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采购管理规定范文
时间:2023-09-12 17:17: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固定资产采购管理规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对策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构依法依规对高校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的行为。在近年来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发现了高校主要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对促进高校主要领导干部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推动高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重大经济决策方面的问题
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发现部分高校没有专门的重大经济决策制度,对各项重大事项决策的机制和程序不明确、不细化,导致一些重大经济事项未经集体决策即执行,或虽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决策,但决策的依据不够充分或经济事项执行完后再来补相关的手续。另外,有些高校的重大经济决策内容违反国家有关的规定,部分重大事项因决策不当或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预算管理方面的问题
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高校预算必须按照批准的规定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但在高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中常常发现以下问题:一是超预算支出或未完成预算支出等预算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二是执行预算过程中随意调整、追加预算的现象比较严重;三是实际支出与预算核定的开支标准和用途存在较大差异。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预算起不到应有的刚性和权威的作用。
(三)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方面的问题
科研项目的财务管理不透明,科研经费的收支明细没有完全公开,出现了很多科研人员拿非科研项目的发票来进行冲账的现象。科研经费使用的违规成本过低,科研人员强化科研经费合理合法使用的积极性不高,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研项目经费开支范围不符合规定。科研项目经费都有其特定的开支范围,但审计中经常发现超范围支出科研项目经费的情况,如将项目经费转化为个人家庭消费或支出其他与项目无关的开支问题,使用经费购买日用品、手提包、衣服、保健品、酒水等,甚至使用经费旅游、美容等;二是冒领劳务费或虚列劳务人员名单套取科研经费等。审计中发现部分劳务费签领单上的签名是同一个人的笔迹或经调查发现所列劳务费名单的人员并没有领取过该劳务费等;三是部分大额项目报销手续不全。对于大额报销学校一般有规章制度要求有一定的审批与招投标程序等,但在审计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大额报销只有一张发票,而无其他相关的证明手续完备的附件。
(四)物资采购管理方面的问题
高校一般都会对物资采购制定出各种专门的管理规定,比如招投标管理办法、招标采购工作程序、科研设备管理办法、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高校并没有严格按相关规定执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别大额物资采购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招标;二是一定金额以上的物资采购未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三是有些物资采购未按规定由学校组成的验收小组进行验收;四是有些采购项目先实施后进行形式上的补审批或补验收。
(五)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购建的部分物资未按规定进行固定资产的报增,形成账外资产;二是管理权分散,职责不清。高校实行的是账物分管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高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统一采购和固定资产的报增,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各职能部门负责归口固定资产实物的使用与管理,而对各大类固定资产缺乏统一管理和协调的部门,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出现重复、交叉,相互间又缺乏沟通,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报废和清查等常常处于监管的真空地带,导致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难以落实,固定资产流失、账实不符、家底不清、固定资产盘盈或盘亏等问题严重;三是使用效率低,浪费严重。高校固定资产的投资缺乏统筹安排和可行性的论证,没有形成资产共享的机制,不同院系常常重复购置相同的设备且长期闲置,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投资过于盲目,资源浪费严重。
二、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发现问题的改进对策
(一)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按照教育部关于建立现代高校制度的有关要求,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全校体制、机制和法律制度等治理体系建设,促进高校运用制度管理各方面工作的治理能力水平的提升,严格高校各项制度的执行力。特别要注重完善高校重大经济决策机制的建立,并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其贯彻落实到位。
(二)加强预算管理,建立预算管理绩效考核机制
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预算执行的随意性使得高校预算执行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高校需要加强预算管理,规范预算的编制工作,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的可靠性;完善预算调整机制,控制预算执行进度与开支金额;规范预算执行,将预算执行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用途和标准执行预算。同时,为了激励各单位或各部门更好的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可以考虑建立预算管理绩效考核机制,以考核促进预算管理的完善。
(三)严格执行科研经费使用内部控制制度,加大科研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
项目经费包干制是国外通行的做法,我国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该做法,科研项目研究质量或研究成果只要达到了预期要求,课题组成员就可以自由支配和使用项目经费,或者明确总经费中的一定比例用于补偿课题组成员的劳动支出,从而避免科研人员过多依赖发票进行报销现象的发生。
建立成果绩效拨款机制的科研项目经费资助方式,即启动经费拨款相同,但要根据项目研究质量的情况预留一部分经费,质量优秀的追加经费,质量低下的就要扣减经费,以此激励科研人员努力提高科研研究的质量,重视科学研究,减少重立项轻研究质量现象的出现。同时,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分批拨款同步,可以有效对科研项目进行调控,掌握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
高校要进一步规范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与管理,严格科研经费报销的审批。科研处要严格依据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相关科研经费补充规定和项目经费支出管理计划等严格审批经费报销。财务处要依据相关财务报销管理规定,结合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不符合规定的支出或手续不全的支出不予以报销。同时,高校要加强对劳务费支出的管理,以防出现冒领劳务费或以劳务费的名义套取科研经费的问题。另外,要发挥高校财务、科研、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协同配合作用,以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要加大滥用科研经费的查处力度,发现滥用或挪用科研经费的问题,应及时依法处置,严格追查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四)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内控制度,规范物资采购行为
要做好物资采购工作,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要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加强物资采购的审批和验收工作管理,严格执行物资采购报销和相关招投标的规定。各高校要针对物资采购各环节容易出现问题的风险点,制定出应对风险的具体措施:一是物资采购审计组织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要求一定金额以上的单件物资或批量物资需要经审计后方可进行采购,特别是对于大型仪器设备,要督促实行公开招标,审计全程跟踪监督;二是对物资采购项目审批表、采购项目验收报告、招投标采购申请表和相关合同书等证明相关采购项目手续完备的报销附件不齐全者,财务部门一律不能给予报销。同时要明确物资采购工作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一旦采购工作的某些环节出现了问题,可以明确归责相关部门及人员,从而增强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的责任意识,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这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以制度管理采购行为,以制度管理人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对物资采购行为进行全程的控制。
(五)强化固定资产的报增及清查盘点管理
一是高校加强固定资产的报增及核算管理,对需要进行固定资产报增的,在未进行固定资产报增前不予以报销。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二是建立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机制。首先,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对学校的全部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的管理。其次,各职能部门负责所使用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并且要接受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最后,各教研室或实验室等负责所使用固定资产的存放地点、负责人、故障发生和维修等日常登记和维护保管工作,并且接受归口职能部门的监督。三是建立专管共用,资源共享的管理机制。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统筹全校的固定资产投资,做好全校固定资产的整合工作,鼓励各院系之间互相租借固定资产,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提高现有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闲置浪费,盲目投资固定资产和重复投资固定资产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徐晓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2006,5.
[2]潘云霞.高校往来款管理探讨[J].会计师,2012,10.
[3]黄永林,李茂峰.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与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建议[J].教育与经济,2013,3.
篇2
一、当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特点
据20__年底数据显示,房县局固定资产账面原值1292万元,其中:房屋建筑物类资产总额875万元,占总资产的67.72%;一般设备类资产总额413万元,占总资产的31.97%;其他类资产总额4万元,占总资产的0.31%。
从固定资产使用状态看:在用资产__0万元,占总资产的88.24%;闲置资产152万元,占总资产的11.76%。
从固定资产分布情况看:局机关资产868万元,占总资产的67.18%;管理一股资产93万元,占总资产的7.20%;管理二股资产30万元,占总资产的2.32%;计划统计股资产113万元,占总资产的8.75%;稽查局资产36万元,占总资产的2.79%;撤并4个分局闲置房屋资产152万元,占总资产的11.76%。
从资产分布特点来看:一是集中性。资产主要集中在城区,而城区占用资产为88%,机构收缩后除房屋外,资产管理相对集中。二是实用性。房屋及建筑物等不动资产与其他资产所占的比例基本符合实际,分别占67.72%和32.28%。三是合理性。局机关资产与其他单位资产基本合理,局机关资产占67%,人均占有资产5.1万元;其他单位资产占33%,人均占有资产3.5万元(不含闲置资产152万元)。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实践
(一)强化了管理基础。遵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先后制定了《房县国税局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规程》等系列制度,财务部门、管理部门建立健全了固定资产明细账,对达到标准的物资严格依规定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未达到标准的办公用品作为低置易耗品管理,资产购置、变动、处置严格按程序执行,杜绝资产漏记、错记等现象的发生,确保了固定资产数据的真实、完整、及时。保障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行。
(二)监控了资产底数。建立了监察、人事、财务核算等部门监交体系,坚持实行调离岗位手续清,对调出、离退休、外出学习以及岗位变动等各类人员,规定必须到资产管理单位办理交接手续,同时,定期开展资产清理检查,通过四次大规模资产清查工作,保证了全局固定资产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真正做到了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有效地防止了资产流失。
(三)健全了信息网络。全系统所有资产全部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和网络版财务管理软件进行核算,还建立固定资产使用单位、使用保管人员、存放地点信息字典库, 在资产的进口环节即购置采购管理、中间环节的资源合理利用与配置管理、出口环节资产的处置报废等方面严格管理,实现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集中化和网络化管理,有效解决了统计数据不及时、不准确和资产闲置浪费的问题。
三、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观念淡簿。个别单位和少数干部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前清后乱”的现象,对资产管理不十分重视,认为固定资产是大宗物品,只要购置了,大家都看得见,摸得着,谁也不敢随便拿走,且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只核算使用价值,不核算经济价值,这种想法导致思想上忽视固定资产管理。
(二)资产账目不准不实。有的单位固定资产台账不完善,存在账实不符、时间不清、品名不明、金额不准等问题;对新购置、新调整的资产没有及时入账或不入账;对每年清理中的盘盈盘亏的资产不及时调账;对报废、转让、借用给其他单位的资产没有及时报告县局,造成资产账目不实。尤其是省、市局对口调拨配置资产,如稽查、计统、财务、信息中心等部门调配或奖励的专用设备,多数资产调拨单没有随同设备传递,没有配备清单,也没有调拨单,经办人员领取后未登记就直接使用,很容易造成资产的私占和流失,也容易造成财产调换。
(三)资产增减缺乏监督。有的交接不办手续,有的增加不入账,有的处置不销账,有的变动不调账,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心中无数,家底不清。对个人使用和保管的资产,如办公桌椅、棕床、usb盘等资产,因工作变动而“物随人走”,部分单位办理固定资产移交凭印象移交而不进行实物核对,造成事后相互扯皮。
四、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应当采取多种措施,严格执行资产账物管理规定,促进资产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一)树立“三种观念”,增强管理意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各职能部门工作衔接和配合,不仅是财务部门对价值的核算的控制,它需要各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为此,要树立资产就是资金的观念,克服“只管使用,淡化责任”的错误思想,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要树立盘活就是增效的观念,把现有的财产盘活,变“死财产”为“活宝贝”,科学利用闲置资产,增强资产使用效率;要树立监督就是管理的观念,推行民主公开的监督管理机制,定期通报资产清查情况,将资产管理好、监督好、使用好。
篇3
1.采购计划管理组织运作模式。
经过近年的实践与摸索,公司已基本建立省公司董事会审议批准省公司本级及所属企业宏观战略及计划、省公司管委会审定省公司本级及所属企业具体制度和实施方案、各级企业管办和其他业务部门负责落实细化的三级管理体制;建立以《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及其《实施细则》为流程核心,以《采购管理程序》为流程依据,以信息系统为流程载体的三大管控体系,确保了全省采购工作的有效运行。
2.采购计划管理与过程管控。
在计划管理方面,采购办要求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年度采购计划及其实施方案确定的采购项目、采购方式、采购金额实施采购计划。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对确实因为生产经营需要调整的项目,采购办及时组织调研,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分析评审,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申报、审批。在过程管控方面,采购办以全国烟草行业贯彻落实《烟草企业采购管理规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指导,严格执行行业、企业采购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实施环节关键节点的控制,重点做好招标文件评审、拦标价格设置、评标办法、评标标准、定标原则、评标过程管理以及档案管理等工作。充分利用采购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按照采购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实施环节关键节点的控制,严格把关,严格落实“上一个环节没有通过不得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工作要求,不断强化程序的硬约束作用,确保董事会和管委会会议各项决议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无偏差、不走样。
二、采购计划管理中的差距
1.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的衔接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于卷烟工业企业的发展而言,技术改造起着相当关键的推动作用。以福建卷烟工业系统为例,十年来,公司投资项目量多面广,投资量大,先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和信息化投资近百亿元,技术装备、基础设施、科技研发和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因此,投资计划中的采购项目是公司年度采购计划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1.1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编制范围不同。
根据《烟草行业采购管理规定》要求,采购计划编制的范围为以合同方式取得的物资、工程(含信息化项目)和服务的所有采购项目,由各级公司的采购办进行编制汇总;投资计划编制的范围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整体改造、局部技改、生产设施、工艺设备、辅助生产设施、公用动力设施、科学教育设施、后勤保障设施、烟叶仓储设施等)、信息化投资项目、多元化投资项目,不含建筑物的维护加固、设备的大修理等维护性工程及工器具、车辆、办公家具、计算机软硬件购置项目,由各级公司的投资管理部门进行编制汇总。
1.2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管理流程不同。
投资项目管理流程为:投资项目按照行业投资项目管理要求实行计划管理,各级公司在每年9月份启动投资计划编制工作,省公司的生产制造中心、信息中心于10月份对新增项目中与生产相关的项目、信息化项目进行职能评审,投资管理处11月初汇总、初审各单位提交的年度投资计划,经总经理办公会、管委会、董事会审议后于12月上报国家局。国家局于次年2-3月份下达投资计划,投资管理处根据国家局下达的投资计划及时进行投资计划分解,经总经理办公会、管委会审议、董事会审批后下发投资计划。采购计划管理流程为:省公司于每年12月下发采购计划编制通知,各单位根据下一年度生产经营目标于次年1月份报送采购计划,采购办汇总、初审全省采购计划,并由财务、审计、法规、监察等职能部门进行集中评审后,经管委会审议、董事会审批后下发采购计划通知,全省采购计划方可生效实施。
1.3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信息传递相对滞后。
由于全省的投资与采购计划,在计划的编制起点、审批的权限、编制的范围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基层企业投资管理部门与采购管理部门间对投资计划调整的沟通相对滞后,信息化平台尚未实现两个系统的关联,使得投资计划与采购计划目前无法实现实时的对接,无法在第一时间将审批后投资计划的调整情况及时传递到采购计划编制部门进行更新分解。
2.尚未建立采购计划进度跟踪与采购计划执行情况考评体系。
采购绩效评估是指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全面反映和评估采购政策功能目标和经济有效性目标实现程序的过程。我司采购计划实行按年度编制,分月实施的原则;在年度中期可对采购计划进行半年调整,对下半年度拟新增、采购金额拟变更、采购方式拟变更及拟取消的项目在总计划盘子中进行相应调整。虽然在采购实施方案的审定中对采购进度安排一并进行了评审,但对是否完成及是否按进度完成并未考核,尚未建立一套符合公司特性的采购计划进度跟踪与执行情况的考评体系,缺乏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时间上的约束及奖惩激励措施。某些项目,尤其是货物及服务类项目,部分子公司或承办部门在项目实施中存在时间上的松散性和随意性,导致某一月份采购项目扎堆实施,某一月份采购项目零实施,或者到了年末才决定不予实施或结转至下年度实施,进度计划形同虚设,给采购办工作人员组织采购带来了不便,也为全省精益采购目标的实现和绩效的提升带来的阻碍。
3.采购计划管理信息化仍存在可提升空间。
3.1尚未建立采购绩效评估模块。
对于采购计划执行环节的评估,最直接的标准便是采购计划执行的进度。目前省公司的采购管理信息化平台尚未建立绩效评估模块,未能直观、客观的来衡量各采购部门的采购目标是否达成,缺乏对子公司采购计划执行情况的实时比较与观测。
3.2尚未建立采购计划趋势预测模块。
采购预测是指企业在商品采购市场上调查取得的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并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测算未来一定时期内商品或服务市场的供求及其变化趋势,从而为采购决策和制定采购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信息化手段预测采购需求在公司的采购管理中尚属空白,若能借助信息化平台,对以往的采购信息进行整合,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发现市场供求变化和规律,对各子公司、各类采购的项目的需求趋势预测做到心中有数,将有助于提高采购计划编制的准确性,确保全省采购策略制定的合理性,从而提高采购计划编制精度,降低采购风险。
三、烟草工业企业采购计划管理的优化策略与方案
1.通过专案调整,实现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的有效对接。
目前我司采购计划实行按年度编制,分月实施的原则,除个别零星应急调整的项目外,均在年度中期对全省的采购计划进行一次全盘的批量计划调整。在采购计划半年调整的现有模式上,针对投资计划下达后所带来的采购计划的增减情况,可在每年的11月份将由各级公司的投资、采购部门将投资与采购计划先行对接,于次年2-3月份投资计划下达后及时进行一次采购计划的专案调整。由各级公司的投资管理部门与采购部门共同牵头,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对采购年度计划中涉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及信息化投资项目的项目数,项目金额,调整理由等进行对接与核实,由下至上汇总,由省公司采购办向公司董事会统一申报专案调整计划;由各级公司采购部门及时在系统中进行分解、录入与维护,加快企业内部信息流的高效流动,以此实现投资计划与采购计划的无缝对接。
2.通过绩效评估,建立采购计划考评体系。
2.1对采购计划考核标准进行界定。
将采购计划执行率纳入各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合理设置审批环节。明确各节点业务办理和审批所需耗用的时间,测算出五种采购方式的采购项目从启动实施采购计划直至完成采购所有流程所需耗用的时间,以此作为采购计划进度考评的依据,促进各承办、职能部门提高工作效率。经公司董事会审定的采购项目执行计划,应于当年全部完成。对于招标采购项目执行情况以招标公告送为项目完成节点;对于招标以外的其他采购项目以商务文件发送至谈判对象为项目完成节点;对于已经完成招标所有程序但招标失败或流标的项目,视同完成。
2.2对采购计划进行进度分解。
省公司各部门及各子公司要严格按照制定的采购进度计划完成采购的各环节工作,如无法按进度计划完成的需向采购办提交书面说明进行进度调整。在编制采购计划时应注意:根据采购物资、工程或服务的规模和数量,具体的技术规范与规格,使用性能要求,对每批货物、服务或工程从准备到交货或结算需要多长时间做出安排。
2.3将采购计划执行率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对于没有按照年度采购计划完成计划实施也未进行进度调整的子公司或省公司相关部门(政策性因素或不可抗力因素除外),可由省公司采购办通知企业管理处,企业管理部根据实际情况对责任部门绩效进行考评。
3.通过优化信息化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作业流程。
3.1实现与投资系统的及时对接。
每年在国家局下达投资计划后,由省公司严格按照国家局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和拟建项目自主审批权限额度进行明细分解后,各级公司投资部门便可同时在投资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录入维护,形成本年度准确的投资计划。通过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与投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对接与关联,由项目实施部门在采购信息系统的计划管理模块上直接对数据进行更新,实现针对投资计划变更带来的采购计划变更的线上专案调整。
3.2实现绩效考评。
采购绩效指标体系包括采购计划完成及时率、采购周期、采购从启动实施采购计划直至完成采购所有流程所需耗用的时间等。通过上述数据在系统中的体现,建立子公司或部门的绩效评估体系,与采购实施过程关联,在系统中动态、持续的进行评价,正确及时反馈考评结果。
3.3实现采购需求趋势预测。
采购计划是对未来计划期内采购管理活动所做的预见性的安排和部署,以确定从组织外部采购哪些产品和服务,以最好的满足企业内部的需求,而采购量与采购计划金额提供的是代表采购支出情况的数字预报。为了使这些预测的数据体现出最大价值,采购管理系统中应当建立一个趋势预测模块,建立采购需求趋势模型。以系统中存储的现有历史数据资料为基础,通过指数平滑法等定量的分析方法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结合卷烟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及宣传促销计划,反映采购需求,市场行情的变化,形成采购计划编制的初步依据,为企业的采购决策提供支持。
四、结语
篇4
关键词:烟草企业,精益管理,采购
烟草企业作为国有企业,在当前履行国际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公共场所禁烟、经济增长下行的形势下,一举一动备受社会关注,国家局新一届党组提出了实践“三大课题”、提升“五个形象”的要求,潍坊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履行国企保值增值责任,严格内部规范管理,深入挖潜,向管理要效益、要红利,在招标采购工作中导入精益管理思维,引入PDCA工具,创新工作思路,加强招投标监管,规范操作程序,取得了较好实效。
一、P阶段 做好计划,集中采购
潍坊市局(公司)固定资产规模较大,每年物资采购费用、维修费用等金额较多,为降低采购成本,我们通过定标准、出目录、分类别、设门槛四步,确保计划到位,有的放矢。
一定标准。落实国家局、山东省局(公司)有关实物资产配置管理政策,开展《实物资产配置标准研究与管理实践》课题研究,针对生产经营需要科学配置,形成《实物资产配置标准》。
二出目录。根据《烟草企业采购管理规定》(中烟办〔2012〕313号)文件精神,编制《集中采购目录》,对目录范围内的项目一律实施集中采购。
三分类别。一方面,合并采购同类项,对招标额度较小的相近项目进行合并招标,提高项目吸引力,防止单一项目金额过小流标。
四设门槛。综合测算公开招标成本,科学划定公开招标数额,将5万元作为委托招标机构公开招标的起点,凡是5万元以上的项目,只要具备公开招标条件,一律实施公开招标,5万元以下的项目,也要根据《采购管理办法》要求,选用适当的采购方式。通过以上措施,扩大公开招标范围,降低招标采购成本,实现应招尽招。
二、D阶段 创新机制,精益采购
一做调研。采购前,物资、服务类项目需求部门开展市场考察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报采购办核实;建设投资类项目由采购办组成考察组,现场审核项目可行性、必要性,核实后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第三方造价机构进行造价,并核定控制价;所有项目本着“满足需求、不求先进”的原则确定采购标的规格、质量,合理确定招标谈判控制价。
二定办法。科学制定招标文件和评分办法,招标文件和控制价的制定由需求部门、归口部门、采购办结合市场考察情况联合制定,杜绝控制价虚高和倾向性问题的发生,并由法规、审计等部门对招标文件进行审核,确保采购活动科学性、合法性。同时,围绕评分办法,配套做好招标说明和投标文件格式,针对不同项目特点,设置不同的评分项目,使投标供应商明确采购需求,有针对性进行投标。在2014年新建卷烟物流配送中心仓储分拣设备招标中,经过项目组反复研究论证、模拟试验,改善评分办法,中标后节约资金902.6万元,资金节约率达到16.4%。
三走流程。实施流程再造,结合新常态、新要求,重新编制采购、投资系列流程,科学设定节点,明确节点要求和标准,科学绘制流程图,提高流程指导性、实用性。如工程投资项目,对前期手续进行系统梳理,明确实施流程,全市范围内统一招标确定项目设计单位、项目监理单位、工程造价单位和项目审计单位,由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第三方造价咨询机构编制、审核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招标机构组织公开招标、第三方审计机构审计决算,以此提高了投资项目的科学性、规范性,节约了费用。
三、C阶段 监督到位,规范管理
一是完善规章制度。结合采购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梳理的薄弱环节,潍坊市局(公司)出台了《招标机构管理办法》、《供应商管理办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同时对《采购管理办法》有关条款进行细化,加强对采购相关各方的管理,明确责任,确保采购活动依法依规实施。
二是规范“三项工作”管理。按照“流程程序化、节点科学化、标准明细化、责任具体化”的原则,规范 “三项工作”管理委员会议召开程序,明确下设管理办公室的职责,统一规范议题模板和五种采购方式工作模板,坚持标准运作,严格职责履行,确保项目运作质量,提升精益管理水平。
三是规范服务机构管理。加强对第三方服务机构的管理,斩断利益输送链条。每月初抽取一次招标机构和造价单位,将近期需要开标的项目按照金额打包,均衡分布到每一家入库招标机构和造价单位,由需求单位代表在整顿办、审计科等部门人员现场监督下随机抽取,确保入库招标机构和造价咨询机构业务均衡;对入库招标机构进行工作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建立进入退出机制,促使招标机构自觉加强内部管理,提供优质服务。
四是规范招标评委管理。评标以外部评委为主,采用政府专家库,在保密状态下按照所需专业随机抽取,特殊专业政府专家库评委不足的,邀请政府有关部门和大专院校的教授参与评标;内部评委在监督部门监督下从本单位专家库随机抽取;所有评委一律开标前通知,确保评委产生公平公正。
五是规范开标过程监管。开标前委派监督人员,监督部门轮流监督,不固定人员;开标时采购办人员、需求单位(部门)人员、监督人员提前进入评标室监管评委,全过程监督评标;开标会场监管和评标现场监管采用两套班子,实现无缝覆盖;开标结束当场公布投标商得分和拟中标人,确保开标结果不受人为干预;引入第三方监督,开标过程公证处全程参与,确保开标过程公平公正。
四、A阶段 固化优化,阳光采购
一是制定模板,固化推广经验。根据长期采购经验,制定招标采购模板,将所有项目分为基建维修类、易携带样品物资类、无样品物资类、维保维护服务类四种,每一类别根据类别特点制定评分模板,不同类别的评分侧重点和分值设置不同,同时,围绕采购标的关健指标,科学设定评分项,加大分值,突出评标重点。
二是专项评查,优化招标流程。每季度评查采购项目“一项一卷”,评查人员追溯采购过程,将实际采购工作与“一项一卷”材料一一对应,对招投标资料的全面性、科学性以及招投标过程进行全面评价,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促使招标流程不断优化。
三是立足“三公”,实施阳光采购。保公开,民主化决策。制度方面,制定出台各种办法,规范业主、招标机构、供应商的行为,确保从招标到履约全过程有章可循;民主决策方面,规定项目立项、采购方式的选择均通过“三项工作”会议票决通过,重要项目的招标文件由主要领导召集专项工作会议研究通过。保公平,多部门联动。建立监督制约机制,所有项目实施需求单位、采购办、监督部门缺一不可,同时到场参与,实现内部人员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保公正,引入第三方监督。邀请第三方机构全过程监督开标评标,重要项目邀请政府招标办、监察局等部门参与监督,提高招标公信力。
参考文献:
[1]刘平.Y市烟草企业精益物流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5.
篇5
关键词:集中核算 强化 内部控制 方法途径
会计集中核算是相对于各级单位分散核算而言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已在我国各级财政预算单位广泛施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下级或各核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均在集中核算中心进行,常因制度滞后、会计及相关经办人员串通舞弊、超越权限办理会计事项等原因导致内控失效。要充分发挥集中核算的优势,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就必须加强核算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这需要抓好制度建设和强化预算、资金及收支管理等重点工作环节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的控制。
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做好制度控制。根据国家法规制度,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党委理财制度、经费管理规定和开支报销审批程序等相应制度;根据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控制要求,制定如印鉴、货币资金管理规定、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规定等相应制度,以防止越权行为、串通舞弊的发生。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制度控制:
1.1决策控制。坚持党委理财和 “一支笔”审批制度,要求大项开支和重大经济活动,如大宗物资采购、固定资产大修与处置等经济活动必须经由单位党委会或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并要留有会议记录。核算单位必须强化各级人员的岗位分工和权力界限,增强集体决策和民主理财的氛围,防止单位领导的越权行为的发生。
1.2岗位控制。认真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管的规定。对财务印鉴管理岗位,核算单位负责人的个人名章、财务专用章要分别管理,不得由报账员一人保管,要经常突击检查印鉴保管情况;按钱物分管原则,指定报账员之外的人员担任单位的资产管理员,重点定期核对经费账和资产账,达到账账、账实相符。此外,实行轮岗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督,以避免出现串通舞弊行为。
1.3审批控制。严格经费开支的审批程序,实行单位领导双签等制度,并由经手人、验收人或证明人在发票上签字认可;支出项目重点审查原始凭证是否完备、经费结算报销审批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此外,加强内控制度建设,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的调整会计控制的程序、方法和内容,使之与单位的实际相符。
2把握重点环节,做好重点控制。各级财政预算单位属非生产单位,其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预算资金。所以,要重点加强预算编制与执行、货币资金、预算外收支、采购与付款等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的管理,便可基本保证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1加强预算管理,做好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以会计信息和经济活动为基础的事前控制或标准控制,能够促进单位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及时发现经费使用与既定标准的差异,降低资金使用的风险和提高管理效率。预算控制应该加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差异分析等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年初要求各核算单位科学制定经费预算,详细说明年内的经费收支计划,经单位研究确定后报核算中心备案。此后,定期对预算和执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每年下半年可进行一次预算调整;年终进行决算并分析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控制的关键点是预算的制定、调整和执行分析。
2.2落实集中核算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做好货币资金控制。一方面,按照资金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做好货币资金的宏观和整体控制: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是本级财政及其所供单位资金的统一管理机构,遵循“集中管理,加强监督,主动服务”的原则,全面清理、归并各核算单位的银行账户,统一开设资金账户,由中心统一管理各核算单位的各项资金收入,统一办理对外采购等支付结算业务和实时开展资金划拨,统一调剂资金余缺,确保资金安全、规范、及时流动,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降低资金使用成本,从而建立集中、统一和高效的资金运作平台。
另一方面,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做好核算单位内部微观层面的资金控制:核算单位必须加强对现金的管理,严格现金支出,最大限度地减少现金使用。同时,加强各核算单位保留银行账户的管理,保留银行账户所收取的各项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严格审批,减少现金提取,定期核对账户余额,并由核算中心审核。其关键控制点是每月检查、核对调节表和对账单,看签字是否齐全、余额是否正确,是否存在违规使用现金的现象,通过形式上的规范达到实质上的控制。
2.3落实收支“两条线”制度,做好预算外收入控制。要严格对有执收执罚权力单位的收费及罚没款管理。一是坚持“收支两条线”的运作模式,在归集资金方面注重对缴费渠道的稽核力度,在方便用户缴费和资金安全回笼中寻找平衡,设置罚没款、收费收入归集二级账户,专户存储,并及时上交国库,严禁自收自支,挤占挪用;二是要加强强票据使用管理,严格票据的领用、注销程序和空白票据的管理,规范票据使用范围和收费项目。收费票据严格按照审批的项目填写收费项目名称,不自立项目收费。控制的关键点是逐本领取票据,用完及时审核注销;认真登记票据使用情况明细表,详细注明收费项目名称、金额、所记入会计账的经费种类、月份、记账凭证编号等,并粘贴于每本票据的最后,经审核无误后方可发放新的票据,防止出现票据管理失控,收不入账等现象的发生。
2.4落实政府采购制度,做好采购与付款业务控制
采购与付款业务必须要有一套严格的控制流程,从请购、审批、合同订立、采购实施、验收到付款的所有环节,都必须按照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进行。
篇6
【关键词】基层行政事业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概念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围绕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等财务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工作的总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编制管理、收入征集管理、支出管理、采购管理、资产、资金管理、现金及银行存款管理、财务监督等。2012年颁布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规则、主要任务都有明确规定,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有据可循。但由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规则仍需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因此还存在一些问题。同时,基层财务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另外,随着我国行政体制和事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为核心的财政管理制度改革,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突出问题
(1)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一是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大多人员编制少、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往往对预算编制工作缺乏必要的重视,往往会出现预算编制敷衍了事,简化预算编制程序,领导审批走过场,审批程序不严谨。二是预算编制不够准确合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财务预算时,多注重单位短期的业务活动,没有长期性统筹考虑,缺乏明确的预算目标。编制方法简单,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仍习惯以上年度的基数为基础确定预算收支总体水平、调整支出结构,其预算结果没有体现财务预算编制的特点,不匹配实际业务的发展,不足以应对未来不确定因素。预算编制缺乏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又缺乏广泛细致的科学论证,带有很大的草率性和盲目性,从而导致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内容缺乏科学性、全面性和准确性。
(2)财务管理混乱,人员素质偏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受制于编制人员少,人员专业素质低,身兼多职等问题,导致财务工作人员任务重,负担大,往往疲于应付各项工作,忽略对新知识、新规则制度的深入学习、研究。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是半路出家,以前没学过会计相关专业,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匮乏、对如何提高会计管理水平更是无从谈起。不仅如此,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往往还缺乏年轻人才,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
(3)预算分解,支出管控不严。一是某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未合理分解预算指标,也不按支出预算的用款计划开支,甚至个别单位随意改变资金用途和支出规模,挤占挪用项目资金、专项资金。二是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规定。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自行购置属于采购目录规定的建设工程、办公设备、货物或服务,未按规定执行政府采购;未报经审批自行变更政府采购方式,自行采用单一来源方式或者非竞争性谈判方式进行采购等;或在招投标过程中,委托给无招标资质的公司实施邀请招标,或评标委员来自采购单位。
(4)资产管理存在漏洞。一是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严格,责任分工不明确。在日常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多数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和规定落实不严格,导致管理制度成了摆设。固定资产管理的分工也不科学,采购部门和管理部门相互之间脱节,缺乏经常性沟通,致使一些新增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入账,管理责任人不明确。二是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不严,清查盘点间隔时间过长,有个别单位甚至好几年不进行清查盘点。由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大都是兼职,由于本职工作繁忙,再加上思想不重视,导致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流于形式,放任自流。未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定期进行清查盘点,从而导致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难及时发现,进而导致对问题的处理大大滞后。
(5)财务监督力度。 有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忽视财务监管,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不处罚,不制止,听之任之;有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打小算盘,不认真执行财务管理规定。有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监督流于形式,一些重大事项的决策与执行程序存在随意性。
三、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对策
(1)是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定期培训。只有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有效的应对新时期财务管理工作,为此,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培训频度,提高培训层次,不搞简单、乏味的说教,要学用紧密结合,现场观摩体验,开展形式丰富多彩的培训形式。培训要以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干部综合素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监管,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升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理财和服务水平。
(2)逐步实现从会计独立核算到集中核算,从国库授权支付到国库集中支付转轨?目前部分有条件实行上级财政集中核算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还实行独立核算,这就给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散、乱、随意性大的温床,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必然会规范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规范了财政资金的收入支出管理,有效的提高了基层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及效率。较大程度的防范了基层单位任意开支,违规开支,违法开支的现象,增强了基层财政资金开支的公开性、廉洁性、高效性。
(3)科学规范编制基层单位预算,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要改变以往那种把上一年预算简单修改一下就编完下一年预算的做法,切实重新审视本单位的每一项开支是否必要合理,将预算编制与工作实际和需要相结合,抓大放小,在保障刚性开支的前提下,优先安排重要目预算,尽可能压缩不重要开支预算,彻底杜绝非必要开支预算。
篇7
一、考核范围
全县教育系统各核算点。
二、考核内容
(一)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1.机构与人员管理。学校应按规定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
2.财会人员任职条件:会计机构负责人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工作经历;财会人员必须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上岗。
3.内部控制管理。会计岗位职责明确,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不相容岗位严格分离,并严格执行回避制度和稽核制度。
4.工作交接管理。会计人员调动工作、离职或因其他原因暂时不能工作时,必须与接管人员交接手续。出纳由单位负责人和本单位会计负责监交,会计由主管部门财务管理人员和单位负责人负责监交。
(二)日常财务管理
1.预算编制管理。各核算点应严格按照全县预算编制口径编制年度部门预算。其中涉及项目预算的,应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并结合年度工作计划进行编制,预算编制做到科学化、精细化。
2.决算编制管理。各核算点应当及时核对年度预算数,清理各项往来款,清查各项财产物资,如实编制年度部门决算报表,保证帐表相符,并在财政规定的时间内上报。
3.专项经费管理。所有项目资金都必须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不得与日常经费混淆;因特殊情况需要改变用途的,必须书面报请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调整使用。专项经费根据批准的预算额度、规定的开支标准和开支范围以及用途,按照实际发生数列支。
4.日常经费管理。单位的财务收支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不得设立帐外帐,也不得未经批准另外开设银行帐户,现金支付必须符合现金开支范围的规定。所有支出都必须做到内容真实,票据合法。
5.债权债务管理。未经主管部门批准,学校不得举借债务,也不得将资金外借或为他人提供担保。
(三)政府采购
1.采购预算管理。各核算点应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管理规定编制年度政府采购预算,严禁未编采购预算而进行采购。
2.采购程序管理。凡属政府采购的项目都应按法定程序办理政府采购。严禁先采购后审批行为。
(四)资产管理
1.资产配置管理。严格按照《自治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试行办法》(政规〔〕2号)第三章相关条款进行单位资产配置,并做好资产验收、登记、录入、帐务处理等工作。
2.资产使用管理。加强财产物资的管理工作,建立资产管理责任制,对实物资产进行定期清查,做到帐帐、帐卡、帐实相符。
3.资产处置管理。所有资产处置活动都必须履行相关报批手续,未经财政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处置单位资产。
4.资产信息化管理。及时将各类国有资产信息资料录入到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资产登记档案,并严格按照财政规定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格式、内容及要求,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状况定期做出资产统计报告。资产统计报告要做到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五)基建管理
1.基建经费管理。所有基建拨款只能专款专用,未经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不能挪作他用。
2.基建项目管理。基本建设项目都必须遵循基建管理的相关规定,包括立项、报批、规划等相关手续必须齐全。
3.基建决算管理。基本建设项目办理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手续前,必须进行基建评审工作。单位凭批复的竣工财务决算资料登记固定资产。
4.基建档案管理。单位的基建档案必须收归财务室统一管理,基建档案包括立项报批资料、项目建设资料、工程决算资料等。
(六)非税收入管理
1.非税票据管理。单位在取得非税收入时,必须使用合法的非税收入票据并建立票据专管员制度。
2.收入项目管理。各种收费项目和标准必须是依法批准设立的,严禁乱收费。
3.收入收缴管理。所有非税收入(包括资产处置收入)都必须纳入预算管理,按规定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并实行收缴分离;单位要建立收入台帐,保证票款相符。
(七)日常工作管理
1.财务核算管理。严格按照《会计法》、《预算法》、《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法律法规进行业务核算。做到科目使用正确,经济业务确认与计量准确,财务报表真实可靠,财务分析有针对性和相关性。
2.报表报送管理。各核算点应按照规定的形式和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上报各类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
3.新机制财务核算管理。及时准确更新系统数据,财务数据实行动态管理,每月的10日前上报上月财务数据。学校基本信息分春秋两季及时更新。
4.政务公开工作管理。各核算点按照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固定格式准确及时上报公用经费、贫困生生活费补助、校舍维修改造和免费教科书等相关资金公示资料。
5.资助资金管理。加强学生助学金工作管理,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申报,资料收集完整,发放名册签字手续完整。资金发放及时,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
6.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按时申报支付额度,严格区分财政直接支付与授权支付范围;根据财政审核下达的支付方式及支付内容支付资金。
7.每学期协助完成学校食堂财务的清理、审计工作。
8.及时完成布置的其他临时工作。
篇8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改革 对策
一、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一般不以生产经营和盈利创收为目的,不具有增值能力,其主要目标是协助政府和相关行政机构实施其基本职能,保障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社会公益性和服务性机构。我国事业单位具有数量大、人员多、支出多的特点,其资金来源有国家的财政方面的补助、地方政府上级单位的补助、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事业单位附属单位的上缴与其他的收入。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普遍较弱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预算编制不细化,预算执行缺乏严肃性。部门预算编制在项目支出的细化程度、基本支出定额制定的科学性等方面做得还很不够,预算编制不够细致严谨,所以在安排项目支出预算时人为因素较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此外,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中,普遍存在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
(二)财务管理职能较弱,会计核算不规范。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一般比较简单,部门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此外,当前许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许多委托业务费无合同、无协议,未进行公开招投标,大额招待费开支用现金支付,有的办公用品、材料项目仅凭发票报销.无原始清单,会议未在定点饭店开、没有会议预算或会议决算单、虚假发票入账等,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控制方法,容易造成单位会计信息失真。
(三)固定资产及政府采购管理薄弱。长期以来,固定资产管理一直事业单位薄弱环节,存在资产闲置浪费现象,有的单位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的问题较突出,一方面资产实际已经报废、损失或完全失去使用价值,却长期挂账未作处理;另一方面,一些单位存在着大量的账外资产未入账,游离于有效监管范围之外,导致资产处置更加随意,流失更具隐蔽性。更有一些单位没有通过政府采购和招投标。
(四)内部控制和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一些单位的领导不重视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内部控制系统并不完善。有的事业单位未建立内部控制机构,明确职责,即使建立了内控机构也没有按着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只是挂在墙上,应付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的检查。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一些事业单位领导财务管理意识和危机意识淡薄,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有些领导缺乏财务管理意识,对当前事业单位改革后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认识不足。他们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只是简单的算账,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对财务管理方面的政策和规定并不了解,不懂得对财务如何进行分析,难以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还有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以及财务管理者没有把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联系起来,把财务管理工作停留在财务的表面工作上,不利于发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深层次的问题。
(二)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配套。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财政支出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将引起财政预算管理和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重大变革,势必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但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未因此进行相应的改革,已不适应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会计制度滞后于会计实务的情况越来越突出。
(三)财务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素质偏低,没有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应有的辅助决策和监督控制功能。一是在预算资金的编制过程中的财务工作人员对单位财务预算的编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不能按预算的要求进行客观分析。二是有些财务管理负责人素质较低,既不了解项目情况也不懂财务知识,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对《会计法》和财务管理知识了解不多,依法理财的观念淡漠。三是单位内部管理体制和制度不够完善,部分单位内部未实行统一的财务管理,把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支出分散到科室管理,形成了“室室有收费,科科有财务”的混乱局面,违犯了“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规定,有的出现了“账外账”、“小金库”等违规违纪行为。
三、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财务管理的计划预测与辅助决策能力。一是要合理编制单位预算,编制预算应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考虑到积累与发展的关系,合理地科学地安排收支。二是要注重财务分析,积极发挥辅助决策职能作用。为收支结构调整、选择事业单位发展方向等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分析数据,发挥财务管理的辅助决策职能,积极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增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篇9
关键词:技工学校教学成本管理问题看法与建议
一、教学成本的涵义
教学成本本属于教育经济的范畴,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逐步提出来到的,其从产生之日起就一直是教育经济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备受关注。从我国实践来看,在技工学校进行教学成本核算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一)教学成本概念
教学成本是指学生在接受技校教育过程中由学校所支付的各类教育成本,即学校为培养一定层次和数量的学生所耗费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教育资源的价值。教学成本仅指学校的财务成本,即属于财务范畴的以货币实际支付的成本。随着技工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成本的核算和管理已变得越来越重要。
教学成本主要包括:人员支出,主要指工资性支出,包括在职教职工的基本工资、各类津贴、奖金、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支出等;公用支出,公用经费支出是技工学校用于日常教学和管理方面的支出,包括办公费、印刷费、专用材料费、实验实习费、差旅费、水电费、通讯费、交通费、会议费、培训费以及其他与教学有关的招生就业费、军训费等经常性费用;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包括助学金、职工住房补贴及其他支出;资本性支出,包括教学房屋、设备设施等固定资产使用费;除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其他与教学培养学生有关的耗费支出等。
(二)教学成本分类
教学成本还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第一、直接成本,包括本专业的教学、实验实习人员的支出费用,学生实验实习费用支出,学生活动费支出以及与本专业有关的其他直接费用支出,直接费用直接计算的教学成本。
第二、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是各专业的间接用于培养学生的成本,对与教学有关的公共基础教学部门开支的课时费,按学时数分配转入各授课专业,计入各专业教学成本,对与教学无关的全校教学管理,后勤教辅等部门发生的管理费用、后勤服务费用(后勤社会化部分除外)、财务费用、与教学有关各项费用,计算的教学成本。
第三、固定资产购置费,因其使用年限长,根据配比性原则,应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费,进行逐年分摊,再按各专业标准学生人数分配计算的教学成本;
二、技工学校教学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技工教育的迅猛发展,在校学生规模的逐年扩大,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学的任务越来越重,如何做到既适应技工教育发展的需要,又要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控制教学成本,是摆在各技工学校面前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当前,技工学校在教学成本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管理失控:教学成本居高不下,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办公设备的购置、办公用的品领用随意性很大,浪费严重。
第二、日常校园管理缺位,学校里的常明灯、常流水到处可见。
第三、会议、活动讲阔气、排场,花钱大手大脚。
第四、实习材料消耗费用居高不下,专业开设随意性很大、高耗材的专业偏多。
第五、教学设备、教学仪器低水平重复购置、缺少前瞻性、实际利用率很低。
第六、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人员素质偏低、配置极不合理。
根据本人观察与思考,造成以上现象主要的原因是:
1.管理者对教学成本认识不足
目前普遍认为只有企业生产产品才计算产品成本,公办技工学校是财政拨款单位,没必要计算教学成本。形成很多技工学校从领导到教职工对成本关注程度较弱,成本观念不足。没有认识到成本是反映技工学校管理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没有意识到降低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提高社会效益,增强技工学校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认为提高经济效益就是单纯的增加盈余,技工学校是讲社会效益,并非讲求经济效益。正因为疏忽节约成本的管理,造成经费一直都处于紧张的状态。
2.教职员工成本意识淡薄、缺乏节约为本的理念
长期以来,公办技工学校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吃财政饭,由财政部门全额拨款,在大多数教职工的思维中很少考虑到如何减少支出,降低教学成本。大多数技工学校的教学管理中,还普遍侧重于对技校学生的纪律管理及专注于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对技校学生节约意识的培养教育。特别是在实习教学中,对资源节约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尚停滞在损坏工具、元器件就要赔偿,记违纪等传统管理模式,很少提升到培养技校生节约意识的层面上。
3.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管、执行力度不够
由于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不是学校的重点工作,有的学校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有的学校即使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也只是流于形式或者不按学校实际情况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只是照抄照搬国家的规定,按财务管理工作规章办事的学校不多,在实际操作中的随意性较大,尤其是教学成本管理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三、建议与对策
技工学校要实现持续快速的发展,继续保持市场的竟争优势,必须进一步加强广大师生教学成本意识、资源节约意识、竟争意识等教育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一)增强成本意识、树立经营学校观念
首先要加强教学成本意识宣传教育,强化师生员工的节约资源意识。不断提高全校师生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切实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节约资源的紧迫感、责任感。努力开源节流,要使节流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意识和行为的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并纳入到学生行为守则和德育考评之中。
(二)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提高现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确定合适的资金投向在确定学校的发展规模问题上,要进行经济分析和论证,分析教育市场、优化配置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不能一味追求规模上的增长,得靠自身的特色与强项。因此,不能将经费过多地投入到扩充规模的硬件建设,要防止师资引进与培训方面投入不足。财务管理不能满足于传统的、粗放型的模式,必须进行实际成本核算,确保有限的教育资金投向关键项目。
(三)强化人力资源管理,降低人员成本
以国家实施绩效工资定岗定编为契机,加快岗位编制的制定工作,优化教职工人员的结构比例,严格核定工作职数,控制人员成本,制定合理的人才流动计划,盘活挖掘校内人力资源,杜绝人浮于事现象,按个人工作特长,合理调配岗位,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对临时用工制度的清理和审定,制定有效可行的用工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核定每一个岗位,做到因岗设人,降低用工成本。
(四)加强材料成本控制管理,降低实习教学直接成本
随着社会性资源日益紧张,各种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如铁、铜、铝等原材料也处于一片涨价浪潮中,直接加大了技工学校的实习教学成本。它主要受采购成本和耗用成本两个因素的影响。要降低材料成本,必须从这两方面控制:
第一、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首先应控制材料采购价格,采购部门应从材料的定价、采购合同与数量、质量等四个方面加强成本控制,实行比质比价,必要的招标采购,货比三家,公开透明,选择好供应商,实现供应渠道的稳定和低成本。通过与供应商签订所需材料协议,得到缩短提货期、减少物料库存。其次,供应部门要尽可能就近采购,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对材料采购运输、搬运装卸费及合理损耗进行严格控制,加强采购管理。再次在采购材料时,尽量在保证实习工作的正常运行下选择非国标产品。
第二、材料耗用量的控制。首先,改进新的实习工艺。其次,制定消耗定额,对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都要制定消耗定额,作为日常控制依据仓储部门要实行严格的定额发放制度。严格执行材料验收保管、盘点等制度,对不合理的损失要追究责任,还要搞好材料废旧回收和利用。
(五)加强校企合作管理模式,降低实习教学直接成本
继续实行产教结合的培训模式技工学校实训的开展应注重企业等社会资源的利用,走校企合作之路。设立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校内基地主要满足基本的或单项的实习需要;校外基地主要完成一些综合性的实训实习训练,以积累和提高学生解决生产和工艺难题的能力。这两种基地各有其自身的优势,相互补充、有机结合,不仅促进了学生全面职业能力的形成,而且极大地降低了技工教育的办学成本。
(六)加强办公资源管理,努力节约资源费用,降低教学间接成本
切实提高运行效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建设,实现无纸化办公。继续深入开展效能建设,日常运行的各项教学和管理工作要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切实降低办公成本。
加强办公设备和用品管理。对各类办公设备、用品要严格限定配备的数量和配置标准,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和共享。要加强办公设备和用品的日常管理,严格规范办公设备和用品的配备、采购、领用、维修和报废工作。
有效规范会议等公务活动。进一步规范会议、活动的审批程序,从源头上严格控制、确保需举办的会议、活动,要坚持勤俭办事的原则,严禁讲排场、摆阔气等铺张浪费现象。杜绝用公款大吃大喝,规范公务接待行为,实施财务审批“一支笔”管理,控制接待费开支。
加强公务用车、交通用车管理。严格按照保障领导公务活动需要和勤俭节约的原则,从严控制交通用车发车时间、车次,落实乘座人数,能开小车决不用大车的原则。实行车辆定点定车加油、定点维修和定期保养,登记单车公里燃油消耗,严禁公车私开、私用,降低交通费开支。
加强水电的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要十分重视节能节约资源新技术的运用,要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种技术资源,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积极推广绿色照明和智能控制,人走灯熄,避免空调、电脑等办公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提高利用率和使用效率。
严格控制人员外出,节省差旅费。对外出办事应该定时间、定人数、定标准,一人能办的事决不派两人,严格控制乘坐飞机和卧铺。
招待费和工作餐应严格控制。对于公务招待费应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即先填报接待申请单,经批准后,根据接待人数按标准执行,这样就可以杜绝随意签单,随意招待,公私不分的现象。工作餐也应严格控制,所谓工作餐是指下班时间仍然在工作,而不能正常就餐的。
(七)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在通过制定完善各项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尤其是对重点资产管理做出的规定,应进一步明确职能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审批程序和采购办法,必须依法实行政府采购,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必须实行集中采购。加强资产报废报批手续,资产丢失追究责任,根据责任大小,按资产价值比例进行赔偿。以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进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达到节约的目的。
(八)加强财务管理,改变管理观念
篇10
福特汽车的信息化启示
为什么首当其冲的是采购决算中心?因为福特公司发现自己的采购决算中心有500人,而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只有5个人。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么大的用工差距?福特公司经过调研发现,自己的采购决算中心员工一直是手工处理采购单、入库单和供应商发票这三个单据的决算工作,而日本的马自达汽车公司使用了会计电算化系统。于是,福特公司也引入会计电算化系统,采购决算中心从500人一下子减到了400人。然而,400人比起马自达汽车公司决算中心的5人个,仍有80倍的差距,而福特是不可能比马自达公司大80倍的。
福特经过再次调研发现,虽然会计电算化系统减化了采购决算中心的重复记录、账务处理工作量,但是因采购单、入库单和供应商发票这三个单据不统一而产生的对账问题导致采购决算中心近70%的人不是在做真正的决算工作,而是在忙着处理因三单不一致而产生的问题,而这三单不一致又是福特汽车这样的大公司所无法避免的。举个例子来说明这种情况:假设公司的采购部向供应商下订单订购1万件车灯,大多数情况下,供应商会由于自身库存量和运输批次等原因很难做到正好送1万件――不是1万多件,就是不足1万件;车灯运到福特汽车公司,由于质检和仓库等原因,实际入库量也很难与供应商实际送货量相符,而供应商的财务部门却是按1万件车灯开的发票,这就是三单不一致。
于是,福特汽车公司经过多次调研,决定从采购决算管理流程设计入手:去掉供应商发票这一单据,按实际入库单核算,解决三单不一致;然后规范采购决算业务工作流程:将原来采购决算中全部由财务决定何时付款、付多少款,变为根据仓库实收数量决定付多少款,财务只决定何时付款、叫供应商何时开发票;最后使用采购决算管理信息系统支撑采购决算工作,会计电算化系统只用于财务决算。结果,福特汽车公司的采购决算中心400人一下子减到了125人。
由此案例,我们不难看出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不同作用。案例带给了我们以下两点启示:信息系统与业务流程结合的紧密程度,决定着工作效率的高低;.企业管理流程设计是否合理,决定着工作效果的好坏。因此,成功实施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首要条件是要有一个清晰的组织结构,然后设计合理的业务工作流程,最后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也就是先了解组织结构和业务工作流程,然后进行管理流程设计,最后实现电脑化作业。持续培训员工的企业管理流程、信息化知识和电脑应用技能是整个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常态工作。但是,要想信息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的好效果,却不那么简单,这至少取决于以下六点:
企业IT人员信息化水平的专业程度;
企业管理人员对管理流程设计的合理程度;
企业电脑用户电脑应用技能的熟练程度;
企业各类基础数据录入的准确程度;
企业各类编码的统一程度;
信息系统软件的适用程度。
企业经营活动分析
通常企业的管理层分为三层: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他们主要从事着企业的日常业务经营活动,关注着业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改进。这其中包括以产供销为核心的主要业务经营活动、以人事、行政、财务为代表的辅助业务经营活动和跨部门的协同办公事务活动。所以,企业需要建立业务经营活动信息化工作体系和关键信息系统(如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SCM供应链管理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来支撑企业的日常业务经营活动;在这之上,还有一个以董事长为首的3-5人的决策层(决策层人员大多由高层管理人员兼任),他们主要从事着企业商务交易活动,关注着商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和变革。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商务决策活动信息化工作体系和关键信息系统(如决策支持系统、管理驾驶仓、商业信息情报系统等)来支撑企业的重大决策活动;在这之下,还需要有一套办公电脑和网络化工作体系和关键信息系统(如域控制网络管理系统、VPN虚拟网、文件服务系统等)来支撑包括决策层和管理层以及办公文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在内的企业员工使用电脑和网络来处理日常的事务性工作,以及承载商务决策活动信息化工作体系及关键信息系统、业务经营活动信息化工作体系及关键信息系统。
而在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我们首要关注的是企业管理流程设计和信息系统设计两者之间是否相匹配,然后根据企业经营活动进行信息化规划。在第一阶段,需要构建的是办公电脑和网络化工作体系,与之对应的关键信息系统是域控制网络管理系统和电脑资产管理系统。在第二阶段,需要构建的是企业业务经营活动信息化工作体系,与之对应的关键信息系统是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在这里,主要业务经营活动对应的关键信息系统是以PDM产品设计管理系统为抓手的进销存管理系统,辅助业务经营活动对应的关键信息系统是以HR员工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为抓手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协同办公事务活动对应的关键信息系统是以OA电子审批流系统为抓手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到了第三阶段,需要构建的是企业商务交易活动信息化工作体系,与之对应的关键信息系统是电子商务平台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构建网络化工作体系
首先要把企业的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和电脑机房这一基础设施建好;其次,建立以域控制网络管理系统为核心、互联网宽带上网管理系统和网络版防病毒软件系统为安防的企业局域网,让用户必须凭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进入局域网这第一道大门;然后,一方面在局域网基础上建立企业官方网站和电子邮局;另一方面借助电信运营商的专线,把企业各外地主要分支机构的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接入局域网,共用一条十兆或百兆宽带上网,实现集团化网络管控。同时,各外地主要分支机构既不需要再建电脑机房、购置服务器软硬件和防病毒软件,也不需要配备专职的网络管理员。
完成了网络系统建设,我们再来谈谈如何利用电脑资产管理系统有效管理和维护包括网络在内的电脑、打印机等软硬件设备。首先,企业要编制电脑资产管理规定、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和电子邮箱使用管理规定这3项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电脑服务单、电脑资产采购单、电脑资产调拔单、电脑资产回收单、电脑技能测试表、电脑培训考核表、电脑市场行情表这7张电脑工作表单来规范企业电脑资产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流程,然后使用“电脑资产管理系统”来支撑电脑资产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并根据系统数据定期电脑资产购置简报、电脑和网络巡检报告,以及行政处罚通报这3张报告,从而统一管理和维护电脑资产,避免因管理不善出现电脑资产购置维修费用大、半吊子信息化系统多的状况,以及减少员工私拉网线、电脑整夜不关机、不良上网、不当使用电脑资产等行为。
那么,相应地,企业就需要设置网络科这一职能部门,以及网络主管、网络管理员和电脑维护员工作岗位,全面负责办公电脑和网络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此外,企业还要对共享电脑室、IT人员办公室、电脑设备维修室和电脑主机房进行同步规划建设。
构建商务决策活动信息化工作体系
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像戴尔电脑,如果它没有构建一整套的电子商务平台,我们难以想像它的这种“直接”商业经营模式如何进行。类似的还有淘宝、家乐福等。
要想构建这一整套的电子商务平台来支撑企业商务交易活动,创新商业经营模式,就得先建立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来管好企业业务经营活动,创新业务管理模式;然后,一方面将ERP的物料管理子系统功能向供应链管理系统扩展,管理供应商生产交货,直至供应商的客户;一方面将ERP的销售分销子系统功能向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扩展,管理销售商销售送货,直至销售商的客户。
那么,相应地,企业就需要设置信息管理中心这一职能总部,并下设电子商务部、信息系统部、软件开发部、网络管理部、电脑维护部等职能部门,以及CIO和部门经理工作岗位,全面负责构建企业商务交易活动信息化工作体系。
构建业务经营活动信息化工作体系
既然企业商务交易活动和业务经营活动如此需要ERP系统支撑,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要上ERP系统了。
- 上一篇: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
- 下一篇: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