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学习规划范文

时间:2023-09-12 17:18: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的学习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的学习规划

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化归思想;应用分析

一、化归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体现

1.化归思想方法体现的结构性

初级中学数学分为代数和几何,我们将这两部分内容教材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可以将蕴含在其中的较为零散的化归思想提炼,得到有序的知识结构网络。

代数部分分为数的运算、式的运算和方程三部分,数的运算部分,利用化归思想在小学加法基础上使加、减法统一得到代数和的概念;利用化归思想在乘法的基础上使乘法、除法得到统一;利用化归思想引入绝对值将有理数化为算术数的运算。式的运算部分,利用化归思想用字母代替数,根号中含字母的无理式、根号中不含字母的有理式和分母中不含字母的整式均可通过已学知识掌握。而方程的运算部分,等号连结代数式得到方程,不等号连结代数式得到不等式,利用化归思想方法将其化为式的运算,从而得到整式方程、分式方程和无理方程。利用化归思想可对整个初中代数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间的关系,更好地掌握代数知识。

2.化归思想方法体现的条理性

初级中学数学教材中充分体现了化归思想的条理性。例如,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中在小学数学的基础上引入了负数,开始进行有理数的运算。第二章在第一章的基础上利用字母表示数引入了代数式。此后,学习5x、-3a2b等数与字母的乘积的单项式,ab+3mn等单项式的和――多项式。只有学生明白字母代表数及代数式的意义后才能进行整式的学习。随后学习分式,而分式的运算思路正是通过化归思想把分式运算转化为整式运算。这样一环接一环的条理性在教材中还有很多,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整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归思想。

3.化归思想方法体现的层次性

初中数学教材的安排体现了化归思想方法的层次性。教材的最基础内容包括有理数、代数式、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和一元一次方程。平面图形首先是三角形的学习,随后学习了图形的旋转、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正是对三角形的进一步拓展。式的运算中,先是学习了整式,后又学习了分式,分式正是对整式的进一步深化。随后又学习了代数和几何的结合――函数,学习了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这正是对函数的进一步延伸。可见,化归思想方法蕴藏在教材中,我们应该充分领会教材中的化归思想,做到深入浅出,引领学生由简到繁领悟、掌握化归思想。

二、化归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根据学科特点设计化归思想方法的教学

我们许多教师认为学生会做题就可以了,没有特别注重数学思想的教授和讲解,只是教授学生具体的做题方法和步骤,这种做法影响了学生对数学思想的认知和理解,不利于学生长远的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思维是一种不同于其他思维的抽象性思维,教师无法用直观的图形将其表示出来,因此,造成了教学过程中对数学思想的忽视,也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小学数学由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因而教材的安排和其体现的数学思想停留在较为低级的阶段,而初中数学由于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因而教材中初步安排了一些数学思想的教授,特别是此阶段化归思想具有一定的基础性,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特点设计好课程,把原有知识和现有新知识联系起来,这是一个长远、连续的规划,要求教师从整体把握教材。

2.精心设计训练,提高化归能力

教师不但要从思想上重视数学思想的教学,更要从行动中注重数学思想的训练。数学思想的理解和掌握离不开习题的练习。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习题,使学生在练习题的训练过程中,培育、掌握化归思想方法。例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典型例题,让学生运用化归思想解题,这对提升学生的化归能力和创新思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利用动态思维,深化对化归思想的认识

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多元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指导学生根据问题本身,利用动态思维,思考问题的本质,指导学生整理化归过程,深化对化归思想的认识。

比如,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先证明圆心在圆周角一条边上的这种特殊情况,对于圆心在圆周角内部和外部的一般情况都是转化成圆心在圆周角一条边上的特殊情况来证明。

已知:在圆O中,弧BC所对的圆周角是∠BAC,圆心角是∠B0C,求证:∠BAC= 1-2∠B0C.

分析圆周角∠BAC与圆心0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1)圆心0在∠BAC的一条边AB(或AC)上,

(2)圆心O在∠BAC的内部,

(3)圆心0在∠BAC 的外部,

在第一种位置关系中,圆心角∠BOC恰为∠AOC的外角, ∠BOC =∠CAO +∠ACO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而∠OAC是等腰三角形(OA=OC=半径),即∠CAO =∠ACO,推出∠BOC =2∠CAO,也即∠BAC= 1-2∠B0C.这种情况很容易得到结论;在第二、三两种位置关系中,我们均可作出过点A的直径AD,将问题转化为第一种情况,证得结论。

以上的例题我们可以看出利用化归思想解题时,具体方法不一定相同,但可以在待解决的问题和已解问题之间架起一个联系的桥梁,这就是我们反思的关键。因此我们在学习中要不断地构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4.注重化归思想与其它数学思想的结合

数学思想方法是相互依存的,化归思想作为众多数学思想中的一种需要其他数学思想方法的配合。例如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将数与形相互转化,平面直角坐标系充分体现了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我们以下题为例,说明化归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的结合。

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8,0)、B(0,6)、C(0,-2),连结AB,过C作直线l与AB交于P,与OA交于E,且OE∶OC=4∶5,求PAC的面积。

解:由C(0,-2)得OC=2

OE∶OC=4∶5

OC= 8-5 ,E(8-5,0)

设过A、B两点的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则可得知

y=- 3-4 x+6

同理可求直线l的解析式为 y= 5-4 x-2

由AB直线和l直线可得P(4,3)

由此可求得AE= 32-5

SPAC= S PEA + SECA =1-2×32-5×3 +1-2× 32-5×2=16

学生掌握的数学思想越多,对数学问题的认识越深刻,解决数学问题的速度越快,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我们要运用新课标理念,认识化归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通过对学生认知特点和教材的分析,系统巧妙地探究化归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可达性;评价;初级中学;空间布局

Abstract:However, with the rapid urban developing speed, changes on both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affect the spatial efficiency of middle school. Out of this consideration, this research is designed for a quantity evaluation as to optimising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middle school.

Keywords:accessibility;evaluate;middle school;spatial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11-0046-03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教育作为关键性的知识产业将继续起着奠基和主导作用,全社会将更加关注和重视教育这个城市基础资源,而城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也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变化。目前,中学用地不断盲目地以扩大面积建设新校区,以其来改善空间布局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然而城市土地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资源,这种单一的方式,导致土地使用效率不能充分发挥,造成了用地闲置和浪费。

因此,如何科学评定现今存在的城市中学布局规划,如何使其在传统规划中的定性结论更具说服力,更具科学的量化分析结果做支撑,便成为我们急切要找寻和探讨的一个任务。

鉴于传统规划中关于初中布局规划一项的局限性,笔者认为可以将Gis信息系统这种新技术用于此类规划,具体做法我们以武汉市武昌区初级中学布局规划为例来探讨一下此类方法的应用。

1方法的介绍

1.1根据影响中学布局的各种因素,选取影响空间布局规划的评价因子――覆盖率因子和距离因子。

1.2结合Gis新技术的运用,根据各评价因子选取相对应Gis中合适的分析模块――arcgis中的缓冲区分析和空间分析中的临近性分析。

1.3利用选取的两个评价因子通过新技术模块的分析,得出可达性结论,评判出该规划的优劣。

2实例研究说明

2.1武昌区初级中学空间布局规划介绍

1980年以前,中学在校生规模呈迅速增长的特点,1980年以后,受适龄人口变化影响,中学在校生规模呈波动下降的特点,但入学率却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来,我市中学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中心城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已达到98%。总体来说,武昌区有初级中学42所,在校学生39121人;初级中学用地57.2hm2,生均用地面积14.62m2/生。根据武昌区划分的7个教育片区,具体各片区学校分布如下(表1)。本次关于武昌区的城市初级中学的问题研究也是按照这7个片区为单位进行分析探讨。

2.2覆盖率因子分析

首先我们先定义服务区与非服务区,主要是指从需求点到供给点的距离在指定范围(这里指定范围为合理的服务半径1000m)内需求点的集合称为在服务区内,反之则为非服务区。针对我们这次研究,简单点说就是在武昌地区,以各个学校为供给点,其依照道路走向,在服务半径为1000m范围内所覆盖到的居民点,这些居民点的集合我们认为是属于服务区范围内,不在这个缓冲范围内的我们则称做非服务区。

然后按照之前划分的教育片区为单位,统计每个片区内在服务区与非服务区范围内的居民百分比,这样就可以比较直观的显示,该片区的学校设施服务半径是否合理。具体过程由下面说明:

(1)整理绘制武昌区现状图,包含初级中学设施点、道路,以及居住地块信息(如图2)。

首先就是运用Gis技术做的以初中学校点出发,服务半径为1000m的缓冲分析,图中蓝色的点为学校设施点,这些点的处理过程为现状的学校边界通过查找中心点,将其转换为点状数据。然后依照道路系统做半径为1000m的buffle分析所得。

(2)接着将两张图在arcgis内叠加,将属性内容处理结合在一张图纸上。也就是划分出服务区与非服务区,如图3所显示。

图中红色的为在1000m缓冲区内的居民点,也就是在学校服务范围内的居民点的集合,蓝色地块为非服务区范围内居民点的集合,也就是应该新建学校设施的区域。

(3)最后一步,将服务区范围内的居民点与人口密度图进行叠加,按照教育片区为单位统计,计算出覆盖率数值。

结论:根据国家标准,公共设施的服务半径是与人口密度相对应的。在有效的初中学校服务半径范围内,覆盖率百分比越大,意味着该设施服务了更多的居民,也就是可达性越高。

从统计的数字来看,每个片区覆盖率基本都过半。W2,W3,W5,W6, W7区的覆盖率超过或者85%,而W1,W4却低于这个比例,很明显这两个区的设施服务水平不够,需要提高它们的可达性。总体来说W2,W4,W6学校布点过多,属于重复浪费资源,可以考虑拆除合并等,而W1,W4从表2可以看出是局部资源点布置过多,但东边却不在服务范围内,也就是缺少学校点,应当增加学校设施点。

2.3距离因子分析

这里的距离是指从需求点到供给点的出行距离,也就是居民点到各自最近的学校所需要经过的道路距离。通过统计各教育片区内到最近设施点的出行距离来衡量,数据结果得出平均出行距离、最远距离,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设施分布是否合理。

具体评价过程为:

(1)将居住层添加各教育片区属性值;

(2)将居住层栅格化,按照片区名这个属性字段栅格化,分解成一个一个固定大小的cell,由于地块面积较大,cell的大小定为10m*10m。这样我们就得到以不同片区名为属性的居民点的栅格图形。

(3)将点状的学校设施分布图在整个武昌区范围内进行空间分析。在arcmap中,利用空间分析功能中的straight distance进行操作就得到各设施点有效距离栅格图(此栅格的单元cell大小也统一定为10m*10m)。图4给予学校设施点周围任何一处一个最近距离值,也就是将设施点周围的单元cell分配到各自最近的设施点,任何cell到各自设施点都赋予一个道路距离值,并且此值唯一并是最小的服务距离值。

(4)将居住栅格图和赋予距离值的栅格图叠加,并进行统计。

将居住栅格图以每个cell为单位,与赋予距离值的栅格图叠加,这样居住的每个cell就含有两个属性:片区名和距离值。在arcmap中的空间分析工具里的zonal statistics,进行mean平均距离的统计,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结果(如表3)。

结论:我们可以从表3中看出,各片区的平均出行距离都在1000m以内,基本合理(可以从图5柱状图中直观看出)。但是最大出行距离这个指标看,只有片区W4为1000m以内为992m,属于最优化的布置。片区W1,W2,W3,W6,W7最远为1600m左右,这种情况也属于合理范围内的,因为实际情况中不可能片区每个点出行距离都在1000m之内。惟独片区W5最大出行距离为3653m,平均距离为978m接近1000m,也就是说这个片区有部分居民上学十分遥远,不符合合理的公共设施服务范围,因此该片区内初中点布置过少,需要适当增加布点来改善可达性。

3结论与展望

通过本次实例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初级中学这样的基础设施规划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新技术来做方案的评定和优化,使得我们的规划更具有精确的量化指标支撑,进而更科学地制定城市基础设施的布点规划。

参考文献:

[1] 李沁 谢慧.城市中小学布局结构探索[R] .实际项目文本,2003.

[2] 杨玉环.GIS进行邻近性分析的方法及应用[J] .测绘学院学报,1997,(4).

篇3

[关键词]:初中 语文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形成

在新课程标准中规定:应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语文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文学修养,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然而当前,在初中语文教学期间,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学工作者进行深入思考并解决。以下简要针对其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一、自主学习的概念

自主学习指的是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知识探索与学习。一般来讲,自主学习可以被划分成以下三方面内容:其一,计划、安排自身的学习活动;其二,检查、评估自身的学习行为;其三,调节自身的学习活动。通过自主学习,学生们可以更深入的记忆相关知识点,并且提高教学效率。

二、当前初中学生在自主学习语文知识期间存在的不足

(一)教职人员自身观念较为落后

因为受到以往教学模式的作用,很多初中语文老师在讲解课程内容时,依旧严重落后的教学方法,以内容讲解为主,学生被动的进行背诵、记忆,并且教师在评估学生期间也仅依据成绩来判断,忽视了教学的内涵。例如:教师在讲解文言文知识点期间,采用的流程为:先为学生讲解文言文字词,然后带领学生逐句分析内容。此种教学形式教师占据了主导地位,长此以往,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当遇到问题时,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就感觉无从下手。

(二)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动机较弱

主动希望获取知识的心态被成为求知动机,如果学生们具备较强的学习动机,则会更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然而当前,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期间,很多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较弱,仍停滞在“要我学”的阶段,无法对学习内容产生积极性,将学习行为单纯的是为听课--完成作业的过程,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

三、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自主能力措施

(一)转变教学思想

对于初中语文老师来讲,其自身的教学观念对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自主性有着重要作用。想要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教职人员就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活动,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初中语文老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的观念,同时将此观念同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期间,问题需要由学生找寻,规律需要由学生总结。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应结合课程标准及教学情况,合理设定教学任务,同时多采用鼓励、表扬的语言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教师在讲解“送东阳马生序”课程时,因为其篇幅较长,文言词较多,如果采用以往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容易产生厌恶心理,对教学质量造成影响。所以,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培养学生们的自主能力。教师先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画出不懂的词句,理清文章的大致内容;之后进行小组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最终,老师将剩余的、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从而加深学生们的记忆。

(二)增强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动机

增强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动机对推动自主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就会以饱满的热情与精力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所以,建立良好的学习动机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动力。在初中语文教学期间,老师应帮助学生树立主人翁观念,提高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独立性,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自信,进而更好的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三)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规划

想要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就需要让学生制定明确的规划,唯有有了方向与目标,学生采能够向着这一目标进行学习。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规划的重要性,然后帮助学生找寻自身的优点与不足,设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规划,教师从旁给予建议,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发展。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制定每一周、每一个月、每一个学期的规划,并监督学生完成,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从而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们创建的学习规划应具备伸缩性与灵活性,进而为学生留存一定的发展空间,更好的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伴随着现今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并发挥了良好的效果。常言道: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应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进而更好的发挥学生们的自主观念。例如:教师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程时,就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网上找寻一些鲁迅先生三味书屋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然后再引入语文知识讲解,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例如:教师在讲解“丑小鸭”课程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同名的动画片--丑小鸭,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之后在课程讲解结束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将课文内容改变成同名话剧,进行表演,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更主动的进行知识探索,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及需求标准相应提高。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在进行教学期间,应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紧跟时展的步伐,同时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因此,对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与形成进行研究是值得相关工作者深入探讨的事情。

参考文献:

[1]于翔.家庭情境下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2]金静.深入分析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初中),2013(02).

篇4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 英语学习 衔接

初高中英语学习的有效衔接是高中生快速适应高中英语学习的关键,对于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优化英语学习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初高中学生在身心发展、知识结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固有区别以及初高中英语学习的内容、重点、方法等方面的客观差异,都直接影响着初高中英语学习的有效衔接。英语学习过程是认知的过程,对于英语学习过程的认识和反思是元认知理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现实应用。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相应的学科知识,更要教会学生科学掌握相应的元认知策略,并引导他们将元认知策略巧妙地应用到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来,不断促进初高中英语学习的有效衔接。目前,国内外对元认知策略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大多数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将元认知策略应用到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中的研究还很罕见。

一、元认知和元认知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H.Flavell)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了“元认知”的概念。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就是个体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是对认知的认知。

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作为一个主动的个体,有意识地使用元认知知识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的安排、计划、监控、调节和评价,并不断优化学习方法和过程的策略。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为三类:计划策略、监控(注意)策略和调节策略。计划策略是指学习者个体对学习目标加以科学规划,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效预习,对学习过程进行适当预设,对可能的困难做好充分预见。监控(注意)策略主要是指学习者个体结合学习实践,对学习过程加以密切关注,对学习内容进行科学解读,对学习检验做好合理监控。调节策略与监控策略有关,是指学习者结合学习实践的需要,在计划策略和监控(注意)策略的基础上,对学习过程进行合理调整,对学习内容进行再次解读,对学习方法进行不断优化。值得一提的是,元认知策略总是和认知策略一起发挥作用的。认知策略是学习内容材料必不可少的工具,有助于我们将新信息与已知信息整合在一起,并且存储在长时记忆中。元认知策略则是监控和指导认知策略的运用,有助于我们估计学习的程度和决定学习的过程。

二、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现状及成因

当前,虽然愈来愈多的高中英语教师开始重视对学生进行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指导,学生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现状仍令人担忧。陈明丰在《新课程下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研究》一文中指出“高中英语教师关注到了衔接,但真正做的衔接工作却不是太乐观。”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当前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思想上有认识,行动上无落实;二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衔接的指导缺乏系统性;三是学生的学习衔接实践带有随意性。

导致当前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升学压力转移了师生双方的注意。尽管师生双方都已明显意识到初高中英语学习是存在差异的,是需要做好衔接的,但是升学的压力转移了师生双方的注意力。师生都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新内容的传授和学习上,集中在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上,集中在如何取得更高的分数上,无暇顾及不能带来分数直接提升的初高中衔接问题。其二,办学分离淡化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初高中办学分离的现状直接淡化了初高中英语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双方对学生群体的共同分析研究少了,双方分享教学反思的机会少了,双方探讨教学衔接的实践也少了,也就必然影响到对学生的衔接指导。其三,教材脱节影响了学生学法的延续。初高中教材在编写体系、环节设置、材料选择、重点呈现等方面严重脱节,影响了学生学法的延续。其四,教法单一导致了学生学法的单一。高中英语教师在教法上的墨守成规,使得原本就不主动参与多样学习活动的学生个体在学法上毫无创新,依然是延续着初中阶段的学习方法。

三、元认知策略在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中的应用

高中起始阶段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元认知理论与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积极结合,将元认知策略贯穿于英语学习的全过程,在计划策略的应用中合理规划阶段学习,在监控策略的应用中不断优化学习过程,在调节策略的应用中不断反思学法创新,尽快完成初高中英语学习的有效衔接。

1.运用计划策略,合理规划阶段学习。高中低年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元认知策略中的计划策略,对阶段学习进行合理规划,强化衔接意识,并在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能力预设的规划中不断做好初高中英语学习的衔接。

(1)在规划中促进自觉衔接。学生在对学习进行阶段性规划时,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做好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要把学习衔接作为高中起始阶段英语学习的目标之一,要充分认识衔接学习对于高中英语的可持续学习的重要意义,形成做好英语学习衔接的自觉愿望。高中学生要正确对待做好学习衔接与应对高考压力之间的关系,不可因为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而转移了对学习衔接的注意。

(2)在规划中做好内容衔接。高中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时,要充分认识到初高中英语在教材编写、教学内容、重点设置和考点呈现等方面的不同,要着重关注初高中英语学习内容的衔接。以音标和句子成分划分为例,尽管音标和句子成分划分在当前许多地区已经不是初中阶段的掌握要点,学生进入高中后依然要主动地规划这两块知识的学习,否则会严重影响后续的习得效果。

(3)在规划中预设能力衔接。对初高中英语能力要求的认识,也是学生在规划学习时的关键。学生要在制订学习计划时,对高中英语能力的要求有足够的认识,对高中阶段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合理的训练规划,突破初中阶段的简单模式。高中阶段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词汇扩充能力提出了相对很高的要求,致使许多学生在起始阶段难以适应。如果学生在元认知策略指导下,将上述能力定为阶段训练目标,不仅可以尽快适应高中英语学习,还能为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2.运用监控策略,不断优化学习过程。高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要在元认知策略的指导下,将监控策略应用于优化学习过程的实践中来。在监控策略的指引下,学生通过开展自主性学习,做好被动式习得与自发式习得的衔接;通过开展合作性学习,做好摄入型习得与探究型习得的衔接。

(1)开展自主性学习,做好被动式习得与自发式习得的衔接。被动式习得与自发式习得的衔接是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重要内容。初中阶段,由于学生在年龄结构、认知水平、学科理解等方面的原因,英语学多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表现为强迫背诵、频繁默写和经常检测等方面。进入高中后,学生要时刻监控学习过程,有意识地开展自主性学习,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尝试自发式习得,做好被动式习得与自发式习得的衔接。

(2)开展合作性学习,做好摄入型习得与探究型习得的衔接。合作性学习对学生的组织能力、集体意识有较高的要求,初中阶段尝试开展的合作性学习也往往是停留于形式表面,初中学生的英语习得模式大多是教师“授予”基础上的“摄入”模式。到了高中,随着英语知识的丰富、语法结构的复杂和文化元素的介入,学生要主动在监控策略的指引下,优化习得过程,通过小组学习、交流学习等合作性学习模式,尝试建构探究型习得模式,做好摄入型习得与探究型习得的衔接。

3.运用调节策略,不断反思学法创新。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并创新学法是高中生区别于初中生的显著特点。在英语学习中,高中低年级学生应在元认知理论的指导下,活用元认知策略中的调节策略,对阶段性英语学习不断反思,提炼并积累有益做法,发现并改进无效学法,不断进行学法创新。根据高中英语在能力要求、内容连贯和考查方式的变化,学生尤其应该在记忆方式的转变、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应试技巧的提炼上不断调节,加快初高中的学习衔接。

(1)在调节中实现记忆方式的转变。记忆方式的转变是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关键,也是影响高中阶段后续英语学习的关键。初中学习的“强应试”性导致学生在词汇与重点结构的学习上客观形成了“强迫记忆”或“突击记忆”的短效型记忆方式。高中学生刚刚入校时,大多沿袭了这种机械模式,比如,在晨读课时无声默背单词,在外语课前拼命抢记课文等,其目的只是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初中式”默写检查。高中阶段,学生在词汇学习时应更多关注词汇的构成规律、词形的变化逻辑和形意的比较习得,在语篇学习时也应更多关注语篇的逻辑联系和句式的实际运用,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应用的实践中记忆。

(2)在调节中开始知识体系的建构。建构知识体系是高中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在内容上的直接要求。学生在初中时,并无知识体系的概念,也不会去比较不同学习内容之间的异同,只是通过记忆、练习等方式强化对零散知识点的习得。与初中阶段不同,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思考,发现并掌握相关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才能应付形式多变的考查要求。以句法学习为例,高中学生在初中阶段宾语从句和状语从句习得的基础上,要建构包括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强调句型等在内的综合体系。

(3)在调节中尝试应试技巧的提炼。当前,应试结果依然是衡量高中起始阶段学生英语学习衔接情况的重要指标,应试技巧的提炼也就成了当前教育模式下的客观需求。学生进入高中后,结合高考英语考查题型的要求,应该在习得过程中不断调节应试技巧。高中英语在听力理解、单项选择、完形题空、阅读理解、任务型阅读和书面表达等分项上均形成了不同于初中的“构题模式”,初中阶段的应试技巧已不能适应高中阶段的现实需要。因此,学生必须在元认知调节策略的运用中,结合对学习过程的监控,不断适应新的题型,不断提炼新的应试技巧,才能完成初高中英语学习的有效衔接。

学生将元认知策略应用于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依赖于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关于“元认知理论”和“元认知策略”的科学灌输,对英语教师在学法指导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认知的策略,更要引导学生加强对认知策略的认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英语习得过程中开展经常性的元认知活动,不仅可以做好学习衔接,而且可以尝试开展反思性学习,对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明丰.新课程下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03).

篇5

从初中阶段进入到高中阶段,在学习上要跨上一个较高的台阶。为了顺利地跨越这一台阶,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以新的、不同于初中的学习方法,学好高中的课程。一个人确立自己的理想并不难,难得是有一个为实现理想而攀登的规划和决心。为此,制定一个高中三年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写下了这份高中三年学习计划书。

(一)高中六个学期的分析和自我目标

为实现以下规划必须做到:树立信心,满怀激情,走好成功第一步。切忌盲目激情,要有计划分步骤的学习,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

1、高一上半学期是一个初中走入高中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最主要的目标是:积极适应各科老师的教学方法,迅速吸收新知识,同时稳住脚跟,一步一个脚印地进步。所以我这个学期的目标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适应、稳定。

2、高一下半学期是一个适应后的寻求及养成期期。这个时期由于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能力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因此对各学科特点有了一定掌握。这个时期的主要目标是:重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循序渐进地、有规律地学习,全面发展,形成自己的优势学科。简单来说就是:养成、规律。

3、高二上半学期是一个定位起飞期。此时,高中生活早已适应,学习方法、习惯已经成熟,所以,这个时期就要开始有所突破。这个时期最主要的目标是:进入一本梯队。

4、高二下半学期是一个稳步发展期。有了高二上半学期的起飞和突破之后,又要开始稳住脚跟了,这时要全面地、客观地看待自我和他人,毕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时期最主要的目标是:稳定自我水平,基本确定自己在年级的学习地位。

5、高三上半学期是一个扎实复习期。经过高二的认知后,自己的学习地位也稳定下来,不再轻易后退。就要完全静下心来稳扎稳打地复习。此时也要注意调整心态,摆正主观态度。时刻保持新鲜的自信心、坚韧的性格。不要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履行自己的计划,做到步步为营。

6、高三下半学期是一个加速冲刺期。可以适当地做些拔高。要全面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查缺补漏,扫除残敌,不留后患。还有此时心理素质也很重要。时刻摆正心态,注意情绪的变化,做到自我及时调整,自我鼓励和认定。就如爱迪生所说:“自行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篇6

【关键词】中职教育;会计专业;适应性学习

适应性学习是指学生自身根据内外学习条件的变化结合自己学校的需要,努力调整自身的学习心理和行为,使其与不断变化的学习条件和学校环境相协调,并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心理能力。学生从初中进去中等职业知识学校后,职业教育的特点对他们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进入中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没能考上普通高中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能力较差的一群学生,学习习惯差、对学习兴趣低。培养中职生良好的适应性学习能力有着其显著的自身特点。

一、初中教育与中职教育的区别

初中属于业务教育阶段,属于基础教育阶段。从生源上来说,初中生都是小学应届毕业生,而中职生基本上都是没能考上高中,在初中阶段学校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初中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虽说也有实验、实践等联系实际的环节,但其目的仅仅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掌握理论知识,着眼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传授。而职业教育则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岗位所需的动手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教育时刻与训练相结合,因此将技能训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讲究边教边干,边干边学,倡导知识够用为原则,缺什么就补什么,实践教学的比重特别大。在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上,初中教育是根据学科知识体系的内部逻辑来严格设定的,而职业教育则是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或能力要素为核心来设计的。就职业教育的专业而言,可以说社会上有多少个职业就有多少个专业;就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而言,也是通过对职业岗位的分析,确定每种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或素质体系,再来确定与之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初中教育着重点在于学校环境中的学术能力与学业成就,一般都以高中的升学率来评价教学质量;职业教育没有升学压力,着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工作情景中的职业能力与操作技能,为学生以后的职业打下基础。

二、中职会计专业新生适应性学习的特点

正是由于职业教育与初中教育在各个方面有着比较大的区别,中职生在适应性学生上有着自身的特点:

(一)学习信心弱,学习动力不足

总体上说,中职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在初中时往往被认为是“差生”或者“后进生”,他们对学习没有自信,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动力缺乏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不足,没有成就感,学习自信心较低,对未来没有规划,无抱负,认为自己在课程学习能力上的不足是既定的、无法改变的,进入职业技术学校不能给自己带来进步和成功。即使有一部分学生仍然想学,但却控制不了自己,自觉意识和自控能力较差。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进入中职就没有前途而人生态度消极,并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倾向,甚至开始出现各种道德问题,不讲诚信,打架斗殴,违反校纪校规的现象不断出现。

(二)对专业认识不足,兴趣低下

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初次面对自己的专业会表现出陌生的感觉,很多学生在当时选专业时都说家长帮着做决定的,有的人不知道会计到底是要干嘛的,或者简单的认为会计就是记账的。学生对会计这个专业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甚至部分学生认为就是我爸妈让我来学的。有的学生一开始接触到自己的专业兴趣比较兴奋,对专业课的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觉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学习热情慢慢降低,成绩也出现下滑。

三、中职学生适应性学习指导策略

(一)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校生活

1.积极与学生沟通,给予学生关心

中职生在初中时大部分成绩不理想,不是能赢得老师“欢心”的学生,学生对老师也都比较敬畏,甚至对老师的敌对情绪比较重。大部分学生又都是第一次住校,会在学习、生活上有种种的不适。对于刚入学的新生,班主任要尽量利用机会跟每位新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表达对学生的关心。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奋斗目标,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和关心。

2.加强班级管理,培养良好班风学风

班主任在新生第一学期,一定加强班级常规管理。班主任可以利用每天早自习、班会时间,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手册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言行,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习惯。同时,要加强班级的组织纪律,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一个团结互助、积极向上、具有良好班风、学风的好班级,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同时,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参加各种社团实践及学生会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制力。

(二)转换学习方法,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中职学校教学模式主要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以及理解为主的应用型学习方式,注重提倡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实践性学习,强调理论知识运用和实践动手能力,减少单纯接受式学习和记忆为主的学习。但中职新生都已经习惯了中学时代“看管式”学习模式,不适应较宽松的中职学习模式,在学习上不够积极主动,自我管理松懈,对自学课程无所适从。因此,教师需要培养新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积极鼓励学生拓宽获取知识的途径,从而尽快地适应学习生活。上课的时候,也要多采用鼓励的方式,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要耐心讲解,帮助学生树立能学懂、能学会的信心。

(三)提高学生会计专业意识

1.注重会计专业学生的入学专业教育

中职学生的入学教育,不单单是要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更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在会计专业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学校可以请专家开展各式讲座,在第一时间将会计职业意识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使他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并热爱自己的专业。也可以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切实感受企业的氛围,感受会计这份职业。

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入学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要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掌握着企业重要的财务信息,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学校教育中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杜绝学生弄虚作假、等行为。

入学专业教育还应帮助学生明确在校的各项考证考工任务,明确学生的目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积极性,更能帮助学生顺利毕业,达到双证融通。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对中职的学生来说,单纯的理论讲解会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也不符合职业教育的需要。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校应大力开展实训实验,仿真单位经济业务的实际处理流程,让学生承担不同的会计角色。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体验会计的工作内容和责任,迎合企业实际用人的需要。

3.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中职生毕业以后大部分学生都要踏上工作岗位,教师在入学的第一年就应该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一旦学生有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那么,其职业生涯规划会帮助其进行个人的自我全面定位,了解自己的特点和兴趣,根据自身条件如能力、性格和社会资源等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估,进而确定自己的目标。学生有了自己的目标后,还要鼓励学生朝着自己的目标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做最好的自己。

总之,我们应该根据中职生适应性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充分尊重学生,用“以人为本”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学生,逐步排查中职生在学习中的障碍,重塑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实现从初中生到中职生的华丽转身,使学生获得学习和技能的双丰收,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苏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中职一年级会计专业学生适应性学习指导策略的研究》课题编号130502175。

参考文献:

[1]宋战伟.中职生学生适应性研究与对策[J].魅力中国,2010年5月上(总)113期

篇7

以前读初中的时候,会觉得比较轻松。因为初中学的知识都比较浅,除了偶尔对某些问题需要深入讨论之外,基本不会遇到很深的问题。但要知道,上了高中,我们面临的问题不再是那么简单和具体,高中是我们在思维上的一个飞跃,我们必须要抛弃以前的定向思维,而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解决问题。起其根本所在就是:相对初中的学习,高中的学习跨越了知识和能力两大台阶。高中的知识内容与知识结构与初中相比出现了两个飞跃: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提高。在能力方面,高中的学习对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抽象概括思维能力、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自学能力等等都要求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

从初中阶段进入到高中阶段,在学习上要跨上一个较高的台阶。为了顺利地跨越这一台阶,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以新的、不同于初中的学习方法,学好高中的课程。一个人确立自己的理想并不难,难得是有一个为实现理想而攀登的规划和决心。为此,制定一个高中三年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写下了这份高中三年学习计划书

(一)高中六个学期的分析和自我目标

为实现以下规划必须做到:树立信心,满怀激情,走好成功第一步。切忌盲目激情,要有计划分步骤的学习,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

1、高一上半学期是一个初中走入高中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最主要的目标是:积极适应各科老师的教学方法,迅速吸收新知识,同时稳住脚跟,一步一个脚印地进步。所以我这个学期的目标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适应、稳定。

2、高一下半学期是一个适应后的寻求及养成期期。这个时期由于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能力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因此对各学科特点有了一定掌握。这个时期的主要目标是:重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循序渐进地、有规律地学习,全面发展,形成自己的优势学科。简单来说就是:养成、规律。

3、高二上半学期是一个定位起飞期。此时,高中生活早已适应,学习方法、习惯已经成熟,所以,这个时期就要开始有所突破。这个时期最主要的目标是:进入一本梯队。

4、高二下半学期是一个稳步发展期。有了高二上半学期的起飞和突破之后,又要开始稳住脚跟了,这时要全面地、客观地看待自我和他人,毕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时期最主要的目标是:稳定自我水平,基本确定自己在年级的学习地位。

5、高三上半学期是一个扎实复习期。经过高二的认知后,自己的学习地位也稳定下来,不再轻易后退。就要完全静下心来稳扎稳打地复习。此时也要注意调整心态,摆正主观态度。时刻保持新鲜的自信心、坚韧的性格。不要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履行自己的计划,做到步步为营。

6、高三下半学期是一个加速冲刺期。可以适当地做些拔高。要全面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查缺补漏,扫除残敌,不留后患。还有此时心理素质也很重要。时刻摆正心态,注意情绪的变化,做到自我及时调整,自我鼓励和认定。就如爱迪生所说:“自行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二)我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预习

预习最重要的是能发展我们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要在测览教材的总体内容后再细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同时适当地一些课前的习题练习,逐步了解知识点。这样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又为听课“铺”平了道路,形成期待老师解析的心理定势;这种需求心理定势必将调动起我的学习热情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2、听课

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捷径,老师传授的是经验证的真理;是老师长期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精华。我制定的听课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A) 做好课前准备,即预习。精神上的准备十分重要,保持课内精力旺盛,头脑清醒,以及对探求知识的极大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

B) 集中注意力。思想开小差会分心等一切都要靠理智强制自己专心听讲,靠意志来排除干扰。

C) 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不要做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作老师的合作者,学习的参与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对老师的讲解积极思考。结论由自己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而得,会比先听现成结论的学习效果好。

D) 在听取公式定理的同时充分理解、掌握老师的解题方法,学习思路。

E) 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即不能忽视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开头,往往寥寥数语.但却是全堂讲课的纲。只要抓住这个纲去听课,下面的内容才会眉目清楚。结尾的话虽也不多,但却是对一节课精要的提炼和复习提示。同时还要注意老师反复强调的部分。

F)做好课堂笔记。笔记记忆法,是强化记忆的最佳方法之一。笔记,一份永恒的笔录,可以克服大脑记忆方面的限制。俗语说,好记心不如烂笔头,因此为了充分理解和消化,我必须记笔记。同时做笔记充分调动耳、眼、手、脑等器官协同工作可帮助学习。有选择的记笔记,记录经典例题。

G) 注意和老师的交流,听课要与老师有目光的交流,提问式交流,都可以促进学习。

3、作业

作业是提高思维能力,复习掌握知识,提高解题速度的途径。通过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达到巩固检验自己的目的。完成作业时,一定要做到独立完成,去形成自己的一个独立的思维习惯。

4、复习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学过即习,方为及时。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我计划的复习要求是一下几点:

A)课后回忆,即在听课基础上把所学内容回忆一遍。

B)精读教材。对教材理解的越透,掌握得越牢,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

C)整理笔记。对课堂笔记及时的完善,勾画出疑点,寻求同学老师的帮助。

D)看参考书。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应考能力。

E)单元复习的要求:

a) 本单元(章)的知识网络;

b)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应以典型例题形式将其表达出来);

c)自我体会: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应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三)总结

篇8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 纵向衔接 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纵向衔接的实施策略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螺旋上升,突出实效;纵向衔接,立体实施。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

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一.组织学习,系统提升

1.学习理论,提升自我修养。研究初,组织教师系统学习了诸如《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开发》《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方式》《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与实践》等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理论、实践方面的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反思日记。

2.研读教材,树立全局观念。

研究初,组织教师系统研读了初中七至九年级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材料,另外研读了小学、高中尤其是小学六年级、高中一年级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树立实施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全局观念。

二.全盘整合,突出重点

本研究重点为七至九年级各年级间的衔接,课题组在系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做出了科学规划。人教版教材“七~九年级”36个“综合性学习”单元,内容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大致区分为六个版块:自然探究,艺术探究,社会探究,生活探究,学习探究,历史人物与动物探究。课题组成员基本每人负责一至两个板块的设计。通过这六个板块的有效教学设计,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通过自主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另外,在实际操作中,经常组织教师展开同级、不同级间互相听课、观摩学习,互动交流,还组织不同年级间学生的互相交流、观摩学习。

三.互相交流,突破难点

由于小、初、高三个学段的相对独立性,此研究的难点为三个学段间的纵向性衔接。课题组采取的措施为在作为实验校的小学、高中与本校三校领导的协调支持下,三校教师、学生展开了交流沟通、衔接提升,以使纵向衔接得以顺利实施。

1.组织校际间教师的交流沟通。课题组安排教师在系统学习教材的基础上,与小学、高中教师定期不定期举行学习沙龙,一起研讨学习、反思交流,组织教师互相听课,观摩、交流。如组织初中教师听六年级、高一年级,六年级教师听七年级综合性学习课。

2.组织校际间学生的交流沟通。经常组织小学生到初中、初中生到高中参观学习,交流沟通,观摩、参加一些诸如故事会、朗诵赛、联谊会等活动,让高一级学校学生给低一级学校学生举行讲座、演讲、经验交流等形式的活动。组织一些校际间的联欢活动。

3.建立制度保障,增强实效。将校际间学生教师交流沟通情况、成效计入教师业绩考核档案,作为工作业绩的一部分,从制度上保证此项工作的开展,使之不流于形式。

四.层层推进,螺旋上升

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由于学生在年龄、认知、心理方面的差异,呈螺旋上升之势。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从设计理念、形式、内容等方面,亦应呈螺旋上升之势。有差异、有重合,更有提升。每个学段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小学段重点突出趣味性、知识性,活动容量相对小,形式比较单一,尽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尤其突出其趣味性,让其在玩中学。多搞一些如故事会、猜谜语、成语接龙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初中学段主要突出能力性、创新性,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其语文素养,培养其创造性能力。活动形式上,多搞一些如演讲赛、征文竞赛、朗诵赛、课本剧、社会调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高中学段重点突出思辨性、审美性。由于学生的思维已较成熟,世界观、审美观已初步形成,在活动开展上,尽量突出其思辨性、审美性,多搞一些如演讲赛、辩论赛、文学创作、语文沙龙、调查研究、语文专题等活动。总之,在三个学段分别突出各自特性,使之层层推进、螺旋上升的基础上,总体又突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综合性、活动性、语文性的特点,亦即突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三位一体的设计理念。这样,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纵向衔接也便落到了实处。

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有效教学

我校初中语文有效教学通过完善管理,坚持多维学习。广大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通过与其他姊妹学校相互学习的方式,利用听课、说课、评课来强化有效课堂,通过常态课、达标课、探究课、示范课、公开课等课堂模式,不断展示来加快教师的新课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建构速度。大家一致认为,有效的课堂就是要改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要树立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观念,谋求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态性课堂。简而言之,有效的课堂就是要有效果,就是要教学有序,要在有限的40分钟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要动性,向40分钟要效率。

我们学校主要从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入手,努力构建有效课堂。这不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还改革了原来的校本教研制度。我校是在同行们相互促进下进行校本研究的,在锻造有效课堂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下面是我校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一些教学策略的尝试,笔者将冒昧与各位同行进行分享与交流。

首先,我校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管理实行学案导学,坚持导与学并举。近年来,我教研组实施学案导学双并举的教学策略,要求每个教师按照导学、导疑、导思、导练、导创的指导思想设计常规教学的教案、学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按照自主、探究、合作的新课程理念来设计导学案。因此,教案侧重于在如何教,学案侧重在于学生如何学。在坚持双案并举教学合一的模式下,学校要求按新课标进行第二次开发,将教学的重心下移,把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策略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教的有效性,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的主动性。

其次,精心设计语文课的教学导入,有利于提高课堂效能。精彩的导入是有效课堂的良好开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教师一定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只有充分利用好导入,学生才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充分地展示自己学习的状况,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如果精心设计好课堂导入,就能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所学的知识充满了好奇心和期待感。在课堂教学导入中,教师要克服如下问题,即在思想认识层面上重视“入”而忽视“导”;在观念层面上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生;在素材层面上选材不当,脱离实际;在形式层面上单一,缺乏变化。

第三,在讲授中务必要精讲精练,讲练结合。教师要避免以讲代练、以讲代思,在知识的重点、难点上,要多引导。在重点内容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和解决问题基本策略的形成过程中,要多主动引导学生的参与思考与表达,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允许学生大胆的回答。在课堂中,老师要对学生所凡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要及时反馈,这样才能提高讲的针对性和练的有效性。在现代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鲜活,从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想象更加丰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不断成长,体验到知识带来的快乐,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认同、内化相关的知识。

第四,教师要帮助学生主动构建学习过程,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因为这是整个有效课堂的核心。初中语文教学不应当只关注上课语言的精彩,课堂的生动,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在有效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三个主要特征:即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参与的情况,要不断了解学生课堂中参与的数量和质量,学习的时间和效率,整堂课要张弛有度。在探究上,要把老师的引导转化为学生的自觉的体验与感悟,让学生敢疑、善疑,敢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合作上,要让师生、生生对话成为整个课堂的主旋律,教师要善于整合各种资源,使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第五,师生要随时进行总结和反思,这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环节。教学实践表明,师生对每堂课的反省相当必要,学生只有适时地进行自主的总结和反思,才能将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方法内化成自已的东西,因此,教师务必要留下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我们倡到学生学前反思,学中反思,学后反思。我们要通过教学反思来分析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从而将教学、研究与校本教研有机整合起来。

篇10

>> 遂宁市及其周边地区高中生公民意识调查报告 初中生公民意识调查分析 初中生活假想调查报告 初中生公民意识的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 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调查报告 武夷山市初中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调查报告 初中生化学课堂笔记调查报告 初中生佩戴红领巾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现状的问卷调查报告 初中生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研究的调查报告 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初中生补课情况的调查报告 初中生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报告及良好方法的总结 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养成问卷调查报告结果分析 初中生军事基础和军训意向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关于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蒙授初中生汉语文近义词学习现状的调查报告 对大学生网络公民责任意识状况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报告 高中生择业倾向调查报告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2-04-13.

[3]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兰州:西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

[4] 韩慧.济南市公民意识实证调查:现状、成因与对策.山东青年政治学报,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