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税与税务筹划范文
时间:2023-09-12 17:17: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节税与税务筹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财务管理 纳税筹划 结合
财务管理活动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方面发挥着“管家”的作用。而纳税筹划树立了一种积极的理财意识,可实现对企业资金、成本和利润的最优组合,此举无疑更加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伴随着当今经济全球一体化,必然带来企业投资、经营和理财活动的国际化,这也需要财务主管人员根据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国家的税收政策,进行税负最优的纳税筹划。
一、企业财务管理与纳税筹划结合运用的现实意义
(一)财务管理的目标对税收筹划的影响
税收筹划要服从整个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即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对于税收筹划来说就是要减少税负和延迟纳税(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企业在达成其最终目的的过程中,是需要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来实现的,获得税收筹划的利益就是这些小目标之一。因此,税收筹划要始终围绕财务管理活动来调整,有时候企业在实现这些税收筹划利益的时候,并不一定会给企业总体成本的降低和收益水平的提高。也就是说,在筹划纳税方案时,不能一味追求纳税负担和成本的减少,必须综合考虑采取该税收筹划方案是否能给企业带来绝对的收益和给社会带来利益。因此,决策者在选择筹划方案时,必须符合财务管理的目标。
(二)财务管理的内容对税收筹划的影响
财务管理内容包括:筹资、投资、资金运营和利润分配,要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终极目标,就要将税收筹划的思想融入到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例如,在筹资的时候,会因为债务利息可以抵税的效果,可能会选择采用债务筹资;在投资时可能会选择有税收优惠的行业;在资金运营过程中,可能会统筹安排企业的采购、销售甚至内部核算进行税收筹划;在利润分配时,可能会为股东考虑股息所承担的税赋高于股本增值的税赋,采用不同的鼓励政策。
(三)财务管理环境对税收筹划的影响
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包括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又分为经济环境、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置于这样的环境中,势必要受到这些环境因素的影响。税收筹划作为财务管理活动的一部分同样要受到这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税收筹划要在顺应这些环境因素的前提下才能良性运行,从而实现筹划目标。纳税筹划必须着眼于企业整体税负的降低,须知各个税种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种税收减少可能造成另一种税收增加。另外,还要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一个能降低当前税负的筹划可能会增加企业未来的税负,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应将不同时间的税负折算成现值加以比较,谋近也要谋远,从整体上进行规划。
二、当前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运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纳税筹划的目标是降低纳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不尽然,其原因是人们对纳税筹划缺乏全面的了解,制约了纳税筹划的健康快速发展。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纳税筹划的认识存在误区
不少企业从领导到财务人员,对企业的纳税筹划其实都存在一些误区,比如,认为纳税筹划就是与税务局进行“勾兑”,以不合法的方式偷逃税款;或者想法做假合同、假票据等方式,以偷漏税款达到少交税的目的,认为这也是“筹划”。这样其实给企业造成了税务风险,积聚了隐患。
(二)重效益,轻成本和风险
偏重纳税筹划给公司带来的收益,忽视筹划成本,使纳税人眼睛仅仅盯向纳税筹划的获得性,忽略了其成本付出和筹划风险。从理论上讲,纳税筹划可以针对一切税种和所在经济活动,但实际上纳税筹划要进行成本一收益分析、筹划风险分析和分析其经济上的可行性。因此。正确权衡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纳税筹划的终极目标。
(三)重静态筹划、轻动态筹划
大多数企业在选定筹划方案后,忽略税收政策、经营环境、经营模式等内、外部因素的变化,致使原本很好的筹划方案,由于没有适时调整而失效,有的只重视方案设计,忽视方案制造,由于执行不当使纳税筹划的方案在实施中流于形式。
(四)重视理论研究、忽视案例研究
在纳税筹划中忽视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和税收法规之间的协调性和统一性。一味的围绕税收政策走,致使方案理论价值高,操作可行性差,实用性弱的情况发生。因此,要求企业要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在制定纳税筹划方案时保持相当的灵活性。
三、正确认识纳税筹划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关系,促进筹划效果的实现
(一)正确认识纳税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功能定位
税收筹划可以促使企业合理安排其经营管理活动,特别是财务管理活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因此,税收筹划不只是在税负上避重就轻,更重要的是通过纳税方案的优化选择,有利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增强企业纳税意识,从而促进其社会目标的实现。企业纳税筹划是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安排来实现的,它影响到企业的投资、融资、生产经营、利润分配决策。企业纳税筹划不能独立于这些决策过程之外,而必须服务于企业的财务决策;否则,它必然会影响到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甚至导致企业做出错误的财务决策。因为税收负担的减轻并不一定能带来企业总体成本的降低和收益水平的提高。同时,如果因为片面追求税负最低,而为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涉税风险,则是更加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
(二)做好基础财务工作,事前详细论证是企业做好纳税筹划的前提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企业纳税筹划也要包括会计政策选择筹划。企业与纳税筹划相关的主要会计政策如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收入确认原则等都有实施纳税筹划的空间。比如当前,融资租赁已成为借以实现税收筹划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税收筹划是融资租赁费用中由承租方支付的手续费及安装交付使用后的利息(体现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计入财务费用),可以在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租金不能扣除),因此其筹资成本较权益资金成本要低。二是融资租入设备的改良支出可以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不短于五年时间内摊销,而企业自有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则应作为资本性支出,只能增加原值,在该项资产的剩余折旧期限(一般不会少于五年)内摊销。因此,在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情况下,融资租入设备更能体现节税效应。
(三)把握现行税收政策,是企业做好纳税筹划的关键
高水平的企业纳税筹划要求企业会计人员既要精通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又要熟悉现行政策和税法。找到最有效,最可靠,最可行的纳税筹划方法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如果企业的纳税方案不能立足现实,就可能导致降低企业的积累能力和偿债能力,动摇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由于对税收优惠政策的运用和执行不到位无法享受优惠的情况。第二,还要尽量避免过度筹划,造成对税收筹划本身的成本超过节税节省的成本而得不偿失的现象。第三,在税收筹划计划实施中要有适当的灵活性,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千差万别,税收政策也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税收筹划方案的结构,方式,等进行重新审查和评估,适时更新内容,做到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四)正确认识纳税筹划方案的实现方式
随着我国纳税环境的规范、正规化,越来越多的企业也认识到纳税筹划对企业的重要性,也常常会聘请中介部门如税务师事务所进行重大事项的涉税分析以及进行项目整体的纳税筹划,如固定资产购置纳税筹划、土地增值税清算策划等等。但较多的企业高管,对纳税筹划都抱有过高的期望。须知,税务机关与企业,总是处在相对的两个方面,其本身的职能就决定了总是在不断完善相关规则,减小企业纳税可能存在的法制空间,因此,企业必须从这个角度出发,对企业的设立、筹建、资产购置、生产、资金、销售、各种关系、社会影响、当地条件等都需要分别进行筹划。所以,依据企业的特点和需要,设计一些针对性强、繁简得当、通俗易懂、方便操作的解决方案,才是纳税筹划工作得到快速开展的可行之路。
(五)准确把握纳税筹划的界限
纳税筹划不是一种孤立的行为,而应有机地融于企业经营理财活动的各个环节,需要与各环节对应的税收制度相符合。企业纳税筹划的直接结果是减少税收支出,最终影响到减少国家税收。因此,税务机关每年都会对企业进行税收检查,防止纳税人将纳税筹划演变成偷税漏税。而且,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税收立法与税收执法中的缺陷会不断得到修正和补充,优惠政策也会与时俱进而变化;再者,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立足点不完全相同,对纳税筹划方法认识也会时有不同,纳税人稍有不慎,都会使纳税筹划变成偷税漏税。因此,纳税人在纳税筹划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尽量避免纳税筹划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企业所得税的筹划策略.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l):68一69
[2]朱容喜.税收筹划的经济学分析[J].上海商业,2006,(3):59-60
篇2
关键词:降低;税务成本;方式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目的就是获取利润的最大值。利润的高低是受收入与成本决定的制约,而成本主要是由生产成本与税务成本构成。生产成本降低的对面就可能是管理成本与技术成本的提高,且在一定时期达到一定程度后较难找到降低空间,继而投资者与经营者就把主要的目光转向降低税务成本,将其作为重要的渠道来开辟。
一、降低税务成本的中性形式
降低税务成本的中性形式是指纳税义务人通过精心安排,利用税法的漏洞或缺陷,规避或减轻其税收负担的非违法、不能受法律制裁的行为。从本质上看,它既不合法,亦不违法,而是处于合法与违法之间的状态,即“非违法”,通常称其为“避税”。
避税行为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减轻了纳税义务人的税收负担,使其获得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国家税收收入减少,将导致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纳税人有权依据法律“非不允许”进行选择和决策。国家针对避税活些动暴露出的税法的不完备、不合理,采取修正、调整举措,也是国家拥有的基本权力,这正是国家对付避税的惟一正确的办法。如果用非法律的形式去矫正法律上的缺陷,只会带来不良的后果。因此,国家不能借助行政命令、政策、纪律、道德、舆论来反对、削弱、责怪避税。
(一)避税产生的客观原因
避税产生的主观原因是利益的驱动,避税形成的客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本身的漏洞。如纳税义务人定义上的可变通性、课税对象金额上的可调整性、税率上的差别性、起征点与各种减免税的存在诱发避税。
2.法律观念的加强,促使人们寻求合法途径实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在“人治”大于“法治”的税收环境中,纳税人会倾向于用金钱贿赂政府官员、用美色引诱政府官员、用人情软化税务官员、靠背景和托关系向税务人员施压等不正当途径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
3.纳税义务人避税行为的国际化,促使国际避税越来越普遍。产生国际避税的原因是沉重税收负担、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国税收管辖权的选择和运用不同、各国间课税的程度和方式不同、各国税制要素的规定不同、各国避免国际重复征税方法不同、各国税法实施有效的程度不同、其他非税收方面法律上的不同。
(二)避税的特征
避税与偷税相比具有以下几大特征:
1.非违法性。避税是以“非违法”手段来规避或减轻税收负担的,它没有违法,从而不能采用像对待逃税行为那样的法律制裁。对避税,只能采取堵塞税法漏洞,加强税收征管等反避税措施。事实上,究竟何为“非法”,何为“非违法”,何为“合法”,完全取决于一国的国内法律,没有超越国界的法律的统一标准。在一国为非法的事,也许到另一国却成了合法的事。因此,离开了各国的具体法律,很难从一个超脱的国际观点来判断哪一项交易、哪一项业务、哪一种情况是非法的。
2.高收益性。避税是一种非违法行为,它一定能给纳税人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并且与违法行为的偷税的风险性极不相同,避税基本上可以说极低风险或无风险。
3.策划性。由于避税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况且现行的税法制度和征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要做好非违法的避税,一定要有策划意识。首先,要了解税法,尊重税法;其次,要了解税法的漏洞或缺陷及征管中的漏洞;再次,要对自己的企业经营进行妥善安排,使之符合避税的要求;最后,要精通财务会计知识和其他法律知识,才不致于将避税变成了逃税。
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经营者铤而走险采取了降低税务成本的偷税等非法形式。偷税,即逃税或称税收欺诈,国际财政文献局《国际税收辞汇》上的解释为“偷税一词指的是以非法手段逃避税收负担,即纳税人缴纳的税少于他按规定应纳的税收。偷税可能采取匿报应税所得或应税交易项目,不提供纳税申报,伪造交易事项,或者采取欺诈手段假报正确的数额”。《征管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偷税”的基本特征有两个;一是非法性,即偷税是一种违法行为;二是欺诈性,也就是说,偷税的手段往往是不正当的。这与避税完全不同。
二、降低税务成本的积极形式
降低税务成本的积极形式是指纳税义务人依据税法规定的优惠政策,采取合法的手段,最大限度地享用优惠条款,以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合法行为,通常分为“节税”与“转税”两种形式。
(一)节税
节税与避税的区别在于节税符合政府的法律意图和政策导向,是应当鼓励的一种税收行为,而避税相反。节税的目的是为了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其实现途径是利用税法中的优惠政策和减免税政策。节税与“非违法”的避税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合法性。从法律角度看,避税是采用“非违法”的手段来达到少缴税或不缴税,而节税则采用的是“合法”的手段来达到上述目的,其合法的最主要标志就是节税是利用税法中的优惠政策,而优惠政策本身并不是税法中的漏洞,它是立法者的一种政策行为,节税者的节税行为符合立法者当初的立法意图。
2.道义性。避税则是利用税收立法上存在的漏洞或不完善之处,以达到少缴税的目的,在道义上通常有不正当之嫌。节税是充分利用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符合国家调整产业导向的行为,是正当的行为。
3.趋同性。避税较多地受制于税法和征管漏洞或缺陷,而这些漏洞则是税务当局当初始料不及的,也是在未来的立法和征管中要加以克服的;相反,节税则是立法者和税收征管者希望纳税义务人去做的,纳税义务人的节税行为几乎完全在税务当局的预料之中和期望之中。
4.调整性。节税的关键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为此,纳税义务人要能灵活应变,有敏锐的洞察力,想方设法通过经营决策的调整达到享受税收优惠的条件。
避税和节税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节税是从纳税人角度进行的界定,侧重点在于减轻税收负担;而避税则是从政府角度定义,侧重点在于回避纳税义务。由于征纳双方立场不同,纳税人从个体利益最大化出发,在降低税收成本(包括税收负担和违法造成的税收处罚)而进行筹划的过程中会尽量利用现行税法,当然不排斥钻法律漏洞;而税务当局为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贯彻立法精神,必然反对纳税人避税的行为。但这种反对仅限于道义上的谴责。只要没有通过法定程序完善税法,就不能禁止纳税人在利益驱动下开展此类活动。因此可以说,对节税和避税的严格区分,仅仅是体现了一方当事人即政府的意志。如果考虑另一方当事人,则这种区分不仅变得毫无意义。而且,在实际中也难以操作。由于避税和纳税筹划之间界限相当模糊,对于一项节税计划中是否有避税因素,常常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二)转税
转税是税负转嫁筹划的简称,它是指纳税人在不愿或不堪忍受税负的情况下,通过提高价格或降低价格等方法将税收负担转移给消费者或供应商的行为。
转税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转税从本质上来说是纯经济行为。偷税、避税以及节税在性质上属于一定程度上的法律行为,只是有“违法”、“非违法”以及“合法”程度上的不同,而转税则是纳税义务人通过价格自由变动的一种纯经济行为2.转税能否成功取决于价格。没有价格的自由浮动,转税也就不存在。由此可见,价格自由变动是转税赖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商品供求弹性的不同所导致的价格对厂商供应量的影响以及对消费者消费量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转嫁税款归宿的方向和程度。
3.转税不影响国家税收收入。逃税、避税和节税的结果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国家税收收入的减少,只是避税是被迫减少,节税是主动减少,而转税的结果是导致税款的归宿不同,不一定减少税收收入。
三、降低税务成本的筹划意义
降低税务成本的筹划即纳税筹划,主要是站在纳税人角度而言,进行纳税筹划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不违法的、合理的方式以规避或减轻自身税负、防范和化解纳税风险,以及使自身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纳税筹划主要包括避税、节税与转税三种筹划形式。纳税筹划不仅能减轻企业的税负,还有其他积极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纳税意识
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与纳税意识的增强一般具有客观一致性和同步性的关系。因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初衷的确是为了少缴税和缓缴税,但这一目的达到是通过采取合法或不违法的形式实现的,而要使这一形式的有效实现,纳税人就必须熟知税法,搞清楚什么该为什么不该为,在此过程中不由自主的就提高了其纳税意识。
(二)有利于实现纳税人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纳税筹划不但可以减少纳税人税收成本、实现节税功能,还可以防止纳税人陷入税法陷阱(显性背后的隐性陷阱)。税法陷阱是税法漏洞的对称。税法漏洞的存在,给纳税人提供了避税的机会;而税法陷阱的存在,又让纳税人不得不小心,否则会落入税务当局设置的看似漏洞,实为陷阱的圈套(这也是政府反避税的措施之一)。纳税人一旦落入税法陷阱,就要缴纳更多的税款,影响纳税人正常的收益。纳税筹划可防止纳税人陷入税法陷阱,不缴不该缴付的税款,有利于纳税人财务利益最大化。:
(三)有利于税收经济杠杆作用的发挥
纳税人根据税法中的税基与税率的差别,根据税收的各项优惠、鼓励政策,进行投资、筹资、企业改造、产品结构调整等决策,尽管在主观上是为了减轻自己的税收负担,但在客观上却是在国家税收经济杠杆的作用下,逐步走向了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合理布局的道路,有利于促进资本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四)有利于国家税制的日趋完善
纳税筹划是针对税法中的优惠政策及税法中没有规定的行为而进行的,因此在税务人员进行税收征管过程中会针对企业进行的纳税筹划工作而发现税法中存在的不完善的地方,这些问题通过正常的渠道进行反馈可作为完善税法的依据,有利于税法的逐步完善。
参考资料:
[1]董树奎.税收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差异分析与协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篇3
所谓税收筹划,又称纳税筹划,是指在国家税收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进行的前期筹划,尽可能地减轻税收负担,以获取税收利益。简单地说,如果将个人或企业增加收入、利润等称作“开源”,那么税收筹划就是进行“节流”。由于税收筹划所取得的是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所以它是纳税人的一项基本权利。
税收筹划,获取“节税”收益
税收筹划由于其目的和结果就是获取“节税”收益,因此,我们通常也把税收筹划称为节税,基本内容是依据综合、经济、守法等原则,在经营决策中运用会计核算、融资方式、机构设置形式、优惠待遇法等一系列方法,使企业税负得以延缓或减轻,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税收筹划在国际上已十分普遍,并日趋专业化,更多的纳税人、投资者会选择中介机构的税务进行这项工作。因为面对复杂的税法,纳税人经常有多种方案需要选择,而因方案的不同,税负轻重会相去甚远,仅靠自身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正如专家所说:“现在几乎所有公司都聘用专家,研究税收对企业主要经营决策的影响,为合理地减少纳税制定计划。”换句话说,好的税收筹划,是实现理想的经营、投资、理财决策的前提。正是这种广泛的社会需求,使税收筹划在个人纳税层面,逐步向企业税收管理、区域性合作、跨国公司战略性投资等领域拓展。
我国税收筹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不违反税收政策法规。节税是在合法的条件下进行的,是以国家政府制定的税法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的纳税方案进行精心比较后作出的纳税优化选择。节税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对世界各国的税收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各个国家的税收制度都有很大的差异。各国为促进经济发展制定了不同的税收倾斜政策,为纳税人节税活动提供了空间;同时,各国税收政策的差异性为节税创造了条件。二是符合政府的政策导向。从政策工具上看,税收是政府调节经济产业和生产经营者及消费者行为的一种有效经济杠杆。政府可以根据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追求最大利润的动机,以税收优惠政策加以引导。刺激投资者和消费者采取符合政策导向的行为,从而实现政府要达到的经济和社会目的。三是节税形式的多样性。由于各个国家的税法不同,会计制度也有一定差异。一定国情下产生的节税行为就会区别于其他国家。从世界范围看,节税行为呈多样化。同时,一个国家的税收政策在不同产业、地区间也存在差别,总的来说,一个国家的税收政策在地区之间的行业之间的差别越大,节税的形式就越多。
税收筹划,降低纳税成本有效途径
税收筹划的本质是获得节税收益,因此,凡是能够合法地降低纳税的办法都属税收筹划范畴。按照这个思路,我们不妨从影响纳税额几个因素作为进行税收筹划的突破口。
一是税收政策方面筹划。我们知道,影响应纳税额的因素通常有2个,即计税依据和税率。计税依据越小,税率越低,应纳税额也越小,因此,做税收筹划,无非是从这2个因素入手,找到合理、合法的办法来降低应纳税额。例如,企业所得税种,计税依据就是应纳税所得额,税率有3档,即:应纳税所得额3万元以下,税率18%;应纳税所得额在3-10万元,税率为27%;应纳税所得额在10万元以上的,税率为33%。在进行该税种税收筹划时,如果现在仅从税率因素考虑,那么就有税收筹划的空间。
例如,假定企业12月30号测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0.01万元,该企业不进行税收筹划则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额=100100×33%=33033元。假设该企业进行了税收筹划,12月31日,支付税务咨询费100元,则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100100-100=10万元,则应纳税额=100000×27%=27000元,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通过税收筹划,支付费用成本仅为100元,却获得节税收益为=33033-27000=6033元。显然,税收筹划空间是相当大的。
二是办税费用筹划。办税费用包括办税人员费用、资料费用、差旅费用、邮寄费用、利息等。尽管办税费用在纳税成本中占的份额不大,但仍有筹划必要。比如对企业财会人员进行合理分工,由财会人员兼任办税员;通过网上申报降低资料费用等等。对于利息费用的降低途径可以采取递延纳税的办法。
三是税收滞纳金、罚款筹划。纳税人未按照税法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金。滞纳金比银行贷款利率的高。因此,办理纳税申报,特别是采取递延纳税方式降低利息费用时,应当关注各个税种的纳税期限。与此相关的还有一项规定,即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省级税务局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 ,在批准的延长期限内,不加收滞纳金。税法对纳税人的下列行为规定了一定的罚款处理: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的,未按规定设立账册的,未按规定报送有关备案资料的,未按规定履行纳税申报的,违反发票使用规定的,以及偷税、欠税、抗税等违法行为。纳税人如果被税务机关处以罚款,除了经济上蒙受巨大损失外,还会给企业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如果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履行各项义务,不但可以避免罚款支出,相反还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是额外税收负担筹划。额外税收负担,是指按照税法规定应当予以征税,但却完全可以避免的税收负担。如:1、与会计核算有关的非正常税收负担。税法规定,纳税人兼营增值税(或营业税)应税项目适用不同税率的,应当单独核算其销售额,未单独核算的,一律从高适用税率;纳税人兼营免税、减税项目的,应当单独核算免税、减税销售额,未单独核算销售额的,不得免税、减税;对纳税人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如果核算不实,税务机关核定的税款往往要比实际应纳的税款高出很多。例如,《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对核定的应税所得率按照不同的行业确定在7%-40%的幅度内,事实上企业的平均利润率远没有这么高。因此,纳税人应当加强财务核算,主动争取实行查账征收方式,免除这份不公正"待遇"。2、与纳税申报有关的非正常税收负担。与纳税申报有关的额外税收负担主要包括:纳税人纳税年度内应计未计扣除项目,包括各类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作为权益放弃,不得转移以后年度补扣;税务机关查增的应纳税所得额,不得作为公益捐赠扣除的基数;税务机关查增的所得税,不得作为投资抵免的税款,但要作为计算抵免的基数;企业实际发生的财产损失,未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的,不得税前扣除;对符合条件的减免税要在规定的期限内报批,逾期申请,视同权益放弃,税务机关不再受理等。对于额外税收负担,纳税人可以通过加强财务核算,按规定履行各项报批手续,履行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义务,认真作好纳税调整等方法来解决。
税收筹划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篇4
关键字:企业税务筹划;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X29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在此过程中,企业的税务筹划也面临着风险和挑战,如何规避税务筹划工程中的风险,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成为企业税务筹划领域的重要问题。
一企业税务筹划的概念及特点
1.企业税务筹划的概念
企业税务筹划(以下简称税务筹划)在西方国家,这一概念几乎家喻户晓。对税务筹划定义的表述,有许多不同观点,美国W.B.梅格斯博士认为税务筹划是:“在纳税发生以前,有系统的对企业经营或投资行为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尽量减少缴税的目的,此过程即为税务筹划。” 国内对其概念的表述也不尽相同,比较规范的一种表述是:税务筹划也称为节税筹划,是企业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投资、经营、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取得减轻税负带来的税收利益的管理活动。
2.税收筹划的特点
① 不违反税收政策法规
税务筹划是在合法的条件下进行的,是以国家制定的税法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的纳税方案进行精心比较后作出的纳税优化选择。
② 符合政府的政策导向
从政策工具上看,税收是政府调节经济产业和生产经营者及消费者行为的一种有效经济杠杆。政府可以根据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追求最大利润的动机,以税收优惠政策加以引导,刺激投资者采取符合政策导向的行为,从而实现政府要达到的经济和社会目的。
③ 节税形式的多样性
由于各个国家的税法不同,会计制度也有一定差异。一定国情下产生的筹划行为就会区别于其他国家。总的来说,一个国家的税收政策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差别越大,节税的形式就越多。
二我国企业税务筹划的发展现状和风险
1.企业税务筹划的现状
税务筹划是指企业在税务管理法规和制度的约束下,经过合理的统筹规划,在不违法、违纪的情况下,帮助企业合理节税、避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经营效益。
税务筹划活动的首要条件是,税务筹划必须是合法的,必须在国家的税务政策法规的约束之下,通过合理筹划为企业节税。其次,企业在进行税收工作之前,税务筹划对企业的合理经营和企业的经营目标有重要影响,能够使企业在合理的税务筹划条件下承担较低的税收负担和责任。在此企业的税务筹划影响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税务管理活动,贯穿于企业税务管理的整个过程,是企业财务税后管理的重要、主要组成部分。2001年,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的税收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规定,这表明了我国开始明确了企业税务会计工作的方向和内容。
尽管如此,我国税收管理的办法与企业的会计制度之间还有诸多尚未有效统一的地方,从而导致我国企业所得税征收的工作内容越来越复杂,由此产生的企业税务问题也越来越多。我国税务筹划工作从改革开放以来,逐渐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
2.企业税务筹划存在的风险
① 企业进行税务筹划之主观性风险
一般而言,企业的主观判断会直接影响税务筹划的成功,如果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工作人员,能够透彻地了解税收、会计、财务等相关政策和业务,那么其进行的税务筹划成功率就会相对较高。相反,如果相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则会增大税收筹划的失败率。而当前我国许多企业进行税务筹划工作人员的素质并不尽如人意,所以企业的税务筹划往往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② 企业税务行政执法之偏差风险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税务筹划的“合法性”必须获得相关税务行政部门的认同,而在此过程中,税务行政执法很有可能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偏差,进而导致企业有可能承担相关风险。产生这种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由于当前税收法律法规对税收事项存有弹性空间,再加上税务部门拥有一定的自主裁量权;第二,税务行政部门的相关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些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业务也较为生疏;第三,税务部门内部未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而导致税收执法缺乏监督,直接降低了税收执法的透明度。
③ 企业税务筹划之税收政策风险
万变不离其宗,税务筹划说来说去都必须通过国家政策进行合理、合法的节税,在此期间,如果企业不能积极地关注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或者对税法不能合理应用,那么必将导致企业的税务筹划偏离国家政策,脱离企业的预期目标,产生相应的负作用。
三企业税务筹划的意义和作用
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进行会计税务筹划工作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能够有效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意识
企业在进行会计税务筹划工作是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条件下进行的,因此,企业要加强对税收法律规范政策内容的学习和了解,以此为企业不出现税务风险的保障。另外,企业通过进行税务筹划工作,严格按照税务规定享受减轻税务等税收优惠政策,不仅能够有效的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而且还能增强纳税人的税收法制意识,自觉的接受税务机关进行的监督与管理工作。通过相关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往往发展良好的企业,都会具备很强的纳税意识和出色的税务筹划工作能力。
2.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与经济效益
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工作时,需要制定健全、完善的财务制度,构建科学、规范的会计核算形式,进而有效提高企业经营、投资以及理财的预测能力和决策水平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企业进行的生产、经营和投资活动严格依据我国税法规定的税率高低和各种优惠政策,对于增加节税利益、增强企业实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及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能够有效的完善我国的税法与税收政策
企业进行的会计税务筹划工作,不仅代表的是纳税人给我国相关的税法法律政策的一种反馈行为,而且还是对我国税收政策导向所进行的正确、科学、合理、有效的检验。我国通过税务筹划工作所反馈、验证出来的信息,对实施的税法政策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健全,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我国的税制建设水平。
4.能够有效的保证企业资金调度的灵活性
企业进行会计税务筹划工作后,根据我国的税收政策,制定科学、合理的税务筹划制度,保证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能够享受盈亏互抵的优惠政策,减少纳税数目。
四企业税务筹划的风险控制方法
1.加强税收政策学习,提高税务筹划风险意识
企业通过学习税收政策,可以准确把握税收的法律法规。既然税务筹划方案主要来自于税收法律政策中对计税依据、纳税人、税率等的不同规定,那么对相关税法的全面了解就成为税务筹划的基础环节。有了这种全面了解,才能预测出不同纳税方案的风险,并进行比较,优化选择,进而作出对纳税人最有利的税收决策;反之,如果对有关政策、法规不了解,就无法预测多种纳税方案,税务筹划活动就无法顺利进行。
2.提高筹划人员素质
税务筹划是一项高层次的理财活动,是集法律、税收、会计、财务、金融等各方面专业知识为一体的组织策划活动。税务筹划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当的专业素质,还要具备经济前景预测能力、项目统筹谋划能力以及与各部门合作配合的协作能力等相关素质,否则就难以胜任该项工作。税务筹划人员素质的提高一方面赖于个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有赖于纳税人素质的提高。只有纳税人的素质普遍提高了,才能对税务筹划提出更多的要求。实践也证明,税务筹划的普遍程度与一个国家的科教水平关系密切。
3.保持筹划方案适度灵活
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国家的税制、税法、相关政策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会不断地调整或改变,这就要求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案必须保持适度的灵活性,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地重新审查和评估税务筹划方案,适时更新策划内容,评价税务筹划的风险,采取措施回避、分散或转嫁风险,比较风险与收益,使税务筹划在动态调整中为企业带来收益。
结束语
综合本文论述可知,企业税务筹划过程中的风险多种多样,加强税收政策学习、提高筹划人员素质、保持筹划方案适度灵活,对做好企业税务筹划工作有着积极意义,对规避风险会起到良好作用。在今后还应该对相关领域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促进企业和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稳定。
参考文献:
篇5
一、税务筹划概念及特点
国内关于税务筹划概念的认识较模糊,从已有的专著来看,代表性的说法有:一是税务筹划属于避税范畴,避税包括税务筹划、税收规避和税收法规的滥用三种方式。二是税务筹划有广义和狭义理解之分,广义的看法有,人大张中秀教授认为税务筹划指一切采用合法和非违法手段进行的纳税方面的策划和有利于纳税人的财务安排,主要包括非违法的避税筹划、合法的节税筹划与运用价格手段转移税负的转嫁筹划和涉税零风险。天津财大盖地教授认为税务筹划包括节税筹划和避税筹划。狭义的税务筹划指企业合法的节税筹划。三是将税务筹划外延到各种类型的少缴税、不缴税的行为,甚至将逃税策划、骗税策划也都包括在纳税筹划的概念中。
二、税务筹划的特点
税务筹划的根本目的是减轻税负以实现企业税后收益的最大化,但与减轻税负的其他形式如逃税、欠税及避税比较,税务筹划至少应具有以下特点:
1.合法性。税法是处理征纳关系的共同准绳,作为纳税义务人的企业要依法缴税。税务筹划是在完全符合税法、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进行的,是在纳税义务没有确定、存在多种纳税方法可供选择时,企业作出缴纳低税负的决策。依法行政的税务机关对此不应反对。这一特点使税务筹划与偷税具有本质的不同。
2.筹划性。在税收活动中,经营行为的发生是企业纳税义务产生的前提,纳税义务通常具有滞后性。税务筹划不是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后想办法减轻税负,而是在应税行为发生之前通过纳税人充分了解现行税法知识和财务知识,结合企业全方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有计划的规划、设计、安排来寻求未来税负相对最轻,经营效益相对最好的决策方案的行为,是一种合理合法的预先筹划,具有超前性特点。
3.专业性。税务筹划作为一种综合的管理活动,所采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从环节上看,包括预测方法、决策方法、规划方法等;从学科上看,包括统计学方法、数学方法、运筹学方法以及会计学方法等,因此,税务筹划在方法上的综合性特点使筹划活动是一项高智力的活动,需要周密的规划、广博的知识。税务筹划的专业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企业的税务筹划需要由财务、会计、尤其是精通税法的专业人员进行;二是现代社会随着经济日趋复杂,各国税制也越趋复杂,仅靠纳税人自身进行税务筹划已显得力不从心,税务、咨询及筹划业务应运而生,税务筹划呈日益明显的专业化特点。
4.目的性。纳税人对有关行为的税务筹划是围绕某一特定目的进行的。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目标不应是单一的而应是一组目标:直接减轻税收负担是纳税筹划产生的最初原因,是税务筹划最本质、最核心的目标;此外,还包括有:延缓纳税、无偿使用财政资金以获取资金时间价值;保证账目清楚、纳税申报正确、缴税及时足额,不出现任何关于税收方面的处罚,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名誉损失,实现涉税零风险;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无理、非法侵犯以维护主体合法权益;根据主体的实际情况,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确定筹划的净收益,保证企业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5.筹划过程的多维性。首先,从时间上看,税务筹划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任何一个可能产生税金的环节,均应进行税务筹划。不仅生产经营过程中规模的大小、会计方法的选择、购销活动的安排需要税务筹划,而且在设立之前、生产经营活动之前、新产品开发设计阶段,都应进行税务筹划,选择具有节税效应的注册地点、组织类型和产品类型。其次,从空间上看,税务筹划活动不仅限于本企业,应同其他单位联合,共同寻求节税的途径。
三、我国企业开展税务筹划的必然性及现实意义
1.市场经济条件下,税务筹划是纳税人的必然选择。
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就是竞争,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运筹,其中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即国家要依法征税,企业要依法纳税,是企业经营筹划的重点。其原因在于:
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自主权的日益扩大,企业在逐渐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过程中,自我意识和主体利益观念日益强烈。由于税收具有无偿性的特点,税款支付是资金的净流出,企业的税后利润与税额互为增减,因而,无论纳税多么正当合理,怎样“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对企业来讲毕竟是既得收益的一种丧失。如何在不违反税法而又充分利用税收的各种优惠政策条件下,预先调整企业的经营行为,以达到合法地节约税负支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影响举足轻重,成为现代财务管理面临的紧迫课题。
②随着改革开放的加深,大量外资涌入(截止到去年,在我国注册登记的三资企业已达35万家)的同时,我国企业也大步走出国门。据统计,至1997年底境外投资企业已有5357家,分布在世界上140个国家和地区,中方投资额60.64亿美元。涉外企业的增加不仅引发一系列国际税收管辖权的冲突与协调,需要国家宏观调控,而且由于外资企业大都有着强烈的税务筹划意识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国企业为维护自身权益、增强竞争力而进行税收筹划的需求。入世在即,这种需要日益迫切。
③税收强制性特点使纳税活动受到法律约束,企业必须依法纳税。随着税收征管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家对偷漏税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增强。如果采用偷、骗、欠等违法手段来减少应纳税款,纳税人不但要承担税法制裁的风险,而且还将影响企业的声誉,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企业不得不转而用合法又合理的手段来追求其财务目的,即只有在不触犯税法又不违背税法立法意图前提下实现的税负最小化才是有效的。税务筹划,成为纳税人的必然选择。
2.现行税制为企业税务筹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税务筹划作为企业经济利益保护措施是完全必要的,但筹划的实施必须有一定的经济环境和配套措施作为前提。从理论上讲,只有一部完善而又全面的税法细则并认真的加以实施,才有可能避免或消除纳税人的节税行为。然而,事实上,现代经济条件下,由于税法除了组织稳定的财政收入职能外,还拥有宏观调控等效应,各国政府为了鼓励纳税者按自己的意图行事,无不把实施税收差别政策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机会、刺激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加以利用,制定了不同类型的税收政策,使得无论多么健全严密的税制,税负在不同纳税人、不同纳税期、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之间总是存在差别。对某一应税活动往往有多个纳税方案,这就给纳税人寻找降低税收成本、进行税务筹划提供了极大的可能和众多的机会。
在我国现阶段所实行的复税制中,税收政策差别普遍存在:既有体现政策引导的激励性税收政策(出口退税;外企、高企的税收优惠等)、限制性税收政策(如特殊消费品的高消费税,某些货物的高关税等);又有体现特定减免的照顾性税收政策(如自然灾害减免等),以及涉外活动中的维权性税收政策(如税收抵免及关税的互惠等)等。而且由于立法技术上的原因,企业在缴纳税种的选择上并是唯一的。即便同一个税种,其税制要素的规定也不是单一。此外,现行的财务制度中的有些核算方法具有选择弹性,不同的处理方法将形成不同的纳税方案。由税收政策的这些差别所带来的选择性,为我国企业理财活动中开展税务筹划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
3.开展税务筹划是市场经济下企业的一项合法权益。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行为自主化,利益独立化,权利意识得到空前强化。企业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可以说是一种本能,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和为已的特征,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利益是十分正常的。从税收法律关系的角度来看,权利主体双方应是对等的,不能只对一方保护,而对另一方不予保护。对企业来说,在税款缴纳过程中,依法纳税是其应尽的义务,而通过合法途径进行税收筹划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维护自身的资产、收益,亦是其应当享有的最重要、最正当的权利。这一权利最能体现企业产权,属于企业所拥有的四大权利(生存权、发展权、自主权及自保权)中的自保权范畴。鼓励企业依法纳税、遵守税法的最明智的办法是让企业充分享受其应有的权利,包括税务筹划。对企业正当的税务筹划活动进行打压,只能是助长企业偷逃税款或避税甚至于抗税现象的滋生。
4.企业开展税务筹划对财务管理意义重大。
企业开展税务筹划是以符合税收政策导向为前提的,不仅有利于正确发挥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有着充分的理论根据,而且对于在市场经济中追求效益最大化的我国企业而言,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开展税务筹划工作,尤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其一,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资金、成本和利润是企业经营管理和会计管理的三要素。税收筹划作为企业理财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围绕资金运动展开的,目的是为使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首先,企业在进行各项财务决策之前,进行细致合理的税收筹划有利于规范其行为,制定出正确的决策,使整个企业的经营、投资行为合理、合法,财务活动健康有序运行,经营活动实现良性循环。其次,筹划活动有利于促使企业精打细算、节约支出、减少浪费,从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第三,税收筹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税收的法规、政策在一定时期内有其一定的适用性、相对的规范性和严密性。企业要达到合法“节税”的目的,必须依靠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只有如此,才能使筹划的方案得到最好实现。因此,开展税务筹划也有利于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加强财务核算尤其是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
其二,有助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企业是以营利为目标的组织,追求税后利润成为企业财务管理所追求的目标。企业增加利润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提高效益;二是减轻税负。前者在投资一定的情况下,虽有所作为,但潜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企业税务筹划正是在减轻税负、追求税后利润的动机下产生的,通过企业成功的税务筹划,可以在投资一定的情况下,为企业带来不少“节税”效果,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在税收筹划下的企业有效结构重组,能促进企业迅速走上规模经营之路,规模经营往往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也就是企业财务管理最终目标的有效途径。此外,节税筹划,有助于企业在资金调度上受益,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来源,使企业资金调度更加灵活。
四、国外企业税务筹划的开展和研究情况
1.国外税务筹划几乎家喻户晓,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已形成了财务决策活动中,税务筹划先行的习惯性做法。这可以从我国涉外企业投资前将税法和相关规定作为重点考察内容中看出。最近有关波音公司放弃经营了85年的大本营,将总部撤离西雅图的报道表明,节约税金支出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西雅图的所得税为47%,普遍高于其它各州)。从中可以看出,税务筹划对公司重大决策的左右程度及公司对税务筹划的重视程度。
2.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税务筹划专业化趋势十分明显。许多企业、公司都聘用税务顾问、税务律师、审计师、会计师、国际金融顾问等高级专门人才从事税务筹划活动,以节约税金支出。同时,也有众多的会计师、律师和税务师事务所纷纷开辟和发展有关税务筹划的咨询和业务。如日本有85%以上的企业委托税理士事务所代办纳税事宜;美国约有50%的企业其纳税事宜是委托税务人代为办理的;澳大利亚约有70%以上的纳税人也是通过税务人办理涉税事宜的。
3.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税收环境,跨国税务筹划已成为当今跨国投资和经营中日益普遍的现象。如以生产日用品闻名的联合利华公司(Unilever Co.),其子公司遍布世界各地。面对着各个国家的复杂税制,母公司聘用了45名税务高级专家进行税收筹划。一年仅“节税”一项就给公司增加数以百万美元的收入。
4.近年来,税务筹划活动领域的专业化现象越来越明显。这里所谓的专业化是指税务筹划人员专门为某特定经济活动出谋划策。如自20世纪末期,美国出现了专为金融工程进行税务筹划的金融工程师:金融工程指创新金融工具与金融手段的设计、开发与实施以及对金融问题给予创造性的解决。参与金融工程的人员称为金融工程师,税务人员必不可少。在美国金融领域为防止敌意接管、债券调换等纯粹因为税收利益所驱动的交易大量存在。
5.许多国家的企业都设置了专门的税务会计,在企业税务筹划中发挥着显著作用。税务会计的职责:一是根据税收法规对应税收入、可扣除项目、应税利润和应税财产进行确认和计量,计算和缴纳应交税金,编制纳税申报表来满足税务机关等利益主体对税务信息的要求。二是根据税法和企业的发展计划对税金支出进行预测,对税务活动进行合理筹划,发挥税务会计的融资作用,尽可能使企业税收负担降到最低。随着通货膨胀和高利率的出现,企业管理者增强了货币的时间观念,税务会计研究重心转移到第二职能,由于成效显著,税务会计得以迅速发展。
6.国外较重视对经济类人才的税务筹划知识教育和培训。如在美国的财会、管理等专业的学习中,一门必学的知识是学习怎样才能减少缴纳的税金,即纳税筹划。
五、我国企业税务筹划的研究现状
税务筹划不仅开始悄悄地进入人们的生活,企业的税务筹划欲望在不断增强,筹划意识也在提高,而且随着我国税收环境的日渐改善和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的增强,税收筹划更被一些有识之士和专业税务机构看好,不少机构已开始介入企业税务筹划活动。北京、深圳、大连等税收筹划较为活跃的地区还涌现出一些税务筹划专业网站,如“中国税收筹划网”“中国税务通网站”“大中华财税网”“永信和税收咨询网”等。
由于税务筹划在我国出现的历史很短,尽管目前有关税务筹划的专著已不少见,但整体上系统地对税务筹划的理论和务实的探讨还比较缺乏,税务筹划的研究在我国尚属一个新课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加强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计金标.财政与税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12).
[2] 盖地.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M].东北财大出版社,2001(1).
[3] 张中秀.企业节税规划策略与案例[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1996.
[4] 张中秀.纳税筹划宝典[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2).
[5] 朱洪仁.国际税收筹划[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3).
[6] 国际税收辞汇[M].国际财政文献局.
[7] 牟虹.论税收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会计函授,1999(5).
篇6
关键词:税务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中具有战略性影响的财务策划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对当前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的财务目标,以及通过企业筹资、经营和收益分配等方面并结合部分案例对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的财务运用进行简单分析。
对企业进行的一切税收筹划活动,都要严格遵守税收和其他经济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筹划依据清晰准确、筹划程序完备。应当经得起税务机关的稽核与检查,及税务机关委托的专业会计师(或税务师)事务所进行的纳税检查。
一、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的财务目标
1、节税成本最大化
以纳税成本最小化作为自己的目标基础,认为所有的企业筹划活动都是紧紧围绕纳税成本展开,企业进行税务策划的动机与根本目的是为了节税,即取得纳税成本最小化。节税筹划可以通过充分利用税法中固有的起征点、减免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对筹资、投资、经营活动以及收益分配的巧妙安排来取得。
2、企业收益最大化
以通过税务筹划取得企业最大收益为目的,将取得企业最大化收益作为衡量筹划效果的最终指标,并且将收益最大化作为企业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该目标综合考虑企业现实存在的各种因素影响,而且由于收益目标比较具体、明确、容易计量,有利于企业权衡利弊,规划预计,从而选择最佳财务方案。
3、纳税成本最优化
通过纳税人在履行其纳税义务时所支付的各种资源的价值最优化,这也就是纳税成本最优化。企业的各种税务筹划活动与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都是围绕财务结构最优进行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强也是纳税成本最优化的实质,也是企业获得最大收益的目标。
二、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的财务运用
1、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筹划的财务运用
1.1选择节税空间大的税种。因为筹划空间是随着不同税种而不同,在企业进行税务筹划之前首先要对属于哪种税种具有税务筹划的价值进行分析。站在理论的角度上讲,应该选择税收的优惠多,税负伸缩弹性大的税种。但是与此同时,作为微观经济组织的企业,在生产活动进行时,不仅要对本身的经济利益进行考虑,还要再生产经营行为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与自身尽可能保持一致,对国家限制发展的一些产业领域要进行自觉的排除,以此来对市场的风险进行减少,增加获利能力。
1.2避开成为某税种的纳税人。按照我国税法的规定,只要是纳税人不属于某税种,则不需要对该项税收进行缴纳,所以,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可以考虑能不能避开某税种纳税人,这样就会达到节税的目的。
1.3从计税依据和税率着手筹划。影响应纳税的两个因素,就是计税依据和税率,计税依据越小税率越低,应纳税额也越小,因此,进行税务筹划时可以从这两个因素入手,找到合理、合法的办法来降低应纳税额。
1.4选择最好的资本结构。根据生产经营等活动对资金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采取适当的方式,对所需要的资金进行获取的一种行为,就是筹资。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进行一系列经营活动的先决条件就是筹资。资金是通过筹资方式的不同来决定的,产生的税后效果也有很大的差异。
1.5选择最合理的组织形式。市场经济的主体就是企业,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在所适用的税收法律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投资者对企业不同组织形式的选择其投资收益也将产生差别,进而影响企业的整体税收和获利能力。
2、企业财务成本费用核算中税务筹划的财务运用
2.1充分列支成本费用。企业所得税的轻重、多寡,直接影响税后利润的形成,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因此,从成本费用核算的角度,利用成本费用的“充分列支”是减轻企业税负的最根本的手段。企业在收入既定时,尽量增加准予扣除的项目,即在遵守财务会计准则和税收制度规定的条件下,将企业发生的准予扣除的项目予以“充分列支”,必然会使应纳税所得额大大减少,最终减少企业的所得税计税依据,并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
2.2合理选择折旧方法。企业常用的折旧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运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出的折旧额在量上是不一致的,分摊到各期成本费用中去的固定资产成本也存在差异。因此,折旧的计算和提取必然关系到成本费用的大小,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最终影响企业的税负轻重。
2.3合理选择存货计价方法。现行财务会计制度和税法均规定,各项存货的发出和领用,其实际成本的计算方法,可以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后进先出法和个别计价法等方法中任选一种。这一规定为企业进行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提供了空间,也为企业开展税务筹划,减轻所得税税负,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提供了法律依据。
2.4合理分配管理费用。对于从事投资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来说,它们除了进行管理工作外,其本身并不直接从事其他营业活动,因此,投资公司没有收入可以弥补其发生的大量管理费用,其经营状况为亏损。而其子公司由于不承担上述管理费用,利润很高,相应的所得税税负很重。
2.5恰当运用关联企业关系。企业为了融资上的便利,常常会在关联企业之间发生借贷款业务。但是,《企业所得税扣除办法》规定,纳税人从关联方取得的借款金额超过其注册资本50%的,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
三、结语
税务筹划是基于企业自身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需要,因此,其目标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一致的。但与企业一般财务活动相比,税务筹划有其独特的视角,即从税收的角度,通过对企业筹资、投资、运营、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的精细安排,达到充分行使纳税人权利、降低企业税负的目的。
参考资料:
1.胡玲英.浅谈税务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北方经济2006,(01).
2.米新英;于向辉.“成本费用核算”中的税务筹划研究[J].经济论坛2004,(12).
3.张婷婷.甘肃省国税系统反避税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7,(09).
4.王磊;张瑞环.税收筹划的理论依据和主要技术手段[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6).
篇7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098-2
在确定销售价格时,要充分考虑价格提高带来的收益与税负两者间的关系。虽然高价格实现了较高的营业利润,但同时需要承受激烈的市场竞争带来的风险,高价位必然导致市场竞争力减弱,造成滞销,资金利用率降低,资金成本增大,税负加重,最终难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一、公司交易环节的税务筹划
1.销售价格的税务筹划
公司只有制定出合理的销售价格,充分利用该地区的优惠政策在定价策略、销售收入分解等方面做好宏观统筹工作,为合理的税务筹划提供思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确定税收临界点问题己经成为定价策略税务筹划活动当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只有合理把握税收临界点的确定,才能判断出销售价格和被扣除项目金额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为合理的税务筹划活动指明较为明确的发展方向。经过理论验证,我们发现,当售价格确定为被扣除项目金额的1.2848倍,销售价格的定价策略是正确的,公司在此过程中所承担的营业税负可以得到免除的优惠政策,尽可能地减少公司自身的税负水平。
2.公司促销环节下的税务筹划
促销是经营活动的一种形态。在国家的政策调控下,竞争日益激烈,融资难,资金链紧张是各公司面临的首要问题。公司为了能尽快回笼资金,减少资金夺压力,降低资金成本必将开展促销活动。为了在促销的形式下保有利润空间税务筹划就显得由为重要。
(1)利用促销活动的税务筹划
灵活而且合理的运用促销活动,将促销活动中赠品定性为可列入开发成本的物品,将费用转化为开发成本。同时要注意在合同约定中不能有赠送条款,只能约定包含条款。也可以商业折扣的形式直接让利给消费者,这样既达到了促销目标又降低了增值额,创造了利润空间。
(2)利用无产权车位的税务筹划
将无产权车位和与高品质住房进行捆绑销售,以购房赠送车位使用权方式对外促销。这样既能吸引消费者又可以将车位的生产成本并入住房的可抵扣成本里,降低增值额。
(3)在税收政策的框架下进行税务筹划活动
公司可以税收优惠政策来做到节税和促销效果。土地增值税法规定,对从事开发纳税人允许加计扣除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金额和开发成本之和的20%。。公司可以采用装修费的方式根据消费者要求制定精装房销售方案,装修成本并入开发成本中,从而可多增加20%的抵扣金额,来降低增值率达到节税的目的。但同时必须把握好营业税与土地增值税之间的差额问题。
3.公司费用核算的税务筹划
由于新企业所得税的颁布实施,此前公司利用新办企业优惠政策或者地域性优惠政策以及利用企业身份等方法己经不再适用。然而,新企业所得税的相关规定将税前扣除费用的比例和税前扣除项目都有较大的增度发展趋势,无疑成为企业税务筹划的重要之处。从这一角度上看,公司可以密切关注税前扣除费用,尽可能地做好费用核算筹划工作。
按照企业税务筹划的目的将企业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费用开支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的费用为可以全额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的成本费用。第二类的费用为按照税务标准列支的费用。该类费用与实际发生费用额度有很大关系。当列支标准大于实际发生额度的时候,那么,企业应按照实际发生额度列支;当实际发生额度小于列支标准的时候,那么,企业应该按照标准额度列支。第三类的费用为按照税法法规规定完全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的费用。该类费用一般与经营收入没有关联。
根据上述分析,建立企业费用结构与课税对象的关系模型。如果企业因为实际发生的费用大于税务列支标准需要调整,那么,超过税务列支标准的那一部分实际发生额度就会增大应税所得额;如果企业实际发生费用额度符合税务列支标准,那么,企业相应的所得税课税对象就会相对减少。从这一角度可以看出,企业所得税的课税对象与企业实际发生费用支出的结构和税务列支要求及标准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在企业实际发生费用总额相同的条件下,如果费用开支结构存在差异,那么,企业可以获得的税务扣除结构也是不同的,从而直接影响到课税对象的金额数量。这就是说,在实际发生费用总额相同、使用费用率相同的情况下,企业也会承担不同程度的所得税税负水平。所以说,在税务筹划过程中,企业应该根据上述费用结构在税务列支方面的特征,很大程度上控制资本性支出,尽可能地减少无法化为税务扣除费用的项目开支。在限制性列支费用项目当中,企业应该注重在类似性质的费用或者可以替代的费用开支之间进行相互调节,尽可能地将实际开支费用控制在税务征收的临界点标准以内。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一方面可以避免出现超标准税务列支;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尽量的减少各项费用标准未能达到的数量,争取更大的税务筹划空间。
二、公司闲置资产的税务筹划
1.闲置资产的投资筹划
(1)实现出租业务与投资项目的相互交换
对于公司持有的闲置资产,公司要实现闲置的自身价值,就必须通过市场经济的作用机制参与生产要素的重新分配和充分利用。在现实经济活动当中,公司可以采用出租房屋的形式,争取获得不动产的出租收入公司也可以采用股份制形式参与经营活动,争取获得经营利润收入。虽然这两种形式都可以很好的实现闲置房屋的存在价值,但是,不论在盈利能力方面,还是在税负承担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们将专门研究该两种方式下的不同纳税情况。
如果公司充分利用闲置房屋,面向市场需求,开展出租业务,那么,公司必须承担因为出租经济行为而自然而然产生的税负义务。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所承担的税负水平较高,税负结构复杂,对税务筹划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和财务审核成本。如果公司寻找出良好的投资项目,通过股票投资方式参与其他经济经营活动,那么公司就有效地将出租业务转换成为投资项目。通过这种投资方式,公司不仅可以赢得投资项目带来的可观收入,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投资风险,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公司所承担的税负水平,只要承担起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就可以了。
通过以上两种投资方式的比较,可以看出,如果公司的前一种投资方法涉税种类众多,税负水平较高;如果公司的后一种投资方式涉税种类较少,税负水平较低。因此,公司可以将房屋出租的形式转变为投资业务,就可以很有效的降低企业税负。
(2)实现房屋出租业务与承租业务之间的相互交换
在现代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该地区的房屋租赁的供不应求的局面日趋严峻。租金收入己经成为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公司的从租税负水平就较高,从价计征税负水平较低,进而造成两种计税方法下的房产税负水平不公平。因此,司中己经修理好的房屋可以按照从价计征税负,减少公司的税负水平。另外,根据税法规定,如果公司出租,那么,就需要在缴纳租金收入12%的房产税的基础上,还需要缴纳城市建设维护税、营业税、教育附加费和印花税等多种税种,税负水平较高。通过比较以上两种方法,可以看出公司采用从价计征的房产税额较少。
2.租金收入分解的税务筹划
在持有闲置资产的过程中,公司通过出租特定选择的房屋,赚取租金收入。在这种情况下,租金收入水平的高低与企业应纳营业税和房产税的数额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租金收入水平越高,公司的税负水平就越高;租金收入水平越低,公司的税负水平就越低。因此,有效地分解租金收入,尽可能地以其他收入形式表现出来,公司就能在不影响企业收入的基础上实现最大限度节税的目的。在税务筹划过程中,公司可以将租金收入中的水电费和物业费等形式的收费合理的分解出来,通过与承租人签订房租合同和物业管理合同,针对房租费、物业管理费以及水电费用进行分别收取。
3.三个经营环节税务筹划总结
纵观这三个生产阶段,本文发现公司的税务筹划活动存在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1)要将公司的经营战略与税务筹划的具体实务操作相结合
税务筹划既是公司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公司经营战略不可或缺的工具或者手段。通过我们对公司三个不同生产阶段的税务筹划实务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总结,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公司开发项目的总体规划,还是在生产环节的具体流程方面,税务筹划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开发建设阶段,公司的税务筹划活动就需要考虑到未来资金渠道的选择和开发项目的合作方式等问题。在交易环节当中,税务筹划的具体技术与公司的营销策略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保有环节当中,税务筹划的实际操作与公司的资产保值增值也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关联。这些问题恰恰也是公司取得长远发展而必须想清楚的事情。
(2)要将公司生产阶段的具体特点与税务筹划的普遍理论相互结合起来
通过我们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来看,在开发建设阶段当中,公司的开发建设成本将直接影响税负水平的高低、在税务筹划工作中应重点考虑到增值比率、融资方式和合作建房方式等问题,降低开发建设阶段的税收支出水平;在交易阶段当中,公司所涉及到的税务具有税务征收水平较高、税种种类繁多而冗杂、税负结构复杂、税务程序复杂等特征,要求税务筹划的过程尽可能地简化税收结构,减少税务开展的成本消耗,进而降低该生产阶段的税收成本,达到节税的目的;在保有环节当中,公司所涉及到的税务具有名义税负重、实际税负轻、税负水平容易转移、税务牵涉关系紧密等特点,要求税务筹划必须降低名义税负,实现税务水平的灵活转移,简化税务程序,降低税负水平。
(3)要将公司的整个生产环节和税务筹划活动相互结合
虽然公司的生产活动被划分为开发建设环节、交易环节和保有环节,但是这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的,是密不可分的。在这种情况下,这三个环节的税务筹划活动也是具有时间上的连贯性,而不是孤立的。
篇8
关键词:企业筹资 税务筹划
税收已成为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不论是企业法人还是自然人,只要发生有应税行为就要依法纳税。税收筹划是企业用足用好税务政策的新课题,在新形势下企业作为纳税人,熟悉了解税法及财务会计制度,用足用好税务政策,运用税法上的优惠政策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一、资金筹集的税务筹划
(一)根据资本结构所作的税务筹划
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筹资是其进行一系列经营活动的先决条件。不能筹集到一定数量的资金,就不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筹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理财活动,其对企业经营理财业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资本结构的变动而发生作用的。因而,分析筹资中的纳税筹划时,应着重考察两个方面:资本结构的变动究竟是怎样对企业业绩和税负产生影响的;企业应当如何组织资本结构的配置,才能在节税的同时实现所有者税后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资本结构是由筹资方式决定的,不同的筹资方式,形成不同的税前、税后资金成本。筹资决策的目标不仅要求筹集到足够数额的资金,而且要使资金成本最低。由于不同筹资方案的税负轻重程度往往存在差异,这便为企业在筹资决策中运用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能。企业经营活动所需资金,通常可以通过从银行取得长期借款、发生债券、发行股票、融资租赁以及利用企业的保留盈余等途径取得。下面比较各种筹资方式的筹资成本,为企业选择筹资方案提供参考。
1.几种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分析。
(1)长期借款成本。长期借款指借款期在1年以上的借款,如购建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这种大规模的支出就需要长期借款来帮助完成。其成本包括两部分,即借款利息和借款费用。一般来说,借款利息和借款费用高,会导致筹资成本高,但因为符合规定的借款利息和借款费用可以计入税前成本费用扣除或摊销,所以能起到抵税作用。例如,某企业取得5年期长期借款200万元,年利率11%,筹资费用率0.5%,因借款利息和借款费用可以计入税前成本费用扣除或摊销,企业可以少缴所得税36.63万元。
(2)债券成本。发行债券的成本主要指债券利息和筹资费用。债券利息的处理与长期借款利息的处理相同,即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应以税后的债务成本为计算依据。例如,某公司发生总面额为200万元5年期债券,票面利率为11%,发生费用率为5%,由于债券利息和筹资费用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企业可以少缴所得税39.6万元。若债券溢价或折价发行,为更精确地计算资本成本,应以实际发生价格作为债券筹资额。
(3)留存收益成本。留存收益是企业缴纳所得税后形成的,其所有权属于股东。股东将这一部分未分派的税后利润存于企业,实质上是对企业追加投资。如果企业将留存收益用于再投资,所获得的收益率低于股东自己进行另一项风险相似的投资所获的收益率,企业就应该将留存收益分派给股东。留存收益成本的估算难于债券成本,这是因为很难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及股东对未来风险所要求的风险溢价做出准确的测定。由于留存收益是企业所得税后形成的,因此企业使用留存收益不能起到抵税作用,也就没有节税金额。
(4)普通股成本。企业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发行股票的筹资费用较高,在计算资本成本时要考虑筹资费用。例如,某公司发行新股票,发行金额100万元,筹资费用率为股票市价的10%,企业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发行费用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但资金占用费即普通股股利必须在所得税后分配。该企业发行股票可以节税100×10%×33%=3.3(万元)
2.筹资成本分析的注意问题。企业筹集的资金,按资金来源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债务资本需要偿还,而权益资本不需要偿还,只需要在有嬴利时进行分配。通过贷款、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属于债务资本,留存收益、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属于权益资本。根据以上筹资成本的分析,企业在融资时应考虑(1)债务资本的筹集费用和利息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而权益资本只能扣除筹集费用,股息不能作为费用列支,只能在企业税后利润中分配。因此,企业在确定资本结构时必须考虑债务资本的比例,通过举债方式筹集一定的资金,可以获得节税利益。(2)纳税人进行筹资筹划,除了考虑企业的节税金额和税后利润外,还要对企业资本结构通盘考虑。比如过高的资产负债率除了会带来高收益外,还会相应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
3.根据资本结构所作的税务筹划。一般来说,企业以自我积累方式(留存收益)筹资所承担的税收负担要重于向金融机构贷款所承担的税收负担,贷款融资所承担的税收负担要重于企业间拆借所承担的税收负担,企业间拆借资金的税收负担要重于企业内部集资的税收负担。这是因为从资金的实际拥有或对资金风险负责的角度看,自我积累方法最大,企业内部集资入股方法最小。因此,它们承担的税负也就相应地随之变化。从纳税筹划角度看,企业内部集资和企业之间拆借资金方式产生的效果最好,金融机构贷款次之,自我积累(留存收益)方法效果最差。这是因为通过企业的内部融资和企业之间拆借资金,这两种融资行为涉及到的人员和机构较多,容易寻求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投资规模效益的途径。金融机构贷款次之,但企业仍可利用与金融机构特殊的业务联系实现一定规模的减轻税负的目的。自我积累(留存收益)方式由于资金的占有和使用融为一体,税收难以分割或抵销,因而难于进行纳税筹划。
以下仅以负责筹资与权益筹资(即发行股票)为例,对不同筹资方案的税负影响加以比较。企业的资金来源除资本金外,主要就是负债,具体又包括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两种。其中长期负债与资本的构成关系,通常称之为资本结构。资本结构,特别是负债比率合理与否,不仅制约着企业风险、成本的大小,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税收负担以及企业权益资本收益实现的水平。负债融资的财务杠杆效应主要体现在节税及提高权益资本收益率(包括税前和税后)等方面。其中节税功能反映为负债利息计入财务费用抵减应税所得额,从而相对减少应纳税额。在息税前收益(支付利息和所得税前的收益)不抵于负债成本总额的前提下,负债比率越高,额度越大,其节税效果就越显著。当然,负债最重要的杠杆作用在于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水平及普通股的每股盈余(税后)方面。这从下式得以反映:权益资本收益率(税前)=息税前投资收益率+负债/权益资本 (息税前投资收益率-负债成本率)。
上式可以看出,只要企业息税前投资收益率高于负债成本率,增加负债额度,提高负债比重,就会带来权益资本收益水平提高的效应。应当明确的是,这种分析仅是基于纯理论意义,而未考虑其他的约束条件,尤其是风险因素及风险成本的追加等。因为随着负债比率的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及融资的风险成本必然相应增加,以致负债的成本水平超过了息税前投资收益率,从而使负债融资呈现出负杠杆效应,即权益资本收益率随着负债额度、比例的提高而下降,这也正是上述所提出的实现节税效果必须是建立于“息税前投资收益率不低于负债成本率”前提的立意所在。
(二)筹资中纳税筹划的一些特殊问题
1.租赁的纳税筹划。租赁作为一种特殊的筹资方式,在市场经济中的运用日益广泛。租赁过程中的纳税筹划,对于减轻企业税负具有重要意义。对承租人来说,租赁既可避免因长期拥有机器设备而承担资金占用和经营风险,又可通过支付租金的方式,冲减企业的计税所得额,减轻所得税税负。对出租人来说,出租既可免去为使用和管理机器所需的投入,又可以获得租金收入。此外,机器设备租金收入按5%缴纳营业税,其税收负担较之其销售收入缴纳的增值税为低。当出租人与承租人同属一个企业集团时,租赁可使其直接、公开地将资金从一个企业转给另一个企业,从而达到转移收入与利润、减轻税负的目的。另外,租赁发生的节税效应,并非只能在同一利益集团内部实现,即使在专门租赁公司提供租赁设备的情况下,承租人仍可获得减轻税负的好处。租赁还可以使承租者及时开始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并获得收益。
2.筹资利息的纳税筹划。按现行财务制度规定,企业筹资的利息支出,凡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计入开办费,自企业投产营业起,按照不短于五年的期限分期摊销;在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计入财务费用。其中,与购建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有关的,在资产尚未交付使用或者虽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后竣工决算以前,计入购建资产的价值。众所周知,财务费用可以直接冲抵当期损益,而开办费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价值则须分期摊销,逐步冲减当期损益。因此,为了实现纳税筹划,企业应尽可能加大筹资利息支出计入财务费用的份额,缩短筹建期和资产的购建周期。
二、税务筹划注意问题及发展前景
(一)税务筹划的注意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
1.税务筹划活动必须合法及时。我国税制建设还不很完善,税收政策变化较快,纳税人必须通晓税法及会计财务制度,充分利用税务政策与会计财务制度的差别,如何将前后者结合起来,在利用某项政策规定筹划时,应对政策变化可以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防范筹划的风险。原来是税收筹划,政策变化后可能被认定是偷税,所以,目前税收筹划的重点应是用足用好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让税收优惠政策尽快到位,这个空间非常大。许多纳税人对有些税收优惠政策还不了解,有些政策还没有被完全利用。我们对税收优惠政策的应用必须有紧迫感,否则,有些税收优惠政策过一段时间就取消了。
2 企业进行税务筹划必须坚持经济原则。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合法节税增收,提高经济效益。但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及筹划付诸实施的过程中,又会发生种种成本,因而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先对预期收入与成本进行对比,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其成本时,筹划方案才可付诸实施,否则会得不偿失。此外,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不能只注重某一纳税环节中个别税种的税负高低,而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轻重,同时还应运用各种财务模型对不同税收筹划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实现节税与增收的综合效果。
(二)税务筹划的发展前景
税务筹划是在宏观的经济背景下进行的。一个国家的法律建设,特别是税法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开展税收筹划的方向和方法,加上各个地方情况不同,税务部门对法规的理解也存在差异,都会影响筹划的成功与否。但随着纳税人权益保护意识的增强,税务筹划不仅会为纳税人所重视,也会为税务机关所接受,所以税务筹划在中国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盖地编著 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 姚小民,赵新顺,何存花编著 财务管理学 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3 李玉枝,刘先涛 浅论企业税收筹划 新知税收网
篇9
【关键词】税收筹划 规避 价值最大化
一、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
1)经济环境变化风险。企业的纳税事宜与税收政策及所处经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政府为促进经济增长,会施行积极的财税政策,制定减免税或退税等税收政策,鼓励企业的生产和投资,企业的税赋相对较轻或稳定;反之,政府为抑制某产业的发展就会利用税收杠杆调整税收政策,企业的税赋可能加重或不稳定。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在不同时期或地区,运用税收杠杆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针对不同产品或行业实行差别的税收政策,使税收政策常处于变化之中,这种不确定性将会对筹划人员开展税务筹划特别是中长期筹划产生较大的风险。所以税务筹划将面临经济环境变化所引致的风险。
2)税收法律及执法风险。即由于税收法律的不明晰性和各级税务机关在执法时未按相关法律或法定程序受理税收筹划事项所导致的税务筹划风险。一方面,我国尚未制定统一的税收基本法,现有的税收法律、法规层次较多,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众多,企业可能要应对国税和地税两套征纳系统,所以筹划人员适用法律时就可能因不了解相关税收法规或是对法律理解有偏差或适用不当,从而导致筹划失败。同时,由于税收法律法规庞杂,税务筹划人员在筹划时可能对税法精神认识不足、理解不透、把握不准,引致税收法律选择风险。
二、企业进行税收筹划需注意的问题
(一)投资税收筹划应该注意的问题
投资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中对投资规定的有关减免税政策以及优惠政策,设计多种投资方案,实现为企业节税的目的。在税收筹划过程中要考虑公司的创立形式以及附属公司是分公司还是子公司,或者是否将公司设立在税收优惠地区,这些都是要考虑的。这都是为了节省税收,但是企业投资税收筹划要注意一些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节税的目标。首先,企业在进行投资税收筹划时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税收筹划不仅仅是为企业节省税收,同样进行税收筹划也要企业支付相关费用,不能仅仅使税收筹划方案在理论上可行,更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在税收筹划时,不能单纯的只考虑节税带来的现金流量,要考虑增量现金流量。企业往往为了达到节税的目的,选择对企业并不是最有利的投资方案,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并不会非常有利,也就不能真正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其次,企业在进行投资时,税收筹划自身是存在风险的。企业能否把握好国家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否按照国家税法的规定对投资进行纳税,如果不能深刻理解国家相关法律政策,整个税收筹划方案很可能是失败的。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税收筹划的同时也要注意防范税收筹划的风险,不要让企业陷入两难境地。
(二)筹资税收筹划应该注意的问题
企业筹资税收筹划,即企业采用税收筹划方法为企业减少筹资成本的方法。企业筹资的渠道包括两大方面,一个是权益筹资,一个是负债筹资,无论哪一方面,都要付出一定的资金成本。企业筹资税收筹划的过程中,不能片面的考虑成本的节约,负债筹资资金成本可以抵税,但是也要考虑对其它因素的影响,只有税收筹划方案带来的收益大于费用支出时,税收筹划方案才是可行的。对于筹资利息支出,在税收筹划的过程中也要密切注意国家的相关规定。对于租赁问题,经营租赁以及融资租赁二者之间要进行权衡,对于企业不同的角色即出租人或者承租人考虑不同的节税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有效减税的目的。
(三)企业收益分配纳税筹划应该注意的问题
企业在进行收益分配的过程中,对企业自身是没有太大的影响的,关键是要注意对投资者的影响,不同税率地区对投资者利润分配的形式要加以区分,为投资者创造利润,减少税收负担。另一方面,股利发放形式也影响着股东的收益,发放现金股利,需要缴纳所得税,发放股票股利,投资者可以获得增值收益。因此,在收益分配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各种形式的选择,为投资者减少税负,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四)资本运营税收筹划需要注意的问题
财务管理的各个活动都是通过资产的运营展开循环的,因此,在展开资本运营的过程中,要注意为企业节税。在资本运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为企业节税。例如,在营业现金流量中,固定资产可以抵税,而且不同的折旧方法纳税是不同的。存货也有多种计价方法,选择不同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利润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企业在出售资产时,按照规定是需要缴纳流转税以及所得税的,但是如果企业出售资本时,就可以获得税收优化,企业在资本运营的过程中不仅仅可以运用会计政策进行节税,也可以通过将某些出售资产的行为转变为出售资本的行为,从而减轻税收负担。但是企业在资本运营税收筹划的过程中是面临着税收筹划风险的,企业要密切关注这一点,如果企业处理不当,就会受到税收部门的惩罚,税收罚款也会加重企业的经济负担,而且利用会计政策来进行节税的同时,也面临着不确定性,会计政策虽然是固定的,但是风险是伴随而来的,如果企业财务人员对税收政策不清晰,对具体的经营活动处理不恰当,不会为企业节省税收,相反会为企业带来风险。因此,企业必须合理掌握好会计政策以及资本以及资产的灵活运用,最大限度的为企业创造收益,实现税后收益最大化。
三、解决我国企业税收筹划问题的对策
(1)加强税收筹划的宣传,树立正确的税收筹划观念。开展税收筹划首先应该增强纳税人法制观念和纳税意识,通过对依法纳税的正确宣传与理解,明确税收筹划是纳税人享有的维护自身利益的正当权力,使人们对税收筹划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事实上,纳税人纳税意识增强了,才会在不违背和不违反税法规定的情况下谋求合法的税收利益。其次,开展税收筹划要改变税务人员的观念。一部分税务人员对税收筹划与偷税、漏税、避税识别能力低下,将税收筹划和偷税、避税等同对待,这就使纳税人无所适从。因此,对征税机关而言,要更新观念,要正确理解税收筹划的合法性和必要性,要正视纳税人的权利,要依法治税。
(2)广泛开展税收筹划的理论研究,加强筹划指导。我国对税收筹划的研究较为肤浅,大多是引进国际税收方面的论著,理论和技巧也大多是国外现成的东西,没有根据我国国情和现行的税法体系形成一套成型国产理论,可行性差。因此我们在介绍国外税收筹划的研究成果、借鉴其先进经验的同时,要结合我国税法和经济环境,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税收筹划理论,用以指导我国税收筹划的开展,同时正确评价税收筹划对国家税收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篇10
关键词:税收筹划;非完全信息;博弈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中两个最基本的假设之一。具体地说,就是经济人的本质是自私的,其从事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理性的,总是以最小成本去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这项假设应用到企业纳税中就是说企业具有“纳税理性”,总是在特定的税收环境下进行自利的、主动的选择,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最小投入(纳税成本等)和最大产出(税后利润)的均衡。正是因为企业具有这种理性的行为选择以及我国税收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性和局限性,导致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而纷纷采用各种手段来减少纳税。随着我国税收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和打击偷、逃、漏税的税收行为力度的加强,税收筹划就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和诚信纳税的必然产物。税收筹划是企业的一种理财活动,是指纳税人为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在不违反现行法律的前提下,依据政府的税收政策,通过对企业的经营事项进行事先筹划,对多种纳税方案进行科学的优化选择,以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博弈论研究的是一些个人或组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可以选择的行动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博弈论可以说是现代经济学的一场革命,1994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三位博弈论专家,可以看作是一个明显的标志。许多经济现象现在都能用博弈论来解释,博弈论在经济学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且成为一种普通的经济学分析工具。在博弈论中,个人效用函数不仅取决于自己的行为选择,而且也依赖于其他相关人的行为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讲,博弈论研究的是存在相互外部条件下的个人选择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博弈论的指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正是因为如此,本文对税收筹划领域的博弈行为进行分析,以期对税收筹划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解释和研究思路。
一、博弈论相关概念
1、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由美国数学家纳什提出的,现已成为博弈论中应用最广泛、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概念,是博弈论的基础和核心。纳什均衡是具有如下特征的策略组合:每一个局中人的策略都是对其他局中人策略的最佳反应。换句通俗的话说,就是在给定你的策略,我选择的策略是最好的;在给定我的策略,你选择的策略也是最好的,即双方在对方给定策略下不愿意调整自己的策略,这种最佳策略组合就构成一个“纳什均衡”。它体现了双方博弈行动的一种稳定状态。
2、纯策略和混合策略。纯策略就是给定每一个局中人具体明确的非随机性的行动计划,而且各个局中人的支付也是明确的。而混合策略是与纯策略相对的一个概念,是指博弈方根据一组选定的概率,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行为中随机选择的策略。注意混合策略包括纯策略,而且有时在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的情况下却存在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
3、非对称信息。非对称信息是一个与对称信息相对的概念,非对称信息又叫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参与博弈的各方中某方拥有的信息其他方并不拥有,即有一方对其他方的信息所知不完全。
二、税收筹划博弈行为描述
税收筹划的过程就是在不违反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税收政策的差别进行选择的过程,这种过程是企业根据现有的信息进行行为选择的过程。企业对自己的财务状况、发展战略和筹划意图有着完全的信息,熟悉和掌握国家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但是,企业对其竞争对手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以及发展战略不可能都完全了解,因此他们之间是信息不对称的,在市场竞争中彼此直接就构成了一个博弈中的两个局中人。同时,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也是信息不对称的,企业无法准确地预测市场的变化时间、方向以及如何变化。同样,就外部市场环境来说,它由无数的企业组成,其定企业的信息对它来说也是不对称的,所以企业和外部市场环境也构成一个博弈的双方参与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进行税收筹划时,国家制定的税收法律法规是公开、透明的,企业是完全了解的。但是,企业税收筹划的合法性却需要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税务机关对企业信息的了解是不完全的,且税务稽查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以及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都将导致税务行政执行的偏差。因此,即使企业的税收筹划是完全符合国家政策的,也有可能被税务机关认为是偷税或恶意的避税而加以查处。所有的这些信息对企业来说也是不对称的,企业无法判断税务机关对税收筹划的界定和税务人员的素质,从这一点来说,企业和税务机关又构成税收筹划博弈的双方。
三、企业税收筹划博弈模型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知,企业在实际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要考虑竞争对手采用的策略对自己的影响;二是要考虑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三是要考虑代表国家的税务机关对企业税收筹划活动是否认定为合法税收筹划的影响。下面将通过建立对应的博弈模型来分析这三个因素对企业是否进行税收筹划决策的影响:
1、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中,企业之间作为市场竞争博弈的主体是理性的,总是以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原则来选择最优的策略行动。企业与企业之间展开的是在非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博弈,本文假设在同一行业中存在两家实力相当的大型企业A和B,都面临着是否要进行税收筹划的选择。他们经过测算得出:如果两家企业都进行税收筹划,各自获得正的节税收益为X单位,而都不进行税收筹划各自获得的节税收益为零。如果A企业进行税收筹划而B企业不进行税收筹划,A企业获得节税收益为Y且Y>X,而B企业的节税收益为零(因为此时A企业降低了成本,增强了竞争力,能够抢占B企业原来的市场份额),反之亦然。
模型的建立:局中人(1)是A企业,局中人(2)是B企业;行动策略:A、B企业都是筹划或不筹划。假设A、B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概率分别为P1和P2。节税收益的支付矩阵如下:
表格中每格的两个数字代表对应策略下两个企业的节税收益,第一个数字是A企业的节税收益,第二个数字是B企业的节税收益。
先站在A企业的角度看,筹划的期望收益:EU1=XP2+Y(1-P2)>0;不筹划的期望收益:EU2=0。从分析可知,不管B企业采用什么策略,税收筹划都是A企业的严格优势策略,因而理性的A企业会选择税收筹划。同样的道理,站在B企业的角度看,无论A企业采用何种策略,税收筹划也是B企业的严格优势策略,因而理性的B企业也会采用税收筹划策略。所以,(筹划,筹划)的策略组合不仅是这个博弈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的解,而且还是一个混合占优策略均衡的解。企业选择税收筹划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收益,而且也会增加整个系统的收益。因此,理性的企业都会选择税收筹划来降低自己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以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2、企业与外部环境博弈分析。外部环境包括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和税收环境,是企业经济活动中不可控的因素。其中市场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而税收环境是企业税收筹划的外部条件。尽管博弈主体外部环境在形态上不是一个具体客观实体,但却时刻影响企业的经营。因此,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必须考虑外部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影响。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需要花费的筹划成本包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风险成本。直接成本是企业为取得税收筹划收益而发生的直接费用,是一种显性成本,筹划者一般都会在筹划方案中予以考虑;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了采用特定的税收筹划方案而放弃的其他潜在收益;风险成本是指税收筹划方案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使筹划目标落空和筹划方式选择的不妥导致要承担法律责任所造成的损失。
模型的建立:局中人(1)为企业,局中人(2)为外部环境;博弈双方的策略:企业为筹划或不筹划;外部环境为变化或不变化;模型中变量的含义:C1表示税收筹划的直接成本;C2表示税收筹划的机会成本;C3表示外部环境变化的风险成本;T表示税收筹划的收益;P表示外部环境变化的概率。企业节税利益矩阵如下:
表格中每格的数字都是企业在对应的策略组合下所能得到的支付。由于企业所获得的是不完全信息,所以企业不能确定外部环境变化的概率,设企业假定外部环境变化的概率为P,外部环境不变化的概率为1-P,可求出这个混合策略博弈的结果。
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期望收益:EU1=P(-C1-C2-C3)+(1-P)(T-C1-C2);企业不进行税收筹划的期望收益:EU2=0。只有当EU1>0,即P
3、企业与税务机关博弈分析。在企业和税务机关的博弈模型中,虽然双方都是博弈的主体,但企业和税务机关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对等的。企业作为纳税人负有纳税义务,而税务机关则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在企业的税收筹划已成为事实的情况下,具体执行税务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可能承认企业税收筹划的行为是合法的,也可能认为企业税收筹划的行为是不合法的。在以企业与税务机关为博弈主体的这种序贯博弈中,也存在着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即两个局中人的最优混合策略的组合,这里的最优混合策略是指期望收益最大化的混合策略。
博弈模型的建立:局中人(1)为企业,局中人(2)为税务机关;博弈双方的策略:企业的行动选择是筹划或不筹划,税务机关的行动选择是认定企业的税收筹划为合法或不合法;模型中变量的含义:Y为企业扣除应纳税额后的净收入;T为税务机关征收的净税款(即扣除征收成本);C为企业税收筹划的成本;F为税务机关认定企业税收筹划不合法对企业的罚款;M为企业税收筹划的收益;P为税务机关认定企业税收筹划不合法的概率。
(1)企业与税务机关的支付矩阵:
(2)企业与税务机关博弈的树型表达式见图1。(图1)
在假定税务机关认定企业税收筹划不合法的概率为P时,企业选择税收筹划和不筹划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EU1=(1-P)(Y-C+M)+P(Y-C-F)
EU2=(1-P)Y+P(Y-F)
令:EU1=EU2,得到均衡概率为P*=(M-C)/M=1-C/M,即:当PP*时,企业的最优化策略是不进行税收筹划;当P=P*时,企业是否进行税收筹划的期望收益相同。
从以上分析可知:
1、企业税收筹划的收益M越大,进行税收筹划的概率越大;
2、企业税收筹划的成本C越高,进行税收筹划的概率越小。
四、结论
任何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都是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税收法律环境下进行,以企业所获的现有信息为基础制定的,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但是,由于税收筹划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这种风险不仅可能使企业的筹划目标不能实现而且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税收筹划是一件非常复杂的、高智商专业化的活动,需要筹划者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性的思维,在思维方式上不拘一格。而这种创造性不是想当然,它需要筹划者相当熟悉有关的税收法律法规、精通财务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由于企业不可能获得充分而又完美的信息,这就要求企业在已有的信息条件下,根据自己的实际经营情况并结合本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全面分析,权衡利弊,因时、因地制宜地设计具体的筹划方案,以求企业的整体利益最大化。
(作者单位:1.广东培正学院;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则可,李杰.博弈论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
[2]马丁.J.奥斯本,阿里尔.鲁宾斯坦.博弈论教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 上一篇:房地产行业的税收筹划
- 下一篇:防汛宣传及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