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12 17:17: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

篇1

近年来,庐山区审计局预算执行审计一直以规范财政预算管理为目标,围绕全区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的总体要求开展审计工作。通过对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发现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非常普遍:大部分单位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卡片账,没有具体使用或保管责任人;没有建立定期的固定资产盘点制度,账面与实物不符;购入、调出、处置国有资产的账务处理太随意。

针对全区固定资产管理的薄弱局面,2011年末,该局将当年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向区政府提交了专题报告,着重强调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必要性,提出了具体的管理实施办法。重点提出了以下措施:

1建立固定资产管理问责制

行政事业机关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应坚持谁使用、谁管理原则,实行固定资产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或使用人(责任人)要承当相应责任。实行固定资产管理问责制,要将每一件固定资产确认到具体使用人(责任人),并明确各单位领导、资产管理员、资产使用者的职责范围,即:一般干部直接对自己使用的资产负责;资产管理员对本处所有资产的管理负责;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资产管理工作负总责。

2实施固定资产动态管理

实行资产动态管理是实时录入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资产动态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资产从入口、使用到出口等各个环节的实时动态管理,全面、及时掌握资产信息。单位的财务部门严格履行固定资产价值核算管理,既要做到固定资产明细账定期与固定资产卡片进行核对,期末会同资产管理部门组织固定资产清查盘点,保证账、卡、物相符。实行固定资产动态管理,能够保存好、利用好本次资产清查信息。

3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流程

行政事业单位要制订和完善实物资产的购入、使用、报损、核销、报废等工作流程,使各个环节能够衔接,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严格按照规定履行手续;及时对实物资产的购入、调出、报损、报废进行会计核算。

篇2

[关键词]预算 资产管理 财务 资产配置

资产管理是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资产管理,合理配置资源,实现预算、财务和资产的有机结合,是深化预算体制改革、规范财务运行、强化财政职能的内在体现,也是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资产管理水平的外在要求。但纵观现状,现行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信息粗放、监管不力、使用效率低下、管理方式滞后等诸多问题,已制约和削弱了资产的系统化和规范化管理。

一、总体思路

对预算、财务、资产、投资等相关体制进行提升整合,寻求预算、财务和资产的内在关联,探索建立融预算、财务、资产三者于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

(一)在预算编审上

着力将资产的要素在预算的编审上得到完美的体现。以细化部门预算为契机,以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为重点,对资产存量和资产增量分别建立与人、财、物匹配的,能够对应和量化的模型,为预算编审提供详细的信息支撑,并在预算的执行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使资产的效能在使用中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二)在财务核算上

规范、统一资产的划分和分类标准,细化资产的核算内容,并将资产的内容按会计核算的相关口径移植到财务核算中,实现资产与财务的无缝对接。同时,强化财务核算和会计软件的连接与平台建设,使之在操作上更具适用性、科学性、连续性、稳定性。

(三)在预算、财务、资产三者的结合上

资产的信息为财务核算提供来源支持,财务核算以咨产的信息为初始依据。预算是存量资产的表现,是增量资产的起源。财务是对存量资产的总结与概括,是对增量资产的诠释与证明。预算、财务资产的运行更具支持力,资产是对预算、财务的拓展、细化和深化。

二、对策及建议

(一)资产的处置要以预算编审为依据

资产处置要通过预算编审才能实施,在预算编审阶段,应通过分析现有资产存量的构成及配置状况,提出资产使用、处置等增减变动因素,为编制预算草案提供准确的支持信息。对需要临时配置资产的特殊情况,应通过法定程序调整预算、并对预算编审结果进行修正来实现。

(二)资产的配置要履行法定程序

必须通过规范程序流程,确保资产配置的规范化。各部门提供上级财政部门审核的部门预算,必须具有资产存量和资产增量的数据信息。上级财政部门结合财力等客观因素,提出配置增量资产的预算指标,各部门按照该预算指标修改、调整资产增量的配置方案,经上级财政、国资部门审核并报同级人代会审议通过后,予以执行。

(三)资产的运行要与预算的执行相对称

资产在运行中,对资产配置、报废处置等增减变动,必须与预算的财力供给相对称,必须反映到预算的执行层面,并最终触碰到预算的调整,形成资产与预算的联动机制。坚决杜绝就资产论资产、资产与预算分离的现象,切实纠正重增量配置、轻存量管理;重收支管理、轻资产管理的倾向,增强对资产运行的预见性,力求将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在预算编审阶段或在预算执行的初始、萌芽状态,使资产的运行与预算的执行在质量上均有较大的提高,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四)深化财务管理,规范资产运作

1、财务与资产的系统要同步信息化

利用现有的乡财县管和国库集中支付平台,积极研发资产管理的软件资源,做到资产管理的信息县乡共享、县与部门共享,实现县对乡镇和对部门资产的远程监控。从技术的层面构建对资产使用、配置、处分等运行的监管机制,使资产管理由随意性、松散型向强制性、规范型转变。从会计和信息化管理的角度上看,资产管理的软件和会计核算软件应整合于一体并能相互链接,从而使产管理和会计核算同步进行。在实际操作中,一笔经济业务,最关注的是如何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核算结束后,该业务的相关信息往往无人间津,导致资产信息难以查询核实,资产管理缺位。基于此种现实,对该软件的初步设想是:一笔经济业务的核算,首先应满足会计核算的操作,对符合资产核算要求的,脱离会计核算自动转入资产管理系统,完成资产管理系统的操作后,再从会计核算上反映,即资产核算前置化,资产核算领先于会计核算的操作。以固定资产为例,固定资产是资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宜按资产分类的最低标准设置下限,属于下限范围的、没达到固定资产核算标准的只进行日常的会计核算,不在固定资产中登记和反映;超过下限范围的,符合固定资产核算标准的,在会计核算时自动链接到资产管理系统,使资产管理系统的运行先于财务核算操作,从而使资产信息得到准确反映。如办公设备购置和专用设备购置,由于办公设备购置和专用设备购置需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进行固定资产核算,因此,在软件设计上要体现这一特点,当所购买的固定资产超过规模时,只要点击办公设备购置或专用设备购置等相关科目输入数据进行保存时,软件将进行提示:“请进行固定资产登记”。只有在进行固定资产登记保存后,才能对办公设备购置或专用设备购置科目输入的金额进行保存,进而完成该项会计业务;否则,软件提示:“保存失败,请重新进行固定资产登记”。不能对办公设备购置或专用设备购置科目进行保存,该项会计业务所涉及的现金和银行存款不能进行财务核算,该项会计业务就无法操作,以此实现对资产的强制性管理。

2、财务与资产的要素要同步精细化

应统一资产的分类口径,使其既有科学性和规范性,又更具操作性和连续性,做到内容详细完备,归类定性准确,并将资产的要素按会计核算的要求移植到财务上来,即财务核算的资产要素,就是按资产的分类标准所设置的,两者完全一致,而对资产的其他要素,则在资产管理系统中详细反映。如形成时间、地点、内容摘要、经办人员、审批人员等要素,其形成时间应具体到年、月、日,金额保留两位小数,使财务与资产的信息两者能进行比对分析。鉴于固定资产的分类复杂且口径不统一,必须细化统一固定资产的分类标准,固定资产由现在的二级科目核算细化为三级科目预算。固定资产为一级科目,下设的子目为二级科目,如房屋及建筑物、一般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及陈列品、图书,以及其他固定资产六大类。二级科目下设子目为三级明细科目,如房屋及建筑物又可分为办公用房、经营用房、职工宿舍等。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地点应细化到办公室、会议室、档案室等具体地点,是个人使用、几人共用还是集体公用;使用人和保管责任人姓名及该资产自身的一些特殊属性,都应力求反映;对大宗固定资产分类编号,拍照存档,按乡镇、资产类别、资产名称、形成时间编号,进行重点管理。

3、资产与财务的运行要同步规范化

资产来源、运行及最终报废、消失,都能从财务核算上找到信息予以证明。资产运行的规范程度,从财务上得到直接体现。通过核查该单位的账务,即可了解其资产运行的质量。因此,在规范财务核算体制的前提下,应着力强化对资产运行的规范化管理。对资产购置、报损、遗失等资产处置的单位,应填写固定资产增减申请表,先向上级国资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国资部门根据申请,分别做出如下处置:对资产购置,应首先向上级国资管理部门申请,国资管理部门通过分析其现有的人员及资产配置结构,分析有无在内部进行调剂的可能,确需购置的,应及时做出同意购置的批复,如属于政府采购的项目,还应按政府采购的程序办理。根据国资管理部门的批复,再向财政部门申请预算指标。对资产报损,国资部门必须深入现场,查看核定;对资产遗失,必须分析原因,明确责任。如在单位遗失的,应在查明原因的基础上,由当天值班的工作人员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赔偿金额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折价计算,如在出差的外地遗失的,应由公安关证明或三人以上他人证明,使用人承担不低于40%的赔偿责任。如擅自外借或公物私用,使用人全额承担赔偿责任;对资产的变价处置,必须面向社会公开竞价出售,坚持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其收入全额上缴财政预算,严禁坐支挪用;对人员调进调出,必须有资产移交清单,方可办理调动手续;对资产在部门之间相互调剂的,必须经国资管理部门批准。固定资产增减情况表一式四联,第一联是存根联,由本单位存档备查;第二联是财务核算联,由本单位财务部门作为调账依据;第三联是国资管理联,由国资局存档备查;第四联是调剂对方入账联,资产调剂后,对方接受单位将此联作为附件,填写固定资产增减情况表,按前述固定资产增减情况表的有关规定,作相应的业务办理,其第四联再反馈给对方资产调剂单位,以表明该资产已收到入账。固定资产增减情况表一般只需三联即可,第四联只在资产调剂时使用。

篇3

多措并举促财政所规范化管理

今年以来,我街道财政所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财政所规范化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一、开展业务培训,加强队伍建设。针对当前我街道财政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组织财政所工作人员开展了政策法规,会计业务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到会计基础业务、涉农补贴发放、业务流程办理,及注意事项,从多个方面增强了财政所人员的业务能力。

二、加强档案管理。财政所业务涉及资金拨付,会计资料的保管是很重要的一方面,针对业务的特殊性,我街道财政所工作人员对以往的会计资料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并针对档案管理开展了专项学习,对需要保管的资料,保管期限等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以备后期查询。

三、加强资产管理。资产的购置和处置严格按照国资部门的批复为依据,对于新购置的固定资产,登记在册,做到专人管理,人员交接时,同时进行资产的交接,严禁随意处置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篇4

一、基层检察院计财工作的内容

计财装备是检察工作必不可少的保障因素,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对全院的计划财务装备工作管理;对上级检察院补助下级检察院的办案、装备及基本建设经费进行分配和管理;负责交通通讯装备、武器弹药、服装的统筹计划和管理;负责检察院机关基本建设的规划和组织工作;承担检察机关经费及基本建设等各项经费的申请、核算、管理及各种装备物资的统一购置和分配;负责检察机关财务、房地产、基本建设、固定资产、环境秩序管理和后勤服务保障等工作;负责机关行政管理、车辆管理、保卫、绿化、医疗保健、爱国卫生、计划生育、交通安全和院办公区安全等工作。达县检察院一改以往的计财工作只是管钱管理账的传统观念,从新的视角,明确计财工作的职能,一是负责对全院的计划财务装备工作进行指导;二是对上级检察院补助下级检察院的办案、装备及基本建设经费进行分配和管理;三是负责交通通讯装备、武器弹药、服装的统筹计划和管理;负责检察院机关基本建设的规划和组织工作;四是承担检察机关经费及基本建设等各项经费的申请、核算、管理及各种装备物资的统一购置和分配;五是负责检察机关财务、房地产、基本建设、固定资产、环境秩序管理和后勤服务保障等工作。

二、基层检察院计财工作的作用

计财装备部门虽然不履行检察机关具体的法律监督职能,但是作为检察机关后勤保障部门,承担着为检察工作提供动力的重大职责。为了计财装备工作的有效运转,保障检察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检察职能作用的发挥,达县院计财装备工作注重工作方式,充分发挥计财装备工作的积极作用:

(一)协调枢纽作用,充分发挥计财装备工作“一体化”功能,整合部门、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关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率的提高。

(二)管理服务作用,主动为检察中心工作服务,认真负责地管理好财务、装备、机关等一系列后勤服务,保障检察机关各部门的正常运转。例如:对财务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增强经费保障能力,精心理财,当好“内当家”;对全院所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理登记,以各内设机构为单位建立资产台帐,并将有关资料与计算机上的数据核对,做到帐帐相符;严格车辆管理,规范公务车辆使用范围,实行节假日所有公务车统一存放的制度。

(三)后勤保障作用,强化财务资金保障、强化办公设施保障、强化生活物质保障等,以良性、充裕的资金保障,保障装备更新换代,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保障检察文化扩大宣传,保障干警福利逐步提高。

三、基层检察院计财工作的特点

1、服务性。后勤保障部门的主要工作性质就是服务性,这一点应该作为基层检察院计财部门的工作方针之一来认识和执行。计财部门应该本着为领导服务的意识,在任何一个领导和整个单位职工有需要的地方及时的给予援手,不断扩大服务工作范围。计财部门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对整个单位的资金、物资都有着充分的掌握,要保障各种资金安排以及车辆设备的正常运转,,各个部门需要计财部门配合的时候应该本着热情服务的态度,与各部门积极配合,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同时确保工作质量。例如检察干警需要出外执行任务的时候,计财部门应该积极的为其统筹安排车辆、所需资金和各项物资等等,使干警们能够安心的工作,从而合力完成检察工作。另外,计财部门也要在职工的工资、福利问题上多下功夫,保障他们的权利,使他们无后顾之忧。

2、管理性。从计财部门的职能来看,计财部门是检察院的“大管家”,承担着全院 “家底”的管理责任。主要体现在:一是对财务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增强经费保障能力,精心理财,当好“内当家”。二是实行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对所在院所有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清理登记,以各内设机构为单位建立资产台帐,并将有关数据与电脑上的数据进行核对,做到帐帐相符;三是规范机关食堂管理。加强领导,由计财科指派专人负责,实行独立核算;建立健全各种账目,搞好成本核算,做到菜价公开,适时盘存,日清月结;规范管理程序等,只有加强管理、规范管理,才能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与有效的利用。

四、提高基层检察院计财工作的对策

1、改进工作思路。确实保障经费落实,是计财部门工作重心,也是达到服务高水平的基本要求。基层检察机关经费难以保障的现实一时不可能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计财部门要用有限的财力物力最大限度地服务检察事业持续发展的思路开展工作。以适应检察事业发展的需要,使干警的福利待遇能得到落实,从而实现从优待检目标。

2、二是提高管理能力。根据最高检《人民检察院基层建设纲要》中关于“努力完善检务保障机制”的精神,改变现行的计财装备工作“小而全”的工作机制,将统一由计财装备部门承担的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能分开,即将后勤保障中可以社会化的部分从机关行政序列中分离出来,例如由社会上的营利组织提供统一的就餐、交通、会议安排、物业管理、绿化卫生等服务,逐步实现检察机关后勤服务的社会化管理。通过创新改革,可以缩减计财装备工作的行政编制,提高工作效率,很好地节约财力、人力、物力的开支。

篇5

关键词: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2-0133-02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 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 500元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一、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行政单位固定的资产的监管不力

由于缺乏合理有约束力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导致行政单位拼命争取财政经费随意性、盲目性的购置功能齐全,性能好的固定资产现象,“重购置、轻管理”、“谁购置谁拥有、谁拥有谁使用”的现状十分普遍,由于没有建立闲置固定资产资源共享机制,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存在闲置和浪费现象较多,导致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总投资成本高、低效率使用的局面。资产管理部门只注重各单位申报的等待报废的资产进行检查和核准,而对长期挂账,却无实物资产的情况,不提出督促处理意见,经济管理部门只注重检查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不注重资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检查监督,但末能从根本上遏制账实不符的现象。

(二)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不规范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缺乏规范的管理,固定资产的毁坏丢失,流向不明无人监督,出现问题相互推诿,人员调整、人员调动时使用的固定资产不交接物随人走,固定资产的入库、领用、保管、出借手续不健全、报废处置随意性大,无有效的管理制度,问责机制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不相容岗位不相互分离、不相互制约、不相互监督,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漏洞和差错就难以避免,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严重而无从查证。

(三)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脱节,账实不符成为常态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账实不符的主要原因:一是不记账,行政单位为个人配置的固定资产有意不记账,对于捐赠的固定资产不入账。二是记账不准,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安装费等不计入所购固定资产的价值,而列入经费支出,盘点中出现的盘盈、盘亏末及时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改扩建末按规定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三是账不全,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固定资产卡片、实物末能一一对应,已完工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未办理决竣工决算,游离账外。四是对固定资产末计提折旧,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均不计提折旧、不计提减值准备,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偏离,提供的数据有陈旧和静态的特征,未能客观地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状况 。

长期以来由于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在配置、使用、处置、绩效管理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考核,造成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脱节,行政单位提供的固定资产数据信息失真。

(四)行政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严重的制约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从事财务的人员无证上岗或素质不高,对有关固定资产的记录不清晰,相关固定资产业务末按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关规定进行处理,固定资产核算不准确。

二、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行政单位应当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实现固定资产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

行政单位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合格的会计人员,做好资产建账、核算和登记工作,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物相符。年度终了,应当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对资产盘盈、盘亏应当及时处理。行政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和规范固定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管理,维护资产安全完整。

(二)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信息平台,对固定资产进行公开透明的管理,建立闲置固定资产资源共享机制

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将有关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配置、使用、调剂、评估、清查等信息及时在网络信息平台上公布,将固定资产的关键环节信息置于各方的监管之下。借助系统管理功能,对固定资产的配置、处置等实行网上申请、审核、审批提高办事效率。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使固定资产的相互调剂变成现实,为管理决策提供有效数据,合理安排固定资产资金的投放,节约财政资金,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引入权责发生制,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客观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

财政部门应对各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明确规定,便于行政单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采用双分录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增设“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等会计科目,随着时间的推移,客观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状况。购置固定资产时:借:经费支出,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同时借:固定资产,贷: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借: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贷:累计折旧;发生减值准备时:借: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处置时: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贷:固定资产,借:银行存款,贷:应缴财政款,上交国库款时借:应缴财政款,贷:银行存款。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购置固定资产时:经费支出增加,资产减少,同时资产增加,净资产也增加;计提折旧、发生减值准备时:资产减少,净资产也减少;处置时:资产一个增加,一个减少,同时净资产也要减少,如果有净收入,需上交国家。

(四)对于行政单位占用的车辆等固定资产,应组建运输系统,把各行政单位的车辆集中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使用,厉行节约,制止浪费,降低行政成本,注重车辆的使用效益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应当转变管理观念,考虑行政成本的投入,引入权责发生制,加强审计的力度,公开透明固定资产的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情况。

参考文献:

[1] 周贤元.浅谈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金融经济,2008,(12).

篇6

一、预算管理不规范,执行率偏低

预算是一个单位经费收支的基本依据,是筹划财力资源配置的重要参考标准。由于部分单位对预算管理重视不够,预算编制准备工作不充分,经费支出论证不全面、不科学,工作计划调整和突况造成预算调整频繁,预算执行监督管理不到位,致使预算项目不细致,预算安排粗放,预算执行可操作性不强,执行率偏低。预算分析、报告流于形式。资产购置与预算管理脱节。

二、资产物资管理不规范,部分环节把关不严

重钱轻物的思想在一些单位仍然存在,具体表现为重建轻管、重购轻调,新增资产登记不及时,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项目办理资产移交手续不及时,造成固定资产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跑、冒、滴、漏现象时有发生,固定资产规模虚高。在库存物资上,部分单位未建立库存物资财务监管制度,大宗物质采购不规范,消耗性物资管理不规范。

三、会计基础工作不扎实,规范化水平有待提高

近年来,消防部队规范化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但对照标准,仍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为会计分析报告内容不详实,未随年度会计报表一同上报,会计报表上报不及时,部分凭证要素不全,账目处理不规范等。

四、基本建设管理不细致,重建轻管不同程度存在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论证不充分,资金来源不明确,工程概算可塑性不强,开工前缺少相应的手续;随意增加、调整工程量和建设规模;工程验收、决算不及时,移交资产不及时,无法进行财务结算。

五、队伍建设重视不够,业务能力亟需加强

要抓好消防部队财务工作,关键在人。目前,一些财务岗位人员流动过快,财务人员新老交替的梯队建设不到位,持证上岗率未达到100%,甚至部分分管财务领导没有会计证,财务人员一人身兼多职等问题仍人存在,使财务工作被动应付。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客观上是消防部队职能不断拓展,任务日益繁重,经费供需矛盾特别是基层部队财务保障压力较大。主观上是科学发展的能力不强,决策质量不高,缺乏科学规划,管理不规范。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消防部队应当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谋划、部署和推进财务工作,做到争取经费投入和加强支出管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着力推进财务管理规范化。

(一)推进预算管理规范化

财务部门要与业务部门做好沟通协调,将所有经费开支纳入预算,未纳入预算和超预算支出项目,财务部门不予安排经费,特殊情况按照预算审批程序报批。部队各级党委每半年应听取一次预算执行分析情况报告,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措施。加强绩效评价工作,推动落实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责任,对重大项目的论证、资金请领、采购合同、物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评审。

(二)推进资产物资管理规范化

要加大力度,继续深化资产管理,严格落实各级政府下发的《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大宗物资采购按照编制预算、下达采购计划、组织集中采购、进行质量验收和集中支付资金的程序组织,由采购业务管理部门、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按照分工实施,纪检部门、审计部门加强监督,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做好固定资产调增、调减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固定资产清查,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财政资金采购的固定资产处置要严格履行当地财政部门规定的固定资产管理相关规定,增减都应符合规定标准程序,按照权限报批。建立健全库存物资账,批量采购物资应纳入账务统一管理,定期清点、核对库存物资,达到账物相符。

(三)推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严格落实《武警消防部队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加强结算凭证审核力度,认真编制会计报表、会计分析,并及时报送,严格会计基础资料归档管理,推进会计基础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推进基建管理规范化

部队各级工程管理部门要和财务部门紧密配合,办理齐全施工前相关手续,按照武警部队和地方财政部门的相关规定,进行招投标并签订工程施工合同;严格按照批复和概算批复执行,不得超规模、超概算投资,如因特殊情况与立项内容不一致的,应及时协调发改委等相关部门进行工程概算调整;工程竣工并验收合格后,按照工程建设投资方委托的审核部门审定值(预留审定值5%以上质保金)支付工程进度款;及时办理财务工程决算,移交固定资产。

篇7

为进一步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管理,有效地保障资产的正常运营,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的更大作用,努力提高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水平,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现就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管理工作,规范村级投入行为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从维护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出发,明确工作目的,加大工作力度,突出工作重点,进一步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管理,全面推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最大限度地规避资金风险,规范投入行为,维护农村稳定,加快农村经济和谐发展,力争在2014年底全镇8个村都达到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资产规范化管理的要求,争创一批省市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示范村。

二、具体要求

1、货币资金管理。认真执行国务院《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严格控制现金支付的项目,不准白条抵库,不准坐收坐支,不准私设小金库,不准公款私存,不准私下出借。社会捐款、企业赞助、上争资金等作为村级收入及时入帐。村集体经济组织必须建立健全现金开支审批制度,村组集体货币资金在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村集体除留存1500元备用金外,余款在三个工作日内全部解交镇经管站统管,实行专户储存。严格执行“先理财、后审批、再入帐”的财务管理流程,对手续不完备和超年初经济收支预算方案的开支,不准付款。

2、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固定资产专人负责保管制度,设立固定资产明细帐和登记簿,分类建好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台帐,对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实行公开拍卖或转让,做到能卖不租,能租不闲。每年盘点固定资产不少于一次,盘盈盘亏都要查明原因,因人为遗失、损坏的要追究责任,并由当事人负责赔偿。固定资产的更新和购置,应根据年初经济收支预算方案办理,固定资产的报废、变卖须经村民代表会讨论通过后实施并报镇审核备案。

3、对外投资管理。村集体经济组织将集体资产以参股等形式参与对外投资的,无论是短期投资还是长期投资,都必须认真履行投资手续。村“两委会”对投资项目、投资规模、投资期限、投资效益在认真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形成投资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经村“两委会”集体研究,交村民代表会或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后,填写对外投资审批备案表,会同投资协议书一并报镇政府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否则,造成经济损失的,由当事人承担,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法律责任。

4、资源性资产管理。认真核查村级资源性资产,逐一登记造册。对资源性资产要搞好承包,充分挖掘资源性资产的增值潜力,承包合同做到主体合法、文本统一、责权利明确。所有承包项目必须经村民代表会或村民大会讨论,全面实行公开招投标和先缴款后承包的办法进行。要以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为发包方与承包方签订承包合同,并由镇经管站办理鉴证或司法部门公证,合同签订后,任何人不得随意变更,因特殊情况确需转包、转让的,由双方协商,经发包方召开村民代表会或村民大会讨论,否则造成损失由当事人承担,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法律责任。

5、其他资产管理。牲畜(禽)资产、林业资产及其他资产要严格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有关规定,加强会计核算。

6、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管理。坚持“以收定支、量力而行、规范运行、严禁负债”的原则,项目立项、项目规模、资金筹集和使用计划必须由村“两委会”提出草案,经村民代表会或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后实施,单个项目投资额在5000元以下的,由镇分工到村的党政负责人审核把关后,报镇经管站备案;单个项目投资在5000元以上的,必须按公开招标程序进行招投标,招投标工作由村“两委会”组织,村民代表、村务公开监督员、村务工作督导员全程参与监督,镇纪委、监察室、经管站、财政所等职能部门派员督导,镇经管站要加强对项目建设协议、施工合同签订工作的把关、指导、鉴证工作。单个项目投资3万元以上的由镇主管部门组织招投标。建设项目完工后,村“两委会”会同镇职能部门相关人员、村民代表一起对项目工程进行验收,填写项目工程验收表,验收合格后,方可支付工程款项。不管什么项目,都要规定不低于12个月的10-30%质量保证金。

7、用工管理。进一步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工程建设、中心工作及开展其它村务工作用工管理。各村必须明确专人负责,建立用工登记簿(卡),当日认真登记用工情况,当月结算用工结果,每季在审核、理财、审批的基础上,对用工费用兑现入帐并张榜公布。

篇8

固定资产在入账时,有些企业的账面记录和实物名称、型号不符,无法在折旧中进行准确的计算,易造成误差。还有一些企业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不够规范,在记账过程中出现总账与明细账不符等问题。此外,部分企业对于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基础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固定资产的清查和盘点,资产台账、流动账、分级管理帐内容不全,企业账目模糊,记录不明,最终造成账目流失。

二、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相关制度不健全我国大部分企业更多注重的是资产形成前期的建设,对已有的固定资产却观念淡薄,没有形成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制度,各相关部门在管理过程中权、责、利不明确,相互推诿,无法准确、管理固定资产。

(二)管理方法不科学固定资产折旧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它是企业维持再生产必不可少的资金来源,在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时,不同的方法会影响固定资产在使用寿命期间内的折旧费用,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折旧方法的优缺点,就会丧失大量的潜在利益,因此必须选择规范统一的折旧方法来补偿固定资产的实际耗损。但部分企业只考虑到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按照准则规定计提和使用折旧资金,从而给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三)财务部门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目前,很多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知识有一定的欠缺,知识的不足使其在处理固定资产问题时不能从容应对,一些错误易发生,且在错误发生时会计人员的修正和纠错能力的不足影响了工作的开展,而这些都是对其业务能力的一种考察。很多财务人员在做账时,对于相关的财务报表审核不认真、把关不严格,错误时有发生。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效的制度管理是会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固定资产制度,对相关的工作流程进行详细的规范。通过制度规范可以消除会计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不按照会计原则办事的行为,提高会计工作的可操作性,使会计人员在工作时有据可依,从根本上改变固定资产工作不严密、不严谨、失误频发的现状,为企业的良好运行提供有效保障。在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企业应该根据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采购流程、使用管理、报废处理等各个阶段都进行明确规范的制度管理,通过制度来规范固定资产的使用,以确保固定资产使用的规范和安全。同时,在制度的落实上,企业应该建立起明确的操作规范,确保各个部门能够按照制度的规定落实工作,确保固定资产的管理有序进行。

(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财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是影响会计工作的重要因素,财务人员一定要加强业务学习,掌握会计相关知识,熟悉相关制度,全方位提升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此外,会计专业判断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不仅需要会计人员的努力,也需要企业的支持,用人单位应当经常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认真落实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要从固定资产的入账管理、使用管理等方面入手,进行全方位的提高。企业还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

(三)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企业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各个环节需要多个部门协作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各部门的人员应当加强沟通,减少因沟通不畅造成的管理失误,确保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工作能够科学有序地进行,实现预定的目标。日常工作是其他工作完成的基础,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一定要充分进行日常管理,加强日常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保证固定资产工作的安全,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管理的作用,实现资产的优化使用和配置。在固定资产的折旧方面,要结合实际,采用科学合理的折旧方案:对于规定不计折旧的固定资产,要明确化、具体化,遵循相关章程;对于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必须入账;对于不同负荷期的固定资产采用延时折旧或加速折旧等方法,使企业利益达到最大化。在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方面,要有效划分资本化支出和费用化支出,确保固定资产的折旧体系符合规范,折旧模式科学合理。另外企业也要注意税法规定和会计规定的差异并及时调整,避免企业遭受税务风险。企业的财务部门应认真研究国家有关固定资产税务方面的规定,及时与税务部门沟通,解决资本化和费用化划分不明确的问题。相关的会计人员应及时固定资产的清算价值,正确地进行固定资产的报废、出售、转让等账务处理,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

篇9

摘 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管理技术落后、管理意识淡薄,制度缺失,对高校发展产生了阻碍。因此本文就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国家加大了对高校的资金投入力度,而在高校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中,固定资产作为其基础保障,确保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的质量。就我国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来看仍存在诸多不合理的现象,固定资产的核算结果失真,从而导致固定资产价值丧失,固定资产存在流失的现象,对教育成本的核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我国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使固定资产增值保值。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存在重购建,轻管理的现象,各个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缺乏保管和维护的意识,认为这些固定资产属于部门或学校的,对固定资产缺乏增值保值的意识,从而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较为薄弱,当资产出现失窃或损坏的现象则相互推诿,责任制度并没有落实[1]。其次,高校中的行政部门在行政执法及解决问题时需要对资产进行购建,但当工作结束或问题解决后,资产的使用价值也就丧失,资产管理部门在资产购置时并没有从学校发展的角度进行考虑,根据特殊要求进行统一采购,但由于基础工作不到位,使得资产的利用率较低,造成浪费。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购置制度不健全

部分高校在固定资产的购置中采用招投标采购或集中采购的方式,对固定资产进行有序采购,但由于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仅仅凭借自身喜好和个人思维进行购置,并没有对固定资产的价值、价格、产品质量、使用性能等方面进行比较,购置资产的性价比不高。甚至有些采购人员为了节约成本,购置劣质资产,从而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为高校建设和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2]。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校对固定资产购置制度的不健全,由于受到专业知识及各方面因素影响,购置资产在质量及实用性方面缺乏考量,从某一程度上来说,是由于内部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二)资产购置缺乏计划性

在固定资产的购置中并没有做到统筹计划,统一购置,使采购成本增加,与此同时购置手续的办理增加。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在采购中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调研工作,仅凭部门对资产的申请进行直接采购,并没有进行全面的考虑,从而造成固定资产的重凸褐煤兔つ抗褐玫取6作为资产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协调各个部门,对限制资源进行有序调动,实现资源共享,对现有的资产进行盘活,从而减少资产浪费的现象发生。

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需要建立职责明确、归口统一的管理机构,对现行的管理制度进行创新与完善,从而构建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各项资产的 采购、调配、搬迁、核销、报废等手续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固定资产进行核查,一旦发现问题需要及时查明问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3]。确保对固定资产的从采购到报废的各个流程都有严密的监管,确保管理工作有据可循,有法可依。

(二)提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

在新形势下需要对现有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改革,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和管理意识的深刻认识,从而转变工作人员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观念和态度,实现改革创新,提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适应于高校转型和发展的需要[4]。而提高部门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就要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纳入到资产管理人员及部门责任人的绩效考核工作中去,并与工资奖励和年终评优工作挂钩,对固定资产充分利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表现优异的个人或部门给予适当的奖励,而对将固定资产闲置、或是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管理不当的个人或单位应给予批评教育工作,使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意识得到提高。

结语:

从我国当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固定资产购置制度不健全、资产购置缺乏计划性等,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较低,闲置率大,使高校固定资产的价值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从一定程度上对高校的发展起到制约性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解决对策,提高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促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林燕.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经济师,2012,04:120-122.

[2]刘映琦.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实验室科学,2012,04:197-199.

篇10

一、当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管理要求的不断细化,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本身的复杂性,一些基于历史原因和现有体制不完善之处而产生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产调拨手续不规范。突出表现在上下级之间调拨资产的口子多,如稽查、税政、人事、征管、信息中心等部门的信息化设备、办公设备,有些是由上级对口部门直接调拨,其中,绝大部分的调拨设备无相关调拨手续。下级对口单位接到实物后未向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申报,导致该资产无法入账,因此造成资产管理家底不清,给工作上造成被动。

(二)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主要是对资产的使用者、保管者的跟踪检查制度落实不到位,即使将责任进行了落实,但有些部门的财产保管者也只是虚设,没有真正做到专人负责、跟踪监管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等,更重要的是没有比较完善和详细的责任追究制度来进行约束和监督。

(三)资产管理认识不够高。表现在一方面资产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比较淡薄,认为公家的资产只要自己不带走,不有意破坏,就没有其他责任。另一方面表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先购买后审批、先处置后报批、新分配后报告等现象还时有存在。

(四)历史遗留问题不好处理。实行固定资产电算化核算是从开始的,由于当时对资产的估价不准,虽然有些可以查找原始凭证,但更多的则无法查起(如国地机构分设前的资产、调拨资产),造成了资产计价价格千差万别。同时,随着机构、部门的多次改革,资产的频繁调动,也给资产的账实核对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五)账实不符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有账无实、有实无账和账实不匹配。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一是有些固定资产采购项目的计划指标被挪用,形成固定资产虚列;二是会计处理上的问题,即已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六)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问题。主要表现为闲置房地产及闲置电子设备处置不及时,处置手续不完备,程序不规范。闲置固定资产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三种因素:一是国地税分家时遗留的资产闲置;二是在进行征管改革的过程中,对部分农村分局(所)进行了撤并,造成了撤并机构房地产闲置;三是科技进步造成固定资产无形损耗而产生的闲置,这在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为了防止系统内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提高其使用效率的最好办法,就是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监督,做到统一政策、分级管理、加强监管、杜绝各类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

(一)加强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一是对采购的固定资产,要注重分析和可行性研究,不搞盲目采购。二是完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及监督机制,并切实做到政府采购的信息公开、过程透明、行为规范、手续简化。三是要对集中采购机构和工作人员实行全程跟踪监督和管理,把监督机制贯彻始终,以确保采购质量。四是固定资产购置,必须归口管理,统一购买,统一调配。

(二)加大资产日常管理力度。一是各单位应严格执行省局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并细化成“申报-审批-购置-核算-管理-处置”基本程序进行分段管理。购置固定资产环节重点监督需求部门是否做出购置计划和安排相应的预算;审批环节重点监督是否按照审批权限分别审批,有无擅自增加固定资产。购置环节重点监督是否属于政府采购范围,是否实行了政府采购。核算环节重点监督是否及时登记有关账册,并侧重于无偿调入固定资产的登记管理。管理环节重点监督有无固定资产流失。实行“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和卡片对应管理,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处置环节重点监督是否经过局长办公会议研究,是否依照规定权限审批后合法处置。二是资产调拨应只由一个部门负责,并做到先开单、后提货,统一凭财务的调拨手续办理,不得由多部门分配、调拨。三是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应成立专门管理小组。成员应来自财务,监察、信息中心、服务中心、专家及使用单位,共同参与项目论证、公开招标等环节的工作,并实行全程监控管理。四是杜绝“重采购,轻管理”的现象。固定资产购建完成后,对设备及时进行测试和清点,并贴上标识铭牌。验收不合格,不得办理结算手续,不得交付使用,并按合同条款及时向有关责任人提出退货或索赔。定期对设备进行盘点,核对账、卡、物,保证账账、账卡、账物相符。要抓落实,不搞形式,不走过场,真正做到物物有人管,环环紧相连,依法办事,照章理财。五是对精密贵重以及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仪器设备,归口管理部门应制定具体操作规程,指定专人进行操作。

(三)完善资产核算软件。由于国税系统的固定资产规模庞大,种类繁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传统的手工管理、手工统计已远不适应工作要求,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