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
时间:2023-09-12 17:17: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反洗钱 金融 资产管理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正式颁布实施,资产管理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法定义务的主体之一,在处置业务的各个管理环节承担起了反洗钱责任,为预防洗钱活动,维护金融秩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根据有关反洗钱政策要求,结合辖区反洗钱工作实际,开展了对山西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六类公司的反洗钱现场检查,初步掌握了我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反洗钱工作的开展情况,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业务现状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属于特殊的国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肩负着特殊的金融使命,以保全国有金融资产,化解金融风险,促进企业改制,维护社会稳定为主要责任目标。经过10多年的业务发展,已从由处置政策性不良资产向处置商业性金融资产转变,并逐步实现商业化转型,逐步开展市场化收购、财务顾问、平台产品推广、直接投资、资源整合定向专项服务等多种业务,力争发展成为资产经营管理为主业,依托银行、证券、金融租赁、信托、基金、保险等平台公司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山西省辖内目前共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4家,分别是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太原办事处、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太原办事处和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太原办事处,共有从业人员187人。成立以来,共接收不良资产955.86亿元,处置不良资产584.17亿元,实现回收112.83亿元,转股196.37亿元,圆满完成了政策性资产处置目标任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反洗钱工作,在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和山西银监局等监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已由初期的自然而然的学习、摸索、调整阶段向全面纵深的发展阶段迈进,逐步引入了以“风险为本”的反洗钱工作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逐步提高反洗钱工作在预防和监测洗钱及相关犯罪方面的有效性。
二、反洗钱工作存在问题及形式原因
去年,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对所辖两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反洗钱工作首次实施了现场检查,在围绕反洗钱内控制度建设、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大额交易报告和可疑交易报告等方面的基础上,主要针对不良资产处置中的债权转让业务,从项目尽职调查、准备处置方案、处置公告、内部审批、受让方身份识别、对外签署协议、签订资产转让合同、划转资金等每一个业务环节入手,全面了解我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情况。检查中发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内控制度建设执行方面
内控制度都不够完善,多数机构缺少档案管理制度、保密制度等内容;未按规定将内控制度向当地人民银行及时报备;没有定期开展反洗钱内部审计工作。
(二)客户身份识别方面
一是与其他公司签订委托业务协议中,未对双方识别客户身份方面的职责做出明确规定;二是未按照反洗钱相关规定开展对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工作;三是与客户签订金融业务合同时,只对客户基本信息进行了登记,部分客户资料留存不全。
(三)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方面
基本能够满足反洗钱系统“总对总”的报送要求,但截至目前,辖内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都处于零报告阶段,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的总体水平低。
(四)反洗钱非现场监管报表方面
反洗钱监管报表部分数据存在填报错误。在对某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现场检查中发现,2010年1季度至2011年2季度,该机构《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情况统计表》中“新客户”数均为“0”,据查实,期间该机构实际与客户发生了业务关系,与报表填报数字不一致。
(五)反洗钱宣传培训方面
开展反洗钱宣传手段单一,内容不够全面,效果不明显。通过对相关人员反洗钱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反映出资产管理公司员工存在反洗钱知识掌握和普及程度较低,执行效果较差等问题。检查中发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没有留存宣传、培训工作的有关资料,无实质性内容可见。
分析我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履行反洗钱义务中存在的问题,究其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普遍对反洗钱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反洗钱意识淡薄。通过进场会谈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从业人员,甚至高管人员认为,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简单,犯罪分子主要是利用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洗钱,资产管理公司不存在洗钱风险。管理层不重视,普通员工不了解,他们不是从预防和打击洗钱犯罪的高度去履行反洗钱义务,而是把反洗钱工作当成负担,反洗钱意识普遍薄弱,警惕性不高。
第二,反洗钱内控制度操作性不强,防范洗钱风险措施较弱。
1.资产管理公司基本是将反洗钱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生搬硬抄,内控制度内容笼统,可操作适用性差,系统性不强,没有将反洗钱工作的具体要求真正落实到自身的实际业务当中。
2.个别资产管理公司直接将本公司《会计内部控制规则》作为反洗钱内控制度向当地人民银行报备,制度设计中没有涉及到反洗钱方面的内容。
3.虽然有些资产管理公司对现有制度进行了修订,但未向人民银行报备,妨碍了监管人员对其反洗钱工作开展情况的了解和掌握。
第三,勤勉尽责不到位,客户身份识别制度不健全。经过检查的资产管理公司普遍存在客户基本信息登记不全,识别不充分的情况,有的公司甚至只对部分客户进行识别。通过和某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认真分析其客户身份识别制度的内容设计发现,其《客户身份识别及风险等级划分实施方案》本身就不符合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的有关要求。在“实施方案”中,他们将客户定义为“纳入客户身份识别及风险等级划分的范围仅限于以现金方式购买公司产品或服务的客户。”毫无依据的缩小了客户的识别范畴。而据我们了解,在实际业务过程中,资产管理公司的大多数客户都是通过转账的方式对资产进行认购,意味着该资产管理公司对多数客户都不进行客户身份识别和风险等级划分。
第四,缺少切实可行的可疑交易标准和分析识别制度。通过检查发现,大多数客户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进行金融交易都是通过转账的方式划转款项的,即使有现金交易也是金额很小,不满足大额交易的条件;《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没有专门针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可疑交易标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也没有制定切实可行分析识别制度,导致辖内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所有交易均为零报告。
三、改进建议和意见
(一)充分认识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高管人员要树立风险为本的经营理念,增强法律意识、履职意识和风险意识,要站在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和社会安定的高度,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反洗钱工作,根据实际需要,通盘考虑辖内反洗钱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真正将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人才充实到反洗钱队伍中。
(二)增强反洗钱内控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力度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按照反洗钱法及相关配套规章制度,借鉴其他行业反洗钱内控制度,结合资产管理公司业务实际,制定适合自身的反洗钱内控制度,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形成一整套合法合规的反洗钱业务操作流程。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风险等级划分为基础的客户身份识别工作流程,要切实把反洗钱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将反洗钱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审计、同考核,定期开展内部审计。
(三)加大反洗钱培训宣传力度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加强对反洗钱培训工作档案的管理,应将培训计划、培训组织实施情况有关的培训次数、人数、内容、资料、形式、测试、考核以及培训评估等有关资料进行归档、留存,以便于监管部门和上级机构进一步的评估与考核。开展形式新颖的宣传活动,切实提高反洗钱的知晓率,扩大反洗钱工作的社会影响,营造出良好的反洗钱社会氛围。
(四)有效借鉴其他行业反洗钱工作的先进经验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加强反洗钱相关理论的学习,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树立洗钱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对异常交易情况的敏感度。作为金融行业的一员,要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沟通和联系,尤其是要向银行等在反洗钱工作中相对成熟的金融机构虚心学习,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
(五)规范可疑交易报告流程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完善反洗钱资金监测工作,通过流程控制,强化勤勉尽责义务,利用技术手段筛选出符合标准的交易数据后,进一步人工分析、识别、审核和判断,将真正的可疑交易报告上报。同时将重点可疑交易及时报告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发现涉嫌犯罪的,要及时以书面形式向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和当地公安机关报告,并配合人民银行开展反洗钱调查。
(六)人民银行要合理确定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重点
一是加强关注,全面掌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流程和业务开展情况;二是要加大调研力度,通过现场走访和现场检查,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反洗钱监管工作献言献策;三是多与从业人员交流,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反洗钱内控体系及合规管理流程作出合理判断,开展一对一的辅导。
参考文献
[1]张亮.浅析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第4期.
篇2
(大同煤矿集团永定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大同 037024)
摘 要:笔者认为在目前的大形势下,煤炭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规范,以确保固定资产不流失,做到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与发展后劲。
关键词 :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改进
中图分类号:F407.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140-02
一、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及特点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种过程化的管理,是针对固定资产的每个过程加以优化,最终达到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最大化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固定资产的购建、计价、折旧、使用、保管、日常维护保养、调拨、处置、盘存、减值准备,内部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的特殊性是地下开采,因而没有固定的车间,而是随着综采作业面的的开凿而不断移动,因而煤炭企业的固定资产有着移动更换频繁、地点分散、流动性大、种类多、器械大,而随着煤炭开采技术的提高和安全生产难题的逐步解决,煤炭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其中固定资产投入的科技性、规模性、技术性得到加强,这就更要切实管理好煤炭企业的固定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这就必须从管理层思想入手,从上到下形成齐抓共管,来扭转目前薄弱的管理局面。
二、当前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管理层对基层的固定资产管理效果没有细化的绩效考核约束
在煤炭企业中,管理层比较注重强化控制煤炭安全、产量、进尺、可控成本费用、经营利润等考核指标,而且相当部分煤炭企业较以前取得了卓著的成效,较好地降低了吨煤成本,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但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对各经营者固定资产管理具体绩效未纳入考核的范围,导致煤矿企业固定资产资产管理力度不够,形成了一种从资产的购入到报废均是形式化管理,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固定资产管理落后的局面,出现了固定资产修旧利废挖掘不充分及年底清查“年年清年年不清”的弊端等。
(2)企业对报废的固定资产监控不严
煤炭企业因行业的特殊性,固定资产使用频繁,工作量大,导致固定资产报废及腐蚀严重,加之有已到使用期限、因技术落后等原因,每年都会有固定资产报废,在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机器设备的管理部门与财务台账经过注销登记,账上已经不再反映这部分资产。但是在财产清查过程中对此并不太重视,对这部分资产的管理形成了空挡,监管不严,极易造成资产流失。尤其在煤炭行业目前全行业亏损的情况下,对这部分可以修旧利废,企业应当重视起来。
(3)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管理资产的各部门之间缺乏配合
在各企业职能部门在管理过程中,缺乏很好的配合,如机器设备的存放地点、使用部门已变动,只有管理部门台账有记载,而财务台账未转移,卡片也没有变更,长期以来,造成管理脱节,账、卡、物登记情况不相符。由于煤炭企业机器设备使用环境的特殊性,井下各生产对组在机器设备的使用和移交过程中,移交手续不全,有的只是口头移交,不办理卡片的变更手续。机器设备管理部门、使用队组清楚工作面使用、存放的机器设备,但财务资产管理过程中没有依据,无法变更台账,久而久之,通过几次转移,台账上登记的使用部门和实际的使用部门及存放地点很难一致。
(4)非机电设备固定资产管理组织结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派不明晰
煤炭企业非机电设备固定资产管理职能部门分工职责不明确或管理缺位,导致资产管理责任覆盖有遗漏,使该部分固定资产的管理互相推诿;例如,煤炭企业的非生产仪器设备及办公设备没有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实物跟踪管理,只有在购入时财务作采购建账处理,实物资产日常具体验收、台账登记、部门调拔等业务部门管理职责不清楚,尤其是年底资产实物清查更是不了了之。再如房屋建筑物,在完工移交时,承建企业、建设管理部门(基建部门)与使用部门三方都办理了验收移交手续,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也参加,但只是将实务进行了交接,而建筑图纸等资料没有全部进行交接,台账信息也就残缺不全了。
三、解决当前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主要对策
针对以上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理顺资产管理程序,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建立一套资产管理运行体系,实现资产管理动态化,才能扭转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薄弱局面。
(1)提高认识,全面清查固定资产,建立资产管理卡片,核实所有实物、建筑物、土地使用权。
要做到谁使用谁负责,对清查要做到不漏、不偏、不做过场。清查时要核实资产名称、数量、规格型号、运行状态、安装地点、使用地点、存放地点等,各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应根据清查结果建立清册,并上报财务部门,将实物资产与资产台账进行核对,核对不一致的,分析查找原因,并报上级部门批准进行相关处理,核实的资产重新返回个管理部门及使用部门,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台账,并制定专人管理,责任落实到人。财务部门的资产管理人员对核报的、审批的固定资产进行卡片与资产移动式的管理,使实物与台账相一致。对企业的实物,建筑物,土地使用权,只要产权属于企业都要清查,核实相关房产的证件,并登记造册,要清查房屋结构、面积、坐落地点、是否在用、是否出租,并根据清查结果报财务部门核对,建立完善卡片。
(2)进一步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形成考核体系
在现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办法的基础上,完善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协调,从固定资产的购入、使用、减少、再利用等方面建立一系列的权限与责任,建立内部固定资产管理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固定资产保管、使用制度,做好对固定资产的入库、保管、领用、移交工作,将这些工作与个人的工资联系在一起,有奖有罚,进行考核,增强各环节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提供管理人员素质。首先对管理层进行考核,把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项考核指标,纳入各单位负责人的年度薪酬考核指标,与领导的效益奖金直接挂钩,让单位负责人由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其次,要对设备管理人员考核,企业应设立专职,建立档案,对基层的设备管理人员下达管理考核指标,明确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目标。次之,对设备使用人进行考核,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须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并定期组织设备清查,确保卡、帐、物相符。
(3)盘活存量固定资产,发掘其潜能
为了更加有效的聚合固定资产的资源优势,企业应首先将相关的存量固定资产按照营运状况分为正常运转、带病运转、停机待修等类别,对于后两类,该修的修,该报废的报废,以实现资金的转换,对于技术陈旧落后、经济上不合算、效率低下的固定资产应当及时停用,转换技术先进新的固定资产,从而整体提高运转效率,提供啊企业市场竞争优势。对报废的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中应单独作为一种类别进行管理、监控,即使注销也要进行备查登记,经批准后实现资金转换,避免流失企业的资产。
(4)将固定资产纳入成本考核范围
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作为成本费用中的固定费用,一般不纳入变动成本的考核范围,若将其也按变动成本进行考核,与工资挂钩,将会促使使用部门(对组),在不用试能够及时进行固定资产的移交,及时变更台账,方便以后财产清查时的核对,并且避免了各生产对组抢占设备,闲置浪费的现象,可以达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机器设备的利用效率,降低企业成本费用的目的。
(5)对固定资产进行条码式的管理
由于煤炭生产作业的特殊性,具有生产环境条件有效,工作面复杂,井下机器设备较多,比重较大等特点,给固定资产的管理增加了难度,而人工手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易出错,手工对账要求管理人员素质较高,容易产生偏差。因此使用统一管理软件,利用条码技术,采用手持检测设备进行管理。从固定资产增加环节进行管理,将完整的基础信息录入管理系统中,给机器安装唯一的条码标识,(但要牢固、耐腐、耐磨),在清查中及时变更使用信息、固定资产状态信息等,通过这样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企业的生产管理软件相联接,建立企业的整体管理网络平台。
参考文献:
[1] 秦丽:我国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
篇3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一、目前基层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高。主要表现为“两重两轻”现象:一是“重购置轻使用”;基层只要是能想到的项目,都会做出预算,但对于如何管好资产,提高使用效率则重视不够;二是“重核算轻管理”。多年来基层行的会计部门管理职能与核算职能一直没有分开。会计核算职能作为“硬性”管理而“软性”的管理职能得不到加强,形成基层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软肋”。
(二)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不清。主要表现在资产管理部门与实物管理部门的职责划分不清。基层行会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清查、报表、系统的管理,后勤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采购和日常管理。这种职责分工设计,在实践中存在诸多不便,比如在固定资产的采购和处置环节,后勤与会计部门往往是管采购的不管核算,核算的不知采购,造成固定资产不能够及时入账或漏账现象,直接导致账、实不符。
(三)部分资产分类模糊,计价不准。首先表现为分类不准,在电器设备分类管理上尤为突出。基层行对于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电视、投影机等设备的分类比较混乱,有的归入电子设备,有的归入机械器具,造成固定资产分类不准;其次,固定资产计价不准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于新购进、有偿无偿调入、接受损赠的固定资产,新《办法》规定可加上由基层行自行支付的运输、保险费等。但实际业务管理过程中,基层行会计部门只能根据销售方开据的发票据实入账,固定资产购置、运输等费用根本不能作为固定资产价值的部分进行账务处理,导致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符合“按取得时实际成本计价”的原则;二是对固定资产进行的修缮、装修且超过固定资产账面原值10%的,基本上在当期修理费、电子设备运转费等科目中列支,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得不到相应调整,导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计价不准。
(四)历史原因造成的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基层行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银监局机构分设以后,基层行的部分固定资产事实上已经划给银监部门,但财产分割协议签订以后,却没有具体落实,形成明显的账、实不符;二是房改后家属宿舍产权早已归属于个人,但并没有从人行账务上进行下账处理。
(五)预算指标与实际支出存在差距。这些年,电子设备价格变化很大,做固定资产预算十分困难。通常出现的情况是固定资产预算为一个金额,实际支付的金额会远远大于这个数,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准确性难以把握。
(六)《办法》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存在矛盾,易引起混乱。《办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各级机构统一使用《中国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登记、统计和信息反映。”这说明《办法》指导《系统》,《系统》为《办法》服务,它们是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但在实践中,《办法》与《系统》在某些方面存在不一致,使得固定资管理产生了矛盾。具体表现为:一是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不统一。《办法》中营业办公用房、职工宿舍、其它建筑物折旧年限均为50年,《系统》中相应项目折旧年限却分别为35年、35年、15年;《办法》中运钞车、护卫车折旧年限均为10年,《系统》中相应项目折旧年限分别为6年、8年;由于《系统》中折旧年限设置与《办法》不同,使得许多固定资折旧加速或减缓,《办法》无法得到严肃执行。二是固定资产分类标准不一。《办法》中交通工具分为4大类和《系统》中4大类分类不一致,造成了部分交通工具管理模糊。《办法》中机械器具类固定资产分为5大类,《系统》中只分为4大类,无“炊事设备”项。这样买了炊事设备后,按《办法》应计入“炊事设备”类固定资产中,而在《系统》中却无相应选项,只能变相计入其它选项中。
二、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上述问题的出现,既有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的原因,也有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规定学习不够,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等因素。基层行应在进一步加强对《办法》学习,从制定实施细则,严格管理措施,提高基管理素质,完善管理水平,切实做到账表、账实相符,核算准确真实。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学习,完善制度。要认真学习新的《办法》,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严格按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结合、用和管结合,账实相符”的固定资产管理原则,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制度,全面落实固定资产账、实分管的责任要求。要以《系统》为平台,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领用、调拨、移交制度,固定资产定期清查制度,在制度中要明确财产使用人、管理人及综合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到人。
(二)理顺机制,明确职责。要尽快依据《办法》有关规定,理顺固定资产管理机制,明确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通过制度使会计财务部门真正成为固定资产综合管理部门,确保固定资产的购置、调拨、处置审批等环节全面纳入会计核算管理。各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要提高责任意识,协助会计、后勤部门搞好日常的维护、管理和核算工作。
(三)加强价格预测,做好预算管理。要认真搞好固定资产价格变动趋势预测,降低市场价格变动对预算准确性的影响程度。其次,要摸清家底,并结合各职能部门的业务发展趋势,全面考虑,综合平衡,保障重点,使得预算指标真正成为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的主线。
(四)落实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追究制度。根据新《办法》,要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监督体系,制定资产综合管理、实物管理、部门管理等各环节的责任追究细则,确保资产管理责任追究制度落到实处。
篇4
摘 要 社会的不断进步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认识到了进行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同样如此,在企业中,固定资产管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现在很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种种问题,下面笔者就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那些问题进行思考,总结出一些解决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建议,分析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优化对策。
关键词 企业 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 优化对策 分析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企业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任何一个企业,想要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中不被淘汰,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都应该加强企业自身的管理,必须对企业自身现在所使用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法进行思考,找出现行管理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企业日常管理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笔者就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之企业固定资产利用不充分
近些年来,企业的固定资产购置有所增多,在一些企业中,有些设备还没有到使用最终期限,甚至没有产生任何问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就会对固定资产进行更换,这种行为或许是为了符合自己部门的利益又或许是为了符合上级领导的意思。不管目的是怎样的,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没有联系,从而造成该企业固定资产购置重复,并且大大降低了一些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企业固定资产不能被充分利用还有企业的财政部门这一原因,作为企业的财政部门并没有很好的起到其自身的作用,财务部门在平时工作中只注重企业的经费预算,对于部门之间的集中管理、资源共享、调剂余缺以及物尽其用等等方面并没有进行全面的考虑,最终导致企业产生严重的重复购置和无计划购置现象。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之不能将责任明确落实
在企业中,关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这一块的责任落实并不是很明确,企业并没有具体规定谁去负责这一块的管理,造成了企业部门内工作人员相互推脱这一现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这方面责任落实不明确,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出现问题时没有人负责。在企业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时,不能建立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引起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企业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很多企业中,并没有对自身固定资产管理进行专职人员、专门机构以及专门部门的设置,行政单位面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只是找办公室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人员来管理,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只是他们的兼职工作,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自然不会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上心。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资产购置存在着漏洞
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并没有对资产购置进行严格的管理,这就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资产购置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漏洞,这一现象着重体现在企业的财政性资金使用问题上,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采购限额标准和采购目录存在着一些漏洞。在进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时,对于谈判小组的选择、标书撰写等方面不是很规范,而且人情采购、暗箱操作、重复购置、私下交易、攀比采购以及盲目采购等等现象严重,这些现象的存在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采购成本增加、企业固定资产购置违规等问题的主要原因,这也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优化对策分析
以上,笔者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之企业固定资产利用不充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之不能将责任明确落实以及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资产购置存在着漏洞这三个方面分析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面对上述问题,笔者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下面笔者就针对上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和优化对策。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优化对策之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之所以存在着种种问题,没有建立管理制度是主要原因之一,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这里所指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必须是公平、公正、公开管理制度,本着规范、系统、透明的原则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使企业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重视。制定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问责制度并加以实施,在固定资产采购方面,设置专业的人员,在企业固定资产采购方面熟悉情况,并把责任分配下去,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密控制,防止不必要问题的出现。如果出现了问题,就应该根据责任问责制度,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找这一个环节的负责人,这样在解决问题时也能节约大量的时间。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优化对策之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
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比较具有系统性的工作,企业资产庞大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系统性的重要原因,而这样庞大的企业固定资产体系管理仅仅靠财务部门和资产部门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对企业实行全过程管理和全员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管理好企业固定资产,从而是企业固定资产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觉性,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领导者的重视程度,好的企业发展离不开自身高素质、高思想、高道德水平的员工,这就要求在进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实行三级管理制度,确切的说应该是三级管理责任制,三级管理责任制指的是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分为使用部门责任人、分管领导责任人以及全面责任人这三级,全面责任人主要是指企业的主要领导,而使用部门责任人就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对这些责任人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明确他们的主要职责和管理范围,并且对他们实行定期的责任履行情况考核。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优化对策之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监督和执法力度
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就必须要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监督和执法力度,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监督和执法力度的加强,能够及时的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扼杀在摇篮里,进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和执法工作是经济监督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能,这就要求经济监督管理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将企业的固定资产保值增值以及真实完整作为工作监督的重点。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还要做到建立健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控制度,在企业进行固定资产的采购以及出入库工作时,应该安排不同的人来工作,并且安排不同的人来承担责任,避免一人担任多个职位情况的出现,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要进行不定期或者定期的检查工作,对于那些报废、盘亏、损毁以及盘盈的固定资产要明确其原因,视情况的不同做不同的处理。
三、结语
任何一个企业想要更好的履行其自身的职能,就要对自身的固定资产进行很好的管理,身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者,必须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研究,树立企业资产管理和资金管理同等重要的观念,本文中,笔者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实不明确、企业固定资产不能充分利用以及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资产购置有漏洞这三个方面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问题的提出就要有解决的措施,接着笔者从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以及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监督和执法力度这三个方面提出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参考文献:
[1]刘明辉,陈旭强.SAP系统在浙江电力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应用.电力信息化.2010(11).
[2]房绍业.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若干思考.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4).
[3]王宏江.周红.试谈新形势下高校如何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效力――鲁东大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做法和体会.中国农业会计.2008(08).
[4]白福义,罗晓玲.条码技术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海洋仪器设备条码管理解决方案.海洋技术.2007(2).
[5]贾高峰.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浅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11).
[6]张谋贵,汪菁华,王恩奉.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
篇5
【关键词】学校;固定资产;问题;对策
固定资产是保障学校教学、行政办公、生活后勤等工作的物质基础。全面规范和加强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对于维护学校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提高学校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促进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目前,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相关人员职责不清、会计核算不准确等问题,极大影响了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亟待引起各方高度重视。随着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学校固定资产不断增加,如何管好、用好、用活固定资产已成为中小学校的一项重要而紧迫任务。
一、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一是基建资产游离大账。目前,对中小学基本建设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管理,大多是以办理固定资产竣工决算和交付使用手续为时间点。但由于基本建设周期较长、工程手续复杂等多种原因,导致项目建成使用与资产入账时间不一致。不少已进入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也没有及时办理固定资产竣工决算和交付使用手续。因此,形成了事实上的账外资产,使得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严重不符,负债不清,监管不力。
二是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在实务操作中,不少学校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入账后长期保持不变,未计提折旧。按一般常识,一项固定资产购入后,其价值会随着使用、磨损、市场竞争、技术进步等因素影响逐渐磨损、减损。其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与历史成本早已不相对称。因而,固定资产账面值无法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及现值。这一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是固定资产划分有误。目前在中小学校,普遍存在着财产物资与固定资产两不分的状况。有的是不应纳入固定资产范围的列入,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相符。如将部分低值易耗品纳入固定资产登记管理。有的则是把应纳入固定资产范围的不列入,如学校房舍的装修、改造,投入多,已超维修工程界线,按规定应增加为固定资产,学校去将此视作维修工程直接列支。
二、加强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是要规范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体系。建议按照有关制度规定,参照政府采购目录,规范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体系,把学校固定资产分类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采用权责发生制,按照相关要求,分资产类别计入固定资产原值、计提累计折旧,确保固定资产的净值真实、准确;固定资产折旧采用按照不同类别资产对应的折旧年限进行会计处理;基建账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外,还应至少按月将基建账数据并入单位“大账”,即至少按月根据基建账中相关科目的发生额,在“大账”中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理。
二是要严格划分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在实务操作中,要具体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划分标准。凡是使用时间不到一年或容易损耗(如玻璃制品)的物品都为低值易耗品。凡是以学校名义购置的、自制的、接受捐赠的、接受调拨的财物,符合固定资产计价要求的,都应列为固定资产。在会计核算方法中,建议增加“低值易耗品”和“教学用品”两个科目,“低值易耗品”科目主要用以核算中小学校的各种材料物资,如燃料、大宗办公用品等各种低值易耗品;“教学用品”科目主要用以专门核算教学用品等消耗物资。
三是建立健全资产管理有关制度。对于中小学学校资产管理,应以实现学校资产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为目标,以“政府统筹谋划,财政精细管理,部门有效使用”的思路,通过建章立制、规范流程,明确责任、考核评价,制定和完善中小学校管理制度,构建起对资产从入口到出口全过程管理的资产管理体系。按照“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主体、主要职责和责任人。中小学校是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单位,单位负责人承担主体责体。中小学校分管后勤的领导承担具体责任,中小学校财务人员承担监督责任,中小学校同时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绩效管理考核考评之中。要建立固定资产验收、入库、交接、清理等制度,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和报废处理制度等。要从严把关,从严程管理,从严监督,切实增加固定资产购置的计划性、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防止重复购置、闲置浪费。要把好“三关”,即采购关、验收关、保管关。固定资产入库必须由采购员、保管员、使用单位三方当场验收,坚决杜绝以次充好,以劣当优,以假当真,确保入库的是优质固定资产。定期开展清产核资工作,严格资产处置制度。做到“家底”清楚,账、卡、物相符,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处理。
总之,加强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确保国有资产安全、稳健保值增值也是值得中小学资产负责人深思的课题,学校资产管理牵涉面大,使用者的特殊性导致管理难度大,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努力。我相信,只要大家思想上进一步重视,认识上进一步提高,工作上进一步创新,行动上进一步务实,一定能做好固定资产管理这篇大文章,确保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保值性,活力性。建立健全并执行资产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产权登记、损失赔偿和资产统计的报告制度,并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体系。通过资产基础工作的规范化,逐步将中小学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纳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篇6
一、工作目标
1.全面摸清家底。对全处资产进行全面清理和清查,真实、完整地反映各单位资产情况,为加强我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建立监管系统。通过资产清查,为国有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提供初始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处国有资产动态监管系统,实施动态管理。
3.实现三个结合。建立起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与资产经营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4.完善管理制度。对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各单位、各部门要在全面总结、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二、清查基准日和重点工作范围
1.此次资产清查工作的基准日统一为*年12月31日。
2.本次资产清查的重点范围是:市处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各县(市)公路站。
三、工作任务
1.对全系统设备、车辆、仪器、房屋、土地、路树、办公用品、家具等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对和查实。
2、清查过程中要按照实物盘点同核实账务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做好资产利用状况、闲置情况、资产收益情况的清查,对清查出的各种资产盘盈和盘亏、报废及坏账等损失按照资产清查要求进行分类,并做出处理,重大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3、针对资产清查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资产方面的问题,依据市处管理办法及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4、土地使用证、产权证、林权证上缴市处统一管理,若无有督促申办。
四、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领导,保证资产清查工作顺利进行,成立以下组织机构:
1.成立“佳木斯市公路管理处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全处的资产清查工作,拟定资产清查的相关办法和表格,研究处理资产清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资产清查数据进行汇总、审核,对资产清查结果进行确认和核实等。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领导小组下设“佳木斯市公路管理处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办公室设在国有资产管理科,宋士忠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联系电话:
3.清查组。牵头科室:国资科。成员为:财务科、计统科、审计科、路政管理科、路政综合科、渡口管理科、养护科、行政办、科教科。负责对系统内的所有实物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对和查实;对清查出的各种资产盘盈和盘亏、报废等按照资产清查要求进行分类,提出处理建议。
五、工作进度安排
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做好资产清查和完善制度等项工作。时间进度如下:
(一)准备阶段(*年10月8日---10月31日)
1.成立领导小组和下设办事机构。
2.研究部署全处的资产清查工作,拟定工作方案,印发通知。
3.对全处参与资产清查的人员进行培训。
4、制订相关表格。
(二)实施阶段(*年11月1日---12月31日)。
1.*年11月1日---11月30日,各单位(部门)根据“领导小组”要求开展自查,成立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并于*年12月1日前报送自查资料(包括表格及情况说明)至市处国资科;
2.*年12月1日---12月20日,组织有关人员针对各单位报送的自查资料进行审核并深入实地进行检查、复核。
3.*年12月21日---12月23日,清查组审核,汇总,并向“领导小组”汇报阶段工作和有关问题处理建议。
4.*年12月24日---12月26日,清查组向“领导小组”汇报清查结果,并进一步完善清查资料;“领导小组”对资产清查结果进行确认和核实,对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5.*年12月27日---12月31日,根据“领导小组”处理意见,处理遗留问题,资料存档。
(三)、总结阶段
1.对全处资产清查工作进行总结。
2.处里将根据资产清查结果,完善相关资产管理制度,各单位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完善具体实施办法。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责任到人。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本次资产清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本次清查工作,有关负责人应当切实履行管理责任,保证资产清查结果真实可靠,确保资产清查工作按时完成。
篇7
关键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意见建议
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意义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健全是做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工作运行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对政府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加快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步伐。加快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完善步伐,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各环节,全方位、多层次的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依据保障,同时不断积累管理中的经验,结合本单位实际,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2)有利于合理优化配置固定资产。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根据单位实际使用情况,协调各单位、各站所之间的使用需求,保证固定资产按照单位实际需求供给,实现固定资产的最佳使用价值,最大限度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确保了资源优化配置。(3)有利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监督体制形成。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将管理监督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形成人人监督、时时监督的氛围,使监督成为一种常态,不但有效保护了固定资产安全,还不断形成和完善了固定资产管理监督体制。(4)有利于促进服务型、节约型政府建立。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基层政府职能运行的物质保障,政府职能的发挥离不开固定资产的优化合理使用。加快完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运行机制,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健康有序进行,各单位、各站所按需所用固定资产,为日常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群众办事,同时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也充分实现了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减少了浪费,促进了节约型政府的建立。
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得到纠正,但不可否认的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当前,我国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还不完善,相关制度体系还不健全,没有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大多数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也未全面实施,重购置、轻管理,管理方法单一,盲目预算,使用登记不明确,固定资产实物登记台账不规范,资产领用及保管没有记录,资产处置不及时。比如,不严格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年度预算,拍脑袋决定,预算随意性大;固定资产验收程序不合理,所购固定资产质量得不到保障,出现问题后维护工作困难;固定资产记账比较随意,账面数据与资产实际价值不符,账目数据失真;固定资产更新不及时,登记不全面,管理上存在滞后性。(2)固定资产配置不到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配置中存在按指标分配,不按需分配的现象。单位与单位之间、同一单位站所与站所之间都普遍存在固定资产分配苦乐不均问题。比如说,大单位指标多,得到的上级扶持多,在固定资产配置上占有更多优势,配置的固定资产也相对完善;小单位指标少,得到上级扶持少,在固定资产配置上处于劣势,固定资产配置相对紧缺。再比如,各站所之间的电脑配备问题,有些站所电脑多工作人员少,造成电脑资源的闲置、浪费,使电脑价值的流失;有些站所人员多,电脑少,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不利于政府工作的高效运行。(3)固定资产管理缺乏专职人员管理。大多数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由财政所工作人员或行政办公室工作人员兼职,而且对相关管理人员缺少培训,造成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高、专业技术水平低、管理精力不足等问题,比如,固定资产管理员对固定资产属性不太了解,对有些物件是否应入固定资产账目判断不清。管理人员岗位流动性大,频繁的人员调换,造成固定资产台账的不全面,加大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困难度。一般情况下,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岗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相反其工作岗位调动是相当频繁的,或是通过考试上调到上级单位,或是因某种需要调到其他单位,抑或是本单位中因工作需要进行的站所调整,都会造成人员的变动。(4)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由于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不重视,固定资产盘点清查工作不及时,缺乏日常管理,固定资产相关情况不能得到有效监督管理,易造成资源浪费、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等问题。比如,在固定资产购置中,由于不重视,预算审核不严,经费标准控制不到位,造成固定资产的闲置;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维护中,使用不合理造成使用率低下,维护不及时造成报废率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另外,处置不合理、报废不规范都会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甚至因所购固定资产未及时入账,账目与实物对应不上,固定资产账目不能有效反映出本单位的实际资产数据,单位固定资产数据失实。
三、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
(1)完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合理优化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各单位领导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充分认识到当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认真研究对策,为固定资产管理的完善提供重要保证;建立健全责任机制,明确管理责任划分,秉承“以制度管人、以流程管事”的原则,以部门负责人为总责任人,资产管理员为主要责任人,资产使用者为直接责任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增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规范性。(2)优化固定资产配置。首先,明确固定资产配置标准,使领导在决策时能够根据年度预算全方位考虑,固定资产购置有依据可寻,进而科学有效制定出一整套的固定资产购置方案,使购置的固定资产能够不折不扣地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效能。同时,单位领导要时刻关注每个站所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和需求情况,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合理配置固定资产,避免盲目审批需求少的站所购置固定资产,使固定资产分配不合理,造成使用上的闲置浪费。通过定期盘查清理,及时发现分配不合理的固定资产,并按需改正分配方式。各站所工作人员要提高自身责任感,从单位总体利益出发,相互监督,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3)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要在配强配齐固定资产专业管理员上找入口,安排专人专职管理固定资产日常理工作,资产管理员必须由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现象发生。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培训,通过对固定资产范围和作用的认识,使其充分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增强责任感,端正工作态度,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积极主动做好本职工作。加强专业能力培训,通过业务培训学习,提高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使其在管理工作中能够按照业务流程灵活运用各种方法,科学有效地处理固定资产管理事前、事中、事后遇到的问题。(4)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监督体系。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监督体系能够有效促进基层行政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积极推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采购、分配、使用、处理的过程中全方位监管,包括固定资产的预算管理、使用分配、维护保障、处置报废的每个环节,加强管理工作运行,严格把关,层层落实,才能有效避免资产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纰漏。特别是对固定资产实际使用情况的监管,制定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盘查核查方法,定期对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进行盘查清理,做好登记造册,全面掌握固定资产整体情况,总揽全局,合理安排,有效避免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
四、结论
总之,固定资产管理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认识不清、管理不严、处理不当,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工作运行情况。但就当前形势而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经济发展,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了政府职能的发挥。本文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意义有了深刻认识,认真剖析当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意见建议,以期能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工作提供帮助,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进而促进服务型、节约型政府建设。
参考文献
1.徐春燕.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财会学习,2017(14).
篇8
【关键词】广电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问题;对策
广播电视行业是一个重装备、大投入、高消耗的行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维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促进固定资产的优化配置和有效使用,提高固定资产的运营效益,对于保障和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概述
1.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含义
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然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2.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特点
广播电视行业是一个重装备、大投入、高消耗的行业。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与行政单位和其他行业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比较具有如下明显的特点。
第一,固定资产总量大,在整个单位的资产中所占的比例高,一般占总资产的60%以上。以本单位2010年12月31日为例,固定资产总额为65718946.26元,在资产中所占的比例高达87.5%。
第二,固定资产投资成倍增长,广播电视已成为一个重装备、大投入、高消耗的行业。如本单位2011年固定资产投入就高达3005896.21元,而且只是一个县级台。
第三,设备更新换代快,高新技术含量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新技术日新月异,广播电视设备使用周期越来越短、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一般3年左右就更新换代一次。
第四,相关器材设备品种繁多,资产分散。如我局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登记的器材设备品种就有400多种,资产分布于局本部、2个高山转播台、29个乡镇场广播站及全县293个行政村广播室。
二、目前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财政部制定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从2006年颁布以来,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配套办法,使得我国各级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逐渐规范,管理效率显著提升,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重购置轻管理思想普遍存在,资产闲置浪费严重,资产使用上存在较多问题。验收制度形同虚设;固定资产卡片登记不全,资产使用状况不明;定期盘点不及时,有的甚至多年对资产都没有进行过盘点;人员调动不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不及时对固定资产进行维修保养;随意出租、出借固定资产,收入不入账或不公开。
2.资产处置不够规范
按规定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置应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履行报备或报批手续,但事实上仍有部分单位在处置时并未执行此项规定,存在随意转让、出让、出售、置换、调拨、对外捐赠、报废、报损等违规处置固定资产现象。
3.部门之间缺乏协调
单位内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与内部监督部门之间的工作缺乏沟通或者不及时沟通;单位外部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缺乏联动机制,各自为政,导致固定资产的管理出现诸多问题。
4.会计核算不规范
(1)会计核算不及时
无法及时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该入账不入账,应核销不核销,导致有关固定资产的账薄记录、卡片、实物及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均不一致。如个别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建造的房屋及构筑物已使用多年,相关支出仍挂在“在建工程”和往来账户中;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盘盈的固定资产,不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卡片登记和录入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长期游离于账外,极易造成资产流失。
(2)会计核算不准确
对于已经报废、损毁或者对外投资的固定资产,不进行账务处理,造成这些固定资产有账无实。对于外购的固定资产只按买入价入账,实际发生的运杂、保险、税收、安装调试等费用不计入固定资产原值;对于自建或改扩建的固定资产在峻工决算之前发生的固定资产借款利息及有关费用不计入固定资产原值,而记入当期事业支出,违反了借款利息资本化的规定;对于已经投入使用但是尚未办理峻工决算手续的固定资产,挂账在建工程科目不及时转为固定资产,有的甚至一拖数年,造成严重的账实不符。
(3)不按规定计提折旧与修购基金
为了保证广电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维修和购置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应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来提取修购基金。对于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较少的事业单位可以不提取修购基金,实行固定资产折旧的事业单位也不提取修购基金。而有的单位为了省事,不管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多少,根本不提取修购基金,对固定资产也不计提折旧。
5.监督工作收效甚微
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监督在很多单位形同虚设,政府审计监督多年才能进行一次,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人员较少难以覆责,政府监察部门很少将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纳入监察内容,社会监督又难以发挥作用,导致监督工作收效甚微。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路及对策
1.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固定资产的运营效益,是每个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因此,必须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首先,要提高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单位主要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从思想意识上充分认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于保障和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性,这是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所在。其次,要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其责任意识,这是实施固定资产有效管理的基础。再次,要通过单位内部的学习宣传,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责任感,从而保证每一位干部职工都能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并在日常工作中自觉遵守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资产处置
各级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可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配置、取得、保管、使用、维护与处置等制度,并在日常工作中自觉遵守固定资产管理各项制度,确保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置事项,应当由本单位资产使用部门提出意见,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鉴定,经单位集体讨论同意后,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分别予以批准处置、或报主管部门审批、或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财政部门及政府审批。涉及土地资产处置的,按国土资源部门的相关规定办理。处置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统一纳入单位预算。
3.加强沟通协调,完善联动机制
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在日常管理中,单位内部有关部门应当通力合作,相关人员要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及时有效沟通,共同参与。单位外部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应当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
4.规范会计核算及处理工作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于“固定资产”这一会计要素的变动较大,广电事业单位要切实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与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这是规范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要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要及时、准确进行帐务处理,切实减少因财务人员、资产管理人员业务不精、责任心不强而导致固定资产账簿记录、实物、卡片与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不相符现象的发生;要按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标准体系的新规定并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计提修购基金的事业单位不得计提折旧。
5.强化监督机制,完善奖罚制度
各级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必须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建立并切实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建立岗位分工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和工作要求,确保相互制约。政府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审计、政府监察等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审查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大查处力度,规范固定资产管理行为。
综上所述,要加强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就必须在深刻理解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含义、特点及目前在管理中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完善管理机制,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沟通协调,规范会计核算,强化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刘蓓蓓.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经济师,2009(1):79-80
[2]卢明霞.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及建议[J].经济师,2013(9):117-119
篇9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 高校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118-02
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自2014年1月1日实行以来,给高校财务核算带来了巨大变化:高校会计核算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将基建会计纳入高校财务“大账”,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无形资产进行摊销,专用基金核算内容调整,收入支出科目进行拆分,会计报表结构调整等。新会计制度增加了核算内容,目的是更科学的核算高校成本,更真实的反映高校资产现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新会计制度的创新与突破
1.新制度中全面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作为高等学校会计核算基础。
2.新制度中确定了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内容框架,即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及其他支出。
3.新制度创新性地引入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核算模式。通过“虚提”的账务处理方法,如实反映高校资产的账面价值。
4.新制度明确规定基本建设投资的相关业务要定期并入高等学校的会计“大账”反映,增强高等学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新制度为适应财政改革要求,在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非税收入、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更新,与旧制度相比,新增设了16个一级会计科目,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会计科目体系。
6.新制度统一要求“高等学校在编制年度财务报表时,应当将校内独立核算单位的会计信息纳入学校财务报表反映”,加强了高等学校会计信息完整性及可比性。
二、新会计制度在高校财务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折旧核算问题。在新制度下,高校开始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有利于高校加强自身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真实的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但是实际每月计提折旧金额时,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并没有与当期的教育成本、科研成本挂钩,因此高校成本核算体系还不完整。同时由于当前各高校固定资产折旧方式过于简单,没有区分固定资产的用途,也没有考虑到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导致期末固定资产实际价值偏差较大。
2.无形资产管理及核算问题。由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无形资产收益不明显,对无形资产的认识程度不够,管理观念淡薄,管理制度与机构不健全,核算与评估体系缺失,部分高校“无形资产”会计科目如同虚设。而“无形资产”有账的高校也是核算不完整,仅反映购入的无形资产,学校自行研发的,能计量的专利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等没有单独核算。另外一些高校使用无形资产对外投资不在账簿中反映,其所形成的收益放在下属企业中核算。
3.基建定期“并账”的问题。在新制度下,财政部出台的《衔接规定》只对高校基建“并账”提出了总体要求,由于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使得高校“并账”出现口径不一的现象。其中:将“预付工程款”计入“在建工程”不符合科目性质和经济内涵;将“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的余额直接合并,导致资产负债总额虚增;“基建芸睢苯嶙结余资金按归属于同级财政补助和非同级财政补助来区分,存在操作难度。
4.收入入账问题。由于高校学费、住宿费等非税收入在取得收入时计入“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上缴后没有相关债权债务反映,只是在财政回拨时才计入“事业收入”。如果当年不全额使用,那就最后只能按实际支出确定本年的“事业收入”,导致收入不能如实反映。而且学校每年8、9月份新生入学后,就知道学费、住宿费该收多少,但是这个数在财务账面上并没有反映,学生欠费在财务账面也没有反映,导致高校的债权债务数据不真实。
5.成本费用核算问题。用于各地高校内部的机构设置各有不同,各机构的职能也各不相同,尤其是高校的教务处、科研处、离退休管理处、学科建设处、研究生院(部)等具有教学管理、科研管理、离退休人员管理等职能,同时也是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经济业务具体列入哪类支出,都能说得过去。因此《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的“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就产生了不确定性,各高校间成本分析的可比性也就很难保证。
三、新会计制度应用建议
1.细化固定资产分类,加强固定资产折旧管理。由于高校固定资产种类、品目及数量较多,因此高校的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在日常管理中应根据高校成本核算的需要及固定资产的用途统一固定资产属性,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细化相关固定资产数据,明确各类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在固定资产六大类的基础上,将固定资产的用途分为:教学、科研、行政、后勤、其他五类,为下一步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做好准备。目前很多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和财务核算软件没有实现联网,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付款存在时间差和信息反馈不及时的情况,因此很难时间上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建议高校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与财务核算无缝连接。
2.加强无形资产管理,保护学校合法权益不受侵犯。高校应加大无形资产宣传力度,包括专利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商标权、商誉等,增加教师对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无形资产管理办法,明确无形资产投资、转让、收益分配制度,将无形资产的研发、使用、核算、处置等全部纳入无形资产管理流程,保护学校无形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严格划分职务和非职务成果,明确专利发明人或设计人、学校、协作或委托单位之间的产权关系,将教师利用学校职务发明专利和技术秘密入股、办公司、搞技术咨询列入学校管理范围,保护学校知识产权,加强科研技术保密管理,防止技术流失和泄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将所有无形资产纳入会计核算,明确无形资产的入账和摊销方法,制定无形资产交易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估办法,保护学校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提高高校科(下转第120页)(上接第118页)研成果转化率。
3.出台基建并账实施细则,加强基建并账业务培训。征求《衔接规定》出台后各高校基建并账中存在问题及建议,有针对性的出台基建并账实施细则,将制度中规定不明确的做法进行规范化。基建“并账”不仅要求会计人员要熟悉基建会计业务及基建项目管理,还要精通基建数据并入“大账”的处理程序和方法。因此为了提高基建并账业务的准确性,必须加强基建并账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4.完善权责发生制,及时确认收入。由于高校现在是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并存,因此建议增加往来科目用于核算高校学费、住宿费等非税收入的应收额和实收额。在应收账款下设二级科目“应收学费”“应收住宿费”等科目,在应付账款下设二级科目“应缴财政专户收入”等科目。在高校新生报到名单确定后,根据人数及收费标准确认本年应收费总额,并做相关凭证。
借:应收账款―应收学费
―应收住宿费
贷:应付账款―应缴财政专户收入
实际收到学费、住宿费时,相关凭证如下:
借:银行存款(或现金)
贷:应收账款―应收学费
―应收住宿费
同时,借:应付账款―应缴财政专户收入
贷:应缴财政专户
学生退学时,同时冲减“应收账款―应收学费”和“应付账款―应缴财政专户收入”,及时全面反映学校学生欠费情况,督促相关部门加强收入管理。
5.出台成本核算实施细则,明确费用分摊原则。
根据《高等学校财务支出》规定,高等学校成本核算实施细则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鉴于目前该实施细则尚未出台,建议统一认定高校内部各机构的属性,细化各机构经济业务的费用大类。如果出现共同承担费用的情况,确定费用的分摊原则。通过主管部门出台明确统一的成本费用分类规定,规范事务操作,保证成本M用核算合理合规,以满足各高校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需求。
四、结束语
新高校会计制度不但要求高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也对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高校不断加强资产管理软件、财务核算软件等条件建设,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教育,提升财务队伍业务水平,提高高校会计信息质量,为高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吴士英,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与核算中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导报,2015(13)
[2] 但成蓉,程萍.高校如何执行新会计制度中折旧的规定[J].时代金融,2015(08)
[3] 杨茜.高校基建并账规定存在的缺陷及对策[J].财会月刊,2014(19)
[4] 蒋彩萍.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实施难点及其解决思路[J].会计师,2015(01)
[5] 田建中,高惠凤,魏春波.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改革浅析――兼议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实施.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黑龙江大庆 163318)
篇10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 成因分析 改进建议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1.管理意识淡薄,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 资产管理重钱轻物, 重购置轻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严格的管理约束机制, 造成了国有资产管理的不规范。同时,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大部分是由国家财政拨款购置和无偿调入, 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拨款使用和资产的利用效率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导致部分资产闲置, 甚至浪费和流失。
2.资产财务核算不及时、不全面
资产账簿、卡片设立不一, 存在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现象普遍存在, 部分固定资产购置、处理办理报批手续并未及时入账。对部分借出款项, 防范风险意识不强, 催收机制不健全, 形成长期挂账。
3.资产配置不合理
由于缺乏合理的、有约束力的资产配置标准,以及资产购建资金来源的多样性,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的随意购置现象和重复购置现象十分普遍,导致资产配置不合理,各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的任务量与所占用的资产不协调,各单位之间的资产配备水平不均。
4.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由于资产配置不合理,重复购置严重,在使用过程中,又缺乏规范化管理,结果导致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资产闲置现象,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各类资产的使用效率不高,其中在固定资产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
5.资产流失严重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流失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所导致的资产流失;因流动资产管理不善引发的资产流失;无形资产方面的资产流失;资产处置不规范导致的资产流失;决策失误造成无效资产增加导致的资产隐性流失;账外资产方面的资产流失等。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管理体制不顺
一是管理机构设置不规范;二是管理职责不清、职能交叉;三是“条、块分割”造成管理脱节;四是观念认识上有偏差。
2.管理机制不健全
一是财政预算软约束,财产配备无标准,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性以及缺乏透明、规范、高效的政府采购制度和相应的监督机制,导致财产购置方面较为严重的浪费甚至腐败;二是由于缺乏严格的、规范的、先进的管理手段,导致资产使用效率普遍较低;三是由于缺乏规范的资产处置程序,导致处置过程的随意性与资产浪费及流失。
3.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是资产会计核算不规范,账簿设置不齐全,帐外资产数量大,管理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资产损失现象严重;二是国有资产监督不到位;三是“非转经”国有资产产权虚置,管理缺位;四是管理队伍不整齐,有逐渐萎缩之势;五是管理执法不严格,尽管国家《刑法》明确规定国有资产流失有罪,要给责任人刑事处罚的法律条文,但国有资产流失一直很严重,绝大多数责任人却很少受到应有的处罚。
三、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改进建议
1.提高认识,增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一是增强单位负责人的资产管理责任意识。单位负责人真正承担起资产管理的责任, 这是解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薄弱的关键所在。二是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会计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 是国有资产有效管理的基础。三是增强财物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会计法》规定:“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 并相互制约”。因此, 不论单位大小, 应明确分工, 确定岗位职责和权限, 记账人员与财物保管人员应予分离, 做到管账的不管物, 管物的不管账。这样, 才能使财物保管人员的责任和记账人员的责任落到实处, 形成完整的监控体系。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日常管理
一是健全资产购置登记制度, 实行源头控制。单位需要购置财产时, 要事先写出申请,做出预算, 依据上级的批准文件进行购置。对控购商品, 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单位无论通过何种途径,都应登记入账和填制实物卡片, 不得形成账外资产。二是完善报废、报损、出售等申报制度。国有资产需要报废、报损、出售时, 应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业务规程的规定。由使用单位负责填制资产报废、报损、出售申报表, 提供有关资料, 报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同意批准。申报单位凭批复文件调整或冲销有关科目。资产的出售、出让数量较多或价值较高的, 应通过拍卖、招投标等市场竞价的形式公开处置。资产处置收入需上缴财政专户或国库。三是建立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清查制度。为切实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对于各类固定资产, 每年年终前要全面清点一次。清点时, 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牵头负责, 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参加, 根据实存数和账面数编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 反映盘点清查结果, 对清查损益应履行相关的报批手续费后,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相应调整账面数额, 以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四是建立固定资产调拨制度。固定资产调拨分有偿调拨和无偿调拨两种, 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分工负责办理。无论哪种调拨, 都应办理固定资产转移手续。五是建立固定资产出借制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一般不得外借, 如有特殊情况, 借出固定资产, 要履行相关的报批手续。固定资产在借出和归还时, 应由借出和借用单位共同检验。工作人员调动应清退借用公物, 不得擅自带走或转让原使用的公物。六是贵重、可移动固定资产实行定期公示制度。对单位购买的摄像机、照相机、笔记本电脑等贵重、可移动固定资产列出具体的固定资产类别、品名, 指定专人登记, 登记的内容包括固定资产的名称、单价、金额、保管责任人等, 对登记的具体事项定期或至少一年公示一次。
- 上一篇:购买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 下一篇:财政税收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