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风险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9-11 17:54: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全面风险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 风险管理; 上市公司; 公司价值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8-0072-02

一、引言

企业风险管理是我国近年来较为热门的话题,尤其在现阶段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等诸多困难下,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显得尤为迫切。研究成果表明,风险管理可以通过降低盈利和股价的波动性、减少额外的资本支出、增加资本效率和发挥风险管理策略的协同效应等方式来增加公司价值[1]。作为中国企业的佼佼者,上市公司集中了我国的优势企业和优质资产,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风险贯穿于企业经营决策的全过程之中,如果上市公司风险大量积聚、显化及蔓延,不但会导致公司价值毁损,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甚至还会危害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尽管目前不少上市公司已经启动风险管理工作,然而,现有风险管理多是基于内控规范基础上的合规化的风险管理,还没有达到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风险管控。由此,本文针对2007―2013年上市公司披露的《风险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完善上市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从而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二、已披露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制度》概况

国务院国资委2006年开始在央企试点全面风险管理,2010年全面推行。自2007年以来,上市公司也开始关注和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制定了诸如《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办法)》《内部控制及全面风险管理办法》《风险评估管理制度(方法)》等规章制度(以下统一简称“风险管理制度”)。截至2013底,有74家上市公司自发对外披露了《风险管理制度》,其中有1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全面风险管理办法》,年份分布情况见表1。鉴于现阶段上市公司公布风险管理相关信息仍属于企业自发行为,目前披露风险管理制度的上市公司数量很少,但可喜的是呈逐年递增趋势,说明上市公司已从制度层面入手提高企业整体风险管理水平和效率。但从近四年披露的总家数占总样本的比例(87.8%),可以看出,我国当前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时间比较短,加上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企业只约占样本的25.6%,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整体上处于风险管理的初级阶段。

在风险管理制度制定权上,为体现公司风险管理的战略性、整合性和全局性,一般是由董事会来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并向股东大会负责。从样本可以发现,在披露了风险管理制度的74家上市公司中,有48家公司(占65%)是由董事会制定的,有15家公司(占20%)注明是由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制定的,说明董事会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是企业风险管理管理的决策领导机构。

鉴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样本中的6家金融企业将予以剔除。

三、已披露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制度》重点内容解析

(一)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体系

有效进行风险管理的前提是拥有一个职责清晰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体系[2]。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由主体内的一个有机的组织来实施并执行各自的职责,才能实现风险管理的目标。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体系主要是明确风险管理相关部门、岗位及其相应的职责。从68家样本公司中,发现有33家上市公司采用的“三层级”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各职能部门和业务为单位风险管理第一道防线;内部审计部门和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为风险管理第二道防线;董事会及股东大会为风险管理第三道防线。只有云煤能源一家公司设立“五层级”的风险管理体系:董事会为第一层级,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为第二层级,风险管理部门为第三层级,各职能部门为第四层级,各子、分公司为第五层级。风险管理体系设置的层级越多,职责划分越明确,越有利于风险管理工作的细化,但也可能会使得风险信息传递及风险处理的效率降低等等。

进一步分析发现,样本公司中有24家只说明公司各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责,忽略了风险管理决策机构和核心管理机构的职责,7家公司没有涉及风险管理各层级的职责,这显然不利于企业对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和风险绩效考核。

(二)风险管理流程

风险管理流程是确保风险管理制度行之有效的重要基础。从风险管理流程与方式来看,68家样本公司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大多数公司借鉴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中风险管理流程的五个环节: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有的公司设置了四个流程环节,是将风险管理策略纳入风险评估环节,如德赛电池、江南高纤、久立特材等;长春一东只设立了风险评估与应对两个流程。而出版传媒在其风险管理制度中介绍了筹资、采购等六项风险控制的重点,没有从整体上设立风险管理流程。整体来看,风险管理流程在形式上已初具雏形,但仔细研读每份风险制度后发现,很多公司对风险管理流程的内容是直接引用《指引》中相关指导,并没有根据公司自身特征对流程进一步强化和细化,在风险管理应对措施方面缺乏针对性,往往达不到事前控制的目标。

(三)危机与重大风险事件的应对

近年来,上市公司虽然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但重大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如投融资风险、生产安全风险等,给企业和股东带来巨大损失。重大风险的信息反馈、沟通机制有利于董事会有效及时地获取风险管理信息,从而提高企业风险预警能力。然而,在68家样本公司风险管理制度中,单独制定危机及重大突发风险事件应对处理程序的公司只有7家,通常由公司审计(法务或监察)部在接到公司其他部门或分、子公司的突发风险报告后,组织评价突发事件的影响,制定风险应对方案。重大风险应对措施都是常规性的管理改善,并没有很好地针对风险的特点,制定相应解决方案。

(四)风险管理辅助系统

风险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需要相关辅助系统的配备与支持,如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风险管理文化的形成、考核制度明确奖惩措施。很多公司风险管理文化还远远没有形成,大部分人员认为风险管理仅仅是形象工程,并没有将风险管理理念完全领会,最终导致诸多“低级风险”。没有考虑风险管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其他相关辅助系统的支持,这将不利于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发挥。

四、完善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战略层面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厘清风险管理部门职责定位

风险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企业决策层给予充分的重视,应当由最高层自上而下从战略上把控,从全局观看待和处理企业面临的风险问题。为避免风险管理流于形式,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设立风险管理专职机构,作为传递、沟通风险信息和及时指令的平台和窗口,实现公司层面对风险控制的常规化和实时性。其次,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由主体内的一个有机的组织来实施并执行各自的职责,才能实现风险管理的目标。但是,对于风险管理的组织构成层级及范围没有统一的标准,同时,各个企业大小不等、规模不一,风险管理组织也会有较大的区别,但明确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定位和工作要求是成功实施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为保证风险管理体系运行顺畅,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定位应与现有业务流程相融合。

(二)建立专项风险评估制度,动态监控重大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流程的制定尤其是应对措施需要结合公司自身情况,加强针对性,达到事前控制的目标。在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重大风险后,没有规定如何对重大风险预防、监控及动态管理。由此,企业要进一步健全风险评估机制,董事会负责督导企业进一步完善风险评估常态化机制,企业高风险业务以及重大海外投资并购等重要事项应建立专项风险评估制度,在提交决策机构审议的重要事项议案中必须附有充分揭示风险和应对措施的专项风险评估报告,风险管理职能部门要坚持对上述重要事项的风险评估进行程序性、合规性审核。另外,要逐步建立健全重大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实现对重大风险管理全过程的动态监控,确保重大风险可控。

(三)实施年度风险管理报告制度,加强价值与风险信息披露

虽然上市公司没有强制性实施《指引》,很大程度上只是“参照执行”,但要想进一步深入推动,可以鼓励开展风险管理的年度报告制度,将《指引》的相关要求细化到报告要求中去,推动和引导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另外,推动建立上市公司价值与风险管理信息披露制度,将价值管理和风险管理情况及时向社会公众披露,接受股东的监督和评价。

(四)注重风险管理辅助系统支持,培养全员风险管理意识

上市公司应当把风险管理工作建成一项长效机制,做到主动防范和预警风险,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这就需要不断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如风险信息化管理,重大风险公开、风险管理考核、风险管理奖惩制度,真正落实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由于风险管理涉及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各个业务模块、各个管理流程,属于全员管理,需要全体员工都参与进来,如此,就需要公司具备风险管理的文化,这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建设过程。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制药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制度

一、引言

制药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用药安全,也关系到人民健康。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监事会、董事会、经理等在内的全体员工为了实现企业基本目标而共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活动,内部控制主要是对企业组织机构的业务活动和经济活动的约束,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一般来说,企业内部控制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以及内部监督五个要素构成。

二、制药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都是关乎上市和发展的关键之处,科学的内部控制和明确的风险管理可以估量企业的发展前景。制药企业关系到人民健康和用药安全,必须做好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这也是制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可以促进制药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决策失误。其次,还能够帮助企业提高风险防范能力,降低企业的风险。最后,制药企业拥有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有助于维持企业生产运营秩序,提升管理水平。

三、加强制药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议与策略

首先,制药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制流于形式,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意识薄弱,虽然有的企业也有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只触及表面,无法深入,导致企业管理多处存在“空白点”,最终结果是制药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无法发挥实际效用,企业运营效率低、工作流程不科学。其次,制药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现有制度难以有效约束员工的行为。最后是制药企业缺乏专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人才,企业领导未能重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导致企业的相关人才出现断层问题,且已有的人才没有发挥的余地。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18项)》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颁发和执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立。制药企业虽然属于特殊行业,但是也必须遵循国家颁发的相关规定,足够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以期提高企业在本行业的竞争力度。

(一)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培养风险管理意识

制药企业要想确立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首先就必须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培养企业领导阶层的风险管理意识,建立起这一制度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充分认识到这一制度在企业运营和管理中的重要性。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因素主要有董事会、管理者素质、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等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先导。首先,制药企业要重视并充分发挥在企业内部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董事会的作用:决策经营制度和投资方案、监督指导经理层活动等。其次,制药企业需要建立现代化治理结构,并保障其岗位职能得以充分发挥。另外,培养制药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也是十分重要的,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反映在管理者日常管理之中,制药企业管理层需要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并将其贯穿至企业运营之中,引进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这样一来,企业员工才能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工作之中,这就是所谓的“上行下效”。培养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一方面要明确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通过职前、职中培训来强化推广;另一方面,制药企业可以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用以制定风险管理政策、风险评估等。

(二)完善企业的组织架构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是我国对企业组织架构的指导。制药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在该文件的指导下进行组织架构建设,一方面,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将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组织架构相结合,将风险管理纳入组织架构的同时,制定制药企业各个岗位的职责陈述书,明确岗位权责、工作流程,防治权利僭越和推脱责任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监督和反馈系统、业务执行系统、民主透明的管理议事规则。重视企业独立董事的作用,也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在董事会下设专业委员会。

(三)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制药企业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不仅要制定合理的控制目标(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法目标),还要进行风险事项识别,这样才能有效地应对和防范风险。最后还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执行应对方案。对制药企业来说,风险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设施设备的管理,保证药品生产安全必须从设施设备的设计、清洁、使用、维护、保养等各个环节入手,做好严格、全面的控制管理,规范操作流程。二是对药品生产过程的管理,药品生产过程要严格执行GMP规定,任何涉及药品的行为都要有记录。三是药品原料、辅料和包装材料的管理。药品质量管理是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无论是药品原料、辅料,还是包装材料都与药品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制药企业要对药品的原料、辅料供应向进行资格认定和质量评估,并根据药品属性严格要求运输条件。四是对人员的管理,制药企业需要从职前培训、职后培训入手,加强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确保员工行为不影响药品质量。

四、结束语

制药企业关乎药品安全和广大人民健康,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竞争日益激烈,制药企业要想在本行业中屹立不倒,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制度,这就需要从领导的意识形态着手,完善企业的组织构架和风险管理体系,如此一来,制药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方能得以完善、落实。

参考文献

[1]方小华,谈弋.浅析制药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制度[J].健康前沿,2015,22(12).

[2]畅婷.浅析制药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商,2015(29).

篇3

关键词:管控 风险 管理

引 言

营业厅是供电公司直接社会的重要窗口,是企业整体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的真实反映和缩影。随着客户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国家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供电营业窗口服务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进一步加强营业厅内部管理,预防投诉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引入了服务风险管理制度,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三方面防患于未然,并纳入营业标准化营运管理体系。

一、实施背景

电力营销不仅仅是简单的供、用电关系,也不再是为客户提供简单的供、用电服务。针对不同的客户群制定不同的策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也不仅仅是工作流程的缩减。对于投诉等类似事件事后的及时处理,倒不如防患于未然就显得尤为必要。

1、传统的事后处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处理模式相对呆板,没有风险预警制度,缺乏系统性和时效性,片面的风险指导方案可能导致企业陷入更大的风险空间。

2、营业服务风险管理是供电营业厅优质服务水平再升级的迫切需要

对营运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预警,构建全面服务风险防范体系,做到"事前防范、事后总结,风险转化、有效控制",促进了营业厅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服务风险管理的目标

以降低服务风险,提升服务质量为核心,逐年提升客户满意率。具体体现如下:

1、转变观念,防患于未然。

摒弃以往的事后处理模式,转变营销服务思路,制定最佳的营业服务策略,用动态和发展的眼光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实现营业服务零风险。

2、创新思维,助推品牌服务。

找准营销业务的切入点,把握矛盾的业务分歧点,消除营业服务的风险隐患。实现电力客户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最终实现双方的"帕罗托最优"。

3、多方合作,实现共赢新格局。

利用银企合作方式,在多方合作中遵循"少用时、少投入,高效率,高质量"的"两少两高"原则,达到资源最优配置。

三、服务风险管控体系具体做法

1、服务风险管理理论内容

由服务风险识别、服务风险评估、服务风险控制、服务风险应对四部分组成,通过对各种资料和风险事故分析找出潜在的风险及其损失规律。因风险具有可变性,风险识别是一项持续性和系统性的工作,并在工作中随时发现新的风险加以识别。

(1)服务风险识别方法

①差距分析法

差距分析法是通过一系列的差距分析,从而找到由于供电服务工作中各种各样的差距带来的风险;

②分解分析法

分解分析法是一种利用每日收工会、周例会等形式,让所有参加人员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提出风险论点。

③案例分析方法

案例分析方法是以图解表示的方法来调查损失发生前种种失误事件的情况,或对各种引起事故的原因进行分解分析,是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2)服务风险评估方法

①服务风险分析

服务风险分析的过程需要对服务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频度)进行统计分析。

②服务风险评价

服务风险评价是指是在服务风险识别、服务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服务风险指数=可能性×严重度)。

(3)服务风险控制

为确保服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应对落实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切实有效的将预防措施应纳入营业厅相关的管理制度。

(4)服务风险应对

对于高度风险和危机风险应认真对待,向上级领导汇报并组织分析并制定预防措施。

2、营业服务风险管理策略

在运营过程中对服务风险点及时分析之地哦那个措施,使得服务风险管控系统化、制度化、常态化模式转变。

(1)创新服务,拓宽渠道。

渠道一:增设自助售电终端网点。

渠道二:中信电业联名卡。与中信银行联手合作实现24小时自助购电,。

渠道三:银企合作网上缴费。积极开展网上缴纳电费,支付宝缴费等缴费

渠道四:手机平台缴纳电费。均可根据公司发送的短信查询、缴费提示,自助实现手机平台轻松缴费。

(2)创新思维,实施"四个服务"

服务一:业务咨询卡。免费发放给客户,避免客户因对所办理的业务不清,证件不全,重复办理的现象发生。

服务二:连心服务袋。为高压客户提供《业扩报装服务意见卡》、《高压业务用电指南》,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

服务三:定期社区宣传活动。

四、建立长效的营业服务风险运行机制

1、建立营业风险管理制度

根据集约化管理的背景下,在营业风险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提炼总结出营业厅创新管理,并将其制度化。

2、建立电费风险管理制度

制定了现金交接制度、支票管理制度、电费备用金管理制度等,确保电费安全及时到账,营业差错为"0"。

3、建立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从细节入手,为客户提供安全舒适的办电环境并让客户感受到亲情化的服务。

五、实施服务风险管理成效

1、降低服务风险,提升优质服务

服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对风险点进行评估、分析、控制,有效减少了恶性事件的发生,降低了服务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了供电服务质量。

2、提高公司营业服务整体运营水平

服务风险管控机制改善了服务环境和服务能力,塑造企业全新形象,实现了窗口服务形象、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三个提升"。

参考文献:

① 寇日明 《风险管理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0年

② 刘茂 《事故风险分析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年

篇4

[关键词]城发企业;风险管理;应对措施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4346

1背景分析

城发企业作为国家为了开展相关城建工作而主导建立的企业,其主要工作目的是代表政府完成相关城建工作并达到直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效果,城发企业在推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实现人民的幸福和谐生活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城发企业与一般企业存在较大的不同,因此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工作不如一般企业开展得全面有效,而城发企业通常忽略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没有合理开展相关风险管控工作,缺乏对工作中风险的应对能力。城发企业能否科学有效地发展与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联系,企业也需要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工作并降低风险来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能力和竞争能力,实现更高效而长远的发展。

2城发企业风险管理现状

21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城发企业的工作重点一般是在相关建设任务上,所以对于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工作通常不重视,特别是在风险管理制度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现在城发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的内容存在较大的模糊性,特别是其中的风险管理措施描述都只是参考其他企业或者单位的管理措施,与城发企业自身的城建工作联系程度较低。同时风险管理对各个风险的类型划分不够明确,在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没有应对能力,对于风险管理工作的责任无法准确划分并落实在相应的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上,影响了风险管理工作的效果。

22风险管控工作实施不足

城发企业由于自身的工作特点所以导致了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较为复杂,而城发企业面临的工作风险大多数都是与财务工作有关。现阶段的城发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认知还停留在较为简单的阶段,企业内部缺乏对风险管理直接负责的部门,导致相关工作无法有效进行。企业的资产管理和资金使用等财务工作不够清晰透明,各个部门之间的风险管理工作没有整合为一个整体,所以具体的管理责权不够明确,整体管理呈现出较为混乱的局面。由于企业对于资产管理和资金使用等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无法保障,所以容易导致企业的工作决策产生巨大的失误而对企业的运营产生不利影响,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没有及时处理而让企业损失惨重。

23管理人员风险管理能力不足

城发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工作时,需要在财务人员的配合下才能够正常实施,风险管理工作也需要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风险管理知识和能力来保证相关工作的有效进行。现在城发企业的风险管理没有合理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通常都是由一般的财务人员进行,而这部分工作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风险知识学习和相关能力的培养,不能结合企业现处的发展环境和具体的财务工作分析企业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工作,所以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实际而有效的管控工作。

24监督预警机制不健全

必要的监督控制工作是保证城发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能够正常开展的重要方法,而风险管理工作同样需要监督工作来保证实施效果。城发企业的监督工作主要是应用在一般财务工作当中,特别是对城建项目的投资、企业的资产管理等具体的工作进行监督,但是从监督制度到具体的监督工作实施都没有在风险管理方面有具体的描述和应用,根本原因是企业没有通过监督工作并结合企业的发展形势来发现企业面临的具体风险,这也是导致城发企业普遍缺乏风险预警机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城发企业在预防和控制风险方面还存在较明显的不足,只是单一地通过财务部门来进行风险管理工作,而没有调动整个企业共同完成相应的预防和管理工作。

3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应对措施

31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随着城发企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企业的管理要求不断提高,同时复杂的工作任务也让城发企业的日常经营增加了很多工作风险。城发企业要想进行持久的良性发展,首先,需要通过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来保证相关风险防控工作的进行。城发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工作时需要根据企业实际的城建工作来进行,将企业的工作风险划分为信用风险、损失风险以及管理风险等具体的风险类型,并根据具体的风险类型制定具体的管控措施。其次,企业需要保证风险管理机制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由于工作中的风险会随着国家的发展政策和具w的工作环境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企业需要根据企业所在的具体环境和相应的发展特点来进行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工作,并在风险管理制度中完善对制度的实施和监督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内容做出相应界定,使风险管理工作能够更规范和快速地进行。

篇5

(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摘 要:在全球化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中小石化企业处于动荡多变的环境之中,这种外界环境的变化,如竞争者的变动、政府更替、汇率的波动、新技术的出现等现象,都有可能导致一个中小石化企业遭受损甚至破产。对于我国中小石化企业而言,风险管理不仅仅是监管部门和独立审计行业的外在要求,更应该体现为企业自身的需求。本文站在我国中小石化企业风险管理的角度,指出其所面临的风险管理问题,并提出建立中小石化企业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中小石化企业风险管理;经营风险;控制机制;监督机制

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8-0167-02

收稿日期:2015-02-10

作者简介:王迪(1972-),女,辽宁东沟人,会计学硕士。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徐畅(1992-),女,黑龙江双城人,本科。研究方向:会计学。

我国中小石化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经验。但由于中小石化企业先天的规模限制和管理理念的束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背景下,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还很弱,对风险的认知和管理也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市场化不断变化,中小石化企业的形态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不仅有特大型、超大型的石化企业不断涌现,中小石化企业数量剧增的趋势也正逐渐成为一种常态。不可否认,大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然而众多中小石化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加强中小石化企业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风险管理机构已经成为中小石化企业中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设立专门风险管理人员、风险管理顾问等,专门负责中小石化企业各种风险的识别、测定和处理等方面的工作,该部门与企业的计划、财务、审计等部门一样,共同为实现中小石化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努力。总之,科学的风险管理对中小石化企业有如下意义:(1)有利于中小石化企业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损耗,促使中小石化企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安全稳定的中小石化企业环境,保障中小石化企业目标的实现。(2)通过系统的处置和控制风险,保障中小石化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使中小石化企业的决策科学化和合理化,减少决策的风险性,有助于提高中小石化企业经营效益。(3)为中小石化企业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工作环境,积极地投入到生产工作中去。

二、中小石化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 中小石化企业忽视对未来风险的预测

在对风险管理的认知过程中,既存在过去计划体制下的完全漠视风险,又有目前强化风险管理和问责制度下过度规避风险,由于这两种倾向并存,使得管理层不能正确地对待风险,疏忽了对风险预测,其中包括中小石化企业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风险预警机制和人员的培训等。中小石化企业预警管理的重点应在发生前预防,而非发生后处理。由此可见,缺少风险预警机制的中小石化企业在经营中只会举步维艰。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从20 世纪80 年代才开始发展,其主要的经营方式有家族式和作坊式的特征,缺少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支持。此外,更多的中小石化企业主只顾眼前利益,忽视决策对企业未来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往往对项目风险不能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从而导致企业蒙受巨大损失,甚至倒闭。实际上,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风险对中小石化企业是灾难还是机会,不在于风险本身,而在于中小石化企业对其了解的程度和掌控能力,在成本与报酬之间进行合理的平衡。就中小石化企业内部原因来说,由于管理者素质低下,中小石化企业基础管理薄弱;内部管理效率不高,加大了风险管理的预算成本,最终影响了中小石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中小石化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实施风险管理是中小石化企业管理当局的责任,而风险管理制度则是风险管理的基石,管理层应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目前关于风险管理制度的内容主要是以财务风险管理为主,缺乏对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制度的完善;在操作过程中,某些制度过于原则化,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执行。另外,员工的素质及其风险意识也是一个制约因素。中小石化企业本身的风险管理制度与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为准则以及相关惯例等外部规则的结合出现问题,使得内部的管理制度在实际应用中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不能确保各项业务操作与管理制度符合规则;另一方面缺乏对现行管理制度的清理、修改、补充和废止,不能及时发现并弥补制度和执行上的缺陷。

3. 中小石化企业缺少必要的问责制

中小石化企业在经历了风险冲击之后,由于缺少内部责任追究制度,不能通过各种形式的责任约束,限制和规范内部人员的行为,弱化和模糊责任,恶化中小石化企业管理;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完善全员风险意识,缺乏考核制度,使得中小石化企业员工应对风险的能力滞后于中小石化企业风险管理的标准;没有相应的奖罚标准,会使员工缺乏责任感和事业心,正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去完善必要的问责制、考核制及其相应的奖惩制,以至于事态严重,中小石化企业无法良性运转。

三、完善中小石化企业风险管理的策略

1. 加强中小石化企业职能建设

增加机构设置,组建管理小组。管理小组应熟知中小石化企业和本行业内外部环境,组内成员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具有风险识别的能力,反应灵敏,严谨细致。鉴于以往的经验,应增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加企业风险管理师的培训和认证的机会,通过专业而系统的学习提高管理层的素质,树立正确的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只有企业高层管理者有了系统的风险管理理念,才能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做出详细的策略和规划,为企业有序地开展具体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条件。

2. 完善中小石化企业风险管理的控制机制

加强组织建设,不断健全中小石化企业内部管理组织体系。

对中小石化企业审计工作实行“董事会领导、董事长分管、监事长协管”的领导体制,并由审计稽核部主任担任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主任,负责日常事务。设立事后监督中心,进一步强化事后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中,首家实行特别稽查员制度,有效缓解审计稽核覆盖面不广和审计稽核频率不够的问题,保证各项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实施内部组织架构改革,改制之初,吴江农商行从扁平化管理角度出发,对总行机关部室设置、支行及基层营业网点的布局作了合理调整,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强化风险管理,进一步强化了中小石化企业董事会风险管理战略职能。充分发挥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召开专门委员会和实行日常的监督、指导,建立起同自身风险防范和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发展战略。设立独立而有权威的合规风险管理部,实现对全行各机构风险的有机统一管理。

3. 增加中小石化企业风险管理的监督机制,减少风险需要充分保持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中小石化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能否具备相应的权威性,最为重要的条件就是是否能够达成独立的内部审计。然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模式制约的,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独立性设置,就说明内部审计符合独立性条件,同时还是审计人员能否保证公正审计的前提条件。所以,企业要明确内部审计工作不会受到个人的制约以及任何部门的制约,需要将审计委员会下设到中小石化企业的董事会中,按照企业的不同风险和不同规模,相应的创设审计部门,对中小石化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可以进行直接领导,保障内部审计可以拥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将风险导向的审计制度在企业内部实行。在公司的内部,企业内部审计是较为独立以及客观的监督、咨询活动,创建内部审计制度的具体原因就是避免错误和舞弊的生成,继而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总体运作成效,加强企业的价值。内部审计制度若是风险导向型的,需要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式进行应对,便于对不同业务循环和部门进行测试,是以风险应对、风险评价以及风险识别为条件的审计活动,对于风险的导向性较为关注。相对风险导向所涉及到的内部审计模式,中小石化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具体要担任风险减少者或者保险( 放心保) 人的身份,需要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环节以及每一方面中积极地参加,尤其是在风险应对、风险评估以及风险识别等重要的环节中,要合理地应用自身的优点,有效地提升中小石化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力求将较客观的建议和管理措施提供给企业管理者,第一时间消除中小石化企业生产经营当中的风险点,将风险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参考文献:

[1] 刘宇. 风险管理[M].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96.

[2] 孟文化. 构建合规风险管理制度规范机制[J]. 经济师,2012,(8).

篇6

一、浅析银行信贷风险

所谓银行信贷风险是指银行债务人由于无力清偿银行债务而出现的风险,是银行信贷资产经营上的一种主要风险。表面看来,银行出现信贷风险好像大部分的责任在于债务人,没错,但是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不高也是银行信贷高风险的一大原因。如果银行能够充分的利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有可能成为导致贷款损失的因素进行准确、合理的整理、分析和控制,那么银行的信贷质量将会大大提高,同时贷款的风险和损失也会降低并且提高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及其损失补偿的能力。

其实,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手段,而是一种深入银行行业骨髓的理论思想和风险意识,只有把这种思想和意识在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才能把信贷风险管理纳入到银行管理项目中,才能自觉地提高有关管理技术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从而把信贷风险管理落到实处,真正的发挥信贷风险管理的作用,否则的话,信贷风险管理也只能流于表面,不能为控制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做出贡献。

二、当前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信贷投放领域集中,信贷结构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经济建设中产业结构相对不合理,使得经济发展不平衡,从而导致了银行信贷投放领域比较集中,加大了银行信贷风险。如近几年,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而且它回报率快且高,使得许多银行把大部分的信贷都投放在房地产领域中以获得更多的贷款利息,其实银行的这种做法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只有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更高的利息才能获得更多的贷款,但是从经济发展的全局来看,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信贷行为,因为它极有可能发生“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问题,使银行信贷成为房地产领域这条线上的一只蚂蚱,一旦房地产行业发展不景气或是遇到了其他的问题,那么与之密切相关的银行信贷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和大量坏账的问题,极易使银行信贷体系崩溃。再一个,在信贷业务中,目前我国许多银行的前台操作和后台管理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导致风险管理和风险决策要受到上级领导和营销指标的双重干扰。在兼顾风险管理和营销业绩的同时,各级银行行长往往会重视营销指标而忽视信贷风险的管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质量。同时很多银行在经济上升和繁荣时期会放宽贷款的条件,如此一来企业很容易就可以获得贷款,同样的他们的资产也会有很大的价值,从而企业会加大对固定资产的投资,银行利润也会从中相应增加;相反的当经济发展速度相对减缓时,企业会很难获得贷款,随之资产价值也会不断下降,作为抵押品的资产会不同程度的贬值,从而导致银行利润相对降低、风险抵偿能力相对减弱。这种放贷模式会使银行存在很大的潜在风险,这些风险会在经济低迷时集中爆发,对银行的经营和整个经济的运行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使之崩溃。

2.风险管理制度有待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就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没有跟得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从而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体现在银行信贷业就是其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不完善,首先使很多的信贷人专门寻找其工作程序和有关文件中的漏洞,从而钻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空子;很多银行在制定风险管理制度的时候,并没有根据当前我国的国家情况以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使得管理制度没有很强的可行性,只是成为了一种象征意义的存在。其次目前我国的信贷业务具有很长的政策链条,操作环节复杂、繁多,管理结构呈现出多层次的状况,导致风险管理模式僵化且不合理,例如并没有把信贷风险管理项目列入且落实到银行的日常管理活动中,贷款的操作流程以及前、中、后三个环节没有得到有效地梳理和衔接,而且贷款后的管理制度不科学,使得信贷人逾期还款的现象司空见惯,最重要的是很多银行大多都只重视贷款前对资产规模的调查,很少有人去注重贷款后的监控工作以及信贷质量。不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让工作人员很难去识别银行营销项目和风险管理项目,这也就导致工作人员不能及时有效地对信贷风险进行防范和处理,也不能合理测量和全面把握信贷风险状况。同时不完善的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银行对信贷政策的及时调整。经济繁荣时不需细表,对信贷政策一年一检就可以了。但是在经济低迷时它的形势和信贷风险是千变万化的,如果银行对信贷政策没有足够的灵敏度并对其进行及时调整,那么银行未来的生存和经营发展将会遭受很大的威胁和影响。

3.管理人员能力欠缺,管理手段较落后

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影响风险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银行大多使用AAA、AA、A、BBB四个等级来对信贷客户进行信誉等级评价,并没有根据具体的情况对评价方法进行细致的划分,使得因评级方法太过宽泛而不能准确的估算信贷客户的违约概率。同时,国内的贷款评估机制不健全,导致很多抵押贷款的物品都被严重高估了其价值,而且许多的信贷人在得知抵押物品贬值后都拒绝清偿贷款,这种情况在无形中导致了银行资产的外流。再一个,很多银行中的信贷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不够过硬,而且他们也不了解和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很好的沟通交际能力,以上种种都导致风险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有效地防范和处理信贷风险,降低了银行信贷服务质量。同时多年来的经济上升使银行的很多工作人员只注重放贷、也只知道如何放贷,而不知道退出信贷,其中包括如何退、什么时间退、退额多少等等。因此当经济下行低迷时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风险形成、累积,最终爆发而无计可施。并且由于长期形成的传统押品文化,使很多银行的工作人员对押品过度的信任和依赖,导致他们忽视了对贷款企业经营情况的监管和掌控,以至于他们错误地判断银行信贷风险,无形中为银行带来了经济损失。

三、提高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措施

1.优化信贷组织结构

加大对信贷风险管理重要性的宣传教育,使银行管理层在思想认识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从而起到领导带头的作用,联系本银行的实际情况,优化银行信贷业务结构,从而避免“篮子毁了,所有鸡蛋也毁了”问题的发生。其次,可以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让信贷工作者不再都青睐于某一行业的信贷业务,从而为优化信贷组织结构做出贡献。同时做好贯彻落实工作,把信贷风险管理的职责明确到每一个部门、每一岗位、每一位工作人员身上,做到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以提高信贷管理工作效率,同时注意并重视把贷款和审计分离开来,以保证审计不受太多因素的干扰,从而提高审计的公正性以使其真正的发挥作用。如果银行规模比较大,最好设立专门的信贷风险管理部门,使银行信贷风险更好地被评估、防范和处理,以更好地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

2.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可以通过贷前调查、贷中审查以及贷后检查三个方面来开展完善工作。首先,根据我国国情和银行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包括信贷操作手册、管理人员的行为规则以及纪律守则,使工作人员在开展信贷工作时有据可依,从而达到规范信贷工作程序的目的。根据客户以往的失信情况以及工作经验,建立健全客户失信的惩罚机制以及追究机制,使客户具有失信危机意识,从而促使其提高信誉水平。在贷前,对传统工作方式方法进行创新,及时有效地调查、收集信贷人的信誉状况及其资产经营情况,并表明和确认信贷的各种事由,从而决定是否对其发放贷款。其次,在发放信贷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有关的制度和工作流程来开展信贷工作,落实审贷分离,把申带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以防止信贷风险发生后的追还。同时重视信贷风险的检查和监督,把前台的业务经营和后台的业务符合作为风险防范的第一、第二线,把具有独立性的审计部门的审计职能作为第三道防线,从而有效避免操作程序不当和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总之在发放信贷时,一定要有合理、严格的模式和严肃、认真的态度。最后,在信贷发放后,对信贷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踪和调查,包括其资产经营情况、账户往来变动以及关键人物调动等问题,从而使信贷人的具体情况处于全程的监督和控制之下,以便检查其是否有无法按期清偿贷款以及违约征兆等情况,好以此为依据做好准备工作,尽可能的把信贷风险和其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完善信贷信息管理体系和构建风险度量模型,以提高信贷损失率的准确度和贷款定价的合理性,同时建立贷款损失、赔付率以及预期违约概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分析、判断非预期损失,从而做到及时发现并及时防范信贷风险。

3.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创新管理方式方法

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以及银行的实际情况引入并逐渐完善十级风险评级系统,把信贷人的信誉情况进行细致的划分,从而准确的估算出客户的违约概率。同时银行的发展计划招募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或定期对在岗的工作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使他们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从而让他们能及时、准确、有效地识别、发现、防范和处理信贷风险。在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养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学习和了解信贷方面的法律法规并提高其沟通交际能力,以便更好地为信贷客户服务。

篇7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

护理风险事件是指在医院接受护理的患者由于一些不确定的因素直接或者间接受到的可能存在的不安全性较高的伤害[1]。而护理风险管理则是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价以及处理,有系统有组织的尽最大可能的消除或者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从而减少风险对医院和患者造成的伤害和经济损失,以最低成本实现最高安全保障的这样一种解决急诊科护理风险事件的方法。我院就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这个课题展开研究分析,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地级市里卫生院,我院在2012年头颈肿瘤外科收治患者90例,年龄为2~84岁,平均为(41±2.90)岁。2013年头颈肿瘤外科收治患者100例,年龄为3~86岁,平均为(42±3.45)岁。这些患者多合并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以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居多。

1.2方法 2012年科室采用的是传统常规化的护理管理,2013年科室在历年的护理管理之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头颈肿瘤外科常见的护理风险[2]:①患者的病情复杂,变化快,并且并发其他的身体疾病,导致在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伤口感染、呼吸困难等症状,一旦护理人员没有认真的监测,就会出现危险;②护理人员每日的工作量大,加上患者的依从性较差,就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护理质量,降低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③年龄较小或者从事护理工作年限不长的护士经验不够丰富,面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突况时不能够有效的进行判断和评估,缺乏经验,和年长的护理人员间有差距;④护理人员和患者间容易引发纠纷,护理人员一方面要尽最大能力的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一方面也要保护自己。

管理制度:①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护士长要根据头颈肿瘤外科工作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护士必须将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问题以及护理的目的全面的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这样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医患纠纷;②加强护士护理风险意识,开展1次/w交流总结会议,护士可以在会上分享自己的心得以及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供其他人借鉴以及参考。医院要对科室工作的流程进行规范和完善,指导护士掌握一定的医疗事故处理的法律法规;③医院要明确护理风险制度管理职责,落实岗位,护士长作为护理风险管理的负责人,要认真履行管理职责,收集各种相关的信息,找出安全隐患,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④拟定头颈肿瘤外科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对应的护理风险预案,例如患者跌倒、大出血、窒息、地震等。制定输血安全、抗菌素使用、植入材料安全管理、安全告知等制度;⑤加强护士专科业务能力,每月安排专人对护士进行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知识以及操作水平的考核,考核时要观察护士在操作时是否熟练,安排老护士带好新护士,在熟练掌握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还需要有预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的素质,能够独立快速的处理患者出现的紧急的异常情况;⑥护理人员在面对患者时,要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及时的和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诉求,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1.3观察指标 观察2012年和2013年我院头颈肿瘤外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投诉事件以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的基本的数据都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的资料运用(x±s)表示;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值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

2 结果

2012年头颈肿瘤外科收治的90例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0%,护理风险事件为8例,护理投诉为5例;2013年头颈肿瘤外科收治的100例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护理风险事件为1例,护理投诉为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头颈肿瘤外科是医院机构中一类较重要的科室,我们需要完善并且落实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护患告知制度、护理差错报告制度,并且在实际的护理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急诊护理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的培训,合理的安排人力资源,加强和患者之间的沟通,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质量,强化风险意识。

护理工作在整个医疗机构流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护理工作的特点在于流动性强、技术性强、专业性强,而且具有动态性、连续性、直接性以及具体性。护理工作的正确实施有赖于护理人员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以及护理工作的能力[3]。

我院就对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在2013年1月起将护理风险管理运用到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研究结果显示2013年科室患者的满意度、护理投诉以及护理风险事件情况显著优于2012年,由此可见,在头颈肿瘤外科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可以主动的识别并且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以及潜在的风险和问题,观察并且找出各个护理流程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对发生问题的原因进行综合评估,不断的完善以及优化各项工作的流程。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的优点在于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自觉遵守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医患关系能够进行更好的融合,患者的满意度也相对应的提高,有效的降低了护理工作中出现风险的可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文娴,崔妙玲.在护理工作中影响患者安全的六大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6):560-562.

篇8

一、金融风险管理的认识

金融风险是指在金融市场中,对于未来的收益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可能造成财务损失的风险。金融风险管理是各类经济主体在运营和筹集资金的过程中,通过了解各类金融风险,用最低的金融成本来实现金融的最大安全保障,从而实现最大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办法。金融风险管理主要是要通过金融风险的控制和处理,减少损失,实现资金的筹集和运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我国金融风险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风险管理体系尚不完善

管理体系的健康运行,离不开一个健全完善的金融体系,我国的经济发展虽然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但相对健全的金融组织结构和风险防范机制还有一段较远的距离,很多金融机构都还没有建立起风险管理部门,内部管理机制较差。随着不良贷款的增加,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的缺陷将严重阻碍风险管理的整体运行,同时也给金融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障碍。

2.缺乏对金融风险的范范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金融市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和挑战。在环境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的很多金融机构对于风险防范和法律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机构甚至都没能很好的了解金融风险的概念。很多机构为了扩大资金规模,没有经过仔细的调查研究就开始盲目的开展各种筹资理财活动,让很多的不良贷款行为有机可乘,增大了金融风险。而许多的投资者们往往只关注最后的经济回报。忽略了整个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由于我国的许多制度还有待完善,使得金融风险的管理制度和监管力度需要再进一度加强,所以,很多人对于金融管理的法律意识也比较淡薄。

3.国内金融资源匮乏

金融资源是金融风险管理的基础与保障,然而,国内的金融资源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影响了金融风险的正常管理。金融资源的匮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用制度的供给不足。对于存款的企业,到期必须还本付息,对于贷款的企业却存在着到期无法还款的风险,这种存贷款不均衡的现象将导致银行不良债权增加,增加其金融风险;第二,产权制度供给不足。金融产权制度的缺陷导致银行和企业的关系混乱,一旦企业运营不良,就会大量的占用着银行的信贷资金,不良贷款增加,金融风险也随之增加;第三,货币制度的供给不足。不均衡的利率制度和过低的利息支出对资金的使用者很难造成一定的压力,使得银行的呆账不断增加;第四,金融制度的供给不足。金融制度的不完善导致金融市场要么没有竞争,要么过度竞争两种不良的竞争局面给投机资金造成生存和活动的余地。第五,金融监管制度供给不足。传统的监管制度已经难以适应金融日趋信息化和电子化的现状,内部监管制度的完善是金融管理的重点。一旦监管制度存在问题,就会迅速造成连环反映,使经济受到一定的威胁。

4.市场信息不透明

金融产品是信息咨询的结合体,金融市场信息的能够帮助投资者对于企业的经营状况有一个全面仔细的评估,还可以积极的促进金融市场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然而,我国的金融市场信息目前还不是非常透明,造成公司的财务信息严重失真,可能会给投资带来一定的风险,造成一定的损失。信息的不透明,还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向被门内部控制,引发金融市场的混乱,如此种种,都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5.风险管理技术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求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导致了很多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但是,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管理技术一直比较落后。风险测量工具的落后、资金损失率较高、抗风险能力弱、缺少必要的量化工具等等是制约风险管理制度创新的主要因素。另外,还缺少成熟的风险测量工具,使得风险管理制度失去实施的基础。

三、加强我国风险管理的对策

1.完善风险管理体制

建立和完善金融管理体制是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完善风险管理体制可以更好的避免外界金融机构的影响,内部风险管理体制也将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可以有效的增加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要适当的加强相关人员法律知识的学习,加强其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建立科学严密的金融管理体系,完善结构设置,进行有效的内部管理;建立相关的责任制度,明确规定相关人员的责权范围,强化责任和风险的意识。促进工作人员的工作激情;加强相关人员的素质,时期具有发现风险的能力,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风险的发生。

2.提高风险的管理意识

提高风险的管理意识主要是从金融机构和企业单位或者居民个人两方面着手。加强金融机构的防范意识,就是要练就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经营管理和从业人员队伍。积极开展金融法规的宣传和学习活动,加强风险管理的防范意识,不断提高金融市场内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另外,金融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其他部门的密切配合,因此要把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和金融机构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分析其行为导致利益的变化,要不断自觉的提高自己的风险管理意识。

3.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制度的创新

制度创新是金融创新中较为经济的创新,它不仅可以影响其他创新的收益。还可以充分发挥先进制度的激励功能,从而有效的促进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风险管理制度的创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管理体制的创新。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创建全面风险管理制度;第二,监管制度的创新。监管机构应由“静态”合规性监管向“动态”审慎性监管转变,监管制度的重点在于审查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第三,交易工具制度的创新。虽然我国目前的建议手段和建议风险较为单一,但也应该及时的建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为交易工具的推广打下基础,从而有效的规避金融风险。

4.加强国际合作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是金融市场发展趋势。要不断的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的联系,对于国际资本的流向进行严格监管,降低金融风险的发生,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同时,还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四、结语

篇9

【关键词】急诊;风险管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1-068-02

急诊科遇到的患者多年龄不一、病情复杂且变数多,还经常会碰到生命垂危者,还有很多遭受意外伤害事故而紧急送来的病患。在护理急诊患者的过程中,由于急诊患者的病情变化快且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而医疗护理这个行为又是具有高风险性的高科技行为的组合活动,如果不能及时预防和处理,很容易就会使医患矛盾发生升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降低纠纷和矛盾发生的频率,很多医院开始在急诊护理中实行风险管理,下面就急诊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证实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中具有积极作用。[1]

1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在确定风险存在的前提下如何把风险降到最低的一个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对于风险的测量,评估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在医院进行护理工作时对于患者、医护人员、医护技术等风险因素的管理。

2急诊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2.1相关人员的意识不够: 医护人员在进行急诊护理中缺乏风险意识和保护自我的意识,没有做到在护理的过程中就预测风险产生的可能性,从而尽量降低风险。急诊病患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又对急诊护理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这个要求还会越来越高,但相反的护理人员一定会有新老更换,所以护理的水平和技术也参差不齐,缺乏经验的年轻护理人员容易忽略与患者的沟通,缺少主动关心患者的意识;同时又缺乏熟练的急救护理技术,意识不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这些都是在急诊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容易导致风险发生。

2.2制度的不完善: 制度的缺乏和不完善导致没有制度可以遵循,没有标准也就没有强制性,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2.3急救物品和设施的不完备: 急诊科有许多急救设施,因为急诊科经常要接待需要抢救的重症患者,所以一旦这些设备没有及时维修或者出现了问题,抢救就不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延误治疗时机,导致急诊事故的出现,最终引发病患和院方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以急救设施的不及时维修和急救药品的不及时补充都会成为风险因素。[2]

2.4文字书写的不规范: 在急诊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可能由于病患情况的危急而紧张,身体的疲惫加上思想上对于文字规范书写意识的淡薄,经常出现字迹潦草,记录与实际情况相悖,记录片段缺失等问题,如果发生了医疗纠纷,这些都会成为责任划分中的重要依据,护理记录是很严肃的,不该如此随意。

3降低风险的管理对策

3.1实施灵活的排班方式: 在进行急诊排班时,不能机械化,要灵活。比如分配两批人员,一批在医院正常上班,一批随时待命,因为急诊的不确定性太多,一旦急诊病患过多,医护人员不足,待命的这批人员就可以及时弥补这个问题,尤其是遇到重大灾害时,可以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2培养相关人员的风险意识: 培养相关人员的风险意识,让护理人员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到在护理相关的法律中的权力和义务,依法进行护理工作。督促护理人员遵守急诊中的各项工作流程,增强责任感,明确岗位的义务和责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工作。护理人员定期进行讨论,检讨缺失,并且制定改正的措施和计划,杜绝由于个人的疏忽导致的医疗事故和纠纷。

3.3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 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对其护理知识、护理技能进行培训。定期安排技术性强的人员对技术较弱的人员进行培训;定期组织医护人员集体到高一级的医院进行学习进修;定期举行急救技能的比赛,对获胜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激发主动学习提升自我的动力。

3.4培养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 医护人员除了要有熟练的急救技能和丰富的急救知识,对患者主动关爱和适当的沟通也是十分必要的,在护理中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努力做到与患者能够正确有效的沟通,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护理的效果,还有助于减少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同时与患者家属也要做到明确告知,告诉患者家属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争取到家属的理解。

3.5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对于护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要建立实际的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制度,并且在护理工作的进行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弥补缺漏。制定紧急情况发生时的方案,防止发生紧急情况时缺少对策。[3]

4实施风险管理制度意义和模式

4.1风险管理的意义: 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经营方式,实际上就是把医疗风险尽可能的降低,医疗风险则是在治疗过程中“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可能是对病人的伤害,可能是医院为医疗事故赔偿,也可能是医疗事故给医院带来的负面影响。风险管理制度在国外很多大医院已经十分健全,但我国相关医护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发生医疗纠纷时无法提供证据。所以,全面的实施风险管理制度是势在必行的举措,我国医院应该尽快改变观念,建立风险管理体制,在保障病人安全的同时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性。

4.2风险管理的“理解配合”型模式: 在急诊护理中,存在着很多未知的高风险因素。如果要将这种风险尽可能的降到最低,光依靠于医护人员的工作是不够的,还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才可以。以前的治疗过程主要是由医护人员主导的,医护人员几乎只是讲述一下治疗的目的,却不会告知病患或病患家属关于治疗措施中潜在的危险性,因而容易导致纠纷。正因为这样,才需要建立“相互配合”型的模式。护理人员在进行紧急救治工作时是承担了很大的风险的,现代社会制度的健全也要求护理人员主动告知病患实情,以及告知病患及其家属可能存在的风险,使护理操作中的高风险因素在护理人员和病人之间变得透明化,互相理解,从而达到双赢。参考文献

[1]赵慧晶,韩传映,方勤.护理管理在急诊中的应用[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

篇10

关键词:“营改增”;税务风险;影响因素

一、基本理论

(一)“营改增”的基本理论

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方案。目前,“营改增”在我国全面推进,并在我国落实中,财政部门及税务部门颁布了有关政策法规,对改革行业及计税方法进行了明确规定,同时还对税种税率进行计算。

(二)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基本理论

(1)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定义。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隶属于风险范围内,税务风险实际上就是税务责任所具有的随机性,在企业所作出的涉税行为内,没有按照税法规章制度,可能遭受到的利益损失。(2)如何降低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营改增”税收政策在落实前后,房地产企业需要面对税务风险。“营改增”在房地产企业内开展,必然对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活动造成影响,不断是“营改增”税收政策所起到的何种影响,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税务风险,进而对房地产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造成影响。所以,房地产企业对税务风险进行管理,提升对税务风险防范意识。

(三)将税务风险管理归纳到公司治理层面上

调整企业治理结构,提高税务风险管理能力构建专门税务风险管理机构,可以有效对“营改增”之后房地产所应对的税务风险进行管理。房地产企业决策在制定中,必须从企业战略层面进行研究,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在房地产企业发展建设内重要性,将税务风险管理归纳到企业战略层面内,设置税务风险专门管理机构,承担起对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监督职责。按照我国房地产企业原有部门结构,笔者认为房地产企业在董事会下面应该设置税务风险管理机构,主要承担税务风险监督管理职责。

(四)完善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结构

(1)税务风险管理委员会内人员构成。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委员会内人员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分别为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及社会内专家。首先,税务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相似,全部隶属于董事会直接管理,对经理层决策制定起到监督作用。因此,税务风险管理委员会内成员必须包含企业董事会成员,并且其中具有“营改增”税务方面专业管理人员;其次,为了能够对税务风险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完善,提升税务风险管理质量,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委员会需要积极了解企业运营实际情况,听取不同人员意见。所以,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委员会在具有企业内部税务管理人员情况下,还可以向社会内聘请专业税务风险管理人员。(2)税务筹划科人员。税务筹划科是税务风险管理落实主要机构,需要对企业涉税事项进行全面管理,进而税务筹划科工作人员必须了解税法内容,进而才能够开展日常管理工作。首先,房地产企业税务筹划科需要具有掌握税务有关知识的管理人员,改名管理人员还需要对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有着一定了解,直接由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委员会进行统一管理;其次,房地产企业可以借助人员培训或者是外聘等方式,提升自身复合型人才数量,分配到税务筹划科不同税务岗位上面,从源头对房地产企业所存在的税务风险进行管理。

(五)明确税务风险管理岗位职责

房地产企业为了能够保证税务风险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升税务风险管理质量,就必须对税务风险管理不同工作岗位职责进行明确。(1)税务风险管理委员会职责。税务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整体管理部门,必须从企业战略层面上,对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进行管理,提升房地产企业经济效益。首先,税务风险管理委员会需要参与到企业决策制定上面,为房地产企业管理活动运营提供税务风险管理数据,帮助房地产企业获取更高价值;其次,房地产税务风险管理委员会需要对税务风险管理制度进行制定及完善,定期对有关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构建完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自动对房地产企业税务方面所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及评估,进而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2)税务筹划科岗位职责。税务筹划科岗位工作人员需要提升对税务风险管理工作重视程度,积极参与熬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编制内,并且向税务风险管理委员会递交有关运营情况及处理结果,为税务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供有关数据依据,同时对税务风险管理委员会进行监督管理。明确税务筹划科不同工作岗位职责,从源头对税务风险进行防范管理,增加税务筹划科与不同部门之间的关联,听取房地产企业内其他部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