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12 17:18: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

篇1

高校多校区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固定资产管理主体的缺位

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办学模式的影响,高校对国家投资办学的依赖性强,习惯了“伸手要”,形成了高校对固定资产重投入、轻管理的惯性思维,只注重预算安排,不重视实物管理,基本上不关注固定资产使用的长期性和综合效益。高校的上层管理者大部分是学者出身,只片面强调非经营性资产服务于教学、科研的重要性,忽视了经营性资产的经济效益。同时,高校固定资产的购建(除房屋外)基本是以二级单位为主,特别是直接用于教学、科研、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形成了“谁购置、谁拥有、谁使用”的局面。从而,高校的固定资产名义上是学校所有,实际上管理权分散在各二级单位,使用权归固定资产的占用单位或个人所有。在这种管理体制下,由于资产管理与资产使用部门间的责任不明确,导致管理主体缺位,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管理效率低下,甚至有些仪器设备成为小集体或个人创收的工具。“一校多区”型的办学模式使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主体多元化,加剧了固定资产管理主体的缺位程度。由于多区管理,各校区之间缺乏密切配合,固定资产在使用管理上职责不明确,从而发生职能部门相互推诿的现象,降低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未能有效整合固定资产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对属于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整合、协调、监督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合并后的多校区高校虽然在行政上实现了合一,但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并未进行有效整合和统一管理,形成了行政活动和固定资产管理的“两张皮”。同时,多校区高校一般未成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许多分校区都还沿用原校区的管理制度,形成管理主体多元化的体制。由于分块管理、各自为“政”,各校区之间缺乏密切配合,致使多校区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在交叉口处形成真空。由于学校对各分校区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协调、监督和控制,结果造成资源配置不当、重复投资、浪费严重的现象。例如,在扩展校区时,未及时对分校区现有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合并,账务上也没有做及时的处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账物不符”和“账账不符”,使分校区相当数量的资产游离于账外。

(三)缺乏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

据笔者调查,目前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基本都实现了微机化管理,但大多只停留在登记造册、价值数量增减的水平上。特别是合并后的多校区高校,各分校区大多都还沿用原来的管理模式,管理手段依旧停留在账面登记和增减入出的流水账的监管资产上,固定资产的数据具有陈旧和静止的特征,不能及时反映固定资产的存量分布和动态变化。由于多校区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个别分校区受经济利益驱动,利用高校合并后监管乏力、管理滞后的空间和时间差,盲目投资,争相申请购买高档仪器设备,造成相同设备重复购置,设备闲置,缺乏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造成极大浪费。由于没有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各个分校区对闲置资产的使用方向监管不到位,部分教学、科研设备形同职能部门的私有财产,甚至局限于个人专用,造成高投资、低效益,还有可能滋生腐败现象。

高校多校区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的原因

(一)管理方式滞后

高校扩张合并后,固定资产的数量急剧增加,固定资产经费来源、占用形式以及固定资产结构均发生了变化,但是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方式并未随之改变、更新和统一管理,各分校区仍沿用合并前的管理模式,致使管理方式滞后。目前,我国公办高校的办学经费来源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即由国家投资拨款和有计划有指标的收费制,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执行的是报批预算制,而固定资产的购置和使用不计任何成本也无需使用单位和个人承担任何经济责任,只要打个报告就行,审批也很容易。因而人们头脑中很难形成国有资产管理意识,这是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长期不被重视,人们头脑中至今还被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思想困扰的根本原因。

(二)会计核算不够规范并缺乏成本效益观念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学校购建的固定资产一次性记入事业支出,全部从当年事业收入中抵扣。因此学校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每年的成本核算中也不包含固定资产折旧项目,造成成本费用核算严重失真。一方面,这种会计核算方法违背了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和真实性原则,虚增了报表上的资产总量,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背离实际价值。由于学校固定资产价值的补偿是通过提取“修购基金”来实现的,而“修购基金”是按学校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一定比例提取的,计提时直接列支出,同时增加专用基金,并未引起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数额的变化,这使得净资产中既包括购建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又包括固定资产更新维护基金——修购基金,这种重复计算会计方法造成净资产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由于固定资产折旧不作为教育成本核算项目,使得高校在管理政策理念中成本效益原则未被摆在应有的地位予以重视。如果高校分为几个校区,各个校区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均存在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不规范的问题,成本效益不匹配的缺陷就会被放大。

(三)创收政策不到位并缺乏有效监管

高校非经营性固定资产与经营性固定资产的并存性及相互的密切关系,决定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由于非经营性固定资产与经营性固定资产的界限不清,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往往夹带有行政权力的因素,常常是尚未进行充分的论证和产权界定,就将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划转为经营性固定资产,致使产权模糊、管理职责不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的创收意识不断增强,各校区各部门争相利用学校资源来发挥产业作用,咨询服务、电脑应用、房屋对外租赁等都在不断地被用来提高本部门的经济利益。更由于高校创收政策底线模糊,使得二级单位的院系及个人将学校的仪器设备拿出去用于本单位或个人创收,而学校并没有得到任何补偿和应有的租金及折旧,致使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高校多校区固定资产管理创新模式思考

(一)体制创新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变革和创新,制度是保障和关键。没有适应学校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财务设备管理创新就得不到制度的保障,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首先要建立多校区制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其首要任务是明确校区定位,理顺学校与院、系之间的固定资产关系,建立符合实际的工作运行机制。为此,学校应大胆改革,创新管理体制,科学规划,实行两级管理模式(参见图1),即:学校(财务设备处固定资产管理中心)为第一级,各校区和系部(设备使用单位)为第二级;责任与义务的分配应由学校固定资产专门管理机构进行监督管理使用,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由分块管理改为统一管理,从而保障学校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实现由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的转变。对于经营性固定资产,由于其具有使用的有偿性和运动的循环周转性,应归口后勤集团和校办产业经营管理,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采用直线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由财务设备管理部门监管并按固定资产原值计提折旧,其管理目标是实现高校经营性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多校区制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应建立一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管理结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对学校固定资产进行对口管理,并按照本金基金分流理论将高校的非经营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分开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多头管理和责任主体缺位问题,从而实现校内资源有效整合。

(二)创新内控制度

内控制度是保障高校固定资产安全、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必要保证。多校区高校在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时,应充分考虑内部控制的需要。根据高校特殊的人事环境和事业规范,其内控制度应主要考虑以下要求:

要考虑取得与验收控制的要求。要求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必须加强与财务部门的沟通,在账户的设置上必须保持一致。财务部门设置总账和二级分类明细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除了设置与财务对应的总账和明细账外,还应按使用部门设置分类分户明细账。实际操作时,要及时填写固定资产验收单,一式四份,两份留存财务处,作为登记固定资产总账和固定资产明细账的依据;一份留给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作为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的依据;一份留给使用单位,作为登记固定资产条码的依据,为对账工作打好基础。

要考虑日常保管控制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应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对账工作,这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许多多校区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就出在这里。考虑到固定资产数量大、种类多的特点,可采用循环对账的方法,每月核对几个部门,但必须保证每个部门每年至少有一次对账的机率,以确保账账相符。第二是要保持对账的成果。在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经常会出现未达账项,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对账成果。在具体处理时可采用编制固定资产余额调节表的方式进行(如表1所示)。

要考虑报废、毁损与处置控制的要求。固定资产的报废、毁损、处置是各类高校固定资产完成其使命的最后终结,也是高校资产流失的重要环节。因此高校有必要组建固定资产处置小组,负责对全校固定资产的报废、毁损、处置把关。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国有资产的处置需经主管部门审核,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再予以处置。

(三)管理手段创新

财务设备处既是多校区物流把关和循环过程的关键点,又是固定资产管理的支撑点。为了加强对学校的固定资产的控制和管理,大幅度提高学校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可以建立比较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来实现固定资产的等级网络化的管理。

根据多校区制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本文建立了网络办公一体化校园网系统。该系统实行二级管理模式,财务设备处为第一级,该处负责人具有超级用户权限,能够查看、修改、统计所有二级单位的所有固定资产购置与使用信息;各校区和系部(各个使用单位)为第二级,负责人具有局部权限,仅能够查看、修改、统计本级单位的所有固定资产信息。各级之间可采用即时消息通讯技术,以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数据报表的存储采用关系数据库存储模式,数据具有通用性和安全保密性。

篇2

[关键词]固定资产;高校;对策;管理现状

高校正常开展教学、科研以及其他服务的基础正是高校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在高校评估中占据较大比重,特别是理工类学院,固定资产率可以达到80%以上,评价一个高校教学环境的重要指标即固定资产的数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一个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和全民教育的不断普及,高校不论是在招生规模,还是在办学规模上都迅速扩大。然而,高校在追求规模扩大化,资产数字化的背后却是固定资产管理无效化,部分资源浪费化,因此如何有效管理高校固定资产,提升固定资产使用率,最大限度发挥高校资源,产生经济效益,培育高校固定资产的造血功能,更好的为高校科研、教学,为师生及周边经济服务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1高校固定资产的特点

高校的固定资产区别于其他企业单位资产,单个设备价值在500元以上,或者是专用设备价值在八百以上,并且使用有效期限是一年以上的,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物质原有形式不发生改变的均为固定资产。高校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建筑物(教室、行政办公楼、实训室、图书馆等)、教学设施(多媒体、实验设备)、一般设备、图书以及其他固定资产。在资产属性方面,高校资产一般属于国家,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产属性方面,一般属于董事会,但是在使用权限方面,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均是使用权和管理权,并且管理权一般是分布在各职能部门,使用权则分布在资产占有单位及个人,这样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三权独立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资产组织形式。

2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2.1成立了专门机构进行专职管理

在公办高校或者民办高校一般都成立了后勤集团,对本校相关资产进行专职管理,成立资产管理科,并将校内资产进行模块划分,“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资产管理体系已经形成,通过相对成熟度的资产管理体系,基本包括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能,提升了管理效力。

2.2强化管理制度建设,实施管理制度化

通过专门机构的划分,将复杂化的校内固定资产进行有效划分,还需要在各部门内部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当前高校及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职能部门均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相应岗位职责,物资采购标准等制度。通过责任到人,建立人员和资产的对应关系,特别是实训设备需要做到详细信息管理,为后期部件置换,回收提供较好的制度保证,通过制度建立,明确任务,细化责任,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及使用效率。

2.3加强固定资产的常规管理

通过建立职能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使之发挥作用,高校资产管理处应该就资产的购置,验收,管理,使用,维修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对校内资产进行常规化管理和审核化管理相结合,强化日常管理,比如建立资产项目清单,分类清单卡,并使用专业软件进行归纳整理,定时对项目清单进行复查。强化固定资产,特别是易损设备的常规化维护,提升设备使用年限。

3固定资产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3.1管理制度不能适应购置固定资产的需要

目前在对已有资产的入账,管理以及后期维护、报废、置换均有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是在对购置资产的可行性,资产的使用率等方面没有完善的制度保证。首先,高校很少建立资产预算管理体制。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对经费的安排是比较重视的,也有年度经费预算,对已有资产的管理体系已经形成,但是缺乏比较科学的资产购置计划,一般是各部门提出购置申请,由相应职能部门进行审批购置,但是职能部门缺乏对专业设备的论证体系以及预算控制体系,就会形成资产闲置现象。其次,职能部门管理制度分散。高校建立了自己的资产管理专门机构,但是没有统一的归口单位对各管理制度进行汇总,统筹。教务处有教学设备管理科,图书馆有图书资料管理科,后勤有办公设备管理科等等,虽然从表面看来功能是细化了,但是由于各部门的执行力度,以及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不一致,导致设备管理存在巨大差异,同时也会出现同台设备多个部门同时管理,同时不管的情况,没有统一的归口单位进行统筹,效率大打折扣。

3.2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管理工作薄弱

高校在资产管理方面经常滋生腐败,多数高校均有资产账实不符的情况。首先就是社会馈赠或者企业捐助的固定资产在账面上没有反映,特别是一些无偿为二级学院配置的行政教学设施没有列入单位固定资产列表,有些虽然入账,但是在入账核算方式没有统一,不正规。其次基建项目核算混乱,缺乏必要的监督与管理。

3.3固定资产使用范围模糊,造成固定资产流失

由于高校固定资产的特征性,有些固定资产在所有权上是学校所有,实际上是个人所占有,一旦疏与管理,就会导致固定资产的流失,比如为专业带头人或者学科专家配置的实训室或者科研设备。

4高校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从高校固定资产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来看,缺乏有效的资产管理方法,没有有效的管理体系是不能发挥管理职能部门的作用,管理好、使用好、维护好高校固定资产,使之更好的为高校服务。

4.1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职责

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需要加强,资产管理专门机构需要对全校资产进行统一购置,对各部门的使用要统一管理,健全报废制度,置换制度,细化资产管理职责,并明确归口部门,构建日常管理体系,定期复查管理体系,统一报告,统一采购体系。

4.2定期清查,保证账实两清

加强对已有资产的清查与核实,对新进设备要做到账务,实物两清,及时入账,入账准确。账务管理要做到不漏查一桌一椅,不重查一件资产。

4.3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经营比例,培育造血功能

提升固定资产经营性能力,培育固定资产造血功能,提高资产利用率。高校建立专业的固定资产运营部门,对可开展经营活动的固定资产登记入册,制定经营活动计划,提交高校审批,在保证教学科研的前提下,开展经营性活动,提升固定资产利用率的同时,也为固定资产的后期维护及购置培育造血功能。

4.4应用现代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建立数字化校园的机会,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数字化,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购置等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申请,这样便于建立统一的归口单位,统一对校内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5结论

通过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分析,以及相应对策的研究,可以加强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效力,提高高校固定资产对教学科研的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昊.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对策研究[J].南昌高专学报,2007(5).

[2]吴萍.浅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J].职业技术,2007(70).

篇3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高校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目前,我国高校事业的发展规模很大,按教育部对高校本专科教育的办学的要求,各高校必须拥有一定规模的教学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据统计,一般的高校固定资产总额已占资产总额的8 0%左右。但是通过近几年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发现,一方面高校固定资产总额增长迅速,另一方面暴露出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至使部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和固定资产流失等系列问题。因此如何科学有效的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对于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社会效益和增强单位的竞争力极其重要。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有效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我认为应该从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着手,针对性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方式滞后,思想意识淡薄、观念落后、管理过程缺乏有机协调

高校进行扩张后,固定资产的数量迅猛增加,但是购置固定资产的经费来源、占用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方式并未随之改变,各分校区仍旧沿用合并前的管理模式,这就使得管理方式出现滞后,不能适应新形式的发展要求。现阶段各高校的固定资产主要通过各级财政投资建设而成,长期以来高校一直在无偿地使用固定资产,既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也不进行成本核算,这就进一步导致了各高校对财务管理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少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进而造成账面反映的固定资产与实物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较多。

(二)缺乏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 ,“重购轻管”思想严重

目前各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虽然基本上都实现了微机化管理,但大多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方式只停留在登记造册的水平上。特别是合并后的高校,在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方式依旧只是账面登记之类的流水账,不能及时反映固定资产的存量分布和动态变化。由于多校区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合并后监管不到位、管理滞后,盲目的进行扩大投资,争相申请购买不切实际的高档仪器设备,造成相同性质的设备重复购置,不能有效的利用资源进行共享,造成很大的浪费。这就进一步体现出由于缺乏资源共享机制,使得各分校区对于闲置资产的利用监管不到位,部分教研设备只能为个别部门服务,造成高投资、低效益。各高校在固定资产采购时,往往在管理上能做到层层审批,责权分明,但是在采购之后的使用环节就逐步弱化或忽视了,这就出现了“重购轻管”的管理模式。

(三)会计核算不规范,缺乏成本效益观念

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当学校购入固定资产时,应按照固定资产原值一次性记入事业支出,并在当年从事业收入或财政补助收入中抵扣。但是如果学校的固定资产既不计提折旧,而且每年的成本核算中也不包含固定资产的折旧项目,那么这就极易造成成本费用核算失真。因为,一方面,这种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及真实性原则相违背,使会计报表上的资产总量虚增,而且又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实际价值相背离。另一方面,由于固定资产折旧不能作为教育成本核算项目,这就使得各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政策的理念中成本效益原则不摆在应有的地位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如果分为多个校区的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均存在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不规范的问题,成本效益不匹配的缺陷就会更加明显。

(四)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待健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未建立固定资产交接制度和报表制度。

(2)管理制度各环节有待细化。

(3)管理制度中责任不明确。

二、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一)体制创新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变革和创新,制度是保障和关键。因此,首先提倡在多校区高校建立新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其首要任务是明确各校区之间的固定资产关系,建立符合固定资产管理实际的工作运行机制。鼓励各高校大胆改革,努力创新,科学规划,实行两级管理模式,即:学校为第一级,各校区和系部为第二级;责任与义务的分配应由学校固定资产专门管理机构进行监督管理使用,使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由分块管理改为统一管理,进而保障学校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二)创新内控制度

内控制度是保障各个高校固定资产安全、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必要条件。根据高校特殊的人事环境和事业规范,其内控制度应主要考虑以下要求:

(1)要考虑购入和验收签字的控制要求。要求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与财务部门沟通,做到账户设置保持一致。

(2)要考虑日常保管和维护的控制要求。做到定期对账,确保账账、账实相符。

(3)要考虑报废处置的控制要求。高校属于事业单位,其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因此其固定资产报废和处置应经主管部门审核,报同级财政审批方可处置。

三、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1)抓紧研究和建立新的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

(2)通过预算管理、政府采购以及政府收支分类统计手段,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

(3)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4)加快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加速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

篇4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6-0168-03

加强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目的是为了对高校固定资产合理配置,提高其使用效益,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资产流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各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笔者认为,应针对高校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管理创新为主线,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配置与利用的最大化。不断推进其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1.固定资产的来源渠道多元化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高校固定资产的来源渠道不断拓宽,可以用财政拨款资金购置、用自主知识产权构建、用事业性收入增加、在经营过程中形成,也可以用商业贷款购置,还有社会的各种捐赠。多种来源的固定资产共同服务于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

2.固定资产形态的多样性

高校固定资产具备形态多样、种类繁多、数量大、价值高的特点,并且投资于各种形态固定资产的资金会越来越庞大。

3.非经营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并存

现在,高校固定资产除用于教学科研活动外,还用于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和校办企业,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并存,共同成为高校办学的物质条件。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薄弱环节

近年来,高校的迅速发展,使得原来就具有综合性、复杂性与长期性特点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又面临了校区数量增加、办学层次提升、办学规模扩大、学科布局调整等一系列的新情况与新问题,从而使得一些原本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凸显,如管理意识淡薄,账实不符,权责不明确,使用效率不高等情况在一定范围内相当严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不足,管理过程缺乏有机协调

长期以来,国家大包大揽的投入体制助长了高校对固定资产重投入、轻管理的错误概念,认为只要完成了教学计划就行,基本不关注固定资产的效益性。或因不愿承担风险而过多地囿于教学、科研,片面强调非经营性资产的重要性,忽视了经营性资产的经济效益,为此,宁可闲置部分固定资产。同时,高校资产购建以各部门为主,“谁购建谁拥有,谁拥有谁使用”的现状形成了资产名义上是学校所有,实际上是使用部门所有的管理体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由于资产管理与资产使用部门间的责任不明确,未能有效共享信息,以致管理不到位,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管理效率低下,甚至成为腐败的根源。

2.固定资产内控制度不健全,管理方法和手段滞后

受计划经济体制思维的影响,不少高校的固定资产制度不健全。如在资产的预算配置环节缺乏科学的审核机制,在资产购置环节没有清晰和规范的处置程序和处置方式。同时,管理手段依旧停留在手工登记和监管资产上,数据有陈旧和静态的特征,不能及时反映资产的存量分布和动态变化。而且,对固定资产的长期管理也不到位,以致家底不清,资产账、卡、物不相符。

3.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分散,职能不清

固定资产管理是对属于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等的一系列活动。目前,许多高校在管理上实行管理主体多元化的体制,财务部门管账不管物,教学(务)部门管理教学仪器设备,后勤部门管理基建房产及一般设备,同时有些设备处于交叉盲点,不知属于什么部门管理。由于多头管理,财产物资在使用管理上职责不明确,当教学仪器设备和行政设备概念模糊、相互交叉时,就会发生职能部门相互推诿的现象,当然相互扯皮、重复购置现象也就在所难免。另外,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使用、轻管理、轻维护”思想,使得“用”与“管”脱节,维护保养制度不健全、维修队伍的过于精简、部门之间缺乏顺畅的沟通与协调,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浪费和使用寿命的缩短。由于分块管理,缺乏密切配合,致使单位对各职能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协调、检查、监督和控制。

4.部分“一校多区型”高校,校区多,管理混乱

有的“一校多区型”高校处在初创期间,由于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校舍建设等基建项目和教学仪器、网络设备等固定资产的配置工作上,而忽视了及时对现有固定资产物资的清理合并,账务上也没有做及时的处理,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账物、账账的不符,造成了不少资产游离于账外,这也是目前一校多区型高校固定资产流失的漏洞之一。

5.产权不明晰,责任主体缺位

近几年,高校在搞好教学与科研的同时,创收的意识不断增强,校内各部门、各系部争先利用学校资源来发挥产业作用,咨询服务、电脑应用研究等都在不断地被用来提高本部门的经济利益,而学校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租金及折旧,致使学校资产流失严重。同时,产权意识的淡薄造成有些高校用非经营性固定资产作为校办产业的初始投资。在兴办经济实体时,既没有对投入前的资产进行评估,也没有按国家规定办理有关资产“非转经”的核准转移申报审批手续,更没有明确投资者(高校)和经济实体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致使投资后的产权关系不明晰,导致高校固定资产流失。

6.综合利用率低,缺少资产使用效益的评估体系

受政府办学体制的影响,很多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至今仍局限于资产账面管理,对资产使用效益缺乏必要的评估。部分高校对教学、科研所占用的资产使用没有进行完全成本核算;加之管理人员基本素质不高,理论基础薄弱,没有制定具体的资产成本核算及计提折旧的实施办法,使单位的资产成为不用白不用的“唐僧肉”。同时,没有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对闲置资产漠不关心,使国家花钱购置的教学、科研设备形同部门的私有财产,甚至局限于个别人来使用,造成高投资、低效益的现象。

7.机构过于精简、专职人员编制偏少、素质偏低

目前,高校多采用了一部门多职能的精简的机构形式,由此也就出现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的纳入了党政部门职能范围、有的纳入了综合部门职能范围、有的纳入了后勤部门。由于工作的考虑也就难免出现重此轻彼的现象;在用人机制上,多采用了适合当前发展趋势的精简高效的聘任制或委派(派出)管理制,专职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编制偏少,笔者认为,这是与快速发展的校区规模不相适应的;同时,管理人员的学历职称层次较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加之忙于应付日常的事务性工作,无法“充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8.固定资产使用及管理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各部门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条件广开财源,同时又利用取得的部分收入购置资产,这些资产有很大一部分在账外循环,固定资产流失严重;第二,涉及合作办学、接受捐赠、无偿划拨、自制或改建等固定资产,由于没有价值或价值不确定或不准确,有相当部分没有验收入账,或入账价值不准确,造成账实不符,固定资产流失严重;第三,基建形成的固定资产,由于竣工验收、决算、移交、工程决算审核等各环节均存在一定的时滞性,也导致了未能及时入账和账外资产的形成。

三、以创新为动力,构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

1.观念创新,推进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有效结合

本着“经营学校”的理念,盘活存量资产,以依法理财的思想管理学校固定资产,突出资产管理的整体性原则和效率性原则。充分重视资产纳入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对资产的预算管理,克服资产的重复购置,调节闲置资产,做到物尽其用,增强经费使用效益,有利于杜绝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现象。

2.制度创新,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预算制度

高校非经营性固定资产与经营性固定资产的并存性及相互密切的关系,决定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特殊性、复杂性。探索建立高校资产预算管理制度,把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制定出系统的、可操作性的资产预算管理执行及报告制度。严格区分高校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和经营性固定资产的界限,用制度规范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的购建、有效使用、处置的行为和经营性固定资产的购建、保值增值及权益分配的行为。

3.体制创新,解决多头管理和责任主体缺位问题,实现资源的整合

按照“本金基金分流理论”将高校的非经营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分开管理,以解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主体缺位的问题。根据非经营性固定资产使用无偿性和运动的非循环性特点的性质,应由学校财务处和学校设备处进行管理。其管理目标是合理配置、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而经营性固定资产的性质是使用的有偿性和运动的循环周转性,应归后勤实体和校办企业经营管理,其管理目标是实现高校经营性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对校内服务应以保本微利为基本目标)。

4.管理手段创新,借助计算机网络优势,实现资产的动态管理

建立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体系,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事后监督为事前审查和实时监控,逐步形成对资产的投入需求、形成方式、调节使用、审核报销、计价核算、处置报废的监控模式,使固定资产从需求、购入、使用直至报废都处于制度的严密监督和管理之下。同时,借助网络优势,实现固定资产“账、卡、物”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实时管理,从而保证固定资产“账账、账实”相符。

5.机制创新,实现高校固定资产效用的最大化

高校固定资产的所有者与管理者、使用者之间的委托关系,需要通过一定的合约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建立一种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实现高校固定资产效用的最大化。(1)建立全过程的核算和管理体系。(2)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监督体系。(3)建立可行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当然,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必须改革现行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执行、报告制度,引入科学的编制方法和编制手段,全面反映高校办学活动的绩效、成本和责任,树立全新的资产管理理念,努力构建与高校办学活动相适应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配置合理、运作高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6.加强审计监督,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

审计部门在积极配合财产管理部门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同时,要严格地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计职责。特别是对大型仪器设备实施效益审计,设备的采购及各类基建项目要实行公开招标,降低采购(建设)成本,及时发现和处理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使高校固定资产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7.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方法和手段,应用现代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以充分发挥他们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

8.加强对容易造成固定资产流失环节的控制,堵塞固定资产流失的漏洞,防止固定资产流失。

篇5

[关键词] 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效率

学校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和师生员工学习、生活的物质条件。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完善、资产流失等现象。通过开展学校内控制度评审,查找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的内部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和防止弊端的产生。

一、目前我国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完善,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在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在高校中同样存在。特别是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这一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高校固定资产主要用于教学、科研及与之相配套的服务。在购入时,直接列入学校当年支出,无需考虑经济回报,不象企业那样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进行补偿。这种固定资产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一些高校为扩大规模,盲目地扩大对固定资产投资。在固定资产配置时,也只想到拥有,而没考虑如何更好地使用。

结果造成:一方面,急需购置必要的资产设备;另一方面,出现大量的资产闲置,给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弊端。由于没有明确的使用责任制度,使用部门对资产的维护、保管并不能做到尽心尽责,导致资产的毁坏和丢失时有发生。当资产毁坏丢失时,由于没有严格的报废制度,使用部门常常不会及时报告给资产管理部门,使资产管理部门不能准确掌握学校的资产实际拥有状况。其次是购买与核算分离。由于资产的增加、减少、报废都是由资产管理处统计后,报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再根据统计数据来对全校资产进行财务核算,不能直接接触实物资产,导致核算数据不可靠。这些都导致了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等账实不符的现象,使财务数据失去财务监督和财务管理的作用。

2、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落后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是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固定资产的管理之中,使固定资产的管理更加有效、快捷、科学。当前,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比较落后,一是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意识淡薄。对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普遍存在重资金管理,轻实物资产管理;重购、建过程管理,轻后续日常使用过程中的管理等现象,更谈不上运用现代化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固定资产。二是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比较落后。“前清后犯,前查后乱”的现场比较严重。其主要原因是固定资产管理缺乏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帐、卡、物的管理各自独立,相互分离,没有一套系统把他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对每一项资产的管理仅限于从帐、卡上了解其购置时间、资产折旧、存放地点等基本内容。资产管理者从资产管理信息资料中无法了解资产的实物形态、维修情况等信息。

二、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

1、加强管理意识和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固定资产是主要资产之一,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固定资产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节约的意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加强组织领导,高校固定资产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实行固定资产管理效果与领导业绩考核挂钩,财政部门定期对单位固定资产使用、保值增值情况进行检查,将其使用效率和完好程度作为考核单位负责人政绩、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样才能有效的调动各层领导的积极性。同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权、利,建立健全完善的资产管理机构,用科学的管理机制来保障固定资产管理的运行质量。

2、改革现有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有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已不适应高校资产管理,所以改革资产核算制度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固有资产的管理水平,规范会计核算工作。一方面,建立固定资产盘库制度,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清查。通过不定期地清查,及时发现问题,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另一方面,会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对财会人员应定期进行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以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强财会人员的高度责任感,端正工作态度,在财务入账时认真审核,与资产部门加强沟通,确定行之有效的方法,将资产视同资金管理,及时与资产部门核对,确保账账相符。

3、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学校对于房屋、建筑物应当做到合理使用,注意维修保养;对于专用设备,要制定操作规程,维修保养和交接制度,定期检查维修,以保证固定资产经常保持完好可用;对于一般设备,应妥善维修保养,合理调配,并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对于图书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归类整理,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防止图书的损坏和丢失。学校由于教学等业务活动的需要,可以向其他单位租入某些固定资产使用。学校所有固定资产不得借给个人,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当无故损坏、丢失的要照价赔偿。

4、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

伴随着全国高校规模的日益扩大,学校固定资产在容量、数量以及类别上大幅度扩容。如果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继续采用传统的人工纸质记录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显然十分烦琐、耗时、效率低下、出错率高。所以,高校财务处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

总之,高校应当不断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健全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巩固清产核资的成果,彻底堵塞固定资产流失漏洞,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及增值。

参考文献:

[1]陈诗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2]周训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困境及出路[J].教育财会研究,2008;2

篇6

关键词: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新会计制度

近年来,由于国家各级政府加强了对高校的投入力度,高校也在不断的扩大招生规模。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的固定资产需求急速增加。学费的增长及政府的投入使得这几年来高校资金相对比较充裕,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近年来各个高校的固定资产规模扩大了不少。国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日益重视。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购建缺乏科学的规划论证

自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开始大学扩招。很快大学的宿舍,教室,实验室都不够了。许多省市都在郊区建立了大学城用于大学的扩建,现如今几乎所有的公办普通高校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校区。至2012年4月,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今后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至此高校停止了本科生的扩招。据2015年《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称去年大学的录取率为74.3%,毛入学率为40%,已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然而近年来高考人数却成逐年下降趋势。2008年1050万,2009年1020万,2012年915万,今年略有提升也只940万人。研究生虽未停止扩招但从2014年起研究生的报考人数也在持续下降。众所周知,人口的低出生率,大学毕业生的低就业率等原因,高考人数还会继续下降。目前有些三本院校已出现招生人数不足的现象。随着招生规模的相对稳定甚至下降高等院校规模已出现拐点。今年国家实施高校学科“双一流”工程,高校自身也存在着重新洗牌。对于这一趋势,应引起各个高校的关注。对于基础建设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否则基础设施在建成以后极有可能出现使用率低下甚至闲置。现今高校的基础建设不仅缺乏前瞻性甚至缺乏整体规划。最典型的就是教师公寓。学校的新校区大多建在郊区。学校周围配套设施跟不上。在未解决配套设施的情况下,很多学校又将教师公寓建在新校区。建成以后,因为社区配套设施跟不上,居住新公寓的教师面临买菜难,孩子上学难,就医难等一系统问题,不得不重新在外租房,致使新建公寓闲置多年。再者就是实验室。因对使用者的需求考虑不足,教学楼建成以后,实验室临到使用时发现问题重重,实验室所需的特殊环境要求得不到满足,不得不大规模改造甚至重建。新校区土地面积不够合并校区困难,学校不得不开设班车,教师尤其是公共课教师上课几个校区来回跑。林林总总这些问题也造成基础建设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的严重浪费。

(二)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现象严峻

高校中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也是相当严重的。造成高校中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缺乏监管,二是制度引诱。由于科研经费的管理为项目制。如何使用科研经费项目负责人有着极大的权限。财务部门大多只是对合法性,合规性进行控制,而不便对其合理性进行管理和引导。在我国科研经费大多数是各级政府拨付,虽然结题时会有结题审计,但对于合理高效使用科技经费方面是无法用审计来监管的,而学校方面又对此动力不足。项目负责人出于各种原因对固定资产重复购置,而此种行为就处于无人监管的境地。而另一方面,科研经费管理的某些不合理性也是造成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的重要原因。科研经费申请时由项目负责人提出预算。由于项目负责人大多并不精通财务,编制一份合理的预算对于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再则高校评价体系使得高校重视科研项目的申请,轻视经费使用。一个学校基金项目的申请数甚至直接会影响到学校排名。是否能申请到国家基金影响到一名教师是否能评上高级职称,能否申请到高级别的国家基金直接能决定一名教授在学校的学术地位。现今国家发放科研经费可谓政出多门,国家基金委,教育部,各省教育厅,国有企业等等。这就使得科研经费出现多头申请的情况。到了结题时,经费用不完又害怕结题时经费结余过多而被收回甚至问责,出现重复购置固定资产的情况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固定资产使用率低

固定资产使用率低下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高校购买固定资产的经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国家各级政府拨付给高校的经费。这类经费主要用于购买教学设备和实验室建设。高校使用这类经费购买固定资产的管理方式一般是由院系上报预算,学校财务部门统一预算审核后将经费下拨给院系,由院系在预算范围内提请购买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购入后也多由院系使用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使得固定资产购买后各个院系资源独享,对固定资产的共享缺乏动力。加之学校没有一个部门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调节。固定资产在院系之间缺乏共享,闲置设备缺乏调剂,使用率当然也会很低。另一种经费来源是教师的科研经费,一些用于科研活动的固定资产往往是教师的科研经费购买。主要用于教师个人的科研活动。对这类经费购买的固定资产通常由教师个人在经费预算范围内自行购买自行使用自行管理,因为没有相应的制度进行引导和鼓励,教师们在报废前几乎将其视为私有物品,基本没有共享的情况,使用率也同样很低。

(四)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手段落后

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相对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设备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院系相互之间信息共享程度不高。财务部门只管核算,设备管理部门只管购置和发放,院系的使用情况不清查就不清楚。在新会计制度以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失真的情况会逐步纠正。但管理手段不跟上,账面价值失真依然会存在。《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房屋建筑物按当年房屋建筑物固定资产总值的2%(50年折旧期)计提。设备按专用设备按8年.一般设备按5年,其他设备均按10年计提折旧。但具体到各种院校各种设备,情况又将会复杂的多,如果一概而论同样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二、新会计制度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带来的机遇

新的高校会计制度于2014年1月1日开始实施。该制度对固定资产部分做出了较大的修订。固定资产部分的修订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首先对高校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和类别进行了重新的规定,将高校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提升至1000元并将固定资产主要分为六大类,同时指出在忽略固定资产残值的条件下,对固定资产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其次提出将基建账与高校“大账”平行登记,并定期将基建账信息并入学校的“大账”中去;因建筑工程而产生的利息,归属于建设期间发生的,归入在建工程成本项目中。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对固定资产管理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使会计信息更真实,更全面。对学校更好的管理固定资产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依据。基建账与高校“大账”并账之后更利于学校利用预算管理和控制基建工程。固定资产提取折旧后会相对比较真实的反应固定资产的现在价值,为固定资产建立共享平台和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数据基础。

三、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制定固定资产中长期管理规划

在国家实施高校学科“双一流”工程之际,对于基建工程方面学校应尽快组织一个专家组对学校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发展进行一次总体的,全面的评估,认真的制订一份中长期的规划,对学校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基建项目做一份中长期的预算。这份预算应该是一份科学的详实的细致的预算。学校每年的年度预算中基建方面的预算将以此为基础进行微调。基建项目应严格执行中长期预算,不在预算中的基建项目,原则上不应新建。进行过一次总体的,全面的评估学校管理层就会对学校的总体情况,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更理性的认识。有一份中长期的预算,学校的基础建设就会减少很多的盲目性。基建工程中的种种问题大多数都是源于预算问题。预算不合理,预算制定时过于粗糙,执行不规范,造成预算流于形式。严把预算关,才能使基建工程财务管理得更好。合并校区也是势在必行的,校区合并以后一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开支,二来也方便了师生的科研教学活动,方便了学校的管理。校区合并工作仅凭学校一已之力是很难做到的,还需多方争取国家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在合并校区中土地置换,建设生活配套设施等等工作都离不开相关政府部门的帮助。

(二)防止使用科研经费对固定资产重复购置

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提取折旧,使固定资产在账面上反应了相对真实的价值,这一点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供了很大便利,使管理人员仅从账面上就能对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参与对固定资产购买的合理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要扼制固定资产人为重复购置现象还应建立一套既人性化又监督到位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对于科研经费的发放于政府层面应统一由一个专门部门负责。在学校层面,财务人员应全面参与到科研经费管理中去。在科研经费申请之初,帮助教师和科研人员进行合理的经费预算。国家科研经费发放部门也应有专门部门进行经费预算合理性审核,做到合理发放,从源头上防止科研经费的浪费现象,防止固定资产的人为重置。在学校层面应利用执行新会计制度的时机,对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大清查,摸清学校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折旧制度,为今后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打下基础。在今后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学校应利用好预算和审批权限,对固定资产采购的合理性进行管理,避免固定资产的不合理采购。对科研经费结余应制定好相关政策,做好引导工作,引导科研人员在今后的科研活动中合理使用,细水长流,万不可一收了事。

(三)建立固定资产共享平台

在整个学校层面建立一个固定资产共享平台,使固定资产能做到最大限度的使用,使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达到最大化,这是高校目前固定资产管理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一个固定资产共享平台能使学校各个院系,各个部门互通有无。教师们也可以在这个共享平台中互通有无,以节省科研经费。当然仅仅建立一个共享平台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要在制度上鼓励和完善共享机制,能让各个院系,部门甚至教师能在共享机制中实现共赢。只有当制度相对完善了,共享平台才能真正的有效的运行起来。固定资产的共享不仅是校内各个院系和部门之间,在一定条件下,也要与社会共享。例如,班车,学生宿舍,校医院,校内宾馆,食堂等等,都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对社会开放服务的。

(四)加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现今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依然比较落后,各个管理部门信息共享不足。高校应大力推进信息化管理,建立本校固定资产的数据库。建立信息化管理以后,各个部门能够比较清晰的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固定资产的使用人,责任人。这样就会大大减少固定资产大清查所需次数和范围,大大减少大清查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使固定资产的很多管理常规化。例如固定资产的报废。固定资产提取折旧以后,固定资产到了报废年限,设备管理部门因与财务部门共享了相关信息,不需要查账就能在信息平台上看到,能够及时到固定资产使用人处查看固定资产是否需要报废,如不需要报废的及时评估新的使用年限,需要报废的能及时进行报废处理。财务部门得到设备管理的信息就能够及时处理相关固定资产账务。建立固定资产的数据库也是为固定资产的共享提供管理上的依据和保障,使得学校不会因为固定资产共享造成管理上的混乱。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对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会计制度颁布已两年了,但很多学校执行得并不好,折旧未提,基建账并账不及时,学校执行新会计制度已迫在眉睫。在完成固定资产大清查以后,尽快进行学校固定资产现状的评估,建立起信息化管理平台,使学校固定资产实现价值最大化,才能帮助学校教学,科研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周青.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实思考[J].行政事务资产与财务,2016(01).

[2]李雪玲.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会计核算问题的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4).

篇7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高校固定资产包括由学校占有或使用、在法律上 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土 地、房屋、图书、仪器设备、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是高 校完成各项教学和科研任务的物质基础,也是衡量高 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准。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 存在着监管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 低、资产价值失真等问题。如何正确分析高校固定资 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 高资产使用效益、促使其保值增值、防止固定资产流 失、是当前摆在高校资产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非常重要 的任务,对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固定资 产管理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 健全,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管理体制混乱,缺乏统一 协调;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会计核算不规范等问 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长 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重钱轻物、重供轻 管”的问题,一般都比较重视钱的管控,对钱变成物后 就疏于管理,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实际 上是对资金使用效益的延续,固定资产管理失之以软、 失之以宽。另外,高校的固定资产主要是通过国家财 政投资建设而成,长期以来高校无偿地使用固定资产, 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也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导致了 部分高校、职业院校负责人,对固定资产管理和教育成 本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次,不少高校领导忙于 学校的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忽视了高校固定资产管 理工作,导致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手段 落后、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从而造成高校普遍存在着 重钱轻物、重购建轻管理、公物私用、重复建设、资源浪 费等问题.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固定资产流失严重。固定 资产流失不仅是国有企业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同样 在高校中也有类似现象。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没有 理顺,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执行监督不力,高校固定资产 流失状况令人堪忧。首先,资产损毁报废制度不健全.

    由于在院校资产购入只登记资产原值,没有按资产使 用年限计提累计折旧,资产损毁报废随意性比较大,特 别是对一些通用办设备,如计算机、摄(照)相机、电 视、空调等,往往没有到使用年限就予以报废,随意比 较大,有的甚至公物转为私有。由于单位没有规定严 格的资产报废审批程序和权限,部分固定资产管理部 门超审批权限处置资产,导致固定资产流失。其次,随 意改变资产用途。部分拥有固定资产使用权的二级单 位私自对外出租、出借学校的房屋、设备、仪器等进行 经营活动,所得利益归部门所有,谋取小集体利益,但 其耗损维修费用却由学校承担,造成学校资产流失.

    再次,对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缺乏管理。某 些部门对转为经营性资产的固定资产不按有关规定进 行评估检查,对出租、出借、转让的固定资产不按规定 办理资产出租、出借、转让手续,甚至也不收取使用费 用,使得固定资产被经营单位无偿占有和使用,高校资 产投入得不到合理的补偿。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也 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资产的保值增值,造成固定资产 的流失.

    (三)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管理不到位.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的是以账物分 管为原则的分类归口管理模式。如后勤管理部门管理 房屋、建筑物;图书馆管理图书杂志;设备处管理设备 仪器;财务处负责固定资产价值核算。而各职能部门 又分别归不同学校领导分管,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缺 乏一个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权力集中的综合监督协调 部门。造成固定资产实物流动与财务核算相脱节,职 能管理部门与各教学、科研等占有使用部门相分离的 状态。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最终导致高校固定 资产普遍存在帐实不符、家底不清、资源浪费,资产流 失等问题.

    (四)会计核算不合理,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 价值。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仍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 核算方法,反映在固定资产核算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合 理的地方,造成高校财务报表中普遍存在着虚增资产、 成本核算不真、资产更新资金不足等问题。根据高等 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只核算原值,不计提折 旧。高校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仅设置“固定资产”、 “固定基金”两个对应的会计科目核算固定资产的增 减变动,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除了清理报废外,入账后 数据一直不变。由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只反映历史 成本,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并使 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余额不能反映其客观情况,从而 导致虚增净资产。[1]这种会计核算方法既违背了会计 核算的配比原则,也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

   

篇8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固定资产; 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8-0021-01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意识薄淡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下思维定势的影响,一直认为高校是专门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存消费性事业单位,不同于生产经营企业,非生产经营资产占主导地位,固定资产无偿使用,不需计提折旧、计算盈亏和进行价值补偿,只需注重需求,无需注重其使用效益,缺乏成本效益观念,对国家投入形成固定资产的地位、作用及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受传统教育管理思想和模式惯性的影响,不少高校领导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上,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致使部分资产长期闲置,得不到充分利用,浪费流矢等现象严重。

(二)管理机构分散,体系不合理

长期以来,高校固定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行政管理权三位一体,缺乏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的运行机制。高校管理中所有者“缺位”,没有人真正关心国家财产的安危,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出现“谁都管,谁都管不了,谁都负责,谁都负不了责”的无序状态。而现行的教学仪器设备、房产建筑物、图书资料分别属于设备处、后勤管理处、图书馆等职能部门管理,实行多个部门分头管理,各自代表学校行使管理职责,管理分散,相互之间的关系无法协调,缺乏管理的系统整体性和协调的全面权威性,提供的信息难以反映学校固定资产全貌。所以,在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的来源和使用日益多元化、复杂化的情况下。高校如不专门设立固定资产的统一管理机构和完善的管理体系,必定会造成资产管理的混乱。

(三)高校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资产从货币形态转化为实物形态,制度约束即由强转弱。通常,高校货币资金的管理制度系统规范,收支严格,由财务人员专业管理,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发生差错概率小;而固定资产管理,由于类繁量大,管理环节多,具体管理人员自身素质较低及更换频繁等原因,相关的管理制度难以及时完善。部分高校虽然也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但有章不循、违章不究、执行不利的情况还时有发生;还有部分高校制度陈旧过时,难以操作,形同摆设,流于形式,失去应有的规范约束作用。

(四)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

目前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采用手工记账,或者刚刚开始尝试使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数据有陈旧和静态的特征,不能及时反映资产的存量分布和动态变化。这已经不能适应高等学校固定资产高速膨胀的实际,也大大落后于高校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如何有效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等诸多问题,缺乏必要的办法和手段。

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首先,学校领导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切实加强和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提高办学效益的手段和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目标,提高领导层管理意识;其次,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政策、法规的宣传和学习,使广大教职工统一思想,彻底纠正“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错误认识,积极配合,主动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努力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再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应常抓不懈,应将相关工作成果纳入考核,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提高工作积极性,使之常规化、科学化规范化。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的保证。高校作为资产管理的主体,应尽快理顺管理体制,建立一个固定资产管理的常设机构,实行归口统一管理,健全从上到下,层层负责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内容包括土地、房屋建筑物、图书资料、实验教学实习设备等各类资产,运用健全的组织体系和科学的管理机制来保障运行质量。对价值很高、对教学科研非常重要的资产,应由资产管理部门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并随时关注其使用情况和维护情况;对于价值较高、对教学科研有重要影响的资产,资产管理部门应定期检查其使用情况和维护情况,这两类资产应列入年末资产清查的必查项目。其他价值较低、重要性一般的资产可委托使用部门进行管理,年末清查时由使用部门自查,资产管理部门随机抽查。

(三)健全高校资产管理制度

加强高校资产管理,必须改革现行的高校资产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健全固定资产的购置审批、验收管理、保管使用制度,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内部稽核制度,做到账、卡、物相符;制定固定资产报损、报废和有偿调拨、租赁抵押等制度。结合目前高校实际,在资产管理中,要特别注意加强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管理,统一政策,统一管理,实行有偿使用,对用于经营的房屋、仪器设备等,事前要经过评估、界定,以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此外,要加强对闲置设备的调剂管理,使闲置的固定资产合理流动,共享资源,做到物尽其用,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尽可能地提高其利用率。

(四)采用新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实现资产的动态管理

借助计算机网络优势,建立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体系,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事后监督为事前审查和实时监控,逐步形成对资产的投入需求、形成方式、调节使用、审核报销、计价核算、处置报废的监控模式,使固定资产从需求、购入、使用直至报废都处于制度的严密监督和管理之下。同时借助网络优势,实现固定资产“账、卡、物”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实时管理,从而保证固定资产“账账、账实”相符。

1. 以校园网、互联网为依托,建立实时运行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为保证“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配备该管理系统所必需的物质装备,包括专用服务器等有关系统运行的物质装备条件,建立完善的网络应用管理终端系统。

2. 建立一支高素质、懂专业、会管理的队伍。对校内各单位资产管理人员进行重新认定,配备能胜任的、综合素质好的管理人员,开展系统应用基本操作、规章制度、管理要求等各方面的培训工作,切实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并建立岗位责任制,从资产的购置、使用、保管到转让、报废,进行不间断管理。

3. 建立规范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基本信息数据库。按照“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用的规范要求,系统、全面、规范地建立固定资产使用单位数据库、固定资产使用单位保管人员数据库、固定资产存放地点数据库。

4. 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跨校区并网应用,将原来分散管理的校区、后勤经营服务单位、社会力量办学资产全部纳入系统管理。

总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涉及多个部门的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而有艰巨的工作,高校应全面规划,科学决策,加强对固定资产购置的计划和控制,合理调配调剂余缺,进一步挖掘内部潜力,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更好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一锦.国有资产流失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篇9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

随着国家、社会对高等教育的不断加强,校区建设日益庞大,高等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也逐渐突出。其设备成本较高、配置地点不集中、使用时间长、使用效率不高、使用灵活性不强等问题,都使高等院校固定资产管理难度增大,高校的固定资产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防止固定资产的不正常流失等都是高校管理层应重点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法、提高工作素养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提高高校固定资产利用率。

1分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创新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现固定资产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要有合理、高效、符合高校自身情况的管理制度。现在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固定资产的管理主体不明朗。由于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都是公办制的大学,适应了向国家“伸手要”的习惯,这导致高校管理层对固定资产抱着重视投入、轻视管理的思想意识,这对有效管理固定资产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其次,高校固定资产缺乏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虽然现在的固定资产都是数字化管理,但由于部分管理人员缺乏这方面的技术,因此,固定资产管理大都停留在账本管理层面,即账物管理层面。但学校在构建固定资产时,是一次性计入“事业支出”,资产不提折旧、成本核算不准确等问题致使账目虚增固定资产总额,与实际固定资产价值不相符。且由于高校面积广,分支机构众多,致使固定资产在盘点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间接导致“账实不符”的现象。种种问题都告诉人们创新管理制度迫在眉睫。第一,具有多个校区的高等院校要明确各个下属单位的关系。以校财务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为主体,各个学院为二级单位,学院下属的各个部门为三级单位。这样层层管理有助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层次性。第二,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学校应设立校级固定资产管理监督委员会,对高校内各学院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在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中让学校固定资产处于“管控当中”。第三,在内部控制方面也要有所创新。比如在固定资产日常保管方面,各个学院的管理部门应做好对账工作。学院固定资产总账与明细账要账账相符,学校层面的总账与明细账要核对相符,当然,实物的抽检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样不断的检查中可及时检查出固定资产的真实状况,有利于高校管理固定资产。

2设计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优化管理方法

高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设计合理、高效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其可以由学校教师自己设计,也可以请专门的企业为学校设计,还可以购买市面上成熟的管理系统。相关管理人员可将学校采购的设备数量、哪个校区哪个部门的配备设备数量、设备单价成本、运输路径等信息进行一个系统化的记录,更可以在学校采买下单时就进行记录。这样集购买、安装、维修、折旧、报销等为一体的信息系统集成化管理,可以使校园固定资产处于一个实时监控的状态。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让固定资产由以往的静态管理发展为动态管理,更可以防止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出现,有助于学校实现切实管理固定资产。另外,在校园中也不难发现有些设备的使用效率低下。这时就可以引入“固定资产绩效考评机制”,结合固定资产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三大性能综合考评设备是否有必要进行再次购买。如现在很多学校引入了“校园一卡通”,将以往的“多卡制”换成“一卡制”。因此需要许多的校园卡一体机,但买回的校园卡一体机数量是否合适就不能判断。这时可以根据绩效考评模式,判断校园卡一体机的数量是否合适或放置地点是否合适。比如有些地点过于偏僻、或者是学生不太可能在这里使用校园卡一体机,根据一段时间的考评可以准确判断出这台机器放置在这里是否合适,或者是哪些地点还缺乏校园卡一体机。如此就可以有效控制固定资产的成本,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在高校经费日益紧缩的今天,控制固定资产成本,将固定资产最大化利用也是高校管理部门重点考虑的问题。

3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提高工作素养

由于高校的固定资产数量众多、使用时间较长、配置地点也非常分散。因此这很考验各个岗位上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如思想意识、技术水平。在思想意识方面,高校应树立管理工作人员高尚的道德情操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只有思想端正了,行为才能加以约束控制。且要树立责任意识,不能将思想仅仅停留在“保管”固定资产上,还应考虑如何合理配置固定资产等问题。在技术水平方面,人们知道现代的信息系统管理与以前的账目管理有很大分别。工作人员平时接触的“工作伙伴”是计算机。这对一些资历长、年长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来说,进行计算机管理就会显得很陌生。在加上固定资产是短期内不会发生较大变动的资产,管理人员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就会大打折扣。所以,针对以上两种情况,学校应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对培训进行考核。

主要参考文献

[1]安晓红,郭兰英.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创新[J].商业经济研究,2009(25).

篇10

关键词:高校 固定资产管理 对策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教育事业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的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教育经费连年递增,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固定资产也成倍增加,资产管理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高校校舍的新建、办公设备的大量添置,使固定资产日益增多,有的新添资产达到几千万、上亿元之巨。但在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它严重阻碍了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并影响着资产的保值、增值,成为资产流失的一大隐患。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问题

部分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不强,使用环节漏洞较多,存在着重采购,轻维护的现象,未能及时清账核对,致使账实不符,管理上的失误,造成部分固定资产流失。

1、条块分隔,管理模式落后

我国部分高校现仍沿用旧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设备管理多重视价值管理,重采购、轻管理、轻维护,在设备使用中各部门缺乏沟通,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致使有些新置设备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加之,在市场经济下,人们多重视经济效益,部门设备管理又多为兼职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了部分固定资产的流失。

2、管理意识不强,资产家底不清

不少高校的领导对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不强,措施不落实,流于形式。有的高校对固定资产长期不盘点,资产家底不清楚,以致于有些资产已不存在,而领导却一无所平知,或知道也不及时处理。有的高校主要领导在离职时,不办理资产移交手续,“新官”接手的家底不清,旧账不理;长此以往,积累的问题会越来越多,且责任也难以分清。

3、基础工作薄弱,执行制度不严

从近几年资产审计发现,总账、明细账与实物没有严密的对应关系,账多实少,部分资产不知去向。执行资产管理制度不严,账面数与实物数长期不核对,从而导致账账不符、账实不符。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使管理变得力不从心

高校机构改革以后,资产管理部门的人员编制被压缩为过去的1/4甚至1/5,面对数倍增加的固定资产,清产核资变成了一项令人望而生畏的巨大工程。而且在快速发展当中以为强调了规模发展,忽视了自身内部的基础工作,没有及时的做好内在资产清理,导致检查时帐物不符的情况时有发生。

2、事务繁忙对固定资产管理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高校不断扩容的情势下,领导们工作千头万绪,往往注重在抓关键的教学科研质量,疏忽了对固定资产的严谨管理,虽校有分管部门在管理不同资产,但关系仍然没有理顺,相互间交叉的管理工作较多,没有很好的梳理和细分。

3、不完善的制度造成管理不规范

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对于资金使用管理是较严的,但对实物资产管理的政策法规不够健全、有些还不配套,管理规定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不好执行;有些规定过于原则,不便操作。同时,一些高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对资产的购置、验收、入库、使用、报废、内部转移、转让出售等环节缺乏制度约束,随意性较大。

4、缺乏相应的专业管理人员

受人员编制影响,一些高校没有专职资产管理人员,大多数是由后勤人员兼职,财会和资产管理知识不足,不能完整准确地登记、核算资产。有些高校的基建工程竣工多年,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及时进行工程决算,长期挂在往来和在建工程等科目上,其资产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5、对资产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

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与内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有很大关系。快速发展中监督力度下降,由于力量所限,加之资产管理工作点多、面广、量大,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不够。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1、加大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

如今的行政事业高校资产变动日益频繁,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能停留在原来的思维模式上,要加大管理力度。领导要重视起来,校主要领导要关心此事,落实分管领导责任制,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校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要按规定建账设卡,定期进行清理盘点,对损毁、丢失、低价出售的要追究,长期无偿占用的要收回,做到账实相符。有专职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选派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的同志来担任这项工作,加强资产购置、验收、入库、使用等方面的管理。

2、改进固定资产管理方法

网络化管理应该是管理的发展趋势,设想可采用某高校编制的固定资产计算机网络管理软件,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固定资产总账设在财设处,服务器设在设备科,实行网上管理;系、部、处各部门依据设备主管部门给予的权限,可在网上时时进行设备数据的输入、修改、打印账目、打印验收单及卡片;向主管部门提交设备报废、丢失、转出申请;财务部门与设备部门可在网上时时对账,并指定专人管理。坚持每年对账一至两次,作到账账相符。

3、完善二级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