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12 17:18: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药行业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了加强精麻药品的管理,确保用药安全和社会稳定,我院质量管理部门于6月20日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了督查,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杜绝精麻药品流入非法渠道。
1、严格执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法规的规定,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临床使用,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参加“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权考核”,合格者方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处方权,处方权按通过医院HIS系统设置对应权限,定期对处方进行考核考评。
2、医院为门诊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患者建立“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专用病历”,留存建档,专人保管。
3、严格检查考核、加强组织管理、督促对麻醉药品的管理实行“五专”即:“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帐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的工作落实。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购入、储存、发放、调配、使用实行批号管理和追踪。收回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空安瓿由专人负责计数、医务科、保卫科共同现场监督销毁,并作记录。
医疗文书书写:
1、继续组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加强医患沟通告知。各科室进一步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强化法律意识,使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和要求,严格执行各种规定。要保持病历的严谨性,保证病历的时效性,注重病历的证据性。
2、经治医师要认真负责地写好每份病历,把好病历质量的自我控制关。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上级医师定期查阅下级医师的病历,及时修改审签。
3、各科质控组织在科主任领导下,认真对每份病历(包括运行病历和归档病历)进行检查和质量评定,对缺陷病历及时整改。
4、加强病历质量的考核和日常管理,进一步健全质量管理组织,充分发挥病史质量管理组织的作用,定期对住院病历的质量进行检查考核。
依法执业情况:
1、我院对《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实行了严格管理,从未进行过涂改、买卖、转让、租借。严格按照医疗机构许可证批准的诊疗科目开展医疗活动,从未开展违规禁止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开展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均通过市卫监备案。
2、我院在岗医护人员均取得相应资质和证书,执业地点变更率达到100%,我院从未超注册范围开展执业活动或非法出具《医学证明书》;也从未对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护士执业资格的人员给予处方权与处置权,或多地点注册的医师从事医疗活动,医院所有医护人员均挂牌上岗,并设立了监督栏和意见箱对外公开。
3、通过《上海市医师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试行)》专项培训,进一步强化了医院医师管理工作,规范了医师执业行为,提高医师自律意识,树立了医师执业红线。督促了医师依法执业,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保证了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从而推动医患关系改善,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行风建设、1+7方面
1、严肃开展自查,规范医疗收费
(1)继续完善健全医院内部收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和《医疗服务价格标准》,规范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内容,没有在国家医疗服务收费规定之外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和分解收费;实施医疗惠民政策,坚持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
(2)加强院内收费管理,完善信息价格管理系统,开展医疗服务价格专项检查,增强收费透明度;
(3)完善 “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严格执行药品招标采购,确保药品价格公开透明,有效降低药品价格。今年来,我院无乱收费现象发生。
2、严格执行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制度
深入纠正医药购销商业贿赂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严格执行整治医药产品回扣“1+7”配套文件,不断完善医院采购管理制度,我院完善修订了《xx医院药剂科药品采购制度》、《xx医院大型设备、设施采购招标制度》和《xx医院高值耗材和一次性用品采购招标制度》,医院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一律实行网上集中招标采购,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开院内使用的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全面实施药品购销“两票制”,我院对近期17种抗癌药未开展招标采购计划。
3、加强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长效机制
为继续推进纠正和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和医疗服务中收受“红包”、“回扣”、“开单提成”、乱收费等行业不正之风。
(1) 对照“1+7”文件梳理、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确保专项治理工作有效推进。全院动员共梳理制度18条,修改完善相关制度11条,新增制度7条,制订联合约谈、代表接待、自费药品审批、药品使用信息授权等相关流程5条。
篇2
论文摘要:薪酬管理制度对人力资源竞争的影响乃至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作用不容质疑。作为企业核心人物一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及留住他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本文从薪酬方面吸引、留住和激励优秀的医药行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探讨。
1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前中国市场医药已完全放开,竞争愈来愈激烈,医药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随着加入WTO,国际上最大的25家医药企业已经有20家直接或间接通过独资、合资、合作以及收购兼并等方式进入中国医药市场,这些国际医药大企业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先进的销售理念、技术研发、管理方法长驱直人、抢占市场,并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我国医药行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目前拥有医药企业近3500家,竞争非常激烈。医药企业要走出目前的困境,面临着两种重要资源的竞争:一是自身技术装备、资金实力的竞争;二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以下简称高管人员)的竞争。
薪酬管理制度对人力资源竞争的影响乃至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作用不容质疑。作为企业核心人物—企业高管人员,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及留住他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很多跨国公司已经把目光对准了中国。在这“春雨欲来风满楼”的季节,中国医药业已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寒意。
落后的销售理念、薄弱的资本实力、外资公司的业务抢夺和精英人才的纷纷“外流”,使中国医药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近两年来,中国企业界高管人员又不断出现震荡,使笔者对中国企业现有的高管人员激励机制产生反思。如何利用薪酬杠杆,吸引、留住和激励优秀的高管人员是薪酬管理的重要目标,也是目前中国医药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2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薪酬现状与分析
《中国企业家》杂志在2005年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薪酬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目前中央企业负责人平均年收人36万元,平均薪酬最高的是医药业。平均年收人超过50万元的行业有5个,依次为:医药68.6万;电力64.7万;汽车61.9万;冶金57.8万和地产57万。这五大行业也是近两年景气度颇高的行业。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行业的前景都比较好,由于薪酬水平与所在行业景气状况的相互关联性,中央企业的老总薪酬也随之提高。
调查还显示,大部分行业的央企负责人平均薪酬水平比员工都高出10倍左右。医药企业负责人平均薪酬最高,其员工的平均薪酬更是遥遥领先,达16.5万。相应地,其高管与员工的收人差距亦排在倒数第二位,为4.2倍一。
《中国企业家))还对对100家上市公司(随机抽取行业龙头企业和2004年新上市的公司)2004年高管平均薪酬水平进行了分析,医药行业以其良好的稳定性排名第四。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现在的大环境下,医药行业由于其较高的销售利润率和成本利润率,高管人员薪酬水平总体较高。但高管人员和普通员工的收人差距较小。这种较小差距的收人很难达到企业的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判断高管人员收人的公平性主要根据收人的“外部市场竞争力”和“内部差距。在医药行业,央企高管人员薪酬平均水平和跨国公司(中国区)以及民营企业相比,还是比较少的,这是缺乏外部公平;另外,医药行业的央企内部高管人员和普通员工收人差距仅为4.2倍,这与国外企业的最高层和普通员工的固定薪酬收人差距是20-30倍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内部公平很难保证,高管人员的个人绩效和对企业的贡献难以充分体现。
此外,对所披露的薪酬数据,没有区分“固定薪酬”和“变动薪酬”。这在一点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企业对高管人员长期激励的忽视,一方面说明我们高管人员薪酬在宏观上缺乏政策的支持,比如股票期权的限制和证券市场的治理等,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的薪酬也缺乏有效的管理,比如高管人员的绩效评价、公司治理的完善和薪酬制度的合理制定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但要总结以往的管理经验和教训,充分认清现状,还要从战略的高度出发,着眼于长远的目标,制定合理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制度。
3影响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薪酬的因素分析
影响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薪酬的因素很多,这里主要讨论以下因素。
3.1医药行业特点首先,医药行业是属于营利性组织,高管人员的薪酬一般是按照会计计量的绩效来确定;根据不同的企业类型(国有、外资和民营企业),每个企业的薪酬水平也会有所差异,一般是外资企业最高,民营企业次之,最后是国有企业。其次,由于医药行业发展潜力巨大,行业的景气度较高,因此,给予高管人员长期激励(股票和股票期权)以留住企业的关键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很重要。
3.2医药行业高管人员供求状况根据微观经济学的供求理论,一种商品如果供不应求,它的价格就会上升,反之,则下降。由于高管人员是特殊的职业阶层,这种人力资本的形成需要先天的自然察赋加上大量的后天教育、培训和实践的投资,因而决定了市场供给的有限性。但市场对高管人员的需求却在不断增长。虽然医药行业的人才结构是以销售为主要阵营的行业,但管理人才的缺乏也给医药行业参与国际竞争造成了阻碍,也促进了高管人员身价的提高。如果一个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达到了市场均衡,那么职业经理人的市场价格也会趋于稳定,企业在制定职业经理人薪酬时会考虑同行业的平均薪酬水平,以实现薪酬的外部公平,增加薪酬的市场的竞争力。
3,3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法玛(Fama)提出的证券市场效率理论认为,一个富有效率的证券市场,证券的价格会对任何能影响它的信息做出及时、快速的反应,股票价格既充分地表现了股票的预期收益,也反映了股票的基本因素和风险因素,所以任何人想通过这些有关信息买卖股票以获得超额收益是不可能的;3。高管人员薪酬体系中的长期激励效果都与股票市场效率存在很密切的关系。如果股票价格不能反映了全部与公司有关的信息,高管人员在获得股票期权奖励后可能得不到应有的收益。在健康的股票市场中,股票价格的波动,在客观上可以起到对公司进行评价的作用,也能反映高管人员的经营业绩。这样,企业在进行高管人员薪酬设计时,可以依据高管人员的努力所反映的实际业绩制定合理的薪酬水平。
3.4高管人员绩效评价高管人员的评价标准有会计标准和市场标准,市场基准原则具有较强的激励与监督作用,使经理人所追求的利益能够与所有权人的利益更趋于一致(Finkelstein&Hambrick,1989)。但是,研究显示高管人员较偏好采用会计标准原则,而所有权人较偏好采用市场标准原则(Gomez-Mejia&I3alkin,1992)`5。会计基准原则下,高管人员能够进行内部会计报表上的操作,提升其绩效表现;市场标准则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经济因素的影响,对于不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所有权人而言,市场基准原则相对而言更有助于他们监督控制经理人的行为表现。另外,非财务性指标虽难以衡量,却更能反映公司的经营绩效,也在高管人员绩效评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经理自身的能力、努力程度、创新、客户满意度等指标在多因素绩效评价模型中也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可以弥补财务性指标的缺陷。绩效评价的过程的科学性,专业的考核人员和规范的考核制度也影响高管人员薪酬的制定。
4构建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薪酬制度的建议
根据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薪酬现状及其分析,考虑到影响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薪酬的因素,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以构建中国化的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薪酬制度。
4.1增加基本工资在总薪酬中的比例,合理引入长期激励机制由于医药行业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行业,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如果没有发生大的危机,企业的业绩会处于一个平稳阶段,因此,股票期权的存在价值也就没有了,可以增加基本工资在总薪酬中的比重以满足高管人员的需要。但对于处于发展阶段的医药企业来说,长期激励机制是留住关键人才的重要手段。股票期权能使高管人员成为企业剩余的分享者,把企业经营成果在所有者与高管人员之间进行最优的分配,并由双方共同承担经营风险,从而诱使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理人做出符合所有者目标的行为选择,使经理人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与所有者效用最大化目标相一致,即实现二者间的激励相容。
4.2加快医药行业高管人才市场的建设一个有效的医药行业人才市场对高管有很强的激励约束效应。市场竞争和制度约束不但使得经理人的行为得到有效的控制,还促使高管人员努力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包括医药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道德素养等,通过市场的监督和制约,高管人员的目标函数也与企业的经营目标趋于一致,并自觉地维护自己的声誉,提升自己的市场价值,减少短期行为。这样,企业也具有了追求利润的经济理性。
医药行业人才的匾乏并不是短期现象。长期以来医药商业属于国家垄断行业,在制药行业大量涌人外企之后,医药分销业仍然没有开放。7年前中国刚刚开始对内开放医药商业,正式的对外开放是从2003年开始。封闭的环境使得医药商业长期停留在指定批发和门店销售阶段,自然不能吸引人才。要加快医药行业高管人员(包括生产管理人员、销售管理人员等高级管理层)人才市场的建设,必须完善相应的机制,比如人才测评机制、人才流动机制、信息流动机制和市场约束机制等。人才测评机制可以保证职业经理人人力资本价值的正确评价;人才流动机制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信息流动机制可以增加市场交易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市场约束机制可以减少人的非规范行为,从而减少成本。其中,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是内在统一的,缺一不可。约束机制强调的是内在的约束,而不是外在的约束。比如,具有激励性约束效用的股票和股票期权就是一种内在的约束,而那些制度或者契约都是外在约束,不能从根本上起到约束作用。
4.3加强信息披露程度公平性,提高证券市场效率信息披露的公平性对于上市公司就是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应具有充分性,并且其披露的内容对所有信息使用者来说是公平的。它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公司的会计信息必须充分、真实、及时地披露;二是此信息必须公平地披露给所有信息使用者。假设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中,某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能公平地在信息使用者之间进行披露,则每个投资参与者从该信息中获取的超额预期回报为零,在这种状态下我们认为会计信息的披露相对于投资者是公平的;反之某会计信息事先被少数人掌握,则他们就会利用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来操纵证券价格,谋取暴利而使另一些人蒙受损失,我们认为是不公平的。
证券市场的低效率主要来自于我国制度的缺陷,当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之时,制度建设的步伐却没有赶上来。作为制度建设的主体,政府有必要加大市场制度建设,增大市场容量,通过强制性制度变迁,力图缩减起步较晚的证券市场与发达国家的成熟证券市场之间的差距。市场自身发展固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政府是主要的推动力量,作为制度安排的主导力量,为了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的效率,必然要推进证券市场制度变迁,矫正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推动证券市场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4.4科学评估高管人员绩效要对医药行业高管人员进行有效的制度监督和约束,首先要建立一套高管人员绩效评估体系。由于企业的高管人员有较大的控制权和较高程度的自由决策权,科学的评估体系将成为高管人员管理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准。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企业成熟的、系统的绩效评估体系,以提高我国绩效评估的科学性。首先是根据医药行业的经营特点明确高管人员的角色和责任。不同的行业,高管人员的关键责任会有所不同,对医药行业来说,除了营利外,更多的是社会责任。其次是确定业绩目标、评估方法和评估标准。业绩目标应与企业的短期目标和长期规划相结合,评估标准也尽量客观、公正,评估方法的选择可以根据高管人员职位的不同来确定。最后,评估程序的公正也很重要,因为这将决定被评估者对绩效评价的认可和评价以后自身修正的努力程度。
篇3
作为参与管理泰达宏利成长的基金经理,邓艺颖性格开朗,健谈且逻辑清晰,从她谈到的调研经历上,很容易发现一个女性天生特有的细腻。
“经常对照自己的投资标的反问这四个问题,可以极大地降低失败的概率。”接受《投资者报》记者专访时,邓谈到。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8日,她管理的泰达宏利成长基金今年以来业绩回报率为13.5%,在低迷的市场中能获得这样的业绩源于她对医药和电子行业投资机会的准确把握。
未来两年看好平板电脑
谈到泰达宏利成长今年取得良好的业绩,不能不谈iPhone。
当地时间10月23日,备受瞩目的苹果公司在美国“硅谷”城市圣何塞举行新品会,iMac一体机、iPad4及iPad mini平板电脑等5款新产品的推出,再一次刺激了“果粉”的神经。
“我几乎体验了所有三星的产品,并且能对比三星和苹果各项功能的好与不好。”当记者问邓艺颖是否用苹果产品她说。据掌握的数据她判断,被市场热讽的iPhone5将会因为很多重要功能的改进、老产品的更新换代而取得不错的销售数据。
邓艺颖也在等待一部iPhone5,她上半年就在重点布局“苹果产业链”。
据刚刚公布的三季报,泰达宏利成长重仓持有苹果主要的扬声器模组供应商歌尔声学、连接器供应商立讯精密、内外部功能件的供应商安洁科技,以及水晶光电、大华股份等五只苹果产业链上市公司,二季报中,还重仓持有苹果电池供应商德赛电池,这些公司今年以来股价均大幅上涨,为基金净值贡献较大。
目前,国内的电子行业从整个技术层面处于末端,没有技术含量,很难推出创新型产品,但这并非意味着国内没有了机会。而在邓看来,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消费电子领域的创新大旗依然会由苹果、三星、谷歌等公司来扛;但是她判断,智能手机已经到了最高点,未来两年平板电脑领域的创新将会诞生更多的投资机会。
邓艺颖认为,在全球消费电子领域创新大潮中,国内一批上市公司承接产业转移并培养了相当数量的产业工人,比如苹果产业链领域,从耳机、触摸屏、电池、机壳材料等等,加之融资方面的便利,在未来的创新中,国内上市公司依然会扮演重要的角色,进而涌现出更多的投资机会。
医药将重点关注大病种领域
在采访中,邓留给记者最深的印象是,她对消费电子行业的调研过程很熟悉。
她如数家珍似地说道iPhone的耳机降噪、保真还有没有需要进一步提高,哪家公司目前有技术优势,前后端摄像头像素差如何消除,哪家公司是潜在的技术突破者,总之,手机每一个部件的技术升级均是其调研和跟踪的主要内容,而密切跟踪每一项技术升级后的技术扩散风险及生命周期是其决定买卖的重要指标。
如果你认为邓艺颖曾经是电子领域的研究员,那么就错了。实际上她最熟悉的行业是医药,目前她也是泰达宏利基金公司医药行业研究的负责人。
近两年股市羸弱,对邓而言,也是一个历练和成熟的过程。邓不否认今年一季度操作欠佳,但彻底砍掉家电、软件等板块,而果断加仓电子、医药板块的过程中,其更加体会到判断行业景气周期在资产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她认为,电子企业受到热捧,并非整个电子行业的景气周期,而是产品创新带来的景气周期,因此,密切跟踪企业的新增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可以超越行业、引领行业需求的上市公司是关键。
对于医药行业,邓判断景气周期比较高。她认为,医药行业的竞争格局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尤其是今年广东省对于基本药物目录招标以及4月份爆发的毒胶囊事件,使得整个医药行业对于过度的成本控制和低药价的行为进行了反思。
“医药行业利润增速持续低于收入增速的这种状况有可能要改变,医药的需求端机会已非常确定。”
篇4
1人才流失的现状分析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源,医药行业是专业性极高的行业,人才的竞争更为激烈。如何提升对行业核心人才的吸引力,加强人才的稳定性,是关系到企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企业的核心人才,是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其高超的专业素养和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操守,为企业做出或者正在做出卓越贡献的员工。医药行业的核心人才包括:生产研发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和零售管理人才等。
1.1人才流失的现状
企业核心人才的流失,会导致企业生产率下降、对外服务价值下降,影响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最终导致企业业绩下滑。
根据医药英才网2011年上半年统计,医药行业人才需求较去年同期上升56.3%。IMS预测,未来中国医药市场将在10年内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可以预计,医药企业对人才的争夺更为激烈。
目前医药行业的平均人才流失率为各行业间最高。其中,主动离职率排名前五位的职位依次为:销售、市场、研发、医学事务和质量人员。前四名销售、市场、研发、医学事务类职能在内资一类、二类城市主动离职率均超过20%。与供需缺口比较,二者排名前五重合的职能为:营销人员、研发人员、质量人员,即这3类职位是目前医药行业需求最大,供需缺口比例最高、员工流动率最高的职位类别。
在当前国际、国内大的经济环境以及“新医改”背景下,医药行业正面临着大重组、大洗牌,而企业减员、技术更新、“新医改”后未知的远景、新人才、新资本加盟医药行业等因素,都会带来医药企业的人才流失,在人才竞争特别是核心人才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如何避免人才流失是医药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1.2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西方学者对于人才流失的研究较早,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勒温和日本学者中松一郎的观点。勒温从环境推动的角度阐述了不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会促使人才选择流出企业。中松一郎从目标导向角度解释了人才流失的成因,他认为,当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时,有两个解决途径:一是个人目标主动向组织目标靠拢,引导自己的志向和兴趣向组织和群体方向转移,并努力趋于一致;另一个就是进行人才流动,流到与个人目标比较一致的新单位去。
笔者认为医药行业人才流失原因主要包括4个方面:1)薪酬管理不完善。当企业内人才自身价值提高以后,其所获得的薪酬价值与之工作能力价值达不到平衡,会使核心员工感到企业支付的薪酬不能很好地体现其个人的价值,或者是不能正确评估其对企业的贡献,这时,他们必然会选择离开。随着医药行业外资企业的进驻,许多医药业人才更愿意向这些薪资水平较高的企业流动。2)人才培训不系统。医药行业管理人才,对个人综合能力的要求很高,需要企业给予个人长时间的培养和宽平台、广视野的业务接触机会。而国内大部分企业没有系统、全面的培训和人才成长体系,或者不会愿意做这种投资,造成个人的潜能无法被挖掘或者个人积极成长的愿望被逐渐磨灭,失去对所在企业的归属感。3)职业发展不清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告诉我们,每个人的需求是分层递进的,都有职业发展的愿望。而核心人才更加明显,他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生活后,追求的是可以发展自己事业的平台,能够开拓自己眼界以及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在企业中,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建立清晰的、多样化的发展路径,致使核心人才在企业里没有发展的空间和晋升的机会,使他们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时间一长,人才的流失也就成了必然。4)企业文化不深入。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也是员工共同价值观的体现。它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量。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文化若能深入人心,与员工的价值观相一致,获得个人的职业认同,在这样的企业里工作,能够拓展视野,学到更多,这对于本身来说是非常有力的诱惑。
1.3上药控股人才流失分析
上海医药分销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上药控股)是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直属企业,公司专注医药分销
领域,多年来在全国医药流通企业排名第二。作为一家大型国有控股企业,上药控股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关心员工、关注员工发展,在留住人才上取得了优异成绩,近3年来公司主动离职率一直保持在3%以内,与内资医药行业超过14%的流失率相比,上药控股主动离职率非常低。公司正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总部拥有员工1 600余人,近3年招聘488人,新进员工占员工总人数30%以上。在不断加入新鲜血液的同时,能够有效保持低流失率,充分体现了我们上药控股在留住人才上的用心与成功。
结合商业企业特征及上药控股实际情况,笔者对销售、质量两大职位作了具体分析,2011年上药控股主动离职率与内资医药行业比较,总体流失率对比比例为1:4.9,销售人员为1:5.4,质量仅为1:11.7。可见,不论从总体流失率来说,还是医药行业内正处非常紧俏的销售、质量职位,上药控股人才流失率都非常低。
2人才稳定的发展策略
从人力资源数据的回顾分析可以看到,上药控股近3年在人才招聘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改革,对于留住核心人才起到了显著效果。
2.1市场化分配机制
上药控股每年与专业咨询公司合作,将公司各岗位薪酬福利情况与市场对标,不同岗位、一线和二线人员采用不同的薪酬结构,更好地吸引和激励了每一位员工。
首先,上药控股根据岗位重要性、岗位影响的范围与层次、对公司经营业绩的贡献程度、所需要的知识深度与广度、沟通对象难易程度及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对每个岗位进行评估并且估值、排序、整理、归纳,得到职级表(见表1)。
其次,对应职位职级表,根据市场薪酬数据与公司的实际情况,采用宽带薪酬体系,即较少的薪酬等级对应较宽的薪酬变动范围,即使没有职位等级上的变化,也可以根据工作业绩得到不同的薪酬收入,不会因为职位的局限使得考核和激励措施无从施展。由此形成的薪酬管理系统及操作流程,可以更加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和公司业务发展需要。
除了基本的薪酬体系,上药控股还为技术人员职业发展提供多种通道,解决管理职位纵向发展局限的同时,为信息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分别建立了技术职级的分配体系。
2.2多样化发展通道
一个企业只有给予员工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大的发展平台,才能够激起员工不断奋进、突破的强烈愿望。上药控股为员工提供完善的职业生涯导航计划,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和发展通道。设置了管理、业务、技术这3个大职类由低到高的发展的标准。标准的评估内容包括:教育程度、公司服务年限、内部级别、年龄、绩效这5个方面的内容。
上药控股从人员招聘开始就充分体现了个人发展通道的重要性。以管理培训生为例,该项目的设置展现了公司资源的整合与创新。由于该项目有十分清晰的培养目标与路径,有较好的职业前景,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踊跃报名该职位,近4年报名人数分别为:552人、331人、268人和481人。随着项目的逐步完善,流失率不断下降(表2)。
此外,上药控股人力资源总部专设了培训团队,形成了内部培训师与外部培训师相结合的培训队伍,开展了参与面广、层次分明、专题丰富实用的培训。
通过立体纬度的培训体系,给核心员工搭建了自我提升的平台,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可以转变成为一生的“事业”,从而起到“留人”的作用。
2.3多维度奖惩机制
实践表明,对员工业绩的肯定要注意整合,形成各有特色的先进品牌,并重视宣传形式的多样化。上药控股专门针对业务部门设立了“金苹果”奖和“巅峰英雄”奖,前者奖励每年业绩最佳的销售实体负责人,后者则授予年度最佳销售人员。既兼顾到团体和高层核心人员的激励,也考虑了个人业绩的激励。两个奖项在每年公司年会颁发,获奖者均能踏上闪亮舞台并获得现金奖;2011年,上药控股为更好引导管理部门绩效,新设“金牛奖”和“创新基金”,依托工会和团委进行自下而上的项目征集并筛选立项、操作、评价,最终根据项目对公司的贡献价值进行“金牛奖”评比,员工反响热烈,相信对于管理部门核心人才的激励亦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2.4深化共同价值观
上药控股提倡“让客户满意、为员工成长、对社会负责、创企业价值”的核心价值观。从价值观的征集开始,尽可能让更多的员工参与其中,多批次访谈、调研,并下发问卷调研,旨在更好地获得员工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按照双因素理论,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让员工满意于自己的企业,就是激励因素。上药控股将“员工成长”作为企业至关重要的责任列入价值观中,员工反响热烈。并推出畅通员工沟通工作机制,完善《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员工学校”、“党员进党校”、“团员进团校”平台;“金点子”建言献策活动和各项劳动竞赛;倡导“三学三比”等多项活动,真正把员工看作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这就是对员工的最好激励,最好的文化留人方式。
3结语
篇5
【关键词】学术讲座;医药专科;开展
【Abstract】At present,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develops rapidly, some spine difficult problems also appear constantly, but the knowledge which students studied alway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the basic knowledge, the latest progress and spine difficult problem in industry is paid less attention. For students of medical college, understanding the latest progress and spine difficult problem in industry timely, which is conducive for students to carry out their work and their own growth better.Academic lecture is the second classroom for students to expand their knowledge.Therefore, for carrying out academic lectures earnestly, the school should to set a system and a program, set up management departments equipped with personnel, and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the academic lectures.
【Key words】Academic lecture; Medical school; Develop
医药类专科高校,培养的学生专业性较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大多关乎人类生命健康,医药专业大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技能是他们从事岗位的基础,但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主要是专业基本知识及基本专业技能,对人类疾病最新进展、学科前沿、医药行业棘难问题等方面知识的拓展往往不够。在目前人类疾病病种变异快,危难疾病不断出现的情况下,让医药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及时了解人类疾病最新进展、学科前沿、行业棘难问题等方面的知识显得极为重要。
学术讲座作为学术知识延伸的第二课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医药类专科高校开展好学术讲座作用多:(1)学术讲座能有效补充知识的空缺,知识的学习不是一劳永逸的,学术讲座可以有效的弥补学生获得知识更新不及时的问题。(2)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学术讲座是学生第二课堂教育方式,形式更灵活、生动。(3)开展好学术讲座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专业成长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学术讲座能及时传递行业最新进展及棘难问题,学生接触了新知识后,能激发对知识的向往、探索,增强自己从事医药行业的责任意识。
目前,专科类学校更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学术讲座也只是偶尔开展,存在的问题也较多。
1 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现状
目前,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存在一些问题:(1)学生所用的教材改版间隔时间较长,知识更新不及时;(2)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兴趣不浓厚;(3)专业性前沿知识、最新进展内容涉及的少等。
1.2 学术讲座开展现状
虽然大多数学校都在开展学术交流讲座,但专科层次的学校开展的次数一般较少,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1)学校缺乏较为详尽的针对学术交流讲座的管理和开展的规章制度;(2)学校对学术交流讲座计划性不强;(3)教师与学生对学术交流讲座热情度不高,教师不愿讲,学生不愿听;(4)讲座的开展主要以请校外的专家讲解为主,校内教师开展讲座较少等。
虽然,医药类专科高校培养的学生大多在基层卫生组织,对学术科研方面涉及较少,但及时了解行业新兴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问题的主动性,高学生不断专研思考的上进心,在学生走向社会步入工作岗位后,也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因此,开展好学术讲座有重要意义。
2 开展好学术讲座举措
2.1 设立专门的学术管理部门
虽然专科类高校师生范围相对较小,但同样要重视学生拓展更新知识的学习与交流。目前,大部分专科类高校没有专门的学术讲座管理部门,学术讲座只是作为一项临时性的工作。但要发挥学术讲座第二课堂的作用,学校应把学术讲座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开展,要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及人员负责与外部的交流联系以及校内的组织计划管理等工作。
2.2 完善制度,制定计划,做好总结反馈
学术讲座的管理与开展首先应制定相应的的规章制度,使学术讲座的开展有章可循。另外,针对大部分专科高校开展学术讲座计划性不强,大部分属于临时安排,因此,学校学术讲座管理部门应在每学期初制定学术交流讲座计划,对讲座内容、开展次数、计划邀请哪些专家等做好规划,使学术讲座组织开展更规范。此外,学术讲座管理部门应针对每个学术讲座进行总结,做好结果反馈,对开展了学术讲座后的优点、存在的不足、学生听讲后的反应等各方面都要整理记录,在后续开展工作中取长补短。
开展学术讲座不能流于形式,而应切实发挥其开阔眼界、增加学术兴趣、增长知识的作用,因此,完善的制度、计划、总结反馈是必不可少。
2.3 加大宣传,提高听讲的质量
学生对于学术讲座兴趣不浓厚,有时候学生听讲座只是为了完成安排的任务,即使听讲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因此,要让学生清楚学术讲座的重要性、学生学习课本专业知识存在不足等问题,另外,教师在课堂中也应多向学生提出当前医药行业遇到的棘难的问题,激发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行业责任意识。
2.4 内外结合,加强本校教师开展讲座积极性
目前,学校开展讲座基本是邀请校外的专家学者开展的,形式单一,次数少,而未充分发挥校内教师这一资源。部分校内教师也时常关注医药行业最新进展,也时常出去交流学习,对于这些教师学校学术讲座管理部门应鼓励他们开展讲座。校内教师多开展讲座,既可以节约讲座成本,还能使讲座的开展日常化,多元化,并促进教师、学生的交流互动。
当然,要发挥校内教师资源,就要求增加教师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教师将对外交流的思想、学到的知识结合自己的思考开展好讲座。学校为鼓励教师开展讲座,可以对校内教师开展讲座实习奖励机制,奖励不局限于物质上的,可以从职称评定加分这些形式上奖励。
邀请校外的专家学者开展讲座与校内教师开展交流相结合,可以使学术讲座在高校活跃起来,形成一种敞开式的教学形式。
篇6
关键词:绩效考核体系;医药行业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医药行业是世界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国际化高新技术产业和关系民生的重要产业之一。医药产品直接关系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高低,药品作为特殊的商品,需求弹性很小,药品消费受医师的影响极大。因此,销售人员为了能够完成销售任务,往往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回扣风盛行,药价虚高。自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展“三医改革”以来,我国医药市场一直处于政策调整期。从整体层面上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等进程,牵动着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从微观角度看,药品价格改革、处方管理规范、药品分类管理以及税费制度改革等引发药品消费终端市场发生了结构性调整。因此,如何面对政府政策出台所带来的影响因素,并在目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以及大力控制医药费用的一片呼声下,医药行业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更加显得尤为重要。公司不仅要关注医药销售人员销售任务的完成,更需通过绩效考核来规范医药销售人员的行为准则,强化商业道德,履行社会责任,进而在公众面前树立起健康、声誉卓著的公司形象。
一、绩效考核的重要意义
绩效考核是指考评主体对照工作目标和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考评方法,评定员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员工的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和员工的发展情况,并将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它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项十分棘手的问题,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上的任何一个重要决策,都需要与绩效考核相关联,绩效考核使企业管理者能做事公平、奖惩分明、选人用人调度有度。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功能中的核心功能。医药行业的客观现实是过于重视市场占有率和发展速度,欠缺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来支撑快速发展的业务,其中尤其缺乏完整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因此,建立完整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至关重要。
二、医药行业营销人员绩效考核现状
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高度重视。很多企业已经把绩效考核作为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管理水平的有力手段。然而,现在大多数医药企业的销售人员考核中,绩效考评工作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过度强调“结果”的绩效考核内容导致销售队伍的短期行为盛行。企业在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上的结果导向主要体现在:单纯地追求财务数字指标,比如销售量、销售额、利润额、市场份额等,对于其他过程指标都可以不考虑。消费者对药品的选择余地局限,使药品消费受医师的影响极大。因此,销售人员为了能够完成销售任务,往往会不择手段,滥用返利,不切实际地压货等,导致销售市场秩序混乱、渠道库存积压等后遗症,使企业失去了业绩持续成长的基础。
(二)绩效考核内容及标准设计缺乏科学性。一般来说,员工的绩效可分为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但目前很多医药公司针对营销人员的绩效考核内容,仅仅是销售额,内容过于单一化。周边绩效的考核标准很模糊,导致考核者只是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考核的结果有失客观、公正。从而评价者可以随意给个分数或者考核结果,有时难以避免渗透一些个人的感情因素在里面。这样的标准所得到的考核结果就失去了意义。
(三)考核主体单一及缺乏专业性。实施绩效考核的主体仅仅是员工的主管,没有其他人员参与,这种考核结果必然会带有一些主管的主观偏见,造成对一些员工的不公平。作为业务部门的主管,主要熟悉业务的管理执行,然而对于绩效考核却并不专业。常见的问题有:晕轮效应、感情效应、居中趋势、错觉归类、偏松或偏紧倾向、个人偏见、最近行为,这些问题都会导致评估结果失真。
(四)绩效考核的结果缺乏反馈。对考核结果缺乏有效沟通,往往结果被采纳、运用了,而被考评人还不知道考评结果,缺少绩效面谈这一重要环节,没有达到促进员工改进工作绩效的目的,导致员工对绩效考核不理解并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反过来,公司领导也没有看到绩效考核所带来的益处,也慢慢地不重视,形成了恶性循环。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企业应遵循科学的绩效考核管理方法,加强对员工绩效考核的管理,真正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建立完善的医药行业营销人员绩效考核体系
(一)明确绩效考核的目的。提高公司管理效率,帮助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帮助员工改进工作、谋求发展;构建医药销售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平台。
(二)绩效考核内容的设计原则。主要有公开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反馈的原则、定期化与制度化的原则和可行性与实用性的原则等。
(三)绩效考核的对象是医药销售公司的营销人员。
(四)绩效考核主体的确定
1、自我评价。自我评价能减少员工的抵触情绪,在工作评价和员工个人工作目标结合在一起时很有意义。有效的工作规范和员工与主管间的良好沟通是员工自我评价发挥积极作用的前提。因此,本考核系统要求员工首先要对自身进行自我评价。
2、考核委员会进行评价。公司组织专门的绩效考核委员会进行最终评价。考评委员会成员由员工的直接主管、人事主管及销售培训主管组成。运用考核委员这种考评形式,可以从三个不同角度来评定一个人的工作行为。由于人事主管及销售培训主管是非直接主管,所以他们完全凭事实说话,排除了直接主管自己考评的许多感情因素,所以更真实、公平、有效。
(五)绩效考核内容的确定。绩效考核的核心是考核内容的合理确定。基于绩效考核的对象、目的和范围复杂多样,绩效考核的内容也比较复杂。但就基本内容而言,主要包括业绩考核、能力考核、态度考核、潜力考核等。
为了使绩效考评更具有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本着少而精,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原则,根据医药行业营销人员的管理特点和实际情况,在对销售岗位的工作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对考核内容进行销售结果、销售活动有效性、工作能力等三个方面的确定。在强调销售结果的同时,也同时关注销售人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并遵守商业道德和严谨的行为规范。
(六)绩效考核指标权重的确定。考核指标是对绩效考核内容的分解过程,要使考核的内容具有较高的清晰度和可操作性,必须微分化,直至达到指标内容可以直接评定的程度。权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针对某一指标而言,某一指标的权重是指该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权重在评价过程中,是对被评价对象的不同侧面的重要程度的定量分配,使各评价因子在总体评价中的作用能有效区别对待。由于每个员工的工作性质和所处的环境不同,其工作的侧重点是不能相同的。针对上述销售结果、销售队伍有效性及工作能力三个考核内容,并根据医药行业营销人员的工作特点,进一步细分的二级考核指标及权重如下:
1、销售结果,权重50%,细分为两个二级考核指标:指标达成率40%;医院进药率10%。
2、销售队伍有效性,权重25%,细分为四个二级考核指标:客户拜访频率达成率10%;客户拜访覆盖率5%;每天拜访客户次数5%;年度实地工作天数5%。
3、工作能力,权重25%,细分为五个二级考核指标:销售技巧如影响客户的能力5%;区域管理计划如分析及利用数据指导行为的能力5%;建立客户关系如建立信任和可信度的能力5%;团队合作如和同事一起有效协作的能力5%;学习能力如独立学习/向别人学习来提高自身业绩的能力5%。
考评结果计算主要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主要是先分别按不同指标的评分标准对各评价指标进行评分,然后加权相加,求得总分。针对营销人员的三个考核内容,销售结果和销售队伍有效性指标可以由公司人事部门或主管部门从数据库中调出原始数据给予打分。对于营销人员工作能力的考核,可以由人事部门或主管部门根据相应的能力评估模型给予打分。
(七)考核结果的反馈和应用。这里是指与下属沟通最终评估结果并共同签署评估表格,进而分析评价,结果反馈。为了使绩效考核真正起到正面作用,主管应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营销员工,并采取与员工面谈的方式,提出改进意见,如果员工本人不同意主管考核意见,可向人力资源部提出申诉,并由人力资源部调查核实后做出最终考核。绩效考核的结果主要用于资金分配、年度调资、晋升以及后备人才的储备和调整。
(八)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结果。通过某医药公司按此绩效考评体系的实施并进行为期一年的观察,我们发现在企业输入新的绩效考核体系以后,给公司带来如下变化:
1、调动了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工作热情。新的绩效考核体系输入以后,由于有了明确的细分指标,而且每一个指标具有针对性,增强了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在考核结束后,主管人员与员工进行绩效沟通,员工对绩效考核整个过程的参与,不仅对绩效考核体系本身提出了较多改进意见,而且对日常工作也提出不少改进建议,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工作热情大大增强,满意度大大上升。
2、员工流失率大幅度下降。新设计的绩效考核体系输入前,员工每季度流失率一直在20%左右。新设计的绩效考核体系输入后,确定了明确的业绩考核指标,而且对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及工作能力等因素的考核实行员工自评、考核小组的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员工能够得到公正的评价,从而得到公平待遇。员工在新体系试用的同期时段里,流失率大大降低,由原来的20%,降低为10%左右。
四、总结
要想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不仅要从公司战略层面上加以重视,同样要使绩效考核的思想深入到员工的头脑当中,消除和澄清对绩效考核的错误及模糊认识也是至关重要的。考核不是制造员工之间的差距,而是实事求是地发现员工的长处与不足,以扬长避短,有所改进和提高。在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中,绩效考核要以尊重员工的价值创造为主旨,在企业中形成以积极创新和追求进步为导向的竞争氛围。也希望医药行业能根据所处的环境和发展战略,适时地调整和改善绩效考核内容,使绩效考核真正能够推进企业战略愿景的实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使其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把金钥匙。
(作者单位: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郝忠胜,刘海英.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评估.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篇7
[关键词]Logistic方程 医药行业 3PML 共生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138-02
物流已成为当今世界一个非常热门的行业,随着分工的再细化,第三方医药物流(以下简称3PML)已表现出一股蓄势待发的气势。而医药行业与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向来受到各界关注。
Logistic方程是生物学种群动态研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程之一,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模型和方法。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开始运用Logistic方程来研究经济学方面的问题。周浩①根据Logistic方程的增长曲线,动态描述了企业的产出水平,并通过改变模型中的各参数深入分析,探究影响企业产出水平和发展方向的关键因子。孙久文②借助Logistic方程,对长三角地区生产业和制造业的共生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的探究。
一、医药企业和3PML的Logistic方程
(一)Logistic方程模型推导
Logistic方程是由马尔萨斯(Malthusian)的人口增长模型演变而来。1798年,马尔萨斯以多年的人口统计资料为依据构建了Malthusian方程
(2.1)
1838年,荷兰生物数学家威赫尔斯特(Verhulst)首先提出了对Malthusian模型进行修改,得到新的Logistic方程
(2.2)
本文即是用(2.2)Logistic方程式来描述和分析医药企业和3PML的共生关系。
(二)符号说明
在Logistic方程模型中以产出水平代表医药企业和3PML的增长变化,通过分析产出水平的变化来描述双方之间共生关系的演变过程。为了建模,特做如下定义或假设:
1.y表示模型中的产出水平,随自变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y1(t)和y2(t)分别表示医药企业和3PML在t时刻的产出水平。
2.K1和K2分别表示医药企业和3PML在独立状态下环境所决定的最大产出水平。K反映了资源的丰富程度,K值为一常数。
3.q1和q2分别表示医药企业所在行业产出水平的平均增长率和3PML行业产出水平的平均增长率。q>0,反映了行业本身的平均增长率。
4.y1/K1和y2/K2分别表示医药企业和3PML的产出水平占各自最大产出水平的比例,定义为自然增长饱和度。
5.a表示3PML的自然增长饱和度对医药企业的产出水平增长的贡献,b表示医药企业的自然增长饱和度对3PML的产出水平增长的贡献,a>0,b>0。
(三)建立模型
医药行业存在已久,在没有3PML出现时,物流活动也是照常运作的,只是由买家或者卖家承担;然而第三方医药物流行业却是一个新兴的领域,由于分工的专业化才出现了物流这个概念。严格意义上讲,3PML是专门从事医药品物流的企业,必须依赖医药企业的订单才能生存,其产出水平取决于后者。
同时,我们也不可以忽略3PML对医药企业的贡献。医药企业可以将物流外包,借助于其专业化的优势,一方面能够节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另一方面能够集中资源开展核心业务,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在行业竞争中获得众多的优势。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定义医药企业和3PML之间的共生关系为偏利共生。
根据Logistic增长规律,再类比方程(2.2),可得医药企业在独立状态下产出水平的增长规律为
(2.3)
当3PML加入后,医药企业能够获得众多优势,其产出水平又可以增加。因此在方程(2.3)右边再加上3PML对医药企业产出水平的贡献即可,则有
(2.4)
对3PML而言,其本身不能独立存在,其出现主要来自医药企业对物流的需求。如果没有医药企业,3PML的产出水平将逐渐减少并趋于零。故3PML的产出水平可以描述为
(2.5)
当医药企业将物流活动外包给3PML,即偏利共生,3PML依靠医药企业的订单能够生存时,医药企业通过对3PML下订单等方式对3PML的产出水平有促进作用。此外,考虑到3PML自身的阻滞作用,有
(2.6)
(四)平衡状态求解
医药企业和3PML在Logistic模型中达到稳定时,即是平衡状态。根据导数的意义,单位时间内产量为零,即(2.4)、(2.6)式为零就是平衡状态,最终解得两个平衡点为P1(0,0),P2( )。
为了确定P1,P2是否真正的平衡点,根据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③,方程(2.4)、(2.6)在平衡点P0(y01,y02)展开泰勒级数,只取一次项,得
取上述方程组的系数矩阵为
(2.8)
根据α、β的正负判断平衡点稳定性的准则(
):
若α>0,β>0,则平衡点稳定
若α
把平衡点P1和P2代入,得P1不是其平衡点,而P2为平衡点,但其前提条件是a1,ab
在平衡状态下,医药企业产出水平为 >K1,这就说明了医药企业的产出水平大于其独立状态经营时的产出水平;对于3PML而言,其独立状态的产出水平为0,而在平衡状态下其产出水平为 ,说明3PML的产出水平大于其独立经营时的产出水平。
(五)偏利共生平衡条件解释
偏利同共生平衡状态的条件是a1,ab
a
b>1:医药企业的自然增长饱和度对3PML的产出水平增长的贡献大于1,即贡献大于3PML自身的阻滞作用。没有医药企业的出现,3PML就无法获得其订单,独立经营下去,因为3PML不能从其他的领域取得订单。只有依托医药行业的订单,3PML方能从中获利。所以,医药企业对3PML的产出水平贡献很大,也对应了b>1的条件。
ab
二、总结
本文借用Verhulst修改后的Logistic方程,刻画描述了医药企业和第三方医药物流之间的偏利共生关系,以模型的方式说明了医药企业和3PML企业在共生前后的增长变化,并对其平衡状态求解,用经济学的角度对医药企业和3PML在偏利共生状态的平衡条件做了诠释,希望对两者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注释:
①周浩.企业集群的共生模型及稳定性分析[J].系统工程,2003(4):34-39.
篇8
H集团是内蒙古一家集营销、研发、生产为一体的民营医药企业,创建于八十年代末期。公司总资产3.3亿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0多亿元,其中2001年就实现4.4亿元。目前拥有四个营销事业部和一家药业公司,控股、参股多家相关企业,员工总数2000多人,营销网络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H集团立足健康事业,抢占市场先机,以销售为主,先后创造了数个知名产品的出色销售业绩。集团还投资近亿元兴建了内蒙古第一家全部按照GMP标准设计的现代化药厂。然而,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的发展,H集团也进入了相对艰苦的转型期,2002年预期销售收入比2001年下降了1/3左右,药厂的生产状况也没有达到预期。在这种情况下,H集团迫切需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渡过转型期,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该战略的制定建立在行业竞争结构理论与企业能力及资源理论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一、我国医药行业分析
医药行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随着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得到了迅速提高。2000年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2332亿元,几乎是1990年的6倍。同时,目前我国的药品消费水平仍然很低,1998年人均药品消费约80元,而中等发达国家每年人均药品消费额达到40―50美元。据有关权威部门预测,到2005年,全国药品需求将达到2180亿元。年平均递增速度有可能达到12%,因此,医药行业在我国仍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对中国医药流通业来说,2001年可谓是规范、整合、拓展力度最大的一年,特别是按照我国政府加入WTO所做出的承诺,外国医药批发零售商在2003年1月1日开始进入我国市场,国内医药流通业长期以来凭借特殊行业的垄断优势开始被打破,落后的经营机制和市场观念已成为我国医药商业最致命的缺陷。为此,创新医药商业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企业间的并购、联合,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特大型医药流通集团,以抵御跨国医药商业公司冲击已是当务之急。
2000年,中国医药行业销售额最大的60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是35.7%,而世界前20家制药企业的销售额占全世界药品市场份额的60%左右,我国医药制造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而乱等问题突出。目前中国新药创新基础比较薄弱,医药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迅速产业化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国家、地方以及企业对于医药科技投入不足,直接导致市场上缺少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同时也使得产品更新速度较慢;新的有效的医药流通体系仍然没有形成。在医药分销领域,大集团发展在市场上遇到障碍,批发网络和零售连锁的建立受到地方保护的困扰,以大集团名义和品牌在地方注册仍很困难,使企业规模难以以较低成本扩张,医药行业长期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加深。H集团作为我国医药行业中的一员,能够认清这些问题,同时抓住有利的因素,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二、企业竞争分析
1.现有竞争者。医药行业的国内厂家众多,行业集中度很低,因此行业内的竞争非常激烈,特别是那些没有特色产品的厂家,只能通过价格竞争、回扣等手段无序竞争。同时,世界上前25位的医药厂商中有20家都己经在国内设厂,而且数量和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因此其竞争威胁已经非常现实。现有竞争者的竞争手段主要有以下三种:新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和资本重组。
2.替代品。医药消费的替代品整体上应当说是人类投资健康产业的其他部分如运动、健身等方面的消费。但是由于人类疾病主要是靠医药来解决,因此其他方面的投资虽然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医药,总体上替代医药还有很大的困难。
3.供方。一般来说,由于医药产品的特殊性,原材料成本的比例并不高。同时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关税成本的逐步下降,制剂进口更加方便。因此,除了个别制药企业对特定供应商的依赖比较严重之外,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对制药企业厂商的不利影响并不太强。
4.买方。通常终端客户讨价还价的能力并不太强,特别是对于一些疗效确切的、较少替代品的产品更是如此。但是由于药品供应渠道非常复杂,分销商的势力非常强大,因此这些分销商作为客户讨价还价的能力非常强。
5.潜在竞争者。由于国外药厂大都在国内有了合资厂,即使没有合资厂的国外厂商也有产品在国内出售。因此最有可能的潜在竞争对手,实际上是其他行业有能力加入医药行业的厂商和在那些产品尚未在国内市场销售的国外厂商。而这些竞争对手的投资方向和行为模式往往很难预测。对于局部产品市场往往可能产生较大的冲击。
三、H集团内部条件分析
在对H集团内部进行分析时,我们采用资源学派和能力学派的观点,着重考察企业的能力,为战略制定寻找合适的方向。
1.对企业资源的评价可以通过“利用度―转移性”二维关系来确定其活性以及对企业的支持程度。转移性指资源扩展、复制、使用于其他业务的可能程度。利用度指资源被使用的程度。利用度低而转移性高的资源称为活力资源,是企业内部最具活力和有效性的资源,是企业进行其他业务活动时最有力的支持。
H集团的资源包括财务资源、人力资源和隐形资源等。
财务资源方面,H集团1996―2001年的收入和利润年均增长超过30%,现金收入增长趋势明显。H集团流动资金近1亿元,满足进一步投资的要求,偿债能力强,融资空间大。资产负债率为3.23%,负债水平极低,财务资源利用度低。因此财务资源属于活力资源,是对H集团起关键战略支持作用的资源。
人力资源方面,H集团的人力资源有以下几个特点:人才结构比较单一,公司缺乏财务管理、资本运作、科研等方面的专项人才,制约了公司长远发展;公司正式员工中,中专学历以下为57%,知识层次需提高;员工平均年龄相对较小,意味着企业具有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能力。
隐性资源方面,H集团的品牌在同行业中知名度较高,而在行业外,由于这些年来始终做药品的总,因此几乎不打自己的品牌,知名度较低。公司文化得到公司多数员工认可,集团内部形成了比较浓厚的学习气氛,员工有较强的忠诚度,但企业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2.通过企业多层次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总结出H集团的主要能力特点。
营销能力:一个遍布全国300多个城市的庞大销售网络;一批对市场有很强把握能力的中高层经理人员;一支有多年市场操作经验的营销队伍。
研发能力:与诸多科研院所合作,具有一定的战略眼光;寻找新产品的步伐相对较慢,研发资金投入较小;运作产品开发、信息搜集的力量不足。
生产能力:设备在同行业中比较先进;缺乏生产经验,技术力量相对薄弱,规模在同行业中较小。
内部管理能力:领导有人格魅力,对市场机会把握较好;比较完善的计划和控制机制;总部的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能尚未充分发挥;不同事业部之间的资源共享不充分;
财务能力:拥有比较充足的资金,资产负债率低;比较完善的财务控制机制,财务安全性好;财务预测和资本运作等财务职能没有发挥。
根据上述综合评价,H集团应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不足;充分利用营销能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加强营销网络的建设;利用较好的财务资源进行资本运作;加大技术创新及产品引进力度;利用现有生产资源,形成独立的产供销实体。
四、H集团发展战略的选择
依据企业增长理论,一个公司如果想长远发展,需要拥有三层面的业务。
第一层面:拓展和守卫现有核心业务;第二层面:开展新兴业务,作为将来的核心业务;第三层面:开创未来业务。
目前H集团主要把药品保健品销售作为第一层面的业务,属于波士顿矩阵中的“金牛业务”,该业务能为第二层面乃至第三层面业务提供充裕的资金。H集团依靠自己强大的市场营销能力和营销网络,在自己所的诸多产品市场上,份额始终保持前列,因此巩固第一层面业务,H集团应强化现有的销售网络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为集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提高市场份额以及H品牌在行业内的影响;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为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提供充足的信息;巩固与媒体、地方政府等诸多方面的关系,为下一层面的业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要发展第二层面业务,H集团应走后向一体化的道路――建设研发中心,同时利用资本运作手段形成虚拟科研体系,其目的是为药厂和事业部寻找产品、储备产品,减少加入WTO后仿制药品受到限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充分利用财务资源,增加集团获利的渠道。
开拓未来事业机会,H集团比较好的选择是前向一体化的道路――建立连锁药店,将已经建立的强大营销网络进一步延伸,摆脱分销商和零售商对自己的控制力,树立品牌形象,减少流通环节,提高利润空间;
篇9
一、 政策宗旨
我个人认为是政府希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规范基本药物的生产流通,完善医药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促进药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的规范与整合。
二、 国家基本药物生产企业的机遇;
1、 目录相当于免费的产品广告,且目标受众更为精准。
目录是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基本保障、临床首选的原则确定的,大众及医药从业人员必然高度关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会成为老百姓的药物家庭手册。同时医药行业人士更是对目录更会研究与分析,力争发现市场机会。可以说,目录相当于免费的产品广告,且目标受众更为精准。
2、 市场铺货率可以大幅提高;
终端铺货率与该品牌在市场上的销售表现呈正比例关系,凡是铺货率比较高的企业,其市场销售量也比较大。患者购买的方便性是产品达成购买的一个必要要素,终端铺货率也是考验企业面对庞市场选择营销策略重要要素,维持高终端铺货率与低终端铺货成本将为企业赢得竞争的先机!目录产品可以通过营销管理和创新,大幅提高市场铺货率。
3、 目录产品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
国家基本目录是按这一原则来确定的,所以目录产品是公认的“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这就会行成一个口碑传播。在老百姓之间,在医师等专业群体之间形成一个共性的认识。
4、 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目录中销售好的产品就更能够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企业的知名度。对独家产品的机会就更大,因与非目录产品就不在一个层次上竞争了。知名度有了,美誉度就看产品本身的质量的营销方法了。
三、 国家基本药物生产企业挑战;
进入目录的产品,如果不是独家,我们以什么来实我们产品的差异化营销呢?借此机会抛砖引一玉。
1、 趋势为王
听起来有点像股市俗语,所谓趋势为王,指能看清行业发展的问题与趋势。医药行业发展的问题,在现象上表现为药价贵,如果看清趋势,就应该是降价的趋势:让利老百姓。我们相信,相对低价更能占领市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跟踪一下我们身边的目录企业进行跟踪对比分析。在实质上,就是利益之间的合理分配问题。
2、 先者为王
我们要先别人一步,在思想上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要在行动四先别人一步这就比较难。快,先人一步,首先要有好的管理者认识到这个机遇。好的决策,好的执行者。还要有资金支持你的行动计划,否则少一个都慢了,错过机遇。
3、 变者为王
不要等营销人找上门来,也不要等国家把配套措施搞好,不要等别人开始行动后我们看看效果如果。如何吃这个蛋糕呢。应该马上行动,确定战略。可以对打入电话的所有人员有意向的业务人员进行访谈与考查,确立合作伙伴。可以自己建立队伍。虽然产品高端拉动往往也是影响终端铺货率重要要素,但像目录这样广告密度很高的产品,往往阶段性终端铺货率很高,但如果没有持续的市场操作方案与持续的市场管理手段,终端铺货率往往是昙花一现。终端铺货,一个看似很简单的市场活动其背后往往表现为不同的市场策略支持!而据我们多年研究:终端铺货率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深度协销。高终端铺货率需要维持庞大的终端访销人员,运用严密的管理制度。
4、 新者为王
如果模式有创新就更好。由于本人时间关系就等大家创新后进一步总结吧。竞争不是快就是慢,不是好就是坏。我讲的策略还有手段和方法。落后就挨打,失败也是成功之母。
5、 管理成就未来
医药行业需要好的行业风气,在一个起跑线上起跑是很公平的。国家规范医药行业也可以说是给企业增加了管理难度。从这样的意义讲,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将成就企业辉煌的末来。
四、 医药营销人的机遇和挑战
新的目录也带给众多的医药营销人的机遇和挑战。又多一个层次的竞争的对手。市场总是在比较和竞争中进步的。也许我们可以从隐隐的威胁中体会到这也是个机遇。就看我们怎么想。
篇10
但是,在笔者接触过的医药企业中,很多都不知道营销部门设置有什么依据,往往跟进经验或者其他企业的情况照搬,这样就会产生与企业自身经营情况不协调而出现虽然人员不少但是经营效益却低下的情况。那么,营销部门设置到底该如何实施呢?首先要明确的是,必须要与企业的发展规划和阶段相吻合。
目前,主要的销售部门设置大致有以下三类:
一、 按区域划分
此类公司往往是中小型企业,且经营实力有限。通过将全国或者某一地区划分成若干个区域,再由不同的区域负责人实施区域开发。
这类按照自然区域进行销售部门划分的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人员优势,根据每个区域的不同情况进行市场开发维护。市场营销人员在充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语言喜欢、用药习惯、市场行情、渠道信息等资料后,可以有针对性的实施个性化市场开发,便于对市场的精细化开发。同时,企业实施核心区域市场战略,打造以某一区域的样板市场工程,也可以极大的带动企业整个市场的开发,从而为市场的分区域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同时,由于医药行情统一区域不同渠道的并存,按照区域划分除非是企业只有适合某一渠道(临床、OTC或第三终端)的品种,倘若企业的品种根据产品对企业的价值影响力实施不同品规在不同渠道的开发的情况,那么则会出现一个行政区域市场两支队伍并存,甚至多支队伍并存的情况出现。这对企业来讲是一种人力资源上的浪费,也不利于当地市场资源的共享。而对于医药行业这个多渠道、专业性极高、特性突出的行业,指望一支队伍可以覆盖一个行政区域内的所有渠道在笔者看来是极不现实的!
二、 按产品划分
此外,还有一部分企业实现按照产品线规划营销部门的机构设置。这类企业多集中于产品不多的生产企业、拥有明星品种的专业化操作企业、乃至相当多的招商企业。
实施以产品线划分营销部门策略,是建立在专业化操作前提下的。这种策略来源于快消品与家电行业,而被医药行业采用,则形成了诸如:心脑血管产品销售部、肝病品种销售部、妇科品种事业部等等叫法不一,却形式相近的营销部门设置。这样做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很好的接轨临床渠道操作,将某一品类的营销部的人员打造成为某一类产品方面的专家,类似于我们一直比较看重的产品经理角色。这种专业营销人才的打造,必然能增强营销人员对于市场同类产品的把握,可以有针对性的对自己产品实施专业化运作,有效整合市场,防止因串货、渠道定位不清楚而出现的各类问题。
但是,以产品为核心的营销部门设置,面临的的问题也显而易见:
1、难以满足目前客户的多产品经销的现状。目前市场上面的客户除了一些临床客户会对一个产品线进行专业化操作外,95%以上的客户往往是根据渠道的需求来进行产品的采购和销售。这样的话就必然会出现客户看重的其公司的多个品种,而这些品种却是由不同的经理负责;
2、一个区域内往往会出现不同产品部门的多个人员进行电话招商或市场推广,给客户一种不信任感,一定程度上会给企业的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3、只是面对某一个科室或品类的产品进行市场销售推广,无形中会减弱业务人员对整个市场的敏感程度,从长远来看既不利于员工个人发展,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按渠道划分
伴随着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目前大多数的医药企业在营销部门建制上,都采取的是按渠道划分的方式,诸如:临业部、OTC事业部、高端物流部、终端直营部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