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营销宣传方案范文

时间:2023-09-12 17:18: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村镇银行营销宣传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村镇银行营销宣传方案

篇1

关键词:沭阳;村镇银行;对策

一、宿迁市村镇银行发展概况

村镇银行是农村金融领域的新生力量,其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增长和新农村建设的力度。2006年12月,中国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着重扶持和培育村镇银行等3类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以有效缓解当前农民贷款难,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江苏沭阳东吴村镇银行是江苏省第一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由江吴农村商业银行发起设立,于2008年2月28日在沭阳县扎下镇正式挂牌营业。截至2008年末,该行存款余额为15347万元,贷款余额10244万元。从贷款利率看,最高利率为10.46%,最低利率为5.81%。挂牌营业后3个月内,便向42位客户投放了1412.2万元信贷资金,其中种养殖户贷款18户225.2万元、个体工商户贷款16户877万元、中小企业贷款8户310万元,客户信贷需求满足率约为50%,有效地支持了农民的创业增收和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助于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贷款难”问题。

2009年7月,扎下、马厂两家乡镇支行开业,初步形成跨乡镇发展、服务全县农村经济的新格局,有效增强在县域金融中的竞争力。成立以来,累计投放贷款4.55亿元。2009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2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15亿元,存款、贷款在全县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2.2%和2.8%,成为一支迅速成长、不可忽视的新生金融力量。凭借高效率的运作机制和简便快捷的服务,带动农村地区银行业适度竞争,使当地原有金融机构感到竞争压力,求变革新的内在动力明显加大。在沭阳县,村镇银行的网点设到哪里。哪里的农村合作银行乡镇支行贷款利率就少上浮10%左右,当地农村经济成为村镇银行与农村合作银行竞争的直接受益者。

二、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宿迁地处江苏省北部,经济发展速度远不如苏南和苏北地区。村镇银行的发展给当地经济的发展起了辅助作用,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

1.未充分考虑村镇银行所处发展阶段。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银发[2008]137号)规定,“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比照当地农村信用社执行”。这一规定虽然考虑了各地实际,但没有考虑到村镇银行所处发展阶段与当地农村信用社不同。

2.村镇银行支农再贷款的专项利率政策。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完善支农再贷款管理支持春耕备耕扩大“三农”信贷投放的通知》(银发[2009]38号)文件,东吴村镇银行以此为契机,获得支农再贷款0.3亿元,执行利率是比照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再贷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信用社不再使用支农再贷款,资金紧张时更倾向系统内拆借,究其原因,固然很多,如系统内拆借更便利、办理时间更短、资金规模限制更少,但央行支农再贷款利率偏高也是原因之一。

3.吸收存款难影响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按照有关规定,村镇银行发放贷款的金额不得超过存款余额的75%,如果没有资金来源,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无从做起。村镇银行没有加入银联,服务对象大多分散在农村和小城镇,客户必须到网点来办理存款、取款业务,金融服务不够便捷。组织存款、营销贷款成本较高。

4.监管力量薄弱,金融监管难以到位。一是各地县级银监办普遍存在人员少、监管任务重的问题。村镇银行成立后。伴随其业务开展的合规性和风险性监管,将面临更复杂的监管形势。二是村镇银行监管半径大,越过县乡两级,监管成本高。三是经营管理模式多样增加监管难度。因各村镇银行经营规模及业务复杂程度不同,经营管理模式各异,要根据各村镇银行经营特点制定不同的监管措施,有效监管难。

5.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本土化经营不足,农村地区群众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认同度还不高。一是沭阳东吴村镇银行的信贷营销和管理人员主要来自主发起人东吴农村商业银行,在当地缺乏人缘、地缘,与农民沟通也有障碍,在当地人心中一直是“外地人”,影响了业务的开拓。二是沭阳东吴村镇银行尚未将主发起行的相关服务和产品与当地实际结合,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满足当地农户的需求。如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东吴农商行地处苏南发达地区,客户相对比较富裕,有效抵押资产较多,因此对当地的信贷投放基本上是抵押贷款形式,而在苏北沭阳农村地区,农民大多缺乏可供抵押的资产,坚持抵押贷款的力试在当地行不通。

三、村镇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在村镇银行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发展初期,面临的问题是多样的,道路也是曲折的。希望在发展的过程中,能找到正确的解决措施,使得村镇银行的发展道路越走越远。

(一)加快配套扶持政策措施的出台和落实步伐。一是将近期出台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付清算、存贷款利率、征信管理等政策,尽快落实到位,使村镇银行早日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账户系统和征信系统,保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二是适当提高村镇银行最大单户贷款比例。考虑村镇银行发展初期人员少、网点少、信贷产品单一。以及县域农村金融竞争、发起行多是全国性的大银行或来自发达地区等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村镇银行最大单户贷款比例,使其能充分借鉴和发挥发起行的先进经验。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引导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加大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宣传力度。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身均应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了解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性质、经营原则和目的,提高社会特别是农村地区广大农户、中小企业对村镇银行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篇2

关键词:农村金融;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8.4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8-101-02

自2009年6月18日银监会《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和6月25日中国建设银行计划与西班牙国家银行成立一家合资银行,致力于为中国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标志着中国农村金融战争在多层次,多方面正式打响。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撤并县及县以下机构。根据人民银行的统计[1],截止2007年末,全国县域金融机构网点数为12.4万个,比三年前锐减9811个。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断收缩其在农村业务和机构的比重,这种明显的农村金融服务缺位,加大了乡镇企业以及中小农户的融资成本。虽然中国农业银行在许多地区仍设有县级分支机构,但由于政策导向,以及贷款权的上移,很多分支机构出现了只存不贷的现象,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农村资金的融资困难和供需矛盾。虽然农村信用社和民间金融弥补了部分农行资金不足的困境,但是由于农村信用社没有向农村提供足够的激励资金,相反却趋向于“城市化”特征。以及民间金融受到官方的行政干预,增加了对资金的管制力度。农村信用社和民间金融无法向农村经济提供足够的金融服务,而且事实上大部分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成为农村资金外流的主要渠道。因此,我国农村信贷资产不足,农村金融资金的供求缺口逐年扩大。

2006年中国银监会按照“低门槛、严监管;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提出开放农村金融市场的试点方案,放宽了金融机构在农村的准入政策,推动了一批新型村镇中小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以及农村资金互助社等的建立。国家出台政策,批准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旨在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解决农村资金不足、金融竞争不充分的问题。

在各级政府的不断努力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试点地区农村资金部分回流,农村金融服务得到改善,金融竞争得到加强。外资银行先于国内银行拉开了布局中国村镇银行的序幕。2007年底,汇丰宣布在湖北随州曾都设立第一家村镇银行。随后渣打、花旗等外资银行也加快了开设村镇银行的步伐。中国银监会表示,2009-2011年在全国将设立1294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1027家,贷款公司10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61家[2]。政府支持新型农村金融的相关政策也陆续出台,其中包括农村金融机构税收优惠、2010-2012年监管费免征以及2012年6月银监会推动实施的“三大工程”等扶持政策。面对政府的优惠政策以及外资银行在农村地区的“燎原之势”,国有大型银行也重新延伸业务至县域。同时一些非正规的民间金融也悄然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给农村金融市场带来了良性竞争。

一、在覆盖面和规模上

在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业务机构中,中国农业银行毋庸置疑属于这个行业的领头羊。但是,由于上个世纪县级以下网点大量撤出。目前,农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向城市倾斜。农业发展银行专门针对粮油棉收购、储藏及销售等业务,贷款业务范围小且有局限性。农村邮政储蓄银行利用现有网点的大规模扩张,使之成为在覆盖面上不可小视的竞争对手。同时,建行的涉农贷款余额达4700亿元,计划将来新增100家村镇银行,工行涉农贷款也有1800亿元。对于新型金融机构而言,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网点的分布也很广泛。以上这些农村金融机构在规模上,都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二、客户细分各有优势,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合作供给体系

针对不断发展的农村金融市场,只有建立多样性的农村金融体系才能更好的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不同的金融机构,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细化客户群体。农业发展银行应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私人借贷和农村信用社,主要的贷款和服务对象定位在农户及农村中小企业,发挥农村网点多的优势服务客户。外资农村银行分步走,实现“公司+农户”模式。而中资银行,像中国工商银行等大型国有银行具有良好的品牌优势,业务品种繁多,在农村金融业务拓展上,坚持定位中端、竞争高端、培育潜力客户。但是,谁的模式更好,只能靠市场来检验。

三、各具特色,分层布局

1.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资产优质、管理灵活、决策独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于2007年正式开展试点工作。该机构没有历史不良资产的包袱,只要像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能够严格遵守信贷监管原则,其资产质量会好于传统金融机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遵循创新的业务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服务,推动信贷服务的多样化发展。

例如:小额贷款公司靠的是经营机制灵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是贷款期限“短”。小额贷款公司主要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一般在三、五个月,有的甚至几天时间。即用即还,随用随贷,资金流动频、周转快,一年中可以周转几圈。二是贷款坚持“小额、分散”原则,单笔贷款不超过注册资本的5%,一般以发放5万元至500万元的小额贷款为主。三是贷款发放“快”。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手续简便,审批效率高,信贷人员主动上门考察,一般从受理到放贷大概需要一两天。四是贷款利率“活”。利率可按市场化原则在银行基准利率四倍以内自行商定,经营比较灵活。由于上述特点,小额贷款公司在农村金融领域呈现了独特的魅力和活力。

2.外资银行扬长避短,争取时间,抢夺市场。外资银行拥有雄厚的跨国公司和全能型银行系统,其金融服务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为了更好的融入我国农村市场,外资银行根据我国农村金融的特点,调整了经营策略。进一步提升和完善自身在村镇金融市场的竞争力,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3.精准定位,准确、长远布局。外资银行在布局村镇银行时,其配合各地分支机构拓展业务的意图明显。汇丰村镇银行选择了毗邻经济开发区——北京密云经济开发区,其中汇集了伊利、今麦郎等知名企业。而渣打更是把村镇银行开到和林格尔——国内知名企业蒙牛的老家。外资银行抢占和布局于各大知名企业,以地理优势对其进行营销,这种精准定位帮助外资银行进一步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在企业相对集中的乡镇设置网点,外资银行既避免了在大城市开设网点难以获批的困难,又能享受优惠政策,还能收到宣传效果,从而更有效的扩张业务领域。

4.由小到大,逐步发展。当前我国农村存在一个范围很大的非正规的民间合作金融市场。如何规范和发展这个市场,使其合法化,保障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是未来完善农村金融的工作重点之一。根据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的研究报告,农民们通过民间合作金融的贷款比例占到了85%。民间非正规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贷款中的不足。

面对多方位、多角度的竞争,我国的各类涉农金融机构应该根据农村金融的发展趋势实时调整发展战略。农村信用社应该遵循贴近农村,服务群众的理念,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国有大型银行应该加快布局力度,进一步抢占农村市场。国家政策性银行应该拓宽金融服务范围和资金来源渠道,更有效的为农村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各金融机构应重新审视农村市场,要苦练内功,改善公司治理,强化风险控制,利用地缘、人缘优势,做大做强,还要认真研究相关政策,寻找与同业合作、交流的机会,努力提高信贷技术水平。积极应对其他金融机构的挑战。

同时,农村金融也要提高金融创新能力,要求农村金融机构针对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等积极探索、创新。比如开展农民工的银行卡服务,农民将现金存入银行卡,在农村信用社跨行取现可享受优惠等金融服务。针对农村金融的信用卡方面,各大农村金融机构纷纷抢占市场,大量发放信用卡,解决了部分农民中小额短期贷款问题,但是同时显现的是刷卡难问题。在大中城市,各大银行和银联已经瓜分了POS机市场。但是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大部分村镇银行并没有普及POS机市场,不能满足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的服务需求。能否利用相关农资销售商通过其现有的网点增设POS机,同时还能增强这些销售商对银行粘性。面对7亿从未使用过信用卡的农民,以及信用卡配套等相关业务的发展,在单纯的存贷业务模式下的中国农村金融,可以说是一种创新。

能否针对当地特点推出多种农村金融服务模式:“龙头企业+农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户”、“银行(信用社)+保险+农户”、“担保公司+农户”、“订单+农户”和“农户联保”等彼此间产业链的关系,推出新的农村金融产品。针对一个村镇银行网点存款可以辐射一个镇,贷款可以辐射周围几个镇的特点,推出相应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都是大有可为的。何时能够三足鼎立,最终谁能逐鹿中原,只有依靠时间来检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