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现状范文

时间:2023-09-11 17:54: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现状

篇1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与改革

一、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的意义

我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由原来的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演变而来的,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在199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当时在房地产专业领域有“五朵金花”之称,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在2001年才开始招收本科生,目前在校生达300多人,已有毕业生近千人。尽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几次调整,但仍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特色不鲜明、优势不突出等问题,因此,进一步探索土地资源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既突出我校的专业特色、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又符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科委员会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求非常有必要。现在又面临新一轮教学计划的调整,该课题的研究将为新一轮教学计划的调整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有力推动我校的教学改革。

二、各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60多所高校开设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由于不同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背景不同,各类院校在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上各有侧重,但大致可分为偏重技术型人才培养和偏重管理型人才培养两大类。其中农业类、经济类院校多偏重于管理型人才培养;理工类、地质类院校多偏重于技术型人才培养。

(一)各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现状

1.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实践必修课―选修课”的分段组合模式,构建了公共基础类课程模块、土地资源类课程模块、信息技术类课程模块、土地经济类课程模块、工程技术类课程模块和土地管理类课程模块六大课程模块。

土地资源类课程模块课程设置有:土地资源学、土壤学、景观生态学、土地评价等课程。

信息技术类课程模块课程设置有:土地信息系统、测量学、土地资源遥感、GIS原理与应用、GPS原理与应用等。

土地经济类课程模块课程设置有:土地经济学、不动产估价、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城市土地经济学、物业管理等。

工程技术类课程模块课程设置有:地籍测量、农田水利、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整理复垦等。

土地管理类课程模块课程设置有:土地管理概论、地政学、土地政策与法规、地籍管理和国土资源管理学等。

2.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如下:

主干学科:公共管理学、应用经济学。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政策、城市经济学、城市经营与管理、城市规划、不动产管理概论、不动产经济学、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地产市场营销、不动产估价、不动产政策与法规、不动产投资分析、不动产金融、不动产市场分析、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行政学、土地资源评价、土地信息系统、土地政策与评价、地籍管理、统计学、测量学。

3.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如下:

专业必修课程:土地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土地法学、土地资源学、土地规划学、土地信息系统、土地利用管理、地籍管理学、不动产评估。

专业必选课程:西方经济学、管理学、自然地理学、地图学、测量学、地籍与房产测量、遥感概论。

专业选修课程分为土地资源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不动产评估和资源环境管理四个方向。(1)土地资源管理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土地行政管理、土地整理与耕地保护、数据库技术、地图制图技术、专业软件操作及应用、城镇规划、土地可持续利用;(2)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房地产投资分析、房地产营销与策划、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地产市场学;(3)不动产评估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房地产估价实例分析、资产评估学、建筑工程概论;(4)资源环境管理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可持续发展引论、环境学概论、土壤地理学、矿产资源管理、资源环境经济学、区域分析与规划。

实践类课程:测量学实习、地籍与房产测量实习、地图学实习、设计、土地资源学实习、地籍管理实习与设计、土地规划学设计、不动产评估实习、土地信息系统设计、毕业论文、综合实习。

4.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如下:

主干学科:土地资源学、土地管理学、土地规划学、土地经济学。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地学基础、地籍测量、土地资源学、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制图学、土地制图技术、土地信息系统、土地资源评价、土地管理学、土地政策与法规、土地经济学、土地利用工程、土地规划、水资源与农田水利、不动产评估、测量学计算机应用、专业英语、应用写作。

(二)启示与借鉴

从各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来看,各高校的课程设置都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设置课程,没有统一的课程体系,因此培养方案的修订关键是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三、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与改革思路

经过与专家、教师、已毕业学生及在校学生研讨,我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与改革思路确定为:突出自己的优势与特色,为首都服务。根据该思路,制定了2008版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要点如下: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本专业培养为首都经济服务,掌握城市土地管理、房地产管理等相关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从事土地管理、土地利用规划、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房地产项目投资分析、房地产市场研究、物业管理等相关工作的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课程体系的修订与改革特点

1.专业特色

以土地管理为专业基础,以房地产经营管理为专业特色,突出城市土地开发与利用,结合房地产业运作结点,将知识体系、课程体系、产业运作体系和就业岗位体系相互贯通。

2.人才培养特色

倡导理论联系实际,使课程设置与就业充分链接;通过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强化专业技能的训练;通过考察、实习、实验课等环节,整合专业知识并与操作实践紧密衔接。

3.课程特色

本专业包含“土地资源管理模块”、“房地产开发经营模块”、“城市经济与管理模块”和“工程与技术”四大课程模块,四大模块都设置了基础性课程和专业性较强的深化课程,既考虑了课程设置的规范化要求,同时又强化了房地产经营管理的专业特色与优势。

(三)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2008年起新实施的土地资源主要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通选课、实践教学”组成。

其中,学科基础课有:经济学原理、会计学、公共经济学、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学、经济法、市场营销学、统计学、城市经济学。

专业课有: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土地管理学、房地产开发经营、住宅经济学、房地产金融、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土地利用规划学、地籍管理、土地信息系统、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

专业选修课:城市规划与管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城市生态学、房地产投资分析、建筑工程识图与应用、北京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遥感技术概论、不动产制度分析、房地产市场理论与实务、建筑工程概论、房地产企业融资筹划、国外不动产理论与实践(双语)、房地产信息管理与应用、城市管理制度与政策、房地产估价案例、城郊土地流转与管理、智能建筑管理、房地产税收、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管理、房地产策划案例、建筑工程造价。

该课程体系凸显了“土地资源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城市经济与管理”和“工程与技术”四大课程模块,既考虑了土地专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规范化要求,同时又强化了我校房地产经营管理的专业特色与优势。

“土地资源管理”模块的主要课程有: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土地管理学土地利用规划学、地籍管理、土地信息系统、城郊土地流转与管理。

“房地产开发经营”模块的主要课程有:房地产开发经营、住宅经济学、房地产金融、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房地产投资分析、不动产制度分析、房地产市场理论与实务、房地产企业融资筹划、国外不动产理论与实践、房地产信息管理与应用、房地产税收、房地产估价案例、房地产策划案例。

“城市经济与管理”模块的主要课程有:城市经济学、城市规划与管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城市生态学、北京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城市管理制度与政策、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管理。

“工程与技术”模块的主要课程有:建筑工程识图与应用、遥感技术概论、建筑工程概论、建筑工程造价、智能建筑管理。

通过这次课程体系调整,更加明确了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定位和专业特色,既贯彻了2004年全国土地资源管理院长系主任联谊会会议精神,把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土地利用规划学、地籍管理、不动产估价和土地信息系统6门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又体现了我校房地产经营管理的鲜明特色;进行了课程体系的优化,使课程的先后顺序更加合理;为学生自由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专业选修课给出了46学分的课程,学生在其中选购30学分即可;重视实践教学,增加了实践环节,增设了实操性很强的一些课程,如房地产企业融资筹划房地产估价案例、房地产策划案例等。

参考文献:

[1]周伟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与特点[J].中国地质教育,2004,(4).

[2]王永东等.构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2007,(3).

[3]袁春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7,(1).

篇2

一、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管理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大,目前全国已有77所高校开设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重庆工商大学2009年以公共管理和应用经济学学科为基础开设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该专业在学科发展上依托学校在财经类学科的优势,侧重于经济管理领域,因此专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作为一所地方财经类院校新开设的年轻专业,重庆工商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该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和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构建了以一年级公共基础实验,二、三年级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四年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为基本流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图1)。根据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重庆工商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图1 重庆工商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第一,专业定位不利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庆工商大学是地方财经类高等院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偏重于管理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定位;

第二,课程设置中实践课学时偏少。由于重庆工商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科背景为管理学和应用经济学,实验课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比重较小;

第三,师资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缺乏。重庆工商大学的土地资源管理为新开设专业,师资队伍主要由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人员组成,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背景的教师较少,高层次人才比较缺乏。

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针对高等教育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新要求,根据重庆工商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转变教学理念,提出以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充分调查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高级人才客观需求的基础上,实现由以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向“强化实践能力训练,注重综合素质提高,促进创新意识形成”的实践教学理念的转变,提出基础理论知识、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完善实践教学大纲,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增强实践创新能力为出发点,遵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在现有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增加研究创新实验,建立由基础验证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和研究创新实验组成的,“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

(三)改善教学环境,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结合重庆工商大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对中心的硬件设备和专业软件进行更新和升级,并建立开放性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专业教师结合现阶段的就业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更新实践教学内容,编写新教材或实验讲义。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开展多种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

(四)推行本科生职业导师制度,提升师资力量。

本科生职业导师制度是通过职业导师对学生“一对一”的从政治思想、学习方法、专业实践等方面进行个性化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引导并协助学生规划个人职业生涯,寻求最佳职业发展方向。这种导师制度一方面可以发挥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本科生职业导师制度提高了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需要教师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具有专业学习指导能力及较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从而促进师资结构优化调整和提升师资水平。

三、结语

实践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薄弱环节。针对重庆工商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实践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转变教学理念,通过完善实践教学大纲,改善教学环境,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通过推行本科生职业导师制度,提升专业师资力量,形成“基础-综合-创新”3个层次的开放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基础理论知识、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付梅臣,袁春,周伟等.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现状与教育创新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5(02):26-29.

篇3

在分析独立学院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从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阐述了独立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其特点,并通过问卷调查得到了综合实训的教学效果,并提出了未来综合实训的改进方向。

关键词:

综合实训;课程体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随着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事业的发展,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逐年增大,招生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用人单位希望招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毕业生。结合院校学科背景与办学特色培养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门人才就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作为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独立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受到了高度重视,需要开设相应的课程来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其合理与否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的质量和实现程度[1]。

一、背景分析

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对国土行业从业者、专家的走访调查,收集分析当前国土行业主要面对的项目类型,在对这些项目类型进行分析归纳后,结合学院周边环境以及院内实验室软硬件设施条件、师资力量、学生知识背景等客观实际,设立了包括专题讲座、城镇地籍调查、农村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等四个项目模块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每个模块下设若干相对独立并前后相承的实验项目,具体实验项目设置如表1所示。

二、课程特点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重要过程[2]。在深入行业调研,综合分析社会与行业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师资以及教学资源条件,设置了由专题讲座、城镇地籍调查、农村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等四个模块组成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表1所示),每个模块下面又包含若干子模块,这些子模块分别承担一个环节的实训任务,共同构成了整个实训体系。

1.以项目为载体,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训体系由专题讲座、城镇地籍调查、农村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等四大模块组成,除去以宣传动员、职场人际关系处理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外,城镇地籍调查、农村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等三大模块被设置为三个独立并完整的国土项目,每个项目又被分解为若干子项目。指导教师通过适当的演示,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项目进行分工协作,共同完成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将按照行业规范,创造性地运用在前三年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项目。既帮助学生理清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打造自己的核心就业竞争力。

2.实训模块前后联系,完整的模拟了国土行业常见项目流程土地调查主要是了解土地利用现状,为今后的土地利用服务;而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必须先取得土地利用现状资料,必须进行土地调查。简而言之,土地调查是基础工作,土地规划是对未来土地利用方向的规划与布局。整个实训体系涵盖了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国土业务流程,按照业务的先后顺序模拟了国土业务的开展秩序,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和理解国土业务流程。

3.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推动课程改革实训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项目驱动教学、演示法与课堂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求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实训教学效果

根据对参加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本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79.25%的学生对综合实训项目的实践教学效果表示满意,18.87%的学生表示一般,1.89%的学生表示不满意,说明绝大数学生认可综合实训这种集中式的实践教学方式。71.70%的学生认为综合实训课程能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24.53%的学生表示一般,3.77%的学生认为综合实训对自己作用不大,说明综合实训确实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86.79%的学生对综合实训课程的内容设计表示满意,7.55%的学生表示一般,5.66%的学生表示不满意,说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内容的设计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这与在用人单位得到的反馈信息是一致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综合实训课程体系受学校软硬件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制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开设的实训模块较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突发故障的处置能力不足。

四、结语

土地资源管理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管理学科,仍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因此,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也需要不断的改进与完善,实训教学团队应不断追踪行业的发展,将国土战线的最新动态融入综合实训教学过程中,以保证学生能得到最符合行业需要的实训,打造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良好的软硬件教学条件也是高质量教学的保证,应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综合实训教学条件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守忠,李玉英,胡囡.应用型本科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课程体系构建[J].山西建筑,2013,39(12):228-229.

篇4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土地资源管理;核心问题

新型城镇化下的土地资源管理核心问题主要体现茌粮食问题和土地管理效率以及土地资源的公平分配。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这些问题的分析和处理,就必须强化对其的研究,并在土地资源配置上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才能促进土地资源管理水平提升。

1、现存核心问题分析

1.1粮食问题

因为新型城镇化下,越来越多的土地资源用于城镇化的建设,导致很多农田土地变成非农建设用地,而这就会导致现有的耕地面积被减少,进而由此引发粮食安全问题。但是就当前来看,部分地区或个人错误的认为:城镇化建设导致土地资源农转非的过程并不会对粮食安全带来影响,进而形成了粮食次要轮和粮食无关论等错误的认为。而正是难以意识到城镇化与粮食问题之间的关系,导致现有的城镇盲目的蔓延。而粮食问题叉属于我国发展的战略问题,所以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粮食问题就属于核心问题,而其实质主要就是保护现有的耕地,不得不引起国土资源管理人员的思考。

1.2公平问题

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土地政策的落脚点就在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促进人民福祉的增进。换言之,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是为了更好地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并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但是就现实来看,目前土地出让已成为很多地方财政的增收方式,虽然很多地方政府在补贴工业生产的基础上对土地收益进行贴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紧缺的局面,但是在土地资源配置以及跨区域分配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导致土地资源的分配不合理,缺乏公平性。此外,随着农民失去土地,成为居民之后并没有与市民享受相同的公共服务,城乡之间的公共服务差异,也使得由此引发了公平问题,也需要引起我们的反思。

1.3土地管理效率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虽然城镇化步伐正在不断的加快,但是出现的怪圈就在于越来越多的农地资源转移成非农建设用地,导致后代人的资源被当代人提前使用,土地资源又是有限的,导致很多土地资源的性质发生变化,最终触碰耕地红线,而这就彰显出土地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

2、优化资源配置并促进土地资源管理效率提升的对策

针对新型城镇化不断加快的现状下,我国在国土资源管理中面临的以上三个方面的核心问题,为了保持耕地红线,遵守基本国策,作为土地资源管理部门,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土地资源的配置和优化,尽可能地促进土地资源管理效率的提升,这就需要切实注重以下工作的开展:

2.1土地规划利用必须坚持“十六字”方针

这里的“十六字”方针,主要是在土地规划利用过程中,始终坚持:“提高效率;优化结构;盘活存量;释放空间”的方针,并将其作为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指导,着力解决上述核心问题,从而尽可能地促进农地与城市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效率,通过采取承包和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方式,在条件的情况下,逐渐实现农业规模化的运行,并对现有的土地征用收益分配格局进行完善,从而更好地通过增加土地的价值来反哺失地的农民,并达到平衡农地综合占补的目的。

2.2通过集体土地入市的方式强化土地制度的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我国给农民的土地权利提供了更加充分而又强大的保障。尤其是在土地政策方面的突破,有助于农村建设用地入市。据有关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的农村建设用地为2.7亿亩,而宅基地就包括了1.85亿亩。当推行宅基地入市之后,这就会给广大农民带来巨大的财富,即便是宅基地之外的农村建设用地入市,其带来的财富也十分可观。从而通过强化农村土地的政治,促进有效耕地面积的增加,从而促进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的同时,更好地优化农村的生活环控,实现土地集约化、高效化的利用,才能更好地破解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遇到的一系列土地问题。所以目前我国土地制度的改革与深化与成为当务之急。作为基层的土地资源管理人员,则应在按照现行土地政策强化管理的基础上,还应强化经验的总结和分析,并及时的献言献策,为土地制度的改革提供最详实可靠的数据。尤其是应致力于动态土地政策的构建。不管是任何时代的土地政策,均需要以确保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确保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而人多地少又是我国的根本国情,所以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为了更好的促进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必须立足我国的实际,致力于具有战略陛土地政策的制定,且在制定和完善土地政策的过程属于―个动态的过程,只有进行可持续的土地政策,才能更好地促进土地制度不断的改进和优化。

2.3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现代科技力量的支持

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今天,随着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要想保住耕地红线,切实实现土地资源管理的可持续性,就必须在这一工作中借助现代科技力量,切实加强G1S技术、遥感遥测技术的应用,在促进土地规划数字化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大数据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加强对用地情况的监测和管理,才能更好地为土地资源的管理助力。但是还需要注意的是,现代科技力量的应用并非一劳永逸,同时离不开土地资源管理人员的支持,尤其是在技术转换成果中将中间障碍消除,在土地执法过程中应避免出现人情化的情况,尽可能地将技术手段的专业、司法、公众三个方面的置信度提升,才能更好地将自身的职能从传统的管理型向服务型之间的转变,并为此而不懈的努力,才能更好地破解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土地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新型城镇化下的土地资源管理核心问题的处理是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水平提升的有益探索。在未来的道路上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和优化,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底线,才能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模式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探讨[J].晁恒,李贵才,林雄斌.城市发展研究.2014(07)

[2]从上海浦江镇看中国特色的城镇化[J].王国平.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03)

[3]关于人文城市的几个基本问题[J].刘士林.学术界.2014(05)

[4]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J].吴根平.农村经济.2014(02)

[5]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模式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探讨[J].晁恒,李贵才,林雄斌.城市发展研究.2014(07)

篇5

[关键词]土地资源 管理 对策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D922.33 [文献码]B [文章编号]1000-405X(2013)-6-1-1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问题日益突出。我国是人均土地资源稀缺国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地矛盾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我国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低。广东省经济在全国发展较快,经济也较发达,土地资源需求利用形势也更为严峻。如何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使土地资源能够满足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广东各地土地管理部门的重点工作。

2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分析

为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土地管理部门采取很多优化措施,保障土地的使用能够基本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作为当前全国经济发达的地区,土地的开发利用、土地的管理之间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矛盾。

2.1 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供地保障压力大

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约为10%,经过多年高强度的开发,广东省地区超过了40%。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依然突出;耕地保护压力大,开发补充耕地任务十分艰巨。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展,城镇化进程和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用地需求的全面增长,耕地、城市绿化面积、园地、林地等农用地面积迅速减少。随着各项目建设用地将会出现需求大于供给,尤其当前住房用地尤为突出。

2.2 土地利用效率低,土地粗放经营

土地生产总值是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珠三角地区土地生产总值在国内低于上海等省市。相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这个指标更低。一些住宅和工业用地建筑密度虽然很大,但容积率相对较低,在工业用地中还存在一些由于资金、管理等问题,被长时间闲置的土地。部门乡镇存在空心村现象。这些现象不得到及时扭转,将加剧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影响建设用地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2.3 土地违法行为多发。耕地保护任务尤为艰巨

我省经过长期开发利用,可供开发的未利用地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急需开辟补充耕地新途径。我省土地资源违法违规量大面广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全省违法违规用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总面积的38.3%。基层违法情况严重,全省镇、村违法违规用地占违法违规用地总面积的32%。且违法违规用地逐步从珠三角向东西两翼和山区蔓延,情况越来越突出。违法占用耕地比例高,全省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59%。这些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一方面造成大片土地包括耕地被乱占乱用。大量国有土地资产流失,部分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被侵害,土地市场秩序受到破坏;另一方面严重妨碍了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执法难到位,执法难、难执法仍是土地管理执法时的突出问题。

2.4 土地资源市场不健全

城市土地市场不健全,规范管理缺乏依据目前,主要法律法规等制度的缺失。土地市场的基本政策是:垄断和控制一级市场,规范和搞活二、三级市场。隐形交易大量存在,造成国家土地收益的大量流失。如果这种情况不能尽快得到改善和控制,将会极大影响整个土地流转的,严重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后劲,阻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土地资源管理应对对策

按照“分类指导、梯级推进、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方针,在土地利用上,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应贯彻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的原则,为确保经济建设发展对土地的需求,重点支持该区的小城镇建设,加快对存量土地消化和调整使用,走易地开发补充耕地的路子,同时保护好农业用地。东西两翼地区要以调整经济结构为契机,加快城镇化进程,合理、节约用地,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土地后备资源,积极推进土地整理,防止弃耕丢荒。山区和贫困地区以全面实现脱贫奔康为总目标。重点支持山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保护好山区生态环境。

3.1 建立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数据

以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为契机,摸清我省土地资源。获得可靠的基础资料才能对具体问题分析透彻,为进一步的土地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原则:城市建设用地首先要摸清空闲、闲置、批而未用等土地资源的情况,其次分析土地利用线状与规划用途、强度之间的差别,全面搞清可供利用的土地;农村建设用地主要是从环境条件、社会条件、经济条件、基础设施建设条件的可行性分析,掌握农村建设用地的情况。建立基础数据的数据库,为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提供高效的数据保障。

3.2 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集约、高效的土地利用

实施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引导土地使用者按照规划要求,用最恰当的方式,最充分(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首要保障的是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考虑产业、就业、民生、生态环境等多维度的土地用度,但是集约高效并不等同于高强度、高投入、高产出。要进一步引导产业项目落地,有序适度供应土地,探索从土地供应的总量、节奏、结构和布局等入手,及时调控土地及房地产市场的运行。小城镇的定位城市群的功能区配套协作区域,也就是小城镇作为省域中心城市群向区域次中心城市的过渡地带。作为城市的大后方,应该逐步向集约、高效的现代化郊区型农业转变。土地利用规划着眼于促进旅游业、种养业、林果业协调发展。在强化水土资源和环境保护前提下,增加土地产出附加值。特别是沿公路发展观光农业,沿专业种植园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带动乡镇企业的第二次发展。

4 总结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资源需求增大,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协调人口、资源、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缓解人地矛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原则,努力做到能对形势变化和管理要求进行准确预估,未雨绸缪,积极做好土地供应保障的统筹谋划,使土地管理工作更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建立和谐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纲要[D].

[2]王维一.“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2):154―156.

篇6

关键词:土地资源;资源管理;园林设计;科学合理

土地资源与园林设计是当今被非常关注、民众聚焦的热点。现在城乡建设速度迅猛,土地管理已提到法律的高度,园林设计正为人居环境的改变力求完美。因此土地资源管理要与园林规划合一,既要达到合理利用土地,又要园林规划科学化。根据当前土地资源管理与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土地资源管理与园林设计规划的现状

1.土地资源管理现状

(1)土地使用结构不合理。现在农村开始不断朝着城市化发展,使得往城市涌去的农村人口在不断增多,造成农村大量耕地闲置,同时当地政府并未及时对这类土地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所以导致耕地一直处于荒芜状态。这就使得这些土地资源产生严重浪费的现象。城市区域中,为了能够满足城市本身的发展要求,越来越多的土地面积都使用在建筑用地方面,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匮乏与紧张。所以,现在城市以及农村的土地资源结构都明显失衡,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开展工作有所阻碍。

(2)规划不科学。土地资源一直是国内的重点资源之一,在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的时候,需要预先开展规划工作,可是目前国内在进行土地规划时,大多数有关工作人员并没有进行实际土地使用情况调查以及土地变更方面的管理工作,这就产生土地使用实际情况与收集资料不符合的问题,这将直接对之后政府的土地规划工作造成恶劣的影响。

(3)有关法律法规并未彻底执行。目前国内与土地资源有关的法律法规较为健全,并且与实际情况有所符合,但是在法律法规执行的时候却出现了问题,主要表现在并未落实到实处,未能实际有效执行。

2.当前园林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树立现代化的园林设计理念。传统的园林设计理念主张大量种植灌木,就是少建造建筑物多种植花草树木,在园区的建造过程中单纯地注重植被覆盖率,忽视园林和人的和谐相处。现代的园林设计理念坚持自然、生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在发挥园林美化城市作用的同时,更好地体现人的作用。因此,园林的建设必须实现和人们发展的和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园林设计过于追求经济利益。现阶段园林的设计活动更多体现的是经济上的利益追求。在园林的设计过程中设计的方案完全从经济利益出发,园林的设计表现出很大的盲目性。

(3)园林设计简单模仿缺乏个性创造。

(4)园林设计过程中园林绿化体系不完善。园林绿化体系的形成是建立在对园林规划设计的论证基础之上的,这种对园林的规划论证必须是科学合理的,除了需要考虑园林规划设计本身的思路以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园林自身的特点以及功能,使其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相协调。

二、土地资源管理与园林设计规划问题的解决策略

1.土地资源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1)制定并健全法律法规。如果要确保土地资源管理能够有法可依,第一步就需要将与土地资源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开展健全以及填补建立的工作,这样才能对依法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2)执法力度需加强。有关的土地资源法律法规健全之后,需要贯彻到实处,有关的执法力度需要全部加强。

(3)土地资源管理需要提高。除了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保障土地资源处于合理使用状态,还需要将土地资源管理水平有所提升。

2.园林设计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目前园林设计过程中在设计理念、价值追求、绿化体系以及设计者自身方面都存在问题,这直接影响到园林设计的发展前景,并影响到园林设计本身价值的实现与园林功能的发挥。为了真正实现园林设计的目标,更好追求园林设计自身功能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协调一致,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目前园林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转变园林设计理念,树立现代化的设计理念。从转变园林设计理念开始,树立符合现代生活要求的园林设计理念,使园林设计摆脱传统的观念束缚,在园林设计过程中,注重对当地风土人情的科学考察,将人文因素融入原理设计中。

(2)注重强调园林设计的社会责任。在今后的原理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树立起园林的社会价值,使得园林的设计能够满足社会公共的审美以及娱乐享受。

(3)解决园林设计者存在的问题。对设计者要加强专业上的培训,提高设计者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境界。

(4)建立完备的园林绿化体系。在园林设计的前期规划活动中要进行科学的论证,考虑园林设计的整体性思路,使得园林的设计符合区域性的自然特征、人文气息,和本区域的气候和水文状况相适应。

综上所述,在搞好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上,把园林设计规划合理化、科学化。园林的建设营造就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园林空间的游憩过程中能够得到美感享受和放松需求。因此,我们要在充分分析现代园林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更好地实现园林设计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给予.浅谈土地管理与园林设计.园林规划.江西出版集团,2017.2.

篇7

关键词:土地整理;测绘;分析探讨

一、前言

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整理,相对而言,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是一门需要综合多方因素进行考虑的土地资源管理性工作。加强对土地资源管理测绘管理是确保整个区域内部各种土地资源实现总量平衡管理,确保整个区域内部的土地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之一,在现阶段,随着对各种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严格实施土地资源的测绘管理工作,确保土地资源测绘数据的公正客观性,对于区域土地资源的整体整理规划,实现土地资源管理的科学合理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土地整理不同阶段的测绘分析

1.土地整理前期决策阶段的测绘。

(1)关键点的测量不可少。通常地形测量中,一般是先整体、后局部式的测量,为了追求效率,一般是画成网格式测量,根据不同的比例要求布置高程测点,由整体到局部展开,测量预先画定的点,其他的点基本采用内插的方式。在成图后,依据测点,勾绘出等高线,在这中间,就已经存在了一个假设,就是点与点之间的变化必须是平缓的,不能有较大的起伏,但实际中这种情况很少,为了追求精度,往往可取的措施是画密网格。

(2)坎上坎下均测。在地形测绘中,往往只测量坎的平面位置,不测量坎下的位置和标高,这在土地开发整理中,难以给以后的设计及概(预)算提供准确的数据。笔者特别强调对各种土坎要细分,注明坎顶、坎脚线的位置和标高,特别对于缓坡坎,注明坎顶线与坎底线的位置和标高,有时特别重要,因为这影响土方计算的准确性。

(3)细部测量注明。所谓的细部测量注明与平常所说的细部测量不同。平常的细部测量是指局部区域中详细的测量,仅仅是为了提高测量精度,而土地整理中的细部测量更为详细,包括坟穴、树木、房层的面积及新旧程度、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容积率,这些都关系到以后拆迁、征地补偿费的计算。细部测量在旧村复垦、旧城镇改造中显得非常重要,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准确记录树木包括果树的种类、年龄,坟穴、房屋的位置与面积、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容积率等;准确记录水塔、管线的长度及使用年限;特别是对学校、庙宇及旧村委会等要作详细记录,这有利于以后的设计方案的选择。

2.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阶段。

在整个土地资源整理规划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的专项规划阶段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其专项规划的基础图件从实质上而言是现阶段土地资源的整体利用现状情况的综合图件,因而,一般都需要在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图件上做出合理的规划,并制定住土地整理开发的专项规划图。在笔者多年的土地资源整理经验过程中,一般而言,对很多在市县级的土地资源进行整理规划过程中,在制作规划图件时候,都有着比较严格统一的比例尺。在我国现阶段一般都是用1:5万-1:20万,这是基于我国相关的测绘部门所规定的中小比例尺航测地形图的各种规定的基础上,并结合具体的土地资源实际调查,并充分结合航片和测绘片,在众多专业测绘人员协作下共同编绘而成。对土地资源整理展开实际调查,是整个土地资源专项的规划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调查测绘过程中,要结合潜力调查图,按照1:1万的土地详查图做为工作底图,并要进行对土地资源的实际调查而开展工作。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阶段。

一般而言,可以充分利用在专项规划过程中所制定的图件作为工作的地图,但是,要注意的是,比例尺一般都不能够用1:1万或者1:5万进行。当项目进行规划设计时候,对土地资源的长度,高程,面积等各方面的测绘数据都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密性都将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规划和一些具体的设计情况,比如一些沟林,道路,水渠等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同时,整个工程的概预算和土方的计算的精确度都有着十分直接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一般而言,都对比例尺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在笔者的测绘经验中,一般而言,都会让实际测绘过程中的比例尺在1:2000之上,并要将全要素的地形图作为基础上进行底图设计。

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及管理阶段。

当项目已经进行施工时候,土地测绘单位要为施工单位提供严格精确的测绘数据,如此,可以让施工单位可以做出更好的施工设计和施工规划,可以结合具体的测绘数据对整个工程做出比较科学合理的控制点石。在这个环节,可以使用工程施工放样测量的方式,结合具体的工程施工设计,和相关的测绘图件做出施工决策,如此,可以保证施工环节更顺利的进行。当一个项目已经竣工的时候,在提交竣工图时候,竣工图的比例尺要能够和土地整理规划时候所制定的设计图纸的比例尺一样,从总体而言,在这个阶段对测绘的数据的精确度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

篇8

[关键词]测绘新技术;国土资源;管理;应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106

[中图分类号]P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1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及其在国土资源测量技术中广泛的应用,使我国测绘技术也有了一定的创新,目前包括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现代化测量技术中,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使测量数据更加精准,为测量技术不断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就测绘新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使用的意义以及测绘新技术在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1 测绘新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使用的意义

测绘技术由字面就可以看出来,包括测量和绘画两个方面的技术,技术人员通过专业的测绘技术可以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保证生态环境的平衡稳定的发展。测量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相对于传统的测绘技术更准确地将被测量地面的特征和图像呈现出来,从而更好地对土地资源进行规划,为我国国土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同时,测绘新技术也能帮助确定一块土地的所属权问题,将精准测绘得到的土地基本信息,有效地划分给各个部门,再进行统一管理,减少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出现土地所属权问题。测绘新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计算机技术、卫星定位系统等对我国土地的总面积进行测量,对耕地和森林面积进行合理的划分,使国家科学合理地实行“退耕换林”等相关政策,能够促进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保证了我国生态环境平衡稳定发展。

我国正处于经济等各方面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测绘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我国城市大型的基础设施中,如水利工程建设,都需要借助测绘技术的帮助,对施工前期方案进行优化,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发挥了测绘技术的积极作用。

2 测绘新技术在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我国国土面积达到96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位居世界第三。由此可见,我国的国土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管理起来也会十分困难,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建立国土资源信息数据库,对国家的土地资源面积进行统计,这样就能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进行管理。

2.1 对我国农村宅基地的勘测

相关部门会运用测绘技术对农村宅基地进行定期的勘测,主要就是为了能够获取准确的农村土地登记结果,为城市农村建设一体化提供重要的数据信息,解决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运用测绘新技术中的GPS技术可以对农村的宅基地进行统一的测量和制图,提高管理效率,优化管理结构,为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扎实的基础。

利用GPS和遥感技术能够准确捕捉土地利用变化状况相关的数据信息,对于土地的动态进行实施的监控,让国家国土资源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和测绘出来的数据始终保持一致,而测绘数据要和实际土地资源信息一致。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效率,还能从根本上掌握国土资源面积以及各个部分的配置变化。

2.2 监管土地资源的总体规划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总体规划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其中包含的内容繁多,对我国各种土地资源数据进行测量,然后进行基本图画的绘制以及土地利用资料的分类整理归档等相关工作,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还会消耗很长时间。而利用测绘新技术,可以在短时间获取准确的土地资源数据信息,还能根据现状对国家的土地资源数据库里面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更新,这样不仅降低了工作人员管理的难度,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作量。

2.3 对农田进行大力保护

我国农田定期检测和保护工作方面存在很大的疏漏,对农田进行巡查工作落实环节较慢,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及时对农田进行相应的保护措施,降低了巡查的效率,不利于对国土资源进行高效的管理。运用测绘新技术,可以简化农田巡查环节,提高整体的管理效率,科学、高效地实施农田监管制度,保证农田监管保护工作能够得到落实。

2.4 完善土地执法制度

测绘新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可以对我国各个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监控,防止违法国家法律的情况出现,能够预防和及时警示不法行为,对出现违法行为进行相应的惩处,完善土地执法制度,保证土地资源平衡状态不会被破坏。

测绘技术在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能够科学地对土地资源进行规划,保证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对变化的土地资源进行及时的登记记录,能保证资源数据库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为国家合理规划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帮助政府部门更好地监测所属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可以联网进行监控。

3 结 语

测绘新技术在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是顺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国家整体土地资源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测绘技术的创新和完善,能够帮助国家对各个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总体规划,保证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周青慧.测绘新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华北国土资源,2010(1).

[2]朱晓婷,韩胜杰.测绘新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9).

篇9

关键词:测绘;3S技术;国土资源;应用

土地资源是国家最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国家土地资源的利用,必须坚持合法有效利用,坚持科学合理利用,坚持节约可持续利用。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落实保护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的需要,以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以及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各地土地利用现状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强土地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需要,也是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管理基础资料提出的新要求。

1 测绘工作概况

1.1测绘技术的概念

测绘是测量和地图制图的简称。测量就是获取反映地球及其表面自然与人工形态、社会要素的形状、大小、数量、位置、方向、分布状况、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区域空间结构的地理信息数据。地图制图是将这些数据经处理、分析或综合后加以表达和利用的一种形式。具体来讲,按作业先后顺序,测绘包括测定和测设两部分。按工作日的和服务对象不同,测绘可分为基础测绘和专业测绘两部分。

1.2 基础测绘

基础测绘是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为国家各个部门和各项专业测绘提供基础地理信息而实施测绘的总称。基础测绘必须在全国或局部区域按国家统一规划和统一技术标准进行。

1.3专业测绘

是指产业部门为保证本部门业务工作所进行的具有专业内容的测绘的总称。专业测绘应采用国家测绘技术标准或者行业测绘技术标准。专业测绘包括地籍测绘、工程测绘、矿山测绘、房产测绘等。

1.4 地籍测绘

是对地块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进行精确测定,并把地块及其附着物的位置、面积、权属关系和利用状况等要素准确地绘制在图纸上和记录在专门的表册中的测绘工作。地籍测量的成果包括数据集(控制点和界址点坐标等)、地籍图和地籍册。

2 关于“3S”测绘新技术的应用

所谓“3S” 技术是指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及其集成技术的统称。这种高技术的集成利用可以有多种方式:GPS 与GIS 的集成可用于自动导航、自动驾驶、农田作业管理、公安救护消防等方面指挥调度等等;GPS 与RS 的集成可用于自动定时数据采集、环境监测、灾害预测等方面;RS 与GIS 的集成可用于全球及区域变化监测、空间数据自动更新等。3S 整体集成应用将更为广泛,3S 的集成,使得测绘、制图、地理信息分析、宏观管理、规划和科学决策相互融合,成为快速而实时的空间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工具。

(一)遥感(RS)技术

遥感(Remote Sensing)的含义是在远离目标、与目标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判定、量测并分析目标的性质。遥感的基本原理主要就是利用从目标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信息采集、分类、成像。这里指的遥感(RS)包括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所获取的卫星影像和航空摄影影像数据资料。遥感技术(RS)具有信息丰富、全天候、多光谱特性、信息获取周期短等优势,特别是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图像清晰,空间分辨率高,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农村产权调查等工作中。

(二)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是指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对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信息,按照空间分布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贮、查询、分析、更新、图形编辑、数据库管理、显示与输出和数据综合分析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它可以用于地理信息的动态描述,通过时空构模,分析地理系统的发展变化和演变过程,从而为咨询、规划和决策提供服务,其应用领域已遍及与地理空间有关的绝大多数领域。目前国内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主要有ArcGIS、MapGIS 和SuperMap 等。

(三) 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是以人造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系统。原来指美国国防部研制的国防导航卫星系统,该系统由位于距地球20200 km 空间高度的六个轨道面上的24 颗卫星组成,为全球范围的用户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以及时间数据。当今随着俄罗斯GLONASS 系统的开发,欧洲伽里略卫星定位计划实施以及我国的积极参与,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也在变化,它泛指利用卫星技术,实时提供全球空间地理坐标的系统。由于GPS 测量结果是WGS 84 坐标系下的三维地理数据,彼此之间相关性强,容易实现数据共享,经坐标变换和数据格式转换后可实现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无缝结合,实现内外业紧密结合,减少了不必要的中间过程,避免了传统方法的多次清绘、转绘等带来的误差。因此,GPS 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调查的精度和速度,节约人力、物力,降低成本。

(四) “3S”集成技术的应用

目前“3S”技术以其各自的优势在土地更新调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RS 技术和GPS 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得土地变化信息和高质量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却难以进行分析、统计和建库,GIS 技术可以完成数据处理和建库却不能获取土地利用现状变化的相关数据。因此综合应用GPS、RS、GIS 技术,发挥各自的优势,使之构成完整的、系统的、实时的和动态的“3S”集成技术,形成对土地更新调查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管理、输出以及更新的技术系统。以RS 快捷、实时、高效地获取土地利用变化调查信息,GPS 技术快速准确采集土地利用变化图斑的空间位置,GIS 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编辑实现数据管理自动化,实现了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信息实时、快速、准确、高精度的数据采集和数据管理的自动化、现代化,较好地解决了以往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中工作量大、工序多、工效低、精度不高、数据分析难度大、成果输出不方便等问题。

3 “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更加凸现,土地资源的形势十分严峻。采用“3S”技术既是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当务之急,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手段。目前,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已经广泛采用“3S”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为大范围实时准确地获取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动态更新提供重要信息源,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平台。

(1)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3S”技术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工作中,采用GPS定位、遥感影像判读获取土地利用现状变化信息,由年终汇总的动态变更调查,发展为及时变更、及时上图,确保调查成果符合数据、图件和实地一致的要求。

(2)宅基地勘测。宅基地勘测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调查及升记成果,实现地籍调查的全覆盖,为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地籍管理模式打下数据基础。在宅基地勘测工作中,利用GPS技术对依法批准的宅基地进行实地测绘;对村民住宅是否按照批准的面积、位置和要求使用土地进行实地检查,利用G IS技术对农村宅基地调村民住宅是否按照批准的面积、位置和要求使用土地进行实地检查,利用GIS技术对农村宅基地调查成果进行统一的数据库管理,更好地为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3)基本农田保护。保护基本农田是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而采取的一项特殊措施。“3S”技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手持GPS / PDA技术的应用,对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的实施和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从而简化了基本农田定期巡查工作流程,提高了基本农田划区定界的工作效率,也有利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的实施和工作质量的监管。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监管。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处理的信息量大、数据关联复杂,从基本图的制作、各类数据的提取、资料的使用与归档到日常的管理等工作都相当繁琐。没有现代技术体系的支持,该项工作的开展存在困难。目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与监管正在形成利用RS技术发现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利用GPS技术快速、准确地获取变化信息的空间坐标;利用GI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更新与管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公示与交流的新型运行机制。

(5)土地执法巡查检查。在土地执法巡查中,应用RS技术实现“天上看”,即利用两个不同时段的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对比,可以快速、准确地提取近期国土开发利用的动态信息。因此,卫星遥感监测就像天眼,时时监测着国土的变化,国土资源应用遥感技术手段已由阶段性的工作转变为常态性工作,在国土执法检查的预防和警示违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再与日常动态巡查相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做到早发现、早制止违法行为,把土地矿产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遥感发现,结合地面手持GPS/PDA技术,实现“地上查”。即利用集成GPS定位、无线数据通讯、电话语音通讯、录音、录像、拍照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移动终端,开发国土资源移动执法信息系统,实现执法现场的准确定位、执法信息实时快速采集、执法信息的网络通讯等特定功能,支撑基于远程传输技术的移动式现场执法。即时定量查清一些建设用地增长过快,违规违法用地、滥用耕地等行为。应用GIS技术,可以实现“网上管”。基于基础地理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数据及矿业权数据等,建立适用于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综合数据库,应用GIS技术构建统一的国土监管平台,结合GPS/PDA巡查技术,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三位一体的国土资源数字化监管体系。

4 测绘科技的高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

随着“数字地球”和“数字城市”概念的迅猛推广和深入人心,解决落后的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与快速发展的技术系统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地。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解决空间数据采集与提取提供了有效手段。地图制图学已从传统的地图绘制发展成为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与网络信息通信技术相结合的综合地理信息工程学。当前世界科技发展最活跃的三大领域是生物工程、纳米技术与测绘科学。随着电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以3S特别是GPS为中心的测绘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一日千里。科技的发展又反过来对测绘观念造成猛烈冲击,经典的测绘手段甚至理论迅速被3S技术及相关理论所取代。下面从测量手段和成果两方面对传统测绘和现代测绘作一比较:

(1)传统测绘测量手段:经伟仪三角测量,皮尺钢尺量距、经伟仪导线、小平板仪大平板仪、水准仪测图,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等,手动跟踪陀螺仪定向。测绘成果:多为纸质地形图。

篇10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P285.2+39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大力的发展,现在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高速期,与此同时,城市化规模和工业化也是发展的最高峰,那么土地资源又有限,人口相比过去没有大幅减少,所以人和土地的矛盾就更加的激化。目前我国面临多种矛盾,人与地的矛盾、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矛盾、土地管理政策和实施的矛盾,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和现实需要。我们今后的发展道路如何,发展方向如何都取决于我们能不能为这些矛盾找到一个平衡点,关乎我们今后的发展和生活。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资源、不可再生的资源,现在我国虽然看似地大物博,但是人口数量也是非常庞大,因此人均土地占有率仍然是排在世界的尾端,地大、人多、人均占地少是我们的目前状况。土地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土地管理是关乎所有百姓的事情,在对现有的可利用土地和可再利用土地进行规划和开发上,应该严格的按照法律法规来执行,让土地管理工作能够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这是我们目前的一大难题。

一、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的意义

土地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土地资源,人类就不能生存,更不能发展。在古代就有:“地者,万物之本源,诸生之根寇也”,“民之所生,衣与食也,食之所在,水与土也。”从大的历史进程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彰显其基础性地位。当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推到了风口浪尖。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滞后引发了各种社会问题,如:拆迁补偿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失地农民就业问题、耕地保护问题等等。显而易见,对国土资源管理进行研究,创新管理体制,强化管理措施,应提到战略地位。

二、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在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已建立起较为科学完备的管理体系,健全了国土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队伍,保住了 18 亿亩的耕地红线,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土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进一步凸显,部门之间权责不明确、土地利用粗放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影响了政府的土地管理水平,降低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1、部门之间欠协调。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会涉及到地方政府的各个部门,如:建设局、规划局、环保局、税务局等。在具体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只有地方政府部门协调好、合作好,才能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及时、高效、圆满的完成。然而,事实中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并不是如此高效、顺畅。有些地方政府部门的手续繁琐,费时费力,严重影响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有些地方政府在土地管理部门实现省以下垂直管理之后,监管呈放松趋势。

2、利用方式粗放。很多较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土地利用不合理,甚至是浪费的情况。土地规划缺乏长远、科学的论证。土地使用随意性强,规划流于形式,丧失了法定约束力,导致土地资源使用的短期严重。对土地单位面积产出没有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产业特点,进行科学评估,项目建设多占地现象突出,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土地整治挖潜在操作中缺乏有效激励机制,基层政府动力不足,造成建设用地无法可持续供给。

3、“占补平衡”的机制不完善。国家实行耕地占用与补偿平衡制度,建设用地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有利于在保障建设用地供给的同时,实现耕地总量不减少,在当前城市化持续期发挥了积极意义。但由于适合开垦的荒地不多,加之环境体系脆弱,因此土地挖潜的空间仍十分有限。近年国家出台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政策,对于整合农村建设用地资源,增加建设用地供给和增加耕地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但目前仍处于试点阶段,地方政府大多未出台比较规范的实施细则,拆迁补偿机制不健全造成推进缓慢。

三、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1、厘清政府部门的权责关系。为了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应该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土地资源管理权限划分明确,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相关部门,相互协调、相互合作,最大限度的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相应的,表现在具体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为相应职权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中央政府应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根据宏观经济需要,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地方政府部门之间要加强合作,建设、规划、环保等领域密切配合,形成综合性的管理体系。

2、促进国土资源的集约利用。土地作为主要生产要素,应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较少微观层面的行政干预,在商业领域建立土地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同时,在宏观政策方面,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过程中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要将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贯彻到底,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改变现有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我们需要对原有旧的招商政策进行改进,提升整体的产业结构,争取实现优质产业集群发展。也就是说,需要整体提高招商引资企业的标准,对用地企业进行严格考核。不管是产业政策方面,还是投资规模方面、容积率方面、环保情况等都需要进行严格考核才能批准相应项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产业结构,形成优质的产业集群。

3、完善“占补平衡”机制。为了优化国土资源配置,提高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我们需要不断完善耕地占用与补偿平衡制度。一方面对非农业建设用地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批和开垦监督,对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征收开垦费,在符合我国国有土地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在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不断完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占补问题。另一方面,健全城乡建设用地土地增减挂钩制度,加快完善实施细则,严格落实土地增值收益的项目区全额返还机制,为土地及时复垦创造有利条件。

四、结束语

我国目前的土地管理工作正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期,过去的计划经济和如今的市场经济,所以既有机遇又有危险。这需要我们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深入研究,才能把握机遇,化解危机,让土地管理工作良性开展。虽然目前土地管理中的各项矛盾以及过去形成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让土地管理工作不能顺利的进行,但是国家对土地管理的重视是我们的有力条件。对耕地的保护是世界上最严格的,因为我们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来制定策略,对资源的利用和节约作为研究的重点,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地平衡以及和谐发展当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确的知道,解决土地管理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不是一时半刻可以完成的,还有很长的道路需要我们走,其中是多个部门的联合工作才能解决的,在纠正发展道路的问题上,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耐心,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加强对土地的管理,使得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得以健康发展。

总之,在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已提升到战略地位。我们在发现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进而找到最优化的解决办法,使国土资源管理在具体的工作当中不断提高效率,实现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不断优化,从而保障国土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