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税法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09-12 17:19: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对税法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对税法的认识

篇1

大家上午好!

在这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节,我们隆重庆祝我市首个市级也是州级“税收教育基地”在吉首市一中挂牌成立,这是我市乃至州税法宣传的一件大喜事。税收教育基地的建立,标志着我州、市青少年税收宣传教育从此有了固定的长期的阵地,也标志着税法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对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税收教育基地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

税收是国家的血脉,因为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税收是经济调节的杠杆,因为国家依法征税,集中财力,通过财政支出把钱用于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税收是人民生活的保障,因为国家通过税收把钱用于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扶助。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依法纳税不仅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纳税人应尽的义务,同时纳税人依法享有国家提供各项保障和服务的权利。

今年税收宣传月活动的主题就是“税收·发展·民生”,围绕这一主题,建立税收教育基地,面向广大学生开展税收知识宣传,帮助大家认识税收,了解税收,促进全面发展,使学校成为培育税收宣传员的摇篮。**市一中,是我州最早的公立中学之一,办学理念先进,师资力量雄厚,优秀人才辈出。州地税局、市地税局与吉首市一中携手打造“税收教育基地”,就是希望借助学校的宝贵资源,在学生中开展税收课外实践、税收主题征文、税法知识竞赛、税法辅导课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广大学生了解和掌握税收基本知识,在学校形成学税法、懂税法、护税法的浓厚氛围,并通过大家使税收宣传走向社会,增强税收宣传在全社会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篇2

【关键词】创业指导;法律教育;就业;大学生

一、加强大学生创业指导体系中法律教育的重要性

自1970年美国第一个创业教育课程诞生以来,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开展了创业指导,如德国的“模拟公司”、英国的“青年创业计划”、印度的“自我就业教育”等。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化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日趋严峻,大学生创业正获得高校和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理解和支持。许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创业指导课程,但成效并不理想,大学生创业非常成功的案例也不多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则是大学生创业指导中法律教育的缺失,进而导致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欠缺。

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创业指导正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比较完善和系统的创业指导模式和体系。大部分高校所开展的创业指导课程只是偏重于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品质以及创业团队、创业计划、财务计划、创业融资、创业管理等方面,而对与创业有关的法律知识涉及甚少,有的也只是简单介绍一下企业法的相关内容。在“依法治国”的重要建设时期,这不能不说是大学生创业指导的一个缺失。其实,在创业指导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不仅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更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也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去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大学生在创业前很少认真了解和学习与创业有关的法律知识,或者虽有所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忽视或者漠视法律。

二、大学生创业指导体系中法律教育模块的内容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针的深入人心,立法体系的不断健全,关系到大学生创业的法律法规也越来越多,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应将关于私有财产保护的各种法律法规、对企业设立及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法律风险的规避、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法律法规等纳入到法律教育模块当中。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将相关法律思维和法律意识的培养贯穿其中。

大学生创业的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创办企业?创办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我们可以从《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公司法》等企业法中看到,创业者可以有如下几种选择:一是个人独资企业;二是合伙企业普通合伙;三是有限责任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从出资人的责任形式、企业的设立条件、税收负担、筹措资金的能力、出资人对企业的控制程度、企业的目标等方面比较三种企业形式的不同点,便于大学生在创业时能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企业组织形式。大学生创业初期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承担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其所创立的企业一般均为中小型企业。因此,《中小企业促进法》也是法律教育的重要内容。该法从资金支持、创业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等方面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上的支持和保障,对大学生创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确定了创办企业的形式,注册公司后,企业运行中将遇到形形的法律问题。《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知识产权法》等将是解决问题的法律依据。例如《民法通则》中关于民事活动基本原则、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制度、诉讼时效制度、侵权责任制度等,《合同法》中关于合同的订立、合同的生效到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和转让、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及违约责任等,应成为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的内容。一系列制度构成了合同法教学的主要内容。在企业招用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主和劳工在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创业者招聘员工,必须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劳动者在三险一金上的最低要求,并随时关注地方政府出台的办法、文件,配合实施,以免遭遇员工的抵触。另外,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因借贷或其他原因而向他人提供担保,或他人向自己提供担保。一定要在了解《担保法》关于人保、物保和金钱保等各种担保方式的前提下正确进行担保。

企业追求最大经济利益的特点往往会驱使企业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的不理性的违法行为。因此,国家通过立法对企业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规制和管理是必要的。我国的《税法》规定正常纳税、依法纳税是每个人(包括企业法人)应尽的义务,合理的节税只能在法律容许的范围内进行,超过规定,恶意的逃税、漏税,情节严重的,不仅要处罚补缴税款,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我国的《反不正当竟争法》也明确规定了11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且,对于进行科技创业、信息创业的创业者来说《知识产权法》是一定要掌握的,若是自主研发的创新技术一定要申请专利保护,以免被他人盗用造成经济损失;若是非自主研发的技术,在采用前必须先行查阅正确的出处、来源,以免因为误用造成侵权纠纷。诸如此类的体现国家干预性的法律是创业者必须了解和学习的。

上述可以看到,大学生创业者本身并不是独立的法律关系主体,他们是民事主体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与创业相关法律法规很多,但我国并没有独立的专门性法律来调整这一特殊群体,只有一系列法律法规组成的法律群。因此,详细、完整地讲授全部相关法律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准备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法律教育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守法意识和用法能力,时时、处处意识到法律的存在,既不要违法,也要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三、法律教育模块的教学实践

繁杂的创业法律决定了开展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必须依托法学院,由法学专业教师将相关法律内容统筹为一门独立学科,并逐渐形成一套科学体系,从课程设置方面入手,为创业者形成合理科学的知识结构打下基础。明确开展创业法律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与创业相关的法律制度,掌握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法律与政策问题,熟悉各种创业法律规范;在此基础上培养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必需的法律意识,进而能够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合理规避法律风险,提高解决纠纷的能力。

目前,大部分已开设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的课程都是以教师对基本知识进行课堂讲授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这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来说,很难真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而,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强创业法律教育的教学效果,应借助多媒体、网络等工具和资源,在教学中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启发教学法、诊所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可以有力促进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的深化。

法律的生命就在于实践,应该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将创业法律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创业大赛、举办创业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举办模拟法庭、案例调查与分析、旁听法庭审判等活动,增强学生对创业法律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面对面的亲临感受和事实分析中自觉获得价值判断,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创业法律的看法,也可以通过与公、检、法、司、律师事务所、企业等建立创业教育基地,进行案例说法、法律咨询等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大学生创业者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

参考文献

[1]潘嵩.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0.

[2]何庆江,谭志合,雷棋.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法律教育初探[J].法制与社会,2008(2):225.

[3]朱文星.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10):143-145.

篇3

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实行双创教育,是迈向应用型创新战略举措;是提高学生独立创新的重要路径;是提高就业质量和数量的重要举措。[1.2]工程造价课程不断思考创新,与工作岗位、考研、学生自主创业接轨。把工程造价专业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新时代人才人,是学校和老师的义务和责任,也是打造“金课”的必然路径。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目前高校教师科研压力大,科研是生命力、教学是试验地,老师们花很大部分精力在科研上,教学精力和时间有限,加之学校对教学和教改支持激励力度不够。二是教师教学法创新度不够。部分老师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知识更新慢,方法落后,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三是二三课堂条件有限。指导二三课堂的指导教师本身知识经验创新度不高,也囿于实验室平台条件和软硬件设施的不足,放缓了创新二三课堂的步伐。

三、双创教育背景下的工程造价改革创新

(1)“P&F”教学法促进工程造价双创教育。“P&F”教法(Projectwholeprocessintegrationandfivestepinverseteachingmethod。[3]遵循“形同佰路似曾相识一见如故刻骨铭心”的认识规律,专业核心课程满足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理实结合、知行合一的“四合”需要,教学顺序适应模块化、系统化、创新化需要。依据“分部工程”、“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为“项目(对象)”,建立学习模块。一是初识———获取结果。主要内容是系统原理介绍,图例展示,施工质量验规范相关条文说明,简化施工图介绍。二是计价———理解架构。主要内容是清单计价知识和计价定额知识的说明,采用《招标工程量清单》相关数据,使用计价软件编制“投标预算书”进行操作培训。同时,建立清单项目、项目特征、工程量三者关联的概念。三是建模———入门拓展。主要内容是采用《建模基础数据表集》,选择“BIM建模”软件,建立“BIM模型”。四是识图———过程纠错。利用“建模的成果”,引领学生识读施工图,并扩展到掌握运用相关标准图集对主要节点大样图的识读技巧,明确与计价定额项目对应的识图关系,理解如何利用相关的技术规范和图集深化学习的方法道。五是手算———应用测试。主要内容是利用建模的成果,采取对照方式说明手工计算原则,着重于深入理解“工程量计算规则”。六是拓展创新———项目化。激活学习动机,采用教师实际项目驱动进行知识技能翻转,增强职业体验,感受创新创业,培养实际工作能力。(2)不断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以重庆市为例,2018年预算定额全新升级改版,费用框架体系与国家2013版清单无缝衔接,费用记取与增值税完美结合,管理费、利润、税金、一般风险费费率设置为简易计税法和一般计税法。定额顺序和内容设置含定额章节、定额名称和编号与之前08定额有了较大差异,更接近市场行情,与重庆市的经济技术水平一致。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新定额新规范进行讲授。(3)融合双创教育丰富二三课堂。工程造价专业除了理论和实践课堂,还有发挥同学们创新思维的二三课堂,课程设计、创新创业教育、课外科技活动、学科专业竞赛。课程设计在结合课堂教学基础上,以完整的项目为依据进行项目设计,一人一卷,独立思考。目前学院积极支持造价类学科专业竞赛,以赛促学,以赛创新。学院成立了造价工作室、腾讯咖啡模拟交易市场,极大的丰富了二三课堂。(4)建构优化教学团队。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优秀的教学团队,建构一支年龄结构合理、职称结构优良、学缘结构科学的教师队伍。实行班导师从优选择机制,班导师严格选拔本专业集专业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学业学风引领、职业前景规划。新规范、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不断更新,不断学习创新。实行课程组集中备课,确实贯彻创新创业教育要求进行讨论、备课、定稿,并实行听课制度。

篇4

关键词:创业;创业能力;法律素质培养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在校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普遍希望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毕业后走上创业之路。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建立创业园或者创业基地,开设了一系列创业指导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这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意义重大。进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也成为了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创业能力是一种多元化的综合能力,不单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工作胜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还包括学生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择业心理素质、就业法律知识、求职技巧等方面的能力。近些年来关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十分活跃,很多学者从多角度结合大学学校教育的特点提出若干合理化建议和解决大学生创业实际问题的具体对策,为高校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在创业能力上的体现研究也成为其中主要的研究方向。

在创业前大学生需要了解我国的基本法律环境要运用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障,从而创设保障其发展的有利环境。要通过开展大学生创业的法律教育,使大学生能在法律框架的范围内依法创业。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自身是否具备法律意识和法律理性,是否了解和掌握与其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是依法创业的关键,因此大学创业的法学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创业法律教育不仅可以指导学生在校期间规避风险,也可以对学生真正走入社会后的独立创业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但是事实上大学生基本法律素质的现状并不乐观,大部分在校学生对一般法律问题有比较正确的看法,同时也有维护自身权益的强烈的意愿,但是大学生普遍对法律诉求的信心不足、法律意识本位思想严重、认识与行动上存在偏差的现象也很突出,学生创业所涉及的法律意识、法律素养教育亟待加强。应立足现有法律基础教育,进一步探讨法律教育的创新性改革,更好的迎合创业教育的需要,使学生能在法律框架内依法创业,努力使学生创业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

那么如何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实现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在创业能力上的良好体现呢?

首先课堂教学应该是大学生创业法律素质培养的主阵地。

课堂作为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主途径,可以在学生创业法律素质培养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利用课堂教学对在校大学生就市场主体法、市场规制法、财税法、知识产权法、劳动法等相关法律知识,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十分必要。

其次校园网建设是大学生创业法律素质培养的良好途径。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同时网络的负面作用也影响着在校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网络时代学校更要要加强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但是,但是我们看到仅仅依靠课堂学习是不够的,校园网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这个开放的平台,加强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再次,结合创业实践进行实践参与型引导也是较好的提高学生法律素质水平的良好途径。

网络信息大爆炸是我们共同面临的现实,网络信息浩如烟海,学生鉴于自身法律素质水平的限制,无法从深层次理解和剖析事件的真实性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轻信网络谣言、不负责任的散布虚假信息、不正当的交友活动,参与网络诈骗,进而导致校园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学生参与教师引导下的网络法律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提高认识水平,加快其法律素质水平的提高。

最后结合大学生创业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对症下药,实现法律素质教育与创业实践的深度

结合。

第一,创业初始阶段的资金、人员场地和工商注册相关法律问题。加大对《民法通则》、《劳动法》、《公司法》、《担保法》培训,指导学生多寻求行政干预和支持,引导其享受政府针对高校自主创业的学生,在工商注册、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解决大学生创业存在的资金规模较小、筹措资金困难等问题。同时学生创业需要依据《企业登记管理条例》、《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以及消防、卫生等行政审批程序的一些具体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创业经营阶段涉及的市场交易及管理的相关法律问题。

在创业经营过程中,具体的经营活动与多种法律密切相关,《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劳动法》、《票据法》、《保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应该是指导的重点。还有《商标法》、《著作权法》、《专利法》等创业经营阶段涉及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问题也是很重要的。

第三是创业过程中纠纷解决的相关法律问题。

篇5

【关键词】 地方工科院校;财会类;人才需求;就业;调查

一、研究背景

国外学者们就青年失业原因、影响因素及大学办学特色等方面有许多相关研究。如Colless(1980)指出青年失业的原因是其不适合劳动力市场需求。Avshalom等(1998)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及个人资本三方面分析了影响青年就业或失业的因素。实践上,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培植与工程、科学及数学直接相关的文科”发展策略。在将高等教育与地区发展相结合的探索中,已有成功范例,如美国斯坦福科学园、麻省理工学院与军队合作、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公园等。

国内的研究主要从大学生就业难性质、大学办学特色、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展开。如邓微(2007),杨河清、赵曼(2007)认为大学生就业难属结构性问题;周大平(2004)认为,学生同质性强,教学内容大同小异。张建华(2006)提出理工大学发展文科应重视学科交叉,着力特色发展;陈晓芳等(2008)对中外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周平、陈俊生(2007)研究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刘彩霞、孙杰(2007)认为区域高校的专业设置没能随区域经济发展而调整;林伟连等(2008)以浙江省为例,研究以区域经济为依托的高等教育发展问题。

综上所述,国外研究从多层面揭示青年就业与失业的内在机理,实践上也成功探索了理工学院的文科发展路径及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在我国,有关青年就业与失业问题的研究并不少,但针对地方工科院校财会类专业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欠深入。本文通过调查地方工科院校财会类学生就业状况,在把握区域经济人才需求基础上,研究地方工科院校财会类专业的“工科特色”定位并提出财会类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人才需求对接策略。

二、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

为了调查地方工科院校财会类学生就业状况,把握区域经济人才需求,笔者通过问卷抽样调查了某地方工科院校财会类应届本科毕业生,收回有效问卷241份。问卷设计为:职业规划、社会对财会人才的需求信息、工科特色三部分。主要从就业落实、就业起薪、就业影响因素、求职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研究地方工科院校财会类毕业生就业特点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大多受访者认为毕业初期对工资的期望值为2 000~3 000元,认为毕业时候找工作的过程一般难或较难。大多数表示刚毕业所从事的第一份工作与职业规划中设想的工作基本吻合或存在落差,但可以接受。

(一)职业规划

1.职业决策时考虑的因素。调查显示,单位目前经济效益并不是受访者最看重的,受访者密切关注个人发展机遇,因此,个人薪酬、发展空间、单位发展前景成为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其次,工作地区和环境也很重要,可能是由于地区和环境会创造发展机遇;专业对口放在较次要地位,可能与目前就业形势严峻有关;满足家庭需求和期望、单位经济效益放在最后,反映了80后的毕业生希望接受社会磨练,开创新天地的想法,见表1。

2.适应工作主要依靠的能力。适应工作主要依靠哪些能力?调查显示,勤奋学习、踏实肯干是最重要的;其次是专业知识过硬、动手实践技能强;再次是管理能力较强、善于接受新知识;还有人际关系好、组织协调能力强这几种能力。刚工作时,哪种能力的缺乏让人最困扰?结果依次是创新、沟通、领导、执行等能力,见表2。

3.对自身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认识。首先,受访者对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认识方面,比较模糊的有42%,很清晰或比较清晰只有28%,其它的则是不清楚。这不得不使人深思:教育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积累,而且要加强职业规划方面的学习。其次,在自我深造的规划方面,受访者从高到低依次选择为:考取研究生;自主创业;出国深造;有志于学术研究,但同时,也有15%表示没打算。这反映了部分受访者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未来发展方向模糊不定。

(二)社会对财会人才的需求信息

为了解受访者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结构以及专业素质是否能较好地对接第一份工作,问卷调查了以下信息。

1.关于社会对应届毕业生能力的要求方面。问卷列出专业实践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文字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实操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商务交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这几方面。调查显示,占据比较重要或很重要地位的依次是:动手实操能力(100%)、语言表达能力(91%)、专业实践能力(89%)、计算机应用能力(89%);团队协作能力(87%)、商务交际能力(72%)。这反映出社会对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与人文素质要求的并重。然而,调查还显示:(1)只有66%的认为创新思维能力比较重要或很重要;(2)认为组织协调能力比较重要或很重要的占53%,认为一般的占47%;(3)认为文字写作能力一般的占77%,只有23%认为比较重要或很重要。这反映出大多数财会类学生在初次就业时,操作能力和基本业务判断能力是必备的,而创新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文字写作能力都非常重要,但需要在以后工作中不断体现和历练。

2.就业的影响因素。问卷列出了下列因素:交际能力、所学专业、社会关系、大学期间担任的社会工作、专业技能、实践经历、学历、形象气质。调查显示,占据比较重要或很重要地位的依次是:学历(92%)、交际能力(91%)、所学专业(89%)、专业技能(89%)、实践经历(89%)、社会关系(79%)、大学期间担任的社会工作(66%)、形象气质(62%)。

3.初入职场时,不够熟练的财务技能。调查显示,受访者不够熟练的财务技能依次是:纳税申报、报表编制、会计电算化的账务处理、账簿登记、凭证编制,见表3。这反映了如下信息:(1)学生对会计账务的基础内容,如账簿登记、凭证编制等掌握较好。(2)会计电算化由于教学是实务的模拟,或是实务中财务软件品种繁多,刚工作时有个适应过程,但受访者普遍反映都能够较快适应。(3)报表编制方面,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难度不大,主要问题在于现金流量表编制。教学中常将业务细分后一点点地传授,而到工作中一下子面对的是整体业务,要靠独立判断,所以有个衔接的问题。另外,由于学生较习惯权责发生制模式的账务处理,而现金流量表转向收付实现制,有点不适应,尤其是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编制是个传统的难点。(4)纳税申报方面,教学中开设的相关课程有《税法》、《税务会计》及《税收筹划》,学生们对税法要点掌握得最好,不少人能在毕业时通过注册会计师的税法考试。但是,税务会计将税法和会计结合起来,如何在账务处理时体现税法和会计的差异就成为一个难点。此外,由于没有开设纳税申报实务的专门课程,纳税申报通常放置在报表编制课程或电算化实验中作为附带内容,因此,学生较好地掌握纳税申报主表内容,但可能对附表填写及其与主表的勾稽关系较模糊。

4.刚毕业时,你认为哪些专业知识是实际工作中最需要的?调查显示,按从高到低顺序依次是:税务会计、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见表4。因此,学校有必要加强税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的专业知识学习,以便和社会需求对接。

5.择业过程中存在的素质缺陷。问卷列出了:心理素质、社交、知识面、口才、专业技术、外语、计算机应用等,按从高到低排列如表5。表5显示:(1)专业技术不是最重要的缺陷,经过四年专业学习,专业技术已有较好积累。(2)工科院校较重视工科能力的培养,学生们在计算机应用方面能力较强。(3)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能积极面对就业形势,调整好心态,即便第一份工作不尽理想,都抱着接受挑战、通过努力在未来改变现状的想法,这表明,他们的心理素质还是不错的。(4)主要问题反映在知识面、口才等方面,可能是由于四年学习过于注重专业素质培养,而在人文素质学习方面有欠缺,导致知识面较狭窄,如对社会发展、历史、文化等的知识积累较少。口才方面,财会类学生可能由于课程特点,较多时间用在专业知识学习上,相对社会实践或交流则较少。因此,在择业过程中,知识面、口才这些问题就突显出来,值得深思。

6.在校期间获得的证书对从事的工作有帮助的。受访者在校期间获得的证书按比例从高到低主要有:全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汽车驾驶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商务英语资格证。其中,对从事的工作有帮助的,排列顺序为: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全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证书、初级会计师证书、汽车驾驶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商务英语资格证。在调查中,受访者均认为十分需要有针对性的为会计考证考级设置课程,以便适应社会需求,结果见表6。

(三)工科特色

工科院校的财会类专业是否具有一定工科特色?经调查,多数受访者表示与财经院校相比,有一定工科特色,但不明显。主要观点有:(1)学习的数理知识较多,有助考研;(2)注重工业会计;(3)强调动手操作;(4)工科院校拥有强大的工科教育资源(如工科课程,师资力量,实验设施,生产实习等),但其与财会类课程的衔接不够紧密。

多数受访者在财会专业设置适当的工科类选修课程,有助于对生产制造流程的了解,有益于工科院校财会类学生的培养及就业。主要理由有:(1)综合知识充分,可以促进专业知识掌握;(2)了解工业生产制造流程有助于了解资金流通线路;(3)与文科院校比有相对优势;(4)对生产制造有更多的了解,以后对企业进行具体成本核算有直接作用;(5)对想进入制造业的毕业生有帮助;(6)有针对性培养人才,避免模式化。

三、地方工科院校财会类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人才需求对接策略

(一)在专业素质方面,着重加强经济业务判断能力和财务分析能力培养

受访者普遍有较好的会计核算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但在经济业务判断能力方面有94%认为是一般,财务分析能力方面则有83%认为是一般。因此,大学教育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做尝试:一是加大财会实务、财务案例分析的教学内容。二是基础知识考核用闭卷形式,整体认知以综合设计形式考核。三是突出综合设计,提高实践能力。综合设计形式灵活多样,可采取老师设计整体框架、学生设计实施方案并优化,也可提倡由学生自行设计,设计结果没有标准答案。四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熟悉、课堂信息量大,教学内容能反映学科的前沿,给予学生联想、创新启迪。

(二)加强职业指导,注重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联系

首先,更多收集和整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其次,开好就业指导课,进行职业生涯辅导。了解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个体指导。再次,建立更多的实训基地,增加毕业生实践经历;最后,根据社会不同需求分方向开设不同课程。目前,专业课泛而不精,建议有方向性地培养。

(三)增强人文素养的培育

人文素质课程包括文化素质、政治素质、身体素质、科学思维类课程。不少工科类大学生人文知识相对缺乏,不仅选修人文素质课程不积极、人数少,而且课外宁可无谓消耗时间也不愿阅读人文书籍和报刊。有的连礼仪、沟通技巧都了解甚少,困惑于与集体、个人的和谐相处,因此,他们的创新、发展就会受到很大制约和影响。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文素质养成的必要性、紧迫性,增强提高人文素质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

(四)以工科背景为支撑,培养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首先,注重工科与财会类学科的融合。国外高校往往都经历过由单科到文、理、工相结合的发展过程,并在院系设置上十分注意各学科间的联系。地方工科院校财会类专业应增设与工程技术工作相关的应用课程,以提高学生跨学科的综合工作能力。其次,把工科大学科技优势与企业的科技需求相结合,要在促进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中发挥财会类学科的价值驱动、成本控制、绩效评价作用。再次,课程增设工科特色模块。结合工科院校历年财会类毕业生就业去向,结合学校优势工科领域,如机电、材料、化工、自动化、计算机等,按照产品知识、产品工艺、产业发展、现场操作等四个专题进行组合,设置对口的课程体系,分析其具体内容。

(五)地方工科院校财会类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需求对接

首先,分析本区域目前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如高新技术、金融、物流和文化等,强调具体领域的应用模拟和操作技能的培训,紧密结合区域发展形势及对人才的需求,改革和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科研方向。其次,开展校企合作、会计及财务咨询服务、业务培训多种途径加强与服务区域联系。再次,建立社会实践新机制。如建立创新能力培养的案例库及学生科技创新平台,组织文理交叉、多学科的综合性实践队,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等。

(六)地方工科院校财会类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首先,加强财会类学生对现代化研究手段和方法的掌握。如深化高等数学、数理统计、科学技术发展史等课程内容;加强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语音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课程,举办科普专题讲座等。其次,教学方法创新,采取互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再次,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改革,采用创新性的实践过程考核、课程论文答辩考核、小组评价等评价方法。

四、结论

工科院校的财会类专业依托较强的工科背景,在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取长补短、错位竞争,体现工科特色,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这是工科院校制定培养计划前必须探讨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地方高校是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知识、人才的“加油站”,区域经济发展又反哺带动地方高校发展,地方高校如何与区域经济形成良性互动,就成为当前地方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在对财会类毕业生就业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地方工科院校财会类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人才需求对接研究,并作出相应的策略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1] Colless,M.PM slams school for youth job problems .The Australian,15 January 1980.

[2] Avshalom Caspi,B radley R,Entner Wright,and Terrie E.Moffitt,1998.Early Failure in the Labor Market:Childhood and Adolescent Predictors of Unemplovment in the Transition to Adulthood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vo1.63,No.3.

[3] 邓微.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源开发与保障.//杨河清,赵曼.面向小康社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促进.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4] 周大平.失去特色的大学[J].望新闻周刊,2004(15) .

[5] 张建华.重点理工大学如何发展文科[J].中国高等教育,2006(9):41-43.

[6] 陈晓芳,翟长洪,崔伟.中外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5):122-124.

[7] 周平,陈俊生.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考 [J].改革与战略,2007(10):98-101.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 税收筹划 有效性

一、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局限性

(一)对税收筹划存在错误认识

在中国,税收筹划还是一个新理念,还没有引起中小企业足够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中小企业对税收筹划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影响了税收筹划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一种典型的错误认识认为税收筹划就是想尽办法将税收减少到最低,完全不顾税法的规定。企业有意识地利用收入划分不清,违反税收政策,以达到少纳税的目的。这种方法不是税收筹划,而是虚假纳税申报。目前,大部分纳税人对偷税和税收筹划的概念模糊不清,使得真正意义上的税收筹划从起步开始就步履维艰。

另外一种错误认识是认为税收筹划仅仅是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过程中的一种手段,与经营无关。这部分纳税人错在将税收和经营区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概念,并错误地认为只需要会计人员通过账目间的相互运作,就能够达到减少纳税的目的。殊不知,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与经营息息相关。利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以适当调整企业的经营方向,把经营项目放在国家鼓励的产业上,既有利于企业的微观发展,又达到了降低税负的目的,这才是税收筹划的根本所在。

(二)税收筹划人员的素质有限导致筹划层次低

目前,进行税收筹划的从业人员,无论是企业内部的财税人员还是税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大多为专门的财务人员,其知识面普遍较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而税收筹划需要的是知识面广而精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系统的财务知识,还需要通晓国内外税制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中小企业这方面的人才极度匮乏,导致企业税收筹划的层次低、税收筹划范围窄,很多企业只是套用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或者是在某段税收优惠时期套用一些税收筹划方法,不能从战略的高度、从全局的角度,对企业的设立、投融资及经营管理作长远的税收筹划。中小企业中能够达到这个层次的非常少,绝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低层次的个案筹划,即针对企业某一个具体问题提出的筹划方案。因此,如何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的素质和筹划层次、扩展筹划范围同样是中小企业进行税收筹划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三)税收筹划工作存在着各种风险

税务筹划活动越来越受到中小企业的重视,但中小企业往往忽视了税收筹划过程中的风险,使之收效甚微甚至失败。从税收筹划风险成因来看,税收筹划主要包括以下风险:

首先,税收政策变化导致的风险。总体来看,税收政策风险可分为政策选择风险和政策变化风险。政策选择风险是指税务筹划人员首先必须了解和把握好尺度。企业自认为筹划决策合理、合法,但实际上由于政策的差异或认识的偏差可能会受到限制或打击。税收政策变化的风险是指税收筹划是事前筹划,每一项税收筹划从项目的选择到获得成功都需要一个过程,在此期间,若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可能使得原合理方案变成不合理方案;且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为了适应不同发展时期的需要,税收政策将会不断地被改变乃至取消,因此一些政府调控的政策具有不定期或相对较短的时效性。这也会导致企业长期税务筹划风险的产生。

其次,税务行政执法偏差导致的风险。从本质上说,税收筹划与避税的区别在于它的合法性,现实中这种合法性需要税务行政执法部门的确认,在确认过程中税收政策执行偏差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因为无论哪种税,税法都在纳税范围上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税务机关就有权根据自身判断认定是否为应纳税行为,且税务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及其他因素影响,其结果就可能为企业税收筹划带来风险。

最后,投资目的不明确导致的风险。税收筹划活动是为了税后利润最大化,而实现纳税人的企业价值最大化才是它的最终目标。因此税收筹划要服务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为实现企业战略管理目标服务。纳税人往往因税收因素放弃最优的一种方案而改为次优的其他方案,扰乱了企业正常的经营理财秩序,将导致企业内在经营机制的紊乱,最终将招致企业更大的潜在风险损失的发生。

二、中小企业有效税收筹划的目标及意义

(一)中小企业有效税收筹划的目标

传统的税收筹划宗旨是少纳税款与降低税负,有效税务筹划的目标应当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所谓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应满足各方利益关系,不断增加企业财富,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

有效税务筹划作为企业的一种理财活动,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必然应以企业财务目标为导向,服从、服务于企业的财务目标。因而,有效税务筹划应该始终围绕着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最终目标来进行。这也是税务筹划最根本、最本质的目标。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如果不着眼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整体目标,仅以税负轻重作为选择纳税方案的惟一标准,有可能导致企业价值的减少。这就要求在税务筹划中要从企业全局出发,从企业整体价值战略高度出发,综合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的新理念,将税务筹划纳入企业价值创造的战略层次上。

(二)中小企业有效税收筹划的意义

税收筹划具有事前筹划性,即在经营活动开展前,对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安排。企业经营决策无非是决定企业经营的“六个W”:即what(做什么)、why(为什么做)、when(什么时候做)、where(在什么地方做)、who(谁来做)、how(怎么来做)。企业的决策者在决定这六大元素时需要与一定的税收政策结合起来考虑,根据政府制定的有关税法及其它相关法规进行投资方案、经营方案、纳税方案的精心比较,择优选择,达到合法“节税”,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的。通过综合筹划方案的择优可促使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组织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另外,税收筹划主要是谋划资金运动流程,实现资金、成本、利润的最优效果,这些是以财务会计核算为前提的。为了进行税收筹划,就需要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规范财会管理,加强会计核算,详细制订财务计划和筹资投资计划。因此,企业财会人员必然要加强对税收法律和财会知识的学习和钻研,深刻地理解税收法律和财会知识,提高其自身素质,从而使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三、增强中小企业税收筹划有效性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税收筹划观

首先,积极树立税收筹划意识。税收筹划是企业对其资产、收益的正当维护,保护属于中小企业应有的合法权益。中小企业应当首先树立依法纳税、合法节税的筹划意识。

其次,加大税收筹划宣传力度。通过电视、电台、报纸、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宣传企业税收筹划,重点介绍税收筹划的概念、特点、原则,介绍税收筹划与逃避缴纳税款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区别,介绍税收筹划可能带来的收益及存在的风险。税务征管人员也要在执法活动中让纳税人了解其享有的税收筹划的权利。税务中介机构要通过对企业税收筹划的成功案例的介绍,对比筹划与不筹划的区别,从而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税收筹划意识,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的税收筹划水平。

最后,尽快确定税收筹划和避税的法律概念。目前我国已经确定了逃避缴纳税款的法律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对逃避缴纳税款的概念作了明确规定,《征管法》和《刑法》分别对逃避缴纳税款的违法犯罪活动作了处罚规定。然而税收筹划和避税的法律概念一直没有确定。其实,税收筹划应包括避税,避税本身没有违反税法,纳税人在法律范围内有权对自己的事务进行安排以获取更多利益。避税现象的出现暴露出税法的不完善,反过来也推动了税法的进一步修订。正是由于我国没有明确税收筹划和避税的法律概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税收筹划的发展,有必要尽快确定税收筹划和避税的法定概念。

(二)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素质

第一,提高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会计、财务方面的知识培训,使之熟悉会计法和会计准则,在企业内部能够建立完善规范的财务制度。同时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税法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思想教育,使之熟悉现行税法,在法律允许范围进行税收筹划设计。

第二,促进税收筹划分工专业化。企业在采购、销售和经营等不同阶段都需要熟悉流程的筹划人员,只有在熟悉流程的前提下,才能设计出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因此,企业应加强税收筹划人员配备,以促进筹划分工更加细化。

第三,培养大批合格的税收筹划后备人才。经济类高校是培养税收筹划人才的重要基地。目前,许多财务专业的大学生不懂税法,影响了以后工作的开展。有必要在大学经济类专业开设税收筹划课程,培养知识全面的财务管理后备人才。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扩展税收筹划的运作空间。

(三)加强风险意识防范

首先,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和调整,提高税务筹划风险意识。税法常常随经济情况变化或为配合政策的需要,而不断修正和完善,其修正次数较其他法律规范更频繁。通过学习可以准确把握税收政策,才能预测出不同纳税方案的风险,并进行比较,优化选择。成功的税务筹划应充分考虑企业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为企业增加效益。目前,我国税制建设还不是很完善,税收政策变化较快,许多税收优惠政策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区域性,这就要求纳税人在准确把握现行税收政策的同时,时刻关注财税政策的变化,应对政策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防范。

其次,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税法制定不同类型的且具有相当大弹性空间的税收政策、而且由于各地具体的税收征管方式不同,税务执法机关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企业应加强与当地税务机关的联系和沟通,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特别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上的处理得到税务机关和征税人的认可。在充分了解当地税务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上,进行税务筹划。

最后,借助专家,提高税收筹划的成功率。税收筹划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筹划人员不仅要精通税法和会计,而且还要通晓投资、金融等专业知识,专业性较强,因此对于那些自身不能胜任的项目,应该聘请税收筹划专家来进行,以提高税收筹划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从而进一步减少税收筹划的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晓雯.如何认识企业税收筹划[J].商场现代化.2008,(18):325~325.

[2]梁萍.税收筹划的作用及其思路探讨[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7(2):54~57.

[3]陈湘芗.浅谈税收筹划的相关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8(5):355~356.

篇7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会计成为了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给我们会计专业造就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的挑战,作为一名刚走出学校大门的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专业技能并且能够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就成为了我目前的迫切任务。会计实习是我从大学校园走入社会的第一个舞台。为了将有关会计的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结构体系变为自身的职业素质,避免纸上谈兵。因此,我选择在武汉国信达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实习,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矗

我实习的公司是武汉国信达财务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经汉阳区财政局特许审批,取得《记账许可证》资格,以承接记账、税务申报税收筹划企业内部审计、财务咨询、公司事务等业务为一体的专业性会计服务公司。我公司注重软、硬件建设,拥有各种必备的办公设施,使用正版财务软件为客户提供服务,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本公司制定有规范的合同、严格的管理制度,依据《会计法》、《税收征收管理法》、财政部《记账管理办法》等规定从事记账和纳税申报服务,不做假账。为客户把握财税政策,帮助企业做好合理税务筹划,规避财务风险,合理合法的企业谋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我所学的是针对于公司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个体户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账务处理以及提供每月抄税、报税、纳税服务,和会计咨询以及一些代办业务。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是要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因此,可以认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企业会计的根本目标。带着这个目标,我开始了在我所在的实习企业进行了有目的实习。在此之前,我认真学习了《会计法》以及财政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等作为过渡的新的行业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因为这些大学法规我国会计制度改革进程中的一重大举措。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会计工作有了以下更深的了解: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那么,当一名出色的会计人员,应该没问题了。现在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离开操作和实践,其它一切都为零!会计就是做账。

其次,就是会计的连通性、逻辑性和规范性。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一一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这为其一。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这为其二。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矗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这为其三。登账的方法: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帐凭证。然后,根据记帐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年度报表。这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

2xx-xx年2月22号我怀着激动地心情来到公司上班,看到同事们都在忙忙碌碌的做事,氛围非常的好。第一天我们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本公司是月底先打电话给客户收取原始凭证,通知一般纳税人在月底之前将取得的增值税专用进项发票月末前持发票的抵扣联去税务局进行认证,当月认证当月必须抵扣,未认证的发票从开票日期至180天内有效。然后根据当地税务规定的的抄税时限(次月的1-5日)。

将已经开具使用的发票信息抄入到金税卡中并携带金税卡去国税局抄税。最后在15号之前报国税和地税,之后就开始做账务处理。

经过差不多2个月的学习,我基本上学会了公司的整个流程。首先,从客户那里取得原始单据回来,我们开始粘贴原始凭证,粘贴原始凭证也有很多技巧,怎样粘贴的好看、整齐,等到时候附在记账凭证后面很美观。由于我们公司用的是速达财务软件,下一步我们就是在电脑上做账。账做完之后我们可以查看明细账和总账,然后通过速达直接生成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一、实习会计流程:

(一)关于凭证整理:我们首先从客户那取得真实、合法的凭证,其中的凭证必须是为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相关收入,费用,其取得的凭证必须是符合会计法规定的要求,然后我们将这些凭证进行分类、归集、整理并粘贴。

(二)关于申报纳税:我们通过粘贴好的原始凭证进行凭证录入审核后进行期末结转登账,记账。通过收入我们可以填写本月应缴纳的增值税和地税。其中分为核定征收和查账征收,按照其企业不同的基本情况的如实填写纳税申报表。每月的15日之前必须将上月的税报完并且上交税款。对于一般纳税人每月都要通知其纳税人到国税进行抄税,或者取得进项税票也要同时到国税去认证才能抵扣销项税款。通过这些数据如实填写一般人纳税人申报表。

(三)关于其他业务服务:我们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懂得了办理一般纳税人的要求和流程,办理一般纳税人需要符合税法的相关规定。办理一般纳税人要购买金税卡,金税卡的发行,流程和所需证件。每一年纳税人还要对税务登记证进行工商年检,其年检应在6月30日之前完成。

(四)关于个人: 还有在公司应注重同事之间,客户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做会计的我们要管好自己的嘴,不能随意透露顾客的商业机密。在公司我们要遵循公司制度和规定,服从公司的管理,更好的为他人服务。

二、会计实务工作的改革思考:

会计管理作为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管理方式的变化,会计工作的重点应日益从信息加工演化为对知识、信息的分析、判断和运用上来,会计实务工作方面的改革势在必行。

1、不断扩大会计职业范围。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工作的基点已经不是仅仅满足于过去的信息(计算机能轻而易举地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此项任务),而是将信息控制、未来预测作为工作的重点。会计工作除传统的企业会计核算外,财务管理、经营计划制订、财务控制系统设计、投资决策等应成为重要的职业范围。因此会计实务工作者应不断拓宽视眼,延伸和转变会计工作的功能,充分发挥会计在知识经济时代应有的作用。

2、不断更新会计知识体系。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结构将出现较大的变革;其税法也在不断的更新,完善;按工作成果取酬的弹性工作制将成为普遍的工时制度;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和人力投资,员工也希望将自己的智慧财产投资于企业;企业的更多精力将放在新产品的研究上。另外,经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经济运行的“触角”也延伸向经济部门以外的其他领域,如政治、文化、环境等等,近年来出现的绿色会计、行为会计等就是这种趋势的端倪。因此会计实务工作者应适应社会变革,不断增长和更新知识。

3、不断普及与深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资本的筹集、调度和投入,产品的设计、加工和制造等关键性的过程,都必须依靠健全的信息技术才能顺利进行,随着经济信息化的出现,会计软件运用的越来越广泛,其会计软件已代替了老式的手工模式,使得会计处理数据变得精确化、简单化、国际化。而税控方面也越来越严谨,软件系统便成了一个不可缺少的桥梁。使得国际互联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成为会计人员的常用工具,手工处理方式已经到了非变革不可的时候。信息技术在会计中应用的不断普及与深入,及其本身技术、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必将进一步加大对会计职业发展和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

三、实习心得

一、 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工作中一定要就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操守以及敬业态度。会计部门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机构,对其从业人员,一定要有很高的素质要求。

二、作为一个会计人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工作是一门很精准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要准确的核算每一项指标,牢记每一条税法,正确使用每一个公式。会计不是一件具有创新意识的工作,它是靠一个又一个精准的数字来反映问题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自己对数字的敏感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弥补漏洞。

三、作为一名会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会计部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门,对下要收集会计信息,对上要汇报会计信息,对内要相互配合整理会计信息,对外要与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搞好关系。在于各个部门各种人员打交道时一定要注意沟通方法,协调好相互间的工作关系。工作重要具备正确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记住一句话叫做事高三级,做人低三分。

四、作为一个即将工作或刚迈入社会的新人,也要注下面是我通过这次会计实习中领悟到的很多书本上所不能学到的会计的特点和积累,以及题外的很多道理。

五、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通才”,教师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的学习、生活氛围,本着能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拓宽知识背景和能力基础的原则,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 一个人只要有一、二个月不学习,就会落后,会计人员将不断回归教育,“活到老、学到老”正是为此需要做了很恰当的诠释。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不断创新,“不创新,就灭亡”,就会计教育而言,一方面,它要求培养的人才有独立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认识和评价的能力等;另一方面就是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充电,让自己具备更坚实的理论知识,相信知识能给自己带来财富,带来机遇,注重知识更新的动态。

毕业实习是学生大学学习完成全部课程后的最重要的实践环节也是我们大学生走出校园的第一个舞台以及告别学生角色的一个桥梁。在学校我学到的永远是理论知识,能不能把我们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工作中是我们能否适应社会的基本体现。如果不能巧妙的应用理论知识,我们学的再好那也是纸上谈兵。

通过毕业实习是学生更直接接触企业,进一步了解企业实际,全面深刻地认识企业会计的实际运营过程,熟悉和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会计运营规律,特别是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基本规律;了解企业运营、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难点问题,并通过撰写实习报告,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企业市场营销问题的能力,并为撰写实习报告做好准备。在两个月的实习时间里,我在我的实习单位,了解和研究了企业主要的一些基本会计情况和问题,现作出以上报告。本次实习是我大学生活重要的里程碑,其收获和意义可见一斑。首先,我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工作中,理论和实际是不可分的,在实践中我的知识得到了巩固,教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其次,本次实习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对现在的企业会计,工作生活有所了解,我对会计分录、记帐、会计报表的应用也有了进一步的掌握;此外,我还结交了许多朋友、师兄,我们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因为我知道只有和他们深入接触你才会更加了解会计工作的实质、经验、方法。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矗

篇8

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课堂内容难以满足大学生实际需求。在很多与法律知识相关的公共课程方面,我国虽然实施思政理论新课程方案,但其中《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却是由“98方案”《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结合的课程。从课程设置来看,相较而言,大学生通识法律课程显得不够充足。而部分高校虽有开设辅修或选修法律课程,不过在课时方面却仅考虑到教学内容与大纲的完整性,很少会重点讲授创业法律风险。另外,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规划课程中,我国高校普遍重视就业素质、技能和创业精神、品质、素质、意识等内容,相关法律内容却少之又少。因此,从各类型课程来看,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课程都没有系统全面的创业法律知识内容,所以无法满足大学生创业实际需要。

二、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构

1.建构原则。

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构须遵循四大原则:

(1)针对性。

在规定时间范围内促使创业法律教育达到预期结果,促进大学生创业法律意识、修养、能力的增强。

(2)配套性和相对独立

创业法律教育课堂体系在当前各高等院校中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法律课程与其他创业教育课程之间应当相互配套,以便形成完整综合的课程体系,而不应独立于其他课程体系之外。

(3)实践结合知识性。

开设创业法律教育课程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全面理解法律知识,为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并通过各类活动让学生逐渐形成各种外显操作行为,帮助学生累积法律知识和能力。

(4)多样性。

高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活动性、综合性特点,直接决定创业法律教育课程组织方式的灵活多样性,所以课程体系建构必须具有弹性和选择性。

2.体系建构。

遵循以上四大原则,高校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分三部分完成:

(1)创业法律能力培养类课程。

创业能力极为特殊,它具有极强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创业能力核心即智力;创业能力是自我谋职能力,是转化自己或他人市场创意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其包括综合性、经营管理和专业性能力。大学生创业所必备能力之一为法律能力。针对以上能力设立相应培养的实践和务实类课程,如法律谈判、企业或商法务实等课程。同时,教授这些课程时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多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情景体验、课文训练以及创业基地参观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多质疑多思考,促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化接受为探究,发挥出创业法律教育的真正效益来。

(2)创业法律意识增强类课程。

法律意识是高校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课程开设的基本目标,其主要培养大学生守法知法、依法办事、尊重交易规则、诚实守信的意识。所以,该类课程教学内容即懂法、知法、守法,主课程以法理学为主,法律方法学、逻辑学等为辅。通过这些课程帮助大学生全面理解法律,强化大学生法律意识,正确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

(3)创业法律知识了解类课程。

现有法律体系中许多法律法规都与大学生创业相关,但大学生却并非全部了解。大学生创业选择企业组织形式是首要问题,因此了解企业法是基本,才能帮助其选择与自身实际相符的企业组织形式。按照各种出资人责任形式企业分为公司、独资和合伙三类。自1999年我国《个人独资企业法》正式出台,到2005年和2006年我国分别对《公司法》、《合伙企业法》进行修订,明确区分出各类企业创建要素的不同,以及《中小企业促进法》等,都是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重要教学内容。企业经营的过程即依法交易办事的过程,所以,大学生创业还需要了解《民法》《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劳动合同法》《会计法》《专利法》《所得税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保险法》《劳动法》等一系列法律。最后,创业过程避免不了纠纷争议,大学生还应了解《诉讼法》。由于高校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的庞大,知识内容的繁杂,对于非法学系的学生而言讲解重要概念和制度即可,且介于高校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实践来看,主辅修或双学位形式是解决法律教育现状的较好办法。

三、总结

篇9

关键词:考证改革;会计;教学改革

一、开展多样化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方法上,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应重视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大量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比如基础会计这门会计专业入门课,就需要认课老师不断地采用启发式,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基础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尽快地掌握会计基础知识,为会计学生入门打下坚实的基础;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核心专业课就必须采用案例式、讨论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增加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与讨论教学法相结合

为了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忽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会计处理技术的方法,可由老师单向向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而对课程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提出来专门与学生进行讨论,以增强学生自主学生的积极性,收到良好效果。

(二)以问题导向、能力导向、实践导向为主体的导向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实际案例导入本课程所要介绍的基本问题,比如在基础会计中提出如何记账,如何形成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引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创设一个与学生将来工作有关的情景,提出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这些形式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能力的培养更不容忽视,我们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应试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一直要坚持实践导向的原则,无论是原理与方法的介绍,还是例题和作业的选择,都尽量切合实际,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感受到会计工作的真实脉动。

(三)案例教学法

尽可能地进行一些案例的讨论,让学生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这些案例中,既有书中反复强调的典型的会计实务,也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从未接触过的新兴一些问题和领域,并且不提供答案,让学生自己去判断和思考,这对于学生毕业后走向实际工作是很有帮助的。比如税法这门课程的教学,在实践中就有“合理避税”这一说法,作为一名教师就可用真实的案例来讲解如何合理避税,以此引导学生对税法的学习兴趣。

(四)批判性思维教学法

由于会计人员应遵守的职业操守使得会计专业的学生给人的一般印象就是谨小慎微,循规蹈矩,缺少批判性思维,这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其实是非常有害的,因为没有批判,就不会创新,而没有创新,就很难有大的发展。基于此,对学生的培养应注入批判性思维教学。

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筛选出要讨论的问题,例如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这个在现实工作中普篇存在的难题。

然后让学生针对问题的方面进行逆向思维分析思考,实践证明,逆向分析思维是非常容易和可行的方法。

最后,针对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思考的结果写出书面的评论或短文。

(五)加强实训环节教学

采用现有资源,利用会计手工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建立模拟教学资料库、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实训基地,实现理论知识和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目标。使学生在校学习如同在企业的财会部门一样增强学习兴趣,将学习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此基础上,要鼓励学生走出学校参加社会实训,使学生在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实习过程中,能全方位提升学生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使其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接触新鲜有趣的事物,并发现、弥补自己知识上的欠缺,提升学生对会计专业的认识,为学生直接面对真实的事件进行真实的核算,决策,咨询。通过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环境和活动,让其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以及与参与者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学习的目的,提升自己的综合水平,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手段的创新

会计专业中由于知识量大,会计政策,会计方法更新较快,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使学生的知识架构更能切合实际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手段,以达到培养目标。

(一)采用多媒体以及网络教学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对文字、图形、动画、视频、音频强大的综合处理能力的优势,以及具有信息量大,人机对话灵活等特点,特别是在讲课时,考虑到会计专业课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前后内容相互关联,讲课时要经常用前后贯穿,并涉及到众多的证、账、表,用传统的口述,板书很难表达清楚,因此,我们利用事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有效地解决这些难点,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网络的作用,及时将最前沿的会计政策变化传送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最新的会计政策,关心与人民密切相关的经济事项,激发学习兴趣。比如今年国家出台的“国五条”中关于房产交易所涉及到的20%所得税这一块,学生就非常感兴趣。

(二)利用电子邮件、QQ等进行学习交流

学习会计专业知识本人认为与学数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专业的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去做一些题目,对各种题型熟记于心,以达熟能生巧,运用到处理业务题时才能得心应手,并大大提高应考能力。

为了能及时解决一些问题,可采用电子邮件、QQ等时兴的网络沟通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及时为学生解疑答惑。

(三)强化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顺应考证改革与就业需要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一方面要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先进性,另一方面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上机操作,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学会计算机各种操作技术和编程技巧。目前,会计实验普遍以手工操作为主,然而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开展手工会计实验、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通过会计电算化的实验教学,使学生明确会计信息系统处理的对象、会计系统的功能、结构;熟悉会计处理方法和各种会计处理流程,了解各个核算子系统间的数据流通关系和实验系统的数据文件结构,并学会各种会计业务的处理。我院今年在伍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已购买并安装好财务软件,为强化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提供保证。

三、改变考试方式

会计学科并不是单纯的纯理论学科,而是需要更多操作的学科。在目前的会计期末考核中,经常是以一张试卷来衡量一个学生的成绩和水平。因而对于考核方法的改革也是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关键。一是应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考试方式,转变为考察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应尽量灵活。

二是应将单一的,静态的考试变为综合的,动静结合的考核,也就是将实践操作纳入到考核范围内,在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学生实际操作的培养与测试。通过考核努力提高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获得能够实现就业理想 、满足考证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 四、教学课时安排的改变

会计专业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在专业课中,可开设较多的实践课程,如:基础会计实训、会计综合模拟、成本会计实训等,而对会计一个子项目的实训往往二个课时不能完成,则可以将一个上午(安排4个课时)连续上课,这样便于把一段实务做完,与此同时在会计实务实训中,对于会计处理业务不应采用大包大揽的方式,即一个人即是会计,又是出纳,或者即是做总账,又做明细及往来帐,这样没有理清会计从业人员的职称,容易混淆会计人员的分工,在实务中就应分角色进行,理清职责,培养团队精神,以达到访真效果。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届的广泛关注。近几年,就业市场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正朝着“高、精、尖”的方向转变。要提升学生就业率,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仅需要政府及社会的普遍关注,更需要从学校和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 21世纪将是一个逐步由知识经济主导的世纪,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故加强高等教育和教学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仇兆波.教育与职业,高职教学方法探析[J].2009.

篇10

时间过得真快,忙碌的大学生活就在悄然中过去了,但她已成为我人生美好记忆的一部分。几年的会计专业知识学习和丰富的课余社会实践经历,培养了我对会计职业的兴趣,也使我在专业技能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思想上,本人积极要求进步,作风优良、待人诚恳,能较好处理人际关际,处事冷静稳健,能合理地统筹安排生活中的事务。经过党课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为社会为学校为同学为身边的人做事不是一种负担,相反,在帮助他人的时候自己能够得到满足和快乐,同时自己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更加注重自己的品行。

在专业学习方面,大学期间我从没有放松过学习,每年的学习成绩在全年级中名列前茅,并且因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国家助学金、校级奖学金、三好学生等荣誉。而且在校期间,取得会计从业证书,通过CPA会计、税法、财务管理考试,以及,英语四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但这些并不能说明什么,毕业以后,我还要面临更实质更高深的学习,所以应当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在生活上,我崇尚简单质朴的生活,不铺张不浪费,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年的校园集体生活培养了我很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有责任感和集体精神。同样也让我明白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我与同学关系相处融洽。四年来,我不断的自我反省,努力使自己不断地进步。

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使我不仅在思想境界、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培养了我一定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团体合作精神。在这将挥手告别学校的时候,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发挥财务会计在经营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将来的工作是对我知识的检验,也是对我人生的挑战。我会在工作中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适应工作的需要,增加阅历和社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