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12 17:19: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程标准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程标准学习计划

篇1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学过程;目标意识;实践操作

【中图分类号】G633.67

2009版《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修订稿)要求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从重视数量到重视质量,从重视训练到重视发展、从重视结果到重视过程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而且要关注学习过程。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是在老师组织引导和启发下进行的,教师的教是按照教学规律去发挥主导作用的。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该认真分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不断地克服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以及考试靠死记硬背等陈腐的教学方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系统的高中信息技术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就如何优化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谈几点看法。

一、更新教学观念强化目标意识

走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我们经常遇到下面一些镜头:

镜头一、上课之前,经常有学生问老师,我们今天学什么?我们上了五节课了,太累了,让我们玩会游戏吧?让我们上网吧?让我们聊天,看电影,看FLASH动画吧……

镜头二、在讲解完某一个知识点,要求学生上机练习操作时,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问,老师下一步应该怎么操作,你刚才讲的我没记住,你再给我演示一遍吧;或者是老师我的电脑怎么和你的界面不同呀,这样我就不会了。于是,一节课内容我要重复若干次这样的示范,累得口干舌燥,学生呢,已经习惯了等待老师一步一步地教。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类似的现象数不胜数,这的确值得我们反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老师应该怎样教,如何优化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可见教师要达到“为了不需要教”真正优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这个目的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强化目标意识,因为观念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质量。任何一件事情成功的关键都在于人的能力和努力。因此,要改变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必须从转变观念做起,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首先应转变角色观念,真正打破“传道,授业,解惑”的旧角色观念,成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二、贴进生活实际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程强调回归生活,让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随着信息技术课改的深入,教材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成了教师和学生真正的“朋友”。在教学的实施中,我们应该从生活和教学实际出发,来认识教材理解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有目的有意义的开发和拓展,使教材的教学内容和顺序能够得到重组和优化,把枯燥乏味难易理解的理论知识,融和到实际的形象的直观的知识中,以利于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理解教材,激发兴趣,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

例如信息技术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材中教学内容是按照“算法和算法表示”、“算法实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最后“算法实例的程序实现”来安排的,本人认为这样编排虽然有其科学性和严谨性的一面,但是高中学生思维还不够成熟和严谨的特点,如果直接按教材内容顺序开展教学,学生一开始就面对枯燥乏味的算法理论,有可能很快就失去对本模块课程的兴趣,教学的开展就有可能变得被动和坎坷。我在教学《算法与程序设计》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先让学生接受“算法设计的基本知识”,然后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VB程序设计”提出来让学生通过解决与学生生活有关有趣的问题来了解基本的算法,也就是把“算法实例”的理论知识穿插到“程序设计”中,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用生活和学习的实例来理解算法提高学生学习高中信息技术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的目的。

三、重视实践操作提升教学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筋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手与脑的这种联系,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实践操作,并指导学生在操作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活动结合起来,提升教学效果。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这一现代化的学科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和创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真正体现“教为学服务”这一教学宗旨教育理论家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篇2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设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047-02

项目化教学法,作为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主要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一般情况下,一个教学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比较完整的作业、案例分析或作品。而物流信息技术作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涉及的内容多、知识点比较分散,而且知识层次并不深,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利用项目化教学法对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授课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但是,若要使项目化教学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设计一份好的课程标准则是必备条件。

一、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重要性与意义

(一)是指导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个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具有规范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学习、评价学生考核成绩等功能,因此课程标准具有纲领性文件的作用。它既是整个课程各个方面的一个综合体现,也是落实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要求的理论前提。

(二)为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内容,因此为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提供了基础,也是项目化教学的前提。课程标准既可以指导教师教学,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同时,课程标准既为教师教学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又为学生学习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是教与学的主要指导依据。它对课程定位、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计、学生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是规范课程教学以及教师组织教学的基础。当然,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也是课程设计的具体表现形式,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三)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对接职业岗位技能标准提供了良好平台。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迫切需要统一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设计必须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要求相符合,课程标准的设计可以充分借鉴各行业各职业的技能标准。不同的职业岗位(工种)都有相应的初级、中级、高级与技师等不同级别的培训、考核与鉴定相对应。因此,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对接职业岗位技能标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四)为教学管理提供了必要的依据。课程标准是进行教材编写、课程设计、备课、制作教案的重要的依据。高职教育教材需要有行业企业参与编写并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因此编写课程教材时就需要有一个相对较统一的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中教学定位、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教学内容设计、考核要求和实施建议等编写教材。从这方面来说,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也为教学管理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具体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的基本信息一般包括:课程代码,学时学分,适用专业,课程所在教研室,课程标准制订人、审核人、批准人及制订日期等内容。

(二)课程性质。物流信息技术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也是助理物流师考试的必修模块之一。该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物流管理过程中的信息管理能力,如WMS、TMS、条码自动识别技术、RFID技术、GPS和CIS货物跟踪定位技术、EDI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物流信息技术既是物流管理的专业必修课,也是物流信息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分水岭,是提高学生以后职业发展潜力的重要课程。本课程的前导课是物流基础,后继课程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ERP及应用、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等。

(三)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包括:一是了解条码的编码基本知识与编码原则,熟悉二维码的用途及在物流中的应用,掌握条码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二是了解RFID的相关知识,熟悉RFID的工作原理,掌握RFID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三是了解EDI工作原理,熟悉EDI数据交换工作流程;四是了解GPS与GIS的基本原理,熟悉GPS与GIS的在物流中的应用领域,掌握GPS与GIS在物流跟踪中的地位及作用;五是了解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熟悉物联网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能力目标包括:一是能够熟练利用条码技术进行物流环节的数据采集;二是能够熟练对EAN标准条码进行识别和判断;三是能够将RFID技术应用于物流各个环节;四是能够熟练使用WMS系统进行出入库操作;五是能够熟练掌握CPS技术对货物进行在途追踪;六是能够在物流环节中熟练应用CIS技术;七是会利用常见物流信息技术提高物流效率。素质目标为: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在物流管理中应用物流信息技术的好处,增强利用物流信息提高物流效率的意识;使学生树立现代物流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

(四)课程设计思路。具体如下:

1 课程开设的思路。物流信息技术相关岗位是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大部分学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可以说从事物流管理工作是离不开物流信息技术的,学好物流信息技术是学生毕业后提升职业岗位最重要的资本之一。每一项物流活动都会产生大量的物流信息,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则可以通过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信息进行挖掘和分析,并能够通过这些信息的反馈,对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协调与控制。物流信息不但在物流管理活动中充当桥梁和纽带作用,而且可以对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以达到系统整体最优化的目标。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功能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物流信息管理,尤其是能够熟练应用物流信息技术,提高物流的作业效率。因此该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专业课程和必修课程。

在物流行业,各种物流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对企业的物流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熟练使用各种物流设备,成为现代物流人才的必备技能。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内容选取应以社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为依据,广泛了解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从分析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入手,按照在职业岗位上完成完整工作过程所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设计本课程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课程内容设计思路。思路如下:确定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物流企业、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等各类企业的物流职业工作岗位;确定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尤其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编写的《物流师(物流信息管理)国家题库技能实训指导手册》,根据岗位职业发展及个人发展需求,选取最新的技术作为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课程需要,强调实际工作所需能力的培养,确保养成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课程以学习项目来组织教学内容。在学习领域课程设计中,学习项目教学设计是一个关键环节。

3 学习情境设计思路。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是根据各项物流信息技术的层次关系来进行的。课程最终确定了8个主要学习项目。分别是:物流信息基础、条码技术及应用、RFID技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货物追踪之GPS技术、GIS技术、EDI技术及应用、电子商务与物联网技术。学习模块间设置遵循物流作业流程,在完成流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需要。

(五)项目化的课程内容。要想使项目化教学达到较好的效果,在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项目内容时,应把项目化任务贯穿于整个课程内容之中,并对接职业岗位标准。具体如表1所示。

篇3

关键词:英语;自主学习;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284-01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老师要改变旧的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提高现阶段学习英语的能力,甚至终生学习英语的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必须要了解自主学习的概念以及阻碍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因素。

一、“自主学习”的概念

自主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简称SRL),指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进行主动、积极、自觉的计划、监控、评价、调整的过程(单志艳定义)。通俗的说,自主学习就是使学生能自己参与制订学习目标和计划,能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有内在的驱动力,能积极主动地、持之以恒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能自我监控并调整学习。

二、影响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因素

1、教师的课堂观念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虽然进行了新课程改革,但是部分教师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学模式,继续采用“填鸭式”“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等陈旧、低效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只能成为捆绑学生思维发展的绳索,有碍于学生个性塑造和思维发展,不利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而恰恰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不好,进而对英语产生了畏难情绪,他们在英语学习中毫无兴趣可言,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

3、没有合理的学习计划

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成为优秀学生的保障。有些学生,没有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老师指向哪里自己就到哪里,老师叫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严重的阻碍了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4、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成绩不是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学生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预习,不及时复习,上课不会听课。在阅读习惯上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大声阅读,逐字阅读;②词汇量少,边阅读边查字典;③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语言点和语法分析上;④母语思维,阅读过程中把英语转化为母语翻译,影响阅读速度和效率。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及途径

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1)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还需要老师挖掘课程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听听优美的英文歌曲,做个简短的演讲或是讲个英语笑话,游戏,采访,排演小品,还可以利用活动课时间欣赏原版英文电影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对英语课持有一种期待,更加主动的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

(2)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一定要帮助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计划要切合实际,具有可行性;计划要有灵活性,不能死板;计划要有层次性,长期计划结合短期安排。有了合理的计划,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会有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不会一味被动的接受学习。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在阅读课教学中,要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在任务的引领下,引导学生采用以下阅读方法:①默读;②略读;③扫读;④寻找细节;⑤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⑥抓住篇章信号词来处理句子关系等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保障。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1)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活动

传统的课堂模式必然导致学生采用被动的学习方式。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任务型教学模式和情境教学都有助于实施自主学习。以阅读课为例,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任务的布置要难易结合,层层递进,学生在任务的引领下,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动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的指导,帮助。

(2)改变教师的角色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集“编、导、演”于一身,而学生成了配角和群众演员。要想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必须要改变教师的角色。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3)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课外书籍等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不仅仅只在课上,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课后利用网络资源,或是课外书籍来自己寻找答案。这一类问题一般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或是背景知识等。让学生能够主动的探索问题的答案,在愉快中学习。

(4)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

①自主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评价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反思并分析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和重建自信。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纵向比较,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愉悦。

②生生互评:生生互评有利于学生互相监督,合作学习,有利于同学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篇4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 差异化 ; 层次性 ;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079-02

在尝试进行初中英语差异化教学之前,需要明晰相关的教学纲领以及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教学提出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更易于接受相关教学模式,达到教学标准对学生能力所提出的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例如本文将要探讨的“英语差异化教学策略”。笔者认为,此种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教师的相关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初中英语差异化教学的实施有以下策略: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量身打造教学计划

由于初中学生本身的基础的差异性,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基于差异化教学,就需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英语学习基础,为他们量身打造专属的学习计划,可以制定单元学习计划、学期学习计划,甚至是学年学习计划。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英语的学习指明方向,使其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从而逐步提高学习成绩。专属学习计划的制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这是促进教学的最根本以及最重要的因素。

具有层次化本质特性的差异性教学,不仅可以体现在教学目标上,也可以实施在具体的课本学习当中,甚至是学生对于单词的掌握。譬如在学习牛津版的初中英语课本时,Unit 4Finding your way 下面涉及到的Reading A以及Reading B这样的相关设置就可以作为差异性教学的很好的示例。

二、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个性语言能力的环境

我们知道,英语中最为普及的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语言分别是美式英语以及英式英语,为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全面性以及英语能力发展的综合性,课本中的英语单词通常会标注两种读法。而基于英语的差异化教学,教师就需要从最常用的学习英语的四种方法“听说读写”入手,为学生选择更适合自身实际的语言提供客观条件和相对良好的语言环境。例如,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的日期的书写方法以及读法存在很大的差异性,1988年5月20日,美式英语的通常读法是May the twentieth,nineteen eighty?鄄eight,而英式英语则会读成the twentieth of May, nineteen eighty?鄄eight。此外还有一些常用的单词会有所不同,例如足球在英式英语中是soccer ball,美式英语则是football。

当然,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只是个性化教学的一个方面。由于现代化的教学更多地强调学生的自我丰富与自我发展,所以在教学中也要做到以人为本,不仅为学生学习的个性打造平台,与此同时也需要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三、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加强教学互动

由于英语对学生来说毕竟是一门新的不熟悉的语言,所以长时间以来学生们害怕学习英语,久而久之,英语学习中的弊病就会越来越明显,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升学。在英语的教学中加强教学的互动性,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此过程中也能为学生提供差异化学习的课堂。互动学习的课堂是一个生动、个性的课堂,不仅能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例如在学习Unit6的Reading部分中的“An Earthquake’s home”这一模块时,就可以采用互动教学的方式,通过同学间的交流与讨论来得出“What should we do when the earthquake happen”以及“the way of protect one selves”等问题,在学习课程的同时也使学生增强了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也从根本上体现了英语差异化教学的目标。

四、建立完整的教学激励模式

正如在上文中提及的,笔者认为,差异化教学模式需要以人文本,尊重学生,所以在以上三种措施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教学激励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巨大热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学生身体里蕴含的学习语言的巨大天赋与潜能。当然,笔者在这里提倡的激励模式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激励,而非物质激励。当学生在互动学习的课堂中敢于并善于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当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师为其量身打造的学习目标,当学生在测试中取得进步的成绩时,教师都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得学生更加有信心去完成更多的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刘娟华.如何运用中学英语差异化学习发展模式[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3(06).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7).

[3]陈玉云.构建差异化英语教学模式的策略[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2(11).

篇5

关键词:契约教学法;高职;护生;外科护理

0引言

目前,高职护理学生较多,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欠佳,表达沟通能力有待提高,相比之下,学校实训教学资源匮乏,不能因材施教,使得护生的实训教学达不到最好效果。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学家Knowles[1]认为“学习契约”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学习协议书,是基于成人学员之间明显的个体差异性而帮助学员组织并实施其学习活动的技术手段。契约学习已被广泛应用于欧洲及北美等许多国家的大学中,在国内护理教育中的应用较少,高职护生的应用未见报道。为了更好的解决以上问题,结合学校、教师及学生特点,我校对《外科护理学》实训教学采用契约教学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高职护理三年级学生中挑选190名女生进行对照实验,其中实验组94人,对照组96人,学生年龄、基础课成绩、专业课成绩经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1.2教学方法

由96名成员组成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即教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将规定的实训内容以案例形式展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回答,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之后书写实验报告册,或者将实训操作教授给学生,学生练习后考核。实验组采用契约教学法:即教师向护生阐述契约学习和小组教学法的学习理论及实践背景,制定契约的步骤和师生之间双边要求。将具备不同素质特长的学生平均的分配到各组,每组6人,并设小组长。具体过程(见图1)为:①诊断学习需要:教师首先提供一份《外科护理学》实训课程内容的目标学习计划,与学生共同探讨该计划的形式和内容,要求学生每组按照个人需要设定学习目标,并形成书面内容递交给教师;②确定学习目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汇总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结合课程标准、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针对性的调整学习目标、学习计划以及学习内容,继而将学目标细化为可执行的小目标,形成简明扼要的书面语言让学生参照着去执行。③确定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④确定完成日期;⑤决定完成目标的证据;⑥选定评价证据的工具与标准;⑦教学双方共同商讨学习契约;⑧履行学习契约;⑨评价学习活动。

1.3评估方法

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形式进行效果评估。①理论成绩:将实训重点内容以纸质试卷形式进行测验,总分为50分。②实践成绩:每组根据所给案例,提出护理诊断,角色扮演模拟术前及术后护理措施,总分20分。换药、穿脱手术衣及外科洗手为必考的实践操作,总分30分。③教学满意度:对教学方法是否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两组学生满意度采用χ2检验。

1.5研究思路、过程(见图2)

2结果

2.1两组理论成绩及实践成绩的比较见表1。

2.2两组教学满意度的比较见表2。

3讨论

3.1契约教学法

契约教学法是通过建立学习契约(LearningContract)来组织教与学的学习方法。从本质来讲,契约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的需要及目标为主导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基于成人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指导其合理规划学习目标和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经验为基础组织教育活动。它取代了传统教学导向和以学科为基础的体系,根据学生的需要去组织与实施教学计划。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也就是说,在契约教学法中学习者负担大部分的责任[2]。Tompkins[3]认为契约学习过程是一个连续的、可以再次协商的工作,是由师生共同达成的,强调学习者的决策活动与目标有关的自我决定的相互关系。学习契约是师生之间为了某课程的教与学及其所达到的学习效果而达成的书面协议,协议中约定了学习者的目标、达到目标的方法和策略、学习活动进行的时间、完成活动的证据以及确认这些证据的标准度[4],是组织、实施、监测和评价学习活动的依据[5]。从法律角度来讲,学习契约虽然是师生之间订立的一个不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协议,但它是个体化学习计划的有效载体。它规定了师生的责任、学习资源以及活动方式,明确了学习目标、效果评估等重要内容,并且也针对违反契约的行为明确了惩罚措施,双方签字即可生效[2]。

3.2契约教学法提高《外科护理学》实训教学成绩、提高教学满意度

在传统实训教学中,教学内容是教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临床需要选定的,教学目标依据中等学生学习水平设定,学生没有选择的权利,教师难以做到因材施教,部分学生因基础薄弱,课堂上不懂的知识越积越多,导致学习兴趣下降,成绩不高。契约教学中,以“乳癌病人的护理”为例,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有小组筛选出“自我检查”是实训教学中掌握较为薄弱的知识点,善于表演的同学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小组强化,又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完成学习效果评价;也有小组认为临床表现极难掌握,却喜欢编写案例,于是采用编写临床表现的案例的形成完成此任务。在“穿脱手术衣”操作中,有学生认为穿的几个先后动作容易忘记,于是以小组为单位,编写操作口诀,并集中练习相关动作。在契约教学中,学生找出自己的薄弱点,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强化、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考核,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强化了知识,理论及实践成绩、教学满意度均有提高。在《外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契约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教学满意度。但是要达到较好的效果,需要占用一定的课前时间,需要师生共同配合。同时,因学生需求不同,侧重的学习内容不同,教师工作量较大,要求教师对课堂具有较灵活的掌控能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两名教师搭配上课,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KnowlesMS.OnUsingLearningContract[M].SanFranciso:Jossey-Bass,1986:45-200.

[2]冯立民.契约学习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探讨与实践[J].护理研究,2005,19(8):1592-1593.

[3]TompkinsC,McGrawMJ.Thenegotiatedlearningcontract[M].In:BoudD,ed.Developing,studentautonomyinlearning.London:Kogan,1988:172-191.

[4]刘业惠,杜红霞.契约学习法在护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9,24(14):77-78.

篇6

【关键词】英语教师 半开放型 学习计划

正文: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了PDCA品质管理循环: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PDCA循环是ISO9000族质量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既针对品质工作按规划、执行、查核与行动来进行活动,以确保目标达成,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它不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运用,也适用于一切循序渐进的管理工作,如教育管理。这个循环的起点就是要有合理的计划。

英语教师作为英语教学活动的绝对领导者,面对英语学习兴趣高低不同,性格各异,水平参差的众多学生个体,笔者认为半开放型新学期英语学习计划是一个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在新学期取得应有的进步。那么什么是半开放型新学期英语学习计划?怎样才能设计出适合于学生实际的合理的半开放型新学期英语学习计划呢?

一、 半开放型新学期英语学习计划的概念界定

全开放计划指教师在新学期初,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新学期想法去写一个英语学习计划。这个学习计划完全出自于学生,教师的指导基本限于计划前简单要求,计划上交后简单“点拨”。这种计划常常或由于学生无从下手而被应付,或在学生雄心勃勃地长篇大论后被束之高阁。当然还有一部分教师不屑指导学生新学期初计划的制定,或忙于开讲新学期课程而泛泛提醒学生制定新学期英语学习计划。

所谓半开放型新学期英语学习计划就是在新学期初,教师指导学生在一个内容基本固定,但又相对开放的框架下,学生自己制定的计划。

二、半开放型新学期英语学习计划的制定

半开放型新学期英语学习计划由于内容基本固定, 就要求教师对计划要精心设计。那么在设计过程中,教师该注意些什么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在设计半开放型新学期英语学习计划时,应该考虑到计划的 “六性”, 即:相对开放性、目标与措施的连通性、技能培养的全局性、学习方法的引导性、呈现形式的直观性、语言表达的简捷性。

1.计划的相对开放性。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这个概念。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每一个学生都是能力、表现与众不同的独特个体,只有我们制定计划的要求难度处于其自身的“最近发展区”内,才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发展。学生才更乐于不断争取进步。因此教师设计的计划可通过提供选择,为学生提供可选范围,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学习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来完成计划。

教师设计的计划还可通过留白给学生留有发挥空间。学生需要仔细思考,填出自己的答案,这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能确保学生计划的难度在其自身的“最近发展区”内。

2.目标与措施的连通性。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学生努力的方向,具有激励、导向和凝聚作用,还要具体且可度量。如“本学期我希望我能取得105分以上英语成绩,我的挑战目标是XX同学。”中“105分”与“XX同学”就是具体可以度量的目标。

明确目标后,还要引导学生制订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使教与学的目标与具体措施形成连接,以便通过落实具体措施来实现目标。

3.技能培养的全局性。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只有平时加强技能训练,才能真正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所以在设计半开放型计划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4.学习方法的引导性。学期计划是学生自己制订,自己履行的学期英语学习规范,学生会依据计划要求安排自己的学习,是渗透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阵地。

5.表现形式的直观性。计划一定要落到纸上形成书面形式,这有利于学生间相互分享、借鉴,也便于伙伴相互鼓励与督促。书面形式的计划还要便于学生随时查阅。教师甚至可以让学生写在作业本的扉页上,或贴在自己房间的明显位置。这样可以在学生学习,做作业或改作业时不经意间受到提醒,也有利于教师与家长了解学生计划与现实学习情况间的差距,对学生进行鼓励或督促。

6.语言表达的简捷性。计划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落实计划,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因此,表达一定要明了简捷,一看就懂,简捷明了的条款式计划最为合适。这样可保证学生准确理解并制定计划,并在计划制定后,也便于教师、学生及家长在最短时间内获取信息,更便捷地予以关注。

教育管理工作,教师帮助学生设计好合理的半开放型新学期英语学习计划才是PDCA循环的开始,还需要教师在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环节中扎实推进,才能切实收到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 综合性学习 语文性

一、正确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性质

语文综合性学习既是语文学习方式,也是语文课程形态,它同时兼具课程和教学双重特性。因而它在实际课堂中显示出整体性、实践性、生成性的特点,教师只有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这些特点,才能真正让语文综合性学习走进课堂。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体性是指,作为一种语文学习方式它可以运用到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语文学习的具体课程板块之中,是一种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学习方式。同时它作为一种语文课程形态,可以培养学生的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等能力,是一种能够发展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一种课程形态。因此它从课程和教学的两个角度关注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是指,它以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为主要方式开展,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做”中学,在“调查”、“考察”、“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实践性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以学生的家庭、学校、社会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性还体现在它打破了以学科内在知识为逻辑组织课程的模式,转而从外在具体学科知识的能力为序列构建课程,更加符合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生成性是指,它的学习结果是一种程序性知识,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内化的是语文学习的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心理学认为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的练习实践获得,并非是教师教授学得,因而这些程序性知识是在学习过程中自动生成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生成性还表现在它对学习过程的重视,对于综合性学习来说过程决定结果,由于学生的学习是随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展开,认识体验不断生成,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而逐渐深化的,因而语文综合性学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难以预测的生成性。

二、正确定位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角色

在一个完整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承担四种角色:学习计划的制订者、探究阶段的指导参与者、合作交流成果展示阶段的组织者、评价阶段的协商者。

学习计划的制定者。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之前,教师应根据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目标实现的活动形式,同时根据学生身心和学校教学资源条件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实践活动的主题、时间、重点、程序和步骤等,对课程活动进行周密性的计划,确保综合性学习的可行性、有效性。

探究阶段的指导参与者。探究阶段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点所在,探究的深度、广度、策略决定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际效果。这一阶段是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过程,教师切忌越俎代庖,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同时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指导,随时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用适当的语言提示等方法,为学生的探究设立必要的“支架”,防止探究活动的泛化和无效性。

合作交流成果展示阶段的组织者。探究结束以后教师要充当成果展示的组织者,学生的探究成果有深有浅,探究的成果内容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成果展示之前,教师应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一定的了解,根据探究成果内容的类别、深浅度等合理安排学生成果展示的顺序和形式。

评价阶段的协商者。在这一阶段,教师是最权威的,但教师应成为评价的协商者,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角。评价时,教师要充分发挥民主,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去评价。当学生的视角不够全面,或许过于感性时,教师通过协商进行耐心的引导,使之对问题达到全面、正确的认识。

教师只有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做好角色转换与定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耐心地全程参与学生的活动,充分尊重学生,多方面激励学生,才能将语文综合性学习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三、正确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性”

“语”味难觅是当前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大诟病,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目标、正确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听说读写能力发展为中心等方法,让“语”味回到综合性学习之中。

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目标。正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能力目标和活动方式是实现综合性学习“语文性”的首要环节。例如:《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有四项:能自主组织办刊、讨论等文学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能在学习与生活中提出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课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并能从报刊、书籍或其它途径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能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能关心学校、本区域和国内外大事,能就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组织讨论,能用文字、图表、板报等来展示学习成果;能掌握搜集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学会注明所引资料的出处。这些目标的陈述既规定了这一学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学习结果,例如四个“能”字的阐述,同时也指明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形式,例如“办刊”“写报告”等活动。所以正确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是让“语”味回归的语文综合性学习首要解决的问题。

篇8

地方本科院校新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是提高他们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通过自主学习内涵的介绍和对地方本科院校新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分析,对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进行探索;通过多种方法来培养大一新生的英语自主学习兴趣和调动其学习动力,帮助其树立学习目标和学习信心,给予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方面的指导。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近些年来,我国出现了一大批地方本科院校,其数量约占全国本科院校的80%以上,占全国高等院校的1/3以上。地方本科院校的数量非常庞大,远远地超过了重点类本科院校的数量。地方本科院校的主要职能也与重点本科院校是有所不同的,它们主要服务于当地的地方经济发展和当地的社会发展,并担负了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重任,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主力军。地方本科院校与重点类本科院校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就是地方本科院校一般处于地级市,相对于重点城市和省会城市来说要偏远。它们在办学条件、生源质量、就业率和社会影响度等方面都比重点本科院校和省会城市的其他本科院校要落后。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心态和积极性必然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大一的新生在这方面就更为明显。随着全球的国际合作和发展,英语在当今社会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英语已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大学英语这门基础必修课程是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主要以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应用能力为目标,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方式。然而,目前大学英语的现状是“费时低效”,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比较差,没有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和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因此,如何改变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它明确指出:“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这个要求体现了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大一新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这个概念是在19世纪80年代初由Holec提出。Holec(1981)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自主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潜在的、在特定环境中可以实施的能力”。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社会情感三个方面的内容,主要表现为五个学习过程:?(1)确定学习目标;(2)确定内容进度;(3)选择方法技巧;(4)监控学习过程;(5)评估学习进程。学习动机是学习者为了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所采取的行动,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内在的动力。Littlewood认为学习动机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和主要驱动力。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技巧和方法。社会情感指社会为学习者创造更多的接触语言的机会。

二、地方本科院校新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

地方本科院校的新生大多是高中毕业生,这类学生已习惯于中学的灌输式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上主要依靠老师,对自己的管理和约束能力非常差。进入到大学后,失去了家长和老师的严格管理,内心比较迷茫,没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一新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更是如此,对英语的学习没有信心,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英语自主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地方本科院校的大一新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境都不太好,能读大学已经是他们读书的最终目标。只有少数学生打算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因此,大部分新生在进入大学后,内心很迷茫,没有新的英语学习目标。

(二)英语自主学习的学习动机不强。

对于很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长期受中学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以前学习英语的目的只是为了能顺利通过考试和升学,很少有学生是真正想把英语学好,来满足未来职业中的英语需要。然而进入大学后,没有了升学和考试的压力,他们就没有了新的学习目标。再加上摆脱了家长和老师的严格管束,自我约束的能力又差,思想一放松,学业就开始荒废。他们学习英语的动力远远不足,这是地方本科院校大一新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差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英语自主学习的信心不足。

很多新生觉得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不好和学校名气小,容易出现不自信和自暴自弃的现象。而且又是非英语专业学生,他们认为自己英语基础不太好,所以一般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进行英语学习。甚至有部分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几乎要放弃英语学习,平常课堂上也不愿意开口说英语。他们认为考英语四、六级是根本不可能的,就干脆直接放弃,在整个大学期间,他们都不报名参加任何英语相关的考试,更别提英语的自主学习了。

(四)英语自主学习策略的缺乏。

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地方本科院校的大一新生具备一些基本的英语学习方法。但是大部分新生习惯于中学老师指导下学习的学习模式,进入大学后,他们只是在上课时机械地跟着老师的进度,被动地学习,课后几乎没有英语自主学习的学习计划。而大学英语不管是从难度还是深度方面都远远高于中学英语水平,但他们课后很少自觉地操练英语,更不会去阅读英语报纸和杂志,通过网络和其他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来扩展自己的知识,也不知道怎样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即使有部分新生有一些学习计划,但他们没有根据自身的英语水平来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导致有时目标定得太高,最后实现不了。再加上手机和网络的影响,新生经常边玩手机边学习,对自己的学习无法自控,学习策略比较缺乏,英语自主学习较难进行。

三、地方本科院校新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

通过对地方本科院校大一新生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地方本科院校大一新生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弱,存在很多原因和问题。而在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大一新生的,他们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会影响整个四年大学英语学习。因此,通过对大一新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进行一系列的探索,以此来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运用多种方法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探索英语自主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一)调整《大学英语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职业岗位群对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对《大学英语课程标准》进行调整,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突出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明确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职业所需要的英语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英语学习的目标更明确,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鼓励新生树立明确的英语学习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英语自主学习

没有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意识到大学英语学习和中学英语学习有很大的不同,不再是老师“手把手教”、“学生被动接收”的教学模式,而是在英语老师传授的方法的指导下,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具体的学习计划,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英语自主学习。只有按照具体的学习计划,循序渐进地学习英语,才能不断地向学习目标前进,也才能不断地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有了自主学习英语的动力。

(三)利用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多样的教学模式,提高新生的英语自主学习兴趣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多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好多媒体和网络上的英语资源,让新生真正地喜欢英语学习,以此来提高新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灵活利用互动式、任务型、以学生为中心、PBL(基于问题的教学)等教学模式,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话题展示、口头播报、团队合作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地融入到课堂活动当中,同时多鼓励学生进行英语思维和英语表达,增加他们英语自主学习的信心。在课后可进行英语歌唱比赛、英语电影赏析、英语口语协会等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发自内心地想要学好英语,为整个大学的英语学习和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四)帮助新生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激励学生进行英语自主学习

针对有些新生对地方本科院校不满而产生不自信的现象,学校和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的优势和文化底蕴,使他们能够对学校做出正确的评价。而对于那些英语学习没有信心的学生,教师在教学和指导过程中需保持耐心,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对其表现多进行鼓励性评价,尊重他们的个性和自尊心,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引导他们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客观的认识,激励他们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

(五)指导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英语自主学习

事实上有很多新生已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因为自己英语基础比较差,又不懂如何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师应在英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上对新生进行指导,不仅要帮助指导学生树立适合的英语学习目标,制定具体的英语学习计划,而且要引导学生监控和正确评价自己的英语学习过程。同时给他们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来培养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听力、阅读和口语训练等,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并鼓励学生观赏经典的英文电影和学唱英文歌曲,给他们提供一些英语学习网站,达到提高他们英语自主学习的兴趣、拓展自己知识面和扩展视野的目的。

作者:习鸿燕 付娜 单位:宜春学院 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2]何基生.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构成及培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

[3]王玉芬.地方本科院校新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4(9).

篇9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困生;学习焦虑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高中英语课堂应该以激发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与此同时,“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所以,帮助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之一――“学困生”是每一位高中英语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一、通过一定手段激发学困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想要学困生重拾学习动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对于学困生而言,英语带给他们的最大感受就是焦虑,在这种焦虑的情绪下,学困生会自动地屏蔽在接触英语时的兴趣,教师要做的事,就是将隐藏在他们心中的兴趣激发出来,使得兴趣的作用掩盖他们内心焦虑的负面影响。当然,对于教师而言,激发兴趣可以有多种方法。比如在牛津英语高一必修三中的unit3中,有一个部分是Step6: discussion:If the aliens came to our earth, what would you introduce to them about our human civilizations?在这个部分的讨论中涉及aliens(外星人),那么教师完全可以将这个部分开放给学生自主进行,让学生查找关于外星人的资料,展开自己的想象。教师在课上完全可以给学困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查找资料和展示自己的过程中,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让他们将兴趣作为走出焦虑和投入学习的动力。

二、加强教师与学困生之间的交流,建立学困生的学习信心

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导学生学习。所以教师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引导,而学生要做的事情才是学习。而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最大帮手就是兴趣。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来说,学习上面的障碍使得他们对学习产生了焦虑的情绪,而焦虑的情绪就是阻挡他们激发自己学习兴趣的最大障碍。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困生走出焦虑的情绪,让他们对自己在英语方面的学习建立自信心。而建立自信心的最佳手段,除了激发学习兴趣之外,交流也是很好的手段。

根据相关的研究可以发现,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大部分是因为他们在小学或是初中的英语学习中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并且在经历挫折时,没有受到教师足够的关注,也没有机会和教师进行思想上和情感上的交流,教师没能及时地帮助学困生排除困难,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学习陷入恶性循环,使得这类学生逐渐成为“学困生”。所以,学困生的产生不仅仅有学生自身的原因,还有教师的原因。所以,想要帮助学困生走出焦虑的现状,交流是很好的方法。教师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可以明白学困生在当前学习中有什么部分无法理解,或是在什么阶段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十分困难。比如在牛津英语高一必修三中的unit3。在课文阅读lost civilizations中,涉及许多古代文明,如楼兰王国等,而由于这篇课文和人文与建筑的联系较大,所以在单词和一些句型的学习中难度较大,这些对于普通学生而言都是重点和难点,更别说是学困生了。但是,对于学困生而言,问题究竟存在那个部分?是单词的掌握还是长句的学习?是前一部分welcome to the unit中的铺垫没有理解,还是无法跟上教师在lost civilizations课文中的教学进度?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只有在和学生交流之后才可以进行明确的判断。

三、制订适合学困生的学习计划

学困生和普通学生在学习能力上面有一定的区别,所以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该考虑到学困生的情况,为他们制订适合的学习计划。比如在第四单元cloning的学习中,涉及许多与生物科技有关的生僻词,所以在单词背诵计划的制订时,教师应该根据学困生的学习水平,为他们单独制订背诵计划,以免增加他们的焦虑情绪。

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所以,教师应该给学困生足够的耐性、信心、关心,帮助他们建立信心,走出焦虑的困境,使学生的未来都充满无限的可能。

参考文献:

篇10

一、中学职初教师校本研修课程内容模块的编制

从职初教师岗位实践和专业提升的需要角度看,基于导师指导的职初教师校本研修课程的内容结构如图1所示。

(一)“课堂教学的组织”课程模块内容要点

在导师的指导下,职初教师应通过教学实践、课例研修与自主反思等活动,达到以下专业要求。

(1)落实教学计划的制订。依据课程标准,初步把握一学年的教材总体特点、学段教学基本特征以及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能结合上级部门下发的学科课程计划,在备课组长指导下,结合学情,完成“课程纲要”以及学期、单元、课时计划的制订,并以此确定课堂教学的进程依据。(2)科学编制课前的导学问题。能结合学习内容,科学安排与布置课堂预习与导学问题,树立面向全体、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意识。(3)养成提前候课、按时下课的习惯。能够提前适当时间到任教班级,检查和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并与个别学生进行课前交流或学习检查。不把教师的个人不良情绪带入课堂,同时有计划地安排教学进程,按时下课,不拖堂。(4)做好教学资源的准备。能够根据教学任务,精心备课,为保证教学正常进行,提前做好教学前的相关实验、资源准备,并自主检查教学设备状态,保证教学的正常需要。(5)帮助学生树立课堂规则意识。能够有效指导学生制订课堂学习规则,注意采取“解释、演练、强化、提醒、体验”训练程序,培养课堂学习的规则意识,使其有序参与课堂讨论;注意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间,尊重他人发言,会与他人分享学习成果和学习经验。能有效控制和化解课堂突发事件。(6)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注意通过多种情境的创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高效地投入学习活动。(7)着眼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以多样化的探究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能够合理调节与控制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8)根据教学任务选择适合的课型。根据不同课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时间,规范地进行教学示范或实验演示,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效实施学科教学。(9)实施基于目标导向的教学。会规范编制课时教学目标,陈述发生预期学习的条件,并明确规定学习行为达成的标准或水平;能围绕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有效调控教学过程,对学习困难学生提供及时指导与帮助,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或破坏课堂纪律的行为,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能机智地引导和调控,保证教学沿着正常轨道展开,避免基础薄弱的学生过早掉队。(10)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有效地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应用到教学过程设计中,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11)熟练使用多种教学方式组织教学。课堂上能够熟练应用多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会控制各个教学环节或步骤的过渡时间,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评估,并结合合作学习的进展,进行适度的教学过程调整,促进和保证学生实现有效学习。(12)科学安排和实施反馈矫正。能够针对学习目标,恰当运用课堂的矫正与反馈手段,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学习效果和状态,有效巩固学生所学内容。在教学中注意进行教学调控,对学生实施多样化、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保证教学目标的高水平达成。(13)增加课堂提问的效度。能善于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简洁性、启发性与导学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思考和理解;能把握提问的时机性、层次性、针对性和科学性,注意先提问后叫答学生姓名,提问后要留给学生适度的思考时间,并且能进行恰当的追问。(14)重视教学语言的锤炼。课堂语言应规范、简洁,有启发性、激励性、幽默性,语言的内容能切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避免不必要的口头禅(语),不对学生使用侮辱、歧视性语言;注意引导学生规范使用学科语言进行学习和交流。(15)科学布置巩固性的作业。根据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结合学情特点,布置巩固性的作业。作业内容应是所学内容的巩固,作业容量适度,能启发思考,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作业的形式避免单一化,可以采取书面作业或实践性作业;作业的内容应有层次性,可以给学生提供选择;布置的作业教师必须事先做一遍,凡布置的书面作业应及时批改,实践性作业应及时讲评,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必须及时纠正。

(二)“监测试卷的命题”课程模块内容要点

在导师的指导下,职初教师应通过教学实践、课例研修与自主反思等活动,达到如下专业要求。

(1)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评价理念。学习和了解学科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和探究活动。知道“内容标准”和探究活动中各条目考查水平的具体要求与层次,对学科标准中的“评价建议”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把握学科评价的基本理念和原则,以及笔试内容考查的命题要求。(2)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分解。针对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和探究活动的具体条目,结合教材特点、学情特点,能对课程内容的具体目标进行初步分解,细化对课程内容具体目标的理解和认识。(3)掌握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知道有关命题编制的一般理论,了解评价一份试卷的常用指标,如均分、众数、中位数、难度、信度、效度、区分度、差异系数、标准差与方差、标准分等基础知识。(4)熟悉试卷命制的技术和流程。掌握基于课程标准开展试卷编制的一般过程,会根据命题任务,准确确定考查内容和水平要求,科学编制双向细目表,合理确定考查覆盖度,题型结构与分值,控制试卷总体难度、容量,注意试题语言、字体和图表的学科规范,命制一份合格的试卷,制订科学的评分标准或细则,并能根据网络阅卷的需要编制合乎规格的试卷。(5)初步掌握三维目标达成的评价命题技术。能够结合学科的课程标准,针对三维目标的具体内容,熟悉和掌握三类目标命题的一般特征和试题的呈现形式,科学编制信度高、区分度好的试题。(6)基本把握不同类型试卷的命制要求。能根据学科评价的功能,结合教学任务,命制形成性评价试卷和总结性评价试卷。能根据评价需要,制订表现性评价的方案或评价量表。(7)规范落实学业试卷的评阅。根据试卷评分标准,合理判分。注意在评卷中收集学生典型错误信息,反思教学的得失;同时,能熟悉“网络阅卷”的一般流程,掌握“网络阅卷”的具体方法,并能利用阅卷平台提供的功能,收集数字化的学生错题信息或典型答题案例,并能结合阅卷数据进行书面的诊断分析。(8)实施学业监测后的诊断分析。根据试卷评分标准,能够合理判分,并进行学生学业成绩的判定与统计;能借助一定的质量分析系统或平台的监测数据,进行任教班级学业质量测试后的诊断分析,形成学业质量诊断分析报告,并制订教学改进方案或措施。

(三)“教学课例的研究” 课程模块内容要点

课例研究,是基于日常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持续进行实践改进,直至问题解决的一种研究活动。它将教师的研究、进修和日常教学实践紧密联系,具有基于专题、持续研究、见证效果、形成成果等特点。在导师的指导下,职初教师应通过教学实践、课例研修与自主反思等活动,达到以下专业要求。

(1)认识教学课例研究的实践意义。教学课例研究的目标指向职初教师个体课堂教学技能,着眼教师专业的成长。开展课例研究的目的是改进自我教学,发展自我,为自己而研究;通过同伴互助,帮助教师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在同事或同行间建立起牢固的、专业互助的伙伴关系。(2)明确教学课例研究的一般方法。知道课题研究是贴近教师专业实践最为紧密的质性研究方式。其主体研究方法是基于教学中的问题,在行动中研究、行动中学习,一边工作,一边研究。具体可以采取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3)把握教学课例研究的基本流程。教学课例研究以问题为导引,基于教师自身专业提升,具体遵循确定主题、教学设计、课前会议、课堂观察、集体反思、自我完善、总结分享、循环跟进的程序。(4)整合教学课例研究的活动形式。基于主题的教学课例研究的形式应避免单一化,力争研究主题系列化;在一课一议的基础上,可以将研究形式拓展为同题异构、同课一人多轮循环、同课多人多轮循环、基于网络的团队协作教研等多种形式。(5)规范教学课例研究的实施过程。能根据研究任务和专业研修需求确定研究主题和教学内容,切合研修专业需求和同伴认同态度,成立或组建研究团队,合理进行研究的协作分工;能围绕研究的主题,设计课例研究的实施方案,根据研究方案开展实践研究。研究中善于建立对话互动的平台和氛围,着眼同伴互助,能够聚焦主题开展对话,梳理和形成促进课堂教学问题改进的措施与基本经验。(6)优化教学课例研究的技术手段。课例研修主要以课堂观察为主,采取集中评课、议课的方式进行。应掌握课堂观察基本方法,根据研究的侧重点,科学制订课堂观察量表,开展课堂教学观察实践。初步熟悉和了解基于信息技术的视频课例录播系统,恰当地运用DV、手机、数码相机等低成本技术工具,能够进行视频教学研究课例的诊断分析与研究。(7)初步掌握教学课例评课议课的方法。在开展教学课例研究实践活动后,能根据课例评课的标准,聚焦主题,展开深入研讨。评课议课应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评课观点的陈述应基于具体、典型的课堂观察证据,不轻易做主观性的价值判断,对于课例实践中任教教师专业优点的评述不吝啬,对于专业不足的阐述要到位,不走极端,做到客观、公正、准确。(8)善于提炼教学课例研究的成果。能够带着目的进行课例观察,畅所欲言地表达;对研究的过程进行详实的记录和整理,并基于观察数据,理清课堂教学改进的脉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成果文本,得出有价值的结论,从而保证后续研究更加深入;善于挖掘课例研修的价值,针对课例中典型的共性问题,能转化和上升为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四)“学生学法的指导” 课程模块内容要点

在导师的指导下,职初教师应借助教学实践、课例研修与自主反思活动,达到如下专业要求。

(1)把握学科学习规律。应初步把握本学科学习的一般特点和规律;知道学科认识过程包括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基本阶段。能在学科学习中采取四轮学习方略(也把一节课分为四轮):第一轮——预习,查出障碍;第二轮——听课,破除障碍;第三轮——复习,扫除障碍;第四轮——作业,学会应用。预习是为了对一节课初步感知,听课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复习是为了巩固,作业就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能坚持“前移后续”的策略,培养学生“先预习再上课,先复习再作业,先思考再求助”的学习习惯,有效落实四轮学习方略的指导。(2)善于集中学生注意力。能够从学习目的、学习内容难度、心理压力、疲劳程度等方面进行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归因分析;能指导学生采取放松训练、调节学习难度、多感官协同、排除干扰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3)学会制订学习计划。能根据学生特点,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制订计划要保证学习任务实现的可能性,明确哪些学习内容是必须做的,是否应该做的,是否能够做的。同时要明确学习计划落实的具体安排,计划目标要求明确化,可衡量,可达成,符合实际,并且有时间限制。突出针对性、可操作性,提高学习整体实效。(4)学会有效听课与笔记。指导学生领会听课的作用,学会选择性地进行笔记。学生不仅要注意把握每一节课的重点和核心,而且要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选择性地记载关键知识和疑难知识。在每章复习结束时,还要经常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比较成功,哪些还存在问题。(5)有效开展学科训练。明确学科练习和训练的功能主要是巩固、反馈与强化,作业训练要精选试题,强调训练的计划性,着重练习的针对性。具体要求做到:一是加强习题选择的典型性,学会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二是加强错题巩固的自觉性,重视测试中错误类型的归类,注意习题解题方法的归纳,注意定期进行错题重做;三是注意习题训练的科学性,抓好基础训练、专题训练、模拟训练,突出训练方式的科学选择,即要科学安排分层训练、循环训练、规范(性)训练以及限时训练,答题要克服犹豫心态,从而达到有效训练的目的,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四是加强习题训练的规范性。习题训练要注意规范化,处理好“求快与求准”“会做与得分”“难题与易题”的关系,避免粗心大意和熟题答案的思维定式的影响,避免“看错、想错、算错、写错、抄错”,抓稳基础分,做到“该得的分一分不能少,能得的分一分不能丢”。(6)学会选择教辅资料。资料是复习的补充,要指导学生 “抓纲务本”。抓纲就是要正确认识考纲对学习的指导作用;务本就是要充分利用教材,拓宽知识内容,延伸课后习题。挖掘教材,注意细节。一般一门学科配置1~2本综合性教辅用书即可,坚持举一反三,“以一当十”,即听懂一题会解一类题,引导学生避免过分依赖资料的习惯性心理,决不能舍本逐末。(7)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注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对学生加强克服考试综合焦虑症或考试综合恐惧症的心理辅导,要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焦虑和压力,合理归因;合理确定学习目标,调整考试动机,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提高对考试环境的适应性,摆正心态,避免怯场;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放松。(8)学会巧用草稿纸。指导学生平时的草稿要整洁,草稿纸使用要便于检查。不要在一大张纸上乱写乱画,打草稿也要像解题一样,一题一题顺着序号往下写。为了便于练习做完后的复查,草稿纸一般可以折成4~8块的小方格,标注题号以便核查,保留清晰的分析和计算过程。(9)定期自主诊断。指导学生认真、客观地对学习进行总结与反思,及时弥补,尤其是对薄弱环节加强反思诊断,及时确定查漏补缺的重点学科,保证学科的均衡发展。

二、中学职初教师校本研修课程的实施要求

中学职初教师校本研修课程的实施,应结合学校特点,总体上采取导师负责专业指导,职初教师落实知行结合、自主实践与自觉反思,职初教师所在学校承担过程监控与效果评价的方式。具体说,导师、职初教师、学校应分别落实课程实施的具体要求。

(一)校本研修教师课程实施的导师要求

(1)落实课程实施计划。根据校本研修教师课程实施指南的基本要求,导师针对每一校本课程制订课程实施计划与方案,明确每门校本教师课程评估的基本要求,并要求职初教师了然于心。(2)实施课例研修指导。导师能在安排自身工作的同时,随机观摩和观察职初教师的常态教学情况,有计划地组织职初教师开展主题性、专题性、系列性的课例研修,主动听取职初教师的汇报课,做好课堂观察的记录,能结合课堂诊断情况,给职初教师提出书面的教学改进建议和措施,并明确职初教师落实整改的时间要求。(3)落实课堂教学组织的指导。导师能对职初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组织的理论学习指导,结合自身教学示范,帮助职初教师形成课堂教学组织的基本规范。(4)落实学业评价的专业要求。导师能对职初教师的教学命题评价提出具体技术指导,定期对职初教师的学科命题提出任务性要求,明确具体数量和内容要求,能针对职初教师编制的试卷给予具体的专业指导,并落实书面改进意见,同时能保存好试卷命题改进的过程性资料,作为职初教师档案袋评价的基本证据资料。(5)落实学法指导的建议。导师能给职初教师提供适合学科特点的学法指导建议,并在教学实践中对职初教师学法指导的落实进行督促和检查,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

(二)校本研修教师课程实施的职初教师要求

(1)虚心听取导师专业意见。能按照校本研修教师课程指南的要求,虚心听从导师的专业指导,规范落实研修的任务和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听取导师的专业指导意见,进行课程研修和专业实践。(2)定期开展研修总结。要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专业习惯,定期进行专业研修的反思和总结。针对课程研修中出现的专业问题,能主动思考解决办法,并善于结合导师的指导意见,创造性地进行落实,不盲目从于导师的建议。(3)主动落实课堂研修要求。根据课堂教学组织课程研修的要求,围绕课例进行专业研修,能主动定期观摩和听取导师的常态课,学习导师的课堂专长,并主动开展课例研究教学实践,征求导师或同行的意见。(4)主动落实学业命题研修要求。能根据导师对学业试卷命题的指导意见,主动进行命题实践,同时主动学习有关命题评价的相关理论,充实自我对学业试卷命题的评价理论水平;同时能够根据研修的要求,在研修期间提供规定数量的学业试卷。(5)做好研修材料的积累。能够根据导师要求完成各类专业研修过程资料和评估资料的填写,并做好专业研修过程中各类研修课程过程性资料的积累,能够选择和提交体现专业研修成效的典型性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