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筹划风险规避范文

时间:2023-09-12 17:18: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税收筹划风险规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税收筹划风险规避

篇1

【关键词】企业税收筹划;涉税风险;成因;规避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根据相关的国家政策,提前策划纳税事项,帮助企业在经营和建设过程中减轻税务负担,从而增加企业的收益。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税收筹划,而且税收筹划所要求的专业性高、操作过程复杂,在给纳税人带来收益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这需要纳税人做好税收筹划过程中涉税风险的规避。涉税风险是指企业经营因为违反相关政策和法规,给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中可能面临的有法律风险、行政执法风险、经济风险、信誉诚信风险、心理风险等几方面的风险。合理有效规避税收筹划中的涉税风险,有助于企业良性发展,增加企业的收益。

一、企业税收筹划中涉税风险成因

(一)对于税收政策适应缓慢目前,我国的税收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会计与税法核算差异等以暂行条例、部门规章等形式出现,这些文件往往不够明晰,企业可能因为对税法精神理解错误而导致税收筹划失败。另外,很多税收政策是有时效性的,也就是说国家的税收政策会根据经济发展的状况不断的调整,这既给企业提供了筹划空间,又给企业带来纳税风险。

(二)税收政策宣传不到位相关部门对于新的税收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宣传的途径也比较少,税收优惠政策一般都有明确的条件上、地域上的限定,企业如果不能及时的了解税收政策的最新动态,就可能会导致在进行税收筹划中错误的运用了以前的政策和法规,这样企业也就无法享受国家的税收政策上的优惠,给企业带来相应的税负,同时也不利于国家新的税收政策的施行。

(三)企业缺乏涉税风险的防范意识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薄弱也是造成企业税收筹划中涉税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企业内部机构的人员配置是不完善的,没有设立专门的办税人员,对财务和税务的区分不明确,很容易将企业的财务工作和税务工作混淆,缺乏涉税风险意识。企业管理者也不够了解国家的税务政策,所以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不能充分利用国家的相关政策,为企业税收带来负担。有的公司的财务人员不能单独进行决策,在进行税收筹划过程中要采纳管理层的一些建议,但是管理层的涉税风险意识又不高,可能会为了利益而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丧失了享受税收优惠的机会,也损失了税收利益。

(四)会计工作不规范会计工作不规范是税收筹划中涉税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很多企业不能合理的设置会计科目和会计账簿,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够完整、不够客观,真实性和可靠性有待考量,在进行税收筹划时缺乏涉税资料、在对收入、成本费用等进行核算时缺乏原始凭证等,这些都会影响财务工作的开展,财务核算出现错误,税务工作的准确性得不到保障,从而影响企业的涉税工作。

(五)财务管理体制不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也是影响税收筹划中涉税风险的因素。很多企业会出现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公司的财务工作流程相对简单,这些都会给企业税收筹划工作带来涉税风险。例如,一些公司会将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都由一人或几人负责,而这些人员又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这就会影响到企业财务工作的开展,税费核算也缺乏足够的支撑,为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带来风险。此外,一些企业内部缺乏财务相关信息的交流,财务工作也只在财务部展开,这就容易造成财务信息传达不一致,不利于企业的业务往来,税收筹划中的涉税信息也不够准确、可靠。

二、税收筹划中涉税风险的规避措施

(一)加强对税收政策的学习规避税收筹划中的涉税风险需要办税人员加强对国家税收政策的学习。税收筹划是企业合理、合法的运用和遵从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如果没有完善的税收体系,企业也很难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国家的税收政策会随着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的实际情况相应的发生变化,不仅可以减轻税负,为企业争取经济利益,也有利于国家产业政策的贯彻执行。办税人员应当不断的学习,更新税收政策方面的相关知识,了解我国最新的税收政策和税收法律、行业法规,利用最新的政策进行税费核算工作,减少税收筹划中的风险,帮助企业减轻税务负担,增加企业的收益,避免误用造成的涉税风险。

(二)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促使纳税人更加了解国家的税收政策,有助于企业在税收筹划中更加合理的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也能够减少税收申报中的错误的出现,有效规避税收筹划中的涉税风险。这需要相关部门增加对税收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官方网站、信息推送、广告宣传和活动宣传等多种宣传方式和途径,促使纳税人关注税收政策的最新动态。

(三)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强化纳税人的风险意识也能够规避企业税收筹划中的涉税风险。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可以通过企业文化的传递,在企业文化中渗透涉税风险防范的意识。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学习增强企业整体的税务风险意识。此外,企业的财务人员要形成正确的税收观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养,在开展财务工作时,遵守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规定,增强职业道德,合理、合法的进行税收筹划。

(四)规范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内部财税体制的管理能够有效的规避企业税收筹划中的涉税风险。一是,企业需要强化公司财务部门的设置,设立专门的办税人员,并对部门间的职能做出明确的规定。二是,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不断的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三是,加强企业收税筹划工作中的程序的建设,防治程序过于简单造成税费核算不全面等情况的发生。

(五)完善企业涉税风险监督机制完善企业对于涉税风险的监督有助于企业规避税收筹划过程中的涉税风险。企业加强内部对于涉税风险的监督,有助于企业对于涉税事项进行定期的核查,及时发现并改正不符合本企业政策、税收筹划方法不合理等错误。企业还可以聘请专业的税收从业者参与企业的税收筹划,通过听取专业的人员的一些建议和方法,强化对企业的税务监督审计,这样有助于为企业的税收筹划提供更加科学的和可靠的方法,也能避免企业不了解税收政策和办税人员水平低造成的的一些影响,从而降低了企业税收筹划中的涉税风险。企业在进行内部管理时,还要重视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财务信息交流和沟通,不能仅仅只在财务部展开涉税管理工作,应加强部门间信息横向和纵向都发展。此外,企业应该不断的根据国家的税收政策的变化来调整税收筹划的方式,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

篇2

对于税收筹划的探讨目前已经处于与企业战略理论同等高度的位置上。最初进行税收筹划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节省税额支出,但随着对税收筹划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不单单起到节税的作用,还需要纳入到企业战略策划的范畴之中,着眼于相关的长期利益方面而不能只看重眼前税款节约数目大小,由此才能真正实现个人与企业及社会之间的最有利目标。

一、有效税收筹划的评判标准

当前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强调的是有效性,如何评判企业的税收筹划是否有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判断:

(一)企业的税收筹划是否与当前相关法律规范相符合

国家的税收具有强制作用,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税收筹划最基本的条件是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要求,触犯法律法规企业将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严重者会得到法律制裁。因此判断企业税收筹划有效性时首先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二)企业的税收筹划是否与企业成本效益相符合

企业经营最根本目的是获得效益。因此就要求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中首先考虑所得收益要大于其投入的成本,这个道理用于税收筹划活动同样适用。在税收筹划方案实施同时除了可以获得收益之外还需要控制所需成本,判断税收筹划是否有效,最基本就是看获得收益是否与成本相符合,如果收益不能大于成本则说明税收筹划是无效性的。

(三)企业的税收筹划是否与企业长远战略目标相符合

目前税收筹划应当是企业从事的一项长期活动,因此要与企业长远战略目标相符合。企业要想长远的发展就不能只考虑短期利益,而要从长远战略出发,以这个角度来看企业税收筹划,如果不能与企业长远战略目标相结合的话,必然会导致企业在日后将面临增加成本的局面。

二、导致企业税收筹划成效不佳的原因

(一)企业的税收筹划没有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企业的经营活动最主要目标就是获得利润,在这个目标驱动下,企业财务管理在以前很长时间里都是以获得最大利润为其主要目标,但随着企业管理理论的不断深入,这种观点就产生了很大问题,因为没有想到企业规模和发展时期及经营风险等内容,所以在税收筹划问题上,也不能仅仅用减少纳税额达到增加企业利润的目的,还需要从企业财务管理整体利益出发进行考虑。

(二)企业的税收筹划对涉税风险不能进行有效规避

税收风险目前已经成为企业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产生税收风险主要原因是企业自身对税收政策、法律法规等内容理解和执行上存在偏差,因此导致税务部门对企业做出加收罚款与滞纳金等处罚,所以要对企业税收筹划的涉水风险进行有效规避才能达到真正节税的目的,否则企业很可能陷入困境之中。比如企业如果因为少交了税款而被纳税部门认定是偷税漏税,轻者可能处以罚款而重者很可能涉及犯罪行为,企业也会因为税务问题触犯法律使名誉受损。

三、企业提高税收筹划有效性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税收筹划数据库和信息收集系统

税收筹划是在遵守国家税收政策、法规下进行的一种理财活动,而国家税收政策、法规是随着经济环境变化不断修正、完善和变动的。任何税收筹划方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这就意味着要提高企业税收筹划的有效性必须有一套完善的信息收集传递系统和税收筹划数据库,以实现税收筹划对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相关适度性要求。所以,企业如果想取得筹划的成功,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就必须密切关注国家财税法规变化,并随着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变动,及时修订或调整纳税筹划方案,来规避税收筹划可能带来的风险。

(二)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税收筹划的出发点

在税收筹划发展的初级阶段节税是其目标,对于税收筹划的中级阶段来说,税后利益最大化则是进行税收筹划最主要目标了,而真正的高级阶段则是要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阶段。税收筹划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一项重要内容,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税收筹划主要目标,可以使企业发展具有长期实力,不会拘泥于眼前短期利益,这样税收筹划虽然在短期内可能没有明显效果,但对于企业长远战略目标来说则是非常有价值的。

(三)要注意对税收风险进行规避

不能对税收风险进行有效规避是当前企业税收筹划没有达到很好效果的一个主要原因。近几年税收风险逐渐被人们所了解,认清了税收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如何规避税收风险就成了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在税收风险的规避上企业可以成立专门负责部门对企业涉税内容进行准确细致的筹划,也可以通过专业税务处理机构来解决企业涉税事项,通过有效涉税事项风险的规避,不存在税收问题才更能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税收筹划的制定应充分考虑财务决策的内容

目前,企业财务决策由于以往观点影响下很少对税收问题进行考虑,只仅从税收显性成本角度来考虑,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企业财务决策结果往往与最高税后收益率相差甚远。由于税收成本与非税收成本之间存在着你增我减的关系,而有效税收筹划要在这中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以达到企业最大利润的目的,就要对企业的税收成本与非税收成本之间进行明确区分。

我们从企业税收成本与非税收成本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只有充分考虑税收成本和非税收成本的影响,才能真正在企业财务决策中使总成本降低,进而真正的发挥税收筹划有效性,提高税后收益率。

对企业税收筹划有效性的探究还应当建立在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保持对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应有关注,才能使企业税收筹划发挥最佳作用,实现真正意义上合理避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董盈厚.税务筹划的经济学性质及其对会计价值之拓展[J].税务与经济,2011(1)

篇3

税收筹划风险是指由于事先无法预计的各种因素的存在,纳税人所选择的税收筹划方案,存在使纳税人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发生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根据税收筹划的成因,税收筹划风险可有以下几种。

(一)政策法规风险

在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在国家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筹划人员与执法人员对政策法规理解的不同及由于经济形势变化导致的政策法规变动是税收筹划方案必须面对的。政策法规风险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政策法规变动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由于筹划人员对政策的认识与税务执法人员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或在筹划中对政策把握不准所致。

(二)执法风险

税收筹划方案是否有效必须得到税务执法部门的确认,税务执法部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可能导致税收筹划失败。因为税务机关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拥有自由裁量权,各地方税务执法人员的素质及执法理念有较大差别,所以税收政策执行过程可能存在偏差。

(三)经营风险

制定税收筹划方案的有效实施都必须具备相应的前提和条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符合筹划方案中规划的这些条件。这些特殊的条件,一方面可以使企业的税收筹划能合理合法节税,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着企业的特定的经营活动,从而可能带来筹划风险。

(四)操作风险

税收筹划的操作风险在实践上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运用某些税收优惠政策时操不到位;另一方面是在指定税收筹划方案过程中,对税收政策的整体性把握不够,不能综合考虑企业涉税的整体环节。

二、税收筹划风险管理

税收筹划风险管理是指纳税企业对税收筹划风险予以识别和评估,通过运用适当的处理办法,并以最小经济代价用确定的管理成本替代不确定的风险成本,从而获得税收筹划利益的活动。在税收筹划中,应遵循成本一效益原则,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企业各部门间配合协作。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企业的税收筹划风险管理方案。

(一)从整体效益出发的原则

税收筹划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策略,首先要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其次,还要考虑税收法规之间的相互制约,如果不能全面考虑,那么降低某种税收额度反而可能导致增加其它的税收额度。在纳税筹划中,每个税种的性质与类别不同,采取相应措施规避筹划风险的方法及其收益也各不相同。因此,针对不同税种做出有重点的选择是税收筹划的关键。

(二)遵循“成本一效益”原则

税收筹划风险管理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成本一效益原则。税收筹划风险管理成本是指在管理税收筹划风险过程企业必须支付的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是控制税收筹划风险中所耗费的人、财、物,比如支付给税务专家的咨询费;隐性成本是指企业使用的未作为货币支出,自身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成本。

在该原则中,税收筹划风险管理的收益也包括两个方面:真接收益和间接收益。税收筹划风险管理的直接受益是指因对税收筹划风险的有效管理使企业规避风险,减少税负带给企业的收益;后者是指由于控制了税收筹划风险,保证遵者预防损失主要是指企业要完善税收信息,强化企业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选择适合自留的较小的风险等,灵活地处理税收筹划方案面对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三、税收筹划风险管理方案

由于税收筹划方案是事前制定的,控制税收筹划风险一的措施主要侧重于事前和事中控制。对此,纳税人应努力完善税收筹划信息管理,’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素质,并灵活应对税收筹划中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一)完善税收筹划信息管理

纳税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税收筹划信息管理:第一,全面征集税收筹划信息。筹划人员必须对当时当地的税收政策做全面充分的了解,还应征集政府涉税行为的信息。第二,提高税收筹划信息质量。提高税收筹划信息质量,在搜集信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注意信息的准确性,信息源的准确性和信息的传输及加工环节的真实性,都将影响着信息质量,同时还要注意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和相关性。

(二)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素质

税收筹划是一项复杂的理财活动,牵涉到法律、税收、财会、金融等各方面专业知识。因此税收筹划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首先要有全面的知识储备,不仅要掌握财会等知识,还要通晓理财、金融保险知识。其次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三是要具有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三)灵活应对税收筹划环境变化

国内外经济形势千变万化,政府部门也会对税收法规予以修订和完善,执法部门的稽点和执法理念也会因国家政策及人员素质的不同有所出入,这些都会给事前制定的税收筹划带来风险。对此,企业应积极应对,灵活及时地调整筹划方案,减少损失。

(四)事后采取积极补救措施

对税收筹划风险的风险损失管理,虽然主要是事前采用各种措施,尽量避免或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或影响。可是在实践中,税收筹划方案可能由于各种因素失败,使企业利益受损,特别当遭到执法部门处罚时,纳税人不能消极对待,必须采取积极地事后补救措施,尽量挽回损失。

参考文献:

[1] 吕建锁. 税收筹划的涉税风险与规避新探[J],山西大学学报,2005.5.

[2] 李珍萍. 税收筹划的风险及防范[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3] 乔为刚. 企业税收筹划风险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

篇4

关键词:企业;税收筹划;风险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对于企业而言,针对性的开展税收筹划风险防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企业所面临的税收筹划风险程度。在当前市场经济体系持续发展的影响下,企业在运作过程中所受到的客观性因素影响也在持续发生转变,加上企业涉税工作者本身的主观局限性等影响,造成了税收筹划风险问题。针对这一情况,企业必须给予充分重视,建设并完善相应的防范制度,并且合理的控制纳税成本。因为税收筹划活动属于税法规定性边缘范畴,风险问题随时都可能出现。

一、导致税收筹划风险问题出现的具体原因

(一)税收筹划专业工作人员有所欠缺

在企业内部开展税收筹划的时候,设计何种方案,通过哪种手段去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纳税人的主观意念。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企业内部在进行税收筹划工作中往往都是由会计人员去执行的,由于在专业水平上的不足,通常无法得到较为显著的效果,并且还会导致企业税收筹划风险加大或者是最终不成功。

(二)税收政策的多变性

因为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因此在税收法规上往往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还会面临政策的多边形,从而带来风险问题。众所周知,税收筹划是事前筹划,所以如果在筹划完成后,但是项目没有结束之间,税收政策发生了转变,则会威胁到原有的税收筹划,导致税收筹划不合法或者成为了不合理方案。因此及时了解税收政策的动态变化,建立有效的预案机制,可有效降低税收筹划风险。

(三)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导致的风险

税收筹划是根据合法的手段来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其跟避税存在本质上的差别,税务筹划需要得到税务部门的认可,但是在确认的过程中,会因为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而导致风险的存在,税法没有明确的行为,其本身都存在一定的弹性空间,税务行政执法机关根据自身的判断,确定出税务筹划的正确与否。因为有很大的主观原因,并且税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这样就可能导致税务筹划的失败。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导致的税务筹划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认为合法的税务筹划案例,送审到涉税评估或稽查时,主审税务官员往往第一感觉就是联想到筹划结果嫌疑偷避税,在找不到明确的法理依据或以请示上级态度为借口,拖着个别案例不结案,示意企业将筹划案例恢复至未筹划前状态,自纠补税或者被强加上偷税避税的头衔加以处罚,以使得企业跌入更大的税收筹划风险当中,因而丧失对税收筹划业务的信心。

二、针对税收筹划风险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因为税收筹划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过程中,需要树立风险意识同时分析风险的原因,并采取科学的措施,以降低风险的损失,达到税收筹划的目的。针对税收筹划风险应采取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树立税收筹划的风险意识

树立税收筹划的风险意识是防范税收风险的基础,因为导致税收风险的因素较为复杂,同时税收风险的存在具有不定性,这就给风险防范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树立税收筹划的风险意识还不能够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所以企业需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税收筹划预警系统,税收筹划预警系统就能够发挥信息收集、风险分析、风险控制等功能,同时企业需要针对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风险补救措施,以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二)依法实施税收筹划方案

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受到法律环境的影响较大,同时生产经营活动也对其有一定的影响。税收筹划的制定要有合法的前提,这也是衡量税收筹划成果的标准,纳税政策的变动,税收筹划需要跟踪变动,这样才能够保证税收筹划的合法性以及合理性。税收筹划需要保证方案具有一定的弹性,同时需要全面的掌握法律法规的变动,以对税收筹划进行及时的调整,税收筹划要在税收政策变化规定的合法范围内,以防陷入逃税骗税的境地。

(三)贯彻成本收益原则

当实施某个纳税筹划方案以后,纳税人需要在取得税收收益的同时还会付出额外的税收筹划费用。所以需要以成本收益原则加之综合评估,考虑到直接成本,对多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最终选择成本和损失之和小于所得收益的方案贯彻成本收益的原则,能够最大化的维护纳税人的利益,降低纳税人的风险,同时达到税收筹划的目地。

(四)加强税收筹划人员综合素质的建设

加强税收筹划人员综合素质的建设,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筹划人员是税收筹划的主导者,税收筹划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筹划人员,可见税收筹划人员在税收筹划目标实现中占据了不可取代的地位,所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加强税收筹划人员综合素质的建设:其一,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这是保证税收筹划合法性的必要条件,。其二,税收筹划是一项专业性强、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的业务,所以需要对原有的税收筹划人员进行培训与增强专业知识外,同时引入具有专业知识的高层次人才,增强税收筹划的新鲜血液。其三,定期聘用外部专家为财会人员进行涉税业务面授、案例分析及日常业务咨询等方式,建立一支业务过硬的高素质财会队伍才能够高效率的进行税收筹划工作.

三、结束语

企业的税收筹划风险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所以企业需要建立税收筹划风险防范措施,以降低税收筹划风险。税收筹划风险的产生原因较多,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树立税收筹划风险意识、依法建立税收筹划方案、贯彻成本收益原则、加强税收筹划人员综合素质建设、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等方面入手,降低税收筹划风险产生的几率,以达到维护企业利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5

著名税务专家,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税务管理系主任,会计学(中国第一位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方向)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后,《阳光财税丛书》编委会主任,创立“税收筹划规律”,首次提出“税收筹划契约思想”,是国内税收筹划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税收理论与实务、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企业会计准则、财务管理、产权与企业重组等。

一、信息不对称对税收筹划的影响

(一)信息不对称引起税收筹划的信息投资

信息不对称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的特征:(1)信息分布的不完善性,即信息总是有残缺的、不完全的,表现出极大的不完善性。(2)信息存在的不均衡性,即在不同领域或不同时间信息的分布是不均衡的。(3)信息配置的不对称性,即信息在不同的个体身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企业处于不同的税收地位,因此,信息不对称对税收筹划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在企业税收筹划方案的设计、制定、执行、评估和反馈各个阶段都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企业开展税收筹划活动必须克服信息不对称的弊端,尽量获取充分的信息以保证税收筹划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因此,信息对于高质量的税收筹划方案是必要的。高质量的筹划方案,需要高质量的信息。但是高质量的信息并非免费的,它是一种稀缺资源,具备准确性与及时性的特质。要实现高质量的税收筹划,必须投资于高质量的信息,即以税收筹划为核心搜集整理各种有用信息,满足税收筹划的客观需要。在税收筹划的信息投资中,必须遵循以下两项原则:

(1)有效信息原则。信息是大量的,但要根据税收筹划的需要,只搜集其中与决策相关的信息,保障信息的有效性。

(2)成本节俭原则。信息投资是需要成本的,信息投资要遵循成本节减原则:第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第二,在成本约束下选择最节约的信息搜集方法,如访谈调查、实地考查、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等;第三,要在总体成本约束条件下,把资源合理分配,投资于最为稀缺的信息。

(二)信息不对称导致非税成本的产生

1.非税成本的概念与产生原因

非税成本是指企业因实施税收筹划所引致增加的非税收支出形式的其他成本。非税成本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在不同的税收环境下,不同税收筹划活动所引发的非税成本的内容和形式也有所不同。在一般情况下,税收筹划的非税成本包括成本、缔约成本、信息成本、市场交易成本、监督成本、机会成本、信息披露成本、违规成本、税收筹划咨询费用等。

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直接根源,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又引发了税收筹划中非税成本的产生。①在现实社会经济中,环境的复杂性与多边性以及人的有限理性都是非税成本产生的直接诱因。此外,市场摩擦、税制约束以及税收筹划的前瞻性和综合性也会导致非税成本的产生。

2.非税成本的控制方法

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所有的经营成本,税负最小化并非税收筹划的最终目标,因为以税负最小化为目标的税收筹划行为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高额的非税成本(non-tax costs)。因此,鉴于非税成本对税收筹划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应从两个方面分析和控制非税成本:

其一,权衡税收筹划节税额与非税成本的关系,如果一旦非税成本高于节税额,则税收筹划方案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是无效的甚至是失败的。

其二,由于非税成本对于税收筹划来说是一种不利的成本费用,所以企业在税收筹划活动中应尽量规避或降低非税成本,减轻非税成本对税收筹划的负面影响。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有些非税成本是不可能消除的,如成本、缔约成本、市场交易成本等,只能尽量控制或降低其发生额。有些非税成本是可以完全控制的,如违规成本,完全可以通过规范的税收筹划方案予以彻底规避。

(三)信息不对称孕育“隐性税收”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科尔斯首先提出了显性税收(explicit tax)与隐性税收(implicit tax)的概念。显性税收就是通常意义上由税务机关等按税法规定征收的税收,即纳税人直接支付给税务机关的税收。隐性税收则被定义为同等风险的两种资产税前投资回报率的差额,即有税收优惠的资产投资的企业以取得较低税前收益率的形式间接支付给税收机关的税收。

隐性税收是针对享受税收优惠待遇的资产而言的。比如,在一个给定的市场环境中,有两项同等风险水平的资产且其初始税前投资回报率也相同,但一项资产的收益享受税收优惠,而另一项资产的收益不享受税收优惠(或者两项资产的收益享受的税收优惠有所差别)。由于两项资产税收优惠的差异,企业会争相追逐享受税收优惠的资产,市场供求的变化会抬高该资产的价格,从而降低了其税前收益率,形成享受税收优惠的资产的税前收益率低于没有享受税收优惠的资产的税前收益率,两项资产的税前收益率的差额即为享受税收优惠资产的隐性税收。所以,隐性税收源于资产收益的不同税收待遇。企业在税收筹划实践中,往往会选择享受税收优惠的资产进行投资,所以,也就相当于承担了隐性税收。

隐性税收是开展税收筹划时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其所承担的总税收应为显性税收与隐性税收之和。企业通过税收筹划减轻的税收负担不仅包括显性税收,同时也包括隐性税收,实现总税收负担(显性税收与隐性税收负担之和)的最小化才是理想的。

(四)信息不对称引发税收筹划风险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斯・阿罗曾说过:“我们要获得社会或自然界中实物运作方式的知识,就必须穿过层层迷雾。”那层层迷雾就是信息的迷雾,由于税收筹划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下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税收筹划风险的存在是必然的。

1.税收筹划风险的来源

税收筹划风险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纳税人的主观判断,包括对税收政策的理解与判断、对税收筹划条件的认识与判断等。由于税收筹划涉及财务会计、税收、法律、管理等领域,综合性强,税收筹划方案很难做到尽善尽美,因此存在着来自纳税人主观判断的风险。二是征纳双方对税收筹划方案的认定差异。税收筹划方案能否给纳税人带来税收利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务机关对税收筹划方案的认可程度,这种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

2.税收筹划风险分析

税收筹划主要有两大风险:一是经营过程中的风险②,主要是由于企业不能准确预测到经营方案的实现所带来的风险,即经营过程未实现预期结果而使筹划失效的风险。二是政策变动风险,该风险与政策变化有关。已经设计运行的筹划方案可能会因税收政策的变化而失效,目前中国税收政策还处于频繁调整时期,这种政策变动风险不容忽视。

3.税收筹划风险管理模式

风险管理是经济主体通过对风险的确认和评估,采用合理的经济手段及技术手段对风险加以控制、规避或减小风险损失的一种管理活动。税收筹划风险管理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模式:

(1)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指为避免风险的发生而拒绝某种行为或某一事件。所以,风险规避是避免风险最彻底的方法,但其只能在相当窄的范围内应用,因为企业不能因恐惧税收筹划风险而彻底放弃税收筹划行为。

(2)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那些用以使风险程度和频率达到最小化的努力,风险控制在于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轻风险损失的程度,包括风险防范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税收筹划更多的是事前筹划性,即采取事前风险防范;对于事中、事后风险只能是补救或减小风险的损失和不利影响。

(3)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将风险转嫁给参与风险计划的其他人身上,一般通过合约的形式将风险转移,譬如纳税人可以与筹划者签订最终筹划风险责任约定以及其他形式的筹划损失保险合约等风险转移合约。

二、信息不对称下的税收筹划博弈分析

(一)市场环境信息不对称的税收筹划博弈分析

1.市场环境信息不对称的分析

信息不对称对税收筹划有着重大影响,非税成本、隐性税收及税收筹划风险都可以归之为信息不对称的经济后果。所以,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下,企业的税收筹划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企业税收筹划基于对已掌握信息的判断,这些信息包括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税收筹划的目标,国家的税收政策与法规等自己掌握的私人信息和公共信息。但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信息不对称的,它无法准确预测和掌握市场环境的变化时间、变化趋势等信息。同样对市场环境而言,它是由若干企业组成的,其中某一特定企业的信息对它来说也是不对称的。因此,企业和市场环境就成为一个博弈对阵的两个博弈方。

2.基于市场环境信息变化的税收筹划博弈模型

企业进行税收筹划需要付出大量成本,包括货币成本、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货币成本是指企业为税收筹划发生的人、财、物的耗费,它包括税收筹划方案的设计成本和实施成本两部分;风险成本是指税收筹划方案因设计失误或实施不当而造成的筹划目标落空的经济损失以及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机会成本是指采纳该项税收筹划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的最大收益。

假设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货币成本为G,风险成本中包括市场环境变化的风险成本T,机会成本为C;由于进行税收筹划企业获得的节税收益为R,且满足R>G+C。则企业税收筹划的支付矩阵如表1所示:

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动荡不安时,如果企业贸然进行税收筹划,这种筹划很可能失败,则企业的期望收益值E=-G-T-C。此时,企业的最优选择是不进行税收筹划,期望收益值E=0。

假设存在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预测市场环境变化的概率为P,则市场环境不发生变化的概率为1-P。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概率为Q,则企业不进行税收筹划的概率为1-Q。企业进行税收筹划与不进行税收筹划的期望收益分别为M1、M2,则有:

M1=(-G-T-C)×P+(R-G-C)×(1-P)

M2=0

令M1=M2

即:(-G-T-C)×P+(R-G-C)×(1-P)=0

解得:P=(R-G-C)/(R+T)

上述结果的经济含义是:若市场环境变化的概率P<(R-G-C)/(R+T),则企业的最优选择是进行税收筹划;若市场环境变化的概率P>(R-G-C)/(R+T),则企业的最优选择是不进行税收筹划;若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的概率P=(R-G-C)/(R+T),则企业可以随机地选择进行或不进行税收筹划。

(二)税法制度性缺陷背景下的税收筹划博弈分析

1.税法制度性缺陷背景下的信息不对称性分析

税法制度性缺陷属于一种正常现象。常见的税法制度性缺陷有“税法漏洞”和“税法空白”等多种情况,这里重点分析“税法漏洞”与“税法空白”的情况。

所谓税法漏洞,是指所有导致丧失有效性或低效率的税收政策或税法条款。税法漏洞是由税制体系内部结构的不协调性或不完善性引起的,这些漏洞性的条款往往自身规定矛盾或在具体规定中忽视某个细小环节,抑或存在较大的弹性空间和不确定性。

所谓税法空白,是指税法中对一些涉税事宜或纳税事项没有明确规定或根本没有规定的情形。税法空白是税法中的明显缺陷,由于世界是在变化的,税法的修订和完善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任何一国或地区的税法等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税法空白之处。

由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多种多样,税务部门无法全部知悉,所以存在着基本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企业通过调整业务模式或组织结构改变纳税事项,进一步利用税收漏洞或税法空白的做法也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之上,因为企业在利用税法漏洞或税法空白等税法制度性缺陷时,可能税务部门并不十分清楚税法制度性缺陷的具体所在。而等到税务部门观察到时,企业可能已经利用该缺陷成功地进行了税收筹划或“避税”活动。

2.税法制度性缺陷背景下的税收筹划模型

利用税法制度性缺陷减轻税负,属于一种特殊的税收筹划方式。③这种筹划过程实质上是政府与企业的一种动态博弈过程。企业作为博弈的一方,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积极寻找税法制度性缺陷并以此来安排自己的经济活动。政府作为博弈的另一方,在观察到企业的行动后,也会发现税法制度性缺陷,也会积极通过完善税收契约堵塞漏洞。因双方利益冲突的存在会使这种博弈过程一直持续下去。

假设企业利用税法空白点减轻税负,当找到税法空白点并在政府发现之前加以利用,就能够避免缴纳数量为T的税收,此时企业的筹划收益为T,政府的收益为0;当企业没有找到税法空白点,那么,就必须缴纳此笔数量为T的税收,此时企业的收益为0,政府的收益为T。

如果企业找到税法空白点,而政府也开始采取措施准备填补此项空白点,那么,最终的结果要看这项空白被填补的程度。如果用t表示政府通过填补税收空白挽回的损失,那么,此时企业的筹划收益为T-t,政府的收益为t,且满足t<T。政府和企业在博弈过程中,企业找到税法空白点的概率为Q,政府完善税法的概率为P,则相应的博弈支付矩阵如表2所示。

对于企业来说,其找到税法空白点并进行筹划的期望收益为U1,则有:

U1=(T-t)P+T(1-P)=T-tP

对于企业来说,未找到税法空白的期望收益为U2,则有:

U2=0

显然U1>U2,故企业有寻找税法空白获取筹划收益的动力,企业会不断寻找税法空白点,即不存在企业不去寻找税法空白点筹划的行为。

对于政府来说,完善税法(消除税法空白)的期望收益为V1,则有:

V1=tQ+T(1-Q)=T-TQ+tQ

对于政府来说,不完善税法的期望收益为V2,则有:

V2=T(1-Q)=T-TQ

显然V1>V2,故政府会不断完善税法,而不会选择放纵企业利用空白点筹划而不加以约束,所以,政府有不断完善税法的动力,这也是税法不断得以完善的动力机制之一。

由于政府和企业的这一博弈过程是动态的,只要企业寻找到税法空白点,则接下来政府就会填补该税法空白,所以政府完善税法的概率与企业找到税法空白的概率是相等的,即有:P=Q。进一步分析,在政府与企业的这一博弈过程中,如果假定税法空白点无限多,则在利益驱动下,企业与政府的这个博弈过程会一直持续下去:如果企业获得的空白点筹划的期望收益高于政府填补空白所获得的期望收益,则政府会继续填补税法空白;如果政府填补空白所获得的期望收益高于企业空白点筹划的期望收益,则企业会继续寻找税法空白。故该博弈模型有一纳什均衡解,即当政府和企业的期望收益相等时,可以表示为:U1=V1

即:T-tP=T-TQ+tQ,且P=Q

解得:t=T/2

该结论的经济涵义是:经过一系列的税收筹划动态博弈过程之后,政府和企业将均分空白点筹划的税收收益。

三、信息不对称下的税收筹划契约安排

(一)信息不对称下的税收筹划契约安排

契约理论将企业视为由股东、债权人、经营者、职工等利益相关者之间订立的一系列契约组成的集合体,契约各方在契约条款约束下均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主体。如果将税收因素考虑在内的话,那么,政府作为税法的代表毫无疑问应被引入订立契约的程序。不过,相对于其他契约方而言,政府无法及时调整它的策略,因为它要通过变动税法来实现,而税法的调整总是滞后的或者税制的变化总是缓慢的。为了简化分析,这里我们暂不考虑政府作为契约方对税法的调整行为所带来的影响。

由于契约双方拥有不对称信息,导致一方无法观察到交易另一方的行为或进行控制,即存在着“道德风险”问题。这种情况增加了契约的签订及履行成本,甚至有时为了获得其他方面更大的利益,交易方不得不放弃节税的计划。换句话说,企业税收筹划也会涉及到“道德风险”问题,税收筹划的契约安排是一项复杂的活动,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时必须考虑到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增加的成本。

1.隐藏行为因素的税收筹划契约

隐藏行为因素的税收筹划是指契约一方控制着影响未来税收负担及现金流量的行为选择,而这个行为选择却不能被其他契约各方观察到。④下面以企业和雇员之间的报酬契约为例阐述隐藏行为因素的税收筹划。

假设雇员取得的收入适用一个随着时间推移不断降低的税率表,而企业适用累进所得税率,即利润越高,税率也越高。如果企业初期创业阶段,费用支出较多会形成当期的净经营损失,但预计未来会盈利。在这种情况下税负最小化的报酬契约是:在企业未来盈利较高、支付的雇员报酬能够全额获得税前扣除时,企业给予雇员最高的工资。与此类似,当企业的盈利和适用税率都较低时,报酬支出应当尽量压缩或者通过其他方式递延到未来期间。在这个报酬契约中,如果雇员对风险是中性的,也愿意取得与企业利润相联系的未来报酬。企业的这种报酬契约安排就是基于税负最小化的考虑。

进一步分析,假设雇员是风险厌恶型的,而企业对风险是中性的,则雇员会权衡风险与收益,即一方面愿意获得当期报酬以规避风险,另一方面又愿意使其报酬税负最小化。从风险共享的角度看,雇员也愿意以独立于企业盈利能力之外的单纯工资形式获得报酬,让企业承担利润不确定引起的所有风险。但是,如果雇员面临一个固定税率,且企业适用累进的税率,相对于税负最小化的最优契约而言,企业和雇员倾向于达成一个次优报酬契约,即包含当期支付的固定工资报酬附加与未来风险程度相关的奖金形式的报酬契约。此时的报酬契约既不是税负最小化的契约,也不是使雇员规避所有风险的契约,而是一个折中契约,这样对雇员和企业都有利。

2.隐藏信息因素的税收筹划

隐藏信息因素的税收筹划是指契约一方已经观察到影响未来税收负担及现金流量、但其本身无法控制的某一经济状态,而这一经济状态却不能被其他契约方观察到。⑤下面以亏损企业出售为例来阐述隐藏信息因素的税收筹划。

假设一个企业在以前年度累积有大量的净经营亏损且即将过期⑥。进一步假设,如果某个盈利企业兼并上述具有净经营损失的企业,它就会节省部分税收。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亏损企业具有信息优势,如果双方实施并购交易,则亏损企业的“道德风险”问题而使并购方在并购交易中承担全部风险,因为亏损企业的并购方并不清楚亏损企业待售资产的质量状况。而并购方虽然通过并购交易可以获得一定的税收利益,但它无法预料到可能产生的大量的非税成本,如信息搜集费用、签约费用、资产评估费、信息披露成本、人员安置费等,这些非税成本的总额可能比并购税收筹划所节约的税额高出很多。因此,并购方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进行决策,必须充分考虑包括税收因素与非税因素等在内的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并最终拟定出切实可行的并购交易方案。

(二)有效税收筹划与契约选择

1.有效税收筹划的思想

有效税收筹划(effrctive tax planning)是一种在考虑税收影响的情况下使税后收益最大化的决策。有效税收筹划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运用契约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展开分析,研究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各种类型税收筹划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根据契约理论,面对不同边际税率的纳税人可以通过相互订立契约共同受益。在完全竞争市场,当事人通过签定契约而开展的税收筹划将实现纳税最小化。

有效税收筹划是一种科学全面的筹划方法,必须兼顾所有的商业成本。这其中既包括税收成本,也包括非税成本。大量研究表明,由于经济意义上的不确定性的存在,信息在各个经济人之间分布不对称,不同的税收筹划会产生不同的交易成本以及其他非税成本。在非完全竞争市场,即存在不确定性和交易费用的情况下,各种因素权衡的结果却常常会使有效税收筹划与纳税最小化偏离。因为不确定性引致一系列非税成本的增加,而非税成本的出现使税收筹划策略的选择更加复杂。

此外,有效税收筹划要求筹划者在进行投资和融资决策时,不仅考虑显性税收,还要考虑隐性税收。有效税收筹划还要求筹划者认识到,税收仅仅是众多经营成本中的一种,在筹划过程中必须考虑所有成本,如果要实施某些被提议的税收筹划方案,可能会带来极大的商业重组成本。

有效税收筹划在实施最大化税后收益的决策规则时要充分考虑税收的作用,以及其他众多经营成本的影响,而传统的税收筹划方法没有认识到有效税收筹划和税负最小化之间的显著差异。在交易成本昂贵的社会里,税负最小化策略的实施可能会引发大量非税成本。例如,预期下一期间企业的税率会上升,而雇员的税率将保持不变,企业将雇员的报酬递延到下一期间支付,能够节约企业的税收支出。但这会将雇员置于一旦公司破产,其将无法获得支付的风险之下。雇员可能据此要求一个额外的报酬(风险报酬)以补偿其额外承担的风险。因此,这将导致税收筹划的收益水平下降。可以说,税收筹划的收益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都会被税收筹划所引发的非税成本部分抵消。

2.税收筹划的契约影响与契约选择

交易双方订立合作契约,可以降低交易费用,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下面我们分析契约对税收筹划的影响及税收筹划中的契约选择问题。

(1)契约改变投资的税后收益率

假定初始状态,市场上有两种无风险投资具有相同的税前投资收益率,此时两种投资无差别,是一种稳定的均衡状态。如果政府出于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考虑,对其中一种形式的投资(以下简称第一种投资)给予税收优惠政策,这样就导致其税后投资收益率高于没有给予税收优惠的另一种投资的税后收益率。于是,税后投资收益率的提高必将抬高第一种投资的价格,这又会使其税后投资收益率降低,直到两种投资的税后收益率相等实现市场均衡。

尽管市场达到均衡点以后,边际投资者对两种资产的选择是无差异的,但市场上仍有相当一部分非边际投资者,他们之间仍可以通过相互订立契约的方式开展税收筹划而受益。

篇6

[关键词]税收筹划;税务管理;价值创造

1税收筹划与税务管理内涵

税收筹划是指企业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管理条例的前提下,以实现合理节税、降低企业税负为目的,在企业的筹资、投资和经营活动中进行合理的安排,对其经济活动进行统筹策划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该类行为一般具有目的性、专业性、前瞻性。就本质而言,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是一种企业理财行为。如何在有效控制税务风险的前提下,更加合理、有效地进行税收筹划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而言,税收筹划能够有效降低税务负担,改善企业经营效果,扩大企业税后利润。“税务管理”是基于税收筹划衍生出来的一个全新概念,是指企业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与经营情况,在有效控制涉税风险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税务成本的最小化。税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为税收筹划和风险控制,相对税收筹划,企业税务管理是一个更加系统的管理过程,更加注重纳税的整个环节以及全过程的风险控制,实现税收成本与风险的平衡。

2税收筹划与税务管理的内在关系

2.1税收筹划是税务管理的核心,其他税务管理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是企业税务管理的一部分,也是税务管理的最终目的与价值体现。税收筹划能够有效规避纳税义务之外的税务成本,降低企业税务负担,改善企业经营成果,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税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在税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税收筹划,通过系统性、前瞻性的规划,为企业实施税收筹划提供更加灵活、主动的实施空间。企业通过对涉税业务和纳税事务进行系统性分析、筹划、检测、实施,从而为企业税收筹划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与实施环境。

2.2税务管理能够有效控制税收筹划过程中存在的税收风险

虽然税收筹划能够减少企业税负,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同时也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的,然而由于筹划过程中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存在筹划收益偏离纳税人预期的可能性。税收筹划风险大致可划分为三类:国家政策风险、成本-收益风险、执法风险。倘若单纯以降低企业税负为目标,由此造成的涉税风险成本可能远超税收筹划带来的收益,因此更加系统性地、注重风险控制的税务管理不可或缺。因此可以看出税收筹划与税务管理两者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企业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

3税收筹划是提升企业税务管理价值创造的推动作用

3.1有效规避不必要的税务成本

随着市场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政府部门为满足不断扩张的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势必将加大税收力度。企业是以实现其收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通过合法、有效的税收筹划能够规避纳税义务之外的税务成本,扩大其税后利润。目前企业税收成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税收实体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应缴纳的各项税金;税收处罚成本,主要是指因企业纳税行为不当造成的税收滞纳金和罚款。通过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能够降低或节约企业的税收实体成本,避免税收处罚成本。税收筹划对企业合理规避税务成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筹资、投资、经营过程中。企业在筹资过程中,通过分析其资本结构对企业预期收益和税负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实现企业税负的有效控制、所有者权益的最大化。如企业通过借款融入资金时存在“税盾效应”,即企业融资过程中产生的利息支出可作为费用列支,并允许企业在计算其所得额时予以扣减,然而企业的股利支付却不能作为费用列支。因此,企业可通过借入资金实现降低税负的目的。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比较借入资金的利息支出与因借入资金实现的税负降低额的大小,选择适合自身的融资渠道。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通过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投资方向、享受税收优惠的投资地点、享受免税或税收抵减的投资方式,实现企业税负的减少。在投资方向选择方面,政府出于优化国家产业结构的目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计划的投资项目,给予一定程度的税收减免或优惠。企业选择投资项目时,可充分利用该类优惠政策,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在投资地点的选择方面,国家出于调整生产力战略布局的目的,会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如对保税区、经济特区、贫困地区等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可通过选择注册地享受该类优惠政策;在投资方式选择方面,企业可选择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投资方式。如企业可通过选择购买国债等享受免缴所得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过对存货、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摊、坏账处理等进行会计处理,在不同会计年度实现不同的企业所得额,从而实现企业应缴税款的递延,提高了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如企业在进行存货计价时,在符合当前税法规定和会计制度的前提下,使发货成本最大化,从而使得企业账面利润减少;采用加速折旧法,加大当期折旧金额;采用最有利的坏账核算办法,降低企业所得额等。

3.2有助于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税收筹划要求企业具备成熟的财务会计制度,具备全面、扎实的税务知识与实务处理能力。税务筹划要求企业拥有规范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分析能力,以及一支业务精专、能力突出的税务处理团队。同时,税务筹划必将不断促进财务人员加强对税务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其知识结构,从而实现财务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3.3有效获取资金时间价值,增加企业盈利机会

递延纳税是企业税收筹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指根据税法的规定将应纳税款推迟一定时期后再缴纳。企业可通过递延纳税的方式,有效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递延纳税虽然不能减少企业应纳税额,但通过延迟缴纳税款可以使企业无偿使用该笔款项,相当于政府给企业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企业可利用该笔资金解决资金周转困难,或进行再投资。

3.4促进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为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根据国家制定的产业政策进行投资,开展经营活动。这在客观上使得企业符合产业发展规律,逐步使企业走上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合理的道路,使得企业将生产资源配置到全要素生产效率更高、能源消耗更低的新型产品生产中,为企业未来发展做出了合理的规划与配置,无形中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5维护企业税收权益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纳税主体,一方面应承担依法纳税的应尽义务;另一方面也应积极维护自身税收权益,合理规避不必要的纳税。由于纳税主体与税务机关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倘若任由税务机关以征代纳,必然导致税务机关滋生惰性,导致税务征收质量的低下,同时也让企业难以实施税收筹划。因此,企业应从依法治税的角度,积极争取自身权益,对权利与权利失衡进行纠正,从而为企业税收筹划提供良好的外部实施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慧.企业税务管理问题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3(4):222,224.

[2]严伟林.基于企业视角下的税收筹划研究[J].特区经济,2012(10):267-269.

[3]徐太文.税收筹划的意义和方法[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6-88.

[4]周开君.税务筹划的价值与风险[J].经济导刊,2010(10):94-96.

篇7

【关键词】 税收筹划 风险 防范控制

税收筹划风险是指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涉税行为没有正确有效的遵守税法的规定,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可能损失。它是一把双刃剑,在降低企业税负成本的同时,也有可能使企业陷入税收筹划的风险。下面我们就从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成因和特点,及其防范控制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税收筹划风险的成因

1.1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涉税风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资本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使企业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通过多种经营举措,达到迅速扩大资本规模,实现跳跃式发展。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税收筹划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

1.1.1投资环节

企业从设立到运营的整个过程都涉及投资决策的问题,投资决策中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广泛。其中就有对国家税收政策的把握,国家对产业进行扶持或限制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税收政策。在税收政策中,最重要的是所得税政策,因为所得税是直接税,国家减免所得税,其利益就直接进入了企业或个人的腰包。因此,企业自身不符合税收优惠政策所设定的条件,为了享受这些税收优惠政策,想尽办法创造条件进行筹划。这种所谓“挂靠”筹划如果形式与内容不一致则会给纳税人带来税务风险。此外,企业也可能因为在税收筹划中缺乏全局观念,忽视了税收优惠政策的期限、特殊规定和限制条件以及资金需求量等因素,这也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

1.1.2融资环节

融资决策是任何企业都需要面临的问题,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其对经营收益的影响主要是借助于因资本结构变动产生的杠杆作用进行的。企业融资分两大类,即负债融资和股权融资。负债融资与股权融资相比较,其融资速度快、成本低,不会分散企业的经营控制权,而且借款所发生的利息支出不高于同期同类银行贷款利率的部分可以税前列支,有一定的抵税效应。所以企业一般会选择负债融资。但是企业并非借款越多越好,如果企业的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比重高于股权资本比重,就有可能被认定为资本弱化。现行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规定,企业从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其比例规定为:接受关联方债权性投资与其权益性投资比例金融企业为5:1,其他企业为2:1。因此,企业资本弱化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可见税收筹划在融资环节将产生一定的风险。

1.1.3销售环节

在集团企业内部销售时,也会通过内部转移价格手段来进行税收筹划。内部转移价格的形式有三种:以市场为基础的转让定价、以成本为基础的转让定价和协商价格。企业可以通过定价转移利润、分摊费用,获得税收收益。但是内部转移价格税收筹划是否可行,取决于关联方的业务是否符合独立交易原则。如果不符合,税务机关有权对关联方交易进行查处和调整,同时对纳税进行调整补征税款。并且从税款所属纳税年度的次年6月1日起至补缴税款之日止的期间,按日加收利息,利率按税款所属纳税年度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与补税期间同期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加5个百分点,加收的利息,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可见如果企业选择的方法不符合税法的规定,将受到补税及支付高额罚息损失的风险。

1.2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

现行会计准则对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法,这为企业税收筹划提供了空间。但是,我国会计政策和税法规定,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保持一致性的原则,不得随意变更,同时也规定了变更所必须满足的条件。企业通过会计政策进行税收筹划能否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还取决于税务机关。企业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税收筹划,如果得不到税务机关的认同,可能会因当期会计政策少计收入,多计成本费用在次年所得税清算时需要进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调增。

1.3税收政策的不稳定性

税收筹划是由企业主观能动的利用税收政策的漏洞、空白来进行筹划,从而获取企业更多的利益。随着税收筹划的不断推陈出新,税收政策针对其变化,也将不断完善和健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征纳双方博弈的行为。税收筹划方案尽管符合现行的涉税政策,但是税收政策一旦发生变化,不管是税法的“漏洞”被堵住了、税法的“空白”被填补了,都会使原来的筹划方案失败,从而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损失。

1.4会计核算与税法确认的口径不一致

我国目前采用同财税分离的纳税模式。会计强调投资者的利益,向投资者提供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税法强调以纳税为目的,向税务部门提供会计信息。纳税是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根据税法要求进行调整。两者的差异表现为:会计核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遵循谨慎性原则,而税法则是不完全的权责发生制,遵循部分的谨慎性原则。会计是以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历史成本等做为计价依据,而税法则只以历史成本做为计价依据的。基于以上这些差异,使得税收筹划可能会产生涉税风险。

1.5企业自身内部对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意识的缺失

从企业自身来看,税收筹划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对政策的整体把握和运用欠缺。在对税收政策的理解与税务机关存在偏差,使得税收筹划得不到税务机关的认可。而且现在大多数企业经营管理者都认为只要和税务机关处好关系就能解决税务问题,因此对税务工作不重视而带来风险。

2.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主要特点

我国企业税收筹划风险大概有以下几个特点。

2.1系统性和综合性。税收筹划风险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各种风险的一种综合转化。

2.2时效性和可变性。税收筹划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发生的,这些条件包括

企业内部环境,又包含政策及社会环境。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税收筹划的效果也将发生变化。

2.3多样性与层次性。税收筹划的规模较大、周期较长、涉及的范围较广,所以面临的风险也是层次各异,种类多样。

2.4客观性与普遍性。税收筹划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同时,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它是普遍存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的。

3.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针对税收筹划风险的成因和特点,企业应在管理上尤其是财务管理上做好涉税策划 ,防范其风险并控制风险。

3.1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控制机制

企业应正视风险的客观存在,并在生产经营过程和涉税事务中保持对筹划风险的警惕性。首先了解税收筹划风险管理的内、外部关键因素,再根据自身经营活动,建立一套科学,快捷的税收筹划风险预警机制,形成全过程风险管理模式,对税收筹划中潜在的风险进行监控。

税收筹划活动首要环节是收集信息,充分了解和掌握筹划主体的过去、现状及其所处的环境。再由相关的专业人员为实现既定的筹划目标来制定方案。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内部也应建立健全的纳税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对生产经营中涉税环节的计划、审核、分析和评价,使企业纳税活动处于一种规范有序的监管控制中,以便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在税收筹划方案完成后,通过效益的综合分析和评价,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提高税收筹划的管理水平。

3.2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工作,提高涉税人员素质

对于企业,财务基础工作是基础中的基础。在进行税收筹划时,是以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为基础。因此,企业应当规范会计核算,合理设置会计科目,做到账目清楚无误、税款计算申报无误、纳税及时足额。与此同时,还应该提高企业涉税人员业务水平和素质,加强其税法和会计知识的学习。不断了解,更新掌握税法和会计的新知识,提高规避税务风险的能力。只有自身业务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的运用和选择会计政策,为企业做好税收筹划进而获得税收利益。

3.3加强与税务机关的协调与沟通

由于各地具体的税收征管方式不同,税务执法机关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企业不仅要加强对税务机关工作程序的了解,还应主动学习税法的最新动态,特别是企业发生重大经济事项时,以保证企业所进行的税收筹划行为合理合法化。特别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的处理上要得到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认可和支持。能否得到当地主管税务部门的认可,也是税收筹划方案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与当地税务机关的联系,充分了解当地税务机关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及时获取相关信息,也是规避和防范税收筹划风险的必要手段之一。只有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得到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的认可,才能避免无效筹划,这是税收筹划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

3.4严守底线,保证税收筹划的合法性

合法性是企业税收筹划的基本准则,也是税收筹划风险的基本要求。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必须严守底线,严格遵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规范的要求,保障税收筹划活动的合法性。其次,企业还应考虑国际相关法规及行业准则的约束。同时,还应密切关注国家法律环境的变化。总之,企业税收筹划要避免各种风险的发生,就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摒弃侥幸心理,将税收筹划工作与法律靠拢,进而保证税收筹划的合法性。

企业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税收筹划,是企业纳税意识不断增强的表现,它表明企业利益主体采取合法合理的手段来追求税后利益最大化的实现,这是企业不断走向成熟、走向理性的标志。在进行税收筹划活动中,企业管理者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不仅要着眼于税法的选择,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总体管理决策。企业只有正确使用这些经济手段,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尹芳.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2]过燕琴.现代企业税收筹划见险的防范与控制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2(1):113-114

[3]张云华,陈海啸,石勇.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税收筹划风险解析[J].财务与会计,2011(12):45-47

[4]赵伟.企业税收筹划见险及其防范[J].西部财会,2012(8)

[5]张侠.试析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与防范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1(20):132-133

篇8

【关键词】纳税筹划 风险 防范和管理

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实际纳税义务发生之前对纳税负担的低位选择。纳税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事项的事先安排和筹划,以充分利用税法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从而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实际工作中,企业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实现税务成本最低化亦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然而,风险与收益永远是相伴而生,纳税筹划在带来节税利益的同时,也存在政策性、意识形态等方面因素带来的风险。一项成功的纳税筹划必须考虑周全,防止风险蚕食甚至侵吞收益的情况发生。

所谓税收筹划的风险,是指税收筹划活动因各种原因失败而付出的代价。由于税收筹划经常在税法规定性的边缘操作,而税收筹划的根本目的在于使纳税人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在我国,纳税筹划起步晚,发展水平低,加之意识形态、政策变动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必然蕴涵着较大的风险。

一、风险来源分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纳税筹划作为一项与企业经济活动息息相关的经济决策,具有极强的目的性、筹划性,它主要建立在对现行及未来税收政策合理预期的基础上,不仅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组织形式、资本运作模式以及新项目的行业、地区选择等根本的经济决策因素,还需要考虑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费用摊销方法、存货计价方法等细节方面的问题,是一项极其严谨细致的决策。要保证纳税筹划得成功,必须深入分析其风险来源,方可防患于未然。综合分析其风险主要来源于内外两个方面。

1、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与销售过程中所面临的由于管理、市场与技术变化等引起的种种风险,表现在经营失败和财务风险两方面。纳税筹划方案主要建立在对企业未来经济活动的合理预期上,如果基础发生重大变化,那么建立其上的纳税筹划势必受到重要影响。如:利用财务杠杆效应而确定利息费用节税筹划,可能会因为利率或企业资金面的情况变化,导致企业背上沉重的财务负担,从而形成对企业利润的侵蚀。它对纳税筹划方案的影响是重大的、也是根本性的。

2、政策风险。纳税筹划建立对现行及未来税收政策的合理预期基础上,则政策性变化势必对纳税筹划方案的选择和确定产生重要影响。如:在房地产企业中,2006年之前可以采用一方以土地出资,另一方以货币出资联合建设房地产项目,则出地一方以投资收益的方式获得利得,可以不用缴纳土地增值税、土地转让所得的营业税及附加等税种;但在2006年1月1日后,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业务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此种纳税筹划方式则不再适用。

3、意识形态风险。意识形态风险是指征纳双方对于纳税筹划的目标、效果等方面的认识所引起的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严格意义上的税收筹划应当具有合法性,在实务操作中,企业负责人往往对纳税筹划报有太高的期望值,甚而至于将纳税筹划与偷、漏、欠税混为一谈,使相应的方案具有较大的税务机会成本;二是税收筹划针对的是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行为,而每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都有其特殊性,而且筹划方案的确定与具体实施都由纳税人自己选择,税务机关并不介入其中。税收筹划方案究竟是不是符合税法规定,是否会成功,能否给纳税人带来税收上的利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税收筹划方法的认定。如果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在对税法精神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有可能认定税收筹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方法不符合税法精神。加之,纳税筹划本身就存在追求边缘效应的目标,一些“打球”的做法,有可能被税务机关视为避税,甚至当作是偷逃税,纳税人将为此遭受重大损失。

不同的风险来源决定着风险类型,也决定风险的大小及防范管理模式。针对上述纳税筹划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类型,结合纳税筹划本身的预期性、主观性、条件性、成本效益性特征和风险管理概念,笔者认为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风险管理模式和方法。

二、纳税筹划风险管理模式

按照现代风险管理概念及理论,实务中,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通过对纳税筹划风险识别、评估和分析,可以将税收筹划风险管理基本模式分为三种:风险减低、风险规避、风险转移。

1、风险减低。风险减低是指那些用以使风险程度和频率最小化的控制方法和措施,减轻风险损失的程度,包括风险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税收筹划的前瞻性特点决定了纳税筹划风险控制应采取事前风险防范,事中、事后的控制往往效果较差或偏离原有目标和思路。

2、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指为避免风险的发生而拒绝从事某一事件。这实际是不作为的一种思路,是避免风险最彻底的方法,但适用范围小。因为企业不能因噎废食,为避免风险而彻底放弃筹划思维与筹划行为。

3、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将风险转嫁到参与风险计划的其他人身上,一般通过合约的形式将风险转移。譬如在联建的房地产项目中,可通过联建协议在一定程度上转移城镇土地使用税等风险。

三、风险防范和管理

纳税筹划的风险会给企业的经营和财务带来很大的危机,所以对其进行防范与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可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防范和管理。

1、提高税收筹划风险防范意识,增强沟通与协调。企业要树立税收筹划的风险意识,立足于事先防范。在具体筹划过程中,要注意相关政策的综合运用,从多方位、多视角对所筹划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企业的综合效益进行充分论证。另外,由于无论什么税种,在纳税范围和应纳税额的界定上,法律都赋予税务机关一定的职业判断权力。因此,在税收筹划中,企业除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注意税务风险的控制外,还应密切保持与税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在某些模糊或新生事物的处理上及时得到税务部门的认可,尽量降低风险,争取最大的收益。

2、及时、全面地掌握税收政策动态。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一些细则会根据经济运行情况进行适度调整,如个人所得税中利息税税率的调整等。而且税务管理细则量大、面广,这就大大增加了纳税筹划的难度。税收筹划之所以有风险,与经济环境、国家政策及企业自身活动的不断变化有关。尤其是那些立足长期的税收筹划,更是蕴涵着较大的风险性。这些都要求筹划人员不仅要时刻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及时系统地学习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掌握税法的细节变动,建立税务信息资料库,而且要不断研究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时把握宏观经济动态,合理预期税收政策及其变动,科学准确地把握税法精神,确保纳税筹划方案的合法性、合理性、预见性和准确性。

3、综合衡量筹划方案,降低风险。好的筹划方案应该合理、合法,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但是,实施筹划方案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注意方案对按体税负的影响;实施过程还会增加纳税人的相关管理成本,这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还要考虑战略规划、税收环境的变迁等风险隐藏因素。

4、合理把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筹划方案的好坏不仅要关注其最终的节税效果,而且必须时刻关注风险变化情况并进行全方位监控,时刻进行成本效益比较。如果方案的风险成本、实施成本超出了收益,则应根据企业经济运行状况适时对方案进行优化或放弃。

四、小结

好的纳税筹划方案可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现在社会各界已逐渐意识到纳税筹划的重要性,作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把“双刃剑”,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充分发挥纳税筹划的效能,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谢访玲:影响税务筹划有效性的因素分析[J].财政与税务,2001(12).

篇9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企业;税收筹划;风险;防范

一、税收筹划的内涵

税收筹划顾名思义,是企业在税收方面做出的一种筹划行为,又称“合理避税”。税收筹划是指企业在法律和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前进行合理规划,选择合适的方案以达到“税收利益最大化”的一种企业理财行为。其中,“税收利益最大化”不仅要实现税负最轻,还要兼顾税后利润最大化等目标,提高企业整体利润水平。税收筹划有利于农产品物流企业提高财务规划能力,合理降低经营中的税收负担,降低现金支出,优化现金流,从而提高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保障运营安全。

二、农产品物流企业税收筹划风险

税收筹划的系统风险主要是由企业外部因素引起的风险,如市场环境变化等,导致企业无法实现税收筹划目标,从而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系统风险多来源于企业外部,企业难以对外部因素实施有效控制,这些风险对企业税收规划造成的消极影响也很难确定。对农产品物流企业而言,税收筹划的系统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税收法律风险目前,我国还没有税收的基本法,税法中的相关规定比较抽象和宽泛,使得地方税务部门很难严格参照执行,只能根据自身在长期征税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地方税收征收细则来实施管理,这一现象使得地方法规的效力高于上位法,从而导致税收中存在一定的混乱。再者,现在的税收法规与一些司法解释过于繁杂,甚至存在矛盾,导致企业在制定税收筹划方案时难以做出准确判断,有法却不知该如何依,依哪个,形成了有法难依的尴尬局面。2.税收自由裁量权风险税收自由裁量权是法律赋予税务部门的权利,税务部门在实际操作执行过程中面对的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多种多样,难以做出统一的裁决,因此在执法过程中必须为税务部门保留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自由裁量权允许税务部门在法律法规授权的范围内,以公平、公正、合理为原则,自行做出行政决定,有利于税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用条款,提高税务行政效率。税收自由裁量权在为税务部门提供工作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这主要是由于税务员知识和素质水平不一导致的。其一,税务员可能为了自身利益,利用税收自由裁量权扭曲正常执法行为,给农产品物流企业的税收筹划带来难以规避的风险;其二,税务员可能受到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在判断税收筹划行为的合法性时做出错误判断,使农产品物流企业蒙受非法避税的惩处;其三,有些税务员可能为了避免麻烦或出于偷懒的心理在工作中“不作为”,使得农产品物流企业难以享受应得的税收优惠;其四,税务员也可能受到上级税收任务的影响,在执法过程中过于严格,从而影响农产品物流企业税收筹划的实施。此外,也有一些税务部门为增加收入,对不合法的税收筹划没有进行事先公示而直接在事后收取罚款,给农产品物流企业的税收筹划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和损失。

三、农产品物流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

由上文可见,农产品物流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面临众多风险,企业必须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防范才能保障税收筹划工作的顺利实施,达到税收筹划的目标和效果。农产品物流企业防范税收筹划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方面。首先,农产品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深刻理解税收筹划的定义,树立税收筹划观念,在遵法守法的前提下合理避税,通过合法的税收筹划活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正确的税收筹划观要求企业在税收法规的约束下,以合法纳税为前提实施筹划活动,企业须知,合法纳税是义务和根本,税收筹划是合法的经营手段,有利于企业利润的增长。其次,农产品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认识到税收筹划带来的净利润的增长是有一定限度的,也就是说,税收筹划的规划空间不是无限扩张的,企业不能把眼光都放在税收筹划上,不能过度依赖税收筹划来实现利润增长。企业必须树立合法纳税的观念,对农产品物流企业而言,税收筹划只是一项可以提高企业收益的技术,企业要在守法的基础上利用税收筹划技术获取更高的利润。此外,农产品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还要建立系统的筹划观念,税收筹划工作是一种管理行为,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公司各个部门的协调与配合来共同完成。某一部门的疏忽可能导致整个税收筹划安排的失败,因此,农产品物流企业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税收筹划系统,强调税收筹划工作的重要性,平衡税收筹划工作的收益与风险,达到最优的利润水平。

四、结论

随着农产品物流企业的发展,税收筹划工作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重要的一环,积极了解并防范税收筹划风险十分必要。目前,农产品物流企业税收筹划主要包括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其中系统风险主要包括税收法律风险和税收自由裁量权风险,而非系统风险主要包括税收筹划人员风险和税收筹划操作风险。针对这些风险,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包括树立企业税收筹划观念、降低税收筹划法律风险、化解税收筹划人员风险、协调企业内部筹划机制、建立筹划风险预警机制等。通过合理的预防与调整,农产品物流企业的税收筹划风险将逐渐降低,税收筹划安排将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洁.浅析中小企业的税收筹划风险及防范[J].电子商务,2010,10:43-44.

篇10

关键词:筹资活动;税收筹划;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243-01

企业筹资,是企业根据其生产经营、对外投资以及调整资本结构等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采取适当的方式,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行为。税收筹划是企业在充分了解、掌握税收政策、法规的基础上,以税收负担最低的方式来处理财务、经营、组织及交易事项的复杂筹划活动,目的在于合理、合法地降低税收负担,实现税收利益最大化。所谓税收筹划风险,是指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因各种因素的存在而无法取得预期的筹划结果,并且付出远大于收益的各种可能性。

一、企业筹资活动面临的税收筹划风险

(一)政策风险中的政策变动风险

具体原因为一是税收作为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税收政策会随着经济形势发展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变更;二是对于税收政策的缺陷和漏洞,政府会不断地对税收法律法规进行补充、修订和完善,以致对企业税收筹划方案产生较大的风险。

(二)操作风险中的错误筹划风险

具体原因表现为企业没有全面把握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者没有正确理解具体的政策规定,或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够了解,以致税收筹划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

(三)操作风险中的片面性风险

具体原因表现为企业只关注某一税种或几个税种税收负担的降低却忽视了对总体税收负担的考量,或是没有考虑对企业税后利润的影响,又或是忽视了该税收筹划方案对他^利益的损害,以致税收筹划的失败。

(四)操作风险中的方案选择风险

具体原因为不同的税收筹划方案具有各自的特点,企业受多种因素影响,最终选择的方案不一定就是最优的方案,而且最优的方案也因具体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以致企业不可避免地要面临方案选择的风险。

(五)经营风险中的经济环境风险

具体原因为企业所选择的税收筹划方案对企业的经营范围、经营地点、经营期限等经营活动带来了约束性,一旦企业的经营活动发生变化,则定会给企业带来风险,以致税收筹划由有效变为无效。

(六)成本性风险中的成本偏高风险

具体原因为税收筹划在给企业带来税收利益的同时,也需要企业支付相关的成本,而且这些成本需要通过税收筹划的收益予以补偿,如果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同时,没有充分考虑其实施成本,没有对企业的情况和外部环境进行成本和收益分析,以致税收筹划面临成本偏高,甚至得不偿失。

(七)违法违规风险

具体原因表现为企业的税收筹划行为在企业不知情或恶意避税的情况下在形式上看起来似乎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但在实质上却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以致税收筹划遭到法律惩罚失败的危险。

二、企业筹资行为中税收筹划风险的应对策略

(一)企业应树立纳税意识依法合理开展税收筹划

纳税人应强化税收筹划的意识,运用合法的方式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在各种筹资决策过程中,有意识的运用税收筹划的方法。企业应当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使企业在享受有关税收优惠的同时,也要了解国家的反避税条款及措施,减少恶意避税逃税的嫌疑与风险。

(二)企业应确立风险意识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企业应当意识到,由于税收筹划目的的特殊性和客观经营环境的多变性、复杂性,其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因此企业需要确立科学的税收筹划风险意识。与此同时,应提前做好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工作,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制度,尽力将税收筹划可能发生风险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限度。

(三)企业应总揽全局综合衡量税收筹划

在实践过程中,企业往往只注重税收筹划的收益方面,从而导致成本偏高,增加税收筹划风险。因而,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不应仅注重部分纳税环节中个别税种的税负高低,还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着眼于整体税负的轻重。企业进行筹资决策时,除了要考虑税收因素外,还应从企业的社会形象、发展目标、经营规模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选择能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最大话的税收筹划方案。

(四)企业应适当选择放弃保持税收筹划方案灵活性

企业应了解到,并不是所有的税收筹划方案都是可取的,针对各个企业经营环境的不同或同一企业经营阶段的不同,适用的税收筹划方案亦是不同的,注重税收筹划的所带来的效益,不能简单地为筹划而筹划。企业还应注意税收筹划的主客观条件时刻都处在变化状态,因此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需要保持税收筹划方案适当的灵活性,以便随着税制、税法等相关政策的改变或预期经济活动的变化调整筹资行为,确保税收筹划目标的实现。

(五)企业应确保筹划人员专业水平加强与税务机关沟通

企业税收筹划工作既可以选择由企业内部人员进行,也可以选择委托外部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两者各有其优劣性。企业不管选择何种方式进行税收筹划,都应注重筹划人员的专业水平,降低税收筹划风险。税务机关具有税收执法权和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为了获取税务机关的认可和肯定,企业和筹划人员就应保持同税务机关密切的联系与沟通。

三、结语

总的来说,筹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为,其主要通过资金成本的变动而发生作用并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在分析企业筹资活动中的税收筹划时,应着重注意两个方面,资金成本的变动是通过何种方式对税负和企业经营利润产生影响的以及企业应当如何合理进行资本(或资金)结构的配置,才能实现税收筹划的目标。与此同时,在进行税收筹划过程中应加强对其风险的规避,降低税收筹划失败的可能性。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