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的切入点范文

时间:2023-09-11 17:54: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纳税筹划的切入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纳税筹划对石油销售企业的意义

纳税筹划作为一个重要的财务研究领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企业筹资管理、企业投资管理、运营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等经济行为必定涉及税收,已成为企业进行财务决策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为了全面加强石油销售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工作,提高石油销售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整体经济效益,增强石油销售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当前形势下,开展纳税筹划工作,尤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规范,一定意义上,当前石油销售企业成品油批发、仓储及零售环节已经进入完全竞争阶段,只有依靠财务细节体现差异。一个企业税负的多少始终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纳税筹划已成为提高石油销售企业利润水平的重要渠道。

二、当前石油销售企业纳税筹划存在的问题

(一)对纳税筹划的空间认识不足。王泽国认为,纳税筹划是指“企业各种经济交易事项没有完成,或者尚未发生的纳税准备工作。”纳税筹划的特点是企业的各种经济事项还没有完成,完全可以来得及事先加以调整,事先加以改变,事先进行重新计划安排,目的是尽可能地完善税收风险,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

现在部分石油销售企业财务人员对税收优惠政策并不完全清楚,错误认为纳税筹划就是利用现行税收政策的缺陷、不足和漏洞避税,这是不足取的。纳税筹划不是钻政策漏洞,而是策划和选择业务发生过程,合理合法地减轻税负。

笔者认为,纳税筹划的空间即为不违背税收政策,也就是纳税遵从原则。纳税遵从是纳税筹划的前提基础和依据,脱离了纳税遵从,纳税筹划就丧失了生存的法理空间,成为了恶意逃税。

(二)纳税筹划在石油销售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地位低下。陈丙认为,“石油销售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和高风险,经营结果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由于税负属于企业的成本支出,因此需要纳税筹划予以控制。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传统落后的财务管理及经营决策模式,会给石油销售企业的决策造成不良影响。在当前石油销售企业各项经营决策当中,税收的地位和空间都较为尴尬。无税的经营决策模式,给企业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

笔者认为,纳税筹划实际上分布在石油销售企业经营的所有环节,包括成本管理、企业清算、成品油批发、仓储及零售环节等等。也就是说企业产生交易的各种活动,都必须小心谨慎进行税务方面的考虑。企业在各种经营环节,只要产生交易,都应当认真事先考虑税收因素,将纳税筹划纳入石油销售企业的经营。纳税筹划不是空中楼阁,操作纳税筹划必须通过对企业的各项具体经营活动,来进行事先筹划,在正确处理会计信息的基础上,提炼出节税的方法,获取正当的节税收益。陈旧的无税经营决策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石油销售企业的发展。

(三)纳税筹划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纳税筹划是事先筹划行为,作为事先筹划行为,必然要求纳税筹划具备超前性。纳税行为相对于经济行为而言是滞后的,如果等到企业发生业务行为之后再想节税,那就很可能会出现恶意逃税。所以,纳税筹划必须在发生经济行为之前,就准确把握这个经济行为涉及哪些税种、有哪些政策优惠条款。纳税筹划不能盲目进行,必须经过主管税务机关认可后,才能得以实施。

再者,某些时候,石油销售企业为了追求纳税筹划所带来的巨大收益,可能必须调整自己某些经营发展策略,以适用某些纳税优惠政策。但纳税筹划具有超前性,一旦在实际经营中由于市场因素而改变原定的发展计划时,原先的纳税筹划不仅起不到减轻税负的作用,还可能使企业遭受纳税筹划成本无法收回或招致税务行政机关加倍处罚的风险。

所以,石油销售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时刻注意纳税筹划行为过程中的监控调整,密切关注相关税收政策等环境的变化,针对新的法律法规变化及时调整纳税筹划方案。利用现有的税收政策保护企业合法权利,有优惠政策要利用,没有优惠政策,要尽力与优惠政策挂靠。只有这样,才是合法合理的,才能避免纳税筹划中的税收法律及执法风险。

(四)纳税筹划人员的素质不强。“企业纳税筹划行为成功与否,完全依赖于纳税筹划人员的主观判断,包括对纳税政策的认识与判断,对纳税筹划环境与条件的认识与判断等。”纳税筹划不同于一般财务行为,不仅关系企业的自身利益,还涉及国家权益。实际上纳税筹划是完全脱离依靠会计记账、事后反映的传统模式的。

对人员素质的依赖决定了筹划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不仅要熟悉税收、法律、财会、金融、贸易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整体把握能力。

三、石油销售企业如何合理纳税筹划

通过以上对纳税筹划存在的问题分析,石油销售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合理纳税筹划。

(一)加强纳税筹划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纳税筹划是事先筹划行为,目的是要合理合法地帮助企业节税。一项纳税筹划方案是否成功,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拥有具备相当素质的纳税筹划人员。他们不仅需要熟悉税收、法律、财会、金融、贸易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对国家税收政策发展趋势和企业经营行为有良好的把握能力。

在着手进行税收筹划之前,石油销售企业纳税筹划人员应该有针对性地了解、熟悉税收规定细节,掌握国家有关的政策精神。王泽国认为“就我国税法执法环境来看,目前尚无税法总原则,各税种之间在操作上、衔接上也有欠缺,因而税务机关存在一定的‘自由量裁权’。”所以,纳税筹划人员还必须全面了解税务机关对纳税的法律解释和执法实践,熟悉国家税法和税务机关征税具体方法。

由于国外纳税筹划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早、经验相对丰富,石油销售企业纳税筹划人员应该充分借鉴国外成熟的纳税筹划理论,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现状,在准确掌握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利用合理合法的纳税筹划方法对现行税收政策进行分析,从而找到与经营行为相适应的纳税筹划切入点,制定出适合石油销售企业生产经营的筹划方案。

(二)分散纳税筹划风险。与大多数企业不同,石油销售企业的纳税筹划需要涉及绝大多数税种,多税种之间的利益抵消因素必须加以考虑。刘静认为“由于各税种税基相互联系,某种税基缩减的同时会引起其他税种税基的增大。”因此,石油销售企业纳税筹划应在符合企业整体利益和符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全面权衡。要注意分散风险,着眼于整体税负的减少,而不是某一个税种的税负减轻。

纳税筹划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准纳税筹划目标的切入点。纳税筹划有很多切入点,国家形式多样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特定税制要素内容的存在,为石油销售企业开展纳税筹划创造了充足的条件。纳税地的选择、税种的选择、同一税种不同税率的选择等都可以加以利用。纳税筹划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因素进行组合以降低纳税筹划风险。“石油销售企业纳税筹划必须进行多税种、分项目的纳税筹划。”这样,一旦某一税种或某一项目的纳税筹划发生不可抗变故,还可以借助其他筹划方案的成功来弥补损失。

篇2

1 我国企业纳税筹划的薄弱点

鉴于我国众多企业纳税筹划案例的分析,薄弱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纳税筹划的企业战略高度 为纳税人减轻税负,增加收益是纳税筹划的直接动因。企业可以通过充分利用税收法律法规,特别是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的投资、经营和理财等进行周密筹划和科学安排,以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但企业的纳税筹划不能仅仅停留在减少纳税支出,增加收益这一筹划目标上,而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事实上,如果企业对是否进入某个市场进行决策时,考虑最多的并不是纳税筹划问题,而是是否符合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这一市场潜力如何,企业能否在这一市场保持强劲的竞争力。也就是说,纳税筹划是企业重大决策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可能往往并不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当然,纳税筹划作为企业战略的一个子系统,服从和服务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并非完全是被动的,有时,企业可能出于纳税筹划的考虑而调整或重新制定发展战略。比如,企业进行战略决策时,往往会关注税收政策的导向性,尽可能会去迎合好的政策,享受税收优惠[2]。遗憾的是,不少企业纳税筹划实践中往往缺少方案设计的战略性考虑。

1.2 纳税筹划的内部协调 纳税筹划的组织管理一般有两种体制,即以财务部门为主和以专门纳税筹划部门为主的两种体制,前者适用于集权型、结构简单、相关事务相对集中的企业,而后者适用于组织结构相对复杂、权利结构相对松散的企业集团。很多集团企业没有专门的纳税筹划部门,将纳税筹划的责任推给财务部门兼负。财务部往往只给予各个子企业纳税筹划指导,具体还是由各个子企业自己来进行筹划。这不便于集团内部纳税筹划的统一协调,最大限度地服从和服务于集团的整体利益。由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筹划的结果就维护各自的利益来讲也都千差万别,导致不少失败的教训。

1.3 纳税筹划的流程 由于信息质量问题,组织和执行人员的掌控能力问题以及外部条件的动态变化等问题,对于纳税筹划方案的选择简单地凭借以往的经验来确定已然不可行。规范的纳税筹划流程设计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但企业往往把注意力重点放在个案上,缺乏整体协调,战略纳税结构还远尚未形成。企业整体纳税筹划思路不清,缺少科学的流程设计是企业成为税务检查的重点对象的重要原因。

目前,多数企业纳税筹划的流程可以表示为:“发现机会并提议——财务分析和制定方案——高层讨论进行决策——方案实施[3]”,其中前两个环节基本都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方案的实施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或外部条件变化等原因,效果难以保证。在有了专门的纳税筹划部门后,对纳税筹划的要求自然提高,所以流程再造与优化就成了当务之急。

1.4 纳税筹划的可操作性 目前,多数企业纳税筹划操作仍然处在较低档次。这主要表现在强调税款的减少而往往忽略了客户和其他相关方的利益诉求,导致沟通障碍和筹划成本的增加,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比如,企业乐于利用开票方式和开票时间的改变来调整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基本上是推迟),但这种做法带来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另外,需要强调的是,纳税筹划是需要动员与之相关的诸多力量共同完成的一个系统工程。举个例子,纳税筹划方案做得不错,但结果销售合同不是按照方案的要求签订,纳税筹划的目的势必无法达成。

纳税筹划的成功离不开纳税筹划部门与各方的良好沟通。如果缺乏内部沟通,纳税筹划部门便难以掌握企业自身的条件,难以完成科学的纳税筹划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如果缺乏与客户或供应商的沟通,纳税筹划的实施就难以得到其有力的支持和配合;如果缺乏与主管税务机关的沟通,就难以掌握相关政策的动向或避免不必要的税务处罚。

2 政策建议

针对企业纳税筹划的薄弱点建议如下:

2.1 放眼长远,顺应企业整体发展战略 企业纳税筹划方案的设计,应放眼长远,站在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高度,从企业地域和产业布局、治理结构、股权结构、生命周期、经营流程等大的方面着手,以节约税收成本,降低税负为切入点,进行一系列综合规划并保障其有效实施。不能仅仅站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层面,从企业物流和资金流方面着手,以逐个环节寻找降低税负的突破口所进行的局部的、零散的纳税筹划行为。

2.2 明确责权,强化内部沟协调 鉴于很多集团企业内部对于纳税筹划各自为战的局面不便于统一协调,最大限度地服从和服务于集团的整体利益,而且各自策略实施的结果也很难保证争取到其自身最大的利益。所以建议在集团企业设立专门纳税筹划部门并明确筹划部门和子企业的责任和权利,协调各个子企业之间纳税筹划的协作与配合,统筹规划纳税筹划工作。这样对现有纳税筹划力量进行整合,形成合力,将更具创造力和执行力。专门的纳税筹划部门相当于企业的税务咨询委员会。集团内做出重大的财务或经营决策之前,需要纳税筹划部门进行纳税相关可行性评估,全面地权衡利弊,辅助决策。这是战略层面的职能。在战术成面上,纳税筹划部门还应为集团成员设计、协助执行和评价具体的纳税筹划方案。

篇3

关键词:纳税筹划平台减轻税负理财效益

纳税筹划亦称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义务人在遵守、尊重所在国税法的前提下,运用纳税义务人的权利,旨在实现纳税最小化对多种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时的谋划与对策其实质是节税。但作为纳税筹划本身而言并不是一种静止的、片面的行为如何为企业构建纳税筹划平台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加以合理运用是企业财务决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拟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纳税绮划平台的构建原则

纳税筹划平台是企业理财过程中税务筹划的基础和操作空间。目前常用的有价格平台、优惠平台、漏洞平台、弹性平台和规避平台。要成功构建纳税筹划平台.必须有一定的环境条件和科学的筹划方法并且要符合以下原则:

1.政策主导

纳税筹划是对税收政策的积极利用因此开展纳税筹划必须以政策为导向由税收政策主导税收的筹划活动。离开税收政策谈纳税筹划只是一种空谈不顾税收政策导向开展纳税筹划必定一事无成。试想面对高污染、高能耗、长线产业、夕阳产业、换代产品以及其他税收上实行限制政策的产业、产品税收筹划又能有多少作为,

2.合法有效

纳税筹划作为一种节税行为其存在的基础是应当合法至少不违法。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公然的违法偷税行为比较容易辨别,而对税法已有反避税规定的避税行为应视同偷税处理则认识不清因此开展纳税筹划必须正确认识并划清与违法的界限坚持合法筹划防止违法筹划。同时开展纳税筹划要贯彻成本、效益原则以最小的筹划成本获得最大的税收效益。在税收利益上既要考虑节税带来的直接效益也要考虑减少或免除处罚带来的间接利益:既要考虑纳税筹划的直接成本也要考虑纳税筹划方案比较选择中的机会成本。

3.切实可行

由于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加之税收政策和税收筹划的主客观条件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因此在纳税筹划方面找不到万能、现成的通用方案每个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时地设计具体的筹划方案开展有的放矢的纳税筹划活动在设计筹划方案时应注意科学性和可行性力求在法律上站得住在操作上行得通

4.全面权衡

决定现代企业整体利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税收利益虽然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经济利益,但不是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因此开展纳税筹划应服从企业的整体利益不能为筹划而筹划而应从企业的社会形象、发展战略、预期效果、成功机率等方面综合考虑、全面权衡。

二、纳税绮划平台的运用及应注意的问颐

纳税筹划始终贯穿于财务决策及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企业筹资、投资、经营、收益分配和财务核算等过程中正确运用纳税筹划平台.科学地进行纳税筹划以期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1价格平台的运用

价格平台的核心内容是转让定价转让定价方法主要是通过关联企业不合营业常规的交易形式进行纳税筹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及买卖双方均有权力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所生产和经营产品的价格标准只要买卖双方是自愿的别人就无权干涉这是一种合法行为。关联企业之间进行转让定价的方式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利用商品交易的筹划关联企业间商品交易采取压低定价或抬高定价的策略转移利润或收入以实现从整体上减轻税收负担。如有些实行高税率增值税的企业.在向低税率的关联企业销售产品时,有意压低产品的售价,将利润转移到关联企业《2)利用原材料及零部件的筹划。通过控制零部件和原材料的购销价格进而影响产品成本来实现纳税筹划.如由母公司向子公司低价供应零部件产品或由子公司高价向母公司出售零部件以此来降低子公司的产品成本使其获得较高的利润《3)利用提供劳务的筹划。通过高作价或低作价甚至不作价的方式收取劳务费用.从而使关联企业之间的利润根据需要进行转移和纳税筹划哪一方有利便向哪一方转移最终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f4)利用无形资产的筹划。通过无形资产特许使用费转让定价以此调节其利润追求税收负担最小化有些企业将本企业的生产配方、生产工艺技术、商标或特许权无偿或低价提供给一些关联企业,其报酬不通过技术转让收入核算,而是从对方的企业留利中获取好处;(5)利用租赁业务的筹划。通常有利用自定租金来转移利润、利用机器设备先卖后租用、利用不同国家不同的折旧政策等而进行纳税筹划

价格平台作为各种筹划平台之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光明的发展前景,但纳税人在利用价格平台进行纳税筹划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运用价格平台进行纳税筹划在一般的情况下应该设立一些辅助的机构或公司并进行必要的安排这种安排是需要支出一定的成本费用的,在纳税人生产经营还不具备一定规模时筹划所能产生的效益不一定会很大。二是价格的波动应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现行税法规定.如果纳税人确定的价格明显不合理.税务机关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一般而言.税务机关调整的价格比正常价格略高一点也就是说,如果纳税人不幸被调整不仅没有筹划效益.还会有一定的损失.而且还包括进行筹划所花费的成本。三是纳税人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全方位、系统的筹划安排。为了避免运用一种方法效果不太明显以及价格波动太大的弊端,纳税人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同时进行筹划。这样.每种方法转移一部分利润.运用的次数多了.只要安排合理.也就能达到满意的经济效果。

2.优惠平台的运用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是伴随着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出台而产生的.符合国家税法的制定意图.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引导。常用的方法有《1)直接利用筹划法。即给予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或个人以必要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国家对某些生产性企业给予税收上的优惠.则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就地改变生产经营范围,使自己符合优惠条件.从而获得税收上的好处,/2)临界点筹划法。一是价格和产量的数值确定在什么位置以寻找最佳节税临界点,使企业获利最大;二是企业和个人所得税都有一个临界点问题.这个临界点可用来作为是否转移的参考依据。(3)人的流动筹划法。包括个人改变其居所和公司法人改变其居所两个方面的筹划.纳

税人可以根据自己企业的需要,或者选择在优惠地区注册或干脆将现在不太景气的生产转移到优惠地区,以享受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减轻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4)挂靠筹划法。指企业或个人原本不能享受税收优惠待遇但经过一定的策划通过挂靠在某些能享受优惠待遇的企业或产业、行业.使自己也能符合优惠条件.如本来不是科研单位或科研所需要的进口仪器设备.通过和某些科研机构联合.披上科研机构的合法外衣.使自己企业享受减免税。

只要有税收优惠政策.就有纳税人对其进行利用。在利用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尽量挖掘信息源.多渠道获取税收优惠以免自己本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却因为不知道而错失良机。(2)充分利用有条件的应尽量利用,没有条件或某些条件不符合的,要创造条件利用。(3)应尽量保持和税务机关的关系.争取税务机关的承认。再好的方案.没有税务机关的批准.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经济利益。

3.漏洞平台的运用

漏洞平台是以漏洞的存在为基础现阶段.我国税法中存在着许多矛盾或空白之处(1)机构设置与配合以及税收地域管辖是相对漏洞较多的领域。如我国营业税属于地方税种.增值税属于共享税.由国家税务系统进行征收.但地方税务系统往往捷足先登.将纳税人定格为营业税纳税人,这是一个税收结构设置与配合上的空白;(2)机构所在地的判定标准是依注册地、还是管理中心或经营地存在不确定的地方(3)税法总纲虽有规定.但没有规定具体操作办法。如电子商务的研究近几年刚兴起.这方面的税收问题是个很大的空白。公司就可利用这些空白.大规模地发展网上电子交易.从而省去大量税款。

利用漏洞平台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需要精通财务与税务的专业化财会人才.只有专业化人员才可能根据实际情况.参照税法而利用其漏洞进行筹划;二是具有一定的纳税操作经验.只依据税法而不考虑征管方面的具体措施.只能是纸上谈兵成功的可能性肯定不会太高;三是要严格的财会纪律和保密措施。没有严格财会纪律便没有严肃的财会秩序混乱的财务状况显然无法作为筹划的实际参考另外又因为利用税法漏洞和空白一样具有隐蔽性.一次公开的利用往往会导致以后利用途径被堵死‘四是同样要进行风险—收益的分析。

4弹性平台的运用

有税收.便少不了税率:有税率.便难以避免税率幅度的存在。弹性平台筹划主要集中在资源税、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等税种上。在资源税的弹性平台筹划中.筹划客体主要是各类矿产资源.由于税额因矿产资源的优惠悬殊而跨度巨大.这就为利用税额幅度进行筹划提供了可能和空间。如原油税额为每吨8元一30元.黑色金属原矿竟然达到了每吨2元一30元.有色金属原矿更达到了每吨0.4元一30元幅度水平。纳税人想办法在跨度允许的范围内寻找最低切入点。

在运用弹性平台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弹性平台的可操作性大小判定要充分考虑到征税方,因为弹性平台的筹划要达到目的.需要‘’因人制宜”。二是在幅度中找到最佳切入点.实现税率低,税负轻、优惠多惩罚小.损失相对较少的目的。

5规避平台的运用

篇4

关键词:石油销售企业;纳税筹划;必要性;方式

一、引言

石油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能源物资,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都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纳税筹划作为企业财务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门,自然也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上来重新审视。可以说,石油销售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例如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管理、利润分配等行为都会涉及到与税收相关的领域,开展纳税筹划相关工作,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不断巩固自身的行业竞争力就成为当前形势下各家石油销售企业的重点研究范畴。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石油销售企业所涉及到的成品油批发、零售、仓储等内容都基本进入完全竞争阶段,各家企业要想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石油销售企业的纳税筹划的主旨在于在不违法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的前提条件下,通过对自身各项经营活动的科学安排,采用降低实际税赋的方法来力争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切实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收益的目的。

二、石油销售企业开展纳税筹划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1.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保障

任何企业的管理工作都需要一定的目标作为推动力,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石油销售企业也必须顺应市场的需求,更新财务管理理念,激发企业的经营活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化解危机、风险的能力。为了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石油销售企业也逐渐树立起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根本,以资产、资金管理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目标,并且在此过程中逐步推行预决算制度和责任落实制度。要想实现这一财务管理目标,就要求石油销售企业必须敏锐捕捉宏观经济环境、金融市场发展态势、内部管理、税收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和变化,做到未雨绸缪。全面、系统地分析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一个内容出现纰漏都可能造成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失效,其中税收工作就是一项重要的内容。税收情况会直接影响一家企业的经营收益,特别是对于石油销售企业来说,涉及到的税种较为反复,税负也较高,如果忽视纳税筹划工作,可能会减少企业的可使用资金量,不利于投资,从而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和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鉴于此,开展纳税筹划工作对于石油销售企业来说刻不容缓。

2.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首先,进行纳税筹划工作,可以帮助石油销售企业改善资金的使用状况,为企业争取到更多可以灵活使用的资金,提高财务灵活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企业抵抗外部风险的能力。规范企业的资金管理需要注重对现金流的控制、强化开源节流的思想,这样的资金管理模式从客观上要求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合理降低资金占用量,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帮助企业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有利途径。其次,纳税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有机组成部门,对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促进企业良好经营运作紧密相关,尤其是对资金量大,分支机构多的石油销售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3.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

石油作为一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的战略性能源,注定了其在生产、运输、销售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各行各业对于石油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尤其是在加入WTO滞后,国外的石油销售企业通过较为成熟的财务管理机制和先进的纳税筹划经验,为自己扩大市场份额做足准备。我国的石油销售企业如果要想在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做到科学降低成本。从客观上来说,我国对于石油的进口依赖程度超过50%,要想明显降低成本有一定难度,鉴于此,通过纳税筹划工作合理降低税收方面的支出就显得更加重要。

三、石油销售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工作的主要方式

1.提高企业管理者对税收筹划工作的重视程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石油销售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纳税筹划的重要意义,将纳税筹划纳入石油销售企业的经营决策中,放在企业的战略发展层面进行考量。由于受到传统财务管理思想的影响,我国的很多石油销售企业并没有关于税收这一部分的决策模式,这样的缺失一方面是我国企业没有将纳税筹划工作与企业的发展规模、方向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就是企业管理者还缺乏相关的意识,纳税筹划意识较为落后。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石油销售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状况的纳税筹划方案,对于以往的筹划方案也需按照新的理念和标准进行重新评估,做到纳税筹划的实效性,保障纳税筹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2.找准企业税收筹划的重点,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石油销售企业涉及到的税种较为反复,实际税赋也较高,因此有着较大的纳税筹划空间。在企业制定纳税筹划具体方案的过程中,企业应该对这一方案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选择收益最大的方案来进行。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在选择纳税筹划方案的过程中,要秉承效益最大化原则。一般说来,所有的纳税筹划方案都会带来两方面的效果,一方面,越是能够给实施纳税筹划的企业带来更多收益的方案,其自身的风险也越大;另一方面,企业除了考虑收益之外,还必须考虑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其他成本,尤其是万一方案失败可能发生的损失。总的来说,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之前,要注意对成本与收益的综合分析,不能盲目追求高收益,争取研究出一种可行的,能够给企业带来正的现金流量的纳税筹划方案。

3.在实际纳税筹划工作中要注意对风险的规避

纳税筹划工作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石油销售企业涉及的税种较多,各个税种之间的抵消因素必须要纳入考虑范围。有学者就提出,由于各个税种的税基之间往往是相互联系的,就会导致缩减某税种税基的时候引发其他税种的税基加大,这样此消彼长,不仅达不到纳税筹划的目的,甚至还会加重企业的纳税负担。因此,石油销售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的过程中,一定要从纳税工作的总体上进行考虑,在企业的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开展此项工作,找准纳税筹划工作的切入点,完成好纳税筹划工作的目标。例如,在开展购油送抵扣券促销活动中,抵扣额由各油品按销售额比例分摊确认收入,并要求抵扣金额应与销售额开在一张发票上;经营租赁加油站在协议签订时可分为房屋租赁和有形动产租赁,而有形动产租赁可作为现代服务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抵减税额;对联营加油站进行股权转让时,应先进行分配股息再作评估转让,可避免未分配利润的重复纳税;加油站油罐保养,加油机修理等往往达到了大修理支出的标准,可以通过采取多次修理的方式来获得当期扣除修理费用的税收待遇。

4.切实加强对相关税收筹划人员的专业培训

纳税筹划是一种关于企业纳税的事前筹划行为,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合理帮助企业节税,可以说这是一项具有增值性的高技术工作。一项纳税筹划方案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企业是否拥有具有足够专业素养的纳税筹划人员。对于这类工作人员来说,不仅需要对我国的税收、财会、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十分熟悉,还需要对国家的税收发展趋势有一个较好的预判,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功地帮助企业把握好进行纳税筹划的机遇。石油销售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之前,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有针对性地了解国家关于石油销售行业的税收细则,深入领会、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颁布税法总原则,税法在操作性、衔接性上都还存在一定的空白和缺陷,鉴于此,纳税筹划人员水平的高低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能否适当的利用国家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达到合理避税,降低实际税赋的效果。

四、结语

纳税筹划工作是一个长期、动态、连续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和程序,难以有一个模版可以照搬。因此,石油销售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的时候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综合评估之后选取最适合的方案。

作用。

参考文献:

[1]曹雅琳:石化销售企业的税收筹划[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0(93).

篇5

摘要:导致商品房房价过高的因素很多,其中税费比重大是一个重要因素,在这些税费中,土地增值税应引起关注,从其可找到筹划的切入点,节省不少税金的支出。

关键词:土地增值税;商品房;节税

目前我国的房价过高,导致商品房房价过高的因素很多,其中税费比重大是一个重要因素,而土地价格也一直是房价居高不下的重要推手。在国外,地价及税费一般占房价的20%,而国内地价和税费要占房价的50%,甚至更高。国土资源部关于今年第一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报告中指出,第一季度土地市场各用途地价环比、同比增长率持续上升,住宅地价环比上涨超过3.0%的城市多为二三线城市。与此相呼应的,就是房价也随之不断攀升。日益缩减的有限的土地资源及相关税费对房价的推高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一、不动产策划的关键—增值额

计算土地增值税的公式为:应纳土地增值税=增值额×税率-扣除项目金额×速算扣除系数。

所谓增值额就是转让收入减去税法规定的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现行税法规定的扣除项目有五部分: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房地产开发成本、房地产开发费用、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财政部规定的其他扣除项目—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纳税人允许扣除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金额和开发成本之和的20%。

房屋价格的制定影响到土地增值税的税收负担。

土地增值税的筹划要从2个方面考虑:一是销售价格的确定;二是扣除项目的计算。因为土地增值率确定了明确的数字界限,据此作为税收筹划的幅度, 从销售环节来看,就是销售价格。因此,在制定房产销售价格时,应掌握其具体的幅度和界限。

二、掌握好法律尺度,牢牢抓住是纳税筹划,而不是逃避纳税

在房地产的销售环节,各方都非常重视,但是,也常见逃税、漏税等违法事件,给企业增加了罚款等额外的资金流出负担。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

1.隐瞒、虚报房地产的成交价格

主要体现为:一是纳税人不履行纳税义务,不报转让房地产的成交价格的瞒报行为;二是纳税人有意低报转让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附着物价款的少报行为。

2.提供扣除项目金额不实

提供扣除项目金额不实是指纳税人在纳税申报时,不据实提供扣除金额,常见的是虚增被转让房产的扣除项目的金额或项目,使税务机关无法从纳税人方面了解到计征土地增值税所需的正确扣除项目金额,以达到通过虚增成本,逃避纳税的目的。

3.转让房地产的成交价格低于房地产的评估价格,且无正当理由

转让房地产的成交价格低于房地产的评估价格,且无正当理由是指纳税人申报的转让房地产的成交价格低于房地产评估机构通过市场比较法进行房地产评估时所确定的正常市场交易价格,对此,纳税人提供不出有效凭据或无正当理由进行解释的行为。

三、售价对房地产筹划影响的案例分析

长江房地产开发公司于2013年初有可供出售普通住房1万平米,开发此项目发生的费用:地皮购买价格为300万元,开发成本为500万元,其他开发费用40万元,利息支出100万元,其他扣除项目160万元。售价可选方案为其一,1400元每平米,其二1500元每平米,其三1600元每平米。

可扣除项目中的地皮购买价格、开发成本、其他开发费用、利息支出、其他扣除项目均已确定,合计为1100万元,那么可变的因素只有税收,因为土地增值税的变数最大,因而,以其作为筹划的切入点。

方案一:以1400元每平米的价格销售

应纳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合计:1400×10000×5%×(1+7%+3%)=77(万元)

开发此商品房允许扣除金额为:1100+77=1177(万元)

开发土地的增值率为:(1400-1177)/1177=18.9%

土地开发增值率低于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税,则开发商通过开发这块土地获得的利润为:1400-1100-77=223(万元)

方案二:以1500元每平米的价格销售

应纳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合计:1500×10000×5%×(1+7%+3%)=82.5(万元)

开发此商品房允许扣除金额为:1100+82.5=1182.5(万元)

开发土地的增值率为:(1500-1182.5)/1182.5=26.85%

土地增值率在20%以上的,按规定缴纳土地增值税,应纳土地增值税额为:(1500-1182.5)×30%=95.25(万元)

则开发商通过开发这块土地获得的利润为:1500-1182.5-95.25=222.25(万元)

方案三:以1600元每平米的价格销售

应纳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合计:1600×10000×5%×(1+7%+3%)=88(万元)

开发此商品房允许扣除金额为:1100+88=1188(万元)

开发土地的增值率为:(1600-1188)/1188=34.68%

土地增值率在20%以上的,按规定缴纳土地增值税,应纳土地增值税额为:(1600-1188)×30%=123.6(万元)

则开发商通过开发这块土地获得的利润为:1600-1188-123.6=288.4(万元)

四、结语

基于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发展状况,如何根据税法规定,合法避税,合理节税,在此环节中涉及的土地增值税是对该行业筹划的切入点,不单单只考虑其中的价格因素,还要考虑其中的成本因素等,找出税收幅度中的相对平衡点,以利于房地产企业的长远、健康、稳定发展。(作者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商贸分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财政部.2006.01

篇6

关键词:绩效工资;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

中图分类号:F810.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9-0096-03

从2006年开始,国家实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逐步建立体现岗位职责、能力和业绩的薪酬体系。高校实施事业单位的岗位绩效工资,教师收入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部分高校教师由于科研、社会服务能力教强,还有来自于稿酬、讲学、培训、兼职等各种劳务报酬所得,这些工资外收入甚至成为部分高校教师的主要收入来源。面对收入增长和收入来源“多元化”的可喜局面,高校教师个税贡献越来越大,高校教师一度成为“高收入”群体,被国家税务总局列为“重点监控”对象,高校教师面临“收入增长的烦恼”,部分教师甚至陷于名义收入增加,但税后可支配收入下降的尴尬境地。因此,高校教师通过税收筹划合理减轻税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显就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可以调动高校教师工作积极性,还可以提升其纳税遵从度,实现征纳关系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总体来看,绩效工资制度下高校教师收入可以归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受雇或任职于高校而获取的所得,即岗位绩效工资,其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另一类是非岗位绩效工资收入,主要是教师开展社会服务获取的所得,常见的有劳务报酬、稿酬等。本文就这两类收入的个税筹划方法作探讨。

一、岗位绩效工资所得个税筹划

根据岗位绩效工资构成情况,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福利水平,降低名义工资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以下简称税法规定),教师取得的各项津贴、补贴,应在取得的当期与工资、薪金合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可以考虑将部分工资、薪金福利化。具体做法是,学校将教师工资薪金收入的一部分转化成为教师提供必要的福利设施,降低其名义工资,从而降低其个税税负。如学校可为教师配备班车,提供便利交通条件;为教师配备图书资料,提供便利科研条件;为教师配备办公桌、电脑、打印机、电脑耗材等办公设施及用品,提供便利教学条件。上述福利支出若以工资薪金形式发放会提高教师的应税收入,从而增加应税收入,甚至提高税率等级,加重税负。学校不妨负担上述支出,适度降低教师名义工资,这样,学校在不增加支出的前提下,既提高教师福利水平,又为教师节约了大量税款。

但是,根据税法规定,为职工提供的交通、住房、通讯待遇,还有已经实行货币化改革的按月按标准发放或支付的住房补贴、交通补贴或者车改补贴、通讯补贴等,也应当纳入职工工资总额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这种筹划方法有一定的法律风险,应避免提供的福利变成实物或货币分配。学校可以开通班车免费接送教师上下班,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但不可以直接为教师报销交通、资料等相关费用,否则相当于发生了实物或货币分配,应在发放当期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计税。也可以将教职工工资薪金收入的一部分转化成为实物福利,但不转移所有权,在教职工调离时将相应物品归还学校,不属于实物分配,无须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合理确定绩效工资发放方案

高校教师绩效工资主要包括课酬、科研工作量补贴等其他收入,由高校人力资源部门和教学管理部门按照教师实际授课数量、完成科工作量等因素,考虑教师职称、专业技术等级差异确定具体数额。根据税法规定,这部分工资应在发放的当月与工资、薪金所得合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税税制中工资薪金所得税率采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当应纳税所得额突破分级临界点时,适用税率提高,直接导致应纳税额增加,因此,必须统筹考虑发放方案,降低个税税负。目前,绩效工资有的学校是分月发,有的学校是学期末一次发放,发放方式不同,应缴个税也不同。

例如,某老师每月工资4000元,全年绩效工资18000元,不考虑年终奖,纳税方案有以下2种。

方案一:绩效工资分12个月平均发放

每月应缴个人所得税=(4000+18000÷12-3500)×10%-105=95元,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为95×12=1140元。

方案二:绩效工资每学期末发放

如上所述,工资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为(4000-3500)×3%=15元,共10个月。另

有两个月要分别加课时费9000元,每月工资13500元,每月应缴个人所得税=(13500-3500)×25%-1005=950元。

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为15×10+950×2=2050元。

综上,可以看出第一种方案比第二种方案少纳税910元。上述例子具有普遍意义,当然,不同教师绩效工资不同,那么采用的纳税方案应该会有所差异,但筹划的方法一样。上述筹划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学校可以在没有增加任何支出的情况下,通过纳税筹划,使教师完全合法地少缴纳个人所得税,增加税后收入。

(三)合理筹划各种奖金

国家对发展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高校教师完成了相应的工作任务,且在某些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会获得各种奖励,常见的有年终奖、科研奖励、先进奖、考勤奖等,奖励形式既有现金,也有旅游奖励、实物奖励等。由于奖励数额较大,特别是年终奖,若不合理筹划将会加重税负。

根据税法规定,教师取得的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名目的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计税。年终奖可单独作为一个月计税。因此,可以通过合理分配奖金,尽可能地降低年终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根据测算,在年终奖的税率小于或等于月税率时,采用年终一次发放的方式全年应纳税额最少,采用平均每月发放的方式次之,按半年发放全年应纳税额最多。例如:

肖老师每月工资为4000元,年终奖36000元,若年终奖按月发放,全年应纳税额=[(4000+36000÷12-3500)×10% -105]×12=2940元;若年终奖按半年发放,全年应纳税额=[(4000+36000÷2-3500)×25% -1005]×2+[(4000-3500)×3%]×10=7390元;若年终一次性发放,全年应纳税额=[(4000-3500)×3% ]×12+(36000×10% -105)=3675元。

对于科研奖励,应当由参与者分别签字领取,不仅合理而且合法地节约个人所得税款,而且税法还规定了许多免税奖励,获奖者应该尽量利用优惠规定。

奖励形式不可一味选择非货币形式,因为根据税法规定,各种形式的实物奖励、旅游奖励均应纳税,如果选择实物奖励应避免转移实物所有权。

(四)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

我国税法规定了许多减免税优惠政策,高校财务部门应该充分、正确利用这些政策,减轻教师的税收负担,尤其是教师的条件基本符合但又不完全符合时,这种筹划就具有特别的意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4]089号)规定,以下各项不缴纳个人所得税:独生子女津贴;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品补贴;托儿补助费;差旅费津贴及误餐补助等不属于纳税人本人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补贴、津贴。《关于各类基本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0号)规定,单位为个人缴付和个人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免征个人所得税。高校应充分利用上述税收优惠政策,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将教师工资中免税部分单独核算,尽量提高工资中免税部分的比重,降低计税基础,减轻高校教师的税负。

二、非岗位绩效工资所得筹划

非岗位绩效工资所得主要是教师开展社会服务获取的所得,常见的有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是与教师个人受雇或任职无关的所得。

(一) 劳务报酬的筹划

优秀的高校教师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服务社会,常有兼职、受聘等业务,从而获取可观的报酬,如受聘培训机构,担任独立董事,提供设计、翻译、审稿服务等等,劳务报酬甚至成为了部分高校教师的主要收入来源。对此,教师应该合理筹划,减轻税负,可采用劳务报酬工薪化、费用化和均衡支付次数等方法进行筹划。

1.劳务报酬工薪化。即将劳务报酬转化为工薪所得。这种筹划方法的前提是劳务报酬应税所得适用的税率要高于工薪所得。能否转化成功,关键在于教师与单位之间是否存在稳定的雇佣关系。例:某高校教师在外进修,学校每月发给其工资1 200元,同时他在某公司找了一份兼职工作,每月收入3 000元,其与该公司没有固定的雇佣关系,工资所得不用纳税,则劳务报酬应纳税额=(3 000-800)×20%=440元;如果该老师与公司存在固定的雇佣关系,则该公司支付的3 000元可以作为工资薪金所得与学校支付的工资所得合并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1 200+3 000-3 500)×3%=21元,可节税419元。

2.劳务报酬费用化。高校教师在提供服务签订协议时,可考虑将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由自己承担的必要费用改由对方承担,同时合理降低报酬数额,这样,计税基数会变小从而减轻税负。例:朱教授与某科技企业签订技术咨询服务协议,每年可获取报酬40 000元,但需由本人承担交通费、食宿费等约10 000元,据此,朱教授应纳税额=40 000×(1-20%)×30%-2 000=7 600元;若朱教授与该公司协议约定交通费、食宿费由对方承担,报酬金额为30 000元,则其应纳税额=30 000×(1-20%)×30%-2 000=5 200元。两相对比,后一种方案节税2 400元。

3.均衡支付次数。根据税法规定,劳务报酬按“次”计征个税,如果一次劳务报酬畸高,还要加成征收。因此,应尽可能将劳务报酬的支付次数均衡,降低应纳税所得额,避免适用加成征收的规定。接上例,若朱教授采用后一种方案,而且与对方约定按月平均领取报酬,则共应纳税额=(30000÷12-800)×20%×12=4080元,比一次性支付减少税额1120元。

上述劳务报酬的筹划方案对于支付报酬方而言并没有加重其经济负担;方法2中由于承担相应费用,企业还可起到抵税作用;方法3中由于延迟支付减轻了企业现金流压力,更有利于资金周转。因此,设计好劳务报酬合同进行必要的筹划对双方均有利。

(二)稿酬所得的筹划

现行税制下,稿酬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计税方法大同小异,稿酬所得不仅没有加成征收的规定,而且还有减征30%的税收优惠,因此,教师应注意将获得的稿酬与一般劳务报酬所得相区分并分开计税。由于稿酬所得计税方法与劳务报酬基本相同,因此,其筹划思路也基本一致,即考虑稿酬费用化,均衡支付次数。但考虑创作的特殊性,可以利用数人集体创作,根据每个人得到的稿酬分别扣除费用计征,经过筹划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或考虑出版系列丛书的方式。

如果一项稿酬所得预计数额较大,可以考虑集体创作。该方案的前提条件是增加参编者后必须使平均稿酬降低至4 000元以下,才能利用费用扣除标准的不同规定达到筹划目的

王教授完成一部历史著作,稿酬共15000元。如果独立完成,独得稿酬15000元,则应纳个人所得税额=15000×(1-20%)×20%×(1-30%)=1680元;如果由5人合著,各得稿酬3000元,则应纳个人所得税额=(3000-800)×20%×(1-30%)×5=1540元。节税140元。

出版系列丛书筹划法即把某些著作分解为几个部分,以系列的形式出版,则该著作被认定为几个单独的作品,可以分散每次取得稿酬收入,降低计税基数,但在出版实践中,单纯为降低税收负担而进行如此操作的可能性不大。

(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筹划

高校教师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技术拥有著作权、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其提供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专利权的使用权取得所得称之为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根据营业税政策规定,对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个人转让著作权,免征营业税;以无形资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的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因此,无形资产无论采取转让或投资的方式,营业税或免征或不征,均不涉及营业税及其附加的筹划问题。但是,根据个税政策规定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于拥有特许权的教师而言,是选择使用权转让还是选择投资入股方式,个税负担是重要影响因素。

如果选择特许权使用费折合入股,投资时免征个人所得税,而待日后按照投资入股的比例定期取得投资收益时,再按照股息、利息、红利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递延缴纳个人所得税,可以实现递延纳税及减轻税负的筹划效果,但由于共担风险,教师个人面临投资风险;如果选择转让使用权可直接获益,但不能获得税收递延利益。因此,对于特许权的处理,教师个人应综合权衡。

三、结语

综上,高校教师个税筹划方法很多,而且均具有可行性,能实实在在地降低教师税负。但现实中有些筹划效果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是税收筹划是一项较为系统综合的工作,需要参与的不仅仅是教师个人,还需要学校、财务部门和相关单位的配合,而配合不够是造成效果不尽人意的主因。因此,绩效工资制度下对于岗位绩效工资个税筹划,需要学校的政策支持和财务部门的鼎力配合;对于非岗位绩效工资所得的筹划,作为筹划主体的教师应吃透税收法律政策精神,积极主动进行筹划。与此同时,支付所得的一方应在自身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予以支持配合。

参考文献:

[1] 戴孝悌.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浅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8):33-34.

[2] 沈琳.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筹划的相关思考[J].财会月刊:综合版, 2008,(30): 18-20.

[3] 徐丽.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税务筹划[J].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9, (7): 135.

[4] 李芳芳.高校教师工资收入的纳税筹划[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2):153-156.

篇7

“营改增”即营业税改增值税,是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方案。从2012年开始在运输业和服务业试点,之后试点范围扩大,进行“营改增”的行业也越来越多。“营改增”之后试点行业的税赋有所下降,“营改增”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不仅有利于减少营业税的重复征税,还有利于建立货物和劳务领域的增值税出口退税制度。

“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分析

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营改增”能降低施工企业的税賦,同时也加重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会计核算的难度也大大增加。在“营改增”改革之前,会计核算只需要核算营业税。在改革之后,会计核算的环节增多,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会计核算需要对“进行税额”、“进行税额转出”、“销项税额”、“己交税金”等项目进行核算。

第一,对成本的影响。施工企业成本是对项目工程资金的统称,成本中也包括税收,因此在进行“营改增”改革时,要对施工企业的成本变化进行计算。第二,对收入的影响。“营改增”之后,会降低企业的成本,因此也会对企业的收入带来影响,增值税作为价外税,而工程造价不包含增值税,所以,主要的交税就是工程造价。第三,对利润的影响。“营改增”计划实施后,要密切关注收入成本减少的比例和营业税税金减少的程度。在“营改增”之前,征收营业税时,在实际情况中,由于部分企业现金流动并不理想,所以在缴税时都是按照工期的百分比进行缴税的,这就导致总的缴费额度超过应交额度,导致工程款的收回受到阻碍,进而拖慢施工进度,反过来又影响现金流动。第四,对纳税的影响。在“营改增”之后对增值税、所得税和流转税的税负都有一定的影响,流转税和所得税在改革后会降低,而增值税税负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核算,需要对纳税人进行重新的认定和核算,纳税人也要进行区分,一般情况下,一般纳税人交纳的增值税少,小规模纳税人交纳的多一些。

对税收筹划的影响

在计算施工企业成本前,要对税收进行筹划安排,但前提必须要按照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来进行,“营改增”作为试点方案,税收筹划工作要时刻关注“营改增”的变化,适当的做出调整,避免因政策调整而对税收筹划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加大风险,给企业的成本造成损失。

建筑施工企业应对“营改増”的有效措施

根据“营改增”政策调整,制定施工企业相应的企业制度。“营改增”后,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势必会发生变化,工作量增加,难度增大,因此施工企业要制定完整科学的财务核算制度,健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加强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水平和专业素质。“营改增”后,对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水平和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要加强对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专业实战能力。

施工企业要慎重选择合作商。“营改增”之后,增值税可以利用发票进行抵扣,因此施工企业在选择合作商时,应该选择具有开发增值税发票,有纳税人资格的合作商。

积极做好“营改增“的准备工作。首先,应加强企业内部宣传,使施工企业内部人员了解“营改增“”后的种种变化,正视“营改增”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其次,要加强纳税筹划,找准税务筹划的切入点和切入环节,做好企业税务筹划工作。最后,加强人才培养,主要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做好会计核算和税务筹划,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篇8

关键词:折旧 纳税筹划

一、折旧纳税筹划需要考虑的因素

折旧额计提从本质上来说是固定资产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内合理的分配,折旧计提的金额大小不是随意划分的,而是需要参考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以及折旧计提的具体方法与净残值。一般来说,企业固定资产净残值不得高于百分之五,但是这一数字总体来说对折旧计提的影响是比较小的,在具体工作中可以不过分考虑。所以,使用年限和具体的折旧方法就应该是我们重点研究的内容。

(一)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确定方法

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是指固定资产的预期使用时长,或者通过固定资产的使用所能获得的产品数量,亦或者是所能提供的劳务数量等。通过上述表述可知,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确定不是凭空得来的,具体来说,其确定工作主要受到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对生产力或产出量的预估,其次是对使用过程中有形损耗的预估,再次是对其无形损耗的预估,最后还需要参考相关的法律规定或设备使用年限说明。固定资产由于使用寿命较长,一般来说将会全部计入生产成本,但选用不同的折旧年限,计入成本费用的折旧额不同。

(二)折旧方法

目前,在会计实务操作中,比较常见的折旧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以及工作量法等。虽然固定资产的价值是保持不变的,计提时间的变化对于折旧额总量影响不大,从表面来看似乎不会过分影响企业的总体利润及税费数额。但是,不同的折旧方法却能够影响成本费用计入的折旧额数额,所以折旧方法的选择应该受到更多重视。

二、纳税筹划的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75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06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2015年第68号)规定:

纳税筹划的行业领域划分主要有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航空航天、船舶以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十个领域。

折旧年限包括自建项目所购进的固定资产在内的所有固定资产,在折旧年限上都允许企业按照不低于所得税规定年限的百分之六十进行缩短。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在加速折旧的选择上可选择双倍余额递减折旧或者年数总和折旧,但加速折旧方法一旦确定就不可随意改变。

关于固定资产的价值扣除确定,根据相关规定,在企业所持有的固定资产当中,凡是单位价值不超过5000元的,允许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时候进行一次性扣除。

研发仪器、设备的特殊规定:①企业于2014年1月1日以后购进的,且专门用作项目研发及相关活动的仪器设备,同时其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的,允许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进行一次性扣除;②十大行业中的小型、微利企业用于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的,可以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一次性扣除。

三、纳税筹划案例分析

案例1:ABC有限公司属于机械行业,2015年12月购入价值为1200万元的大型生产设备,净残值预估为0,使用年限为5年。该企业预计5年内每年未扣除该项折旧费以前的年利润总额维持在400万元,所得税率为25%。(资金成本率5%)现在有三个方案供选择。

方案一:缩短折旧年限,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方案二: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方案三: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公司采用哪种筹划方案对企业更有利?

分析:

方案一:将折旧年限由5年缩短为3年,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每年应提折旧=1200/3=400万元

折旧的节税支出=400×25%=100万元

节税支出的现值=100×(P/A,5%,6)=272.32万元

方案二:

第一年应提折旧=1200×40%=480万元,第二年应提折旧=(1200-480)×40%=288万元,第三年应提折旧=(1200-480-288)×40%=172.80万元,第四年应提折旧=259.2/2=129.60万元,第五年应提折旧=259.2/2=129.60万元。

节税支出的现值=400×25%×(P/S,5%,1)+(80+288)×25%×(P/S,5%,2)+172.80×25%×(P/S,5%,3)+129.60×25%×(P/S,5%,4)+129.60×25%×(P/S,5%,5)=268.04万元

方案三:

第一年应提折旧=1200×1/3=400万元,第二年应提折旧=1200×4/15=320万元,第三年应提折旧=1200×3/15=240万元,第四年应提折旧=1200×2/15=160万元,第五年应提折旧=1200×1/15=80万元。

节税支出的现值=268.21万元

结论:在三个方案中方案一的节税支出的现值最大即采用缩短折旧年限为60%的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最优。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节税支出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节税支出。真正意义上的节税支出应在扣减正常折旧的基础上计算。正常折旧对各个筹划方案的影响一样,属与决策无关成本,故不予考虑。在计算结果方面可知,无论是平均年限法、年数总和法还是双倍余额递减法,在使用年限内的折旧额数额都是相等的,所以企业5年内的应纳税额也是相等的。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资金具有时间价值,递延纳税则会产生货币的时间价值。方案一企业在第一年至第三年不纳税,产生的递延纳税融通资金的税务筹划效果最明显。从本质上看,因为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存在,采用的不同折旧方法则会产生不同的节税效果。

四、折旧纳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一)折旧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固定资产折旧是一种固定成本,但有别于其他成本支出,固定资产折旧不会产生现金支付现象,但是作为非现金支付的固定成本,在通过计提折旧后却能够从企业现金收入中得到补偿,从而触发现金增加。因此,固定资产折旧也可以被当作一种将固定资产部分转化为现金从而实现投资回收的方式。由此可见,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折旧越多、数额越高,企业所能够获得的新增现金也就越多,所以固定资产折旧操作从本质上对企业的现金流转将会产生极大影响。而由于固定资产是一种固定成本,如果当期折旧额越大,那么也就会让企业表现出来的收益率越低,所以折旧额的大小同时也影响到企业的当期利润。当企业采用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法时,直接影响成本费用的计算,前期折旧费用增加,利润减少,在利润表中表现为利润总额下降、盈利水平下降,但是现金流量表中却表现为现金增多、流量增大,从而大大提升企业收益的“含金量”。另外在资产负债表中,由于前期折旧费用增加,有可能低估了企业的资产价值。

从案例1的分析可以看出,平均年限法对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的影响比较平滑,而双倍余额递减法对财务影响不稳定,会产生企业经营不稳定的错觉,有损企业财务形象。

(二)加速折旧需考虑5年补亏期

案例2:假设ABC有限公司,2011年亏损总额1500万元,2012年-2015年连续盈利,截至2015年,尚未弥补的亏损500万元。若采用5年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预计此后连续5年的每年税前利润总额为200万元。2016年盈利弥补完亏损后,无需纳税;而该公司若采用方案一计提折旧,2016年亏损总额200万元,盈利期后移,而丧失了亏损弥补利益50万元。同样的收益,因为缩短折旧年限比正常平均年限法增加税负200×25%=50(万元)。

从本案例可以看出,亏损企业谨慎选择加速折旧方为上策。税法对补亏期做了严格限定,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对以后年度的获利水平做出合理估计。特别对一些风险大、盈利不稳定的高科技企业更要合理筹划,避免加速折旧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三)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政策的企业

案例3:假设ABC有限公司为污水处理企业,属于“所得税优惠3免3减半企业”,2014年-2016年属于免征期,2017年-2019年属于减半期。2015年12月购入一大型设备,成本为1200万元,净残值为4%。(资金成本率5%)现在企业有两个方案供选择。

方案一:采用正常折旧年限10年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方案二:享受税收优惠,采用缩短折旧年限为6年计提折旧。

公司采用哪种折旧方案对企业更有利?

分析:

方案一:折旧年限10年

每年应提折旧=1200×(1-4%)/10=115.20万元

整个设备使用期折旧的节税支出=115.20×25%/2×(P/A,5%,3)×(P/S,5%,1)+115.20×25%×(P/A,5%,6)×(P/S,5%,4)=157.58万元

方案二:将折旧年限由10年缩短为6年

每年应提折旧=1200×(1-4%)/6=192万元

节税支出的现值=192×25%/2×(P/A,5%,3)×(P/S,5%,1)+192.5×25%×(P/A,5%,2)×(P/S,5%,4)=135.84万元

结论:方案一的节税支出的现值大于方案二,即企业采用10年折旧年限,放弃税收优惠对企业有利。

从本案例可以看出企业如果正处于所得税减免优惠期,由于减免税期内的各种费用的增加会导致应纳税所得额的减少,从而导致享受的税收优惠减少,因此,企业在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期间购买的固定资产,其折旧费用尽可能多的在优惠期结束后的扣除。而在折旧年限的选择上应尽可能更长一点,便于折旧费用在更长周期内进行扣除;在折旧方法选择上,应该充分考虑能够实现减免税期折旧少、非减免税优惠期折旧多的折旧方法,从而实现把折旧费用安排在减免税优惠期结束后进行扣除的目的,也达到减少正常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充分降低企业所得税的税收数额,进而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计金标.税收筹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6.

[2]刘振彪.税收筹划实务与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2.

[3]杨臻.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扩围行政需关注的问题[J].中国税务,2015(12).

篇9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税务筹划;税收政策;相关问题;税种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7230

1 税务筹划的特征

第一,合法性特征。在税务筹划方面,企业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是完全符合税法要求的。低税负缴纳的决策,主要是在尚未确定纳税的义务,且纳税方法多样化的条件下完成。

第二,筹划性特征。通常情况下,纳税义务的滞后性十分明显,并且是在企业发生经营行为以后产生。在开展税务筹划的过程中,必须要深入了解并熟练掌握当前政策与税法,并与企业经济活动相互结合,进而合理地制定出承担最轻税负的具体方案内容。而这种超前性的行为也使税务筹划工作的筹划性特征较强。

第三,目的性特征。积极开展税务筹划措施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税负,并且涉税零风险,有效地规避名誉与经济的损失。

第四,多维性特征。站在空间角度分析,税务筹划工作不应当局限在企业本身,同时也需要联合其他具有业务联系的单位,共同努力找到节省税收的有效方式。

2 房地产企业税务筹划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1)对税务筹划概念认知不全面。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在开展税务筹划工作的过程中,对于此工作的本质并不了解,一味追求税负而忽视其他要素,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将企业税务筹划和偷税漏税相互混淆;第二,在开展税务筹划工作的过程中,房地产企业仅仅站在经济利益的角度设置相关方案内容,严重影响了预期的效果。

针对这一问题,房地产企业在税务筹划过程中,首先,最主要的前提与基础就是要依法筹划。房地产企业在开展税务筹划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始终遵循国家与地方税收的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经营特点予以深入分析,实现两者的完美融合,最终选择契合企业经济利益且符合税法规定的税务筹划方案;其次,企业税务筹划应着眼长远的发展战略。房地产企业必须要具备完整思维以及方案,注重企业长远利益,对内部税务与财务等相关内容予以实时关注。在税务筹划过程中,应重视战术筹划,同样要给予战略筹划一定的关注,坚决不允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在对税务筹划项目决策的初期,需要针对项目整体予以合理性的规划,对于企业自身纳税成本予以深入考量,通过采取最佳手段来达到纳税筹划的主要目的,有效地缓解企业税收的负担。

(2)税务筹划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一致。房地产企业在税务筹划方面,往往缺少专业人才,如果难以正确把握税收政策,就会严重影响税务筹划质量。房地产企业若针对税收优化的限制条件把握不合理,就会使企业错过最佳筹划的时机,甚至陷入到偷税与漏税境地。除此之外,也存在着在房地产企业内部,税务筹划工作人员自身职业素质不高,违法与功利性动机十分明显,所以,很容易导致税务筹划与正确的发展方向严重偏离,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要加强税务筹划,就要全面提高税务筹划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第一,税务筹划工作人员需要实现个人道德修养的全面提升。在处理企业与国家利益的时候,税务筹划工作人员必须要始终坚守自身职业道德;第二,税务筹划工作人员要实现个人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相关工作人员在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具备丰富的操作经验。在理论知识方面,必须要不断学习并理解法律,对于税法的变动予以时刻关注。在实践操作经验方面,必须要针对企业涉税的种类以及业务和数额进行合理的分析,能够针对企业的具体状况合理地找到切入点,进而制定出与企业相吻合的税务筹划方案。[1]

(3)行政执法制约税务筹划落实效果。税收法律在制定时,很容易存在规定不明确或者有法律漏洞等情况。税务筹划工作人员通常在理解税收政策方面会偏向利于企业的方向,但是,对于税务机关而言,在执行税收政策方面会偏向利于国家税收利益的方向。此外,部分税收的处罚措施与优惠政策标准并不明确,必须要在可以商榷范围内落实。由此可见,税务筹划实际执行程度都与税务机关认可程度存在紧密的联系,而这也是导致大部分税务筹划方案实际执行效果难以达到方案制定要求的主要原因。[3]但是,随着国家税收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健全,这种干扰会越来越少,作为房地产企业的税务筹划人员,要深入地解读税收法规,做到依法筹划,以保证税收筹划方案的落。

3 房地产企业税务筹划的重点税种解析

房地产企业涉及的税种繁多,在针对房地产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要分清主次。在实际工作中,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税务筹划利益空间最大。下面简要分项加以分析。

(1)土地增值税纳税筹划。土地增值税的税务筹划主要应该围绕着土地增值税的减免优惠政策进行。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免税政策包含五个方面:①纳税人出售普通标准住宅,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20%的,免征;②因国家建设需要依法征用和收回的房产,免征;③以房地产入股的,免征;④合作建房自用的,免征;⑤企业兼并房地产从被兼并企业转入兼并企业的,免征。上述五种减免条款中,2~5项的内容属于一种特殊事项,在实际工作中很少用到。对于第一种减免条件,是房地产企业的纳税筹划重点。房地产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中要注重以下两点:第一,分别核算不同类型的开发产品。对于纳税人既建有普通标准住宅,又搞其他房地产开发的,应该分别核算增值额,对不分别核算增值额或者不能准确核算增值额的,其建造的普通标准住宅不适用免税规定;第二,在税务筹划中要注意20%增值额这个“临界点”的问题。控制增值额,可以从可扣除金额和售价等方面综合考虑,首先要对可扣除金额进行合理分摊,在这个过程中,更要合理预计开发费用支出,综合考虑开发费用、利息费用的占比问题,选择适合企业的扣除方式,是选择利息+(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的金额+开发成本)×5%的方式还是选择(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的金额+开发成本)×10%,直接影响到增值额的高低。这正是需要企业进行筹划的一个方面。其次在可扣除项目不变的前提下,还可以通过降低房屋价格的方式来降低税负,但是这要对减少的收入和减少的税金大小进行比较来决定,必要时还要跟企业所得税进行合并综合考虑。

(2)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房地产企业的所得税减免政策大多针对外商投资企业。对于一般房地产企业而言,在进行所得税筹划时,要着重从收入和成本费用支出税务风险防范上加强税务筹划。①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在开发项目没有完工之前,采取核定征收或按毛利率预缴企业所得税的方式。但是一旦开发产品满足完工条件,则要按照规定结转成本,调整毛利,并对前期以销产品在完工年度进行调整。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开发产品已经交付使用,但是出包工程尚未结算,公共配套尚未建造和完工,应向政府交纳的公建维修基金尚未上交等情况,对于后两项成本,企业要提供和保留充分的证据,可以进行预提,但是对于第一项,即出包工程未最终结算而未取得全额发票的,在证明资料充分的前提下,其发票金额最高也只能按10%预提。第三十四条规定,企业在结算计税成本时,其实际发生的支出应当取得但未取得合法凭据的,不得计入计税成本,待实际取得合法凭据时,再进入计税成本,虽然是早晚的问题,但是由于没有取得合法发票,不能计入前期成本,会降低完工年度单位开发产品的成本,造成年度内应交企业所得税多缴,而前期的多缴税金又无法弥补后期的亏损,这样就可能造成企业多交税金的情况。所以,房地产企业一定要及时办理结算并取得合法发票,对不能及时入账的成本,要提供有效的预提证明材料;②在实际工作中,对于集团企业统借统贷的利息费用的扣除,在税务稽查时,经常会因为企业提供的证明文件不全面、不合规被税务机关否支。所以,在日常业务管理时要注意事前防范。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 结 论

综上所述,房地产企业在税务筹划过程中,必须要确保与税收政策相吻合,以更好地达到企业财务目标要求,并且获取税后最大利润。最重要的是,房地产税务筹划工作的开展还能够更好地落实国家税收政策,充分发挥国家税收的经济调节功能,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企业所得税 税收筹划 成本费用

一、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为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财务、经营、投融资等涉税事项的安排或选择,对纳税义务做出规划;是合理使用税法赋予的权利,通过积极的事前事后安排,减轻或延缓纳税人税收负担的理财行为。税收筹划是法律许可的合法行为,与偷税、避税有本质区别。应纳税所得额和税率是决定企业税负的两个基本要素,税率既定时, 企业应纳税额取决于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多少;收入既定时,在遵守财务会计准则和税收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列支成本费用可以达到减轻税负,扩大企业利润的目的。以下探讨企业运营各阶段,合法合理地利用成本费用的计量来节税的方法。

二、成本费用在企业运营各阶段的税收筹划

1.初创阶段

(1)分公司的设立。不同于原来将内资企业是否独立核算作为是否作为独立纳税人的规定,新税法第五十条规定“企业设有多个不具有法人资格营业机构的,应当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可以通过将其在各地的子公司变成分公司,使其失去独立纳税资格来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这样使得各分公司间的收入、成本费用可以相互弥补,均衡各分公司税负。这样的调节可以加大企业当期成本费用,尤其是设立初期无法盈利的行业,可以通过设置分公司,使总、分公司之间实行盈亏互抵,减少应纳税额。

(2)开办费的摊销。开办费的税收筹划重点在于确定摊销比例,最大化开办费用。税法规定, 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 应当从开始生产经营月份的次月起, 在不短于5年的期限内分期摊销。尽管税法规定了摊销期限,但并未限定摊销方法是否必须为平均摊销法。因此, 企业应在前期提高开办费的摊销比例从而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或是在企业可以预期盈利年度时,在利润较多的年份多摊销一些,弹性的利用摊销比例,合理避税。

2.生产经营阶段

(1)存货的计量。不同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会产生不同的企业利润,进而影响应纳所得税额。在目前物价呈上升趋势的情况下,采用后进先出法符合稳健原则,可以增加本期销货成本,降低期末存货价值,减轻税负。尤其是在资金流动性较差时,延缓纳税就等于是从国家获取到一笔无息贷款,有利于企业的资金周转,保障企业财务安全。

(2)固定资产折旧的计量。折旧的核算过程是一个成本分摊的过程,由不同折旧方法计算所得的年折旧额不同程度地冲减着累进税制下的纳税额,导致了应纳税额的差异。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主要有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发又有双倍余额法、年数总和法等。在企业盈利的情况下,加速折旧法有利于加速成本的回收,使后期成本费用前移,从而使前期的会计利润后移,延缓了当期所得税税款的缴纳。在企业亏损时,考虑到企业亏损的税前弥补的规定,如果某年度的亏损额不能在其后的纳税年度中得以弥补,那么加速折旧费用的抵税作用就不能发挥,此时需要合理延长折旧年限,以充分发挥折旧费用的抵税效应。类似的,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也应选择较长的折旧年限,从而充分利用折旧的节税效用,合理避税。

(3)利息支出。税法对企业筹资过程发生的利息支出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分为费用化的利息支出和资本化的利息支出。 但费用化的利息支出并非可全部用于抵税。当企业处于减免税期或亏损年度时, 为最大化以后年度费用化利息支出,应尽早将利息支出资本化;而当企业处于盈利年度时,应尽量费用化利息支出, 以充分列支可税前抵减的费用。

(4)人工成本的计量。新税法的实施使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化,这样企业就可以通过调节发放年终奖的时间来筹划税负。新税法实施后,税率提高的企业,应将年终奖延期发放,加大企业在高税率年度的税前可抵扣金额,即减少税基以节税;相反的,税率降低的企业则可以提前发放。通过这样的筹划,不仅节约了人工成本的所得税,还有以这部分人工成本为基础计收的限额列支的费用,如福利费、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等的所得税。另外,新税法对安置特殊就业人员的企业实施税收优惠,企业可以通过聘用特殊就业人员减轻企业的税负,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双赢。

(5)非经常性费用。大型机器的修理费用、厂房修缮费用等不影响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非经常费用也可以通过像调节人工成本的支付时间那样,来筹划企业税负。实行新税法后税率提高的企业,可以将修理、修缮推迟发生;反之可提前。

(6)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摊销。新税法保留了企业对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摊销期限的选择权,企业可以自行选择有利于自身的摊销期限,将无形资产、递延资产计入成本费用中。企业初创阶段并享有减免税收的政策优惠时,可以将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摊销期限延长,将资产的摊销额递延到税收优惠期满后的成本费用,从而充分利用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可在税前抵减的摊销额。如果企业处于正常生产经营期间,没有享受上述优惠政策时,则应缩减摊销期限,以加速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成本回收,前移后期成本、费用获得延期纳税的资金时间价值。

综上所述, 成本费用作为企业所得税税基的税前扣除项,对企业所需承担的税收负担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直接联系着企业的利益。但无论是从数量、还是时点上对成本费用的调节,都要综合考量企业的战略目标、财务目标,恪守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为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而进行税收筹划。

参考文献:

[1]2007年注册会计师.《税法》