010年9月,国务院提出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具体措施,并提到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2010年5月,“新民资36条”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这对于中小企业的创新与产业融合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张春妹,试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商贸,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