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核算功能范文
时间:2023-09-12 17:18: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的核算功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政府会计;预算会计系统;财务会计系统;成本会计系统
一、政府会计的定义、功能与现状
(一)政府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关系
政府会计是指与企业会计相对应的专门用以计量、记录和报告公共部门财政交易或事项的会计系统,诸如征税、采购、付款以及提取固定资产折旧等等。预算会计特指追踪拨款和拨款使用的政府会计,强调记录与报告预算资金在公共部门内部流动以及流向民间机构的过程。功能完善的政府会计体系应包括预算会计系统、财务会计系统与成本会计系统。我国传统的政府会计主要指预算会计核算系统。
(二)政府会计的主要功能
1.监控预算执行过程的合规性。
从预算会计系统中产生的关于拨款和拨款使用情况的信息,是政府财政、国库等核心部门与为数众多的支出机构实施有效监控预算执行过程、确保预算执行合规性的前提条件。在任何国家,支出机构和核心部门都需要了解预算执行过程的实际收入、支出去向与数额、收支进度等重要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预算数据进行对比,寻找差异信息、分析差异的性质、导致差异的原因等,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确保预算得以正确执行。
2.提高财政透明度。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财政透明度手册》的界定,财政透明度是指“政府向公众公开政府结构和职能、财政政策目标、公共部门账户和财政预测等信息的程度”。其中核算与报告政府资产与负债是实现财政透明度的核心。政府会计系统通过核算与披露政府资产、负债与净资产等相关信息,为公众及相关群体全面理解政府可控资产总量与构成以及负债、承诺以及应承担的社会义务的规模与结构等提供至关重要的基础性数据,据以正确评价政府的履责能力与持续性,提高财政透明度。
3.评价政府绩效,解脱受托责任。
政府会计是帮助政府履行和解脱公共受托责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其中绩效性受托责任指政府履责所取得的业绩及与其所耗费公共资源之间的配比关系是否符合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要求。政府会计系统核算与披露政府收入与取得代价配比、费用与部门、项目、服务间的投入与产出配比等相关信息,为公众及相关群体评价政府工作绩效、解脱公共受托责任提供信息途径。
(三)政府会计核算体系现状
实施于1998年的我国现行政府会计核算框架依托组织结构构建,以现金制为确认基础,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无力实施集中性预算合规性控制。
我国目前在按组织类别构造的现行预算会计框架下,缺少反映预算运营过程的支出周期概念。总预算会计只记录拨款信息,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只记录付款阶段信息。与支出周期相关的承诺与核实阶段的信息无论在核心部门还是在支出机构,都无法进行核算,无法获取预算执行过程中合规性控制与财政风险控制的前瞻性信息。更为严重的是,因为三预算会计所持“会计语言――科目”不同,财政总预算会计无法同步记录、获取为数众多的支出机构基于支出周期的承诺、核实以及付款阶段的财政交易信息,使得核心部门难以对支出机构实施有效、集中的预算执行过程监管与财政风险管理。以基于反映预算运营过程的支出周期为框架。构建全面的预算会计体系,是实现预算执行全程监控以及集中监控的关键所在。
2.财政透明度不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财政透明度手册》的核心要求是政府应当定期向公众提供全面并且真实的财政信息。编制和公布政府财务报告是向公众提供这些财政信息、实现财政透明的重要途径。《财政透明度手册》指出,向公众提供的财政信息至少应包括预算信息、资产和负债信息以及各级政府的合并财务状况。政府应在资产负债表内披露所有的资产和负债。我国现行的政府会计核算以现金制为确认基础,包括国有股权、固定资产等无法在资产项下予以全面、准确地记录和报告的事项。包括公共部门养老金等在内的许多跨年度义务未确认为负债,或有负债则不予确认、记录或以其他方式公开披露。为此,构建以应计制为基础的政府财务会计核算系统,是实现财政透明度的关键。
3.缺少成本核算系统,无法实现政府绩效评估。
对公共部门的产出与服务进行成本核算,是实现公共管理由传统的产出导向向现代的绩效导向转变的基础,也是制定公共产品价格与合理收费的主要依据。以现金制为确认基础的政府会计无法全面确认政府资产与政府负债,因此无法核算公共部门的产出与服务的完全成本,不能将公共部门的产出与取得的效果联系起来考评,在预算资金使用过程中不计成本。浪费严重,降低了资金使用效果。因此,应以应计制为基础,构建政府会计中成本会计核算系统,为评价政府财政绩效、管理绩效提供数据基础。
二、政府会计核算体系改革的背景
(一)建立集中性公共财政管理框架与政府会计改革
近年来,旨在建立公共财政管理框架而推动的一系列财政改革客观上要求对现行政府会计进行改革。围绕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建设所实施的几项主要制度包括部门预算制度、集中性政府采购制度、“单一账户、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上述财政管理制度的本质是转变公共财政管理的分散性,建立以集中性为特征的公共财政管理框架,财政管理方式由分散管理转向集中管理。财政管理重点由收入管理转向支出管理。由此,要求政府会计能够提供反映支出周期各阶段的集中性财政交易信息。同时要求总预算会计能够集中、实时追踪和记录机构交易层包括承诺与付款阶段信息。
(二)政府绩效评价制度建设与政府会计改革
随着新公共管理理念的普及,公众及相关部门要求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追踪,财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正在逐步建立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以对政府部门及官员进行有效的制约与监督。在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建设过程中,有效的组成部分是政府会计系统提供基于部门、项目、服务的关于资源消耗与产出之间在“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等方面的对比会计信息,以此作为绩效评价的基础数据。
(三)全球性政府会计改革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推动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善公共部门内部管理、提高成效和效率是公共管理的核心,在发达国家广泛兴起了“新公共管理”运动。政府会计改革进入以支持结果、效率导向的“新公共管理”改革为重点的新阶段。政府预算执行过程的全程监控、政府财务状况全面而真实的核算与报告、资源耗费与部门及项目产出成果之间的配比,成为促进公共管理改革的关键。
三、构建完善的政府会计核算体系
(一)以支出周期为框架构建全面的政府预算会计系统
1.全面预算会计体系的含义:
我国现行的政府会计虽然也称为预算会计,但并非全面意义
上的“预算会计”。只是对预算收支过程的事后描述性反映,无法实现对预算执行过程的追踪与控制。
全面的预算会计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由现行预算会计核算的“拨款”与“付款”两个阶段扩展到预算执行全过程,即授权、承诺、核实与付款四个阶段:其二是由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不记录机构层财政交易扩展到能够实时同步记录机构层交易。全面预算会计核算系统的重点是对支出层面实施有效的预算执行控制,以确保公款的取得、使用和结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图和要求。
2.支出周期与预算要素:
预算会计是指用以追踪拨款与拨款使用的政府会计,而拨款和拨款使用可以用支出周期概念予以准确描述。支出周期是指预算经立法机关批准后,预算资金从国库进入最终收款人的过程,这一过程由授权、承诺、核实以及付款四个相互承接的阶段构成。
授权是指通过法律,由立法机关授权某个政府单位,为特定的目的在特定期间内可以开支的法定数额。授权是支出周期的起始阶段,包括确定拨款数额和分配拨款两个环节;承诺是指政府、支出机构做出的已经导致财政支出义务发生并且需要在未来某个时间履行的决定,构成承诺的一般标准是签署了购买商品与服务的订单;核实是指对供应商交付的商品与服务与所签署的合同、订单进行核对,确保与之相符;付款是指公共组织向商品与服务供应商支付款项。
基于支出周期概念,可以抽象出反映财政交易同质性的拨款(对应授权)、支出义务(对应承诺)、应计支出(对应核实)与现金支出(对应付款)四项预算要素。
3.预算会计账户体系:
围绕四项预算要素设立预算会计核心账户体系,监控拨款与拨款使用的全过程。确保合规性。
根据预算要素制定账户体系,核心部门与支出机构能够使用相同的账户体系核算,使得将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能够扩展至机构层。即对同一财政交易事项,核心部门与支出机构同时采用相同的账户予以记录,使得有效监控机构层财政交易、建立集中性公共财政管理框架、提高财政透明度等成为可能。
(二)以财务会计要素为框架构造政府财务会计系统
顺应更强调政府全面公共资源受托责任的国际趋势,有必要在应计制基础上,以公共部门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五大财务会计要素为框架,建立起独立于政府预算的政府财务会计核算系统,用以关注和追踪政府活动的长期结果和影响。财务会计的重点在于准确记录与报告政府财务状况和财务业绩,以全面反映政府的履责状况与财务风险,提高财政透明度。
1.政府资产是指政府能够控制的经济资源,这些经济资源能够提供未来服务潜能或带来未来经济利益。资产按属性区分为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两大类。政府资产核算的难点在于对非金融资产如基础设施、文化遗产、军用资产、自然资源等的确认与计量。对其合理确认、计量与披露是评价政府资源管理绩效与产出效率、效果的前提。需要计提折旧的资产还应考虑折旧因素,以准确反映资产的耗费程度。
2.政府负债指政府承担的由过去交易或事项而承担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会导致含有经济利益或服务潜能的资源流出。过去事项导致的现实义务区分为法定义务与推定义务。法定义务产生的负债包括购买商品与服务产生的应付账款、应付工资等;而推定义务包括公务员养老金支出承诺、政治承诺事项、环境治理责任导致的推定义务等。政府负债核算的难点在于确认与计量推定义务导致的负债,其处理可参见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公共部门委员会《社会政策会计》中的相关规定。
3.政府净资产是指政府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净额,表示政府履行公共责任的持续能力。然而,净资产能否真实地反映政府履责的持续能力,有赖于政府资产与负债确认的合理性与对称性。
4.收入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增加。其表现形式为由资产流入、资产增值或负债减少而引起的净资产增加,但不包括与权益参与者有关的净资产增加。政府收入按来源区分为非交换交易收入(如税收等)与交换交易收入(如举债、出售资产等)。
5.费用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减少。其形式表现为因资产的流出、资产消耗或是负债的增加而引起的净资产减少,但不包括与权益参与者分配有关的净资产减少。费用按是否支付现金区分为付现费用与非付现费用(如折旧等)。政府并非以取得收入作为前提来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因此费用与收入无确认范围的对称性与结果上的配比性。
(三)以绩效评价为目标构造政府成本会计系统
篇2
【关键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策略;分析
会计人员作为会计核算的主要载体,对会计核算起着重要影响,这就要求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水平必须过硬,对会计专业的兴趣浓厚,才能更好的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会计核算作为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其核算功能的强化已经成为当下各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1]。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的企业财务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这就要求在会计核算中我们要不断加强其功能的提升,以确保企业健康、科学的发展。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为何加强会计核算功能
(一)成本问题意识低
现如今,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发展,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但是目前各企业在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企业对成本的控制就没有具体概念。有的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大规模的进行资金投入,一味的扩大经营,这对企业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非常不利。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各种企业生产材料等资源都在不断的提升价格,企业这样大规模的进行资金投入,不仅违背了企业生产的最终目的,而且造成社会资源大量浪费、企业入不敷出。因此企业对成本控制的意识较低,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困难。
(二)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企业预算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各个企业对于预算管理仍然跟随着国家的指挥,没有自己的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常常出现财务状况模糊、预算管理欠缺的现象。在企业内部没有做到资金、生产、销售的合理分配也是由于企业财务管理中没有具体的管理机制作为指导,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三)会计核算不科学
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但是,目前有的企业对于会计核算的功能并不重视,对于会计核算的管理也不灵活、死板、循规蹈矩,加之现如今会计核算没有明确的管理机制,在没有规范的制度管理下,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反向作用,使企业财务管理出现异常。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如何加强会计核算功能
(一)控制成本
控制成本是成本管理的一部分,目的就是防止资源的浪费,使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并保持已降低的成本水平。对于企业来说,对成本的控制就是对企业长久发展的保障,而会计核算功能正是对成本资金的核算,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要对会计、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培训,使其重视企业成本的重要性[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核算的科学性、成本控制的合理性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在以往的企业成本管理中,大规模的投入使企业成本过高,因此加强对企业成本的控制已经成为各个企业为寻求长久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规范机制
由于目前各个企业的财务管理没有具体的制度进行规范,所以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对会计核算建立健全的规范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要加强对成本的监管,树立良好的企业竞争理念,根据完善的机制,及时的预测并控制企业成本,利用健全的机制进行会计核算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而且对企业科学发展有一定的保障。
(三)保障质量
会计核算是以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为目的的活动,因此保障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是会计核算的基础,也是使命,更是对财务管理的有效保障。会计在企业中是必不可少也是最基础的环节工作,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会计工作可以说是历史悠久,从我国周代就有了专设的会计官职,掌管赋税收入、钱银支出。所以会计无论何时都扮演者对国家、对企业资金流动的核算管理的重要职责,保障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不容忽视,如果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不能准确进行记录、分析、整合和存档,那么会计核算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甚至对于社会的经济发展都将起到阻碍作用。
(四)人员素质
会计核算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由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就犹如人的心脏一样,是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因此,对于会计核算人员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就必须严格要求。在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潮流中,会计核算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不但要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不断的强化自身综合素质,才能不被企业和社会淘汰。同时,会计核算人员还要时刻保持着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贯彻“主人翁”意识,不断地提升自己,寻求更大的发展[3]。
(五)提升效率
如何把握好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随着当代信息化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在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要不断地提升信息化水平,以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把两者进行融合。在企业核算和财务管理过程中,由于两者都是以企业资金作为载体而运行的部门,所以对于核算内容和管理内容的保密性要做到实处,不能泄露企业机密。
三、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功能
现如今,有的企业公司把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分为两个部分,这样虽然有一定的好处,但是会计核算作为财务管理的基础和保障,对财务管理是否能顺利、有效地进行起着重要作用。对于会计核算人员来说,企业的整个运营情况都是很了解的,而企业财务人员只是对企业的财务方面有了解,当企业资金出现问题时,需要会计人员把相关的资料与财务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接,双方制定出新的方案时再报告给领导,所以,会计核算不仅是财务管理的保障,同时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企业服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诉,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核算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加强会计核算功能是当前各个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众所周知,财务管理(FinancialManagement)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所涉及到的都是企业的资金动态,所以财务管理在企业中起到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这就要求企业会计核算也要做到精准、明确,科学、高效、规范的会计核算功能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而且对企业长期发展有着重要保障,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提供了有力条件。
参考文献
[1]刘杏雪.强化会计核算功能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策略研究[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1(7):107.
[2]陈玲.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视域下的会计核算功能强化研究[J].财经界,2013(8):180.
篇3
关键词:电算化;辅助核算;模型;构建
一、用友财务软件辅助核算功能综述
当前,在企业会计电算化核算实践中,用友财务软件以其功能强大、易于操作、便于维护、不断升级的优良特性,深受企业财会工作者的喜爱。作为一种主流会计电算化核算软件,其在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进程和事业当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随着经济形态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用友软件的版本在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升级的同时,其功能也日渐强大和完善。辅助核算、数据联查、账套复制、远程查询等功能鱼贯面世,得到逐步推广。
在辅助核算功能中,供应商核算、客户核算、部门核算、项目核算等辅助核算功能作为其诸多强大功能中的四类,既具有各自特色,亦具有组合应用的优势。就用友财务软件而言,从设计理念上讲,供应商核算、客户核算、部门核算和项目核算分别通过建立供应商数据库、客户数据库、部门数据库和项目数据库的方式,来集成核算债务往来、债权往来、个人往来和具体交易事项,其设计目标则是用于分别减少债务往来、债权往来、个人往来和具体交易事项科目级次。
在会计电算化核算实务中,如何将这些辅助核算功能使用好、组合好、发挥好,既需要学习培训和经验积累,也需要探索研究,不是简单套用和照搬照抄就能实现的。
二、辅助核算在企业会计电算化实务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在用友财务软件辅助核算应用实务中,企业会计同仁一般会按照用友软件的使用说明书进行设置和使用。常规的做法是:将货币资金设置为项目核算,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设置为客户项目核算,其他应收款设置为部门核算;对应付款项和应付票据设置为供应商项目核算,其他应付款和应付薪酬设置为部门核算;而将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设置为部门核算。
目前,这种辅助核算方法是普遍性的、一般性的。其在会计实务中仅能提高资金、部分往来和费用等科目核算及查询效率的功能,而对存货、投资、固定和长期资产类科目以及短期借款、长期借款、预付账款、预收账款和收入类科目辅助核算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从科目数量对比来讲,现有的应用面显然过于狭窄,对资产和损益类科目涉及不够宽广;从组合查询的角度看,不支持有关会计科目的综合查询需求,如主要客户对收入形成的贡献水平无法查询;从数据综合利用来看,由于各个辅助核算功能交叉不够广泛,导致对数据的综合加工能力不强。这些问题充分反映了现行的辅助核算所存在的设置不全面、组合不到位、覆盖不广泛、潜力挖掘不够,以及与会计核算实务对接不紧密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为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优化会计辅助核算设置、增强对辅助核算功能的应用水平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精心学习、系统应用,对接好软件与实务需求,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三、辅助核算在企业会计电算化实务中应用较为单一的成因分析
企业会计电算化核算实务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与软件售后培训、企业应用规划以及财会人员学习状况息息相关。就软件售后培训来讲,是否将软件所固有的强大功能清晰地传授给企业及其员工,是包括软件辅助核算在内的所有功能有效体现的第一个环节。
就企业应用来讲,有没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软件投用升级规划,对于软件本身及辅助核算功能的深度拓展具有关键的平台作用。在软件操作层面,财会人员的能动性、经验积累和专业水准对于软件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如果财会人员缺乏对财务软件本身功能的良好认知,同时对企业会计核算实务体验不够深入,那么财会人员作为软件操作主体所具有的局限性将限制财务软件功效的良好发挥。
四、一种全新辅助核算设置模型在企业会计电算化实务中的构建
经过长时期的工作实践探索和对用友财务软件功能的持续钻研,笔者认为,现阶段会计电算化核算实务中普遍存在的辅助核算应用水平仍然较低,并没有充分体现出各辅助核算功能的独有特色及其组合优势。那么,能否在现有应用水平基础上构建出一个全新的模型,以便于既能更好地发挥出财务软件应有的功效,又能使该模型具有广泛的参照性和可复制性呢?实践证明,完全可以结合企业实际,构建起较为系统完整的辅助核算设置模型,并具有极强的拓展性,可以推广。下面结合会计要素对这一模型作以设计。
就会计核算五要素资产、负债、成本、权益、损益来讲,只要存在二级科目以下的设置需求,均可通过设置项目辅助核算的方式予以替代,这样可以实现通过提高信息集成度的方式减少科目设计层次,进而达到提高核算效率的目标。当然,二级科目的设置可以保留,以保持必要的递延细分层级,这对明细核算是有益的。
在客户辅助核算设置方面,传统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债权往来辅助核算显然过于单薄,可以延伸到预收款项和收入类科目,同时与项目辅助核算进行关联与交叉,即可实现多维核算的目标。
在供应商辅助核算完善方面,在现行的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债务往来辅助核算的基础上,可拓展到预付款项、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债务往来科目。同样,与项目辅助核算进行关联与交叉,可实现多维核算的目标。
在部门辅助核算优化方面,将部门辅助核算仅仅停留在个人往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核算范围内,显然没有利用好用友财务软件功能优势,应进一步拓宽到对应付薪酬的核算上来,同时与项目辅助核算进行关联与交叉,就可以实现多维核算的目标。
如上所述,通过将会计五要素资产、负债、成本、权益、损益与四项辅助核算功能供应商核算、客户核算、部门核算和项目核算的优化组合,我们就构建出了一个全新的具有一定通用性、参照性和可复制性的会计电算化辅助核算设置模型。需要说明的是,辅助核算存在的意义在于提供多元化核算需求,当某些会计核算没有这种需求时,面面俱到显然是不必要的。
五、结束语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企业形态的变迁,企业管理体制机制也在发生着剧烈变革,这对企业管理效率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环境下,包括会计电算化在内的企业财会管理工作实现一定突破,显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是在这种考量之下,从具体工作优化的视角所做的专业探索,以期对企业会计电算化核算效率的提高与核算水平的提升有所助益,并愿与广大财会同仁进一步探讨。当然,对会计电算化中财务软件功能的充分挖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包括广大财会同仁、企业领导、软件供应商等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以更好更快地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进程的提速。
常规性的辅助核算设置,如表1所示。
可参照可复制的辅助核算设置模型,如表2所示。
参考文献:
1、柯明,李斌,邱红.利用财务软件的辅助核算实现业务进程监测[J].会计之友,2009(8).
2、李晓红,高峻.电算化会计信息对电算化会计核算方法及发展趋势的影响[J].商业经济,2007(4).
3、覃焱.论商品化ERP软件与企业个性化需求的满足[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9).
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全通用;中央数据;分组核算;自动转账
“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就是立足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研究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标准化模块结构和主辅核算贯通等基本问题的1系列观念和方法体系。
很多学者认为各单位会计核算存在个性,不可能实现全通用的电算会计。wu可否认,各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的确有很多个性,但这些个性往往是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如各会计主体设置和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可能不1样,尤其是明细科目也许相差甚远,但它们都是会计数据分类核算的归属,其账户的基本结构仍然是左借右贷,可以用相应编码来表示各会计主体相差甚远的这些科目。又如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会计报表差别很大,但它们都是从账簿中采集数据编制的,可以运行电算会计不同的编表指令来编制这些差别很大的会计报表,而编表指令用户是可以自定义的。因此,对于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全通用理论研究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最感兴趣的是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它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共同的会计理论基础。自15世纪复式簿记诞生以来,会计核算已经形成了1整套严密的基本理论体系。会计电算化虽然使得核算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会计基本理论仍然适用。(2)规范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有1整套规范化的专门方法,如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形成1个较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任何单位的会计核算都要相互配合地运用这些专门方法。(3)整齐的会计数据流程。会计核算数据的总体流程具有高度共性,那就是“凭证数据1账簿数据1报表数据”。会计电算化中,账簿数据不是编制报表的依据,而主要为分类管理提供数据,并非可有可wu。因而只要是会计核算,任何单位都要遵循这1共同的会计数据处理流程。(4)通用的会计核算制度。2000年12月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这是11个不分行业、不分部门、不分所有制的全通用企业会计制度。这为全通用理论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5)各模块的全通用。在实务工作中,账务处理和报表模块被公认可以实现全通用,而其他如工资、固定资产、销售等模块,普遍认为经过努力也可以逐步实现全通用,但成本模块则普遍认为不能全通用。实际上各单位成本核算存在高度共性,利用编码技术和报表模块可以实现成本核算通用化设计。
综上所述,全通用理论是可行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全通用可以为管理信息系统和审计电算化提供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数据平台,实现会计数据资源的高度共享,从而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实务的发展。全通用理论框架主要由以下8个部分内容构成。1、核算方法全通用
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存储、加工和输出时所运用的1整套专门方法,其目的是为经营管理提供电子会计信息,实质就是会计核算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会计软件设计者总是首先调查数据流,完成科目编码和数据表的设计;然后分析任务,划分模块;最后围绕数据表和科目编码,自上而下地逐1模块设计调试,完成初始化、系统维护、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加工、数据输出等方面的设计任务。因而会计电算化核算专门方法有9个,即科目编码、数据表设计、模块划分、初始化、系统维护、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加工和数据输出。这9个专门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不能相互取代,必须配合运用,共同构成全通用电算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9个专门方法全通用,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的技术性保障。
2、主辅核算全通用
日常会计核算,我们通过科目编码进行,也称为编码内核算。但编码并非万能,有些更详细的核算内容,仅依靠科目编码是wu能为力的。如工资1般按工资总额组成内容进行明细核算,很难同时按职工姓名进行明细核算。又如材料1般按类别或库别等口径进行明细核算,很难细化到成千上万的材料品种。这些工资到人、材料到品种等的核算内容,实际上是更为详细的明细核算,即使强行编码到如此详细的程度,如国内某些会计软件可进行九级编码,记账凭证的编制也wu法适应。因此,编码并不是越详细越好,也不是编码级别越多越好。编码内核算不能满足管理和核算需要时,就必须用编码外核算进行补充。哪些内容纳入编码内核算,哪些内容列入编码外补充,并没有现成的统1标准,完全要根据本单位核算与管理的特点和要求来决定。实行主辅核算相结合,既能适应日常会计核算需要,又能满足管理者对各种管理信息的需求。
编码内、外核算存在大量数据交流,比如各种口径的工资汇总表、发出材料汇总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等辅助核算内容,都会产生大量表格数据,将其打印出来,就是原始凭证,需要据此编制记账凭证来输入机内。这些凭证数据的手工输入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容易出错。全通用电算会计应寻求1种更快、更有效率的自动输入方法,即表格输入法,来实现编码内、外核算的贯通。
3、主控模块全通用
篇5
[关键词] 辅助核算;精细化管理;数据透视表;多维度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1. 015
[中图分类号] F275.2;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1- 0023- 03
1 前 言
辅助核算是会计信息化软件提供的一项重要功能,是在会计信息化特定环境和方式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核算方式,它采用传统明细账会计核算原理,同时兼顾了会计信息化处理方式的特点。在会计信息化迅速发展的环境下,辅助核算得到了各大会计信息化软件开发商的青睐,同时也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几乎所有财务软件都提供了辅助核算功能,并在会计信息化实务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目前对辅助核算的使用仅停留在表面阶段,人们对它的认识仍是狭隘的、不准确的。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从精细化管理方面对辅助核算进行研究,以促进对辅助核算功能的深入认识及全面运用。
2 财务部门精细化管理的内容
精细化的管理思想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西方盛行,它改变了传统管理理念中粗放的管理方式,转而注重管理活动中的细节以及微观的层面,这也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精细化管理源于生产领域,目前已经延伸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成为一种通用的管理思想。
财务部门是企业信息的集散中心,会计人员肩负着反映和监督企业经营状况的职能,精细化管理在财务部门中主要体现为精细化核算、精细化分析和精细化控制。
(1)精细化核算:这是管理者清楚认识自己经营情况的必要条件和最主要的手段。这就要求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与财务有关的行为,会计人员都要进行核算,会计人员应该提供与企业经营有关的尽量多的信息。
(2)精细化分析:精细化分析主要是通过现代化的分析手段,对重点的财务变动和业务进行分析,同时由于各自分析的角度不同,需要进行全方位考量,将经营中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去展现、从多个层次去跟踪,从而找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同时发现企业最具竞争力的业务、客户和供应商,发现提高企业生产力和利润的方法,增加企业价值。
(3)精细化控制与预测:监督与控制是会计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能,精细化控制要求会计人员做好全程监控,从小处着眼,及时反映单元目标责任的履行情况并控制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
精细化控制是在精细化核算和分析的基础上实现的,所以财务部门精细化管理最根本的内容就是精细化核算与分析。核算与分析做到位,控制就会事半功倍。
3 精细化财务管理运用辅助核算的必要性
3.1 辅助核算协助推动精细化核算
精细化会计核算要求会计人员在核算的过程中,将账务尽可能地进行分解、细化,通过详细的账务来全面、完整、多维度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若利用传统的核算方式,经济业务的很多方面信息由于设置会计科目的局限性,在进入会计系统之前就被过滤、剔除。而作为账务处理的一种补充,辅助核算可以通过核算项目的设置弥补这一方面的缺陷。目前国内主流财务软件中的辅助核算中大都具有客户核算、供应商核算、个人核算、部门核算和项目核算等功能。其中,项目核算功能可以通过自定义设置项目来满足企业内部更多的管理需要,比如制造业中产品成本项目的核算、各环节成本与收益项目的核算、各地区的营业收入核算、施工企业的施工项目核算等。项目核算是对客户核算、供应商核算、个人核算与部门核算的延伸与补充。辅助核算因为不同于传统明细科目体系额倍数编码原则,各项目之间完全相互独立地编码,增加核算项目的繁杂程度与工作量大大小于明细科目体系,所以,只要对项目设置得当,广开思路,对各个会计科目根据精细化管理的需要,根据需要了解的内容尽可能多地设置辅助核算项目,项目核算连同其他4个辅助核算功能就能实现精细化核算所要求的多角度、全方位反映企业经营状况。
3.2 辅助核算帮助实现精细化分析
精细化分析要求对经营和财务进行全方位考量,多维度分析经济问题。辅助核算预设的核算项目可由不同的科目共同使用,能够实现多个科目对同一个项目的共享;同时,一个科目可以关联多个项目,使不同项目共享一个科目的数据。这种双向关联的方式很好地解决了传统会计科目核算体系下只能进行纵向查询的问题,使管理者能从多个维度对各种情况进行交叉查询与分析。
如图1所示,在辅助核算下的查询与分析中,完全不同于传统核算方式下的多级关系,会计科目与各项目之间更倾向于是一种并列的关系。多级明细科目核算方式下,如果在“主营业务收入”科目下设商品二级明细科目,在“商品”下设“地区”三级科目,那么要查询在某个地区各种商品的销售情况,就比较麻烦,而且容易出现差错,这对于从会计信息中获取有价值信息是非常不利的。而运用辅助核算功能,这种不便就可以得到克服,各地区不同商品的销售情况一目了然。不仅如此,辅助核算由于能够进行精细化核算,对生产经营状况都能利用很多个项目进行反映,所以管理人员可以从更多维度进行细致查询与分析。如图1所示,管理人员可以从客户、供应商、业务员、部门、商品、地区等各个方面进行多维的网状交叉分析,从中挖掘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辅助核算使对生产经营的分析成为一张交叉重叠的网,通过实现多维度的交叉查询与分析,符合精细化分析中全方位考量、多角度分析的要求,对推进精细化管理有重大作用。
3.3 辅助核算保障落实精细化监督与控制
要实现精细化管理,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精细化目标的落实,实现责、权、利的全方位控制。这就要求把每一个工作目标单元分解落实到部门、岗位、员工身上,不留死角,真正做到“点点滴滴求合理,细微之处见管理”;要求精细化地控制成本及费用,对人、对部门、对物、对环节、对项目等发生的费用都要进行有效的控制。目标的落实离不开对执行情况的监督,精细化管理中要做好偏差控制,严格执行标准和制度。在辅助核算中,可以利用个人核算、部门核算、岗位核算、实物核算、费用核算以及工作环节核算多项交叉使用的方法,对个人、部门与岗位各自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反映,从而找出与标准之间的差距,考察其对责、权、利的实现,落实责任归属,划清责任,督促员工保质保量完成工作,提高效率,进而保证精细化管理的贯彻与落实。
4 辅助核算在财务部门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如上所述,辅助核算对于推动财务部门的精细化管理起着很大的作用,精细化管理需要会计人员对辅助核算功能的使用。但在实际工作中,怎样运用辅助核算才能将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或者对其做怎样的改进,才能使它最大限度地推动精细化管理的发展呢?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转变传统核算观念,树立辅助核算思想
辅助核算对于财务部门来说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实行精细化管理的企业中,辅助核算是必不可少的,它具有传统核算所不具有的优势。而目前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它在企业中的运用日趋广泛,所以,财务部门全面利用辅助核算功能是大势所趋。但在实践中,人们对辅助核算的认识并不全面,认为它是财务软件中可有可无的功能,传统的核算方式仍在财务人员的工作中大行其道。所以,要用好辅助核算功能,必须改变从传统核算方式出发来挖掘软件功能的思路,转而将软件所具有的辅助核算功能创造性地应用到业务管理之中。会计人员应该对其有足够的重视,并在实际财务工作中充分利用辅助核算的功能,在账套设置的初始阶段就对它有足够的考虑。
4.2 充分利用项目核算,实现数据采集精细化
项目核算功能是辅助核算的一大亮点,它使辅助核算有了极大的拓展与延伸。精细化财务管理要求全方位、多角度,所以对任一科目、任一账户都有很多方面需要关注,而这仅利用客户、供应商、个人、部门4项核算功能并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利用项目核算进行拓展。在强化使用项目核算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各科目进行分析,考察企业对这个科目需要了解哪些层面的信息,或者反映哪几个方面的细化信息才能达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再将这些方面的内容反映在项目目录中,并在科目设置中进行选择,而不是机械地、按照以往经验地使用软件初始设置而不加以智慧化的拓展与选择。
4.3 结合Excel软件,实现财务分析精细化
要实现精细化分析,进行多维度的考量,就要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使各种数据分析的结构清晰地呈现出来。而财务软件所具有的仅是数据查询功能,它提供的数据分析或财务分析功能十分单一。Excel是一款以数据处理为核心的软件,它所具有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功能十分强大,能完成人们大部分的数据处理需求,而其中的数据透视表功能则可以实现多维度分析效果。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将财务软件与Excel结合,充分利用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功能,实现精细化财务分析。
将通过辅助核算方式得到的数据导入到Excel中,经过基本处理得到标准化格式的数据,这种标准化的数据格式正是进行利用数据透视表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如果要了解某科目下各项目的情况,则将会计科目字段拖到数据透视表的页字段区,将相应的项目对应的字段拖到行字段区,将金额拖到值字段区。以项目为客户举例,将客户字段拖到行字段区,就可以得到如图2所示结果,来自各客户的销售收入一目了然,其他项目同理也可得到结果。运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很方便地了解与某客户有关的会计科目及其数值,同时还可以通过各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进行各种交叉查询。另外,对值字段区的数据显示方式进行修改,还可以得到不同对象之间的比例关系;将日期拖入相应区域,则可以得到各项的趋势关系等。
数据透视表的主体部分是一个二维表,但页字段区的改变则可以使数据透视表呈现多维立体结构。当页字段区中有一个字段时,数据透视表是二维结构;有两个字段时是三维立体结构;以此类推。多维度分析的要求就可以通过页字段的拓展来实现。如图3所示,将多个字段放入页字段区,将符合页字段所有要求的金额信息反映在值字段区,就得到了一个八维立体图表。只要需要,便可以得到更多维的数据透视表。借助数据透视表功能可以实现精细化财务分析中所要求的多维交叉查询分析,将数据透视表的所有功能充分利用起来,精细化分析基本可以达到极致。
主要参考文献
[1]吕志明. 如何实现从辅助核算向辅助管理质的飞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9(9):43-45.
[2]张有峰. 电算化环境下辅助核算的组织形式与应用优势[J].财会通讯,2008(3):92-93.
[3]柯明,李斌,邱红. 利用财务软件的辅助核算实现业务进程监测[J].会计之友,2009(8):76-78.
[4]吴勇军. 浅议会计核算工作精细化管理[J].财会通讯,2008(6):116-117.
篇6
(一)特定项目內容的核算与管理针对某一特定项目所提出的辅助核算要求,将核算方式与操作指令融入基本账务处理程序中,通过单独的或与记账凭证连动的操作,实现对特定项目的输入、查询、核销等基本操作功能,并可随时输出该项目的业务状况资料和相关分析表单。通用财务软件所提供的标准化特定项目主要有往来(客户与供应商)单位、部门、职员等等。其辅助管理功能中,包括初始数据入账、凭证数据的自动传递、手工与自动双重销账等基本操作功能。
(二)自定义项目的管理利用软件系统所提供的辅助项目设置功能,自定义辅助项目的名称、分类与项目目录,并与会计科目建立内在联系,通过录入以及对内部数据处理的控制来实现对相关要素内容的管理,这是辅助核算在账务处理过程中较手工操作最具革命性的应用。有了该类应用,对销售收入的分组分岗记录、费用的分部门考核、工程成本的分项目决算、科研经费的详细记载等,在功能实现上都显得极为轻松与便利。
(三)延伸指标的核算与管理由于会计计量需要,部分核算对象涉及对实物数量、外币金额等非价值计量指标的核算,或者需要同时记录原始单据编码、业务部门、经手人等信息。辅助核算系统能够将某一科目的辅助计量属性与主要计量属性相联系,提供相互联系的、可自动转换的多种计量数据;或者在录入主要计量属性数据时,同时标注与业务相关的附加属性值。外币汇率管理、数量控制、工作量考核等都属于这一类应用。这种应用集中体现了财务软件的关联性应用与数据连动的优势。
(四)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这是对自定义项目进行定义和应用的特例。把既包括现金流量变动的事项又包括不影响现金流量变化事项的科目,按现金流量表填列要求进行分类设置和处理,其中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类别设置为自定义分类项目,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收到的税费等设置为项目目录。日常核算中,随凭证业务的确认而累积各项统计数据。年终时可直接输出所需要的指标信息。
二、电算化环境下辅助核算的组织应用形式
(一)构成上下级关系的“科目——项目”方式利用科目与项目的上下级关系,建立起科目与项目之间的“控制——被控制”关系或“传送——接受”关系,使录入给一个科目的数据能够直接传递给所有与之建立联系的各个项目。在这种方式下,一个科目所接受的数据能够同时被多个已建立联系的辅助核算项目所接受。如应用最为普遍的部门辅助核算、职员辅助核算等便是典型的传递——接受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是一个科目数据被多个项目所吸纳,也可能是多个科目数据被一个项目所接受。如在往来核算中,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等多个账户可同时将某一特定单位定义为往来辅助核算项目,随时接受多个科目所发生的业务数据,以反映与该单位间完整的债权债务情况。
(二)体现平行运算关系的数据承接方式对于具有外币、数量、工时等辅助核算要求的项目,需要建立外币原币金额、汇率以及数量、单价、工时等指标与账簿主体指标间的运算关系,这是直接在账面上体现的最为直观的一种辅助核算形式,在传统账簿体系中表现为外币金额式或数量金额式账簿格式。在数据关系处理中,这种应用的意义主要在于系统可随时直接调用辅助核算指标数值,以方便实现对相关指标数据的单独提取或单独报告。
(三)描述扩展属性特征的辅助标志方式在出纳管理、银行对账与现金流量表编制等业务处理中,通常需要设置或追加某一科目的附加标志,如对于银行存款科目,为方便对账而需要附加设置银行凭证号码、凭证日期等属性值;而对于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科目则需要设置“现金流量科目”标志值。这种对科目所涉及的相关属性进行特定标记的方法,使基本账簿的数据能够被辅助核算功能所借用,让系统通过多种标志人口方便地取得基本账簿数据库内的数据。
三、电算化环境下辅助核算的应用优势
(一)辅助核算在核算项目的设置与运用上比会计科目更具灵活性由于科目体系直接影响会计的主体信息,一般会计规范(同样体现在财务软件中)对会计科目的设计、使用和增删操作都有较为严格的约束,这些约束表现在对科目代码和科目名称的设置、科目属性定义、科目修改和删除等日常维护的种种限制中,操作中(或系统开发时)稍有出入就会直接影响会计账簿体系的正确和完整。而辅助项目相对独立于标准的会计账簿体系,其操作与维护不受会计核算规范的约束,软件可根据其与标准账簿体系的关系灵活地定义项目操作的规程。例如,可任意定义项目代码的长度,可按业务类型确定辅助项目与科目体系的内在关系等,从而在日常维护过程中可充分体现操作上的方便性和运用上的灵活性。
(二)项目共享打破会计科目的树形结构体系,构筑起账户间参差的网状数据结构形式预设的辅助项目可任由不同的科目共同使用,实现了多个科目对同一项目数据的共享;同时,一个科目也可以同时关联多个特定项目,使不同辅助管理要求的项目共享一个科目的数据。这种双向关联方式编织出机内数据传递与汇总的交叉网络,使一个辅助项目因为汇集了多个科目的数据而具有了综合性,而一个科目数据也因为可传递给不同的特定项目而体现出分布性。科目与项目间的交错关联成为基本账簿体系的重要补充。更具效用的是,一个账户能与多个不同组织应用形式的项目相结合,以此提供多方位多性态的信息,从而构造出一个以明细项目为中心的辅助信息群体,这一信息组合方式成为责任会计与企业微观管理的有力武器。
(三)简化会计科目体系,使会计科目体系变得相对稳定由于使用辅助核算功能时,可用相关的辅助档案代替明细科目,从而达到简化会计科目体系的作用。同时,在使用传统的明细科目核算时,如果相关信息发生变动,会造成会计科目的变动,而使用辅助核算时,由于不必建立或修改相关的会计科目,当发生信息变动时不会影响到会计科目表,从而使会计科目体系保持相对稳定。
(四)辅助核算较好地解决有较多手工参与的核算内容的电算化问题往来核查和银行对账工作具有较多的账项实时辨析特点,对这些工作以专门的辅助核算模块进行处理,便于针对往来核算和银行对账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处理流程,从而使计算机的自动处理与人的主控参与有机地结合,达到既使业务处理尽可能地准确,又使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自动快捷优势的目的,并使这一业务与系统资料整体取得一致,使业务处理的方式达到最佳。
(五)确保会计资料在庞大的财务数据体系内得到相应约束与同步更新由于辅助核算相对独立于基本账务数据体系,在财务软件的正常运行中,能随时增补辅助核算项目而不影响基本的会计核算环境。同时,不断翻新功能更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为财务软件中更有创意的系统功能的开发提供了便利,多种数据类型,多项排序选择,灵活的数据关系模式等,使得在辅助核算子系统中融入更多以简单操作完成复杂核算的控制功能变得更为现实。
四、辅助核算功能的应用策略
(一)转变传统核算观念,形成电算化特色业务思路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整体应用水平尚不高,加上我国电算化的普及历来沿着依手工模式设计电算化系统的路线,使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始终未能脱离模拟手工操作以及机械地仿真管理这两种思路,对于辅助核算的应用更是如此。因此,要用好辅助核算功能,必须改变从传统核算出发来挖掘软件功能的思路,转而从系统的数据管理功能出发,将数据处理的强大功能应用于会计核算,由此将软件所具有的辅助核算功能创造性地应用到业务管理之中。
篇7
假定某企业有五个制造车间,制造费用项目包括工资、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水电费等10个项目。在传统的手工会计环境下,该企业对各车间的各个制造费用项目进行核算与管理,一般是在制造费用总分类账户下按照各制造车间分别设置二级账户,然后在各二级账户下按制造费用项目设置多栏账,以核算各制造费用项目。但由于在会计信息化方式下,记账凭证是账务子系统的唯一数据来源,记账过程只是对记账凭证打上记账标记并更新发生额余额表,所有的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多栏账的查询打印只是根据记账凭证表和发生额余额表按照账页格式临时生成的,并不存在手工会计环境下总账和明细账、日记账的平行登记过程,因此不能利用手工会计下的方式来进行核算与管理,而只能按照明细账核算方式的要求,设置相应的明细科目来进行核算。又因为在会计信息化方式下,记账时只能填写末级科目,因此应按照表1设置科目体系,这样才能达到既定的核算和管理要求。
虽然利用明细账核算方式可以满足核算和管理要求,但却存在以下两点不足。首先,科目体系会变得异常庞大和繁琐,不利于提高核算效率。在本例中,为了完成核算要求,需要设置1个一级科目、5个二级科目、50个三级科目,共56个科目。其次,信息查询存在障碍,不能满足信息化方式下方便快速地进行信息查询的要求。当企业想查询同一费用项目在不同车间的发生情况时,传统的明细账核算只能提供“纵向查询”,而不能提供“横向查询”,因此只能由企业自己按照明细账进行加总和比较。而利用辅助核算则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二、辅助核算的类型
目前,许多会计信息化软件所提供的辅助核算类型不尽相同,典型的辅助核算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客户核算。当某一账户需要核算和反映不同的客户信息时,可以使用客户核算。例如,企业可能需要按不同客户核算和反映其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账户信息,因而可以将这些账户设置为客户核算;再如,当企业需要按客户对商品销售进行流向分析以反映各客户购买排序及比重情况时,可以将主营业务收入账户设置为客户核算。
二是供应商核算。当某一账户需要核算和反映不同的供应商信息时,可以使用供应商核算。例如,企业可能需要按不同供应商核算和反映其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账户信息,因而可以将这些账户设置为供应商核算;再如,当企业需要对不同供应商所供应商品的销售情况进行反映和分析时,也可以将主营业务收入账户设置为供应商核算。
三是个人核算。当某一账户需要核算和反映不同的个人信息时,可以使用个人核算。例如,当企业需要按不同职员反映其差旅费等借款情况时,可将其他应收款设置为个人核算;当企业需要反映不同业务员的销售业绩时,可以将主营业务账户设置为个人核算。
四是部门核算。当某一账户需要核算和反映不同的部门信息时,可以使用部门核算。例如,当企业需要按不同部门反映其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情况时,可以将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设置为部门核算;当企业需要反映不同部门的销售业绩时,可以将主营业务账户设置为部门核算。
五是项目核算。项目核算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由于可以将不同的客户、供应商、个人和部门看作不同的项目,因而可以采用项目核算。如果企业需要反映不同在建工程项目的建造成本时,可以将在建工程账户设置为项目核算,而将各项在建工程项目作为不同的项目;如果企业需要反映不同产品的生产成本时,可以将生产成本账户设置为项目核算,而将各种产品看作不同的项目;如果企业需要反映在不同地区的销售情况,以统计产品在哪些地区更受用户欢迎时,可以将主营业务收入账户设置为项目核算,而将各地区看作不同的项目。
三、辅助核算的步骤
第一,明确核算和管理要求。核算和管理要求完全由企业根据自己的核算和管理水平决定,与软件无关。会计信息化软件提供了辅助核算功能,但企业是否使用以及软件是否适用企业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状况和要求。企业在实施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应该对自身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而不应只是要求会计信息化软件来适应企业,企业和会计信息化软件应该是相互适应的。
第二,设置会计科目体系及相应的辅助核算类型。一旦决定了核算和管理要求,就要正确地建立相应的会计科目体系以及科目的辅助核算类型。例如,为了对企业各车间的制造费用项目进行精确核算和管理,可以只设置制造费用一级科目,然后将该科目同时设置为部门核算和项目核算。
第三,设置相关的辅助档案。决定了辅助核算类型后,接下来便要正确地设置相关的辅助档案,如在前例中,应该设置企业的部门档案和制造费用项目档案,以便系统进行相关的核算。
第四,填制记账凭证时选择相应的辅助核算信息。由于记账凭证是账务子系统的唯一数据来源,因而在填制记账凭证时,如果用到了具有辅助核算要求的会计科目,用户必须要选择相关的辅助核算信息。如在前例中,当填制有关制造费用的凭证时,必须要同时选择部门信息和制造费用项目信息,以便系统地对制造费用的部门信息和费用项目信息进行记录、归集、统计和分析。
第五,查询辅助核算信息。一旦在填制记账凭证时正确地选择了相关的辅助核算信息,便可以利用系统提供的辅助账表查询功能,方便地对辅助核算信息进行查询、统计和分析了。如在前例中,不但可以查询制造费用账户的总账、明细账,也可以查询各部门各制造费用的发生情况,还可以查询同一费用项目在不同部门间的发生情况。当然,也可以按部门、费用项目进行制造费用的统计、对比和分析。
四、辅助核算的作用
(一)简化会计科目体系由于进行辅助核算时,可以用相关的辅助档案代替明细科目,从而达到简化会计科目体系的作用。如在前例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明细科目核算,需要设置56个科目,而使用辅助核算时,只需要设置1个制造费用一级科目即可,原先的5个部门二级科目和50个费用项目三级科目可以省略,代之以5个部门档案和10个费用项目档案,从而使得会计科目由56个变为了1个。再如,某企业要按客户核算其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假设该企业共有100个客户,因此除了需要设置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2个一级科目外,还需要在这两个一级科目下分别按客户设置100个二级科目,因而总共需要设置202个会计科目。如果将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分别设置为客户辅助核算的话,只需要设置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2个一级科目,原先的200个二级科目完全可以省略,而代之以100个客户档案即可。
(二)使会计科目体系变得相对稳定使用传统明细科目核算时,如果相关信息发生变动,会造成到会计科目的变动,而使用辅助核算时,由于不必建立相应的明细科目,当相关信息发生变动时不会影响到会计科目,因而使得会计科目体系变得相对稳定。如在前例中,如果车间数量或费用项目数量发生变动,在使用明细科目核算时必须要对相关会计科目进行变更,而使用辅助核算时会计科目体系不必变更,只需对部门档案和费用项目档案进行变更即可。
(三)便于信息的查询和统计分析使用传统明细核算时,只能进行“纵向查询”,而使用辅助核算时,不仅可以进行“纵向查询”,还可以进行“横向查询”和相关的统计、分析,因而丰富了信息查询手段,使得用户可以及时方便地获取必要的决策和管理信息,符合会计信息化环境的特点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五、辅助核算功能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尽管目前会计信息化软件一般都提供辅助核算功能,但是笔者认为目前的辅助核算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还仅仅停留在“核算”层面上,如何实现从“辅助核算”到“辅助管理”是会计信息化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首先,要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统计和分析功能。辅助核算功能所提供的信息查询不应仅仅停留在类似于传统总账、明细账的辅助账簿的查询层面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对现有信息进行深加工,从而提供给用户更多的有助于决策和管理的信息,增强辅助信息的“相关性”。例如,可以多角度地对各辅助项信息进行统计和汇总;对各辅助项信息进行纵向趋势分析,以了解各辅助项过去若干期间的发展趋势并预测未来区间的发展态势;对各辅助项信息进行横向比重分析,以了解各辅助项在总体中所占比重情况,便于企业重点跟踪、重点控制。
篇8
会计软件的一般结构
会计软件的一般结构是从系统的功能层次结构来反映的,所谓功能结构,是指系统按其功能分层分块的结构形式,即模块化的结构。
一个系统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可划分为几个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再划分为若干个层次,每个层次沿横向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相对独立的功能。一个子系统对应一个独立完整的管理职能,在系统中有较强的独立性,一个功能模块完成某一管理业务,是组成子系统的基本单位;一个程序模块则实现某一具体加工处理,是组成功能模块的基本要素,各层之间、每块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将各层、各块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去实现系统目标。
如果将会计软件作为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一部分,则其模式称为一体化模式。
一、总帐系统
总帐系统是每个会计软件的核心,对所有的会计核算软件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总帐处理的工作量也是最大的,一般包括:凭证的输入、审核、记帐、帐本的查询、输出等。
二、出纳管理
出纳是会计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岗位,它担负着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传统的会计软件一般是以记帐凭证的输入开始,因此作为出纳是不允许进行上机操作的,但这样的电算化是不彻底的。出纳管理包括:收入管理、支出管理、出纳帐处理等。
三、应收、应付帐
应收、应付帐是用来管理企业的往来帐款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往来帐管理工作量愈来愈大,也愈来愈重要。应收、应付帐包括:往来单位管理、应收应付核销、帐龄分析等。
四、报表处理
企业会计核算的结果最后需要用报表的形式反映出来,因此、报表处理主要用于进行报表的定义、编制、输出。
五、工资核算
工资核算用来进行工资的发放和核算,一般包括:工资的编辑、计算、工资的发放、工资的分摊等。
六、固定资产核算
固定资产核算用来管理、核算企业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核算每月的工作量不是很大,仅仅是每月的增减部分,以及固定资产在部门之间发生的转移,大部分的工作量是在开始的初始化设置,而手工核算中较繁琐的折旧的计提及转帐等,则由计算机来完成,能大大减轻核算工作量。固定资产核算包括:固定资产增减变化、折旧计提、固定资产分摊等。
七、销售核算
销售核算用来进行销售的管理,其主要包括:销售商品的管理、销售中开票、收款、发货的管理、销售毛利的计算等。
八、存货管理
存货管理主要来管理企业的存货,如:原材料、产成品等等,管好存货对企业是十分重要的,手工核算下其工作量也很大,并且不容易管好。存货管理包括:存货代码的管理、存货的收、发、存管理,存货出库计价管理,存货核算等。
九、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主要用来核算企业的生产成本。其主要包括:直接成本的处理,间接成本的分摊,成本的计算等。
篇9
首先,实现了财务与业务的协调,降低了成本。财务与业务的协调及企业数据共享一直是企业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在网络经济时代,一条信息一旦从任何一个结点上被输入,它就可以被整个网络所享用。这样将节约大量重复输入、核对、传递以及信息延误的成本。其次,实现了实时跟踪。在网络时代,用虚拟的数字世界模拟现实的企业经济运作,各种电子单据的使用、局域网的普及、远程通信的快捷,使财务与业务相协调,大大加速了会计记录的速度,极大地丰富了会计信息内容,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会计核算工作网络技术保障
为了在会计核算工作中,有效应用网络科技,有必要转变工作理念,并构建相应的信息系统,从而切实提升会计核算的效率与效益,而这也是未来网络经济时代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发展趋势与保障。基本看来,应当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会计核算的控制工作
一是加大会计核算控制力度,网络会计核算控制必须要强调及时性与有效性。加强会计信息技术的管理工作,适时选择控制时机;严格管理和执行会计核算规章,建立严格的网络技术应用制度,对容易产生核算错误及舞弊的技术环节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将技术完善的决定权进行下放,因为操作人员通常具有更好的理解。二是加强网络技术应用进度控制,确保网络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并非所有会计核算环节均适合应用网络技术,因此有必要加以厘清,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使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与工作进程相关联。
(二)构建会计核算信息系统
网络经济时代的会计核算工作可以借助信息系统来实现,该系统功能架构的规划主要依据基本资料建档、日常核算作业、统计分析、系统支援来加以区分。基本资料中需要重点管理部分,独立抽出当成子系统,方便管理。基本来看,核算系统应包括如下一些内容。一是基本资料建档的功能,一般而言重点在确保会计资料正确性、输入方便性、资料安全性及资料连动性,其主要提供的功能有资料新增、修改删除、查询作业、打印作业、网络求助等功能。二是日常核算作业的建档功能,与基本资料建档操作上是一样,但观念上却不一样。基本资料的栏位一般而言为描述实体的属性,日常核算作业却是描述某一核算工作的动态管制,包括何时及如何进行核算等,其主要提供的功能有资料新增、修改删除、查询作业、打印作业、网络求助等功能。三是统计分析的功能,将资料库中的资料加以排序、组合、计算、比较,并汇编成使用者容易接收的资料排列,是实体存量或事件的静态汇总,其精神即所谓的会计核算报表。
(三)确保信息技术应用的安全性
篇10
一、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监督的现状
会计集中核算是指企业通过将会计管理与财务管理职能进行分离,设置会计核算中心(以下简称“核算中心”),对原本由各分支单位(以下简称“集中单位”)分别负责的经济业务事项集中统一处理,这种会计核算方式在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加强财务监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集中核算企业加强财务监督的必要性。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一些企业误认为会计主体发生了变化,或认为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有关法律责任由会计核算中心负责,故放松甚至放弃了财务监督,但是事实证明,实行集中核算的企业既有必要又有条件加强财务监督,一是核算单位实行了账实分离,为了防止账实脱节就有必要加强财务监督管理;二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将一部分财务人员从大量繁杂的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更有时间和精力履行财务监督职能。
(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监督的特点。
1.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能够进一步规范财务监督程序。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可以通过制定统一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办法,有效地促进会计处理标准的协调统一,大幅提升企业会计核算标准化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规范财务监督制度和程序,从而避免了财务人员运用传统的思维和检查方式方法去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2.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能够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职能。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属于更高层级,并与集中单位相对独立。一方面,集中单位无权也不能直接、随意地指使核算中心财务人员办理不符合规定的经济业务,核算中心更加自主地开展会计核算、审核和监督工作,有效抵制不合法、不合规的经济业务,进一步加强会计监督职能;另一方面,核算中心开展财务监督时能够有效避免同级部门或机构在监督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人情监督和过多地讲究个人关系问题,从而使会计监督职能得到强化。
3.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能够进一步提升财务管控能力。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集中单位的财务数据都汇总到核算中心,核算中心就可以通过数据了解到集中单位各项经济业务开展情况,同时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集中全企业的监督资源,对集中单位开展现场检查,从而实现对集中单位的资产管理、负债、收支、预算计划制定和执行、财务计划落实等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监督,最终能够较好地履行其监督的职责。
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集中单位财务监督机制出现缺失和弱化倾向。集中单位财务交由会计核算中心核算后,取消了会计、出纳岗位,只设一名报账员,单位的优秀会计人员都集中到核算中心,使集中单位的内部牵制、监督职能不同程度地被弱化。同时,集中单位客观认为财务监督职能随着集中核算一并转移到了核算中心,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会有意识地采取一些措施规避核算中心的审核,从而导致集中单位在行使内部财务监督职能上流于形式。
(二)核算中心会计监督职责落实不到位。一是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职责定位不清。由于核算中心在功能定位上侧重核算职能,并认为自主权在集中单位,对其监督有难度,于是,核算中心与集中单位对各自的责任产生了一些模糊的认识,产生“三不管”现象。二是核算中心财务人员与实际工作相脱离。由于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一般不在一起办公,核算中心财务人员不能较好地参与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对经济业务的审核仅限于相关的票据,很难掌握业务发生的全过程和业务的真实性,这样造成会计集中核算人员与实际工作相脱离。同时,核算中心财务人员不能较好地了解集中单位的经济业务,造成财务监督由事前、事中、事后,变成了只有事后监督,无法对监督工作形成有力的业务支撑和材料证据。
(三)集中单位报账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有些集中单位对报账人员随意任命,认为报账人员有无会计从业资格、有无财务工作经验和能力都无关紧要,导致报账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胜任能力参差不齐,有的报账人员疏忽大意、不负责任,不是报账不及时,就是报账错误百出,并且对相应的经济业务事项理解不透、说不清楚,而核算中心财务人员对集中单位经济业务也不是很了解,容易导致账务处理不及时,增加企业经营管理风险;有的报账人员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日常业务完全按照领导的授意、指使处理,依法治企观念淡薄,导致会计资料不真实、模糊不清,出现违法违纪现象。
三、优化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监督的措施
企业应通过明确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的功能定位,健全内部控制等财务管理制度,培养高素质的报账员队伍,充分发挥双方协同的财务监督职能,保障企业规范管理和运行。
(一)提高认识,及时转变工作观念。转变观念、加强宣传,做好协调沟通工作,营造良好的核算环境。集中单位要认真学习各项财务规章制度,深刻体会会计集中核算是现代企业实行集团化运作的趋势和要求,努力提高认识,积极配合核算中心开展集中核算工作。核算中心要严格审核,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及时向集中单位反映经营生产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并提出合理化建议,逐步实现核算中心由单一记账机构向全面监督和管理的“综合管理型”转变。
(二)进一步明确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的职责权限。核算中心是财务监督的执行主体,主要负责授权审批程序、资金集中管理、标准成本应用等方面合规性、合法性的监督功能,要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财务监督和监控为手段,以会计服务为目的,服务于企业经营发展,进一步提升核算中心在集中单位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从而避免将自身功能定位于单纯的会计核算的误区,可以将名称调整为“财务共享中心”或“会计管理中心”。集中单位是财务监督的责任主体,重点做好资产管理、预算执行控制、内控制度建设等方面真实性、完整性的监督功能。同时,集中单位负责人要认真学习财经法律法规,纠正认识偏差,对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性负责,配合支持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主动接受来自核算中心的财务监督。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要根据经济业务特点,结合自身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一是要形成严密的宏观制度约束,对制定的管理制度要少些弹性,多些刚性要求,对内容模糊不清的条款要进一步丰富和细化,保证核算中心在各项业务处理过程中都有据可依;二是建立健全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包括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信息保密制度和岗位轮换制度等,严格控制和预防各种违反财经法规行为的发生,只有会计法规和规定健全了,各项业务活动才能健康有序开展,会计监督才能有章可循。
(四)进一步加强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财务协同监督。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在财务监督工作中要明确分工合作关系,密切配合,协同开展经济业务监督,核算中心要积极参与集中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的决策与执行,细致审核、严格把关,促进财务监督与财务决策目标的有机统一。集中单位要逐项审查各项支出的手续是否完整、准确,账实是否相符,争取从业务源头上杜绝和减少虚假支出行为发生。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在财务监督工作中没有绝对的界限,双方要协同作战,形成耦合力。
(五)提升报账人员素质,积极履行会计监督职能。报账人员是集中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在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之间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对经济业务事项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核算中心会计信息质量,所以提高报账人员综合素质是提升报账水平、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集中单位负责人应高度重视,选拔职业道德水平高、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担任报账人员,加强培训和培养,保持其工作岗位相对独立和稳定,不断提高财务监督水平。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会计专业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